《让孩子自己走》读后感

2024-11-10

《让孩子自己走》读后感(精选7篇)

1.《让孩子自己走》读后感 篇一

一个高三孩子,高中读了四年,成绩差得一塌糊涂,模拟考试只能考两百多分,并且打游戏成瘾,只要一有机会就溜到网吧打游戏,即使没有机会也创造机会去打游戏,对家人撒谎,偷偷拿家人钱包里的钱。

孩子父亲一提到孩子,就叹气说,对孩子真的是绝望了。所有的招都用尽了,所有的关系也都用尽了,所有的老师和家人都对他失望了,软硬兼施都没用,孩子依然不懂事,依然不上进。为了他,不知道转过多少学校,不知道换过多少老师,也不知道花过多少冤枉钱了,20万还是30万?实在没辙的话,只能让他自己去闯社会了。

孩子被带到我的规划室时。一脸的不情愿,但是很有礼貌,并不叛逆、不排斥......他说:“不是我不听话,是我爸让我变得很邪恶,是他们(家人)让我变得人不人、鬼不鬼,天天钻网吧。”

我很惊讶,就问为什么。

从小他们就从来都不考虑我的感受,从来都是安排好一切,让我这样让我那样,用他们自以为是的方法来教训我。事实上呢,我爸的方法都是他们那个年代的,难道就适合我吗?我心里憋屈透了,只能到网吧发泄。”

“可能爸爸妈妈是站在更高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他们是过来人,各方面更有经验,是希望你少走弯路。”

孩子撇撇嘴,自顾自说道:“我上高一的时候,成绩确实是不太好,但我心里知道只要多努力一点就可以补上去。但是我爸一锤定音,非得让我复读一年,这让我高中几年在同学面前都抬不起头来,没面子,考虑过我的感受吗?我唯一喜欢的事情就是打游戏,因为我在游戏中才能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可是他们呢,从来都是异口同声地骂我、批判我,不让我去玩。我不是网络成瘾,我也不想天天到网吧去闻污浊的气味,可是家里的电脑让我碰过一次吗?”

孩子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家长的出发点一定是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能利用最好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走向成功。可是孩子感受到的却是压抑和痛苦,痛苦到只能通过打游戏来寻找自信和快乐。

2.《让孩子自己走》读后感 篇二

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为了把学生拿到天平上称一称, 告诉他有多少斤。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能够独立思考, 独立创造, 培养创新人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人, 培养出的人往往是一种被动人格型的人。这种人往往是老师叫他干什么, 他马上就去干了;家长叫他干什么, 他也很快去干了。当老师和家长不叫他干什么的时候, 他就无所事事, 不知道该干什么。

教育是千百万年人类社会的专业积累, 应是创新最难的一个领域。纵观古今, 关于教育创新的阐述不在少数, 但总体上教育对传承的强调远远超过创新, 甚至有人认为创新是与教育相对的另一种人类活动, 将教育与创新放在一起就是一对矛盾。所以, 至今对教育怎样创新绝大多数人并无明晰的认知, 于是在实践中, 不乏打着创新的口号任意而为的现象, 或因为无知而自诩为创新, 或追求创新而罔顾教育自身的特质。

从我经常与教师的交往中感到, 多数教师内心是没有彼岸感的。他们成天忙于琐事, 上课、辅导、批作业, 工资、奖金、评职称, 开会、说课、做课题……几乎没有多少时间抬起头来看一看, 放开眼去望一望, 静下心思想一想。于是, 他们心中没有了彼岸。正因为没有彼岸, 现实中存在大面积的教师职业倦怠。而管理者不明究理, 还要加大管理力度, 不顾对教师的起码尊重, 不顾人际伦理, 把一个个已经挤压得没有多少勇气和自信的教师逼到墙角……

3.路,要让孩子自己走 篇三

儿子睡觉时喜欢蹬被子,于是,我晚上起来帮他盖好;他早晨起不来床,我就叫他,还要把衣服、袜子准备好;作业本、钥匙、手表、饭盒、校门出入卡这些都要提醒多次……基本上,我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他身上,结果,效果不好不说,儿子还对我说了“不!”

难道是我操心过多,阻碍了他的成长?于是,我和他约法三章,要求他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管理好自己。只要是自己房间里的事情,自己做好;只要是学校里学习的事情,自己做好;只要是同学之间能做好的事情,自己做好。

在忐忑不安中,我放手了。在第一个星期里,他按时去学校,所有的都像我照顾时一样。第二个星期开始,第一天他就忘记了带饭盒,妻子发现后,要开车送去。我拦住了她,说,这是儿子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处理。下午放学回来,我问他,他说,和几个同学一起吃的,还与另外一个接触较少的同学搞好了关系。后来,儿子再也没有忘记带饭盒了。

我们都在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包办了孩子大多数他能自理的事情,只让他参加各种或许他根本就不喜欢也用不上的国画班、声乐班等兴趣班,让他参加奥数……而他却不会扫地、洗衣、做简单的饭菜、与朋友交往这些基本的,一辈子都需要的最重要的事情。

對于教育孩子的事情,我进行了反思。我发现作为家长的我们喜欢安排孩子的事情,大概是因为想让孩子实现我们自己以前未实现的梦。可是,自己的梦为什么要让孩子去实现,他们就必须背负那么重的理想和负担吗?

4.《让孩子创造自己》读后感 篇四

这本书从教育是心灵的艺术、陪伴比“供养”更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样、播种美好才能收获美好、“第一”并不重要、真正的教育在与唤醒、父母成长了,孩子才能成长、家校共育,实现完美教育,这八个方面对教师、学生、及家长在教育、阅读、人生方面进行点点滴滴的指导。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是在于唤醒,反思自我。对未来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明确的方法与动力。

随着高考的改革、统编教材的落实,我们越来越能发现阅读成为了孩子们学习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更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朱教授提到:“人生围绕着童年展开,孩子在童年阶段看到的事务、积累的经验是他进入成人世界最重要的基石。”所以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在童年的时候通过阅读真、善、美的东西来让孩子们感知真善美,从而使其心灵中充满真善美,只有这样当他们长大成人的时候他的世界才会充满真善美,对社会和生活充满热爱,他才能成为积极向上的真正强者。

而阅读的东西不仅仅局限于文章、文学作品的阅读,一些耳熟能详的童谣、童话、故事等等也是孩子们培养兴趣的精神养料。童谣具有音乐性、韵律性,语言富有张力,内容明了易懂,适合儿童传唱。儿童在传唱过程中可以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陶冶性情,为后期阅读奠定基础,为童年提供精神养料。与童谣不同,童话帮助儿童宣泄情感、孕育希望、形成智慧,他是童年的粮食。像《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海的女儿》、《豌豆上的公主》等,这些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美好与憧憬,同时这些经典的童话故事还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成为每个人童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童年时一些有趣的故事,在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的同时,也不断缔造着他们童年的幸福。所以我们的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候,要关注孩子们内心的需求,而不应该一味地满足他们的物质欲望,精神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鉴于此,我觉得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在生活与学习中去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欲望,对于还无法进行独立阅读的幼儿,我们有必要将一些身边传统的童谣、儿歌、或者故事唱或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从小体会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为以后的文字阅读提供基础,创造兴趣。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主动帮助孩子们进行交流、鼓励他们去探索未知,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体会童年的幸福,让孩子创造自己!

5.《让孩子自己做主》优秀读后感 篇五

教育方面的书籍有很多,读一本好书,则如旅者饥渴痛饮甘露一样,《让孩子自己做主》这本书,作者是[美]墨纳。舒尔,本书主要介绍了一项被称做“我能解决问题”的计划,简称“ICPS”。总体来说,让孩子学会怎样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孩子更懂得如何去面对人生。现在教育主张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网络,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真正统一,达成一致,才能使孩子们有良好的成长空间,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读一读,并且推荐给家长,学生的家庭教育提升了,对学校教育必定是个很好的促进。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给孩子一点自主权,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是很有必要的。

这本书里有许多知识,能教会老师如何利用对话,游戏教育孩子。如何自己策划一些游戏等活动,教会孩子遇到各种情况时如何解决,并且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希望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有机会研读一下。

 

6.《让孩子自己走》读后感 篇六

人需要被认可,但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减少对别人认可的依赖或能正确对待(接收)别人的不认可,我认为是一个人的成熟的表现

要自己认可自己,这才最重要,要承认自己的缺点,能改就改,不能改说实在的也没什么大影响

刚入社会前几年最重要,很多重要品质还没稳定形成,要多向事情的正面看,久之形成习惯

世界上的一切矛盾的起源,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不对称,对某一件事情,大家各自的观察角度和看法不一样,所以导致了各类矛盾的出现。

在工作中,我们几乎面临着各式各样的理解不对称,例如身边的朋友,同事,老板,客户,乃至家人,就是不能很好的理解你,自然也就不太可能配合你,工作是如此,生活也是如此。想找到一个理解自己的人实在是太难,往往穷其一身,也找不到一个,所以,许多人甚是感叹,人生得一知己,死已足哎,把这事提到生死的高度,提升到这个高度,也说明了这个事难度之大。巴金先生也说:“理解万岁”,这反过来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就这么难?

现在科技技术已经可以把人送到数万公里之外的月亮上去挖石头,但却无法搞清楚距离你只有十公分的那个人心里在想什么,无法准确获知对方的状态,了解是理解的前提,即便是对方想了解你,也会因为没有办法获知你的真实状况而无门可入,再者,每个人心中,有许多目标是不可告人的,个人真正的目标和理想往往是高度私人化的,有些是黑暗的,无法公布于众的,也就是没法说出来的,最多也只能表达一部分而已,表达出来的信息不完整不真实,别人对你的真实状况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了解,若谈理解,最多也就是在某一两个单点上的理解,不可能全部理解。在这个问题上要学会知足,别人能理解你一两个单点已经不错了。

并且,每一个人都是高度独立的个体,其背景,经历,价值观,看事的角度,思维习惯,目标取向等等都是千差万别的,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理解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更何况这么复杂的人呢。父母与自己应该是最贴心的,但都很难互相理解,更何况其他关系单薄的人呢?

再有,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道理的就是“变”,社会环境在变,人在变,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习惯在变,个人的目标取向也在变,这些与人有关连的内外部因素都在变,这也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更加困难,我们潜意识里希望别人对我们能有个全方面的理解,甚至是渴求别人的理解,却又不能告诉别人一个真实的自己,这本身就是有矛盾的,加之一切都在变,理解的困难又是增加了许多。

不过,换个角度想一下,我们为什么需要别人对自己的理解呢?表面上来看,这是试图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认可,自己对自己的价值不确定,自己的价值非得要建立在被别人认可的基础上,自己的认可不算数,或者说,自己心中的自我是软弱的,无法承托自己的希望和未来,反而要把这些东西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换而言之,这就是自卑的表现

许多人抱怨自己在公司里不得志,眼见许多不如自己的人却获得飞快的发展,自己空有一身才学却无人能识,由于事业发展不利,家人关系也会受些影响,内忧外患,于是就感叹这世上咋就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呢?苦闷也好,郁闷也好,因此而形成,其实,所谓的不得志,就是被动的等待别人来发现自己,承认自己的价值所在,并给予自己机会。事实上,在如今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这种被动等待的思想早已经落伍了,现在要的是主动的,多渠道的,更大范围的来展现自己,而不是坐在那里干等着别人来主动发现你。换而言之,这些所谓的郁闷苦闷,以及觉得别人理解不了自己,这些状态都是自找的。渴望和等待别人来理解自己,一是压根犯不着,二是这等于自己给自己下达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别指望谁能理解你,自己做好自己事情吧,成功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一步步做出来的,在现实中,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负责,那有那么多精力来理解你,再说了,有那个必要吗?你又不是上帝,并且,在事实中,许多成功的人往往是孤独的,理解他们的人很少,或是压根就没有,成功者并不在别人对自己的理解太当回事,而大多是属于那种自己理解自己,自己认可自己,也许就是因为这点,才能促进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套用句时髦的话来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车去吧。

+++

我确实自卑,想得到别人的认可,看来没有必要……婆婆妈妈的解释来解释去,何必呢,只能让别人增加对自己的看法和成见。话一说出来的都会变样!

以后不解释~~看看黄药师,受了冤枉也不解释,人家不屑,呵呵,向老黄学习!

7.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的路更好走 篇七

大家习惯叫他小龙哥,92年吃货一枚。北漂创业者。曾任《师兄帮帮忙》城市大使,微道云商西南区总监,现任Workinn共享办公室招商合作伙伴,“兄弟汇”联合创始人,北京拔节科技创始人。

小龙哥今年大学刚毕业,但是他的职业生涯早就开始了,他说:“高中毕业那年的暑假我和同学就开过补习班,很是意气风发。当时高考成绩出来还不错,和几个师兄师姐还有成绩不错的同学创办了一个针对中小学生的辅导班“学子加油站”,主抓语文、数学、英语,现在已经公司化运营了。那一次招收了三百多号学生,招生的时候,我和班长一起到街上、公园里发传单,班长是女同学,虽然有很多人赞赏,但是接了传单就扔掉的也不少,是挺打击人的,班长都哭得不要不要的了,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当时,小龙哥教高三数学,因为解题思路太快,学生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潇洒哥,而且还是位很攒人品的潇洒哥,即使他上大学后,还有学生跟他汇报学习情况呢。

不安分的小龙哥,上了大学也没少折腾。因为专业是填志愿的时候调剂的,到了学校他发现智商高的人多了去了,要想得到奖学金就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还是自己不大喜欢的科目,所以他并没有把太多的时间放在课堂上。刚入学的时候捣鼓捣鼓社团,大二就转到社交网站做运营去了,再后来,就转到了移动互联网领域。他说:“我们做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的培训,开发微电商什么的,那时候两场大会,现场收回现金2300多万!每场1500多人,团队18个人干起来的。”

那他的Workinn共享办公室究竟是个神马“鬼”!“为一些公司尤其是初创时期的小公司,提供可以拎包入住的办公空间,由国际知名设计品牌AnyScale打造,在这里大家可以分享科技范的办公区、会议室,还有用手机就能遥控的咖啡茶饮机、说声芝麻开门就能打开的智能门锁……Workinn还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如工商、财税、法律、人力行政等。”

小龙加入到共享办公室是因了一个50后大姐的推荐介绍。“跟我一起的合作伙伴、同事、朋友几乎是什么‘后’都有,我的思维跳跃得很厉害,而他们会相对沉稳,合作基于相互信任,我们相处得还是很融洽的。这个应该说是天秤座的特性吧 ,亲和力很强,所以朋友很多。”

星座其实是提醒我们感念特质、警惕极端,被小龙哥轻松概括的亲和更多的是来自他多年的历练。他说:“做补习班的时候就经常跟周边的老太太还有学生的家长唠嗑。2013年的时候,我主要和传统企业的老板打交道,因为互联网对于我而言,是顺手拈来的东西,而对于60后、70后来说,挺费劲的,所以我会教他们手机卡了怎么提速,微信怎么玩。可以很自豪地说,在90后这个群体里面我还是蛮优秀的嘛,关键时刻不管从互联网还是别的层面都能给到他们身上不具备的东西。”

Q@A

Q:你的压力来自哪里?

A:主要来源于工作的结果,因为做任何一件事情,自己都会有一个目标及规划,还有团队对自己的期望。我一般都是团队里年龄最小的,思维也是最活跃的,能力还可以,当结果跟自己希望达到的产生偏差时,压力就来了。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结果就交给上帝好了。

Q: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A:一直善良下去就好了,自己过得不错,周边的人也能够因为你而变得更好,包括创业也是,不坑人、不害人,能够给人带来价值和便捷。在这里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一对种植蔬菜的夫妇,自己种的打药的农作物基本都是卖到批发市场,给家人吃的都是不打药的。有人问,你这样卖菜就不怕你上学的孩子吃么?这对夫妇说,孩子远在外地,那些菜肯定到不了孩子的学校。但是我想说的是,别的菜农也是这么想的,今天很难有人能够独善其身,所以我觉得善良很重要。

Q:迄今为止,你认为做过的最牛叉的事情是什么?

A: 一直都觉得牛叉的还没来。

Q:有没有感觉力不从心的时候?

A:暂时没有,四年前我就知道,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客户埋单就是一种意外的馈赠。

Q:你觉得自己是学霸还是学渣?

A: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辩证地回答一下,上大学之前一心只读圣贤书,目标及想法都比较单纯,属于学霸;大学因为专业及环境的关系,经常逃课,属于学渣。然后最近发现要学的东西很多,每天都坚持读点书,目前在看的比如阿里研究院写的《互联网——从IT到DT》《细节决定成败》《史玉柱自传》,还有吴晓波写的很多书,如《大败局》《激荡三十年》等。

Q:你怎样看待别人对90后的评价?

A:做好自己就好。不管是90后,还是80后,不会因为别人说自己好或者不好就多赚100万或者掉几块肉,但是,真诚善良总不会错,不要满嘴跑火车,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的路更好走。

上一篇:规模鸡场人员管理制度下一篇:金塔消防大队双拥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