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人物访谈

2024-09-11

创业者人物访谈(通用8篇)

1.创业者人物访谈 篇一

创业人物访谈报告

学号:

访谈对象公司介绍:

1.公司概况 公司名称: 所 在 地:

厂房面积:

经营模式:

主营行业: 惠州市合生力五金模具厂 广东 1008.00平方米 生产加工 模具钢等 公司类型: 私营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规模: 1-49人 注册年份: 2010年

公司坐落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种五金冲压、五金模具设计制作、治具设计制作及各种铝材热散热器生产的专业生产厂家。厂内设有五金模具制作及冲压车间,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视听、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灯具照明及数码产品等行业。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主营业务:五金冲压,五金模具,工装 治具设计加工

2.创业者简介

黄生,38岁,因高考落榜后,便离开家乡四处打工挣钱。最后在青岛海尔模具厂学习一系列的生产技术,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人际关系后,决定自主创业。他于2010年6月6日与曾经工作上的伙伴一起,在惠州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为人正直、幽默、乐观,公司的规模不大,所以他与职工们打得火热,职工眼里的老板一方面很具有亲和力,常和他们一起吃饭聊天;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工作狂,对工作很痴狂,每天要工作的凌晨两三点,而白天还要神采奕奕的继续来上班。对此,他笑着说,公司白天的事杂,到了晚上才有属于他自己的独立时间,让他冷静地去处理一些事情。

创业人物访谈报告

一、访谈目的通过这次访谈来了解创业者的奋斗历程,从中能够得到一些经验和创业知识,使得我们更好的了解创业管理这门学科学到课本外的知识,并对未来的就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访谈提纲

访谈对象黄生

访谈人王

研究内容研究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如何应对挫折和困难的心态

三、访谈进程

问:能了解一下您的个人基本情况吗?

答:大家好,我叫黄生,今年38岁。2000年—2009年,一直在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工作,现在有了自己的公司。对于现在的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我也有很多玩的来的朋友,这其中也有我公司的职工。

我自认为不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老板,平时我喜欢和员工们开玩笑,我希望在自己的公司里能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所以我经常和员工们一起吃饭,聊天,没事还帮他们买买菜,我觉得这样挺好的。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放松的时候不必太严谨,大家舒服就好。

问:能简单的说一下您创业前的人生经历吗?

答:高考落榜后,前几年,我基本处于无所事事的阶段,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书是没法读了。那几年,跑了好多个城市,没学历没技术只能干体力活,工作累所以总干不长久。后来成家了,在老婆娘家人的介绍下去了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它隶属海尔集团,属中外合资企业,是中国最优秀的专业模具供应商之一,专业于汽车类、家用电器、电子类,精密类产品模具。在那几年间,我通过认真学习由开始的学徒升为了技工师傅,这为我现在的公司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问:是什么促使您有了创业的动机和行为?

答:就像我刚才说的,因为在青岛模具公司的工作,我学到了不少的关于模具生产制造方面的技能。我当起了教模具加工的师傅,还跟老板一起跑业务,洽谈生意,收发货物,什么都干过。后来,因为家庭的原因,我不得不辞职回了老家。没了工作,就想到了自己创业。我的一些同乡的老同事也鼓励我,我们便一起成立了这家公司。

问:公司开办初期那你肯定遇到了不少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答:在上路之前一切都只是理想,上路之后面对的才是真正的挑战。一个刚刚成立的小厂,没有资金,没有订单,没有规章制度,一切的空白都需要自己努力填补。

原先,在企业的发展方向上,我们只决定做粗加工工作,但我们大家在一起讨论过后觉得,既然注册成立公司,就要有发展目标,最后一致决定模具加工和修模都做。幸运的是,正巧当时有个企业大型的模具修补机,模具加工车、锣(铣)、热处理、磨、电脑锣(CNC)、电火花(EDM)、线切割(WEDM)、坐标磨(JIG GRINGING)等工具要低价处理,我们就趁此机会购置了办厂所需的设备。器械的问题就解决了。

在订单方面,这就要归功于我以前的人际关系,在以前的企业里,我和不少公司的负责人有过联系,他们对我都比较信任。我自己创办公司后,就找一些原企业已丢失的客源,他们对我比较了解,也愿意相信我,这对于企业初期的发展是大有帮助的,再加上后期我们自己的探索,慢慢的,我们就有了自己稳定的客源。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说,职工问题,职工多的时候订单少,订单多的时候职工少,刚招进来的员工什么都不会,他们做一天,我们跟后修两天,但又不能不让他们尝试着去做„„还有类似的制度问题,待遇问题,诚信问题„„这些都靠着我们自己后期慢慢的摸索,不断改进才逐渐建立起来的。真要说起来,创业说起来很容易,实际上,它需要我们付出很大的努力,要有恒心与毅力。

问:对于公司的选址,您当初是怎样决定在惠州建立的?

答:最初是因为熟人介绍,可以在惠州获得比较优惠的厂房租赁价格,然后当地的企业要处理模具加工方面的设备而且价格合理,前面我也说到了。当时创业初期资金比较匮乏,各方面能省就省。惠州又处于沿海地带,对以后公司发展也有帮助。此外,我是一个家庭观念特别强的人,当初离开青岛海尔模具公司,也是因为离家太远,工作又太忙,基本上顾不上家里,选在惠州开厂的话,离家近了,而且刚开始和我一起创业的人都是老乡,这样他们也方便顾家。

问:从技术创业到管理公司,您觉得最具有挑战的是什么?您的个人思想是怎么转变的?

因为我个人做过技术和产品,也懂性能优化,同时我们团队也在技术方面有一定的积累,所以我们的最大优势在于懂用户,并且用心做产品。我觉得这是创业最重要的前提。懂产品归根结底是要懂用户,因为产品只是一种工具,服务才是目的,服务的目的还是要给用户带来真正的价值,如果不懂用户,一切都毫无意义。此外,产品的质量也得保证。因此我自己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充当技术工人的角色,首先要做出自己能够满意的产品。

技术和管理都不是创业者最头疼的,归根结底,我们最头疼还是经营问题。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也是个人商业感觉的不断提升,公司的成长便是最好的驱动力,所需要弥补的知识也是不容忽视的。创业者的学习能力必须非常强,借助互联网你可以让自己不断成长,同时也要会借助团队和各种资源的力量,这些都是转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问:自创业以来,您有什么感触特别深的事件吗?

答: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是感触还是挺多的。虽没有大中型企业那样强有力的宣传,完备的机器设施,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企业的发展方面我们还是要花很多的心力。这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企业的诚信问题和产品质量问题,当然,产品质量问题也是诚信问题的一种。

在我们接订单,有时多,有时少,不固定。有时订单多,还要在规定期限完成,我们就会把一些暂时完成不了的订单交给同行去做,毕竟同行之间不仅仅只有竞争,也会有合作。但令我们头疼的是,很多时候,从同行手中拿过来的成品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模具尺寸错误,零件松动,少元件等等层出不穷,往往我们要跟在后面修补好久。做模具的都知道,做模一般加工的容易,修的难。最后,我们宁可自己连夜加班,也不敢再让他们帮忙做了。我觉得产品的质量关乎企业的信誉与形象,低质量的产品,不仅让消费者深受其害,也会消弱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形象。

另一个就是更令人头疼的赖债,躲债以及恶性逃避债务的现象。有的顾客信誉就非常好,不拖不欠,在企业出现困难的时候,不能正常支付,他们亲自前来阐明情况,并表示歉意,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大家都是你帮我,我帮你,相互扶持,彼此理解的。但有些顾客,长期拖欠我们资金,在未支付之前所欠资金的情况下,以高利润来让我们帮他们从事模具加工,最后,由于我们对他不再信任,也不敢信任,就拒绝了他们的订单。

所以,我认为,做生意,要讲信誉;先做人,再做生意。只有讲究信誉,诚实经营,对用户和顾客负责,才能走的更远!

问:您认为公司的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做些什么?

答:像我们这种小型的私人加工厂,想要进一步的发展,我希望政府能在政策上给与我们一定的支持,向资金、税务、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至于社会,引进更多的人才一直是我想要的,但是大部分优秀的人才基本上都只想在大型的国企,事业单位工作。在这我想说其实加入我们的话,一起拼搏,将可以取得更多的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上的满足。

问:您认为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钱,而是看人,有的人很有钱却不一定能做好,主要是天时地利人和,这样才能做好,这过程中积累人脉十分重要,人脉其实就是从陌生到朋友的过程,建立好的人脉关系网,在创业过程中能给你很大的帮助。

问:能结合您自己的经验,给现在的青年创业提供几点建议吗?

答:要是说建议,那就太多了,但结合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我觉得,现在的青年创业,最重要一点就是不能眼高手低,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做,认认真真地做,勤勤恳恳地做,不要轻言放弃。做每一件事都不容易,都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很多事情不是轻易能成功的。

现在很多青年从学校毕业后,满心的抱负,远大的理想,急急忙忙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这些都是不大理性的。理论与实践是有差别的,刚踏上社会的你们,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和人际关系,这些都是需要慢慢积累的。

和我之前所提到的一样,青年在创业的同时,要注意树立自己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对于一个刚成立的公司而言,要想维持自己企业的发展,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讲信誉,这是不容易的,但我们不能就此退缩,社会就是这样,坚持下去才是胜利。切记不能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另外就是要从自己的兴趣做起,有了兴趣才会有激情,才会有动力,同时创业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我们长久的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这其中的辛酸苦辣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同时,在选择创业方向上,要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方面,学以致用,有自己的知识做支撑,你才能走得更远!

最好先就业再创业,就业后你才会有工作经验,我们在学校学习到的都是理论知识,不是说重经验,轻理论,客观的说,理论与实际之间是有差距的,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而在就业的过程中,你可以与社会慢慢地磨合,学习在社会上生存的法则,并且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树立自己的良好信誉,学习处理事情的方法,这些将对我们以后的创业大有帮助

今天的访问差不多了,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祝您的事业更上一层楼!谢谢!

四、访谈总结

生活就好像是一面镜子,你对他怎么样,他就对你怎么样!与其愁容满面的去生活就不如给自己一个微笑,快乐的去生活,一个好的心情会让你在困境面前更加有拼搏的斗志,看见希望,绝处也可以逢生的。所以,我们要把握机会,认真努力,为以后自己的发展铺路!

通过这次访谈,我对创业管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创业过程就是创业者抓住创业机会进行资源运用或整合,组建创业团队,设计商业模式确定创业计划并进行创业融资,最后生成新企业,并生存下来对其进行成长管理的过程。在中国大部分创业行为都出于别无选择,即不得不参加创业来解决眼前的危机,黄生创建的公司就是这样一个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实现机会型创业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多。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抓住现有的机会,实现自身的价值---我想这就是开设这门课程的原因吧!

2.创业者人物访谈 篇二

郭沛珲是福建省大田县人, 出生在书香门第的他从小就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2008年接到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通知书的时候, 适逢家道中落, 到西安报名的时候, 口袋里只有300元不到。从小就很有经济头脑的他开学不久就成为了班里的班长和“打工皇帝”。手绘墙、设计私单, 只要是能够运用专业又能赚钱的工作他都去做。在不停工作的过程中他收获了很多工作的经验和实践的机会, 也让他对未来的方向和对人生的规划有了新的思考。

他开始试图寻找一条与众不同的、能够发挥自身长处和优势的领域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为此他甚至什么都不干, 静下心来对自己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冷静分析。通过分析他总结出自己的优势:会设计、会编程, 拥有商业头脑和独特的思维视角。通过对这些优势的合理组合, 他得到了自己应该选择的发展方向, 开始下力气研究网络营销和设计, 并开始探索如何把科技元素融入其中。他的这一思路, 得到了老师的大力支持, 只要在专业上遇到问题的时候, 老师都会悉心的指导。多次和老师的交流、帮老师运营个人网站, 使他成了老师办公室的熟面孔, 大家都知道网络上的问题, 找小郭没错。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索, 郭沛珲变得很擅长用营销思维提高设计的实用性, 他在科技、信息领域的特长又提高了设计的先进性, 有效地弥补了年龄和经验不足带来的劣势。不知不觉中, 他逐渐取得了相当于同类成熟公司所具有的市场认可度。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事业的第一个瓶颈——一个人的生产力是很有限的, 永远的接“私活”是没有大的发展的。

2009年陕西美术网升级改版, 老师第一个就想到推荐小郭去试试, 这也是郭沛珲事业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参与陕西美术网设计策划的过程中, 他接触到了很多成功人士和商业经营。提高了自信心的同时更加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郭沛珲联合同学中的设计达人荆伟、创意鬼才赵哲超成立了寰宇一品设计工作室, 拥有了以他们三人为核心的8人团队。他们以工作室的名义开始对陕西美术网提供技术支持, 并开始承接外部的设计业务。

2011年互联网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快, 西北地区缺乏能将艺术和科技很好融合的设计团队, 寰宇一品工作室的理念和专业水平开始得到市场的认可, 越来越多的客户主动上门联系。到2012年底工作室已经承接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项目, 实现营业额100多万。但新的问题产生了:核心成员面临毕业, 在就业和家庭的压力下, 松散的工作室组织结构缺乏足够的凝聚力, 团队面临随时解散的风险。

2013年郭沛珲在寰宇一品核心团队的基础上, 吸纳了刚刚离开日本知名IT企业的赵珠峰作为CTO (首席技术官) , 注册成立西安奥斐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有了技术人才的加盟, 奥斐斯电子科技公司不但完整继承了“寰宇一品”的原有业务, 还将业务进一步扩展到了互联网技术服务、交互设计和网络推广等领域。他们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资料采集分析, 敏锐地察觉到市场变革的重大机遇:中国互联网正从传统互联网时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把握机遇, 找准切入点成了郭沛珲的团队面临的重大课题。

2013年8月, 微信5.0上线后开放API接口的举措拉动了中国互联网行业从pc端到无线互联网的转换。郭沛珲立即意识到——机会来了。他立刻行动起来, 向自己最了解的母校: 西安美术学院推销自己的想法和策划。一方面是出于对社会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 一方面是出于对本校创业学生的帮扶, 学校领导在这件事上给予了郭沛珲和他的团队极大的支持, 不仅委托奥斐斯为西美学生处搭建了国内第一批的高校微网站, 还将学生处的官方微信平台“西安美术学院学生在线”交给郭沛珲的公司运营, 这才有了后来大家熟悉的“西小美”。在运营过程中学生处给予了奥斐斯充分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新媒体平台积极探索新时期的新商业和新教育模式, 双方共同组织成立了“西小美工作室”来负责学生微信平台和手机网站的运营工作。在为勤工助学的同学提供岗位的同时, 帮助学生了解和接触新技术、新市场、新理念、新思维。在校方的大力支持下, 西小美工作室的工作蒸蒸日上, 公司的团队和同学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 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被有效地激活, 短短3个月的时间, 平台的累计流量就达到了130万, 获得了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郭沛珲和他的团队也荣获了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的殊荣。在西安美术学院取得的成绩极大地带动了公司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媒体开始关注他们, 不久后奥斐斯就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官方微信二次开发营销”项目的竞标中成功中标, 在“文化教育移动互联网战略”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公司年销售额达到240万。

2015年冬季就业洽谈会上, 得益于母校和广大校友的支持, 西安美术学院大学生创业联盟正式挂牌成立, 为这些创业的同学提供了更加宽阔和开放的平台。这些原本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的创业企业, 终于有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 原本接触不到的跨界信息带来了新的商机。原本看似无关的行业, 也整合出新的火花。2014年底一家风险投资机构通过创业联盟找到郭沛珲, 希望收购他的公司。因为这件事极大的振奋了公司团队成员的信心, 但经过慎重考虑, 郭沛珲拒绝了这笔投资。因为他相信团队的潜力, 还远远没有达到极限!他的目光始终瞄准更远的地方。2014年底, 在整合了三家公司资源, 吸纳了周鹏 (西北大学博士) 、颜恩辉 (资深互联网推广专家) 等一批管理、技术、财务等领域的人才后, 郭沛珲和他的团队注册成立了西安云友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友是一家专业从事互联网视觉运营的创新型、创意型、技术型企业, 致力于将视觉创意、无线互联网技术与营销策划完美结合, 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网络营销解决方案。至此, 郭沛珲终于靠着自己和团队, 搭建起了当年他所追求的, 能够真正让他发挥所长、一展拳脚的舞台。

3.创业者人物访谈 篇三

8月11日,西安。已是入秋,阳光却依然强烈。他依然是一身得体的西装,儒雅中透着朴实,在接受采访时他介绍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同时呼吁:年轻人,回乡创业吧!特别是年轻的大学生们,眼界要宽广一些,在家乡、在农村,有你们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数年间,作为沃润德掌门人的他完成了从“穷小伙”到中国返乡创业领军人物的完美转身。沃润德的背后,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动能?毋庸置疑,是黄文广这个“创业领军者+企业家”的复合型领军人才的巨大能量释放,而更深层次的,则是他对新农村建设大潮中解放思想所拥有的前瞻性思维--对年轻人返乡创业的呼吁,对渴望创业人才的渴求,对打造年轻人创业舞台的执着。

没有华而不实的夸夸其谈、没有傲慢的做事姿态……黄文广,这位返乡创业的领军人物,用踏实严谨的作风走出了一条非同寻常的精彩人生路。

喜欢挑战的男人

黄文广出生在山东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中专毕业后,就职于淄博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国企在那时还是响当当的‘铁饭碗’,生活优越而平淡,一眼望到退休后。而在当时创业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尝试,作为男人,我愿意接受这种挑战。”2000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辞职了。

此后,黄文广干过服务员、卖过水果、服装。经过一番努力,4年后与人合伙创建了一所培训中心。几年过去了,学校做得有声有色,一年收入几十万元,黄文广也有了车子有了房。

2006年,机缘巧合下他接触到了农资行业,这个喜欢挑战的男人又一次燃起了创新与挑战的火种,下定决心后,黄文广将原来的企业交给一个合伙人打理,自己成立了沃润德农资连锁有限公司。

泰戈尔曾经说过:“如果你在黑暗中看不见脚下的路,就把你的肋骨拆下来,当作火把点燃,照着自己向前走吧!” 创办沃润德过程中的黑暗与艰辛自不必说,但这位硬汉凭着一颗最执着的心只用了一年的时间,“村村有超市,村村有技术,村村有服务”的“沃润德模式”便在蔬菜之乡寿光和全国多个地区推广开来。

事实证明,黄文广的选择是正确的。

从一个民营学校的负责人到一个农资连锁企业的创始人,两个完全不同的行当,让黄文广不敢有半点松懈,他将众多现代化手段第一次运用在中国的农资经营中,让所有的经营环节透明化,让所有的商品可追溯,他说,这代表了目前农资经营的方向,让食品安全的追溯管理更有保证。

针对农业专家资源缺少的状态,他建立了远程视频医院,农民在农资超市就可现场请教专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自己不懂农资产品,他就实行“专家团采购”制度。对于已经取得的成就,黄文广有着难得的清醒。“公司经营刚刚开始,所有的战略刚刚形成一个雏形。”他说。他似乎对沃尔玛超市的连锁模式情有独钟,他将局域网、ERP系统、远程监控系统这些在沃尔玛超市等采用的现代化手段第一次运用在中国的农资经营中,让所有的经营环节透明化,让所有的商品可追溯,他说,这代表了目前农资经营的方向,也让食品安全更有保证。

对于一个喜欢挑战的硬汉来说,他还有很多梦,如他想5年之内在全国5个省打造1万家农资连锁企业,做一个中国农村“沃尔玛”;他想未来将以农资销售为基础,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业产业链,让沃润德带领农民生产安全的农产品的同时,帮助农民创造更多的财富……任重而道远,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年轻人,回乡创业吧

2009年,黄文广获得了“CCTV年度三农人物创新大奖”,当捧起奖杯的那一刻,这个有泪不轻弹的山东小伙还是没能抑制住那激动的泪水。

获奖后,黄文广被众多高校邀请前去给学生作演讲。他一遍遍地对大学生们说:“农村需要大量有知识的年轻人,也为大家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市场。如果说在大城市是1万人抢一个创业成功机会的话,在农村,就是有100个机会等着你去干。”

两年过去了,黄文广不仅忙碌地在众多高校给学生作演讲,而且正利用他的影响力号召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在他看来,农村这片他曾经千方百计想要摆脱的土地其实蕴藏着无限的宝藏,让有志之士大有发挥的余地。

创业率低值得反思

“我看到一组数据,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比例只有0.5%,这非常值得我们思考。”黄文广说。“创新创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需要充分调动各类企业、企业家、社会组织、学校等多种社会资源,搭建一个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开放平台,从而实现以创业促增长,以增长促就业,以就业促和谐。”

我们要鼓励有梦想的青少年去创业,为他们提供支持、搭建舞台。沃润德农资连锁项目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项目活动,它会教大学生们怎么去做,如何真正去实践创业。我们期望在沃润德以及社会各界的长期努力下,培养出一流的创新人才,并摸索出一条其实可行的创业之路。

脚踏实地,

起点再低也能腾飞

黄文广说,曾几何时,“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乡村一间房”的观念正悄然改变。不少大学生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徘徊、犹豫后,放弃对大城市的苦苦坚守,开始将就业的目光转向广阔的农村。返乡创业、科技种田、现代化养殖……面对农村广阔的发展前景,不少大学生立志依靠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他们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有力回应那些曾对他们心存疑虑的人。

他接着说,大学生回乡创业是实现农村“智力外流”向“智力循环”转变的有效途径。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农村生源大学生,这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宝库。如果部分大学生成为回乡创业的主体,不仅可以弥补本地经济建设所短缺的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其创业行为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力量,既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空间,也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此外,回乡创业也利于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减轻农业土地压力等。

那么,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回乡创业有无优势和机遇?

黄文广对大学生回乡创业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善于用知识的眼光来选准项目。大学生回乡创业,应当结合本地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就必须学会整合闲散的社会资源,选准项目,实现创业成长。

第二要能吃苦。在黄文广为创办农资连锁企业进行调研的两年里,到了3000多个村庄调研,有的村庄他曾去过40多次,其间的艰辛可想而知;

第三,大学生回乡创业起点低,做成问题不大,但做大做强不易,主要的障碍在于市场规模和产品品牌。一旦产品供给增加,产品滞销常会出现,这时候需要从产品导向转变到市场导向,以销定产。同时,有了规模,就要考虑品牌,强化品牌意识,从“物美价廉”到“物美价优”。

第四要多学习。大学与社会不同,学习成绩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大学生们要放下架子,虚心学习,才能少走弯路。

目前大学生返乡创业尚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不少难题,如国家层面针对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推力不足;地方政策存在“扶大忽小”,政策落实不到位;创业培训体系尚未成形;创业后的孵化机制薄弱,等等。要促进大学生回乡创业,需要各级政府通力合作,从资金支持、政策保障、财政优惠、公共服务、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为回乡创业建立全面的保障体系,并在国家层面设立大学生返乡创业基金,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和才华,引导他们长期留在农村,积极建设农村新家园。

反哺社会,打造农村青年创业舞台

年青人创业难,农村的年青人创业更难。对于这一点,黄文广深有体会:“以前,我们改变农村青年就业的主要手段就是加强技能培训,用政府的手段下大气力做各位农村青年技能培训,但整体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另外这种培训是一种鼓励农民进城的思想,这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还没有摆脱城乡两元思想的束缚,与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基调不符,如果大家都进城了,像河南一带大量的空村,是没有办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的。”

吸引青年围绕农业创业是国家竞争战略的需要。随着世界城市化的加快,国家已经认识到新农村成为未来国家竞争的主战场。农业的危机一定会比能源危机更危险。让更多优秀的人才留在农村创业,做强中国农业显得优为重要。”

近年来,由于高校连年扩招,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大学扩招引起了大学生就业等一系列问题,而大学生创业就成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新的思考。

黄文广表示,现代大学生有很强的创新精神,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启动资金往往成为了毕业生创业的拦路虎。他非常愿意看到有理想的高校毕业生能够回到家乡闯出一番事业。

为了呼吁大学生返乡创业,黄文广在各个高校发表演讲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在这半年的时间已经进行了十几场,听演讲的大学生人数有数十万。很多学生都打电话咨询他返乡创业的情况。

有时候他也会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在我们家乡,有个大学生回家包了4个蔬菜大棚雇人种植,凭着知识和才干,几年里就买了140平方米的大房子,买了好车。”

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便是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尽早的改变农村落后的局面。

他始终认为,吸引青年农村创业可以实现以一带多的局面。每一个农村创业单元都会成为一粒火种,吸引更多的农民提高素质,这对改变农民的创新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4.对一个成功创业者的访谈 篇四

一、创业者的基本情况

每一位创业者都会有自己的故事。我采访的创业人物名字叫做李晓光,男26岁,目前从事餐饮行业。由于他是我朋友的哥哥,所以才能更距离的进行采访,李先生年纪虽不大但已经有了两次的创业经历,可以说算是小有成就。下面就先来讲讲李先生的创业历程吧!

二、创业历程

问:李先生是什么原因让您产生了创业的想法呢?

答:我高中毕业后在河南工业大学上学,其实年少时我就曾萌生过创业的想法,因为在高中时期他父亲生了病给家里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我不想给家里继续增添压力,所以在大学上了三个月后我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刚开始我去了表姐的服装店工作,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0元,白天在店里十分努力的工作,晚上就去火车站附近的街道上摆地摊卖衣服。在工作期间创业的想法曾无数次的在我脑子里翻滚,因为只有创业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未来。于是我就跟家里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结果可想而知,他们只是觉得这是一个年轻人不成熟的想法,所以没有人支持我,但我依然默默地坚持,我坚信我一定能有所作为,而且只有我自己才明白我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三、创业历程

1.首次创业

问:众所周知呢,创业者在创业时最需要的就是创业基金了,没有钱的话创业就只能是一个想法甚至只是一个梦想,只有有了资金的融入才能把梦想变成现实,所以我想问一下李先生您在创业初期的时候是怎么筹集到资金的?

答:在我想要开始创业的时候最关键也是最令我头疼的事出来了,那就是钱从哪来?靠我之前在服装店工作的工资而所得那些钱是远远不能够实现我的计划的。所以我只有去借了,但是向那些至亲至爱的亲人张口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一则刚开始他们都不赞同我的想法,他们只把我当做一个刚刚踏入社会不久的青年,觉得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创业,二则他们挣钱很不容易,都是常年在外面打工赚来的,作为一个农民没有知识也没有技术,他们只能靠做体力活赚钱,大都是在工地打工。但是我还是强硬着头皮去向叔叔和姑姑阐述我的想法,当他们了解了我的想法后,叔叔和姑姑被我的激情和真诚所打动。就这样我就有了来之不易的10000元起步资金,当然10000元对某些人来说可能不值一提,但对一个渴望成功的少年来说就是救命的稻草。所以我就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资金。而且我坚信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从脚踏实地开始的,只有积累才会拥有财富,只有坚持才会创造辉煌!问:那您能讲一下您第一次创业的具体过程吗?

答:好的,刚开始我租了间小小的门面房,在租到房子后我就立刻就立刻投入了工作。当然,在这之前我要对我想要踏入的这个行业有充足的了解,做好充足的准备,不然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和金钱,所以我就在网上通过自学后制定了一些策略。我做的是外贸服装,我把我的货源地订在广州。在这之前为了确保服装的市场和质量,我都会亲自去广州进行市场调查。

问:您能具体讲一下您在广州进行市场调查的时候是怎么生活的吗?

答:在广州的生活真的是非常辛苦,每一毛钱都要精打细算,不能浪费每一分钱。每次去广州我都要精确的计算好时间,需要提前确定我在那里呆的时间,为的就是省钱,因为每多呆一天我都要多交一天住宿费用。广州人讲究朝九晚五,他们过的都是快节奏的生活,在那里我为了省下坐公交的两块钱,每天都起得很早,徒路去寻找货源,在好多个服装市场间来回奔波,我的脚上曾经磨出过好多水泡,吃的是大街上三块钱一份的米粉,当时生活除了艰辛还是艰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早晨他早早起床去市场,下起了大雨,但是当时我没有雨伞我就躲在一个角落里避雨,感觉自己就像一条避难的狗一样当时我就下定决心告诉我自己:一定要拥有货源做出一番成绩。

问:那后来您是怎么在郑州的外贸服装行业立足的呢? 答:在我不断的奔波后我终于拥有了好的货源,我把衣服购入郑州后就要跟其他商家联系,只有让他们愿意从我这里取货我才能有更好的市场,所以我就大力的宣传,而且我店里的衣服都比其他人的便宜,慢慢的打开市场后,我就有了一些客源,因为我能给他们最优惠而且质量最好的衣服,所以那些商家都愿意从我的店里拿货。顾客就是上帝,站在顾客的角度上去想问题,你就会知道自己该怎么去经营生意。热心诚恳是我经营的法宝,后来我的生意蒸蒸日上,曾经起初反对的家人都开始渐渐理解和支持我。就这样我渐渐积累了财富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有生意就会有风险,在这过程中我挺过了那些困难,度过了风险,经营了三年的服装生意,我对服装行业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问:您觉得是什么原因让您的第一次创业小有成就呢?

答: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创业可能是服工作的帮

2.创业中遇到的变故

问:但是在您很成功的时候我听朋友说后来您退出了服装行业,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答:当时我结婚了,我创业的成功也离不开我妻子的默默付出,我就想要好好地尽一个丈夫的责任,所以我决定退出服装业,做了大

不是头脑发热,没有充足的条件是不成功的,在我第一次创业之前我干的装方便的工作,当然我已经有了部分经验,表姐在这方面可以给我了很大助。概一年的全职丈夫,照顾老婆,直到我们的女儿出生。但是生活有的时候总是那么富有戏剧性,就在我女儿出生的那天,我的母亲脑淤血住了医院,随后做了开颅手术。当时就很害怕母亲的离去,女儿的出生没办法让我像其他第一次做爸爸的人那样喜悦与激动,我觉得在那一夜我一下子长大了好几岁,上有老下有小,我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很多人都问我“你有害怕过吗?”我的回答是“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一下子站了起来”。

3.二次创业

问:您现在做的是餐饮方面的工作,您是怎么开始有这种想法并怎么开始实施的呢?

答:当时我就觉得人总是要吃饭的。而菜,很我深盘鸡亲自

且在郑州大盘鸡是很受欢迎的一道久以前我先生就曾关注过这点,于是入的了解了一下,我几乎把郑州的大尝过来了一遍。既然没有经验那我就去调查,去拜访,做餐饮的加盟店数不胜数,我去考察十家店,当然他们只会把部分经验告诉我,但是十家店的经验总结出来后肯定就足够全面了,所以最后再通过我总结我就能有更好的经验。一家餐饮店的成败重点就在于他的地理位置,拥有一个好的位置会给店铺带来很大的客流量。选好了位置后,还要选择一家好的加盟品牌,一个从来没坐过餐饮的人去做自己的品牌肯定不行,只有加盟,这样加盟总部会给很多的指导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每个方面都考虑周全才有可能做出成绩来,后来我加盟了乡村大盘鸡,在开张二流挥员管理厨师,不仅

总部学习了几个月后我的大盘鸡店就了。三流的老板自己干活,员工看,的老板和员工一起干,一流的老板指工干。一个好的老板绝对是一个好的者。前台收银员,大厅服务员,后厨每个人分工明确,做起来有条不紊。要了解顾客的心理,也要了解员工的心理,只有你的员工把工作做好,别人才肯来吃饭。与自己的员工打成一片,他们才愿意为你工作。想要留住你的顾客除了做好该做的还应拥有创新精神,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行。后来我就有了一个好主意,夏天人民喜欢在店门口吃饭,为何不弄台幻灯机来放个电影,这样可以吸引顾客娱乐大众。后来这个想法为我的店带来了不少的生意,事实证明我的第二次创业成功了。直到现在我的饭店也在慢慢步入正轨„„

四、成功原因

经过与他的交谈,我受益匪浅。在采访他的期间,我时刻都能感受到他的激情,他的自信能时刻渲染到我,也许这就是生意人和非生意人之间的差别。而且在他的家人生病的时候,他表现出的那份坚韧与负责告诉我一个好的创业者绝对是一个孝敬顾家有责任感的人。生意人之所以为生意人是因为他们眼里看到的到处是商机,他们都有独特而长远的目光,在他们看来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功的可能。

在我看来他成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他选对了创业的方向,两次创业他首先选择了服装行业,后来又选择了餐饮行业,这两个行业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必需品,关于这种热门行业的创业本身它失败的可能性就很小。然后他对社会有个人独特的认识和见解,他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对自己的方向进行调整,这也是他两次创业都能有好结果的重要因素。三是他肯吃苦,不怕输,敢于拼搏,他在做生意的时候讲究诚信,这是做生意最重要的一点。他在自己创业时非常有自信,有魄力,而且对员工非常照顾,很有领袖的风范。

五、个人见解

以下是在我通过各方面的了解后,我自己对大学生创业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就业形式。一方面,大学生创业可以有效地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同时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创业的连带反应会极大地拉动社会就业增长。

创业绝非易事,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的过程,需要承担的不仅是心理上的压力,更有财务上的风险。但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创业的成功率更低,据教育部的一项报告,全国比较早的学生企业,盈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 年内仅有30%能够生存下去。大学生创业成功因素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客观及主观两方面。客观因素包括外部和内部环境,如宏观环境、产业环境、组织内部环境等。主观因素则主要指创业者自身素质。一切创业活动都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由特定个体或群体发起并执行的,所以在考虑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时,要综合当时的社会条件和创业者自身素质,从外部客观环境讲,创业的成功与否主要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与法律因素、经济因素以及社会因素。首先,政治与法律因素政治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

这些因素常常制约、影响着组织的经营行为,尤其影响较长期的投资行为。政治与法律因素对于创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以及政策的导向。例如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鼓励创业一方面可以降低对外资的依赖,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所以在政策的大力扶植之下,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已蔚然成风。其次,经济因素则是指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概况,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式及经济发展趋势,企业所面临的产业环境和竞争环境等。以经济因素而言,现在国际局势较

为动荡,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下全球经济呈现前所未有的复杂状态。08年金融危机更是对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的一次筛选和考验。尽然,在对创业者提出巨大挑战的同时,经济全球化之下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创业提供了无数机遇。再次,社会文化因素指一定时期整个社会发展的一般状况。主要包括社会道德风尚,文化传统,人口变动趋势,文化教育,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有逐渐转向精英化、能力化倾向。终生雇佣和“铁饭碗”已不再如往昔羡煞旁人,凭借自身能力自主创业已逐渐成为新的就业方向。正是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之下,目前我国同时存在着创业的风险和机遇。风险主要来自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局势,而机遇则存在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政府的扶植政策以及越来越宽容的社会环境。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作用。所以创业活动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创业者的自身素质。外部宏观环境的利好是我国目前创业浪潮兴起的诱因,在浪潮之中经受住考验的创业者,其禀赋的特殊因素是什么,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创业者自身素质包括学习能力、责任心、进取精神、管理能力、灵活性、自我控制、成就动机等等多个方面。根据江西蓝天学院严秀娟、刘珊珊在《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一文中调查显示,在决定就业成功与否的因素中,大学生对“较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为重视。认为创业发起人应具备的素质和理论基础是较好的沟通能力的占22%,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占22%,是适应能力的占22%,同时挫折承受能力、组织能力、专业知识背景也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总体而言,心智水平和个人经历的不同会反映在个体的行为上,而个体的行为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就创业活动而言,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创业者所选择的战略上。如果要创业我们要选好方向,做好准备,这样就可以离成功更接近一步了。

打分:98分

5.创业访谈录 篇五

2010年5月8日下午,天气是那么的晴朗,我有幸电话采访了我校校友06级经管学姐吴海燕,她现在正在做自己的摄影工作室,也算一个创业成功的典范。等学姐处理好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后,便接受了我的采访。学姐在工作上严谨,不过对待我的采访还是挺和蔼可亲的,并且耐心而详细的回答了我的问题。期间,也不断有人来找学姐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可见她有多么的忙碌。其实,我挺感动的,学姐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确实挺不容易的。虽然采访只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王右,些许有些不尽兴,这应该算个小小的遗憾吧,不过在这次采访过程中,我确实了解到了更多的有用的东西,我相信我自己是收获颇丰的。她的创业经验和过程对于我们这次大学生创业实践调查也是非常宝贵的。

以下是采访过程。

注:吴海燕——吴 王平——王

王:学姐您好,我是太原理工大学生实践调查实践团队的,很高兴今天能电话采访您,我们从朋友那得知您的创业事迹,今天很荣幸的采访您。

吴:不客气,呵呵。其实也谈不上什么创业事迹吧,我只是在做我的摄影工作室,你是哪个学院的吗?

王:恩,其实还好,据我了解您的工作室已经非常好了。我是机械学院的。你可以介绍一下你现在的工作室吗?

吴:恩,可以。现在的工作室呢,是一共四五个人在一起做,我算是负责人。此外有摄影啊,后期制作啊,化妆师啊等等。从08年到现在也有一年多时间了吧,时间还不长。

王:那可以说说当初你创业的念头吗,是什么让你想到创业的?

吴:这个呢,呵呵。因为当初呢,自己在大三的时候已经在影楼和师傅在学习,这也是当时的一个兴趣吧。学了一段时间也学到很多东西了。可以说这为以后的创业打下了在技术上的基础。

王: 学姐真是好学啊,而且很高瞻远瞩,呵呵。

吴: 没有,呵呵,当时兴趣占很大部分。然后呢,毕业后找了一份广告策划的工作。但是这个工作呢我一直得不到承认,主要是因为面对的客户层次不一样,有些我自己觉得很好的作品他们却不这样想,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然后,我自己也是蛮喜欢自由的感觉,不喜欢被束缚。所以就跳出来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王:说实话我很佩服学姐的勇气,找到一份工作再去创业。那么这两个一综合创业的念头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吴:对,也不是勇气吧,也是形势所迫,呵呵。

王:恩,呵呵。那么在做这个工作室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吗?

吴:好像困难不是很多,因为一开始我是和朋友一起做的,然后到最后你也知道,一些分歧就产生了最后合伙人都走了,当时我就想我继续做不管什么了。可能这是一个困难吧,后来一直到现在还算顺利。

王:那你有什么吸引顾客的秘诀吗?哈哈。

吴:谈不上秘诀,我觉得要用真诚来面对每一个顾客。有些时候顾客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什么样的顾客我们都会以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给他们做,让每一个顾客能够感觉到被在乎和关怀。这样就会很好办事,很多顾客走了之后还会介绍很多新的顾客,口碑是很重要的。

王:对,真诚是很重要的。那一直做同一件事,你会累吗?

吴:累是肯定的呀。有时也会很辛苦的。

王:那你怎么来调整自己呢?

吴:是这样的,我呢,一般会留一段时间给自己放松。然后呢,这一段时间的订单我会往下排。说白了,我就是到处去旅游,接近大自然,给身心放一个假。这样我回来工作劲头就非常足。

王:哦,这样很好的啊,接近自然身心都彻底释放了。那么在你同学当中创业的都怎么样了?

吴:据我了解的都蛮好的,也许是我们专业的情况不一样,呵呵。

王:您的工作室叫素年印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吴:其实还好啦,我就想是在朴实和平静中做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做大做强。我的想法是做到等我都不要亲自的去工作,在幕后指挥,这样也算一个目标,哈哈。

王:恩,呵呵,一定会达到的嘛。这一段时期正值金融危机接近尾声,你也知道大学生择业啊创业本身就很困难,那么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吴:是的。对于我们摄影这一行业,金融危机的冲击也还是有的。人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得不到了,那么像摄影这种休闲的项目也不会顾及到。但是呢,我刚才说过,我的顾客走了会带来很多,好像最多的带来了30几个,最少也是三四个人,这样慢慢的也还好。

王:那么以您的经验给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们一点建议吧。

吴:好的。其实呢,创业不创业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事情,然后一直的做下去,坚持下去。对于你们来说以后尽量找到自己的切合点。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困难,好好奋斗!未来还是很明朗的。金融危机是危机但是机遇大家也不要忽视了。

王:恩,谢谢学姐今天接受我的采访,最后请学姐对我们机械学院的你的这些晚辈们说句话吧。

李:好的。说什么呢,呵呵。这样,真诚面对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用感恩的心做好自己应该做的。

王:好的,谢谢学姐今天抽出这么久的时间接受采访,我相信素年映像摄影会越做越大,您的目标不久就会实现!

吴:不客气,也祝你们早日成功!有时间来工作室做客。

王:好的,一定一定,那学姐再见。

吴:行,再见,呵呵。

记录人:王平

6.创业先进人物事迹 篇六

目 录

史晓燕:从小护士到亿万女富豪...................................2

李锂晋升新首富:426亿财富如何炼成?....................3

比亚迪王传福:从第103到第1仅用一年...................6

阿迪·达斯勒:从面包房学徒到鞋业巨子......................9

探路者盛发强夫妻创业发家史的故事.........................10

李彦宏的百度法宝:等待对手犯错误.........................12

叶国富:10元店做出12亿零售额..............................13

陶华碧:只识三个字的亿万富翁.................................16

张朝阳:“创业+VC”中国样本...................................18

PPlive核心技术创业者姚欣的成功之路.....................19

阿玛尼三十年创业四大绝招.........................................21

史晓燕:从小护士到亿万女富豪

从协和医院的白衣天使到大洋彼岸的海外学子,从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到资产过亿的“伊利诺依”老板,从只有几张沙发的一间小店到规模宏大的汽车公园,从女护士到董事长,史晓燕仅用七年时间完成跳跃人生,终究打造了自己的诺亚方舟。

小护士跳槽

同很多成功人士一样,她成功的背后也有许许多多的“小插曲”:“我5岁去体校,游泳、排球,一直玩到了高中毕业,开始说免试,后来又变了,我属于小聪明型的,差了25分,最后协和医院护校的录取通知书来了。”毕业后史晓燕被分配到了又脏又累的骨科病房。打针送药、端屎端尿,周而复始,工作的艰辛和压力她倒能应付自如,但是每月70块钱的薪水、六毛钱的夜班的补助却让她忍受不了。

1984年,史晓燕没有和任何人商量,从协和医院停薪留职,应聘到一家外企公司作了前台接待。在这个外企这样的位置上,令人不解的是:她居然没有学会打字和电脑,但却还是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史晓燕坦言:“到今天我也不会用电脑,我就是愿意和人打交道,我行什么,我就去做什么。舍弃我不行的,干我行的。”

一位叶先生曾经一度是史晓燕的上司,后来成了她的先生。叶先生先后从几家大公司跳槽,最终作了IBM中国区的总裁。可是,自己老公这份年薪几十万美金的职位却丝毫没有给史晓燕带来安全感。那时从加拿大留学归来叶明钦是外企公司的“宠儿”。1989年,史晓燕的丈夫叶明钦到新加坡工作,她再也不甘心做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先是做起了导游,后来就开始自作主张,在新加坡买房子、卖房子。她说:“当时没有和先生商量,第一次买房子买到了红灯区,第二次卖了房子,我赚了8万新币我找着北了,我觉得我适合做贸易。”

找着“感觉”的史晓燕了解了发达国家对家的概念,看过了有品位的、精心设计的家,她迫不及待地要在一个高起点上开始自己的事业。于是,她支付了每年7万美金的学费,到美国芝加哥惠灵顿学习室内设计。史晓燕已经看重了国内方兴未艾的家具业。史晓燕是个急性子,她的第一单家具生意是为一个别墅区200多套房子提供所有家具。为了这单300万美元的生意,她放弃了学业,不计成本地直接从美国进口家具。也就是这单生意,使史晓燕第一年全军覆没。

一次的失败不但没有让史晓燕的胆子变小,她反而更“不知深浅”。当时,她认为自己不仅能从国外进口家具,又有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便义无反顾地在有家具“鼎级”品牌荟萃美誉的中粮广场租下了百余平米的卖场。史晓燕在这里连连创下了每月零售100万元的销售额,但是却好景不长,遭遇了她第二次“滑铁卢”之役。

打造自己的诺亚方舟

进入2000年以来,看遍世界家具市场“繁华”的史晓燕确立了伊利诺依新的家具风格——新古典、后现代。这说土不土、说洋不洋的式样,不仅许多国人喜欢,就连不少老外也舍近求远,从她这买家具。声名鹊起的伊利诺依也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同时代理世界十大品牌的家具。

据史晓燕讲,而今每天都有她的竞争对手到店里像他当年那样扮做顾客,量家具、仿家具。史晓燕对待竞争对手从来都是硬碰硬,从小打排球出身的她喜欢力量的对抗。但是,有时候,她的这种强势力量也让员工感到了压力。员工们也委屈在抱怨:“她大部分骂人都在工作当中,我们哪做错了她就骂人。”对这个问题,史晓燕的解释是这样的:“我经常对员工说不要受我情绪的影响,不要介意今天我是哭着来的,还是笑着来的。企业发展太快,感觉控制不了的话,我就特别情绪化。现在发疯的机会少了,但是我的嗓子也喊哑了。我觉得他们比较怕我,这一点我不是很成功。作为上层,确实不能让员工感觉什么都不敢说,都说爱听的,有什么用。”

学历、经历都强于史晓燕的叶先生而今已经辞去了外企的工作,专心致志地帮太太打工。他的心里能平衡吗?叶先生说:“我们俩的结合是狼狈为奸,她是狼,我是狈。我是修铁路的,她是火车头,她带着企业向前走”。

史晓燕现在是伊利诺伊集团投资集团的董事长,旗下有七八个子公司,而今的伊利诺伊已经不仅仅包括家具,汽车、酒店甚至服装都将被涵盖进来。当年的全职太太以及和她当年的高薪老公完全换位了。对这种戏剧性的变动,史晓燕和她的先生调侃说:“我喜欢别人叫我史小姐,这样特别职业”。

来源:经理日报 作者:罗 君

李锂晋升新首富:426亿财富如何炼成?

核心提示:4月26日,海普瑞以每股148元的价格招股,其创始人李锂、李坦夫妇合计持有28803.7万股,以发行价计算,其身家为426.29亿元,荣登内地首富。

海普瑞(002399.SZ)天价发行,新首富李锂横空而降。

从4月26日,海普瑞以每股148元的价格招股,这家鲜有人知的生物医药公司几乎闯进了所有投资者的眼球。其创始人李锂、李坦夫妇合计持有28803.7万股,以发行价计算,其身家为426.29亿元,荣登内地首富。

这是一家典型的民营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为李锂、李坦夫妇,二人分别任海普瑞董事长及董事、副总经理,而公司董事、总经理单宇是李坦的哥哥。

1998年,李锂联合其家人创立海普瑞,而艰辛的创业并不始于此,更早的10年,漂泊在四川、重庆的李锂一次次为寻找产品和解决生产而碰壁或委曲求全,终于,机会来自一次与西南药业的合作,李锂挖出了第一桶金。

脱胎重庆华星

1997年12月26日,西南药业将所属的渝西制药厂转让给重庆海棠新材料有限公司,获得转让金2320万元,用于组建生物技术制品有限公司。当年,1997年,西南药业还通过配股募集资金3479万元。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西南药业投资组建的生物技术制品公司为重庆华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其中西南药业公司出资3400万元,占股68%;重庆华银租赁有限公司出资1500万元,占30%的股权,而另一家合作方为重庆通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出资100万元只占2%的比例。

根据西南药业当年的公告称,重庆华星生物主营生物制品、制药技术的产品开发、自销和技术服务、化工产品及原料、医疗器械及设备等。

重庆通达生物制品即为李锂最早的创业平台。据重庆市工商资料显示,重庆通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于1990年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锂,所在地为重庆市九龙坡区科创路6号,注册经营范围正是目前海普瑞药业的主营业务:生产、销售肝素钠原料药。

李锂出生于1964年,1987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随后被分配到成都肉联厂工作。

1992年10月,李锂离开这家国营单位,与重庆通达承包合作肝素钠项目。重庆通达是重庆海华贸易有限公司、重庆市建设投资公司联合深圳市中贸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香港合顺实业有限公司、重庆凯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由李锂直接负责经营管理,先后担任总工程师、董事长兼总经理。

而据国金证券医药分析师郝培愚的研究分析,上世纪末兴起的现代生物技术与微电子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世界科学的核心。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给当时医药工业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全新的领域。从1995年开始,国内医药上市公司大多数被吸引进入该领域。

据西南药业公开信息显示,重庆华星生物在1998年当年即盈利328万元。2000年10月,西南药业加大对生物制药的投资力度,出资368.76万元收购中外合资企业重庆创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占合资公司总股份的65%,新加坡籍华人崔太安出资等同于150万元的专有技术及设备组成作为出资,占剩余的35%股权。

重庆华星生物与重庆创新生物在一起办公,由同班人员领导管理,2000年后逐步卷入西南药业的一起诉讼中,没有倾力经营。

“重庆华星生物当时主要是做一些生物医药的科研,早已经没有实际经营了。”西南药业证券部周霞说。2008年,尽管重庆华星生物系经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所得税优惠,西南药业从该公司仅分红172889元。

二次出走转机

由于重庆华星生物后续投入不足和经营乏力,没有话语权的李锂决定退出西南药业的合作,自己单干。“十多年前,李锂和他的重庆通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曾经找上门来,要求与我合作。遗憾的是,这事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重庆陪都药业公司董事长唐良平向当地记者透露。

据唐良平介绍,李锂在重庆入主的通达的生物制品刚刚起步,主要从事从猪小肠中提取肝素钠的业务。当时陪都药业有厂房和设备,重庆通达生物期望与唐良平合作。由通达生物提供技术和原料,陪都药业提供厂房和设备,双方共同生产肝素钠原料药。后被唐良平拒绝。

唐良平认为,肝素钠本是用来制作抗凝血药物的,后来在上世纪80年代时发现对肝炎有很好的疗效。虽然号称可以达到70%以上的疗效,但后来经临床大批试验后,发现疗效还不到30%。因此,唐不太看好该项目。

此后,李锂再次退出重庆通达生物,于1998年4月在深圳注册成立了海普瑞,1998年,重庆华星盈利328万元,只占有2%的重庆通达生物按比例只能获得不到7万元的分红。而海普瑞的注册资本为200万元,由李锂、李坦和单宇三人投入。

1998年9月,李锂遇到了其人生的伯乐,即深圳源政投资的杨向阳。1997年,杨向阳因为自己投资做生物治疗癌症的新药研发而失败,此后,踏上了投资生物医药之路,成为深圳早期的PE投资人之一,且专注生物医药。

近10年来,杨向阳先后投资上亿元于该领域,投资项目近10个,包括赛百诺、清华源兴、清华基因城、海普瑞和北科生物。

当年11月,源政投资向海普瑞投入600万元,与原股东一起增资扩股,使该公司增资到2000万元,源政投资占30%的股权。据海普瑞招股说明显示,海普瑞于2000年开始盈利,并获得深圳高新技术税收优惠政策。

2000年,重庆通达不再从事与西南药业合作的主要研发产品“肝素钠”的生产经营,2003年8月,SFDA批准药品批准文号变更至深圳海普瑞,之后至2008年2月注销期间,重庆通达未从事任何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西南药业对重庆华星的投资也就不了了之。

2003年,获得原属于重庆通达生物的药品批文后,海普瑞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李锂完全退出重庆通达生物。工商登记资料显示,李锂的重庆通达生物制品于2008年2月27日注销。

2007年,海普瑞迎来了高盛全资子公司GS Pharma。2007年9月3日,海普瑞药业股东会审议接受GS Pharma对公司增资491.76万美元;完成增资后,GS Pharma共持有海普瑞药业1125万股,占有12.5%的股权。其中,490.8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688.23万元计入注册资本。

据招股说明书计算,其外资股东GS Pharma预计将浮盈65.89亿元,获利约93倍。截至2010年4月,海普瑞的第一大股东为乐仁科技,其股东李锂持有99%股权,李坦持有1%股权;公司第二大股东为金田土科技,其股东李坦持有99%股权,李锂持有1%股权;公司第四大股东为水滴石穿科技,其股东单宇持有99%股权,李坦持有1%股权;公司第五大股东飞来石科技是李锂的独资公司。目前,李锂夫妇联合尚持有股权占总股本79.9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志灵

比亚迪王传福:从第103到第1仅用一年

富豪嬗变

从第103到第一,王传福完成这次财富巅峰跨越,仅仅用了一年时间。

对于这段传奇经历,有人把原因归结于中国汽车市场的率先强势崛起,有人则将答案抛向了中国日渐掀起的新能源车浪潮,还有人认为是股神巴菲特对比亚迪的青睐,让王传福搭上了顺风车。

不可否认,上述三条是将王传福推向财富冠军宝座的重要力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发现,至今仍保持着“技术工人”状态的王传福以及从他身上蔓延到整个企业的“狼性”特征,才是这个财富神话的根本。而这背后所体现的,则是中国财富变迁之路正在越来越“健康”。

在比亚迪总部,王传福的办公室位于其“六角大楼”二楼电梯门右侧,布置简陋,但摆放着许多技术书籍和车模。

近两年来,这位比亚迪总裁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准技术工人”状态。每天下午一点钟,他像其他员工一样,到位于地下一层的食堂吃饭,更多的时候,他会下到车间里跟工人一道抓研发项目进度。

随着比亚迪汽车销量的不断攀升及比亚迪新能源车在国内汽车产业中的逐渐上位,王和他的团队的种种努力终于迎来了回报——2009年9月28日,新公布的“2009年胡润百富榜”上,王传福以财富350亿元名列榜首。这是一次跨越,去年这个时候,王传福的排名仅为第103位。是什么造就了这个首富?

低调冠军

尽管在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回顾这一蛰伏的创业过程时,比亚迪的新闻发言人尽量使之显得轻描淡写、水到渠成,但比亚迪也不可能不在意外界的看法。

“在做企业之前,王传福是一名技术工程师,他希望通过技术革新让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更健康。而在这个过程中,财富只是随之而来的东西,它并不是王传福追求的全部。”比亚迪新闻发言人王建钧如是表述比亚迪的财富观。

没有人能真正了解王传福到底有多少财富,即便是胡润。“在发布榜单(2009年胡润百富榜)之前,我并没有见到王传福。”《胡润百富》总裁胡润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王传福350亿元的财富数据是依据比亚迪股份[67.10 0.83%](01211.HK)市值的28%计算得出。

而实际上,这仅仅是王传福财富帝国中很小的一部分。比亚迪股份并不包含比亚迪汽车业务的产值,尽管胡润对王传福的评价,更多的是对比亚迪电动车及其相关业务的褒扬。但即便如此,依旧不妨碍王传福成为首富。

十几年前,王传福以电池技术研究领域专家的身份辞职创业,把比亚迪从10多个人的小型电池企业成功转型成一家汽车制造企业。2008年,由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旗舰公司中美能源公司,以2.3亿美元购得比亚迪10%股份。自那以来,比亚迪的股价已上涨超过7倍。

而伴随着比亚迪的声名鹊起,王传福本人似乎开始刻意的隐蔽自己。近两年来,除在位于深圳坪山总部“六角大楼”里接受个别国外媒体的访问外,这位比亚迪总裁很少露面,只用颇为令人意外的销量数据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信誓旦旦,向外界传达着比亚迪对梦想的坚持。

彪悍狼性

但低调的王传福,并没有使比亚迪显得更温和一些。在国内汽车市场上,比亚迪汽车业务的展开比其他品牌迟了不止一个节点,也不具备坚固的品牌认知。这让在电池业务上如鱼得水的王传福大伤脑筋,自从转型到汽车行业开始,王和他的团队就面临质疑。

以极具价格竞争力的车型吸引消费者,是比亚迪唯一能够还击对手的举措。有10多年低成本电池业务经验的王传福深谙中国制造的成本竞争原则——过去,比亚迪以30%的成本优势击败了三洋、松下、索尼等巨头。

两年前,王传福就在比亚迪汽车业务上开始实施“千店工程”(网络覆盖率省会城市达到100%、地级市达到80%以上、县级市达到70%以上、总网点达900个、8个客户服务中心提供配件配送和技术支撑),必须保证区域单店销售额能迅速使公司接近盈利。在王传福看来,要盈利,降低成本是简单而消极的手段,提高单店销售额方是根本。

同时,与其他公司的不同点还在于,王传福和他的管理团队构造了一个庞大的销售网络。比亚迪的销售团队中设置了多名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这些人由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统管,每个人直接对接各自手头上超过200多家的经销店。“人海战术”形成了比亚迪汽车业务从10万、20万、40万辆的连年翻番。

“在一定程度上来看,比亚迪也多少具备一些华为等企业的狼性。”一位国内某合资企业的高层如此形容比亚迪,无论是庞大的销售队伍,还是在研发方面采用人员年轻化的“人海战术”,“这显然区别于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思路,更像几年前家电业的思路,怎么有效就怎么来。”

巴菲特效应

当然,除了在传统汽车领域的风生水起,外界对于王传福成为首富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其进入汽车行业伊始就宣扬的电动车。

“梳理过去10年中丁磊、黄光裕、杨惠妍、荣智健、刘永行、刘永好兄弟等财富人物,他们分别来自互联网、房地产、农业等各个行业,王传福和电动车为今年的榜单提供了全新的注解。”胡润表示,比亚迪的财富增值,有相当大部分是基于该公司正在研发的电动汽车的前景。

“当今世界面临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二氧化碳排放等世界难题,而传统燃油汽车的大量使用是造成这些问题的诱因之一,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途径。”王建钧表示,在收购秦川汽车之前,比亚迪就开始了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如电池等方面的研发,从进入汽车行业开始,比亚迪就立志要做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

2008年,巴菲特的入股,在汽车行业造成巨大的示范效应,而王传福则扮演了一位敏锐、对新能源充满渴望的研究者和一位精明的商人角色——“巴菲特效应”最终在中国股市演变成为“比亚迪效应”,与比亚迪相关的股价应声上涨。“节能减排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王建钧表示,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很大,而即将出台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将给比亚迪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大范围推广使用,也将影响整个汽车产业的格局,从而改变社会财富模式。”在比亚迪的员工看来,王传福定下的这个目标不一定在短期带来财富效应,但它至少符合一种财富分布的走向,这也许将是王下一次财富跨栏的起点。

来源:中国经营报

阿迪·达斯勒:从面包房学徒到鞋业巨子

1900年,在德国一个叫赫尔佐格的小镇的普通家庭里,出生了一个叫阿迪的男孩。阿迪共有兄弟姐妹4人。父亲克利斯多夫(Christoph)性情严肃,对孩子们的要求也很严格。

19、20世纪之交时,编织业日渐凋敝,作为编织工的父亲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改行,他成了一名制鞋工人。其实老克利斯多夫对制鞋一窍不通,但凭着努力与悟性,他很快就掌握了所有制鞋工具,甚至不那么容易操作的复杂机器都在他手下服服帖帖。父亲很快被提升为领班。

阿迪的母亲波林娜(Paulina)是一个体态微胖,脾气和蔼的中年妇女。她吃苦耐劳地经营着一间小洗衣店,那双长期浸泡在碱水中的手也因为使劲拧衣物而变得粗糙皲裂。虽然工作辛苦,母亲却很少抱怨。事实上,也的确很少有事情能困扰她。母亲人缘很好,这个只有3000人的小镇所发生的一切都逃不出她的眼睛。闲暇时,总能看见她在家门口与路人愉快聊着。

阿迪有一个叫鲁道夫(Rudolf)的哥哥,后来的生活证明,这是一个具有商业天才的好助手。他总是能让顾客心甘情愿掏腰包,并使他们坚信这桩买卖值的很。但小时候,鲁道夫却被手足们公认为最能胡扯,他们总不得不容忍他的聒噪——这一点也可能是从母亲那儿遗传来的。

父亲的勤奋和严格,母亲的亲切和热忱,哥哥的商业头脑,这一切都为阿迪未来的成功写下了注脚。

中学毕业后,阿迪也想学制鞋。可是父亲极力反对,因为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当地的鞋厂都陷入危机之中,鞋厂们即使大量裁员也只能勉强维持,有些甚至被迫关门。父亲告诉儿子:制鞋这行当太不稳定了,你还是学做面包吧!人们可以不穿鞋,但是总不能不吃面包啊!于是,阿迪就成了一个面包房学徒。

每天凌晨1:30,阿迪都要一溜小跑,沿着一条100码左右的鹅卵石路,到一间名叫威斯的面包房(Weiss Bakery)上工。工作是简单重复的。生火、揉面、切面、放进火热的烤炉。在破晓时分,把刚出炉的新鲜面包送到镇上各销售点。然后回到威斯,打扫、冲洗、劈柴火。劳作18小时,晚上8点收工。工作即枯燥又辛苦。每每一回到家,阿迪就倒在床上飞快地入睡了。

然而,阿迪的精力好像永不枯竭。平时虽然非常劳累,但每个星期天他都有兴致和朋友们去户外参加体育活动。这帮年轻人就象陀螺一样,有无限的动力,就是不会停止。

1917年10月17日是历史上一个平凡的日子,对阿迪来说却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一段时间的学徒终于有了成果——他拿到了威斯面包房授予的资格证书。不久,阿迪应征入伍。经过短期军事训练之后,被送往比利时前线。战争持续了两年,以德国失败告终。1919年,阿迪回到了更萧条、更贫困的家乡。

阿迪不想再做面包生意了,而退伍正是转行的绝佳机会。经过一番思量,阿迪最终还是选择了制鞋。制鞋是阿迪的梦想,他的直觉始终告诉他这是一个有前途的行业,时间证明阿迪的直觉是非常准确的。

万事开头难。阿迪面临的三大难题是:制鞋材料、厂房和工人。创业期间,他做面包房学徒培养出来的韧性发挥到了极致。为了寻找最佳的制鞋材料,他几乎跑遍了全国,有时候骑自行车,有时候坐火车。每次旅行总是满载而归——大包小包各种各样的制鞋材料。为了尽快投入生产,阿迪说服母亲波林娜把小洗衣店的铺面让出来放设备,当时的设备很简陋,比如自行车发电厂——通过蹬自行车踏板来带动磨盘磨鞋底用。这种装备虽然比人力效率高,但对蹬自行车的人来说就太费劲了。阿迪最初雇了3个工人:汉斯、卡尔和约瑟夫。

最初,阿迪没有任何制鞋经验,但像老克利斯多夫一样,阿迪有很高的悟性。他师从卡尔和父亲,但很快手艺就超过了两位师傅,不管什么样的制鞋材料到他手里都能物尽其用。

阿迪设计的第一款运动鞋是帆布帮——黄皮底运动鞋,采用了铁匠齐格林提供的鞋钉。很快,这种运动鞋就流行起来。生意越做越红火。阿迪又多雇了两个工人,并请姐姐玛丽(Marie)负责收拾鞋子。他又在洗衣房墙上开了个门,把自行车发电厂搬到院子里去,以扩大生产空间。

生产的发展使阿迪萌生了邀请哥哥鲁道夫加盟的念头。虽然他也对哥哥的聒噪感到头疼,但最终还是让哥哥参加到经营中来。鲁道夫商业才华崭露。

1924年7月1日,兄弟俩注册了达斯勒兄弟运动鞋厂。这也标志着一个最终征服世界的品牌——阿迪达斯即将诞生了。

来源:经理日报 作者:申 毅

探路者盛发强夫妻创业发家史的故事

在首批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中,夫妻店和父子兵的家族式暴富成为创业板造富特征之一,而探路者则不折不扣是一家以夫妻店发展起来的家族企业。发行前超过七成的公司股权被其家族所控制,由此也招来其他股东没了说话余地的质疑,对此,在成功上市一周后的11月6日,探路者董事长盛发强接受记者采访时逐一回应。

家族财富飙升至16亿元 探路者发行前,公司第一大股东盛发强与第二大股东王静为夫妻关系;其众多亲属都出现在公司持股人名单中。按照上周五探路者收盘价计算,其家族财富飙升至16亿元。

从家族企业到如今的公众企业,盛发强及其亲属合计持有探路者近38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也超过了50%,再加上这些人大多都担任要职,其他股东还有说话的余地吗?

接受记者采访时,盛发强没有回避这个问题。他说,这个问题应该从两方面来看,第一就是从股东层面讲,探路者从零开始发展时只有两排小平房,条件非常恶劣,每个人身兼数职,工资又很低,这种条件家族化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家族贡献很大,因此把这些人锁定成为公司的股东。

“而从管理层这一方面看,我们2004年从香山搬出后就开始引入了更多的职业经理人”,盛发强指着身边的公司高层表示:比如说财务总监张成就是新加坡留学,也是注册会计师;营销副总是来自世界500强的经理。“高管层仅蒋中富一人与我有关联关系,经理层没有家族化的变化已经很明显了”,盛发强称,未来公司通过更广阔的平台引入更多的职业经理人。

高市盈率有成长支撑

探路者发行价为19.8元,相对应的静态发行市盈率为53.1倍。而上市后,其市盈率飙升至100多倍,创业板的市盈率是否太高了?

与此同时,公司今年上半年关闭了21家直营店,占其直营店铺数的近五成,于是,外界又有了新的声音:上市之前应该是最需要粉饰2009年上半年业绩,可公司为什么还要关店呢?

“我认为(市盈率)还是适当的,从公司未来的成长性看是如此。包括在询价和推介的过程中,我们和投资人、分析师的交流中,他们也认为目前的这个价格是合适的”,盛发强称,公司上市一周以来,自己也只是偶尔看一看股价,对于市盈率的问题,投资者也是考虑了公司未来的因素。从管理层角度来讲,公司就是要努力积极做好业务,回报股东。

销售额未来3年增长不低于40%

盛发强介绍,此次募集资金3亿元,其中九成以上都用于进行网络渠道铺设,开设48家直营店铺和31家加盟店。“此前关闭的直营店只是‘临时特卖店’”,盛发强解释,这类店面是公司或加盟商在商场开设的短期打折商品销售店,其存在时间较短,一般在6个月以内,一旦特卖期结束,该类店铺也随之撤销。

据了解,在探路者430家网点中,382家为加盟店,2008年,探路者销售额已超2亿元,而直营店销售额仅占总销售额的15%。

“公司下一步在一、二线城市要开设的直营店是探路者的品牌形象旗舰店或者体验馆”,盛发强表示,未来两年,直营店销售收入占总销售额上升至22.4%,三年内提升到25%,“探路者未来三年设定了总销售额增长不低于40%的目标,今年来看这一目标应该没有问题”。

创业故事

5000元买下折叠帐篷专利

17年前,当盛发强毕业被分配到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经常需要上山做地形测量时,或许就注定着他这辈子与户外用品结缘。

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1994年底,盛发强在“全国专利新产品博览会”上发现了一个专利项目——折叠式休闲帐篷。他立刻与专利拥有者谈判,最终以5000元拿下。

一年后,盛发强注册了北海天惠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投入10多万元,生产了1000顶帐篷。最初销量并不好,但这没有击垮他的信心,1999年,盛发强带着自己的梦想来到北京,租用了香山脚下的两排小平房,并正式启用“探路者”品牌,夫妻二人既当设计师又当推销员。

10年耕耘,探路者从单一的帐篷品类销售扩展到冲锋衣、冲锋裤、滑雪服、登山鞋、徒步鞋、睡袋、户外服装、速干衣服、水具、运动背包、穿越鞋、溯溪鞋、沙滩鞋等各种户外产品,探路者也成为我国国产户外用品Cye.com.cn专业第一品牌。而这期间,探路者从香山搬到北京昌平区宏福创业园,有了办公楼和仓储中心;2008年1月,探路者引入战略投资者——力鼎投资,后者注资3100万元取得探路者增资后15%的股权。

来源:京华时报

李彦宏的百度法宝:等待对手犯错误

2月28日晚,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对话》节目播出了百度CEO李彦宏的访谈《技术的商业化生存》。李彦宏在节目中畅谈百度被黑事件以及百度的盈利模式,并透露说,依靠百度的商业模式,百度上季度盈利12亿,平均日入千万。

同一天,李彦宏在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届亚布力年会发表演讲,谈了百度的国际化,表示百度的机会在于“等着我们的竞争对手犯错误”,未来国际化中这也是百度的法宝。

百度不设“纪检部门”

在2月28日晚播出的CCTV经济频道《对话》节目中,百度C E O李彦宏作为嘉宾畅谈了1月12日的百度被黑事件、百度的创业史以及百度的未来等诸多问题,并公开回应了百度备受争议的盈利模式“竞价排名”。

百度的竞价排名模式一直有着巨大的争议,有网友曾评论说:“如果你的搜索结果比较靠前,百度会有销售来找你做竞价排名,如果不做的话,很快你的搜索结果就骤减。这种‘巧合’正好说明了阻碍信息流动也是可以盈利的。换言之,帮助别人照看孩子可以赚钱,威胁别人家孩子来收保护费也可以赚钱。”

李彦宏说,百度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百度比其他跨国公司更懂中国,百度的成功就是“技术乘以市场需求”。竞价排名盈利模式是网络搜索引擎的成功商业模式,百度的竞价排名就像互联网的“收费站”,即使“晚上睡觉也有点击和盈利”。李彦宏还透露说,百度的商业模式上季度盈利共12亿,“平均算下来,每天一千多万”。

节目中有嘉宾提议百度设立“纪检部门”,李彦宏则表示,百度不应人为干预搜素结果,百度也不是工商部门,注明哪些是付费的搜索结果百度就尽责了。

等对手犯错误是百度“法宝”

李彦宏还谈到百度曾经的诸多竞争对手以及上市之初,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曾有意收购百度,但李彦宏回绝了Google并坚持让百度在美国上市,并以此作为“事件营销”吸引了更多用户。Google在收购百度失败后,建立了Google在中国的部门“谷歌”,拥有百度5%股份的Google也成了百度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

在展望百度未来时李彦宏说,百度今后将开发多语言系统,未来他希望百度在“至少一半以上的国家”成为著名和常用的搜索引擎。

2月28日,李彦宏在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届亚布力年会发表演讲称:“未来的十年,我们要让百度的名字在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市场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是一个很大的V ision,怎么做到呢?我现在也没有想清楚,但是唯一清楚的是,我们必须要看着,等着我们的竞争对手犯错误,他们一旦犯错误我们就起来了,百度十年前就是这样起来的。未来如果说要国际化,我们也要拿它做法宝。”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叶国富:10元店做出12亿零售额

很多人对小饰品这种小摊式生意嗤之以鼻,33岁的叶国富却推开了这扇不起眼的财富之门。只用了5年时间,叶国富的“哎呀呀”从一家小小的10元店,发展为年零售总额12亿元的2000多家店铺。

叶国富的“哎呀呀”如同一则创业启示录,以胜利的姿态提醒人们:即使在那些不起眼的商业地带,也可能蕴藏着不可限量的宝藏。

最佳业务员开小店 1998年6月10日黄昏,21岁的叶国富从湖北踏上了南下的列车。成绩名列前茅的他本该上高中、读大学,却因为拖欠学费拿不到中专毕业证。为了避免毕业即失业,他瞒着父母,南下闯广东。

在广东佛山,叶国富不停地应聘。3个月后,他终于得到了一份工作——钢管厂的业务员。

厂里的业务员大多不熟悉生产流程,客户报出要货数量后,业务员往往不能立即确定交货时间,要回厂询问后才能答复。与同事们不一样的是,叶国富每天出去跑业务之前,都会到车间去转转,既熟悉了生产流程,又掌握了生产进度,客户报出要货数量,他能立即敲定交货时间,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一年后,叶国富的业绩高居榜首。拿着12万元的销售提成,叶国富总想做点儿大事。

2001年末,在一个销售培训会上,叶国富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当时做化妆品销售的杨云云。随着两个年轻人的心渐渐走到一起,一个想法逐步成形——叶国富懂销售,杨云云熟悉化妆品行业,何不合力开个化妆品店?

佛山人气最旺的百花商场里,一个商铺招标。这个商铺位于商场二层的过道拐角处,只有15平方米,前几个租期的服装生意都很冷清,招标底价因此低至每月1500元。叶国富认为,过道拐角处拥有可观的人流量,是难得的旺铺。化妆品是小物件,不需要像服装那么大的陈列面积,15平方米足以摆得琳琅满目。在接下来的一周,叶国富天天到这里来看人流量,决心拿下这个商铺。

一份标书需要诚意金5000元,叶国富花1万元拿了两份标书,在一份标书上填上1500元。

招标结果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中标的那份标书上写着“1501.9元”。这是叶国富的另一份标书。

2002年初,小店开张。杨云云负责去化妆品厂进货,叶国富负责店铺销售,既卖化妆品又给顾客化妆。投入了10万元的化妆品店很快火了起来,甚至出现了顾客排队等化妆的情形,第一月平均每天营收2000元。

不到一年的时间,叶国富相继在百花商场三层和四层相同位置的商铺开了化妆品店,还从广州买来大头贴拍照机。2002年,他的4家店铺净赚40多万元。

10元店“哎呀呀”

“你们店一天能卖几个钱?”2004年,一个离职去饰品店上班的前员工来拍大头贴,叶国富不屑地问她。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小小的饰品不过是摆在地摊上、不入流的小生意,即使摆在店铺里,也赚不了多少钱。“一天四五千元吧。”她的回答让叶国富吃惊。

在繁华的广州上下九步行街,叶国富看到,不足1000米长的街道两旁,开着十几家10元饰品店,几乎每家店都很火。叶国富不再犹豫,返回佛山,把百花商场4家化妆品店中的一家改为10元饰品店,又投资10万元,在佛山最繁华的祖庙路开了一家50多平方米的10元饰品店。

佛山追求时尚的女性很快发现,同样的东西在精品店卖18元,在叶国富的10元店只卖6元。不少人走进10元店说的第一句话是:“哎呀呀,这么便宜!”消费者的感叹启发了叶国富,2004年11月,他成立了哎呀呀饰品公司,把10元店也更名为“哎呀呀”。

小角色谋天下

2004年末,叶国富认识了尚道营销策划公司执行董事张桓。整整一天的深谈,使叶国富脑海里浮出行业的大格局观。当时,饰品行业可谓诸侯割据,在招商加盟模式下,200家店以上规模的品牌不下10家。张桓说,如果哎呀呀用一年左右把店铺做到200家以上,就能迅速跻身第一集团。

2005年5月1日凌晨一点,广州上下九步行街格外安静。一到早上就是五一黄金周的营销大战,商家都在养精蓄锐,等待奋力一战。整条街上,只有哎呀呀的灯亮了一整夜。

早上7点半,许多商家准备开始一天的忙碌时,吃惊地发现,昨晚连招牌都没挂上的哎呀呀门店,仅仅过了一个晚上,就以装修时尚、货品齐全的形象闪亮登场。

那个晚上,为了抢时间装修、铺货,叶国富只在车里睡了一个小时。

在广州站稳脚跟后,叶国富开始筹备招商加盟。他联系了广州周边50多个饰品、化妆品厂家,为哎呀呀供货。太太杨云云出任买手,负责搜集饰品、化妆品的最新款式。

敢为人先 快速反应

2005年7月,正式招商后两个月,哎呀呀已发展到30多家店铺。当时,人们觉得饰品连锁只是小生意,几乎没有谁愿意大手笔请明星代言。叶国富认为,同样是时尚潮流的载体,服装和饰品有很多共通之处。服装业能请明星代言,饰品业为什么不能?

当年8月,哎呀呀签约香港影星应采儿。当时,叶国富的流动资金只有100多万元,却掏出其中60%支付代言费。幸运的是,叶国富赌对了。明星代言彰显了哎呀呀的实力,其知名度和美誉度有了明显提升。2006年,哎呀呀店铺数量达到400家。

叶国富慢慢理出了一条差异化竞争策略:人无我有,敢为人先。为了让加盟商迅速接受新品,叶国富提出了一个颇为“强硬”的方案:“总部每周配送1000元新货给加盟商试销,每款产品不超过5个。此后,加盟商可以再进畅销的款式。即使有款式滞销,四五个产品也卖得完。”

接下来的两个月,哎呀呀的新品从被买手发现到被顾客购买仅需7天。新品每月推出一次,同一顾客每月进店一次足矣;若新品每周推出一次,同一顾客每月就可能光顾4次。这大大提高了客流量,拉动了销售。

身处产品升级换代速度极快的时尚行业,是否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几乎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死。怎样才能让自己一个人的快速应变,转变为哎呀呀整个企业的快速反应呢?

叶国富斟酌再三,决定使用罚款手段。“只有经济处罚能让人心生畏惧。”不涉及经济损失,反复宣讲的纪律很难被放在心上,罚款可以帮人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此后,哎呀呀拥有了一支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快速反应部队。2009年,哎呀呀的店铺达2000多家,年零售总额突破12亿元。

如今,33岁的叶国富把哎呀呀的前进轨道延伸向更广阔的天地,远方的站牌上写着:全球饰品连锁冠军。

来源:经理日报 作者:周云成 曹一方

陶华碧:只识三个字的亿万富翁

一个没上过一天学、仅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村妇女,白手起家,居然在短短的6年间,创办出了一家资产达13亿元的私营大企业!

创造这个新童话的农村妇女名叫陶华碧,今年已经51岁了。说出她的名字,许多人也许茫然不知,但提起她的“老干妈麻辣酱”,却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陶华碧就是打工者们几乎天天必吃的“老干妈麻辣酱”的创始人,生产这种食菜的大企业的董事长。

这个大字不识4个的农村“老干妈”,连文件都看不懂,她是如何创办和管理好拥有1300多名员工的大企业?

“绝招”一:以灵起家

由于家里贫穷,陶华碧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为了生存,她很小就去打工和摆地摊。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用四处拣来的砖头盖起了一间房子,开了个简陋的餐厅,取名“实惠餐厅”,专卖凉粉和冷面。当时,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酱,作为专门拌凉粉的一种作料,结果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早晨,陶华碧起床后感到头很晕,就没有去菜市场买辣椒。谁知,顾客来吃饭时,一听说没有麻辣酱,居然都转身就走。她不禁感到十分困惑:怎么会这样?难道来我这里的顾客并不是喜欢吃凉粉,而是喜欢吃我做的麻辣酱?

这件事对陶华碧的触动很大。机敏的她一下就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力,从此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

“绝招”二:以情经商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工人一下子增加到200多人。此时,对于陶华碧来说,最大的难题并不是生产方面,而是来自管理上的压力。

虽然没有文化,但陶华碧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一个人,感动一群人;关心一群人,肯定能感动整个集体。果然,这种亲情化的“感情投资”,使陶华碧和“老干妈”公司的凝聚力一直只增不减。在员工的心目中,陶华碧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可爱可敬;在公司里,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叫她“老干妈”。

到2000年末,只用了3年半的时间,“老干妈”公司就迅速壮大,发展到1200人,产值近3亿元,上缴国家税收4315万元。如今,“老干妈”公司累计产值已达13亿,每年纳税1.8亿,名列中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的第5名。

“老干妈”的成功秘诀

但“老干妈麻辣酱”的陶华碧靠了什么?论实力,丈夫早逝,上世纪90年代之前,她还拖着两个小孩到处打工和摆地摊;论机会,做的是麻辣酱,是传统不过的产业;论知识,就更谈不上了,她不仅没有留过洋,读过大学,甚至连珠三角地区一些“洗脚上田”的小学毕业、初中毕业的老板都不如——只认识三个字,而那还是当了老板以后才学的!“什么都没有”的陶华碧,不可能没有成功的秘密;说答案人人皆知,则更是实话——

对机会敏感。李嘉诚的最初成功是抓住香港地产和港口发展的机会,丁磊拿捏的是互联网,朱保国稳住了保健品„„陶华碧则是上世纪90年后期,在大家认为“没有大钱做不成生意”的年代,做成了大生意。想当初,她抓住的不过是卖凉粉时,拌酱料畅销的小小机会。

诚信。“做生意要诚信”,这几乎谁都知道。但事实上,很多人还是做不到。陶华碧以前没提听过文绉绉“诚信”,但她以一个农民的朴实本质,做到了诚信也做大了生意。

凝聚力。企业初创,仅几个的苦干、巧干,甚至有一点蛮干就可以,但往后呢?员工多了,就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很多优秀企业配有股权激励、企业文化;异曲同工,陶华碧有“情感投资”,以情感人。

职业经理人。陶华碧不识字,不懂算账,这不要紧,她请来自己的儿子,更放胆请来很多专业管理人员,还将他们送出去培训、进修„„

只认识三个字的陶华碧,每一点心路都暗合最新最全的管理大全,因而,“老干妈”的成功是神奇,而远远不是神话。

来源:经理日报

张朝阳:“创业+VC”中国样本

13年前,一个年轻人拖着疲惫的身体,乘坐地铁越过查尔斯河,来到美国波士顿政府中心,注册了一个叫Internet Technologies China的公司。两年后,这家中文名为爱特信的公司正式更名为搜狐。

这个年轻人就是中国互联网第一代的代表人物张朝阳,恐怕他当时自己也没有想到,以他为代表的一代“数字英雄”,在创业成功的同时,还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更改变了自古以来中国人传统的致富路径。

当世界将左脚踏入了互联网的河流之中,包括张朝阳在内的中国网络先行者也以各自的姿态奔波于这条路上。很难想象,如果互联网的浪潮提前10年到来,中国的今天和未来将会是一番怎样的格局。

在“互联网之父”伯纳斯?李发明万维网的1993年,张树新正在北京中关村(5.19,0.03,0.58%)与新婚不久的丈夫忙碌地做着传呼机的生意,三年后她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网络公司瀛海威。

同样在中关村混日子的软件设计员王志东,创建了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在家里研发出“中文之星”中文软件平台,后来他创办了新浪。

那一年,马云还只是一个28岁的英语教师,他在杭州办了一家小小的海博翻译社;李彦宏时年24岁,正在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比他小三岁、创办了网易的丁磊则在成都一所大学里读三年级。

这一年,张朝阳取得了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从西安到北京,从北京到美国,故乡渐行渐远,理想渐行渐近。

在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里,张朝阳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他意识到,这是自己的方向。于是,在自己的31岁生日那天,他选择回国创业。

在2000年7月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前,搜狐经历了四次融资,共获得风险投资4000万美元。几乎同期,新浪、网易等也按照风险资本和离岸公司的模式,顺利地抢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前达成了纳斯达克上市的目标。“创业”和“VC”逐渐成为商务人士甚至大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词汇。

第一波纳斯达克上市热潮无疑为最初的互联网偶像标注了身份。人们只记住了成功上市的丁磊、张朝阳和王志东,却已经忘记当年试图以金钱涂鸦方式,彻底占领北京公共汽车车身的那些人,王俊涛、李立农、陈一舟,这些名字隐退到了偏安之地。

张朝阳不仅仅引入了一种全新的企业运作模式,他也颠覆了国内企业家的传统形象。他为杂志拍上身赤裸的封面、玩轮滑、买游艇、攀登珠峰传递奥运圣火等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深刻影响了2000年之后的创业群体。

从张朝阳到陈天桥,再到李彦宏,短短5年时间涌现的三波互联网偶像,从作秀时代到挟持技术,从大批空投海归到本地草根,中国互联网的变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巨大无比。

风险投资加海外上市的模式,历练和成就了一批像张朝阳一样的企业家,他们抓住了时代赋予的迅速成功的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来获得投资人和公众的信赖。

张朝阳们的成功,给中国百姓带来了风险资本和海外融资对企业家的评价标准。在这标准的筛选和淘汰后,留下来的佼佼者,集体代表了一种新的企业家形象——他们更有创造力和激情,而行为举止上也自然会表现为不拘一格的特立独行。

这,显然与百年来中国传统的企业家形象完全不符合,两者的创富路径自然也完全不同。自此,中国创业者的词典中多了“创业”和“VC”的词条。

来源:投资者报 作者:赵杰

PPlive核心技术创业者姚欣的成功之路

早在学生时代,姚欣就有过和师兄一起创办网站的经验,但是那次他失败了。从小一帆风顺的他吸取到两个现在都受用的经验:一是互联网最大的价值在于创新;二是一支好的创业团队应该是复合型。

在拿到SBCV C第二轮千万美金级别风险投资后,姚欣携PPlive核心技术,以流媒体旗手的姿态高调全面进入媒体运营产业。27岁的姚欣,和PPlive一样年轻而又冷静自信,带领着他的团队实现着中国的“Bill Yao”之梦。

创业梦想提早6年启动

“92年开始接触机,96年在FIDONET开始自己的网络生活,当时最崇拜是求伯君一代的数字英雄。”姚欣的创业梦想由来已久,高中时代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奥林匹克计算机一等奖,顺理成章被送入华中科技大学。也就是进入大学以后,姚欣开始由一个网络的旁观者变成了一个参与者。苹果

1999年优秀互联网企业校园行活动,姚欣在武汉的校园里看见了自己崇拜的丁磊,希望自己像他这样,于是他给自己打起了如意算盘:先出来就业,一切条件成熟后,30岁开始创业。

“2002年的世界杯,对我影响很大。想看没处看,只好15个兄弟租一个宾馆房间看球。”姚欣笑着回忆起自己对P2P技术的积累。人算不如天算,03年底,李翀说这么好的点子,为什么不实现你BILL YAO的梦想呢?一语点醒梦中人,在考虑周详之后,姚欣办理了退学手续,着手将一纸商业计划书变为现实。办公地点从从宿舍到民房,从武汉到上海,从各大高校BBS上流行的视频软件到全球拥有6000万用户的视频门户网站。

用两年时间专注用户体验

被问到见证PPlive成张的过程中最快乐和最痛苦的事情,姚欣说印象中几个快乐痛苦的场景都是和用户相联的。

最快乐的是一个老华侨写EMAIL到公司说自己通过PPlive终于看到自己家乡的电视节目了。而令姚欣最心烦的,就是有用户反映说“PPlive怎么不流畅啊”,那他就急忙把他的团队召集到一起分析问题,商量对策。

“我也看了很多企业创始人的自传,都提到了在企业刚开始做的时候专注于一件事情,那我们就是专注于提升用户体验。2年来公司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做好一个产品。我们是靠积聚的人气来吸引广告,也用广告来为提供版权的节目获得收益。”姚欣表示不会一味为了迎合用户,就上盗版的东西。“版权控制,用户口碑,广告商合作都是一条链,应该彼此合作彼此爱惜,才会有个更明朗的前途,更良性的发展。”

只切电视广告的蛋糕

“我们不是和新浪,搜狐这些门户网站竞争广告。我们是要切电视广告的分额。” 和ALLYES展开视频广告合作,全面高调进入媒体运营企业,姚欣这次志在必得。这份自信并不是无本之木,2005年拿到几百万美元风险投资创业的时候,对方给了一个“用户半年翻5倍”的里程碑要求。

结果,PPlive不仅用了2、3个月就完成了要求,还把这笔钱花了10个月。四五十倍的高运营率自然赢得了各方VC的青睐,经过选择PPlive继续和软银愉快合作得到千万美金级别的投资。

姚欣说到这里,无不自豪地表示,“我们做到5M到10M的带宽,支持几十万人在线或者数百万人在线,成本比起竞争同行是超低的。这就是靠我们的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

来源:创业网

阿玛尼三十年创业四大绝招

1975年,40岁的乔治·阿玛尼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成立了“Giorgio Armani”公司。30年后,Armani已经是超过20亿美元的品牌。仅2005年第一季度,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在内的大中华地区的销售额增长了52%。

现在,Armani集团在全球共开有300多家店面,员工5000名。作为设计师出身的阿玛尼同时担任着集团董事长、CEO,一个早年的橱窗设计员如何将诞生于一间14平米工作室的品牌,经营成为长久不衰的世界顶级品牌的呢?这也是很多咨询公司研究的话题。

但纵观阿玛尼的管理发现,他就是一个执着、坚持又会抓住机遇的人。

绝招一电影营销

Armani品牌并非一开始就闯进了顶尖品牌的行列,转折是在1980年,当年阿玛尼设计的Armani男女“权力套装power suit ”问世,为了将此设计向顶尖人群推广,阿玛尼将此套服装提供给《美国舞男》中的男主角李察·基尔,同年全套Armani“权力套装”随着影片的放映亮相。这部影片大获成功,Armani品牌也在好莱坞这块明星云集的城市受到追捧。阿玛尼从来不向未成名的影星设计服装。

他的顾客主要包括希望获得尊重的成名大腕,如Jodie Foster,Glenn Close,Mark Wahlberg,Ricky Martin等。而近几年世界足坛明星也逐一走近了Armani,贝克汉姆、罗纳尔多、维埃里、皮耶罗、菲戈以及舍普琴科等都是常客。阿玛尼是第一位认识到名人市场潜力的现代服装设计师。

点评:无论谁开始白手起家,都需要一点机会,而阿玛尼是以电影和名人效应打开市场的。这一点和国内服装品牌高价请代言人如出一辙。但是阿玛尼更加注意节约营销成本。他用技术与艺术直接征服观众。

绝招二收购与重组

为此,他专门在洛杉矶设立了办事处,向名人出租服装,专门满足他们在服饰方面的奇思异想.为了稳固并发展Armani在顶尖市场取得的成就,设计师出身的阿玛尼在经营上做出了很多举措。这些举措对在品牌管理、营销方式上面临困惑的中国男装品牌也是一个借鉴。Armani的手法主要有三:一是通过收购长期的特许经营商和贴牌工厂加强阿玛尼集团对制造和分销的控制,二是通过积极推出阿玛尼自己的零售店,加强对零售端的控制,三是积极扩大产品线。公司利用现金实现对阿玛尼集团大部分生产和分销的控制。阿玛尼将那些给自己贴牌生产的企业一一收购,又收购两家制衣企业生产Armani Collezioni高端服装。除此之外,他还在全球范围内收购了一些第三方分销商。然而,在收购过程中,阿玛尼坚持一条原则,那就是不收购其他品牌,以免无法融合或损坏Armani品牌。这与Gucci和LVMH有所不同。

点评:有了第一桶金之后,你必须有胆量去发现你在社会中的定位以及发展走势。以资本可以买到更多的市场江山,重在你能够利用这些资源产生更受欢迎的价值。在收购与重组中,发现市场的空白点比你拥有多少资本更重要。

绝招三加强终端控制

积极推出自己的零售店,加强对零售端的控制,也是阿玛尼的营销战略之一。Armani品牌自1974年落户意大利米兰市场,1989年进入伦敦市场,1991年进入美国市场。2004年4月,他在上海开了Armani在中国最大的旗舰,Armani集团期望2008年以前在中国最主要的城市建立一个拥有20—30家独立专卖店的零售网络。

点评:无论如何,最关键的因素,让你生存也可以让你灭亡的因素在市场终端。那些拥有大的市场规模的服装企业,如果不及时的关注到市场的终端,都会在下一轮竞争中败下阵来。

绝招四拓宽品牌线

作为时装界“副牌”diffusion line,也有人称为sub—brand、leisure wear或jeans wear概念的创始人,阿玛尼于1981年试验性的推出Emporio Armani,首开了品牌延伸的风气。随后,其它的国际大牌纷纷仿效。国内男装企业开始批评品牌延伸会导致品牌定位模糊的弊端时,阿玛尼却意识到品牌拓展范围不够广,品牌生命力也就不能旺盛长久,只有从不同层面构筑产品金字塔,才能使品牌丰满有力。阿玛尼还把品牌拓展到了眼镜、手表、化妆品、家具、珠宝等众多领域。通过为梅塞德兹·奔驰公司设计定制内饰,他把触角伸进了汽车行业。他准备与一家日本寿司公司合资;还计划和迪拜的埃玛房地产集团合资开14家阿玛尼宾馆„„

点评:只要你有了影响力,也许你可以做所有的事情。但是,更多的国内服装企业操盘手必须清楚,每一件新的经营事项是什么意义。我们关注阿玛尼的各种行业拓展经营事项,不难发现他是在为品牌影响力造声势。从根本上来看更像是无声的跨界营销。

7.从人物访谈中透析采访艺术 篇七

关键词:采访,艺术,人物访谈

1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

新闻采访是指为搜集新闻素材,撰写新闻稿件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职业性的调查研究活动。

1.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前提和基础

新闻采访是新闻信息传播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处于新闻报道的首端。可以说,没有记者的采访,便没有编辑的加工和制作,也就形不成版面和节目,新闻传播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2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要完成一篇新闻稿件,尤其是报纸和杂志等平面媒体的新闻作品,都必须经过采访和写作这两个中心环节。理论上讲,采访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就决定了采访的重要地位,即采访决定写作。也有人形象地把采访和写作的关系称为“七分采三分写”,可见新闻采访对写作的重要价值。

记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新闻采访和新闻敏感一样,应该成为记者必备的专业素质。

2人物访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今关于人物访谈类节目和记者的人物采访实践活动越来越多,但其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前期准备不足,对采访对象不了解,使采访难以继续;第二,采访中不注重谈话细节,导致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流失;第三,访谈中不能灵活运用提问技巧,面对采访对象的拒绝,表现得无所适从。

3如何运用采访这门学问和艺术

3.1做好采访前的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与否,是采访能否成功的关键。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也是每次采访必不可少的步骤。意大利著名女作家奥丽亚娜·法拉奇第一次访问邓小平前,翻看了好几公斤的材料。她在采访中提出的问题涉及到她对邓小平的了解,对毛主席的了解,对林彪的了解,对中国的了解,对中苏关系的了解以及中越关系和中东关系的了解。这正是在做了充分的准备才成就了这次成功的采访。

3.2把握提问艺术

做好了采访前的准备后,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采访时候的提问艺术。

3.2.1营造一种和谐融洽氛围,消除采访对象紧张心态和抵触情绪

新闻采访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是双方知识、观念、认知等的交流,这种交流是互动的,需要双方的互相配合。采访对象中有的乐于接受采访,会积极配合,有的仅是一般的礼貌配合,有的是防范甚至抵触记者的采访。面对防范甚至抵触记者的采访对象时,记者就要消除采访对象的紧张心态和抵触情绪,营造和谐融洽的氛围,以利于访谈有效进行。

选择有利于采访对象放松的场所,同样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鲁豫有约》中鲁豫在采访成龙时选择了成龙在香港唯一一所未公开的住所。此外,记者的身体语言、表情语言的正确运用,对于营造和谐的氛围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2.2把握谈话节奏和内容,有的放矢

我国学校扩招的第一年,湖南日报的一位记者去某所大学采访,谈到该校为扩招进行的保障工作时,接待的工作人员大谈特谈,但所说的都是些大政策方面的东西。偶然说起学校新建的一所澡堂,记者灵机一动抓住澡堂做文章,将谈话引入澡堂,了解了澡堂有几层,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人洗澡,每天开放时间。如此,达到了采访的目的。

新闻采访的时效性,要求不能漫无边际地聊下去,要在不伤害采访对像自尊,不知不觉中打断、转移话题。因此,把握谈话的节奏和驾驭谈话内容是非常关键的。记者在采访中把握好谈话的节奏的前提下,抛出一两个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可以使采访对象情绪饱满,轻松的话题可以让整个采访过程张弛有度。

3.2.3问题要明确、简洁、具体

采访受时间限制,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针对性强、明确、具体、简洁的,不要大而抽象,笼统而空泛,让人一下抓不住要点,理不清头绪,难以驾驭。

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曾到石家庄签名售书,活动完毕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记者问:“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你怎么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敬一丹听后回答说:“你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结果,好不容易获得的提问机会就此溜走了。

4结论

8.创业者人物访谈 篇八

他是著名的天使投资人,曾投资UT斯达康、8848、蔡文胜和李想等。他出身显贵,经历传奇,曾经低调而神秘。

2011年初,有一件事让这位满头白发的投资人名动全国,那就是微博打拐。2月2日,他在微博上所发出的“关于彻底消灭全国大规模拐卖儿童强制乞讨犯罪集团的倡议书”,很快被姚晨、冯小刚、潘石屹、赵薇等影视明星和知名企业家转发,得到了潮水般的响应与支持,进而发展成遍及全国的打拐运动。微博打拐是微博第一次实现社会化效益,是除了信息交流和知识的传播之外,人们的议论第一次变成了行动。

2011年,薛蛮子还鼎力支持了最初由媒体人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呼吁关注贫困儿童的健康成长,帮助特困中小学生解决在校午餐难问题。这项民间慈善活动,半年即成功募集千万元资金,为中西部地区77所小学的万余名小学生提供了免费午餐。下半年,这项活动还引发了政府回应,今年10月,国务院决定,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试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2011年的薛蛮子,将微博与公益、慈善、时事民生、公民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他让公众意识到,微博不只是一个八卦、社交的平台,还可以是一个唤醒公民意识,提高人民觉悟,改善、改良社会的利器。以前,他在投资界呼风唤雨,被称为中国第一天使投资人,而2011年,他为公益事业振臂高呼,是当之无愧的微博公益第一人。

2011中国年度最热园区 上海市嘉定区

这是一片创业和创新的热土。截至2011年9月,嘉定区内私营企业户数达10万多家,1~9月新增纳税户数11300余家,同比增长16.5%。2011年全年预计可实现GDP1100亿元。

嘉定是上海国际汽车城,是F1赛车场的所在地,汽车产业一直是嘉定的特强产业,区内汇集了上海大众、沃尔沃中国总部等整车及零部件企业500多家,已经形成了以汽车研发到整车生产,零部件配套以及汽车文化、汽车体育这样一条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目前,汽车产业已占到嘉定工业总量的近60%。

嘉定还在全力打造电子商务发展新高地,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区。区内现有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影视等企业13000多家,2011年1~9月全区文化信息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40.2%,新增企业数增长了40.3%。通过百度、京东、凡客、东方财富、慧聪、用友、金蝶、网宿科技、欢乐传媒、华谊兄弟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入驻,嘉定正逐步将文化信息产业打造成嘉定的支柱产业。值得一提的是,在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电子商务50强企业中,有近一半已落户在嘉定。

2011年嘉定出台了《2011嘉定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意见》,对生产性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商贸服务业、旅游业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予以扶持。区内还形成了“点对点”、“一条龙”等服务模式,2011年10月,“嘉定区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嘉定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揭牌成立,这两个中心更直接、更专业地服务于区内的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

2011中国年度创业导师 李开复

两年前,李开复创办创新工场,旨在帮助中国年轻人成功创业。在他创业的第一年,人们对他和他的梦工厂充满了种种怀疑和猜测,因为“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两年后的今天,事实打消了人们的疑虑。2011年,创新工场迎来它的首场“毕业季”。目前创新工场已审阅了超过2500个项目,投资孵化了39个项目和公司,总投资额超过2.5亿元人民币。其中9家企业已经获得外部风险投资A轮融资。

2011年,李开复还带着创新工场迈出了全国拓展的第一步;9月8日,创新工场上海基地正式启动。创新工场同时宣布,成立创新工场上海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首期募资2亿元人民币。

在全国扩张的同时,李开复也在调整他“带学生”的方式:将创新工场以前大孵化、小投资的模式,转变为投资领跑的发展方向。今年9月,创新工场宣布首只美元基金募集完成,筹资金额高达1.8亿美元。

李开复的“学生”并不局限于创新工场内部。他每年在高校做数十场演讲;他创办的“我学网”现在已有70万注册用户,还有50多位专家和他一起在网上帮助中国青年学生成长;他的微博拥有900多万粉丝,与粉丝交流创业心得是他的日常工作。

2011中国年度创业公益组织 清华企业家协会(TEEC)

作为一家非营利组织,10年以来,清华企业家协会(TEEC)通过在校友中的影响力,积极推动创新与创业。

TEEC由清华校友企业家构成,成立于2001年。现在,TEEC已经拥有近200位会员。TEEC目前的会员主要分布在TMT、清洁技术、金融服务、生物医药等领域。TEEC在北京、上海、深圳和美国硅谷地区设有分会。

TEEC以年会、研讨会、创业者训练营、天使投资、合作投资、有经验的会员担任初次创业的年轻会员导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渠道,分享成功经验,帮助会员和非会员校友创业。

今年,也是TEEC倡导发起“思源计划”的第十年,思源计划以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的未来中国领军人物为目标,每年从新生中挑选35名左右(约占本年级学生的1%)来自于不同专业、品学兼优的同学进行贯穿本科的专项培养。

2011年年初,TEEC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北美创业大赛,这是北美第一次由非营利机构策划执行的、针对海外华人的高科技创业论坛和投融资平台活动。有180多个创新项目参赛,其中有40家公司获得投资、落户园区,而一等奖的获得者今年已经借壳上市。如今,第二届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在科技创业领域,TEEC已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非营利组织之一。

2011中国年度创业支持奖 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

2011年,联想之星搭建了多层次的创业培训,包括创业CEO特训班、区域短训班和创业大讲堂;并为初创期科技创业企业提供天使投资和增值服务;还搭建了开放的资源整合、综合服务平台——联想之星创业联盟,联合社会投资机构、政府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为初创科技企业提供更多帮助。

上一篇:QCC活动会议记录下一篇:九年级政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