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科工作总结工作思路

2024-09-21

调研科工作总结工作思路(共6篇)

1.调研科工作总结工作思路 篇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档案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统筹档案工作全局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档案事业的发展,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档案管理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确立新的思路。通过对**市档案工作调研,就创新新时期**市档案工作的谈点肤浅看法:

一、档案工作的现状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市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档案事业在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前,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各级档案馆、室普遍建立,各种门类的档案资料大量产生,并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尤其是信息产业的崛起、新型信息材料的出现、现代记录方式的运用等,都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档案工作与时代发展要求的差距在扩大,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档案馆藏结构不合理。各级档案馆一方面馆藏膨胀,大量价值不大的档案材料充斥馆库。另一方面,真正有价值的档案,却又收不进来。馆藏档案的内容、类型单一,珍贵的有用之材匮乏。表现为综合档案馆不综合、地方档案馆无特色。

二是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的单一。目前,多数档案馆提供利用的对象基本上是党政机关,主要面向公务员,平民百姓很少问津。许多基层档案馆为社会服务的内容基本上是坐等上门,按图索骥,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及方式都比较单一。

三是管理手段落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载体已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势。如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电子档案,同纸质档案相比,具有更方便,准确、高效的优势,但在收集,鉴定、使用、保管、保密和安全等诸多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人才和必备的科技知识,许多业务难以开展,难以适应工作要求。

四是服务手段的滞后。多数档案馆、室,由于经费短缺,无力购置先进设备或设备不配套,难以正常运作,更谈不上运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服务,影响了档案服务功能的发挥,档案信息服务窗口的作用不大。

五是观念落后。档案部门的社会档案意识不强,工作意识陕隘,难以给社会各方面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服务,二、创新档案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创新。任何工作的跨越和创新,都必须有一个崭新的有创意的思想观念作前导。要充分认识创新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档案工作题中应有之意,档案工作的建立、发展、壮大离不开创新。而现实工作中,创新档案工作面临着许多思想障碍和框框套套。有的片面强调原则,习惯照既定的框框办事。思想上患得患失,工作上畏首畏尾,改革怕出乱子,创新怕担风险;有的片面强调继承,缺乏辩证的观点,对过去的经验、做法一味照搬照套,食而不化。所有这些,在本质上都是思想僵化、观念陈旧的表现,导致在工作上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出不了新意,迈不开步子,到头来,怨天忧人,落伍于形势,打不开局面。

其次,要在宏观管理上创新。宏观管理包括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方向,档案工作的宏观决策及人员素质的培养。宏观管理创新,一是由近到远的创新,即把近期发展目标定在未来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二是实现由小到大的创新,就是走出档案工作单纯是档案部门之事的误区,把档案工作定位在全社会各项事业之必需的基点上。三是由浅到深的创新,就是档案不但要保管好,而且更要利用好。把档案工作的重点放在开发利用,全方位为社会搞好深层次的服务上。四是由低到高的创新,把档案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现代化管理水平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好的基点上。五是实现由单一向全方位的创新,即改变过去单纯面向机关的现象,逐步能做到为全社会服务。改变过去主要管理和利用文书档案的现象,逐步做到保管和开发利用多种信息资源,特别是加强科技档案,专业档案和特色档案的征集、保管和开发利用的工作。

第三,要在微观管理上的创新。微观管理,主要包括一个单位的档案管理或一个方面的档案管理。档案的微观管理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到开发利用。基础工作是为利用工作创造物质基础和工作条件的,利用工作则是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即为机关工作服务,为生产建设,科学技术工作以及社会各项事业服务和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我们档案工作的根本宗旨和目的。

第四、在服务的观念上要创新。档案工作的服务性是档案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因素。就档案服务来说,一是要真正树立市场经济意识,特别是知识经济的意识。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扩大宣传,扩大档案工作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档案,进而让更多人利用档案。二是要全面认识档案的利用价值。不断丰富馆藏,特别是加强科技档案、专业档案和特色档案的收藏,提供给利用者为现实服务。三是重视和加强对利用者的研究。不仅研究当前的利用者,还要研究潜在的利用者,不仅研究利用者当前的需要,还要研究利用者潜在的需求,以便最大限度消除利用者利用档案的障碍,以

利用者的需求和潜在需求来加强档案服务的创新。

第五、在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上要创新。随着档案工作的发展,档案服务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从编史修志到历史研究,从证明年龄身份到处理经济合同,作用越来越大,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在档案服务的范围和内容上,特别是要增强和提高档案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及时性。一是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各级

领导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要求,结合馆藏内容,主动地开展深层次的加工,主动地为社会各方面服务。二是结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为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文档信息服务。三是依托现代化设备和手段,充分挖掘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服务的及时性。

第六、在服务机制上要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只有不断创新,档案工作才能生机勃勃,档案部门的服务水平,才能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发展得到不断提高。在当前,档案服务机制的创新和改革,应为领导决策,为经济建设和各部门工作提供服务,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以开展能够公开的现行文件利用工作为主要方面,把为加强社会基层组织建设服务为主要途径。通过服务机制的不断创新和改革,实现档案工作服务由被动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全方位服务转变,由一般服务向深层次服务转变。真正做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服务到哪里,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随着高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的保管条件逐步改善,利用范围越来越广,我们的服务方式也应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走向社会宣传档案意识,宣传档案工作,变“看摊守业,等客上门”等被动式服务为“招客上门”主动式的服务。创特色,抓实效,使档案服务真正走进社会,走近群众。

三、创新档案工作主要措施

创新档案工作是应对时代变革,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市档案工作要实现创新,我个人认为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调研,在工作思路上创新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一个档案部门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功。档案工作要创新,就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研出思路,调研出对策,调研出成果。通过调研开拓视野、掌握实情,通过调研形成科学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大胆实验,形成创新的成果,以达到加强和促进档案工作发展的目的。

(二)抓规范,在工作机制上创新

档案工作要创新,必须有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工作保证。创新工作机制,就是要克服和防止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促进档案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要形成系统完整的工作程序,用于指导和规范档案工作,要完善岗位责任制度,严明岗位纪律,真正形成一套职责明确,程序严谨,落实有力,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为档案工作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坚实的保证。

(三)抓服务,在服务意识上创新

增强服务意识,档案工作就有了市场,收集工作要改变过去“坐等收集”为“主动收集”,如“一事一案”要形成制度,同时要从基层档案室抓起,变一家的积极性为千家万户的积极性。整理工作要改变过去先收后整为边收边整,并重点放在基层档案室进行,使档案归档工作从源头抓起。查阅利用工作要改变过去“等客上门”为“主动送信息上门”。开发利用工作要改变过去以档案部门利用馆藏档案资料搞编研为主,为以组织社会力量搞合作会战,开发利用社会档案资源,利用网上信息,研究市场经济新课题为主,由关门服务向开门服务、上门服务、网上服务转变,从根本上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

(四)抓特色,在馆(室)藏档案结构上创新

客观地说各部门、各单位工作业务千差万别,所形成的档案也各具特色。建立各具特色的档案结构体系,应该是完全可能的。就目前情况来看,丰富档案内容应从机关文书档案为主体的基础上加强专门档案的建设,加强专业档案建设及“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不同载体的档案建设。档案部门的业务指导必须分类进行,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特点,突出不同的重点,形成与各自工作特点相对应的档案结构体系。

(五)抓队伍建设,在知识技能上创新

作为信息产业组成部分的档案工作,急需高素质人才。就目前情况来看,档案部门引进人才的能力不强,还必须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道路,通过各种培训和研讨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开阔眼界,扩展视野,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尽快培养一支新型的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六)抓典型,在整体工作上创新

通过树立方方面面的典型,推动档案工作的全面展开,促进整体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要全方位树立各条战线、各个层次的典型,采取扶持、帮助、指导的办法,总结典型经验,不断培植新的典型,及时排解典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着力构筑档案工作的先进群体,以典型带动面上工作,整体推进。

2.调研科工作总结工作思路 篇二

[关键词]高职;美术设计;教学改革;调研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直接担负着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提高其从事专业领域内工作能力的重任,得到了教育管理部门和一线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实例教学法、工作室教学法、学习—实践循环教学法等不同教改思路不断涌现。其中以工作室、项目和实践等形式出现的以面向市场需求为目的的专业课程教改方法得到格外重视。

但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真正渴望的职业技能是什么?合适的美术专业课程教学方式又是什么? 带着上述问题我们对湖南商业技师学校美术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调查研究及结果

调查对象:

为了保障调查结果的普适性和避免不同年级学生对调查结果的影响,问卷调查对象选自湖南商业技师学校美术设计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共122名,其中一年级45名,占所有调研对象的36.9%,二年级49名,占所有调研对象的40.2%,三年级28名,占所有调研对象的22.9%。

调查内容及结果:

整个调查问卷涉及教学目的、教学方式、作业形式、教改探索等多方面内容。这里仅对与教改思路比较相关的3点内容加以讨论。

(1)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目的,问卷情况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最主要目的是学习艺术设计的基础技能以及解决相关美术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占50.8%左右,还有26.2%的學生想通过美术设计专业课程了解美术设计的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由此可见:美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美术设计的基础技能和解决相关美术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同时围绕着这一核心给学生介绍美术设计的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而不应只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

(2) 学生期望获得的职业技能,问卷内容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美术设计的学生渴望获得的职业技能中,除了解决美术设计相关问题的能力外,还包括组织实施能力以及宣传销售自己成果产品的能力。这一调查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有,我们不应该简单的传授学生解决美术设计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得告诉他们如何实施自己的想法,如何宣传销售自己的成果作品,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铺垫。

(3) 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问卷情况见表3。

调查结果显示,64.6%的学生愿意并且非常愿意接受老师课堂教学+实践作业+学生上台讲授其作品+社会企业参观实习等多元模式进行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因为此教学模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支持。

二、教改思路

基于本文调查研究结果的教改思路具体建议如下:

(1)培养学生基础的美术设计技能是美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核心目的。

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培养的职业技能,不能只认为是传统的解决实际美术设计问题的能力,应该还包括对行业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了解、能组织实施自己的想法以及会宣传销售自己成果及作品的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职业教育与社会企业的脱节,更好地向企业输送可用、能用、好用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2)课堂教学+实践作业+学生上台讲授作品的多元教学模式能极大激发学生的热情。

学生愿意接受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希望老师讲授课程知识,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学以致用,自己动手实践。学生希望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能够上台讲授自己的作品,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另一方面可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多元化教学模式能更好地达到学习专业知识、锻炼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提升交流能力的目的,因此更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卢霞. 高职教改中美术教学的四个转型[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6),122.

[2]黄志华,陈嫣嫣,骆亚男. 同质与重构—以高专美术教改研究中同班级三个连环教学个案为例[J].教学论坛-美术大观, 178.

[3]张锋美,姚蕊. 以“工作室”教学模式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06).

[4]孙世圃,吴西. 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教改与实践—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再提升[J]. 中国轻工教育,2015(2),77-79.

作者简介:彭菲 女,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助理讲师,主要从事美术设计相关教学工作。

3.铁路安全工作思路调研报告 篇三

围绕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现场作业控制、设备质量管控等方面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为针对性地铺排2015年安全重点工作提供了依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4年运输安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2014年,某公司管内共发生铁路交通一般事故35起,包括一般B类事故3起(路外伤亡)、一般C类事故4起、一般D类事故28起(含D21事故6起)。从事故类别看,行车事故10起、企业站车辆脱轨事故7起、施工耽误列车事故6起、路外相撞事故3起、设备故障延时D21事故6起、路外单位责任事故3起。发生设备故障186件,同比减少59件,减少24.1%。其中,机车故障44件,同比减少3件,减少6.4%;车辆故障38件,同比增加8件,增加26.7%;信号故障52件,同比减少53件,减少50.1%;通信故障16件,同比减少15件,减少48.4%;供电故障20件,同比相同;列尾故障12件,同比增加4件,增加50%;线路故障2件、自轮运转设备故障1件、监测监控设备故障1件。

从事故、设备故障及检查情况来看,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存在短板。一是职能部门管理责任缺失。个别部门专业管理责任链条不畅,深入一线服务意识不强,业务指导不全面,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检查指导作用弱化,专业检查督导职能缺失,全年专业部门仅上板安全问题1703件,不足问题总数的5%。特别是道岔捣固车脱轨和道岔捣固车调车越出站界2起事故,充分暴露出多部门管理职能不发挥、多环节卡控不到位的问题十分突出。二是管理人员履职不力。部分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对安全工作缺乏敬畏感,履职能力不高,特别是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带头违章及默认职工违章问题屡禁不止。全年因管理人员责任不落实引发铁路交通事故5起,占责任事故的45.5%。工务段线路车间主任在明知施工无计划、无监管,且作业人员不具备驾驶和操纵装载机资质的情况下,盲目指使职工驾驶装载机横越站线作业,造成铲断电缆事故。

(二)惯性事故控制不力。一是现场作业惯性“两违”仍是引发行车事故的痼疾。2014年,管内共发生现场作业惯性“两违”导致的行车事故6起,占到了全年事故总数的17.1%,“6.30”站调车挤岔和“9.30”线路所值班员未开信号耽误列车均属典型现场作业“两违”事故。二是工电惯性事故多发。2014年,管内工电系统共发生行车事故18起,占事故总数的51.4%,其中全部责任事故6起,主要及重要责任事故12起。工务系统发生了“2.15”、“10.10”两起由于防护制度不执行导致的挡停列车事故,电务系统发生了“1.24”、“5.1”、“7.9”三起均为作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低导致的D21类事故。三是企业站脱轨事故突出。2014年,管内企业站发生车辆脱轨事故7起,较2013年增加6起,发生车辆损坏问题15件,累计经济损失近60万元。

(三)施工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一是施工单位安全意识淡薄。由于施工单位重进度、轻安全的思想作祟,导致违章指挥、冒险作业等问题仍处于高发态势。全年检查发现施工单位不按规定设置防护、大型机械不按规定停止作业等甲类问题多达59件,占施工甲类问题总数的45.4%,特别是五起事故全部是由于施工单位无计划、超范围施工造成的,占全年施工事故总数的83.3%。二是建设管理单位管理责任落实不力。建设管理单位在施工安全管控上过度依赖设备管理单位,施工管理的主体责任缺失,日常督导和管控不力,加之对监理单位的日常管理弱化,监理单位安全、技术质量监督管理的保障作用不发挥,导致施工安全险象环生。三是设备管理单位监管监护流于形式。突出表现为大量使用新职人员担任现场监管监护工作,由于新职人员责任心不强,擅自脱岗、提前退场等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对施工单位“三无”施工、大型机械不按规定停止作业等违章蛮干行为置若罔闻,监管监护作用严重丧失。

(四)行车设备关键环节控制仍需加强。2014年,管内发生设备故障186件,虽然同比呈下降趋势,但一些行车设备关键环节管控不严的问题仍然突出。一是机车故障仍处于高位。2014年,管内发生机车故障44件,占设备故障总数的26.3%。其中,由于机车厂修和“零公里”检修质量不高导致机车故障23件,占全年机车故障总数的52.3%。机务段DF8B机车大修回段后仅走行4355公里,就因主接触器检修质量不高导致机故。二是正线钢轨折断故障突发。2014年,管内四季度连续发生“11.7”、“12.31”两起断轨故障,虽然经检测为材质缺陷问题,但也暴露出相关部门、单位在主要行车设备验收把关、检测探伤等方面仍然存在漏洞,潜在的行车安全隐患较为突出。三是双线自闭区段信号故障突出。2014年,受自然灾害、违章检修导致双线自闭区段信号设备故障15件,耽误列车33列,非正常行车累计26小时53分钟。站信号设备故障,导致间非正常行车13小时16分钟,潜在的安全隐患极大。

(五)职工业务技能亟待提升。一是日常培训效果不明显。一些单位重生产、轻教育的观念仍然存在,“四个一”培训制度执行不严谨,日常培训计划不兑现,加之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导致职工“会说不会干”的问题仍未解决。二是新职人员基本技能不掌握。2014年,因新职人员业务技能欠缺、违标脱标导致事故2起、设备故障1件。机车因柴油机停机在区间停车后,新职学习司机处理故障时未先将极限调速器复位,盲目扳动供油拉杆,导致多次启机未成功,造成机故。三是应急处置能力差。主要是相关单位在应急处置培训上重理论讲解、轻实作演练,造成职工理论与实作“两层皮”,遇实际作业突发情况时无所适从、束手无策。全年共发生因职工应急处置能力不强导致设备故障12件,D21类事故6起。

(六)路外安全问题处于多发态势。一是行人和牲畜上道问题居高不下。2014年,管内共发生路外安全问题362件,同比增加78.3%,挡停列车343列。其中,路外相撞一般B类事故3起,死亡3人,与大牲畜、羊群相撞18起。二是机动车道口侵限问题直接威胁行车安全。2014年,管内共发生机动车道口侵限12件,封锁区间处理8件。11月2日路外车辆撞上监护道口栅栏门,造成3根护桩碎裂、栅栏门侵限,后果非常凶险。三是沿线治安环境不容乐观。2014年,管内发生路外人员扒乘列车2件、击打列车2件、线路摆放石砟4件,特别是发生了列车碰撞信号电缆标牌和列车碰撞路料2件涉嫌人为破坏的一般C类事故,严重危及行车安全。

二、2015年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

2015年,公司内部发展现实需要及不可预测的外部环境、自然条件变化,都迫切需要我们认清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一是客车安全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大。2015年,公司管内新增两对客车,且线开通后计划增开客车,客车运行交路更加密集,行车组织难度加大,加之管内25B型、25G型、25T型客车检修、作业方式各不相同,非本属客车质量控制难度大,特别是钢轨进入超期服役阶段,客车径路还有7站16组木枕道岔,都对确保客车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施工安全风险凸显。2015年,管内复线4个标段505公里扩能改造工程将进入攻坚阶段,站改、既有线更换无缝线路等营业线建设施工仍将多点展开,扩能改造与既有线并行施工区段达到51%,施工及既有线行车安全管控难度进一步增大。同时,随着新线陆续开通运营,开通项目维保克缺工作繁重,施工安全与建设质量管控任务艰巨,都对施工安全构成严重影响。三是区域行车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对运输安全提出了全新考验。2015年,随着公司新建线路、既有线扩能改造双线自闭区段开通运营,多方向接车站、跨局分界口站增多,且双线自闭、单(双)线半自闭和区域联锁等多种行车方式并存,对作业人员业务技能、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全新考验。四是机车车辆运用安全风险增大。2015年,按照1公司节支降耗工作要求,管内将全面推进机车修程修制及配件互换周期范围改革,加之机车超公里运用,部分大部件更换周期延长,机车疲劳损伤增大,机车质量隐患风险增加,特别是2015年全路货物列车运行速度将普遍提升至90km/h以上,在货车全路无配属运用情况下,势必给管内车辆运用安全带来更大压力。五是生产组织变化滋生新的安全风险,给行车安全带来威胁。2015年,根据1公司改进劳动生产组织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施方案,机务系统将在集宁~桑根达来间继续推行双班单司机值乘,且工务系统实行道口单人单岗值守,邻近营业线施工同步取消工务驻站防护员,由于自身联控互控缺失及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置研判风险能力受限,必将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六是自然灾害及路外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1公司管内水害、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呈多发态势,2014年地区龙卷风造成水电设备设施多处损坏,对行车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管内自然灾害防控预测体系仍处于补强完善阶段,自然灾害仍是运输安全不可预测的主要风险之一。线主轴通道平交道口还有61处,管内线路防护设备还非常简陋,这些都给行车安全埋下隐患。

三、2015年安全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三点共识”、“三个重中之重”,从管理源头入手,以深化安全风险管理为主线,深入推进安全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加快构建科学严密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持续强化安全管理基础,着力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全面提升1公司安全管理水平,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总体目标:“六消灭、六控制、二减少、一确保”。即:消灭旅客列车责任一般D类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消灭货物列车责任一般B类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消灭责任从业人员重伤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消灭责任火灾爆炸事故,消灭机车车辆大部件折损脱落事故,消灭责任道口相撞事故;机车故障控制在0.18件/十万公里,信号故障控制在0.8件/百组换算道岔,车辆故障控制在0.6件/十万辆,线路设备故障控制在0.16件/延长百公里,列尾装置故障控制在0.02件/百列,供电故障控制在0.4件/高压百公里;责任一般D类事故较上年减少10%,路外安全问题较上年减少10%;确保实现安全年。

围绕以上要求和目标,以安全管理规范化为基础,以检查整治常态化为手段,以实现现场作业标准化为目标,持续推进安全风险管理。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

(一)深化安全基础管理体系建设。

紧紧围绕“管理问题”这一主要风险,切实改进和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管理规范化水平。

1.进一步强化责任体系管理。一是健全安全管理机制。本着“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原则,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和《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结合当前全路经营体制改革及运输组织、生产组织调整实际,优化完善专业管理、设备管理、安全投入、检查监督、安全考核等基础制度,分系统明确触及安全底线的考核内容、项点,加强依法管理,依规治安。二是贯通安全责任链条。以明晰三级安全责任、消除安全管控盲区为重点,对1公司、站段、车间班组三级安全主体职责进行再优化、再完善,切实解决安全管理职责标准覆盖岗位不全、内容笼统模糊、责权界定不清等问题。三是创新安全评价机制。全面推行安全评价和排序抓尾机制,围绕安全结果、干部履职、专业管理、技能培训等内容制定共性及个性考评标准,按月对运输生产单位进行对标评分排序,对月度排尾的单位由安监室进行通报点评;对连续两个月排尾的单位,专业处驻段评估诊断;对连续3个月排尾的单位,追究专业处责任并由公司分管领导与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安全约谈;对累计5个月排尾的单位,由1公司对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考评调整,促进安全管理责任有效落实。2.进一步强化干部履职管理。一是实施干部履职质量明示化。按照从严对管理者管理的原则,健全干部安全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施干部月度工作任务书制度,优化干部现场检查记实手册和干部安全绩效月度自评表,严格各层级干部“一书一册一表”闭环式管理,每月分层对干部现场量化任务完成情况及发现解决问题情况进行公开“晾晒”、公开通报,督促各级干部把工作重心放在现场、放在一线。二是实施问题责任追究源头化。按照“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的思路,对事故、设备故障、突出安全问题进行抽丝剥茧、追根溯源,逐层深究管理人员制度建设、生产组织、设备验交及技术指导等源头管理责任,切实解决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推诿懈怠等问题。三是实施问题原因分析深度化。按照“从严、公开、透明”的原则,制定安全问题深度分析制度,确定分析主体、问题范围、重点内容、分析流程,每件问题在分析作业原因的同时,深究管理人员履职履责原因,分析会议延伸至车间班组层面,分析报告在全公司范围内通报,大力解决干部安全风险问题分析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问题。四是实施安全信息掌控即时化。完善安全信息报送程序,分系统、分层级明确管理人员必须即时掌控安全信息的范围、类别、性质,以及根据问题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应急处置的职级权限,实现信息报告畅通,信息处置有序。严肃安全信息报告纪律,对各层级管理人员安全信息反馈程序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严格管理人员弄虚作假行为的追责考核,切实堵死人为截留和谎报、瞒报安全信息的漏洞。3.进一步强化制度体系管理。一是强化规章制度归口管理。按照“管理规范、界限清晰、流程顺畅”的原则,1公司层面,以总工室为主体,做好技术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及作业标准的制定、审核、发布及监督检查工作;以安监室为主体,做好安全生产责任、管理、控制、考核等安全基本管理制度建设。系统层面,以各专业处为主体,对照铁路总公司、1公司专业规章全面修订完善实施细则和管理、技术、作业、设备四大标准;各单位针对铁路总公司、1公司规章制度没有涉及到的空缺,制定共性标准与个性措施相兼顾的安全卡控措施,形成系统完整、管理闭环的制度体系。二是强化专业规章系统补强。2015年,铁路总公司将根据新《技规》全面修订专业基础规程规则,各系统要动态跟进相关规章制度及作业标准的优化完善工作。同时,针对现场作业暴露出的新问题、新情况,实时补充修订与实际不吻合、不衔接的规章制度及作业标准,实现规章制度动态补强。三是强化规章制度常态管理。总工室、安监室、各专业处、各单位负责,将在用规章制度分类维护到公司规章制度管理信息系统,5月底前,总工室牵头,组织安监室及各专业处进行全面检查,规范规章制度信息化管理;各部门、各单位根据规章制度管理责任划分,本着“一年一清理、一年一公布”的原则,11月底前对各类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清理,更新目录,汇编成册,剔除“土政策”、“土规定”,确保正确性、实效性和权威性。

4.进一步强化专业综合管理。一是重抓专业对口管理。各专业处负责,围绕规章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及队伍管理等内容,2月底前制定本系统2015年专业管理推进方案,指导系统内各单位全面加强基础管理、现场作业、施工维修、职工培训及非正常应急处置等安全重点工作,适时开展专项检查评估,指导解决突出难点问题。二是发挥协调对接效能。按照“纵向贯通、横向协调”的原则,纵向加密与上级主管部门业务互通对接,准确掌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设备工艺等变化情况,动态优化专业管理方式,补强技术管理短板;横向加强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安全责任、工作程序、设备运用等系统结合部管理问题。三是解决系统难点问题。全面掌握本系统安全情况,坚持按周、月、季讲评分析安全生产状况和问题,针对本专业安全惯性问题和重大隐患,明确项点、责任和期限,采用责任挂牌整治、开展技术攻关等手段重点加以销号解决。

(二)深化岗位作业标准体系建设。

紧紧抓住立标、学标、对标、达标四个重点,进一步强化现场作业控制。1.严“立标”,健全标准化体系构架。一是细化完善作业标准。始终把“目标、质量、过程、协作”作为作业标准四项基本要素,在既有主要行车岗位作业标准的基础上,分系统建立其他工种的作业标准,结合新建线路开通、既有线改造、新技术设备投入使用,以及运输组织方式调整进行动态优化,保证作业标准科学系统、严谨有序。二是合理编制工作流程。本着“层次清晰、衔接紧密、过程明了”的原则,分层级制定工作流程图,保证每项重点工作都有显性流程、每个作业环节关键部位检修验责任明晰。在各岗位单项作业流程的基础上,优化完善集体作业一日(一班)、一批、一次作业流程,定标、定时、定岗、定责,形成全景链式标准化作业体系。三是科学制定岗位指导书。各单位负责,按照易懂易操作的现场需求,将现行规章制度、技术要求、作业标准及岗位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凝练、分拣,在广泛征求职能科室、车间班组意见的基础上,转化为简洁管用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做到“一岗一书”。2.重“学标”,强化职工业务技能培养。一是重抓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继续强化岗位必知必会培训,将岗位作业标准作为日常培训的重点内容,进行滚动式培训,并严格考试把关,确保100%覆盖岗位需要,职工基本技能100%达标。职教处、各专业处负责,加大对各单位学习培训计划执行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导力度,杜绝日常培训走形式、弄虚作假。二是加快实训演练基地建设。按照“修旧利废、功能齐全、满足需求”的要求,加快微机联锁、施工维修、列检作业等实训演练基地建设,进一步拓展仿真模拟培训演练系统功能,分专业、分地区、多内容大力推广仿真模拟培训演练,促进职工业务素质明显提升,作业标准化水平快速提高。三是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各专业处负责,以提高职工应急处置能力为根本,合理编制非正常行车组织、列车运行、故障处理、自然灾害等方面应急处置演练方案,分期分批开展职工应急处置实训演练工作;安监室负责,适时组织开展多系统综合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组织能力。3.促“对标”,养成职工依标作业习惯。一是以过程查纠促“对标”。严格作业标准执行情况的过程控制,利用视频分析、现场检查、作业标准随机抽考等手段加大职工执行标准的检查纠偏力度,加强发生安全问题对作业标准执行情况的日常追踪分析,严肃违规违标行为的追责考核,切实提高职工遵章守纪责任意识。二是以帮教引导促“对标”。推行管理人员“示范做、亲手教、跟班看”制度,帮教和带动职工落实作业标准。以“安全放心岗”评定、“标准化作业明星”评选为载体,选树典型、现场观摩、榜样引路,辐射和带动标准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三是以正向激励促“对标”。修订1公司安全风险管控绩效考评办法,实行违章违纪考核奖返还制度,当月发生违章违纪,后两月积极改正且未发生问题的,按比例返还考核奖;实施防止突出安全隐患万元奖励政策,激励职工提高标准化作业的积极性,激发全员防控安全风险的正能量和内动力。4.控“达标”,突出车间班组“三项能力”建设。一是提升车间班组前沿管控能力。坚持工作任务明示与落实效果复检相结合的原则,推行车间管理人员、班组长工作任务明示复检制度,进一步明晰车间管理人员、班组长现场跟班作业、值班值守、职工培训、非正常应急处置组织参与及现场突出问题整改解决等“规定动作”的频次和质量要求,由专业处、站段分别以季、月为周期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及完成质量进行对标审查,明示质量、深度分析、奖优罚劣,促进车间管理人员、班组长管理思维由“要我管”向“我要管”转变,有效发挥车间班组前沿管控效能。二是提升车间班组自控互控能力。根据1公司生产力布局调整、人员兼职并岗及减员增效要求,动态优化车间班组岗位设置,科学调整班(趟)次、作业组人员结构,实施关键生产流程、作业工序的分层卡控和多重互控,继续推行劳动安全“反控制、倒否决”控制模式,增强车间班组现场作业自控互控能力。三是提升异地车间班组远程控制能力。本着“集中管理、政令畅通、独立作战”的原则,建立异地车间班组远程控制和长效管理机制,科学界定异地车间管理权责,增强异地车间班组独立作战能力。充分利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功能,实施站段职能科室与异地车间定期对话,及时纠偏解决异地车间管理症结,提高异地车间管理水平。

(三)深化风险常态管控体系建设。

坚持“重抓预防、围堵漏洞、阻断风险”的思路,以强化风险研判、严格现场控制、开展专项整治等手段,实现安全风险的全过程控制。

1.持续加强安全风险研判预控。一是加强安全风险即时研判。落实专业处、站段、车间三级风险研判预控责任,全面开展每日安全信息跟踪分析、每周问题汇总分析,以及每月事故、典型故障和惯性、倾向性问题深度分析,实现岗位风险管理指导书和安全风险明示图动态调整。二是加强安全风险动态防控。建立完善现场作业互控、他控机制,加强运输生产全过程、各环节的严密控制,实现安全风险的全面、全员、全过程有效受控。严格非正常应急处置,规范突发情况非正常行车特别是涉及多系统、多岗位结合部应急处置的报告程序和内容,保证信息畅通、响应及时、处置快速、控制有效。三是加强安全风险定期评价。在新设备、新装备投入运用前,系统评价潜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从规范规章制度、强化管理等方面进行补强完善;以1公司每半年、专业系统每季度、单位每月为周期,逐项进行安全风险对标评价,分析深层次原因,研究改进管理方法,完善安全控制措施。2.持续加强安全风险动态检查。一是提高检查监督的针对性。本着动态与静态、昼间与夜间、专项与日常、明查与暗访“四个结合”的原则,根据管内不同阶段、不同安全风险控制要求,1公司、系统、站段逐级编制公布月度安全关键环节检查控制方案,由安监室、专业处、各单位逐项分解纳入检查人员月度任务书,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均衡检查和定期覆盖。二是提高检查监督的穿透性。以查纠现场作业“表象化”问题折射“深层次”管理问题,以车间班组问题倒查站段、主管业务处的管理漏洞,切实找准安全管理、专业组织、标准执行、技能达标、责任落实、宣传培训方面存在的不足。三是提高检查监督的指导性。继续推行安全问题多发、管理基础薄弱等“差点”单位的指导帮促制度,严格遵循“系统诊断、对症下药、过程指导、结果复验”的闭环式管理思路,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指导帮促,促进“差点”单位及时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

3.持续加强安全风险专项整治。一是开展常规性安全专项整治。坚持“系统牵头组织、单位主抓落实、安监过程督办”的整治原则,由牵头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定项目、定标准、定部门、定措施、定期限的要求,采取科技攻关、技改投入等手段,有效阻断安全风险。二是开展阶段性安全专项整治。预测治安环境、自然灾害等对行车安全、设备质量、劳动安全等方面构成的威胁,针对性采取加固设备基础、增大作业人员储备、加强作业过程控制等方式,有效防控安全风险。三是开展即时性安全专项整治。围绕安全风险研判及日常检查发现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采取挂牌督办、联合攻关等手段,及时解决影响运输安全、设备质量和劳动安全的突出问题,有效化解安全风险。

(四)深化行车设备管控体系建设。坚持把强化设备运用质量、提升设备科技安保能力作为防控安全风险、增强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树立“重视情修、重状态修、重养护修、重跟踪修”的设备检维修理念,大力加强设备基础建设。

1.改进设备检修作业模式。一是大力推行重点设备“预防修”。分系统完善重点设备监测检测制度,加密机车车辆走行部、悬挂装置、制动机、钩缓装置及道岔、桥隧涵等重点设备的动静态监测检测频次,提高检测工艺水平,加强数据分析诊断,充分利用检测数据,实现对保安全、保关键、保要命设备的“准确修”,切实解决频繁检修导致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二是大力推行移动设备“专项修”。车辆系统要以客车计划修、小段修、专项修为重点,严格落实铁路总公司客车“四必修”要求,全面推行客车“小段修”,实施防客车配件裂折、脱落“专项修”,确保客车动静态运用质量达标;实行货列检“人机分工”作业,成立TFDS运用车间,将大板TFDS作业整合到,进一步强化TFDS检测能力。机务系统要积极探索和改革机车中修、小辅修修程修制以及互换范围,贯彻“中修保小修、小修保动检、动检保运用”的质量体系,优化检修作业程序,提高机车检修质量。三是大力推行静态设备“集中修”。工务部门要在等28个大站区推行“大天窗、兵团化”集中作业,遵循“大机作业为主,小机和人工作业为辅”的设备维修理念,对薄弱区段线路分区段实施设备集中修,全面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电务部门要采取延长天窗周期、集中外站巡检等方式优化半自闭区段维修组织模式,充分利用垂直天窗组织人员集中作业,有效消除人员频繁上道作业潜在的安全隐患。2.强化行车设备质量控制。一是控设备源头准入。2015年,针对铁路总公司将全面推行设备零配件招标采购面向社会化需求实际,各部门要建立设备配件厂家资信、质量评估机制,对设备配件资质进行审核评估,严格质量抽验和质量准入评价。对新线建设、新设备、新配件投入招标前,设备管理单位、专业处提前介入,沟通协调建设、计统、物资部门,实现设备型号统一、制式统一、性能统一。二是盯检修过程控制。严格执行记名检、修、验,强化检修工序、流程质量互控,全面兑现检修范围、标准、规程、工艺,确保设备检修标准不降、流程不减。建立设备保养挂牌监督机制,加大设备使用操作、维护、保养全过程闭环管理,保证设备运用质量达标。三是抓故障防范整治。严格落实系统、站段、车间三级设备质量分析制度,围绕检查、监测、维修、验收等环节定期分析检修质量,超前防控设备故障。进一步完善设备质量隐患整治措施,针对季节特点定期对重要部件故障隐患进行动态围歼、综合整治,大力遏制季节性易发故障。

3.补强科技安保装备投入。一是有效整合信息资源。信息处负责,各专业处配合,研究整合监测、监控资源,实现信息共享,组建集作业现场监控、信息实时传输、动态识别研判、应急处置指挥为一体的监控指挥体系,动态监控安全生产过程。二是加快安保装备开发利用。车务系统研究引进停车防溜顶装置,在站推广使用;机务系统补充超声波探伤仪等检测设备,配备LKJ运行揭示IC卡数据自动验卡设备;工务系统增加轨道车视频监控系统,购置带回放功能的焊缝探伤仪,切实增强设备科技安保能力。三是强化安保装备定期维护升级。信息处负责,各专业处、计统处、安监室配合,制定安保装备定期维护升级管理考核办法,明确各类监测、检测、监控装备修程修制及软件升级责任,细化监督控制措施,确保安保装备正常运用。

(五)开展突出风险专项整治。

1.开展道口安全专项整治。工务处负责,适时优化道口劳动生产组织和人力资源配置,完善道口看守监护制度;结合复线扩能改造施工进度,完成16处道口拆除工作;协调企业单位有计划地实施专用线道口技改,加强专用线道口设备检修,必保专用线道口基本设备设施达标。

2.开展自轮运转设备专项整治。工务处负责,机务处配合,明确自轮运转设备管理责任、修检规程、工艺标准及验收制度。机务部门负责,根据铁路总公司自轮运转设备检修规程,严格落实轨道车年修制度,特别是对自轮运转设备走行部、制动系统、动力传动系统、钩缓装置等重点部件进行定期检查,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工务处负责,计统处、财务处配合,对达到报废期轨道车全部进行监控设备改造,对自轮运转设备实施加装GYK运行控制设备,逐年对大型养路机械进行监控设备改造,达到跨局作业条件,并增设故障处理点,确保GYK故障快速修复。

3.开展轨道电路分路不良专项整治。电务处负责,对管内行车频率低、钢轨生锈的货物线、牵出线等轨道电路进行一次全面测试,确定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区段。实施25HZ相敏轨道电路、多特征脉冲轨道电路、计轴和钢轨表面防锈溶覆等技术改造,采用机车碾压、清筛及更换绝缘垫板、绝缘挡肩等方法对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处所进行综合整治,消除列车进路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处所,实现全年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区段同比下降20%。

4.开展线路设备专项整治。工务处负责,建管处、计统处、财务处配合,按照优先“客车径路、薄弱线路、病害处所”的原则,分阶段、分区段加快客车提速工作,将客车径路设备划分为正线等级管理;将超期服役钢轨、客车径路木枕道岔纳入整治计划,安排改造资金铺设无缝线路、更换60kg/m再用轨;开展路基下沉病害专项整治,加大慢行处所整治,根据管内气候特点适时开展防胀、防断及冻害整治工作,必保设备安全稳定。

5.开展铁路封闭设施专项整治。建管处牵头,组织建设管理单位,加快至间标准防护栅栏安设进度,并组织工务处完成524.5延长公里防护栅栏验交工作,督导建设管理单位及时整改施工质量问题。护路办牵头,建设管理部门配合,对既有破损的70.4公里网围栏进行修复,安排资金对扩能建设较晚的区段进行维修,同步组织研究线等原有网围栏设计变更和新线网围栏管理工作。

(六)强化关键风险常态控制。

1.强化客车安全风险控制。以落实旅客列车关键作业安全控制措施为抓手,严格客运机车、客车库内检修工艺标准执行和记名“检修验”质量签认,狠抓机车车辆始发、运行、折返、终到各作业环节安全控制措施执行,加大客车径路线路、道岔、小半径曲线、线路拨接处所等重点地段的检查整修,严格“天窗修”后线路阶梯提速时段放行客车条件确认把关,必保客车安全。

2.强化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严格邻近营业线施工方案提报、安全措施制定、施工例会组织、施工安全协议签订、施工计划编制等环节控制,确保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层层受控。安监室负责,针对邻近营业线施工驻站防护方式变化及增设硬隔离防护设施的实际,修订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补充大型机械临时参与施工的硬性要求;在满足行车安全的前提下,确定可以不需停止作业的施工项目;加大对“三无”施工问题及施工事故的追责考核力度,切实提高建设管理单位、设备管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对施工安全的敬畏感。

3.强化信号联锁安全风险控制。电务部门要从严《1公司信号联锁管理办法》和《1公司信号联锁试验办法》的执行,按照联锁试验等级,详细制定联锁试验方案,完善联锁试验表格内容和联锁试验方法,严格执行联锁试验多重互控制度,严把新建、改建和施工过渡联锁试验关。针对未纳入联锁的设备与既有联锁发生联系、内外设备表示不一致,以及电缆、配线绝缘不良、电源接地、封连线等导致联锁失效的问题,定期开展专项排查工作,确保联锁试验正确率100%。

4.强化LKJ专项风险控制。电务部门要认真执行《1公司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运用维护管理实施细则》,严格职能转变、数据提报、修改复核、共同模拟、数据换装、跟踪分析等关键环节的多重卡控监督。机务部门要根据铁路总公司《铁路机车操作规程》,适时修订机车乘务员LKJ运行监控装置操作手册,特别是加强LKJ数据换装结合部管理,严格执行LKJ数据换装后首趟列车干部添乘检查制度,加大LKJ检索分析力度,大力整治机车乘务员简化作业、间断瞭望等惯性问题。

5.强化结合部安全风险控制。进一步明晰分界口及路企管理结合部、跨局客车库检及折返作业结合部,以及系统、岗位间结合部范围,完善联劳协作、联控管理、联合检查、信息通报、责任追究及突发问题协调解决制度,规范结合部管理。加强生产组织、行车安全、设备质量及现场作业等方面结合部控制措施执行情况的常态检查卡控,实时围堵管理“真空”、消除结合部“扯皮”。

6.强化防折关安全风险控制。车务、机务、车辆等部门要严格机车连挂、中间站车辆甩挂、制动机地面微控试验,以及制动管系漏泄、列尾故障处置等各项安全控制措施执行,加强结合部联控互控,特别是严密盯控列车制动缓解状态和列车充排风时间确认等关键环节,必保各项作业标准规范执行;安监部门要定期组织对中间站制动试验、机车摘挂、技检作业进行全面检查,坚决卡死列车折角塞门关闭开车。

7.强化防错办安全风险控制。严控多方向接发车、双线反方向行车、旅客列车非固定接车线接车、新开站接发车,以及相对方向同时接车和同方向发接列车作业标准、作业流程执行,强化列车调度员、两端站值班员、机车乘务员联控互控,特别是非正常行车严格干部盯控、多重把关。

8.强化防溜逸安全风险控制。突出大风恶劣天气、衔接正线(到发线)无隔开设备线路停留车辆和调车作业动态防溜安全,机车库内停留、中间站摘挂机车、区间非正常停车特别是高坡地段停留车辆防溜安全,客车库、站修线停留车辆防溜安全,针对薄弱环节和站场条件变化,补强防溜设置、撤除、检查确认等多重卡控措施,严控机车摘挂、取送车辆过程中的动态防溜及机务、车辆、车务部门间结合部防溜,有效防止溜逸事故发生。9.强化调车作业安全风险控制。完善调车作业安全卡控措施,突出调车结合部安全联控互控,加强调车计划编制、传达源头把关,加大干部现场跟班检查力度,严格原进路折返、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及无联锁情况下调车关键环节控制,对调车违章作业进行重点分析考核;充分发挥LKJ调车状态下动车确认控制安保功能,加强调车安全控制,有效防止调车作业惯性事故。

10.强化劳动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控制。以防止车辆碰轧、触电伤害、群死群伤安全风险为重点,强化对列检、调车、车号、货检等站内作业,线路、电务设备巡检等单独作业,高处、深井、吊装等高危作业,施工、维修等群体作业的安全防护及过程控制。加强接送机车乘务员、工务、电务、水电维修作业及其他生产(公务)用车情况检查,严控客货混装、超速、疲劳驾驶等违章行为。

(七)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坚持以“三点共识”和“三个重中之重”为引领,用安全文化促进安全发展。各级党组织要深化“安全风险大家谈”活动和安全屏障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和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演练活动,使广大党员成为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和保安全骨干。各级工会组织要深入扎实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立功竞赛活动,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体现职工群众在运输安全中的主体作用。共青团组织要以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文明号创建为契机,全面开展“争当青年先锋”、“之星”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青年职工为实现全年安全目标贡献力量。

——四川绵阳理工学院安全工作思路的调研报告(四川绵阳理工学院整理)

围绕安全基础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现场作业控制、设备质量管控等方面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为针对性地铺排2015年安全重点工作提供了依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4年运输安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2014年,某公司管内共发生铁路交通一般事故35起,包括一般B类事故3起(路外伤亡)、一般C类事故4起、一般D类事故28起(含D21事故6起)。从事故类别看,行车事故10起、企业站车辆脱轨事故7起、施工耽误列车事故6起、路外相撞事故3起、设备故障延时D21事故6起、路外单位责任事故3起。发生设备故障186件,同比减少59件,减少24.1%。其中,机车故障44件,同比减少3件,减少6.4%;车辆故障38件,同比增加8件,增加26.7%;信号故障52件,同比减少53件,减少50.1%;通信故障16件,同比减少15件,减少48.4%;供电故障20件,同比相同;列尾故障12件,同比增加4件,增加50%;线路故障2件、自轮运转设备故障1件、监测监控设备故障1件。

从事故、设备故障及检查情况来看,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存在短板。一是职能部门管理责任缺失。个别部门专业管理责任链条不畅,深入一线服务意识不强,业务指导不全面,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检查指导作用弱化,专业检查督导职能缺失,全年专业部门仅上板安全问题1703件,不足问题总数的5%。特别是道岔捣固车脱轨和道岔捣固车调车越出站界2起事故,充分暴露出多部门管理职能不发挥、多环节卡控不到位的问题十分突出。二是管理人员履职不力。部分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对安全工作缺乏敬畏感,履职能力不高,特别是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带头违章及默认职工违章问题屡禁不止。全年因管理人员责任不落实引发铁路交通事故5起,占责任事故的45.5%。工务段线路车间主任在明知施工无计划、无监管,且作业人员不具备驾驶和操纵装载机资质的情况下,盲目指使职工驾驶装载机横越站线作业,造成铲断电缆事故。

(二)惯性事故控制不力。一是现场作业惯性“两违”仍是引发行车事故的痼疾。2014年,管内共发生现场作业惯性“两违”导致的行车事故6起,占到了全年事故总数的17.1%,“6.30”站调车挤岔和“9.30”线路所值班员未开信号耽误列车均属典型现场作业“两违”事故。二是工电惯性事故多发。2014年,管内工电系统共发生行车事故18起,占事故总数的51.4%,其中全部责任事故6起,主要及重要责任事故12起。工务系统发生了“2.15”、“10.10”两起由于防护制度不执行导致的挡停列车事故,电务系统发生了“1.24”、“5.1”、“7.9”三起均为作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低导致的D21类事故。三是企业站脱轨事故突出。2014年,管内企业站发生车辆脱轨事故7起,较2013年增加6起,发生车辆损坏问题15件,累计经济损失近60万元。

(三)施工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一是施工单位安全意识淡薄。由于施工单位重进度、轻安全的思想作祟,导致违章指挥、冒险作业等问题仍处于高发态势。全年检查发现施工单位不按规定设置防护、大型机械不按规定停止作业等甲类问题多达59件,占施工甲类问题总数的45.4%,特别是五起事故全部是由于施工单位无计划、超范围施工造成的,占全年施工事故总数的83.3%。二是建设管理单位管理责任落实不力。建设管理单位在施工安全管控上过度依赖设备管理单位,施工管理的主体责任缺失,日常督导和管控不力,加之对监理单位的日常管理弱化,监理单位安全、技术质量监督管理的保障作用不发挥,导致施工安全险象环生。三是设备管理单位监管监护流于形式。突出表现为大量使用新职人员担任现场监管监护工作,由于新职人员责任心不强,擅自脱岗、提前退场等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对施工单位“三无”施工、大型机械不按规定停止作业等违章蛮干行为置若罔闻,监管监护作用严重丧失。

(四)行车设备关键环节控制仍需加强。2014年,管内发生设备故障186件,虽然同比呈下降趋势,但一些行车设备关键环节管控不严的问题仍然突出。一是机车故障仍处于高位。2014年,管内发生机车故障44件,占设备故障总数的26.3%。其中,由于机车厂修和“零公里”检修质量不高导致机车故障23件,占全年机车故障总数的52.3%。机务段DF8B机车大修回段后仅走行4355公里,就因主接触器检修质量不高导致机故。二是正线钢轨折断故障突发。2014年,管内四季度连续发生“11.7”、“12.31”两起断轨故障,虽然经检测为材质缺陷问题,但也暴露出相关部门、单位在主要行车设备验收把关、检测探伤等方面仍然存在漏洞,潜在的行车安全隐患较为突出。三是双线自闭区段信号故障突出。2014年,受自然灾害、违章检修导致双线自闭区段信号设备故障15件,耽误列车33列,非正常行车累计26小时53分钟。站信号设备故障,导致间非正常行车13小时16分钟,潜在的安全隐患极大。

(五)职工业务技能亟待提升。一是日常培训效果不明显。一些单位重生产、轻教育的观念仍然存在,“四个一”培训制度执行不严谨,日常培训计划不兑现,加之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导致职工“会说不会干”的问题仍未解决。二是新职人员基本技能不掌握。2014年,因新职人员业务技能欠缺、违标脱标导致事故2起、设备故障1件。机车因柴油机停机在区间停车后,新职学习司机处理故障时未先将极限调速器复位,盲目扳动供油拉杆,导致多次启机未成功,造成机故。三是应急处置能力差。主要是相关单位在应急处置培训上重理论讲解、轻实作演练,造成职工理论与实作“两层皮”,遇实际作业突发情况时无所适从、束手无策。全年共发生因职工应急处置能力不强导致设备故障12件,D21类事故6起。

(六)路外安全问题处于多发态势。一是行人和牲畜上道问题居高不下。2014年,管内共发生路外安全问题362件,同比增加78.3%,挡停列车343列。其中,路外相撞一般B类事故3起,死亡3人,与大牲畜、羊群相撞18起。二是机动车道口侵限问题直接威胁行车安全。2014年,管内共发生机动车道口侵限12件,封锁区间处理8件。11月2日路外车辆撞上监护道口栅栏门,造成3根护桩碎裂、栅栏门侵限,后果非常凶险。三是沿线治安环境不容乐观。2014年,管内发生路外人员扒乘列车2件、击打列车2件、线路摆放石砟4件,特别是发生了列车碰撞信号电缆标牌和列车碰撞路料2件涉嫌人为破坏的一般C类事故,严重危及行车安全。

二、2015年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

2015年,公司内部发展现实需要及不可预测的外部环境、自然条件变化,都迫切需要我们认清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一是客车安全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大。2015年,公司管内新增两对客车,且线开通后计划增开客车,客车运行交路更加密集,行车组织难度加大,加之管内25B型、25G型、25T型客车检修、作业方式各不相同,非本属客车质量控制难度大,特别是钢轨进入超期服役阶段,客车径路还有7站16组木枕道岔,都对确保客车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施工安全风险凸显。2015年,管内复线4个标段505公里扩能改造工程将进入攻坚阶段,站改、既有线更换无缝线路等营业线建设施工仍将多点展开,扩能改造与既有线并行施工区段达到51%,施工及既有线行车安全管控难度进一步增大。同时,随着新线陆续开通运营,开通项目维保克缺工作繁重,施工安全与建设质量管控任务艰巨,都对施工安全构成严重影响。三是区域行车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对运输安全提出了全新考验。2015年,随着公司新建线路、既有线扩能改造双线自闭区段开通运营,多方向接车站、跨局分界口站增多,且双线自闭、单(双)线半自闭和区域联锁等多种行车方式并存,对作业人员业务技能、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全新考验。四是机车车辆运用安全风险增大。2015年,按照1公司节支降耗工作要求,管内将全面推进机车修程修制及配件互换周期范围改革,加之机车超公里运用,部分大部件更换周期延长,机车疲劳损伤增大,机车质量隐患风险增加,特别是2015年全路货物列车运行速度将普遍提升至90km/h以上,在货车全路无配属运用情况下,势必给管内车辆运用安全带来更大压力。五是生产组织变化滋生新的安全风险,给行车安全带来威胁。2015年,根据1公司改进劳动生产组织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施方案,机务系统将在集宁~桑根达来间继续推行双班单司机值乘,且工务系统实行道口单人单岗值守,邻近营业线施工同步取消工务驻站防护员,由于自身联控互控缺失及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置研判风险能力受限,必将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六是自然灾害及路外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1公司管内水害、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呈多发态势,2014年地区龙卷风造成水电设备设施多处损坏,对行车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管内自然灾害防控预测体系仍处于补强完善阶段,自然灾害仍是运输安全不可预测的主要风险之一。线主轴通道平交道口还有61处,管内线路防护设备还非常简陋,这些都给行车安全埋下隐患。

三、2015年安全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三点共识”、“三个重中之重”,从管理源头入手,以深化安全风险管理为主线,深入推进安全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加快构建科学严密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持续强化安全管理基础,着力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全面提升1公司安全管理水平,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总体目标:“六消灭、六控制、二减少、一确保”。即:消灭旅客列车责任一般D类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消灭货物列车责任一般B类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消灭责任从业人员重伤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消灭责任火灾爆炸事故,消灭机车车辆大部件折损脱落事故,消灭责任道口相撞事故;机车故障控制在0.18件/十万公里,信号故障控制在0.8件/百组换算道岔,车辆故障控制在0.6件/十万辆,线路设备故障控制在0.16件/延长百公里,列尾装置故障控制在0.02件/百列,供电故障控制在0.4件/高压百公里;责任一般D类事故较上年减少10%,路外安全问题较上年减少10%;确保实现安全年。

围绕以上要求和目标,以安全管理规范化为基础,以检查整治常态化为手段,以实现现场作业标准化为目标,持续推进安全风险管理。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

(一)深化安全基础管理体系建设。紧紧围绕“管理问题”这一主要风险,切实改进和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安全管理规范化水平。

1.进一步强化责任体系管理。一是健全安全管理机制。本着“安全生产法治化”的原则,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和《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结合当前全路经营体制改革及运输组织、生产组织调整实际,优化完善专业管理、设备管理、安全投入、检查监督、安全考核等基础制度,分系统明确触及安全底线的考核内容、项点,加强依法管理,依规治安。二是贯通安全责任链条。以明晰三级安全责任、消除安全管控盲区为重点,对1公司、站段、车间班组三级安全主体职责进行再优化、再完善,切实解决安全管理职责标准覆盖岗位不全、内容笼统模糊、责权界定不清等问题。三是创新安全评价机制。全面推行安全评价和排序抓尾机制,围绕安全结果、干部履职、专业管理、技能培训等内容制定共性及个性考评标准,按月对运输生产单位进行对标评分排序,对月度排尾的单位由安监室进行通报点评;对连续两个月排尾的单位,专业处驻段评估诊断;对连续3个月排尾的单位,追究专业处责任并由公司分管领导与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安全约谈;对累计5个月排尾的单位,由1公司对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考评调整,促进安全管理责任有效落实。2.进一步强化干部履职管理。一是实施干部履职质量明示化。按照从严对管理者管理的原则,健全干部安全管理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施干部月度工作任务书制度,优化干部现场检查记实手册和干部安全绩效月度自评表,严格各层级干部“一书一册一表”闭环式管理,每月分层对干部现场量化任务完成情况及发现解决问题情况进行公开“晾晒”、公开通报,督促各级干部把工作重心放在现场、放在一线。二是实施问题责任追究源头化。按照“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的思路,对事故、设备故障、突出安全问题进行抽丝剥茧、追根溯源,逐层深究管理人员制度建设、生产组织、设备验交及技术指导等源头管理责任,切实解决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推诿懈怠等问题。三是实施问题原因分析深度化。按照“从严、公开、透明”的原则,制定安全问题深度分析制度,确定分析主体、问题范围、重点内容、分析流程,每件问题在分析作业原因的同时,深究管理人员履职履责原因,分析会议延伸至车间班组层面,分析报告在全公司范围内通报,大力解决干部安全风险问题分析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问题。四是实施安全信息掌控即时化。完善安全信息报送程序,分系统、分层级明确管理人员必须即时掌控安全信息的范围、类别、性质,以及根据问题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应急处置的职级权限,实现信息报告畅通,信息处置有序。严肃安全信息报告纪律,对各层级管理人员安全信息反馈程序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严格管理人员弄虚作假行为的追责考核,切实堵死人为截留和谎报、瞒报安全信息的漏洞。3.进一步强化制度体系管理。一是强化规章制度归口管理。按照“管理规范、界限清晰、流程顺畅”的原则,1公司层面,以总工室为主体,做好技术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及作业标准的制定、审核、发布及监督检查工作;以安监室为主体,做好安全生产责任、管理、控制、考核等安全基本管理制度建设。系统层面,以各专业处为主体,对照铁路总公司、1公司专业规章全面修订完善实施细则和管理、技术、作业、设备四大标准;各单位针对铁路总公司、1公司规章制度没有涉及到的空缺,制定共性标准与个性措施相兼顾的安全卡控措施,形成系统完整、管理闭环的制度体系。二是强化专业规章系统补强。2015年,铁路总公司将根据新《技规》全面修订专业基础规程规则,各系统要动态跟进相关规章制度及作业标准的优化完善工作。同时,针对现场作业暴露出的新问题、新情况,实时补充修订与实际不吻合、不衔接的规章制度及作业标准,实现规章制度动态补强。三是强化规章制度常态管理。总工室、安监室、各专业处、各单位负责,将在用规章制度分类维护到公司规章制度管理信息系统,5月底前,总工室牵头,组织安监室及各专业处进行全面检查,规范规章制度信息化管理;各部门、各单位根据规章制度管理责任划分,本着“一年一清理、一年一公布”的原则,11月底前对各类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清理,更新目录,汇编成册,剔除“土政策”、“土规定”,确保正确性、实效性和权威性。

4.进一步强化专业综合管理。一是重抓专业对口管理。各专业处负责,围绕规章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及队伍管理等内容,2月底前制定本系统2015年专业管理推进方案,指导系统内各单位全面加强基础管理、现场作业、施工维修、职工培训及非正常应急处置等安全重点工作,适时开展专项检查评估,指导解决突出难点问题。二是发挥协调对接效能。按照“纵向贯通、横向协调”的原则,纵向加密与上级主管部门业务互通对接,准确掌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技术标准、设备工艺等变化情况,动态优化专业管理方式,补强技术管理短板;横向加强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安全责任、工作程序、设备运用等系统结合部管理问题。三是解决系统难点问题。全面掌握本系统安全情况,坚持按周、月、季讲评分析安全生产状况和问题,针对本专业安全惯性问题和重大隐患,明确项点、责任和期限,采用责任挂牌整治、开展技术攻关等手段重点加以销号解决。

(二)深化岗位作业标准体系建设。

紧紧抓住立标、学标、对标、达标四个重点,进一步强化现场作业控制。1.严“立标”,健全标准化体系构架。一是细化完善作业标准。始终把“目标、质量、过程、协作”作为作业标准四项基本要素,在既有主要行车岗位作业标准的基础上,分系统建立其他工种的作业标准,结合新建线路开通、既有线改造、新技术设备投入使用,以及运输组织方式调整进行动态优化,保证作业标准科学系统、严谨有序。二是合理编制工作流程。本着“层次清晰、衔接紧密、过程明了”的原则,分层级制定工作流程图,保证每项重点工作都有显性流程、每个作业环节关键部位检修验责任明晰。在各岗位单项作业流程的基础上,优化完善集体作业一日(一班)、一批、一次作业流程,定标、定时、定岗、定责,形成全景链式标准化作业体系。三是科学制定岗位指导书。各单位负责,按照易懂易操作的现场需求,将现行规章制度、技术要求、作业标准及岗位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凝练、分拣,在广泛征求职能科室、车间班组意见的基础上,转化为简洁管用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做到“一岗一书”。2.重“学标”,强化职工业务技能培养。一是重抓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继续强化岗位必知必会培训,将岗位作业标准作为日常培训的重点内容,进行滚动式培训,并严格考试把关,确保100%覆盖岗位需要,职工基本技能100%达标。职教处、各专业处负责,加大对各单位学习培训计划执行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导力度,杜绝日常培训走形式、弄虚作假。二是加快实训演练基地建设。按照“修旧利废、功能齐全、满足需求”的要求,加快微机联锁、施工维修、列检作业等实训演练基地建设,进一步拓展仿真模拟培训演练系统功能,分专业、分地区、多内容大力推广仿真模拟培训演练,促进职工业务素质明显提升,作业标准化水平快速提高。三是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各专业处负责,以提高职工应急处置能力为根本,合理编制非正常行车组织、列车运行、故障处理、自然灾害等方面应急处置演练方案,分期分批开展职工应急处置实训演练工作;安监室负责,适时组织开展多系统综合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组织能力。3.促“对标”,养成职工依标作业习惯。一是以过程查纠促“对标”。严格作业标准执行情况的过程控制,利用视频分析、现场检查、作业标准随机抽考等手段加大职工执行标准的检查纠偏力度,加强发生安全问题对作业标准执行情况的日常追踪分析,严肃违规违标行为的追责考核,切实提高职工遵章守纪责任意识。二是以帮教引导促“对标”。推行管理人员“示范做、亲手教、跟班看”制度,帮教和带动职工落实作业标准。以“安全放心岗”评定、“标准化作业明星”评选为载体,选树典型、现场观摩、榜样引路,辐射和带动标准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三是以正向激励促“对标”。修订1公司安全风险管控绩效考评办法,实行违章违纪考核奖返还制度,当月发生违章违纪,后两月积极改正且未发生问题的,按比例返还考核奖;实施防止突出安全隐患万元奖励政策,激励职工提高标准化作业的积极性,激发全员防控安全风险的正能量和内动力。4.控“达标”,突出车间班组“三项能力”建设。一是提升车间班组前沿管控能力。坚持工作任务明示与落实效果复检相结合的原则,推行车间管理人员、班组长工作任务明示复检制度,进一步明晰车间管理人员、班组长现场跟班作业、值班值守、职工培训、非正常应急处置组织参与及现场突出问题整改解决等“规定动作”的频次和质量要求,由专业处、站段分别以季、月为周期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及完成质量进行对标审查,明示质量、深度分析、奖优罚劣,促进车间管理人员、班组长管理思维由“要我管”向“我要管”转变,有效发挥车间班组前沿管控效能。二是提升车间班组自控互控能力。根据1公司生产力布局调整、人员兼职并岗及减员增效要求,动态优化车间班组岗位设置,科学调整班(趟)次、作业组人员结构,实施关键生产流程、作业工序的分层卡控和多重互控,继续推行劳动安全“反控制、倒否决”控制模式,增强车间班组现场作业自控互控能力。三是提升异地车间班组远程控制能力。本着“集中管理、政令畅通、独立作战”的原则,建立异地车间班组远程控制和长效管理机制,科学界定异地车间管理权责,增强异地车间班组独立作战能力。充分利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功能,实施站段职能科室与异地车间定期对话,及时纠偏解决异地车间管理症结,提高异地车间管理水平。

(三)深化风险常态管控体系建设。

坚持“重抓预防、围堵漏洞、阻断风险”的思路,以强化风险研判、严格现场控制、开展专项整治等手段,实现安全风险的全过程控制。

1.持续加强安全风险研判预控。一是加强安全风险即时研判。落实专业处、站段、车间三级风险研判预控责任,全面开展每日安全信息跟踪分析、每周问题汇总分析,以及每月事故、典型故障和惯性、倾向性问题深度分析,实现岗位风险管理指导书和安全风险明示图动态调整。二是加强安全风险动态防控。建立完善现场作业互控、他控机制,加强运输生产全过程、各环节的严密控制,实现安全风险的全面、全员、全过程有效受控。严格非正常应急处置,规范突发情况非正常行车特别是涉及多系统、多岗位结合部应急处置的报告程序和内容,保证信息畅通、响应及时、处置快速、控制有效。三是加强安全风险定期评价。在新设备、新装备投入运用前,系统评价潜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从规范规章制度、强化管理等方面进行补强完善;以1公司每半年、专业系统每季度、单位每月为周期,逐项进行安全风险对标评价,分析深层次原因,研究改进管理方法,完善安全控制措施。2.持续加强安全风险动态检查。一是提高检查监督的针对性。本着动态与静态、昼间与夜间、专项与日常、明查与暗访“四个结合”的原则,根据管内不同阶段、不同安全风险控制要求,1公司、系统、站段逐级编制公布月度安全关键环节检查控制方案,由安监室、专业处、各单位逐项分解纳入检查人员月度任务书,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均衡检查和定期覆盖。二是提高检查监督的穿透性。以查纠现场作业“表象化”问题折射“深层次”管理问题,以车间班组问题倒查站段、主管业务处的管理漏洞,切实找准安全管理、专业组织、标准执行、技能达标、责任落实、宣传培训方面存在的不足。三是提高检查监督的指导性。继续推行安全问题多发、管理基础薄弱等“差点”单位的指导帮促制度,严格遵循“系统诊断、对症下药、过程指导、结果复验”的闭环式管理思路,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指导帮促,促进“差点”单位及时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

3.持续加强安全风险专项整治。一是开展常规性安全专项整治。坚持“系统牵头组织、单位主抓落实、安监过程督办”的整治原则,由牵头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定项目、定标准、定部门、定措施、定期限的要求,采取科技攻关、技改投入等手段,有效阻断安全风险。二是开展阶段性安全专项整治。预测治安环境、自然灾害等对行车安全、设备质量、劳动安全等方面构成的威胁,针对性采取加固设备基础、增大作业人员储备、加强作业过程控制等方式,有效防控安全风险。三是开展即时性安全专项整治。围绕安全风险研判及日常检查发现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采取挂牌督办、联合攻关等手段,及时解决影响运输安全、设备质量和劳动安全的突出问题,有效化解安全风险。

(四)深化行车设备管控体系建设。坚持把强化设备运用质量、提升设备科技安保能力作为防控安全风险、增强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树立“重视情修、重状态修、重养护修、重跟踪修”的设备检维修理念,大力加强设备基础建设。

1.改进设备检修作业模式。一是大力推行重点设备“预防修”。分系统完善重点设备监测检测制度,加密机车车辆走行部、悬挂装置、制动机、钩缓装置及道岔、桥隧涵等重点设备的动静态监测检测频次,提高检测工艺水平,加强数据分析诊断,充分利用检测数据,实现对保安全、保关键、保要命设备的“准确修”,切实解决频繁检修导致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的问题。二是大力推行移动设备“专项修”。车辆系统要以客车计划修、小段修、专项修为重点,严格落实铁路总公司客车“四必修”要求,全面推行客车“小段修”,实施防客车配件裂折、脱落“专项修”,确保客车动静态运用质量达标;实行货列检“人机分工”作业,成立TFDS运用车间,将大板TFDS作业整合到,进一步强化TFDS检测能力。机务系统要积极探索和改革机车中修、小辅修修程修制以及互换范围,贯彻“中修保小修、小修保动检、动检保运用”的质量体系,优化检修作业程序,提高机车检修质量。三是大力推行静态设备“集中修”。工务部门要在等28个大站区推行“大天窗、兵团化”集中作业,遵循“大机作业为主,小机和人工作业为辅”的设备维修理念,对薄弱区段线路分区段实施设备集中修,全面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电务部门要采取延长天窗周期、集中外站巡检等方式优化半自闭区段维修组织模式,充分利用垂直天窗组织人员集中作业,有效消除人员频繁上道作业潜在的安全隐患。

2.强化行车设备质量控制。一是控设备源头准入。2015年,针对铁路总公司将全面推行设备零配件招标采购面向社会化需求实际,各部门要建立设备配件厂家资信、质量评估机制,对设备配件资质进行审核评估,严格质量抽验和质量准入评价。对新线建设、新设备、新配件投入招标前,设备管理单位、专业处提前介入,沟通协调建设、计统、物资部门,实现设备型号统一、制式统一、性能统一。二是盯检修过程控制。严格执行记名检、修、验,强化检修工序、流程质量互控,全面兑现检修范围、标准、规程、工艺,确保设备检修标准不降、流程不减。建立设备保养挂牌监督机制,加大设备使用操作、维护、保养全过程闭环管理,保证设备运用质量达标。三是抓故障防范整治。严格落实系统、站段、车间三级设备质量分析制度,围绕检查、监测、维修、验收等环节定期分析检修质量,超前防控设备故障。进一步完善设备质量隐患整治措施,针对季节特点定期对重要部件故障隐患进行动态围歼、综合整治,大力遏制季节性易发故障。

3.补强科技安保装备投入。一是有效整合信息资源。信息处负责,各专业处配合,研究整合监测、监控资源,实现信息共享,组建集作业现场监控、信息实时传输、动态识别研判、应急处置指挥为一体的监控指挥体系,动态监控安全生产过程。二是加快安保装备开发利用。车务系统研究引进停车防溜顶装置,在站推广使用;机务系统补充超声波探伤仪等检测设备,配备LKJ运行揭示IC卡数据自动验卡设备;工务系统增加轨道车视频监控系统,购置带回放功能的焊缝探伤仪,切实增强设备科技安保能力。三是强化安保装备定期维护升级。信息处负责,各专业处、计统处、安监室配合,制定安保装备定期维护升级管理考核办法,明确各类监测、检测、监控装备修程修制及软件升级责任,细化监督控制措施,确保安保装备正常运用。

(五)开展突出风险专项整治。

1.开展道口安全专项整治。工务处负责,适时优化道口劳动生产组织和人力资源配置,完善道口看守监护制度;结合复线扩能改造施工进度,完成16处道口拆除工作;协调企业单位有计划地实施专用线道口技改,加强专用线道口设备检修,必保专用线道口基本设备设施达标。

2.开展自轮运转设备专项整治。工务处负责,机务处配合,明确自轮运转设备管理责任、修检规程、工艺标准及验收制度。机务部门负责,根据铁路总公司自轮运转设备检修规程,严格落实轨道车年修制度,特别是对自轮运转设备走行部、制动系统、动力传动系统、钩缓装置等重点部件进行定期检查,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工务处负责,计统处、财务处配合,对达到报废期轨道车全部进行监控设备改造,对自轮运转设备实施加装GYK运行控制设备,逐年对大型养路机械进行监控设备改造,达到跨局作业条件,并增设故障处理点,确保GYK故障快速修复。

3.开展轨道电路分路不良专项整治。电务处负责,对管内行车频率低、钢轨生锈的货物线、牵出线等轨道电路进行一次全面测试,确定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区段。实施25HZ相敏轨道电路、多特征脉冲轨道电路、计轴和钢轨表面防锈溶覆等技术改造,采用机车碾压、清筛及更换绝缘垫板、绝缘挡肩等方法对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处所进行综合整治,消除列车进路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处所,实现全年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区段同比下降20%。

4.开展线路设备专项整治。工务处负责,建管处、计统处、财务处配合,按照优先“客车径路、薄弱线路、病害处所”的原则,分阶段、分区段加快客车提速工作,将客车径路设备划分为正线等级管理;将超期服役钢轨、客车径路木枕道岔纳入整治计划,安排改造资金铺设无缝线路、更换60kg/m再用轨;开展路基下沉病害专项整治,加大慢行处所整治,根据管内气候特点适时开展防胀、防断及冻害整治工作,必保设备安全稳定。

5.开展铁路封闭设施专项整治。建管处牵头,组织建设管理单位,加快至间标准防护栅栏安设进度,并组织工务处完成524.5延长公里防护栅栏验交工作,督导建设管理单位及时整改施工质量问题。护路办牵头,建设管理部门配合,对既有破损的70.4公里网围栏进行修复,安排资金对扩能建设较晚的区段进行维修,同步组织研究线等原有网围栏设计变更和新线网围栏管理工作。

(六)强化关键风险常态控制。

1.强化客车安全风险控制。以落实旅客列车关键作业安全控制措施为抓手,严格客运机车、客车库内检修工艺标准执行和记名“检修验”质量签认,狠抓机车车辆始发、运行、折返、终到各作业环节安全控制措施执行,加大客车径路线路、道岔、小半径曲线、线路拨接处所等重点地段的检查整修,严格“天窗修”后线路阶梯提速时段放行客车条件确认把关,必保客车安全。

2.强化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严格邻近营业线施工方案提报、安全措施制定、施工例会组织、施工安全协议签订、施工计划编制等环节控制,确保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层层受控。安监室负责,针对邻近营业线施工驻站防护方式变化及增设硬隔离防护设施的实际,修订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补充大型机械临时参与施工的硬性要求;在满足行车安全的前提下,确定可以不需停止作业的施工项目;加大对“三无”施工问题及施工事故的追责考核力度,切实提高建设管理单位、设备管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对施工安全的敬畏感。

3.强化信号联锁安全风险控制。电务部门要从严《1公司信号联锁管理办法》和《1公司信号联锁试验办法》的执行,按照联锁试验等级,详细制定联锁试验方案,完善联锁试验表格内容和联锁试验方法,严格执行联锁试验多重互控制度,严把新建、改建和施工过渡联锁试验关。针对未纳入联锁的设备与既有联锁发生联系、内外设备表示不一致,以及电缆、配线绝缘不良、电源接地、封连线等导致联锁失效的问题,定期开展专项排查工作,确保联锁试验正确率100%。

4.强化LKJ专项风险控制。电务部门要认真执行《1公司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运用维护管理实施细则》,严格职能转变、数据提报、修改复核、共同模拟、数据换装、跟踪分析等关键环节的多重卡控监督。机务部门要根据铁路总公司《铁路机车操作规程》,适时修订机车乘务员LKJ运行监控装置操作手册,特别是加强LKJ数据换装结合部管理,严格执行LKJ数据换装后首趟列车干部添乘检查制度,加大LKJ检索分析力度,大力整治机车乘务员简化作业、间断瞭望等惯性问题。

5.强化结合部安全风险控制。进一步明晰分界口及路企管理结合部、跨局客车库检及折返作业结合部,以及系统、岗位间结合部范围,完善联劳协作、联控管理、联合检查、信息通报、责任追究及突发问题协调解决制度,规范结合部管理。加强生产组织、行车安全、设备质量及现场作业等方面结合部控制措施执行情况的常态检查卡控,实时围堵管理“真空”、消除结合部“扯皮”。

6.强化防折关安全风险控制。车务、机务、车辆等部门要严格机车连挂、中间站车辆甩挂、制动机地面微控试验,以及制动管系漏泄、列尾故障处置等各项安全控制措施执行,加强结合部联控互控,特别是严密盯控列车制动缓解状态和列车充排风时间确认等关键环节,必保各项作业标准规范执行;安监部门要定期组织对中间站制动试验、机车摘挂、技检作业进行全面检查,坚决卡死列车折角塞门关闭开车。

7.强化防错办安全风险控制。严控多方向接发车、双线反方向行车、旅客列车非固定接车线接车、新开站接发车,以及相对方向同时接车和同方向发接列车作业标准、作业流程执行,强化列车调度员、两端站值班员、机车乘务员联控互控,特别是非正常行车严格干部盯控、多重把关。

8.强化防溜逸安全风险控制。突出大风恶劣天气、衔接正线(到发线)无隔开设备线路停留车辆和调车作业动态防溜安全,机车库内停留、中间站摘挂机车、区间非正常停车特别是高坡地段停留车辆防溜安全,客车库、站修线停留车辆防溜安全,针对薄弱环节和站场条件变化,补强防溜设置、撤除、检查确认等多重卡控措施,严控机车摘挂、取送车辆过程中的动态防溜及机务、车辆、车务部门间结合部防溜,有效防止溜逸事故发生。9.强化调车作业安全风险控制。完善调车作业安全卡控措施,突出调车结合部安全联控互控,加强调车计划编制、传达源头把关,加大干部现场跟班检查力度,严格原进路折返、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及无联锁情况下调车关键环节控制,对调车违章作业进行重点分析考核;充分发挥LKJ调车状态下动车确认控制安保功能,加强调车安全控制,有效防止调车作业惯性事故。

10.强化劳动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控制。以防止车辆碰轧、触电伤害、群死群伤安全风险为重点,强化对列检、调车、车号、货检等站内作业,线路、电务设备巡检等单独作业,高处、深井、吊装等高危作业,施工、维修等群体作业的安全防护及过程控制。加强接送机车乘务员、工务、电务、水电维修作业及其他生产(公务)用车情况检查,严控客货混装、超速、疲劳驾驶等违章行为。

(七)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坚持以“三点共识”和“三个重中之重”为引领,用安全文化促进安全发展。各级党组织要深化“安全风险大家谈”活动和安全屏障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和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演练活动,使广大党员成为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和保安全骨干。各级工会组织要深入扎实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立功竞赛活动,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体现职工群众在运输安全中的主体作用。共青团组织要以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文明号创建为契机,全面开展“争当青年先锋”、“之星”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青年职工为实现全年安全目标贡献力量。

4.调研报告及下步工作思路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您们辛苦了!

教学常规工作与教学质量是密不可分的,教学是否有正常的、稳定的秩序;教师是否有备课、上课、教学研究、备考方案、考核等制度;学生是否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检测等严格的管理措施,是直接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的。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靠日常的、一节一节的课堂教学来实现。从目前看,课堂教学从层次上分,大约有四种状态:

精品状态的高效课堂;

优秀状态的中效课堂;

合格状态的有效课堂;

失序状态的低效课堂。

我们必须努力追求高效课堂,尽力实现中效课堂,确保达成有效课堂,杜绝产生低效课堂。

现将此次到各校调研基本情况作如下反馈。

一、时间:2014年3月31日至4月21日。

二、地点:永康镇教育办公室辖区各完小。

三、内容:开学以来的教学常规、安全、教学精细管理等相关工作进行检查。

四、参与人员:(由段明祥主任带队,谢国华、杨新强、董文成对朝阳、弯腰、忙南糯完小3校,其余16校由胡光华老师带队,阮德文和柯建文对16校进行了常规工作检查。)

五、目的:促使各校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稳步、健康、有序地 1

向前发展,教学质量有质的提高。

六、调研情况

1、导学案

完成较好地学校:

勐底、送吐、永康和端德。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有修改内容,电子板本与手工相结合。特别是勐底的达标检测规范到位。多数学校的多数教师基本都能按要求撰写导学案。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部分学校对上学期通知的理解有误;部分学校对打印导学案有困难;个别教师对此次导学案改革步子迈得过大;部分教师没有注明使用日期。

2、课堂拾贝

完成较好地学校:

听课最多忙度刘红老师9节,其他教师基本能按计划进行听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对他人的评语缺乏艺术性。

3、教师工作常规日记

完成较好地学校:

永康、勐底、忙捞、送吐相对较完善。校长、主任的评语忙况更到位。各校都能认真填写。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与学生分享教育孩子的方法,方法定位不够准确,语言描述不够具体。

4、学生作业批改

完成较好地学校:

按两周计算,批阅最多的忙笼李正叶老师101次(上两节晚自习)。达标检测最到位的是勐底。各校都能做到勤批勤改。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不少学校对达标检测重要性认识不足。

5、班主任工作手册

完成较好地学校:

各校教师都能认真填写。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个别教师遗漏教师家长会内容的填写。

6、教学精细化管理

各校正在落实和完善材料。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少数学校材料做得不够。

7、课题研究

完成较好地学校:

送吐(有基础),旧城(有开拓进取有精神,有勤奋好学的良好氛围)。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大部分学校对于课题研究的目的、作用、程序不明确。

8、常规量化考核方面做得较好地是忙捞,有检查、有记录、有量化、有公示;其次是端德,有检查、有量化、有记录。

9、教研活动:

完成较好地学校:永康、送吐、鸭塘、勐底。永康每周周二、周三上午第二节都举行过关课活动,到第七周共上了12节。

七、工作建议

1、加强精准把握领会文件、通知精神要领。

2、加强对教育办公室安排的各项工作的落实。

3、加强责任心和上进心。

4、时常打开公共邮箱看通知,勿删他人的资料。

5、加强常规量化考核和公示管理制度。

6、加强达标检测的规范性。

八、下步工作的重点

1、要求各校核对好前三学年的教学成绩。

2、6月20前完成好“三优”材料。

3、做好六年级备考方案,加强各年复习辅导和检测力度。做好期中和期末备考和质量分析工作。期中检测:下周周二(5月6)上午 8:00-10:00测(1-6年级)语文;下午2:00-3:30测(4-6年级)科学;周三(5月7)上午8:00-10:00测(1-6年级)数学。周五(5月9日)前交成绩统计表。

4、全面做好教学精细化管理工作及备查材料。

5、认真做好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6、加强常规量化考核工作。

7、做好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及使用工作。

8、周五(5月9日)前交小升初花名册。

9、征求暑假作业征订意见。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感谢大家耐心倾听!

5.调研科工作总结工作思路 篇五

企业是工业园区的发展主体,企业家与企业职工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作为成长型的磐安工业园区,第一要务是加快发展,基础是要有效拓展发展空间,关键是要突出企业总量增加与个体品质提升,核心是要增强企业家与企业职工两大“人”之主体的稳定性与创造性,根本出发点与归宿点是发展为民,最终实现园企工民和谐共进。为此磐安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不仅应是工业之城,更应是功能配套相对齐全、二三产协调发展的小城市。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省级工业园区批准设立五周年,也是磐安工业园区承前启后、加快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为了科学总结园区开发成效,正确分析园区下阶段面临的发展条件与形势,正确把握园区发展运行态势,适时推进园区扩容提升工程,改革体制机制,加快产业集聚,确保园区科学持续、提质提速发展,现提出以“扩容挖潜拓空间,提升品质增内涵”为主题的磐安工业园区发展思路研究报告,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

一、磐安工业园区开发成效分析

(一)发展框架不断拉大。总面积14平方公里的尖山镇(园区)总体规划完成编制,首期2.3平方公里完成开发,累计征地4300余亩,初步形成“七横八纵”园区道路主框架;2平方公里的二期规划和4平方公里皇城湖旅游休闲度假区完成控规编制并通过评审。依托省级工业园区建设,尖山镇不仅升格为省级中心镇,而且加快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尖山、楼下宅、新宅、曙光新村、塘头、陈村、延潭岗、银村、陈界均已纳入城区范围,建成区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以上。

(二)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建成了日供水3000吨的尖山镇自来水厂、110KV尖山变电所、台地垃圾填埋场、尖山加油站;台地物流中心(一期)、县塑料软管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大楼完成主体建设;尖山污水处理厂(一期)、园区职工公寓及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启动建设。尖山镇中、镇校成为全县乡下学校的示范学校,省标级尖山实验幼儿园区开工建设,建成了尖山文化活动中心、尖山网球场、尖山门球场。按照“项目落地基础先行”的原则,强化了“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建成区内路、水、电、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视等基础配套完善。

(三)主导产业良性集聚。围绕“塑料制品、汽摩配、光伏电子”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定位,共计引进企业97家,其中三大主导产业类企业78家(塑料制品类企业52家、汽摩配加工类企业23家、光伏电子类企业3家),占81%,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势头良好。随着浙江金宏应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巨久轮毂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巨福科技有限公司等亿元以上投资企业加盟园区并相继投产,不仅有效提升了园区产业层次和品位,有力增强了园区经济增长后劲,而且坚定了社会对园区加快发展的信心。2010年,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已开始向招商选资有效转变,招商项目开始总体呈现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产业层次越来越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良好态势。

(四)三产发展势头良好。尖山现有餐饮、建材、服务业等三产类个体工商户1810家,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入园企业的增多,旅居兴区战略的深入实施,人口集聚不断加快,三产数量与质量明显得到提升。特别是旅游与农家乐已形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0年十八涡景区成功创建AAA景区,接待游客11.32万人次,门票收入311.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9%和95%;舞龙峡景区开始试营业,已接待游客1.82万人次,旅游收入51.7万元。以乌石农家乐为龙头的台地农家乐蓬勃发展,园区周边现共有农家乐95家、2250床位,分别占全县总数的58%和76.5%,2010年共接待游客16.27万人次,收入达到1397.66万元。四星级设计的三州大酒店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开始内部装饰,有望在2011年底投入使用。

(五)经济指标稳健增长。园区累计引进企业97家,其中已投产企业62家,在建企业22家,即将开工建设企业15家, 规上企业37家,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8家(其中县重点纳税大户3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1.08亿元,其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8.79亿元,政府性投入 2.29亿元;企业累计建设厂房 47.6万平方米。2010年园区(含尖山镇)工业销售产值13.5亿元(其中规上企业工业销售产值6.49亿元),同比增长28.4%,比2002年增长4.9倍;国地税收入4459.4万元,同比增长53.6%,比2002年增长13.8倍。

(六)创新创牌不断深化。新兴塑料的“无毒PVC材料”项目和科力软管的“耐高压密封条”项目成功申报省级重点科技专项。万里橡塑的“节能型保温管”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金宏科技的“大规格单晶硅”项目成功申报省级工业转型升级重点专项。名仕化妆品成为全国指甲油产品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5家塑料企业正在实施产品标准制定。拥有各类专利46项,市知名品牌1只;6家企业完成清洁化生产推进,4家企业完成“信息化示范点”创建。

二、磐安工业园区下阶段发展形势分析

(一)基础设施条件分析。一是对外交通分析。2011年,对外交通问题虽然仍是园区的主要制约要素,但随着2010年怀万公路东阳段的全线开工并有望在2012年建成,磐新公路夹溪特大桥的建成,使园区对外交通条件有效改善成为可预期,企业和社会对园区的发展信心将得到提升。二是用电形势分析。目前110KVA尖山变电所现有容量为4KV的主机1台,园区、尖山、胡宅、万苍2010年的最高用电负荷为1.9KV,2011-2012年,省电力公司计划投资8000万元建设220KVA深泽变电所至110KVA尖山变电所的110KVA双回线及4KV的增容工程,园区企业用电问题将得到有效保证。但随着国家十二五期间节能降耗政策的继续深入实施,部分产能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企业仍将面临限电困境。三是用水形势分析。随着入园投产企业的不断增多,溪源坑水库的供水水源已不能满足园区企业用水需求,2010年下半年用水不足问题开始显现,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生活,成为园区加快发展新的制约要素。

(二)功能配套条件分析。教育方面,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尖山实验幼儿园建成后,尖山的幼儿、小学、初中的教学硬件与教学质量都将走在全县前列,但随着教育布局的调整,外来务工人员和下山脱贫人员的增多,小学、初中的办学规模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学生就读需要,为此近年应开始规划启动尖山小学、初中的扩建、迁建工作。医疗方面,医疗功能低下是园区目前功能配套中最大的短腿,整合台地医卫资源或引进民间资本投资建设较高等级的园区职工医院,为台地群众及园区职工提供较好的医疗服务已是迫在眉睫。出行方面。随着园区的深入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台地与外界经济交往的加强,目前尖山汽车站的客运规模、客运线路、客运班次都已滞后于发展需要,尖山汽车站迁建需纳入十二五建设规划。

(三)经济增长形势分析。一是招商选资形势分析。随着经济形势的总体好转,国内众多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省内发达地区的成长型企业在扩大再生产与本地用地难矛盾的作用下,计划易地投资发展的企业越来越多,依托园区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结合2010年园区的招商态势,预计下阶段的招商源将越来越多,开展招商选资的条件将更成熟。但受现有用地空间、用地指标制约,用地需求大与可供用地少将成为近期园区发展的重要矛盾,并制约招商项目的有效承接。二是园区经济形势分析。受人民币增值、利率上调、货币收紧、汇率弹性增强、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上升、节能降耗、招工难生产负荷不足等众多因素影响,企业发展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企业的利润空间将大大缩小。但随着宏观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趋好,多数产业市场需求增大,企业个体仍有望实现较好增长,预计有8家规模重点企业2011年增幅可达到50%以上。2010年开工建设的8家企业有望在2011年上半年竣工投产,为园区经济增长增加新源。

(四)资金运作形势分析。一是园区融资形势分析。随着国家对政府性融资管理的不断规范,严格实行项目融资,银行按项目实施进度发放贷款已是必然程序,由此导致的对融资主体要求的多样性、融资项目的真实性与局限性、项目前期工作的长期性、融资抵押物储备的短缺性、贷款资金套用的难度性等问题都已成为园区有效融资、推进资金有效运作的困难要素。二是企业融资形势分析。虽然国家对银行资金发贷管理的不断趋严,各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将进一步规范,但对企业的项目建设贷款与流动资金贷款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动政策。但由于园区外来企业大多近年固定资产投资较大,新投产所需流动资金较多,企业较大的资金需求与银行贷款指标的有限性及融资抵押物不足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众多企业资金良性运作存在一定困难。

三、磐安工业园区下阶段发展总体思路

以省级中心镇发展改革为契机,以实现磐安工业经济中心为目标,积极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努力提升发展综合品质,加快推进功能配套建设,不断优化涉企服务质量,着力构建园企民和谐园区,全力推进园区发展再上新台阶,把磐安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体现小城市特色、初具现代园区规模、环境优美的生态园区。

四、磐安工业园区2011年主要工作目标

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8亿元以上(比2010年增长33%),其中规上企业销售产值9亿元以上(比2010年增长50%),完成国地税收入 5500万元(比2010年增长30%);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2家,县重点纳税大户3家,规上企业3家以上;引进固定资产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3家以上;引进内资1亿元、外资200万美元;完成制造业投入1亿元;台地物流中心投入运营,二期工程开工建设;职工公寓和职工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完成工程量的80%;新征收土地500亩;完成同心公园建设;完成环城南路、大兴路等道路硬化2万平方米;完成污水处理厂工程量的60%;完成并启用塑料软管科创中心大楼。

五、磐安工业园区下阶段主要工作举措

(一)抓扩容挖潜力。自园区开发建设以来,累计征收并平整土地4300余亩,由于2010年招商形势趋好超出预期,在原有开发土地中,除商业用地和部分填方过深近期不宜安排地块外,仅存80多亩工业用地可作下步企业招商安置用地。随着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日益趋紧,用地闸门日益趋严,用地空间、用地指标严重不足,已成为园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制约要素,为此必须多措并举,全力破解用地瓶颈制约,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土地资源保障能力。

1、开展征地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根据园区总体规划和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园区拟向玉山镇妙塘村方向扩容推进,计划2011年完成500亩土地预征工作,范围为大兴路以东,磐新街以北,平安街以南,大比头溪以西。

2、加大用地指标向上争取力度。充分利用国家的供地政策,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力争在“供地”计划上的争取新突破。一是积极推进土地复垦工作,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解决新增建设用地不足问题;二是将城镇规划区范围外的撤并村、空心村、废弃工矿企业等低效用地逐步安排复垦。

3、加强内部挖潜推进集约用地。在当前用地指标紧张的形势下,对闲置土地多、投资实力弱、经济效能差、近期无法开展二三期厂区建设的企业进一步加大清理处置力度,通过限期建设、收取闲置费等办法推进项目建设进程;通过协议收回等办法实现腾笼换鸟,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能;对里光洋小区实施改造工程,实现该区块土地的有效利用。

(二)优服务提品质。围绕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目标,着重抓好五方面工作。

1、抓源头强招商增后劲。强化招商是园区培植经济新源、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而用地指标不足、承接能力受限是园区下阶段的发展现实。为此必须牢树“招大商引大企”理念,既要提高企业入园门槛,从源头上提升入园企业质量(2011年起外地入园区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下限从1000万元调整为2000万元);更要继续发扬“四千”招商精神,积极拓展招商理念与视野,储备更多的招商信息源,为招商选资和招大商引大企提供良好基础。

2、抓三率重投产推增长。推进新入园企业“三率”是园区储备经济新源向现实经济新源转变,推进经济有效增长的重点;督促早期入园企业实施厂区二、三期工程建设是提升园区建成区饱满度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关键。2011年将着重抓好浙江巨福科技有限公司的电脑横机一期生产项目、浙江永乐矿山有限公司的矿山机械生产项目和浙江诚龙工贸有限公司的运动休闲用品等7个新项目的建设投产,抓好浙江金宏应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多晶硅片生产线、浙江巨久轮毂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规格汽车轮毂生产线、浙江日丰机械有限公司的轿车空调离合器生产线等5家企业的技术改造(二期)建设。

3、突重点强培育提品质。强化重点企业培育、提升重点企业品质是提升园区产业层次、增强企业竞争力,推进园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2011年要抓好重点企业的培育壮大,一是争取威能电源、广泽机电、科力软管、宏泰塑业、名仕化妆品、劲牛管业、日丰机械、凯越塑胶等8家企业2011年产值、税收增幅在50%以上。二是争取巨久轮毂、威能电源等2家企业2011年产值超亿元,累计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3家。三是争取威能电源、凯越塑胶、巨福科技、磐烨塑胶等4家企业成为县重点纳税大户,县重点纳税大户总数达到 7家。四是争取慧创工贸、广泽机电、红影子框业、天普橡塑、顶艺机车、劲牛管业等6家企业成为规上企业,规上企业总数达到42家以上。五是争取通过3年时间,将金宏科技、日丰机械、科力软管、巨福科技4家企业培育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日丰机械争取在2011年完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创建。

4、优服务强举措促增长。围绕提质增速发展主题,为了确保下阶段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年均35%以上的增幅,重点要围绕企业的现实需求,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外延、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服务环境,急企业之所急、办企业之所需。一是强化服务企业跟踪联系制。以园区领导联系企业责任制为纽带,及时掌握企业建设与生产动态,对企业反映的合理困难与问题,应由园区予以解决的,由职能局室报班子会议研究解决;应由县相关部门解决的,由园区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或由企业难题交办解决;企业共性问题提交县区块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大企业、大项目的特殊问题建议县主要领导到企业现场办公解决。二是积极协助企业开展招工引才。利用县就业服务中心的职能优势,积极组织企业到省内外人才市场、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校、劳务合作基地开展招工引才活动;利用开学、春节、集市等有利时间,与人劳局协同在尖山及台地相关乡镇举办招工招聘会;通过多种途径协助企业开展招工活动,并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以工招工、委托招工活动。三是积极协助投产企业开展融资。协同国土、经贸、建设、规划等部门加大对已落实项目地块的农转用报审批及企业厂区建设竣工验收力度,全面实施竣工投产企业“双证”(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办理服务全程代理制,提高企业“双证”持证率,充实企业融资抵押物;积极牵线银企对接,帮助企业开展银行融资,助推企业正常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四是确保企业无障碍施工。加快土地平整及路、水、电配套设施建设;协同相关乡镇、相关部门加大开发区块的杆线迁移、坟墓搬迁及村民到企业强揽工程、敲诈勒索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企业无障碍施工建设。五是指导企业重视管理增效益。指导相关企业做好清洁生产推进、“信息化示范试点”创建、省级绿色低碳经济标兵工作创建、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及创牌工作。六是协助企业开展资金争取工作。指导和协助相关企业积极争取地方特色产业项目、中小企业发展项目、重大科技专项、节能降耗和转型升级项目等省级或国家级资金补助。

(三)重配套强基础。加强基础配套建设,是园区提升内涵、完善功能、推进三率、促进增长的基础与保证。2011年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安置与三率推进提供保证。投资2730万元,完成环城南路、平安路降坡、同心街、曙光路延伸、大兴路、卧龙街路基等道路建设,硬化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同时完成以上道路的供水、排水、排污管道埋设及供电线路架设工程;完成谷门区块土地平整200亩。

2、推进功能配套建设,提升园区综合配套支撑能力。

——水电污工程建设。以五丈岩水库为供水水源,引进业主启动尖山第二水厂建设,建议县政府将园区中长期发展的供水工程问题纳入十二五规划。配合供电部门做好220KVA深泽变电所至110KVA尖山变电所的110KVA双回线及4KV的增容工程建设。完成尖山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和部分管网建设,做好尖山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工程规划设计,为了确保污水处理厂建成后能顺利投入使用,建议县政府加大与省水利、环保等部门的协调力度,争取尽早实现夹溪三类水功能区的调整。

——教卫体工程建设。完成尖山实验幼儿园区一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开展尖山镇中迁建选址及尖山镇校扩建前期调研工作。积极引进民间资本,整合台地现有医疗资源,创建较高等级的园区职工医院,为台地群众及园区职工提供较好的医疗服务。完成门球场迁建。

——关联配套工程建设。磐安塑料软管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大楼及产品测试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与相关科研院校、检测机构建立产品开发、检测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培育塑料模具龙头企业,创建模具制造中心,提升塑料模具制造现代化水平;招聘人员负责开展塑料产业产品测试、外语翻译、网站维护、产品开发检测中介、专利商标标准认证等服务代理。台地物流中心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争取开辟园区至永康、义乌、宁波、温州等物流托运线路。

——旅游三产工程建设。争取三洲大酒店2011年底基本完成装饰工程建设。以提升品质、提升设施、提升服务“三提升”为重点,不断提高景区与农家乐的档次,同时积极引进业主开发建设东里古村、新宅大院、陈界休闲农庄建设,通过差异化项目开发建设,提升三产内涵与发展水平。

3、开展创意文化设计,推进特色园区、优美园区建设。树立“园在景中,景在园中,景园相依”的建设理念,注重创意文化建设和建设细节把握,着力推进特色园区、优美园区建设。委托开展园区宣传创意文化设计,统一风格色调,彰显园区特色,具体设计到点,以创意设计指导建设实践,提升园区品味。突出园区入口、同心广场、磐新街、环城南路为重点,开展创意宣传广告建设。注重厂区建设风格的特色性与协调性,明确浅、淡色为园区建筑主色调,继续推行沿街围墙通透式围栏制,区内挡土墙统一玄武岩彻筑制,重视厂区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推进企业清洁化生产。

(四)重协调建和谐。理体制活机制是推进园区科学持续发展的关键,发展为民是园区开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与归宿点。为此既要理顺园区发展关系,更要关注民生工程建设,推进园民共建、和谐共进。

1、创新体制机制,助推园区优化发展。

——探索建立平台有效投融资机制。鉴于国家开展政府性融资平台清理,政府性融资必须走项目融资之路及贷款按项目实施进度予以发放的导向现实,一方面建议县政府成立政府性融资协调办公室,及时协调项目融资过程中需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协助办理的相关事项,帮助开展项目资本金及贷款的出款使用运作,确保项目融资的顺畅开展;另一方面建议县政府鼓励平台积极拓展民间融资渠道,通过融资渠道的多样性、灵活性来缓解平台资金运作压力,确保平台资金链的可持续性。

——探索建立园区税收分成补偿机制。税收分成收益是开发区弥补开发资金不足、偿还负债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园区(尖山镇)2010年的税收已达到4460万元,剔除增值税、所得税上交中央部分及兑现企业地方财政奖励部分,可留尖山镇财政性支配资金约1000万元,随着园区发展形势的不断趋好,今后几年税收还有望以年均30-40%的幅度增长,税收地方所得资金将越来越大,为了缓解园区负债压力,确保每年被征地农民粮食款支付,建议从2011年开始,建立园区参与税收分成机制,将园区(尖山)税收县级所得部分的10%直接分成支付给园区。

——探索建立统分结合的台地工业发展机制。磐安工业园区作为统筹台地发展的龙头,由于目前发展规模、经济总量、产业水平、干部力量不够,统筹台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尚需过程,但从整合发展的角度,可先探索建立统分结合的台地工业发展机制,即台地的一园(磐安工业园区)三区(尚湖、玉山、万苍工业功能区)对外统称浙江磐安工业园区,统一企业入园门槛,统一厂区建设指标,工业数据由园区整合上报;一园三区的具体开发体制沿袭原有体制,即按原有规划各自征地、各自投资、各自建设、各自招商、各自管理,税收归各自所有,园区与功能区之间不存在行政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但建立业务上的指导与被指导、服务与被服务关系。

——探索建立园区、尖山镇更为紧密行政管理体制。在原有园区、镇主职领导由县领导一人兼任制,季度班子联席会议制,考核合并制等有效机制基础上,探索建立更为紧密的交叉兼职行政体制。一是建议尖山镇镇长兼任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参加园区班子会议,参与园区重大事项研究决策;二是建议同意设立园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主要职能为协调园区征地拆迁、涉村涉农事务处理、区容区貌管理等,人员以镇为主,在镇、园区中抽调组成,局长由一名镇主要班子成员兼任。

2、坚持发展为民,注重民生工程建设。

——注重民生项目建设。一是投资500余万元建设同心广场(公园),配置文化娱乐设备,成为台地广场文化的中心点。二是督促业主加快园区职工公寓及职工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建设,提升企业职工吃、住、娱等水平。三是投资400余万元,建设环城南路,依托该路段濒临舞龙峡、皇城湖景区,风景秀丽的有利优势,及地块地形复杂的特点,因地制宜,将该路段建设成市民的休闲观光道路。

——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积极支持以塘头、陈村等园中村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改造,推进园中村与园区和谐同步发展。引导园区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低收入村扶贫结对活动和社会慈善事业。积极投身回报社会活动,继续实行优秀学生奖励基金制度和老年节慰问制度。

6.房屋征收工作的创新思路 篇六

称《征收条例》)施行后,徐州市在突破传统的拆迁模式、改变传统的拆迁理念方面进行了积极创新。

一、梳理主体职能,健全机构设置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征收条例》,市政府及时设立了市、县(区)两级征收部门,确立了指导方针,明确了工作目标,理清了操作程序,健全了征收制度,完善了工作流程。与此同时,市、县(区)征收部门联动深入开展征收前的各项调研活动,通过广泛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结合本市房屋征收工作的具体实际情况,及时做好老《拆迁条例》与新《征收条例》的衔接工作,确保原拆迁工作和现征收工作不脱节,确保拆迁工作和征收工作有一个平稳的过渡和对接。由于深入调研,创新实践,科学制定征收与补偿方案,徐州市鼓楼区西阁里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征收763户房屋,建筑面积54267.3平方米,房屋征收工作开展3个月签订征收补偿协议600余户,完成房屋征收工作90%以上,这是在过去拆迁工作中从未有过的工作进度。

二、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

徐州市房屋征收办公室在调整机构设置的基础上,拟定了“三个提前”、“两个下移”、“一个快捷”的工作新理念。“三个提前”是指:在房屋征收工作开展前,积极做好房屋调查准备,制定各项措施要提前,群众利益通盘考虑要提前,解决问题措施方案要提前。“两个下移”是指:在房屋征收工作开展后,全办工作人员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及时深入房屋征收现场,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群众情感下移,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向和呼声,及时帮助群众处理困难问题。“一个快捷”是指:工作速度要快捷,办理手续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为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质量,方便群众办事,积极打造百姓办事“零障碍”环境,全面推行“零障碍”服务全程协办制度,通过靠前服务、主动服务、导引服务、全程协办、办结回复等“一条龙”服务措施,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征收部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及时制定了本市房屋征收工作承办流程制度,要求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每个审核环节,使房屋征收工作真正做到“四个一”,即做到一次性签订征收补偿协议、一次性领到征收补偿款、群众一次性搬迁完毕、房屋一次性拆除完毕。

三、加强群众工作,破解工作难题

根据《征收条例》的要求,徐州市房屋征收部门要求各县、区房屋征收部门及征收实施单位要能够“沉得下去”和“浮得上来”。 “沉得下去”即要求每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四到位”:一是要调查摸底到位。市征收部门为基层征收部门设定了各项调查摸底登记表,要求每个征收项目在启动程序前要对征收范围的人口、土地、建筑物及群众生活情况进行全面详实了解;对房屋的权属、区位、面积、用途、结构、户数等事项开展深入的调查并登记造册,建立台账,确保“入户率、见面率、沟通率”3个100%,确保不漏量、不重量。二是要求征收补偿政策宣传到位。要求各县、区征收部门在征收范围内要设立征收政策宣传栏、补偿方案公示栏、办理手续告知栏等宣传措施要到位,要让每一位被征收人全面了解有关征收补偿的政策法规、目的意义,积极营造房屋征收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要征求意见要到位。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征收方案、补偿标准等敏感性问题要反复征求群众意见,科学制定补偿方案,确保征收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让群众满意。四是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到位。通过走访摸底,入户调查,对征收工作开始后可能出现的重点户、难点户要进行认真排查和分析,充分掌握矛盾隐患的苗头,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争取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风险评估要结合本市实际,制定相应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确保房屋征收工作始终处在和谐推进的可控范围之内。“浮得上来”即要求房屋征收工作人员要能够充分了解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实施换位思考的工作方式,把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写到房屋征收安置方案中,把房屋征收工作做成由过去的“要群众搬家”,变成现在的“群众要搬家”,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变为群众的呼声和心声。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的影响下一篇:出纳岗位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