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工作改善方案

2024-11-11

人力资源工作改善方案(共8篇)

1.人力资源工作改善方案 篇一

武国土资党组发〔2018〕号

中共武威市国土资源局党组 关于印发《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深入开展 “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国土资源局,局机关各科室、事业单位:

现将《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1.《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2.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深入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

市纪委派驻市国土资源局纪检组正科级干部

市国土资源局主任科员

2.人力资源工作改善方案 篇二

DEKO为前卫的丹麦的灯具生产商Louis Poulsen提供了室内分隔方案。室内设计师遵循了企业产品理念中“灯光不只是照明, 更在于氛围的营造”这一概念, 在墙体部分, 大面积地使用深沉的黑色, 加之通透的DEKO FG系列玻璃隔断, 充分展示了创意灯具产品的魅力。黑色墙体会吸收部分过于强烈的光线, 玻璃隔断材质则会凸显灯具和灯光的关系, 折射出的灯具影像也增加了办公环境的层次感。设计感极强的灯具与玻璃墙体的对比, 让人过目不忘, 也切合了Louis Poulsen公司的产品理念。

3.人力资源工作改善方案 篇三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 改善 策略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以非盈利为目的,由国家机关开设或者其他机关利用国家资金开设的从事科教文卫事业和活动的社会公益组织。现阶段,我国有事业单位130多万个,工作人员2900多万人,国有资产3000亿元。我国70%以上的科研人员,95%以上的教师和医生集中在由政府出资举办的各类事业单位,其各项事业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30%。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同时,事业单位的主要使命是服务于社会,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国家发展,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在政治道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如何高效开展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观的重要举措。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观念陈旧,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

人力资源被经济学家称为第一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对事业单位也如此,而现阶段,许多事业单位没有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单位的一项战略工作,对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认识,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没有专人从事的情况下,每个人身兼数职,许多工作显得力不从心,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2、事业单位人员选用权利过于集中,缺乏民主机制

用人制度缺乏公开民主机制,透明度差,难以准确、全面、客观的评价和使用人才,并且容易产生不清廉之嫌。人员的升迁不是以能力为准绳,而主要以领导人员的主观评价为依据,这就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公平,造成同一岗位出现良莠不齐,优劣错位,严重影响了人员工作积极性。

3、考核普遍存在形式化

事业单位考核机制实施十多年来,考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考核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考核指标没有全面考虑各级职员的区别,指标过于单一,不能具体的适用于各类员工,二是考核指标没有量化,定性的指标容易出现漏洞,三是考核带有严重的情感性。

4、人力资源后续开发不足

由于人力资源区别与其他类型资源的特殊性,其能力通过后续的再培训和再开发可以得到较大的发展和提高,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培训缺乏持续的发展体系,不重视长远,以及培训开发活动与组织发展战略相脱节的现象。另外,在以往的培训中,普遍都是以理论培训为主,实践培训为辅,对专业型人才、实际技能培训却很少,从而使人力资源的再培训缺乏既定的目标。

二、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

1、更新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

要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本单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决定这些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改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第一要素。

2、合理量化考核指标,并建立评估反馈体系

现阶段的考核指标多为定性指标,比如优秀、良好等等,缺乏量化机制,容易导致绩效评价模糊,相比之下,量化指标比较客观,更具有说服力,因此要实行人力资源考核指标量化。评估主题只有通过与相关人员沟通和交流,才能更全面的了解被评估者及其工作情况,才能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价,而被评估者只有了解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以及个人工作与组织期望的差距在哪里才能改进工作,提高绩效。因此,加强评估过程中的沟通协调、建立评估反馈机制非常必要。

3.人力资源培训要从形式转变成实质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比较重视培训,但是,培训往往不够重视实质内容。培训既要注重对具体业务理论知识的培训,又要突出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加强员工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对各个岗位及特殊员工要采取专门培训的方式,从实际工作的需要入手,切合实际,真正做到使受训者接受新的知识,拓宽其事业。最后,培训考核要严格把关,通过考核使受训者更加系统全面的掌握培训内容,不走形式,真正做到以能力通过考试。也可采取惩罚性的措施,让为通过的受训者下次自费培训直至考试通过。

4.设置恰当的激励机制

为了实现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事业单位要完善对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并积极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制度改革来实现该目标。在人事制度上,建立岗位分类管理制度,实现专员的聘用制度,增强岗位的公开公正原则,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完善考核标准。在工资制度的改革上,要建立与聘用制度相配套的工资分配制度,并通过与本单位内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有效结合,合理确定人员岗位工资待遇,通过以岗定酬和以业绩定酬的原则,建立起重业绩,重贡献,形式多样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

5.加强事业单位文化建设

事业单位激励机制除了物质利益外还应有精神激励,因此要加强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首先,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为人民服务是事业单位的宗旨,国家建立事业单位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追求社会效益,因此只有为人民服务才能创造社会效益,为市场经济的开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其次,树立爱岗敬业的理念,使员工热爱自己的岗位,专心于自身的业务,这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最后,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

4.人力资源工作改善方案 篇四

根据省、市政府部署的改革任务要求,2011年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0%以上,全县农民参合率达到95%。加强基本药物流通、使用、报销等环节的管理,推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加强列入计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进杭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健康发展。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不低于15元。探索开展公立医院改革。

二、工作任务

(一)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一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参保率达90%以上,农民参合率达到95%。二是基本解决医改后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三是积极推进城镇非公企业职工、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直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就业不稳定的农民工纳入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也可自愿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灵活就业人员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四是当年农村出生的新生儿(婴儿)随母亲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

牵头单位:县劳动保障局、县卫生局;配合单位:县经贸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地税局、各乡(镇)政府

2.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一是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5%、50%以上,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倍左右。二是根据“保当期”和基金结余情况,适时调整现行政策,组织开展对当年得大病的参保城镇居民进行二次补偿。三是适时开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现行的“个人账户管门诊”转为实行普通门诊费用统筹。探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费用统筹。四是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00元。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县县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60%、40%以上。县定点医疗机构无法诊治的特大病种,确需转到上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经严格审查批准,其住院费用可比照县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予以报销补偿。全面推行“大病统筹+门诊统筹”补偿模式,切实提高参合农民受益面和受益水平。

牵头单位:县劳动保障局、县卫生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各乡(镇)政府

3.提高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金保工程”,初步建成全县统一的社会保障卡系统,实现城乡参保人员持社会保障卡就医完成身份认定、诊疗记录和费用结算全过程。二是进一步完善异地安置、异地工作、异地就医人员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机制,完善参保地和就医地之间医疗费用审核、支付以及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等经办事务协作的办法。三是制定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明确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在各地之间互认,解决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四是完善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即时结报。参合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简化参合农民到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审批程序,方便群众就医。五是根据医疗保障事业发展需要,建立与医疗保障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人员配置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和管理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服务参保人员的能力。六是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

牵头单位:县劳动保障局、县卫生局、县数字办、县财政局、县委编办;配合单位:各乡(镇)政府

4.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一是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简化程序,资助城乡低保对象、五保户、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困难群体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二是逐步建立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用、信息共享、结算同步、监管统一的“一站式”服务,为困难人群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三是完善城镇职工大额费用补充医疗保险办法,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大额费用通过补充医疗保险解决的机制。四是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牵头单位:县民政局、县劳动保障局、县卫生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各乡(镇)政府

牵头单位:县劳动保障局、县卫生局、县财政局;配合单位:县物价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各乡(镇)政府

(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6.认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公布后,推进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零售药店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目录药物;2011年在不低于30%的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试点,其他各类医疗机构按照规定配备和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牵头单位: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劳动保障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物价局、县发展和改革局

7.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机制。基本药物采购、配送按照我省制定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实行政府主导、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对一些价格低、疗效好的基本药物实行挂网采购。严格执行我省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从企业规模、配送能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诚信经营等方面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配送企业。并督促中标的生产企业或由中标的生产企业委托配送的批发企业,严格按照《合同法》,全面履行药品购销合同规定的义务,将药品统一配送到医疗机构。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药品价格。年底前初步建立起基本药物供应网络,实现基本药物“三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定价。

牵头单位: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配合单位:县经贸局、县劳动保障局、县物价局、县政府纠风办

8.加强对国家基本药物的流通、使用环节的监管。完善药品监督网络建设,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用药指导和监管,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将基本药物列入重点抽验品种,年底开展专项检查。

牵头单位: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经贸局、县卫生局;配合单位:县劳动保障局

(三)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9.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一是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县医院门急诊楼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积极争取尽快列入2011年中央投资建设项目,县中医院全面启动争创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二是加强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基本诊疗设备装备等标准化建设,完成寨里中心卫生院门诊楼、止马中心卫生院健康教育楼建设项目,形成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布局合理,资源互补的格局。三是编制并实施村卫生室改造建设方案,重点完成中央和省上下达的村级卫生所改造建设任务。四是加大对杭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改善我县城区社区医疗卫生条件。

牵头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卫生局、县财政局;配合单位:止马镇、寨里镇、杭川镇政府

10.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一是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组织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到县级医疗机构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临床技能培训。对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采取以从事临床医疗实践为主的培训方式,使其进入县级医疗机构各科室轮转,着重培养急诊急救、传染病防治等临床实践能力,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需求。继续开展和完善千名医师帮扶乡镇卫生院工作,建立县级医院帮扶乡镇卫生院的长效机制。完成全县所有在岗乡村医生规范培训计划。二是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训。实施社区卫生人才培训规划,完成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工作。

牵头单位:县卫生局;配合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

11.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一是加大财政投入,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偿机制,保证其公益性。政府负责其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定额定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二是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统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工作制度及诊疗技术规范。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的“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人性化的综合服务。进一步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全面掌握辖区内主要健康问题,主动采取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相结合。积极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三是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实施“社区医生进家庭”项目,组建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对辖区内居民家庭实行分片管理,建立双向联系,以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为基础,着重开展社区常见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服务等工作,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加强县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指导。探索社区首诊制,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县级医院双向转诊制试点,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引导群众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牵头单位:县卫生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配合单位:县劳动保障局、杭川镇政府

12.落实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经费保障政策。2011年完成乡镇卫生院核编定岗工作,卫生院编制内人员工资按事业单位的标准由财政全额核拨。落实省“学费代偿制”,对于到乡镇卫生院连续工作五年的本科毕业生,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的学费补助。实施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工资补助制度,对农村乡镇卫生院在岗的编制内人员和离休人员按人均3600元/年的标准、退休人员按退休前岗位所对应的在职卫技人员补助标准70%给予补助。落实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工作。

牵头单位:县财政局;配合单位:县卫生局、县人事局、县委编办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3.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等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牵头单位:县卫生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各乡(镇)政府

牵头单位:县卫生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建设局、县残联、各乡(镇)政府

15.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体系、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规划。加强儿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在县医院设立儿童重症监护室。加快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改善卫生监督机构执法条件。

牵头单位:县卫生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

16.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强化无偿献血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血,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牵头单位:县卫生局

17.大力推进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完善卫生部门牵头,宣传、广电、教育、农业等多部门协调合作的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在新闻媒体设立公益性的“健康栏目”,普及健康知识和卫生政策。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切入点,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创建“行动”精品社区,倡导和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健康66条》传播活动覆盖率达30%,全县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60%和40%。

牵头单位:县卫生局、县广电局;配合单位:县委宣传部、各乡(镇)政府

18.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发展建设、公用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2011年按人均经费不低于15元安排。

牵头单位:县财政局;配合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卫生局

19.继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全县卫生应急救治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部门沟通、协调和互动机制,加强部门间联防联控。制定和完善应急总体预案和各项具体措施。不断完善各类专业队伍和专家库建设,强化培训、演练,提高队伍的应急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应急所需。加强应急所需。加强县120急救中心的网络平台建设和信息通讯手段。

牵头单位:县卫生局、县财政局、县委编办;配合单位: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政府

(五)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

20.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选择县医院开展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等有效形式,明确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牵头单位:县卫生局;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人事局、县委编办、县劳动保障局

21.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和考核工作,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岗位变动、职务晋升、薪金调整和奖惩的依据。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牵头单位:县卫生局、县人事局

牵头单位:县卫生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配合单位:县劳动保障局、县人事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

23.继续开展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控制工作。把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作为控费工作的重点,规范医疗和收费行为,探索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等付费方式的改革。落实医院销售药品差别加价政策,为完善医院补偿机制、取消“以药补医”创造条件。

牵头单位:县卫生局、县劳动保障局、县物价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

24.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临床检查、诊断、治疗、药物使用等医疗执业行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牵头单位:县卫生局

25.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落实省上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投入补偿政策、基本药物政策和医疗保障政策,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特别是城乡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牵头单位:县卫生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

26.探索解决医患纠纷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成立县医疗纠纷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县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暂行办法》,成立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全面引入第三方调解,建立保险理赔机制,探索建立医患纠纷处置长效机制,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牵头单位: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卫生局、保险公司;配合单位:县综治办、各乡(镇)政府

(六)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27.做好卫生信息化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按照省上要求,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调研和相关准备工作,探索建立居民健康信息系统。逐步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进行ic卡接口改造和刷卡终端设备更换,为实现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创造条件。

牵头单位:县数字办、县劳动保障局、县卫生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国有商业银行

28.建设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落实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工程建设任务,并先行覆盖中心卫生院,实现乡镇中心卫生院医生与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专家异地同步会诊,提高乡镇卫生院诊疗水平。

牵头单位:县卫生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县数字办

(七)保障措施

29.加快推进各项重点改革。县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改革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宣传引导,抓好工作落实。县直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推进各项重点改革,确保今年底完成上述各项任务。

5.人力资源工作改善方案 篇五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和“四城联创”工作,结合XX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办公室《关于开展改善农村环境百日整治行动的通知》(x改农居办函z20XX{15号)文件精神,按照县政府安排,从x月xx日开始,集中100天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卫生质量为目标,围绕“干净、整洁、文明”的总体要求,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卫生单位、卫生乡村”为载体,通过全方位集中整治、全领域清理积雪,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解决环境卫生整治标准不高、易反弹等突出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营造舒心美好的春节节日氛围。

二、基本原则

1.街镇主体,部门参与。各镇(街道)为本辖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责任主体,负责宣传动员、具体实施等工作;

各部门要扎实落实相关职责任务,整治包联街区和机关环境卫生。

2.典型带动,全面推进。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城区及农村积雪清除不彻底、环境卫生易反弹等问题,结合我县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四城联创”工作,以点带面,将环境卫生整治不断向纵深推进。

3.健全机制,巩固长效。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落实保洁人员、配齐环卫设施、保障整治经费、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持续不间断,做到制度化、全年化,积雪清理常态化。

三、工作重点

(一)城区环境整治。全面整治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城区主要出入通道、居民小区、广场、车站、背街小巷等公共场所及周边环境卫生;利用一周时间,全面清理城区内积存冰雪,积极动员广大居民、各商铺门店自扫门前雪,保障各条道路畅行无阻及行人出行安全,最大程度减少冰雪灾害造成的影响。

(二)路渠沿线整治。迅速清理国、省、县、乡道路及通村路沿线积存冰雪、生活垃圾、“三堆六乱”,对加水点、煤场、料场进行整治,并做挡墙处理,彻底清除河道、渠道内生活垃圾。

(三)集镇村庄整治。对所有镇区、集镇十字、村庄及周边等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重点做好“七清理,一提升”。

1.清理积雪。坚持人力和机械清理相结合,专业队伍和社会力量相结合,动员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利用一周时间,彻底清理城区、镇区、村庄及周边、村内主干道路、群众房前屋后积存冰雪,做到清运干净、无残堆、无剩底;各镇(街道)、各部门要进一步健全清雪除冰工作方案,做到“以雪为令、有雪即清、随清随运”。

2.清理垃圾。清理镇区、道路、村庄周边垃圾,重点是村街路口、村内主干道、农村集贸市场等关键地段,做到及时清运、集中填埋处理。

3.清理杂物。清理村庄道路、巷道旁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重点防止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等现象的发生。

4.清理残垣断壁和路障。拆除村内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坍塌破房、残墙断壁,清理门前占道旱厕,做到路旁无乱搭乱建、道路整洁畅通。

5.清理庭院。清除房前屋后垃圾、杂物,清理畜禽粪便,规整院内堆放物品,营造整洁舒适居住环境,积极创建“美丽庭院”。

6.清理“明锅亮灶”。依法取缔乱摆摊点,做到无出店、占道经营。

7.清理“乱贴乱画”。清理野广告、破损横幅标语,清除破损牌匾,规范牌匾设置。

8.提升村庄绿化效果。在村庄道路两侧、河道两旁、房前屋后开展植树造林,各村主要道路两侧要建有整齐美观的绿化带;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的建设可供农民休闲活动的公共绿地场所,并安装照明设施;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在房前屋后、空闲地栽植花草树木、育养盆景,全面提高农村绿化覆盖率,达到远看是林、近看是树、林中有园、村中有景的绿化效果。

(四)贫困村环境整治。提高贫困村整治标准,坚持贫困村道路、农户门前、农田、贫困户室内外全面推进,做到无死角整治;发动党员干部帮助“五保户”、行动不便、无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清扫门前和院内积雪,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安全;加大贫困村垃圾污水治理、改厕、村庄绿化亮化力度,全面助力脱贫攻坚。

(五)景区园区整治。对全县各类景区的周边道路、沿线村庄和景区内外环境卫生重点整治,彻底解决景区内外冰雪堆积、垃圾堆积、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加大高新区、庄里工业园和各类农业园区清洁生产、污水排放、垃圾处置的治理。

(六)落实垃圾分级处理。逐步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分级处理模式,做到定点收集、定时清运、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防止“污染搬家”问题,配足配齐垃圾运输车、垃圾箱(桶),切实用好已建成的垃圾中转站、阳光堆肥房等设施。

四、时间安排及职责分工

1.本次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XX年1月10日-15日)。各镇(街道)、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百日行动”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议,集中安排部署,充分利用宣传车、宣传单、微信平台等载体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宣传。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月16日-3月31日)。集中三个月,组织力量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切实解决城乡环境卫生突出问题,迅速、全面清理城乡积雪,全力抓好长效机制落实。春节前对城区、镇区、村庄进行一次全面整治,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美好的节日氛围。

第三阶段:检查考核阶段(20XX年4月上旬)。对各镇(街道)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行动进行考核评比,全面总结经验,迎接市上考核检查。

2.各单位要明确责任,扎实开展整治。各镇(街道)负责合理设置保洁员并划定保洁区域,实现全覆盖;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做到整治无死角;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及各类长效机制,确保落实到位;做好生活垃圾分级处理。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行动”由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明确职责,狠抓落实。

2.加大宣传力度。从1月12日开始,美丽办、创建办分别组织宣传车在全县进行两个月巡回宣传;各镇(街道)要利用宣传单、宣传车、微信等载体广泛宣传百日行动,广泛发动群众,全面依靠群众,加强对群众健康知识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环境整治,在全县迅速掀起人人抓卫生、讲卫生、爱卫生的热潮;电视台制定专题宣传计划,介绍成功经验,报道工作动态,形成强大舆论态势,营造浓厚工作氛围。

3.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小手拉大手,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

村组党员干部带动左邻右舍”活动,利用党员“统一活动日”组织党员、村民代表打扫环境卫生,开展卫生单位、卫生巷道、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激发干部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

4.落实长效机制。各镇(街道)、各单位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城乡“门前三包责任”等制度的落实,通过开展“卫生文明镇村、卫生文明单位”创建,推进“四城联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6.人力资源工作改善方案 篇六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其健康水平,根据《云南省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实施方案》(麻政发【2012】59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各级文件精神,努力工作,保障服务到位,把党和政府的这一惠民政策落实到位,确实提高我校学生的营养水平,改善学生营养状况,认真落实好每生每天3元的营养餐供餐工作。

二、目标任务

在中心校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校长负责,专人管理,保障质量、确保安全”的原则,稳步推进计划的实施工作,做到“领导放心、服务到位、家长满意、学生实惠。”

三、供餐方式

学校根据实际,每周制定配餐计划,从周一至周五,每天中午11点30分将营养餐发放到学生手中,在班主任的监督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用餐。

四、保障机构

1、为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规范管理,责任到人,各负其责,特成立工作小组如下: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小组 组 长: 王帅 副组长: 胡显恒 张朝喜 营养专干:张传波 成 员: 各班班主任 食堂管理员:查天军 库房保管员:陈朝相 财务管理员:张朝喜 卫生监管员:胡显恒 膳食监督委员会: 主 任:王帅 副主任:胡显恒

委 员:各班班主任及其部分学生家长代表

五、管理及工作职责

王帅(校长):是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工程第一责任人,对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工程负总责。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安排营养改善计划工程实施工作。

胡显恒(副校长):是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工程具体责任人,对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工程实施过程具体负责。指导学校制定营养改善计划工程实施方案及各项管理制度,组织监督检查。

张朝喜(总务主任):是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工程日常监督管理的责任人,负责学校食堂建设工作

张传波:负责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工程的校园食品安全,确保安全运行,负责落实营养餐计划,验收出入库、发放、建立台帐、各种档案、信息报送等日常管理工作。要要经常检查营养改善计划工程实施情况,每天要对加工间的卫生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对从业人员按要求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若发现实施过程或从业人员操作中的问题,要及时予以处理、指导,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

班主任:是本班“营养改善计划工程”具体责任人,对“营养改善计划工程”的实施和发放食用过程直接负责。负责领发和监督学生食用,要天天询问学生食用后的情况,认真做好记录并建立班级管理档案,及时向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工程管理员报告班级情况。

各班任课教师:负责协助班主任做好每天“营养改善计划工程”的全程工作。

食堂工作人员:对“营养改善计划工程”的实施加工过程直接负责。定期做好体检,办理好健康证,持证上岗,严格按照加工操作程序进行食品加工(加热),认真接受校长、管理员的指导培训,虚心听取指正意见并及时改正。每天定期整理、打扫食堂操作间卫生,做到物品整洁、摆放井然有序。严格履行安全责任合同。

值周领导(包括值周教师):值周领导(包括值周教师),是本周“营养改善计划工程”管理直接责任人,对本周“营养改善计划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监管,要确实组织好学生就餐,维护就餐秩序。

六、工作措施

(一)营养改善计划工程实施要求

1、鸡蛋、纯奶等查验接收。学校要制定明确的查验接收制度,管理员按查验接收制度接收鸡蛋、纯奶等,并做好查验接收记录。学校在接收实物时,供收双方要通过随机抽样,留样备查。

2、鸡蛋、纯奶等安全存储。学校要配备存储设备,保证存储安全环境达标,为鸡蛋、纯奶等的安全存储提供保障。制定明确的安全存储制度,要求管理员按安全存储制度存储鸡蛋、纯奶等,如实填写入库记录,并按要求做好鸡蛋、纯奶等的留样及保管。每次出库如实填写出库记录。

3、鸡蛋、纯奶等的加工。安排食堂具体人员负责鸡蛋、纯奶等的加工加热,并按要求做好加工记录。鸡蛋等在加工前,要清洗鸡蛋等表面;煮熟后要当天食用,坚决不能让学生隔餐吃。另外,学校食堂要提供消毒设施设备,要求从业人员按要求在每次加工前、后对使用的工具进行消毒,未经消毒的工具不得使用。

4、营养午餐就餐要严密组织学生就餐,监督营养早餐发放过程。

5、营养改善计划工程的平时管理。学校主管领导要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营养改善计划工程”实施方案及各项管理制度,定期召开“营养改善计划工程”工作会议,经常组织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小结实施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营养改善计划工程的各项制度要挂在合适醒目的位置,食堂从业人员要有健康证,鸡蛋、纯奶等储藏室及加工间内要分区合理,设施设备上有明显的标识。学校营养专干要负责收集整理营养改善计划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资料,以备上级检查和审计。

6、建立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次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控。

(二)、学校食堂的卫生要求

1、食堂工作人员卫生要求

(1)上岗培训:食堂工作人员(含食堂经营负责人、卫生管理人员、厨师、采购员等)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卫生知识、法规知识及食品污染因素和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掌握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食品原料卫生质量的鉴别方法等。上岗后还要保持经常的卫生知识学习和教育,建立相应的学习制度。

(2)个人卫生: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3)健康检查:食堂承包人应当做好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观察和定期的体格检查。每年应检查身体一次,并取得健康合格证。工作人员持《健康体检合格证》上岗。

2、食堂环境卫生要求:

(1)保持地面、台面及用具的清洁。每天工作结束应及时打扫地面、地沟、台面,不留死角。使用的各种工具、容器或机械用后要及时清洗摆放整齐,放于原位。

(2)垃圾处理,废弃物等应存放在带盖的垃圾桶内,并及时清理运走。清理后的垃圾桶应里外清洁不遗留食物残渣。

(3)老鼠、苍蝇、蟑螂等有害昆虫的控制。消除室内外的各种滋生条件,房屋的开口部位安装纱门、纱窗等防止昆虫进入,杀虫灭蝇使用杀虫剂时必须特别注意防止污染食品。

七、责任追究 因学校管理不善或因管理工作人员失职,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严重后果的,由学校相关责任人员承担相应管理责任或法律责任。凡因向学校配送不符合国家卫生安全和质量安全标准的食品企业或个人,由相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八、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

学校要强化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防范和事故处理机制,包括日常的安全防范措施、应急预案等。一旦发生较严重的蛋、奶食品卫生安全事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和卫生防疫部门发出医疗求援,并拨打“0876-6510048”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同时向上级领导及时报告有关情况。

大坪小学

7.人力资源工作改善方案 篇七

1 改善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从性质上来分析, 建筑企业和其他企业具有一定的共同点, 企业的发展需要创新资源, 也需要创新人才。从这一点来分析, 改善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 提升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可以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1) 建筑企业自身的特点要求人力资源具备渐进性创新原则。所谓渐进性创新就是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对某种食物或体质进行改进, 使其更加符合生产的需要。比如说, 对建筑行业高空作业的防护器材进行改进和完善; (2) 当前环境要求建筑企业的各个模块都做出必要的创新, 这一类的创新具有较深的影响, 而且对于知识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 (3) 建筑企业人力资源要求建筑创新。人是整个社会机构的核心, 所以建筑行业的创新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 但建筑行业基于其自身的特点,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必须在其组成部分和系统之间进行做出创新, 而这需要对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加以改善才能够得以实现。综合而言, 对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改善, 提升创新能力, 关系着整个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改善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创新能力的策略探析

(1) 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以改善

建筑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只有人才资源才是第一资源。在当下, 为了提升建筑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对其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以改善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当前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较为落后, 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会导致人力资源的绩效能力偏低, 其直接后果是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3]。所以, 为了实现建筑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需要将当前的劳动密集型人才转变向智力密集型人才, 这是提升其企业内部整体素质的根本策略。这样就需要对现有的选拔和用人机制加以改善, 可以模仿和学习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 去糟取精, 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采用科学的用人机制。

(2) 树立“唯才是举”的管理思想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 所谓的“唯才是举”就是指以能力为本来对人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这种人才配置方法主要建立在人本管理思想的基础之上。为了更好地实施, 要加强企业内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其他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配置加以优化, 在企业组织内部, 各个成员之间的沟通需要加强, 所以需要建立一些激励机制, 以便于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此基础上, 要有目的的对创造性人才和知识类人才进行培养, 发挥出人力资本的最大效益。“唯才是举”一词自古有之, 这种管理思想的精髓在于更深入和全面的创新用人管理机制, 其更加重视个人能力的应用, 更加注重个人智慧的开发。所以为了树立起这种“唯才是举”的管理思想, 必须促进人才的全方位开发, 这样才能够更大程度上激发出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主动精神。

(3) 深化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

对建筑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人才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逐步进行针对性培训。比如说工人领域, 需要进行有效的技能培训, 选择和建筑行业相关的工种来对其加以全方位的培训, 要求相关工人获得一定级别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其相关的主力工种进行深入地培训。比如焊工、钳工、管工、电工、起重工和仪表工等, 要对其常识性技术进行强化训练, 这样才能够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实践应用, 为建筑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劳动价值和企业效益。对于高级的管理人员同样需要进行合理培训, 做好外语、计算机技术、法律等方面的培训工作, 以此来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这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但需要注意, 培训企业的管理层需要更加重视对其灌输一定的管理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 这样才能够为建立高效的人力资源创新能力机制做出贡献。

3 结语

本研究主要就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善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的内容加以分析, 笔者在文中涉及到一些自己主观的看法。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 创新长久以来都是企业提升产品质量, 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但是创新急需要资金的保障, 也需要人才的支持, 所以改善建筑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而言, 尤为重要。除本文内所涉及到的浅薄内容, 还有更深的理论等着更多的行业人员前去探索、发现。

摘要: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而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刺激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建筑行业的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 其正常稳定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我民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整个社会领域来看, 人是主要的产生动力, 所以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下, 对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改善, 提高其创新能力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本研究将主要就这方面的问题加以探究, 希望所得结果可以为相关领域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杰.谁最需要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计算机用户, 2013, 01 (22) :32-35.

8.人力资源工作改善方案 篇八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改善

一、当前人力资源存在的矛盾

1.工作量与人员数量存在矛盾。比如某县供电公司五年时间售电量增加40%,变电容量增加83%,如此数量的增加,而员工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也正因为企业不断的发展,员工数量没有增加,维持了企业较好的工资福利,但同时也使员工的工作量不断上升,强度不断加大,成为部门、员工抱怨的焦点。对策: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状况是“总体趋紧、局部过剩”,具体是管理、生产岗位人员不足,服务岗位存在冗员。因此,对服务岗位,尤其是社会通用工种的年轻员工,经培训后,向生产岗位分流;对涉及企业安全、发展的生产岗位,应确保足额配置;对管理岗位员工应按“适度从紧”的原则配置。

2.培训数量与培训质量存在矛盾。某县供电公司每年外送培训人均1次,自办培训每年60余期。经过这些培训,员工业务却没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培训没有考核。员工参加了培训,但没有考核,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②培训不是员工急需的知识。距离“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这种精细化培训还有差距。③非业务培训。对策:开展培训评估,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对社会培训,严把审批关;对内培训,做到有训必考;外送培训后,参训人员应负责向本专业的其他员工传授培训知识。

3.人才比例与工作能力存在矛盾。当前,各单位新录用员工都是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密度、人才技能比例普遍较高。但笔者不时听到部门领导抱怨“不要给我安排多个员工,只要给我安排一个会干活的就行”。可见,“人才”与员工实际工作能力有较大差距。对策:加强应用能力的培训;进行应知应会的考核;建立岗位动态运行机制。

4.发展与人才竞争存在矛盾。电力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两种制约情况:一是人才来不了;二是人才留不住。如有些基层单位缺乏本科以上员工,员工知识储备不及沿海发达地区。在人才的发展空间、工作、生活环境不如沿海地区,优秀的、有能力的人才争向沿海企业。以上两种现象,一定程度抑制了电力的发展。对策:“决定一个舰队速度快慢的不是那艘航行最快的船,而是那艘最慢的船。”温家宝总理提出的“舰队理论”,同样适用电力系统。应加强对非沿海地区单位的政策倾斜,出台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到山区工作;加强人才双向交流;单位与单位间的人才对口交流等等。

二、改善人力资源状况的想法

1.在员工培训上打破“三包”。1.1改变企业“包办一切”的作法。当前企业现状是人才结构不能满足用人需求,好用的人抢着用、一般的人将就着用、不好用的人不用也得用。要改变企业“包办一切”的作法,就要激发员工自主学习技能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行企业备员制,强制备员人员学习,以尽快达到上岗条件,在岗人员有危及感,不断学习,形成争先创优的学习氛围。1.2改变人资“包打天下”的作法。改变人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除了要有企业重视、人资部狠抓外,部门、班组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各部门、班组要把管业务与管人、管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人资部在培训经费方面予以保证,部门立足实际、依托班组、围绕技能,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

2.在人员配置上把好“三关”。2.1新进员工把好“入口关”。对新员工的招聘,一定要高起点、严标准,有三大好处,一是“省时”,就是省培训时间,高素质的员工能很快掌握新技术;二是“省力”,高素质的员工能很快熟悉工作;三是“省钱”,高素质的员工,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低层次的培训经费。2.2专业人员把好“稳定关”。根据电力企业生产特点,运行、检修等技术人员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对设备原理、系统流程、操作规范及相关技术的熟练程度日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断加强,确保着设备的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辩证看待“人才流动”“一岗多能”的做法,笔者认为专业人员流动性要小。2.3退休准备人员做好“培训关”。专业人员经过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越来越丰富,此时他们的精力、体力每况愈下,尤其是诸如线路维护、设备检修等需大量体力的老员工,在即将退休前一、两年,转为企业培训员,做好“传、帮、带”工作,可以激活大量人力资源。

3.在员工福利上注意“三个要求”。福利反映了企业对员工的长期承诺,众多在企业里追求长期发展的员工,更认同福利而非仅仅是高薪。3.1强制性福利要有保障。按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为员工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这些福利既是强制性的又是“互惠”性的,它既是对员工的保障,又是对企业的保障。这些福利是一切福利的基础,是维护企业稳定的保障。3.2自愿性福利要有选择。电力企业在效益较好的情况下,对于小型福利,可以逐步实行,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大型福利,如提供住房补贴、提供购车补贴,在了解员工需求的基础上,可以择优一两项进行,以进一步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3.3反对一切福利货币化。福利是货币的转化形式,是员工工资和奖金等现金收入之外的一个重要补充。在激励因素中,福利属于物质性方面的内容,它不等同于薪酬。在员工婚宴上,送上鲜花;在节假日,企业领导陪员工过节。这些富有个性鲜明的福利,不仅丰富员工生活,同时赋予企业高尚的企业文化。

4.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电网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紧紧抓住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四个环节,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工作领域,努力造就一支责任心强,有技术、有效率、有活力的专业管理、技术人员队伍和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4.1把好选人关:科学发展观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电力企业必须根据各部门的生产情况确定人力资源需求,确定人力资源长远规划,尽可能做到专业对口,优化人力资源配量。要特别注重引进、吸收、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4.2把好用人关:必须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际、群众公认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不拘一格、量才使用,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4.3把好育人关: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伴随的将是整个电力企业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的发展后劲。电力企业必须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两种方式来充实和完善企业自身。由于培训是素质弹性的调节器,因此电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制定企业战略规划的同时,要始终把对员工的培训放在首要位置,从而为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培训结束后,人力资源部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评估机制和人才提拔制度。

总之,电力企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同时又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别的企业相比,既有共同点又有异同点。只有找出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把“人”开发好,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庆松.新世纪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演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J].宁夏社会科学, 2004,(2):37-42.

[2]李国斌.基于企业发展阶段的薪酬管理沿边趋势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09,(10):117-119.

上一篇:幼儿园社会教案送小动物回家(物归原位)下一篇:三分钟的英文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