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与水资源习题(精选11篇)
1.水循环与水资源习题 篇一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意义:知道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2、初步认识水资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知道水是珍贵的资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经验以及观看录像资料,了解水循环与水资源。
2、组织小组讨论,尝试用已知的科学知识解释具体的合理用水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大自然中的美妙与和谐,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勇于探究自然界中的物理学道理;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情境:唐代诗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么水是不是从“天上”来的呢?水奔流到海之后是不是“不复回”了呢? 学生阅读教科书,观看录像和图片后,进行讨论:
1、地球上的水通过哪些渠道进入大气层?
2、大气中的水通过哪些渠道又回到地球?
3、如果自然界没有水循环将会出现哪些后果?
(二)新课教学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进人大气的水是纯净的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过程不仅是
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物态变化,更重要的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如图所示。
2、云、雨、雹、雪、雾、霜的形成
陆地和海洋的水不断蒸发,空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就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
云中的小冰品和小水珠,如果凝聚,会越聚越大,当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下降。如果下降过程中,熔化成水珠,这就是雨。
如果水珠在下降过程中,骤然遇到0℃以下的冷空气,于是水珠便快速凝固成冰珠,在上升气流带动下上升,冰珠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是冰雹。
如果冰晶在下降过程中,没有完全熔化,空气中的水蒸气与其结合形成六角形的小薄片,这就是雪。
夜晚或早晨,当地面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雾。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露。
气温低于O℃时,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霜。
3、水是珍贵的资源
水资源主要指的是淡水资源,地球上的水有97.2%以上是海洋咸水,人类无法直接利用。淡水只有2.8%,且2.2%以上的淡水被固定在南极洲和格陵兰的冰盖中,人类难以利用,人类实际可以直接利用的只有不到0.03%,所以水是十分珍贵的资源。
4、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危机
缺水已是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
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的污染,而污染水资源的源头则是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
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是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赤潮是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是因有机物和营养盐过多引起的。由于海水过于营养化,某些浮游生物在水里爆发性繁殖。这种生长量特别巨大的浮游生物是粉红色或红褐色的,因此染红了海水,导致赤潮。
2)珍惜每一滴水
水是生命之源: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缺水、污染问题,请珍惜每一滴水。
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人类现在面临水资源危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很多,如污水处理,循环使用;农业喷灌,节约用水;科技处理,海水淡化等。
5、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并对学校如何节约用水提出可行性建议。
2.水循环与水资源习题 篇二
会上, 各高校参会代表在交流本院校专业学科背景、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内容及课程设置等内容的基础上, 就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本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办学特点、以及各自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困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经过与会单位共同探讨和协商, 决定成立全国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协作组与顾问小组、建立全国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协作组例会制度、以及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材建设工作组、专业实践基地与试验平台建设工作组, 会议还决定在南开大学设立联络办公室, 负责协作组成员之间的联络工作, 并不定期编写工作简报。
3.水循环与水资源习题 篇三
水,乃万物之源。地球上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着,但是能够为人们所食用的却少之又少。我国的人口众多,更是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城市缺水更是需要关注的问题。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以水资源的节约使用、清洁生产、水循环利用、污水资源化为核心的水循环经济理论与发展模式的研究逐渐成为当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的最新方向。本文从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现状着手,简谈城市的发展与水循环,从水资源的现状入手,并提出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理念,旨在建立合理的城市给水排水系统,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打下基础。
一、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现状
我们总是以“地大物博”来形容我们的国家,但是我国的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却非常少,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世界排名第121位,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的国家。近些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用水严重浪费。干旱缺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全国的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是缺水的,并且河流下游及干流出现了断流以及地下水水位下降的现象,因此还会引起沙尘暴等恶劣的天气变化。
城市水资源目前出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资源浪费。水价格的低下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水价偏低使得用户在节约用水方面意识薄弱,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并且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在浪费水资源的同时,还不断向水中排放大量的废弃污染物。水资源出现浪费的另一个原因是监管部门的管理系统不够完善,没有人对供需平衡负责,难以真正实现节水,无法有效的控制污染。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循环理念
通过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状况的分析得出,要想得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就必须有合理的理念来改变现状。
(一)系统化理念系统性,顾名思义就是把一系列散乱的形式组合到一起,使之有条不紊的进行。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就是将城市水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从整体上来考虑城市的水资源的供需、排水以及市民的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不再单单考虑发展所代来的问题,而是系統的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的循环利用理念:自然界每个东西存在都会有它存在的价值,也就是说,自然界没有废物,所有的物质都应得到合理的循环利用。城市水系统工程就是在城市给水排水系统方面作出新的创新。也就是将初次利用之后的污水重新收集起来,然后进行处理,从而达到一种再生的功能。
三、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理念
城市流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概念,主要是基于对目前现行的城市给水排水专业规划在规划理念上一种转变的探讨,是实现现代城市给水排水规划概念的关键。
新的供水规划理念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每个流域为单位进行统筹规划来满足该流域的水资源的供需问题,或者说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表现方式。这种供需模式就是以每个供水流域为单位,然后解决本流域的水资源问题,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二) 本流域的水资源问题需要自己解决,所以就需要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善水资源的利用系统,改变之前浪费的用水方式,使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循环再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三) 经济、安全的供水系统本流域的循环利用可以减少对其他流域的依赖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水的安全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我国的水污染处理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重视还不够,尤其缺乏污水再生、再循环的理念。在新的排水规划理念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保护本区域的水源,科学的分析和规划,明确制定排水体制,以及处理工艺路线,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现今的城市排水系统将由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再生系统、再生水供水系统和优质处理水排放系统所组成。与传统的排水系统相比,它增加了污水再生与回用的内容,提高了污水处理程度。
传统的城市市政管理为了城市的安全都是将雨水快速的排到雨水管道或河海中,却忽略了雨水亦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现在城市都是有柏油水泥组成的,每当下雨的时候,雨水不能向下渗透,严重的影响城区雨水的水文循环,以至于整个市区出现内涝的情况,很多人都形容“在城市中看海”。
雨水是水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雨水通过地表转化为地下水。而且雨水经过收集、处理之后可以直接使用。目前,许多国家非常重视雨水的收集,但是在我国只是在缺水的地区考虑利用雨水来解决缺水问题,但是还没有被人们所接受。雨水的蓄积对改善城市内涝、城市气候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充分利用水资源方面,笔者认为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1.要合理的推导城市发展所需的暴雨强度,采取合理的方式使雨水尽可能大的渗透地表,减少地表的排放量。2.采取合适的排水方式,防止城市内涝的发生。3.规划建造城市雨水蓄水和修复处理设施,将雨水收集与回用有机结合;4.尽量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降低城市流域水体的污染。
总之,节制用水是一种水资源利用观与指导思想。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仅要节省、节约用水,更要在宏观上控制社会水循环流量,减少对自然水循环的干扰。将水资源与水环境工作上升至全流域范畴上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综合考虑地表水、地下水、污水资源和海水资源等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水环境恢复问题。使水资源真正的成为“用之不竭”,使城市水资源真正的得到循环利用。
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题 篇四
一、单选题
1、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是()。
A、工作设计 B、工作描述 C、工作分析 D、工作专业化
2、企业高薪聘请高级经营管理者时,所采用的招募信息发布方法最好是()。A、在招募区域内张贴招募简章 B、在报纸上刊登招募简章 C、在专业杂志上发布招募信息 D、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招募信息
3、组织人力资源规划所追求的目标是()。
A、社会公平B、企业发展 C、有效地配置人力资源 D、人员充足
4、绩效考核为了评价个人优缺点和提高工作绩效提供了反馈渠道和改进方式,这是指绩效考核的()。
A、管理方面的功能 B、员工发展的功能 C、组织发展的功能 D、监视控制的功能
5、绩效考核循环中耗时最长、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
A、确定工作要项 B、确定绩效标准 C、绩效辅导 D、考核实施
6、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管理重心在于()。
A、绩效提升 B、绩效总结 C、绩效考核 D、绩效反馈
7、以了解员工素质现状为目的的测评是()。
A、选拔性测评 B、诊断性测评 C、配置性测评 D、鉴定性测评
8、在组织进行薪酬管理的基本过程中,有助于保证组织薪酬体系的外在公平性的是()。A、薪酬分级 B、薪酬结构设计 C、职务评价 D、薪酬调查
9、工作分析过程的核心部分是()。
A、准备阶段 B、收集信息阶段 C、分析阶段 D、运用阶段
10、根据工作性质和预先设置的 等级,把一个组织的工作岗位进行分类和分组的工作评价 方法是()。
A、工作评价法 B、工作分类法 C、要素计点法 D、要素比较法
11、人力资源的获取功能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
A、人力资源规划 B、工作分析、招聘录用 C、工作设计 D、薪酬、考核制度
12、培训需求方法中的绩效分析主要适用于()。
A、新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 B、现职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 C、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分析 D、专业人员的培训需求分析
13、通过岗位调动、部门调动、地区调动、任务调动和入学深造等形式激励员工的方法是()。
A、参与激励 B、荣誉激励 C、调迁激励 D、升降激励
14、主要包括组织的结构设计、职位设置、职位描述和任职资格要求等内容,旨在解决组织定岗定编问题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
A、岗位职务规划 B、人员配置规划 C、人员补充规划 D、职业生涯规划
15、在中期的职业生涯管理中,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员工设置()。A、职业选择 B、岗前培训 C、职业通道 D、退休计划
二、多选题
1、常见的工作评价方法有()。
A、工作重要性排序法 B、工作分类法 C、要素计点法 D、要素比较法 E、行为评定法
2、在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组织外部环境因素 B、组织内部因素 C、人力资源自身因素 D、质量性因素 E、数量因素
3、工作设计的重要方法有()。
A、工作轮换 B、工作分工与协作 C、工作扩大化 D、工作丰富化 E、工作专门化
4、为了提高招募的有效性,应主要考虑的方面有()。
A、吸引足够多的求职者 B、选择适宜的招募渠道
C、组建一支称职的招募队伍 D、确定目标人选与非目标人选的比例
5、员工培训的类型包括()。
A、岗前培训 B、在岗培训 C、离岗培训 D、员工业余自学 E、员工讨论交流
6、属于外部招聘渠道的有()。
A、猎头公司 B、校园招聘 C、报纸招募 D、人才交流会 E、人才中介机构
7、人力资源配置规划具体包括()。
A、人力分配规划 B、晋升规划 C、调配规划 D、招聘规划 E、退休解聘规划
8、解决人员过剩中降低人工成本办法的具体措施有()。
A、暂时解雇 B、永久性解雇 C、减低工资 D、工作分担 E、减少工作时间
9、影响薪酬系统确立的组织外部因素包括()。
A、组织文化 B、组织的经营状况与实际支付能力 C、当地生活水平D、国家的相关法令和法规
三、判断题
()
1、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概念是由著名的管理学家马斯洛提出。
()
2、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体。()
3、招聘广告应力求达到“AIDA”原则:即吸引注意、激发兴趣、创造愿望、和促使行动。
()
4、时间因素的效度就是指适当地确定拟加评估的工作行为和绩效的许多不同因素。()
5、职业生涯规划也称为职业规划,就是一个人对一生的各个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发展道路进行的设计或计划。
()
6、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主要表现两方面:对组织方面的贡献;对个人方面的贡献。()
7、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企业的执行层。
()
8、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人力资源规划最具战略性,但不具应变性。()
9、非结构化面试的面试结构具有可比性,有利于人才选拔。()
10、在所有的资源中,财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
11、建立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系统非常重要,而有效的绩效考核系统应该同时具备敏感性、时效性、准确性、实用性和可接受性五个特征。()
12、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决策层两个方面。
()
13、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包括三种类型,即人力资源不足、人力资源过剩和两者兼而有之的结构性失衡。
()
14、比率分析法是根据某种可变指标与所需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预测的方法。()
15、晕轮效应,主考官根据某人所在的团体知觉为基础看待应聘者。
四、简答题
1、简述人力资源质量内涵及其内容。
2、简述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类型。
3、简述人力资源招聘的客观依据。
4、简述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处理方法。
5、简述组织的五种管理风格。
6、简述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规划设计的内容。
7、简述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原则。
8、简述一份好的工作说明书应具备的特点。
9、简述人力资源的特点。
五、论述题
1、论述企业薪酬制度的目标及其设计内容。
2、论述企业人力资源内部招聘与外部招聘的优缺点。
3、论述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的类型及其具体应用。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2、D
3、C
4、B
5、C
6、A
7、B
8、D
9、C
10、B
11、B
12、B
13、C
14、A
15、C
二、多选题
1、ABCD
2、ABC
3、ACD
4、ABC
5、ABCD
6、ABCDE
7、ABCDE
8、ACDE
9、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简答题
1、答:人力资源质量即体现在劳动要素个体及群体身上的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它的最直接的表现人力资源的体质、文化、专业技术、心理素质、道德情操等水平。人力资源质量的内容:(1)人力资源能力质量;(2)人力资源精神质量。
2、答:(1)供过于求类型。人力资源供过于求类型,即指人力资源的供给数量大于社会对它的需求数量。(2)供不应求类型。人力资源供不应求类型,即指人力资源供给的数量小于社会对它的需求数量。(3)供求均衡类型、人力资源供求均衡类型,即人力资源供给与社会对人力资源需求达到基本一致的状态。
3、答:(1)组织发展战略和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2)组织近期的人力资源补充需求;(3)组织的人力资源观、人才观和招聘理念;(4)工作岗位的需要;(5)工作岗位的任职条件;(6)外部人力资源市场的人力资源供给状况及有竞争力的单位。
4、答:(1)裁员,一次性削减所雇用员工的数量;(2)变相裁员,一定程度上缓和裁员的矛盾;(3)降低员工待遇,减少福利;(4)减少工作时间。
5、答:(1)传统式管理(小企业的典型风格);(2)温情式管理(承认雇员的作用);(3)协商式管理(侧重于解决问题);(4)法制式管理(管理者重视与工会的合作,并通过工会实行雇员参与管理制度;(5)权变式管理(工会可能被承认也可能不被承认,员工的参与度可高可低)
6、答:(1)明确培训内容和目标;(2)确定培训对象;(3)安排培训时间;(4)选择培训场所;(5)落实师资人员;(6)选定培训方法和教材。
7、答:(1)公开与开放原则;(2)反馈与提升原则;(3)定期化与制度化原则;(4)可靠性与正确性原则;(5)可行性与实用性原则。
8、答:(1)清晰;在编写工作说明书时,对于工作的描述必须清晰透彻,让任职人员读过以后,可以准确地明白其工作内容、工作程序与工作要求等,无需再询问他人或查看其他说明材料。应避免使用原则性的评价,同时对较专业且难懂的词汇必须解释清楚,以免在理解上产生误差。(2)具体;用词应尽量选用一些具体的动词(3)简明;整个工作说明书必须简短扼要,以免由干过于复杂、庞大,不便于记忆。(4)客观;整体工作须有企业高层领导、典型工作代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外聘工作分析专家共同组成工作小组,协同工作。
9、答:(1)人力资源的基本特点:生物性;社会性。(2)人力资源的资源特点:智能性;个体差异性;时效性。(3)人力资源的主体特点:动力性;自我选择性;非经济性。
五、论述题
1、答: 薪酬制度的目标体现在(1)维系组织的发展;(2)强化激烈作用;(3)开发和吸引人才。
薪酬制度的设计内容包括六大方面:(1)岗位工作评价;市场薪资调查;绘制工资等级表;薪酬水平的比较与确定;工资差距的处理;薪酬管理原则。
2、答:内部招聘的途径:查阅人事档案资料;发布内部招募公告。内部获取(内部招募)的优点:(1)能够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2)所获的人员比较可靠;(3)节约时间;(4)可节约费用。缺点:(1)缺乏创新和活力;(2)容易引起员工之间的竞争,可能产生一定的内耗。
外部征聘的途径:(1)就业市场;(2)招聘广告;(3)校园招聘;(4)网络招聘;(5)猎头公司。外部征聘的优点:(1)有利于因事求人,广招贤人;(2)增强组织活力;外部征聘的缺点:(1)外聘人才工作的适应时间较长;(2)挫伤内部员工的积极性;(3)费用高,工作量大。
3、答:激励是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含义,即人们常说的调动积极性。激励是需要获得满足的过程
激励的类型:(1)从内容上划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2)从性质上划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3)从作用对象上划分为内激励和外激励。
5.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考试复习题 篇五
1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包括
2我国国家标准中旅游资源的类型的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分别是多少个 3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的三个阶段分别是 4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5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 6旅游资源要素价值的评价因子包括 7“3S”技术中的“GIS”、“GPS”、“RS”分别是指 8我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将旅游资源定义为 9旅游资源调查 10旅游资源评价
11康体游乐休闲旅游度假地 12旅游资源容量
13旅游资源的共有特性
14《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旅游资源的8个主类 15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总报告的正文内容 16旅游资源调查的意义 17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18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19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20旅游资源基本特征项的内容 21旅游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6.水循环与水资源习题 篇六
前不久, 本刊记者了解到, 南开大学决定整合校内外循环科学与管理领域的教学科研资源, 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资源循环科学与管理系”, 立足理工科与社会科学交叉、全新规划设计资源循环科学与管理领域的本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以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展资源循环科学与管理领域的综合性、交叉性高端人才的培养。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 最早于2004年12月正式设立的南开大学“985工程”循环经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是一个文、理、工交叉的多学科创新平台, 通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环境科学化、化学院的材料学科、经济学院的人口资源经济学、法学院的环境法、哲学系的环境伦理、政府学院的公共管理等学科的文理工整合, 成立了“南开大学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和“南开大学清洁生产研究中心”, 并获批建立“天津市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还与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子牙产业园区等单位共建了“南开大学中国再生资源研究中心”, 建有国家级的循环经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国内唯一的具有动态全文检索功能的公益性循环经济专题网站 (http://ce.nankai.edu.cn) , 以及具有国内特色的循环经济模拟仿真实验室, 这些资源位新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7.水循环与水资源习题 篇七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人均自然资源严重不足,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我国既面对加快发展的机遇,也面临因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带来的资源、环境重压。为了有效缓解此重压,实现我国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早日建成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比较长的历史时期,我国都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及其特点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和资源循环经济的简称。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与传统经济模式和“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相比,循环经济是一种更高层次、更新形态的经济模式。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首先,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经济。它要求各工业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区域经济生产单位严格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采取全过程封闭处理模式,尽可能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实现资源反复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的目的。其次,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生产,一方面要求不同企业、不同类别的产业之间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产业生态链,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经济发展规模化、企业生产高效化的目的;另一方面又要求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体系之间的系统耦合,实现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高效产出并持续利用。第三、循环经济是一种高科技经济。循环经济的实现是以科技进步为先决条件的。在生产中,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之中。
二、以循环经济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循环经济有个最大的好处与优势,那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的大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巨大的资源重压。从资源总量看,我国的能源非常紧缺,煤、石油、天然气只占世界可开采资源量的12%、3%和2%;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支柱性地位的大宗矿产储量明显不足,而且还以中小矿居多,缺少特大型矿产和富矿石。有关部门通过对45种主要矿产可供利用储量对消费需求的最新研究表明:到2010年我国可以保证需求的矿产为21种,其他24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到2020年我国可以保证需求的矿产仅为9种,其他36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其中特别是铁、锰、铜、铝铁矿、钾盐等关系国家经济和安全的大宗矿石将严重短缺。从人均资源占有量看,我国许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我国人均矿产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耕地、草场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森林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人均能源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
从资源消耗和使用效率看,我国的资源消费增长速度非常快,资源浪费也非常惊人。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我国的资源消费也持续、快速增加,从1990年到2001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了100%,天然气增长了92%,钢增长了143%,铜增长了189%,铝增长了380%,锌增长了311%,其他10种有色金属增长了276%。2003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费大国和第二石油、电力消费大国,当年消耗了占世界总量50%的水泥、35%的铁矿石、20%的氧化铝和铜,但是只创造了占世界4%的GDP。在经济高速增长中,由于我国的工业企业普遍缺乏资源节约意识,加上设备的落后与老化,工艺流程与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所以,从总的方面看,我国的资源利用率非常低。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综合能源利用率大约是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日本的11.5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美国的4.3倍;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另外,我国的共生、伴生矿的利用率只有20%左右,矿产总回收率只有30%,而国外先进水平都在50%以上。
从资源再生化角度看,我国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例如,我国水资源非常短缺,很多地区工业的、农业的生产因用水得不到满足而对经济发展造成了许多直接经济损失,但是,在生产中我国却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以上;我国的废旧轮胎利用率也非常低,其再生利用率仅为10%;我国铜、铅、锌伴生金属冶炼回收率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80%以上;我国每年平均约有200吨~300万吨废钢铁、10吨~15万吨废杂有色金属未被合理回收。
事实证明,现阶段,我国的国内资源已经难以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如果我国不及时改变经济发展形态和经济增长模式,过不了多少年,我国的资源将难以为继,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难以为继。近段时期全国各地普遍出现的成品油、铁矿石短缺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同时,它也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策是无比正确。当前,我们只有树立全民资源节约意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有效缓解因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资源重压,早日促使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三、以循环经济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尽快缩小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赶超西方国家的发展目标,我国选择了以粗放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较为落后的、广为发达国家摈弃的增长方式,以此方式实现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资源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基础上。可是,这在当时,除此之外,我国却别无选择。
经过长达30余年的粗放型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正在遭受越来越大的威胁。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土地的受破坏程度非常惊人。因长期的不合理的发展方式的影响,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非常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9%,并且每年正以50亿吨的速度继续增加;土地荒漠化面积267.4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27.9%,并且每年还要新增1万多平方公里;我国有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多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近些年北方地区频繁发生的扬沙及沙尘暴天气,就是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的结果。
与土地的遭遇一样,人类的生命之源——水也遭受到巨大破坏。因工业的、居民生活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和不加处理的排放,从而造成我国每年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左右,超过环境容量的82%;我国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等水质占40.9%,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近海海域水质恶化,赤潮频繁发生。作为主要经济水生生物的产卵场和索饵育肥场的近海和内陆水域严重污染,水生生物亲体繁殖力和幼体存活力急剧下降,水生生物得不到补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捕捞产量损失约50万吨,经济价值30亿元。
当土地与水这两大构成生态系统的支柱都遭到大面积污染与破坏时,生态系统的第三大支柱——大气也遭到同样的污染与破坏。因工业的废气和汽车尾气排放没有达到环保要求,以致我国有些城市和工业发达地区空气质量严重不达标。现在,我国每年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27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013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941万吨。受大气污染影响,我国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普遍较低,酸雨现象严重,酸雨面积达到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
除此以外,我国每年的废物排放量也是非常惊人。据统计,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已由1990年的5.8亿吨上升到2001年的8.9亿吨,城市垃圾清运量逐年猛增,并且大多都未经过无公害处理。少数地方由于市政建设的严重滞后,甚至还一度出现了垃圾围城现象。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普遍缺失,生活垃圾大多都被随意倾倒,以致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事实证明,我国再也不能继续走过度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发展老路,这样的发展不仅不能持久,而且最终会给我们及子孙后代带来难以解决的恶果。当前,我们只有树立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有效缓解因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环境重压,早日促使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循环小数练习题 篇八
1、判断下面各题是不是正确。
(1)0.7777是循环小数。()
(2)1.3…>1.333()
(3)0.07…是循环小数()
(4)2.07=2.0707…().(5)1.4545…(保留一位小数)≈1.4()
(6)2.453453…的循环节是435。()
(7)无限小数都是循环小数。()
(8)1.2323…的小数部分最后一位上的数是3()。
2.填空。
(1)在3.82,3.265 …,2.75,3.2727…中,是有限小数的是(是循环小数的数的是()。
(2)8.375375…可以写作。
(3)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保留三位小数)
0.3333…≈13.67373…≈8.534534…≈4.888…≈
4)用简便记法表示下列循环小数3.2525…=17.0651651…=
1.066…=
0.333…=
3.选择题
(1)2.235235…的循环节是()①2.235②2.35③235④253
(2)下面各数,最大的一个是()①3.8181… ②3.8181
③3.88…④3.8
(3)得数要求保留三位小数,计算时应算到小数点后面第()位①二②三③四④五
4、下列的循环小数,哪个是纯循环小数?哪个是混循环小数?
5.666……()
0.671671……()
4.9494……()
2.62424……()
9.循环流化床复习题 篇九
1循环流化床锅炉系统的组成有:_、_、_、_。2典型流化状态有_、_、_、_、_。3循环流化床传热的基本方式为_、_、_。
4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和氧气扩散速率作用程度的不同,可简单地分为哪三种燃烧工况?_、_、_。
5循环流化床中,煤的燃烧过程有_、_、_、_。6风帽式布风装置由_、_、_、_。7飞灰回送装置一般由_、_。8流态化点火方式有_、_。
9煤燃烧过程中影响SO2析出的因素有_、_、_。10气体污染物有_、_、_、_。答案:
1.炉膛(燃烧室)、分离器才、返料阀、外置式换热装置
2.固定床、鼓泡流化床、湍流流化床、快速流化床、气力输送 3.颗粒对流换热、气体对流换热、辐射换热
4.动力控制燃烧、扩散控制燃烧、动力-扩散控制燃烧
5.颗粒被加热和干燥、挥发分的析出和燃烧、煤颗粒膨胀和破裂(一次破碎)、焦炭颗粒膨胀和破裂(二次破碎)
6.一次风室、布封板、风帽(喷管)、隔热层 7.立管(料腿)、送灰器(回料阀)8.床上点火、床下点火
9.颗粒在床内的停留时间、炉膛温度、过量空气系数 10.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名词解释:
1.空隙率的定义:物料自然堆放时,在堆积总体为V的颗粒中,颗粒间的空隙占总体份额称为空隙率.2.颗粒终端速度:当速度增加到莫一数值时,颗粒受到的阻力、重力和浮力将达到平衡,也即空气对颗粒的阻力等于颗粒的浮重时,颗粒将以等速度向下运动,这个速度就叫颗粒的终端速度。
3.什么是炉膛内部的燃烧份额:指炉内每一燃烧区域中燃烧量占燃烧总燃料量的比例,一般可用燃料在各燃烧区域内所释放的热量占所释放的热量占燃料总发热量的百分比表示。4.什么叫切割粒径:当分离器分离莫一粒径的效率达到50%时,这时的颗粒粒径被称为切割粒径d50。
5.什么是循环倍率:由循环灰分离器捕捉下来并返送回炉内的物料量与新给入的燃料量之比即为循环倍率。简答:
1.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点(1)燃烧劣质煤(2)低负荷稳燃
(3)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2.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组成
第一部分由炉膛、分离器、返料阀和外置换热器组成
第二部分为尾部对流烟道,布置有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 3.确定临界速度的方法有哪些?并简述实验测定方法的原理?(1)理论计算(2)实验测定
实验测定:压降-流速特性曲线。随着风速的增加,阻力增加,床层压降增大。当随着风速增加床层压降不在变化的风速,即为临界流化风速。4.影响循环硫化床锅炉燃烧的因素。
(1)燃料特性(2)气固流动(3)氧气扩散(4)床层温度 5.循环流化床主要传热过程是什么?(1)气体与固体(2)固体与固体
(3)床层与受热面之间的传热 6.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烟气携带物料以一定的速度沿切线方向进入分离器,在内部做旋转运动,固体颗粒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被分离下来,落入料仓和粒管,经返料装置送入炉膛。烟气由分离器上部进入尾部烟道。7.循环流化床的常见事故(1)后燃现象(2)布风板结焦
(3)冷渣器,水冷壁磨损
(4)立管压力不足导致串流现象 8.流化床燃烧脱硫原理
采用石灰石作脱硫剂,将其破碎到合适的颗粒度喷入炉内。
880℃
CaCO3 →
CaO+CO2
850℃
CaO+SO2+½O2 →
CaSO4 论述: 论述:
1请画出循环流化床基本结构示意图?并标明各主要部件名称? 2简述循环流化床的基本工作流程?
10.水循环与水资源习题 篇十
一、水资源循环概述
(一)水资源循环的内涵
水资源的循环包括水的自然循环和水的社会循环。水的自然循环是指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存在方式,通过蒸发,凝结成云,再形成雨雪降落回到水体天然生态系统的过程。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其自然循环的过程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造成的人为的循环,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三个子系统,本文认为,水资源循环的内涵是以遵循生态循环体系的客观要求为前提,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模式为基础,将循环经济的思路贯穿到水资源的开发、供应、输送、使用、排放、处理和回用的全过程中,通过清洁生产、生态工业链等方式,运用价格机制、激励政策、法规体系等手段,促使人们在农业、工业、城市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的各个环节中,在节约的基础上循环用水,通过循环用水来促进节约,形成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二)水资源循环的特点
水资源循环的特点应当是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推动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通过不断改进工艺和技术设备,将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渗透到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水资源循环技术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的社会生活及生产过程对水资源的使用过分依赖,与水资源利用的技术水平较低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尚不能满足发展水资源循环的需要,关于水资源的许多工程技术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因此,必须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而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源泉,只有创新才能推动发展,所以对水资源循环技术的创新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必然选择。
二、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现状及问题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技术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水资源循环不仅指水资源在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等人工生态系统的循环利用,还包括对水的天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合理开发以及水资源在人工生态系统和天然生态系统的反复循环。
(一)关于农业循环用水技术现状及问题
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据全国用水总量的2/3以上,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用水技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农业用水主要包括水源、渠系输水、田间灌水、土壤保水以及作物用水五个环节,我国目前在田间灌水技术领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创新完成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膜下滴灌技术系统,集成了地膜覆盖技术和滴灌技术,为我国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但是,从农业循环用水的整体技术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我国农业循环用水技术的应用程度非常有限。喷灌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面积仅占灌溉面积的2.6%左右,远远没有达到农业循环用水的要求。土壤保水和作物用水环节取得的一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速度非常有限,难以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大部分单项技术之间的集成和连接脱节,没能形成可以发挥整体效益的技术集成体系和适宜于不同地区农业生态状况的技术应用模式,不利于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
(二)关于工业循环用水技术现状及问题
工业冷却用水量占工业用水总量的80%左右,因此发展高效冷却节水技术是工业循环用水的重点。循环冷却水在循环使用的过程中浓缩到一定倍数时必须排出一定的浓缩水,而补充一些新鲜水。排出的浓缩水要重新进入水循环系统中必须经过废水回用技术的处理。目前对于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混凝、砂滤、微絮凝、吸附、超滤、反渗透和离子交换等。
目前沿海一些淡水资源缺乏的城市,开发利用海水代替淡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海水冷却技术包括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和海水循环冷却技术。我国基本具备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冷却的关键技术,但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取水量大、工程一次性投资大、排污量大、海水污染明显等,而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在我国尚处于研究和工程示范阶段,与国外先进的海水冷却塔技术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三)关于城市生活用水技术现状及问题
城市生活节水的主要技术途径是采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和防漏防渗管道等。节水型用水器具包括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便器系统、节水型淋浴设施等等。循环用水的技术主要有再生水利用技术和城区雨水、海水、苦咸水利用技术等等。目前城市生活用水中每年因输配水管和用水器具漏水引起的损失占据了生活用水的很大一部分,有些城市仅此一项损失的水高达20%。因此,加强城市输水环节技术的开发对实现城市生活用水的循环有着总要的战略意义。
(四)关于水体天然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的用水规划均是以工农业为主,忽视生态环境用水需求。对人工生态系统起着支撑作用的水体天然生态系统正在逐渐退化,如果不及时更新用水观念,关注水体天然生态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下面以三峡库区为例探讨一下水体天然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自建成以来,三峡水库水体自净能力较建库前增大约3倍,其防洪、无排放发电和航运效益为经济发展和改善库区的水体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三峡工程对水体生态环境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库区两岸排放的工业废水、每年涨水带入江中的生活垃圾、农药化肥的使用不当、船舶事故及白色污染排放等等给三峡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此外由于排入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不断增加,防止库区水的富营养化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我国目前对水污染控制技术和水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水体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全面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从源头防止污染的发生,形成一个良性的水资源循环流动体系,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三、水资源循环技术创新的政策保障
(一)建立高效有序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目前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无序状态,水资源短缺与浪费现象共存。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又挤占生态用水,由于水权不明晰,争水抢水现象时有发生,缺乏统一的调控和管理,这对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要加强和完善政府的水资源一体化的宏观调控功能,建立高效有序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对农业、工业、城市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用水需求进行合理配置,使不同的区域和部门之间协调起来,在对水资源有序开发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在整个水体生态环境中的良性循环。
(二)保证投融资渠道的畅通
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畅通的融资渠道是进行水资源循环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实施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扶持,进行直接或间接投资,是政府部门在技术创新中最主要、最普遍的职能,也是科学技术实现创新和发展最直接、最有力的推动。目前我国水资源循环技术创新最主要的投融资方式有政府对科研项目直接进行投资、对技术创新项目提供低息贷款、采取优惠的税收政策等等。除此之外,政府可以对水资源循环技术创新投资额较大的企业进行适当的补贴,或者通过争取国际援助,挖掘国际资金市场的巨大潜力,为水资源循环技术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
(三)提供创新的后备保障
1.加强法制建设。目前我国关于水资源循环技术的法律、法规还比较薄弱,水资源循环技术的创新缺乏有力的支持和保护。政府应当逐步完善和健全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纠纷有法可依,加强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还要建立专利制度,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提供有效的保护。
2.创新技术的选择。水资源循环技术的创新应当放在重点节水领域,并针对农业、工业、城市生活和水体天然生态环境用水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各领域和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用水技术。此外还要注意单项用水技术的集成,通过技术之间的联系和优化配置发挥出整体优势,形成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体系。
3.创新风险的规避。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创新项目本身的难度和复杂性,使创新活动随时可能中断或失败。为了推动水循环技术创新的发展,政府应当引入风险机制,建立风险资本,组织风险投资机构,减轻和转移水循环技术创新的风险。
(四)完善创新的服务体系
1.培养创新型人才。水资源循环技术创新需要大量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政府应当充分依托我国的教育资源,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畅通的信息渠道。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必须有畅通的信息渠道作支撑。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国内外最新技术动态,搭建市场需求信息平台,使创新根据市场的需求有的放矢,从而降低创新的风险。
3.建立水资源循环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渠道。技术创新不是目的,而是实现水资源循环的手段。归根结底,技术创新的成果只有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过程当中,才能推动水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发挥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4.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只有群众在实际行动中做到主动节水,才能把创新成果的效益发挥到最大,更好地为实现水资源的循环而服务。
四、结束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新技术在推行水资源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目前我国的水循环技术创新能力的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技术创新的政策保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应当充分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契机,完善技术创新的政策保障体系,深化对水资源循环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建立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11.水循环与水资源习题 篇十一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核心。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 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 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 如果过分追求经济利润, 盲目开发和立项, 会使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甚至造成一些贵重的旅游资源永远的消失。对于旅游资源必须采用一种开发与保护并存的模式, 而循环经济理论就是这样的一种理论, 它把资源节约利用、循环利用、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作为解决稀缺性问题的主要手段, 是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最佳途径。
二、循环经济中的“3”R原则
1. 减量化原则 ( (reduce) , 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
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 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减量化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在生产中, 减量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小型化和轻型化, 要求产品的包装应该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 从而达到减少废物排放的目的。
2. 再利用原则 ( (reuse) , 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
再使用原则要求抵制一次性用品, 生产者应该将制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 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样可以被再三使用。另外还要求制造商应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 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
3. 再循环原则 ( (recycle) , 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 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再循环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原级再循环, 即废品被循环用来产生同种类型的新产品, 例如报纸再生报纸、易拉罐再生易拉罐等等;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 即将废物资源转化成其他产品的原料。
3R原则强调在优先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 所以其先后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三、3R理论下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分析
目前在我国的旅游业中主要存在着4种模式:
1. 急功近利模式。
为开发而开发的, 对旅游资源只开发、不保护, 这是最原始的一种旅游资源开发行为, 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完全基于经济利益。不仅在资源开发之初不考虑环境和资源问题, 在某个已经开发的资源遭到破坏后也没有赶快进行保护和弥补, 经营者最有可能做的就是再去盲目地开发下一个景点, 如此循环直到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完全的破坏。在我国的旅游业起步之初很多景区景点的开发都处在这个状态, 如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 南方某景区推掉半个建豪华饭店, 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退化等, 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失。这种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完全是鼠目寸光的行为, 更谈不上贯彻“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了。
2. 亡羊补牢模式。
为保护而保护, 这是一种纯事后的作为, 即在开发旅游资源之初完全没有考虑3R原则, 当造成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后果时才意识到要保护, 这种开发和保护模式是消极的, 属于亡羊补牢的行为。现在部分早期无视环境进行盲目开发的景点已经意识到了保护的重要性, 开始进行补救。亡羊补牢模式是以资源的破坏和高额的治理费用为代价的, 因此3R的循环经济发展原则在补救的过程中必须贯彻才能达到恢复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3. 以保护为目的的开发模式。
这是一种适合自然生态景观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如果某个景观是惟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 必须是通过保护来开发的。如一些湿地资源和一些特殊的地理地貌资源如果被破坏了, 就无法恢复。对于这样的旅游资源, 就要在高起点的规划指导下, 严格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进行规划, 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 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开发, 经济利益要为自然资源的保护让路。这种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模式一般投入高但收益慢, 所以一般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全面整体的规划和投资, 单一的企业进行开发, 很难达到3R的要求。
4. 为开发而保护的开发模式。
这是一种比较适合人文景观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如一些古代建筑群、摩崖石刻等, 要想对其进行开发, 就必须同时对其进行保护, 这些资源历经了千百年的风雨, 如果只开发不保护只能使其消失得更快。可以选择首先由政府进行3R指导下的循环经济规划, 然后再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这样就可以保证这些人文资源即可以得到高效的开发, 又可以达到保护的目的, 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目前我国存在的四种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中, 第一种“急功近利”式完全与循环经济理论背道而驰, 应该完全被淘汰, 在旅游资源开发立项过程中, 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把关, 坚决杜绝这种项目上马;第二种“亡羊补牢”式也不是应该提倡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虽然前期投资相对较小, 但是后期的治理费用会非常的高, 付出的环境代价也会很大;第三种“以保护为目的”的开发模式和第四种“为开发而保护”的开发模式最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也最容易贯彻“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 是现在和日后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最应该遵循的模式。
参考文献
[1]仇保兴:简论旅游资源开发[J].风景名胜, 2000年第三期
[2]黄大成:试论珠海市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001年1月
【水循环与水资源习题】推荐阅读:
资源循环利用管理制度07-20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新农村09-24
绿色创新与循环经济07-26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学”学习心得09-2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2011春期末复习题与解答(名词与简答)10-18
自然界的水循环优质课09-05
1自然界的水循环解析11-07
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_Green_Economy_and_Industry_Conference10-01
循环经济经验材料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