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技术教学设计

2024-09-21

激光技术教学设计(精选8篇)

1.激光技术教学设计 篇一

高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使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表格除了可以表示数据之外还可以进行页面布局。

2、能力目标:掌握用表格在Frontpage中进行页面布局的基本方法。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的观察力、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协调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熟练运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

2、学会利用Frontpage分析优秀网页的页面布局

教学手段:

利用电脑网络教室,通过使用粤龙门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给出了一般网页制作过程的线索,容易让学生实现迁移。教材选用了FrontPage2000作为教学示范软件,从工具的选择来看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学生能够比较容易掌握软件工作的操作方法,部分的操作技能也能够从已有的知识中迁移得到,降低了网页的制作难度。

在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的过程中,良好的版面设计是使网页美观的要素之一。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到使用表格可以合理布局网页空间,起到美化网页的作用。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① 新建网页,使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

② 给出一个网页,让同学们通过相互交流,用表格画出它的页面布局,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点难点分析

① 能熟练运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表格最初是为表示数据而设计的,但现在它已经被网站设计者作为生成分栏框架结构的工具。引导学生认识到表格还可以对网页版面实现分割,根据设计者的意图摆放网页中的元素,让网页元素各就各位。② 学会利用Frontpage分析优秀网页的页面布局。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善于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要多参考一些优秀的网页,取众之长,避已之短,才能更好地打造自己的页面。

4、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二级学生,该层次的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强,对事物的认识比较清楚,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在学习Frontpage前,学生已经学过office里的另一组件word,在word中学生们已经学习过表格的处理,所以在Frontpage中使用表格难度不大。准备材料:

教学过程:

1、引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新建网站以及如何新建一个网页。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网页的页面布局,下面首先来分析一下“虎门销烟启思录”网站的主页。

2、学习如何去分析优秀网页的布局

用课件显示“虎门销烟启思录”网站的主页(采用粤龙门软件的广播功能向全体学生展示)(提示学生注意操作过程)

演示:我们要分析该主页的布局首先要打开FrontPage,在FrontPage中打开“虎门销烟启思录”网站的主页,把其中表格内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所有内容删除。师:大家现在看到了什么? 生:表格

师:对了,这说明我们可以用表格来进行网页的页面布局,这里一共有多少个表格? 生:略

3、区分表格的方法

演示:将光标移到第一个单元格单击一下,然后选择菜单栏的“表格”,“选定”,“表格”在页面中反现的就是一个表格,再将光标移到下一个表格的单元格单击一下,如此类推,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页面共有多少个表格。师:共有几个表格? 生:四个

师:对,四个,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本110页的任务,利用Frontpage软件把这四个表格画出来。

4、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110页的任务。老师来回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练习结果

师:下面我们看一下X号机同学的结果(采用粤龙门软件的演示功能向全体学生展示)师:你们说他做得对吗? 生:对(或错)老师展示正确答案。(学生做对时,可略)

6、加深学生对页面布局的理解 展示一个布局稍为复杂的网页,(采用粤龙门软件的广播功能向全体学生展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析,画出该网页的表格。老师来回巡视、指导。

7、对学生练习结果进行评价

展示X号机同学的操作结果(采用粤龙门软件的演示功能向全体学生展示)请X号机的同学进行评价 师:他做对了吗?

生:对(或错,错在哪里)

师:我们看一下正确结果(用课件展示结果,采用粤龙门软件的演示功能向全体学生展示)师:对于这个网页,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讲解略)

8、堂上作业

师:大家对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都掌握得不错,下面我布置一条堂上作业,请同学们在下课前完成,用课件展示作业(采用粤龙门软件的演示功能向全体学生展示):用表格对你自己的主页进行页面布局。做好后把它保存在上节课新建的网站内。

9、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分析一个优秀网页的结构,吸收别人的经验来提高我们的网页制作水平,我们也学会了利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编辑一个网页。

10、课后思考题

用课件展示(采用粤龙门软件的广播功能向全体学生展示)为什么不用单个大表格进行页面布局?

11、下课{结束}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2.激光技术教学设计 篇二

一、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评价技术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系统中,评价内容一般以课本所呈现的知识为基础,往往忽略学生作为不同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创新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评价方法十分单一,长期以来,教学评价都以笔试为主,只注重分数,没有多元化的衡量体系。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则一直扮演着被评价、被迫接受评价结果的角色,没有一套真正能让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三方共同参与其中的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多地关注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获得进步。综上种种表明,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系统存在不少弊端。因此,我们要引进现代教学评价技术,为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助力。

二、现代教学评价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概念图的应用

概念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评价技术,它能够非常准确、有效地反映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相关概念的掌握与熟练程度。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概念点多且零碎,对逻辑的严密性要求较高,所以将概念图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可行的。例如,在平时的课后小测试中,教师可以选定课堂中的一个大概念作为主题,然后由学生用不同的关联词将不同的概念联系起来,也可对概念进行分级,由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概念图有着多样的答案,避免了单一答案对学生思维的限制,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能窥探出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与价值观。概念图评价方式的使用会对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起到持续优化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2.电子量规的应用

电子量规的本质是一种新型的评分工具,但它与传统的教师打分有所不同且更具多元性。它通常由教师为一项学习任务设定基础评判标准,基础评判标准有多方面的维度,根据学生作品的不同而变化,是一种多结构性的量化评价工具。在每个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知识单元下,教师需重新设计不同的电子量规。例如,对于《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章节,根据教学目标,电子量规的评价指标应侧重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多媒体作品的质量。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听讲思考以及小组合作情况等。作品质量主要包括作品的内容布局、主题定位、素材选取和创意性等。由此可见,电子量规评价方式所进行的不仅仅是终结性评价,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可直接通过电子量规来做基础评判,准确度更高,即时效率更强。电子量规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既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又能使学生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电子量规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显然具有先天优势,一方面,其评价标准多元,注重过程性评价;另一方面,学生的各种电子作品、软件操作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评价都可以用电子量规来完成。所以,这种现代评价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3.电子学档的应用

电子学档是一个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反省和作品上传的新型平台,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过程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同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条件,设计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且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电子学档。在实践中,笔者根据学生的情况,将本学科的电子学档分为五大版块———个人简介、个人作品、学习计划、自我评价和测试成绩。学生在建立好自己的电子学档之后,可随时上传个人的信息技术课程作品,供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和借鉴。学生也可将自己不同阶段的测试成绩上传至电子学档,通过对电子学档的建立、修改以及完善,再融入平时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找出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取得进步。这一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自我成长,将学生置于评价主体的位置,避免了教师唱主角的弊端。

3.激光技术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评价技术 概念图

[中图分类号] G633.6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123

教学评价系统在教学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亦是如此。教学评价系统不仅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能让教师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准确地优化信息。目前,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逐渐显现出各种弊端,而现代教学评价技术则日渐成熟,其被运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已成为必然。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现代教学评价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有以下思考。

一、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评价技术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系统中,评价内容一般以课本所呈现的知识为基础,往往忽略学生作为不同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创新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评价方法十分单一,长期以来,教学评价都以笔试为主,只注重分数,没有多元化的衡量体系。评价过程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则一直扮演着被评价、被迫接受评价结果的角色,没有一套真正能让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三方共同参与其中的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多地关注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获得进步。综上种种表明,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系统存在不少弊端。因此,我们要引进现代教学评价技术,为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助力。

二、 现代教学评价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概念图的应用

概念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评价技术,它能够非常准确、有效地反映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相关概念的掌握与熟练程度。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概念点多且零碎,对逻辑的严密性要求较高,所以将概念图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可行的。例如,在平时的课后小测试中,教师可以选定课堂中的一个大概念作为主题,然后由学生用不同的关联词将不同的概念联系起来,也可对概念进行分级,由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概念图有着多样的答案,避免了单一答案对学生思维的限制,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能窥探出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与价值观。概念图评价方式的使用会对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起到持续优化的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2.电子量规的应用

电子量规的本质是一种新型的评分工具,但它与传统的教师打分有所不同且更具多元性。它通常由教师为一项学习任务设定基础评判标准,基础评判标准有多方面的维度,根据学生作品的不同而变化,是一种多结构性的量化评价工具。在每个不同的教学目标和知识单元下,教师需重新设计不同的电子量规。例如,对于《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章节,根据教学目标,电子量规的评价指标应侧重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多媒体作品的质量。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听讲思考以及小组合作情况等。作品质量主要包括作品的内容布局、主题定位、素材选取和创意性等。由此可见,电子量规评价方式所进行的不仅仅是终结性评价,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可直接通过电子量规来做基础评判,准确度更高,即时效率更强。电子量规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既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又能使学生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电子量规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显然具有先天优势,一方面,其评价标准多元,注重过程性评价;另一方面,学生的各种电子作品、软件操作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评价都可以用电子量规来完成。所以,这种现代评价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3.电子学档的应用

电子学档是一个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反省和作品上传的新型平台,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过程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同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条件,设计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且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电子学档。在实践中,笔者根据学生的情况,将本学科的电子学档分为五大版块——个人简介、个人作品、学习计划、自我评价和测试成绩。学生在建立好自己的电子学档之后,可随时上传个人的信息技术课程作品,供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和借鉴。学生也可将自己不同阶段的测试成绩上传至电子学档,通过对电子学档的建立、修改以及完善,再融入平时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找出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取得进步。这一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自我成长,将学生置于评价主体的位置,避免了教师唱主角的弊端。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成果的一项重要评判标准,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现代教学评价技术具有多元化、全过程、多方面参与的特性,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进新技术,用现代工具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蒲政治.现代教学评价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0(10):178-179.

[2]刘超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现代教学评价技术的应用探究[J].中小学电教,2014(Z2):45-46.

4.激光技术教学设计 篇四

题目:通用技术教学初探

摘 要:通用技术作为一门普通高中新开设的必修学科,对于该学科的理解和课程的实施需要任课教师更深入地认识和不断的探索、尝试。在这里笔者首先谈到了对这一学科的一些认识:要从通用技术学科教育的角度看教学;要充分认识、理解技术与技术素养之间的关系。进而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于课程教学的尝试方法。通用技术课应当给予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空间;学生在课堂上所从事的应该是更开放的内容,更加活跃的学习方式;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等能力,还要使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 技术 技术素养

通用技术教学初探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开设的必修课程。今年九月份,我市高中全面实行了这门新课程,作为新开设的“通用技术”这一课程该如何开展和实施?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实践理解,我深感这门课程意义重大,它将是个较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更多的探索与不断地深入努力,因此我在这里想说一说自己尚且浅薄的一点认识。

一、要从通用技术学科教育的角度看教学。

由于很多通用技术教师都是其他学科转过来的,所以在通用技术课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我们这些教师很容易以本身的原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一学科。物理教师从物理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师从数学角度来看;劳动技术课教师,从技能的角度来看……。结果就是在课堂中要么教会学生科学理论了事,要么教会学生技能就完成了任务。当然能够充分利用原学科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是好事,但是当我们在对自己进行反思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能不能站在通用技术学科教育的角度来看一看自己的课程教学呢?通用技术课的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它不仅涉及到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还要融进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知识,且技术特色的语言、概念、方法等都有它自身的特点。通用技术课培养的不是工程师,设计师,学生不可能人人去当工程师,设计师。但是,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策划某项活动的时候,不是也在“设计”吗?其实,不是工程师、设计师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类“设计”,通用技术课培养的是学生的技术设计意识。同样,通用技术课程也不是培养技术工人,不是单纯地培养劳动的技能而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而由于通用技术教师多是其他相近科目的教师转过来的,难免会有一定地偏向性,把通用技术课上成了“简化版”的物理课、信息技术课、劳技课,所以面对这一实践性、通用性很强的新课程,仅靠一两次培训或交流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教师自身要勤学苦练,必须加强自身的技术修养,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内容,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样,就对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教师知识要比较全面,眼界也要求开阔。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体验,情感和价值观,新课程标准,为教师提供了指导方向,不要过分注重教学的功利性,要更多地把注意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二、要充分认识、理解技术与技术素养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用培养和提高学生技术素养这一目标指导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不要局限于技术方面,诚然学生关于技术方面的探究能够培养他们的能力,但是那不是根本。如果从学生参与技术活动、技术的管理、技术的使用以及对技术的理解等角度来考虑通用技术课程,那我们会发 1 现通用技术课程必须开设,而且课程的目标不在于给学习者讲授了多少的劳动技术,而是转移到学习者学会如何更好地参与到技术活动中来,如何使用恰当的技术解决生活中的技术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好自己的技术活动,如果有人还是局限于技术本体上,那这就是一个误区了,通用技术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必然是通用技术“教育”课程,不容质疑。而另一方面,我个人认为技术和素养也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关键是从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上,有没有把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放在中心指导地位上。素养的培养是离不开“技术”介质的。我们不可能把技术素养的培养完全脱离开技术,没有基本的技术操作技能,我们让学生去怎么管理技术、使用技术?特别是当前我国的学生整体普遍动手能力不强,技术技能水平不高。

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主要是一种观念和能力,其实它和教授具体的技能操作本身不冲突,主要看我们如何来组织教学而已,我们要在教授操作的过程中灌输技术素养和创新等观念。而学会如何应用技术和学用技术来做什么也不冲突,为什么我们以前的劳技操作课较为简单、单调,就主要在于我们以前没有充分地贯彻“学中做”和“做中学”的思想。我们要让学生知道通用技术课程的正确定位,那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极大地发展,他们才能乐意学习,所以有人讲,技术素养理论不符合中国国情,我觉得极端错误,我们既要让学生学习将来能够用到的通用技术技能,我们更要学习者在用的过程中来体现、提高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用技术课具有更高品质的教育,通用技术课应当是具有鲜活、生气勃勃而富有创造力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我认为我们的通用技术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通用技术课应当给予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空间。因此在每轮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完成一些较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有创造性的学习。例如培养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等。由于通用技术教学摒弃了传统学科中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对学生来说极具新鲜感,学生的创造欲望得到极大地激发。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如以联想、比喻等方式将通用技术知识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多动脑子、想办法,拓宽思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来落实教学目标,即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例如引导学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并加强了设计中的过程评价。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维,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其次,学生在课堂上所从事的应该是更开放的内容,更加活跃的学习方式。例如在讲设计的一般原则中的创新原则的时候,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开启罐头来体验原始设计的和改进后设计的两种开瓶器,并引导学生找出身边类似的设计。另外,通用技术课更加具有融合现代教学模式和方式的能力与特点,例如建构主义就能很好地在通用技术课得到体现,研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现代理念的学习方式,更加能在通用技术中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挥,这就是技术学习与能力培养、情感体验的较佳结合。信息技术是通用技术的重要工具之一,把信息技术引入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这既是有利于教师教学,也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好途径。例如可以充分利用视频。教师可以展示一段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如:讲“技术的价值”时,首先给学生展示“影响人类的十大技术发明”的视频,然后接着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视频中得到什么启示?”,“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十大技术”进而归纳总结技术的价值。这样使学生们对学习本节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教师可以制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课件要围绕主题选资料,制作课件前要注意收集一些与课堂教学主题相关、相近的音像、文字资料,然后按照脚本的需要对资料的内容进行分 2 类、梳理、取舍,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选择素材。采用这一学习方法,可以降低技能学习的难度,提高了技术学习的效率。从根本改变了通用技术教学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通用技术较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它特有的交互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条学习实践途径。如在“设计图样的绘制”中,可以让学生利用专业的CAD制图工具来绘制设计产品图型,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设计本身也可以让学生形成规范绘图的意识。实践活动及研究性报告可以通过文档、幻灯片等工具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5.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篇五

汉中市2327学校

【课 题】 系统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 材】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必修2 【教 师】 大 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能对简单系统的进行应用案例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用整体的、互相联系的系统的观点看待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系统的含义,系统的构成

三、教学难点:系统的基本特性。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辩论。

回忆所学过系统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教师总结→案例分析→复习巩固

五、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系统”为研究对象,集中了“系统、子系统、优化、系统分析、系统思维”等许多核心概念和“结构决定功能、系统优化” 等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本单元分三节来组织教材内容,它们分别是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分析、系统的设计。本节系统的结构包括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类型和系统的基本特性三个部分;同学们学完本节后,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建立系统意识,学会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处理问题。第一节系统的结构包括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类型和系统的基本特性三个部分。本节的重要概念是:系统、子系统、整体性。系统的结构是与系统的功能相对应的,用系统的结构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系统的结构可以从空间上架构系统的定义、类型和基本特性,涵盖本节的内容;二是系统本身的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其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前者决定了后者,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功能的变化。2.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接触过系统,知道系统这个名词(如人体系统),但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是系统。因此,本节是系统教学的入门知识,学习系统的概念、含义及其特性,了解学习系统知识的价值。而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的是运用理论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因此,如何用系统的基本特性解决有关问题是本节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并加以说明。有条件时可让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有人认为,“系统”对于中学生太深奥、枯燥,其实这是误解,本单元尽可能地回避生涩概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俗地引出系统概念,通过对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 没水吃”“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谚语的理解,以及很多有趣的案例分析,循序渐进地探讨系统的基本特性、系统的分析、优化和设计,进而培养学生运用系统的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本节从同学们最熟悉的自行车着手,通过认识自行车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联系和它们的功能,学习一些关于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有关系统的基本概念。同时通过多个案例与小试验,帮助同学们理解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基本特性。

六、教学准备:相关的挂图、自行车等实物或模型、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

“系统”一词是一个经常使用的词汇。课前可请同学们从各大搜索引擎对“系统”一词进行搜索统计,查阅概念、定义。

我们发现,系统似乎看不清,摸不透,有些神秘。那么,什么是系统?它有什么特性?

(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入手,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生活经历,他们是如何理解的,要注意引导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回忆,要渗透“利用情景学习”的教学设计思想。问题的提出是为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在理解系统的含义前,先给学生们讲个故事:我国古代《申鉴时事》中记载的有关用网眼捕鸟的故事。课堂讨论:(1)上述故事说明了什么?分别造成了什么后果?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和举例来说明故事体现出来的什么思想。)

(2)展示汽车图片,让学生大致了解汽车四大组成部分,教师得出答案,汽车四大组成部分:

①发动机系统

②底盘系统

③车身系统

④电气系统

教师分析汽车组成部分相关系统,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无法正常行驶。提问:

a.有人说汽车行驶时是车轮在路上滚动,才能行驶,所以人就可以坐在车轮走。

b.有人说汽车行驶时是发动机动力驱驶汽车行驶,所以人可以坐发动机走。

通过对汽车结构的简单分析,得出:汽车行驶不是单一组成部分能完成,各组成部分间要相互作用和依赖,才能使汽车能正常行驶,这就是我们技术中所要学的: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去处理问题。

(二)新课

第一节 系统的结构

1.系统

教师:系统是什么?如何更深入理解系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下面以对“自行车”的结构分析,来更深理解系统和子系统的概念。展示自行车实物。

教师:自行车是同学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提问学生,自行车由哪些构件组成。

学生:(略)

总结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由教师照实物再详细讲解。并在讲解过程中重点分析各组成构件间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然后得出“课件”中系统的定义。由此提出相互概念:

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子系统:子系统是相对于大系统而言的,它是大系统中相对独立且具有一定功能的组成部分。

要素:指构成系统的最主要的元素。

教师介绍了相关概念后,让学生回过头来进一步对自行车进行分析,并能区分出自行车整车系统中的各子系统(最好让学生按照实物进行子系统分析)。

学生分析:(略)

教师根据部分同学的分析进行总结,强调对系统正确分析的重要性,要改进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就必须正确分析系统的结构及其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

形成系统必备的三个条件:

(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这些要素(部分)可以是组件、零件、个体,也可能是子系统。

(2)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一定的结构。(3)任何系统都有特定的功能,系统的功能是组成要素所不具备的。

课堂练习:

自行车的子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承重系统;方向控制系统等等。

(对系统的含义进一步拓展,关键在于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能举出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的生活体验进一步提升,由感性的认识向理性分析转化。)

展示“电动自行车”,使学生加深对子系统的理解。2.系统的分类

系统可按不同的标准和需要来分类:

(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如:人体系统是自然系统;城市系统是人造系统

(2)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

如:自行车的传动系统是实体系统;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抽象系统

(3)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 如:静态和动态是相对的。

(4)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

如:氨气的合成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是开发的系统。

(5)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拓展)

(6)黑色系统和白色系统(拓展)

(教师举例,让学生举相似的案例来补充。)

3.系统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功能之和 分组辩论:在一个系统中,各要素好,则整体性能是否好?(2)相关性:

相关性: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关的并不是独立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案例分析:厨具的安装

学生分组阐述“厨房装修”案例所体现的系统相关性。(3)目的性: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实现一定的功能

案例:分析企业管理系统 P71(4)动态性:系统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例:生病、看病

P72(5)环境适应性: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视频案例:观看“挑战者航天飞机发射爆炸”

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系统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复习巩固:

用系统的基本特性解决相关问题,解释“木桶理论” 八.教学反思

6.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篇六

河北阜城中学 王立芸

一、设计思路

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中重要的课程内容,它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技术探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因此为了在实际教学中一下激起学生的兴趣,演示了纸张形状的变化所承受压力的关系,马上提出质疑:什么样形状的纸张承重力最好呢?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从而指出技术试验的概念。技术试验的类型和方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技术试验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标准。因此在教学中列举代表性的事例及技术试验,如“风洞试验”、“青霉素皮下试验”等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试验。让学生了解这些试验目的、方法、作用、及其意义。另外通过阿什塔比拉大桥的垮塌这个反例,加深学生对技术试验的理解,增加一些技术基本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动手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课后撰写技术报告。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亲自体验技术试验往往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这样通过实验,案例,实践三者紧密结合。产生一个形象生动的知识链:认识→理解→ 运用→巩固,感受技术试验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

二、教材分析

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技术试验教学的要求,主要介绍了技术试验的概念和几种技术试验方法,但教材对技术试验的释义和技术试验的重要性的知识渗透较少,缺少一些著名试验的事例。有鉴于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增加技术试验的基本知识,可以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例及技术试验,如“风洞试验”、“青霉素皮下试验”等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试验。

三、学情分析

在通用技术课程中,技术试验的内容及重要性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了解的相对较少的,因此引导学生通过进行一些小试验和一些典型的技术试验案例分析,让学生增加一些技术试验的基本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对教学内容进行步步展开,使学生亲历自主探索和思维升华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技术试验以及技术试验的方法。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中的作用,能够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写出试验报告。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通过对技术实验的体验,提高学生学好通用技术课的信心,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A.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B.能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简单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测试。C.能进行简单的技术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技术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对待技术实验中的失败问题。

六、教学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及时思考、分析、提炼、评价。

1.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必须以“技术试验及方法”为主线,并以这条主线进行展开。通过实验演示,举例,图片和实物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技术实验是技术探究活动中的一中技术方法。

2.教师切实的去创造环境,调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如:表述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去说、去想、去做,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技术试验的方法和实验报告。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演示实验】:纸张形状的变化所承受压力的关系,自由改变纸张的,比较不同形状可以承受的钩码的数量。

【师】:由此可见,改变纸张的造型,它的承受力就会发生改变,究竟什么样形状的纸张承重力最好呢,这就需要通过试验得知,待会会留时间给同学们进行试验探究。为了探究纸张的造型与承重力的关系所进行的尝试试验,实际上就是一项简单的技术试验。那什么是技术试验呢? 2.技术试验的概念

技术试验: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试验。技术试验是技术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推广等活动中,它不仅是技术成功与否的验证,更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优化技术的关键。【案例分析】技术试验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人造卫星在发射上天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地面试验,以考验卫星的技术性能,但是地面试验毕竟不同于天上,在地面上试验完了还必须上天试一试,无论哪个国家在发射每一种应用卫星之前,都要发射一些技术试验卫星。

【师】:例如我们每天看到的中央和其他省市的电视节目都是通过通讯卫星传送的,而每天的天气预报则是根据气象卫星测出的,这些卫星在投入正式运营以前都要经过一系列的试验。自从我国在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不但可以发射各种用途的卫星,在2003年10月15号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州5号宇宙载人飞船。

(幻灯)神州3号 2002年 3月25日(视频)

神州4号 2002年 12月30日

【师】: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少的试验次数下成功的进行了载人的航天飞行。通过上面的试验我们知道,一项新产品设计生产出来后,其设计是否合理,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都需要通过技术试验来验证。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思考讨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或者看到甚至作过哪些技术试验?

【生】:医院青霉素皮试

【生】:药品小白鼠试验 【生】:爱滋病疫苗的接种试验

【生】:计算机性能测试(优化大师的使用)3.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设问】如果没有这些技术试验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讨论并回答。

【小组讨论】回答:假如在病人第一次注射青霉素时,没进行皮试,有可能会危及人的生命。

【生】:艾滋病疫苗不进行试验,直接注射在病人身上,有可能会有副作用,危害生命。

【生】:对于新型飞机,假如不进行试飞,可能会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

【师】: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技术内容,是技术设计的科学依据。可以为设计的评价提供准确、客观的数据。在世界技术史,也有过分自信、忽略技术试验而酿成悲剧的例子。

【案例分析】阿什塔比拉大桥的垮塌.1863年,美国铁路巨头斯托恩全部采用铁制材料建造了铁路桥,由于对新材料的过度信任,未经技术试验就投入使用,13年后火车经过大桥时铁架发生断裂, 大桥垮塌使100多名旅客丧身。

【设问】从以上案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总结回答)如果不进行技术试验,你不可能了解材料的性能,产品的性能,不能发现设计中的问题,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果事先对材料的性能和设计方案进行了试验,将会最大限度降低失误,避免损失。对于一些大型建筑工程建筑,我们就要缩小比例,用模型进行试验。所以,无论什么产品,大到航天飞机,小到吃穿用的生活用品,设计制造出来的产品都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来检验你的设计是否合理,性能是否达到要求。这样才会做到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他人负表,也是对自己负责。

4.技术试验和科学实验的区别

【师】很多同学常常容易将技术试验和科学试验这两个概念混淆,所在在此列出两者的概念,加以区别。

所谓科学实验,就是我们为了实现预期的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主动观察、模拟或控制自然现象,排除干扰和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力争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去发现和探讨自然规律的一种活动。比如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等。

技术试验:技术试验是为了全面考核产品质量和性能的稳定性可靠性,获取大量技术数据,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产品的使用质量的基本水平及其极限的状况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技术活动。比如风洞试验,飞机试飞试验,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等。

5.技术试验的分类

【师】:刚才,同学们列举了许多技术试验的例子,那么这些都属于什么技术试验类别呢?技术试验的分类不是唯一的,有很多的分类方法,同一个技术试验,分类的标准不同、类别也就不同。

【自主学习】列举不同的分类方法(大概3分钟)

【生】:根据应用的范围不同进行分类:如农业试验,工业试验,国防试验,科学技术试验等

【生】:根据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等。

【生】:根据试验的性质不同分类:物理性能,化学性能试验,生物性能试验等。

6.技术试验的方法

【师】既然技术试验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技术试验呢?有什么样的方法?在技术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人们总结了许多技术试验的方法,这些方法有着各自的特点,同时也有着各自的适应范围和作用,下面选择常用的方法加以介绍。① 优选试验法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定若干次典型意义的试验,逻辑地推出全部试验所达到的最佳效果。

[举例] A.不同品种棉花的对比试验。

B.在钢里加入某种元素以制造特种钢的时候,要用优选试验法测定加入某种元素的量

② 模拟试验法

通过再现的形式来模拟现实发生情况的方法称为模拟试验法。

[举例] A.风洞试验

B.汽车的碰撞试验就可以选用模拟试验法进行试验,在专用的场所模拟现实中的撞车事故,以考察汽车的性能。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试验,可以减小风险,提高效率。

【设问】:在汽车碰撞试验中为什么要用模拟人试验呢?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模拟试验的方法?

【小组讨论】回答:用模拟人试验可以检测在事故发生时对撞击人体造成的伤害,从而总结经验,改善汽车的安全性能设计,降低事故风险。

【生】:水利工程模拟、航空地面模拟试验、神州三号模拟人试验等(总结得到)

③ 虚拟试验法

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虚拟现实中的技术设计原型并进行试验的方法称为虚拟试验法。

[举例] “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表面的场景

【设问】:采用虚拟试验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生】: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很多试验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大大缩短研制周期与研制经费。

④ 强化试验法

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对象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称为强化试验法。

[举例] A.测定某一品牌地板的耐磨性,抗压性。

B.检测钢铁的硬度

⑤ 移植试验法

在相互具有差异的事物之间,将某些共同相关的因素从一物移植到另一物进行试验。

[举例] 橘子从长江以南移植到长江以北的种植试验。

【小结】技术试验的方法还有很多,并不是所有的技术试验都用这几种方法,比如课本上的“马上行动”题,在测试椅子的稳定性,舒适度、结构度时,就可以不用上述的几种方法。7.学生实验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并课后撰写技术试验报告。

(幻灯片展示)

① 试验目的:探究A4卡纸的结构造型与强度的关系

② 试验准备:剪贴周长相同、截面分别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纸筒各一个,砝码(600g)1盒,直尺1把,卡纸1张,木块2个,试验纪录纸。(课前叫学生准备好)

③ 试验步骤:

A.分别将不同形状的纸筒的两端固定在桌子上,中间架空。

B.分别在不同形状的纸筒的中间悬挂相同质量的重物,并依次不断加相同质量的重物,观察结果。

④ 试验记录

(记录设计表参考附件)

⑤ 试验结果和结论

【教师评价】针对学生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技术试验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活动,需要试验者具有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技术实验往往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我们不但要重视成功的经验,而且也应地分珍视失败的教训,不断完善试验,使其成为成功之母。

九、教学反思

技术试验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对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良好的品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种教育价值,在教学中对技术试验有足够的重视。对教材中出现的小试验,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加深体验和认识,强化技术试验的意识。

另外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它与他们早就熟悉的科学实验区别开来。因此我通过对比讲述“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的概念,再结合耳闻能详的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试验、汽车破坏性碰撞试验、青霉素皮下注射试验、原子弹试验等等这些例子让学生理解技术试验与科学试验的区别,让学生理解技术试验的内涵。

7.激光技术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设计理念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是西方多个国家发展起来的实践性科学教学理念,它已成为当代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如今,随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广,高中信息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成为直接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发展的主要因素。但就现状来看,我国对信息技术技能训练教学设计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明显不足,所以我们应积极强化信息技术技能训练教学设计,设计出完善的信息技术训练系统,从而达到学生信息技术技能提升的目的。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特点及主要类型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将相应的信息技术、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等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以此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它是最终实现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完善和优化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直接充分体现出相应的教学理论,并且是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2主要采用信息技术来完成某些特定的教学任务所使用的教学方法。3属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结构的一种稳定的形式。[1]4采用信息技术来组织并实施相对具体化的学习过程的途径和方式。

到目前为止,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模式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做中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方案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模式、主题和论题教学模式以及群体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还有GBS教学模式(Goal-based Scenarios的简称,即基于目标的学习计划),等等。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技术训练系统的功能设计

1.设计训练系统的结构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技术训练系统主要是由前台训练、注册登录、后台管理等几个方面组成。其中,前台训练系统不仅包括介绍系统内容、帮助学生学习理论两个方面,还包括下载素材以及演练和分析相关案例,同时,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也可点击案例视频来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2.设计训练系统的理论模型

网络技术训练系统是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平台,能够帮助教师设计一系列的技能训练活动。例如,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不仅可以直接通过案例演练的形式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技能训练,还可以借助这一模式分析出信息技术教学中比较典型的案例,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质量和水平。[2]在该系统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的形式寻求案例、视频等帮助,以此学习和借鉴相应的教学设计经验。另外,该系统还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设计素材的下载功能,用来有效地丰富其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并帮助教师开拓出全新的教学设计思路。

3.设计训练系统的结构体系

需要充分结合分布式DNA应用结构模型以及信息技术训练系统的理论模型来组合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结构体系。这项系统主要包括了B/S模式,也就是浏览器和服务器的有效模式,以及数据访问层、表现层和业务逻辑层,等等。其中,表现层主要是展现给学生的节目,即学生使用系统时的画面;业务逻辑层是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操作分析,主要是处理数据层的相关逻辑;数据层具体是针对相关数据库来进行操作,如数据库中的删除、添加,以及更新、修改、查找等。进行区分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能够实现软件设计的最初思想。

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技术训练系统的开发和实现

1.开发环境及技术

开发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采用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操作系统、II S5.1的Web服务器;浏览器主要是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9.0版本、具体操作通过SQL Server 2012数据库系统;制作网页的工具主要是Adobe Photoshop CS6、Adobe Dreamweaver CS6、Adobe Flash CS6 Profession等。系统的开发平台则是借助Mierosoft Visual Studio.NET集成开发环境以及C#语言等。

开发技术主要采用ASP.NET技术,这项技术是由微软公司推出的,是全新的、以B/S为基础框架的动态Web开发技术,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多种功能强大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中。不过,对于ASP技术来说,其在开发效率、平台等多个方面并不存在相关性,并且安全性的优势也非常显著。[3]

2.功能模块的设计实现

在网络技术训练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模块有前台功能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两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前台管理。首先前台管理需要注册,注册的信息主要包括用户账号、密码、真实姓名以及电子邮箱,等等。注册完成之后,直接使用用户账号和密码登录即可跳转到访问界面。用户登录后,先看到的是系统的内容介绍信息,这一界面主要是通过系统介绍的图文表示,其中并不涉及C语言和后台数据库的内容,只是包含了系统设计的开发目的、内容以及使用注释。然后点击进入教学设计理论中,这本身属于一个学习的模块,由教学理论、设计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等几个部分组成,真正做到了对教学和学习的详细划分。最后是案例演练和案例视频分析,这主要是以案例演练和案例视频观摩来形成整个训练的过程,如右上图所示。

3.测试及反馈

测试工作首先要考虑到测试的环境及测试人员的来源,其必须是参与到系统测试中所选取的对象,并以此作为测试研究的群体。而所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系统性能测试、系统教育教学功能测试等,测试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其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性能测试则具体涉及系统的执行效率、稳定性、可靠性及安全性等多个方面。然后针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以便准确、快速地反馈测试信息。

结语

8.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篇八

第四节《插入艺术字》。

课型:

新授。

目标:

1.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的方法,使其熟练运用艺术字工具栏对此进行编辑,学会插入艺术字,并能对其进行简单的调整,能运用艺术字设置方法设计个性作品,利用绘图工具栏设计简单图形。

2.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法”来完成学习任务,从中培养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及积极探讨的能力。

3.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掌握艺术字工具栏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学会设计简单图形。

课时:

1课时。

准备:

课本素材。

方法:

学生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

过程:

(一)复旧

学生演示演讲稿的编排。(幻灯片的几种浏览方式,幻灯片的编辑,包括删除、添加、移动、复制)

情导:接下来请学生浏览一些信息。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电子报刊,然后提问:这些信息浏览完了,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生答:主标题。

师问:为什么会记住这些标题?

生答:因为它鲜明、醒目、突出、字形独特、美观、有艺术美感等。

对了,字形独特、突出、醒目,而且美观,像这样漂亮、有个性的字体,我们把它叫做艺术字!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在演讲稿《中国四大高原》中插入艺术字,让标题更加独特而美观吧!

(二)新授

任务:插入艺术字(插入一张新幻灯片,作为第一张,插入艺术字“中国四大高原”)

师:同学们一起来阅读课本第44~45页的内容,2人一组,讨论方法,上机操作。

生上机操作(3分钟)。

师:巡视观看学生操作情况,留心学生不会操作的地方,以便学生操作完后,抓住重点演示。

生:当“小老师”给全班学生演示操作(同时总结操作步骤在黑板上板书),点评全班学生操作情况。

1.插入艺术字(板书)

步骤A:插入→图片→艺术字→选择样式→输入文字→调整大小

补充:学生操作时教师随机提问(问题:你还知道其他方法吗?)

找学生示范。(或教师演示)

步骤B:绘图工具栏→插入艺术字按钮

小结:学习了两种插入艺术字的操作方法,同学们表现都很棒!

2.调整艺术字(板书)

小组竞赛:抢答,老师用鼠标指图标按钮,学生说作用,回答好的学生演示,大多数不会的,老师演示。

小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的操作是利用工具栏来实现的,它像一个“聚宝盆”,能帮我们实现很多设计理想。

实践:本节课还有一个小设计,制作金鱼,老师给大家简单演示一下它的制作过程:参照课本第47-50页,老师相信大家会制作出一条更漂亮的金鱼。练习5分钟,学习金鱼的制作。

教师展示本节课优秀作品。

3.小结,鼓励创新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收获。

(2)想一想,漂亮的艺术字还能做什么?(宣传单、手抄报、电子报刊)

(三)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第52页第2题,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将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多媒体演讲稿。

上一篇:英语作文题关于春节简单下一篇:浅析大学生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