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安全管理制度

2024-10-20

岗位安全管理制度(精选11篇)

1.岗位安全管理制度 篇一

安全管理岗位安全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对本岗位业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

2.编制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事故预案及演练计划,并检查落实。

3.组织制订本单位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隐患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

4.协助领导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指导并督促检查班组(岗位)的安全教育。

6.认真执行“三同时”制度,落实安全技术措施项目,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方法,不断提升本质安全化水平。

7.负责本单位安技装备、消防器材、防护和急救器具的管理,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8.深入现场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组织整改,制止“三违”行为。

9.参加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落实“四不放过”原则,做好事故统计上报工作。

10.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基础资料,做到齐全、实用、规格化。

2.岗位安全管理制度 篇二

1997年开始, 国内各大院校相继设立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需要,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和谐统一的, 富有科学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 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应用型人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 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 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的学科, 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连接食品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桥梁。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 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 促进人体的健康。

今天, 我国的食品工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但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而追踪其发生的根本原因也各有不同。地沟油、毒豆芽、回锅油、染色馒头……层出不穷, 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重点强调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因此, 各个食品企业都在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岗位进行规范, 作为向各个食品企业输送一线高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 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对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岗位进行调研, 了解企业的岗位设置、工作内容及技能分析, 才能为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调研的目的

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岗位调研, 是依托黑龙江省教育厅课题《PD-CA循环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应用》, 进行企业需求调研, 从而制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在对毕业生及企业满意度调查及评估分析, 改进人才培养方案, 不断的PDCA循环, 不断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根据课题的需要, 总体调研的目的有:

1. 了解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岗位设置, 即在食品企业的组织架构中, 质量安全管理具体设置哪些岗位, 和其他部门的从属关系是什么。

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设置岗位有哪些不同。

2. 了解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岗位, 具体职责是什么, 具体的工作需要配备哪些技能。

3. 除了能力的要求, 食品企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还有哪些希望和建议。

二、调研的方法

课题组通过对调研内容的分析, 确定了四种调研方法:

1. 沟通访谈法:

每年6月份, 很多高校都举办毕业生和企业的供需见面会, 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 利用和企业代表面对面访谈, 知道企业人力资源的要求。

2. 问卷调查:

课题组经过讨论, 综合了集中岗位需求、工作内容、技能等问卷, 通过E-mail发送给企业。在发送的企业中, 大部分都是校企合作的单位, 因此问卷回收率100%, 对调研帮助很大。同时, 通过征得对方同意, 有些企业还提供部分岗位职责说明, 将企业中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岗位的要求明确成文, 有据可依。

3. 电话访谈法:

为了扩大调研的覆盖面, 对于一些没有校企合作的单位, 通过电话进行访谈、填写问卷和问题讨论。这样的调研方式适合一些大型及外资的食品企业, 他们都设立相关的公共事务部, 对我们的调研也很配合。

4. 网络调研:

课题组广泛搜索了网络资料, 包括各个期刊发表的公开论文, 各地质量监督局的公开统计数据, 知名食品企业的公开网站等信息。

三、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通过以上的调研方法, 课题组对全国15个省市地区26家食品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资料收集、整理分析。

1. 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调研涵盖饮料、食品添加剂、休闲食品、焙烤食品、糖果、调味品、乳制品厂、肉制品厂、速冻蔬菜等九大类食品企业, 这些企业江浙地区占36%, 福建广东地区占27%, 东三省内陆地区27%, 河南山东中部地区占9%, 其中200人以上的中、大型食品企业占82%, 100-200人的企业占10%, 50人以下占8%。在这些企业中, 出口型企业占16.7%, 内销企业占41.7%, 出口兼内销企业占41.7%, 其中58%的企业通过ISO9001和ISO22000认证, 67%通过出口卫生注册, 50%通过QS, 41.7%通过BRC (食品安全全球标准) 认证, 16.7%通过ISO14001认证, 还有部分少数企业通过保健食品认证、KOSHER (犹太认证) 、HALA (清真认证) 。另外, 82%的企业通过至少两项体系认证, 还有18%的企业通过六项认证之多。

2.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岗位及人员分析: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 从事质量安全管理的部门主要是品管部, 占56%, 另外还有设立体系办, 占19%, 管理部占6%, 检测中心占12%, 品质技术部占6%。在这些部门中基本以三类岗位为主, 现场品管员占66%, 化验员58%, 体系负责人58%, 另外还有品管班长、品管主任、品管经理是在品管员、化验员及体系负责人的基础上升迁起来的。食品企业从事质量安全管理岗位的人员32%是从人才市场招聘有经验的人员, 22%是公司基层提拔, 18%是公司内部岗位调整或学校招聘, 9%是自己培训员工。在这些人员中, 87.5%是大专或本科学历及以上学历, 12.5%是高中学历, 只有4%是研究生学历。

3. 工作内容分析:

经过调查及资料查找, 现场品管员的主要职责是每日不定时车间抽检, 并如实做好抽检记录;对所管辖厂做出纠偏措施;不定期参与首批产品确认;对违规现象进行统计和分析, 应用HACCP知识不断提高卫生监控质量;熟练掌握生产情况, 对车间环境改善设备更新提出合理化改进意见;及时掌握生产工人卫生知识不足之处, 针对性组织卫生培训;对新职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对下岗员工进行再培训;参与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

化验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取样存样;每日每个车间做一品种检验;每日每车间必须做HACCP的一个监测点检测;对原、辅、包装材料按要求进行抽样检验;所有实验结果必须及时报告部长, 不合格报告2小时内报部长;对实验室所有设备进行正常养护;负责计量检测送检。

体系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整理体系文件;归档公司所有技术文件, 负责发放新文件, 回收旧文件;每半年去一次防疫站、技术监督局查询国家新标准出台情况;通过报纸、杂志、会议等途径, 收集有关食品安全的发展趋势、动态、政策、新技术、新材料等信息;内审和外审的组织与接洽, 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与监管。

品管经理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公司的质量控证/质量控制活动, 制定公司的质量计划, 完善公司质量体系, 联络相关行政部门, 协调客户关系及处理相关质量事宜, 负责品控部内部事务的管理, 检查督导协调品控部工作。

4. 技能分析:

根据调查, 食品检测能力、体系内审能力及人员沟通能力占前三位, 其次是吃苦耐劳能力, 电脑操作能力及自我学习能力, 最后是外语能力、创新能力及研发能力。

四、结论及建议

从以上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食品企业对质量安全管理人员需求越来越正规, 基本都设定了明确的岗位及职责, 同时对这些岗位的人员要求能力越来越高, 尤其是一些国际先进的管理技术, 不仅要求能够熟练掌握, 而且不断知识更新, 并具备相应的培训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因此, 我们在校人才的培养就要进行适时的调整, 确定适宜的人才培养目标。

1. 知识目标:

现在的学校教育大多是什么都讲, 什么都不多讲, 导致学生什么都了解, 但什么有都不精通, 很多企业不愿意聘任刚毕业大学生。因此, 我们应根据企业的需求, 设置专业课程, 重点课程精讲, 从理论到实践, 不断强化和练习。例如, 食品化验员岗位, 重点学习和练习产品的抽样, 检验及报告分析。现场品管岗位重点学习和练习GMP、SSOP、HACCP专业知识, 以及简单的培训技巧、沟通技巧。体系专员岗位重点学习各类体系的策划, 内审、资料整理、法规收集等知识, 并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职业发展更加广泛, 岗位的轮换及拓展训练也是必要的。品管经理岗位作为升级版, 学生可以选修一些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以及一些培训的策划知识。这些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2. 能力目标:

有人说, 外语和计算机是21世纪人才的两条腿, 但是作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人才来说, 外语要达到什么水平, 计算机要有哪些能力, 很多大专院校几乎没有彻底的了解及制定明确的培养方案, 因此, 需要整合基础知识和专业需求, 使学生在学校的有限时间内, 培养一定的外语及计算机技能, 能够为专业服务。例如, 文件体系编写中的表格、排版等;记录文件的整理收集归档工作;文件的5S管理;食品的英文说明书;英文生产流程等。让学生练习与模拟外宾客户的沟通交流, 模拟企业现场策划文件等。

3. 素质目标:

在调查中, 很多企业多次提到很多毕业生眼高手低, 缺乏动手能力, 希望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这些问题在食品行业经常出现。食品行业又苦又累, 还要经常上夜班, 工作环境较差, 导致很多毕业生平均半年就要跳槽, 企业很难留住人才, 也就不愿意多花力气自己培养人才。因此, 在校教育中就要彻底转变学生的观念, 凡是都是从基层干起的, 并要求一些名人做报告, 了解前人从业的艰辛和刻苦, 树立他们爱岗敬业的信念, 投身到祖国的食品行业发展中, 这不但是一份职业, 也是一份使命。同时, 不断学习和创新, 不断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最后, 学生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 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越来越多高校采用订单培养和校企结合, 将企业文化引进学校, 这对人才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校企合作并不是让学生只工作, 不学习, 而是一边学一边做, 通过实习, 学生对企业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企业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考察, 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就业的成功率。未来, 食品行业对质量安全管理岗位要求会逐渐提高, 但是只有踏踏实实的搞教育, 脚踏实地的教人才, 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才能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 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 从而提高我们的食品行业质量安全水平。

摘要:随着企业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从业人才需求的逐渐增多, 需要及时、恰当地进行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改进, 本文通过对全国15个省、市、地区, 26家食品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资料收集、整理, 对食品企业质量安全需求的岗位设置, 工作内容及技能的分析, 确定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监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岗位安全管理制度 篇三

职工安全意识;岗位安全;自觉性

企业中因为人的原因导致事故的发生占到80%,煤矿行业因为人的原因导致事故发生占到90%,作为中平能化神马集团来说,因为人的原因导致事故发生占到96%。由此可见,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有麻痹思想、抱着侥幸的心里,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

1.员工安全,企业发展

企业要生存,就得加快发展、与时俱进,就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保证稳定。而安全生产恰恰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基础,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安全是经济效益的保证。对企业而言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矛盾,又辨证统一。“安全就是效益”,一语道破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从正面讲,作为煤矿企业,安全工作搞好了,一方面可以改变社会上的人们对煤矿行业和煤矿工人的偏见,可以树立起一个良好的现代煤矿企业新形象,这可是一笔丰厚的无形资产;一方面良好的安全环境必将给企业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发展空间,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从反面讲,如果安全工作不好,酿成无法挽回的生产事故和人生事故,不仅带来家庭的悲剧、几代人的痛苦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而且将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如发生一起重大生产事故,处理事故少则几小时,多则几个班,不仅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秩序,给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而且还会为处理事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增加不必要的材料消耗,最终产量受到影响,成本必然提高,这无疑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又如,发生一起工亡事故或重伤事故,直接处理事故的费用再加上级的各类安全考核罚款,将会给企业造成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经济损失。企业靠员工发展,员工靠企业生存。这是血浓与水的关系,是骨肉相连的关系。只有做好安全,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提高,我们的工资才有保障。

其次是名誉政治上的损失。当矿井发生灾难事故,所有的媒体都会进行详细的报道,从辽宁阜新2.14特别重大事故,到黑龙江七台河特别重大煤尘事故,当时全国电视、报纸、互联网都相续进行了详细的报道。企业由此而受到全国的关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当发生事故后企业受到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严重的是受到名誉和政治上的损失。

2.员工安全,意识先行

安全,不是一个物体,要描绘出来也很难,但安全确是存在,存在于你我的身边,充满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安全,我们需要安全,而安全也需要我们。

安全,是煤矿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每个煤矿员工生存的条件。“我要安全”,而不是“要我安全”,对我们煤矿职工更为重要。而单位要安全生产,则需要我们以主人翁精神,树立起“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观念。多年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了不少,但是事故和不安全因素仍然存在。原因之一就是虽然认真学习了各项安全制度、规程,但在具体工作中并没有把这些制度、规程认真落实。每一项工作,尤其是在安全生产方面,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你、我、大家。煤矿事故发生后,从很多的事故案例中可以看到真正受到最严重伤害的还是员工自己。例如某矿斜井运输过程中,在皮带运转的情况下,皮带机头固定逆止塞带的铁丝有些松动,该矿一名矿工在没有停电的情况下,就去紧固铁丝,导致右胳膊所穿工作服衣袖被运转的皮带卷入皮带滚筒,右胳膊被皮带滚筒从肩膀关节处拉掉,造成右臂截肢。那么导致这起事故的根源是什么呢?是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是麻痹大意思想,是抱有侥幸的心理,才导致员工三违作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惨剧。员工因没有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没有预见事故的发生,所以给自己带来血淋淋的灾难。

因此,安全生产要抓住“人”这个因素,以人为本。在生产工作过程中,身为单位的一线职工更是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一线职工能否理解安全制度,并落实下来,是安全生产成败的关键。单位就是职工的大“家”,单位的兴衰,直接影响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只有单位兴旺、经济效益好,才会有职工的事业和幸福生活。同时,生产的安全与否还影响着你、我的健康,甚至生命。这些都取决于安全生产情况的好坏。因此,我们在安全生产中担负着责任,同样我们也能从安全生产中获得利益。充分发挥我们的作用,创造安全的工作空间,把“要我安全”改变到“我要安全”。

如果让我们的员工知道了“安全为了谁”我们的员工就不会忽视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是我们每个人快乐的需要,是我们大家安定的需要,是我们每个家庭幸福的需要,是我们每个企业生存发展、保障的需要。明白了这些,我们的员工才能战胜自满心里,排除一切隐患,克服松懈的思想和侥幸心里,永远保持高度的安全警惕性。安全生产中,大家都“我要安全”了,而不把安全生产流于口头,落于形式,那安全生产就不难以实现。

3.员工安全,家庭幸福

衡量一个家庭的幸福不在于它多么富有,而在于这个家庭是否充满快乐和笑声,是否有一个完整美满的家庭。人们常将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寓意为“天伦之乐”。何为天伦之乐?天伦之乐就是家庭三代同堂,充满着尊老爱幼、恩爱和睦、健康快乐的幸福家庭氛围。作为我们每一位矿工男儿,在每一个家庭都是无以伦比、无以替代的“天”,是支撑家庭这个天空的“擎天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每一位矿工生命意义的重要和伟大。

4.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篇四

一、各工种上岗必须具备上岗条件,并熟悉本岗位安全规定,掌握或了解与本岗位相关的其它安全规定。

二、各工种要明确本岗位的操作程序及安全操作规定,并严格按程序和规定执行,严禁违反操作程序施工,否则罚款50元,停止作业。

三、特殊工种必须做到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或操作证过期或失效使用,否则停止作业,罚款50元。

四、各单位不准随意调换工种,确需调换工种时必须提前申请,经工资等部门批准,培训合格符合上岗条件后,方准上岗,否则不准上岗,违者一次罚款50元,并对区长、书记、技术员各罚款50元。

五、各专业技术管理部门每季度要制定《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学习计划及配档表,工区技术员按计划及配档表内容进行组织职工学习,并建立学习记录。

六、技术管理部门要定期抽查职工对操作规程的学习情况,并将学习情况每月进行一次通报。

七、违反操作规程和标准可能导致的危害和危险:

1、采煤:爆破时不按正规程序操作易造成爆破效果差,煤尘飞扬,打倒支柱,造成冒顶等危害和危险,支柱时柱排距较大,降低支柱密度,支柱初撑力不足,造成顶板下沉;回柱时违反程序,造成滚矸,危及人身安全;机组司机不送水开机,造成电机过热,无防尘水,易损坏电机,煤尘飞扬;泵站司机不正规操作,易引起泵站压力不稳定,乳化液温度过高,支柱初撑力不足等危害。

2、掘进:打眼时不正规操作易造成煤岩尘飞扬、卡钻、断钻杆等危害,爆破时不按程序操作易造成煤岩尘飞扬,爆破效果差,打倒棚子,成形差,片帮等危害;扒装时易造成拉倒棚子,钢丝绳抽人等危害;支护时易造成背帮背顶差。

3、变(配)电所值班员及检修工、各类电工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可能导致误送电、检查、检修、施工质量低,造成个人和其他人员触电人身事故,设备工作效率低,甚至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主风机、水泵、压缩机等司机不按操作规程可能导致设备运转不正常,损坏设备,效率低,影响正常的生产和安全,机械维修工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可能会导致设备维修质量差,损坏设备,甚至造成设备不能用或起相反的使用,也容易造成人身事故,影响生产系统的正常生产和安全。

4、运输:运输过程中,各类工种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可能会导致断绳、跑车、机车掉道,触电事故,皮带跑偏、撕裂,设备的损坏、机械伤人事故,影响正常的生产和安全。

5、通风、各类工种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可能会导致数据不准确,漏报、误报、通风设施不合格,或不能正常使用,不能发挥其作用,导致采掘工作面风量不足、瓦斯、煤尘超限、老空区发火,事故抢救不得力,极易造成煤尘、瓦斯爆炸和火灾的发生,极易造成人员窒息事故和身体健康,极大地影响现场的安全的生产。

6、地质测量工:地质测量工的工种不按规程操作可能会导致地质、水文资料不全、不清楚或不准确,巷道偏离设计、工程质量低劣,极易造成透水、顶板透巷等事故,影响正常施工和矿井安全。

7、爆破材料工:该工种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可能导致爆破材料丢失、损坏,炮器质量差或不能使用,影响爆破效果,也容易造成爆炸事故和误判事故,影响社会稳定。

八、由于现场职工不按操作规程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低劣不符合标准的,要强制其反工,并按有关考核规定进行处罚,造成事故的要按矿奖罚管理办法追究其责任。

5.岗位信息安全责任制度 篇五

为加强我局信息化岗位管理,保证局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局信息化岗位管理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公开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责任制。岗位所在部门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和保密管理。

第二条 本规定中的信息化岗位指承载局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和维护的岗位,主要包括局办公室和局信息中心工作人员,以及负有信息安全和保密责任的信息安全员和兼职保密员。

第三条 局信息化岗位安全和保密管理按照国家保密法和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进行。

第四条 信息化岗位实行岗位职责分离制度,岗位操作权限严格受岗位职责限制。除非主管领导批准,信息化岗位人员不得打听、了解或参与职责以外的任何涉及岗位安全和保密的内容。

第五条 信息化岗位人员应保管好自己的信息系统操作口令,不定期予以更换。严禁向他人泄露自己的信息系统操作口令。因工作需要必须告知他人的,应在使用完毕后即时更换口令。

第六条 信息化岗位人员使用的台式和便携式计算机必须有密码保护措施,工作中离开岗位时计算机应置于屏幕保护状态。计算机无人使用时不得置于上网状态。

第七条 非经主管领导批准,信息化岗位工作人员不得携带存有工作信息的便携式计算机外出。经主管领导批准携带便携式计算机外出的,应采取措施保证机内信息安全。携带外出的便携式计算机禁止留存涉及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内容。

第八条 重要的信息化岗位休息日和节假日安排人员值班,重大事件期间应组织安排24小时值班。值班期间,重点监控提供公共服务的信息子系统(如网站)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按局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处理,并即时向主管领导报告。

第九条 办公室应组织开展经常性的保密教育培训,提高局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信息化岗位工作人员的计算机信息安全保密意识与技能。

第十条 局监察室负责局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和保密管理情况的监督。为此,应不定期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化岗位人员使用的台式和便携式计算机应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并排除病毒、木马等安全隐患。

第十一条 信息化岗位工作人员离岗离职,按以下程序办理:

1、整理好涉及信息安全和保密的资料或文档,形成信息交接档案,移交给指定的工作交接人员;

2、逐项取消其拥有的信息系统访问授权;

3、收回其使用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

4、全部移交过程必须有完整的移交记录,经主管领导签字确认后生效。

未完成以上程序,信息化岗位工作人员不得办理离岗离职手续。

6.金台中学岗位安全制度 篇六

1.校长是单位安全的第一负责人,负责单位安全工作政策的宣传教育、落实、牵头、制定单安全位工作制度,筹措安全经费,确保单位安全。

2.校长是安全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具体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落实安全工作制度并检查落实情况,及时对学校安全工作提出建议和不断完善管理措施。

3.班主任是班级安全工作的直接负责人,负责本班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及时处理本班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及时处理本班学生发生的安全事故,推荐任命班级安全干事,抓好班级安全制度的落实,重大问题及时报告,配合学校有关部门抓好安全工作

4.值周领导、值周人员、门卫均有安全责任,要按照学校对安全工作的分工,各负其则,处理好学校发生的安全事故维持好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5.任课老师要树立教书育人,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上课时间内的学生安全,课前点清学生的人数,发现问题及时与班主任、学校安全工作小组沟通,积极完成学校交给自己的安全工作任务。

7.加强岗位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七

一、明晰岗位安全文化的内涵

岗位安全文化是指企业管理、专业技术、一线操作等岗位个体对安全生产态度和方法的总和。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岗位自主管理, 充分发挥全员的主观能动性, 以岗位安全确保企业安全, 以企业安全确保社会和谐, 形成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浓厚安全文化氛围。

二、加强岗位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岗位安全文化是在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基础上, 创造性地以岗位自主管理为核心, 培育岗位员工自觉遵守的安全行为规范, 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 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岗位安全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 要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 并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 是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企业岗位是工业化社会的基本生产细胞, 只有创建企业岗位安全文化, 做到每个岗位都养成尊重他人健康、珍惜自己生命的价值观, 促使企业安全生产、持续发展, 从而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 作用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

岗位安全文化是搞好安全管理的动力源泉。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建设优秀的岗位安全文化, 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企业制度建设, 充分调动员工遵纪守法的积极性, 将每位员工工作热情和奋斗志向引入岗位制度建设轨道, 从而不断提高岗位标准化管理水平。

岗位安全文化是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思想基础。据统计, 70%以上的工业事故是由于“三违”引起的, 也就是说只要做好人的工作, 就可以避免绝大部分事故。岗位安全文化建设通过整合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和环境资源等优势, 将先进思维理念、实践技能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每名员工, 进而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使安全文明之花盛开在每个岗位。

岗位安全文化是创新安全工作的首要前提。岗位安全管理处在企业安全管理最前沿, 是必须筑牢的第一道防线。在创新安全工作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三、创建岗位安全文化的方式方法

岗位安全文化源自于岗位安全管理, 所有创新和发展必须建立在岗位安全管理基础之上。近年来, 石油化工企业相继推行了以岗位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的HSE等管理体系, 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总体发展不平衡, 为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留下了发展空间。

开展宣传培训是创建岗位安全文化的基础。一是在实施HSE管理体系过程中, 宣传企业先进的HSE理念和宗旨, 尊重人的生命, 保护人的健康, 实现人的价值。二是落实好“四一”宣传工程, 即每个车间有一套安全标志图, 厂部有一套安全标语, 每周编一期安全简报, 每月放映一场安全录像片。三是开展四项安全培训, 即搞好特种岗位安全规程培训, 搞好全员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事故案例培训, 搞好员工厂情教育, 搞好新入厂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四是搞好事故预防和应急预案演练工作, 搞好灭火技能、爆炸应急技能、防泄露技能和防停电技能演练。

落实规章制度是创建岗位安全文化的核心。一是签订全员《岗位安全责任书》, 做到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各级领导自觉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并把安全责任逐级落实到一线岗位。二是组织岗位自检、互检, 支持专检人员工作,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五定”制度 (定整改内容项目、计划措施、部门负责人、完成期限、验收考核) 做好整改工作。三是落实好“六同时”制度, 即企业建设要与本质化安全距离、设施等技术装备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验收, 企业生产时要将安全工作同时部署、同时落实、同时检查。四是确定量化安全生产目标, 及时反馈安全信息, 对安全事故按“问责制”和“三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 实现安全生产目标闭环管理。

落实现场管理是创建岗位安全文化的保证。一是开展“点、线、面”标准化作业, 即点看设备, 做到运转灵活、符合标准要求;线看程序, 做到衔接严密, 符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有规范的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面看环境, 做到厂容厂貌清洁优美, 安全文明生产蔚然成风。二是开展“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一线指挥, 机关人员一线工作, 责任职能一线落实, 检查督导一线开展, 切实增强安全管理的实效性。三是落实重点场所、重点设备、重点人员、关键环节、特殊时期等五道防线安全预案, 进行动态式地跟踪管理, 做到人人皆知, 时时防范。四是开展危险预知管理。每个岗位认真填写《危险预知报告书》, 做到员工有效避免作业危险, 确保安全施工。

搞好日常活动是创建岗位安全文化的载体。一是搞好安全百日竞赛和班组安全日活动, 开展安全技术革新, 提出合理化建议。二是搞好“三不伤害”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三群对策 (安全工作群策、群力、群管) 、三负责 (向职工负责、向家人负责、向自己负责) 、“三个一” (我讲一件事故教训、我查一个事故隐患、我提一条安全建议) 、“三个第一” (每年第一个文件是安全文件、第一个会议是安全会议、第一个规划是安全规划) 等活动。三是组织安全演讲、安全文艺作品竞赛、安全理论研讨等活动。四是举办事故祭日、事故挂牌警示等活动。

8.岗位安全管理制度 篇八

【摘 要】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全局性工作,也是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系列关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文件,企业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企业的达标评级,并不代表企业各个岗位、各个专业都已经达标。只有企业全员、全过程参与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专业、各个岗位、各类人员都做到依据标准办事或操作,实现了岗位达标和专业达标,方能实现企业全方位的标准化达标。

【关键词】推进;安全标准化;手段

安全生产标准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规范,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是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全局性工作。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系列关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文件都明确要求,企业应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并提出了岗位达标的重要性、目标、途径和保障措施。

烟草行业依据AQ/T9006-201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结合烟草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特点和实际状况,制定了YC/384-2011《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分三个部分,对行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和现场的以及安全生产考核评价制定了详细的标准,行业各单位,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整治了一批安全隐患和问题,有效识别控制了企业的安全风险,提高了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经过专业考核评价,基本达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水平,个别企业达到安全生产标化一级水平。为巩固工作成果,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2015年,烟草行业制定了《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第4部分《岗位规范和评价要求》,要求在全行业广泛开展岗位达标工作。行业各单位在做好定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和复评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岗位达标和专业达标工作。

1.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1)岗位达标的对象是作业性岗位,是指依照制定的岗位安全规范或标准,通过考核、评定或鉴定等方式对岗位人员的安全理念、知识、技能、素质、操作、管理等进行全面评价,确认其是否达到岗位标准的过程。

(2)专业达标,是指企业专项安全技术工作、生产作业、管理活动,如相关方安全管理,库房、露天堆场、和存放点管理,变配电、电气线路和防雷系统,特种设备、制丝,卷包等作业或管理活动,为达到国家或行业专项标准、规范、规程的要求,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过程与现实状态的专业评价。

(3)企业达标,是指企业根据AQ/T9006-201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YC/T384《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和地方制定的相关实施细则,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过程,使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状态,企业达到规范要求并持续改进的工作活动,也是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和能力的综合评价。

企业达标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成果,是企业安全工作水平的整体体现,企业达标,并不代表企业各个岗位、各個专业都已经达标。岗位达标和专业达标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的重要基础、保障支撑,是企业达标在专业领域和作业性岗位的细化和具体实现,是企业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只有企业全员、全过程参与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专业、各个岗位、各类人员都做到依据标准办事或操作,实现了岗位达标和专业达标,方能实现企业全方位的标准化达标。

2.岗位达标的实施及其重点工作

(1)岗位达标的实施,首先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生产组织现状划分作业单位,并明确各岗位对应的的标准,即根据国家方针、政策涉及本岗位相关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应急措施等,将最基本的安全要求分解到每个岗位上,形成岗位安全规范。如何建立岗位安全规范,是许多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探讨的问题,我们不应试图让作业人员熟悉法规和管理文件,而应将法规、文件的要求转化为为通俗易懂的岗位安全规范,并采用一些图文并茂方式,使员工容易理解和记忆。

岗位安全规范是岗位的“百科全书”,涵盖岗位安全职责、基本要求、工作环境、设备设施、安全装置、主要危险源及控制措施、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要求、作业现场安全要求、岗位安全要求和应急处置要求等。岗位安全规范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才能成为岗位人员的良师益友。

(2)岗位达标的实施,其次要对岗位人员开展安全培训。培训教材和内容重点是岗位安全规范,包括岗位主要危险源控制措施、设备设施及安全装置、作业安全要求等,还应包括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安全理念、事故案例等安全教育内容,必要的法规、管理文件也纳入培训的内容,但一定要结合岗位实际进行,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才能调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培训的效果。

(3)岗位达标的实施,第三应建立岗位达标评价方案或制度,评价各个岗位的达标情况。评价可采用达标考试、岗位自评、班组互评等方式进行岗位达标检查工作,也可由管理人员询问岗位作业人员其岗位作业活动的安全要求,或要求作业者进行现场操作,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目的是岗位职工理解并掌握岗位安全规范条款内容,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规范应用,来实现岗位达标工作。

(4)岗位达标的实施,还应建立必要的激励制度或奖惩制度,使先进的得到鼓励,落后的得到鞭策,提高岗位达标的工作进度和实施效果。

3.专业达标及其重点工作

(1)专业达标的实施,首先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管理现状,识别出需要达标的专业模块,明确各专业模块实施部门,专业达标的实施,还应选择企业相应专业的骨干来进行,确保专业达标的实施效果。

(2)专业达标的实施,其次是要制定专业达标的标准。专业达标标准应在YC/T384《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各模块内容的基础上,全面地收集、整理和识别最新的法律、标准、规范,并结合企业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具体条款内容,编制专业达标检查表,将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加以固化和深化、细化,同时要全面逻列出企业专业模块所涉及的部门和涵盖的部位,做到检查时无漏项、无死角。

(3)专业达标的实施,应注重对检查出问题的整改和验证工作。专业达标查找出的问题,责任部门应制定详细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责任部门、整改时限和整改要求,整改完成后,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验证,对因费用、技术原因暂时未能整改的,应进行跟踪检查和持续治理,或制定具体的整改方案。

(4)专业达标最重要的是应有创新精神,不断结合企业实际持续改进各项安全技术和管理工作,在符合性的基础上,提升有效性,也可适当地借助企业外部的力量,如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业咨询、指导,或使用技术化手段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岗位达标和专业达标是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企业的基础,实施岗位和专业达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才会更加深入、全面、细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才能做到横向到边、纵身到底,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才会更上一层楼。

9.安全标准化岗位达标管理制度 篇九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夯实公司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岗位操作人员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岗位操作标准化,使员工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减少“三违”现象,防止事故发生,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2011‟82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单位所有操作岗位。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三条 生产管理部(安全环保部门、装备供应部门、技术质量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各单位岗位达标评定工作。

第四条 各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全面负责本单位岗位达标工作,成立达标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操作岗位标准的制定、评定、考核工作。

第三章 管理内容及要求

第五条 岗位标准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岗位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公司安全、设备、工艺等管理制度、符合各项操作规程的要求,是该岗位人员作业的综合规范和要求,内容必须具体全面、切实可行。

(二)岗位标准内容主要包括 1.岗位职责描述:具体参照《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及各单位(部门)的岗位安全职责。.岗位设置要求:学历要求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具有上岗资格证书或职称证书、不得有与从事岗位有关职业禁忌症等。

3.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熟悉或掌握本岗位的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及其预防控制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关键点和主要工艺参数的控制、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措施等。.行为安全要求: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执行作业审批、交接班等规章制度,禁止各种不安全行为及与作业无关行为,对关键操作进行安全确认,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拒绝作业等。

5.装备护品要求:生产设备及其安全设施、工具的配置、使用、检查和维护,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应急设备器材的配备、使用和维护等。

6.作业现场安全要求具体如下:

(1)管道、设备按照安全色标准规范着色、设备有铭牌标识、管道有物料流向标识、阀门有开关标识、停用设备要挂牌。

(2)根据岗位实际需要配备适用的个体防护用品,其数量应不低于当班员工数量,并有备用防护用品。

(3)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器材、检测报警装置以及设备安全附件等安全设施设备应落实责任人员,有使用、维护、保养记录,并把完好情况纳入交接班记录。

(4)在危险源处和工作场所正确设置醒目安全标识、标志等,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要求。

(5)员工严格按“三大规程”进行作业,执行作业审批、关键操作进行安全确认,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拒绝作业,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等。

(6)本岗位各类安全防护设施配置齐全有效(防滑踏板、防护罩、防护栏杆、安全阀、灭火器材、可燃(有毒)气体报警设施、设备(设施)接地线等)。

(7)现场清洁生产、文明生产,作业环境中粉尘、有毒物质、噪声等浓度(强度)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各类操作工具、器材等物品定置摆放;安全通道畅通,应急照明正常。

(8)现场设置岗位定置摆放图、应急疏散路线图等。7.岗位管理要求: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岗位培训,开展隐患排查,加强安全检查,分析事故风险,铭记防范措施并严格落实到位。

8.其他要求。结合本单位、专业及岗位的特点,提出的其他岗位安全生产要求。

第四章 评定程序

第六条 各单位须建立岗位达标评定工作制度,对照岗位标准确定量化评定指标,明确评定工作的方式、程序、达标分数、评定结果及奖惩(未达标岗位、人员的处理)等内容。

第七条 各单位制定本单位的岗位达标计划,并督促各操作岗位按期达标,对符合要求的岗位,可以由岗位所在车间向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由各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组织验收。验收资料、整改记录存档保存。

第八条 岗位达标评定采用笔试(岗位职责、安全规程部份)、现场检查、提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九条 各单位(相关部门)应根据法律法规变化、岗位变化以及管理的细化等情况及时修订岗位标准,确保岗位标准的科学性、时效性、准确性。

第十条 各单位在自评时,依照附件1:《岗位达标评分表》进行,实际得分高于90分方可申请验收。

第五章 达标计划

第十一条 从2012年五月始,至2013年12月31日,各单位现场操作岗位必须全部达标,2012年9月30日前,各单位至少有一个关键岗位达标。

第十二条 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岗位达标评定工作制度,明确各操作岗位达标期限,定期(每年至少一次)组织开展对已达标岗位的复查。复查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要限期重新达标。

第六章 考核

第十三条 公司对各单位(相关部门)安全标准化岗位达标工作开展效果显著的,给予500至2000元奖励;对于达标工作未按时完成,影响公司标准化创建的,参照《公司安全标准化建设考核办法》给予处罚。各单位(相关部门)应根据制定本单位(相关部门)的岗位达标制度,明确考核内容,并予以考核。第十四条 公司安全标准化办公室对各单位的岗位达标情况进行抽查,对已达标的岗位抽查结果如低于公司评分标准的,要进行重新达标验收并给予责任单位1000至3000元的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制度与国家、地方及中国铝业相关法规及办法不符的,执行上级有关规定。

10.安全管理岗位职责 篇十

1、在厂长和分管副厂长的领导下,负责抓好公司的安全环保工作。

2、认真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文件。

3、负责编制环保计划、专业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

4、定期召开安全环保工作会议,及时传达上级文件和指示。

5、经常深入现场,了解污染情况,提出整改措施。

6、负责公司安全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7、参加公司及分厂范围内的污染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8、负责环保治理项目验收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9、参加建设项目的环保设计审查、施工监督和验收工作。

10、负责检查考核司的绿化和清洁卫生工作。

校园安全管理部门岗位职责

保干干事安全职责

1、从全局出发,负责师生安全、法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每天早上7:00之前到校。

2、负责联系并配合相关部门搞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尤其是课间和午休时间的学生安全工作。

3、负责课间休息、学生活动的安全监督检查。

4、及时了解学校的安全隐患,做到定期检查,及时记录。

5、遇有突发事件,要根据预警方案及时完成好工作。

6、负责对学生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及自救能力。

7、负责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清缴。

门卫安全职责

学校门口是学校的窗口,人流量大,进出校门的人员复杂,为了保证校园的安全,作为一名门卫负责人,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开校门,关校门,并对外来车辆、人员要严格控制,严禁外来人员入校。

2、来校找学生或老师、领导的,一律打电话联系,必须入校的,一定要严格登记。

3、认真检查来客所带的各种物品,防止各种安全隐患带入学校,如: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动物和管制器具等危险物品。

4、对校门口出现的隐患,应当及时向领导汇报,如遇不法分子应及时拨打110报警。

5、门卫应对来客讲文明礼貌,不讲粗话、脏话,热情接待,真诚服务。

6、时刻保持警醒头脑,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注意安全用电、安全应用设备,做到防火、防盗,防止发生人员伤亡,出色完成本职工作。

收发室负责人安全职责

学校收发室是学校的窗口,人流量大,进出校门的人员复杂,为了保证校园的安全,作为一名收发室的负责人,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开、关教学楼门,并对外来人员要严格控制,禁止入校。

2、对进出教学楼的陌生人员要进行询问,并认真细致登记,以防不安全因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来校找学生或老师、领导的,一律打电话联系,必须入校的,一定要严格登记。

3、认真检查来客所带的各种物品,防止各种安全隐患带入学校,如: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品、动物和管制器具等危险物品。

4、工作耐心细致,待人态度和蔼热情,不与人争吵,工作时间不干私活,保证收发室的清洁卫生。

5、时刻保持警醒头脑,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注意安全用电、安全应用设备,做到防火、防盗,防止发生人员伤亡,出色完成本职工作。

6、遵守作息时间,坚守岗位,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药品安全监督科科长岗位职责

1.负责科室全面工作,指导各县(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药品生产、药包材、医疗机构制剂、特殊药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指导市药检所的业务工作。

2.贯彻执行并监督实施国家和省有关药品生产、药包材、医疗机构制剂、特殊药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监督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的方针政策。

___组织做好药品生产企业、药包材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制剂室的日常监管和现场检查验收工作;配合省局做好药品生产、中药材生产、医疗机构制剂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工作。

4.负责特殊药品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工作。

5.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药物滥用监测工作。

6.负责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转报工作。

7.负责药品再注册、药品品种核査工作;协助省局注册处做好药品品种注册、核査,药材核查工作。

11.高校管理岗位设置与分级管理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管理岗位设置;分级管理;研究

一、岗位设置及分级管理的基本内涵

岗位管理的概念及其实践早在前几年就已经成为我国许多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所追逐的目标,尝试教师职务聘任同岗位相结合就是一个鲜明的证明。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讲,岗位设置及其分级管理是整个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单元,其内容包括“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四个前后衔接、相互补充的环节,而只有合理设定岗位,做好工作分析,继而明确岗位职责,才能从整体上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1]。

二、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岗位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岗工作规程不科学。岗位设置看似简单,实际是一系列复杂系统工程的一环,它必须以工作分析为基础。根据高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而确定的部门与部门内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以及胜任特定岗位所需要具备的任职资格。在此基础上,才能相对清晰地确定承载各类职责所需的岗位类别和岗位数量。但事实上,大多数高校未经这一环节,而是本着尊重历史、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的原则,采取平稳过渡、将现有人员直接纳入三类岗位系列的做法[2]。

2.专业行政的职业发展通道没有开通。高级职员岗位少与符合晋升条件的人员多的矛盾依然是横亘在行政人员面前的职业“瓶颈”,高级职员岗位少,先到先得,在有限的岗位职数里排队上车仍然是主要的晋升方式。结果,一方面行政人员的职业发展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造成落聘人员心理的不平衡,成为内部不和谐的源头,有的人甚至不择手段采取拉帮结派、借势发展、暗中伤人等行为来发泄不满,极大影响了工作氛围、人际和谐,消耗了高校正能量。

3.职务晋升及利益实现受挫。岗位设置之前,专业行政人员可以有职务或职称上的晋升,其工资可根据职务或职称就高选择。同等条件下,专业技术职务的工资普遍高于管理系列的工资,许多拥有中高级职称的管理人员在岗位设置前都选择走专业技术的工资序列。岗位设置后,受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大类岗位职数的限制,专业行政人员主体以职员身份进岗,而现实的情况是,有职务的人之前到达一定的年限就不再任职,由于政策的变化,这部分人可任职到退休,本来七级以上岗位职数就有限,在管理岗位职数有限的情况下,专业行政人员即使获得了中高级职称,也无法聘任更高层级的岗位,致使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和工作年限长资历长的人也无法获得正常晋升,这部分人的受到严重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即将面临退休的人员,他们因职级低,收入就低,将来退休后养老金与职级高者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严重的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将挫伤中青年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高校行政队伍人心稳定不利,也给学校带来一些不和谐因素,评聘矛盾进一步加大。

4.配套制度迟迟没有出台。国家指导性的考核和绩效薪酬制度迟迟未能出台,各高校管理岗位的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依然保持原有的模式,或换汤不换药。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作为制度本身不仅需要单独存在,而且它们是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等改革目标的关键环节。没有科学的考核机制,岗位设置的优越性难以体现; 薪酬不与业绩挂钩,高校人事改革的预期效果都要打折扣。

5.人才任用机制并不完善。高校人事改革的目标是要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推行聘任制,形成以岗位职责和能力绩效为主的动态评价体系。然而,从岗位设置和聘任改革的实施效果看,岗位设置和聘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岗位终身制,但事实上并未触动这一制度的根基,不管受聘与否,仍然还是学校统包统揽的人,这就从制度上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三、高校岗位设置的思考和建议

1.开辟独立的专业行政职业发展通道。理念创新是管理工作创新的先导,建议参考职员制思路,将处( 副处) 级及以上岗位设立为管理系列,将现有其余岗位纳入专业行政系列;建立各系列内部不同职级岗位的任职资格及晋级条件,明确跨岗位系列发展的竞职要项,实现行政人员即使不承担领导职务,凭借其专业素质和工作实绩也可以逐级晋升的职业发展通道;打破“官本位”思想,淡化干部行政身份,拓宽职业发展路径,鼓励走专业化、职业化之路; 做好各岗位系列的横向平衡与协调工作,解决内部公平问题。

2.及时出台绩效管理和绩效薪酬等配套改革方案。科学设岗、竞争上岗、以岗定人、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目标,在制度体系的相互作用下才能实现。要明确各岗位绩效指标,重视绩效的实现过程与指标的行为导向作用,加大对岗位聘用人员的考核力度,完善绩效评价制度,落实薪酬与绩效挂钩,人才任用与综合业绩挂钩,从多种渠道激发各层级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提高敬业度和专业化服务水平。

3.做好合同签订与聘期管理等配套工作。合同与聘期管理,是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的制度保障。规范化的“管”与人性化的“理”对于管理来说缺一不可,一手软一手硬也达不到理想的管理效果。高校要克服畏难情绪和人情意识,建立起规范的合约及聘期管理制度,盘点人才存量,激活人才能量,以制度化的形式鼓励人才在校内外的合理流动。

参考文献

[1]崔茵.高校岗位设置管理改革中的教学管理岗位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02:64-67.

上一篇:英语竞赛小作文邀请信下一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