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2024-08-25

和孩子读书心得体会(共14篇)

1.和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一

这是我和孩子第一次在一起读书,我从来没体验过这样的快乐,而且我也不知道会有这种快乐。和他一起读书,我会感觉到有一种温暖,还感觉彼此更加亲近了。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感觉张竣皓也是一个有责任心,肯上进的孩子,在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我自己也仿佛回到了童年,和张竣皓一样的童年,和他的距离也拉近了,我们不像母—子,而更像是两个很要好的年纪相仿的好朋友,我们跟着故事里的情节一起开心,一起痛心,一起失落,每看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他都会和我一起讨论用什么方法去解决。

和我的孩子一起阅读,令我们母—子之间的感觉产生了有又微又妙变化:他开始与我谈心了,学校里发生的许许多多,讨论怎么和人相处。在学习上,有不懂的地方也大胆地说出来,让我辅导他。我觉得他已经开始喜欢数学了,能及时改正错题及对不理解的题目也非常专心致致地听我讲解。应该说共同阅渎令他心情开朗了许多,学习兴趣也开始发挥了,我们的感情也更亲近了。以后我会多抽时间陪他一齐阅读,对他有好处,也能令我增长点知识呢!免得以后他说我那么傻。

2.和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二

健康路小学, 是我的梦开始的地方。我感激健康路小学。17年来, 怀揣着一种感恩, 我深切炽烈的热爱着我梦中的教育事业, 我选择了用书来爱我一批一批心爱的孩子们。在书的世界里, 我如痴如醉地追寻着我心中的教育梦想。

用诗歌开启生命的黎明。2012年9月, 我偶然结识了现在的六三班。这是一群人称“火星人”的孩子。几位调皮、智障的问题孩子像布堆儿似的云集此班, 各种各样的“奇人奇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面对此状, 我感觉那双正要振翅高飞的翅膀突然遭遇了不测, 而变得异常沉重。从而一时陷入了迷茫……然而我还是很快调整了自己, 我知道我只能试着用“书”来爱他们。

每天清晨7: 30, 当孩子们陆续走进教室, 我会打开轻柔曼妙的音乐, 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三个学期以来, 六三班的孩子们已人人背古诗200多首, 就连那位因车祸导致自闭, 甚至智障的小杰也能张口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的《行路难》了! 那天早上, 当小杰给我背出了《白雪歌》后, 我着实惊喜、激动了一阵子。我紧紧地拥抱了他。就在那个清晨, 我们的教室里仿佛一下子充盈了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曼妙……我在那天的随笔上写到: “用诗歌来开启的黎明是多么幸福的黎明; 由古诗文来夯实的童年是多么幸运的童年! ”

hellow! 你是夏洛吗? 我经常告诉孩子们“阅读是一种美好的精神活动。爱读书的孩子更聪明; 爱读书的孩子更幸福; 爱读书的孩子更美丽。一个手捧书本在窗前静静阅读的女孩是最美丽的女孩; 一个手捧着书本在草地上忘我阅读的男孩是最可爱的男孩! ”

为了实现亲子共读, 班级共读, 我多次召开家长会。不厌其烦地利用校信通发短信, 告诉家长, 要先做读书人, 在做父母。记得在第一次家长会上, 特意把教室布置的很有读书氛围, 还在正黑板的醒目位置用美术字写了一段史斯克兰 . 吉利兰的名言“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 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因为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家长会上, 我还鼓励家长反复朗读这段话。读着读着, 我就感觉许多家长已经理解了, 并接受了我对他们“用书来爱孩子”的建议……

家长会后, 我发现给我打电话问给孩子买什么书的家长多了。到图书馆办证的学生多了。两年半下来, 我们师生共读的书已有25本。记得在读完第一本书《夏洛的网》之后, 孩子们被主人公夏洛和好朋友威尔伯之间深厚的友谊打动了, 班上一时间掀起了一段“夏洛热”。生活中一只小小的蜘蛛都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记得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 “今天, 我在楼道里打扫卫生, 在一个角落里, 我发现了一只正在织网的蜘蛛, 我连忙蹲下身子打招呼: Hello, 你好啊! 你是网洛吗?”

……

我们可以想象, 当一个孩子可以将书里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时候, 那么他们的精神, 语言会是怎么样的呢?

让每个孩子走向美丽的紫丁香。班上有个男孩叫壮壮, 扁扁的嘴巴, 塌塌的鼻梁, 小小的眼睛仿佛一眨就是一个坏点子, 俨然一个标准的来自农村的“小坏孩”。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竟能与书结缘。

他能与书结缘, 应该纯属偶然。那是今年10月份的第一个周二。我和班上图书管理员照例从图书馆换来了书———《狼王梦》,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作品。阅读课上我照例为孩子介绍了书封面、书脊、背面、扉页、目录等等。一切照例, 没有什么异样, 然后是开始师生共读《绝境分娩》……然而我不知道一颗坚强正义健康积极的种子就在此时正在一个孩子的心里氤氲而生……

“老师, 沈石溪现在还活着吗? 他现在在哪儿? 你说他写的事是真的么? 真的有一片草原叫尕玛尔草原吗……”下课铃一响, “坏小子”壮壮以风驰电掣般速度跑到了我的面前, 打连珠炮似地问了我这么长一串问题。我又吃惊又高兴地望着他,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 说: “让我们一起读完它, 再来讨论吧! ”

第二天早晨, 我刚进教室门, 壮壮就兴冲冲地走向我, 扬了扬手中那本《狼王梦》说: “刘老师, 我昨天晚上看了半夜。终于读完了, 你说紫岚的梦想能实现吗? 她外孙能当上狼王吗? 对了, 这本书还有续集吗……“他说起话来问题总是一大串一大串的。看他那由于兴奋而被涨红了小脸, 我正要掩饰不住地赞扬一番, 却又故意掩饰住心中的喜悦, 说: “你再到图书馆去找找吧! ”

当天, 我就看见了壮壮从图书馆捧回了另一本书《疯羊雪顶儿》。随后是《再被狐狸骗一次》《斑羚飞渡》《红奶羊》《鸟奴》……图书馆所有的沈石溪作品都被壮壮收入囊中。与此同时, 我再也不用担心他会像以前那样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那样放诞不羁了; 再也不用因为他有意无意地欺负了某个同学来不及外理问题而烦恼了———因为他总是坐在动座位上, 如痴如醉地与沈石溪对话, 与沈石溪笔下的那群动物同呼吸, 共命运……

我和六三班的全体孩子用了两周的时间一起完成了《狼王梦》的阅读之旅, 在那天的阅读交流课上, 壮壮认真地说: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兽医; 为了我的梦想, 我一定要像紫岚那天坚忍不拔, 不屈不挠, 永不放弃的精神学习。”

相信那幸福缤纷的春天! 新教育实验提出的“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可以是师生的对话, 可以是日记里朴素真情的表达, 可以是师生用笔编织的有意义的生活。本班的轮流日记, 为我们师生对话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每天早晨第一节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光, 因为那一刻我就可以读到十个孩子的轮流日记, 孩子们或喜, 或忧, 或乐, 或悲。但终归都是真实的, 每每我都会投入地看, 动情地批。

孩子们每天第二节课间操后将能准时看到。那时, 他们是何等的快乐啊! 他们总是三五成群的读着, 品着, 笑着, 相互解说着……一次, 我在后面的学习园地内深情地对孩子们说: “读书使人聪明, 读书使人美丽, 读书使人幸福,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成长不可无书。亲爱的孩子们, 我深深地知道, 在这样一个凉风习习的初秋里, 我带给大家的只是一粒小小的种子, 我将用这朴素的岁月为土地, 与大家共读, 共写, 共同生活。相信两年后的今天, 你们定会还给我一个幸福缤纷的春天! ”我不苛求孩子们一定读懂我的这些话, 但我知道自己正在孩子们美好的童年岁月里精心地播洒一粒粒种子。我相信这一点, 就像种子相信土壤和岁月那样———深信不疑!

3.我和孩子的读书时光 篇三

她是她们班上报课外班最少的。若是别的孩子,结果不用问,一定是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好在她的老师早就认识我们,还不好意思生气。这个课外班报得最少的孩子依然很忙,每天,包括休息日。我就不能不无限怀念她上小学低年级的时光。

休息日,一定是一家三口亲近大自然的最好时光。周一到周五晚上,必定是我们读有字的书,她读图画书。当自己也能读有字的书后,她常常被书中故事吸引,在我们安顿她睡下后,又悄悄开灯夜读,不知看到何时。我们是从开着,床头灯、滑在床边的书和没拉好的被角发现她的这个秘密的。有时候她为了不让灯光从门缝泄出,开着手电,躲进被窝里看。我们心疼,担心她弄坏眼睛。这小把戏我们小时候就玩过,但自己可以,自己的孩子不可以,漫漫竞争路,哪一方面都不能闪失。你想啊,从小学到高中,多少知识要通过眼睛看到心上?!

后来升入小学高年级,她就忙多了。忙作业,几乎没时间阅读。我读书,她做作业。睡觉时,我把我觉得优秀的故事讲给她听,她嫌老套。偶尔去图书馆,她会赖在成人室里看幽默故事,这样的情形有愈演愈烈之势。我说那些东西不值得看。她说她知道那些是快餐,但是看一看,乐一乐,心情就放松多了。这个从我身上掉下的肉球球,第一次让我有了陌生感,她有什么沉重无法放松呢?

她喜欢郑渊洁,疯狂地喜欢,家里买了许多郑渊洁的书,床头挂着她和郑渊洁的合影。我一开始觉得郑渊洁作为儿童文学领军人物,他的书可以大胆引导孩子去读、去喜欢,哪怕着迷。事实上,理想和现实有些距离,我有些后悔过早地把郑渊洁介绍给成长期的她。她从书中学到的是不循规蹈矩、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学得有些不像女孩子。总之,她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孩。在她面前,我常常束手无策。

有一次看她的日记,写一个拉板车的老人想吃碗鱼汤面,因为价格高,最终没舍得吃,引得面店里两位时尚女孩嘲笑。她有看法,批评她们做得不对。她怜悯老人,望着他的背影落泪。文中的一句话尤为打动人心:老人和他那辆破板车一样旧了。那一刻,我的心里涌动一种叫自豪的情愫,她的确是我的小孩。

昨天下午,她的语文老师身体不舒服,家庭作业由数学老师布置。“就一点点耶,太爽了!”她飞快地忙完作业,宣布她的重大决定:“今晚我要看书,你不许给我听写,也不许考我。”

小小的书房,她在那里架着腿,托着腮,半仰在椅子上,读一本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选》。那是她爸爸读过的,她依然看得津津有味,优秀的作品有着穿越时光的神奇力量。我在另一边读着朋友向我推荐的白先勇的散文《蓦然回首》。

4.和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四

子路小学 张谢美

现在,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趋势是越来越重视阅读,都希望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充实我们的教学,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力。细观当今的社会现实,孩子他们最为喜欢的是电脑、电视和爸爸妈妈的手机。而读书这种耗时又费力的事情,他们是极不情愿做的。让孩子爱上读书,让书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这是每一个老师、家长的心愿。帮助孩子学会读书,和孩子一起畅谈好书,就成为每一个为人师者的重要工作但却又是一件不易的事。那么老师该怎么做才能如愿所偿呢?

假期里我读了蒋军晶老师写的《和孩子一起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这本书,在如何引导孩子阅读方面,觉得他的好多做法、观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蒋老师的做法

让孩子爱上读书之一――“让读书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

要让孩子爱上阅读,让孩子成为一个“终身阅读者”并不简单。摘录《和孩子聊书吧》里的一段话,跟大家分享:我愿意相信一些阅读推广人的结论:如果你的家里有书架,而书架上的书达到了200 本,那你的孩子爱上书的可能性可以达到60%。我很喜欢60%这个“可能性”――既给你希望,又让你觉得很真实。有的家长会认为,买200 本书那不是很容易的事吗?确实,几千元的事,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家长来说,并不算多。其实,他们误解了“书架上的书达到200本”的意思。这是一种“象征”的表达,实际描述了一种生活方式:爸爸妈妈有空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去书店,看看,翻翻,找找,然后买两三本自己喜欢的书回家,如此逐步积累,不断充实书架。放手让孩子去读自己喜欢的书,去说自己喜欢的故事,为什么要规定必读书呢?倒是可以规定,一年要看几本书,会说多少故事,期末以说故事的形式来比比呢?学生自己去书店买自己喜欢的书,自己看,带来和同学分享,这样不是能看更多的书吗?

让孩子爱上读书之二――找到“味道好”的书

选择什么样的书来给孩子读一直是萦绕在老师、家长脑中的大问题。蒋老师在书中给我们明确了选书的方法,他说:如果班级读书基础薄弱的,那么在选书的时候要做到5 点:(1)生僻词汇少一点;(2)书薄一点,增加信心;(3)大道理少说一点;(4)情节发展稍微快一点;(5)人物形象鲜明一点。而且在选书的时候年级不同,选的书也不同,例如:一二年级选简单易懂、故事有趣、主题正面、富于想象力和好奇心,三四年级选那种现实英雄、友情、冒险、同情心,五六年级选知识类书籍、科幻、侦探推理、抒情文学、人类的命运。一句话,就是要让孩子找到“味道好”的书。

让孩子爱上读书之三――“让我们聊起来”

让孩子聊起来,是一门技术活。首先是提出好的问题,蒋老师详细阐述了四个方面:提稍微“大一点”的问题;提稍微“开放一点”的问题;提稍微“生活一点”的问题;提稍微“表达方面”的问题。同时要营造安全的讨论环境,教学组织松散一些,过度诗意和结构化的教学语言不用,尽可能让孩子多说,教师要富有解释智慧,帮助孩子养成一些讨论技巧。书中蒋老师出了给我们阅读和聊书的策略外,更实用的是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书不同的聊法,带读者走入聊书现场,真正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每一位阅读此书的人能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做起来,和孩子们一起“静下来,静下来,接触一个更丰富的文学世界”。

自    我    所   得

读完此书,我不由地深思:平时总是以“忙”为借口,很难静下心来捧起一本书细细地品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己都不爱读书,怎能让学生喜欢读书呢?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让我们“把阅读当作信仰”,让我们一起去读书,同时,和孩子一起去聊书吧!让孩子真正地走进书里,在床头有喜欢的书,在梦里有喜欢的人物陪伴,在课余有喜欢的故事交流。那才是让孩子读书的真正的道路吧!

5.和孩子聊书吧读书心得 篇五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教室里,我都尽量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班级图书角的借阅规则:1、每次只能借一本;2、每次借书最多只能借阅两星期;3、每隔一个月,借阅归零,每一位同学都把书归还到图书角;4、每隔一段时间,举行一次好书推荐会,介绍得好的同学可以优先借阅书籍。

“大声朗读”在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合大声朗读的书。第一,情节发展的节奏快。第二,人物形象鲜明、丰满,“好人”与“坏人”容易区分。第三,对话明快、易读。第四,大段的景物描写要少。2、要想办法让学生参与进来。第一,适时“停顿”,让学生自己想象参与。最好选择留有悬念的地方停下来。“停”的时间不要太久。第二,适时提问,让孩子简单参与。可以问:“你认为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情?”另外,也可以让孩子提问,要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不要搪塞他们,也不要回答得匆匆忙忙。3、要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第一,要注意读的语调、语速。大声朗读的要义是要让听的人听得明白,喜欢听,因此要读得慢一些,让孩子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要富有感情地朗读,读到让人紧张的悬念处,要慢下来,把字句拉长,要让你的听众坐立不安。第二,要适时出示书的相关资源。在朗读之前要给孩子们介绍作者情况。介绍作者很有研究,应该找一些有关作者的背景资料来介绍,把作者还原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第三,要注意读的环境。

什么样的书适合聊

(一)记住五个“一点儿”

1、冷僻词汇少一点儿

2、薄一点儿

3、大道理少说一点儿

4、情节发展快一点儿

5、人物形象鲜明一点儿

(二)有可能,就选择高品味的书

1、忠实于自然的书。就是诉之于“直观”,培养儿童观察力的书。例如,法布尔的《昆虫记》、比安基的《森林报》。

2、可以解放儿童的心,使他们喜悦的书。例如,充满想象力的幽默的《5月35日》《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3、能把人类高贵的感情吹进儿童心灵的书,使儿童尊重一切生命。例如,《小王子》。

4、承认游戏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活动的书。例如,瑞典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法国戈西尼的“尼古拉”系列书籍。

5、启发儿童知识的书,帮助孩子认识人性——人类心情的书。例如,纽伯瑞文学奖系列里的《一百条裙子》《亲爱的汉修先生》等。

(三)多选择儿童文学经典

(四)根据年龄来选书

一、二年级首选童话。

三、四年级的孩子喜欢读什么书?首先,我会选一些关于“英雄”的故事。其次,可以多读一些有关“友情”的书籍。第三,可以多选一些“冒险”的故事。例如,《手斧男孩》《天使雕像》《蓝色的海豚岛》。第四,可以多读一些可以激发同情心的书籍。心理学家人物,这个时期的孩子认为自己已经不是受别人同情的弱者,而是可以给予别人同情的强者。例如《三毛流浪记》《草房子》。

五、六年级的孩子喜欢读什么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对知识类书籍产生兴趣,他们懂得越多想了解的也越多。他们开始对人类的一生及命运表达关心。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欣赏抒情文学,例如,诗,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欣赏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喜欢阅读侦探、推理小说,还喜欢阅读科幻小说。

(五)和不同性别的孩子聊的书

6.和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六

此后不久,在经过同样的橡胶林时,赤脚医生却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那份由大象夫妇“赠送”的一窝蜂蜜,给了人类一份“尴尬”的惊喜!

——大象真是一个富有灵性的动物啊!它的这份“知恩图报”给了我们人类太多的感动!

这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先生在《给大象拔刺》一文中为我们讲述的故事。他给我们展示一幅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帮助的动人画面!如果我们都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友爱、互助之情,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亲近自然,我们就能得到大自然的馈赠和厚爱,我们就能和万物拥有同一个美好的家园!

请伸出你友爱的双手,感恩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吧!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象警》读后感——孩子习作

一天,一位赤脚医生在大黑山挖一种叫萝芙木的草药,口渴干热难耐,正要到罗梭江的大湾塘喝水、洗澡时,看到了令人惊奇的一幕——塘边拥挤着二三十种动物,大大小小不下200只,读后感《《给大象拔刺》读后感——和孩子比赛写读书心得》。动物们干渴难耐,却不敢下塘喝水——原来,这塘里有好多凶残的鳄鱼!

这时过来了七头大象。它们并排站到了近1米深的水中;其他动物们也争先恐后的下塘喝水了!这水中的七头大象,威风凛凛,吓跑了鳄鱼!

——大象真是一个富有灵性的动物啊!它们在水中一动不动,用自己魁梧的身躯和强有力的鼻子,为动物们庇护出了一块自由喝水的空间;它们真像是动物界的警察,锄强扶弱,认真地在履行自己的神圣使命!

这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先生在《象警》一文中为我们展示的神奇一幕。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物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动人故事!

7.我送孩子去美国读书 篇七

当我把9岁的儿子带到美国, 送他进入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 我就像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保管, 终日忧心忡忡。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 每天至少让学生玩2个小时, 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教师看见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四年级课本后, 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 六年级以前, 他的数学不用学了!”面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 我就像挨了一闷棍。

一时间, 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中最蠢的一件事。日子一天一天过去, 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地去上学, 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

在中国, 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 书包就是满满的、沉沉的, 从一年级到四年级, 换了三个书包, 一个比一个大, 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

而在美国, 他没了负担。这, 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 我把儿子叫到面前, 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他笑着回了我一句美式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此时, 我真是一片深情地怀念中国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不过, 事已致此, 也只能听天由命。

再感美国教育———哭笑不得而后震惊不已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 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 放学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 而是常去图书馆, 不时背回一书包的书。我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 他一边看着借来的书一边敲着电脑键盘, 头也不抬地说:“作业!”这叫作业吗?

一看孩子打在电脑屏幕上的标题, 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 这样大的题目, 即便是博士, 也不敢轻易去做吧?于是我严声厉色地问是谁的主意, 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 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 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 说明自己的看法。”

我听了, 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了, 我真不知道让一个10岁的孩子去做这样一个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 会是一种什么结果, 只觉得一个10岁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 以后恐怕是连吃饭的本事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 儿子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 打印出来的是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

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 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成, 也没批评, 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愣, 一是因为我看见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 二是我看到了在文章最后列出的参考书目。我想, 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 那时, 我30岁。

不久, 儿子的另一篇作业出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

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 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耽误后代, 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一番气力, 我们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复复, 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电脑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 不禁心中苦笑, 一个小学生, 怎么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光在饺子、包子上大作文章。

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把文章作出来了, 这次打印出来的是10页, 文章后面又列出了一本本参考书。

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超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

那自信的样子, 似乎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 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 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安排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 活跃思维, 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 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我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感到骄傲, 但是她为我们感到震惊。”“是不是?”儿子问我。我无言以对, 我觉得这孩子怎么一下子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 也难怪, 连文章题目都敢作的孩子, 还有什么不敢断言的事吗?

儿子六年级快结束时, 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

“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

“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 你将对美国投原子弹持什么态度?”

“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

“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如果是两年前, 见到这种问题, 我肯定会抱怨:这哪是作业, 分明是竞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

而此时, 我已经能平心静气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

学校和教师正是在这一个个设问之中, 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 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 让孩子们学习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

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 它的答案, 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

看着12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 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记硬背, 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 不然, 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

此时我在想, 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 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 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电脑和微缩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

有一天, 我们俩为狮子和豹子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 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影带, 拉着我一边看, 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时, 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了。

重看美国教育———自由而富有创造力

我发现, 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 但是他们却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 他们要让孩子知道, 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 但是, 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 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 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 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 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

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 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 就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 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 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不禁想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

他学的是天文学, 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所的第一天起, 到拿下博士学位的整整5年, 他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觉得很奇怪, 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 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可是一到实践领域, 搞点研究性题目, 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 那么富有创造性。”

我想, 他的感受可能正是由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造成的。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固定的框子里去施展拳脚了, 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 对不少中国人来说, 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 而是慌恐和茫然。

8.让孩子喜爱读书 篇八

快乐的事情。

【关键词】读书 激发兴趣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常常运用到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低年级来说,朗读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怎样让孩子爱读,乐读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兴趣

现代的教育观,要求教师把民主带进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要蹲下来看学生,尊重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打消顾虑,消除紧张的情绪,变得敢于读书,爱读书。所以,学生开始读书时,教师可以微笑着,亲切地说,“请小朋友把这一句(段)读一读,看谁读得最认真”。学生读的时候,不打断,耐心听。学生读得不好,添字漏字或读错字时,不批评,而是用肯定加建议的方式说,“你读得真棒。能不能再看清楚一点,把这句话(这个字)再读一遍,好吗?老师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如教材《秋游》“农田里,稻子黄了,高梁红了,棉花白了”中“梁”这个字不容易读准,朗读时,要读成轻声。面对读错音的学生,我不训斥,而是耐心地鼓励学生纠正,学生则大胆地读,这样一来效果可想而知。

另外,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学生读书的伙伴,和学生一起读书。这样,孩子们才会喜欢读书,才会读得生动,读得愉悦。

二、把读书的权利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愿望

在读书时要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我让学生轮流承担朗读第一遍课文的任务,调动班上每一个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帮助学生树立读书的信心,相信“我能读”。读完课文后,我还让学生自己做小评委,如“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你能像他那样读吗?”“哪里读得还不够,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像第四课《乡下孩子》,上课前,我就布置由第一组的学生负责在课堂上朗读第一遍课文。学生为了顺利地完成朗读任务,就利用课余时间反复练读,结果在课堂上,我听到了第一组学生最好的一次朗读,大家都觉得把乡下孩子的那种快乐、勤劳读出来了。此时,我才真正的体会到当老师把学生真正当做读书的小主人时,不用老师教,学生就能以读导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达到自读自悟,读中见悟的目的。

三、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到位,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就要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如齐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导读等,但最能引起学生朗读兴趣,感受朗读乐趣的有以下几种朗读形式:

(一)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如《狼和小羊》一课,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小羊,大灰狼,各自朗读它们。此时,学生已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

(二)表演式朗读

表演式朗读有两种:(1)分角色表演式朗读。即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礎上,让学生再演一演。学生走进课文,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等生动有趣的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朗读方式,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2)动作表演式朗读如。《狐狸和乌鸦》一课的第四自然段,摇摇尾巴更能说明狐狸的狡猾。为了加深对这一段的理解,在朗读这一段时,我安排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在做做读读中,深化了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三)比赛式朗读

学生都喜欢参加比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比赛中获胜。因此,我在班上开展“谁是小冠军”的活动,并贯穿于每一课的朗读教学中。比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从而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四)想象式朗读

根据课文内容,边朗读边想象,把文字变成一幅幅活的画面。如学生朗读《秋游》这课时,我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结果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秋天来了,小草黄了,还有一个学生说,我好像看到小朋友在草地上做游戏。

(五)配乐朗读

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

9.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九

学校里,老师一直提醒孩子们回家多读书,平时经常布置课外读书的作业。孩子进入二年级,学校对孩子每天阅读书的要求更高了,经常教育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这次读书活动的举办提醒了我,必须要下决心陪孩子读书了。陪孩子一起读书,真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儿子喜欢看书,更喜欢让爸爸、妈妈陪着一起阅读的感觉。她曾经说:“我觉得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这样感觉更有意思。”呵呵!你瞧瞧孩子,她其实从内心是非常期待家长一起读书的哦。

这次读书节的活动中,我们一起阅读了《安徒生童话选》、《百科书》等,这些读本都是特别适合孩子们的思维与年龄需要,很多小故事都非常有深意和喻意,从中还得出了不少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培养孩子思想、道德品质、交际技巧都大有益处,当然,孩子也从中受益多多,很多好习惯的养成就来源于对书中主人公的认识和肯定呢。

每次看完一本后,我们会在一起讨论和回味书中的故事情节。儿子会告诉我在书中他认为感兴趣的故事,而我和他爸则帮他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同时我们还启发孩子对书中的人物进行比较,寻找书中每个人物身上优秀及具有‘闪光点’的地方。

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全面提升阅读力对于一个孩子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10.和孩子一起读书感悟 篇十

六(6)班苏少媚的家长:张灿宁

阅读,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好的读物能丰富孩子的心灵,扩展孩子的视野。孩子从小就有对认识世界的渴望和好奇,书本为孩子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所以我会为她买各种的图书、童话故事,和订各类的书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的力量总是让人信服。我没有强迫女儿每天都要看书,要读多少页的书完成所谓的任务,我也没有要求她一定要看什么书,每次我看书看报的时候,她也会跟和我一起看,只要她喜欢看,对她没有坏处,她都可以自由的选择。由于我家里书城很近,我总是鼓励女儿多点去书城看书,她也会自己主动去。周末很多时候,我总会饭后和女儿去书城看书,每次看书的时候,发现有好的故事或者好的句子我总会和她分享,每次在书城看书我们都流连忘返。

我更喜欢和女儿一起读书,每次拿起她的语文书,她总提议每人读一段,很多时候我读错了字音,她总抱腹大笑。有时候我们会分别扮演书中的角色去对话,就这样我和女儿一起陶醉在书的世界里,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我会更希望通过这种氛围,让女儿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

11.让孩子爱上读书 篇十一

摘要: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所以家长要从小就重视孩子课外阅读的培养。

关键词 :阅读;兴趣;拓展;适合;年龄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43-0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部分提出,小学生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让孩子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使孩子“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促进孩子智能发展,这已经成为很多家长和语文老师的共识,但如何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方法却让很多孩子家长和老师大伤脑筋。

下面我结合自身的体会来介绍几点方法:

一、培養课外阅读兴趣

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所以家长要从小就重视孩子课外阅读的培养。

女儿小时候上完托儿所中班就直接进学前班了,拼音都没学完,基本上不认识几个字,平时在家里也没怎么教过,考试时看不懂题目,即便老师念过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但孩子都爱看电视,那时她最喜欢看的是芭比公主系列:芭比之十二芭蕾公主、魔幻飞马之旅、蝴蝶仙子、梦幻仙境之人鱼公主等。后来在书店看到有芭比系列的书,有彩图、有拼音、有汉字。她很喜欢,央求我买,我的条件是: 必须看完一本才能买下一本,检验的方式就是要复述故事内容。

她担心自己喜欢的书被卖完,所以每次买了就很努力地看,不认识的字就先读拼音,实在不会就问我。很快第一批出版的芭比系列书都看完了,之后每出一本新书就买,诸如芭比之森林公主、音乐公主、三剑客等等,逐渐扩展到阅读各种各样的童话书籍以及《十万个为什么》等,看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间她认的字越来越多,到了二年级,二类字很少有不认识的,三年级时作文写得也有模有样。

二、根据年龄,精选读物

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推荐一些好的读物,同时应该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年龄有差异,感兴趣的事物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

我平时有个习惯,空闲休息时喜欢看书,睡觉前也要看一会儿,李思羽学我,也找书看,我不限制她看书的类别,但要求必须坐着看,时间也不能太长,以免影响视力。一开始给她买小朋友之间流行的《查理九世》系列、《七寻记》系列、《马小跳》系列、《意林—小小姐》杂志等,都是她感兴趣的,再后来就是买一些青少年版的名著。班主任从四年级就给学生和家长推荐了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当时有一半书籍家里都有,缺的书后来又陆续购买了一些。五年级开始老师要求写读书笔记,她已不满足于家里已有的书籍,自己在书店选了些冰心、老舍、海伦凯勒写的书,看完后还“恍然大悟”地告诉我:“怪不得作者这么出名,写得可真是好!”现在买书时基本都是她自己挑选。

三、尊重孩子,更新观念

一般来讲,小学生会从天性出发选择自己想看的书,父母应尊重孩子的选择。只要不是暴力、淫秽、恐怖的书籍,孩子都可以看。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不少父母虽然鼓励孩子读课外书,但功利性较强,一切围绕考试转,以学习成绩为唯一目的。他们鼓励孩子读书,但买的都是教学辅导一类的书,其他书一律禁止。

我也经常在家拿她买的书看,我看的快,常常是我看完了几本她才看了一本。我们会互相交流故事内容和自己的看法,有时观点一致,有时不同。通过这几年的阅读我感觉女儿的知识面拓宽了,也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了,作文的词句内容也丰富了。我告诉她:“提高语文成绩的最好方法是阅读,也许现在体现的还不明显,到了高中时期就一定会有差距了。阅读,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感受世界的不同,让你更聪明!”她深以为然。

12.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引领读书 篇十二

无论是老师的谆谆教导, 还是家长的絮絮叨叨, 往往都会使孩子不胜其烦, 而引领和激励孩子对读书产生兴趣, 直接与文本对话, 与圣贤低语, 远离浮躁, 就能从中获得愉悦、智慧与启迪, 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书达理, 实现自我激励, 励志而生成动力, 我们就能事半功倍。

培根最盛赞读书:足以怡情、传采、长才。且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高谈阔论之中、处世判事之际。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读书有成者也数不胜数:苏秦刺股发愤, 而能游说连横;曹雪芹十载披阅, 五次增删, 而成《红楼梦》;纪晓岚饱览群书而天下闻名。文章西汉两司马, 经济南阳一卧龙。或飞文染翰、吟诗作赋, 或治国平天下、科技兴国, 都最见读书功夫。思接千载, 心游万仞而视通万里, 读书可以超越时空。而今, 虽然网络信息发达, 但读书仍是增才长智、励志乃至陶冶性情、远离肤浅浮躁的重要途径。涉足书山——英雄豪杰、明君良臣、士农工商……人物何其多;泛舟学海——智略涛涛、知识浩瀚……信息何其广。看史事五千, 无须走马塞上, 可观楚汉交兵, 看战争风云;求醒世箴言, 何必程门立雪, 可赏天下贤文, 听诲语谆谆。这不比老师、家长的喋喋不休强吗?久而久之, 孩子自然是情愫得以陶冶, 心智得以启迪, 人格品质得以提升, 自会有自己的而趋于正确的是非判断取舍, 有自己的憧憬志向选择, 自然知道怎样做人、做事, 以及怎样加倍努力学习。

“鸟欲高飞先振翅, 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是个人成长的最佳途径。有人说:没有课外阅读, 就没有语文教育。那么, 没有课外阅读, 也难以实现自我教育。我们已经而且还在继续实践着——引领孩子读好书而实现自我激励、自我教育, 以期事半功倍。笔者当初就比较注意引导自己的孩子读书, 从最初的连环画到《上下五千年》, 到四大名著、《东周列国志》、“历史演义”之类, 虽然她后来学了理科, 但对于考大学到硕士毕业直到职场从业, 我省了心, 她自己也觉得受益无穷, 我也能与之亦父亦友较好地沟通了。近年来, 我开始留意从小学低年段引导读书了。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在我的激励下, 在小学段就读完了四大名著等书, 初一又读了《东周列国志》。

从去年开始, 我从二年级就开始着力引导全体学生读带拼音的课外书。课堂上, 部分学生如果超前完成了作业, 就可以做别的, 当然更可以读课外书。每逢周末, 我便提醒将在周一开读书会, 读得多、讲得好的, 贴红旗、上评比榜或给予其他奖励。读书会上, 一个孩子骄傲地说:他读《三国演义》了, 我问书中人物, 他说:“有张飞、关公、刘备。我最佩服刘备!我长大要当刘备。”“我最欣赏你了!人小志气高, 能读‘三国’了。”从此, 这个原本淘气的孩子学习专注了, 成绩迅速提升。另一个语文成绩总是落后的女孩, 半学期读了五本书, 随机点一本, 她居然能讲出大概, 被同学们评为故事大王, 贴红旗、发奖状……其行为习惯大为改善, 后来成绩居然常常第一, 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引领孩子读好书, 要从低年级开始。甘罗12岁为上卿, 曹植10岁写辞赋, 刘晏7岁举翰林, 王勃6岁写诗文……哪个不是很小就发愤读书的?借重国学教育, 不仅为增识字量、丰富和积累语感, 也为汲取间接智慧、提升认知发展水平与文化品位。引领孩子读书乃至背诵, 由榜样的激励与国学的滋养就可以生成动力, 心理品质、思辨能力也会提升, 正是寓教于无形。至少对于小学生而言, 识字量增多, 学习能力也会增强, 教师就会省力。悦读自悟提效能, 好处也在不言中。“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老子《道德经》)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事半而功倍。

如此之类, 正是着力非智力因素的范畴。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既然学生是教育和学习活动的主体, 那么, 他们的教育与学习只有成为自觉的主动行为, 我们才会轻松从容。教师乃至家长都应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引导者。教育也是个体自我实现的过程, 而引领孩子读书, 并养成习惯, 就是实现这一理念, 实现孩子可持续教育的好方法。

摘要: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 老师千方百计, 家长不遗余力, 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引导读好书就是教育激励孩子的最佳良方。

13.与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十三

尊敬的园长、辛勤的老师、各位家长朋友们以及可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大一班李承泽的妈妈,今天,非常荣幸能借咱们幼儿园的圣诞活动,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如何陪孩子阅读,如何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如果说的有大家认可的地方,那我倍感荣幸,说的不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我和在座的每一位家长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可爱,都希望孩子有出息。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更有出息?其实,在陪孩子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因为,阅读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更好的帮助孩子认知世界。

可是,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走进阅读的世界,爱上阅读呢?这就是我今天想要和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我觉得,要让孩子爱上阅读:

首先:要选合适的书。这一点非常感谢咱们幼儿园,每个礼拜都给孩子提供一本书阅读。在选书上,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孩子读的书。刚开始,我们家买了一些《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本来,我觉得孩子应该很喜欢读。可是慢慢地,我发现孩子根本不喜欢,没有一点兴趣,甚至把书当成了玩具。后来,我们就根据咱们幼儿园提供的书的特点还有网上的评论,买了一些男孩子喜欢的科学类绘本,比如:《太阳是个大火球》《奔跑中人为什么会摔倒》《为什么会刮风》《海底大探险》《太空旅行记》《奇妙的植物》《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这些书孩子看了许多遍,还要看,甚至还不断催促我给他买新书。所以,选孩子感兴趣的、喜欢读的书更有利于孩子阅读,能更好的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第二:在阅读中,我们要尊重孩子,不要左右孩子的思维

不要刻意的用自己的是非观去左右孩子认知,问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是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对话者,让他有充分自由的权利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孩子进行真正意义上探讨,在探讨中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有位科学家说过:“想象力有时会比知识更重要”,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真正的竞争,不再是知识储备的单纯竞争,而更侧重于分析综合能力的竞争。所以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拓宽孩子的视野、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最主要的。第三:要坚持

这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是最难做到的。每天晚上花10-15分钟的时间和他阅读,坚持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孩子就会养成阅读的习惯,就会时不时的自己拿起书去读。可能有些家长会说我们家的孩子根本就不读书,谈不上坚持,就知道玩手机、看动画片。其实,我家的孩子也一样。可是,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我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所以,我们的坚持才能促成孩子的坚持,才能帮助孩子走进阅读的世界,帮助他们在读书中去寻找自己的快乐。

14.《发现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十四

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正如她所言:“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作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

蒙特梭利在书中提到任何一项教育制度的推行,绝对必须先从建立一个能够保护孩子的环境做起。孩子的生命始于成人,也终于成人,这就是生命的历程。只有孩子生活领域中所经历的爱,才是人类生命道德的理想境地,是一种自我牺牲、无怨无悔的奉献之爱。

有时候,我们会把孩子随心所欲的特性,误认为是任性的表现,其实孩子一点也不任性,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罢了。大人的行为极有可能给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赋带来负面的影响。

蒙特梭利主张:“大人绝不应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大人在帮助孩子做手脚运动时,明显是将大人的动作方式套用在孩子身上,这是一个普遍的错误,应对他们的行为不加干预让孩子依照自己的禀性去工作、活动。教育者的首要素任应是去观察孩子的人格,并对之予以尊重,当因为怕孩子吵闹而不让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时,我们就表现出对孩子的不尊重。在成人的世界里,让大人觉得欢心舒适的事对孩子的也照着做准不会错。

我们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应尽可能地把一切留给自然,才能为孩子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有利于其身体成长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导孩子的性格、智力与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自由还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所有奇迹。自由的原则并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导我们从幻想进入现实,指导我们积极有效地照顾儿童的原则。

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师能够把他的所学暂时放置一边能谦虚一些不把他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师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会看到孩子所发生的全新转变。

孩子越专心就越能从工作中得到平衡,也越能发自内心地遵守纪律。要达到专心的地步,需要经历三个不同的步骤:准备期,有具体目标的工作和能让孩子的内在发展得到满足,使疑惑得到了解。一个精神不平衡的孩子是没办法专心思考的,他也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蒙特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方针,在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感官教具唤醒孩子的安全感。教育宗旨志在引领、开发孩子的精神力量,而非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孩子。

上一篇:国贸职业生涯规划书下一篇:五年级语文模拟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