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秋的诗歌

2024-06-21

于中秋的诗歌(9篇)

1.于中秋的诗歌 篇一

一轮圆月

高高悬挂在天边

真正迎了中秋佳节的习俗

把“月光长照金樽里、唯愿当歌对酒时”

刻画在万家团圆时刻里

那月色的妩媚

似一尘不染的云朵

飘浮在中秋的幸福天空中

夜色如水

沉沉的旋律在辉映

把皓月当空的璀璨点缀在星河

当目光触及这伟岸月色

心神涌起一缕莫名惆怅

虽然特定时空、美好佳节

应摒除余悸

让释怀节奏成为今天主题曲

月满西楼

淡淡色调在洋溢

把团圆佳节的氛围

激荡在了华夏大地

让温馨如昨的画面响彻

我们守望这伟岸的夜晚

不仅是心神共鸣的陶醉

还有幸福明天的福音奏响

2.于中秋的诗歌 篇二

关键词:诗歌教学,玩味,诵读,情感

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汇聚美的元素于一身,是对学生进行语言习得和情感熏陶的最好凭借。如何借助现代诗歌引领学生徜徉于美的天地中?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见解。

一、自主预习,感悟诗歌的内涵美

诗歌的语言是生动、形象的,当然也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如果不了解,就可能会成为学生理解诗句的“拦路虎”。比如,《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的第1节,就涉及了诸多的自然知识、地理知识。比如,第1、2两行主要是突出“时差”,第3、4两行则是突出“温差”。诗人是想用时差和温差来说明祖国的幅员辽阔,而如果不了解“时差”和“温差”的相关知识,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匮乏的。因此,笔者在教学准备阶段,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即通过查阅书籍或运用网络,来弄清如下两个问题:地球上的时差是怎么形成的?温差是怎么形成的?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好多学生大致获取了这方面的知识,于是在学习这一节诗时,一些学生讲得头头是道。这为充分地理解诗歌语言的内涵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由此可见,学习现代诗歌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会朗读、能背诵。而诗歌中涉及的一些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搜集、整理、消化,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探究的习惯。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的时候,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加深对本学科的情感,产生学习动力。

二、咀嚼玩味,领悟诗歌的语言美

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富有极强的表现力;诗歌的语言是生动的,能够让读者浮想联翩,进入美好的意境。学习诗歌,离不开对语言的诵读与品味。否则,诗歌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首先,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词语,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能力。比如,笔者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第1节诗的时候,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用得最为生动、传神的词语。一位学生找出了“跳出”一词,并说出了自己的体会,认为这个词语赋予了太阳美丽的动态,体现出一种动态美,笔者当即给予了表扬。当然,在学习诗歌中描写祖国河山和物产的诗句时,也安排学生抓住其中生动的词汇,理解词意,展开想象,进而领略到景色之壮丽和物产之丰富。其次,教师要抓住诗歌中精彩的句子,来引导学生品读、欣赏。比如,教学“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一句就要引导学生透过表层,深入理解其内涵,懂得这句话实际是借对松树、梅花的赞美来讴歌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让学生领悟到诗歌的语言是有张力的。

三、探究分析,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大凡经典的诗歌,除了具有优美的语言,还有着优美的形式,这在《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诗中得到了明显体现。首先,在篇章结构上有着严谨之美。这首诗运用了“总——分——总”的布局谋篇方法,且首尾呼应、题文照应。这样的构思使得整篇文章浑然一体。中间部分即第2—6节诗每一节开头都用“我们爱你——”来引出下文,从不同视角讴歌了祖国的可爱。这是一种并列式的铺陈方式,句式整齐。学习诗歌,教师不能不引导学生去分析、欣赏诗人谋篇布局的方法,领略其结构之美。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小组畅谈体会,说说自己的“重大发现”,跟同学一起分享。

其次,有些诗句的句式结构互为对称,体现出一种对称美。比如,《我们爱你啊,中国》第1节诗用“当……依然”和“当……早已”的句式,写出了祖国的幅员辽阔;而第2、3两节则用“××的××”句式,罗列了大江南北不同景色和祖国各地物产的特点,一气呵成的铺陈体现出一种气势之美、整齐之美。这样的句式在第3、4、5、6、7几节诗中也出现过,像3、4两节诗中描写山水风光、丰富特产的句子就非常对称,有的是对仗非常工整的对偶句。这些语言现象都是诗歌这种体裁中经常出现的。教学过程中,面对这些具有美的元素的语言现象,不能视而不见,相反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诵读、分析,来感悟其形式之美。笔者认为,教学这样的片断可以运用如下的“五步曲”来展开:“朗读诗句,理解词语→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联系积累,丰富画面→感情朗读,尝试背诵→模仿练笔,拓展运用”。关于朗读,面对这些对称的诗句,可以采用男女生分读的形式来进行,“一唱一和”的形式,会使学生读得非常投入、带劲。其中最后一个环节,也可作为课外作业来处理。比如,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写出了这样的诗句:“我们爱你——水杉树的高大挺拔,银杏树的硕果累累,大运河的源远流长,骆马湖的碧波荡漾。”这说明学生不仅已经理解课文中的经典句子,而且在仿写上也迈开了创新的步伐。

四、激情诵读,领略诗歌的情感美

3.于吟咏对话间走进诗歌 篇三

但由于诗歌往往表现为诗人个人情绪的瞬间爆发,它极具个人色彩,再加上遣词造句上与我们日常的语言习惯相差甚远,诗歌学习就成了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常常感觉似懂非懂,甚至不知作者所云为何。

我们为什么要学诗歌,在诗歌里学什么?我想这是诗歌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和一般的语文教材一样我们可以在诗歌中学词语,学章法,学表达技巧,学主题思想,但这绝不是诗歌教学的主调。诗歌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样式,基本由音韵、意象和意境作为三个支架建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引导学生去体会。教师不妨在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上加以引导、推进,让他们在对诗歌的吟咏间,在对诗歌内容的描摹对话间顺其自然的进入诗歌。

一、诵读领会情感

诗歌语言的音韵是由语句的声韵、节奏等符合乐律的安排形成的。声音配合得当,铿锵悦耳,能给人以美感,这也成就了诗歌永恒的魅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的音韵也有了发展变化。这样一来在课堂上讲解诗歌的音韵就变得不太适宜,它离学生现今的生活太过遥远;再者诗歌虽然有韵谱,但在实际运用中又是灵活多变的,有时更关注诗人有创意的灵性表达。譬如李白,他不太讲究格律,却成了中华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虽说在初中阶段讲解音韵不适宜,但我们能通过朗诵感受它。

诗歌从创作的角度来说,是情绪和情感的抒发。由于字数的限制,它较少细节的描述、价值观念的束缚、个人恩怨的羁绊。朗读诗歌,读者感受到的是人类的爱与恨、美与丑、和谐与冲突等普遍的感情。这就让那一首首诗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共鸣,从而也让诗歌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读苏轼的《浣溪沙》,感受失意人生中的热情与希望;读弗罗斯特的《为选择的路》,感受十字路口选择的慎重;读曹操的《龟虽寿》,感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文体,诗歌是古人表情达意的主要形式,不仅仅是书面文字,更是音乐,可以浅吟低唱。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诗歌还是一门吟诵的艺术。

朗读诗歌,学生最初的感受还较为粗浅,甚至感受到的也并不一定能通过声音表现出来,需要反复的朗读练习,尤其是众人参与的朗读评价练习。多一人参与,就多了一分热情,它好比是一个加油站,一点点激发学生的热情,提升课堂的温度。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体会了诗歌的音乐美,更使自己在放声中融入诗歌,走进诗人的心灵,真正的体悟诗歌本身,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朗读中体现“自我”,将规范的朗诵上升到个性化吟诵。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朱作仁先生的这句话放在诗歌教学中是最适合不过了。

二、描摹走近诗人

“讲解是死的,如同是进行解剖;朗诵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这一句话道出了读诗的真谛:感受诗歌必须从朗诵开始。但这也仅仅是一个开端,毕竟朗诵给人的感受是直接而又模糊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更为清晰的表达。这种表达不是脱离学情肢解式的琐碎的讲解或是枯燥的知识传授,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针对诗歌意象进行直观而又富有个性化的画面描摹。

诗歌美在意境,而美的意境要靠诗歌的语言来创设,因此,诗歌的语言必须精炼、准确、富有表现力,要求用极少数的文字去表现极丰富的内容,用最恰当的诗句反映出诗人的思想感情。要使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就必须引导他们根据诗句所蕴涵的意象展开想象,体会诗中的丰富内容,从而唤起心中的意象,以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如在教苏轼的《浣溪沙》的时候,我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抓住景物的特征,调动自己的感官和生活中的积累,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诗中的美景。希望通过这个环节,更清晰地还原苏轼创作本词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再如,在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我要求学生紧扣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描绘诗人亲历的那个场景,尤其要突出这九种景物名称之前所冠的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这些本来互不相干而又个性鲜明的意象,一经同学们的组合,就营造出了深秋暮色的苍凉氛围。

把描摹画面作为诗歌教学的一个突破口,不仅可以加强诗歌内容的直观性,还可以让我们更贴近诗人。而诗歌画面的描摹,也显示了学生合理而入情的想象力。

三、矛盾促成对话

学生结合书下注解理解诗歌的词句并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但凭借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生活感悟实现与诗人的对话难度就大了。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对诗歌大意理解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探寻从读者主体、作者主体、文本主体的角度转换的诗歌教学,在作者与读者思维的断层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在执教《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一词过程中,我试着从学生角度出发,遵循从一望而知的显性内容,即下阕词人喷涌而出的奋发情怀,到隐性的“意脉”——词人上阕表面充满生机却又暗含悲凉的意象,并引导学生调动原有的诗歌积累去关注这组矛盾:充满生机的暮春三月和在传统意象中传递着无限的愁思的暮、雨、子规的矛盾。在矛盾的关注中,我们清楚了苏轼的当时境遇,更体会到了古代词人面对愁情的那份隐忍。为了加深这份理解,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引入了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以词解词,再次引领学生去品味那份隐忍,无需再多的讲解,学生透过这首词已读懂了当时的苏轼。学生与苏轼的沟通桥梁已经搭建完成,让学生与苏轼对话,补白苏轼在失意与昂扬奋发间的思绪这一教育环节也就水到渠成了。

新课改之后,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诗歌教学应该如同阅读教学一样让学生先读,减少缺少思维深度的浅阅读,让学生懂得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的能力是最有价值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抓住每一个矛盾,每一个思维的节点,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相互间对话,进而走进诗歌,走进诗人。

四、创作内化意象

诗歌是诗人丰富情感的产物,这种情感往往物化在切实可感感性形象之中,这就是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诗歌情感的载体,一些古诗词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如“日暮”、“雨”、“子规”等等,本身就是一个能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的物象,诗人在创作中又赋予它们特定的含义与特定的情味。

诗歌学习让学生了解诗词中具体物象的特点,进而对意象进行情感体验,就成了把握这首诗词的情感意蕴、进行审美感受的关键所在。只有对诗中的意象有了深刻的体验,学生才能更深入地把握诗人深切的情感,进而感染自身。

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正确把握诗词意象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进行再创作,实现诗歌意象的内化。可以说,中国古诗词中的一些意象早已在再创作中内化为一代又一代文人,甚至读者内心固有的情感基奠,带有其独特的情感感染的魅力。

诗歌的教学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感知、感受和领悟诗歌蕴含的情感与诗意,叩击学生的心扉,诱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就会使其喜欢诵读诗歌,进入诗歌甚至爱上诗歌。

4.写于中秋节的情书 篇四

一般说来,如果中秋节亲人因种种原因而无法团聚,总是要互寄问候的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冠绝千古,表达了多少人一种美好的愿望;更何况恋人或夫妻,中秋之夜不在一起,更应鸿雁传书,互诉思恋之情。

此类情书例子参考

梦莹:

昨天晚上在武昌停留一天,换船走水路去四川。昨天正好是中秋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更何况是我的心上人!

说真的,咱们结婚两年,但这两个中秋节都没能在一起过。去年是《花城》请你去广州参加笔会;今年我又要到西影厂去改剧本——不行,咱们现在就说好,明年的中秋节,雷打不动,天大的事也要丢在一边,咱们一定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一起过!那时咱们买几瓶桂花陈酒和水果、月饼,与天上的星星遥遥相望,每个人都许个愿,再喝他个一醉方休,好吗?

中秋节是亲人们团圆的日子,咱们倒好;一到中秋节就分开,老是这样,决不是好兆头———笑,别当真!

昨天晚上你是怎样过的?看月亮了吗?给我写信了吗?还是在写那篇纪实性小说?希望你没感到寂寞!请相信,我每时每刻都在想着你,我的心永远在你身边!

只属于你的世年

5.于中秋节的作文400字 篇五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又称月夕、秋节、八月节、追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等,因为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中秋节”。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 有饮宴赏月的习俗。

我们和大姨两家人早早来到姥姥家,刚到家门口,就闻到一股香喷喷的饭菜香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跑进屋,看到桌上已摆满丰盛美味的饭菜,口水都流下来了!我们大伙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有 说有笑,好不热闹。

晚上,我们坐在院子里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桌上的月饼各式各样,有豆沙月饼、水果月饼、椒盐月饼……还放着各种水果。

一轮金色的明月冉冉升起,圆圆的月亮好像一个光洁晶莹的大圆盘,又仿佛一个圆圆的大月饼。柔和的月光静静地洒在大地上,整个大地世界被罩上一层银色的光,宛如慈爱的母亲轻轻地抚摸我们,舒 服极了!看着月亮,我不禁想起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好想有一双翅膀飞到月亮上,既可以观赏美好的夜景,又可以和嫦娥、玉兔一起玩耍……

6.于中秋诗句 篇六

2.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唐·张祜· 《中秋月》

3.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唐·白居易·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4.良夜清秋半,空庭皓月圆。——权德舆· 《酬裴端公八月十五夜对月见怀》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健·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唐·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7.灵槎拟约同携手, 更待银河彻底清。——唐·李朴·《中秋》

8.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 《嫦娥》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水调歌头》

10.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宋·苏轼· 《阳关词·中秋月》

11.看来世态炎凉尽,惟有月明无贵贫。——赵崇森· 《玩秋月》

12.酒入银河波底月,笛吹玉桂树梢风。——宋·杨万里· 《中秋与诸子果饮》

13.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宋·晁补之· 《洞仙歌》

14.一江春水何年尽,万古清光此夜圆。——元好问·《鹧鸪天》

15.多少离怀起清夜,人间重望一回圆。——明·汤显祖· 《闰中秋》

16.世远人何在?天空月自圆。——明·王冕·《中秋次韵答恢太虚》

17.此夜中秋月,清光十万家。——清·邹祗漠·《中秋京邸》

18.皎洁一年惟此夜,莫教容易负婵娟。——清·余谓· 《中秋同鹿洲圯授天行紫英业师坐月》

★ 于古代经典诗句

★ 于冬雨的诗句

★ 于星星的诗句

★ 有关于七夕节的诗句

★ 于葡萄酒的诗句

★ 于勤奋学习的经典诗句

★ 于动物的诗句

★ 关于七夕思念的诗句

★ 七夕情人节优秀诗句

7.中秋的诗歌创作 篇七

中秋怀月

月亮走,我也走

月亮走出月缺月月圆

我走四季岁岁秋雨说绵绵

月亮弯弯像小船

小船载我笑声欢

一串脚丫童声嫩

月亮为何与我同步行

妈妈亮出月亮心

我的疑问跟着月亮明

月半圆,梦几甜

月亮照我写作业

那一道题

月亮给我思路

那一篇作文

月亮帮我结构

对于错,好与否

交给月亮看明白

老师的红笔

月亮映出他的公证

欢快的对号

迎着几许笑颜

心儿悦,月儿圆

叉叉错号几刺眼

就像云儿遮住月儿的脸

心望月儿圆

数星星,梦月圆

路多长,问日月

月圆月缺月看见

有苦有甜人生写

春风吹,春雨润心田

花好月圆月老听蜜言

孕育新生情满月

女儿降生在人间

妈妈又发出她响亮的感言

“把娃培养成为大学生

不比男儿差几分”

再度点燃我的`梦

此时起

梦里,梦外

女儿奖品在眼前

星星知我几多心

春夏秋冬年年看新月

电视里

鲜花拥在女儿的胸前

闪光的荣誉证书

写着女儿平静的笑脸

想起女儿的第一声哭喊

与妈妈曾经的预言合拍

谱出我的心曲

填写了妈妈当年的词言

名校为她敞开了大门

女儿怀揣理想

走进高等学院

本硕连读七年

工程师责任在肩

圆我心,圆我梦

月儿笑满脸

月亮走,心不歇

中秋月儿满心愿

8.关于描写中秋的诗歌 篇八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描写中秋的诗歌,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描写中秋的诗歌1

昨夜忽然风起

乌云淡遮

你要不要来呢

风过雨点急着赴会

星星们掩面沉睡

你要不要来呢

你不能不来

我们想念你啊

你不能不来

别让所有的光辉如水如波

只在我们幽暗的心里

你升起

如母亲轻柔的手指

在孩子的耳畔拂过

在花儿不眠的深夜

不要忧伤的美

罩我们渴望的心

你洒下桂花的馥郁

与五仁的饼香匹配

我们每品一口

圆的`梦碎着圆着

人说月是故乡明

弟兄们许已焚香祭拜

今夜妈妈的月饼散发着

牵挂味道

邻家小妹与兄弟们在月下

玩起儿时的游戏

你升起

洒下故乡十五田园的温馨

关于描写中秋的诗歌2

人去也

音讯绝

任我望缺天上月

天上月

尚有圆和缺

为什么?我和你

缺了再难圆

薄情人哪

当初为何许我蝴蝶结

害我夜夜相思独望月

又到中秋节

独上小阁楼

举起消愁酒

醉眼邀嫦娥

嫦娥距我千万里

虽然不可即

但可望明月

伊人离我千百里

不知东西南北

年年忘穿秋水

岁岁不见人儿

薄情人哪

月儿圆了几多回

就不见你回一回

你知否

酒消愁

为伊消得人空瘦

看酒杯里

点点滴滴

皆是相思泪

关于描写中秋的诗歌3

悠悠南国,繁华散落,又是一年中秋

望碧空万里,星月争辉

水淼淼,残荷渐消

孤鸿声切,满树西风,只把思念熟透

邀得好友几个,共煮酒,笑谈风流

莫抚琴,情深意悠,催得人消瘦

且高歌,何妨前行,却是心依旧

此时嫦娥应寂寥,满地蟾光,半天惆怅

牛郎织女当落寞,鹊桥已断,两副愁肠

一轮明月照九洲,天下团圆梦一场

柔肠堪断,痛无语,哭无泪

茫茫情海空泛舟,午夜清寒,却有几声轻叹

一杯琼觞话离愁,满腹忧伤,只是无人和唱

9.于中秋诗句 篇九

2、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5、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6、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7、中秋佳月最端圆。——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8、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9、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10、浑欲乘风问化工。——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1、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2、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13、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16、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17、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8、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19、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0、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21、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2、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3、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24、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25、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6、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27、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29、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0、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31、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32、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33、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34、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沈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3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6、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37、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38、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39、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飐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40、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1、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42、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43、从今三夜看婵娟。——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44、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45、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6、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47、东篱展却宴期宽。——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48、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49、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50、何处飞来大明镜。——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51、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52、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53、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54、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55、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56、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57、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58、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59、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上一篇:特邀编辑工作职责下一篇:购物中心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