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与乡下的回忆抒情散文

2024-07-28

童年与乡下的回忆抒情散文(共10篇)

1.童年与乡下的回忆抒情散文 篇一

童年的事儿,记忆格外深刻,有些事儿,让你忘都忘不掉。

小时候,一年到头,就盼那么几个时候:清明,生日,八月十五,过年。

因为那时候家里穷,吃饭都成问题。所以,小时候盼的全都是吃。

清明那天,母亲早早起了床,生柴火炉,煮了六个鸡蛋,我们姊妹六个,每人一个。母亲把煮好的鸡蛋,有的染成红色,有的染成绿色,很是漂亮。这六个鸡蛋是母亲养的几只鸡下的,因为没粮食喂鸡,所以,有时候一天只能拾一两个鸡蛋。有时候,好多天都拾不到一个鸡蛋。每天下午快到黄昏的时候,我都到鸡窝那里,踮起脚看看窝里有没有鸡蛋。看到有鸡蛋,心里就非常高兴,小心翼翼地拾出来给母亲。

由于清明之前那段时间,天气冷,所以鸡下蛋很少。父亲和母亲平时不舍得吃,省下来,攒起来,清明节给我们姊妹几个煮着吃。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刚刚进入梦乡,就被鸡那惨叫声惊醒了。我很害怕,蜷缩着身子,在被窝里不敢吱声,我不知道院子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听到父亲从里屋一边大喊大叫,一边急匆匆的往外跑,像是在吓唬什么。原来是一只黄鼠狼,从没挡好的鸡窝门口钻进鸡窝里偷鸡。父亲的举动把黄鼠狼吓跑了,可是,有一只鸡被黄鼠狼咬死了,母亲心疼的流下了眼泪。

清明的这个鸡蛋,对我来说,就像个宝贝一样。有时小心翼翼地拿在手里,有时装进自己的口袋里,生怕掉到地上跌破了。就是拿在手里,也不敢使劲攥着,生怕把鸡蛋攥破了,因为这个鸡蛋我要留好多天。

清明那天,吃过早饭,小伙伴们就拿着涂了红色或绿色的鸡蛋,兴高采烈地聚在一起,比谁的鸡蛋好看,比谁的鸡蛋大。

母亲给我的那个鸡蛋,在所有的小伙伴们中,我总是最后一个吃的。

听母亲说,每年的五月二十三是我的生日。生日那天,母亲就煮一个鸡蛋,是给我的。

那个时候,能吃上个鸡蛋心里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好想天天过生日。因为那时候,女人生孩子才能吃到十个八个的鸡蛋。而大部分生孩子的,也就是只能吃几天油条补补身子,没有多少鸡蛋可吃。母亲的艰辛,母亲为我们姊妹六个所付出的一切,我看在眼里,牢记在了心底。于是,从我成家那年开始,每年五月二十三那天,不管是什么天气,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我都是煮好最少十个鸡蛋,骑自行车回老家送给母亲吃。我听人家说:“孩儿生日,娘苦日”。每次回老家给母亲送鸡蛋,我能看的出,母亲发自内心深处的那种喜悦和那眼里饱含的泪花。

八月十五中秋节就盼着吃月饼。那时候的月饼,馅里有花生,冰糖,芝麻。吃到嘴里,那种又甜又香的感觉终生难忘。

八月十五的这天晚上,父亲早早把一个碗口大的月饼,用刀切成八小块。每块都是一个小扇形的样子,而且,八块都是一样大。谁先挑都一样,不像清明的鸡蛋,有小点儿的,有大点儿的。

拿到父亲分给的一小块月饼,先用嘴小心翼翼地舔一舔月饼边缘的小碎末,然后咬一点点,尝尝味道,解解馋,就赶紧用纸包起来,藏好,第二天再吃。这块月饼,收好了,一回儿又拿出来看看。看看又不舍得吃,再包好藏起来。直到月饼快要生毛了才吃掉。

一年到头,最盼的还是过年。

年前,村里几乎都是腊月二十前后杀几头猪。家家户户都会根据自己家的家境割一些肉,过年伺候客人用。

父亲每年都会割七八斤肉,再买一些骨头。年前的腊月二十六七,就用大锅煮肉和那些骨头。把洗好的骨头和肉放进大锅里,大锅里几乎添满了水。肉和骨头在锅底,被一大锅的水深深地埋在了里面,肉基本看不到。

每年父亲烧火煮肉,我都不出去找小伙伴们玩,即便是小伙伴们来我家找我,我也不会出去。那时,我心里就惦记一个事儿,那就是啃骨头。站在锅台旁边,两眼使劲盯着锅里。盼着锅里的肉早点熟。

锅里开始冒热气了,那热腾腾的热气中,散发着熟肉那种香香的味道。我看到父亲有时用长勺子不时的翻一下。过一会儿,我也用长勺子学着父亲的样子翻一下。熟肉的味道越来越浓了,我看着锅里的肉像是熟了,此刻,我简直无法抵挡那香喷喷的味道的诱惑。趁着父亲不在,我捞出来一块,大口咬一口,咬不下肉来。原来,只是肉的外层表面上熟了,而里面还不熟。

一进腊月,母亲就忙着给我们姊妹几个每人做一身单的新衣服。过年的时候,把新做的衣服套在外面,里面还是平时穿的破棉衣。而父亲和母亲,过年穿的还是去年过年的那身衣服。过完年,出了正月,把新衣服脱下来,母亲把每个人的新衣服洗洗,晒干后,叠的整整齐齐,然后放到柜子里面,等着再到过年的时候拿出来穿。

盼过年,是因为过年吃的好一点。能够啃到一些骨头和吃到一点点的肉。能够穿上一身崭新的衣服,能吃到客人剩下的馒头和炒菜。

小时候的贫困生活,在童年的记忆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使我永远难忘。

作者:刘福成

公众号:临朐

2.童年与乡下的回忆抒情散文 篇二

不是属于一朵樱花

该飘零的季节

岁月

在纪念时

不应化为灰色的记忆

泡沫幻影

年少的故事

狂妄的、

放肆的、

也成为故事中的故事

所以

即使在落叶纷飞的雨季

会浅浅地

快快地

收起惆怅、

收起感伤、

眼泪

难道天生是感情的牺牲品

那就让它

短短地,断断地

如棉絮般飞入苍穹

迎接你的是另一个世界

展现出你珍珠般的心

和清甜的面容

因为眼泪永远不可能属于微笑

就好像我不属于你

你也不属于我

要坚信

春风会带着雨露

钻进这颗柔软细腻的心

那时

我梦想没有喧嚣

没有脆弱

只有生命的渴望

爱的安然

创作谈:我经常在思索:青春到底是热情似火,勇敢,执着;还是留恋、惋惜和不知不觉中的迷惘、颓废……每个人都有选择爱和被爱的权利,每个人的手中都紧紧地握着自己的青春。它好比一把上帝赐给我们的金钥匙,然而,很多时候这把钥匙渐渐蒙尘。青春又该残留了多少不快与遗憾?我们的心情应该永远盎然在明媚的春天,看万紫千红,看绿意浓稠,看鸟雀啁啾。没必要去当哭哭啼啼的林黛玉,没必要在青春中扮演苦恼悲凉的角色,即使挫折不断地折磨你,即使有些东西付出却得不到。无论何时何处,你需要坚信:每一天每一刻都充满阳光,那些在你心中闪闪发亮的阳光,组成了青春最美丽的图案。坚毅的精神决不允许输给命运。

3.抒情的回忆类散文 篇三

--题记

一路风尘仆仆,踏歌且徐而行。笔端的故事在轻舞飞扬的思绪低沉中轻盈,尘封的记忆潜入了往昔的悄然,遣散在如水的光阴中,当那一笺失色感伤的诗行爬满了浓郁的心房,我在心海中央,种下了一颗回忆之树,枝繁叶茂,土地湿润,常年花开,四季不倒。每当夏风吹起时,回忆的树枝总是落下凋零的残叶,也不知道是季节的变迁还是要去追寻什么?顿然觉悟,美好的时光总会消失于岁月里;幸福的相依不会长久,四季轮回的风尘,都有未知的风景,人生的旅途苦苦前行,山一程水一路,记录了所有的瞬间,即便有再多的幸福与难以忘怀,一切变迁隧頌的时间,都成往事里的歌,而每一首歌,只为怀念一段时光的过去,美好的韶华,也将告一段落!

且休言止劳飞燕,醉花残曲难赋坚;岁月的风声在失意中撕裂着落幕的心疼,疏别下青春的欢颜也已渐渐离去。在远去的韶华中,聆古韵宫商锦瑟之弦,抒留香墨韵一纸飞花,然那一阕新词酒曲却再也唱不出那般豁然之音。

青春远逝羽翼,划破了伤痛的记忆;

傻傻的笑,伪装自己是快乐的;

打打闹闹,伪装自己是坚强的;

戴上耳机,伪装自己忘掉了;

无谓的笑,伪装自己是不在乎的;

学会了沉默,学会了安静,

也学会了伪装,戴着面具强颜欢笑着,已然忘却了面具下苦苦的挣扎…

沧笙踏歌,岁月蹉跎,花开梦里,且行且歌,摇曳着岁月的旗帜,望着沉迷在忧伤阴影里的曾经,发现是自己太过忧伤,恋上了文字,习惯用文字记录那些远走的时光!

4.对故人的回忆抒情散文 篇四

沐浴在阳光之下,时而清风拂过,庭中花儿相和。在风的追求之下,卖弄着舞姿。淡淡的幽香,弥散着小院,邻家的蜜蜂,也来凑热闹,生怕错过了这一场春的盛会。捧一本宋词,沏一壶香茗,于此良辰美景中,书写着属于我的年华,绽放着青春。

时间从指尖滑过,无声无息。一季又一季的交替,一年又一年的更新。那个孩童时天真的我早已改变了原来的模样。多了一份焦虑,少了一份无邪。

时常,在街上,看着孩子们玩着各种游戏。总会淡淡的一笑,那是我儿时剪影。曾试图,去重温一下。可是发现,这一切,都变了,变得模糊不堪。动作不再是那么灵活,而是显得笨拙。人变了,心境亦变了。

有时候,一个人坐在电脑旁,发着呆。下意识的挂着扣,听着同一首歌。越长大越不喜欢出去了,一天只会宅在家里,打发着时间,消磨着青春。

落日的余晖,透过窗纱,洒落一地,斑驳了时光,渲染了年华。一封封信笺,载着满满的记忆;一张张相片,描述着过往的繁华。

我害怕,在这物质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里,迷失了自己。我害怕,在生命的尽头,没有留下任何值得纪念的东西。我是一个极其不负责的人,我没有珍惜与时间这个故人的友谊。

时间,是我的故人。十几载,风雨同行。来无影,去无踪,是它的专利。高兴时,如白驹过隙;悲伤时,如细水长流。

时间,是我的故人。是它伴我走过无数个黑夜,从未将我抛弃。时而温暖,时而冰凉。在黑暗的一角,悄悄地守望。

5.初中抒情散文:回忆从前的美好 篇五

阳光照耀大地,我漫步在软绵绵的小草上。那份温馨,那份幸福,那份属于我的欢乐似乎重新回到了我的身边。我抛却了一切的烦恼,心就如这柳絮一般轻轻地随风飘扬。我的心绪已飞向远方。

阳光舒适照在我的身上,感觉暖洋洋的。回忆一滴一滴,一点一点,一丝一丝地涌上心头。

记得曾经,我的友情曾是那么完美无瑕,就像一个纯洁的水晶球,但自从上了五年级,渐渐变了,这个水晶球不再完美无瑕,它出现了一丝丝的瑕痕,它浑浊了,它不再让我感到力量,不再让我感到温暖,甚至让我感到一丝丝的凉意。这是为什么?我问自己,但始终没有找到原因所在,从那,我感到孤独与无助,我拼命使自己不去看那些三三两两一起牵手散步的人们,我努力使自己不去想曾经我的友情那么美好,我每天把自己埋在数字迷宫,语文语法与英语单词里,不知不觉,我的成绩提高了,但我似乎却离那个我想要的友情越来越远。似乎所有人都认为我是那么的孤傲,孤傲的像个公主。老师在小学毕业时给我的评语说:“你是一个才女,书法,作文,数学,英语几乎小学里最重要的东西你都学的那么出色。你浑身上下透着一股书卷气,希望你在初中仍像在小学一样那么出色。”我苦笑,这一切都是逼出来的。

记得曾经,我的作文那么的一塌糊涂,但在三年级的那次作文课上,我灵光一闪,我的作文从此出类拔萃。因为我不想偏科,在英语与数学我也想像语文的作文那样出色,到了四年级,我在老师心中的形象简直是脱胎换骨,从原先那个不起眼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出色的女孩。每次举办比赛,不管哪个方面,在获奖名单上都有我的名字,不管几等奖,总有我。我现在回眸,觉得那简直是个奇迹!

记得曾经,我曾那么平易近人,但现在,我越来越静,几乎到了一种疯狂的地步,别人不和我打招呼,我从不搭理他们,虽然我成了老师的宠儿,但没有一天快乐。我努力转变自己,努力使自己活泼开朗。现在,我的性格已经远远好于以前,如果你曾目睹我五年级的作风,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6.回忆父亲抒情散文 篇六

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两个月前,我才回到老家,父亲的情况还不错,精神很好,红光满面,似乎比以前还胖了点,拄着拐棍还能在房屋周围走走。他喜欢热闹,我特地开车带他到附近的天雷和米贝的两个集市去赶场玩,看风景。由于腿脚无力,他好几年没有去集市赶场了,看到集市建起了许多新房子,马路也加宽了,增加许多新店面,各种商品琳琅满目,面貌焕然一新,赶场的人熙熙攘攘,他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不住地感叹:“现在国家的建设真是太快了,隔了几年没来赶场,竟有些认不出来了。”

父亲身体向来很好,不生什么病,连感冒都少有。然而现在却……

我问哥哥:“满满是不是病了,比如感冒什么的?如果是病了,送他去医院或请个医生到家里来看看?”

在三个兄妹中,父亲排行最小,按照老家的习惯,我们叫他满满。

哥哥说:“满满没有病,也没有哪里感觉不舒服,就是浑身没有力气,起不来床。”

既然如此,我决定当天从南昌直接回老家。“领导”从桂林打来电话,她说要与我一起回去看望父亲,于是我决定先回桂林,再从桂林开车回老家。因为老家是在乡下,自己开车还可以省却中途换车而更快回到老家。

女儿说:“现在差不多已经中午了,今天走是不是仓促了点,要不明天再走吧?”

我说:“不行。你公不太好,我不能再等了!”

坐高铁当天傍晚我就回到了桂林。不知什么原因,这个晚上我老是睡不着,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烦躁难耐,直到天亮。父亲的状况让我很是担心,起了床,第一件事就是给哥哥打电话询问父亲的情况,哥哥说和昨天差不多,我这才稍稍放心。

天气不太好,从桂林出发就一直下着毛毛细雨。傍晚时分,当我们走到距离老家约五十多公里的一个服务区,我打电话向哥哥询问父亲的情况,哥哥说没有什么变化。然而,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到达离老家仅二十公里的梨溪水库时,我的电话突然响起,一看是哥哥打来的,我心里顿时咯登一下,感觉情况不妙,这个时候哥哥打电话来肯定有事。果然,哥哥在电话里说:“满满刚刚已经不在了!”尽管这两天我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听到哥哥这句话时,突然悲从中来,巨大的伤痛让我无法自已。我把车靠路边停了下来,尽量让自己的心情能够平静下来。“领导”也不断安慰我:“事情既然已经这样了,还是冷静对待,不要着急,稍事休息一下再走吧!”

“就差这么一点点路了,紧赶慢赶,还是不能最后见上父亲他老人家一面。”我无奈地长叹一口气,再也无法控制的泪水夺框而出。

停了一分多钟,心情稍稍平静些,我们才重新上路。天完全黑了,雨一直在下,而且越下越大,浓雾弥漫,老天也在泪水满面。

赶到老家时,已是晚上七点。家里来了不少帮忙的乡亲邻里。按照老家的习俗,父亲的遗体已经穿上了老衣,被放置到了堂屋右侧用板凳支着的一块门板上。人们进进出出,忙着安放棺木和其它事情,个个神情悲哀,话语不多。我站在父亲的遗体前,端详着那张我再熟悉不过的和蔼、亲切的脸,父亲容态安详,就像是睡着了一样。然而,我与父亲,就这样突然间阴阳两隔。我的老父亲啊,我再也不听不到你叫我的名字了,你再也听不见我对你的呼喊了!面对父亲的遗体,我扑通一声,突然双膝跪下,再也控制不住那奔涌的悲情,放声地痛哭起来。

在众人的帮助下,父亲的遗体安然入殓了。由于长途奔波和极度悲痛,这时,我才感到疲惫不堪,没吃什么东西便忽忽睡下了。

躺在床上,我久久不能入睡。父亲的音容笑貌,以及他那许许多多的往事,在我脑海里清晰地电影似的不断上映着,悲痛似乎渐渐远离了我,我又回到了父亲那无边无际、慈祥仁厚的爱怜与温暖之中……

由于家境贫寒,父亲没能上学,没有什么文化。只是在五十年代的合作化时期,村子里开办了夜校,父亲和妈妈才上了几个月的夜校,认得不多的几个字。那时,父亲和妈妈去夜校上课,我也跟着他们去,夜校的课还没结束,我就在妈妈的身边睡着了。回家时,我总是在父亲那宽大、厚实的背上睡得似醒非醒,模模糊糊地听着父亲和妈妈说着上课的内容以及他们夜校里的一些趣事。等到第二天早上我醒来时,父亲早就没了人影——下地干活去了。

父亲个子高大,身板结实,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是我们村子最有力气、最能干活的能人之一,什么重体力活,什么难做的活,对他来说都不在话下。为此,在我幼小的心里,父亲不但是我的保护神,更是我的骄傲。父亲十二岁时就学会了犁田,砍柴、割草、栽田、打谷,农活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的活做得很漂亮,而且效率也高,在村里被称为干农活的高手。比如说割草吧,是农活中比较不好做的,特别是大太阳天,草干燥、柔滑,不易上手,那就更不好割了。而父亲却割得又快又好,别人一担草还没有割好,父亲却早已割好挑着上路了。

后来,父亲学会了鋸木板,我们家装修房子用的木板都是父亲和他的撘档锯的,农活不忙时,他们还常常去给别人锯木板挣钱,这是父亲会的农活外唯一的手艺活。专门锯木板的人,被称为锯匠,干锯匠这种活,不仅费体力,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比如磨削锯片、调整锯齿,都得自己动手。锯木板时,不只是要有较好的体力、耐力,而且要掌握相应的技巧,使用什么样的锯法,比如是用一字锯法,还是盘式锯法,是大有讲究的。拉锯的两个人要配合默契,身体随着锯子的来回拉动,有节奏地前后微微摇晃着,看起来好像很轻松的样子,但只要看看他们脸上雨一样汗珠,你就会知道干这活是多么的辛苦。在我们老家,很多人都会锯两下,但要锯得好,能长时间坚持,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父亲和他的撘档锯木板,可以一天接着一天地连续进行,木板锯得又快又好,非常平整,没有任何“挖瓢”等缺陷,木匠都夸他们锯的木板漂亮、好用,用他们锯的木板做木工,轻松又省力。

农闲时,父亲也偶尔也做些牛的买卖。父亲凭着他长期喂养牛、使用牛、观察牛的经验,对牛有他一套独到的“牛经”,他通过牛的长相、身姿、四肢、气质、牙齿,就能断定一头牛的年龄与优劣,而且看得比较准,从没有失手过,只是赚多赚少而已。他买得最多的是一年左右的嫩牛,公、雌不论,只要他看中了的,他就买回来,养它几个月,最多半年左右,看准机会就果断出手。这是父亲做事“见好就收”求稳、不贪的风格。对于牙口稍大一点的牛,如果父亲认为确实不错,他也买。不过,对这种牙口较大的牛,买来最多养

一、两个月就出手,决不久养。这其中的道理,虽然没听父亲系统说过,我想,应该就是他的“牛经”了。

父亲慈祥、和蔼,脸上常常挂着笑容,说话也轻声细语,很少见他发脾气骂人。就是在犁田时对牛的“不听话”也是和颜悦色,不出粗口呵斥。在父亲面前,哥哥和我都没有任何畏惧感。多数情况下,父亲只管田地里和山坡上的活,家务事以及管小孩之类,都是妈妈料理。对于哥哥和我,最多也只是口头上督促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要和人打架之类。学校放假,我们把学习通知书拿回来,得知我们的学习成绩都不错时,他也只是嘿嘿地憨笑着,脸上露出满意和放心的神色。从父亲这些简单而深情的表达里,我深切地感受到父亲对我们亲兄弟俩那深厚如天的牵挂和关爱。

在公社化之后,父亲做了差不多二十来年的生产队长。他虽然没识几个字,凭着他精湛的农活手艺和丰富的经验、以及对农时的准确把握,他总是把生产队的各项活路安排得井井有条,恰到好处。最苦最累的活,他总是干在前头,生产队的男女老少,对父亲都极为尊重、佩服,很少有为派工派活脸红脖子粗的时候。我高中毕业后在公社做了广播员,父亲经常到公社开会就住在我那。他对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总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从不打折扣。工作中有什么困难也是尽量想办法自己克服,不轻易向上级叫苦。他说:“上级要管的地方那么宽,要做的事情那么多,如果大家都向上级叫苦、伸手,上级的工作就没办法做了。上级有时间有精力把大事考虑好、管好,我们底下的事情也就好办了。”父亲对党和政府有深厚的感情,他常对我说:“要不是来了共产党,我们这些在旧社会靠给人打长工的人,哪有今天这样好的生活?我从内心里拥护共产党,感谢毛主席!”

后来,父亲年纪大了,不当生产队长了,后任的队长对他也是尊重有加,重要的事情都要征求他的意见,他也总是热心相助,知无不言,从不袖手旁观。在他看来,生产队的工作事关村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生产队的事情做好,也等于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父亲虽然讲不出多的大道理,但他的那些简单、朴素的言语,热情、大方的待人态度,周密、细致的处事方式和公正、守信的做事原则,对我的影响很大,并深深地融入了我的血液之中。

在我们周边的几个村子,父亲是个少有名气的栽田高手,他栽田又快又好。我读高小时,学校放农忙假我都回到村里参加栽田。有个年轻后生想要与父亲比赛栽田,他哪是父亲的对手,几下就落在了父亲的后面。另一个年轻后生不服气,立刻加入,两个人接龙迎战父亲,虽然只落后父亲

一、两行秧苗,但始终没办法超过父亲,而且栽的秧苗远不如父亲栽的漂亮。最后,这两个年轻后生拱手向父亲认输。这一场比赛,让当时在场的人都看呆了,我也从未看到父亲有这等高超的栽田手艺。在栽田中,父亲还有另一手绝活,那就是扯直汪。所谓扯直汪,就是在一丘较大的田栽秧苗时,往往首先要在田的中间栽出一幅直线秧苗,把田“劈”成两半,既要栽得直,不能栽出蛇形弯曲,又要栽得均,间隔得当,这样不只是为了美观,也便于今后的田间管理。田的顺向越长,栽这个直汪的难度也就越高。当我们栽到一丘三亩多面积的大田时,谁也不敢来扯这个直汪,都怕栽不好丢人现眼。那两个曾经输给父亲的年轻后生极力推举父亲来破这个局,父亲客气了几句,也就爽快答应了。他用一根扁担在田塍边一插,瞄了一下,拿起秧苗就唰唰地栽了起来。父亲不时抬头看看插在田塍上的扁担,腰都不伸一下,一口气就往下栽。父亲栽出的直汪,横竖都笔直如线,就像是木匠弹出的墨斗线一样。看到如此情形,其他的人都纷纷跳进田里,在父亲的两侧一字儿排开栽了起来。一个多小时,这丘大田就栽完了,大家站在田边,议论、欣赏起田里刚栽下的秧苗,纷纷称赞父亲的直汪扯得实在是太直、太漂亮了。

“马马虎虎吧。”父亲只是笑笑,并不怎么在意,淡淡地说:“田我都栽了几十年了,累也该累出来了,这算不了什么。”

一个累字,道出了父亲干活的认真与辛苦。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也成了栽田好手,速度比一般大人还快。为此,我虽然还不是一个全劳力,干栽田这项活生产队却给我记的是全劳力的工分,按劳分配的精神在我身上得到了体现。

我后来就读的初中距离家里有三十多里路。我所用的粮食、蔬菜都是周末回家时自己带到学校的。一次我刚下课,有个老师就来告诉我,说我父亲来找我。在学校门口,父亲身边放着一担东西,看到我来了,父亲说:“我给你带了点米和菜来。”他指了指面前的一袋米和一把干菜。

我很激动,又有些意外:“满满,那么远,你还专门给我来送米和菜?”

父亲笑了笑,说:“我要给供销社去禾滩挑脚,顺便弯到这里给你送些来,下次你回家时就不用自己挑了。”

那时,我们那地方还没有公路,货物进出都是人力挑,这就是挑脚,是个大强度的体力活、苦差事。

家、学校、禾滩处于三角形,为了给我“顺便”送些米和菜,父亲竟要多走三十多里山路,看着父亲脸上不断流淌着的汗珠,我心里感到有几分心酸。为了我读书和少受些累,父亲真是太辛苦了。父亲说完,转身就匆匆赶路去了。我站在原地,看着父亲渐渐远去的身影,直到父亲的身影消失在前面拐弯处的大山背后。

初中毕业时,父亲本希望我考师范,读两年毕业就出来当老师,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家里比较拮据的经济重负。然而,受到语文老师即班主任的影响,我一心想要上大学,于是我报考了高中。对此,父亲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关心我考得怎么样。对于这个,我也说不好,尽管对考试有一些把握,心里也确实担心可能出现意外而落榜。一次我和父亲去姑妈家返回路过公社时,顺便进到邮局,问有没有我的信。当我报上我的姓名时,邮局的人随即递给我一封厚厚的挂号信。我接过信,小心翼翼地打开,正是我报考的地区一中给我的录取通知书,我一直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

父亲问:“是哪个给你来的信啊?”

我说:“是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啊,你考上了,什么学校?”父亲眼睛一亮。

“地区一中。”

“哦。”父亲畅快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惊喜、开心的神色。“你还老担心考不上呢,我说你一定考得上的你还不信。不过,没想到你一考就考得那么远。”地区一中在地区所在地,是地区的重点中学,离我们家有三百多里远。知道我考上了高中,父亲嘿嘿地笑了笑,他略一停顿,又说:“远就远一点吧,考得越远,才越有出息呢。”在父亲的观念里,人要出门才有作为,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人不出门身不贵嘛!”

去地区一中读书,要走二、三十里山路,后面一段六十多里虽然有公路,但是不通班车,要步行到县城去坐第二天的班车。因为担心我年龄不大,路也不熟,开始几次,父亲总是坚持要送我到有公路的地方。那是一个山坳,公路从坳上盘旋到沟底,然后沿条小溪通到县城。父亲就站在山坳上,看着我沿公路前行。我走出了五、六里远,回头还看见父亲站在那里凝望着我,再走远一点,山坳逐渐模糊了,父亲与山坳融为了一体,我这才不再回头,大步朝前赶路。我知道,我背负着的,是父亲的希望,是他那颗热乎乎、跳动着的心。

文化革命的兴起,大学停止了招生,我的大学梦也因此而破碎了。直到文化革命结束,恢复了高考,我才圆了大学梦,而这个梦的实现,被整整耽误了十一年。耽误了十一年,大体相当于人的整个生命的七分之一到九分之一,对于一个人,这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啊!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了外省桂林的一个国家部属单位。当我家把这个消息告诉家里时,全家人都高兴极了,祖祖辈辈大字不识几个的我们家,破天荒地终于出了我这个大学生。当时,我已经三十出头,可父亲仍然把当成小孩。他笑眯眯地摸着我的头,感叹地说:“靠着党的好政策,也靠着你自己的努力,你终于有出息了,在我们周围这几个村子,大学生你是第一个,我的脸上也十分光彩。我这一辈子的苦啊累啊真是全都值了!”

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动情地对父亲说:“我有今天,全靠家里的培养,特别是妈妈和你的辛苦培养。这我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

“有你这句话就足够了!我心里真是甜啊。”父亲爽朗地笑了起来。

在后来的三十多年中,父亲先后四次来过桂林。这之前,父亲没有去过大城市,只是到过邻近的县城,桂林是他到过的唯一大城市。在桂林,他住得最长的一次也就是两、三个月,再久他也呆不住了。一方面可能是生活习惯问题,没有什么他熟悉的人,口音不同,别人说话有的他听不大懂。我们上班去了,就他一个人在家,没人说话,不免有些憋闷。另一方面是来的时间久了,总是惦记着家里的那些事,特别是放心不下的是家里养的牛啊、猪啊什么的。他说:“我要是在家里,我虽然老了,做不动什么了,就是伸伸手你哥也会轻松些啊。”

2003年父亲来桂林时,我们对面的甲天下广场正在修建,工地上巨大的推土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你来我往,机声隆隆,工地热火朝天。父亲被那些施工的工程机械迷住了,他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多的工程机械施工。每天在工地边,他一看就是大半天。我下班回来,他就津津乐道、绘声绘色地向我讲述他所看到的那些神秘施工机械是如何施工的。他特别感兴趣就是推土机、装载机。他说:“那些推土机、装载机啊,怎么就那么灵活、那么大的力气啊?一铲下去,一个小土坡就不见了;挖两斗泥巴,把个偌大的汽车车厢就装得满满的,呜的一声拉着就运走了。怪不得现在的马路啊、房子啊,几家伙很快就建好了,原来有这么些神通广大、蛮厉害的机械啊。如今的国家呀,变化真的是太大了。”

我说:“是啊,要不,那么大的工程,都要靠人工手挖肩挑,不知要搞到何年何月才能完成。”

父亲说:“记得打日本鬼子时期,我参加了芷江机场的修建,那时哪有这些机械啊,靠的全是人工苦力,施工的人在工地上黑压压的一大片,到处是人,但工程进展就是缓慢,几万人差不多忙了一年时间,才把机场修好。”

父亲对桂林的映像好极了。在公共车上有人给他让座,他既惊奇又感动,他说:“桂林的人就是好,这在其它地方是很难见到的。”再就是桂林不但山清水秀,风景漂亮,而且街道干净,整洁,看不到什么垃圾,对此,他啧啧赞不绝口。

桂林的风景名胜,我陪父亲都去看过。他说:“这桂林啊,到处都是好看的画,有的比画还要好看。来了桂林,哪里我都不想去了。”有一次我陪父亲去爬叠彩山,想让他看看桂林城的全景。他看到我掏钱买门票,有些不解地说:“在我们那里,万千的山啊,看都看不完。天远地远的,跑到这里花这个钱,有点划不来哦。这个叠彩山有什么好看的呀?”

我说:“这山与山不一样嘛。这是桂林市内最美丽的一个景点,在山上可以看到桂林全市,而且山上有很多古迹。朱德朱老总和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都来登过这个山,山顶上还刻有他们登山时互相唱和的诗呢。”

父亲对古迹没有什么兴趣,听说在山上可以看到桂林全景,而且朱老总和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都来过,他兴致倍增。我们拾级而上,在半山腰的平台上,我指着风洞上方一幅陈毅的石刻:“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并一字一句地念给他听。

父亲高兴得开起了玩笑:“呵呵,那你就比神仙还神仙了哟!”

我也笑了起来:“满满,你是神仙的父亲,就更神仙了啊。”

“好,好,都神仙,都神仙啊!”父亲哈哈大笑起来。

我们上到山顶,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仔细欣赏着桂林城的景致。我指着一些地方告诉他,那里是漓江,那里是象鼻山,那里是伏波山,那里是我们家住的地方……。父亲感叹起来:“啊,桂林真大呀,密密麻麻的房子,山峰似的高楼大厦,蜘蛛网似的街道,横竖都看不到边,整个城市该住得有偌十万的人吧?”

“大约八、九十万吧。如果包括流动人口在内,至少也有一百五、六十万人。与那些更大的城市相比,桂林只算得上是个中等城市。”我解释说。

“桂林的山与其它地方的山还真是不同,你看那山,一个个平地而起,像什么的都有,尖溜溜的,一个挨着一个,好像一大片刚刚出土的竹笋一样。”

桂林的山像竹笋,这很新鲜,从来没有听人这样比喻过。人们形容桂林山水,大都是引用唐朝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千古名句,父亲的比喻,土是土一点,倒也贴切、形象而又生动。父亲识字不多,但他对一些事物的观察,有他独特的视角,比较准确而又别有新意。

自那以后,父亲就没有再来过桂林,主要是因为年纪太大,不想再出远门了。好在已经有了长假,我每年至少要回去看他两次。我退休之后,回去看他的次数就更多些。次数虽然多了,因为各种原因,但我每次回去在父亲身边呆的时间都不长,少则三、五天,多则七、八天。这些,父亲从不讲究,也不在意,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只要回去了,见到了,他就高兴了,就好像什么都有了。由此可见父亲的大度与开明。

去年国庆节,我和“领导”带着女儿和外孙女一起回到老家。女儿早就提出要回老家看望公。我上大学时,我们把女儿放到老家,父亲背着她,走亲戚,赶集市,走遍了老家的山山水水,可以说,女儿就是在父亲和妈妈的背上长大的。一次,父亲做了一个扛猪的架子,放在某个角落,被两个七、八岁的侄儿发现了,于是他们用这个架子抬着女儿到处玩,开心极了。不想,架子的木料是生漆树,女儿经不起漆树气味的刺激,生起了漆疮,身上好多地方都红肿了,女儿痒得哇哇直哭。妈妈被吓倒了,将父亲和两个侄儿骂了个狗血淋头。好多年以后,妈妈还常拿这事来数落父亲。父亲懊悔不已,默不作声。

三、四岁时,为了上幼儿园,女儿才到了安江城里她外婆家。

这次回去,看到父亲身体虽然很好,但明显苍老了许多,背也更弯了,我心里不免涌起一阵酸楚。父亲的背,为了他的子孙们,背过数不尽的艰辛与苦难,也背来了无数的甜蜜与幸福。父亲的背,承受了太多的重负,是活生生被累弯的。而我们回报给他的却是那么的少,不及他给予我们的万分之一,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

女儿回来,父亲特别高兴,也许他又想起了女儿在老家的那些趣事;见到刚一岁多的重外孙女,他更是心花怒放。依据谐音,他把重外孙女称为“虫崽”。“虫崽”倒也大方,见面不久,就围着父亲“太太呀、太太呀”的叫个不停,这可把父亲乐坏了,一天到晚那张嘴总是笑得合不拢,吃饭时也要将他的“虫崽”搂在怀里。我们和父亲一起照了张合影,可惜侄儿、侄女们和另外两个“虫崽”没能回来。没想到,这张合影竟成了绝版。

父亲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像是一块随处可见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可以长出绿野,开出鲜花。

父亲是普通的,普通得就像是一阵随时可遇的清风,清风吹过,给人以凉爽、清新和快乐。

一辈子,父亲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情。他用自己厚实的肩膀,撑起了子孙们的天堂,他对子孙们天高地厚的恩情,足可以让天地动容。

父亲是山,永远在我的心中巍然屹立;父亲是河,永远在我的心中悠悠流淌。

父亲的墓地,坐落在一个群山环绕的山坡正中,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环境优美。前面是层层叠叠、越远依次越高的群山。山峰如黛,绿树成荫,翠竹低垂,百鸟和鸣;山脚下,一条清澈如练的小溪自西向东蜿蜒而来,绕山脚流过,流水淙淙,如泣如诉。好一幅动静有度、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父亲,永远地长眠在了这片青山绿水之间。山下那条弯变曲曲、飘在翠绿丛中的小公路,是我回老家的必经之路。回去时,可及时向父亲报到、问候;离开时,也便于向父亲辞行,就像他在世时一样。

7.没有回忆抒情散文 篇七

我常告诫自己,不要想太久太久的回忆,不要把自己沉迷在过去里,不要每一次挥手就有一次伤感,不要每一次回首就有一次泪流。不要有太多太多的回忆,不要说你曾为谁哭过,不要提醒自己你曾爱过某一个人爱的那么投入那么心痛,不要计较你曾恨过的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事恨得那么不知所措那么茫然无语。

走过的乡间小路,依然两边杂草丛生;穿过的小树林,依然有翠鸟清唱;趟过的小河,依然水波荡漾。

这些还是总会让我记起好多好多的旧事,记起我骑车摔倒之后捂着流血的伤口委屈的对着蓝天发呆;记着那一年我考上师范兴奋地围着村子奔跑跳跃;记着我和好友梅在稻田里弯着腰很辛苦的插稻苗却没有一棵能够成活;记着我生气不愿干活赖在地头装说肚子痛;记着我和姐给棉花枝劈叉却把棉花的头部全折断引来的娘的痛骂;记着我偷吃桑葚从树上摔下划破裙子偷偷把裙子藏起来整整一年没敢让它露面;记着爸疼我宠我每天晚上都要骑着车带着我走很多很多的夜路那些开心的夜晚;记着丑丑的年少的我不会穿衣打扮看着别人家的姑娘花枝招展而天天梦想自己终有一天会成美丽的仙女;记着我哭过笑过的老屋终究被老爸遗弃而孤苦伶仃的横在村子中央成为困苦难堪的风景;记着娘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的日夜劳作;记着老爸没有豪言壮语不会逢场作戏只会把爱倾注在一个小小的家。

不要有的回忆不经意间仍然会塞满我的心间,好多的人好多的事都已人去楼空,长大了到底是一番什么滋味呀?甚至比儿时更多的伤怀。

记着我出嫁的那天没有丰厚的陪嫁没有难过的眼泪;记着我生孩子时没有挣扎没有焦心的疼痛只有老公的眼泪和老娘的`沧桑;记着女儿生病的那年我在儿童医院扯心扯肺的哭满世界的跑;记着我抱着两个孩子的自豪和满足仿佛世界只属于我;记着我为了孩子学着孟母三迁孩子的作文倾诉了对我的敬爱让我感动泣不成声;记着我和老公的直率不会心计让我们经历了大大小小的烦恼和挫折;记着阳光下我牵着一双儿女的手自由自在的闲逛;记着我们一家四口爬泰山时的勇敢和坚持汗水和不懈;记着儿子长成大小伙的那一年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秘密偷偷地躲在小屋里抹泪我在外面疼的揪心;记着文静的女儿第一次态度坚决的对她爸进行反击时的我的惊鄂。

不想再想的回忆仍然会在某一个时刻突然的闯进来,我常常突然的惊醒,原来我从那里走来,原来这些都在我的生命里留下过痕迹。

夏天走了就让它走,无论它走的时候会不会向你挥手,你都不要在乎,你就静静的等候在每一棵树下,守候着树上的落叶给你它的信息,如果你很伤感,你就远远的躲在草丛看那叶子如何落尽如何把大地掩埋如何让秋天成为忧伤的诗行,然后你读着它的诗句在悄悄地等待某个冬天的童话。

花落了就不要想最美艳时的芬芳,叶枯了就不要想最美妙时的歌唱,下雨了就不要想阳光普照时的灿烂。

我常常告诫自己,不要回忆,我是一个没有回忆的女人!不想回忆,我是一个感觉麻木的女人!

可无人的夜晚,静静冥想中,我还是在回忆中脆弱的哭泣。我还是想到了好多好多我爱过的人可爱的笑脸我写过的那么多不成文的散文不成诗的诗行,我还是喜欢在某一个黄昏穿行在林中小道透过那点点的光泽回忆某一年的某一些事。

8.回忆童年的散文 篇八

眨眼之功,黑头发中已加杂几根白发时,可谓成熟了,可那些自以成熟的人还依旧贬我,我才理解这些人对我有刻骨的仇恨,我难道在他们的眼中就如此的可恨吗?我对他们确是不笑不说话的,对他如对父亲一样的心态,说句心理话,对父亲的孝敬,都没有对他们那样的热情笑脸。一块石头在岁月中的侵蚀都会风化的,这人心怎么比石头还硬呢,就是毒药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推动它的药效,这人怎么这样难暖热的。如果说我年轻,说不成熟这还有情可原,我都黑发染上几丝银发了,这样的`评价恐怕就不托了。

当一个不轻不重的话,毁掉一个人前途的时候,我想成熟的人心是不是有点对不起人了。当一个人在没有前途希望,不当人任何路的时候,是不是就成熟了呢?

话有说回来,仔细一想,成熟和不成熟都没有童年了,记着这些害人的话语,还是从童年走过来了,当成熟的人失去了不成熟人尊敬的时候,人生的价值也都失去了。

不管怎么说,当人生在也不会童年时,觉得人生过的特快,时间未必对成熟的人有更多的怜惜,对不成熟的人有什么偏见,有时候想,人如果永远不成熟,到是乐事,沉浸在青春的欢乐日子里,无忧无虑。无忧无虑的日子,只有童年,那个时候是人生最有回味的年龄,就是真正天能塌下来,也未必着急。

当人生感到没有什么可攀登的时候,才想起来自己为什么在急于长大呢?幼小的心灵里,把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吃饱了玩耍,玩耍够了,睡觉休息,把什么都看的很淡,你骂我,睡起来,就忘记别人的骂的话,也不和人记仇,以为记仇是大人的事,和我们童年的人没有什么联系,尽管不懂老子的“道”,现在想起来好象就生活在老子的描述的“道”里,活的是那样的自由自在。

童年的岁月里,没有失眠的折磨,没有勾心斗角的心态,心中不感叹,是什么就展开让人知道,心净的如水似的,有什么可以保留的呢?谁知一个人应该越长越让人觉得更趋于善良,比童年的人心更是要纯净如水,可恰恰相反。

童年长成大人时,没有让大人带好,带的更自私了,更狠毒了,更让人不可理解了,好象童年人的长大,对自己是个威胁和不利因素似的,我总想,一个从童年长大,是一个漫长的路,按说经风雨,见世面,几经坎坷,应该悟出人生很多道理,可偏偏没有活着的道理了,实在是让人无法说是自私一回事。

9.描写回忆童年的散文 篇九

在我家不远有一片空地,我们叫它“甜菜站”。小的时候故乡盛产甜菜,它是制糖的原料。所以齐齐哈尔糖厂在我家附近建了这个甜菜站,收购甜菜。甜菜站没有围墙,只是好大一片空地,有一条铁路线。每年总有大半年闲置,这里就成了我们的乐园。

沿着铁路线走,在站台上有一座二层小楼,很小,是给看守铁路的人用的。但从我记事起,它就很残破。沿着一个小斜坡向上走,绕过小楼,就是站台。站台边上由于总卸甜菜的原因,所以草很少,也很短。越往北走,地势越低,草越长,一下雨,这里就会被水淹没,所以很少有人向北走。它方位不正,大家说是北方,实际是西北,因为太阳每晚会在这里落下去。我喜欢坐在草地上静静地看日落。

小伙伴们在站台上玩了一会,觉得不好玩,纷纷跳下站台。站台上下落差差不多有一米,这对从小身体笨拙缺少运动天赋的我来说有点困难。我想了一会,还是没敢向下跳,只好绕过小楼从斜坡那绕过去。沿着铁轨一边走一边捡地上的小石头,看到好看的就揣进兜里,每次回家总是把衣服上的兜装满,累的满头大汗,还总是沾沾自喜。有时火车也会卸沙子,大家就会在沙堆上上窜下跳,抓起沙子向小伙伴们身上扬,弄的鞋里衣兜里头上身上到处都是沙子,走起路来咯的呲牙咧嘴,一边跑一边脱鞋往出倒沙子,样子非常滑稽。

草地上到处都是小花,红的,黄的,姹紫嫣红。大家看到喜欢的,摘走,一边放在鼻子上嗅着花香,一边跑,空气中都仿佛飘荡着他们欢快的笑声。当然偶尔也会有意外,花开的季节会有养蜂人来这采蜜,一只只小蜜蜂就横行在这天地间。有一次我穿了一件姐姐穿小了不能穿的花衣服,估计是小蜜蜂没见过这么大这么可爱的花朵,以为里面花蜜一定很多,我被狠叮了一口,哭着回家找妈妈。

冬天这里会有好多甜菜,小伙伴们就会变成小老鼠,趁人不注意,抱起两个甜菜就跑,即使被人发现了,也没人会在意。回家后,甜菜洗净后切片烀着吃,或熬成糖稀,非常甜。可是我胆小,不敢偷,所以从没尝过到底有多甜,也没人送我点尝尝。这是什么小伙伴,以后还想不想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太阳要落山了,我又绕上站台,坐在草地上。这里很空旷,是看夕阳的好地方。

10.童年回忆的散文:童年拾趣 篇十

刨鼠窝的乐趣

到现在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童年时期庄稼地里的鼠窝是那样多,并且天真可爱的我却喜欢参与这项活动。

记得秋收过后,在哥哥的煽动下,我像跟屁虫一样尾随在他的身后,挎着篮子如同放飞的小鸟蹦蹦跳跳唱着欢快的歌儿向南坡走去。秋高气爽时节,收割完庄稼的黑土地又露出了它特有的本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杂草丛生的黑土地里经常出现座座土堆,尽管不大,也好像有意识作了掩盖,但是直觉告诉我们,这就是田鼠盗土打洞的小土堆,也是它们的劳动成果。哥哥告诉我,正常情况下,田鼠有两个洞口,一个进气口一个出气口,土堆越大往往是田鼠越大,洞储存的粮食也就越多……

听着哥哥的介绍,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围着土堆转来转去……瞅了一会,哥哥用铁锨将鼠洞周围的浮土往一旁撩去,顺着洞口便铲了下去,我则趴在地上用小手顺着田鼠洞口不停的扒着松软的黑土,以便尽快找到田鼠储藏粮食的仓库,幸运的时候,挖个十米八米,不费多大力气,就能够收获5、6斤玉米或者花生、大豆,多的时候达到10多斤呢!但是有时候,挖到一米多长时,鼠洞又会分叉,成了两个、三个洞口甚至更多的洞口,我们就像走进了迷魂阵,哥哥告诉我这是“狡猾”的田鼠惯用的伎俩。这个时候刨鼠洞只能凭自身的经验和技术了。高兴地是哥哥在挖鼠洞方面是个行家,他凭着准确的判断,往往知道哪一条是老鼠的“粮库”,哪一条是老鼠的“卧室”,哪一条是鼠洞的其他场所……

这样一来不仅省了很多周折,而且可以花费很小的代价,就能直奔田鼠的“粮库”而去,当我们用铁锨刨着刨着….几乎快接近田鼠“卧室”的时候,或许是受了惊吓的缘故吧,田鼠“嗖”的一下从洞口钻出来,没命地逃走了……我们则不管这些,因为这时候老鼠的粮库已经暴露出来,激动地我们手舞足蹈,高兴地喊着“找到了,找到了……”

于是,挽起袖子趴在地上轮流从鼠洞里往外抠出粮食,一捧一捧往篮子里装,也不管粮食里面有没有土。不一会儿,一个个是土头土脸像个泥娃娃,汗水和着泥土流了下来,一道道,一行行也顾不得擦一下,都淹没在收获的喜悦中了。一个下午,两三个鼠洞挖完了,也就到了吃饭时分,这时候,我与哥哥每人挎着十几斤粮食,唱着不知名的歌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拾粪的记忆

说起拾粪,现在想来尽管难以启齿,但是却是我小时候干的最多的农活之一。

那时候刚上小学的我,清晰的记得老师经常号召我们拾粪。不仅是因为学校都有勤工俭学的试验田,更重要的老师也想锻炼我们的适应能力,当然这也是我们做好人好事的具体表现。一放寒假,学生又到了拾粪的高峰期。语文老师给我们的定额任务是每人200斤干粪,高年级的学生有300、400斤之多呢。完成定额之后就有奖励,奖品无非是铅笔、本子、橡皮、铅笔刀而已。但是我们却把它看成是最高荣誉,于是大家都树立信心吃苦耐劳,千方百计努力完成定额指标。

严冬时节,冰冷的寒风像刀割一样吹在脸上,打的脸丝丝生疼。在这样寒冷的冬天,我戴上棉帽,围上围脖,蹬上那双不甚合脚的烂棉鞋,背上从大爷家借来的粪篮子,拿上粪铲,与姐姐一道走在家乡的土路上。当远远看见一辆马车走来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全盯着马的屁股,马尾巴一撅,我们便跟在马车后面连滑带跑的紧紧追赶,马粪从马屁股里一粒粒挤出来,落到地上,冒着热气,一路撒下去。等我们赶到时,下面那部分已经和路面冻到了一起,而上面轻轻一碰还会碎,这就需要会使劲儿才能一锹铲下一个完整的粪蛋儿。

说实话,那时候见到粪真是那个亲啊!跑过去,赶紧用粪铲划个圆圈,然后大声冲着伙伴们喊道:“这些都是我的了!”当把自己收获的“战利品”小心谨慎地放到了粪篮中,说实话那份激动比吃了蜜还甜呢!尽管那时在寒假里不停地劳作,但是有时候也有完不成学校定额任务的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几个小伙伴便凑在一起开动脑筋,于是想起来去生产队养牛场偷粪的“骚主意”。

那天中午,正好是刘爷爷在看粪,我们几个小伙伴像侦察英雄一样,对现场掌握的一清二楚,趁中午刘爷爷吃饭的空挡,便蹑手蹑脚钻过栅栏溜进了粪场,每人手忙脚乱地挖了满满一篮子牛粪,当把收获的牛粪缴到学校的时候,大家高兴地手舞足蹈,因为这样一来不仅完成了定额任务得到了奖品,自然受到了老师表扬。可是不巧的是,过了两天,不知是别人举报还是刘爷爷观察仔细,最终还是被他知道了,这样一来,牛粪不仅如数交回,我们几个小伙伴每人都挨了家长一顿狠揍,打那以后,我们就再也不敢去偷粪了……

自1978年开始,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农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拾粪这样的活路(工作)逐步消失了,不过现在想起那一段时期拾粪的经历和童年岁月,尽管艰苦尽管坎坷,但却让我不怕困难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又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了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作者:高 谦

上一篇:临床医学各科室实习鉴定下一篇:水污染应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