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火灾的预防措施修改

2024-09-01

矿井火灾的预防措施修改(精选10篇)

1.矿井火灾的预防措施修改 篇一

山西煤销集团左权盘城岭煤业有限公司 矿井瓦斯、综合防尘、火灾预防措施

理:

工 程 师:

安全副总经理:

生产副总经理:

机电副总经理:

总经理助理(通风):

室:

处:

区:

科:

区:

宇 公 司:

人:

二0一二年二月十八日

瓦斯灾害预防措施

1、建立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避免串联通风,杜绝循环风、老塘通风和扩散通风。

2、采掘工作面主要硐室配备足够的风量,消灭瓦斯超限和瓦斯积聚。

3、掘进巷道必须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三专两闭锁,每班进行切换试验制度。杜绝无计划停风停电现象,防止瓦斯超限。

4、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试验,保证在局扇停电和瓦斯超限时能够自动切断局扇所供风巷道内的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电源。

5、加强局部通风机和风筒的管理,保证掘进工作面的风量。

6、加强日常瓦斯检查和管理,及时处理通风系统中出现的问题。

7、加强矿井通风设施管理,所有风门密闭、栅栏等设施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实行风门联锁,杜绝同时打开双风门而造成的风流短路、瓦斯超限事故。

8、严格做好巷道贯通、过老空、过老巷的技术管理和瓦斯管理工作,通风部门提前做好通风系统的调整工作,保证风流稳定、风量合理,杜绝瓦斯超限。

9、瓦检员做好日常的瓦斯巡检工作,测风员做好日常的巷道风量测量工作,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10、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连锁换牌”放炮制度。

11、严格执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安检人员及特殊工种人员佩戴

便携式瓦检报警仪的制度。

12、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杜绝井下失爆现象。

13、加强对安全监测监控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监控设备的安装必须覆盖所有采掘面,各个硐室和主要进回巷。

14、加强瓦斯抽采工作,对于矿井的高瓦斯工作面坚持逢采必抽,逢掘必抽。以抽为主,风排为辅。

15、瓦斯抽采必须达标,抽采率符合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

粉尘灾害预防措施

1、矿井必须有完善的防尘管路洒水系统,地面有容量不小于500m³的水池,一个在用一个备用。

2、矿井必须有专门的防尘队伍,健全完善防尘管理制度。

3、矿井主要进回风巷必须每月至少冲洗一次,每年至少刷白一次,采掘工作面进回风巷每天冲洗一次,杜绝煤尘堆积。

4、按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要求对矿井的主要进回风巷、运输巷、与煤仓连接的巷道,采掘巷道安装隔爆水棚,并有专人维护。

5、测尘人员按规定定期对井上下作业场所进行粉尘测定,并填写测定记录。

6、所有下井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7、工作面必须坚持煤体注水,注水后水份增加率不小于1%,煤体水份含量达到4%以上。

8、采煤机、综掘机必须安装和使用内、外喷雾装置,并正常使用。

9、综采工作面应安装和使用移架喷雾装置,转载点应安装使用全封闭式喷雾无尘装置,破碎机必须安装防尘罩式除尘器。

10、采掘工作面必须实行湿式打眼。放炮时,使用水炮泥,并要在距工作面50米范围实行喷雾降尘。放炮喷雾时连续喷雾不小于10min,放炮前后必须对20m范围的巷道周边冲洗。

11、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距工作面50m内安装一道净化水幕,回风巷距回风口50m安装一道净化水幕并能正常使用。

12、掘进工作面距工作面50m距回风口50m,各安装一道净化水幕,并能覆盖全断面,正常使用。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

一、地面火灾的预防措施

1.地面必须建有不小于200m³的消防水池和100m³的备用水池。2.重要场所如车房、机房、变电站、油库、木料场、材料库等必须有消防器材,值班人员必须会用。

3.需要生火取暖的部门,必须有防火安全促使及必要的消防设施。4.火药库储存量必须符合规定,库房周围必须经常清除杂草和易燃物,杜绝明火,库内备足消防器材。5.保持通信畅通。

6.安监处、保卫科(或消防部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大检查,对所查的问题根据性质责令限期整改。

二、井下火灾的预防

1.矿井建立健全完善的消防管路系统,机电硐室、泵房、皮带机头必须配齐消防设施和器材,如灭火器、沙箱、消防钎、镐。主要大巷上下山巷道、皮带运输巷必须安设消防管路,并且每隔50米安设一个三通阀门。其它巷道每隔100米安设一个三通阀门,摆正水源充足,水量、水压符合要求。

2.井下机电硐室、充电硐室必须独立通风,避免串联风,硐室内严禁存放汽油、煤油、油棉丝等易燃易爆物品,每天清扫一次。3.机电硐室(变电所)必须有两个安全出口,每个安全出口装有有向外的防火门。

4.井下所有机电设备必须防爆严禁带电检修和明火作业。

5.皮带机运输保护装置必须齐全,皮带必须阻燃皮带。

6.井下严禁电气焊作业,确需在矿井主要进风大巷进行电气焊作业的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措施并停止一切采掘作业,安监部门派人现场监督。

7.井下人员严禁传化纤衣服和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下井。

8.巷道掘进不准在易自然煤层掘进。在煤层中的永久巷道必须采取喷浆封闭。

9.巷道的支护尽量采用不燃性材料,或将可燃材料用水泥、沙浆喷浆封闭。

10.采煤工作面开采自燃或易自然煤层时,必须有专项防灭火放自然发火的技术措施,并严格贯彻落实。

11.矿井井口、井底车场和生产采区应按规定设置消防材料库,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沙子、铁钎、消防管等。

12.采掘工作面采取经常注浆加固技术措施时,必须有专项防止燃烧的措施及可靠的事故处置方案。

2.矿井火灾的预防措施修改 篇二

它有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之分, 因此给矿井防治火灾带来诸多问题, 具体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理上存在漏洞:如违章爆破引起明火、炮泥不足或炸药变质以及电气设备失爆、电路短路、漏电等。

1.2 煤矿实行高抽巷抽放瓦斯, 虽然在瓦斯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综采、回采工作面采空区产生了漏风, 给防灭火带来困难。

1.3 煤巷掘进过断层时, 跨冒形成的冒落孔洞处理不到位, 从而给防灭火留下了隐患。

1.4 井下火源隐蔽性很强, 难以及时发现或接近火源, 对防灭火增加一定的难度。

1.5 井下监测、检测设备落后, 无法及时监测或检测到发火预兆。

2 认真做好矿井火灾预测预报工作

2.1 做好煤层自燃倾向性的鉴定工作, 确定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

2.2 准确估算煤层自燃发火期, 并通过采取减少漏风、使用阻化剂和喷浆、注浆等人为措施, 尽可能地延长煤层的自燃发火期。

2.3 通过调查井下可燃物及可能出现火源的类型及其分布, 合理划分发火危险区, 对井下外因火灾做出准确预测。

2.4 根据气体成分分析和监测与监控系统提供的参数, 对照火灾预防指标, 并结合人的生理感觉, 及时准确地对井下火灾发出预报。

3 防止外因火灾措施

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规定的“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 在技术、资金、装备、管理等方面,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防止火源产生和已发生的火灾事故扩大, 以尽量减少火灾损失。

3.1 防止产生火源

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产生和存在。按《规程》及其执行说明要求严格对高温热源、明火和潜在的火源进行管理;尽量不用或少用可燃材料, 不得不用时应与潜在热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产生机电火灾;防止摩擦引燃:1) 防止输送带摩擦起火, 带式输送机应具有可靠的防打滑、防跑偏、超负荷保护和轴承温升控制等综合保护系统。2) 防止金属、岩石及其他坚硬物质的摩擦、碰撞引燃瓦斯;防止高温热源和火花与可燃物相互作用。

3.2 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

1) 在适当的位置建造防火门;2) 每个矿井地面和井下都必须建立消防器材库;3) 每一矿井必须在地面设置消防水池, 在井下设置消防管路系统;4) 主要通风机必须具有反风系统、反风设备及设施, 并保持其状态良好。

4 防治内因火灾的措施

研究矿井自燃火源的分布规律, 按照“少丢煤、少漏风”的总要求, 对采空区、煤柱、巷道顶煤、断层和地质构造带及其他自燃的重点部位, 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

4.1 合理地进行巷道布置

加强生产技术管理, 优化采掘方案设计, 严格巷道掘进现场管理, 最大限度地减少报废巷道的产生, 对废弃巷道应撤除支护, 将巷道放垮, 充填空间, 并及时封闭。如多采用岩石巷道, 加宽煤巷的保护煤柱, 实行区段巷道分采分掘, 推广无煤柱开采技术等;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和先进的回采工艺, 提高回采率, 加快回采进度;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坚持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合理确定近距离相邻煤层和厚煤层分层同采时两个工作面的错距, 防止上、下之间采空区连通。

4.2 灌浆与阻化剂措施

4.2.1 认真做好灌浆与阻化剂防火设计, 合理选择系统参数和工艺, 选择有效的灌浆方法和阻化剂材料, 并精心施工。

巷道掘进过程中产生的高冒空洞和突出空洞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进行处理。对巷道顶板的高冒空洞, 如巷道使用时间短, 可直接打木垛接顶支护, 采用喷浆封闭煤体, 并向高冒空洞内正常送风;如巷道使用时间长, 应采用砌碹方法支护, 用不燃性材料充满空洞, 并对碹壁内外喷浆, 巷道砌碹处两端5m内巷道也应喷浆封闭煤岩体, 防止缝隙漏风。

4.2.2 回采工作面应推行“见四放一”的控顶方式, 并做到正规循环作业, 使工作面正常推进。

工作面要出干净余煤, 不丢顶煤和三角煤;工作面及上、下落山角的要放齐放透, 上、下落山角应用不燃性材料砌筑隔离墙, 墙内用不燃性材料充填满空间, 降低工作面两端压差, 减少采空区漏风;自然发火严重的回采工作面应对采空区采取喷洒阻化剂、注水和注浆等措施。

4.2.3 回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误通的老巷、工作面推进后, 通向采

空区的巷道、工作面因遇断层或其它特殊情况重开切眼后以内的巷道等均必须及时用不燃性材料砌筑密闭进行隔离, 防止风流经过或进入采空区。回采工作面必须严格按设计的停采线进行开采活动, 不得超采。回采工作面开采完后, 要控制风量, 但必须确保瓦斯和风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加快支柱及设备的回收速度, 保证回采工作面在停采后45天内封闭完毕。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及与之相通的所有巷道均应分别建筑两道用不燃性材料组成的密闭墙, 两道密闭墙之间用不燃性材料或喷注凝胶进行充填满。密闭墙中预埋观测和注浆管, 密闭距巷口3-5m为宜, 但不得大于5米, 不能形成盲巷。

4.2.4 对采空区进行瓦斯抽放的地点, 必须制定防止自燃发火专项的措施。

4.2.5 对井下出现的高温和CO超限地点, 总工程师要及时查明原因, 并采取加严密闭、均压通风、注浆等措施进行处理。

高温点要配备水管和相应的灭火器材, 并安排专人进行监测, 每天派人取样, 进行气体分析化验。

4.3 均压措施

做好均压前火区漏风的调查工作, 确定漏风通道和漏风量, 针对不同情况, 采取各种有效的均压措施。

1) 有完整的区域风压和风阻资料及完善的检测手段;2) 有专人定期观测和分析高温点的漏风量、空气温度、CO浓度及密闭内外压差等情况, 并做好记录;3) 改变主扇运行工况及调整井下通风系统时, 均压地点也必须同时进行调整, 确保均压状态稳定;4) 均压区域巷道内的风流流动情况应经常检查, 防止瓦斯积聚。

4.4 惰性气体防灭火措施

目前, 煤矿井下使用的惰性气体主要有氮气、二氧化碳以及燃料燃烧生成的烟气等, 常见的惰性气体防灭火方法有氮气防灭火和湿式惰气防灭火两种。应用时应注意选择惰气的输入方式、惰气的注入量和注惰气口的位置, 并保持注惰气的连续性。

5 火灾时期通风措施

在井下火灾时期, 应快速准确地确定火源位置, 测算火区的大小, 注意观察井下风流动态, 加强瓦斯监测, 采取积极措施, 防止风流紊乱。同时要做好火灾时期风流的调控工作, 根据不同火灾情况, 合理选用通风方法, 为控制和消灭火灾创造有利条件。

6 火灾处理措施

火灾发生后, 在灾区人员安全撤离的条件下, 要全力以赴地进行灭火。灭火时应根据矿井火灾的实际情况, 首选直接灭火方法, 如用水、泡沫、干粉、灭火剂、沙子和岩粉等直接扑灭火火源。另外, 也可用挖除可燃物及使用凝胶、灌浆、阻化剂、惰性气体等方法对内因火灾进行处理。当不能直接将火源扑灭时, 为了迅速控制火势, 可快速构筑高质量的密闭墙, 实施隔绝灭火法。灭火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选择密闭墙的位置和封闭火区的顺序。为防止密闭火区内发生瓦斯爆炸, 必要时应配合使用惰性气体灭火。

3.矿井火灾的预防措施修改 篇三

【关键词】自燃火灾;防控措施;灭火案例;综合治理

0.引言

我国的煤炭生产中出现自燃火灾的概率较大,所以自燃已经成为我国煤矿生产的重大隐患。不完全统计,我国开采煤层中有50%以上存在自燃的隐患,而我国的煤矿生产中自燃性火灾占矿井火灾的70%以上,自燃火灾影响的煤矿包括铜川、兖州、鹤岗、抚顺、淮南等等,而自燃引发的火灾次数占比也高达90%。可见针对煤矿的自燃性火灾的防治对于矿井生产是十分重要的,而自燃性火灾的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不是一种单纯的火灾形式,需要配合开采系统和开拓系统的相互配合,并利用合理通风、采掘、工作面操作等才能对其实现全面的控制,所以对自燃性火灾的控制需要综合性灭火技术。

1.煤矿灭火的技术措施分析

在煤矿生产中,对于火灾的控制技术有很多种,而针对自燃性火灾的控制需要将多种灭火措施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控制效果。下面就对常见的煤矿火灾控制措施进行简要介绍。

1.1控制漏风措施

该项技术主要是针对助燃氧气的控制,减少或者杜绝松散煤层中氧气的含量,该技术手段就是利用泥浆、泡沫、纳米改性材料等来实现对煤层的封闭。其中泥浆技术的工作量较大,回弹多,抗压性较差,堵漏的效果不够理想;而泡沫材料堵漏的性能相对高且抗动态压力的性能好,但是成本稍高,高温会使其分解,释放有害气体形成次生灾害;纳米改性的弹性材料气密性高,伸展性好,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对岩层进行处理,操作容易且效果理想,可以根据不同的煤层需要改变固化的时间,从而提高处理效果。

区域性封闭后,可以减少封闭区域内的漏风情况,开区均压则可以降低周边的空气压差,减少采空区的气流进入到自燃区域,从而降低自燃出现的概率,但是如果已经发生过自燃仅仅依靠封堵是不能起到灭火的实际效果的,也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堵漏。

1.2惰性灭火措施

主要原理就是降低火区内的氧气浓度,利用窒息的方式来达到灭火的目的。主要措施就是注入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惰性的气体,或者惰性泡沫、三相泡沫等。惰性气体和泡沫可以迅速的填充到整个火灾区域内,从而窒息火焰,同时可降低煤层的温度,但是对于大热容量的媒体降温效果不理想,灭火的周期稍长,容易出现反复,且要求配合高质量的堵漏措施。

惰性泡沫和三相泡沫的可以起到固氮、降温、减少漏风、降低氧量、包裹煤层等效果,但是泡沫的稳定性较差,在碎煤中进行压入起泡性差,降低了实际效果。如果仅仅采用阻化剂则成本太高且效率较低,对已经形成高温浮煤效果较差。

1.3煤体阻化措施

原理就是降低煤炭的氧化活性,抑制煤炭与氧气结合的过程,技术措施是利用氯化钙、氯化镁等吸水性强的盐类或者雾化阻化剂、惰化阻化剂等。

在实施中吸水性盐类附着在煤体的表面,并形成一个含水的薄膜而阻止其余氧气接触,同时使得煤体长期处在一个较为湿润的状态下,低温氧化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升温自燃的情况,从而可以长期的控制煤体出现的升温与自燃;阻化剂的防火效果是很好的但是如果水分蒸发且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阻化剂就会出现失效的勤快,从而变为催化剂而促进燃烧。

惰性阻化剂在煤体温度超过极限的时候就会吸收热量,从而产生惰性气体,阻碍火区中煤体出现连锁反应,高温分解后生成的残余物可以在煤体表面形成一个薄膜而阻碍其和氧气发生反应;但是材料不易分散到煤体内部,防护灭火的效果不能充分实现。

1.4降热降温措施

控制煤体的温度是控制火灾的重要措施,降低温度可以彻底熄灭火区的火灾,防止出现复燃的情况。主要是利用灌浆、注水、液氮、液二氧化碳等。熄灭火区的重点就是降温,温度降低可以控制连锁反应。水是成本低且最为广泛的降温介质,其热容量较大,其可以充分吸收煤体热量,同时可以产生水蒸气帮助煤体降温。大量的水蒸气可以降低氧气的浓度,从而包围与隔离火源达到灭火的效果。灌浆的技术在我国的矿井中应用普遍,泥浆可以降低温度吸收热量,对煤体产生包裹作用,达到隔绝氧气的目的。但是水和灌浆往往不能熄灭高位的火灾,同时其分解产物也会产生负作用,因此应控制其使用条件。

1.5胶体控制技术

随着技术分析发展,新型的凝胶材料已经被应用到灭火中,利用复合型的凝胶、泥浆等进行灭火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胶体灭火材料可以多种功能,堵漏、降温、固结水分等等,在溶液的作用下进入煤体,在指定的时间内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凝胶并包裹高温煤体,充分发挥水的吸热作用,降低温度,解决了灌浆和注水流失的问题。在高温中也不立即气化,仅仅是因为水分蒸发而互相萎缩的情况,可以起到较好的灭火效果。在试验和应用中可以保持长期的完好性。同时该项技术在推广中研发了与其配套的多种灌注方式,配合矿山的生产,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2.综合灭火技术的实际应用

上述的防火与灭火措施都在某些方面可以发挥较好的作用,其都有局限性与不足,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采用多种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灭火技术才能保证煤体自燃的有效控制。如在某煤矿中出现煤体自燃,为了防治火灾扩大,紧急对该区域和周围区域进行封闭,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灭火工作,其中采用综合性技术如下:

封堵技术,对与火灾区域相通的巷道、溜煤眼、钻孔等进行细致甲检查并对漏风位置进行封堵,控制气体漏洞与有害气体外溢。同时对发生火灾的区域注入氮气,控制火势的发展,利用两个注入孔注入氮气,降低氧气的浓度,直至氧气浓度将降至最低,并持续注入氮气保持低氧量。随后对消火道进行注胶灭火,从而降低整个火区的温度,彻底灭火完成撤架工作,施工消火道从内向工作面打钻孔70余个,注入灭火胶累计达到两千余立方。

工作面的密钻注胶,工作面完成二次封闭后,对工作面进行了注浆和注水,并利用钻孔与消火道的管路对现场的火灾区域进行了补充性的注胶,及对遗漏或者火灾重点区域进行注胶控制其出现二次火灾。经过综合性的控制措施的实施,基本控制了火灾的二次发生与蔓延。

3.结束语

针对矿井的灭火与控制技术种类较多,多数的措施都是在不断完善中,其各自都有不同的优势与缺陷,在面对煤矿自燃性火灾的时候应采用多种技术措施进行控制,及综合性技术来控制煤矿煤体的升温与自燃,当然应将预防放在主要的位置上,其次才是灭火。在实施中应利用先进的胶体灭火技术为主导,配合其他防火技术来形成一个更加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技术,以此保证煤矿自燃性火灾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秦波涛.防治煤炭自燃的三相泡沫理论与技术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37.

[2]任万兴,巫斌伟,王德明等.高瓦斯易自燃超大俯采工作面的防灭火技术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26.

[3]赵云峰,姬财柱,李建民等.泡沫治理巷顶煤层自燃隐患技术与实践[J].煤炭科学技术,2008,36.

4.矿井火灾事故案例 篇四

某矿井下变电室60开关短路,由于短路电流过高,开关被烧坏,而馈电开关短路保护整定值过大,且漏电和欠压保护的杠杆弹簧的固定螺母被扭松,起不到保护作用,不跳闸。连接馈电开关和变压器的低侧电缆,变压器内部承受大电流,导致线圈烧坏,其中中相低压引线与铁芯发生电弧后,将上部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部分烧断。同时高压防爆开关过流整定值过大,也未起作用。变压器内部温度增高很快,油的膨胀和蒸发,使压力增加更快,温度和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变压器上盖和外壳变形鼓肚,最后底部焊缝被触开,高温高压油很快喷出,遇空气即被引燃着火,并把变压器附近的电缆引燃。变电所发生火灾后,由于该变电所两个出口没有防火门,无法将火灾控制在变电室范围内,导致灾害扩大。

5.矿井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篇五

矿井火灾应急预案

2014年2月1日

云脚煤矿矿井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为了避免火灾事故发生造成现场混乱,贻误救灾时机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明确各职能部门在火灾发生时的职责和分工,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制订从下应急预案。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 事故类型及发生的原因

根据热源不同,矿井火灾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外因火灾,另一类是内因火灾,内因火灾占火灾总数的90%以上。

a、内因(自然)火灾是煤等自然物在适当的通风供氧条件下,产生热量积聚,并达到着火点而形成的火灾。特点是它的发生有一个比较缓慢的演变过程,而且有预兆;火源隐蔽,增加了灭火难度。在整个矿井火灾事故中,内因火灾占的比例很大,因而是矿井防灭火工作中的治理重点。

b、外因火灾是由外部高温热源引起可燃物着火而形成的火灾。特点是发生突然、来势迅猛,如不能及时发现,可能成恶性事故;燃烧往往是在表面进行,如发现及时,还是容易扑灭的。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无法预测,往往出人意料。1.2 矿井火灾危害程度分析

矿井火灾是煤矿的严重灾害之一,其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a、直接威胁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矿井火灾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在火灾发展期间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据国内统计,在矿井火灾事故中遇难人员95%以上是烟雾中毒所致。

b、火灾发生后,形成火风压,出现风流紊乱现象,破坏矿井正常通风系统,使灾情扩大。

c、造成国家资源损失。发生火灾后封闭火区将冻结大量可采煤量,严重地影响矿井的寿命。

d、使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发生火灾后有时会烧毁设备或来不及撤除就被封闭在火区内;从灭火救灾到启封恢复生产,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火灾事故停产所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e、矿井火灾产生的高温火源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井下发生火灾情况千变万化,尤其是火灾的地点不同,特点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相同,所以处理井下火灾的基本原则是:

a、首先撤出灾区和一旦因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而受到威胁地区的人员。

b、抢救遇难人员,采取措施防止烟雾向人员集中的地方蔓延。

c、切断火灾事故区电源,防止处理事故中救护人员触电和发生瓦斯煤尘爆炸。

d、设专人检查瓦斯和风流变化,并控制煤尘飞扬,在有爆炸危险时,立即撤出人员。

e、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控制火源直接灭火,当直接灭火无效时,应采取隔绝灭火法封闭火区。

f、严密注视顶板变化,防止因燃烧造成顶板垮落和造成风流风量的变化。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矿成立矿井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组 长:尤发举

副组长:陈 彬 徐学稳 毕小甫 李所德

高 升 彭 江 晋小羽 成 员: 杜全国 邓家仁 尤香林 朱廷标

张启棚 车栓前 李林高 高 明

罗 签 胡应候 马小现 包广毕

王邦顺 石忠顺

领导组下设矿井应急救援部,应急救援部设在综合办公室 主 任:李林高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 组织机构职责

A、指挥部职责

a、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照规定时限和程序,及时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进展情况。

b、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救计划,力争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c、根据事故发生的状态,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计划,并对工作中发生的争议果断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d、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的发生的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调整修订和补充。

e、根据事故灾害情况,内部抢险救援力量不足时,应及时联系平鲁区矿山救护队协助井下救援工作。

f、紧急调配各类物资、设备和人员,保证救援所需。g、做好稳定社会工作和伤亡人员善后工作。

h、负责事故调查处理或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B、相关组织职责。

抢险组:负责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

专家组:负责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的方案制定和技术指导工作。

医疗组:负责受伤人员的抢救工作。

后勤保障组:负责救援物资的供应及后勤保障工作。监督检查组:负责对抢险工作的安全监督和对入井人员实施有效的控制。

治安保卫组:负责事故井口及矿井内治安保卫工作。善后处理组:负责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3.2.2 相关人员职责:

矿长:是处理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副矿长和管理人员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险人员和事故处理的工作计划。

各个有关副矿长:根据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工作计划,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须人员待命,及时调集抢险所需设备,材料,并由指定的副矿长严格控制入井人数,签发抢救事故及入井特别许可证。

供应科:根据批准的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的工作计划,以及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抢险救援工作的安全及入井人员的控制实行有效的监督。

通风部长:按照矿长的命令负责通风工作,注视主要巷道风机的工作情况和组织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他措施。

生产矿长:按照矿长的命令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协助矿长进行抢救和事故的处理。

矿值班调度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性质,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矿长、矿调度室以及其他有关领导和单位,及时向下传达矿长的命令,通知并召集有关人员到调度室待命,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统计掌握出入井人数和尚在井下的抢险救援人数。

医疗卫生室:及时准备好必要的抢险救援物资材料,并根据矿长的指令运送到指定地点。4.预防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4.1.1 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a、对采区密闭按规程要求实施管理、监测,并建立台帐。b、安设一氧化碳传感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GTH1000-2011仪器使用管理规范安设。

c、自燃发火点、封闭火区防火墙栅栏外设置一个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为24ppm。4.1.2 防止矿井火灾的措施

A、防止外因火灾的措施

a、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尽量不用或少用可燃性材料制品,不得不用时应与潜在热源保持一段距离;贯彻执行可燃物和易燃 7

物的使用和管理办法。

b、防止明火。井下严禁使用灯泡或电炉取暧、吸烟和一切明火;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焊接作业,若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巷和井口房进行焊接作业,每次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c、防止电器设备失爆,电缆敷设符合规定,过流、接地、检漏装置等保护齐全。

d、防止爆破引起火灾。爆破器材符合要求,并使用水炮泥,严格按规定装药、连线、放炮。

e、进风井口应设防火铁门,如果不设防火铁门,必须有防止烟火进入井筒的安全措施。

f、矿井地面和井下都必须设立消防材料库,并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井上、下重要场所有足够的消防器材。

B、防止内因火灾的措施

a、采空区及废弃不用的巷道及时封闭,并对密闭挂牌建档管理,定期实施观测。

b、建立煤炭自燃发火观测点。在111A采面及总回风巷、安装一氧化碳报警传感器一台,并随时监测一氧化碳的变化情况。

c、提高回采工作面回采率,加快回采速度。使工作面在自燃发火期前结束,并进行封闭。

d、实行均压防灭火。力求矿井通风网络合理、风流稳定、漏风量小、尽量增加漏风风阻、降低风路两端的风压差。4.2 预警行动 4.1 预警条件:

a、发现明火时。

b、井下安装CO传感器发出报警时。4.2 预警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程序

a、地面监控室,一旦发现有一氧化碳传感报警立即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汇报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到现场查明原因,并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b、当采掘工作面发现火情后,第一发现人必须首先采用呼喊等口头方式报警,并迅速向班组长汇报,并通过电话向矿调度室报告。

c、井下发生火灾时,必须立即通知与事故地点有巷道联系 9 的其他采掘工作面的作业人员共同采取预警行动。

d、在事故地点确定没有爆炸和中毒窒息危险时,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展开扑救,防止事故蔓延。5.信息报告程序

a、火灾事故的报告程序为事故征兆地点或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负责人→矿调度室→矿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b、事故现场报警方式:现场人员呼喊、电话报告调度室。c、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

d、应急反应人员赶赴现场后,根据事故现场的灾情,决定是否向外救援。通过现场电话向总指挥汇报灾情,并请求外部援助。

6.处置措施

6.1火灾初期应急处置措施

a、采掘工作面发生不明原因或不可控制的火灾时,现场人员应首先佩戴好自救器。

b、正确对待火情,最先发现火灾的人员,要镇定情绪,首先设法弄情火情,并采取一切可能办法,力争在火灾初期时就把火扑灭、c、及时向上汇报,应尽快将发生火灾的时间、地点、火情等报告矿调度室,并向受火灾威胁的采掘工作面发生火灾信号,将受火灾威胁地区的人员撤离危险区。

d、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下达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指令,通知指挥部成员及有关人员迅速赶往事故现场组织展开抢险救援工作。

6.2 火灾事故的自救、互救方法

在煤矿井下不论任何人发现烟气或明火等火灾灾情,都应立即向现场领导人汇报,并迅速通知在附近工作的人员。现场人员要立即组织起来,在尽可能弄清火灾性质、发火地点及火势大小、蔓延方向、遇险人员等的同时,迅速向矿调度报告,并立即投入抢救。

抢救时,应首先切断灾区的电源,并迅速通知或协助撤出受火灾影响区域内的人员。如果火势不大,就应根据现场条件,立即组织力量将火直接扑灭。如果火灾范围较大时或火势很猛,则应在撤出灾区人员、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稳定风流、控制火势发展,防止人员中毒和预防瓦斯、煤尘爆炸的措施,并随时保持和地面指挥部的联系,根据指挥部的命令行事。

如果现场人员无力抢救,同时人身安全有可能受到威胁时,或是其他地区发生火灾,当接到撤退命令时,就要立即安全撤退。撤退时,不可惊异失措、盲目行动。首先戴好自救器,有组织地

向火灾燃烧的相反方向撤退。最好利用平行巷道,迎着新鲜风流绕过火区,进入安全地点。7.应急物资及装备保障

a、井下所有机房硐室都必须配备灭火器及防火砂箱。灭火器不少于两台,防火砂不少于1m,铁锹不少于2把。

b、矿救护队配备防火服,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全部入井人员都必须配备自救器。

c、在井下总回风巷及采区回风巷装设一氧化碳监测报警器,通过监测一氧化碳浓度来监控煤的自燃发火情况。

鸡场坪乡云脚煤矿

6.矿井火灾的预防措施修改 篇六

救援预案

编制单位:瑞平公司张村矿 编制日期:2012年10月13日

矿井地面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危险目标

张村矿矿主要是以原煤生产为主的生产型企业,属高危行业,其重大危险源主要来源于井下采掘工作面以及机电、通风、运输等系统。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进行识别。确定的危险目标有:火灾(地面、井下)、水灾(地面、井下)、冒顶、放炮、瓦斯爆炸、机电、运输事故。建矿以来,还没有发生过因地面火灾而死亡的事故。

二、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火灾的发生离不开可燃物与点火物品,发生火灾的因素也是多样的,但人为的因素占有主要的成份。其危险波及的范围也是最广泛的,严重危及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三、危险目标周围利用的安全设备、器材及其分布

1、为了控制井上下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按吨煤0.5元提取安全投入资金,针对每一危险目标,上齐了各种可利用的安全设备、器材,其分布遍及所有采掘工作面、巷道网络、地面各可控范围内的工业厂点。

2、为了控制地面火灾的发生,在安全设备和器材上进行了不小的投入,主要是在地面各各厂点、车间上齐和配备了消防器材。灭火器的数量完全能够满足灭火的需要。

四、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针对重特大事故成立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各采区成立了救灾领导小组,两级救援机构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1、矿应急救援组织单位:

矿副总以上领导、调度室、办公室、医疗组、保卫科、生产科、安检科、机修车间、通风科、供应科、机电科、煤质科、开掘科。矿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长:王有增

史文波

副组长:焦群领

张丰哲

张海峰

宋占国

成员:副总工程师及各科室负责人

办公室设在保卫科,办公室主任有姚闯杰兼任

2、矿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职责:

(1)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指挥抢险救灾。

(5)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6)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7)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8)事故信息的上报。

(9)接受公司及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10)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3、各单位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职责:

(1)接受矿应急救援机构的指令和调动。

邵建平

(2)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3)发现事故后立即向上级汇报。

(4)做好职工家属的思想工作。

(5)积极配合矿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

(6)全力组织恢复事后的生产。

五、事故的预防措施

1、各厂区和单位要健立健全各项制度,落实消防责任制。

2、矿长和各单位的行政负责人是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根据消防法律、法规,制定消防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学校消防安全责任制。

3、对全矿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普及基本消防知识,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掌握逃生方法。

4、加强检查,发现火灾隐患要及时整改。

5、保持通道畅通,不堆物。

六、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1,发生地面火灾事故后,立即向矿救援指挥中心报告。同时打“119”电话报警。

2,矿指挥中心发出指令,调动相关单位或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工作。

3,办公室、医疗分队、保卫科、救护队等救援单位24小时有人值班。

4,难以控制的火灾事故,矿救援指挥中心要立即向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发出求助。

5、配合消防部门调查事故原因,维持秩序。

6、划出警戒范围。

七、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根据火灾发生的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的分析,事故现场人员的清点和撤离工作由消防第一责任者负责执行,发生事故后,人员应根据事故的性质,由现场指挥人员带领,沿既定的避灾路线进行撤离,非事故现场人员要做好配合现场的撤离工作,紧急疏散人员及疏通交通障碍,具体工作由保卫科负责执行。车队的急救车一天24小时都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常备不懈。

八、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伤员的急救工作,由三级急救组织构成:一级是现场的急救;二级是矿医疗分队的救治;三级是市级医院的救治。现场的救治工作由班组长负责进行,急救队员的救治由医疗队队队长负责进行。医院的救治由医院主治医生负责进行。

现场救护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抢救伤员脱险并进行急救,对危重伤员的转送做好必要的医疗准备工作,根据伤情及条件,在现场可就地进行下列急救工作:

1,伤员现场急救

当有人受伤后,在急救员赶到之前,由职工在现场对伤员进行急救,或者是由前往现场处理事故的矿山救护指战员进行急救,主要是进行伤情判断和止血包扎、人工呼吸、伤肢简单固定、搬运伤员等急救处理。

2,急救员现场急救

急救员接到通知后,应奔赴现场,将伤员搬到安全区,立即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全身状态、神智、脉博、呼吸、血压、疼痛部位有无异常、脊柱四肢有无畸形及伤口出血等,同时,还应检查有无呼吸困难或异常呼吸、口鼻内有无异物、胸部有无畸形、或出现血胸、气胸、有无腹痛、腹肌紧张或反跳痛等,以及有无肢体麻木,运动障碍,有无骨摩擦音及异常活动。心脏停跳或停止呼吸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急救,记录伤情并不断观察其变化,如转送应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若危急不能运送,应转移到安全地带以利挽救。

4,第二级医疗急救组织由矿医务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接受第一级急救后转送来的伤员,伤员如有严重出血、呼吸道损伤、开放性胸腹部损伤、休克或开放性颅脑损伤等,需立即手术抢救时、若不便转送集团公司医院,应在矿进行抢救,经初步诊断处理后,如无继续救治条件,应做好转送市级医院的医疗救护准备。

5,第三级医疗组织由公司医院医务人员组成,抢救组由外科、内科、五官科、眼科、放射科、麻醉师、化验技师及护理人员组成,必要时心电图和脑电图医师随时应诊或作监护,抢救组长由业务院长或外科主任担任,专门负责重伤员的抢救工作。

九、现场保护与现场处理

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1)事故发生后,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事故现场,就近人员应自主保护现场。

2)发现事故的人员立即向指挥中心汇报。

3)没有指挥中心的指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现场。

4)经指挥中心的指令,安排有关人员对现场有关的数据进行勘验、记录、保存。

5)保卫部门要做好禁止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的警戒工作。

2、现场的处理

1)事故现场的数据勘验、记录、保存完毕后,经指挥中心的同意后,方可进行现场的处理。

2)由指挥中心安排有关的单位及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理。

3)处理现场由外向里进行,进行现场处理的人员要互相协调,指定人员现场进行监督,保证处理现场人员的安全。

4)负责处理现场的人员,要对现场的处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矿救灾指挥中心汇报。

十、应急救援保障

1、内部保障

矿成立抢险救灾小分三个:第一小分队由安检科组成;第二小分队由办公室及保卫科人员组成;第三小分队由调度室人员组成。同时,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制定了各岗位的责任制度、值班制度、培训演练制度。其主要任务:

1)做好矿井事故的预防工作,控制和处理矿井初期事故。

2)引导和救助遇险人员脱离灾区,积极抢救遇险遇难人员。

3)参加需要佩戴氧气呼吸器的安全技术工作。

4)协助矿山救护队完成矿井事故的处理工作。

5)搞好矿井职工自救与互救的宣传教育工作。

2、外部保障

张村矿与相邻签定有矿井联合救灾的协议。相邻可依靠力量为朝川矿矿救护队。市政119火警。

1)矿山救护队最低技术装备标准

类别 装备名称 要求 单位 数量 备注

车辆 矿山救护车 100km/h 辆 1

通讯 程控电话 部 1

灾区电话 部 1

移动电话 部 每人一部

仪器 4h呼吸器 9

2h呼吸器 9

自动苏生器 6

氧气呼吸器校验仪 6

装备 氧气充填泵 2

高倍泡沫灭火机 BGP400型 台 1 戓BGP200弄

防爆工具 套 5

液压起重器 台 5

工业冰箱 台 1 配合AHY-6型使用

2)矿山救护队员个人最低技术装备标准

装备名称 要求 单位 数量

4h呼吸器 推广使用正压呼吸器 台 1

自救器 压缩氧 台 1

企业消防服装 公安消防服装 套/年 1

战斗服 带反光标志 套/年 1

劳动保护用品 按规定执行 套 1

十一、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依据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对预案的起动条件:

1,有本预案所规定的重、特事故发生的事实。

2,经矿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研究决定。

3,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

十二、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1,确定事故救援工作已经结束。

2,经矿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研究决定,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3,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

十三、应急培训和演练

为了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应急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便在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救援培训或演习是应急救援队伍的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

1、应急救援培训与演习的任务:

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2、煤矿应急培训的范围:

1)职工全员的培训。

2)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

3、煤矿应急培训的内容:

1)报警。

2)疏散。

3)各类灾害的应急培训。

4)不同水平应急者的培训。

4、演习的基本内容:

1)基础训练:是确保完成各种应急救援任务的基础。主要包括队列、体能、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的使用。

2)专业训练:是顺利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关键,主要包括专业常识、堵源技术、抢运和清消以及现场急救。

3)战术训练:是救援队伍的综合训练的重要内容和各项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提高救援队伍实战能力的必要措施。

张村矿

运输队

7.矿井火灾的预防措施修改 篇七

1 矿井火灾的热力作用

矿井巷道发生火灾后,会在巷道中产生“浮力效应”和“节流效应”。这些热力作用可能直接导致矿井通风系统的风流紊乱,使部分巷道出现瓦斯积聚。

1.1 浮力效应

矿井火灾时期,由于部分巷道中风流温度升高、密度减小,而导致通风网络中热风压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浮力效应”,常用“火风压”表示“浮力效应”的大小。矿井发生火灾时,通风网路中出现的附加热风压称为火风压,并分为局部火风压和全矿火风压。局部火风压对矿井通风的影响就像在其流过的上行或下行巷道内安设了辅助通风机一样,其作用方向在上行风路中与烟流方向相同,在下行风路中相反。

局部火风压引起通风网络中风压分布的变化,是产生“浮力效应”的原因,反映了“浮力效应”的大小,对巷道(1,2),其数值由式(1)计算[1]:

hNi=g(ρa-ρm)ΔZ (1)

式中 hNi——某巷道i的火风压,Pa;

ρm——火灾后通道的平均风流密度,kg/m3;

ρa——火灾前通道的平均风流密度,kg/m3;

ΔZ——巷道标高差,m。

由undefined,得到:

undefined

式中Tm,Ta分别为考虑或未考虑通道(1,2)风流与热环境交换时的该通道风流平均温度,K。

1.2 节流效应

由于火灾生成的燃烧产物和水蒸气加入引起风流质量和体积流量的增加,以及风流温度变化的影响引起的风流流量的进一步增加,而出现风流流动阻力增加、火源上风侧风量减少的现象,称为节流效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2],节流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燃烧中过量烟气的生成和火区阻力所引起。火区阻力由烟流热膨胀产生的热阻力和因风流受到火区火焰的障碍作用产生的局部阻力组成。

风流流经某通道因温度体积膨胀引起的节流产生的压力降ΔhL用下列公式计算[1]:

undefined

式中 ΔhL——某通道风流因节流效应产生的压力降,Pa;

hLa——火灾发生前风流流动产生的压力降,Pa;

Tm——火灾发生后该通道风流的平均绝对温度,K;

Ta——火灾发生前该通道风流的平均绝对温度,K;

F——火灾发生后风流质量的增加系数。

联立式(2)和式(3)可以得到“节流效应”和“浮力效应”对通道风流压降变化的综合影响:

undefined

hT的值为正,趋于增加风量;hT的值为负,趋于减少风量。

2 风流状态的变化对瓦斯涌出的影响

矿井风流携带的瓦斯来源可分为直接源与间接源2类。煤体直接涌出瓦斯量的大小,取决于3个因素:瓦斯压力,渗透系数,瓦斯含量系数。后2个因素对于同一煤体来说其影响是相同的,故瓦斯涌出量的大小取决瓦斯压力的大小。对同一煤体来说瓦斯涌出量的大小取决于煤壁内的瓦斯压力与井下大气压力之差。而煤岩体瓦斯压力一般在600 kPa以上,采落煤炭的瓦斯压力一般大于200 kPa,矿井风流状态变化能引起矿井大气压力变化的数值仅4 kPa,远远低于瓦斯压力[3]。因此,通风绝对压力变化不能引起直接源煤壁或破碎煤块瓦斯涌出量发生明显的变化。

间接源瓦斯,就是涌向巷道或已采空间,未被风流立即带走而积存在这个区域的瓦斯,或是以分子扩散的形式向附近巷道迁移,或是受通风状态变化及井下大气条件变化的影响而向附近巷道流动的瓦斯。从旧巷和采空区涌出的瓦斯多属于这种类型。文献[3]指出:因通风绝对压力变化而导致从采空区涌出的瓦斯量不会有多大变化。

然而,风流状态变化所引起的通风绝对压力变化必然伴随着风量有较大的增减。文献[4]指出:虽然风量变化对直接源瓦斯涌出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于间接瓦斯源来说,风量变化对瓦斯涌出有着明显的影响,风量增加瓦斯量也增加,不过这种现象有时间性的,主要取决于采空区中积存瓦斯量和邻近层涌入采空区瓦斯量以及漏风量的大小。但与火灾所引发井下风流状态频繁变化相比,这种现象的时间还是较长,如果风量不断变化,瓦斯涌出量也随着不断地变化,增大了部分巷道出现瓦斯积聚的可能性。

3 井巷瓦斯层积聚形成原因

尽管巷道中风流一般呈紊流状态,但在瓦斯涌出矿井的井巷顶部瓦斯也可能集结成层,形成瓦斯积聚,因为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同引起的上浮作用可以减弱甚至完全消除紊流的混合作用。当紊流作用的动能不足以提供反抗重力的功,紊流作用将消失。这时,分子扩散作用是使气体混合的唯一因素。在紊流流体中,气体层的形成与巷道倾角、巷道壁粗糙度和无因次成层系数NL有关[1]。NL由渥卡特逊数NRi导出。NRi是一个描述气体层特性的重要参数:

undefined

undefined

式中 g——重力加速度,一般为9.8 m/s2;

ρ——气体密度,kg/m3;

undefined——进入气体层的点源瓦斯气体流量,m3/min;

v——风速,m/min;

W——巷宽,m。

若考虑巷道倾角α对上浮力的影响,渥卡特逊数NRi应乘以cos α。当undefined增加时,紊流混合作用效果迅速降低。当NRi>0.83时,可以忽略紊流混合作用的影响。在水平巷道,当NL<2时,无紊流作用发生;若NL>5,增加风速对瓦斯层长度减少的影响已不显著。

表1为沈阳煤矿设计院、北京规划院对大巷不出现瓦斯分层确定的风速值[5]。说明火灾时井下风流状态的不稳定很有可能使部分巷道出现无风或微风,如果再有瓦斯涌出,就会在该巷道顶部形成瓦斯层。

4 不同巷道内火灾对巷道瓦斯运移和积聚的影响

巷道内瓦斯的运移和积聚不仅与矿井火灾所引发的“浮力效应”和“节流效应”有关,还与巷道布置、火灾规模及原先正常通风状况有关。

4.1 水平巷道火灾

这种情况一般认为只存在节流效应,浮力效应可忽略。节流效应与燃烧规模和风速大小有关。当燃烧规模小于250~500 kg(木材)时,或风速小于1 m/s,节流效应不明显;当燃烧规模超过4 500 kg(木材)时,将出现明显的节流效应。如图1所示,与着火巷串联的平巷由于节流效应使该串联巷风量减小,易在巷道顶部形成瓦斯层;如果着火巷与其并联巷间有角联巷,该角联巷可能出现风流停滞或风流逆转的现象,更易在巷道顶部形成瓦斯层。

4.2 上行通风巷道火灾

发生在上行通风巷道的火灾将产生浮力和节流2种效应。若火源下风侧的温度高,标高变化大,或风量不太大,浮力效应的增风作用大于节流效应的减风影响,使风量增加。如图2所示,伴随着上山风量增加,相邻并联巷风量减小。若相邻并联巷原有风压小,则可能出现相邻上山风流停滞或逆转现象,增加该巷道顶部瓦斯层形成并积聚的趋势。

4.3 下行通风巷道火灾

下行通风巷道火灾产生的节流和浮力效应与原有通风压力作用风向相反,趋于减小该巷风量甚至出现风流反向、烟流逆退现象,极易在与之相连的串联巷顶部形成瓦斯层,出现瓦斯积聚的现象,如图3所示。另外,如果该下行通风巷道标高差大,或燃料充足,或巷道风压不大,这种火灾会很容易使该巷道出现风流流量和流向的频繁变化,所以,在与之串联巷道内的瓦斯积聚现象会更严重。

1—火焰区;2—风流绕行;3—风速减小或紊乱区;4—瓦斯层。

5 结论

在不同巷道内发生的火灾,产生的节流效应和浮力效应对风流状态变化影响是不同的,进而对巷道内瓦斯的运移、积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对矿井火灾发生后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瓦斯积聚的影响因素不仅与火灾规模大小及地点有关,而且还与巷道形状构造(如高冒处瓦斯构造破坏带)等多种因素有关,因而在各种因素下矿井火灾对瓦斯运移和积聚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心权,吴兵.矿井火灾救灾理论与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

[2]王德明,周福宝,周延.矿井火灾中的火区阻力及节流作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1,30(4):328-331.

[3]叶汝陵.矿井通风压力变化与瓦斯涌出量的关系[J].煤炭工程师,1983(3):25-32.

[4]叶汝陵,龙斯仁.矿井风量变化与瓦斯涌出量的关系[J].煤炭工程师,1983(2):9-15.

8.矿井预防机电事故的处理措施 篇八

一、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

1、机电系统各级领导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正确把握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2、机电系统必须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现场,落实到人头。

3、制定并负责贯彻机电运输要害场所管理规定及应急救援预案。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在交班时要认真将本班发生问题的原因及处理情况、遗留问题交待清楚,做到人交人、手交手、你不来、我不走。

5、各大型设备机房和变电峒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要害场所管理制、岗位责任制和包机制。

二、加强安全技术,技能培训,强化现场操作,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1、要定期贯彻学习各种规程,《规程》的学习要落实到每一个人。要使各岗位上从事机电工作的职工学好本岗位的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

2、机电方面在进行专项施工前,由专业技术人员制订符合现场实际的安全技术措施并落实贯彻到现场。

3、要定期对各岗位从事机电工作的每一个职工进行现场实际操作培训,使每一个岗位的职工要做到既懂规程,又会操作,并且熟悉本岗位的每个环节,特别是大型设备、变配电点系统重要岗位的职工要在工程技术人员现场监护的条件下反复演练,人人过关。

4、主扇司机、主皮带司机、井上下各变电峒室的变配电工,必须经培训合格后上岗,持证率达到100%。

5、要定期对从事6KV及以上的变配电工,大型设备特别是主扇司机等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反事故演习和反事故措施的贯彻,要求做到在出现问题时有章可循。

三、加强现场管理,狠抓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

1、加强大型设备的现场管理及标准化工作

①各机房和井上下变电峒室工作人员要认真落实好岗位责任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做好运行记录。

②做好大型设备每年的检测工作,主提升机每3年进行一次测定,主排水设备每年测定一次,主通风机每5年测定一次,压风机、锅炉每年测定一次并妥善保存好记录。

③大型设备要按机电质量标准化的要求保护齐全,并定期试验,保证其动作灵敏可靠。大型设备要保证百分之百完好。

④各固定岗位的司机、运行工,必须按设备运行、维护、保养制度“和“设备巡回检查制度”的有关规定,对所在场所的各种电气参数、润滑、温度、安全保护装置的监测仪表、仪器的性能、准确度误差范围是否正常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正确判断设备运行状态。

⑤加强大型设备的油脂管理和主提升机的钢丝绳校验工作,有不合格项要按有关制度执行,中央水泵房每年必须进行水泵联合试验及清仓工作。⑥主扇检修必须事先制定安全可靠的技术措施,扭转风叶角度,应由通风科提出风量和风压要求,机电科据此提出拟扭角度,报请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搞好大型设备的检修工作。

⑦做好每月一次的停电检修工作,制定措施并贯彻落实,确保检修工作按时完成。每年各主扇保证一次反风演习,平时加强井上下主扇反风设施的检查维护,保证在接到命令后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反风操作,实现井下风流反向。

⑧做好大型设备的隐患排查工作,对事故隐患要及时处理,对于设备运行监测中发现有不正常现象,要及时向有关领导及调度室汇报。

2、规范井上供电管理工作:

①主扇机房、变电站和备用线路处于热备用状态,6KV及以上的变电设备,线路要保证百分之百完好。

②各种电气操作及电气维修的作业必须严格执行《电业安全规程》和《停送电制度》。

③外线电工要定期巡视线路、蹬杆检查,并做好防坠落措施,在工作中落实好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④电气设备及线路的各种保护装置必须灵敏、可靠、准确,不得甩掉不用,起不到保护作用的保护装置及时维修、调整或更换,电气设备及线路不允许在无保护状态下运行。

⑤井下做好杂散电流的测试防治工作,每年至少要对全矿范围内的避雷装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⑥搞好供电线路的计划性检修是防止线路非正常劣化和减少意外停机的有效手段,因此各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要认真抓好此项工作,并且要认真调查、组织、实施。

3、加强井下机电管理工作:

①有合格的供电系统设计及保护整定校验。

②井下各单位必须消灭电气失爆,严禁带电作业,坚持使用漏电、过载、过流、欠压等机电保护装置。

③低压电机装设短路、过负荷、单项断线、漏电闭锁保护及远程控制装置。

④井下皮带设低速、防跑偏、堆煤、烟雾、温度等各种保护装置,各种液力藕合器要使用不燃液。

⑤127V供电系统(包括信号照明、煤电钻等)使用综合保护,局部通风机和掘进工作面中的电气设备,必须装有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装置。

⑥低压供电系统必须装设检漏保护或有选择性的漏电保护装置。⑦接地保护符合《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的要求。

⑧对井下一采右翼主排水泵房加强管理,保证水泵正常运行,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⑨井下各单位要认真搞好设备运行维护及检修工作,维护好各种安全设施并正常使用。

⑩对井下各种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必须保证完好、可靠,不缺不短。

四、强化现场检查,加大奖罚力度

1、机电检查人员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对设备特别是井下机电设备的隔爆性能、安全防护设施、电气保护装置等更是要严格认真、一丝不苟地进行检查,并认真做好“三定”工作。

2、地面大型设备机房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查并“三定”。特别检查各种保护是否齐全、灵敏、可靠。

3、要以《煤矿安全规程》和新标准作为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对在自检和局检中不达标的单位,加大处罚力度并限期整改。

4、机电专职检查人员在检查中做到“定期与不定期”、“全面与平时抽查”、“静态与动态”、“覆盖式和专项检查”四结合,做到每次检查,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5、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做好一月一次停产检修工作。

五、停送电操作标准

1、变电所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规定和安全运行规定。

2、操作高压设备时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操作。

3、停送电程序:

(1)变电所或临时配电点的停电操作程序:低压分路开关→低压总开关→高压分开关→高压总开关;

高压停电:先断开真空断路器,然后拉出小车(手动或自动),汇报值班室、调度室,查明原因方可送电,并做好记录。

(2)变电所或临时配电点的送电操作程序:所内高压总开关→高压分开关→低压总馈电开关→低压分路开关

高压送电:先推进小车后合真空断路器(手动或电动),严禁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

5、当井下供电系统发生故障,必须查明原因,找出故障点,排除故障后

方可送电,禁止强行送电或用强行送电的方法查找故障点。

6、低压设备停送电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挂牌对牌,严禁约时送电。

六、故障处理及事故追查

1、当主扇、6KV供电主线路单机、单回路运行时,外维段必须制定保护措施,并积极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9.矿井火灾应急救援能力评价 篇九

关键词:矿井火灾,应急救援,模糊评价

火灾事故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火灾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危及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大火能燃烧井下的设备、材料和煤炭。在有瓦斯突出危险、煤尘的矿井中发生火灾,往往会引起瓦斯、煤尘爆炸,扩大灾害范围[1]。

工业化国家的统计表明,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可以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无应急救援系统的6%。我国也有一些事故由于及时启动事故应急救援系统而降低了事故损失,有些甚至避免了人员伤亡,如辽宁阜新艾友煤矿2006年“2.18”顶板事故[2]。但也有一些煤矿由于在发生事故时未能及时启动应急救援系统,造成事故危害和灾害范围的扩大。因此,对矿井火灾应急救援能力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1 矿井火灾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的可行性

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即采用模糊语言分成不同的等级对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事物进行评价。

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矿井火灾应急救援能力进行评价是可行的[3],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矿井火灾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涉及因素众多,评价指标体系中权重各异,如与人的不安全行为密切相关的标准层指标难以客观量化,具有较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第二,现存评价方法中隶属度标准基本都是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的[4],但是,各种评价体系不能反映评价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评价指标中中介过渡状态的存在。在实际评价过程中,计算数值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误差。为了弥补其不足,模糊综合评价就十分重要。

第四,某些因素受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具有偶然性,如操作失误、安全装置失效等。

总之,模糊综合评价是借助模糊综合评判以及采用价值工程和决策分析中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现状作出综合评价,对矿井火灾应急救援能力评价非常适用。

2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要素

1) 评价因素论域U

U代表评价中各评价因素所组成的集合。

2) 评语等级论域V

V代表综合评价中评语所组成的集合,其实质是对被评事物变化区间的一个划分。

3) 模糊关系矩阵R

R是单因素评价的结果,即单因素评价矩阵。模糊综合评价所综合的对象正是R

4) 评价因素权重向量A

A代表评价因素在被评价对象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在综合评价中用来对R作加权处理。

5) 合成算子。

指合成AR所用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合成方法。

6) 评价结果向量B

对每个被评价对象综合情况分等级程度的描述[5]。

3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思想

U={u1,u2,…,un}为n种因素(或指标),V={v1,v2,…,vm}为m种评价,其元素(或指标)均可根据实际问题需要由人的主观规定,由于各种因素(或指标)所处地位不同,对事物决定的作用不同,所以权重就有所区别,评价自然也就不同[6]。人们对m种评价并不是绝对的肯定或否定,因此综合评价应该是V上的一个模糊子集。

各因素间的权重分配:A=(a1,a2,…,an),其中ai是因素被着眼的权重,ai≥0,且i=1nai=1

模糊关系矩阵R=[rij]作为1个从评价因素论域U到评语等级论域V的Fuzzy(模糊)变换器,每输入1组因素的权重向量A,就可以得到1组相应的评价结果向量B。此关系可用图1来表示。

进行单因素综合评价,建立一级模型,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5个步骤。

1) 建立评价对象的评价因素论域U:

U={u1,u2,…,un}

即首先确立评价因素体系,解决从哪些方面利用哪些因素来评价客观对象的问题。

2) 确定评价等级论域V:

V={v1,v2,…,vm}

这一论域的确定,使模糊综合评价得到一个模糊评价向量,体现评价的模糊特性。

3) 进行单因素评价,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

R=(r11r12r1mr21r22r2mrn1rn2rnm)(1)

式中rijU中因素ui对应V中等级vi的隶属关系,即从因素ui着眼评价对象被评vi等级的隶属关系,因而rij是第i个因素对该评价对象的单因素评价。

4) 确定评价因素权重向量A:

A是U中各因素对被评价对象的隶属关系,其取决于人们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时的着眼点,即评价时依次着重于哪些因素。

由于评价因素论域U中各因素对被评价对象的重要性不一样,因此,要用模糊方法对每个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可以表示为U上的一个模糊子集A=(a1,a2,…,an),并且规定:i=1nai=1ai0(i=1,2,,n)

5) 选择算子,进行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模型可用下式表示:

B=A·R (2)

式中“·”代表合成算子。记B=(b1,b2,…,bn),其为评语等级论域V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如果综合评价结果i=1mbi1,应将其归一化。

4 多层次综合评价

对于给定的因素集合U,多层次综合评价可按下面步骤进行:

1) 对给定因素集U作划分,设{U1,U2,…,Up}是对U的一个划分,记U/P,即:

U/P={U1,U2,…,Up}

称为第二级因素集,其中Ui=(ui1,ui2,…,uiki),i=1,2,…,P,显然Ui含有ki个因素。

2) 对每个类Uiki个因素,按初始模型作综合评价。设Ui中的诸因素权重分配为Ai,Ui的单因素评价矩阵为R,则得到:

Ai·R=Bi=(bi1,bi2,…,bim),i=1,2,…,P

3) 对U/Pn个因素按初始模型作综合评价。Ui的综合评价结果BiU/P中单因素Ui的评价。设U/P的权重分配为A,总的评价矩阵:

R=(B1B2Bn)=[bij]n×m

,得到B′=A·R (3)

这既是U/P的综合评价结果,也是U的所有因素的综合评价结果。写成二级算式:

B=AR=A(A1R1A2R2AnRn)(4)

其框图如图2所示。

如果划分U/P仍含有较多的因素,可以对其再作划分,得到三级以至更多级综合评价模型[6]。从上述分析得出结论:只要给出因素体系中最低层的各Fuzzy变换矩阵,即单因素评价矩阵,再给出各层次的权重值矩阵,便可求得任意层次中的任何综合评价结果和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

5 应用

以某煤矿为例,对矿井火灾应急救援能力进行评价。

因为矿井火灾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体系的各层因素分别着眼于通风系统状况好坏、设备安全、危险性如何、指挥决策和工人素质等方面,即有些因素用安全性、危险性来衡量,而有些因素只能用好坏来评定。因此确定评语等级论域V={好(安全),较好(较安全),一般(安全性一般),不好(较危险),差(很危险)}(圆括号内外的评语等同,在检查统计表中分别用1,2,3,4,5来表示)。又因为矿井火灾应急救援能力评价因素多为定性的,所以采用改进的等级比重法确定单因素隶属度,即直接由多个专家对被评价因素隶属度作出评估,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因素的隶属度。

采用笔者编制的模糊综合评价检查表,邀请10名安全评价专家对该矿火灾应急救援状况进行评价,其结果见表1。

5.1 进行单因素评价

矿井通风系统单因素评价B1计算方法如下:

根据公式rij=nij/m,可求出各因素ui对于各评价级别vj的隶属度rij,其中m=10,nij为表1评语等级中对应的各数值。因此根据公式(1)可得:

R1=[0.20.50.30000.40.60000.30.40.20.100.40.50.1000.30.40.20.1]A1=(a11,a12,a13,a14,a15)=(0.23,0.16,0.17,0.23,0.21)

根据公式(2),得:

B1=A1R1=(0.23,0.16,0.17,0.23,0.21)[0.20.50.30000.40.60000.30.40.20.100.40.50.1000.30.40.20.1]=(0.46,0.385,0.432,0.099,0.038)

同理可得:

B2=(0.109,0.259,0.326,0.26,0.46)

B3=(0.038,0.2,0.465,0.208,0.089)

B4=(0,0.1,0.8,0.05,0.05)

B5=(0,0.25,0.5,0.25,0)

5.2 进行多层次综合评价

由公式(3)和(4)得:

B=AR=(a1,a2,a3,a4,a5)[B1B2B3B4B5]=(0.32,0.28,0.2,0.1,0.1)[0.460.3850.4320.0990.0380.1090.2590.3260.260.460.0380.20.4650.2080.08900.10.80.050.0500.250.50.250]=(0.15,0.22,0.36,0.14,0.13)

如果综合评价结果i=1mbi1,应将其归一化。因此该煤矿应急救援能力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B=(0.150.220.360.140.13)

6 结语

1) 结合科研实践及相关文献,选取5类共18个指标建立了矿井火灾应急救援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2) 给出了矿井火灾应急救援能力指标体系的评价检查表。

3) 结合具体实例,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矿井火灾应急救援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嘉勇,郭立稳,龚津莉.煤矿火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C]//2006(沈阳)国际安全科技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沈阳:[出版者不详],2006.

[2]别新峰,冉宏振.煤矿应急救援系统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中州煤炭,2007,2(1):91-92.

[3]崔岗,陈开岩.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煤炭科学技术,1999,27(12):40-43.

[4]周志强.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与可靠性评价及应用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

[5]郭嗣琮.应用模糊数学方法[Z].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0.

10.矿井火灾的预防措施修改 篇十

关键词:可拓优度,煤矿,火灾,物元模型

矿井火灾是指发生在煤矿井下或地面井口附近、威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造成灾害的一切非控制燃烧,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1]。矿井火灾一旦发生,轻则影响矿井安全生产,重则烧毁物资设备和煤炭资源,造成人员伤亡,甚至还会诱发瓦斯、煤尘爆炸,进一步扩大其灾难性。我国每年都有多起矿井火灾事故发生,给煤矿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当前用于矿井火灾危险性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如层次分析法、未确知集分析法、集对分析法、神经网络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全动态评价法、模糊数学分析法、支持向量机法等。如何选取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是对矿井火灾危险状况进行科学全面评价的基础和关键[2],在此引入了可拓优度评价法来对矿井火灾危险性进行系统的评价。

1 可拓优度评价法基本原理

可拓优度评价法是可拓学中评价一个对象,包括事物、策略、方法等优劣的基本方法[3,4]。可拓学首次提出了物元的概念,令R=(事物,特征,量值)=(Z,C,V),可以确切地反映事物与数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地表示出客观事物的变化过程。该方法首先根据煤矿发生火灾的危险等级及其评价指标,建立与之对应的经典域物元和节域来描述各危险等级与评价指标的模型,然后确定待评价特征与各危险等级之间的关联函数以及各评价特征的权系数,进而得出待评价特征与各危险等级的优度,通过比较优度的大小判断出煤矿发生火灾的危险等级,可更好地指导煤矿安全生产。

2 可拓优度评价模型

2.1 评价指标及基本模型[3,4]

2.1.1 评价指标

评价一个对象的优劣,首先要规定评价指标,优劣是针对一定的标准而言的,不同的评价准则会有不同的评价结果。所以,评价一个对象的优劣必须反映出利弊的程度以及彼此可能的变化情况,这就要求选取评价指标时要考虑评价的目的性、全面性、可行性以及稳定性。

令评价指标SI={SI1,SI2,…,SIn},其中SIi=(ci,Vi)是特征元,ci是评价特征,Vi是数量化的量值域,Vi=(ai,bi),i=1,2,…,n。

2.1.2 确定经典域及节域

式中:j=1,2,…,m;Zj表示所划分的j个危险等级;V1j,V2j,…,Vnj分别为Zj关于评价特征c1,c2,…,cn所规定的量值范围,即经典域,且Vij=(aij,bij)。

为了应用和研究的便利,设R1,R2,…,Rm为m个同征物元,即可建立m个同征物元R1,R2,…,Rm的同征物元体,构成同征物元阵[5]。

为了表示评价特征c1,c2,…,cn的取值范围,引入节域的概念,即:

式中:P为火灾危险等级的全体;Vip表示P关于ci所取的量值范围。

2.1.3 确定待评价物元

设待评价对象为P0,针对评价指标,把所检测得到的各项数据或分析结果用物元R0表示,称为待评价物元。R0的表达式如下:

式中:P0表示火灾危险等级;vi为P0关于评价特征ci的量值,即待评价煤矿中各评价特征检测所得到的具体数值。

2.2 确定权系数

各评价指标SI1,SI2,…,SIn对评价对象的重要性是不同的,需要用权系数来表示各评价指标对于评价对象的重要性程度。对于必须满足的指标,用指数Λ来表示,对于其他评价指标,则根据重要程度分别赋予[0,1]的值。权系数记为λ=(λ1,λ2,…,λn),其中,若λi0=Λ,则undefined。如果存在必须满足的指标未达标,则该煤矿的火灾危险性极其严重,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灭火措施,否则随时有可能发生矿井火灾。在此讨论的是除了必须满足的指标之外,其他评价指标对矿井火灾的影响。

权系数的大小对于优度的高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不同的权系数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由此引起被评价对象优劣顺序改变。为了尽量合理地确定权系数,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特征的相对重要性次序,进而确定权系数。

2.3 建立关联函数并计算关联度

在可拓数学中,用关联函数来描述论域中的元素具备某种性质的程度。建立实域中可拓集的关联函数的基本公式,使其可以客观地、定量地表明元素具有的某种性质的程度以及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根据可拓学中距的定义来构建计算关联度的公式,即:

undefined

式中undefined;undefined;

undefined

2.4 计算规范关联度

为了获得最合适的优度,需要将Zj关于各评价特征的关联度进行规范化,得到规范关联度kij,其计算公式如下:

undefined

2.5 计算优度及评价

优度是反映待评价对象对于不同危险等级的接近程度,待评价对象P0对于Zj的优度可以由下式计算,即:

undefined

C(Zj)为待评价对象各评价特征关于各火灾危险等级的优度在考虑评价特征重要程度情况下的组合值,表示评价对象P0属于火灾危险等级Zj的程度。若C(Z0)=max{C(Zj)} (j=1,2,…,m),则对象Z0为较优,即评定待评价对象属于火灾危险等级Z0。

3 可拓优度评价的实际应用

3.1 评价指标选择及火灾等级划分

通过分析矿井火灾的特点和发生条件,结合国内外现有矿井火灾评价指标体系[6],并考虑评价方法的通用性以及云南省某一煤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矿井火灾评价指标,即SI={煤层地质赋存条件SI1,煤层开采技术条件SI2,煤层自燃倾向性SI3,通风系统条件SI4,存在明火SI5,电气设备起火SI6,救灾系统SI7,矿山管理水平SI8,其他原因SI9 }。根据云南省煤监局的相关文件要求和该矿区火灾防治经验,由各单因素评价特征将矿井火灾危险性分为5个等级,即Ⅰ级安全Z1、Ⅱ级较安全Z2、Ⅲ级一般Z3、Ⅳ级较危险Z4、Ⅴ级危险Z5,如表1所示。

3.2 可拓优度评价模型建立

根据矿井火灾安全检查表的评分标准,计算出该煤矿的各项评价特征的分数,如表2所示。

根据矿井火灾危险性等级划分,建立物元经典域:Ⅰ级R1、Ⅱ级R2、Ⅲ级R3、Ⅳ级R4、Ⅴ级R5,并组成同征物元体R以及节域Rp与待评价物元R0:

undefined

undefined

3.3 评价结果及分析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个评价特征对于矿井火灾危险的权系数,即λ1=0.014, λ2=0.011, λ3=0.054, λ4=0.096, λ5=0.124, λ6=0.225, λ7=0.233, λ8=0.227, λ9=0.016。由各评价特征的权系数大小可以看出:存在明火SI5、电气设备起火SI6、救灾系统SI7、矿山管理水平SI8所占的权重较大,而存在明火和电气设备起火又是外因火灾的主要原因,救灾系统与矿山管理水平又是影响矿井火灾管理和救灾系统的因素,所以导致矿井火灾的主要原因都与人的因素有关。将待评价特征的分数值(见表2)代入式(1)~(2),得出每个火灾危险等级的关联度及规范关联度,最后按式(3)计算出各个火灾危险等级的优度。将各个火灾危险等级的优度进行比较,优度最大的火灾危险等级即为待评价煤矿的火灾危险等级。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C(Z1)=-0.718,C(Z2)=-0.128,C(Z3)=0.107,C(Z4)=-0.362,C(Z5)=-0.585,所以C(Z0)=max{C(Zj)}=C(Z3)=0.107 ,即矿井火灾危险等级属于Ⅲ级一般,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相关措施,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4 结束语

将可拓优度评价法应用于影响因素较多的矿井火灾评价中,确定了矿井火灾评价的经典域、节域以及关联度、优度的计算方法,将多指标的评价归结为单目标决策,并给出了定量的数值评价结果,可以较好地解决矿井火灾评价中评价指标模糊、复杂的问题,优度的值有正有负,反映了矿井火灾危险程度与实际设计要求的吻合程度,具有实践意义。以云南省某矿为实例,验证了可拓优度评价法在矿井火灾安全评价中可以达到量化评价的效果,评价结果亦能客观地反映出矿井火灾的危险程度,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德明.矿井通风与安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2]贺继红,陶化冶,张鑫,等.基于可拓的煤矿安全评价研究[J].煤矿安全,2010(1):115-118.

[3]杨春燕,蔡文.可拓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蔡文.物元模型及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5]郭德勇,郑茂杰,郭超,等.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可拓聚类方法及应用[J].煤炭学报,2009(6):783-787.

上一篇:房地产活动邀约客户短信2014032下一篇: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舰艇主动力装置战损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