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论文选题

2024-09-19

中国近代史论文选题(共8篇)

1.中国近代史论文选题 篇一

简明中国古代史单选题

1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3分)

1、我国现已发现的属于原始群前期的人类是()A.山顶洞人 B.蓝田人 C.丁村人 D.长阳人

2、我国属于原始群后期的人类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丁村人 D.蓝田人

3、我国属于原始群后期的人类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马坝人 D.蓝田人

4、原始群后期人类的婚姻形态属于()A.乱婚时期 B.血缘婚 C.对偶婚 D.族外婚

5、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是()

A.河姆渡文化 B.仰韶文化 C.龙山文化 D.大汶口文化

6、反映我**系氏族公社发展时期情况的文化遗址是()A龙山文化遗址 B.半坡村遗址 C.大汶口文化 D齐家文化遗址

7、夏朝的建立者是()A.汤 B.启 C.禹 D.桀

8、废除“禅让制”,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是()A.启 B.禹 C.益 D.汤

9、商朝的建立者是()A.契 B.盘庚 C.汤 D.纣

10、商代代表性手工业是()A.制陶业 B.纺织业 C.青铜铸造业 D.酿酒业

1、西周朝的建立者是()A.周文王 B.周公 C.周武王

D.周平王

2、国人暴动的主要原因反对()残暴统治 A.桀 B.纣 C.厉王 D.幽王

3、周平王迁都雒邑后的周,史称()A.东周 B.后周 C.北周 D.西周

4、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A.秦穆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宋襄公

5、公元前651年,齐桓公通过(),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A.葵丘之会 B.践土之盟 C.召陵之盟 D.弭兵之盟

6、弭兵之盟的发起国是()A.宋国 B.齐国 C.晋国 D.楚国

7、春秋时期吴国修筑的水利工程是()A.邗沟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灵渠

8、春秋时期修筑的沟通长江和淮水的水利工程是()A.邗沟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灵渠

9、秦国的蜀守李冰整治岷江,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A.都江堰 B.郑国渠 C.邗沟 D.灵渠

10、秦国用韩国水工,在渭水以北开凿了著名的水利工程()A.都江堰 B.郑国渠 C.邗沟 D.灵渠

11、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是()A.齐 B.楚 C.魏 D.秦

12、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是()A.李悝改革 B.商鞅变法 C.吴起改革 D.邹忌改革

13、政治上消极,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流派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4、反映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流派是()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5、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历史是()A.《资治通鉴》 B.《春秋》 C.《史记》 D.《汉书》

16、我国最早的一部文集是()A.《尚书》 B.《周易》 C.《诗经》 D.《礼经》

17、我国最早的占卜用书是()A.《尚书》 B.《周易》 C.《诗经》 D.《礼经》

18、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是()A.《楚辞》 B.《易经》 C.《诗经》 D.《书经》

19、我国古代私人办学的先驱是()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李耳

20、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有()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要方》 D.《本草纲目》

1、秦在进军岭南时,为了转运粮饷,修筑了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A.永济渠 B.邗沟C.灵渠 D.北渠

2、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的是()A.项梁 B.项羽 C.刘邦 D.宋义

3、“焚书坑儒”事件发生于我国历史上的()A.汉朝 B.秦朝 C.明朝 D.清朝

4、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制度方面实行了()A.分封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5、西汉初年,铲除异姓诸侯王大封同姓子弟为王的是()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6、汉景帝时上《削藩策》的是()A.晁错 B.桑弘羊C.贾谊 D.陆贾

7、汉文帝时期,提出“贵粟政策”的是()A.陆贾 B.晁错C.孔仅 D.桑弘羊

8、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的叛乱是()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靖难之变 D.靖康之变

9、吴王刘濞联合其他诸侯国发起的七国之乱,发生在()A.西晋 B.唐朝 C.西汉 D.明朝

10、汉武帝时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全国为十三州部,每州设()以监察地方 A.巡抚 B.刺史 C.司隶校尉 D.监御史

11、汉武帝采纳了()的建议,实行了“推恩令” A.主父偃 B.晁错 C.贾谊 D.桑弘羊

12、汉武帝时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A.贾谊 B.陆贾 C.主父偃 D.董仲舒

13、赤眉起义军的首领是()A.王匡 B.樊崇 C.王凤 D.刘秀

14、汉武帝时期,受皇帝派遣两次出使西域的是()A.班超 B.甘英 C.张骞 D.王昭君

15、西汉末年爆发了王匡、王凤领导的()A.绿林军起义 B.赤眉军起义 C.黄巾军起义 D.大泽乡起义

1、刘秀加强集权的重要措施削弱三公的权力,加强()A.尚书台 B.中朝C.内朝 D.内阁

2、我国历史上的“党锢之禍”发生在()A.秦朝 B.东汉C.唐朝

D.明朝

3、公元184年爆发了张角领导的()A.红巾军起义 B.黄巾起义 C.绿林起义 D.赤眉起义

4、公元184年黄巾起义领导人是()A.张角 B.王匡 C.王凤 D.樊崇

5、被后世尊为医圣的医学家是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淳于意

6、《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淳于意 B.华佗 C.扁鹊 D.张仲景

7、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医学著作是()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要方》 D.《本草纲目》

8、我国古代第一部算学著作是()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 C.《海岛算经》 D.《甘石星经》

9、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春秋》

10、我国最早的一部较完善的药物学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 B.《唐新本草》 C.《本草纲目》 D.《千金要方》

11、模仿动物活动姿态,编成五禽戏,传授给人们以锻炼身体的是()A.淳于意 B.华佗 C.扁鹊 D.张仲景

12、《论衡》的作者是()A.董仲舒 B.张衡 C.王充 D.范缜

13、发明浑天仪和地动仪的科学家是()A.董仲舒 B.张衡 C.王充 D.蔡伦

14、大约成书于东汉前期,标志我国古代数学完整体系形成的重要著作是()

A.《周髀算经》 B.《甘石星经》 C.《海岛算经》 D.《九章算术》

15、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引用勾股定理的著作是()A.《周髀算经》 B.《甘石星经》 C.《海岛算经》 D.《九章算术》

1、曹操袁绍为争夺黄河中下游统治权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战争()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夷陵之战 D.官渡之战

2、决定“天下三分”的重要战役是()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夷陵之战 D.官渡之战

3、曹操为解决军粮问题,招募流亡农民,实行()A.占田制 B.井田制 C.均田制 D.屯田制

4、台湾在三国时期称()A.夷洲 B.流求 C.朱崖洲 D.琉球

5、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使中国重归统一的是()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6、西晋的诸侯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展开了长达16年的混战史称()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三藩之乱

7、东晋的建立者是()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8、东晋时期,率军三次北伐的将领是()A.谢玄 B.祖逖 C.桓温 D.谢安

9、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制度方面实行了()A.均田制 B.屯田制 C.占田制 D.井田制

10、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实行()取代宗主督护制 A.均田制 B.三长制 C.户调制 D.品官占田荫客制

11、北魏贾思勰撰写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是()A.《农书》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农桑辑要》

12、我国魏晋南北朝一部很有价值的农业科学著作()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农书 》 D.《农桑辑要》

13、《神灭论》的作者是()A.范缜 B.张衡 C.鲍敬言 D.阮籍

14、《水经注》一书的作者是()A.徐霞客 B.桑钦 C.郦道元 D.贾思勰

15、我国古代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名著()A.《徐霞客游记》 B.《水经注》 C.《元和郡县图志》 D.《水经》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实行()取代宗主督护制 A.均田制 B.三长制 C.户调制 D.品官占田荫客制

1、隋文帝时期对中央机构进行了较大改革,确立了()A.三公九卿制 B.内朝C.内阁制 D.三省六部制

2、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统治的鼎盛时期,史称()A.开元之治 B.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 D.永徽之治

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是()A.《法经》 B.《秦律》 C.《开皇律》 D.《唐律疏议》

4、公元780年,宰相杨炎建议,实行()A.两税法 B.租庸调法 C.一条鞭法 D.地丁合一

5、唐代的南衙北司之争是指()A. 中央和地方诸侯之间的斗争 B.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斗争 C.朝官和宦官之间的斗争 D.皇权和外戚之间的斗争

6、唐朝贞观年间攻取了西突厥控制下的高昌在交河城设置()A西域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C.黑水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7、公元702年唐朝在庭州设()A.西域都护府 B.北庭大都护府 C.黑水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8、唐玄宗曾命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A.忽汗州都督 B.黑水州都督 C.安东督护 D.北庭督护

9、唐末黄巢起义建立的政权,国号为()A.大西 B.大蜀 C.大齐 D.大顺

10、公元916年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大契丹国的是()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忽必烈 D.耶律德光

1、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双方议和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纳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史称()A.绍兴和议 B.海

上之盟C.嘉定和议 D.澶渊之盟

2、公元1120年,北宋与金约定:宋金夹击辽,灭辽后,燕云地区还宋,宋送辽的岁币转送金,史称()A.绍兴和议 B.海

上之盟 C.嘉定和议 D. 澶渊之盟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A.交子 B.会子C.中统宝钞D.至元宝钞 4、1127年,金军攻入东京后,掳宋徽宗、钦宗和后妃宗室、大臣等人北返,北宋亡。史称()

A.靖难之变 B.靖康之变 C.土木之变 D.夺门之变 5、1115年,()称帝,国号大金 A.完颜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李元昊 D.铁木真

6、西夏的建立者是()A.完颜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李元昊 D.铁木真

7、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的口号是()A.均平B.均贫富 C.均田免粮 D.等贵贱、均贫富

8、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官僚地主既得利益所以神宗去世后变法派人物被贬黜流放,新法全部被废除,史称()

A.庆历新政 B.绍圣绍述 C.元祐更化 D.夺门之变 9、1141年,宋金签订和约,宋向金称臣,宋每年向金输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史称()A.绍兴和议 B.隆兴和议C.嘉

定和议 D. 澶渊之盟

10、完成了蒙古各部统一,1206年被推举为全蒙古的大汗的是()A.完颜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忽必烈 D.铁木真 1、1271年,废弃“蒙古”国号,改国号为元的是()A.完颜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忽必烈 D.成吉思汗

2、元代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是()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布政使司 D.州

3、元朝中央设立管理全国宗教事物和吐蕃政务的机构是()A.理藩院 B.都察院 C.宣政院 D.巡检司

4、为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元朝在澎湖设立()A.巡检司 B.宣政院 C.行省 D.台湾府

5、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划的一部分开始于()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6、王祯编撰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是()A.《农书》 B.《齐民要术》 C.《农桑辑要》 D.《梦溪笔谈》

7、《资治通鉴》一书的作者是()A.司马光 B.刘知几C.袁枢 D.杜佑

8、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是()A.《资治通鉴》 B.《史通》 C.《通典》 D.《通鉴纪事本末》

9、我国古代最精确和使用最久的历法是()A.《格列历》 B.《授时历》 C.《统天历》 D.《大统历》

10、火药发明于()A.隋朝 B.北宋 C.唐末 D.南宋

1、明代中央设大理寺、都察院、刑部,合称()A.三司 B.三省 C.内三院 D.三法司

2、明成祖永乐七年,在黑龙江特林设置了统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及库页岛广大地区的()

A.奴尔干都司 B.黑水都督府C.安东都督府 D.忽汗州都督府

3、明代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结果兵败被俘,史称()A.靖康之难 B.靖难之变 C.土木之变 D.夺门之变

4、张居正在赋税制度方面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实行()A.两税法 B.租庸调法 C.一条鞭法 D.地丁合一

5、公元1619年努尔哈赤与明军发生了决定辽东形势的重要战役 A辽沈之战 B.宁远之战C.萨尔浒之战 D.山海关之战

6、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将原来的牛录组织加以扩充,逐步建立了()A.八旗制度 B.猛安谋克制度 C.卫所制度 D.行省制度

7、明代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最明显的行业()A.丝织业 B.制瓷业 C.棉织业 D.冶铁业

8、后金的建立者是()A.皇太极 B.努尔哈赤 C.完颜阿骨打 D.李元昊

9、清朝的建立者是()A.皇太极 B.努尔哈赤 C.顺治 D.多尔衮

10、明末李自成起义提出的口号是()A.均平B.均贫富 C.均田免粮 D.等贵贱、均贫富

11、公元1644年,张献忠的成都建立的政权是()A.大顺政权 B.大西政权 C.大齐政权 D.大宋政权

12、首先在中国境内非法占据领土的西方殖民者是()A.荷兰 B.葡萄牙 C.西班牙 D.意大利

13、明代朱棣起兵夺得帝位的事件,史称()A.靖康之难 B.靖难之变 C.土木之变 D.夺门之变

14、大西农民政权的建立者是()A.李自成 B.黄巢 C.张献忠 D.刘福通

15、大顺农民政权的建立者是()A.李自成 B.黄巢 C.张献忠 D.刘福通

1、明代中央设大理寺、都察院、刑部,合称()A.三司 B.三省 C.内三院 D.三法司

2、明成祖永乐七年,在黑龙江特林设置了统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及库页岛广大地区的()

A.奴尔干都司 B.黑水都督府C.安东都督府 D.忽汗州都督府

3、明代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结果兵败被俘,史称()A.靖康之难 B.靖难之变 C.土木之变 D.夺门之变

4、张居正在赋税制度方面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实行()A.两税法 B.租庸调法C.一条鞭法 D.地丁合一

5、公元1619年努尔哈赤与明军发生决定辽东形势的重要战役()A辽沈之战 B.宁远之战C.萨尔浒之战 D.山海关之战

6、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将原来的牛录组织加以扩充,逐步建立了()

A.八旗制度 B.猛安谋克制度 C.卫所制度 D.行省制度

7、明代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最明显的行业()A.丝织业 B.制瓷业 C.棉织业 D.冶铁业

8、后金的建立者是()A.皇太极 B.努尔哈赤 C.完颜阿骨打 D.李元昊

9、清朝的建立者是()A.皇太极 B.努尔哈赤 C.顺治 D.多尔衮

10、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的政权是()A.大顺政权 B.大西政权 C.大齐政权 D.大宋政权

11、明末李自成起义提出的口号是()A.均平B.均贫富 C.均田免粮 D.等贵贱、均贫富

12、公元1644年,张献忠的成都建立的政权是()A.大顺政权 B.大西政权 C.大齐政权 D.大宋政权

13、首先在中国境内非法占据领土的西方殖民者是()A.荷兰 B.葡萄牙 C.西班牙 D.意大利

14、明代朱棣起兵夺得帝位的事件,史称()A.靖康之难 B.靖难之变 C.土木之变 D.夺门之变

15、大顺农民政权的建立者是()A.李自成 B.黄巢 C.张献忠 D.刘福通 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5分)

1、为根除宦官对皇权的干扰,清代设立了(),尽收宦官之权.A.军机处 B.内务府C.理藩院 D.内阁

2、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是在()A.康熙时期 B.雍正时期C.顺治时期 D.乾隆时期

3、清朝军机处设立于()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乾隆时期

D.雍正时期

4、清朝设立的管理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事物的机构是()A.理藩院 B.宣政院 C.南书房 D.内务府

5、清朝中央政府开始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是在()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6、“三藩之乱”发生于()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乾隆时期 D.雍正时期

7、清政府从郑氏子孙手中收复台湾是在()A.顺治时期 B.雍正时期 C.乾隆时期 D.康熙时期

8、清朝在明朝的基础上实行的赋役制度改革是()A.两税法 B.租庸调法 C.一条鞭法 D.地丁合一

9、金本巴瓶制度始于()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乾隆时期 D.雍正时期

10、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于()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乾隆时期 D.雍正时期

2.中国近代史论文选题 篇二

一、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

鸦片战争之前, 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由清王朝统治。邻近诸国, 朝鲜、老挝、越南、缅甸、日本等国, 依附于清王朝, 并多次入贡。与中国国力相当的俄国, 虽屡次进犯, 但均未对中国造成巨大影响, 直至17世纪50年代, 俄国开始与中国交好, 并派遣使团到我国来参观、学习。至于远在大洋彼岸的西方国家, 中国并未与其有多深的联系, 外交、文化、贸易关系很少。鸦片战争之后, 多国开始介入我国政权格局, 使中国变成多国列强竞争的“地区”, 致使中国对外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中国近代史开端和中外关系史开端

鸦片战争重新定义了中国对外关系格局, 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自鸦片战争开始, 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 先后利用不平等条约, 在我国培植势力、瓜分资源, 并运用一切手段扩大在华影响力。这时, 中国的对外关系是被动的、处于食物链的底端, 任人宰割, 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随后, 同盟会创立、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二次革命、五四爱国运动、抗日战争、国共战争等一系列斗争, 促使中国逐渐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被引入正常的国际关系格局当中。

(一) 以不平等条约为开端的“畸形外交”

中国对外关系性质的改变由中英关系开始, 英国是当时最有实力的资本主义国家, 它为了增强国力, 极度渴望开拓中国市场。鸦片战争给中英之间奠定了基本外交模式——即不平等条约外交。如: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再到1881年中巴《和好通商条约》、1899年中墨《通商条约》等, 这些不平等条约牢牢地将中国定位在“被侵略”国家行列。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当中, 是绝无仅有的。中法战争之后, 法国切断了中越之间的友好关系, 并诱发了新一轮的侵略战争, 这也证明了, 在利益的驱使下, “外交关系”很难一成不变, 它会随着政局的变化而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因此, 以中英关系为缩影, 侵略与反侵略成为我国近代史对外关系的主体模式, 它影响了我国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的对外政策导向。

(二) 以阶级斗争为主体的外交进化

众所周知, 外交由中央政府行使、制定, 是国家基本行为的通则。然而, 在中国近代史, 我国权利中枢更迭频繁, 对外关系行政主体始终没有确立, 因此, 对外事务的发言者, 一直是“暂时”领导中国的政体。在阶级斗争愈演愈烈的时期, 中国对外关系开始变得纯粹, 英、美、日、法、德、意等国为行使、拓宽对中国政务的发言权, 与当时中国有实力的军阀、政党, 形成了斗争同盟, 其根本目的在于, 帮助他们成为中国最具权威的政治体。此时, 中国对外关系陷入了多元发展道路, 在外交进化的过程中, 中国逐渐争取到了发言权, 并开始与美、英、俄、法等国站在平等地位讨论中国在国际上的相关事务。但从斗争实践中可以看出, 战时中国, 它对自己外交政策、方向的掌控能力很差, 在外交选择上依然处于被动, 与他国形成的外交关系完全取决于他国对于我国政治、资源的觊觎需求。

(三) 以核心政权主导的独立外交

虽然中国近代史开端给中国对外关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使中国之于他国失去了独立、自主能力, 沦为了“殖民地区”。随着政权斗争的胜利, 共产党逐渐成为了中国的核心政权, 并开拓“独立外交”道路。在150年屈辱、激愤的近代史中, 独立外交成果难能可贵, 但要想真正“坐实”独立外交, 却面临着诸多困难。从确立联合国席位、与多国重新建立外交关系、国家外交地位逐渐提升, 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苦难, 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三、中国近代史对近代化外交的影响

在清政府没有倒台之前, “总理衙门”是中央设立的主要外交机构, 主要负责与国外通商、通政, “外交”在当时政府的政权体系中影响力很小。1870年, 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成为中国实际意义上的第一位“外交大臣”, 并在中国近代史开端中担当了极其重要的外交角色, 领头签订了多个近代不平等条约。虽然这些不平等条约, 让中国在今后的几年、几十年里背负了太多的债务和重担, 但这些不平等条约也证明了中国“外交”的成长和蜕变。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从武昌起义到北伐战争, 从抗日战争再到国共战争, 中国近代史创建的外交模式始终没有改变, 它所起到的深远影响一直延续到解放战争胜利。

在政治、经济双向落后的窘境中, 外交成为困扰中国几年、甚至几十年发展的核心问题, 即便在“总理衙门”成功转型为“外务部”之后, 中国的外交始终没有“强硬起来”。但从其起到的外交影响力来看, 外务部对推进中国外交近代化发展做出了卓绝的贡献。首先, 它解决了我国外交事务长期分散、不集中的问题, 成功地整合了多国外交事务, 并以正规“管理机构”形式, 开展了一系列管理行为, 这种权利控制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成为外交管理的基础;其次, 中国近代史外交催生了“外交使馆”的建立和推广, 派遣外交官, 让外交官协同外国人开展外交合作, 可扭转中国在外交上的困境;最后, 强化了外交队伍建设, 以“总理衙门”“外务部”为首的外交机构, 提拔了大批新知识分子, 成功为我国培养了大量外交人才。

综上所述, 中国近代史开端为我国对外关系发展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 一来, 它让国人通过“外交”了解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 从而奋发图强、勇于斗争、创造民主型社会;二来, 它为中国对外关系奠定了基础, 无论是制度还是规范, 中国近代史上的外交革命、事务, 都为近代外交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依据, 发挥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四、结论

通过上文对中国近代史开端与近代中外关系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可知, 中国近代史是国人不可忘记的历史, 它诠释了中国在历史更替、社会变革中所犯的错误, 所作出的牺牲和努力。现如今, 中国对外关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 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中国近代史开端时期“中国传统外交”给“近代化外交”提供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张振鹍.中国近代史开端与近代中外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5, 22 (01) :4-10.

[2]彭南生, 蒋东升, 王复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回眸与前瞻[J].史学月刊, 2009, 21 (02) :19-32.

[3]张振鹍.从历史的实际出发, 开展近代中外关系史的全面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 1992, 22 (02) :13-14.

[4]孙若怡, 张有为, 王汉超, 郑欣宜.传承与开拓:一九四九年后港台之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J].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 2004, (32) :15-25.

[5]夏明方, 邓思娣, 赵晓光.一部没有“近代”的中国近代史——从“柯文三论”看“中国中心观”的内在逻辑及其困境[J].近代史研究, 2007, 23 (01) :121-128.

3.中国近代史知识梳理 篇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人民在中国近代史上面临的两大任务即中国近代史的两大时代主题是:反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反封建,实现民主富强。

革命的任务决定了革命的性质,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决定了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抗争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由于领导阶级不同,1919年的五四运动又把中国近代史分为两大时期:1840—1919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1919—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中国近代史的三条主要线索是:外国侵华史,也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现代化)史。

一、外国侵华史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对华正当贸易和鸦片走私先后受挫后,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年,英法不满足于既得权益,对华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火烧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美也趁火打劫,尤其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蚕食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世纪60年代,英俄支持阿古柏入侵我国新疆。

1894-1895年,通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的日本对华发动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的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可欺,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900年,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为攫取更多的利益,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于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至此,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列强通过扶植它们在中国的代理人维护并扩大它们在中国的利益。最初是清政府,接着是袁世凯。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混战局面,列强对中国实行扶植各自代理人、“分而治之”的统治政策。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主要成为英美尤其是美国利益的代言人。所以,在蒋介石当政时期,美国在华侵略势力不断膨胀。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是“扶蒋反共”。

日本一直没有放弃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一战期间,它独霸中国。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朝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方向上升。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这也成为中国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主要原因。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在侵华期间,日本对中国犯下了如发动细菌战、进行南京大屠杀等诸多令人发指的罪行。

列强在侵华过程中,侵略手段不断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五口通商”的条款体现了列强商品输出的经济侵略手段;甲午中日战争后的《马关条约》中割地和开办工厂的条款体现了帝国主义国家分割世界和资本输出的侵略手段;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中对镇压反帝运动不力的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的内容则反映了列强对中国“以华制华”的侵略政策。“以华制华”政策的使用体现了除日本外,其他国家基本上放弃了灭亡中国、直接统治中国的计划。

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的领土、贸易、领海、关税等主权不断丧失,中国的统治者日益成为它们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秩序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控制和奴役的国家或地区。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史

1.地主阶级的抗争和探索。

地主阶级的抗争主要表现在反抗外来侵略方面。我们应重点关注民族英雄,像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关天培,收复新疆的将领左宗棠和外交官曾纪泽,甲午中日战争时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的邓世昌等。地主阶级的探索主要有开眼看世界和开展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等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导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他们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创建了三支近代化海军,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的近代化,尤其是经济的近代化,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是由于近代中国落后的两大根源是外国的侵略和腐朽的封建统治,而地主阶级不可能改变封建制度,故地主阶级不能挽救中国。

2.农民阶级的抗争和探索。

农民阶级的抗争和探索主要表现为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这两大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反抗清政府的统治,但也开始承担起反侵略的任务。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侵略者,幻想扶持清政府一起抵抗外来侵略。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如无法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再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这两场运动都失败了,说明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但是,这两场运动,尤其是义和团运动,反映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成为迫使列强改变侵华方针、中国没有走向亡国的主要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旧式农民运动的终结,新式农民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

3.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

资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主要表现为进行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翻译《天演论》,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论证维新变法的道理)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戊戌变法运动,主张通过维新方式确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成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开端。随着民族矛盾的不断加深和清政府反动面目的进一步暴露,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提出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主张通过革命方式确立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也推动了社会习俗的文明化。随着民主共和与尊孔复古逆流矛盾的激化,陈独秀、李大钊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除了上述三场运动外,资产阶级还在经济领域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希望通过积极推动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实现民族独立富强的目的。由于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和束缚,发展很不充分,这就决定了中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具有妥协性,也最终决定了资产阶级不可能挽救中国。endprint

4.无产阶级阶级的抗争与探索。

1918年,李大钊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f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始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使命,因此,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完成创建工作。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领导工人运动当作党工作的重心,在192l一1922年领导了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遭到北洋军阀的血腥镇压。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必须与其他革命阶级合作开展武装斗争。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大革命(高潮是北伐)。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最终由于中国共产党放弃了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等原因走向失败。国民大革命留给中国共产党的教训是必须坚持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开展武装斗争。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政府十年对峙,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由于日本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7~1945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先通过政治谈判,后通过解放战争争取和平、民主的光明前途,最终通过1946~1949年的解放战争,推翻了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基本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在抗争与探索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日益深化的过程:学习主体上由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到资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学习对象上由英日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到美法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再到俄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内容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学习方式由照搬外国模式到与中国国情结合,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三、中国的近代化史

近代化(又称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还包括思想科学化、生活习俗文明化等。中国各阶级的探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1.经济工业化。

“工业化”的主要含义就是使用机器生产。中国工业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因为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自己的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历程: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我国的近代民族工业萌芽;一战期间,主要由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民族工业日益凋谢、萎缩。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虽然有所发展,但由于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民族工业总体水平低,主要发展的是轻工业,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

2.政治民主化。

戊戌变法主张通过维新方式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开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大提出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二大提出要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七大提出把中国建设为独立、自由、民主、统~、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解放战争推翻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为民主制度的真正建立开辟了道路。

3.思想科学化。

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引导人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又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被认为是思想近代化的开端。五四运动后,弘扬科学精神成为进步文学艺术家的使命。《狂人日记》、《孔乙己》、《屈原》、《小二黑结婚》等作品对封建专制、愚昧思想进行了抨击。《愚公移山》、《奔马》(徐悲鸿画)、《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则表达了抗日的主题。

4.生活习俗文明化。

生活习俗文明化的重要里程碑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废止缠足、新式的称谓和礼节受到推崇。生活近代化还包括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电报、电话成为人们加强联系的重要工具,报纸、杂志、电影、照相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等内容。

其他方面的近代化成就还有:科技近代化的主要成就有京张铁路和侯氏制碱法;教育近代化的主要成就有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期间的京师大学堂、国民大革命时期的黄埔军校等;军事近代化的成就有洋务运动时期创建的三支近代海军,北伐期间建立的国民革命军等。

4.中国近代史论文选题 篇四

摘要: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取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为奋斗纲领。它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是无数革命者奋斗的结果,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苏俄的帮助则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

关键字:革命的奋斗 明确思想 苏俄帮助 社会背景

一.无数革命者的奋斗

自从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华民族遭受外国列强侵略和欺凌沦为 殖民地半殖民地之后,近代中国出现了众多仁人志 士、很多思想解放和新生革命力量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他们不畏困难与生死,英勇斗争。中 国 出现各 派 爱 国 的 政 治 力 量 和 无 数 仁 人 志 士 为 之 苦 苦 求 索。有的先 是 选 择 了 资 本 主 义。像在太平天国时期洪 秀 全 的 《 资 政 新 篇 》 纲 领 与康 有 为、梁 启 超 的 “ 君 主 立 宪 ” 设 想,直 到 孙 中 山 的 “ 民 主 共 和 ” 尝 试,他 们 的 最 终结 果 都 是 以 失 败 而 告 终,而且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后引发“五四”爱国运动之后,使 中国思想文化界开始出现一股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热潮,正是许多的思想青年、知识精

英在走投无路情况下决定走社会主义的一种尝试。最 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

二.正确的思想

而正在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中不知道寻求那一种救国之道的时候,俄的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希望。当时马列主义认为 ,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必须与本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正是具备了这些条件才于1921年诞生的。

中国共产党最 终选 择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科 学 社 会 主 义 作 为 救 国 救 民 的 理 论 武 器。是对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有 较 多 的 悟 性 和 修 养,加 上 中 国 的 特 殊 国 情 : 资 本 主 义 未 得 到 充 分 发 展,农 民 是 中 国 共 产 党 忠 实 的 同 盟 军,又 经 历 了 社资本主义革 命的风 风 雨 雨,最只能够选择共产主义。因为它恰好适应了国人对民族独立和民族平等的强烈渴望。自创立以来就在为推翻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和后来产生的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而斗争。这个思想吸引了无数革命家为其奔走。

三.苏俄的支持

五四运动期间,苏俄政府发布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北南政府的宣言》。它公开宣告:苏俄红军越过乌拉尔山向东部进发,不是为了横行霸道,奴役人民,而为了“使人民摆脱外国刺刀和外国金钱的桎梏”,同时也愿意“帮助中国人民”。为此,苏维埃政府愿意“沙皇政府独立从中国人民那里掠夺的或与日本人、协约国共同掠夺的一切交还中国人民”。包括无偿交还中东铁路及其所有租让的矿山、森林、金矿与他种产业;放弃庚子赔款;“废弃一切特权,废弃俄国商人在中国境内的一切商店”;放弃领事裁判权,等等。

苏俄的对华宣言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一举扭转了国人对苏俄革命的恐惧,不少人迅速开始把目光从过去瞩目欧美,转向了苏俄。

四.当时的社会背景

1917年 ,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只有推翻资主义制度 ,工农才能当家做主;只有打倒帝国主义 ,被压迫人民和民族才能得到解放;只有马克思主义 ,才是指导产阶级革命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惟一正确的思想武器。这使在历次斗争中屡遭失败、于绝望状态的中国先进分子受到深刻的影响和强烈的鼓励。他们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察国家的命运。第一个把十月革命的真理和马克思主义的真义告诉给中国人民的 ,是民主义者李大钊。他在1918年7月、11月发表的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和 《布尔什主义的胜利》 文章中 ,论述了十月革命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 ,以及十月革命的性质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新的革命斗争方向。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 ,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型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开辟了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 ,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有了可靠的保证。

5.中国近代史 篇五

影响:——入侵,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非“侵华有功”,(看法)只是充当历史不自觉的工具,目的只是掠夺,;随着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帝国主义越来越成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鸦片战争后,签约(不平等),政治上:主权,领土;经济;海关,经济;文化;传教,班医院,学校,麻痹思想;侵略过程:无恶不作,精神损失和伤2近代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探索国家出路的斗争,最终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A人民的反抗侵略斗争,沉重打击帝国势力和她们在中国的统治,粉碎了其瓜分中国的图谋;B,反侵略斗争,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爱国斗志;C,凝聚了名族凝聚力,加强了名族团结3近代中国主要矛盾,历史任务,两者关系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关系:A,相互交织,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B,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能够暂时的团结起来举行名族战争反对帝国主义。这时,民族矛盾为主,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C,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势力勾结,用战争意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时;中国人民多采取用内战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反对势力,斗争矛头直指封建政权,阶级矛盾为主,民族矛盾为次

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关系:A两大任务相互区别,相互联系B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创造必要条件C后者是前者的逻辑发展4近代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A社会政治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5太平天国的文献天朝田亩制度内容:A确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B规定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管理,25户为一两历史价值: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力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进步意义缺陷: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他所描绘的理想天国,认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没有商品交换,决定公平资政新篇内容:(政治: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法规;经济: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奖励科技发展和机器制造,提倡雇佣劳动制;思想:建议建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社会福利事业;外交:主张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禁止鸦片输入历史价值: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局限: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实现6近代那么斗争失败的原因:A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方案;B无法克制和制止领导集团自身的腐败现象的滋长;C无法长期保持团结

7马关条约内容:A割让台湾及其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B赔日本军费2亿两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港口,D允许日本仔通商港口投资设厂。8洋务运动指导思想,评价其贡献于局限性指导思想:中体西用贡献: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次早期尝试,是近代地主阶级希望通过学习西方,是中国走上富强:办军用,民用企业,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办学堂,派留学生,对培养人才有积极作用,冲击封建思想局限:封建衙门管理制9维新变法的背景,内容,历史贡献和改良失败原因背景:A19世纪90年代,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B甲午战争惨败,造成新的民族危机,激发名族觉醒,C内忧外患,文化冲击中人民形成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内容:政治: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提倡向皇帝上书,经济:奖励能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军事:采用西法练兵;文化教育:创立京师大学堂,各省建立高校,各地建立小学堂历史贡献:A—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B—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C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改良失败原因:A顽固势力强大,极度反对变法;B维新派本身存在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10近代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历史必然性A民族革命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主要矛盾;B清末“新政”破产—重要原因C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成为革命阶级的基础和骨干力量11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成功: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失败: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被袁世凯篡权,名存实亡,社会性质还是双半社会,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12,中国二大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922年7月召开中共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对中国社会会政治状况的分析确定当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她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在双半社会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13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主题和主要内容主题:民主,科学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4在五四后的百家争鸣中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A中国具有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B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C中国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1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信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名族,民权,民生·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反帝内容,强调名族独立;在民权中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民生平均地权,节约资源,改善工农生活状态(联饿联共扶助工农)

16八七会议 1927.8.7 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错误,确立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选出中央临时政治局,会议提出注意军事,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和正对改变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错误。意义:使中共在政治上前进一大步,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

遵义会议内容:中国政治局,1935.1.15-17,遵义,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同意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批评博古,离得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意义: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在中共的领导地位,挽救了中共,中国工农红军,中国革命,中共的一个生死有关的转折点

七届二中全会内容:1949.3 中共河北平山西柏坡规定当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弯角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提出了中央农业国转为工业国,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转为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思想“意义:为中共在政治方面指名了方向,推动了新中国的各项建设

17,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建设,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

1830 年代前期中共内“左倾”原因,主要观点和实质原因:A八七后党内一直存在浓重的“左倾”情绪没有得到认真清理,B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C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够,不善于把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观点:在革命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名著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江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最危险的敌人革命道路问题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军事上实行进攻冒险主义,防御保守主义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19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原因A中共在全民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B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空前的团结 C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基本经验:A全面原界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B一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奋进的精神动力,C体感综合国力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D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E只有坚持中共的领导,发挥党的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力

20,评价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A国正是抗战主力B由于正面战场的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计划,C支援了中国共产党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D国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事迹,振奋了民族精神,E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上的影响力,F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建设,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条件21抗战时期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政治: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经济:减租减息,发展生产C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话命题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22.抗战胜利后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命运三种建国方案:A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是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大资产统治,使中国继续双半老路B民族资产阶级方案:建立一个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一边是资本主义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C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进行新民主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的国家。两个中国命运:A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难以实现;B脱离了中国实际,得不到拥护,C逐步得到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机器政治代表的拥护,成为中国的选择23评价抗战胜利后的第三条道路中间路线的鼓吹者主张: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改良资本主义,但不准官僚买办资本横行。他们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实质是旧三民主义的道路

6.中国近代史答案 篇六

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关系: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社会性质,落后封闭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发展方向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主要矛盾,战前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战后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 第四革命任务,反对本国封建势力,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农民战争转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打击了侵略者,但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2)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3)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4)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4:.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主观上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2)缺乏彻底反抗帝国主义的勇气(3)害怕发动人民群众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5:简述同盟会的纲领

同盟会1905年8月成立,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为革命纲领,孙中山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用“平均地权”的办法来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与对立,也就是社会革命,6: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1)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发动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2)这个政党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3)它以革命的手段,经过武装斗争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宪法。(4)它虽然失败但民主的思想深得人心,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7: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资产阶级两个部分的政策

中国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即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它们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对官僚资产阶级即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是把他们作为敌人,在政治上推翻他们的统治,在经济上没收他们的资本。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具有两面性。他们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对民族资产阶级,是把他们作为朋友,在团结他们的同时,用和平的方法逐步地改造他们。8: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1:十月革命在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作用.(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了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1).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一个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道路.(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2: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在开辟革命新道路中的重要作用?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现实意义和启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实践上,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开辟了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初步实现了中国革命战略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移。

在理论上, 毛泽东在1928-1930年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系统阐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锯”的思想,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坚持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3)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告诉我们不管何时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2)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实现了对中国抗战的正确领导。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3)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4)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5)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4:如何认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走半殖民﹑半封建的建国方案。背离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第三种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其建国方案是: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一方案是引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开辟道路的科学的建国方案。

1.答: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蓄谋已久,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中英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5.答: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是要通过革命才能实现的。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通过现代化、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的。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和追求的目标,二者共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第二,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第三,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第四,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第二,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第三,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第四,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第五,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第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第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第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第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第五,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2.试析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基本内容: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理论和现实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具有伟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实际出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战略进攻方向,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实践上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这种转变不仅避免了过早与强敌进行盲目决战,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有效地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大大发展了革命力量。

第二,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独特国情出发,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即中国革命的道路不能是先城市后农村,而只能是先农村后城市,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在这种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指导下,不仅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而且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但是,对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应该以什么样的道路和方式贯彻这一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并没有作出具体的结论。这需要各国共产党人从本国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来解决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原则,又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原则。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种深刻矛盾,认为现时的红色政权虽然还很小,但是中国革命肯定会很快发展起来。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1)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2)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5)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中国新革命道路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它启示我们:

1.勇于实践,勇于创新。面对革命接连失败,革命之路坎坷不平的现状;面对左倾思想“一统天下”,以城市为中心的思想“深入人心”的大势;毛泽东能够结合中国国情,勇于力排非议,顶住压力,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精神首先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不应拘泥于陈旧的思想,不应该害怕改变,应该勇敢地跳出束缚,去追求真理。

2.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正是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后提出的。勇于创新并不意味着去尝试所有的想法,我们的思想还是应该与中国的国情相一致。物质决定意识,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意识作用于实践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只有从国情出发,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革命新道路是不照搬苏联模式,自我探索而提出的。它启示我们,在现代建设中,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思想上,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方法,引进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但是绝对不能盲目,不能一味依赖。我们一定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掌握主权。

4.以农村为工作中心,建设新农村。之所以选择以农村包围城市,正是由于看到了农村在我国经济与社会中的重要性。现今,农村人口依旧在我国人口总数中占极大的比例,农业依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因此,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一定要做好农村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繁荣经济,建设好和谐社会。

第一,开创新道路是从老路上走出新路。学习前人知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这是说,创新首先得重视积累,积累又要促成创新。由积累到创新的过渡需要将积累的东西放在现实环境中检验应用。第二,走出新路子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创新要有开路的决心和魄力。新道路的产生需要有人大胆突破,需要有人敢为天下之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毛泽东思想并且坚持了毛泽东开创的新道路,终于取得成功。这说明创新需要过人的胆识和毅力,创新也必须坚持到底才能胜利。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一个新事物,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创造。这一制度也曾经引起许多人的警觉,好在得到了当时领导人的赏识并且大力推行。结果加速了改革开放也促进了城市的工业上的改革。这也可以算是另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运动,又是一个于无路处开新路的成功案例。

7.浅谈中国近代史学习的方法与意义 篇七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政治史,微观研究,综合研究,现实与历史

一、中国近代政治史应受到关注

(一) 政治史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末期, 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备受青睐, 精彩迭出, 其中政治史研究尤为关键。文化作为历史研究的中心举足轻重, 但经过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 历史研究的主要力量都在描写政治, 政治是国家脊梁, 是历史的灵魂, 经济是国家的基础, 但无论如何发展, 经济总要受到政治的约束, 文化自然也受政治的制约, 深入的研究, 文化只能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而政治史的研究, 其地位无可取代。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曾撰文《文明的冲突》, 影响深远, 文章对文化备加推崇。此文否定了经济, 肯定了文化在国际上的冲突。文化的地位当然重要, 不过政治的影响更为严重。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 亨廷顿继续加力, 写成了一本书《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来完善学说。在书中, 除了他一如既往地肯定了文化的因素, 对文化进行了更深刻的论证外, 他强调了“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 通过了多种案例提出了政治对历史的影响, 说明了战争因素虽起源于文化冲突, 但是更多地起源于政治利益。在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当中, 大部分人轻视政治史研究, 推其根源, 有些研究者片面的以为中国近代史所描述的无非是阶级斗争史。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边曾经明确指出, 所有的历史全部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这一点无可非议, 是“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列宁同志对此也进行过描述, 说阶级关系至关重要, 没有阶级关系, 谈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历史, 必须重视政治史的研究, 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达成共识。

(二) 研究弱化的原因

历史研究者对中国近代政治史没有做深一步的研究, 主要的原因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研究成果堪称辉煌, 沿着前面的步伐, 亦步亦趋, 固步自封。如果要作出新的发现, 研究起点极高, 匪朝伊夕所能成就。但是实际上我们深入的研究表明, 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都有我们没有研究彻底的;有众多的问题有待我们更深一步的研究和发现, 有些问题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有些问题的研究可能北辙南辕;据一个例子来说, 国父孙中山先生, 近几年来不断地发现他更多的革命资料, 包括很多生活、学习、思想方面的信息, 我们都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 时至今日, 研究先生的思想也有很大的分歧,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因此仍然缺乏一部极具学术价值、颇有分量的传记。

(三) 关注重大事件

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政治史息息相关, 一直以来都是政治史的关键内容, 当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只是中国近代政治史的一部分而已, 不过它具有代表性, 起到了说明近代政治史性质的作用, 研究、学习中国近代史, 首先要关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其意义非常重大, 不容忽视, 当然, 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外交彼此桴鼓相应, 相互补充, 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都有认真研究的必要, 作为一个研究者, 不能够厚此薄彼。

二、微观研究、综合研究相得益彰

多年以来人们对历史的研究有细化倾向, 专注于某一方面研究具体的问题, 成果喜人, 收获巨大, 一方面说明了成绩, 另一方面暴露了弱点。对历史的过于细化的研究, 无法纵观全局, 容易脱离大背景, 从大的方面讲觉解决不了宏观方面问题, 中国一百多年, 斗转星移人事繁多, 研究细致固然说明了认真的程度, 但还是要全盘考虑, 注意开展综合的研究, 要胸有成竹。划分过于精细, 难以做整体的研究, 对历史研究人才的培养也是一种失误, 难打造高屋建瓴的人才。中国优秀的历史人物众多, 他们很多人学富五车, 饱读诗书, 同时又有深厚的儒释道思想, 如果对他们的研究过于细化, 肯定会失之一隅。如果研究全面, 必然要涉及多方面的学问, 对研究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几乎达到了“通识博学”, 当然如果具备这些条件, 所作的研究自然也能够出类拔萃超人见地。

三、现实与历史的辨别

历史继往开来, 现实和历史一脉相连。历史研究者生活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必然要成为将来的历史。在现实社会当中, 有千千万万的历史问题引发我们研究者的思考, 这样有一个问题就摆在眼前:现实和历史之间的同异。问题虽然简单, 但是长期以来一直被研究者混淆。举一个例子来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中国大量引进外资进行开发,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由此一些历史研究者中产生了错误的观念:近代中国一百多年中, 外国侵略着不断进攻中国, 侵略我们的土地, 倾销商品掠取原料不胜枚举。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 他们帮助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会促使中国早日实现现代化, 如果当年没有将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会对中国的发展十分有利, 显然, 这是把历史和现实等同化了。要避免这种错误, 必须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掠夺了中国大量的财富, 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给中国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 人民因此水深火热。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建立了新的国家, 由于祖国的强盛、中国人民的强大, 外国在中国的投资是在尊重中国国情、遵守中国的法律的情况下, 会驳回他们任何不合理的请求, 他们的投资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因此, 今非昔比, 不能够以古套今, 将历史与现实同等看待。

四、结语:历史教育意义重大

8.影响中国近代史的新式学堂 篇八

它就是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建的——湖南时务学堂。戊戌六君子之首的谭嗣同曾经就在这里当过“谭老师”。

常听人说,老美的常青藤盟校多么多么牛,给美国几百年历史输送了许多总统,但为什么我敢把这个史书中没什么名气的时务学堂拖出来说事呢?因为它更狠,它不输送什么国家元首,它输出的可是一场接一场的改革与革命。

时务学堂的老师们率先开动了戊戌维新的第一步,在湖南一度被各界维新人士力捧。但最后情况却又戏剧性的发生了转折。

其实所谓的维新派并不是铁板一块,也分为保守温和派(成熟的各界大佬)和热血激进派(各种小青年)。而时务学堂的老师们恰恰就是后者。

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在时务学堂任教时期在课上开讲了各种激进言论。直接触及了封建顽固派的底线,甚至连维新派中的保守人士的心里底线也一并突破,可以说把敌人,自己人一起给得罪了。

时务学堂教习合影

政治改良向来不能激进,优秀的改革者往往善于妥协,因为如何正确的妥协才能体现改革者的政治智慧,激进必然损害许多人到手的好处,留下许多明显的弱点,自然也就成为众人的靶子,一个不留神,翘辫子也是最快的,老话说得好啊。“从来钢刀口易折。”

外有强敌,内缺援手,眼看着时务学堂在风雨飘摇中已经在劫难逃,接下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当维新激进分子在慈禧老佛爷的大发雌威之下死的死,逃得逃时。曾经维新派中混迹官场的老油条们则立马当起了“乖宝宝”。

放眼中国,已无人愿为时务学堂保驾护航了。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时务学堂被迫停办。创立人巡抚陈宝箴丢官,两年后神秘的死在家中,梁启超逃亡日本,李维格另谋高就,谭嗣同在北京菜市口送了性命,剩下的人散落天涯海角。

但,这并不是结束,这只是新的开始。谭嗣同死了,维新运动败了,但谭嗣同的信念不曾死灭,正如短命的时务学堂,学堂解散了,但曾经萦绕此间的精神随着这所学堂中的人,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带向了四方。

杨树达曾经评价道:“1900年庚子反清之役,民四倒袁之役,皆时务师生合力为之,以一短命之学堂而能有如此事业者,古今罕见也。”

杨树达是谁?此人难得不是搞革命的,是个搞学术的安份人,在那个年代还真是不容易,不过,他却有个搞革命的学生,名气很大,叫做毛泽东。

毛主席的这位杨老师就曾经是时务学堂的学生,他是个学术圈的牛人,中国语言文字学家,1913年担任毛泽东的母校湖南第一师范的语文教師。1926年去了清华中文系担任教授。

他的这句话也正是时务学堂为何更牛一层的证据所在,其他学堂虽然同样生猛之人辈出,但好歹学校长久,代代相传,可是时务学堂有什么呢?它只存在了短短一年。

一年,在历史的长河里连个水波都泛不起来,一年,连个正经的毕业生都不曾存在。但也就是这些在时务学堂里只有一年之缘的师生们,在近代史上掀起了数次革命的浪潮。

民国四年,时务学堂曾经的好学生,当时的云南督军蔡锷,率先掀起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称帝。逼退了封建帝制最后的反扑。为时务师生的革命业绩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纵观清末民初的种种变革的行动,总能隐约看到徘徊在他们身后的名叫时务学堂的影子,而曾经是那影子核心的人物,叫做谭嗣同,他就这样,用语言,用书写,用生命言传身教,作为一名老师,他没教过很多年的书,但却如此深刻的影响了他曾经的学生以及同志。

时务学堂就像一点星火,闪烁了一瞬间便被漫天的黑暗吞没了,但在这星星之火的身后,燎原大火不可阻挡的燃烧起来,终于照亮了黑暗,烧红了历史的天空。

时务学堂牛吗?不牛,它不就是个搞了一年的草台班子吗。

上一篇:科学实验的重要性下一篇:浅谈政党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