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练习习题

2024-07-19

生理学练习习题(共7篇)

1.生理学练习习题 篇一

2010成教检验专业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选择题:

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患病机体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科学 2.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的是? 心力衰竭

3.有关健康的正确提法是? 健康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4.疾病的概念中下列哪项陈述较确切? 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5.下列哪些陈述是正确的? 没有病因存在,疾病肯定不会发生 6.死亡的概念是指?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7.下列哪项不宜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心跳停止

8.一般情况下正常成人每天出入水量约2000~2500mL 9.正常成人血清钠浓度范围约为130~150mmol/L 10.短期内大量丢失小肠液首先常出现? 等渗性脱水 11.高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大于? 150mmol/L 12.低渗性脱水时体内出现? 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13.盛暑行军时只过多饮水可发生? 低渗性脱水

14.等渗性脱水时体液变化特点是? 细胞内液变化不大,细胞外液↓ 15.水肿的概念是指? 组织间液或体腔中液体过多

16.下述哪项不是维持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的因素? 血浆晶体渗透压 17.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一项血浆蛋白的含量?-白蛋白 18.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 3.5mmol/L 19.小儿失钾的最重要因素? 严重腹泻呕吐 20.成人失钾的最重要途径? 经肾失钾 21.低钾血症患者可出现? 反常性酸性尿

22.急性低钾血症对心肌生理特征的影响是? 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 23.高钾血症是血清钾大于5.5mmol/L 24.高钾血症对心肌生理特征的影响是? 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 25.导致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因素有? C.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D.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26.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 HCO3-/H2CO3

27.对挥发酸进行缓冲的主要缓冲对是? 血红蛋白缓冲对

28.从动脉抽取血样后如不与大气隔绝,下列哪项指标将会受到影响? AB 29.直接反应血浆[HCO3-]的指标是? AB 30.血浆[HCO3-]原发性降低可见于? 代谢性酸中毒

31.代谢性酸中毒时肾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泌H+、泌NH3增加,重吸收HCO3-增加 32.下述哪项原因可引起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轻度肾功能衰竭 33.下述项原因可引起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

34.下列哪项因素不易引起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肾小管性酸中毒 35.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是? 碳酸氢钠

36.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肾小管泌H+增加,重吸收HCO3-增加 37.下列哪项不是维持代谢性碱中毒的因素? 严重腹泻 38.反常性酸性尿可见于? 缺钾性碱中毒

39.代谢性碱中毒出现手足抽搐的主要原因是? 血钙降低

40.AB>SB可见于? B.代偿后代谢性碱中毒和D.呼吸性酸中毒

41.下列哪些因素可引起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C.水杨酸中毒和D.酮症酸中毒 42.下述哪种情况的提问升高属于过热? 中暑 43.不产生内生致热原的细胞是? 心肌细胞

44.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升高

45.高热持续期热代谢诶特点是? 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46.急性发热或体温上升期? 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47.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位是?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48.体温每升高1℃,心率增加?18次/min 49.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一般提高?13% 50.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中枢位点是? 蓝斑

51.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外周效应主要表现在? 血浆肾上腺素迅速升高

52.应激时CRH分泌增多最主要的功能是? 刺激ACTH的分泌进而增加GC的分泌 53.被人形象地称为“分子伴娘”的物质是?热休克蛋白

54.应激时机体各种机能和代谢变化的发生基础主要是? 神经内分泌反应 55.下列哪一种因素易诱发缺血再灌注损伤? 高压灌流

56.下列哪一个最符合自由基的概念? 外层轨道上具有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

57.下列哪一项与细胞内钙超负荷发生无关? 儿茶酚胺减少 58.成年人急性失血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失血性休克? 20% 59.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因子是? 儿茶酚胺

60.休克早期“自身输血”作用主要是指? 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61.休克早期“自身输液”作用主要是指?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

62.休克I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的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63.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强烈兴奋

64.休克I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65.休克II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66.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则是? 需多少,补多少 67.补符合休克早期临床表现的是? 脉压增大

68.DIC时血液凝固障碍准确的表述为? 先高凝后转为低凝 69.DIC时产生的贫血属于? 微血管病性恶溶血性贫血 70.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 FDP 71.下列哪项最符合心力衰竭的概念?-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72.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 以薛容量、组织间液增多为特征的心力衰竭 73.下列哪一种疾病伴有左心室后负荷加重? 高血压病

74.下列哪一种疾病伴有左心室前负荷明显加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75.下列疾病中哪一种伴有右心室前负荷明显加重?室间隙缺损 76.下列疾病中哪一种伴有右心室后负荷明显加重?肺梗塞

77.下列疾病中哪一种会出现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78.急性心力衰竭时下列哪种代偿方式不可能发生?心肌肥大 79.心力衰竭时出现能量利用障碍的最常见原因是?心肌过度肥大 80.维生素BQ缺乏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是?心肌能量生成障碍 81.左心衰竭病人出现右心衰竭时表现出?肺淤血减轻 82.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83.呼吸衰竭最常见病因是?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84.影响气道阻力增加最主要因素是?气道内径

85.1型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一般为?PaO2<8.0 kPa(60mmHg)86.11型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为?PaO2<8.0 kPa(60mmHg),PaCO2>6.7 kPa(50mmHg)87.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发生呼吸衰竭的中心环节是?有效肺泡通气减少 88.功能性分流是指?部分肺泡V/Q比率降低 89.死腔样通气是指?部分肺泡V/Q比率增高

90.真性分流是指?部分肺泡完全不通气但仍有血流

91.下列哪一项与“功能性分流”不符?肺不张时也引起功能性分流 92.下列哪一项与“死腔样通气”不符?正常人肺没有死腔样通气 93.外源性肝性脑病是指?门-体型脑病

94.内源性肝病脑病的主要原因是?暴发性肝炎

95.肝性脑病时,血氨升高的原因是?体内氨生成增加,清除减少 96.严重肝脏病时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尿素合成障碍

97.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经肠道细菌作用而产生氨

98.肝性脑病时血浆氨基酸比例失常表现为?芳香氨基酸上升,支链氨基酸下降 99.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肾炎

100.判断慢性肾功能衰竭程度的最佳指标是?内生肌酐清除率

101.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钙磷代谢障碍表现为?血磷升高,血钙降低 102.引起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是?输尿管结石

103.下述哪项不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高钠血症 104.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较早表现的症状是?夜尿

105.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共同发病环节是?肾单位广泛破坏 106.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易发生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小板功能异常

名词解释:

1.高钾血症:指血清钾浓度大于5.5mmol/L。

2.AG:即阴离子间隙,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3.缺氧(Hypoxia):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以致机体发生机能

代谢甚至形态结构异常改变的病理过程。4.发绀(Cyanosis):当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平均浓度超过5g/dl时,可使皮肤、粘膜出现青紫,称为发绀。

5.肠源性紫绀(Enterogenous cyanosis):当亚硝酸盐、过氯酸盐、硝基苯、高锰酸钾等氧化剂中毒,使血液中形成大量高铁血红蛋白。临床上常见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或变质的剩菜时,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被大量吸收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这种情况称为肠源性紫绀。6.发热(fever):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时,就称之为发热。

7.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反应。8.热休克蛋白(HSP):指热应激(或其他应激)时细胞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它们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功能,属非分泌型蛋白质。

9.缺血-再灌注损伤:部分患者或动物缺血后恢复血液灌注,不仅没使组织和器官功能恢复,反而使缺血引起的细胞功能代谢和结构破坏进一步加重,这种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10.自由基:是指外层电子轨道上含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1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了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微血栓形成中有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加,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的一个病理过程。

12.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IC伴发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贫血。在DIC早期于微血管腔内存在纤维蛋白丝形成的细网,当血流中的红细胞流过网孔时,可粘着滞留或挂在 纤维蛋白丝上,由于血流不断冲击,可引起红细胞破裂。因此在外周血涂片中可见到裂体细胞。除上述机械作用外,某些DIC的病因(如内毒素等)也有可能使细胞变形性降低,使其容易破碎,也是形成裂体细胞的原因之一。

13.心力衰竭: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即心泵功能降低,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或综合症称为心力衰竭。14.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指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成年人在海平面条件下静息时,PaO2低于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高于80mmHg.并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的病理过程。15.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指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症。16.休克:是多病因、多发病环节、有多种体液因子参与,以机体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尤其是微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复杂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17.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各种疾病(包括肾和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肾单位进行性破坏,以致残存的有功能的肾单位不能充分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恒定,使得肾脏、泌尿和内分泌等功能严重障碍,从而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内分泌活动异常,终至多器官功能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

简答题:

1.引起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因素有哪些?试各举一例说明。

①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如充血性心衰时,全身毛细血管流体静压↑②血浆胶体渗透压↓,如肝硬化时,蛋白合成↓③微血管通透性↑,如炎性水肿时,炎症介质使微血管通透性↑④淋巴回流受阻,如丝虫病,可引起阻塞性淋巴性水肿。

2.试述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

①血浆的缓冲作用,血浆中增多的氢离子可被血浆缓冲系统的缓冲碱所缓冲,导致HCO3及其他缓冲碱减少;② 肺的调节:血浆氢离子浓度增高或PH降低,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明显增加,CO2排出增多,Paco2代偿性降低;③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而细胞内钾离子向细胞外转移。3.试述贫血患者引起组织缺氧的机制。

贫血患者虽然动脉氧分压正常,胆毛细血管床中平均氧分压低于正常。这是由于贫血患者Hb减少,血氧容量减低,致使血氧含量也减少,故患者血流经毛细血管时氧分压减低较快,从而导致与主治细胞的氧分压差变小,使氧分子向组织弥散的速度也很快减慢引起缺氧。

4.什么是急性期反应蛋白?其生物学功能如何?

应激时由于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原因可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这些蛋白质被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其生物学功能为:①抑制蛋白酶;②消除异物或坏死组织;③抗感染、抗损伤;④结合、运输功能。

5.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是什么?

缺血期组织含氧量减少,作为电子受体的氧供不足,再灌注恢复组织氧供,也提供了大量电子受体,使氧自由基在短时间内爆发性增多。主要通过以下途径生成:①黄嘌呤氧化酶形成增多;②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③线粒体功能障碍;④儿茶酚胺自身氧化。6.试述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消除能力↓;② 不恰当应用纤溶抑制物(如6-氨基己酸),过度抑制了纤溶系统,导致血液粘度增高;③肝功能严重障碍:凝血、抗凝、纤溶过程失调;④血液高凝状态:见于孕妇和机体酸中毒病人; 微循环障碍。7.心功能不全时,心脏本身有哪些代偿活动?

心率加快:这是心脏快捷而有效的代偿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180分次/分)可提高心输出量,并可提高舒张压而有利于冠脉的灌注; 心脏扩张:I紧张源性扩张,II肌源性扩张; 心肌肥大:心肌肥大时指心肌细胞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包括心肌向心性肥大和离心性肥大。

论述题 1.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和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在原因、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和治疗上有些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上的差别?

病理生理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原因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 大量体液丢失后只补水

血清Na >150mmol/L <130mmol/L 细胞外液渗透压 >310mmol/L <280mmol/L 主要失水部位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口渴 明显 早期:轻度、无 *脱水症 无 明显

外周循环衰竭 早期:轻度、无 早期可发生

尿量 减少 早期不减少,中晚期减少

尿钠 早期较高,严重时降低 极低

治疗 补水为主,补钠为辅 补生理盐水为主 *脱水症:皮肤弹性↓,眼窝及婴幼儿?门下陷等特征。2.剧烈呕吐易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试分析其发生机制。

剧烈呕吐常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其原因如下:①H+丢失:剧烈呕吐,使胃腔内HCl丢失,血浆中HCO3-得不到H+中和,被回吸收入血造成血浆HCO3-浓度升高;

②K-丢失;剧烈呕吐,胃液中k+大量丢失,血[K+]降低,导致细胞内K+外移,细胞内H+内移,使细胞外液[H+]降低,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K+减少,泌H+增加。重吸收HCO3-增多,③ Cl-丢失:剧烈呕吐,胃液忠Cl-大量丢失,血[Cl-]降低,造成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泌H+增加,重吸收HCO3-增加,引起缺氯性碱中毒;④ 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剧烈呕吐可造成脱水,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引起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高。醛固酮促进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泌H+泌K+,加强HCO3-重吸收。以上机制共同导致代谢性碱中毒的发生。3.缺氧可分为几种类型?各型的血氧变化特点是什么? 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

各类型缺氧的血氧变化

各型缺氧

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氧容量 动脉血氧含量 动脉血氧饱和度 动-静脉血氧?

低张性缺氧

→↑

↓→ 血液性缺氧

↓→

↓ 循环性缺氧

↑ 组织性缺氧 →

4.试述全身适应综合征得概念和分期及特点。

GAS试对应激反应所导致各种各样的机体损害和疾病的总称。可分为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三期。

① 警觉期:试机体保护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期,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为主,并伴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多。

② 抵抗期:表现为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为主的适应反应,对特定应激原的抵抗程度增强,但同时机体的防御储备能力消耗,对其他应激原的抵抗力下降。

③ 衰竭期:表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持续升高,但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下降,机体的抵抗能力耗竭,应激反应的负效应陆续出现。5.论述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内Ca2+超载的机制?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Ca2+超载主要发生在再灌注期,且主要原因是由于钙内流增加。⑴Na+/ Ca2+交换异常:①细胞内高Na+对Na+/ Ca2+交换蛋白的直接激活;②细胞内高H+对Na+/ Ca2+交换蛋白的间接激活;③蛋白激酶C活化对Na+/ Ca2+交换蛋白的间接激活;⑵生物膜的损伤:①细胞膜的损伤,对Ca2+通透性增加;②线粒体及肌浆网膜损伤,造成ATP生成减少,肌浆网膜上Ca2+泵功能障碍,摄Ca2+减少。6.论述休克早期微循环的改变及其机制。

微循环的改变:主要有小血管收缩或痉挛,尤其是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收缩,使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真毛细血管关闭,真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通过直捷通路和开放的动-静脉吻合支回流,使组织灌流量减少,出现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情况,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

微循环改变的机制主要与各种原因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有关,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入血,皮肤、腹腔内脏和肾的小血管又丰富的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a-肾上腺素受体又占优势。再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多时,这些脏器的微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前阻力明显升高,微循环灌流急剧减少:而B-肾上腺素受体刺激则使动-静脉吻合支开放,使微循环非营养性血流增加,营养性血流减少,组织发生严重的缺血性缺氧。此外,休克早期体内产生的血管紧张素II等其他体液因子也都是促使血管收缩的作用。7.试述DIC的发生机制。

①组织严重破坏、组织因子大量入血、启动外凝。见于:产科意外、外科手术及创伤、肿瘤组织大量破坏等;②血管内皮受损,激活XII,启动内凝。见于: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原虫等感染)休克和高热、中毒等;③血小板被激活,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引起血小板聚集;红细胞破坏释放出ADP和细胞膜磷脂;白细胞破坏释出组织因子;④促凝物质入血:例如:异物颗粒、蛇毒等。8.心肌肥大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心肌肥大可分为向心性肥大和离心性肥大两种类型 其特点如下:

向心性肥大

离心性肥大 原因

压力负荷增加

容量负荷增加 心肌纤维

变粗

增长

肌节

并联性增生

串联性增生 心壁

增厚

变化不大

心腔

无明显扩大

明显扩大

室壁张力(应力)

收缩期室壁张力增加

舒张期室壁张力增加 9.何谓功能性分流和真性分流?如何鉴别?

①由于病变引起部分肺泡通气严重不足,而血流未相应减少,使VA/O显著降低,以致流经这部分肺泡的静脉血,未经充分动脉化参入动脉血中,这种情况类似动-静脉短路故称功能性分流;②解剖分流的血液完全未经气体交换过程,称为真性分流。在肺实变和肺不张时,病变肺泡完全失去通气功能,但仍有血流,流经的血液完全未进行气体交换而掺入动脉血,类似解剖分流;③吸入纯氧可提高功能性分流的PaO2,而对真性分流的PaO2则无明显作用,用这种方法可鉴别功能性分流和真性分流。

10.血氨升高可以通过哪几个主要环节干扰人脑的能量代谢而导致肝性脑病的发生? ① 氨抑制丙酮酸脱羧酶的活性,使乙酰CoA生成减少,影响三羧酸循环的正常进行; ② 与a-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同时又使还原性辅酶I(NADH)转变为NAD,消耗大量a-酮戊二酸和还原型辅酶I(NADH),造成ATP产生不足; ③ 氨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的过程中又消耗打大量的ATP。11.肝硬化伴有消化道出血病人发生肝性脑病的可能机制是什么?

肝硬变时由于门脉血流受阻,致使消化道粘膜淤血水肿,或由于胆汁分泌减少,食物消化、吸收和排空都障碍,细菌十分活跃。此时消化道出血,血液蛋白质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大量氨。此外,消化道出血还可引起血容量减少,若供给脑的血量减少,可增加脑对毒性物质的敏感性。上述可引起脑功能障碍。

12.为什么临床上对应急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器质性肾功能衰竭需加以鉴别,两者如何鉴别?

急性功能性和器质性肾功能衰竭,倆者的临床表现均有少尿和无尿、高钾血症、氮质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但治疗方法截然相反,前者必须充分补液,而后者应严格限制液体入量,故需加以鉴别。

功能性肾衰

器质性肾衰

尿沉渣镜检

轻微

显著,管型尿、红白细胞

及变形上皮细胞

尿蛋白

阴性或微量

+~++++

尿钠(mmol/L)

<20(低)

>30(高)尿参透压(mOsm/kg)

>400(高)

<350(低)尿比重

>1.020(高)

<1.015(低)尿/血肌酐比值

>40:1(高)

<10:1(低)甘露醇利尿效应

差 13.试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泌尿功能的改变。

⑴尿量的变化①早期:多尿、夜尿。机制:残存肾单位代偿,渗透性利尿;原尿流速快;尿浓缩功能降低。②晚期:少尿。机制:残存肾单位太少,肾小球滤过率极度减少。

⑵尿比重变化①低渗尿。机制:早期浓缩功能下降,稀释功能正常。②等渗尿。机制:随着病情发展,浓缩与稀释功能均丧失。

⑶尿成分的变化①蛋白尿。机制:肾小球滤过屏障通透性增加或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②血尿和脓尿。机制:肾小球基膜局灶性溶解破坏。

2.生理学练习习题 篇二

一、作为课前预习思考题,检查自学情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对教师精简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都大有裨益。因此,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十分重要。首先,教师要明确预习绝不仅仅是学生独立的活动,而是教师进行有计划的教学活动的开始。能否做到“切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指导。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布置和指导学生预习,使之富有成效。这里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以课后思考题为预习依据。课文后面的很多题目,一般都能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启发学生关注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学生只要反复诵读,并认真思考就能获得初步体会,待到课上教师讲解时,稍加点拨,学生的思维便会在一定基础上更加深入和扩展。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鲸》课后第1题:“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梳理作者介绍鲸的几个方面。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查找资料,进行补充或扩展,再到课上进行交流,以此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学生通过预习,一般都能初步了解鲸的特点、作者的写作方法。而通过查找资料,就会让学生获得更多关于鲸的知识。

二、作为教学重点参考题,深化文本内容

课后思考练习题中,有很多是与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一致或相关联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解决了这些思考题就能凸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课后第2题:“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把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儿。”此题就反映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时,只要紧扣思考题,请学生找出晏子的语言,反复朗读后,圈出重点词语,细细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再结合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好晏子或义正词严,或嘲弄戏耍,或诙谐反问的语气,感受人物语言中透出的机智勇敢、大义凛然和爱国情怀。讲读课文如果能抓住重点进行训练,学生对这类练习题的理解也就比较深刻,根本没有必要在教完课文后再花时间让学生讨论了。

三、作为讲练结合练习题,检测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要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需要教师为学生铺路架桥,讲练结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练习,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借助练习,为掌握语文基本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练习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审题,明确训练意图。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时,教师要十分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以促进学习迁移的形成。课后练习题中就有不少思考题能供我们所用。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课后第1题安排了“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这样的练习。在讲授这一课时,教师投影展示学生预先设计好的表格,请大家相互评价并修改,然后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后,自主填写表格内容,不能独立完成的,先放一放。教师从中发现许多问题,如有的学生对特点、作用分不清楚,有的学生概括能力较差,只会整句整句抄写。教师就以此作为讲课的难点进行突破。之后再让学生重新修改完善表格内容,学生就得心应手了,把在课文中学到的点滴、局部、较为分散的知识,通过归类、比较,逐步加以概括,提高了理性的认识,并从中掌握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了解题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作为读写结合习作题,领悟表达方法

课后思考题中,以“小练笔”形式出示的习作题要求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或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使读与写紧密结合。但笔者认为,教师更不应忽视诸多引导学生能在表达方面学有所得的题型。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现成的资源,使阅读和写作相互促进,并驾齐驱。以五年级下册为例:

有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表达准确、情感丰富的语句,体会其表情达意效果的课后练习。如《草原》课后练习2,让学生体会一些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的效果;又如《再见了,亲人》课后练习2,引导学生体会感叹句、反问句等不同句型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有可以抓住重点句段、理解内容、体会表达效果的课后练习。如《威尼斯的小艇》课后习题2:“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让学生读这段话,说说威尼斯的小艇有哪些特点,并体会加点词句的好处。再让学生照样子说说某个物体的特点,以发挥触类旁通的作用。

有可以训练学生把握部分与整体联系的课后练习题。如《将相和》一文课后思考题:“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师生不能在某一点、或某一部分上大做文章,而忽视整体关照,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提高概括能力。

还有让学生领悟课文布局谋篇方法、了解选材和表达中心之间关系的思考题,如《景阳冈》;有引导学生分清事情前因后果,学习有条理表达的思考题,如《草船借箭》课后题;有引导学生联系课文领悟种种写人方法的《人物描写一组》等。

教师应尽可能利用课后思考题,将导思、导学和导练的作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让学生观察发现,获得启示,仿写句段,写写感受等,在不知不觉中向学生渗透各种表达方法和写作方式,自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从而消除学生的畏写情绪,提高读写能力。

五、作为课外延伸拓展题,培养实践能力

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内容,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的引导。有的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有的引向课外观察,有的安排了实践体会,还有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教师应该用心研究课后思考习题中的一些“选做题”,从课文具体内容出发,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并注重过程的落实和指导,讲究实效。如学完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文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针对课后选做题“我要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让学生先说说自己读过的其他神话故事,以激发同学们阅读的欲望;也可以向学生推荐某一个故事,再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心得体会,或以阅读感言卡的方式在班级内展示,形成阅读氛围。又如关于搜集资料的选做题,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相机落实,既可以在教学之初让学生读一读,讲一讲,为学习课文做铺垫,也可以在教学之中用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升华学生情感,还可以放在教学之后进行,作为知识拓展组织学生继续深入研究。

3.语文生活练习题 篇三

一、对联。

一副奇妙的对联

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

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聪明的小读者,从这副对联里你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二、动脑筋,编个顺口溜。

有一天,老师说:“看谁动脑筋,编个顺口溜,来辨清‘针’和‘钉’?”话音刚落,聪明的冬冬眼珠子一转,说:“针里有钉,钉里有针,修凳用钉不用针,补衣用针不用钉。”

同学们也跟着念,不一会儿,就搞清了这两个字。

同学们,你能为下面几组字,各编个顺口溜,帮助大家记住它们吗?

1“喝”和“渴”

2“晴”、“睛”和“清”

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左右两边连线)

1替罪羊

比喻兢兢业业的人

中山狼比喻代人受过的人

寄生虫比喻出类拔萃的人

孺子牛比喻恩将仇报的人

千里马比喻依附别人的人

2经济学家说树林是绿色的疗养院

人类学家说树林是生命的摇篮

生物学家说树林是大自然的美容师

医学家说树林是人类的乐园

艺术家说树林是绿色的银行

画家说树林是灵感的源泉

四、天文地理。

一位老师在教了《要下雨了》这一课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下雨前哪些小动物行为有变化吗?”

你知道的有:________。

五、成语拾趣。

1“刮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在词语中,风显得丰富多彩,请你把下列词组补充完整,想想风的不同含义。

()风拂面()风送爽()风细雨()风习习()风呼啸()风刺骨()风骤雨()风大作

2十二属相

你知道12个属相是什么吗?在下面的括号里各填上一个属相,组成不同的成语。

过街老()气冲斗()生龙活()守株待()叶公好()打草惊()识途老()顺手牵()杀鸡吓()呆若木()()急跳墙杀()教子

4.管理学练习题 篇四

1.小王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楼房内外清洁的“保洁”公司。经营这样一家公司,你认为注重哪些一般环境因素的分析?

答:一般环境因素的分析,应该包括国家对于保洁公司的政策、聘请下岗工人的优惠、招聘民工的限制条件等政治环境因素;物业管理者对专业清洁公司的社会认同,该地区居民清洁习惯的变更情况等社会文化因素;当地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物业管理公司的实力、就业情况等经济环境;该行业技术的发展状况即清洁手段、清洁工具的发展等技术环境因素和该市场所在地的环境状况、污染情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2.为什么说管理工作也是一门艺术?

•答:因为管理科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也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它没有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而要求管理者结合实际,灵活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并根据自己的体会不断创新;再者,管理研究的对象总是千变万化的,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管理科学的指导会有很大不同甚至截然不同。

选择题

1.“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古训反映了有效的领导始于(D)。

A.上下级之间的友情B.为下属设定崇高的目标

C.为下属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D.了解下属的欲望和需要

2.有些领导事必躬亲、劳累不堪,但管理的效果不理想,这可能主要是因为他忽视了(B)。

A.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B.过分集权的弊端和分权的重要性

C.锻炼身体的重要性D.运用现代的办公设备

3.小张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以后,到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工作。三年来,他工作积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最近他作为某项目小组的成员,与组内其他人一道奋战了三个月,成功地开发了一个系统,公司领导对此十分满意。这天,小张领到了领导亲手交给他的红包,较丰厚的奖金令其很高兴,但当他第二天无意在领导桌上看到项目小组奖金的发放名录时,目光注视了一会儿后,脸很快就阴沉下来,不久他将辞职申请交给了领导。对于这种情况,下列那种理论可以比较恰当地给予解释?(C)A.双因素理论 B.期望理论C.公平理论D.强化理论 •判断说明题高层管理者的管理幅度一般大于基层管理者的管理幅度。(错)

说明: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工作能力、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等,可以知道由于高层管理者的下属的工作能力和内容各不相同,他要花大量时间在非程序化问题的决策上,所以高层管理者的管理幅度一般应该小于基层管理者。

案例分析题所长的辞职说明了什么?

某私营企业下属一个研究所,共有18名研究人员,还有行政人员1名。研究所所长吴大诚年过花甲,是一位从大型国有企业退休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理论造诣高深、实际经验丰富,研究所大部分的项目均由其主持开发。同时,吴工为人正派、恪尽职守,有才气又不自傲,为了完成紧急任务,不顾年事已高经常带头加班加点,在所里员工中威信很高。

最近,吴工很不开心。半年前企业总经理召集全公司管理干部及技术人员开会,提出了一项目前处于极其艰难境况的开发项目,此项目开发是关系公司一个新产品研发成败的关键环节,任务紧急而又重要。本来这任务与研究所无关,与吴工本人也无关,但经不住总经理及其他管理人员的一再请求,吴工勉强接受了这项可干可不干的任务,当时总经理在会上面对几十名员工承诺:这个任务完成后要奖励吴工个人10万元人民币。接受任务后,吴工查资料、翻图书、上网、去图书馆,不分昼夜地工作,终于在两个月内完成了全部设计,并且被公司迅速采纳。明眼人都看得出吴工瘦多了。有人开玩笑地说:吴工,10万元事小,身体才是本钱。其实,只有吴工心里清楚,这两个月来,白天要打理研究所的日常工作,与其他人员一起讨论设计方案、审核图纸,业余时间全部搭在这项临时的开发任务上了,许多的图纸除了家人晚上帮忙以外,吴工甚至还请了一个老同事来帮忙。设计是被采纳了,但奖金之事迟迟没有人

提起。直到上个月底兑现半年奖金时,总经理才经过人事部给研究所批了2万元,数量减少很多不说,人事部的通知上竟写着奖励研究所全体员工而非吴工本人的字样。

吴工去找总经理,老总回答说:一项任务就奖励给个人这么多,对于人均月收入不足1000元的大多数员工而言会产生严重的分配不公;项目研究过程中使用了研究所的一些设备,也曾与有关人员进行协商,因此只能奖励研究所,由所再进行二次分配。

吴工听后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除了气愤,无话可说。原来,副所长王某,一向在所里的管理问题上与吴工不和,而她又与总经理私交甚密,此次,她眼看着自己没有能力去承担这项研究,但心里又确实不服气,因而就在总经理面前说长道短,才有了今天的结局。奖金经二次分配,吴工只拿到4000元,与当初总经理承诺的10万差距 太大。所里一时议论纷纷,有人说:吴工好说话、好欺负;有人说:干活的不如拉关系的;有人说:下次有同样的事情再不会有第二个吴工了;还有人说:凭吴工的本事,不是非要在此干不可。

吴工经过再三考虑,递交了辞职报告,并且很快就到另一家公司任职去了,据说收入是以前的十倍。王某升任所长,称心如意,所里到处充满了她那自负、好强、盛气凌人的呵斥声。研究所往日团结一致、加班加点工作的情景消失了。员工们将越来越多的难题不是自己想法解决而是上交给王所长;一项又一项的科研任务误期了,研究所成了总经理在每周例会上经常批评的对象,王某也失去了往日在老总跟前说话有份量的地位,许多人都开始疏远她。研究所的员工都十分怀念与吴工共事的日子,又有6名技术人员辞职了,其中4人追随吴工而去。

1.为何吴工在研究所威望很高?领导影响力有哪些?

2.私营企业的总经理拒绝给吴工10万元的理由成立吗?作为领导,该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式才有可能取得成功,特别是追随者的服从?

3.用10 万元来激励吴工恰当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激励办法?

4.王所长的领导为什么不能取得成功?其领导风格如何?

5.企业是不是缺乏沟通,总经理如果将自己的想法开诚布公的与吴工交流,效果如何?总经理与王所长在吴工事件发生前的沟通有问题吗?

1.根据案例所给资料判断,该私营企业总经理的领导方式是(A)。

A.专权式B.民主式C.放任式D.无法判断

2.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比较符合管理原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C)

A.总经理应该在公开场合说明不能完全兑现奖金的原因,并向吴工表示歉意

B.总经理承诺就应该兑现,哪怕分配不公也应兑现

C.总经理应该兑现承诺,但也应制定相应的规定作为以后实施的准则,以降低承诺的随意性

D.私营企业总经理就该说了算,别人无法影响他的决定

3.以下哪种观点反映了那些辞职的技术人员的真实想法。(C)

A.王某的管理方式令人难以接受B.技术难题无人指导,工作能力提升受阻

C.企业没有一个良好的公平的激励制度D.给这样说话不算数的总经理干活没劲

4.从激励理论出发,对象吴工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技术人员(D)。

A.应该视为特殊贡献,重奖以示鼓励

B.技术难题的解决使得新产品开发成功,相对于新产品收益而言,10万元并不多

C.仅以分配不公为由而不兑现承诺,不但降低了总经理的威信,而且扼杀了技术人员勇挑重担的积极性,对企业文化产生了不良影响

D.以上说法都对

5.从案例可以看出该私营企业采用的组织结构是(B)。

A.简单式B.职能式C.事业部式D.矩阵式

6.吴工离开企业的行为可以用下列哪种激励理论加以解释。(A)

5.考研心理学练习题 篇五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传统的智力理论?( )

A.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 B.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C.瑟斯顿的群因素轮 D.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2.用“1”代表语文,当完成语文推理时,用G+S1来表示这个过程的智力使用状况,这是哪一个智力理论的观点( )

A.群因素论 B.流体、晶体智力理论 C.智力三维结构模式 D.二因素论

3.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中的三个维度是( )

A.流体、晶体、固体

B.操作、内容、产物

C.普遍、一般、特殊

D.记忆、思维、评价

4.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的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

A.瑟斯顿 B.吉尔福特 C.加德纳 D.卡特尔

5.下面哪一种是晶体智力( )

A.记性超强 B.反应敏捷 C.博学多才 D.思维敏锐

6.关于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发展趋势,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年龄增长,流体智力越来越高

B.随着年龄增长,晶体智力越来越高

C.年纪越轻,流体智力越低

D.流体智力、晶体智力都与年龄无必然关系

7.“老谋深算”指的是( )

A.晶体智力 B.流体智力 C.普遍智力 D.特殊智力

8.当今流行的IQ测验是 影响的结果。( )

A.多元智力理论 B.成功智力理论 C.传统智力理论 D.三元智力理论

9.多元智力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

A.斯特伯格 B.加涅 C.吉尔福特 D.加德纳

10.多元智力理论中不包括的是以下哪种智力?( )

A.语言 B.匹配 C.人际关系 D.音乐

11.成功智力理论是由 提出的?( )

A.斯皮尔伯格 B.斯滕伯格 C.加德纳 D.麦克利兰

12.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13.如果问题的解决只有一种固定的程序,看你能不能找到,这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属于( )

A.爬山法 B.类比法 C.启发式 D.算法式

14.关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率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动机水平越高,问题解决效率也越好

B.动机水平越高,问题解决效率越差

C.动机水平适中,问题解决效率最好

D.动机水平与问题解决效率无必然关系

15.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16.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17.从蒲公英的轻轻飘飞受到启发发明出降落伞,这是( )

A.原型启发 B.酝酿效应 C.近因效应 D.宽大效应

18.以下属于酝酿效应的例子的是( )

A.看到鸟飞,发明了风筝

B.想了好久的都想不出办法干脆不想了,结果过一会突然有了解答

C.看到别人的办法不错也跟着用

D.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19.下面几种事物不属于创造性作品的是( )

A.《共产党宣言》 B.《四书集注》

C.《哈里波特》中文译文 D.《金刚经》原文手抄稿

20.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意识 D.创造性勇气

21. 在创造性的培养上有一种“头脑风暴法”,以下不属于这种方法的是( )

A.百家争鸣 B.自由辩论 C.抢答 D.“胡说八道”

22.把某一学科的方法、理论运用到另一学科,这种培养创造性的方法叫做( )

A.类比模拟法 B.设问探究法 C.移植法 D.列举法

二、简答题

1.简单评价多元智力理论及其意义。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3.如何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

4.简单介绍什么是创造性?创造性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考研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B 4.D 5.C(解析:晶体智力是指后天习得的,宇文化、经验积累有关的)

6.B 7.A 8.C 9.D 10.B

11.B 12.C(解析:问题解决是要有目标的,在头脑内进行的而不是外显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运算过程,是个人化的。A不是心理运算只是简单的回忆,B是无目的的;D是外显的技能)

13.D 14.C 15.A 16.C 17.A 18.B 19.D (解析:只能说《金刚经》是创造性作品,照着原文朝一般的版本不算创造,只是一种复制)

20.D 21.C (解析:抢答属于一种头脑体操法,凭直觉思维)22.C

二、简答题

1.简单评价多元智力理论及其意义。

答: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智力由七种(后来发展为九种)独立成分或模块构成,分别是:语言的、逻辑一数学的、音乐的、空间的、身体一运动的、人际关系的、反省的、(自然主义者、精神性/存在主义的)。加德纳强调,这九种都是各自独立的、不同类型的智力,而不是同一种智力的不同成分,每一种智力代表了以大脑为基础的一个能力的模块,这也是加德纳和传统智力理论的一个根本区别。

加德纳和传统智力理论的另一个根本区别是方法学上的不同。传统智力理论从因素分析出发,而加德纳受生物制约观思潮影响,依靠了大量神经生理学证据。他搜索了与智力相关的各门学科的文献(含实验数据),特别是对神童、天才、脑损伤病人、白痴学者等的研究,采用他所谓的“主观因素分析”的方法,列举了确定上述九种智力模块的八条标准。

虽然强调每一种智力都有它的生物学来源,但加德纳并未否认文化历史的作用。他认为智力的前提是在特定社会文化情境中有用和重要,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代重视不同的智力类型,因此他并不否认教育的作用。但是,他抨击了现代教育,他认为由于IQ测验仅仅测量语言和数学这两类智力,以这种狭隘的标准对儿童分类,严重地伤害了许多在其他方面智力优秀的孩子,使他们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适当的教育。他主张开发能够评估所有智力类型的测量手段,尽早对儿童进行多元智力评估,以便发现儿童的各种智力潜能并进行教育开发。

总之,加德纳智力理论的创新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智力范畴,提出了多维智力的理念,并相应引发了人们对教育、人才、智力开发、教育评价的思考;另外,既注重神经生理学证据,又不忽视社会文化作用,也使得其理论更具说服力。因此,其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关的知识经验

有关的知识经验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如果个体有与问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则可以促进问题的表征和解答,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

(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1.智能

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重要的因素。因为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也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2.动机

动机是促使人问题解决的动力因素,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有重要影响。动机的性质和动机的强度会影响问题解决的进程。就动机的性质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动机越积极,越有社会价值,它对人的活动的推动力就越大。就动机的强度来说,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1.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问题情境对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

(1)情境中物体和事物的空间排列不同,会影响问题的解决。一般说来,解决某一问题所必需的物体比较靠近,都在人的视野之中,问题就容易解决,反之则困难。

(2)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

(3)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物件或事实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太少可能遗漏事实,太多则会产生干扰。

2.表征方式

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现的。问题表征反映着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涉及到在问题情境中如何抽取有关信息,包括目标是什么、目标和当前状态的关系,可能运用的算子有哪些等。问题表征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解决。如果不能恰当地进行问题表征,在一个错误的问题空间搜索,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

(四)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1.思维定势

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例如,对于电吹风,一般人只认为它是吹头用的,其实它还有多种功能,可以做衣服、墨迹等的烘干器;砖,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建筑,然而我们还可以用它来当武器、坐凳等。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

(五)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1.原型启发

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例如,人类受到飞鸟和鱼的启发发明了飞机和轮船,由蒲公英轻飘飘随风飞行的启发制成降落伞。

2.酝酿效应

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

3.如何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

答:(一)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的体系

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知识结构是有效解决特定领域问题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首先要促使学生尽快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知识传授中,不仅要重视陈述性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对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告诉学生“是什么”的同时,关键要教会学生“为什么”和“怎样做”,使他们获得大量牢固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系统。

(二)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

问题解决需要一个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有利于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通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维策略,会有效提高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对问题展开全面分析,并使他们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及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以达到深刻地识别问题的目的。通过这种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问题解决中得以发挥。

(四)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帮助学生习得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培养学生问题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方式,其中启发式策略最能有效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因为一般的启发式策略能适用于较广的范围和领域,并可以转化为具体学科的思维方法。经常采用的启发式策略主要有:手段――目的分析法、逆推法、联想法、简化计划法等等。

(五)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

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习惯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等对学生问题解决有什么影响,发挥这些因素的积极作用和克服其阻碍作用的有效策略等。让学生打开思路,从多种角度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尝试和实验,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猜想。

4.简单介绍什么是创造性?创造性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答:(一)什么是创造性

创造性一词通常有两种理解。其一,指在问题情境中超越已有经验,突破习惯的限制,形成崭新产品的心理过程;其二,指不受成规限制,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超常能力。这两种理解的共同之点是把创造性视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心理活动,不同之点是前者视创造性为一种思维过程,后者则视之为一种思维能力。因此,心理学上对创造性的研究也分成了各有侧重的两个方面,一是侧重研究创造性思维,旨在了解创造是个怎样的过程;一是侧重研究创造力,旨在了解创造究竟包含哪些能力。

目前,心理学上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把创造性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品质。这里的“产品”,当然包括思想的及物质的两个方面,它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二)创造性的基本结构

根据创造性的内容,创造性的基本结构可以说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创造意识、创造人格、创造性思维、创造方法。

创造意识就是指一个人想不想创造,这不仅会影响到他的创造动机的强弱,而且会影响到他的创造能力的发挥。

创造人格,包括强烈的创造动机、浓厚的创造兴趣、积极的创造情绪和坚强的创造意志,使之成为一个具有高创造性的人。

创造性思维训练,主要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辩证性训练等。

创造方法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过程中运用创造的具体思维方法和创造技能,创造方法的训练可以诱发个体的潜在创造性。目前人们常用的创造方法有类比模拟法、聚焦发明法、设问探究法、列举法、移植法、逆向求索法等。

1.考研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2.心理学考研复习方法

3.心理学考研的解题技巧

4.2018考研政治练习题及答案

5.考研政治单项选择练习题

6.考研教育学考研经典练习题

7.考研心理学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8.考研心理学真题答案(完整版)

9.考研心理学如何备考应对变与不变

6.一道值得商榷的练习题 篇六

"神州"六号航天员在进行素质训练时, 抓住秋千杆由水平状态开始下摆, 到达竖直状态的过程中, 如图所示, 航天员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变化情况是 ( )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

由功率计算公式:p=FVcosθ 知:

水平位置时, 由于速度为零故重力做功功率为零,

竖直位置时, 由于沿着重力方向 (竖直向下) 速度也为零, 故功率为零,

中间位置时必然存在一个功率最大值.

因此重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正确选项为D.

【疑问】:

这是各种参考资料上给出的解析, 也是被大部分老师和学生认可的解析, 但解析中并未说明功率最大的点的位置, 更没有给出最大功率的具体值.

【推导】:

设秋千杆由水平位置转过θ角时重力的功率最大,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undefined

解得:undefined

功率undefined

对该功率进行求导数:

undefined

令P′=0, 则undefined,

解得:undefined

即当undefined时, 重力的功率最大,

7.加大习题练习 提高数学能力 篇七

关键词:提高数学能力;激活思维;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47-01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也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做数学就是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从事数学练习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工作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做”中探索,在“做”中体验求知的无穷乐趣,并不断地产生“做”的需要,以不断地获得新的动力,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

一、在“做”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它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中去;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一册的《圆的周长》时,在课前运用CAI课件演示一个动感的画面:一只蚂蚁沿着一个圆爬行了一周,并用变色、闪烁的效果把它定格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问学生怎样算蚂蚁爬行的路程(即圆的周长),这时学生个个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多种多样的方法,还积极动手操作、验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会多种多样。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的教学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最终目的,而是在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深度、探求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为目的,即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所以,在课堂上要把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达到手、脑并用,使学生愿学、乐学。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尽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课堂上,教师只提供给学生现实情境、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二、在“做”中促使学生获得求知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他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开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并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能启迪大脑思维,对所学过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我们力图“让课堂成为一个各抒已见的场所,一个探索问题的场所,一个聆听他人发言、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应用性操作的情境或条件,使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数学能力,正如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每次在学生体验到探索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时,我也体验到“做中学”这种科学教育理念给我的工作带来的快乐和丰硕的收获。事实上,当学生在“做中学”的同时我也在“做中学”,我们都在“做中学”的科学乐园里一起经历着探究和发现的快乐,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三、在“做”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单纯的劳动,不能算做,只能算蛮干;单纯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将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思维之目的。”因此,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桥”,是学生求知增智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镜中,愉快学习,学得轻松,学得开心,他们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他们有了充分自主活动的时空,有了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他们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在争论中活跃了思维,在碰撞中喷发出朵朵智慧的火花。

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时,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圆的周长时,有一组学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64份,然后沿着半径剪开,再拉直,求出圆周率。这说明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了,能够发挥想象,思维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迸发。

上一篇:关于非常完美情感老师的语录下一篇:再见了夏令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