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上识字7教案

2024-06-19

苏教版二上识字7教案(共6篇)

1.苏教版二上识字7教案 篇一

苏教版二上《识字8》教学实录

一、谈话交流,猜谜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出示屏幕上的学校和姓名介绍:现在呢?

生:你是陶老师。

师:谢谢你亲切的称呼。还有吗?

生:你是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的老师。

师:谢谢你这么完整地说出了我学校的名字。我听说致远外国语学校二(1)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是不是呀?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想出个字谜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我的挑战?

生:敢!

师:声音代表一切。第一个:有马能行千里,有水能养鱼虾,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种庄稼。打一个字,你来说。

生:是“也”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此处应该有掌声。我想再出一个难一点的。有眼能看八方,有水能扫万家,有虫能捉蚊子,有日天气晴朗。一起告诉我这是什么字。

生:青

师:掌声送给自己,果然名不虚传,真的很聪明,很高兴认识你们,孩子们。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识字8》。

二、创设情境,学习“包”字族的音、形、义。

(一)包 书包

师:小朋友,看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个阿姨,肚子里怀着一个小宝宝。

师:说的真好,妈妈的肚子里包着一个小宝宝呢!古时候,人们就用这个字来表示这个意思,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这个“包”,谁来读一读?你来!

生:包

师:你再来

生:包

师:妈妈的肚子里包着一个小宝宝呢,嘴巴要长大。跟我读——包

生齐读:包

师:谁再来读一读!

生:包

师:恩,嘴巴张的大大的,孩子包得紧紧的!

生:包

师:真棒!一起来读读这个字!

生:包

ppt出示:书包图

师:瞧,这是一个书包!谁来读读

生:书包

师:词儿要连读,请跟我读——书包

生:书包

师:谁再来读读看

生:书包

师:真好听

生:书包

师:前音再短一点,词儿连读。跟我读——书包

生:书包

师:书包里装了很多很多的书,谁想来再读一读它?

生:书包

师:听出来,你很喜欢自己的书包。装了这么多的书,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谁还想来读一读?

生:书包

出示词卡:包 书包

师:一起喊喊它。

生齐读:书包

师:让我们背着书包,一起去帮包找朋友吧。

(二)苞 花苞

出示:草地变成艹字头,和包一起组合成“苞”。

师:会读吗?

生:苞,花苞

师:这个字音老师还没有教呢,你读得真准!还有谁想来读一读。

生:苞,花苞

师:读得太好了。

出示四幅不同形态的花苞图

师:这就是花苞,它们包地紧紧的,还有谁想来读一读?

生:苞,花苞

师:真紧啊!你来

生:苞,花苞

师:我们用双手摆成一个花苞的样子。这双小手真用劲呀,包得紧紧的,请你来读一读。

生:苞,花苞

师:真棒。这还有一朵花苞涨得鼓鼓的,来,请你读读这个词。

生:苞,花苞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这个花苞就要开放了。各种各样的花苞将来开出来可美啦!谁还能美美地读一读。

生:苞,花苞

师:真漂亮呀!你再来

生:苞,花苞

师:就像你的声音一样美。你来

生:苞,花苞

师:女孩子一起来读读这个词。

女生齐读:苞,花苞

出示词:苞,花苞

师:一起读读这个词

生齐读:苞,花苞

师:我们刚刚帮包找到了第一个好朋友——草字头

(三)饱 饱满

情境:小朋友在郊外的吃饭图,食物变成——饣字旁出示:饱

师:谁来读读这个字?

生:饱

师:第三声读得真准啊!你来

生:饱

师:吃这么多的食物,肚子饱不饱?

生一起回答:饱

师:早晨吃饱了吗?再来读读这个字。

生:饱

师:刚刚我看到有个小朋友她的坐姿一直很端正,精神特别饱满,奖励你来给我们读读这个词。

出示:饱满

生:饱满

师:你读得很准。饱满两个字都是第三声,前面一个要变调,读第二声。请跟我读,饱满。

生齐读饱满。

师:我们开列小火车来读一读,小火车要开起来。

生开火车读:饱满

师:我再来看看这边坐得很端正,你们来开一列小火车。

生开火车读:饱满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今天老师上课精神怎么样?

生:陶老师上课精神非常得饱满。

师:说话多完整啊,谢谢你的夸奖!现在让老师来看一看,其他小朋友上课精神是不是饱满?一起来读读这个词。

生齐读:饱满

师:老师要奖励精神饱满的你们一颗魔豆。请在小组内按照顺序轮流拿一个出来,然后摸一摸、捏一捏。

生在小组内摸摸毛豆。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毛豆里面有毛豆米,它们的颗粒都很饱满。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词。

生齐读:饱满

师:我们又帮包找到了第二个朋友——食字旁

(四)炮 火炮

出示视频:火炮发射

师:刚刚我们看到的就是——?

生:火炮

师:谁来读读这个词?

生:炮,火炮

师:炮为什么是火字旁啊?你说

生:因为它是关于火的。

师:还有没有想说的?

生:因为火炮要有火,不然发射不出去,而且里面要装火药。

师:是的,火炮的炮弹里包着很多火药。谁来读一读。你来

生:炮,火炮

师:这个炮的威力有点小吗?还有谁来。

生:炮,火炮

师:一点燃就爆炸了。谁再来读读

生:炮,火炮

师:射得特别得远。你来

生:炮,火炮

师:威慑八方。男同学一起来读读这个词。

全体男生:炮,火炮

师:女生也来读读

全体女生:炮,火炮

师:全班一起来读读!

全班齐读:炮,火炮

师:包字又找到了一个朋友——火字旁

(五)泡 水泡

出示:泡泡图

师:看到了什么?你来说

生:我看见了泡泡

师:听到了什么?你来说

生:听到了咕噜咕噜的泡泡声。

师:是水泡的声音。

出示:泡,水泡

师:谁来读一读

生:泡,水泡

师:声音多响啊。你来

生:泡,水泡

师:小朋友们,水泡圆圆的,里面包着很多空气,谁还能来读一读!

生:泡,水泡

生:泡,水泡

生:泡,水泡

师:轻轻一碰,水泡就破了,谁来读一读。你来

生:泡,水泡

师:哎呀,这是多大的水泡啊。你来

生:泡,水泡

师:这是小小的水泡

生:泡,水泡

师:这水泡声音特别得脆。你来

生:泡,水泡

师:这水泡悠悠地在往上冒呢。谁再来

生:泡,水泡

师:喜欢的孩子一起来读读。

生:泡,水泡

师:小朋友你们很会学习,很爱动脑筋,刚刚我们一起帮包找到了四个朋友,现在你都能分得清这些字和词了吗??我们一起连起来读一读,眼睛要看着字、词。

生齐读:包,书包;苞,花苞;饱,饱满、炮,火炮;泡,水泡

三、学习儿歌,指导朗读

1、师: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有一首儿歌,里面就藏着我们刚刚学的字,你们能读好吗?要想读好,先听老师来读一读。两手拿书,稍稍往外斜,腰挺直,眼睛要看着书上的每一个字。恩,我喜欢你的拿书姿势。

师范读

2、师:小朋友听得特别认真,想不想自己去读一读。不会读的字可以看看拼音。开始吧。

生自由读。

3、师:谁来读一读?其他小朋友注意听:他的字音都读准了吗?

指名生读

师:字音都读准了,还有谁想来读一读。你来试试好吗?其他小朋友注意听,儿歌中都写了谁啊?

指名生读

师:你读的特别得好,不仅字音读准了,而且注意到了句子之间的停顿。儿歌里都写了谁呢?你来说

生:写的小金鱼和荷花苞

师:对不对啊?

生:对。

4、师引读

师:水下两条——

生:小金鱼

师:水上两朵——

生:荷花苞

师:小金鱼——

生:吐泡泡。

师:看看图,小金鱼在干嘛呀?

生:吐泡泡

师:它们可能在比?

生:谁吐的泡泡大。

师:是的,还会比?

生:谁吐的泡泡多。

师:是呀,你来读一读。

生:小金鱼,吐泡泡

师:真有趣啊,声音再往上扬一点,就更好听啦!谁再来试一试?你来

生:小金鱼,吐泡泡

师:听出来,玩得多开心啊!你再来

生:小金鱼,吐泡泡

师:玩得特高兴。你来

生:小金鱼,吐泡泡

师:荷花苞——

生:咧嘴笑

师:是啊,看着它们在玩,都开心地笑了。谁能把这两行连起来读一读呢。这个女孩子试试。

生:小金鱼,吐泡泡,荷花苞,咧嘴笑。

师:小金鱼玩得特别得高兴,还有谁想来读读。

生:小金鱼,吐泡泡,荷花苞,咧嘴笑。

师:你也笑了,感觉这朵荷花苞笑得特别的开心。来,这个女孩子读一读。

生:小金鱼,吐泡泡,荷花苞,咧嘴笑。

5、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小金鱼和荷花苞还是一对好朋友呢,是不是啊?谁能把诗歌连起来读给我们听听?

生:水下两条小金鱼,水上两朵荷花苞。小金鱼,吐泡泡,荷花苞,咧嘴笑。

师:吐泡泡,声音再往上扬一点,再读得好玩一点。

生:小金鱼,吐泡泡

师:是呀,这样多有趣啊!你再来试一试。

生:水下两条小金鱼,水上两朵荷花苞。小金鱼,吐泡泡,荷花苞,咧嘴笑。

6、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荷塘的画面,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想不想配着音乐来读一读?

生:想!

师配乐:水下两条小金鱼——一齐

生齐读:水下两条小金鱼,水上两朵荷花苞。小金鱼,吐泡泡,荷花苞,咧嘴笑。

7、师:把掌声送给自己,真棒。我看到有些孩子还不由自主地加上了动作呢!你们今天学得真么好,我相信你们的字也一定会写的很美,是不是啊?

生齐说:是!

四、复习生字、写字

1、复习四个生字:包 饱 泡 吐

师:如果我指到这个字你能认识它,就大声地读出来。

师在白板上指“包”

生:包

师指“炮”

生:炮

师指“吐”

师:第三声非常得准

师指“泡”

生:泡

2、师:同学们,老师还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卡片,我们就请每一组最右边的孩子当组长,组长呢,像我这样做——随意的将“包”和偏旁拼成一个字,其他组员如果认识就大声地喊出它的名字,像我这样说:苞,花苞。会不会?

生:会!

师:请组长站到前面来拿出卡片。

小组合作认读字词(约2分钟)

3、教“包”字:

师:都能分得清楚了吗?那我相信小朋友的字一定也能写得很漂亮。第一个字。“包”,它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要写好看,是有小秘诀的,赶快把耳朵竖起来。横折钩往里收,左边对对齐,竖弯钩往外伸。看到了没有?拿出你右手的食指,左手的掌心打开,我写字的时候你在自己的掌心写字。所有小朋友都能看到小黑板吗?

师范写“包:”好了,包字头就像是妈妈的肚皮,横折钩往里收,左边对对齐,竖弯钩竖直弯圆横平,尾巴翘翘勾朝天往外伸。看懂了吗?

生鼓掌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我会继续努力的!好,把《习字册》打开,说到29页

生:点到29页

师:身正肩平足安。凳子坐前半个,像黑板上的小姐姐一样,摆好姿势再写字。描一个“包”,写一个“包”

师:一笔描成,写得时候尽量不要去擦。

生临写“包”

4、教“饱”、“泡”

师:我们再来看——出示“饱”“泡”

师:当包和别的偏旁部首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字的时候,它的写法上有没有什么变化呢?

生:包写得更窄了

师:是啊,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是要互相谦让。这两个字写好看也有一个秘诀——对对齐。“饱”左右横画对对齐,“泡”左点横画对对齐,下面一样齐。看清楚了吗?右手食指伸出来,跟我一起先写一个“饱”

师范写“饱”:左右横画对对齐

师:再写一个“炮”

师范写“炮”:三点水旁点点提,左点横画对对齐。

师:好,摆好你的写字姿势,打开你的习字册,找到这两个字,描一个写一个。

生临写“饱”“炮”

5、点评学生的字。

师:孩子们,小手停下来了,表扬这边小眼睛炯炯有神看着我的。我们先来看看别人的。我们刚刚说了,写“包”的时候,横折钩要往里收,左边对对齐,竖弯钩要往外伸。他做到了没有?

生:做到了

师:写得漂亮吗?

生:横折钩太扁了。

师:他的间架结构很漂亮,但是横折钩可以再短一点。如果其他小朋友按照老师要求做到了,你就给自己打颗星。

生自评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小朋友写得“饱”。老师忍不住要给他打个星,左右横画对对齐,下面对对齐。这是哪一个小朋友?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如果你写的跟他是一样的,你也给自己打个星。

生自评

师:我们再来看这个“泡”,左点横画对对齐。他的间架结构很漂亮,唯一的不足就是第一点太高了,如果这一点再低一点就很好看啦。如果你写的跟他一样,就给它打个星。

生自评

6、师:课前,老师给孩子们发了一张学习单,现在请你们把学习单拿出来,自己先读一读,再去填一填。

生填学习单

师:老师真喜欢你们,我一说啊,大家的小眼睛都盯着老师,真好!我们来看,“包”字真奇妙,有“饣”肚子“饱”,有“火”能开“炮”,有“氵”吐泡泡,有“艹”花“苞”笑。填对了吗?如果填对了,字也这么端正、漂亮,给自己打颗星。

生自评。

7、师:小朋友们,像“包”字这样可以加上不同的部首表示不同意思的字还有很多,刚刚学的“吐”也能换不同的部首呢!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这样的花盆,小朋友下课之后,互相合作,查查字典,去找一找这一类的字填在花瓣里,下节课,请你们的老师带你们评一评,比比看,哪个小组的花最饱满,好不好?

生:好!

师:下课!

2.苏教版二上识字7教案 篇二

一、在比较中识字,有效训练学生语言

比较属于思维的一种,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进行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汉字结构,接触汉字造字方法,而且还能有效拓展学生思维,强化交际互动,提升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由于课堂空间有限、时间有限,因此最有效的比较就是利用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实物进行观察,进行联想、讨论,在他们放飞思维的过程中洋溢趣味,彰显精彩。不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时间,把握节奏,不能让学生离题万里,要时时突出识字教学,毕竟比较联想仅仅是辅助,识字才是关键。比如针对“笔”这一汉字: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接触的大多是铅笔,那么在古代人们用什么笔呢?

生:毛笔。

师(出示毛笔图片):不错。现在请你们观察一下,毛笔主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生:竹子与动物的毛。

师:不错,你们看看这张图,上面是什么?

生:竹子。

师:是的。细细的竹子就代表“笔”的竹字头,那下面呢?

生:动物的毛代表“笔”下面的毛。

师:不错,所以我们一想到毛笔,自然也从毛笔的外形想到“笔”的具体写法。

……

在汉字构造中,“笔”属于会意字,但是直接给学生讲解会意造字方法,无论怎么讲,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都是一头雾水。其实,对于识字来说,学生知道怎么写,怎么用就行,案例中教师就通过图片让学生进行比较,从图像到理解,再到想象,最终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更理解了字义,一举两得。

二、在自主中探究,引导学生体验乐趣

让学生会写会认生字,这方法也许比较简单,让学生机械抄写就行;但是要真正让学生内化生字,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形成自己的语言,对于识字教学来说,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这最主要的是尽可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并且在探究中结合图片进行内化、研读,了解汉字的意义、用途,这是学生自主识字的前提,更是巩固记忆、强化生字理解运用的重要途径。比如针对汉字“灶”:

师:我们经常唱的儿歌中有这么一句:“画个炉灶没有门”。现在我们来说说,炉灶具体是什么样子呢?毕竟这个很少人见到过。

(出示炉灶图片)

师:现在你们同桌交流一下,为啥炉灶没有门呢?

(同桌交流)

生:老师,我在电视里看到,炉灶里面是空的,灶台上有开口,这样就能做饭。

师:不错,现在我们结合汉字“灶”探究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生:我看过电视,古代灶台是土做的。所以汉字“灶”中有个“土”。

生:还有,灶台是做饭的,因此必须要有火,所以“灶”字偏旁是“火”。

……

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进行观察、探究,然后让学生进行联想,这样学生很快就弄清楚汉字“灶”的结构,同时还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因而在教学中,即便是枯燥的识字教学,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识记汉字,而且还能推动课堂精彩生成。在这个过程中,图片就是最好的媒介,不仅能化抽象为具体,而且还能勾起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明白汉字用途,从而加深理解记忆。

三、在读思中结合,有效开启学生心智

教师需要明白,识字教学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思维,能够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方式去解决问题。通俗地说,也就是读思结合。读的不仅是生字,还有图片内容,思考的则是生字的结构、运用,具体方式有结合图形思考,通过诵读思考等。形式可以多样,关键是通过读推促他们思考,在学习内容的同时还能有效开启学生心智。比如针对“歪”这一汉字:

师: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画张桌子腿歪斜”,你们一起来看看,宁宁画的桌子究竟怎样?

(出示桌子图片)

(学生哄笑)

生:老师,这桌子四条腿有的长,有的短。

师:不错,这位学生观察很仔细,那么我们现在发挥想象,看看能不能换种说法?

生:这张桌子四条腿不一样长。

师:还有呢?

生:这张桌子不正。

师:很好。是的,这张桌子不正。“不”与“正”连在一起,自然就“歪”了……

对于汉字“歪”,相对而言,比较好理解,毕竟“不正”就是“歪”。但是这里教师没有立足学生认识汉字,而是尝试让学生换种说话,自行归纳引申“歪”。在这过程中,不仅仅是识字教学,还有拓展学生思维,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汉字,从而起到有效开启学生心智的作用。

总而言之,针对识字教学具体策略还有很多。不过,笔者认为,巧用图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理解汉字,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环境中高效完成识字目标。也许这才是很多教师喜欢采用图片进行识字教学的主要原因。

3.苏教版二上识字7教案 篇三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背景介绍: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我们一线的大多数教师总是让用简单枯燥的识字教学来教学,结果孩子们注意力不能集中,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本节课教学,我旨在通过多媒体画面让孩子们能够乐学,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用了“复习导入新课——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探究规律,区别‘礻、衤——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小结——自主识字,指导书写”这几个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比较“礻、衤”两个易于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区别易于混淆的“礻、衤”这一组偏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习字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小朋友,这学期的《识字4》我们已经辨析了“木、禾”“、艹”“日、目”和“冫、氵”这四组形近偏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形近偏旁带生字的形式出现的看图读韵文识字。

2.板书课题:识字7,生齐读。

【上课开始,交代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被激发,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借助图画,初知偏旁和韵文

1.(多媒体出示图表)看看图表上列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

3.生自由读韵文的第一、二行。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会读了的读给其他小朋友听,不会读的互相帮助,互相正音。

4.不带拼音,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利用多媒体课件,初步感知偏旁和韵文,让孩子们从画面中感受偏旁的区别。培养孩子们观察、探究能力、说话能力。】

三、探究规律,区别“礻、衤”,识别两个偏旁的字

1.了解“礻”的演变过程。

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读一读,找一找,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多媒体显示“礻”的演变过程,观察“礻”的古文字像什么?

看看图,读读词,想想这些字为什么都有“礻”这个偏旁?(与神仙、祖宗等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礻”有关的字?指名说。

2.了解“衤”的演变过程。

(1)出示“裙子、裤子、衬衫”,读一读,找一找,你们发现了什么?

(多媒体显示“衤”。)认识裙。

(2)同桌合作:看多媒体演示“衤”的演变过程,讨论“衤”的古文字像什么。这些字为什么有“衤”这个偏旁?(大都与衣服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与“衤”有关的字?指名说说。

(3)指名读,齐读这组词。

(4)连起来诵读第一二两行。

【通过观看部首演变,让孩子们对部首和字的印象深刻。这样,孩子们学生生字的兴趣也变得浓厚,更好地记忆了生字。】

四、看图读韵文识字,理解词语

1.出示“神话、祝福、祖先”这三幅图。

神话:我们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自由说说。如:嫦娥奔月、沉香救母、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八仙过海、牛郎织女等。

祝福:请学生说一句祝福的话。

祖先:如图中画的原始人,就是我们人类的祖先。

【让孩子们通过学过、读过的神话故事来理解词语,感知词语和图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一看到图就能想到“神话、祝福、祖先”】

五、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第一组词语“神话、祝福、祖先”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第二组词语“裙子、裤子、衬衫”都与什么有关?在这组词语中所学的生字都带有什么偏旁?

2.齐读词语。

【通过总结让孩子们明白两个偏旁的汉字的规律,利用这种规律来给自己头脑中类似这种偏旁的汉字进行分类。渗透到这类词语,让孩子们产生梳理同类词语的意识。】

六、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读。

2.同桌交流:怎样记住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集体交流:“礻”和“衤”要区别开。

4.教师指导书写: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纠正写字姿势。

【写字教学是我们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教学中要做到扎实有效。我注重让孩子们先观察、分析字形结构,比较两个偏旁的不同后,再让孩子们进行练习。写字练习时,我们进行适当的讲评,并将孩子们写得好的字展示出来,让其他孩子进行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能够取长补短,在以后的练习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所以本节课我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揭示部首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汉字的规律。运用多种方式学习、理解词语,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在学习中认识词语,领会词语。在学写生字前,再一次回顾两个偏旁的区别,回顾本课内容,再一次强调了本课学习的重点。

4.苏教版二上识字7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4.《夕阳真美》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6.《火红的枫叶》7.古诗两首 练习3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学习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5.通过课文解读,激发学生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6.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8.通过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教学重难点

1.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色。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教学时间

4.夕阳真美 2课时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课时 6.火红的枫叶 2课时 7.古诗两首 2课时 练习3 2课时

4.夕阳真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色。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通过图片展示感知夕阳美。3.通过动作熟知部分词语意思。教学重难点: 通过通读课文,可以有感情朗读出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色。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入了美丽的傍晚。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柳堤欣赏了夕阳,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实践观察时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以学定教,自然导入课题,不仅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还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复习

游戏:摘云朵

合作复习

开火车读生字

4.看录像,听范读

5.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

【设计意图: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中进行复习巩固,孩子们学得开心,调动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范读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学生通过细看录像中的景象,静听课文的范读,能清晰的掌握每个自然段所描绘的情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拐杖”。】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2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

2.师生评价。

3.轻声读读这段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声音轻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像到些什么?

4.指导朗读。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师:读这句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时太阳的样子像什么?

师:这时的光已经不再刺眼,我们能很清楚地看着太阳,你看到的和课文里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样的呢!真会想象。

师:全班同学一起读读这句话。

B: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

(1)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小手比画比画?(2)大伙评评,到底谁比画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为什么?

(3)(手势表示)对,一个接着一个,一起一落,这就是“连绵起伏”。

师:你在哪儿也见过“连绵起伏”的山呢?(放课件:广西连绵起伏的山)

师:一起读读这句话1

5.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创造方法自学第3、4自然段。

1.引读: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2.那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课文,你还有别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3.学生反馈。

4.创造方法,合作学习。

5.展示成果。

句式联系: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

火红的天空十分壮美。被染成五颜六色的云朵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6.有感情朗读第3、4自然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品味第5自然段。

1.(放课件:老年人晚年幸福的生活)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不仅夕阳红了,爷爷奶奶的脸也红了,他们的心更红了呢!{板书:更红)我们祝愿他们的生活也像夕阳一样地美好、幸福。

2.如果你就是课文里的这个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回归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夕阳真美》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表白,摒弃了以往归纳、升华中心的生硬,不失时机地把握住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无形之间渗透德育,教学效果很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图片和文字理解“连绵起伏、壮丽、灿烂等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夕阳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连绵起伏、壮丽、灿烂等生字词;

2、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来感受夕阳落山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夕阳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夕阳更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赞美夕阳,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2.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这么美的课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之意,体会到文中之情,学生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回归板书,总结全文)日落任从容,余辉照晓丛。山河多壮丽,人老心更红。

2.美丽的夕阳,曾令无数人陶醉,进而为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走近夕阳,更多地了解它吧!同学们上上网,网上的资料可多了,有你喜欢的资料,可以动手抄写下来。

3.若有时间,课堂交流展示,若无时间,课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把收集、处理信息的指导不失时机的放进课堂,避免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尴尬。】 作业设计

课前练习:预习课文,收集关于夕阳的资料和图片朗读课文3遍 巩固练习:补充习题

拓展练习:陪父母看夕阳,收集关于夕阳美景的词语 板书设计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4.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教学重难点

识字、并在田字格里正确地写字;朗读、背诵诗歌。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以及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并在语境中理解生字词。2.学写生字。

3借助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教学重难点:

识字、并在田字格里正确地写字。仔细观察、练习说话。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关心、帮助他人,体验“爱”的价值。

一. 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欢乐童年清波替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4.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巩固本课8个生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借助多媒体出示图片,学习说话。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关心、帮助他人,体验“爱”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

练习课文内容及自身体验,激发学生爱心。

一. 精读训练

1. 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 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质疑: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 】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吗,可以说说。作业设计

课前练习:预习课文,查有关盲人资料。巩固练习:补充习题

拓展练习:开展“学会关心”活动,为周围的人做一件好事。板书设计

6.火红的枫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从天气,物候几个方面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导入: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就是爱。有一位小朋友将他对老师的爱都深深寄予在一片火红的枫叶上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火红的枫叶》。

2、板书课题:火红的枫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

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每个句子读通顺。自己练习朗读,不会念或难念的字、词圈出来,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老师多读几遍,也可以和同学合作练习朗读,这样能使你更快读好这篇课文。

2、正音。分自然段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评价

3、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你觉得哪一句最难读,哪一句就多读几遍。

4、同桌互相检查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检测:

(1)课件出示生字,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师:我们来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学生比赛读。)

(2)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再读课文。

1、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火 今 而 比

2、动动脑,说一说你怎样写好生字。

3、动动手,写一写生字。(教师范写两个。)

4、生描红,师巡视指导。课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īn tiān jié bái huǒ hóng()()()sòng gěi bǐ yì bǐ()()

2、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朝霞(zhāo cháo)记得(de děi)以为(wéi wèi)玫瑰(guī gui)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写法,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对大自然和老师的爱。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字词。

二、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出示学习小提示:

1、看图,读课文,说一说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说一说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二)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

(三)汇报学习情况。

1、看图1,读课文1-3自然段

⑴说一说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她为什么要这么认真的去找一片枫叶? ⑵指导朗读。

⑶出示句子:它比朝霞还红,比玫瑰还红。模仿说一句话。⑷填一填:

(火)红(金)黄(蔚)蓝(洁)白 火红的________ 金黄的________ 蔚蓝的________ 洁白的________

2、看图2,读课文4-6自然段

⑴说一说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她找到枫叶后又做了什么?她为什么这么做?

⑵指导朗读。

⑶想一想小朋友会在贺卡上写些什么内容?

⑷你知道哪一天是老师的节日吗? 在这一天里,你想跟老师说些什么呢?

3、小结:一片小小的枫叶寄托了小朋友对老师的爱,几句的温馨的话语表达了小朋友对老师的爱,这个教师节,老师一定会很快乐的。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贴 洁 送)写时要注意哪一笔?用什么方法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他们?

2、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书写。课堂检测:

1、照样子写词语。例:许多 许许多多

认真 ____()____ 作业设计

课前练习: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扩词 拓展练习:

1、背诵古诗《山行》。

2、做一张贺卡送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板书设计 火红的枫叶

我 → 找火红的枫叶 → 做贺卡 → 爱老师

7.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教学重点

对词中所描写景象的想象。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读诗句想画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品味“红胜火”,“绿如蓝”,“江南好”“能不忆”等语言,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受江南风光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教学重难点:

品味“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象中,在探究“好”与“忆”的关系中,感受诗人的情怀。

一、赏春谈春,趣入课时。

1、师谈话导入,生自由吟诵写春的诗、词、文章。

2、引导学生谈谈对春天、对江南的感受。

3、揭题。

二、巧妙识“词”,审题设疑。

1、“忆江南”是词的题目吗?还是词的什么?【认识词牌】

2、“忆江南”中的“忆”是什么意思?“忆江南”是什么意思?猜猜作者会忆江南的什么?

3、师范读词,生闭眼想象。

4、学生自由谈谈听读中所想象到的景象。

5、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

(1)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课文。(2)借助注释,尝试理解词意。(3)在读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小组读议:作者回忆了江南的什么?作者早已离开江南多年,为什么还如此思念江南?】分

三、朗读感悟,展开想象。

1、(出示挂图)江南的哪些景色吸引了你?为什么如此引人?(学生自由谈体会)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学生想象、交流后,教师可配合挂图作如下描绘:

太阳快升起来了,天边是通红通红的朝霞,江畔是大片大片鲜艳的红花,红花被朝霞映照得火红火红的。比燃烧的火焰还要红;天上的朝霞,水中朝霞的倒影、江岸的红花、一片火红鲜亮。而那一江春水,它的颜色像蓝草一样表绿,整个江水就像晶莹碧透的翡翠„„

面对如此美丽的江南春色,作者怎“能不忆江南”? 】

3、连起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中想象,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

5、熟读成诵。

四、适时拓展,灵活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发现词与古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学生再谈谈对“作者早已离开江南多年,为什么还如此思念江南?”的理解?

3、学了这首词,你想给自己布置些作业吗?(引导学生课后找一找描写春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五、审题设疑,初读感知。

1、“渔歌子”是词的什么?

2、理解“渔歌子”。

3、师范读词,生闭眼想象。

4、学生自由谈谈听读中所想象到的景象。

5、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

(4)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课文。(5)借助注释,尝试理解词意。(6)在读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6、分小组读议:作者描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渔父?

六、朗读感悟,展开想象。

1、设问:词中的那位渔翁,为什么在这样的一个雨天还不回家? 【引导讨论:(1)江南的春雨是怎么样的?

(2)渔翁身临其境有什么样的感觉?

2、学生自由朗读想象、体会雨中的景色。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学生想象、交流后,教师可配合挂图作如下描绘:

春风轻轻地吹着,细雨簌簌地下着,薄雾迷朦中可清晰地看见远处的山,天上飞着的几只白鹭。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候的鳜鱼长得正肥。江中飘着一叶扁舟,船头上坐着一位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垂钓的渔翁。】

3、学生连起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中想象,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

5、熟读成诵。

六、适时拓展,灵活延伸。

1、这首词与《忆江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教师小结词的特点。

3、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搜集描写春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一.导课

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古代流传下来大量赞颂祖国山川的优美诗篇。板书:古诗两首

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你觉得大草原怎么样?

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在(请查)年前流行着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板书:敕勒歌 齐读课题。

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3.开火车认读生字。4.指名读课文。提醒“见”的读音。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二)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川:指平原。

敕勒川:敕勒是古代的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阴山:指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东西走向。(可用简图)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现俗称蒙古包。四野:周围,四面八方。苍苍:深蓝色。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见:露出,呈现。】

(三)细读诗文,体会诗意。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

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2)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一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一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一句。2.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蓝蓝的天空下是辽阔的大草原,一阵阵微风吹过,使草儿低伏,现露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2)展开想像,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二句。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二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二句。3.读全诗,说诗意。

(1)自由读,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2)同桌互相说说诗的意思。(3)指名说诗意。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如: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句把天比作巨大的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让我们看到了天地相连的景象,想起了牧民的蒙古包和他们的生活。作业设计

课前练习:朗读古诗两首,预习字词 巩固练习:背诵古诗两首 扩展练习:搜关于春天的诗词 板书设计

忆江南 词牌名 敕勒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景:天空 草原 牧草 牛羊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练习3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音序查字典

2、照样学写铅笔字。

3、熟记四条成语和一句古文。

4、任选三个动词,各写一句话。

5、学会问路。教学重点

学习用音序查字典,熟记成语古文,学会问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2.照样子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3.熟记4条成语和《三字经》摘句 教学重难点:

1.会熟练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2.熟记4条成语和《三字经》摘句,并明白成语和句子的意

一、教学学和用。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自读对话

(2)分角色读对话

(3)教师讲解音序查字典法

3、练习。

(1)查小猴不会写的字

(2)开展用音序查字典的比赛

4、反馈。

二、教学读读背背。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学生自读4条成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理解成语的意思。

【风吹草动:风一吹草就晃动。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渠。

瓜熟蒂落: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三、教学练习。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借助插图讲解这个古文的意思。

第一行意思是: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

第二行意思是:高达许多层的平台,是从堆积泥土开始逐步建造起来的。

第三行意思是:千里路途,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完的。

(5)教师再次范读。

(6)教师指导: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开始,逐步发展,最后取得成功的。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朗读理解:同学们要取得成功,必需从小努力,从现在开始做起。

(4)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图中每个小朋友的动作,并把每个人的动作用一个确切的词语表达出来。

2.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教学重难点:

1.能够从词语只任选一个说一句话。2.在生活实践只学会问路。

一、教学写字有方。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学生熟知单立人的写法(2)出示人的演变过程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习描红。

3、练习。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地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二、教学说说写写。

1、审题。

2、揭示言语交际的题目:他们在做什么。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两个要求。

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要求认真观察图中每个小朋友的动作,并把每个人的动作用一个确切的词语表达出来。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表示动作的词。

吹 写 投 跑

游 跳 看 唱

2、指导说话。

(1)从以上的词中选一个练习说一句话。

(2)范说例句:陈超同学在教室里扫地。

(3)指导学生练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练习。

学生任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自由练说,同桌互说。

4、反馈。

1、指名说。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说到。

2、评议。

3、任选3个词写三句话。

三、教学口语交际

一、观察图画,明确要求。

1、请小朋友读一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想一想:兰兰要去哪?遇到了什么困难?她需要怎样做?

2、请看图:如果你是兰兰,应怎么问路?如果你是老爷爷,应怎么回答?

二、指名表演,明确要点。

1、请两名小朋友来表演,其他小朋友认真看,一会请你来评价。

2、指导评价。【他们表演得怎么样?指导孩子们说出问路的要点:第一是要有礼貌;第二是把要问的路说明白;第三是要仔细倾听指路人的回答,把线路弄清楚。】

三、创设情境,提高能力。

情意一:王老师生病了,李明小朋友要去看望她。但不知道她家在哪?就问了和王老师同楼的鑫金小朋友。

情境二:强强忘记带钥匙了,他知道妈妈在长青公园里跳交谊舞,想去那向妈妈要钥匙。但不知道路怎么走。他有几种问路方式?讨论后,分别演一演。

1、他向老师问路。

2、他向路人问路。

3、他在公用电话厅拨通了妈妈的手机,向妈妈问路。

4、他坐出租车上,向司机问路。

情境三:小军要和同学去中山陵,他问爸爸,中山陵在什么地方?我要去那儿该怎么走?爸爸拿出地图,帮助小军找到了南京中山陵,并告诉他行走的路线。

四、应用生活,实际锻练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问路的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2、让爸爸妈妈或其他亲友带你出去旅游,看看他们迷失方向,不知道怎么走时,是怎样寻求帮助、到达目的地的。

课前思考(参考设计):

一、课前活动

大家快快坐坐好,来给大脑做体操,跟我念念好不好?(生:好)

先想后说有条理,吐字清晰声音亮,礼貌大方人人夸。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阿姨敲门,问老师:“请问校长室怎么走?”教师答:“一直往西走,那边的第二个教室就是。”阿姨:“谢谢!”教师答:“不用谢。”

2、导入课题。

1)、小朋友,刚才那位阿姨找王老师干什么呢?(问路)

2)、在现实生活中,问路是经常发生的,你有没有问过路?别人有没有向你问过路?(学生交流)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问路(出示课题)

3、在这节课上你想知道写什么呢?(问路人要注意什么?指路的人要注意什么?

三、再现情境,学习问路。

1、图画,语言再现书本情境。【图画出现白马石刻公园,教师用语言描述并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发言)】

2、真聪明,替兰兰出了这么多好主意,兰兰最后决定问路。如果你是兰兰,你会向谁问路?怎么问?(民警叔叔、过路人、附近人家)

3、用图画出现一位老爷爷,真是巧,看谁来了?

4、兰兰该怎么问路呢?(小组合作,推荐两个人练习问路,其他小朋友做评委)

5、请两组小朋友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认真听。

6、评评哪组棒,说说理由。

7、互动实践,巩固问路要领自主把握。请小朋友按照问路的要求,再找朋友练一练,这回还要注意动作、表情哦!

8、指名台上表演,指导学生从问路要领、礼仪态度和动作表情几方面进行评议。

9、总结:兰兰找到了她想去的白马石刻公园,心情很高兴,我们用掌声祝贺她问路成功!

四、再创情境,学会指路。

1、图画、语言再创情境。

(媒体显示小熊的家)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它请了好多小朋友到家里共同庆祝。有小猪、小狗,还有小猫呢!

小猪正皱着眉头发愁呢,这是为什么?原来它找不到小熊的家啦!

2、小朋友,你们说小猪应该怎么办?(问路)

3、(媒体演示小猪很有礼貌地问路,但大象伯伯指路不清楚的情景)为什么小猪还是找不到小熊家呢?

4、快到吃饭的时间了,小猪多着急啊,同学们,如果你认识小熊家的话,你愿意给小猪指路吗?

5、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小熊的家。【出示路线图】

6、找好朋友练习:一人扮演小熊,一人演指路的小动物。

7、学生戴小猪、小猴、老牛的头饰表演。

8、你喜欢哪一位指路者? 作业设计

课前练习:预习练习3 拓展练习:练习用音序查字典查下课生字词 板书设计

5.苏教版二上识字7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秋游》、《英英学古诗》、《乡下孩子》、练习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认识绿线中的字,认识2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4、正确、美观的书写本单元生字。

5、记住大写字母,三字经。

6、学会有礼貌地提出请求。教学重难点:

正确、美观的书写本单元生字。课时安排: 《秋游》 2课时 《英英学古诗》 2课时 《乡下孩子》 2课时 练习2 2课时

1、秋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读题:同学们,你们秋游去过哪些地方?引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解题

三、指导看图(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学生看图)

图上画了谁?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认读词语“老师”、“郊外”,出示第一自然段,(预习反馈:指名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进行朗读,体会“渐渐”一词【出示句子:天气凉了。渐渐能去掉吗?为什么?】。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观察字体结构,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学习课文。1.理解课文。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同学们玩得很高兴。()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天空美。()农田美。指名到前面填写。4.齐读课文。

六.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配以相应的乐曲和画面,引导学生诵读全文,读出情趣。

2、指导写字。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字?跟大家说一说。(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怎样才能把它们写美观?(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教室里播放适合的乐曲)

(4)出示写得好的生字,评议再写。

第二课时

一、指导朗读

1.小组交流学过的秋天的成语,引出练习1中的成语和儿歌。2.同座位说一说自己以前的秋游趣事:看到的美景或趣事。3.看图。自读课文,小组间互相正音。4.全班交流巩固字音。

质疑:问大家自己不懂的词语或意思。5.互相讨论解答。6.小组讨论:

秋天的天空怎么样?白云像什么?【白云还能像什么?你能仿照文章的写法再说几句吗?】

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7.带着想象读。

二、看图理解文章

1.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看到了什么?

2.出示第二自然段,读一读,理解词语“一望无边”,仿照第二自然段进行说话。3.出示第三自然段,读一读,认读词语“稻子”、“高粱”、“棉花”感受农田的美丽景象。(预习反馈:说一说你看到的秋天。)【联系生活实际,秋天还有哪里有变化?仿照课文说一说。】

4.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认读词语“打滚儿”、“逮蚂蚱”、“追逐”。理解“亮开嗓子”、“笑着喊着”。草地上小朋友怎么玩?

用“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练习。例如: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有的(),有的()。大家(),多开心呀!

三、学写生字

1.出示本课词语进行认读。2.学写汉字

小组讨论交流,记忆生字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生字词?和大家说一说。(学生发言)我做小老师教学写生字。

互相点评小组内写的字,请一两小组全班交流。

作业设计:

完成《习字册》 板书设计:

1、秋游

2、《英英学古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5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体会诗人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

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激趣,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

2.说话练习。

你学会了哪些古诗?你最喜欢哪一首?向大家介绍介绍(或者背一背古诗)。

相机出示:我学会的古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我最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

3.解释课题,教题中生字。

“英英”是一位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īnɡ”,“诗”既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翘舌音“shī”。

(领读课题两遍)

教师范写“英”,学生书空【提醒学生,英字下面的央要出头】。

二、鼓励质疑,整体感知

1.看了课题,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

我想知道《英英学古诗》学的是哪首古诗?

我想知道英英学古诗是怎么学的,她学得怎么样?

我还想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

2.看图读文。(1)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

(2)了解对话形式:英英正在和奶奶说话,两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叫对话。【数一数,奶奶和英英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下面让我们带着上面的问题自学课文。)

3.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2)检查学习情况:(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认读文中词语(看谁记得又快又对)

yīnɡ shī jiāo

shǒu jìnɡ 英 英 古诗

教 书 一首 安 静

sī yì zhào cénɡ

思念 意思 照 亮

一层

李 白

4.再读课文。

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课文一共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三次对话)

联系课文插图(或挂图)指名逐个对话读或全班对半读或同桌对读,读准字音。相机出示多音字背(bēi bèi)。

提醒板书:第一次

诗句

第二次

诗意

第三次

作者

三、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提示朗读节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英 诗 首 静照

2.重点指导: 静:左边是青字旁。“月”字的撤要改为竖。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教:左右同宽,左部件上大下小,右部件上紧下松。

意:上中下紧凑,“立”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中间扁日横落在竖中线上。

诗:右部分的三横间隔距离相等,中间横最长,两笔 竖不在同一条竖线上,竖钩偏右。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实物投影仪展示,点评。】。

五、作业

学生完成《习字册》生字。

第二课时

一、品味《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静夜”是什么意思?(静静的夜晚)“思”是什么意思?(思念)谁来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 过渡:诗人会思念什么?

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图上画的是谁?

(1)从课前的预习中,你对李白有什么了解?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2)此时他正在干什么呢?(李白正在静静的夜里思念家乡的亲人)3.学诗句。

(1)指名读诗句。

(2)诗共有几句呢?下面我们通过英英的话来理解诗句。

第一句:

自己读读英英的话,想一想这一句诗句是什么意思?

②“疑”是什么意思?(好像、如同、就像)看,这里的想像是多么奇特!独特的想像就是李白诗句特有的风格。

③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诗句。

第二句:

还是自己来读读英英的话,说说第二句诗句的意思。

②(指着图)此时,李白看见的就是这轮明月,想一想,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③在中秋节里,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呢?

④是啊,中秋夜正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候,可是假如你此时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样呢?(伤心、难过)【比赛朗读:谁能体会李白此刻的心情呢?联系生活实际,你有很思念的人嘛?】

⑤是啊,(教师指着图)此时此刻,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一个人,想想,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

⑥同学们说得真好,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勾起了远在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

⑦现在,谁愿意来当李白,有感情朗读第二句诗句呢?(3)同学们可以看图,来当诗人边表演边吟诵诗句。自读,指名读诗句。

二、练读对话

1.谁愿意来当一回英荚、奶奶,把她们之间的对话演一遍呢? 要把诗句解释清楚哦!自由组合表演。

2.分角色表演课文。

三、指导用“思念”造句

1.谁在什么情况下思念谁呢? 中秋节,爷爷思念。

2.就连小动物之间也可以用“思念”呢。

3.指名造句,师生共同纠正。

四、拓展知识,积累古诗

1.学生交流

这首古诗写得非常生动,非常细致地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思乡的深情,其实我国不少诗人都写过思乡、思念亲人的诗呢,你知道吗?念给大家听一听。

2.老师这儿也有两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泊船瓜洲 九月九曰忆山东兄弟

(宋)王安石(唐)王 维

京口瓜洲一水间,独在异乡为异客,钟山只隔数重山,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风又绿江南岸,遥知兄弟登高处,明月何时照我还?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教师范读诗。

(2)学生熟读古诗。

(3)教师简介两首古诗的背景及诗意。

(4)有感情练读古诗。

五、小结提升

1.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2.同学们,学过课文后,你觉得学习古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学好古诗呢?

作业设计: 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2、英英学古诗(思念、怀念)低 头 思 故 乡

3、《乡下孩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4.欣赏诗歌特点,积累语言,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的写话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欣赏诗歌特点,积累语言,读写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的写话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直接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板书课题:3乡下孩子)

2.读课并解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乡下”的意思吗?“乡下孩子”是指哪的孩子?

【你能把“乡下”两个字换掉意思不变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乡下孩子的快乐

1.出示自读要求:

请小朋友们大声读诗歌,把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圈起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直到把字音读准。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⑴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这些生字是我们读书时的拦路虎,只有扫除了它们,我们才能把书读好。出示生字。(课后生字加拼音,第一行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二行是上下结构的字,整体结构的放在第三行,只识不写的放在第四行)如下:

妈 怀 唱 坏 嘴 野

菊 菜

皮 曲

编 含 撑 猪 串 旷

②生自读。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这些生字,你觉得难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③生看拼音读

你觉得哪个字难读?会读了吗?(指名读,相机提醒注意“怀”和“坏”的读音;“串”和“旷”是三拼音节,但前一个是前鼻音,后一个是后鼻音;“嘴”和“菜”都是平舌音。)

④去拼音读。

如果把拼音去掉,你还会读吗?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听听。

⑵检查词语的学习

如果把这些生字放到词语中,你还会读吗?

①出示词语:

妈妈 怀里 欢唱 盛开 野菊

编织 美丽 故事 野菜旷野

②生读(自由读---请生读----齐读)

③理解词语、区别生字

坏、怀:“怀”与心有关,所以是竖心字旁;和“坏”区分开。给“怀”换个偏旁,你会换吗?

嘴:左右结构,书空好笔顺。

旷野:空旷的原野。

小朋友们多不简单啊!就这一会功夫,生字词就学会了,可真会学习,那么文章你能读通吗?

(3)检查课文的学习情况

①分节读

②相机指导读好长句子:

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③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认真的预习,边读边想,边读边画都是很好的预习方法。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都写了乡下孩子生活中的哪些事例?

2.交流:文章共四小节,写了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捉蝴蝶,吹草叶,挖野菜,逮小鱼。【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件事,请你把它读读好,说说看你为什么喜欢。】 3.【读完这首诗,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乡下孩子?说说你的理由。出示填空:这是()的乡下孩子。】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出示生字。观察后你发现什么?(第一行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二行是上下结构的字。)

2.观察笔顺、书空。(重点书空“嘴、野”)

3.提醒:

“妈、怀、唱、坏、嘴”是左窄右宽的字。“嘴”的口字旁要写在横中线上方,右边的“此”、“角”都要写得扁一些,不能拉长。

“野”是左右结构,左右宽度差不多。左边的“里”最后一笔变成提,不要写成横。

4.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师范写“妈、怀、唱、坏、嘴、野”(边写边分析左窄右宽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讲一个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6.生描红写字,师巡视。师巡视,提醒坐姿、执笔姿势。

7.反馈。将写完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业放到展示台上师生互相评价。

布置作业:

完成《硬笔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我们用自己的读书方法学会了本课的生字宝宝,并用心地读了课文。也了解了农村孩子生活的多姿多彩、丰富有趣。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这些农村孩子的生活。细细的感受他们生活的丰富多彩。(齐读课题两遍)

二、走进诗歌

1.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等会把你的感受告诉老师。

2.播放配乐朗读——生说自己的感受。

3.打开书自己大声地读读课文,你特别喜欢的那个小节多读几遍。

4.指名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引导学生简单地尝试着互相评价)。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节

⑴乡下孩子在他们的爸爸妈妈眼里是什么样的呢?

哪位小朋友来读第1小节?(多媒体出示)⑵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第一小节,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先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乡下孩子是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

⑶指导学生朗读:

①小朋友,闭上眼睛(播放钢琴曲《童年》),此刻你就躺在妈妈的怀里,尽情享受着妈妈的慈爱,妈妈轻轻拍着你的背,给你讲故事,你悄悄给妈妈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给妈妈唱学过的歌儿……(学生自由地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②是呀,在妈妈的怀里,孩子多象一只欢快的小黄鹂呀!趴在爸爸背上,爸爸带来到田野里逮蚂蚱,捉蝴蝶,来到鱼塘边钓鱼,……(学生再次自由地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③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呀,刚才老师还看到有的小朋友边读边露出了笑脸,多灿烂呀,真象那盛开的野菊花,美极了!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次感受乡下孩子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吧!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齐读第一小节)【如果你就是这些乡下孩子,趴在爸爸背上,躺在妈妈怀里,你有什么感觉?】 ⑷指导背诵

小朋友,你能试着把第一小节背诵下来吗?(学生尝试背诵。)

2.学习第2、3节

⑴乡下孩子生活可有趣啦!请小朋友自由读读2、3小节,看看他们平时都做些什么?

⑵小朋友们自由朗读课文。

⑶假如你是乡下孩子,在这些事中你最喜欢做什么?为什么?

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还有谁也喜欢读的,一起读读。

⑷小朋友,除了课文上的这些事,你还想做些什么呢?

(采野花、拾稻穗、割青草、逮蚂蚱……)

⑸采了野花,拾了稻穗、割了青草有什么用呢?你能照着课文里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吗?

出示:采一束野花,____________________。

拾一把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

割一篮青草,____________________。捉几只蚂蚱,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看着图自己练练看,指名说。

⑹刚才我们是一句一句说的,现在你能连起来说 两三句吗?

说的真好,相信小朋友会把第2、3小节读得更好,让大家仿佛看到乡下孩子们那有趣的生活——齐读。

3.学习第四小节

⑴听了小朋友刚才的朗读,老师真想马上到田野里听听小鸟的歌唱,闻闻花草的芳香,做一回乡下孩子,快乐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你想吗?

请小朋友们读读最后一小节,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齐声有感情朗读第四小节。

⑵出示“旷野”词卡,师述:“旷野就是空旷的原野。”指名读好词语。

⑶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繁华,但是这里有阳光,有旷野,孩子们多快乐呀。谁再来读第四小节。

⑷男女生比赛读。【仿写,乡下的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那我们这些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又有什么特点呢?请你仿照诗句写一写:啊,城里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导背诵

1.乡下如此美,乡下的孩子如此可爱,小朋友们喜欢乡下吗?让我们一齐读儿歌,把你的喜爱读出来,老师给小朋友们配上音乐,我们就是乡下孩子,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读好。

2.这么美的儿歌能永远记在脑海里该多好啊!小朋友试着背背——指名背——齐背。

五、指导写字

1.重点讲解“菊、菜、皮、曲”的写法。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把左右结构的字写了,这节课我们学写这几个字。

2.出示:“菊、菜、皮、曲” 3.学生观察。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它们的特点。4.交流,相机指导。

菜:草字头的横稍微长点,盖住下面部分,下面的“采”的横要写成左低又高,从横中线下起笔,边写边慢慢靠近横中线,竖刚好写在书中线上。

曲:外框要写成上宽下窄,但不能太明显,中间的一横刚好写在横中线上,其中横与横之间的距离差不多。

皮:其中的竖正好写在书中线上,“又”的第一笔的起笔刚好写在横中线上。

5.师范写。

6.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提醒坐姿、执笔姿势。

7.展示写字效果。

作业设计:

背诵《乡下孩子》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3、乡下孩子 怀里 黄鹂 欢唱 背上 野菊 盛开

捉蝴蝶 编故事

阳光下生 含草叶 吹歌曲

旷野里长

挖野菜 撑猪肚 逮小鱼 乐坏猫

练习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2.熟记成语。3.朗读背诵三字经。4.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5.学会请求。6.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一幅图,并有条理说一段话。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ppt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1——4题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

2.熟记成语。

三、教学重难点:认识标点,知道它们不同用法

四、教学过程:

1、教学第一题

自由读一读老师和新新的对话,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齐背字母表。

(2).启发学生将形状基本一样的字母连起来。

(3)引导学生将形状比较接近的字母连起来。

(4).引导学生将形状有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5).让学生将大小写字母对着读,边读,边注意他们的形状。

2、练习。

(1).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W

m

g

s

f

b

n

z

q

(2).指名认读对照。

(3).出示填充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G()Q()D()M()

【排序游戏,每人手持一张字母卡,按照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排序。】 2.教学第3、4题 审题 指导

(1)学生自由读。(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预习反馈:指名认读)(4)理解成语意思。练习

(1)学生自由练背。(2)同位练习背诵。反馈

(1)集体齐背。(2)指名背诵。同法学习《三字经》

一、教学内容:学习5、6、7题

二、教学目标:

1、、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2、口语交际:学会请求

3、写话

三、教学重难点:写话

四、教学过程:

1、教学第五题 审题。

指导、练习。(1)指名认读。

(2)引导学生说说书写的注意点。(3)指导,范写。

第二课时

(4)学生练习,师巡视。反馈。

(1)出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字姿势好的学生。(2)指出存在的不足。

2、教学第六题 审题。指导。

(1)看图,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2)、读一读学会请求的要求。(3)、同桌互相练习说一说。(4)、表演说一说。

(5)、现实生活中你是怎样向别人请求的。【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2、教学第七题 审题

(1)揭示说话的话题:秋天到了(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要求。指导

指导观察。

(1)出示观察图画的要求。(2)指导说话。

(3)指导学生按从头至尾的顺序说说秋天的样子。四.练习

1.学生同位练说。

2.指名说。

3.评议、补充。

4.指名说。作业设计: 你喜欢看的一本书被别人借走了,你会怎么请求他和你一起看呢?请你认真想一想,和同桌互相演一演。板书设计:

6.苏教版二上识字7教案 篇六

第2单元 天空中的星体

4.晒太阳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知道太阳能够送给我们光和热,这是太阳送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两样礼物。3.观察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知道太阳是从东向运动的。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能够给我们带来光和热,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难点:观察并描述一天太阳中位置的变化。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塑料瓶、黑色塑料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首儿歌:

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夜晚皎洁一盏灯,时而弯来时而圆。青石板上钉银钉,数来数去数不清。

2、学生自由的读一读,想一想这首小诗里面说的是哪几样东西?

3、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是的,这首小诗写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个东西——太阳、月亮和星星。它们都是天空中的星体。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

4、这首小诗的第一句话“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说的就是太阳。今天这一课我们就先来学习第四课《晒太阳》。(板书课题)

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太阳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有关太阳的知识。

2、大家知道吗?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谁来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利用太阳?

学生思考并自由讨论。

3、教师指导:

(1)出示课本第12页的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这四幅插图分别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仔细观察几幅图片,了解这四幅图画的内容。

图一:小女孩在太阳下晾晒衣服。图二:农民伯伯在空地上晾晒粮食。图三:一个工人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图四:一个老爷爷和孙女在晒太阳。(3)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全班交流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4、教师总结: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要利用太阳,比如说太阳能热水器就是人们利用太阳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1、大家见过太阳能热水器吗?大家知道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吗?出示太阳能热水器的图片。谁来说一说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工作的?(1)学生说出自己对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2)教师相机的补充和小结:太阳能热水器是人们利用太阳能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只要天上有太阳,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就可以有用不完的热水。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教师一边指太阳能热水器的图片,一边讲解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这些管子上面。这些黑色的管子就吸收了太阳能的热量,再把这个热量传到管子里的水上面,管子里的冷水接收到这些源源不断的热量,温度就由低变高,冷水也就变成了热水。只要有阳光,太阳能就会制造出源源不断的热水出来。简直是太神奇了,大家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制作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呢?

2、指导学生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1)制作材料:一个空塑料瓶、自来水、黑色的布。

(2)制作步骤:出示课本第13页上面的材料,请同学们阅读并了解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步骤。

(3)教师讲解制作的要领:塑料瓶里面的水不能太满。裹瓶子的布用黑色的比较好,因为黑色的容更容易吸热,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

(4)学生分小组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制作的情况,并做简单的指导。

(5)展示学生制作好的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教师肯定并加以表扬,并鼓励学生回家后试一试,看看效果怎么样。

四、太阳的礼物。

1、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那么太阳送给我们最重要的两样礼物是什么呢?(光和热)是的,光和热是太阳送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礼物。

2、出示课本第13页下面三幅房屋的图片,同学们请看一看,不管是高楼大厦,还是平房,甚至于是茅草屋,他们都有窗户,大家想过没有,窗户有什么作用呢?

3、教师引导:

(1)同学们数一数,我们教室一共有几扇窗户?学生数一数,然后回答。(2)如果我们把这些窗户全都堵上,或者用窗帘全部蒙上,那么我们教室里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面会是什么样子?(教室里面会很黑、很暗)

(3)教师再次引导:仅仅是很黑吗?如果是冬天,我们把窗户全都蒙上,教室里面不但黑,还会怎么样呢?(里面还会很冷)

4、教师小结:是的,如果我们教室没有窗户,或者我们把窗户全都蒙上,那么我们的教室不但会很黑,而且会很冷。这些窗户的作用很大,帮我们把太阳的光和热从外面透进来,使我们的教室变得更加明亮,更加温暖。

五、研究太阳位置的变化。

1、出示两幅图,第一幅图是第12页的下面一幅图,第二幅图是第14页的上面这幅图,把两幅图并排出示,引导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看一看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老师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太阳的位置,老人和小孩的位置。

2、全班交流讨论。

第一幅图上,老人和小孩在屋前,而第二幅图,老人和小孩虽然在屋前,但是已经跑到了离屋子更远一些的地方。

3、引导学生思考,老人和小孩为什么会从原来的位置挪到现在的位置呢?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太阳的影子,注意太阳的位置。哦,原来是他们原来坐的那个位置,已经晒不到太阳了,所以他们就把位置挪了一下,是为了更好的晒太阳。

为什么他们原来坐的位置本来能晒到太阳,现在却晒不到太阳了呢?

4、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太阳位置的变化。

大家想一想,一天当中太阳的位置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学生思考并交流,教师小结:是的,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他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午的时候,太阳已经跑到我们头顶上了,到了晚上,太阳跑到西边,从西边落下去了。天天如此,周而复始。所以古人经常利用太阳的位置来判断方向。

5、出示: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1)学生自由读一读,并了解儿歌的内容。

(2)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做一做,看看是不是如这句话所说的,“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晒太阳》这一课,了解到了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给我们送来了最重要的两样礼物,光和热。并且我们还知道了太阳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其实关于太阳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多去阅读课外书,了解更多关于太阳的知识。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5.看月亮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是发生变化的。

2.了解月亮运动的轨迹,知道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

3.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4.了解观察月亮的工具天文望远镜,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教学难点: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天文望远镜。

教学准备:课件、简易的天文望远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晒太阳》,了解了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知道了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送给我们两样最重要的礼物——光和热。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月亮的知识。

板书课题:

5、看月亮

(学生齐读课题)

二、月亮的形状。

1、同学们看过月亮吗?你们看过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请你们拿出自己手中的笔来画一画,画出你们看到的月亮。

2、学生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

3、展示学生画出的月亮。

4、出示一个月的月相图,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明白,月亮的形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会发生变化的,从月牙,变成半圆,再变成圆,然后又变成半圆,变成月牙。

三、研究月亮的运动。

1、月亮在天上是怎么运动的呢?也是跟太阳一样,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

2、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3、教师小结:我们现在看到的月亮,差不多就是东升西落,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实际上,月亮作为地球的卫星,除了绕地球公转,他本身也在自转。

四、人类探索月亮奥秘的历程。

1、月亮上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人遥望月亮,却没有办法登上月球去一探究竟,只能想象月亮上的景色。

2、出示嫦娥奔月图和古希腊月亮女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这两个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神话故事人物。

在中国人的想象中,月亮上住着嫦娥仙子。她带着一只玉兔,住在月亮的广寒宫里。月亮上有一棵桂花树,吴刚每天都在那砍那棵桂花树。这就是故事《嫦娥奔月》,与之相连的故事就是《后羿射日》。

在西方人的想象里,月亮上有一个女神,人称月亮女神,她的名字叫阿尔忒弥斯。阿尔忒弥斯是宙斯和勒托之女,阿波罗的孪生姐姐,是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为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3、望远镜发明之后,人们凭借望远镜,终于看清了月亮的样子。

4、出示图片一,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相机介绍:一百多年前,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亮,这幅图片上画的人物就是伽利略,他正在用一架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而旁边的这幅小图就是伽利略在望天文望远镜里面看到的月亮的样子。

5、出示图片二,引导学生观察。讲解:这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时的情景。请同学们读一读旁边的这段文字。

6、学生自由朗读旁边的这段文字,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情景。

7、教师相机介绍:1969年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12:56,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终于在月球上印下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迈出了人类巨大的一步,至此,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能够登上月球。但是我国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也可以登上月球。

五、研究望远镜。

1、在天文学上,天文望远镜是必不可少的。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它对于人类观察宇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2、出示简易的望远镜,引导学生观察。

3、教师介绍望远镜的结构以及作用。

(教师指着天文望远镜的部件相机介绍)天文望远镜上一般有两只镜筒,大的是主镜,是观测目标所用的,小的叫寻星镜,是寻找目标所用的,也叫瞄准镜。目镜是单独的个体,是决定放大倍率的物品,目镜上都会有F值,这是目镜的焦距。

4、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教师介绍望远镜的使用方法:第一步对准观察物,第二步调整望远镜筒身的长短,直到看清倒立的图像。

5、强调用望远镜的使用要领:一定要对准观察物,在对准观察物的同时调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整望远镜筒身的长短。并且在望远镜里面看到的是倒立的图像,而不是正的。

6、学生练习使用简易望远镜观察景物。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观测情况,并做相机指导。

7、全班交流自己观测的情况。

8、教师小结:用望远镜观测物体时,要按照使用方法正确操作,切忌急躁。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五课《看月亮》,了解了月亮的形状是发生变化的,知道了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东升西落,并且了解了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还学会了使用天文望远镜。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第六课《数星星》,请大家课后认真预习。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6.数星星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天上有无数颗星星,他们大小不

一、亮度不同、远近不等,有的发光,有的不发光。

2.明白我们白天是看不到星星的,并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

3.知道晴天的夜晚,在旷野里会看到更多的星星。探究在城市的夜晚很难看到繁星的原因。

教学重点: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原因。

教学难点:弄明白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知道晴天的夜晚在旷野里会看到 多星星。

教学准备:课件、手电筒。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太阳和月亮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星星的知识。

板书课题:

6、数星星

二、认识星星。

1、出示课本第18页上的星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看一看这张图片上的星星有什么不同?

2、学生自由观察图片,认真思考问题。

3、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小结:这是一张夜晚的星空图,上面有无数颗星星,这些星星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亮有的暗,有的离我们近,有的离我们远。

三、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

1、同学们,我们看星星都是在什么时间去看呢?(晚上)同学们有没有在白天看到过星星呢?那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呢?

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预设答案:

星星睡觉了;星星被乌云遮住了; 太阳光太亮了;星星害羞,躲起来了; 星星回家了„„„

2、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白天看不到星星呢?下面我们来做做实验。(1)教师指挥学生把教室的窗户关上,门也关上,窗帘全部拉上,灯全部关掉。

(2)教师谈话:同学们,现在你们感觉教室里面怎么样?(有点暗)

(3)是的,我们教室里面现在有点暗,就像我们到了晚上天黑了一样。而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我们教室的天花板就像是夜晚的天空。下面请大家把自己准备好的手电筒拿出来,打开,照射到我们教室的天花板上,大家发现了什么?

(4)学生交流:发现手电筒照的光清楚的印在了天花板上,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形成了一个个小光斑。

(5)教师小结:大家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我们教室的天花板上,在天花板上形成了一个个的小光斑,这些小光斑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得到,就像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夜空中的星星一样。

(6)教师继续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把我们的窗帘打开,门窗全部打开。继续把我们的手电筒照射到我们教室的天花板上,看一看,我们还能够清楚的看到一个个光斑吗?(看不到了,光斑消失了。)

(7)教师让学生关掉手电筒,然后询问学生:为什么我们把窗帘、灯、门、窗全部关上的时候能够看到手电筒照射在天花板上的一个个小光斑,而把门窗打开、窗帘拉开的时候,我们却看不到这些光斑了呢?

(8)全班交流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适当的加以引导,引导学生从太阳光非常强烈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9)教师小结:是的,因为太阳光非常强烈,它的光远远超过了我们手电筒光的强度,当然也超过了我们看到的星星的强度,所以在如此强烈的太阳光下,我们手电筒照出来的小光斑当然看不到了,而发亮的星星也更加就看不到了。

3、出示城市星空图和旷野星空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边观察边思考:为什么这两幅图中,一个图上的星星少,一个图上的星星多?

(1)引导学生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进行解答。

(2)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就像刚才我们所说的,在强烈的阳光下,我们看不到天空中的星星一样,因为在城市里面,灯光非常的明亮,所以我们看不到天上的星星;而在旷野里,四周一片黑暗,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天上无数颗星星。

(3)教师:如此说来,我们要想看到星星,就必须考虑到光的因素,那么我们要想看到满天的繁星,应该怎么做呢?

(4)出示课本第26页的中间一幅插图及相应的题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完成相应的题目。

(5)同桌交流讨论,并说一说为什么?

(6)全班交流讨论:我们要想看到满天的繁星,应该到旷野里去,因为旷野里很黑暗,有利于我们看到更多的星星。另外我们还应选择在晴天的时候去看星星,因为如果是阴天的话,天上会有乌云,会挡住很多的星星,我们就看不到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满天的繁星了。

4、最后,老师来跟大家学习一个成语,叫“月明星稀”。

(1)学生读一读这个成语,读准字音。

(2)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可以借助字典。

(3)全班交流“月明星稀”的意思。(月明星稀的意思是,月亮明亮的时候,天上的星星就显得很稀疏。)

(4)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月明星稀”的原因。因为天上的月亮非常明亮,他的亮度盖过了许多昏暗的星星的亮度,所以我们抬头看天上星星的时候,就只能看到少数的明亮的星星了,所以,我们要想看到满天的繁星,尽量要选择在天上没有月亮或者天上月亮不是太明亮的时候去看,这样才能看到满天的繁星。

(5)齐读“月明星稀”这个成语。

四、课堂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数星星》,知道了天上有无数的星星,他们有的亮,有的暗,有的大,有的小,并且我们还探索了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知道了当光线非常强烈的时候,我们会很难看到天上的星星。

上一篇:关于元宵节的起源和习俗下一篇:最有挑战的一件事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