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体育文化产业

2024-09-11

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精选8篇)

1.发展体育文化产业 篇一

3.1重视文化宣传

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人们的积极参与和高度关注。这就需要加大对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扩大体育文化影响力和号召力,引导大家主动参与到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对体育文化活动从现场气氛宣传、媒体上推广、网络空间传播,展开立体方位宣传,提高体育文化活动影响力,促进主动参与到体育文化建设发展中,推动体育文化产业发展。

3.2加强理论研究

任何文化发展都是从生活实践开始的,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理论研究,通过理论逻辑推理升华,再反哺在生活实践中,推进实践工作的开展。实践中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人们注重体育文化产业生产实践而忽视理论研究。同时由于体育文化是一个宏观的理论研究,当前对该理论研究都有一定局限性,要站在体育文化顶层高度,各省市地区对当地体育文化进行全面研究与分析,推进地方体育文化繁荣发展。

3.3促进人才培养

体育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是体育文化产业建设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当前缺乏有针对性的专门人才培养,人才的短缺,影响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可以尝试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和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开设体育文化产业方向的专业或者增设这方面课程学习,体育传播学、体育产业营销、体育经济学、地方体育文化等,有针对性地培养地方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对口人才。

3.4进行实业开发

体育文化产业开发建设必须以体育实业产品开发为载体传播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促进体育文化产业共同发展。仅靠口头上对非物质体育文化进行宣讲和传送,起到的效果和作用没有感知觉器官通过实体有形产业感触留下的印象深刻。像以少林和太极文化为载体的体育旅游业开发、以中原武术为载体的影视节目开发、以体育器械制造和场地器材建设为主体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业,器材制造产业等。

3.5打造品牌推广

对中原体育文化产业的开发建设要打造精品,进行品牌推广。以优势资源的强强联合开发,打造明星产业,强势推出,让中原体育文化产业走出中原,走向全国。通过品牌效应,产生大家对中原体育文化产业的共鸣,有认识走上认可和消费,产生经济效益,达到体育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目的。像“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世界传统武术节”、南阳李宁体育园、西峡九九重阳登山节等等。

4结语

随着中原经济区成立“、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提出和河南省经济新常态发展定位,给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中原体育文化产业现状分析,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支持和自身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和资源整合,重视文化宣传、加强理论研究、促进人才培养、进行实业开发、打造品牌推广、协同创新发展等对策对中原体育文化产业进行开发建设,以推动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大发展,促进和谐中原建设发展,推动中原崛起!

参考文献

[1]胡爱本.体育产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朱宗海.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体育科技,(20):165,167.

2.发展体育文化产业 篇二

体育产业就是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从事体育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的企业或社会经济单位组成的集合。

体育产业文化系统可以分为四大类要素。第一类为体育产业文化的核心要素,包括价值观念、精神境界、理想追求,他们决定着体育产业文化的内容和方向;第二类为体育产业文化的催化要素,包括体育机构、体育政策法规、体育培训、体育科学技术、体育文学艺术,体育产业文化核心要素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体育培训、体育科学技术、体育政策法规、体育文学艺术等要素的作用得以实现;第三类为品质化要素,是普遍存在于体育企业职工身上的各种素质,包括文明素质、道德素质、劳动素质及职工所具备的各种意识,包括自主意识、协作意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顾客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运用体育培训、体育科学技术、体育文学艺术和体育政策法规等手段,促进体育企业的职工形成一种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第四类为物质化要素,是体育企业向外提供物质产品、技术服务、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和体育企业内部的厂房设施、环境布置。体育产业文化系统中的物质化要素,是精神目的和理性追求的部分实现,也是社会需要的部分满足。

2 体育产业与体育文化的互动与融合

2.1 发展体育产业要以体育文化为基础

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在他所著的《新发展论》中曾这样描述:“企图把共同的经济目标同他们的文化环境分开,最终会以失败告终,尽管有最为巧妙的智力技艺。如果离开了它的文化基础,任何一个经济概念都不能得到彻底的深入思考[1]。” 体育产业的发展与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产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对体育文化的依赖程度要强于其他的产业。消费者对体育文化和产品进行选择更为重视其文化内涵,体育产业的发展建立在对体育文化有一定理解和喜爱的消费群体,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为了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经济发展的背后是文化,有多么大的文化承载量,就有多么大的经济效益”。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体育文化的发展基础之上,建设体育产业文化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2.2 发展体育产业有利于扩大体育文化影响

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体育文化发展的新方式,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大重大的推动作用。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作为体育产品生产与服务的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其经济价值,同时为社会带来了社会利益,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是有一支撑文化,企业通过市场获得运作无形之中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播;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

3 体育产业文化的价值

3.1 加强体育产业文化建设是促进体育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关系,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我国体育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反映了我国体育市场的繁荣,也反映了体育文化的繁荣。体育文化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用文化的视角去审视体育产业中的经济现象,才能明确体育产业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也取得了蓬勃发展,但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假球、黑哨、兴奋剂等现象屡有发生,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市场出现,严重影响了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体育产业是一项特殊的产业,他的发展需要一方净土。加强体育产业文化建设对于净化体育经济市场,培育优良的体育市场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发展体育产业文化,增加体育产业的文化内涵,提高其文化层次是体育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3.2 加强体育产业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的助推器。1997年我国体育产业的增加值为156.37亿元,1998年为183.56亿元,按这一趋势,到2010年,体育产业产值至少可达到281.2亿元,占 GDP的比重由1998年的0.2%增加到0.3%。体育产业发展取得如此成就,关键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要素,文化要素是体育产品与服务竞争的核心要素。体育产业中的文化底蕴越浓,文化品位越高,竞争力就越强,体育产业得以保持蓬勃的生命力。体育产业文化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文化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软环境。体育产业文化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创造公平公正、诚信友爱的优良的社会氛围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体育产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4 体育产业文化发展战略

4.1 发展体育产业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4.1.1 人本原则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以人为本,人作为万物之一而生存于天地宇宙之中,具有超然万物之上,最为天下贵的卓越地位和尊贵价值。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体育产业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做出巨大贡献,但最终目标是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人本原则”是我国体育产业文化发展的首要原则。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运动队的管理不善,比赛中弄虚作假、行贿受贿,裁判员执法不公、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体育产业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产业文化氛围。还体育一方净土,加强体育产业文化的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借鉴企业文化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树立“为了人、关心人、理解人、重视人、依靠人、尊重人、凝聚人、培育人”的思想[2]。

4.1.2 文化整合原则

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飓风来临,文化也步入了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全球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各国间体育产业文化的交流。我国在借鉴国外体育产业先进经验的同时吸收其优秀的体育产业文化,促进本国体育产业发展。吸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其融入体育产业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育产业文化,并融合国外先进的体育产业文化,不同形式的体育产业文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体育产业文化发展只有坚守文化整合的原则,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体育借助文化为其提供有效的社会动员与整合方式。

4.1.3 公益性原则

邓小平同志指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神产品,要坚决制止坏产品生产、进口和流传。”体育是一项特殊的产业,不能走绝对的商业化道路,或多或少都带有事业和公益的性质。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体育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重视其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其社会效益。因此,体育产业文化的发展以公益性原则为根本出发点,丰富体育产业的公益性内涵。

4.2 体育产业文化的发展战略

4.2.1 改变体育产业资源的配置方式,建立完善的市场体制

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体育是作为一项事业由政府统筹包办。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得以蓬勃发展,但要改变传统的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方式,实行宏观调控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社会、个人的积极性。实现多种融资渠道,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体育产业的造血功能,并扩大再生产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品位,体育产业文化得到快速发展,体育产业文化品位的提升又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要加强体育文化市场管理,防止低级庸俗的文化现象的泛滥,净化文化市场,培育优良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体育产业文化的作用,做到以先进的体育产业文化引导体育消费,以优秀的体育产业文化塑造人。

4.2.2 不断开放体育产业文化发展具体形式,建立多门类、多层次的体育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满足不同体育文化消费群体的需求

马克思曾进提出“按美的规律来建造”的著名论断。体育是一项塑造人的肌体美、健康美、心灵美的运动。体育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不能把盈利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只是作为其发展的一种手段。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由于体育产业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以体育文化的为基础的。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体育产业文化的同时,借鉴各国先进的体育产业文化,我们应扩宽体育产业文化的发展渠道,开放体育产业文化发展的具体形式。体育赛事就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申办与举办奥运会这样的体育盛会,文化实力的较量显得更为重要,文化软实力促动了奥运经济的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按美的规律来建造”,建立多门类、多层次的体育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满足不同体育文化消费群体的需求[3]。

4.2.3 重视体育产业文化学科建设,加强体育产业文化人才培养

重视体育产业文化的学科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教材的安排,学位体制的确定是体育产业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创新的态度积极投入到学科建设之中。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相连。建设完善的学科体系有助于培养体育产业文化研究的骨干力量。体育产业文化的建设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体育产业文化的科研人员。建设体育产业发展理念、掌握现代传播技术、拥有扎实文化功底、富于献身精神的研究队伍是发展体育产业文化的根本。老子曾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就曾之台,其余之台,其余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坚守正确的理念,运用恰当的方法,积极努力地投入到体育产业文化的建设之中,一定会开创体育产业文化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尹世杰.中国“九五”时期消费结构发展趋势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65.

[2]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发展体育文化产业 篇三

本届博览会除设有体育文化展示区、运动文化展示区、户外文化体验区和极限文化互动区外,还设立了体育历史回顾、民族体育文化、中国现代体育风采展示、体育老照片、校园体育文化等板块。

青年画家李芄带来了她的体育明星岩彩画。她创造的“奥运中国风”系列美术作品,是采用中国古老的岩彩艺术创作的。李芄利用古老的岩彩技术,为姚明、刘翔、许海峰、冼东妹等体育明星创作了肖像画。“即使再过半个世纪,这些奥运冠军的画像依旧鲜亮如新。”李芃对观众介绍说,“岩彩画是我国最古老的美术创作手法,从仰韶原始彩陶,到秦兵马俑彩绘、汉马王堆帛画、敦煌莫高窟壁画,唐宋卷轴的工笔重彩,都是采用天然宝石级矿物。用这样的创作形式创作的岩彩画,不仅可以对观众产生强大的冲击力,而且能够像奥林匹克精神一般永远保持那份质感和色彩。”她作画的初衷是想用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奥运精神。同时希望通过这种艺术形式将运动员永不言败、顽强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也希望它能成为一种社会精神。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孙大光表示:“体育不仅仅是赛场与争斗,在国家重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体育文化发展是一种必然,体育发展本身也需要发展文化。但是,体育文化是抽象的概念,不只是蹦蹦跳跳,它需要形式和载体表现出来,而博览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承办此次体育文化博览会的德飞体育娱乐集团有限公司CEO厉馥华表示:“中国已经到了重要的转型期,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的非常好,文化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如今外国文化和体育结合的非常好,作为人不仅要吃饱肚子就可以,身心健康是更高程度的追求。

通过体育文化博览会,人们会发现,体育概念跟30年前相比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体育健身成为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精神滋养。

展会上可以看到多家健身会所、健身器材公司参展,但是也可以感觉出中国这个领域的发展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在体育文化产业化方面,展会也是通过水立方、鸟巢的一些衍生产品体现的。总体上还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

记者意外地看到一些联赛的展台,但是展台内空空的,只有几张照片。国际上,竞技体育的产业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即使是曾坚持“业余体育”的奥运会,在向职业化打开大门后,也迅速走上了高度商业化和市场化的道路。以篮球NBA和足球五大联赛、世界杯为代表的职业体育,在全世界拥有广泛影响力。

在博览会期间举行的高端国际体育文化与经济论坛上,许多专家认为,群众体育是事业,是政府应该承担的义务;但竞技体育应更多交给社会,走产业化道路,以赛事为核心的职业体育不仅是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更有强大的社会和文化功能。

因此,职业体育的发展过程,也是体育文化的构建过程。职业体育同现代传播手段紧密结合,传播广,影响大;围绕联赛可以衍生出多种文化样式,比如球迷文化、俱乐部文化,也包括广告、影视、新闻等。

发展职业体育,要学习西方成熟模式的经验。有专家认为,应以市场为主导进行改革,比如中国足球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它既脱离举国体制,又缺乏有效监管。只有市场经济与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相结合,才能迎来我国体育产业与体育文化的繁荣。

4.发展体育文化产业 篇四

1、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保守僵化思想观念的制约

长时间以来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之下,在高度集中的行政体制的影响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便显得过于保守,在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其传播与发展呈现出了滞后性。因而,在其传播与发展的道路上,亟需改变传统的传播观念,要能够较好地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是我国社会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运用各种传播手段,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相关赛事来对其进行广泛的传播。

1.2、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当前,其发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很好地做到从产业的整体角度作为出发点,来对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及优化,从而使其在竞争当中的优势以及特色没有凸显出来,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持续、全面的发展。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就应该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形式,要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对其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融合,以当前市场取向为指引以优化各项资源配置,使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能够得到延伸,能够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精神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1.3、缺乏健全的产业管理体制

在举国体制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之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也是在政府的调控指引下发展的。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就应制定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首先在加强政府监督的前提下,还需根据该产业当中各个层面以及意识形态关联度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指导;其次,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制定一些有利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产业传播与发展的政策,从而使其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最后,应该建立一个与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产业管理体制,以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朝着市场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1.4、缺乏完善的产业政策

在完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政策方面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该做到积极保护、合理开发并且有效利用;其次,要不断促进开放,除政府参与传播之外,还应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其中,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力量,广泛地吸引社会资金,使其实现双赢;最后,还必须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经验,走上一条外向型产业发展之路。

1.5、特色体育文化产品有待开发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人文差异,不同民族也表现出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在宏观上全面把握以及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前提下,还必须要在微观上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进行挖掘、开发、宣传,使其作为一种微观力量,来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1.6、缺乏优秀的专业人才

毋庸置疑,专业人才资源对于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但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却存在着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因此,为了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培养出一批既了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又熟悉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业务,同时还能够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创新型人才。

2、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传播与发展的对策分析

2.1、有效运用现代传播媒介进行传播

现如今,随着大众传播的不断发展,传播媒介也在不断丰富,因而首先必须做好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搜集整理工作,然后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传播媒介对其信息进行广泛传播。通过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指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正确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

2.2、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与大众传播的融合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产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也必须遵循大众传播学的社会功能。当前大众传播学主要具有四大功能,分别为社会协调、环境监测、文化传播以及娱乐四个方面。在推动二者融合的进程中,应该从社会整体以及宏观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多项学科理论、充分运用多种传播媒介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关信息进行传播,从而构建出一个跨学科、跨产业、跨媒介、跨地区的综合性体育文化产业集团,在此背景之下来促进其经营理念、运作机制、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改革,使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能够朝着一个科学、有效、有序的方向健康发展。

2.3、培养出国际化的专业人才

当前的国际竞争,最根本的便在于人才的竞争,为了改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我们不但需要努力培养人才,还需要大力引起人才,并且努力留住人才,要防止人才的流失。因而我们需为这些专业人才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因而需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机制,并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条件。首先,需建立一个合理的.人才评估机制,要通过提高工资福利待遇的方式来留住人才,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人才的社会地位;其次,还需加强对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以培养出既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信息,又善于经营管理,同时还能够处理相关法律事务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传播与发展得以顺利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总而言之,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当中,人才因素是一大关键性因素。

2.4、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任何社会行为有法律法规的约束才能够得到更为有序地开展,因而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传播与发展道路上也必须要建立并且健全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要以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实际为基准,还需同国际体育产业、国际体育服务业以及国际体育市场的规则相接轨,在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时,在开展国际性体育服务的时候遵守国际惯例。

2.5、加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生产企业的改革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在面对国内外的竞争压力的时候,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转变生产经营思路,做到科学管理,加大科学技术含量,做到规模化经营,对产业结构以及产品结构进行合理地调整,努力缩小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产品与国际体育产品之间在技术标准、质量、营销等多个方面的差异,不断扩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并且积极向外出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

3、结语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它是同人类社会文明共同衍进与发展的“新兴产业”,它也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它是以民族传统体育无形资产作为产业核心,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当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以及物质产品进行传播及开发,从而创造出相应的精神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加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传播,不但能够更好地传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也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传播与发展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2).

[2]麻江利.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审视[J].搏击武术科学,(01).

5.发展体育文化产业 篇五

2007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批准设立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并于1 2月在晋江举行授牌仪式。2007年底,晋江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晋委发[2007]6号),把发展体育产业、打造体育城市作为晋江市的战略目标,晋江体育产业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现就晋江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摸清家底,提供体育产业发展决策依据全面了解晋江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加快晋江体育产业规划战略研究,是制定体育产业发展决策的基础和关键。2007年,晋江全面做好体育产业的普查调研工作。一是对基层单位进行体育产业全面普查。组织镇(街道)及市直各单位对体育及相关产业进行调查,摸清家底。二是对体育产业进行全面统计。由市统计局和文体局组织调查小组,对体育及相关产业进行普查、分类、统计。三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体育产业调查和课题研究。委托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组成的专题调查组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著名经济学家李善同研究员率领的课题组对晋江市体育产业进行全面调查,摸清晋江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在调研过程中采用基层上报材料、座谈会、走访企业、领导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对晋江的体育文化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先后形成了《晋江体育产业调研报告》和《晋江产业升级与城市功能提升战略研究总报告》等课题成果。

经过全面调查统计,从六个方面充分显示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晋江的支柱产业和体育城市的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晋江已具备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的显著优势和充分条件。(I)06年增加值90.8亿元,占GDP 18·4%,从业人员24万人,占全社会的2 5.2 6%;②拥有国家级体育品牌42枚;③三年来央视和地方卫视投放广告45.91亿元,CCTV一5有“晋江频道”之称;④三年来赞助体育赛事和国家运动队1 8.21亿元、聘请体育明星7 6人;⑤设立CBA俱乐部的唯一县级单位;⑥体育用品和体育概念上市公司3家,预备上市1 2家。

二、整合资源,构筑体育产业发展平台

作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晋江体育产业面临有利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晋江抓住有利时机,整合各方资源,为体育产业发展构筑平台,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力求做到“五个坚持”、“个统筹”。“五个坚持”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走外向型发展道路;坚持体育、旅游、文化三业互动;坚持打造区位特色、产业特色和体制特色的三统一;坚持整体规划、规范运作、分步实施。“五个统筹”则是统筹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统筹体育产业与经济结构调整;统筹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发展;统筹体育产业与环境生态保护;统筹体育产业与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积极推动体育用品企业与国家体育部门的合作。2 007年底,举办国家体育资源与晋江体育企业对接会,国家体育总局篮球、乒羽、水上、游泳、文化、信息、装备、基金、自行车击剑、网球、登山等11个项目中心,以及报业总社、体科所、中体产业等3个直属单位与晋江体育用品企业进行了一系列对接和合作。另一方面,强化晋江体育用品企业的品牌提升。继续通过聘请体育明星代言人、分季度召开新产品营销会等形式,致力于拓展品牌对外影响,提

升品牌含金量,推动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化。特别是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晋江体育企业的“奥运攻略’’也进一步升温,新的宣传推广手段层出不穷。安踏陆续推出奥运备战系列、奥运夺金系列、奥运未来系列多支奥运广告;特步集团与央视签约,砸下过亿元广告巨资,成为北京奥运会决赛期间国内体育用品企业最大的广告商,同时也是北京奥运会上白俄罗斯奥运代表团的赞助商;名乐赞助的中国举重队到晋江考察对接,提升了晋江体育用品的知名度。361。则成为2 01 0年广州亚运会高级合作伙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 0 08年1 2月晋江承办了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国家体育总局领导,总局各部门、直属单位和各省区市体育局负责人,以及1 00多名体育界专家学者,莅临晋江共同探讨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大计。此次盛会,为晋江体育产业的发展构建更高的平台。

三、规划先行,谋划体育产业发展蓝图

晋江被国家体育总局授牌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后,如何提升体育产业的整体品牌,丰富体育城市的内涵,成为摆在晋江面前的重要课题。晋江先后委托美国国际管理集团(IMG)就运动、休闲、旅游、娱乐等方面进行市场研究、理念策划和赛事规划;委托美国仲量联行(JLL)就商业、地产、酒店等方面进行市场研究、项目定位和布局规划;采取“1+1’’的方式,委托新加坡盛邦集团和厦门规划设计院进行总体规划;委托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进行交通规划,景观、市政等专项规划和启动区控规拟委托国内外知名机构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全方位的规划,晋江将建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全球重要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基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体育城市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划目标,并制定了“一带二地一中心”的战略布局。

(“一带”:就是在沿海大通道两侧的5 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规划和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集大众健身、竞赛表演、运动训练、商贸会展、体育生活化社区、旅游休憩为一体的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二地”:就是打造全球体育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运动训练基地。“一中心”:就是打造全国体育赛事中心城市。)

根据规划目标和战略布局,晋江将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制造与商贸)、培育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建设国家级训练基地和规划开发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作为发展重点,并分阶段实施。

四、多管齐下,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步伐

(一)设立专门机构,全面启动体育产业基地建设

为统筹协调全市体育产业发展工作,2 007年底,晋江成立了发展体育产业领导组,由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杨益民担任组长。(晋委【2 007]1 01号)

2008年,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经中共晋江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核定事业编制1 5名,其中股级职数名。【晋委编[2 008]2 5号)。随后,成立由晋江国有投资公司全额投资的晋江体育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设施建设,房地产等等;成立由晋江国有投资有限公司和晋江能源

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的晋江国家体育城市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体育用品市场开发;体育文化推广及交流;广告设计、制作及发布等。

(二)大力宣传推介,打响体育城市品牌

2008年,晋江充分借助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澳门国际贸易展览会等一系列平台,设立“中国体育城市·晋江”展馆,推广城市品牌。并制定晋江体育城市整体宣传、推广方案,委托广而告之公司创作、摄制体育城市品牌宣传片。

(三)设立晋江市全民健身日,打造体育发展群众基础

群众体育工作是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重要支撑之一。2008年,晋江经市人大审议通过,把每年的5月2 O日设立为晋江市全民健身日。在首个全民健身日启动期间,全市各镇(街道)积极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共计7 3项次,近3万人次参与全民健身日活动,激发了群众广泛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并迅速形成热潮。

(四)进一步开发繁荣竞赛表演市场。

近五年来,晋江共举办和承办各类国际性赛事1 5场次、全国性赛事20 3场次、省市级赛事和活动300多场次。仅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授牌后的2O08年,晋江就先后举办和承办了2007-2008赛季全国男篮职业联赛晋江赛区比赛、“恒盛杯”中国一古巴女排对抗赛、“361。杯”中国(晋江)首届羽毛球精英赛“恒盛”中美篮球名人对抗赛、第六届全国农运会风筝和男篮比赛、第二届全国强县市)领导干部篮球赛、2O08-2 009赛季全国男篮职业联赛晋江赛区比赛等多项大型体育表演赛事,获得圆满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体育经济产业发展论文 篇六

[关键词]中西体育体育经济历史考察

一,西方体育经济产业的发展与起源

体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已有几百年的历史。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竞技体育,尤其是职业体育,大众体育,尤其是以健身和休闲为主要内容的娱乐体育迅速勃兴,体育的经济功能日益强大,体育的产业地位进一步得到了确立。那么,体育作为一项产业是如何起源的,是理论上应回答的一个问题。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和活动,都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育作为一项产业活动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确立而相继萌芽和演进的。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至19世纪30年代末基本完成,棉纺织机,以及后来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而体育作为一项产业活动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萌芽的。西方学者一般认为,体育作为一项产业起源于英国。美国学者莉萨·马斯特拉莱西思在她出版的新著《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出,“英国是现代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出生地”。应该说,这样的判断是有依据的。一方面,现在体育可以作为产业来经营的绝大部分运动项目,基本上都源于英国人创立并竭力推崇的“户外运动”。如足球、高尔夫球、保龄球、羽毛球以及部分水上和冰上运动项目。尤其是大英帝国以炮舰政策开道的殖民扩张,又把英国贵族们热衷的户外运动传给了殖民地的新贵,从而使户外运动逐渐传播到美国和欧亚等许多国家。这就客观上为体育在全球的职业化、商业化做了经营内容上的准备,现代体育的产业基础由此开始奠定。另一方面,体育作为产业除了需要可以开展经营的内容之外,还必需有开展经营所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这一组织形式就是俱乐部体制(ClubSystem),而俱乐部体制最早也是产生于英国。1750年在英国的纽玛克特一批贵族资助成立了著名的“乔治俱乐部”(TheJockeyClub)。该俱乐部是一个普通的赛马俱乐部,它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该俱乐部开创了现代体育俱乐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并且“乔治俱乐部”的模式很快就被英国的板球、拳击等其他运动项目仿效,并进一步在欧美的许多国家流行。所以说,英国可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有理由成为体育产业的发源国。

当然,谈体育产业的起源只提英国不提美国,也是不客观、不全面的。因为,一来美国也是当今世界上一些最为成功的商业化体育经营项目的创始国,如篮球等;二来美国人在引进英国俱乐部体制的基础上又创立了现代体育职业化、商业化所不可缺少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形式,即联盟体制(Leaguesystem)。而后者在确立现代体育的产业地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世纪初,“乔治俱乐部”模式开始在美国流行,许多年轻人纷纷按照英国人的传统建立体育俱乐部,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英国的俱乐部体制在美国很难获得成功,因为美国社会缺乏贵族传统,俱乐部难以找到贵族们慷慨的赞助而得以维持。于是,美国人开始探索盈利型俱乐部的运作方式。1828年美国纽约的一个赛马俱乐部的会员考德沃德·科尔顿(CaldwalderColden),为解决俱乐部资金困难向俱乐部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在俱乐部内部出售1万美元的股份;二是向观众出售门票。尽管俱乐部经过讨论否决了他的第一条建议,但是同意他在1829年的赛季按商业方式运作俱乐部的整个赛事。由此,开创了体育商业化的先河。美国内战以后,棒球超过板球成为当时美国最流行的运动。1871年部分职业棒球了全美棒球协会,凡是给尖子运动员支付薪金的棒球俱乐部都可以加入该协会。1876年有“棒球沙皇”之誉的威廉·赫尔伯特(WillianHulbert)接管了全美棒球协会。他认为只要像商业那样来经营棒球,棒球完全可以盈利,并且上任不久他就把全美棒球协会改名为全美棒球联盟。随后又立即着手制订联盟的各项规则,并有计划、有步聚地开发棒球的联赛市场,进行联盟的垄断经营。棒球职业联盟的成功运作,使得这种体制很快在篮球、美式橄榄球和冰球等项目中得到了推广。

当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美国已率先在自己的职业体育领域建立和完善了联盟体制。所谓联盟体制实际上是指职业队的业主们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把经营权委托给一些专家,让他们代表自己的利益来对联盟进行经营和管理的一种制度。它的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建立的一种“经济上的合资企业,法律上的合作“,它的实质是通过垄断经营来获取最大利益。所以,美国商界一直把联盟称为“体育卡特尔”。在今日美国,除了中国人熟悉的NBA之外,棒球大联盟(MLB)、全美橄榄球联盟(NFL)、全美冰球联盟(NHL)和足球大联盟(MLS)都创造了令世人叹服的商业奇迹。而奇迹产生的深层原因和共性特征就是联盟体制这样一种独特的制度安排。应该指出的是,联盟体制在北美的成功运作,并不是职业体育商业化惟一的组织形式。在当今欧洲各国,“乔治俱乐部”模式经过不断地改革和调整,也已演变成为一种新型的商业俱乐部模式,并同样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所不同的是,欧洲职业俱乐部是竞争环境下的“自营模式”,北美联盟体制下的职业俱乐部是部分垄断经营的“自营+代理”模式。总之,体育之所以能从一种单纯的教育和文化现象演变为能够创造几千亿美元产值的巨大产业,英国人创造的俱乐部体制和美国人创造的联盟体制同样功不可没。当然,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除了与竞技运动项目从业余走向职业的商业化路径有关外,大众体育的全球勃兴和健身娱乐产业的迅速崛起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但是,相对于竟技运动的职业化探索,大众体育的商业化在时间上要晚得多。尽管18、19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上流社会己经有了一定规模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但那时的消费规模整体上还比较小,还形成不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实际上直到20世纪中叶,欧洲国家在二次大战之后的经济重建中重新崛起时,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才真正实现了平民化、普遍化、生活化,大众体育(SportForAll)才有了产业地位。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后起的体育健身娱乐业已在产业规模和产值上超过了先发的竞赛表演业而成为全球体育产业中的主导产业。

二、中国体育经济产业发展与探索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体育事业一直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和发展。客观的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这段时期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现在:

1.政府运用行政手段集中计划,动员和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较好的宏观效益,奠定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体育工作队伍,并改造和兴建了一大批体育场馆。

2.通过行政手段推广和普及学校体育教育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

3.依靠计划性极强的“举国体制”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了我国的竞技运动项目水平,为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声誉做出了贡献。严格的说,这一时期的体育还只停留在“体育事业”的范围内。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事业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示出来:

(1)国家管的过死,统的过多,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等一切体育事务都由体育行政部门一体委来管理和控制,造成体育行政机构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约了社会各个方面兴办体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在认识上和决策上仍然把体育仅仅当做纯粹公益性的事业,排斥公有制以外的经济成分对体育的参与;

(3)计划性的体育管理模式排斥体育职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导致一方面体育事业完全由国家财政支持,财力不足;另一方面提供的体育产品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中国社会拉开了以市场为取向,涉及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体育事业也才开始了以产业化、市场化为方向的改革。

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有三次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们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奥林匹克战略的制定与实施;80年代中期体育社会化战略的制定与实施;90年代初体育市场化改革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这3次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就像三次巨大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推动中国体育事业滚滚向前。这一时期,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70年代末到199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号召,体育体制改革也提上了日程。体育系统对体育场馆进行了试点改革,提出了“以体为主,多种经营”,实际承包责任制。到80年代后期进而提出了体育场馆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

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为突破发展阶段。1992年随着小平同志南方视察讲话的发表对社会主义市场理论和改革目标的确立,体育体制受到很大冲击。1993年6月,全国首次体育产业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就体育事业发展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取得共识。1993年召开的全国体为主任会议上制定了《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提出体育事业要“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基本思路。1995原国家体委下发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特别是1995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体育要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这进一步促进了体育市场的兴起与发展。社会各界尤其是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家看好体育产业的发展潜力,使体育产业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这一时期加大了体育系统国有资产管理力度,加强了体育立法工作。

第三阶段,至今。19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动纲领,体育经济产业更是蓬勃向上的发展。

总之,综上所述,体育产业的起源,从地缘上看,是源发于英国,继发于欧洲大陆和北美,美国是当今执世界体育产业之牛耳的国度.从内容上看,是先竞技体育,后大众体育。从根源上看,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形成了多样化的体育消费需求.从制度保障上看,是俱乐部体制和联盟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体育事业从体育部门走向了市场,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这一时期迎来了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特别在社会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下滑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增长势头,其对扩大内需的作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重视。这一时期中国体育产业的最显著特点就试体育产业社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1,北京申奥成功,极大地增强了国民的信心,为体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次空前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2](美)加里·贝克尔著王业宇等译: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3]杜利军:国外体育产业的主要市场切[J]体育大观,1995,(3)

[4]蔡军等:东西部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比较研究闭[J].体育科学,1997,(3)

[5]《19~205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

7.发展体育文化产业 篇七

目前, 我国许多省份都在以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试点改革为契机, 充分调研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制定相应的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保定市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 充分利用近年来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机会, 推动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已成为日渐急迫的重要问题。为此, 本课题通过对保定市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探索保定市体育文化产业模式构建, 为河北省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参考, 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保定市。保定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 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素有首都南大门之称。保定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篮球城市、全国乒乓球重点城市, 也被人们称为“冠军之城”。研究保定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对了解和掌握保定市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今后宏观政策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我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启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国内经济发展研究、产业经济学、体育经济学等相关书籍、相关论文, 为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和论证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2.2.2 专家访谈法:

针对涉及的内容, 对保定市体育文化产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 了解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信息, 对存在问题探求合理、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以此作为本课题的论据。

2.2.3 SWOT分析法:

使用SWOT分析方法, 通过SWOT分析研究对保定市体育文化产业进行全方面、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河北省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合理的体育文化产业行动策略和改进措施。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保定市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3.1.1 保定市体育文化产业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

保定市体育文化产业开发的类型非常丰富, 主要包括:体育用品、体育设施、体育服务、体育彩票、体育广告、体育传播、体育旅游、体育经纪人、体育科研仪器、和体育娱乐、体育保险等。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发展, 保定市体育文化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保定特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并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产生了一个巨大社会需求市场, 拥有了巨大的商机, 具备了为保定市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条件。

3.1.2 体育用品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和体育彩票市场发展相对成熟

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是体育主体市场之一, 保定市体育场馆的建设, 推动了全民健身工程开展, 活跃了体育健身市场。目前保定市拥有各类桌球、健美操、健身、保龄球、高尔夫球、网球、壁球、游泳池等健身娱乐场所。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程度与体育的人口增长并不同步, 因为体育用品与日常用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 故而体育用品市场发展程度较高。大型连锁商场、超市进驻保定市, 体育用品专柜物美价廉, 耐克、阿迪达斯、卡帕、彪马、探路者、哥伦布等国际知名体育运动品牌专卖店落户全省, 与我省一些传统的体育专门用品商店一道满足了人们对高档体育服装、专门体育器材的需求。

体育彩票的发行, 打破了原来体育经费完全依靠国家拨款的形式, 为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使广大市民对体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 体育彩票起到了引导体育消费的作用。

3.1.3 体育经纪公司、体育旅游开发和体育保险等成为保定市未来发展重点

从国外体育的发展形态和模式来看, 体育经纪人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由于保定体育发展职业化程度不高, 因此真正从事体育经纪工作的机构和人员还不多, 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人民健身意识的提高, 以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为标志的“积极的生活方式”潮流席卷世界。体育旅游是一个带动力强、关联度高、消耗资源少、投入产出比高、就业乘数大的产业。

3.2 保定市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3.2.1 保定市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因素 (Strength) 分析

第一, 保定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文化, 拥有旅游之乡、全国篮球城市、全国重点乒乓球重点城市入选2008年中国魅力城市200强, 为保定市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产业基础条件。

第二, 保定市位于华北地区的腹心地带, 北京、天津两市的外围, 自古即是京畿要地, 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发达,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已形成了陆、海、空综合交通运输网, 具有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较优越的组合条件。

3.2.2 保定市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劣势 (WEAKNESS) 分析

第一, 保定市体育文化产业还不具备集群优势, 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有限。从产业发展的阶段来看, 保定市仍处于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 计划经济体制的非理性决策调控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程度上的制约, 拉动内需和增加就业数量有限, 无法对于保定市经济状况产生广泛的产业关联和波及效果。

第二, 保定市体育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政府调控体系还没有确立, 还缺少整体的产业规划。体育文化产业中, 国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所占比重非常高, 私企发展相对缓慢, 体育服务业投资主体单一, 民营体育企业的数量过少;由于政府部门和企业还没有统一认识, 缺少合理规避风险的机制, 造成市场生存能力低下和躲避竞争的心理, 延缓了体育产业化步伐, 制约着体育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4. 研究结论

1.保定市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体育文化产业在保定市虽然起步较晚, 但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体育产业所蕴含的巨大商机正在逐步被人们所接受。保定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环境, 为保定市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土壤;改革开放30多年来华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体育环境的深化改革, 为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内在动力;体育产业整体实力快速提升, 领域的不断拓展, 软硬件环境逐步改善, 一批新兴体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重大项目兴建开工, 为保定市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保定市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

保定市的体育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集群优势, 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还不明显。从产业发展的阶段来看, 保定市仍处于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 计划经济体制的非理性决策调控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程度上的制约, 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拉动内需和增加就业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乘数效应不明显, 保定市体育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不同区差异较大;体育文化产业中, 国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所占比重非常高, 私企发展相对缓慢, 体育服务业投资主体单一, 民营体育企业的数量过少;保定市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商业运作、资金支持等这些因素构成了制约河北省体育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障碍。

3.保定市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的特点

保定市体育文化产业作为保定市一个新兴产业类别也具有其独特的属性, 其发展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保定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地方政府的主导地位对产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浓厚的体育文化底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地区内经济增长迅速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推力, 逐步形成了极具保定风格的“一线两厢”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6-8.

[2]许慧宏.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分析[J].科技与产业, 2005 (3) :5-9.

8.发展体育文化产业 篇八

关键词:江西;小康社会;体育文化产业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位于北纬24°29'14"至30°04'41"、东经113°34'36"至118°28'58"之间。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上通武汉三镇,下贯南京、上海,南仰梅关、俯岭南而达广州。江西与东南沿海各港口和江北重镇的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间。古称江西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胡锦涛总书记在6月25日的重要讲话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这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提出了“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和以工业化为核心的战略思路,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江西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已呈现出明显的初步崛起态势,南昌已经入选值得向世界推见的百所城市。这为体育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体育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及其创造过程”,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体育文化的本质是人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中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对象化”。

二、小康的内涵

从历史渊源来说,“小康”一词,最早源自《诗经》。《诗.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讫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成书的《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而现时代提出的“小康社会”,被赋予了新时代内容。依据邓小平理论,党的第四代领导人在党的“十六大”大胆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里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社会。[3]

三、小康社会与体育文化关系

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是通过社会的主体——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未来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最终的衡量标准是落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而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要看国民素质的提高程度。国民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其中国民的健康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曾经是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今天,持久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依然离不开这一指导思想。[4]

而体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既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衡量人类文明的尺度。人类既是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文化的表现形态应当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而精神文化可以表现为哲学的、思想的、道德的形态,也可以表现为文学的、艺术的、体育的形态,等等。体育又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走向现代社会的进程中,对体育活动的关注和投入逐渐成为人们自身发展的需求,当然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体育因而成为促进人的社会化和现代化、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体育可以满足人民对于日益增长的现代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四、江西建设小康社会与体育文化产业发展

1.小康社会带动大众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的增长是刺激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江西朝着小康社会的奋斗,城乡居民的体育娱乐消费进一步朝着大众化、普及化、多样化方面发展。国外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过程显示,人均GDP在2000美元左右,将会带动居民休闲消费的结构变化。“十一五”初期,江西人均GDP已跨越1000美元的门槛,人均GDP朝着2000美元迈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带动了生活方式的转变,体育消费正逐步成为社会时尚。体育消费需求的增长必将有力促进体育文化产业的投资,在消费和投资不断增长的态势刺激下体育产业规模将必会以惊人速度扩张。[5]

2.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体育产业升级

作为第三产业组成部分,加快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符合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明确体育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将体育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影响力经济”,将有利于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体育文化产业的战略升级。[5]

3.社区体育和城市化的发展为体育文化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城市化发展是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城市化对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规模有直接的影响,城市化可以促进体育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带动社区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将为体育文化产业提供更多的体育设施服务平台。体育产业具有重要的文化娱乐功能,是整体地促进城市文化水平提高,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娱乐需求的重要载体。因此,发展城市文化离不开各类的体育文化市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所产生的人口聚集效应,是拓展体育市场和刺激体育消费最直接的影响因素。[5]

4.医疗制度健全和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成为体育文化产业的重要动力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人们希望通过体育参与减少医疗费用支出,“花钱买健康”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从而推动体育消费的增长。

5.开发江西旅游资源,促进江西经济新的增长

江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正日益成为江西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随着我省“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战略和大开放战略的实施,我省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发展龙头,并日益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红色旅游业发展尤为迅猛,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发展初具规模,“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品牌日渐深入人心,江西已日益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2004年,江西旅游接待总人数4117.9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0.81亿元,分别较2000年增长41.19%和78.91%,年均增长分别达9.01%和15.65%;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当年GDP的百分比由2000年的6.72%上升至6.89%,占全国旅游业的比重由2.98%提高到5.11%,四年提高了2.13个百分点。江西省“十一五”规划要体现人的发展,要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崇拜。我们相信江西的旅游业将会在“十一五”期间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也必将极大地促进全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江西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作者单位:王晓明邓丽娟江西师范大学

黄永飞赣南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 邹师.辽宁小康社会体育特征及可持续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1:69-72.

[2] 何强.小康社会体育文化功能探索[J].浙江体育科学,2004,5:32-34.

[3] 史冬博.认知小康社会体育观[J].体育文化导刊,2004,3:41-43.

[4] 张文革,张四清.论体育文化的产业化[J].山东体育科技,2006,1:44-46.

上一篇:展览馆入场管理制度下一篇:农村小学体卫工作计划(2017-2018第一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