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2024-09-2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共12篇)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篇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2、了解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良后果;

3、懂得什么是换位思考;

4、知道相互支持的具体表现及要求;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表达自己的宽容;

2、学会助人、乐于助人;

三、德育目标

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凡事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与人交往中懂得相互之间需要帮助与支持,从而为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打下较好的基础。

重点:相互支持的重要性

难点:在生活中怎样做到宽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展开话题

古代的前贤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给人启迪、幽默隽永的妙语箴言。这些格言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这千万条格言中的一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以发现这句话的被人们熟知和推崇的程度。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将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厌恶,自己视为痛苦、灾祸的东西强加给别人。但是现实生活中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和实践前贤的至理名言。请大家畅所欲言,用自己的话表达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二、师生互动,展开活动

【教师提问】:有谁愿意根据动画片意境编个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孙叔敖的人,小时候,他在路上见到一条两头蛇,赶快把蛇杀死并且深深地埋起来。当时传说见到这种两头蛇的人必死无疑,孙叔敖哭着告诉妈妈。妈妈问他:“那条蛇现在在哪里?”他回答说:“怕它再害别人,已经把它杀死埋起来了。”妈妈说:“你有帮助别人的心,老天必然会保佑你。”后来,孙叔敖不但没有死去,长大后还做了楚国的名臣。

【教师提问】:你能想象出当时孙叔敖见到两头蛇时的情景吗?请你描述一下他当时的心情。

【教师提问】:你觉得孙叔敖妈妈的话有道理吗?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孙叔敖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教师提问】:从孙叔敖的这种举动中你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品德?

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讲述】:孙叔敖见到两头蛇心情很不好,但他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他自己碰到的不顺心的事情,不希望别人也遇到,在自己遇见麻烦后常替别人着想。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一种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站在他人位置上思考问题,常替别人着想。

心灵剧场:(选三位同学演一演)

人物:李勇朋友王小海同学甲

故事梗概:李勇号称班里的“大哥”,好讲哥们义气,平时待他的朋友也不错。一天中午,李勇与班里的一位同学因意见不一致而发生争执,并一时气愤地将那位同学推倒在地。他的好朋友王小海觉得李勇有点过分,下课后便去安慰了那位同学。这令李勇非常恼怒。他想:我对王小海不错,可他居然去帮助别人,太不够朋友了。于是他扬言今后与王小海势不两立。

【教师提问】:李勇为什么气恼?

【教师提问】:李勇这么做有什么不良影响?

【教师提问】:如果换位思考,假如李勇是王小海他会怎么想?假如李勇是被推倒的那位同学他会怎么想?

猜一猜:故事会怎么继续下去?(鼓励同学多设想几种结局。)

【教师提问】:造成这几种不同结局的原因何在?

【教师讲述】: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多想一想,多记住他人的帮助,克服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千万不能己所不欲,却施于人,这是一种很明显的损人利己,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非常自私的一种做法。我们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充满阳光,日子将会更加多姿多彩。

:我来做选择

1、考试后,全班谁的成绩最好,最好成绩是多少,你总是:

A特别感兴趣,因为这关系到我的排名

B无所谓

C寻找自己与同学们之间的差距

D恨那些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

2、在你帮助别人后,会有这种感觉:

A很自豪,觉得自己生活得有价值

B很后悔,觉得自己吃亏了

C很自然,觉得人与人之间应该这样

D下次一定找机会让他帮我

探究话题,价值引导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8材料。

【教师提问】:在你看来吉伯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否欣赏马沙的做法?你又是怎样看待马沙其人的?

【学生回答】:吉伯是个乐于助人而又性格急躁的人,马沙是个知恩图报,心胸开阔的人,他有着一颗宽容的心。

【教师提问】:当你受到委曲、被人误解时,你是怎么做的?

你如何表达你的宽容?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宽容其实就是尊重他人,求同存异;适度忍让,体谅别人;坦诚相待,主动沟通;正视缺点,自我提高。刚刚这几位同学就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宽容之心,这就十分难得。

【教师小结】:生活在团体中,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真正地学会了换位思考,那么我们就是拥有善良之心的人,我们就是一个能扶危帮困的人,那么,我们就能在危难之时显身手,既帮助别人又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欣赏歌曲《好汉歌》

【教师提问】:你最欣赏歌词中哪几句?能不能试着唱给大家听听?

【学生回答】:我最欣赏开头两句: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学生回答】:我最喜欢“世界需要热心肠”这句。

【教师提问】:能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吗?

【学生回答】:在生活中,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任何个人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教师提问】:你觉得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他人?

【学生回答】:一个会心微笑

【学生回答】:一句真诚的安慰

【学生回答】:一次无私的帮助

【学生回答】:一句真挚的祝福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能小结出相互支持的表现吗?

【学生回答】:待人和善、关心他人,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企求回报;以实际行动帮助别人。

读读议议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能小结出相互支持的表现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指名两学生配乐朗诵《盲人点灯笼》)

【教师提问】:阅读“盲人点灯笼”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自由发挥谈感想)

【教师小结】:人应该尽力去帮助别人,同时也不应一味拒绝别人的帮助,适当接受别人帮助,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对他人所付出的爱的承认。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将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厌恶,自己视为痛苦、灾祸的、不愿意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切记不可“己所不欲,却施于人”。

复习巩固:你曾经不能释怀的一件事是什么?当时的想法是怎样的?用换位思考,你现在会怎样想?

板书设计:

一、换位思考

1、换位思考能保持乐观心态,坦然面对生活

2、换位思考能感受到团结和睦的力量

3、换位思考要求克服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

4、学会表达宽容

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坦诚相待,主动沟通;

正视缺点,自我提高。

二、相互支持

1、相互支持的表现

2、相互支持的作用

教学后记:我之所以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初的意图是想跳出以往上课的套路和框架,给自己一片全新的天地,自由地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经过较充分的准备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我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当然,这只是初次尝试,整堂课有闪光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一、成功经验

1、围绕教学重点,借助信息技术,选取有意义、有启发、有深度的视频片断和文字材料,通过观看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材料丰富,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3、思想品德课堂留出协作讨论和自由辩论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许多回答都闪光之处,可见这种方式能够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不足之处

1、由于力求面面俱到,反而削弱了重点,因此,在有限的时间课堂上,必须去粗取精,讲解详略得当。

2、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较多地由老师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较少,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篇二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施诸己而不愿, 亦勿施于人”是孔子“仁”的范畴的核心原则, 它揭示了孔子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哲学命题, 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在《论语》中出现了两次。一是在《颜渊》中:“仲弓问仁。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二是在《卫灵公》中: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这是孔子在回答什么是“仁”和“恕”的时候提出的。何谓“仁”, 其基本含义是“爱人”, 爱亲人, 爱人民, 爱万物; “恕”属于仁的范畴, “恕”的基本意思是“推己及人”。所以“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基础是“仁”、“爱”。它要求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利益等的关系时, 首先从自己的“爱心”出发, 用自己的“爱心”和“仁心”去推度别人, 也就是说我们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一定要以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和善待他人的心态去展开工作, 在国际交往也是如此。那么如何实现“推己及人”、实现由此到彼? 难道自己不欲的, 就真的是别人不要的吗? 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孔子所讲“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施诸己而不愿, 亦勿施于人”时是在“仁”的前提之下, 是出于群体之中, 自己能够感知到人们的好恶,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群体价值意识, 具有同一性, 有可以实现“推己及人”的基础。

二、倡导“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原因

当今世界, 各种犯罪、生态环境的破坏、国与国的冲突, 以及我国国内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雾霾天气、食品安全问题等, 这些无时不刻地提醒我们应汲取“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所包含的伟大智慧, 并将其作为指导思想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 一) 国际冲突的激化

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 像一战、二战那样大型的世界大战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 但是我们今天看到这个世界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太平, 各种形式的国际冲突时有发生, 而最暴力的形式———战争, 我们在进入到21 世纪的今天也成为一种司空见惯, 从伊拉克到利比亚、叙利亚再到乌克兰战争, 我们看到在国际交往中一些国家为谋取自身利益, 以这样一种残忍的手段, 去图害他国人民的生命和家园, 给被侵略国留下了深深地伤害, 在哪里政府机构瘫痪、百姓流离失所, 曾经美好家园编程他们噩梦的根源。如果这些侵略国在试试暴行前考虑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他们应该慎重他们的行为。所以这时候特别需要我们孔子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这一经典妙语来敲响警钟, 使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能最后作出相应的行动来共同维持世界的和平。

( 二) 生态危机的加剧

整个全球的生态系统都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全球气候的变暖, 淡水资源的减少, 生态物种的锐减等等这些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我国国内单单雾霾这一项就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 中国有50% 的城市居民处于十面“霾覆”中, 在这些城市中华北地区城市的污染更为严重, 2015 年12 月14 日, 北京针对雾霾的情况更是发出首次的红色预警, 而这红色预警预示空气中PM2. 5 已经大于等于500或700 微克/立方米, 属于空气严重污染, 这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呼吸道系统。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些生态危机的背后隐藏的是人与人关系的危机, 生态问题其实就是人的问题, 假如我们的生产是在“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前提下进行, 我们今天还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吗?

( 三) 道德滑坡的屡现

道德滑坡现象在我国已经屡见不鲜, “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等等, 当“扶不扶”成为一个问题的时候, 我们不应该反思我们国家怎么了吗? 我们不是一向号称自己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吗? 我们的文明和礼仪体现在哪里? 难道我们国民的素质真的低到要考虑扶不扶一位真正摔倒的老人吗? 其实不然, 而这些背后的原因是致使我们要考虑扶不扶的那些人, 正是这些道德水平的低下人, 使得一些在做完好人好事的同时, 还要遭受“馈赠”的灾难, 而使得人们在面对相同状况的时候而不敢出手。如果讹人者在做这些事的时候, 能够想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我们的道德水平不止于此, 但是同时能够施救的人在考虑要不要施救时, 也能想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我们的道德水平也不会是现在这个状态。

三、实施“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措施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作为孔子的主要思想之一, 从产生至今已有2500 年的历史, 我们应将这一思想付诸于行动已成为关键。

( 一) 要设身处地

我们知道孔子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是建立群体意识之上, 人是群体的一部分, 离开了群体, 人也就不是那个人了,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就必须把自己和他们放在同一个情境之中, 从中感受他们的向往和需要的, 同时也感受他们排斥和厌恶的, 使自己具有共同的价值判断, 实现“此”和“彼”的同一, 能够真正“推己及人”, 如此才能真正地做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也才能明白孔子的真正用意。

( 二) 要换位思考

这里所说的换位思考, 并不仅是说思考别人想要什么或是不想要什么, 这里所说的换位思考指的是自问和反问, 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 首先自己问自己问, 如果我做的这件事发生在我的身上, 我愿意还是不愿意, 如果答案是否定, 那么反问如果我做的这件事发生在其他人身上, 他是不是也是不愿意的, 如果是这样的, 那么这件事我们就不提倡做。如果我们每一位都能换位思考, 从而也就实现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四、“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当代价值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无论从产生之初, 还是在当今世界都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尤其从我们当今的生活中, 更能体会出当代的价值。

( 一) 有利于建设和谐世界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愿意自己的主权丧失, 自己的领土被破坏, 国家的统一受到威胁等等, 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观点出发, 尊重他国的主权, 不要干预他国政治、经济等。当出现矛盾冲突时, 能以“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为指导思想, 做出正确的决定, 携手合作、共创未来, 共同创造和谐世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墨西哥参议院的演讲《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中所说的在共同推进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时, “第一, 我们要坚持平等相待、加强战略协作。贵国总统贝尼托·华雷斯曾说过: ‘无论人与人还是国与国之间, 尊重他人权利才能带来和平。’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过: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二) 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

我们生态危机是伴随着工业文明出现的, 它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 生产者生产产品将“三废”排放出去, 污染了水、空气等, 破坏了生态平衡, 严重威胁到他人的生命安全, 但其实自己的生命安全在自己的无意识中也受到威胁, 这既不是别人愿意的, 也是自己不愿意的, 如果我们学习并努力践行“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在考虑我们经济利益的时候, 思考我们经济行为会导致的后果, 并采用措施去避免或削减那种后果, 我们的生态也不至于此, 危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一步步建设生态文明。

( 三) 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什么是社会, 它是个个不同的人所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如何建设和谐社会, 就是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 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个体与国家的关系, 但是由于各个不同的主体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 利益也不相同, 为自己所采取的行动也不相同, 而他们的那种行为可能伤害到某些人, 但是我们总能在这种矛盾中找到一种平衡, 而如果做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几乎也就达到了这种平衡。例如在社会存在中存在的扶人被讹这样的事件中, 如果讹人者考虑到自己不愿意自己在做完好人好事后还要被人讹一笔钱的心态的话, 也就不会去讹人, 那么这也就从根本上杜绝了不良现象, 所以如果我们每个人做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不断提升, 国家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 中国声音的越来越多, 国与国之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然而现在在交往中我们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作为处理人际关系指导性原则就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当代价值。

关键词:孔子,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全书[M].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09) .

[2]陈德述.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J].孔子研究, 1997 (01) .

[3]何中华.谈人际关系的黄金律: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J].中国市场, 2011 (05) .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 篇三

和家长朋友的交流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把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当作理所当然,自己却不愿意为他人付出。其实,孩子善解人意的性情和慷慨大度的胸襟是需要家长来引导的。这里和大家分享教育孩子需要注意的3个方面:

第一,少索取,多奉献

孩子很小的时候,容易从数量上算计自己的得失。“什么什么好东西,老师给他3个给我俩。”这种不平衡心理的及时调适,有助于帮助孩子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给宝贝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主动承让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即使没有人看到,那也是自己做了该做的事。有了这样的意识,孩子就不会为小的得失而斤斤计较了。“比”也不是洪水猛兽、绝对禁止,例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比比谁为班级的贡献大,谁和别人分享的东西多,等等。这样的“比较”,会激发孩子“少索取,多奉献”的热情。

第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事情需要他人帮忙代劳,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能力所不能达到,没时间、不会方法、分身乏术等;一是由于没好处、掉身份、没兴趣,即使有时间、有能力也懒得做的。如果是前者,有情可原;如果是后者,实在是不应该。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的小事儿,很可能由于思想上的怠惰而寄希望于家长代劳,这时家长朋友就要及时辨别是孩子“不能”还是“不为”,如果是“能而不为”的请求,家长不应姑息纵容。几次“拒绝”就会使孩子张口求别人之前,先考虑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第三,交友法宝,换位思考

孩子的发展,情商与智商同等重要。即使毕业于名牌大学,如果不能成为一个周围人喜欢的人,那么,要想有很大的作为是不可能的。因此,各位家长朋友不要忽视孩子情商的培养!如何让宝贝在同龄人中有好的人际关系,优秀而不遭人嫉,这需要一个交友法宝——换位思考。

平日里,家长遇事不要急躁,应静下心来多问孩子 “如果我是他(她),我是什么感受?”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不妨找一天时间,和孩子约定好“角色互换”,让孩子当一天家长,让其感受一下大人的不易。有换位思考能力的孩子通常是家长眼中懂事的好孩子,也会是同龄人中的核心领袖。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 篇四

【知识与能力】

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意义。【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和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会“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方式,养成善解人意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2、帮助学生懂得并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会融洽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教学重点:“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教学难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过程:

环节一:视频导入

1、播放电影《孔子》片段

2、小组交流名言赏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本意思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环节二:生活在线

细雨淅沥,秋风瑟瑟。车靠站,上来一位中年妇女,她走进一个座位,打量了一番,皱起眉头,面露不悦,嘴里喃喃自语。原来座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滴了几滴水,弄湿了椅面。

她重选了一个空着的双人座位。入座时,随手把她那滴着水的雨伞放在了旁边的座位上•••••• 探究:

1、中年妇女为什么会“皱起眉头,面露不悦”?

2、你们认为她“喃喃自语”些什么?

3、请你评价一下中年妇女的言行? 生活在线(续)

雨还在下,车继续行进。放学后的我也上了这辆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环节三:生活剧场

材料:大人都喜欢逛商场,特别是妈妈。但我们注意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尤其是人多热闹的商场。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纳闷。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就不能吸引小孩子呢? 探究:

1、为什么小孩子不喜欢待在商场里?(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得出结论)

2、在生活中,别人有没有强求我们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环节四:生活感悟

你不想被人欺骗,就不要欺骗别人; 你不想被人伤害,就不要伤害别人; „„

环节五:情感升华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 篇五

我们家楼上住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她精力充沛,早起晚睡,整天在家里不是跑来跑去就是敲敲打打,我们家里就只听到“叮叮当当”的噪声。我可怜他们家的地板,更可怜我们家的天花板。当然,最可怜的是我们自己。虽然天长日久的噪声已经习惯了,但在中午、晚上我们睡觉时,那不知疲倦的“叮叮当当”声还是吵得我们睡不安稳。

为了这件事,我们曾上楼提醒过多次。但是过不了两三天,“叮叮当当”的声音就会再次响起。我一直认为我们拥有一个世界上最糟糕的邻居。直到有一天,我在家里蹦蹦跳跳地来到书房时,爸爸突然大声叫住我:“停下,别蹦了!”我被吓了一跳,扭过头来一看,爸爸正以严厉的.目光看着我:“你蹦什么蹦?不知道楼下有人住呀?你不是老说楼上太吵吗?”生气过后,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是刚学过这句话吗?明知道楼上的妹妹天天乱蹦,对她有意见,你这样乱蹦乱跳,就不想想楼下的邻居怎么说?以后,可不能这样了!”

从此,我再也没有在家里蹦过,也没有再埋怨楼上太吵——我刚学会走路时,在家里也是爬高上低的呢!我惊奇地发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不仅仅是对自身的一种提醒,更是对他人的一种理解,对他人的一种尊重!这使得它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让我对生活有了一种平和的心态。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 篇六

这句话往往出此刻古文中,这是古代大思想家们常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听起来是多么有道理,多么正义。在我们现实社会中,也很需要这样的胸襟,但我们谁能做到这点,谁能无私的为人民服务而从不抱怨呢?

也许有这样的人,但只是这12亿人中的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在这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当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记得初中的政治课上老师曾说过:“社会上的各种竞争归根是人才的竞争。”在这人与人激烈的竞争的同时,关系愈来愈远,愈来愈陌生。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乖女儿,是爷爷奶奶的乖孙女,从小都是在他们的手掌上长大,从未受过任何委屈,也为干过任何粗活,从而养成了娇惯、自私的个性,所以我们很难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

在学校里,我们都很自私的,除了学习和自我应做的事之外,好像都与自我无关。我们都很想把自我不想做和不愿意做的事毫不保留的施加给别人,但与我们同龄的人有谁会这样默默地承担呢?在这世界上,有黑就有白,有丑就有美,有自私的把“己所不欲”施加给别人的人,就会有无私的把“己所不欲”默默的承担下来的人。

如果在我们周围多一些承担者少一些施加者,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会这样疏远了,人们自私欲也会减弱,大家都无私的为人们服务从不计较,那世界该多么和平!我觉得不只是人与人之间要以这句话为做人的标准,国与国之间也要遵循这个道理,否则会引起世界人民的不满。例如在当今之世,民族国家仍是国际关系的主体,国家利益确实就应是每个国家的首要思考。益”。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路,以所谓“无赖国家”的导弹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为借口,美国强化了推行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而对其可能给世界安全带来的后果不管不顾。人们不禁要问,美国在谈自我的国家利益之时,是否也应思考和尊重其它国家的利益,而不应以损害别国的利益来追求自我的绝对安全呢?当年林肯总统领导的美国联邦政府曾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同制造“两个美国”的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在斗争中留下了这样的名言:“美国人民在地球上占有和居住的这片土地只能作为‘一个民族大家庭的家园’,不能够作为两个或者更多民族大家庭的家园。”这天,美国某些人应当从这段历史中得到启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这样的做法会引起全世界人民的不满。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 篇七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我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今日跟大家一齐分享孔子的做人准则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我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我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很多,宽恕待人。倘若自我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小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当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信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能减少与他人的摩擦。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 篇八

这部《论语》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短短的八个字,却道出了做人的真实意义。自我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句话相当普遍,大都人都学过。我们都明白它的意思: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替别人想一想。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那是开学不久后,教师要调动我们的座位。换完位置后,我做的桌椅大不如以前好了。老是摇摇晃晃的,还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我坐着不舒服,所以就想趁中午没人时把我以前坐的桌椅换回来。我走到那桌椅面前,注视了一会儿,又走开了。为什么呢?因为我想到了孔子先生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张烂桌椅,自我不想坐,别人也不想啊。第一次坐到了好桌椅,第二次别人也好不容易坐到了好桌椅,凭什么又让别人坐一会烂桌椅呢?更何况自我都不想要,别人又怎样会想要呢?将心比心,也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替别人想一想。

还有一个在新闻上看到的故事。非洲某个国家,黑皮肤的人不允许进入白皮肤人的公用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卑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有一天,一个白肤美女在沙滩上晒日光浴。晒了大半天后走进附近一家餐馆用餐,但很久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满腔怒火,准备要发火时,却从旁边镜子看到自我被晒黑的皮肤。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我从论语中深刻体会到: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设身处地的替别人想一想。正如孔子先生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 篇九

这是《论语》中极具教育意义的篇目之一,主要内容是孔子仁的学说,亦即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它一方面告诉人们不能做什么,一方面又告诉人们该干什么,在现代社会,孔子仁的学说蕴含着很多值得弘扬的思想精华。

【教学设想】

对于本课来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在讲授选文时,作为教师应努力展示孔子思想的高度,深度及现代价值。理解“什么是仁”“怎样才能达到仁”“为什么这样做就可以达到仁”。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学会应用“仁”这种思想。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阅读孔子的资料。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内容,掌握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讨论,体会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情感态度价值观:思考孔子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教学重难点:体会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思考孔子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教学用具:多媒体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优秀 篇十

其实,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较小而已。但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远是不受欢迎的。世界是由许多人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拥抱着才能飞翔,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辈子,其实就是与其他人沟通。要能够沟通,就必须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现在许多人就如前面那个富人,一有些钱就目中无人,说话也变了味,这样的人浑身尽是铜臭味,他只愿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记了“达者兼济天下”这句话,别人在他眼里都是穷光蛋,说话不客气,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是要吃大亏的。

陈世美一心只想荣华富贵,他攀龙附凤,杀妻灭子,终究是人才两空,死在包大人铡刀之下。唐明皇宠信杨贵妃,不顾百姓劳顿,岭南快马送荔枝往长安,终究弄得众叛亲离,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则知道这个道理,他采纳魏征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国泰民安,历史上才有贞观之治的美誉。

孟子进言齐威王,以“齐桓晋文之事”晓之以理,阐述了要体谅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则天下可运于掌上,民之归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多为别人想想,世界将更加和平。想想那些医疗事故,那些残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战俘,那些流离失所,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难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头、熊掌,难道动物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吗?这些太可怕了,可这却是一些人的所作所为,他们的行为将被人们唾弃,他们终有受到惩罚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界一定会更加和平,安宁。生活得更加和谐,充满快乐。

评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意思是,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儒家的信条之一,以此作为文章的标题,略嫌“迂腐”,倒也无可厚非。

话题内容不正是“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吗?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议论文 篇十一

现在的很多人都应该学过这个道理吧?不妨在看到此文时细细想一想,你的行为和孔子所言一致吗?相信很多人都会点头称是,但是这不大现实吧,再仔细想想吧。就像我的一个朋友,当我问他这个问题后,他想都没想就点了头。其实我这个朋友比较小气,每次别人送了他他不喜欢的东西,他不会丢掉,而是要等到要送给其他人礼物时就趁机把这些他不喜欢的东西当做礼物送出去。什么不合他尺码的T恤啦,戴着不舒服的表啦,不太喜欢的书啦,统统送了出去,却把那些好看的,实用的小玩意儿给自己留下来。有一次我看他这样做,忍不住问:“你这样做会不会不太好啊?”他却头也不抬答道:“你懂什么!我这叫做省钱好吧。”

几年省了下来,他身边的朋友却越来越少,直到某天他收到一个朋友寄来的生日礼物—一大箱的烂苹果,他刚开始忿忿不平,却在突然间想起了自己寄出去的那些礼物;那些收到这种礼物的人,会不会心情也同现在的自己一样呢?他顿悟,此次不再将自己不喜欢的礼物送给别人。

也许你看了这个故事,就会发现自己身上也有我朋友的这种毛病。虽然我们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义,但我们却无法做到,哦不,应该是只能偶尔做到。我们言行不一致,我们经常口是心非,我们的心还会不时地被自私蒙住,我们会因此而忘却一切美德,一切道理,这往往是会让我们后悔的,但很多人也会不以为意地忘掉这些事情。我们太自私,不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们的不对。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文 篇十二

有人说,普希金说了,“走自我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所以自我是最重要的,只要自我想做的,不要管任何人,只要对自我有利即可。我想,这种思想未免有点太自私了,对自我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上司接纳了员工的意见,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误;自我听了朋友的劝告,能够少走不少想不到的弯路。任何情景都是如此,你研究到了别人,别人也想到了你。何必要充耳不闻、一意孤行呢?这样的人随后只能是众叛亲离,沽名钓誉!

当初,楚王想攻打宋国,鲁班的云梯都给他造好了,可最终为什么没有打成?这要感激两个人。一是出使楚国的墨子,更重要的就是楚王自身。楚王当初是用心研究过墨子的话的,否则他也不会放弃这次攻宋的机会。可见,楚王是一个己所不欲,亦不施于人的人。假若楚王当时不管墨子,现将其除掉,然后再去打宋,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双方损失惨重,对楚王也是不利的。

还有两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物———扁鹊和他的病人蔡桓公。前者是因为高超的医术而出名,而后者就因一个以他而来的成语“讳疾忌医”在民间流名百世。蔡桓公为什么会死?原因就是他自我想着自我没病,而不让医术高明的扁鹊来给她治疗,最终病入骨髓,一命呜呼了。

过分的独断主义带了乐如此严重的后果,以至于把命都丢了!

上一篇:入党思想汇报——端正动机下一篇:富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