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共8篇)
1.山寨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篇一
儒家文化对东亚社会经济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从来都是不可分的,做为东南亚文化的主导,儒家文化对东亚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借鉴日、韩等国在发展社会经济中对儒家文化的运用,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作 者:孙明媚 张永礼 SUN Ming-mei ZHANG Yong-li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00刊 名:辽宁财专学报英文刊名:LIAONING FINANCIAL COLLEGE JOURNAL年,卷(期):5(1)分类号:B222 F114.46关键词:儒家文化 东亚 社会经济
2.山寨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篇二
就目前的社会文化现象来说, “山寨”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解释:第一, 受到现代物质文明的影响, “山寨”这一大家族中, 最先出现的就是“山寨产品”, 因为正版的商品价格都偏高, 而“山寨产品”正好弥补了这个缺憾, 所以, 当“山寨产品”的问世, 就受到了社会中许多人的追捧。第二, 在“山寨产品”的出现之后, “山寨文化”也逐渐形成, 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 这里所说的“山寨文化”是一种狭义的解释, 是社会中对精神文化追求方面的一种现象, 在这种文化现象中就包括由这些“山寨文化”所折射出来的大众的社会心理、物质追求、精神追求、审美趋向以及社会的思想潮流, 人们的价值观的转变等。第三, 从精神角度过渡到了行动角度上, 由“山寨文化”所引导的“山寨行为”, 既有具体的“山寨行为”更有传播“山寨文化”的各种方式, 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这些“山寨行为”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上的问题。
二、山寨文化流行的因素
现在社会中, 出现了许多通过恶搞、调侃、嘲讽之类风格的文化形式来引起社会对某件事物的关注, 这样文化形式已经逐渐成了一种趋势, 从而出现了“山寨文化”, 这是文化形式的本身是在对抗潴留和经典, 颠覆某些事物在社会与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 这种文化之所以流行,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 “山寨文化”比较平民化, 每个人都可以制作出符合自己意愿的作品, 也就是时下正流行的“DIY”, 再加之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 电脑、手机、DV等电子产品都已经平民化, 几乎是每人都具有的必备的生活用品, 所以, 人们可以通过这些交流的手段将自己的作品随时进行共享, 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因此, “山寨文化”的流行与电子网络的普及是分布来的。第二, “山寨文化”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利用众所周知的事物来进行再创作, 这都是在利用原版的名气。就拿“山寨版春节联欢晚会”来说, 要是没有传统的春节联欢晚会打下的十几年的根基, 山寨版也不会就此备受关注, 这让人们感到新奇却又熟悉, 非常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也就相当于, 这些“山寨文化”在正式面世之前就不需要再投入大量的宣传费用, 因为原版的作品的名声已经是最好的宣传, 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第三, “山寨文化”为广大人民提供了一个相对平等自由的交流沟通的平台, 相比于“官方领域”要方便的多。就像近几年来, 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 并愈演愈烈, 其中主要的原因并不是这些选秀节目的内容有多么新颖与别致, 而是, 其中的评选方式与游戏规则让全民可以参与, 通过强大的媒体宣传, 可以为所有人营造出“我正在参与现场直播”的感觉, 让人们觉得离舞台不再遥远。这种方式就突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 由于强大的官方势力, 让人们觉得遥不可及, 总是处于一种“被接受”、“被传播”的状态, 我们所看的电视新闻或者报纸新闻, 都是记者和编辑编写出来的, 其中的真实程度到底有多少, 是不能够想象的;普通百姓想在春晚中想露一面几乎是不可能的, 春晚中的那些节目有时怎么选上去的, 其中的内幕人们也是不清楚, 即使是那些知名演员扮演的农民工, 也失去了太多的真实感, 所以, 我们成了“受众”。现在出现的“草根阶层”的那股正义且自信的力量被社会中大多数人所接受, 虽然是“山寨版”, 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是在挑战权威, 来争取自己的话语权以及公平的机会。
三、对“山寨文化”的批判
(1) 缺乏创造力。“山寨文化”就是对原版的恶搞、复制或者调侃, 本身就缺乏一种创新精神, 但是这就并不是说我们这个社会中就是缺乏创造力的, 而是这种“山寨文化”不需要过多的创新, 主要就是利用原版的名气与根基, 以及它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效益, 这些效益是“山寨文化”学不来的, 只能够利用这些效益来实现自我价值, 引起社会的关注。所以, 很多人说“山寨文化”就是在简单效仿、小偷小摸, 更甚者是强取豪夺, 将“侵权”与“山寨”联系在一起, 但是这种理解是不够全面的, 不合理的。“山寨文化”的大肆流行本质是创造力的本原性精神的缺失与贫乏, 以及对创造力这种强势话语权的模糊追求的结果。但是却不能够说全都是庸俗化的, 而是这些“山寨文化”在一定程度上, 是在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
(2) 没有集体意识。在“山寨文化”中, 没有太多系统化的结构存在, 与主流文化不一样的是, 主流文化要有前期的宣传、策划, 后期的总结以及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而“山寨文化”就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需求, 没有那么多的步骤与计划, 总的来说就是比较随意和散乱, 集体意识比较差。有些“山寨文化”表面上是在控诉着社会中某些不良现象, 感觉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觉醒意识和民族的觉醒意识, 但是, 却忽略了自己的表达方式的本身就存在着对自我认识与民族认识的缺陷。在“山寨文化”中, 虽然一直在强调着多元化并存, 但是现在看来仍然比较单一, 其本质仍然是对原版文化的复制拷贝与抄袭, 只是停留在自我意识中的狂欢模式中。
(3) 山寨侵权与合法不能明确区别。就从最开始出现的山寨手机来说, 就是在模仿某些著名的商品的设计风格、品牌标签等, 这就是一种侵权行为;而另一部分的手机制作者就是将闽派手机的芯片购买过来, 自行制造, 自立品牌, 这样的行为似乎又是合法的, 但是仍然存在偷税漏税的行为。所以, 不难看出针对“山寨文化”侵权与合法的问题还是不能够做到泾渭分明, 大多数的时候就是一概而论。
四、“山寨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现在,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时期的初级阶段, 由于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备, 对于络绎不绝的山寨文化还难以应付, 在这种经济状态下, 还不能够对山寨文化对市场经济的侵占做出很好的回应。在上面已经谈到过“山寨产品”往往比正版便宜, 再加之, 我国现在国民收入的水平普遍偏低, 物价却是在不断增长, 这与国民的经济收入是不成正比的, 这样就更加促使了“山寨文化”的泛滥。其次, “山寨产品”与“名牌产品”相比较而言, 前者的性价比更加高一些, 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差不多的功能, 更加符合大多数的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在这些现象的产生, 是与市场需求分不开的。对于生产厂家来说, 更愿意用更便宜的原材料和简易的生产程序来制造出更多的市场上销量好的产品, 以此来降低成品, 在价格上就占有优势。另外, 一些品牌产品的生产都有固定的生产厂家, 一般生产商是不能够生产的, 所以, 为了更大的盈利, 就会愿意接受“山寨产品”的生产加工。
(2)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山寨文化”其实就是原版文化的再版与再创作, 并没有其他新意可言, 但是受到经济的束缚, 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更加倾向于消费“山寨文化”, 这对于他们来说, “山寨文化”更加物美价廉, 能够消费得起。但是, 如果任这种现象随意发展, 必定会导致我国社会在精神文化上诚信的缺失以及在法律上, 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够完善, 失去法律的威严, 这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设想, 在未来的某一天, 全社会都是“山寨版”的产品、文化肆意泛滥, 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就会被动摇, 正义的力量将会不存在, 这样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五、结束语
“山寨文化”不仅是一种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表象, 更是在潜意识中暗示着我国现在社会的一种现状。对于“山寨文化”, 希望政府部门做出长远的计划, 能够正确健康的引导“山寨文化”、“山寨产品”、“山寨行为”等走向正轨, 为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做出贡献, 但是在改造的过程中, 切忌急功近利, 首先, 就是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然后, 就是要鼓励社会中每一个积极、正义的公民, 用整理的力量来使“山寨文化”合法化, 使其对我国的社会发挥正能量, 消除对立与冲突。
摘要:近些年来, 由于受到各种文化的冲击, 为了满足全社会人们的需求, “山寨文化”应运而生。在某种层面上, 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播的方式, 因为这种文化形式可以深入到社会的角落, 从而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山寨文化”是侵犯了“正版”的权益, 也阻碍了我国“正版文化”的发展, 这就涉及了知识产权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问题, 这就需要政府引起高度的重视来正确处理这种文化的传播, 切忌急功近利。
关键词:山寨文化,传播,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范明献.网络媒介的文化解放价值——一种基于媒介传播偏向的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0, 02 (15) .
[2]吴明蔚.“山寨”文化的传播学解读[J].吉林大学, 2011, 04 (01) .
3.对山寨文化的反思不能停止 篇三
说到山寨产品,怎么能缺少山寨图书?几乎任何一本外版畅销书的引进,都会引发一轮国内出版商的山寨热潮,成为一大“洋相”。以一本《不抱怨的世界》为例,在引进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市面上先后出现了《不抱怨的生活》、《不抱怨的人生》、《不抱怨的心态》等山寨书15种。把山寨图书加上,《时代周刊》所列的山寨产品刚好可以凑足十种。
但中国的山寨产品仅就这些吗?显然不是,我们早已生活在一个无处不山寨的环境中,服装、电器、软件、娱乐……凡是能想到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几乎都能找到山寨版,以次充好成为商业经营中的一大顽疾,也乐此不疲地抄袭模仿造就了一批短命的娱乐节目。如果说山寨产品以其低廉的价格,让前来旅游的外国人也纷纷购买,那么山寨文化在精神层面对中国人产生着巨大影响的同时,也无时不在损伤着改革开放后中国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创新形象。
两年多前的山寨文化话题讨论,没能留下带有建设性意义的成果,对于山寨的尖锐批评,也没能引起社会层面的集体反思。这两年多来,山寨话题已经渐渐从媒体、舆论上消失,但山寨产品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山寨文化也在无形当中,对人们的思想与精神制造着看不见的伤害,这种伤害包括:它让人们对中国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产生怀疑心理,失去了本该拥有的文化自信;它让一直贯穿于中国人血脉中的民族自豪感遭到挤压,使得我们在现实面前不得不承认:文化创新正在成为一种稀缺的能力。
如果山寨产品尚有“物美价廉”这一噱头可以勉强证实“存在即合理”,让那些山寨厂商们可以强词夺理一番的话,那么,对于山寨文化产品的批评,更应该刺痛神经,让我们如坐针毡。《时代周刊》所报导的超女快男,模仿的是《美国偶像》,而现在正火爆荧屏的《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模仿的是英国的《take me out》,如果能模仿来别人的真诚与真实也好,但这些节目往往在模仿的过程中走了味,变成了炫富、造假、拜金的舞台。
时间的流逝让中国山寨产品的逐利本质暴露无遗。之前所有关于山寨文化的讨论中,所谓的“挑战精英”、“颠覆权威”等标签,不过是中国山寨的一副画皮,现在这副画皮揭开,从骨到肉都能闻到浓重的铜臭味。前不久某卫视推出一档跟风的相亲节目,播出之前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與众不同,但播出后发现,它和其他的相亲节目是一丘之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不是为了模仿别人提高收视率,干吗还要在相亲节目日薄西山的时候上马?想拯救电视娱乐业,山寨精神不从电视人的脑海中删除,那是永远没有希望的。
4.山寨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篇四
中西文化传统对我国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文章从人文关怀及价值判断、理性主义及经验主义、整体性思维和局部性思维三个方面论证了中西文化传统对我国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并提出了我国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作 者:陈根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经济贸易与统计学院,广东,广州,510320刊 名:经济与社会发展英文刊名: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年,卷(期):3(8)分类号:G0 F0关键词:人文关怀 价值判断 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 整体思维 局部思维
5.山寨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篇五
—以仁怀市发展为例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酒文化亦是如此,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白酒文化,仁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历史沉淀,形成了以国酒茅台为龙头的白酒文化,促进仁怀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国酒文化的丰富多彩添上了一笔,本文从仁怀酒业的发展,透视出一个地区文化的传播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可以看出,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地区文化来支撑。
关键字:酒文化 传播
中国
仁怀市
经济发展
一、酒的起源
酒是人类饮用历史最长的一种植物发酵酒精饮料,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的前列,酒也是一样,有着它自身的光辉篇章。在我国,由谷物粮食酿造的酒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而果酒所占的份额很小,因此,酿酒的起源问题主要是探讨谷物酿酒的起源。我国酒的历史,可以上到上古时期。其中《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等,都表明我国酒之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据考古学家证明,在近现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专用的酒器,说明在原始社会,我国酿酒已很盛行。以后经过夏、商两代,饮酒的器具也越来越多。在出土的商殷文物中,青铜酒器占相当大的比重,说明当时饮酒的风气确实很盛。酒的起源——酿酒起源的传说、酿酒起源的传说: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杜康造酒说。
二、酒业的发展及酒文化
(1)中国酒业的发展概况
白酒是我国的传统行业,同时也是一个利润较高的行业,在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逐渐增加及国家放松对酿酒用粮的限制后,白酒行业的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白酒产量从1980年的215万吨,迅速扩展到1996年的801万吨,1994年国家开征消费税,大幅度增加白酒税收,从而引起了白酒生产开始大幅度的萎缩,直到2002年开始,白酒业才逐渐摆脱颓势,走出低谷,2003年,白酒业主动出击,利润开始增长。在酿酒企业中,以白酒企业为主力军。贵州仁怀市以茅台为龙头的白酒生产企业在全国同行都占有重要地位和崇高声誉,白酒利税居各类酒之首,主要得得益于白酒生产大省的普遍增长,而白酒企业2011年的业绩也是红红火火。
据了解,2011年14家白酒上市公司业绩整体预计平均增长83%,表现出行业极强的成长价值。从企业来看,贵州茅台司201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较上年增长65%以上。五粮液集团2011年业绩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1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19,295万元,除此之外,老白干、金种子、泸州老窖业绩也都出现了上涨。
伴随着2011年白酒企业的业绩大增,2012年白酒行业将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让白酒行业、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白酒产业格局。
中国酒种类多,品质高,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良好的信誉质量,有许多产品已经品牌化,国际化,如茅台酒,五粮液等,14亿人口的国内市场以及有待开拓的国际市场,给中国酒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从酒与商业的联系来说,有普遍城乡的不计其数的商场,商店,酒店,酒楼,以及各类酒产品展销会,交易会,拍卖会,可谓四通八达,畅通无阻。(2)中国酒文化及其传承 酿酒,饮酒,用酒,以及由此而产生或衍生的行为和观念,是一种文化现象,人们称之为“酒文化”,这是世界上共同的现象。
中国是世界上发明酒类最早的国家之一,又是酒类生产和消费最多的国家之一,因而,中国酒文化的沉淀极为深厚,同时,由于中国特有的古老文化的影响,又使得中国酒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中国酒文化,大体反映在酒的渊源,酒具发展、酒礼酒俗、酒诗、酒话、酒故酒典等发面。
中国有酒祖和酒神的传说,由于酒祖、酒神之说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加之酒的本身又有极其神秘的魅力,所以,在中国的名酒中,又都各有自己的神话或典故传说,这就是中国酒文化的一枝奇葩。
如国酒茅台,就有几种神话典故传说是“飞天仙女赐神液”,说是占时的赤水河畔上,就有很多人会酿酒,但酒味都不理想,有一年,一个衣衫褴褛的姑娘啦赤水河畔讨饭吃,善良的赤水河人就给了她很多好吃的,夜间,人们忽见那个衣衫褴褛的姑娘换来一身鲜艳的衣裙,腰间还束着一条红绸彩带,手端一只金碗,将金碗中的酒洒入了赤水河中,从此赤水河上的酒就成了“天下第一美酒”。人们这才明白,是仙女给赤水河送来了神液,使赤水河上人家过上了好日子,所以,至今茅台酒的商标图案上,还是“仙女捧杯”图像,仙女腰间还束着一条红绸彩带,人们称之为“飞仙”。飞天茅台的由来就在此处吧。举世闻名的五粮液,名酒泸州老窖、汾酒都各有其传说。中华美酒的神话典故传说,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一本书。
中华民族还有其特有的酒器文化,酒礼酒俗文化风情,五月端午有饮药酒的习俗,中秋佳节把酒赏月。九九重阳有喝菊花酒的习俗等等。还有丰富多彩的喜庆酒俗,如婚宴喜庆酒、接风洗尘酒、过生日和寿宴酒、义结金兰酒等,都丰富多彩,令人陶醉。
五花八门的酒令之戏往往使得酒席之上气氛热烈,友情洋溢,酒不醉人人自醉。其中有一种大众化的既简便易行,又文明诙谐的酒中之戏——拇战,也就是饮酒之中的豁拳行令亦称“猜拳”,由于拇战既是一种活跃酒席之上的气氛又是一种交流感情的好方法,既是一种锻炼智力的好方法,又是一种互相学习的机会,所以从古至今,一直受大人民的欢迎。
酒,在中国历史上与文人墨客跟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句话,中国的历代文人因酒赋诗,留下来大量不朽的诗篇和佳话,这又是中国酒文化宝库中的无数明珠。陶渊明醉入桃花源,李白举杯邀明月等等。
丰富多彩的酒文化需要我们后人的传承,延续酒文化的精神,直到如今,酒作为一种特殊饮品,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依然在中国文化领域里传承。(3)白酒业的经济贡献
中国酿酒工业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酿酒工业利润总额从2004年的104.08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360亿元,5年增长246.14%。白酒5年来收入和利润复合增长率领先整个酒类行业,2010年上半年,全国白酒总产量约400万千升,累
计销售收入约1200亿元,实现利润180亿元。成长性和稳定性继续领跑整个酒类行业,在通胀的大环境下,白酒行业持续表现出收入增长大于产量增长,利润增长大于收入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白酒企业财报中同时披露,企业业绩增长均源于主营业务白酒销售量大幅提升。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场对白酒产品的需求也持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全国白酒生产量已达到1025万升,销售量突破3500亿元,产销率约为98%。可以看出,白酒业依然以强劲的势头发展着,为经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三、酒文化带动仁怀经济发展
(1)仁怀酒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经济状况
汩汩流淌的赤水河,难以解密的微生物群,闻名中外的国酒茅台,世人对这块土地的神奇都有着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中国酒都——贵州仁怀。弥漫着浓浓的醇香,这个神秘的原生态河谷,让仁怀众多的白酒品牌冲出大山,走向世界。
白酒产业作为仁怀市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使得仁怀不仅是贵州经济强县,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酒都,其中茅台集团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237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创汇首次突破1亿美元。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增长,利税总额、利润、税金等指标居全国白酒行业第一。目前在全市的140多家白酒生产企业中,注册商标1438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级著名商标53个,贵州省名牌产品6个。2011年,仁怀市规模企业完成白酒产量19.8万千升,占全省规模企业白酒产量的80.3%,完成工业总产值235.4亿元。截至2011年底,仁怀市共有酱香型白酒生产窖池25000多个,全市规模以上酒类生产企业66家,除茅台酒集团外,还有国台酒业、云峰酒业、钓鱼台国宾酒业等多家大中型优质酿酒企业。对仁怀市财政总收入的贡献率达90.2%,对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贡献率达72%。因为白酒产业的发展壮大,仁怀作为一个绝少有烟囱的县级市,占据着贵州省经济强县的头把交椅。
近年来,仁怀市始终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倾力打造“中国国酒之心”,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经过几年的努力,绿化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有效实现了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多赢。“十一五”期间,我市白酒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599.27亿元,利润270.55亿元,全市白酒累计实现产量逾47万千升,其中茅台酒产量11.9万千升,到“十二五”期末,按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要求,开发区将完成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亿元以上,全市白酒产量将达到60万千升,产值将达到600亿以上,力争实现1000亿目标。(2)仁怀酒业发展的优势
(一)品牌优势:
以“国酒”之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茅台集团本身的经济实力世人皆知,但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少有人关注。茅台镇共有400 多家注册的酒厂。在偏僻的山区小镇,有如此规模的企业,可能仅此一家。茅台镇白酒年产量8 万吨,占仁怀白酒生产量的50%,占贵州白酒生产量的70%,酒利税占贵州省酒利税的90%。有如此产量和经济效率,除了品牌赤水河良好的水资源外,更重要的是茅台酒声誉的影响力。茅台镇因国酒茅台而出名,而茅台镇酒业因茅台集团系列酒而获得国内外市场的
认可,这是茅台集团为当地酒业发展带来的得天独厚的名誉优势,可以使许多酒厂缩短了在市场开拓中获取认同的漫长征途,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节约资金,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一个上规模的酒业产区。在国酒茅台的强力引领下,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仁怀逐步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品牌群;依托茅台,厂市同心,仁怀酒业园区化的步伐正有序推进;高扬绿色旗帜,仁怀酒业集群已经初具雏形,目前正在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地域优势:
贵州是酱香型白酒的主要生产地,茅台酒是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仁怀市是贵州酱香型白酒的生产集中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酒茅台的发展速度加快,有力带动了仁怀白酒产业发展,已成为仁怀的优势资源和主导产业。
酿制茅台酒的用水主要是赤水河的水,赤水河水质好,用这种入口微甜、无溶解杂质的水经过蒸馏酿出的酒特别甘美。故清代诗人曾有“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东下”的咏句赞美赤水河。茅台镇还具有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一年有大半时间笼罩在闷热、潮湿的雨雾之中。这种特殊气候、水质、土壤条件,对于酒料的发酵、熟化非常有利,同时也部分地对茅台酒中香气成分的微生物产生、精化、增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离开这里的特殊气候条件,酒中的有些香气成分就根本无法产生,酒的味道也就欠缺了。这就是为什么长期以来,茅台镇周围地区或全国部分酱香型酒的厂家极力仿制茅台酒,而不得成功的道理。
与国内其它白酒集聚区的做法不同,面对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劣势,仁怀独辟蹊径,狠抓酿酒产业链条,在酿酒原料等方面大做文章,引领当地酒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政策优势:
[2012]国发2号文件明确提出:“利用赤水河流域资源和技术优势,适度发展名优白酒,确保产品质量,维护品牌声誉,推动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做强做优特色食品工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贵州省明确将白酒业的发展作为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并把白酒业的发展列入《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重点发展的产业。目前贵州全省正积极推动白酒,特别是酱香型白酒的发展。为加大贵州发展白酒业,特别是酱香型白酒发展的宣传力度,贵州省经信委,新华社贵州分社,仁怀市委、市政府联合开展对贵州酱香型白酒发展的深度调研及宣传活动。这就有效地推进了白酒产业的迅速发展。
(3)仁怀酒业的发展特点、方向、存在的问题
(一)特点:首先,地方政府逐渐重视白酒产业发展,在地方酒业品牌发展过程中,仁怀市审时度势,凭借自身的一系列优势,及时制定了《酿酒工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致力于改善酒类企业发展软环境,为地方酒业发展壮大搭建了提速平台。同时实施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战略,酿酒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了企业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还积极支持酒企实施“走出去”战略。其次,以“国酒茅台”为龙头,带动其它酒企的发展,茅台就是仁怀的生命力。仁怀特色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茅台酒集团的发展速度和程度。秉持这一信念,仁怀市确定并按照“依托茅台、服务茅台,厂市同心、共谋发展”的思路,全力以赴支持茅台酒厂技术改造和扩建,广泛开展茅台酒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茅台品牌的跨越发
展,带动了仁怀地方酒业的迅速崛起。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地方酒业纷纷看齐领航快跑的茅台集团跨步追赶,努力增强自身实力和品牌形象,中小酒业的发展风起云涌。
(二)发展方向:一是以酱香型白酒为主导,制定规划,引导发展。酱香白酒产业是仁怀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其资源优势集中体现在茅台河谷酿造优质酱香型白酒的特殊环境,使茅台这一地域品牌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当前,已启动茅台河谷酱香型白酒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二是实施品牌战略,做强酒业品牌。首先对茅台河谷酱香型白酒这一优势资源申报实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充分开发利用好“茅台”地域品牌和“中国酒都”地域品牌;其次是倾力维护支持国酒茅台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使茅台集团实现“百亿”集团并向更高目标迈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发展质量。积极探索“粮、酿、畜、沼”等循环经济模式,切实抓好酒糟的循环利用,形成“三低一高”的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发展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一是发展战略的问题。茅台河谷的酱香型白酒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目前对这个优势资源还欠开发,且开发难,投入资金较大。二是产业规模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白酒产业“小、散、乱”等问题比较突出。三是茅台酒知识产权和茅台地域品牌保护的问题。对茅台品牌的侵权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尤其是受外地地区保护等深层次问题的影响,保知打假工作没有形成很好的合力。异地包装生产、出卖品牌,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保护茅台酒和茅台河谷酱香白酒知识产权工作的任务非常艰巨。还有就是环境污染问题,“十二五”规划以来,仁怀加紧白酒企业的建设,沿河白酒工业迅速发展,但是排污系统的处理不当将带来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尤其是对赤水河的污染。(4)以茅台酒为支撑的仁怀酒文化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就这个释义而言,仁怀的酒文化,仅在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型酒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上还能有所表现,也就是说,在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上有所表达,而在其他方面即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上乏善可陈。在仁怀的酒文化历史上,我们只有茅台酒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与长征的结缘,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在国家政治外交舞台上的表现,但是,仅仅这些是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城市的文化性格的要知道,茅台酒真正在仁怀历史起到的巨大作用,不只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这几十年,几十年的时光所能够塑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形态和性格的。
说起茅台酒,世人少有不知,讲到茅台酒文化,不去深究,不去考察,不去领略是难以体会到的,贵州茅台享誉四海,是我国的“国酒”。茅台酒是以它的产地命名的,它产于贵州省西南部仁怀市西13公里处的茅台镇,该镇因而也被称为“国酒之都”。酒镇茅台前临赤水,当年红军长征曾四渡赤水,后依寒婆岭,酿酒条件得天独厚,早在汉武帝时期,当地人便已经开始酿酒,到盛唐时代,已经酿出美味的蒸馏白酒,这可能便是茅台酒的前身。1915年巴拿马斩获万国金奖,一举名扬天下,现在,茅台酒已经与法国的“白兰地”和英国的“威士忌”齐名,被公认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作为国酒的产地与红军长征途经之地的茅台还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已经建设成为以国酒文化、红军长征文化、赤水河自然风光三位一体的国际旅游区,区内具有上百个古朴秀美的景点,主要有赤水河小三峡、十
里长滩、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国酒文化城、怀阳洞国嘉陵江洞穴探险和攀岩基地等等。
自古至今,向往茅台、赞美茅台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毫不夸张地说,茅台酒的每一个细小的“侧面”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故事,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文价值。犹如中国发给世界的一张飘香的名片,具象的茅台酒和抽象的“人文”,在以醉人的芳香让世界了解自己的同时,也将中华酒文化的魅力和韵味淋漓尽致地展示给了世界,让其了解了中国、中国酒文化。茅台酒是一种文化。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酒文化的代表就是茅台酒。
走进茅台酒的故乡仁怀市和茅台酒产地茅台镇,一股清醇的酒香散发在空气中使人有未赏茅台先自醉之感,茅台酒文化的魅力更是吸引人,感染人,特别是四个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声誉传遍了各大洲—最大的实物广告(茅台酒瓶)、体积最大的摩崖石刻汉字—“美酒河”、最大的石刻龙建筑、规模最大的酒文化博物馆“国酒文化城”。这些都有效的支撑着仁怀的酒文化。
(5)酒文化创造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
茅台酒已有的品牌优势是茅台镇发展旅游业的有利保障,赤水河一带自古以产美酒而闻名于天下,沿岸分布着茅台、五粮液、郎酒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白酒,是中国白酒的主要产区。深入挖掘酒文化内涵,发展酒文化旅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且目前贵州境内的旅游目的地多以自然风光及少数民族风情为主,以酒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尚只有茅台一处,应该具有资源垄断性。近年来白酒产业的“隐形经济”更是为仁怀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不管是茅台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还是鲁班镇生界苗山人家,整洁干净的乡间小道、独具黔北民居风格的小洋楼,已成为众多游客青睐之地。据统计,去年上半年,仁怀市旅游接待人数达73.4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7.19亿元。酒文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今非昔比了。
(6)仁怀酒文化的传播方式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地区的酒文化相互交流和相互交融。酒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在贵州这个有着深厚酒文化积淀的地方,仁怀市茅台镇又以其特别的历史背景和迷人的神秘色彩吸引了众多的历代名人,迷倒了众多政客文人,甚至成为有些人心中朝拜的圣地。其酒文化的传播可谓方式多样:首先是人际传播,人与人之间通过交谈,讨论对话等面对面的传播,也可以借助传播媒介进行,如打电话,传真,电子信件等。像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将仁怀的酒文化散播在每一个角落;其次是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成员之间或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在一些如酒博会等活动上,少则上百人,多则成千上万人,通过这样的方式,仁怀的酒文化得到了宣扬。还有是大众传播,这可以说是最有效的方式,当我们看新闻联播的时候,前面几秒的广告无不为之震惊:“国酒茅台为您报时”。在大众传播媒介如广告、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向大众提供仁怀酒文化,在仁怀电视台,还专门做了人文茅台这样一个节目。另外就是跨国传播,茅台做为国宴用酒,外交礼酒。国家通过互联网、各种外交活动等传播酒文化,让世界人民知道国酒文化。
(7)仁怀酒文化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措施
仁怀白酒企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仁怀的经济支柱,而已“国酒茅台”为首的国酒文化,也正以快速的步伐向前行进,借助自然环境和民族基因造就豪爽品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仁怀人豪爽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开怀饮酒的生活习惯延续了仁怀独特的酒文化。这也是酒文化得以衍生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按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要求,到“十二五”期末,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将完成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亿元以上,园区形成年产40万千升酱香型白酒产能,能为全市白酒企业提供80%以上的配套产品,仓储物流配套完善,实现工业总产值800亿元以上,可解决就业人员8万人以上,名酒工业园区将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把仁怀市茅台镇打造为中国国酒之心,把国酒茅台生产基地,建设成为国酒文化中心,使茅台镇成为具有良好的历史风貌、优美的自然环境的酒文化古镇和世界名镇,是一个融合了茅台酒厂与当地民居社区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仁怀酒业的发展,延续辉煌的同时,一方面要不断尝试引入和创新出新的技术,窖藏、洞藏、凤香、芝麻香等等创新之笔不断涌现的时候,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创新。另一方面要善于挖掘本地的文化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利用茅台品牌优势,打造中国第一酒镇,另外还要大力发展旅游业,这里有历史悠久的茅台酒文化,有红军四渡赤水留下的足迹,有四项世界之最,这里有实力画出一片不一样的天空。
总之仁怀要想快速发展,就应该由单纯的酿酒文化向着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现代文化等更深层次迈进。同时各个品牌应该尽快走出国门,尝试新的品牌定位或者新文化概念,赋予仁怀酒品牌以现代时尚、新潮浪漫、高贵典雅、豁达向上的精神内涵和基因,让文化引领行业品牌的发展。
四、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系统,包含了地域特色的地域文化又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不同的地域文化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主体是相同的,即都是通过地域文化观念与文化价值系统、地域文化表现形式等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作用。与此同时,地域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也并非是以整体形态而发生的,而是内部各要素的不同组合以及形成的地域文化需求、文化导向、文化行为和文化精神等层面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一个地区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精神风貌都是该地区地域文化精神的体现,是地域文化的主要内涵和精髓,也是支撑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精神支柱。以“国酒茅台”文化为主体的仁怀酒文化,成为了仁怀经济和精神的支柱。对于我国而言,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也形成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历史长久的仁怀酒文化,大力发展白酒产业,特别是“十二五”开局以来更是突飞猛进的发展着。
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媒介来讲,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主体,是在一定产权制度安排下对各种生产资源、生产要素进行配置的基本生产单元。就拿仁怀来说,白酒企业就支配着本地区的发展;从文化的视角来看,企业则是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文化共同体,酒企的绝对优势,造就了仁怀独特 7 的酒文化。因此,可以说企业是文化和经济的复合体,地域文化通过影响企业文化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讲,一个地区的文化,决定了本地区的人文走向、经济发展模式、生活方式等。地区文化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的体现出来。一个地区要发展,需要一种文化的支撑,从而揭示出经济发展的本质。文化就是一支指挥棒,时不时的在指引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传播学》-邵培仁-2006年
2、我国白酒业发展趋势2007, 34(4)
3、贵州白酒行业营销策略的特点及发展趋势2006(2)
4、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
5、中国经营报-鲁娜-2000-02-01
6.山寨文化的高考作文材料 篇六
一、什么是“山寨文化”?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这种文化的另一方面则是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引起争议。
“山寨厂”指的是遍布广东的各种电子产品加工制造厂,这些厂商大多没有正规品牌。
,当山寨文化在手机领域摧城拔寨,在数码领域跃跃欲试,用各种各样无所不及的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之时,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这股来势汹汹风光无限的民间势力曾经有过卑微低下甚至不值一提的惨淡出身。
、那段时间,如果内地人到深圳、广州去出差,就会发现一个很匪夷所思的现象:很多当地人拿的都是诸如“NOLA”、“Sasang”这样的牌子手机,无论是正规商店还是街头小摊,摆得最多卖得最好的都是一些奇奇怪怪至少在内地闻所未闻的品牌手机。
这时的山寨文化还扎根于生产出这些奇怪品牌手机,遍布沿海的众多小型电子加工厂(或者说是小作坊)里面,没有人认为这些东西能成气候,更不会有人认为这些东西的背后存在一种更深层次的东西,将来会影响中国的IT行业。这一点和中国的武侠文化倒是惊人的一致:成大器者往往是最不起眼的那个。
其实,跟山寨手机同时出现的还有山寨MP3,在华南地区一度涌现出300多个让国人看得眼花缭乱的MP3牌子.与山寨手机相比,这些山寨MP3更早走向全国,出现在大小电脑卖场的柜台上,与“创新”、“三星”这些名牌MP3摆在一起,形成一道颇有意思的风景线。
当然,山寨MP3最终还是没有如同手机这样成大气候。原因是多方面的,MP3本身的发展前景不够明朗,很快就被音乐手机和其他数码产品所取代;山寨MP3的发展过于无序,这种无序反过来对MP3市场造成了重大伤害,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山寨文化初期发展的盲目性和非正统性;MP3市场容量不足以容纳如此多的品牌,最终陷入瘫痪——这一点跟手机市场正好相反。
山寨文化是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产品的一种现象。它的衍生物,将打破手机的束缚,而扩展到数码相机、鼠标、键盘等等方面,它的副产品同样可以在相关行业引发结构性震荡。这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炮火,这是学比赶超的来福枪,山寨文化在抄袭与超越的羊肠小道上一路狂奔,尤其是挣脱了牌照的束缚,握紧了低成本高回报的福祉之后,它摧枯拉朽的震撼力与病毒营销的感染力,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行业潜规则,建立了以山寨文化为基础的价值序列。而且,山寨文化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式山寨。
二、“山寨文化”是否侵犯知识产权?
自从山寨手机粉墨登场以来,中国忽然刮起了一股山寨风。一时间,山寨电脑、山寨服装、山寨汽车、山寨网站、山寨大学、山寨电影、山寨电视剧、山寨艺人、山寨春晚,直到山寨白宫,形形色色、林林总总,山寨比坏债来得还快,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忽然莫名其妙地进入一个山寨时代。
有些人成了山寨文化的坚定拥护者,他们认为有些山寨产品的确能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实惠,山寨文化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标榜和昭彰,那些对山寨文化倍加推崇的人往往会祭出以下的观点:
1.“一切有利于消费者的都是应该积极鼓励的。”
对不起,消费者可以是上帝,但消费者不应该是小偷,更不应该是强盗。消费者利益的满足不能以侵害知识产权持有人的利益为前提。一个无视知识产权价值和忽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最终将逐渐丧失自主创新的能力,最终利益受损的将是这个国家的消费者自己。
2.“那些知识产权持有者获得了不公平的高额收益。”
一个知识产权持有者应该获得多少收益,不应该由政府说了算,更不应该由社会舆论说了算,而只能由市场说了算。当然,那些获得了高额收益的知识产权持有者应该积极通过慈善的方式回馈社会,但那是另外一个命题。他们是否决定把大多数财产捐献出来并不影响他们因为自己的创造而合法获得高额收益的权利。
3.“山寨产品本身也有创新。”
虽然不能说山寨产品一定完全没有技术创新,但是很多山寨产品的所谓“创新”其实仅仅是个噱头而已,并且其中很多都是为了迎合社会上的另外一些不那么上得了台面的陋习或者使得其它的侵权行为变得更加方便(譬如专门提供用来欺骗老婆的假背景声音的手机、专门提供盗用卫星信号的电视等等)。它们局部的、表面的创新并不能掩盖它们对于底层技术平台和基础创意的恶意侵权。
4.“山寨厂商对正牌厂商产生的竞争对产业发展有好处。”
山寨产品虽然在表层功能上可以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独创性,但是它们经营的核心是低成本运营、偷税漏税和快进快出。山寨产品助长的是消费者对于品牌价值和生产者对于产品可依赖性(reliabilit)的忽视,是典型的用短期利益兑换长期利益的短视行为,对产业的长期发展弊大于利。
5.“山寨厂商在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之后也可以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一百个人里也许有一个能做到这样,但那需要超强的定力和自律性。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山寨厂商来说,他们的前途只有一个,就是被淘汰。真正的危险还不在于此,更令人焦虑的是他们有可能把原本走正道的`正规军拖下水。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时候好人不得不做坏事(至少是灰色的事),这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就喜欢做坏事,而是因为在中国犯罪成本太低,如果别人做坏事都能一路畅通无需付出代价,这个时候自己要不做反而有可能被排挤出局。
在到处泛滥的山寨文化面前,希望我们的企业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至少应该意识到,这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而是一件挺丢人的事。如果我们分不清真货和假货,我们至少应该分得清荣辱和好歹。让我们希望并且坚信今天四处泛滥的山寨文化将只是昙花一现的过眼云烟。因为无法想象靠简单效仿、小偷小摸和强取豪夺为核心元素的山寨文化能够引领世界。
我们对山寨文化的唯一请求就是最好来个山寨国足或者山寨足协主席吧,没准真比正版的国足和正版足协主席好使!
三、专家观点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撰文称山寨文化侵犯知识产权违反法律
核心观点:
“山寨文化”毕竟是一种以模仿为核心内涵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如果我们对“山寨”过于宽容,如果我们的社会成了“山寨文化”生长繁荣的土壤,那么创新文化就更难生长了
在网络的助推下,“山寨”俨然成了当下一个社会流行语。它发端于“山寨手机”,后来出现所谓“山寨版刘翔”、“山寨版周杰伦”,现在又出现了“山寨版春晚”、“山寨版百家讲坛”等,于是也就有了“山寨文化”一说。
其实,“山寨文化”之说过于笼统,“山寨”是不是有文化、是一种什么文化也有待探究。从目前看,“山寨”产品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具体的商品,比如手机等;另一种是文化和精神产品,比如百家讲坛、春晚等。这二者不可同日而语。当然,还有一种分法:以营利为目的和不以营利为目的。比如,有的人搞“山寨版百家讲坛”、“山寨版功夫熊猫”,并在网上传播,制作者纯粹就是为了好玩儿,或者满足一下自己的表现欲、表演欲。
“山寨”产品为何畅销?就拿手机来说吧,很多人受经济条件所限,买不起名牌手机,但是自己又对名牌有心理需求,那么,“NCIA”、“SAMSING”就很适合他们。看上去和名牌手机差不多,性能可能差别也不是很大,但是价钱便宜很多,“性价比”很高。也正是因为看到这样的社会需求存在,一些人才打起仿冒品牌的主意。
“山寨”商品明显是有违法律的,只是因为很多人的商标意识、知识产权意识不是很强,相关的法规不是很完善,有关部门执法力度也不够,这些都给了一些人打擦边球的机会。
至于“山寨文化”,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其中既有自娱自乐型的,也有商业型的。比如“山寨版春晚”、“山寨版百家讲坛”等,如果不违反法律,不违背社会公德,而且也不以营利为目的,我们只能允许它们存在,说实话,也很难禁止。
但是,“山寨文化”毕竟是一种以模仿为核心内涵的现象,既然是模仿,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只不过换了一个说法,换了一种表现形式。比如,以前在图书市场上出现的“全庸著”、“古龙新著”,放在今天不也可以叫“山寨版”吗?难道因为换了种名称,就可以说他们不是在利用原作者的名气吸引眼球,就不是在打擦边球了吗?只是因为目前相关的法规还不够完善,对有些责任还比较难追究。比如,一些商家请个长得很像某明星的人拍广告,还模仿其动作,这种“山寨”明星广告,目前就难追究商家的责任。但在一些国家,一些明星名人的动作、签名都是受法律保护的,对注册商标、广告的保护也非常完整。
有人说应当鼓励“山寨文化”,认为“山寨”本身也是创新,我看不然。对“山寨文化”的存在应该理解,一定程度上可以允许,但不能提倡。对它的存在和流行,还是应该保持一定的警惕。否则谁来搞创新?
创新一方面来自于人的天性,一方面来自社会环境。从人的天性来说,创新意味着巨大的成本,物质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等等。而且还有风险,失败的风险。“山寨”则是投机取巧,成本低,风险小。人大多有惰性,都愿意走捷径。如果我们对“山寨”过于宽容,如果我们的社会成了“山寨文化”生长繁荣的土壤,那么创新文化就更难生长了。
7.广东省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篇七
现今对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很多, 本文尝试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实证研究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并提出建议。
1 数据处理说明
以广东省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为资料来源, 根据我国现行《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分类》的文化产业标准, 将投入产出表中各部门分成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文化业等四个部门, 其中文化产业包括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业、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业、家用电力和非电力器具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雷达及广播设备制造业、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旅游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和娱乐业。
2 广东省文化产业对广东经济的影响
分析广东文化产业对广东经济的影响和贡献, 一是看该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及其变化情况;二是看该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贡献。
从总量上来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广东的一个重要产业门类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 2002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550.97亿元, 占全省GDP的比重的11.7%。2007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4319.7亿元, 占全省 GDP 的比重为14.0%, 2002—2007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35.7%, 高于全省 GDP 同期年均增长率。
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和贡献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存在较强关联性。依据投入产出理论中产业关联的定量关系得广东2007年和2002年各产业部门的关联系数如表1。
可看出:文化产业的前向关联系数虽然比较小, 但其后向关联系数却非常大。这表明, 在广东省, 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主要以带动为主, 而推动作用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这也是我们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消费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投入产出理论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数量关系式得2007年和2002年各产业部门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如表2。
可见:一方面, 文化产业的感应度系数比较小, 文化产业相对而言比较稳定, 不易因其他产业部门变化受到波及作用;另一方面, 文化产业影响力系数较大, 达1.2489, 即增加文化品制造业一单位, 最终需求将带动全社会增加1.2489单位的产出, 说明文化产业通过产业间波及效应影响其他部门较明显, 文化产业变化一单位会相应引起其他各相关部门产生成倍的数量变化。充分说明文化产业对广东国民经济有较大影响, 加大对此行业的投资, 将促进国民经济更快速发展。
从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 根据投入产出相关理论, 最终需求是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 决定总产出, 最终需求结构直接决定总产出结构, 总产出结构进而又会影响经济增加值, 即GDP。故可算得四产业部门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如表3:
可看出:文化产业消费对广东省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农业、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距就比较小。而分析其感应度和影响力系数可知, 其对广东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要小于国民经济对其拉动作用。故应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拉动作用, 以促进经济快速平稳增长。
3 政策建议及注意问题
本文通过广东省2007年和2002年4部门投入产出表, 对广东省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发现, 文化产业主导作用正逐步凸显。且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大, 对推动整个社会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现提出建议, 以期对广东经济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1) 发展文化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由上述对广东省的实证分析表明, 文化消费对GDP的贡献不容忽视, 它会带动相关产业部门发展, 进而带动下一环节产业部门的发展, 如此波及不断, 推动经济成倍增长。而提升文化消费, 要有新的思路和举措, 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 并以创新为驱动引发社会需求, 带动文化内需增长。
(2) 增加社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文化带动作用只是文化作为一种消费行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而文化作为一项投资活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才应是文化产业的主要功能。因此, 可运用资本市场运作手段, 有效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文化产业, 提高文化产业的融资意识和引资能力。通过改革文化产业投资体制, 建立多渠道有效筹资机制。从而吸纳社会资金, 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最终带来经济成倍增长。
(3) 重视文化产业推动作用, 结合其他产业发展经济由表3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相比而言, 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比它对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要明显很多。这说明还未完全发挥文化促进经济增长的潜能, 因此, 我们应努力将文化发展与实践结合起来, 调整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 有效利用文化产业与工业制造业互动, 充分结合信息网络技术, 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方向。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 促使文化产业飞跃发展。
文化本意在于使人全面发展, 人失去了其本性就与机器无异。故我们在评价文化产业发展所取得成果时不应一味强调文化对经济发展贡献多少, 还应考虑文化对社会安定团结的贡献、对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等, 这样才更加完整、全面。
摘要:在广东省加快经济增长转变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社会变革中, 兼具消费和投资性能的文化产业愈显重要。基于广东省2007年由文化产业和其他部门在内四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利用实证的方法分析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得知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带动作用很明显, 而文化产业对相关产业的推动潜力还需要充分挖掘, 故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是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文化产业投入产出广东省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王玉潜, 袁建文, 李华.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2) :89-108.
[2]刘易斯著, 梁小民译.经济增长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6.
[3]埃德蒙菲尔普斯.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J].中国流通经济, 2009, (3) :4-6.
[4]廖碧波.消费文化与经济增长[J].南华大学学报, 2001, (4) :15-17.
[5]李茂民.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变[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6) :151-152.
8.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篇八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文化;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及文化概念
(一)经济全球化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家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已过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①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以其势不可挡的独特力量冲进各个国家的视线之中。经济全球化具有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科技全球化为先导;第二,金融国际化为核心;第三,跨国公司为载体;第四,自由主义理论为指导;第五,为发展中国家所参与而又为发展中国家所抗拒。这五方面特征共同构成经济全球化的独特力量,向世界蔓延开来。
(二)文化
文化(culture),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从来都是一个众说纷纭的多义性概念。就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本质而言,文化是“人化的自然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化作为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对象化结果,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影响并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正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文化多元化作为文化发展的新趋势,需要从多方面认真探析和思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象征,所以自从人类文化产生的那一天起,其呈现出的一直是以地域特点或民族特色为代表的多元化发展局面,如华夏文化、希腊文化等。所有的这些文化,对各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或多或少地发生影响。
二、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
文化多元化的表现之一就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随着我国与世界其它国家之间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外来文化与我国本土文化的融合现象应运而生。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化与我国文化的融合表现极为明显,文化融合通过不同类型的本土文化繁衍和发展。例如:一些洋快餐来到中国,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将原本西方的饮食文化与中国饮食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洋快餐,以满足消费者的餐饮需求。然而,这样的文化融合一方面能够促进一国本土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带来的是严重的文化冲击。例如,动漫业是我国的新兴文化产业,其发展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一来,其它国家的动漫进入我国,极大地冲击我国本土动漫文化发展,另外,一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动漫导致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出现畸形和扭曲。我国虽然是一个文化大国,但不是文化强国,正面临着西方强势文化的压力和冲击,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霸权,再加上国内文化的庸俗化倾向导致文化安全面临种种挑战,文化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们不能把文化的不安全归结为一种原因,要全面的辩证的看待引起文化不安全的因素③。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保护我国本土文化不遭受破坏和负面冲击变得十分重要。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是文化多元化的另一个侧面反映。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势必导致文化发展的现代化。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传统文化更具有悠久的历史,当传统文化遇到现代文化之时,二者产生的是火花还是摩擦,需要辩证地分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碰撞的结果对我国文化发展或多或少会产生不利影响,这其中最严重的当属价值观的冲突。例如,我国传统价值观提倡节俭、厌恶骄奢,而现代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确的价值观。这些非科学的价值观传入我国,对青年人的毒害甚深。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在当代中国,面对价值观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
如何处理好经济全球化视野下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问题,是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和不能回避的挑战。坚决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尽可能的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化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张力和冲突。同时应充分利用文化全球化的契机,在维护文化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不断壮大我国的文化实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使中国文化深入人心,使文化在安全的氛围中不断的发展壮大④。只有充分发挥我国本土文化及传统文化的优势,发挥其精华作用,才能将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击和价值观冲突降低到最小范围。(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注释:
①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2010年6月 第194页
②崔越《文化多元化视阈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选择》[D]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2010年5月
③④顾良艳《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安全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孟娜《多元文化影响与心理和谐构建》[D]西安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年5月
[2]刘济良《价值观教育教育》[M]科学出版社 2007年8月
[3]余秋雨《何谓文化》[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9月
[4]贾丽艳,贾凤姿《经济全球化及其对策思考》[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7月
【山寨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推荐阅读:
孤山寨风景区介绍09-20
文化对旅游行为的影响10-11
谈谈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06-19
基督教与圣经对英美文化的影响10-24
浅谈科举制度对“儒家文化圈”形成的影响09-30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10-11
企业文化对中小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10-29
★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 文化对人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06-23
影响服装文化的因素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