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学化危害(通用9篇)
1.幼儿园小学化危害 篇一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种种危害
目前我们家长对于教育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重视,希望孩子快成才,早成材的迫切心理,促使许多家长提前让孩子学习小学内容,进而出现了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专家鉴定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园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书写运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数学内容纳入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甚至把幼儿园的大班办成了“小学预科”班。
研究表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过早、过多地进行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的产生。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学习过于吃力,幼儿必然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抑制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夹断所进化的小学式教育,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消弱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儿童在幼儿阶段,如果过多地学习了一些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会使这些儿童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当他们进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会产生不适应的状况,易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急躁,甚至厌学等情况。
总之,这样一种以断送以后长远发展为代价的提前发展是不值得的,教育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而不是家长所追求的片面的知识技能的培养,贯彻《纲要》精神所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对孩子来说终身受益。
有很多家长讲到,现在,私立幼儿园很多,很多孩子在私立幼儿园学到很多知识,把一年级的知识都快掌握了,为什么你们不这样呢?孩子升了一年级也省力啊!
听到这些,我们感慨颇多。现如今的孩子一般是独生子女,而家长又都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面对孩子总会问“今天写字了吗?学拼音了没有?”似乎这就是进入幼儿园的主题。很少有家长用心去感受孩子的认识能力,独立性,自尊心等方面的发展。甚至还有的家长会说“在这所幼儿园不如在那所学的东西多”。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
在我们尼山,这种现象更加的显而易见。有些孩子在高中,中学甚至小学就辍学,其中的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我们的一些幼儿园“小学化”。甚至于许多都不能够称之为幼儿园。
“幼儿园”—顾名思义。就是幼儿快乐成长、游戏的一个乐园。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地方,而不是教育机器流水线上的牺牲品。
希望我们的家长可以积极改变自己陈旧的观念,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意孤行而断送了孩子一生的幸福与快乐
孩子快乐,我们才会快乐;
孩子进步,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和发展!
尼山镇中心幼儿园
2014年6月
2.幼儿园小学化危害 篇二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危害,对策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状
童以玩为乐。孩子像花朵一样灿烂, 像小鸟一样活泼, 像蝴蝶一样可爱, 他们应在宽松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所以, 学前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的个性差异,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渗透语言、科学、社会、艺术等方面的认知, 从小就让幼儿受到人文熏陶。
但目前的学前教育, 尤其是农村的学前教育令人堪忧, 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相当普遍。许多幼儿园和学前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无限拔高幼儿园培养标准, 有的要求幼儿学会1000以内的加减法, 认识1000个汉字, 背诵英语单词, 组织大容量的拼音、写字训练, 珠、心算或奥数, 每晚还有拼、写、计算等家庭作业。这是一种典型的“拔苗助长”式教育。
二、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要求学校幼儿园超前教学;二是学校、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口味, 为了多招生、多创收而教。因为学前教育非义务教育, 目前还处于教育收费限制及管理的真空与半真空状态, 公办学校与民办幼儿园存在不正当竞争。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分析
儿童的发展必须在适宜、合理、相应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度训练, 在他们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前, 随意逾越其认知尺度, 强制灌输知识, 硬性压制延长幼儿的专注力, 这样务必增加幼儿神经系统的负担。长此以往, 必定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 造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甚至使他们丧失学习兴趣, 诱发畏学、厌学、逃学倾向, 或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以致恐惧心理, 不仅贻误幼儿良好成长的关键期, 还会给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后果。
(一) 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危害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 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 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 很容易使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 得不到快乐, 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 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于是, 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 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 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另外, 过早过多地进行规范性学习, 也会造成大脑疲劳, 伤害神经系统, 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 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 会导致幼儿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 如近视、驼背、消瘦等, 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二) 扼杀了幼儿的天性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游戏。同时也有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 其实都是在学习。因此,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 不应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 采取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 而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 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 就会致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
(三) 扼杀孩子的潜能, 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 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 忽视了语言、逻辑、欣赏、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评价、想象、观察等能力的全面开发。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 超越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 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进行教育的方式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 遏制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幼儿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 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 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 心灵受到创伤, 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 严重地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四、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孩子是生命的延续、民族的火种、人类的未来。如何改变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状, 真正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一) 要加强社会和家庭教育, 引导、帮助社会、家长改变观念, 认识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性。
各学校、幼儿园要通过家长学校, 加强学前教育的诱导, 遵循教育规律, 走出“拔苗助长”的教育误区, 着眼于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引发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 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要让社会和家长都清楚:上幼儿园的孩子, 刚开始接触正规的学习, 学知识是必要的, 但最重要的不是学了多少, 而是能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良好习惯。有了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 才能使孩子渴求知识, 主动学习, 后劲十足。
(二) 要正本清源, 推进学前教育的普及与公平。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应牢固确定学前教育的独立地位和性质, 从根本上消除学前教育“小学化”衍生的政策环境, 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公办学校、民办幼儿园争抢“学前教育”的土壤, 缩小城乡教育差别, 推进教育公平, 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要。
(三) 要加大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管理力度, 规范学前教育的办学行为、教育形式与内容, 规范教学用书。
(四) 要重视学前教师, 提高他们的地位, 尊重他们的劳动, 解决他们的待遇, 加大他们的培训。
3.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危害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 教育现象
在每年暑假开学,我们都要遇到一些家长,询问幼儿园的一些情况,包括孩子的上课情况。有很多家长讲到,现在,私立幼儿园很多,很多孩子在私立幼儿园学到很多知识,把一年级的知识都快掌握了,为什么你们不这样呢?孩子升了一年级也省力啊!听到这些,我感慨颇多。 现如今的孩子一般是独生子女,而家长又都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面对孩子总会问“今天写字了吗?学拼音了没有?”似乎这就是进入幼儿园的主题。很少有家长用心去感受孩子的認识能力,独立性,自尊心等方面的发展。甚至还有的家长会说“在这所幼儿园不如在那所学的东西多”。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仍处于发展阶段,在教学上也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保持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多活动少,被动多于主动,注重知识教育,忽视全面发展,严重的小学化倾向。
另一种是以活动为主,注重素质教育,让幼儿在操作,观察、游戏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那么,哪一种更适合我国现阶段幼儿教育的需要呢?就以上问题,现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浅谈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从教学内容上看:传统的小学教育的教学内容注重的是知识教育,而德、体、美等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在知识教育中又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体现国家意志的、对公民素质要求的课程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促使其身心和谐发展。 从教学方式上看:传统的小学教育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用硬灌—死记—升学代替科学的教学规律,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静静地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单向地接受信息。而幼儿园的教学形式则以游戏为主,寓教于乐,在玩中学,学中玩。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园可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安排和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基于以上的区别,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到幼儿园的教学同小学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应属不同的教育范畴,倘若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不考虑幼儿的可接受原则。抹杀或否认学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一些主要区别,如: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和具体性为主,而学龄儿童则以抽象为主,对学前儿童进行小学化教育就会有很多危害,如:易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压抑幼儿活泼好动、好问的天性,阻碍幼儿正常的心理发展,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 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的危害呢? 3—6岁的幼儿,刚刚接触外面的世界,世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是那样的新鲜,好奇心、求知欲是非常的强烈,他们是多么渴望知道自己心中的为什么。可是,如果我们没有给孩子这样一个环境,让孩子在接触世界之时起就接受近似小学生的每天读与写的教育,像个机器人似的接受着知识的灌输,失去主动性。教学不考虑幼儿的可接受原则,所给与所需恰恰相反,老师的所讲对幼儿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这又如何能唤起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去创造呢?单调的课堂教学又怎能适应幼儿爱玩、爱动的天性呢?缺乏与自然界地广泛接触也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容易形成做事机械,教条的习惯,甚至有些幼儿为此对学习产生了抵抗心理。那么,这又如何去谈发展呢?难道孩子墨守成规、循规蹈矩、无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家长的心愿吗?在科学日益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若想跟上时代节拍,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具备相当素质,如:一定的独创性,较强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那么,孩子怎样才能否具有这些能力,适合社会需要,成为合格人才呢? 过早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素质教育,幼儿潜在的特长得不到挖掘,很有可能未来的“美术家”、“音乐家”就被扼杀在知识的摇篮。这不仅仅是幼儿的悲哀,家长的悲哀,更是国家的悲哀。正如此,当我们这些幼教工作者们的耳边响起家长们那样的问话时,我们又怎能不受到心灵的震撼呢。
除了上述危害,还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幼儿园“小学化”教育阻碍了幼儿智力的发展。现代神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大脑是在使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早期教育可促进智力的发展。相反,缺乏早期教育,就会使幼儿智力发展受到阻碍。因为学习某种能力的关键期对幼儿智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错过这一关键期,再去学习相应的知识、经验就要花很大的精力和很多的时间,甚至仍达不到理想水平。印度狼孩卡玛拉8岁从狼窝回到人类社会,到17岁时智力发展才相当于4岁幼儿,就是由于错过关键期的缘故。由此可见,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学前教育对人智力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育的合理、正规且科学就会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
关心孩子,应从关心孩子的需要、发展开始,不要操之过急,要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说到此,家长们在心动的同时,也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孩子在熟悉幼儿园生活、学习节奏的前提下入小学,学习生活突然要改变,学习要求变高,负担过重,孩子吃的消吗?是不是让他们在入园时就多学点知识,入小学后就能很快适应呢。家长的担心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我们只要针对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采取如下措施,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1、及时了解研究小学教育的任务和一年级教育的特点,同一年级教师合作,在大班末期组织“认识小学”的专门教学,激发其入学兴趣,使其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在心理、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准备。
2、有目的的培养幼儿初步的学习能力和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独立性。
4.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将危害孩子一生 篇四
采访背景:今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教基二[2012]8号),3月27日贵州省教育厅召开新闻通报会,会上,李奇勇副厅长做了以“防止和纠正‘小学化’,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新闻发言。那么什么是幼儿园保育教育“小学化”倾向?幼儿园保育教育“小学化”倾向有哪些危害?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幼教高级教师、县教研室幼儿教育专职研究员陈兴芬老师。
问:请问陈老师,什么是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小学化”倾向?
一是教学内容小学化。过早地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开展以拼音、写字、计算为主的教学。二是教学形式和方法小学化。采取单调的填鸭式授课方式,使幼儿坐着听的多,户外活动少,偏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忽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违背了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天性。
问: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小学化”倾向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危害?
陈: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危害极大:
第一,极易造成孩子以后“厌学”。幼儿教育“小学化”,超越了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幼儿认知规律,孩子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是最糟糕的事情。
第二,扰乱小学教学秩序。由于不少幼儿园不同程度地提前进行“小学化”教育,造成小学入校新生基础参差不齐,让小学一年级老师难以教学。照顾基础低的,学过的学生根本就不想学;迁就基础高的,没学过的学生又听不懂。这种情况常使小学教师无所适
一些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写字姿势不正确、书写不规范等等,而这些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
第三,严重危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同时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第四,催熟的孩子发展没有后劲。有些知识和技能在孩子以后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再给予是轻而易举的事,刻意加速的发展,不恰当的拔高会使孩子过早成熟,以小学生的要求来规范幼儿,会使孩子在前一阶段没有获得充实和稳定就产生跳跃,导致基础不稳固,这一脆弱的基础对孩子以后长远的发展没有足够的支持力,因此这种追求即时效应的教学是没有后劲的,许多后来居上的事实已经证明。
第五,错过幼儿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园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乐园,“玩”应该是他们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在玩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具备坚韧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这才是幼儿教育要完成的任务。家长们挖空心思地选择幼儿园,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学一点知识,殊不知单调的学习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孩子错过了一些受教育的“关键期”,如3岁前是训练口语的关键期,结果被英语、写字、珠心算、算术过多的挤占,阻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问: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小学化”倾向在凤冈县的幼儿教育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通过调研,凤冈县乡镇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突出。一日活动中用大量时间进行读、写、算的教学活动,教育内容不全面不完整,不是以游戏为幼儿的主要活动,而
4—5节课,还要做作业。二是活动组织形式单一。多采用集体教学,户外活动时间不够,幼儿自主活动时间少,基本没有区域活动、小组活动等。三是教学方法单调、生硬。缺少教具学具,缺少生动的游戏及材料。
问:您认为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应该怎样做才不违背教育规律,才能激发孩子的内在潜力。
陈:幼儿园的教育要把“培养让儿童获得终身受益的品质”作为一切保教工作的价值取向,坚持应当坚持的,抵制应当抵制的,理性面对家长的要求和社会上形成的风气。
首先,园长和教师要树立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观念,坚持“保教并重,游戏为主”的教育原则。重视幼儿在园的每一个生活、学习环节,将幼儿每日的入园、盥洗、进餐、就寝、早操、游戏、离园等活动均纳入幼儿园的课程范畴之内。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个性品质和基本能力。
其次,只有定位于过程体验的“教”与“学”,才能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激发孩子的潜力。例如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如果只是用很多框框套套来要求孩子不许这样不许那样,而忽略了孩子自己去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孩子就会长久的停留于他律的状态,而难以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又如幼儿语言的学习,其实无需花大量的时间专门去教写字,只要激发孩子表达的热情,创设交流的机会,孩子就会在交往、生活中自己获得语言,学会说话。
5.幼儿园小学化危害 篇五
作为一位幼教工作者,我亲眼目睹了许多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情景:在设备简陋的教室里,几十个孩子挤在一起,老师在讲台上大声教着拼音和指导着写字,最后一排小孩几乎看不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什么……看着这一幕,我就一阵阵地揪心,不禁由衷地发出感慨:转变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那么,幼儿园“小学化”存在的因素是什么?幼儿园“小学化”有哪些危害?怎样才能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我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存在的因素
1、家长的观念错误。
不少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念,不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错误地认为孩子越早点识字、学数学越好,因而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幼儿园里多学点文化基础知识,多掌握一些语文、数学等方面的学习技能。他们对幼儿园的评价,也往往以幼儿会认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等来作为标准。家长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给幼儿园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很多幼儿园难以坚持正确的办园理念。这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2、幼儿园的功利思想严重。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不少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园一切“向钱看”,为了自身的利益,宁愿放弃正确的办园理念,一味迎合家长的的需求,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开设拼音、识字、算术等小学课程,让幼儿拿出所谓的“学习成绩”来,向社会炫耀自己的“办园质量”,以便扩大影响,抢到更多的生源。
3、园长和教师队伍不够专业。
由于园长的不专业,在管理上就出现了偏差,用管理小学生的方法来管理幼儿,根本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造成幼儿园管理“小学化”。此外,幼儿园专业教师的短缺,加上教师自身学习机会少而无法提高专业知识,造成不少幼儿园教师不懂得幼儿的特点和教育规律,认为幼儿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于是便像教小学生那样给幼儿上文化课,甚至布置家庭作业,使幼儿教育“小学化”。
4、资金投入不足,办园条件差。
部分幼儿园由于资金的投入不足,许多设备无法添置,幼儿活动的环境无法创设,很多适合幼儿的活动也就无法正常开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把幼儿园继续办下去,就只能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而实行“小学化”的教育了。
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诸多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严重地违背了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自然就会对幼儿造成很大的危害。
1、由于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比较弱,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容易使大脑疲劳,造成神经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和表情呆板等。
2、由于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的学习能力,强迫他们像小学生那样学习文化知识,他们的智力水平跟不上就会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扼杀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正如我看到的几位一年级学生,由于在“小学化”幼儿园三年时间里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写字、计算等作业,上了一年级不但学习成绩并不见得好,而且讨厌上语文课,畏惧上数学课,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
3、由于“小学化”的幼儿园课程设置不按照《规程》、《条例》规定执行,老师没有按照《纲要》要求来进行教育活动,使幼儿园大班、学前班都教一年级教材,造成幼儿阶段重复了三年教育,导致这些儿童在一年级时养成了不爱动脑、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三、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解决策略
1、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观念有关。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如组织亲子游戏活动,使家长在亲子互动游戏中感受到自己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分享孩子们的快乐,让他们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认识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纠正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这样,他们就不会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的“小学化”教育了。
2、幼儿园要摒弃功利思想,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各幼儿园要自觉遵循《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执行《幼儿园工作条例》,切实贯彻《纲要》精神,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宗旨,合理安排好幼儿每一日的活动,做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活动的自由。要做到“三个为主”,即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各个活动环节要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和分散活动的交替。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自由活动的结合。要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
同时,要合理安排幼儿园课程。课程设置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坚持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所以幼儿教育活动中应通过发挥游戏的作用来发展幼儿的体能、智能,平衡幼儿情绪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3、要想方设法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实施者,幼教队伍是否专业化直接影响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就像我市许多民办幼儿园,本身就缺少专业教师,加上教师的流动性大,导致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无法提高,造成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因此,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指导教师学习教育法规,使每一位教师都熟知其内容,还要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做到依法施教。
(2)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教师知道幼儿园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不同于小学教育,不能用教育小学生的方法来教育幼儿。要引导教师走出那种把教育活动搞得严肃、死板,束缚幼儿活动天性的误区,让教师懂得摆正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位置,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市尝试开展“基于博客的幼儿教育案例研究”,采用“集体备课——现场展示——专家点评——在线研讨”的模式,对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以后可以多开展诸如此类的有实效的培训活动,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3)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因为教师只有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4、要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行为的监管和指导。
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幼儿教育指导性文件的要求,通过督导检查,规范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保育行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教研部门要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活动观摩、案例研讨、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方式,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同时发挥示范园的引领作用,使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更新观念,规范办园,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5、加大投入,优化办园条件。
要采取政府扶持和幼儿园自筹相结合的方法,投入资金配备专业的幼儿教具、玩具、活动场地、活动室、功能室等,给幼儿创造一个能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幼儿教育能真真正正地“幼儿化”而不是“小学化”。
6.幼儿园小学化危害 篇六
(这些教育启示一定要知道)
这几天,小编的一位朋友有点焦虑,原来她的孩子马上要上幼儿园了,她正在为选择上哪所幼儿园而犹豫不决。她说她咨询了几家幼儿园都不教知识,一年下来,孩子唐诗也不会背,字也不会写,老师上课也不提问,这样的幼儿园到底好不好呢?
其实,小编这位朋友的疑问,也是很多妈妈的疑问,幼儿园教不教孩子学知识、有没有小学化的管理成为一部分家长择园的标准,但其实从教育规律上来讲,幼儿园主要是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拔苗助长开展教学活动,不能“小学化”,针对这些现象,教育部出手了!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通知》规定了哪些治理任务?以后哪些内容幼儿园将严禁教授呢?
教育部专项治理幼儿园“小学化”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
先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啥是“小学化”呢?比如有的幼儿园会提前学习拼音、汉字等知识,比如有的幼儿园在教学形式上过于接近小学,采用口头提问、听写等形式,还会考察孩子所学知识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常说的“小学化”。家长们的“抢跑”心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长的教育焦虑,同时也跟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幼小衔接班”等有关系。此次,教育部印发的《通知》,对幼儿园的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
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
对于幼儿园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家庭作业、组织小学内容有关考试测验的,要坚决予以纠正。
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
针对幼儿园不能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脱离幼儿生活情景,以课堂集中授课方式为主组织安排一日活动;或以机械背诵、记忆、抄写、计算等方式进行知识技能性强化训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
要引导幼儿园园长、教师及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坚持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学习兴趣和需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促进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践操作进行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究。
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
对于未按规定创设多种活动区域(区角),未提供充足的玩教具、游戏材料和图书,缺乏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强健体魄、自主游戏的教育环境的,要调整幼儿园活动区域设置,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并配备必要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教具、游戏材料、图画书;要充分利用本地生活和自然资源,遴选、开发、设计一批适宜幼儿的游戏活动,丰富游戏资源,满足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基本需要。
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
对于不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要督促其参加专业技能补偿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仍不能取得教师资格的,要限期予以调整。
对于不适应科学保教需要,习惯于“小学化”教学,不善于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组织开展游戏活动的,要通过开展岗位适应性规范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科学保教能力。
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对于小学起始年级未按国家课标规定实施零起点教学、压缩课时、超前超标教学,以及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组织小学内容的知识能力测试,或以幼儿参加有关竞赛成绩及证书作为招生依据的,要坚决纠正,并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纳入规范办学诚信记录。
警惕!幼儿园“小学化”危害竟有这么多!
东东曾经在上海某知名幼儿园学习,幼儿园里,老师们会提前教一些小学的知识,加减乘数、背诵唐诗,东东学得都很快,老师夸奖东东聪明,东东的妈妈也很高兴。但是,自打孩子上了小学,情况却发生了变化,由于小学老师教的知识东东以前接触过,上课的时候东东不专心听讲,喜欢和别的小朋友说话,注意力很难集中。会的知识没有得到巩固,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东东也没有兴趣,这让东东妈妈非常着急。
东东的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是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之一。那么,幼儿园“小学化”到底危害有多大呢?
孩子变成“书呆子”
有的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感觉学傻了,越来越迟钝,好像变成了“书呆子”,对什么事情都缺乏兴趣?事实上,0—7岁是幼儿大脑神经系统快速发育时期,比较脆弱。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自己和周围事物的控制能力差,注意力难以集中。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如果强行让孩子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过早灌输超纲的学习内容,对其身心发展有害无益。过早、过度教育,容易刺激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影响大脑平衡发育。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没有了
幼儿时期是个体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不断探索与发现的阶段。天才画家毕加索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问题是怎么在他们成长的时候,让他们仍然保持这种天赋。”孩子感兴趣的不让学,而一味强行灌输算术、识字、外语、拼音等超出理解能力的知识,阻碍了孩子的独立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在与世界接触的过程中,幼儿基于自己的丰富的体验去判断、感受,家长和幼师的引导教育实际上只是辅助。幼儿园“小学化”实际上是过早地向孩子输出“标准答案只有一个”的观念,有意识地使用既定的观念框定幼儿思维,从而禁锢其想象力的发展。才入学,就厌学
许多家长发现孩子刚进入小学不久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与幼儿园“抢跑”也有一定关系。强迫幼儿学习小学课程内容,使其对不易理解、内容繁杂的知识感到迷茫和困惑,对学习产生无能感和挫败感,畏难情绪高涨从而丧失自信心。另外,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的孩子,老师教的东西都会了,上课缺乏积极性并且容易走神,久而久之养成注意力不易集中、上课开小差的不良习惯。
另外德国的生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压力大了,孩子会有紧张和不安全感,体内会释放一种对人体不利的激素,尤其伤害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神经。孩子会产生消极的思维、行为、情感,并且影响会持续终身,表现为自闭症、抑郁症、情绪困扰、行为问题、多动症、抽动症以及一些成瘾行为。一讲就会,一考就错
小学老师和幼师的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幼师注重教学整体认知,而小学教师不仅需要孩子“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提前学习内容的孩子以为自己掌握了知识,上课不愿跟随老师思路。殊不知考试内容灵活多变,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识字、简单的乘除,提前学习过的孩子反倒不一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而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内容的优势实质上并不长久,被动吸收的知识往往使得幼儿的大脑成为存储这些知识的容器,长时间的存储却不被吸收,加重了脑的负荷,反倒对日后的理解能力的提升造成负担。容易让孩子失去童年快乐
“抢跑”让孩子们提前学会了加减乘除,却也让他们丢失了不少童年该有的快乐。游戏本就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童年应该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充满了他们的欢声笑语,游戏中弥漫着他们的成长足迹。对孩子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而成人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夺走孩子的幸福。盲目跟风、教育的功利化是对天真烂漫的童年最大的亵渎。
学龄前儿童,要学什么? 1习惯——养成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说过:“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有不少家长对孩子0〜3岁这个年龄段不够重视,认为这时候的孩子还小、不懂事,有点小毛病不必苛求,长大了再纠正也不晚,所以,他们对孩子没礼貌、任性行为等总是采取迁就、纵容的态度。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是好习惯,自然受益终身;如果是坏习惯,那可能就毁了孩子的一生。
这里我们说的习惯侧重于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但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更是为孩子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生活习惯主要就是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晚上最适合的睡觉时间为八点半到九点。在此期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睡觉的氛围,比如关灯,一般坚持两周左右的时间,孩子也就习惯了这样的生物钟,进而睡眠习惯就可以养成了。而与此同时父母也应尽量以身作则,在生活的许多细节之处,如合理饮食、健康用餐习惯、正常作息时间等亲身示范,以达更好的培养成效。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其实可以的
幼儿期的儿童自主意识开始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开始自主做一些决定与行动。自理能力越强的人越能适应新环境,越敢于探索,也越自信。所以,父母可以依据孩子不同阶段的独立性发展特点,创立宽松的环境氛围,让其愉快地玩耍,自由地交流,自己做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教孩子自己整理床铺,学会自己穿衣、进食、洗漱、如厕等。爸妈们过度的保护会让孩子初入小学时面临茫然无措的境地,反倒使宠爱成为甜蜜的负担。学习——孩子最应该拥有的超能力是“学习”
3-6岁,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最佳时间,学习习惯大致包括注意力的培养、礼仪习惯、阅读和书写习惯等。注意力的培养要从小开始的,尤其是在学习期间。但由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特性,注意力不可能集中太长时间,这就要求家长尽量以短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去引导孩子。另外,父母可以用孩子最感兴趣的“游戏模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游戏中习得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探索的能力,为上小学做好准备。
父母还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认读汉字和感受数学、使用数学解决问题,选择图文并茂、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图书,通过讲故事、亲子共读故事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学习不只是吸收课本的知识,也可以是习得生活相关的技能,优秀的学习能力是孩子往后学习与生活中受益无穷的宝贵财富。社交——社交能力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幼儿园是孩子走出家庭后进入的第一个“小社会”,孩子们跟同龄小朋友交往过程中逐渐学会怎样建立友情、怎样保持友谊、出现矛盾时怎样解决问题。保持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成功的社交技巧,能使儿童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即使是在幼儿园学着请求老师的帮助,学着同初识的伙伴打个招呼,第一句“对不起”、第一句“没关系”,都是孩子向社会勇敢地迈出的一小步。
7.“禁书令”难改幼儿园“小学化” 篇七
有什么样的教育, 就有什么样的公民。反过来, 从什么样的公民身上, 就能看出什么样的教育。此前一幼儿园收取“识字费”, 引来批驳一片;现在, 安徽禁止幼儿园“小学化”, 又招致部分家长反对。前者, 在几乎众口一词的反对中, 对幼儿园教育该不该有认字任务清醒认识的人只能在“多数暴政”中保持沉默;后者, 家长的反对、应试教育的影响、幼儿园对“小学化”的追求, 也会让安徽这一“禁书令”孤掌难鸣。
我们当前的幼儿教育鲜有哲学层面的思考, 更多淹没在商业化的大潮中。幼儿智力开发成为相当赚钱的产业, 幼儿园学费水涨船高, 天价幼儿园屡见不鲜, 及早认字识数背古诗成为父母追求甚至炫耀的资本, 应试教育的恶劣影响向下、再向下……总之, 在各种商业主义、急功近利、教育体制等文化和制度的影响下, 幼儿教育已经偏离了本原。
幼儿教育应该是自然、自由教育。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 假设一个叫爱弥儿的孩子, 从出生到成人, 设置了不同的教育方法, 而这些方法的根本就是自然和自由。就是这本书, 曾让大哲学家康德激动不已, 一度打乱了几十年的生活规律。康德这样描述卢梭对他的影响:我过去认为唯有知识能够造福于人类, 所以我以有知识为荣, 鄙视那些无知的人们;但卢梭纠正了我的偏见, 教会了我尊重人。从卢梭那里, 康德意识到:一个没有知识的人完全可以是有德性的, 而一个有知识的人却不一定是有德性的, 是道德而不是知识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康德书房里因此多了一幅卢梭的肖像, 这是唯一的装饰。
但很显然, 我们还停留在对知识层面的单一追求上, 将智育上升到最高, 忽视了其他方面。一个现代公民, 应该具有健康的体魄、较高的智力、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力、丰富的想象力等。这些完善人格的培养, 不仅是智力教育的结果, 更是自然和自由影响的结果。只是, 很遗憾, 我们并没有认识到这些, 而仅仅把孩子当成一个智力机器。从幼儿园开始, 就把孩子绑架在智力比拼的战车上。
8.幼儿园小学化危害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危害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33-02
现代幼儿园教育注重发展幼儿的自我个性以及对其感知能力的培养,而很多家长还是希望让幼儿在初始阶段学习一些小学化知识,以提升孩子在同龄人中的竞争力,但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让其在与同龄人相处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天性的释放,并且能够结交到朋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学习知识。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越来越严重,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该认识到这种情况对幼儿的危害,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杜绝这种现象的产生。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内涵
幼儿接受幼儿园教育的本质是让幼儿在自己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和一定程度的学习,而当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主要就是指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习了一些在小学阶段才要求学习的知识,很多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经常会将幼儿的学习能力进行比较,以此判断幼儿在幼儿园当中的表现能力,教师经常会将教幼儿认字、算术等内容,并且给其布置作业,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提出严格的学习要求,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以小学化形式来管理学生。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1.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受阻
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本来应该学习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正确对待事物的观念,但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使得幼儿接受一些不在自己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的知识,对其没有较好的理解,教师本应该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但是却对其实施小学化教学,使得幼儿的身心发展不符合科学规律,导致其身心发展严重受阻,不利于幼儿的正常成长。
2.导致教师教育观不正确
教师的教育观是影响学生进行正确学习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模式下,很多教师的教育观也受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幼儿园都会组织教师去比较有名气的幼儿园进行观摩教学,而这些有名气的幼儿园大多受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幼儿实施小学化教学,提升幼儿在同龄人中的竞争能力,这又使得观摩的幼儿教师被这种教育行为所“感染”,导致自身的教育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扭曲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家长一般都对孩子有很大的期望,这自从孩子出生就一直存在,导致家长在让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就想要选择教育效果较好的幼儿园让幼儿进行学习,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强家长对幼儿的期望。很多家长会将幼儿与同龄人比较,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更加优秀,小学化的幼儿园教育则使得家长的这种感觉更加强烈,让家长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扭曲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三、幼儿园走出小学化教育的措施分析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是为幼儿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的阶段,而教育好幼儿的根本就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正常的环境下接受教育。教师不能为了让幼儿在同龄人之间有较大的竞争力就让幼儿学习一些小学才会接触到的知识,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期间,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只有让幼儿的天性得到解放才能发掘出幼儿自身的特点并且对其进行更好的教育,在幼儿园期间教师应该注重的是对幼儿的生活习惯的教育并且教育其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幼儿享受应有的童年,这样对幼儿的发展才能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2.结合幼儿特点进行教育
幼儿本身是具有很鲜明的特点的,教师在进行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幼儿的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幼儿的思维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模式,并且对外界的事物也没有明显的感知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也比较弱,教师应该首先教育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然后对其思维进行一定程度的启发式教学。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与其一起做游戏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到一些基础的知识与道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作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教育能力对幼儿的整体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幼儿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教育能力。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幼儿园教师的队伍建设,幼儿园相关负责人可以组织教师进行经常性的培训,让教师能够了解幼儿的需求,并且通过相互之间交流经验寻找最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
四、结语
幼儿的整体发展应该从小抓起,但是决不是让其在幼儿阶段就学习一些小学化知识,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幼儿接触小学化教学知识,让幼儿享受童年的乐趣,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婷婷.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9)
9.幼儿园小学化 篇九
在“幼儿园的教育”一章中,新《规程》取消了旧《规程》第二十八条规定:“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幼儿为主的幼儿园,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这意味着普通话将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语言,这一改变有利于地方语言的发扬与传承。
此外,新《规程》还特别添加说明,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但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
幼儿园“小学化”的十种表现,八大危害
一、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教授奥数、珠脑心算、诵经等幼儿难以理解的,甚至提出“认读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教学目标。
二、小学附设学前班或附设幼儿园,没有独立的符合幼儿园标准的园舍场地,按小学生班额甚至超班额人数编班,有的一个班人数多达六七十人;按一般小学教室的方式编排座位,前后座椅拥挤不堪,幼儿完全没有活动空间。
三、统一使用教材和教辅材料,满篇文字,很少图画,毫无趣味,完全背离了幼儿认知规律。
四、以举办双语班、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蒙特梭利班等为名进行小学化教学,提前学习文化知识和开展超越儿童发展阶段的强化训练活动。
五、无户外幼儿活动场地或场地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幼儿探究、游戏、运动的需要。
六、采用“粉笔+黑板”的小学教学模式,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
七、玩具、游戏材料、操作材料缺乏,无法开展幼儿游戏活动。
八、不按规定年龄编大、中、小班,不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组织相应活动,让幼儿提前进入学前班学习。
九、不遵守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执行小学作息时间,按小学课表上课,上午3~4节课,下午2~3节课,按每节课40分钟上课。
十、给幼儿布置写、读、算、背等家庭作业,进行文化知识考试,一些小学对入学儿童进行面试,按文化成绩高低录取入学。
学前教育“小学化”八大危害
1.违背幼儿天赋天性。把幼儿当作小学孩子教,过早开发幼儿智力,会损害幼儿的学习兴趣。
2.影响幼儿身体健康。把幼儿封闭在教室里,束缚在座位上,限制了幼儿活动自由,使幼儿缺乏肌肉和骨骼运动,心肺功能缺少应有的锻炼,身体发育受到伤害。
3.过早地介入理性教育,会好心办坏事,给幼儿精神压力,让孩子形成苦闷的心理背景,失去本应该有的童真童趣和快乐,不利于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人格的形成。
4.抹杀幼儿创造可能。相对于幼儿来说艰深的内容和死板苛严的教育方式,使幼儿生命发展过早定型、个体生命发展的自由被极大缩减。
5.剥夺幼儿幸福生活。不但剥夺了当下的幸福感受,而且会影响今后人生对幸福的感受。
6.影响教师发展。学前教育“小学化”使幼儿教师习惯于简单管理和灌输,缺乏对幼儿教育规律的探究和保教业务的钻研,影响其专业化成长。
7.偏离办园宗旨。幼儿园以各种名目举办特长班、兴趣班,乱买滥购教材和教辅资料,向幼儿家长违规收费。
【幼儿园小学化危害】推荐阅读:
幼儿园禁止小学化方案10-06
幼儿园小学化工作总结07-16
幼儿园防止小学化自查报告07-20
浅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08-23
幼儿园去小学化的策略11-09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专题讲座材料11-12
幼儿园安全网格化管理10-21
幼儿园游戏化培训心得10-27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浅谈07-25
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