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4-10-25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精选8篇)

1.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一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技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引导学生与书籍合作

当学生拿到一篇文章后,经过初步的阅读,他们会在对课文的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产生许多疑问,有些问题,例如生字词语的不理解,可以从课后的注释中得到解答,而有些问题却从课文中无法得到答案,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就需要去查阅资料,学会与课本之外的书籍进行合作,提取自己需要的资料,帮助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时,学生不理解秦王为什么会以十五个城池的代价来换取和氏璧,击缶与鼓瑟如何能分出优劣?这些问题就需要去查阅相关书籍,通过查阅,学生知道了和氏璧的来历,缶与瑟雅俗之别,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再例如学习《古诗四首》时,为了理解每首古诗的含义,学生找到作者的其他作品、生活时代,体会其创作风格,找到同一类型诗作对比,进一步体会诗意,对于诗作的理解就更透彻了。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学生是主动的一方,他们主动搜集相关的资料,解答自己的疑惑,这种合作培养了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打破了以往学习中局限于课文内容的狭隘性,是今后学习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品质。

二、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

如果说在学生与书籍的合作中学生是主动的一方,书籍是较被动的,合作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那么,这里谈到的第二种合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合作,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和谐的基础之上。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1)第一个层面就是生生合作。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越来越多的遇到与人的交际、合作,怎样与人和谐的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生合作是一个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的途径。生生合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合作,交流有限的资料,丰富自己的资料库、知识库。例如在学习《林海》一文时,有的学生搜集了老舍先生的有关资料,有的学生搜集了有关兴安岭的资料,如物产、地理、地貌、历史和现状,还有的学生搜集了文章的出处(原文),通过生生交流,三种不同方面的资料汇集在一起,使每个人的资料更全面了,更全面地去了解课文。生生合作的目的,还在于交流不同的看法、认识,最后达成共识,或是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还以《林海》一文为例,老舍先生对于岭有这样一句描写:“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让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在小组学习中,不少组对这句话进行了分析理解,有的人认为通过一个“点”字写出了岭的温柔;有的人认为写出了岭的千姿百态;还有人认为写出了岭的连绵起伏,为林海的“海”字做了铺垫。通过交流讨论,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同时也领悟了老舍先生深厚的艺术功力。并达到了生生合作的第三个目的: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加以分析、整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一个人想取得长足的进步所必需的人格素质。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还可以表现在师生合作关系上。在合作中,教师既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也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参与者,是一个合作与交流的促进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如在教学《丰碑》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小组合作预习,通过自学初步感知课文。在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时,我走到学生中,无意间听到这样一个问题:“军需处长怎么样也是一个官,怎么可能将军会认不出他。”顿时我有了感触:事先我都没有注意到这点,学生比我观察地仔细。后来我就加入到这组同学当中,跟他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最后在文中找到答案,“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是积雪盖住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一时之间将军没能认出来。在师生合作中,让学生更多的体会到尊重与信任,树立自信,并把这份信任与尊重带到生活中,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三、培养学生与社会、与自然的合作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因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课外的语文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以外更广阔的空间里与社会、与自然合作,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使语文能力得到无限制地发展。

现行语文教材中介绍祖国风景名胜的文章也很多,如《鼎湖山听泉》、《迷人的张家界》、《松坊溪的冬天》、《林海》、《草原》等,我有机地将这些文章结合在一起,开展了以《江山如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到自然中去寻找,去感受、去陶冶,再通过写写、唱唱、说说、画画等形式表达出心中对美丽祖国的赞美热爱之情。电脑深受学生喜爱,为此,我们开展了《走进电脑》的单元型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安排了电脑百科、网络新干线、网络迷人防上瘾等系列活动,学生们兴趣盎然,不亦乐乎。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里面有许多的学问值得学生去研究、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大自然中的一些有趣现象,日常生活中一些感兴趣的事物,身边人们议论的一些话题等,都可以作为学习、合作的内容。生活中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兴奋点和悟出新的道理,教师可以不断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活动情境生成学习目标、生成活动主题、选择能满足学生亲历性学习需要的活动方式,使学习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帮助学生更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只有我们老师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创新,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拥有更强的活力,也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有效的学习到更全面的知识。

2.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二

那么,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教师, 笔者有一些思考。

一、深入钻研文本, 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 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 明确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重点, 挖掘训练要素, 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 不了解编写意图, 教学目标不明, 教学重点不详, 甚至南辕北辙, 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 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师上各种公开课前, 不是先研读文本, 而是先从网上寻找相关教案, 一味地模仿、抄袭他人的教学设计, 平日里, 个别教师撰写教案视《教师用书》为至宝, 甚至完全依赖《教师用书》, 对课文也很少进行朗读, 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解, “以其昏昏, 使其昭昭”, 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不可能取得高效。

钻研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正确设立教学目标, 科学设计教学方法, 以最佳的教学设计换取最大的教学效益。这个过程中, 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 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 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激发兴趣, 人人参与

激发学习兴趣, 人人参与课堂学习,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学习兴趣就是直接维持和推进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因, 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起支配作用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直接发自内心的对学习的爱好和追求。语文学习兴趣就是对学习语文的追求和强烈愿望, 是其它任何力量也无法比拟的。例如明朝著名学者宋濂在脍炙人口的《送东阳马生序》中, 介绍了自己在学习兴趣的引导下, 刻苦学习, 克服重重困难, 最终学有所成的事迹。古人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杨正宇博士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密是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类似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 学习兴趣在学习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教师在授课时, 导入要奇, 授课要新, 结尾要妙, 处处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只要学生一旦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 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让他们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巧设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利用自己的各种器官, 体验、感知并参与各类活动, 获取知识。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如果不能让学生参与其中, 那么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就得不到发挥, 就不可能实现高效课堂。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因此, 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 充满活力。

四、放飞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 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 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 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 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 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 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 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 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 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 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 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 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 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 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 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 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 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五、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 使学生学有动力, 学有方向, 学有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对学生的日常表现, 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 采用激励性的评语, 尽量从正面引导。事实上, 任何人都有获得新鲜刺激的需求, 对于儿童而言, 更是渴望变化, 期待惊喜, 追求新鲜。我们为何不尝试多种多样的评价, 在评价的方式方法上创新求变呢?

其一, 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 灵活地采用激励式言语评价、导学式言语评价、明理式言语评价、幽默式言语评价等。最好能广泛收集, 加强积累, 使评价用语定期更换。

其二, 我们可以将口头语言的评价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 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地鼓掌、有力的大拇指, 加上真诚的赞语, 如此声情并茂, 更能传播一种情绪, 交流一种感情。

其三, 我们可以尝试实物评价, 可以赠送有象征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小物品, 如一支书签、一片枫叶、一颗种子、一幅书法作品、一样教具等, 以燃起学生的希望和期待。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的评价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值得注意的是, 在运用积极性评价的过程中, 还要有全面的观念, 评价的内容应具有广泛性, 使评价从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 应重视对学生进步性指导, 给予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识的提高、情感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

总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很深的学问, 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 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并加以创新和完善, 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摘要:在目前素质教育还没有攻破应试教育的情况下,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入钻研文本, 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兴趣, 人人参与;全面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 充分展现自我;放飞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 使学生学有动力, 学有方向, 学有方法。

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三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教材内容 ;课堂气氛 ;掌握起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只有双方在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情况下才能使课堂变得和谐。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其中,学生才能感受到温度,自愿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并乐于学习、乐于请教,使教师教授的知识真正落到实处。假如师生间在情感上有矛盾,教师对学生毫无热情,学生见到教师也只有讨厌的感觉,甚至是害怕教师,那么在思想上双方就会有负担。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把“爱”摆在首位,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自己的学生,爱护自己的学生,这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因为喜欢这个教师而乐于学习。

二、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材。教师要想讲好一堂课,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要把教材吃透,准确掌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设计合适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很多教师在上课之前努力钻研的并不是教材,而是一些教师参考书或者直接去网上搜一些相关的资料和素材,沿袭别人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并没有认真研究教材上的内容。

三、制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在迈进课堂的那一刻起,教师就应该面带微笑。最简单的微笑是沟通学生与教师之间情感的纽带,是维系课堂愉快气氛的首要动作。有很多学生都认为,教师一个简单的微笑,会让自己的心情非常舒适,教师的情绪能直接影响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微笑总能给自己带来温暖。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都应充满热忱。教师要学会用眼神、用姿势去和学生沟通,做到教态自然、语言亲切,让学生听自己讲课的时候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心灵上的愉悦。例如,在讲到一些生字生词的时候,教师应该引进一些小故事,讲讲具体某个字词的来源,这样学生听起来也会津津有味,不会认为学习生字是枯燥无趣的。还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实施有趣味的教学,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四、准确掌握学生学习起点

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中已经基本实施了新课改。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也越来越多,除了在课堂上教师的教授和利用多媒体学到知识外,还能在家庭的生活中积累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准确把握学生的学習起点愈来愈重要。

(一)在课堂上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课前做好充分调查和设计。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上课前设计一些与课堂相关的练习,这些练习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过,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过。比如有很多孩子在上学之前就已经认识了很多生字生词,会背诵一些唐诗宋词。当教师讲到一篇新的诗歌时,要点名问学生以前有没有接触过或者是否会背诵,假如一些学生会背诵,教师要积极地夸奖他们并且鼓励他们以后要再接再厉。

课堂上与学生做好互动,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要与学生做好互动,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们各抒己见。

(二)在生活中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在一个班集体中,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水平都不同,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的观念都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起点。比如有些孩子的家长文化程度高,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从小就重视孩子各方面的教育。有些家长文化程度低,对孩子的要求也相对放松些,由着孩子的兴趣去学习。而且有些学生的家庭条件很优越,涉及知识的方式也比较广,比如利用电脑等现代手段学到一些更广泛的知识。针对这样的学生,学习起点就稍微高了一些。

五、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完全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用心设计每一堂课,找准学生接受知识的起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乐于接受,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一)运用谈话法

教师在上课进入理论知识之前,要与学生进行一对多的口头方式的问答,教师认真倾听,通过学生的回答,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分析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

(二)运用讨论法

教师首先要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面对几个小组提出同一个问题,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各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讨论,最后由教师确立一个正确的命题,对于每一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想法都要加以鼓励。例如,教师提出“车”字在古代汉语中的写法。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充分查阅资料,然后各抒己见。这种方法不仅能活跃课堂上的气氛,还能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三)运用分层法

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全班的学生进行分层,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点,使每一名学生,无论是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学习成绩都全面提升,并且逐步靠近高层次。例如,教师在授课时,要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基础好的学生回答相对难一些的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回答相对简单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学生学习的障碍,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也能大大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静.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阅读与鉴赏(中旬). 2011(04).

[2] 刘璐.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02).

[3] 康彦彬.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J].青年文学家. 2009,(13).

[4] 金凤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魅力中国. 2009(13).

[5] 齐小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文学教育(中). 2011(09).

4.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四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重视课前预习,为上课做好准备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很不成熟,并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而教师又必须要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课堂上会有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吸收,但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师的进度,这就需要重视课前预习。因为不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往往会对教师讲的内容很陌生,不适应教师上课的节奏,对教师讲授的知识也不能很好地吸收,导致课堂学习效率差。所以教师应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完成预习目标,并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这有利于降低学生听课的难度。

二、注意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心理特点,特别是在上课期间,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往往只有二十分钟左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调整教学方式,在教学预案时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连续长时间的讲述会让学生感到厌倦,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在设置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恰当安排对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三、合理设置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没有了实践活动,语文教学就缺少了内核。教师在设置教学活动时,应该要按照教学目标进行设置,如果脱离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就变得没有意义。比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就要针对这个目标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朗读教学和系统训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教读全文,对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文章,还应该进行演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范读,对于对话式的文章进行分角色朗读。

四、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

语文知识比较分散,知识点多,知识面广,这就需要学生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不断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鼓励学生在平时多看课外书,丰富知识储备,指导学生加强写作和阅读、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记日记、写随笔,把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到写作中去,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

5.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五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人们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反思,特别是在对大量的低效教学的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其核心在于反对低效的教学,追求有效的教学。因此可以说,有效课堂教学是高质量的教学,是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资源状态下追求最大的教学收获的教学,是综合利用各种策略与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的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2014年暑假,县教育局组织了送培下乡活动,由我县获得省、地骨干教师称号的优秀教师来我乡培训,本人参加了语文组的学习。学习了语文教师的素养、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特别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这一章节内容感受颇多。现根据学习的收获,结合本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及表现,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课堂教学总的纲领,是指挥棒的作用,是一堂课的灵魂。整堂课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目标展开。所以目标的定位非常关键,它是教学有效性的先决条件。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表明了学生学习之后要达到的“目的地”,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围绕目标进行教与学的活动,目标明确,方向才明确。

二、充分熟悉教材 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要充分挖掘教学内涵和隐性的内容,在教材原有的基础上还要有所创新。充分体现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念。

三、预设好教学的策略、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一堂好的课,教师自己对教学内容了解得再透彻,想法再奇妙也没有用,关键是找到好的传授方法,这样学生才听得懂,听得进去,学得才有兴趣。好的教学策略也要因人而定,因内容而定,不得千篇一律。

四、备好课

一堂好课成功的关键是备好课,把上课的流程备在纸上,更重要的是备在心里。这样老师上起课来才会得心应手、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不然就会随心所欲、漫无目的,缺乏条理性、逻辑性。同时还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备好学生。再一个就是要预设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应变能力的承受力。

五、精心设计好问题,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启发学生创新能力。

一堂课教师要把握好讲的尺度,不搞一言堂,不搞满堂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创新。有创新才有亮点,学生的收获才大,课堂的有效性才最明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早在1972年的一份报告中就明确地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办法。”日本中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标准之一是: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些中外教育家对此也早有预见。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就已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六、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倡合理的板书

多媒体教学资源,说得简单一些,是多媒体教学资源本身所具有的音乐、画面等资源。但说到底,课堂是学生的,教师所要充分利用的不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而是由多媒体教学资源所调动的学生资源,这才是课堂教学中最大的资源。学生资源是语文教育的基础性资源,其他的资源必须与此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只有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认同、思维等才能让多媒体本身所拥有的资源转化为学生课堂上有利的学习资源,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让物有所用,才有所值。现在随着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的普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充分利用。感觉板书越来越少了,有的甚至一节课下来,所有的知识点都在课件上,课件一播完,课也上完了,学生头脑中识记痕迹也随之消失殆尽,能力强的学生记得也不会太多。我们不提倡以前满黑板都是板书内容,但精练、条理清楚、概括性强的板书对学生知识点的识记是非常必要的,效果也会很好的。所以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运用中只能是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

七、分层的作业布置

作业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收获的集中表现。分层布置作业可以解决日常情况中所说的“吃不饱”、“吃不了”的两头难的问题,满足了大部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分别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是落实教学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是个体素质提高、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有力措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课堂实际表现分层布置作业,分难度和完成的时间,学生也乐于接受,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和次数,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6.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六

一节语文课结束,我经常这样扪心自问:在这节语文课中,我的学生们学得幸福、快乐吗?他们能正确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吗?能深刻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吗?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说: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有效吗?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的源泉。有效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收获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这里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仅指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可以说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核心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那么,我们如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其实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认为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教师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会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通过阅读一些教学著作,发现很多特级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创新。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

本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但有很多课仍然是先教师讲,然后要求学生配合教师。例如,我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体会作者描写的园林美图,学生很快找出了一些美丽的景物,然后我便按自己备课的教学思路,来概括园林独具特色的特点,却忽略了学生自己对于途中风光的体会。那么,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是我们应该一起认真研究的问题。只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其创新思维的发展才能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同时,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思考的多样性,尊重学生思维绽放的火花,要始终把学生放在心里,也就是说备课一定要备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效使用教材,加大学生的发展力度,增强教育的责任心,增强教育的服务意识。教师一方面要尽可能的丰富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材料;另一方面要能够为学生提供主体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活教材,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使自身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真正起到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

二、加强学生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条件。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例如,我在教学《尊严》一文时,先让学生感知杰克逊大叔和年轻人的情感变化,感受年轻人既虚弱又坚定的语气是因为什么,年轻人为什么不肯吃东西,然后再让学生带着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后,基本上都能体会出文中人物的情感脉络。所以,不断的强化和拓展学习活动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同时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学更加开放和对话,让课堂成为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生动的信息背景下进行思维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维成果。如学生在写作时,都想到了可以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但很多学生的比喻都天马行空,不贴切实际,于是,我便悄悄地引导

学生去联系生活,用生活中较常见的物体作为比喻、拟人的对象,这样就使文章显得更为生动、形象,可读性、精彩性也增强了不少。当然,在课堂中,我们还应该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引导学生去努力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民主的对话,在沙龙式的课堂思辨中不断擦出创新的火花,在有价值的课堂论辩中使学生成为有自己思想的学生。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目前新课程倡导的新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三种基本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对课堂教学有了重新认识和定位,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理念之一用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来讲,它的意义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我曾尝试着在课堂上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大大增强了,但此时,教师的引导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生的自控能力及目标明确性较弱,正确的引导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当然教师的引导应着眼于引,不可操之过急。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习方式的作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个体与小组之间的关系.教师除了组织正常的课堂教学,更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就学生个体及小组的学习品质、态度、方法和习惯的培养,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一切由教师包办;教师的作用也仅不是对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内容的重复。所以,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要实现学习方式的价值,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入手,最终达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职的目的。在个体学习中疏通文章的含意,落实掌握字词,解决基本问题,记录疑难问题和学习感受,小组合作学习是对基本知识的检查,经验心得的交流和对个体学习存在问题的解决,并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共同解决,使个体、小组、教师的经验认识、智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交流、提升。

2、处理好文本与生活的关系.生活即语文,语文教学应树立大语文观,这里有两层含义:从课文角度看,缺乏生活体验的学习只是独立于“人”之外的简单认识;从语文综合性的设计看,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到大自然里学习语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只有把语文同生活联系起来,语文才更能体现出人文价值和生命价值的意义,语文课堂方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但这一切同样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所以,在课堂上要加强生活意识的培养。

在有效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白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将对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教师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探讨型”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强调“齐步走”、“满堂灌”。这种教学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很明确,只需要“传授”,教师的基本职能就是“照本宣科”,而事实上,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实施,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师如果不能实行由“传授型”向“研究探讨型”的角色转变,那么他就无法承担新课程政策下的使命,也就无从做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教学方式:由“传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我讲你听,耳口相传,是我国语文教育沿袭已久的主要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无视学习是主体的活动过程,它也与当代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实相去甚远。今后的语文教学方式必然需要发生相应的变革,即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的趋势。

所以,在新课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起到教师的组织、引导、学习参与的作用,教师必须自然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小组和班级中

去,在教学环节和细节中找到适合新课程学习方式新理念的形式和方法。

7.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时效性

片段一: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 执教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老师出示生字“飘”,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识字方法。

生1:风字和票字在一起。

师:很好!

生2:飘就是一个西, 一个示, 一个风在一起。

师:真棒!

生3:车票被风吹得飘了起来。

师:不错。

刚才这些同学都说得非常棒, 现在, 你想怎么记就怎么记, 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识记“这”。

在本案例片段一中, 我个人觉得有两点值得探讨。

一、盲目的“尊重”并不能达到学生“自主”的目的

在这个案例中, 提倡识记方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 这样能够为学生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 但这样盲目的“尊重”并不能达到学生的“自主”。特别是对一些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未经学生充分思索得出的识字方法, 就需要具体的指导。在学生充分发表完自己的想法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比较, 找出大家刚才所说的这么多种方法的区别, 选择出比较好但又适合自己的方法。例如可以这样引导:“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帮助他给大家解释一下吗?”“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等。本案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以上三种识记方法, 总结出第三种方法更合理, 即组字成字, 再连词成句, 既生动又形象。在这样适时适当的引导下, 学生才能了解记法的多样性, 还理解了记法的合理性。

二、评价笼统易导致学生形成浮躁心态和随意应付的品格

此外, 在这个案例中, 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 教师全都是以“很好!真棒!”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笼统评价, 这样做的结果真的能激励孩子, 达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的目的吗?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 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分等, 而是有效地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案例中三位学生的回答都是正确的, 但是显而易见第三位学生的发言更能促进学生的形象记忆。然而教师并没有抓住这一点, 更有效地评价学生, 鼓励学生。课堂上教师频繁、随意性的评价, 不仅难以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反而容易让学生养成急躁和随意的品格。为了让孩子的交流空间更为广阔, 教师以“鼓励性评价”取代“倾向性评价”的做法是可取的, 但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同时, 对学生交流中表露出来的不同的思想观点、不同的行为表现, 教师要抓住契机适时地表达自己鲜明的观点。

片段二:

在朗读课文时, 教师请四人小组合作朗读自己感兴趣的文段。教师话音刚落, 小组里开始忙活起来。同学们为自己充当什么角色而争论不休, “我要当小雨点”“我要当大雨点”……在争论不休中终于分工完成, 有的组开始分角色朗读, 而另一些人却开始讲闲话, 摆弄学习用具等, 小组合作就在这样杂乱无序的状况下延续——虽然老师还在不停地来回走动着巡视。

一些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并不全面, 常常使得“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标签。本片段中, 教师安排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 虽然表面热闹, 但在小组活动中, 为什么小组内会为当什么而争论不休?很显然, 这些学生在潜意识里还是将自己看作单独的学习个体, 根本不具备参与合作的心理状态;再者, 为什么小组分角色朗读时会有人开小差?如果教师明确合作分工, 使每个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有具体的任务担负, 这样一来, 片段中“开小差”的现象就会大大地减少。

由此可见, 合作学习并不是绝对的, 必须适时适度地应用。一堂课是否安排合作学习, 安排几次, 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而定, 而且小组学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首先, 要有充分的理由, 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 处理好班级教学、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其次, 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处理好踊跃发言和虚心听取的关系;再次, 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 强调先独立思考, 再发言交流, 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8.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八

一、深入钻研文本,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这样去做: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应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们先应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们还应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课本上做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的预设,更应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便可以打开电脑搜集资料,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

钻研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正确设立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方法,以最佳的教学设计换取最大的教学效益。这个过程中,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尝了醇香的美酒,充满了醉意。学习的这种境界能使学习者产生无穷乐趣。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意”。讲戏剧未尝不可以演一演;讲诗歌不妨举行个朗诵会;范读时不妨放一段录音……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三、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

其一,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灵活地采用激励式言语评价、导学式言语评价、明理式言语评价、幽默式言语评价等。最好能广泛收集,加强积累,使评价用语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价或富有情趣的评价语 ,让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其二,我们可以将口头语言的评价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如此声情并茂,更能传播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在特级教师的公开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他们这样对学生的真诚的赞许,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得体。其三,我们可以尝试实物评价,可以赠送有象征意义和纪念价值的小物品,一支书签、一片枫叶、一颗种子、一幅书法作品、一样教具,都会燃起学生的希望和期待。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积极性评价的过程中,还要有全人观念,评价的内容应具有广泛性,使评价从智力因素向非智力因素延伸,应重视对学生进步性指导,给予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识的提高,情感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上一篇:诉衷情,诉衷情黄机,诉衷情的意思,诉衷情赏析下一篇:办公室财务工作制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