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影视欣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24-09-04

如何提高影视欣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共11篇)

1.如何提高影视欣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一

浅谈影视欣赏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政治科组 卢丽华

影视是当今世界最富有魅力的综合艺术,它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诸种艺术之精华,成为一门独立的“第七艺术”。它与文化休戚相关,笔者在《文化生活》教学中曾尝试运用影视欣赏,发现影视欣赏对于《文化生活》教学和学生人格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一、影视欣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的必修模块,它以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文化生活为依托,引导学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如何进行文化赏析,提高文化修养,理解文化传承、交融与创新的意义,让学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未必能了解他(她)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而影视作品是对生活的一种浓缩反映,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通过欣赏影视作品,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现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如利用《西夏王国》让学生理解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利用《敦煌壁画》让学生理解愽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等。

二、影视欣赏将有效调动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非智力因素。

众所周知,当前的政治课教学还有着不尽如人意之处,表现在学生对政治这一学科的情感投入上显得令人失望。在当前教育模式下政治教师仍习惯于采取讲授的方式进行知识的灌输,单一的教学方式必然使求知欲望强烈、性格活泼的学生感到枯燥和厌倦,在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影视的功能是不可估量的。教师应该选择学生乐意观看和值得观看的影视作品作为教材,因为优秀影视作品对于人心灵的净化功能将与政治课教学实现相通,从而发挥情感交流。当学生在观看《东京审判》、《橫空出世》时,内心涌动的爱国情感并不是政治教师的说教可以达到的。总而言之,影视作品种类繁多,教师要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挖掘,就能找到激起学生学好政治的愿望。

影视欣赏对于《文化生活》教学具有重要作用,那么该如何利用它呢?根据笔者的经验从三个方面论述影视欣赏课的构思过程。

一、确定影视材料

影视作品数目繁多,如何选择影片是教师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常规备课时,我们要备教材,备学生。影视欣赏也不例外。教师在选用某一影视作品时要慎重和细心,不能粗枝大叶,因为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决定了他们难以对所有的作品进行筛选,教师就有义务和责任进行居高临下的选择,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文化教学的最大效益。选择影片可以概括为“一个范围,两个原则”。一个范围就是首先考虑获得奖项的如奥斯卡奖、华表奖、金鹰奖等,根据名著改编的或者是当今青少年最热衷的影片。两个原则即:A.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学生一般只对他们认为有意义而且重要的事物感兴趣。电影这种大众文化正切中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源自他们的兴趣。它比其他任何教学材料都能吸引学生。在学习《文化生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精神时,根据不同专业班学生的兴趣特点,在文科班我选了《东京审判》,在理科班我选了《橫空出世》。B.课文话题的延伸和拓展。相比较其他三个必修模块,《文化生活》课时相对较松,因此可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通过影视欣赏,拓展和深化单元内容和主题意义。如《西夏王国》是对第二课文化与经济、政治的拓展,《敦煌壁画》、《圆明园》是对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的延伸等。

二、构思课堂模式

选取了教材之后,该考虑如何构思课堂模式了。这涉及到下面两个方面。1.主题的提炼

一部影视作品,从影视艺术自身的语言、技巧、手段、环节等各类形式因素切入点比较多,如编、导、演、摄、录、美工、服装、化妆、道具、音乐、音响、特技运用、剪辑手法等,往往带有很强的专门鉴赏和专题探讨的倾向。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影视欣赏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影视作品应与教学主题相适应,使影视欣赏为教学服务。如《敦煌壁画》、《圆明园》配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橫空出世》、《东京审判》配合“我们的民族精神”等。

2.任务的设置

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影视欣赏应当是以影片为基本素材,以视觉的美观效果刺激学生、以故事情节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欣赏与共鸣,从而自觉参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在选取了影片、确定了主题之后,教 2 师应该结合影片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兴趣,确定课堂目标,并运用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设计课前、课堂以及课后各项任务,让学生通过看、听、说、写各项任务的完成,理解影片情节,欣赏影片精髓。例如在欣赏在影视作品前,我让学生分组、分主题上网去搜索该影视作品的相关资料,课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或者写出自己的感想。当然我们也可以运用小组合作、讨论、辩论、竞赛等多种方式使影视欣赏课更有生机。

三、完成课件制作

影视欣赏当与多媒体以及网络教学相结合。这是影视欣赏的特点,也是现在教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影视欣赏课的课件制作并不是很难。因为多媒体在我们的学科教学中本身就属辅助位置;再者,影视欣赏课选用的是动态的影片,无须用flash,authorware或者网页等复杂的形式完成。笔者认为利用powerpoint把剪辑片段和任务设置的材料进行整合就可以了。首先利用超级解霸剪辑片段,需将两个片段剪辑合成时,运用超级解霸中的实用工具集下面的子目录文件就可以完成了。影片剪辑的内容应该和课的主题密切相关,即片中最经典的几段对白、独白或是影片的特技、音乐、画面最精彩部分。一般每部影片在影视欣赏课上的各个片段剪辑的长度不超过半小时、每个包含经典对白的片段不超过3分钟,表现特定主题(如音乐、特技等的画面)的片断也绝对不超过7分钟。如《敦煌壁画》全片长约50分钟,用于影视欣赏课堂的片段剪辑总共不超过20分钟。但有些影视作品如《橫空出世》、《东京审判》故事情节非常精彩,我则花了两个课时让同学们去欣赏。

影视欣赏教学是当前政治课堂教学多元化的尝试,实践证明,它深受学生的欢迎,使很多学生深受影响,是一种值得继续探索的教学方式。

2.如何提高影视欣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二

一、实施策略与教学方法

在利用原版英文影视作品进行视听说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本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挥英文电影的优势,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要有所创新。本文以《蒂芙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为例,具体展示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其内容。

二、课前预习

教师提出三至五个思考题使学生在课前有针对性地对电影故事的时代背景、故事梗概、主要人物有基本的了解。针对《蒂芙尼的早餐》这部电影,教师在课前可以布置如下任务:例举你所知道的所有由奥黛丽•出演电影有哪些?《蒂芙尼的早餐》这部电影与你之前看过的英文电影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等。建议学生在课前能够利用网络查找与影片背景知识相关的资料。

三、课堂活动

1. 课前陈述:

首先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就准备的话题进行陈述,发言时间在3分钟左右。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做简短记录,并给予评价。评价涉及陈述内容的正确性,语言是否出现语句错误等。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技巧,多鼓励,少批评,以免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向陈述者提问。

2. 背景知识介绍: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是由教师系统全面地对影片的背景知识进行介绍,补充学生遗漏的问题。比如《蒂芙尼的早餐》这部电影,教师可以讲一讲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成为好莱坞经典影片的两个原因:第一,影片剧情很好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第二,影片中人物塑造多样化,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选段分析:

节选有代表性的片段,在播放选段之前,教师应讲解其中的单词、短语、俚语以及习惯用法,提高学生理解和吸收语言知识的能力。在《蒂芙尼的早餐》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选择霍莉与保罗,霍莉与巴西富豪之间的经典对话作为视听学习的片段。在播放片段时我们要注意教学方法。首先进行无字幕播放,让学生根据画面大体去理解片段内容,尝试着去听懂部分台词。然后打开英文字幕播放,让学生重点留意前面没听懂的词句,加深记忆。最后再一次关掉字幕,让学生边听边重复听到的每一句台词。在播放中,教师在每句后面可以适当按暂停键停顿。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学生不仅逐步提高了听说能力,还积累了大量的词汇。角色扮演:学生在学习了重点片段之后,以小组形式来进行听说训练。具体可以采取两个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或者让学生看字幕来配音。

4. 经典语句分析:

正在每一个片段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选出其中的经典语句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内涵,使学生快速领悟影片主旨。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锻炼了英语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将影视欣赏引入英语教学实践目的所在。

5. 学唱英文歌:

学唱英文歌曲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学习英语的途径。在《蒂芙尼的早餐》中那首名叫《月亮河》的主题歌不仅帮助《蒂芙尼的早餐》这部电影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最佳配乐两项奖,这首旋律优美的电影原声也获得了美国格莱美最佳歌曲奖,是十分值得学习的经典英文歌曲。主题歌曲中的歌词都是经过锤炼的,简洁而极具表达力。从语言学习的多重目的来说,通过掌握歌词所表达的内容,对理解电影情节甚至异域文化都与很大帮助。

四、课后活动

在课后教师可以针对节选电影片段的重点、难点词语设计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积累词汇。让学生根据所给思考题用英语撰写《蒂芙尼的早餐》影评。这个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影片的理解,更锻炼了他们的英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刁若菲.论原版英文电影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J].安徽文化,2014(7).

[2]张兵兵.英文电影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运用[J].电影文学,2015(17).

[3]郭爽.英文电影欣赏在外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电影文学,2012(22).

[4]刘素艳.英文电影资源应用于英语教学环节初探[J].教学与管理,2014(7).

3.如何提高影视欣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三

【关键词】美术欣赏;审美能力;教学作用

如今,在深入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要求广大美术教师增强对课堂教改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我们的美术教学更富有基础性和创造性,又富于独特性和有效性,从而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现行初中美术欣赏课堂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较为陈旧,这就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最大弊病。这种封闭式的教学方式,也使教师形成了封闭式的教学观念,使其很难进行突破。所以,初中美术欣赏课堂教学应根据创造性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让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为其教学服务

从审美意识出发去评价和把握作品形式的情感意味,或剖析作品所激发审美体验的形式因素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旦我们认识到,教学必须要达到这一目的时,那么再现性作品欣赏和表现性作品欣赏教学所碰到的困难是相同的。我们已经知道,欣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认识、教育、审美。然而,这个属于审美范畴的教学离开了审美功能,专注于认识和教育功能是否符合欣赏教学的要求?假如,我们从伦勃朗作品中感知到铜盔的金属质感,能否成为帮助学生认识某种物理属性的辅助教材;假如,一幅画讲述的是某些伦理道德、社会思想和时代精神性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传达思想观念的工具去完成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回答是肯定的。但不禁要问,欣赏教学本身的特征是什么?也许我们教学最终都是一种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美好的趣味,但通过艺术形式的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是欣赏教学的主要特征。从欣赏中不断获取多种功用是审美欣赏中继发性的作用。正如在其它學科教学中,偶尔得到一些类似艺术中审美感知的内容一样也是继发性的作用,并不是该教学的主要特征。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评价为其教学服务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在欣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差别,会出现价值观的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标准。但这不意味审美价值无客观性,因价值不等于评价,它们之间可以统一,也可以对立。文化习俗和个人特殊经验是造成不统一的主要原因。在对某一作品实际判断中,不同主体会出现不同感受。由于文化习惯的差异,一幅山水国画也难以被一个西方人所接受,主体的评价与价值客观性符合与否,还要看主体所操持的欣赏媒介是否符合主体的欣赏习惯,一个不会下围棋的人,无论其有多少美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很难感知到棋盘中形式之美。一个具有欣赏水平的人,能感知和体验各种媒介的审美现象,甚至能将日常信息转换成审美信息进行体验。

在美术欣赏中,对作品的审美感知具有社会功利性。一方面,审美意象和信息在激发主体审美经验的同时,也可能激发起个人的现实意识,即审美判断中潜伏着利害判断。如,对画中苹果的色彩和形状产生美感时,也可以作为“望梅止渴”的情感体验。即是纯粹几何形所传达一种普遍情感也能激起个人无意识的利害判断。另一方面,美感中包含着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如果将壮观的战争场面看成是一种总体艺术,那么人们是不会想往那种艺术的。因为审美价值的判断要受认识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制约,即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制约着审美价值判断。如,有时代和地区风格的作品或为某集团的个人情感所认可的形式规范,都可以作为审美评价的标准。

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主体感受在审美现象上的多样性。欣赏是在主体参与下进行的,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决定了评价具有主观成份,这些成份造成欣赏活动的复杂性,也造成评价难于统一。教师在讲解作品前,首先对自己的判断作内省的理性分析,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份。在教学中,把自己的判断从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语气。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并非是权威的和终极的。于是,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分析,使他了解他的哪些反应代表自己个性中的基本和永久的成份,哪些是暂时的情绪和突变的东西,或是片面的判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使其看到自己的评价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如此反复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如何提高影视欣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四

姓名:王巧侠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王沟镇单楼初级中学

内容摘要:在历史教学中,如果适当的将影视作品引进课堂,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作用显而易见。我们可以利用影视作品导入新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影视作品讲授新课——再现历史画面,突破重点难点;利用影视作品进行课堂小结——加深知识理解,进行思想教育。

关键词:影视作品历史教学作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随着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录音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在这一思想课程的引领下,我的做法是: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将历史题材中的影视作品引进课堂,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学生的情感,以此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一、导入新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知识和心理的成长时期,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要求我们历史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他们乐学、爱学。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也有人说,如果教师不能在上课三分钟之内形成高潮,这节课就是不成功的课,由此可见导入新课的重要性。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形、声、色、情、意相结合的特点,很容易吸引、感染学生,有助于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我在讲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内容时,开始便播放电视纪录片《南京大屠杀》的片段。该片是为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而拍摄的文献纪录片,通过寻访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见证者、侵华日军老兵和大量历史遗迹,真实记录了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制造的屠杀三十多万人的大屠杀惨案这一历史事实,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野蛮残暴的凶残本质,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恶。一幅幅日本侵略者屠杀我国民众、蹂躏我大好河山的历史画面,此情此景,教师已不必言语,也能激起学生思想的共鸣,达到了“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境界。

二、讲授新课——再现历史画面,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起关键作用、主要作用的知识内容和问题,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以掌握、难以理解的知识和不易解决的问题,教材重点及难点问题的解决与否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适时、恰当运用电影、电视等教学媒体,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瞬间的重现,可把过去的事情、历史上的事实搬到教室里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理解历史事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教材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知识的突破。

例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有不少同学提出:当时中国的整体经济、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差,洋务运动后期清政府创立了三支海军,尤其是李鸿章的北洋舰队装备也比较精良,而且北洋舰队将士如邓世昌、丁汝昌等奋勇杀敌,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方面还是以失败告终呢?为此,我播放了《甲午风云》中的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躲进威海卫军港;慈禧太后置民族危亡于不顾,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和皇帝大婚;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三海”和颐和园。学生通过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敌、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的镜头,就不难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

三、课堂小结——加深知识理解,进行思想教育

课堂小结是在阶段学习任务或者新课结束后,教师以富有艺术性的手段、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应该只是前面教学内容的机械再现、简单重复,更应该是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有助于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运用历史影视作品,配合教师的讲解分析和学生的思考,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历史情景,以情激情,能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强烈的感染,在思想上受到深刻的启迪,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认同,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受到生动的思想教育。

例如我在讲授《“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课时,由于现在的学生都是“文革”以后出生的,生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他们对那个特殊年代所发生的种种事件知之甚少,因此对那场**给整个国家带来的危害性也根本无法想象和难以理解,在教学中综合电视剧《孽债》:知青们响应号召奔赴云南边疆,十年一梦,大返城的汹涌狂潮又把他们卷回城市,抛下了红土地、流沙河、橡胶林……还有他们的孩子,千里寻父、千里寻母的孩子们的到来就像一枚枚炸弹,给父母新的家庭掀起巨大的冲击波。该剧感人肺腑,扣人心弦,引起了众多电视观众的强烈共鸣,它反映的正是那个**年代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和相互交流,联系现在的实际,学生们深刻意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个伟大的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更能体会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对于我国的建设是何等重要,从而树立自觉维护社会安定的责任感。

电化教育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要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作为历史教师还要有恰当的使用方法。

第一,在引进影视作品的时候,要认真选择材料。目前,虽然历史题材的影视剧风靡全国,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才子佳人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差不多搬上荧屏,如《三国演义》、《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太平天国》、《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凡是种种,不一而足。应该说,这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学生学习了解历史知识的较好途径。但其中专门为教学拍摄的影片为数很少,而且大部分影片是纪实性和艺术性的综合表现,即在以基本的史实为客观依据的基础上,带有一定程度的艺术夸张和情节虚构,这就使得教师必须对影片进行认真选择。应当选择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能适合教学需要、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教材重难点的影片。除了以纪实性为主的纪录片、专题片外,如讲《中国古代史》,可选《上下五千年》;讲《中国近代史》,可选《中国近代风云录》;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可选《士兵日记——战纪实录》。还可以节选部分电影片断,但要注意向学生讲清影片中所存在的与事实不相符的内容,如讲《中日甲午战争》时选择的影片《甲午风云》,要对片中把爱国将领刘步蟾描写成一个贪生怕死的人给以纠正,避免学生产生误解。对严重违背历史真实的影片,最好不要作为教学资料播放。

第二,教师在运用影视作品进行教学的时候,还必须把握好课堂时间。将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引进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固然很好,但它只能是历史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完全代替历史教科书和教师的课堂讲授。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历史影视剧的时间不宜太长,要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结合录像分析、理解、掌握问题。这样,一节课45分钟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利用3-5分钟,向学生提出问题;二是利用15-20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师结合录像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三是利用20-25分钟左右的时间,播放录像,让学生思考问题;当然,教师也可以将播放录像与解决问题交叉进行。

总之,随着国家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深入,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在利用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的时候,只有把它与课堂教学和师生之间的共同活动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冯国超主编:《世界上下五千年》,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2)刘明翰等著:《外国历史常识》(近现代部分),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版。

5.大学影视欣赏与艺术修养 篇五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大学生影视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美好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开拓的创新能力及塑造健全的人格等都具有积极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而这正是这门课开展的必要所在。

接下来我来谈谈我从大学影视欣赏中所获得的: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我欣赏到了许多优秀的影片,像《阿甘正传》、《与狼共舞》、《红高粱》、《辛德勒名单》等等。

在对电影的欣赏与学习过程中,我受益最深的就是对蒙太奇开始有了了解: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词,原意是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之意,在影视领域中是形式与内容组合、构成的总称。

在各类影视摄制中,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将全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拍摄处理,后期根据节目构思,运用编辑技巧,将镜头、场面和段落重新组合在一起。这种构成一部完整影视节目的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

蒙太奇是形成影视片节奏的重要手段,它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解组合,将画面内容节奏和画面间的外部节奏、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有机组合,镜头组接的顺序变化和速度变化,形成视听冲击力,作用于观众心理,使之产生共鸣;通过蒙太奇影视片整体的各种语言

1符号将融合为运动的、连续不断的、统一完整的声画结合的形象。镜头的分切与组合,通过镜头的逻辑关联,从简单的事实中创造出思想、隐喻、节奏、情绪,产生单个镜头不能表达的思想。运用蒙太奇可对现实生活的时空进行重组,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画面时间和空间丰富多彩的叙述方式和艺术意境。

在《阿甘正传》中,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长镜头,伴着舒缓的音乐,镜头中右上角飘来一支羽毛,在天空中飘,镜头一直是追着羽毛,随着它的节奏忽高忽低。而阿甘从不同方向奔跑入画、出画,跑过田野、小桥、公路街道。这个用了平行蒙太奇表现手法,通过运动镜头形成了极强的运动感,预示着阿甘不平凡人生的开始。

在《阿甘正传》里,用一大段长镜头记录了羽毛的整个飞翔过程,暗示了阿甘的一生一直都在“飘”,阿甘的一生,从学生到球员,从军人到球员,从军人到军官司,从捕虾发财的企业家到电视长跑明星,他见证了很多的历史事件,经历了很多荣誉.阿甘以一颗简单纯洁到几乎像那片羽毛的心灵,来反衬现代人类狡诈,精明中透视的愚蠢.当然,羽毛对于阿甘还有一个作用,为了表达阿甘经历真实性,羽毛的长镜头运用不言而喻,这样更好的配合下面阿甘对自己一生的讲述,告诉我们阿甘这个“傻子”说的都是真实经历过的故事.另外羽毛似乎还有一个暗示,女主人公的经历,羽毛在空中飘荡不定,更像她离开阿甘四处飘泊的生活,羽毛在飘荡的过程中在路人肩上停留了一段时间,也像女主人公在阿甘身边停留过的那一段时间,到最后羽毛终于飘到了阿甘的身边,阿甘拾起来放进自己的日记本里,也似乎在说阿甘最终会把握住女主人公.说完故事阿甘就带着象征人生喻意的巧克力找到了女主人公。

最后影片的末尾,阿甘送自己儿子上车的时候,那支羽毛又重新开始飞了起来,飞向象征儿子未来的天空.这也与影片开始的长镜头相呼应.运用蒙太奇手法可以使镜头的衔接产生新的意义,大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从而增强了电影艺术的感染力。而长镜头手法可以保持整体效果,保持剧情空间、时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可以如实、完整地再现现实影像,增加影片的可信性、说服力和感染力;还可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下面我来谈谈影视欣赏对艺术素养的影响:

虽然在知性层面,艺术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在现实层面,艺术素养却是一个可以外化的标准。

1,在现实层面,艺术素养首先指的是个体的艺术经验,这种艺术经验的获得,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某一艺术门类的演练实践而直接获得。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某一艺术门类的深入研究而间接获得。其次,艺术素养还指称是一种生活态度,不仅包含言谈举止、衣着外表、待人接物等在生活方式,更包含个人气质、风度等内涵在内精神。

2,在感性层面,艺术素养不仅包含了个体的艺术感受体验,同时更包含了主题的感性、悟性。与其他一般的学科不同,艺术非常注重感觉层面的东西,因此主题的感受体验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在可观上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感性与悟性,因为人类社会与自然宇宙的感悟,不仅是艺术家特有的一种认知方式,很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认知方式。特别是在当代过于务实、感性屈服于理性的经济社会,艺术

工作者寻找感觉的务虚就显得十分重要与必要了。

3,在知性层面,艺术素养不仅包含艺术学学科必须的知识储备,如对概念的界定与判断,对门类的了解,对发展线索及流派的熟悉、对理论的兴趣等,很包含对具体现象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理论表达能力。

通过影视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一种情感教育。通过影视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陶冶大学生的心灵,提高道德情操,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人生经历。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对于开阔大学生的生活视野,健全文化心理、提高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手段。

影视艺术欣赏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的艺术形式之一。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决定了其教育功能的多维性,它能够把娱乐、教育、认知、审美完美的结合起来。影视艺术融合了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美术、摄影等艺术元素,它所提供的审美信息呈“喷射”状态,在同一时间内,各种信息一齐涌来,而不像传统艺术那样是线型状态,单通道地接受。大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必须耳目并用,调动各种感知能力,方能心领神会,这对于培养“通感”能力是大有帮助的。另外,影视艺术是视觉的具体性和再现性与听觉的抽象性和表现性相结合的完美的典范,因此,大学生通过欣赏影视艺术,对综合的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帮助的。通过影视欣赏水平的培养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基本途径之一。

6.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篇六

——《狮子王》音乐赏析作者:学号:

音乐作为影视艺术的一个要素,在和其他要素相结合中产生影响,发挥作用。这时其不是作为独立的纯音乐艺术,而是作为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元素花卉这作用。在一部影视作品中,音乐有时只可能发挥着一种作用,但更多的时候,特别是在电影、电视剧中或专题节目等节目中发挥着数种作用,而且由于音乐与画面结合方式的不同,电视音乐还会产生新的意义。

动画片《狮子王》以绚丽的色彩、动人的音乐、夸张的形态、幽默机智的语言和人性化的动作,赢得了无数儿童的喜爱。而本片史诗般的宏大场面和意味深长的人性的演绎又引起成年人有关生死轮回、智慧传递等终极问题的哲理思考。同时电影的音乐也是获得多项奥斯卡提名,成为迪士尼动画的里程碑作品之一,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这部电影和它的音乐。

《狮子王》中的音乐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滑稽舞蹈等多个方面汲取养料,运用多元化表现形式创作出优美动听、便于流行、合乎大众情趣的作品。在本片中音乐与影片相结合,音乐对影片中的环境,语言等起到烘托的作用。背景音乐让观众在无形之中想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实现影片打动观众的目的。

故事发生在非洲的大草原上,影片开始一声极具非洲土著特色的男声高歌,震撼心灵,伴随着旭日升起,万物复苏,随即而来的缓和而又富有节奏感的旋律是动物们前进的步伐。这首《生生不息》,不仅仅只用管弦乐来当伴奏,而且还加入如踏脚、拍手、击鼓等配乐。将他们几种组合起来就形成了非洲草原上独有的地域音乐特色,同时又配合着原生态的人声合唱,表现了广袤无垠的非洲大草原的磅礴生机,昭示着生命轮回、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和生命意义,为影片奠定下史诗般大气雄浑的基调。让我们对非洲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并且在《狮子王》的最后一段配乐中,《生生不息》的旋律再度响起,不仅使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而且还升华了主题,让人觉得感动与震撼。

作为主题音乐的《荣耀大地》贯穿影片,在不同的段落采用不同的演奏方式来表达影片的内涵。先是一支长笛独奏,柔和的旋律配合着画面转到了雨季。这时,浓厚的合唱加入,乌云密布、大雨滂沱、电闪雷鸣。紧接着长笛独奏又一次出现,情绪转为活泼,把沙祖的开朗、幽默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整段音乐在女声独唱声中结束,暗示着辛巴走上国王之位的坎坷。而后出现在木法沙和辛巴的对话中,《荣耀大地》开始由弦乐在低音区出现,忧郁的情绪表示木法沙对儿子的关爱和担忧,同时也预示辛巴的前程将会遇到磨难。在木法沙跌落悬崖的一刹那,音乐骤停,在空旷死寂的山谷中,只剩下辛巴的呐喊,辛巴发现了父亲的尸体,由弦乐器和和合唱队演奏的主题音乐《荣耀大地》变成一首慢速的葬礼进行曲,音乐变得婉转凄凉,抒发了辛巴的无助、自责与痛苦之情。经过一系列的波折,辛巴在另一片土地上快乐的成长着,当娜娜和长老找到辛巴请求他回去时,辛巴犹豫不决,辛巴在星空中又听到了父亲的声音,父亲要他回去夺回国土。这时主题音乐《荣耀大地》的旋律再次响起管弦乐队和合唱队一起鸣响,在这里主题音乐的情绪又变得充满激情和信心,音乐的突转显示了辛巴的心理的变化。影片的最后,当一切不平静都回归平静时,辛巴终于成为荣耀国的国王,《荣耀大地》的主题音乐再次想起,在弦乐器的演奏下,主题音乐对于情感揭示和渲染气氛都引起了共鸣。

《狮子王》以其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情节打动了无数人,在动画史上创造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整个影片通过巧妙的使用了音乐在影片中烘托环境和语言,深化主题,刻画人物内心活动,使观众产生心理影响,向人们展示了关于人性的深刻思考和生命的重大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部影片只有配上音乐、音效等声音效果之后,才会形成声画合一的艺术形象。

7.如何提高影视欣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七

关键词:高校,音乐欣赏课,大学生,素质教育

21世纪的人才培养不只是局限于单一的培养模式, 而是要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不仅在专业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精神层面的熏陶, 而音乐熏陶则是最好的载体之一。开设音乐欣赏课程通过不同教材可以在各方面对大学生的修养和精神层面得以全面的提升。音乐教育作为现在最有感染力和最通俗化的艺术方式, 对培养大学生生活的艺术、个性的建构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音乐欣赏对大学生培养的作用

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它是教育人的重要阵地, 人才培养首先强调的是培养“人”。这里是指人的品德、修养、内涵, 然后才是培养“才”即专业知识和技能。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有助于从艺术的角度开提高大学生的个方面素质

1.赏课程有助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一种思想的升华, 在音乐的世界中任何一首乐曲也蕴涵着作者的思想、心情和他们的故事。很多歌曲里面有饱含对祖国热爱的深情, 有的表达的是对老师的尊重, 对父母的感激, 对朋友的珍惜, 很多能够为我们大家所接受的艺术大家们的作品往往是能够给人们在思想上有一种鼓舞, 有一些共鸣的作品。比如由刘炽作曲乔羽填词的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是大家从小到大都耳熟能详的歌曲。它一共分为三段每段又分为独唱部分与合唱部分两小段。歌曲独唱部分抒情委婉, 一唱三叹, 有中国北方民歌风格。合唱部分则气势磅礴, 将独唱部分的内容进一步发挥升华。通过这首歌曲的赏析我们不仅可以在歌词上理解填词者对祖国的满怀深情, 对谱曲的作者那种对家乡的回忆对祖国悠久历史的歌颂和对保卫祖国的果敢决心都可以从歌曲中体会出来。通过各种题材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通过歌曲来提高学生鉴赏作品的水准, 而且可以在每个作者对歌曲中抒发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在思想上接受一次再教育。

2.乐欣赏课程有利于大学生开阔文化视野

音乐是不分民族、地域、时空和阶层的, 不同的音乐不同的乐器有着它不同的产生背景和故事。在对每个作品进行赏析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所想要表达的内涵, 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同时也会对作品进行背景介绍。这里面就含盖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内容。例如, 古曲《十面埋伏》就是楚汉相争中以汉军为主观描写垓下之战的情景, 古琴曲《广陵散》则是据《战国策》及《史记》中记载:韩国大臣严仲子与宰相侠累有宿仇, 而聂政与严仲子交好, 他为严仲子而刺杀韩相, 体现了一种“士为知已者死”的情操。

3.乐欣赏课程有助于启发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

李岚清同志曾经说过:“音乐的美育功能还不是一般地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 它对人的智力开发, 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意动力, 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 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对他们进行这方面普及的教育, 给他们补上一课……使得这批跨世纪的青年知识分子能够有这方面必要的修养……”音乐情感的艺术, 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高人的思想意境和高尚情操, 给人以美的享受。科学家福里奇曾经指出“感情上音乐带给人快感, 近似于创造思维活动带给认的快感, 而适当的音乐能够帮助造成适合于创造思维的情绪”。情感的体验往往能够激发人内心震撼他们主观的体验可以达到审美的理解和领悟使他们的思想更加宽广发散自己的思维, 提高想象力。

二、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现状

1.时少达不到教学目的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音乐欣赏课开设的课时大概在36个学时左右, 设置的学分一般在1到2个学分。而大多数的大学生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下, 在中学阶段音乐课往往给文化课程让位致使学生长期以来并没有接受大纲要求的音乐教育, 他们的音乐修养多数偏低。通过36个学时的学习时间想达到让学生初步掌握乐理知识提高他们对各类乐曲的鉴赏能力的目的是很困难的。

2.资的来源不能胜任高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任务

现在高校艺术公共课的教师大多数是音乐学院培养的师资。他们的接受的专业学习往往是单一的西洋音乐或者民族音乐或者是主修的某一种乐器。一般在单一的专业方面有较高的学识, 但是音乐知识的宽度不够, 对于从各个层次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的能力不够, 不能满足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对各类音乐了解的需求。

3.学内容和教法不符合大学生的现实情况

根据笔者了解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西方的交响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这些教学内容与他们熟识的民族音乐不靠近, 用这一类教材来教授他们常常不可以提高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成了一个混学分的课堂。加之很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放放音乐对学生不讲解作品不辅导学生鉴赏作品的方法, 往往从大的方面介绍一下播放的音乐作品这样起不到好的效果, 很难让学生对作品有着全方位的认识, 很难让他们学习到对不同大类的音乐作品的方法。

三、对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欣赏课的几点建议

1.加音乐欣赏的课时

艺术的熏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有一个质的飞跃的, 不是一个学期就可以使学生真正可以入门的。很对学生虽然非常热爱音乐, 也很想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但苦于音乐欣赏课基本只有一个层次的教学内容, 没有做到分阶段的教学。他们想提高确找不到进一步提高他们音乐修养的地方。笔者在这里建议高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可以把音乐欣赏课分为音乐欣赏 (一) 和音乐欣赏 (二) 两个阶段的不同层次的和教学深度的课。不同水平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选择。这样也是节约教学资源的一种体现。

2.师应该加强自身的知识宽度

现在大学的培养的音乐老师往往是偏重于一个方面的学习, 即西洋音乐或者民族音乐, 但是对于大学的公共课教育来说, 学生要求的是全面的了解。作为老师就要在课下对不同的音乐类型都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好结合音乐产生的背景来研究, 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会能够使学生对自己欣赏的音乐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也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面。

3.据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和教法

要打破一个教案上所有学生的课的这个老黄历。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要根据时代的特点来让选择教学内容。不能单一, 而要广泛, 要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 接收不同地域文化的讯息。要在让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给他们讲解作品的背景, 内容表达的意思和其神韵。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所欣赏的作品有双重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陈玉.论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长江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

[2]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M].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 (5) .

8.如何提高影视欣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八

摘要:作为长期历史沉淀下来的稳定的传统文化一旦生成,它对于置于这一文化之中的个体的生存就具有强有力的制约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既定存在必将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正确引导大学生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审美情趣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解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原则带来的负面效应。本文在这里论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影响作用,并在基础上,提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 人文素质 大学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些具有鲜明民族性的精神,对于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长期以来,在高等学校过于注重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而对于做人做事基本的道德品质,学校教育引导的力度还不够。中国古代教育以道德教化为先,道德教化诉诸个人内心修养,并重在践行,中国传统文化是“德性”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广博而深邃,富有很强的哲理性,其道德学说规范并制约着中国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所谓“仁者爱人”等是传统文化所期许的道德修养的最高精神境界。孔子要求“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要求为人者要尽“孝悌”之道,和“忠信”之礼,尽管有着特定的时代和阶级的内涵,但这种重视教人明人伦关系,崇尚和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可借鉴。除以上内容外,可供借鉴的还有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以德治国,修身为本的重德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人道主义精神等等。正确地介绍这些优秀的道德传统必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的民族精神在《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外,中华民族刚毅奋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热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士可杀不可辱”,“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

第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消除不规范的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相当数量的国人无不为生活而奔波,无不为利益而拼搏。在这种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容易产生见利忘义的情况,容易引发唯利是图、拜金主义、享乐至上等思想。教育者要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深入分析、找出大学生思想症结,从而加以启发教育。要强调先义后利,义以为上。认为在获取个人利益时,一定要考虑是否符合“取之有道”的原则,提倡“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等等。

二、对当代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重视的是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相应技能的培训,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育,而成了纯职业训练的场所。尤其是一些理工科院校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割开来,致使学生人文素养不容乐观,国学知识严重匮乏。由于对民族文化的漠视,带来了大学生民族情感、社会意识、国家观念、审美情趣的淡化,导致了整体素质的下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文化知识的教育刻不容缓。为此,我国高校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使命,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的责任,大学教育必须体现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结合当前高等教育的实际,现对当代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简单做如下阐述:

第一、在大学普遍开设传统文化教育通识课程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第三十条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当前,在大学教育中,经济、法律等应用学科备受青睐,而文史哲等基础学科尚未受到足够重视。为使传统文化代代传承和更新发展,大学应普遍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通识教育,根据情况可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并列入教学大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在学生的基础课中增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通识类课程,从而为大学生较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供必要的课程平台,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进而弘扬传统美德,发扬传统民族精神。

第二、多方位开掘学科课程的人文内涵

对学科课程,尤其是对文科课程,我们在讲授其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开掘其中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譬如在讲授大学语文课程时,基于课程本身浓厚的人文特质,可以充分挖掘优秀文学作品的精神资源,从哲学、政治、历史、人文精神、文化品格、民俗风尚、审美意趣、语言文字等层面进行多维度的意义建构,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贯穿其中。其他文史哲课程亦如此。对自然科学课程则可以通过介绍学科发展历史等方法,强化专业的历史教育,如法制史、财政史、金融史、经济史、建筑史、物理史、化学史、数学史等,使学生对中国科技历史和优秀文化遗产有所了解。

第三、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

现在,尽管不少高校都开设了关于传统文化的通识教育课,但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对它们的评价却是“效果平平”。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授课方式的古板和陈旧则是屡屡受人诟病。然而,同样是传统文化的传授,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推出的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却十分受人欢迎。“于丹现象”、“易中天现象”为我们更有效地传播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首先,要注重对传统经典中的现代因子进行挖掘,从“现代视角”,在新时期语境下,进行阐释和调整,做到古为今用。其次,在注重对历史深度和文化深度的设计与把握的同时,兼顾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兴趣需要,不能居高临下,故作高深,过于强调学术性,要采取“平民立场”和普及的态度,从学术研究的高阁中走出来,运用深入浅出的方法,甚至可以“用非学术的语言,来讲学术性的内容”,努力实现从“曲高和寡”向“和之者众”的转化,从而激发起大学生对祖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第四、努力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目前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容乐观,难以很好地承担传统文化教学的任务,因此,必须从培训教师入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派出学习、资助课题、与文化单位交流研讨等形式,建设一支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学历高水平的专家型的大学教师队伍,并造就一批国学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术带头人,培养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 取的青年学术骨干。

第五、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建设

在传统文化教材建设方面,近年来,教育部虽然已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列入“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有关大学和出版部门先后编写出版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通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等书籍,有的已作为大学传统文化教材进入课堂,但是在教育实践中,这些教材暴露出一些“大而空”的缺陷,泛泛而谈的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今后我们非常有必要集中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加强对现有教材的分析研究,选择那些能够体现现代意义的传统经典,尝试“以实为主,以问题带经典作品原文,以作品印证问题”的方法,尽快编写出高水平、规范化、深受师生喜爱的大学教材,并不断加工修改和提高质量,逐步将全国的传统文化课教材建设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第六、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9.如何提高影视欣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篇九

一、影视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盲目使用影视资料

有些老师课前并没有好好备课, 盲目使用影视资料,将课堂变成了电影院,用长约四五十分钟的视频代替一节历史课的情况并不少见,学生在看了大量的没有经过选择的影视资料之后,严重降低了大脑的兴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2.选取内容不当

有些老师仅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内容,导致影视资料选取的内容缺少真实性、科学性、严肃性。例如,学生们偏好戏说类、后宫类、穿越类的历史影视剧,如流行的影视剧《步步惊心》和 《甄嬛传》,这两部作品都是清廷剧, 都是围绕雍正帝虚构的故事,学生们看了以后对片中的主人公印象深刻,且身陷于虚构的故事情节中。如果老师选择这样的影视资料放映,则会影响学生正确的历史观的形成。

3.教师的运用策略失误

使用影视资料时,教师的运用策略也很重要。就拿使用时机不当这一点来说吧,有些老师会在导入的时候使用影视资料,但影片长达10分钟,一节课四分之一的时间用在导入上,明显冗长拖拉,导入效果并不佳;有的老师选择先上课最后播放影视资料,反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影视资料不论是课堂导入时放,还是结束时放,老师都应该充分结合学生认知的合理顺序,精选材料,择时机而放,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影视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作用

1.渲染气氛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一课中,笔者尝试用过这样一段影视资料渲染课堂氛围,选用的是由赵文瑄主演的电影《辛亥革命》中的一段视频,视频里有位外国友人问孙中山说: “你们为什么要革命?”孙中山回复说: “我曾经是名医生,我用手术刀救过很多人的性命,可是在我的国家仍旧有太多的人生不如死,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的同胞得忍受一种没有尊严的生活, 像牲畜一样,为最起码的生存而奔波乞讨,饱受王公贵族和外国列强的压迫和欺凌,现在我不接受,我不承认,我不同意,我要改变,我要革命。”短短的50秒的视频完全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此时笔者向学生们发问:“影视资料中的主人公是谁?他要为解放劳苦大众而进行怎样的革命?”由此导入新课, 而选用的这段视频正好起到渲染课堂气氛、营造课堂氛围的良好作用。

2.创设情境

在人教版 七年级下 册第十一 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中, 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两宋时期的都市生活。而想让学生了解北宋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和都市生活,自然不能不介绍《清明上河图》这幅传世名画。笔者在切入这幅画作的时候,即使使用浑身解数将 《清明上河图》讲得天花乱坠,讲得多么独一无二,也不及使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的流动的《清明上河图》的效果明显,当这幅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描绘了800多名各色人物的画作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再多的话语都显得多余,笔者需要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等待学生观察画作后的重大发现, 他们发现了一支驼队慢悠悠地走过城门洞;在街道两旁,店铺相接,屋宇重叠, 官府、民居杂处其间;高级酒楼叫“正店”,小饮食店叫“脚店”;他们还发现了穿短衣的是劳动者,骑马的是当官的,坐轿的是妇女。

总之,利用现有的影视资料创设情境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

3.激发思考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戊戌变法》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影视资料进一步地提出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思考, 如在“百日维新”遭遇“戊戌政变”时, 播放视频再现当时的维新派面对慈禧太后的政变变得束手无策,不得不派出谭嗣同夜访袁世凯,希望能得到袁世凯的支持,反对慈禧,支持光绪帝的变法。 再播放另一段视频再现谭嗣同在英勇就义前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场面,前后两个视频一对比,紧接着对学生提问:“谭嗣同要杀的‘贼’指谁?为什么说自己 ‘无力回天’?”学生通过前后两个视频的对比已经很清楚地了解到了“贼” 到底指的是谁了,通过整理得知“贼” 指的是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而“无力回天”的原因是自己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无法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 所以才会有如此的感慨。前后两段视频的对比,可以充分启发学生的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10.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书法欣赏能力 篇十

关键词:中国书法,书法教学,书法欣赏,意境,艺术修养

书法是以笔法、章法为表现方法, 以抒情状物性的线条及其组合为表现形式, 以文字的涵义和书法家的思想情趣为表现内容, 以赏心悦目、陶冶性灵为社会功能的一种空间性、静态的造型艺术。它是自然美和人类生活美的集中表现。中国书法博大精深, 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象征, 具有鲜明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但是,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中国书法却逐渐被人们忽视或淡忘。尤其是年轻人在西方现代化的影响下, 对于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实在是知之甚少, 更不要说有多高的欣赏水平。如何使中国书法为人们所用, 特别是为当代大学生所掌握, 培养他们的欣赏和学习的兴趣, 使书法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 这是书法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一大课题。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 本人结合自己在大学书法教学中之实践, 从书家背景、名家精品、文本形式及书写内容等四个方面入手, 探讨大学书法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书法欣赏能力的问题,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注重对历代书法名家名品的欣赏

欣赏书法作品要注重对历代书法大师的书法精品欣赏。我国历代书法大师留下了极其丰富的书法艺术精品, 既为研究书法艺术形成的历史、规律及透过书法艺术精品研究历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又是书法艺术欣赏值得珍视的艺术财富。历代涌现出众多书法名家。汉代书法家张芝、钟繇、蔡邕;东晋“二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 王羲之还被称为书圣;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孙过庭、张旭、怀素;宋代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书法家赵孟頫、鲜于枢;明代书法家文征明、董其昌、徐渭;清代书法家王铎、傅山、郑燮、刘墉、邓石如、康有为;现代书法家李叔同、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吴昌硕;当代书法家舒同, 启功等等等等, 不胜枚举。

这些书法名家为我们留下了浩若烟海的书法精品。楷、行、草、隶、篆五体俱有名篇。楷书, 代表作当推魏碑《张孟龙碑》、《龙门十二品》, 其“魄力雄展, 气象浑穆, 笔法跳跃, 点画峻厚, 意态奇逸, ……”颇为后人称赞。而颜真卿的《颜勤礼碑》书法端庄雄伟, 气势开张, 以丰筋胜, 更是楷书典范, 因而有“学楷当学颜”之说。行书, 首推王羲之的《兰亭序》, 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草书, 怀素的《自叙帖》, 飘逸奔放, 秀劲流畅, 有“惊蛇走虺、骤雨旋风”之称。隶书, 《石门宋》雄健奔放, 《礼器碑》清超瘦劲, 均为汉隶精品。篆书, 《泰山刻石》字形工整, 笔画圆劲秀润, 乃篆刻之精品。

这些名家名篇, 名冠中外, 受到书坛的追捧, 是古今书坛之最高成就。欣赏名家名篇这些书法艺术极品, 不仅能领略历代大师高超精湛的书法技艺, 感悟其深刻独到的艺术见解, 还可领悟其博大的胸怀、高贵的人格。

二、用心了解书家的简历与写作背景

书法作品意境是含蓄的、深沉的, 要更好地欣赏书法作品, 还需了解书家简历与写作背景。这是欣赏书法奥妙的一把钥匙。“人们常说‘字如其人’, 这话固然不应作绝对化的理解, 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是因为一个人的书法直接受到他的美学趣味的制约, 而美学趣味的形成则常和他的思想感情、性格气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书法艺术所构成的独特形象中, 一般说来也往往有着作者思想性格的某种形式的表现。”[3]可以说, 书法的艺境美, 决定于每个书法家的艺术修养、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和他对客观现实美的感受。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与郭仆射书》和《刘中使帖》就是例证。《祭侄季明文稿》, 是颜真卿追祭从侄季明的文章草稿。作者在书写时深受当年斗争经历的激动, 既怀同仇敌忾的义愤, 又感颜氏家族“巢倾卵覆”的悲痛, 临文时激昂的感情一发难收, 根本顾不上考虑书法的精粗而一气呵成。但也正因为如此, 所以能毫不拘谨地将长期积累的精湛书艺充分发挥出来。全篇运笔的畅达果断和转折之处锋毫变化的精巧自然, 都证明了这一点。大量渴笔的出现, 本来也是临文时心情激动的表现, 并非艺术上的有意考虑, 然而却使书法形象更显得豪迈;并且在东晋以来的行草书法中还是一种新的创造。而《刘中使帖》是作者得悉两处军事胜利, 感到非常欣慰时写的。全帖四十一字, 字迹比他的一般行书都大得多, 笔画纵横奔放, 苍劲矫健, 真有龙腾虎跃之势。前段最后一字“耳”独占一行, 末笔的一竖以渴笔贯穿全行, 作者得悉两处军事胜利后的欣慰之情跃然纸上。

三、注重名家书法精品文本形式分析

欣赏书法作品, 一定要注重文本的形式分析。从书作内在构成方面切入书家的文本, 精心研究, 认真体会, 领略书作的内在之美。“中国书法的内在构成, 包括笔法、墨法、结体和章法。这是把握书法艺术最基本的环节。”[4]笔法——生命活力的线条。书法是以点画线条为表现手段的, 不同的线条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书法家通过笔的提按、顿挫、轻重、粗细、强弱、徐疾等用笔技巧, 结合用笔的枯、润、浓、淡等变化, 使点画线条表情达意。中国书法的点、画、线充满活力的韵律和节奏, 显现出书法动人的表情之美。

墨法——气韵生动的五色。过去人们在探讨书法艺术时, 论笔法和章法多一些, 而论墨法的就较少。其实, 墨法也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疏证》的《答熙载九问》中指出, “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5], 其后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也说, “书若人然, 须备筋骨血肉, 血浓骨老, 筋藏肉莹, 加之姿态奇逆, 可谓美矣。”[6]传统书论中强调“墨分五彩”, 即“渴”、“润”、“浓”、“淡”、“白”。主要的意思在于:墨虽然只是一色的黑, 但在书法艺术中却是富于变化而多姿多彩的。墨法的浓淡枯润能渲达出书法作品的意境美。枯湿浓淡、知白守黑是墨法的重要内容。作品中的墨色或浓或淡、或枯或润, 可以造成或雄奇或秀媚的书法意境。

“结体”, 古人也称之谓“结构”、“布置”等, 就是字的点画线条组合。按照《中国书法大辞典》解释是, “指字点画之间的联结、搭配和组合, 以及实画和虚白的布置。”[7]后汉蔡邕在《笔论》中对“结体”曾有过阐述, “凡欲结构字体, 皆须象其一物, 若鸟之形, 若虫食禾, 若山若树, 纵横有托, 运用合度, 方可谓书”[8]。书法虽不是具象的造型艺术, 而是以美化汉字为目的的意象艺术。要使笔下的字写得有风度、有韵致, 就要重视点画之间的组合。点画之间的组合, 大而言之, 有几对原则:即“主”与“次”、“欹”与“正”、“违”与“和”、“虚”与“实”。点画的得势生姿, 须借助于适当的空白来显现;空白的意趣, 要依仗各具形态的点画来生发。在这方面清代邓石如有过创建性论述, “字画疏处可以走马, 密处不使透风,

探析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策略

陈力群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艺术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且具有鲜明特点的组成部分。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文艺人才的前沿阵地, 我们立足艺术职业院校发展的角度, 深入探究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对促进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无疑具有独特的意义。

【关键词】学生管理;艺术;高职院校;管理策略

近年来,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 艺术高职院校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生源源源不断, 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然而由于艺术专业学生有其自身独特的性格特质, 给艺术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境。笔者结合自己长期在艺术高职院校工作的经验, 从分析艺术高职院校学生所具有的特点入手, 探讨加强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策略, 逐步完善与艺术高职院校实际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 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 增强学生管理实效性。

一、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1. 学生群体结构多层次化, 年龄跨度大

我国目前省属艺术高职院校, 几乎都是在原有省级中专艺术学校的基础上组建升格而成。这类学校的升格, 致使这些省份的省级艺术中职教育机构出现空档。由于表演类艺术专业人才 (如舞蹈、戏曲、器乐等) 的培养, 对学生生理条件的要求具有很强的低龄化特性, 从而决定了这类艺术高职院校在招收高中层次毕业生的同时, 还要设立初中毕业后五年制高职这一特有的办学层次, 甚至, 为了解决本省出现的中职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空档现象, 而承担起举办小学毕业后中职艺术教育职能, 使大专层次与中专层次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并存, 共同发展。如福建艺术职业学院, 目前就设有三年、六年制中专和三年、五年制大专教育, 形成大专、中专相结合的多层次梯形艺术教育体系。为此, 从年龄

常计白以当黑, 奇趣乃出。”[9]邓石如“计白当黑”之论, 即阐发了结体的精义。对此, 胡小石在《书艺略论》中也有过论述, “著字处为墨, 无字处为白。墨为字, 白亦为字, ……有字处与无字处, 其重要等同也。”[10]

如何把有固定结构的汉字“塑造”得有特色、有感情, 是书法家使用点画, 在有限的空间中别出心裁地进行组合或分割的本领。书法家强烈的风格往往在这方面体现出来。如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 先习画鸟飞之形, 使“子”字有鸟飞形象的暗示。欧阳询写“深”字, 左边三点水如山岩挂小溪, 细水长流, 逶迤飘逸, 汩汩有声;右边的“”如危岩高耸, 险得让人目眩, 两偏旁相映成趣。

章法是指书法作品的整体安排。我国清末文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之章法有大小, 小如一字及数字, 大如一行及数行, 一幅及数帖, 皆须有相避相形, 相呼相应之妙”[11]。欣赏书法的章法之美时, 首先要赏析其相避相形、相呼相应的意象美。同时, 还要揣摩整幅作品的气韵之美。看其点画之间的呼应, 字字之间的顾盼, 行行之间的映带, 整幅字气脉贯通, 神气十足, 感受到生动活泼的气韵, 再是注意欣赏作品的意境是否含蓄。

四、潜心研究书写内容欣赏作品的意境

欣赏书法作品, 还要精心研究书写的内容。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 是一切艺术作品的共同特点。不管书法作品用的是什么字体, 什么形式, 也不论是如何运用点画线条、结体和章法, 但都是为了表达书写内容的意境来服务的。尽管同一内容的主题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但就一幅书法作品而言, 作者必须以他独特的视角, 按照他书写的内容, 为表达他的思想感情, 千方百计做到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因此, 可以借助书写的内容, 通过分析、联想, 探询作者艺术表现的思路, 进而欣赏作品的意境。事实上, 有些书法作品书写的标题, 就是作角度来看, 艺术高职院校学生年龄跨度比较大, 涵盖了十二岁到二十一岁上下的年龄段。由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这是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不同于一般院校学生管理的一个突出方面。

2. 学生思想活跃, 价值观、人生观呈现多元化

艺术类专业所具有的创造性属性, 尤其强调发挥学生的个性, 加之艺术专业学生本身特有的活泼特质, 决定了他们形成比较敏感和富含活力的学生群体。他们一方面表现为思想活跃, 追求自由, 难以忍受过多过繁的约束;另一方面对生活充满激情, 喜好表现, 考虑问题过于简单化, 容易脱离实际, 自我防御意识不足, 这就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随着我国国际化的进程日渐加快, 各领域的开放力度也逐步加大。加快国际化进程使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外来冲击, 尤其在思想观念、文化艺术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校园里, 网络的普及程度进一步影响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由于网络的虚拟和不可控性, 大量不良信息污染了高校德育环境。一些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传播与渗透, 引发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无形中异化,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在部分艺术类学生中盛行, 与传统主流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剧烈冲突。

品的主题, 对于欣赏书法作品起着画龙点睛之效。有些书写的题目比较含蓄, 耐人寻味, 仔细品味, 再加上对点画线条、结体与章法的分析, 也可以领悟作品的意境之美。

书法欣赏与学习研究书法是密不可分的。人们对于书法的爱好, 大多是从书法欣赏引起的。同时, 人们的书法水平, 也在随着书法欣赏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在西方现代化的影响下, 在当今大学生书法欣赏水平并不高的现实情况下, 大学在开设书法课时, 重视提高学生的书法欣赏水平, 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沈尹默.《书法论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1978年版.

[2]孙过庭.《书谱》[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年版.

[3][4]王岳川.《中国书法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503.29.

[5][9]包世臣.《艺舟双楫疏证》[M].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8年版.

[6] (清) 康有为著, 孙玉祥、李宗玮解析.《广艺舟双楫》[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年版.

[7]梁披云.《中国书法大辞典》[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8] (宋) 陈思编篡.《书苑菁华》[M].北京:北图出版社.2003年版.

[10]季伏昆编著.《中国书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11.英文影视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篇十一

英文影视在目前课堂英语学习之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文影视作品再现生活,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和真实的场景;英文影视有助于英语学习者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扩大学习者的`视野,培养在实际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作 者:刘畅立 LIU Chang-li  作者单位: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外语系,湖南长沙,410205 刊 名: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FIRST NORMAL COLLEGE 年,卷(期): 8(1) 分类号:H319 关键词:英文影视   语言运用   文化  

上一篇:回顾历史 再创辉煌 演讲稿下一篇:新生自我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