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的应用论文

2024-10-01

环境管理的应用论文(精选8篇)

1.环境管理的应用论文 篇一

随着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运用和所达到效果愈加普遍和明显,管理心理学与同样把“人”作为研究对象的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连。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心理学能够充分阐释人力资源问题中的各种现象,不仅得出科学的解决方案,还能体现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总之,利用管理心理学的原理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成为了组织管理的必然的趋势。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管理心理学的整个知识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涉及人和其所在组织的相关研究,包括个体研究、群体研究、组织研究、绩效管理研究;二是研究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及心理学理论对上述自体研究的影响,强调了人的因素在管理环境中的作用。因此,管理心理学要通过对动机管理、认知管理、情绪管理、行为管理、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对人的动机和激励理论、人的认知思维与决策、群体意识和管理、情绪劳动与管理、领导行为和决策方法、组织气氛管理和组织变革发展等方面进行梳理,从而指导实践。

2.环境管理的应用论文 篇二

一、管理会计应用的外部环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应用的外部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还存在一些阻力。

(一)外部环境总体改善

市场经济体制是管理会计得以应用的基本前提。管理会计区别于财务会计的根本之处是为企业内部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听命于上级主管部门,自身决策的权限很小,因此管理会计既无法发挥其功能,也缺乏应用的动力。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成为独立决策、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且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迫使企业挖掘内部管理潜力,管理会计于是具备了应用和发展的基本外部环境。

(二)粗放型经济增长没有根本改变

市场化意味着管理会计具备了最基本的一项外部可行性条件,但事实上,管理会计在中国应用的进展,明显滞后于市场化进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粗放增长的外部经济环境。在一个主要依靠投入来提高产出的宏观环境中,企业这一微观经济主体无论在发展思路还是在经营行为上很难真正超脱。而集约化增长恰恰是管理会计的内在要求,毫无疑问,企业的外部环境及其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与管理会计的内在要求不相一致,这意味着管理会计要真正被外部环境和企业管理者所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市场公平性不足

市场公平性不足是限制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应用的又一主要阻碍。事实上,行政力量在中国经济中还有着重要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行为偏离市场信号。一方面,中国存在为数不少的大型垄断企业,这些企业的利润和成本约束相对较弱,听命于主管部门的习惯思维仍然存在,从而弱化了管理会计应用的动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冲动较为强烈。出于税收等考虑,地方政府可能对于辖区内一些企业提供往土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使得企业经营成本被人为降低,且决策失误的后果可能被政府分担,因此应用管理会计的能动性不足。

二、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

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目前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应用还存在若干不利因素,主要有委托代理问题存在导致管理层行为异化,管理技术和精细化管理发展滞后以及管理会计方面的人力资源匮乏等。

(一)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和管理层行为异化

与财务会计侧重于企业短期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报告不同,管理会计除关注短期业绩外,还要兼顾长期和非财务量度的业绩,不仅保证企业短期利润目标的完成,更要确保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实现。然而,由于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管理层可能出现行为异化,从而不利于管理会计的应用。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企业管理层带来了沉重的压力,面对股东和出资人对于投资回报的要求,管理层可能更倾向于关注短期财务指标,从而忽略管理会计中长期业绩规划和非财务指标的作用,或者从思想上认为管理会计无足轻重。另一方面,受任期、业绩激励等因素影响,企业管理层可能在明知某些决策将会伤害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情况下,仍然采用杀鸡取卵的行为方式,作出错误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人为因素和行为异化成为决策中的主要因素,而作为旨在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和依据的管理会计,自然无用武之地。

(二)管理技术和精细化管理发展滞后

管理会计是在会计学和管理学双重基础上兴起的,是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一点从管理会计的演化轨迹中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以丰田汽车为代表的准时生产方式(Just-In-Time scheduling,JIT)等新型管理技术的实施及其所带来的企业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内部环境变化,并配合管理技术进步引入了成本作业、成本动因等一系列新的概念和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可以说,管理会计是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需要和有机组成部分。然而,从中国企业的现状来看,管理技术水平与发达国际和国际顶尖企业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传统、粗放的管理方式仍然占据主流,精细化管理还没有深入人心。这就容易造成两方面后果。一方面,管理会计应用缺乏管理技术方面的相应支持。以成本控制为例,管理会计的成本管理控制系统能否真正实现并切实发挥作用,需要有适宜的管理技术作为支撑。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的技术发展缺乏基础,没有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的提高,管理会计的发展无疑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管理会计人力资源匮乏

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管理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是中国企业中的普遍存在现象。从人力资源环境来看,管理会计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不足是一个十分不利的因素。首先,现有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管理会计之需。一名合格的管理会计人员,需要掌握会计、管理和经济分析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对各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而在中国目前的现实中,会计人员学历层次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知识老化而又疏于继续学习的情况并不鲜见,这与管理会计对人才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其次,在技术手段上,管理会计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例如模型建立和分析等都是管理会计中比较常用的技术。在中国现有的会计人员队伍中,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技术的人员还比较少,现有人员普遍难以胜任管理会计的技术要求。最后,管理会计需要专业人员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当前会计人力资源的短板。例如,管理会计中非财务指标的制定、评估和分析就没有一定之规,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体系,这无疑是对会计人员创新能力的一个考验。

三、改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的对策

针对目前中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大工作力度,从改善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为管理会计真正发挥效能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发挥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

从管理会计诞生和发展的轨迹来看,市场的压力是其最大的动力。当前,中国绝大多数行业的市场竞争已经相当激烈,特别是随着资源、能源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制造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优胜劣汰的倒逼机制将有助于加快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应用的进程。从这个角度来讲,合理的政策取向应当是不破坏倒逼机制的作用。为此,一是要继续提高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迫使企业挖掘内部管理的潜力,加强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积极开发和运用管理会计技术;二是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减少行政力量对经济运行的干预,使得各类企业切实能够公平独立地承受市场压力,从而增强其科学决策的动力,为管理会计开辟用武之地。

(二)推动实施精细化管理

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题中之义,很难想象一家管理粗放、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会拥有成熟高效的管理会计体系。也就是说,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必然会带来对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为管理会计应用创造良好环境。为此,一是要树立并强化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引导企业切实认识到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的重要性以及应用管理会计的必要性,从而能够自觉能动地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二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以管理技术发展带动管理会计的应用和技术更新。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管理会计应用基础将得到巩固和强化,且能够在管理技术突破和热点转变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调整自身侧重点,并在实践中孕育和产生新的管理会计技术,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

(三)加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是推动管理会计应用的当务之急。为此,一是要加强管理会计教育。在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育中,不仅要开设管理会计的专门课程,还要设立配套的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计量分析等方面的课程,改善未来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职业素质。二是建立管理会计行业管理机构,指导管理会计的资格审核和继续教育。正如注册会计师有专门的行业协会进行管理一样,管理会计也应当设立相应机构,如管理会计师协会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管理会计师考试、资格评审、定期教育等完整的管理体系,促进管理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的规范化。三是扭转对会计人员的传统定位和认识,提高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要改变将会计人员定位为“账房先生”的传统认识误区,重新认识会计人员特别是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特别是决策中的参谋助手作用,激发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学习动力。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应用环境的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真正应用有赖于企业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环境,只有在具备良好环境的基础上,管理会计才有应有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第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中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外部环境总体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市场公平性不足,行政力量干预等因素使得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抑制等现象。第三,中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阻力,其中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及其所导致的管理层行为异化;管理水平较低和管理技术发展滞后导致管理会计应用缺乏相应基础和支撑;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匮乏等是比较突出的不利因素。第四,推动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增强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外部压力;推动企业精细化管理,为管理会计提供管理基础;加强管理会计专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摘要:管理会计能够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对于提高企业效益和长期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应用的外部和内部环境进行了分析,认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外部环境总体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市场公平性不足的问题;受委托代理问题及管理层行为异化、管理技术发展滞后导致以及专业人才匮乏等因素影响,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仍有待改善。针对这些问题,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推动企业精细化管理,加强管理会计专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推动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管理会计,企业,环境

参考文献

[1]郑雪莹,王辉,刘培峰.中国管理会计应用阻力及提高措施[J].北方经贸,2010,(1):81-82.

[2]王秀婷.中国实行战略管理会计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3):16-18.

[3]赵娜,于涛.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67-168.

[4]弓锋伟.中国管理会计的经济环境约束及对策建议[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12):15-16.

[5]安晓红,王芝杨.中国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的环境约束及对策[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4):449-451.

[6]李勇.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商业会计,2005,(4):49-52.

[7]李向东,段素敏.中国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10X):360-361.

3.环境管理的应用论文 篇三

关键词:环境噪声;监测管理;环境信息化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环境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对环境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及其影响如何度量和评价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环境信息是一个涉及许多领域的综合信息,其内容极为丰富,来源也十分广泛,且各种环境信息之间具有十分强烈的相关性和综合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环境信息化可理解为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的应用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将包括自然地理、经济社会、环境监测、环境统计、污染源申报登记、污染源分布及源强、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等各方面的环境信息数字化,使环境管理适应于信息经济时代。

1.我国环境噪声污染现状

环境噪声污染主要来源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和生活噪声。在我国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干扰人们正常生活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据统计,在影响城市环境的各种噪声来源中,社会生活噪声占47%,工业噪声占8%-10%,建筑施工噪声占5%左右,交通噪声占30%。我国重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在56~58dB(A),处于中等污染水平,约有2/3的城市人口生活在高噪声的环境中。我国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水平近十年来居高不下,已有3/4以上的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噪声平均值超过70dB(A);低于70Bd(A)的城市比例不到20%。全国每年因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约合人民216亿元,仅北京市每年因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就达15-20亿元。我国各类功能区噪声超标比较普遍。据全国统计,全国反映噪声污染的来信、来访占环境污染投诉的比例逐年增加,而且一直高居各类环境污染投诉的第一位。

2.我国环境噪声监测技术的问题

我国的环境噪声监测初步形成了监测体系,已具备了环境噪声常规监测的能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环境噪声监测技术和仪器的不成熟,严重不能够适应日益强化的环境噪声管理的需要。存在以下问题:

2.1监测频次低数据代表性差

我国环境噪声监测频次:道路交通噪声每年监测一次,区域环境噪声46个国家城考城市每年监测一次,其他城市每五年监测一次,功能区噪声每季度监测一次。而噪声的污染水平与人们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春季北方风沙大、南方游人多;夏季人们户外活动频繁,昆虫鸣叫;秋季能流、物流量大;冬季北方采暖噪声源增加。四季的噪声污染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仅靠一年一次的测量尚不足以真实反映一个城市本年度的平均噪声水平。但由于仪器设备和人员数量、素质的限制,目前尚难以大幅度地提高监测频次。各城市由于监测时段不统一,噪声城市间环境噪声监测数据可比性差。

2.2监测点位多监测设备落后

噪声信号不同于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等化学物质,其空间分布是不连续的。由于受地形地貌、建筑物等的遮挡,噪声信号发生诸如反射、折射、衍射、吸收等波动现象,而使声能量的分布发生变化,导致空间分布的不连续性。只有采用多点抽样法测量,才能较为真实地反映一个区域的噪声平均污染水平。然而,由于目前使用的监测仪器都是便携式,需要监测人员到现场。如此多的点位,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此繁琐而简单的工作耗费了监测技术人员大量的精力,因而大多数噪声监测只停留在简单的数据获取阶段,而无暇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评价,导致我国环境噪声监测水平的滞后。

3.环境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3.1环境信息系统的应用

随着我国环境信息化快速发展,环境信息系统在我国环境保护管理和决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环境统计工作已进行了近20年,环境统计软件运行多年,己有多个版本。环境监测有数据传输软件,该软件统一了环境质量监测的数据格式,经过了近10年的应用,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加工处理还不够。排污申报是开展比较好的工作之一,每次排污申报工作都得到大量数据。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和排污收费管理是各级环保局急需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工作。环境管理所涉及的大量环境信息,除具有时间性和动态性特点外,还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因此,将地理空间数据与环境监测数据有机结合在一起极为重要。GSI最大特点在于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信息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到目前为止,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己陆续开展了各种形式和规模的GSI研究与应用,显示了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用的巨大优势和潜力。

3.2现代化环境监测技术

我国环境常规和应急监测以人工为主。随着“全国环境信息卫星通讯网络建设”和“环境自动监测网建设”项目的启动,环境监测实现自动化,极大充实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为数据分析、挖掘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决策所需的数据量也不断增长。随着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数据处理的任务就更加繁重。面对堆积如山的数据:要在这样多的数据中寻找隐藏在其中的有用信息无异于大海捞针。数据挖掘技术是为了顺应这种要求而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数据挖掘是在深层次上进行数据分析,从数据库中发现前所未知的、隐含的知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建立了各种数据库,伴随着数据仓库的建设,21世纪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从这些数据库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将对我国的环境决策提供重要技术支持。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将得到全面发展,将对整个环境保护部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准确地获取自然灾害和环境信息,及时、全面地掌握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并作出科学分析和评价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将为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结合应用,形成国家完整的连续、动态、快速的环境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体系打下必要的基础。

4.环境噪声监测管理的环境信息化建议

环境信息系统目前正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试点工作,分别对交通及各种噪声源等进行噪声在线自动监测。其目的在于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变化)的变化对仪器传感器的影响进行测试,对不同噪声类型的在线监测进行研究,为编写在线自动监测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及监测方法和标准提供依据。工作正在进行当中。目前正在进行超标录音、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和网络安全性测试等功能的完善。由于噪声是物理污染,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只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布设监测点位,才可以反映真实的情况。点位的增多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前端仪表,降低单个仪器的成本来降低资金投入。尽快编写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这样才能够使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更好的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是目前的发展趋势,可以使信息在空间上得以直观展现,更加直接。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放在GIS的二次开发工作上,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模型库,对未来噪声情况进行预测,并可以对噪声进行模拟。噪声的预测在噪声改善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城市规划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城市环境噪声预测方法,主要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根据不确定性数学的原理,以实测数据在时间序列上的规律为基础,引用统计分析方法提出的预测方法。通过对噪声随时间变化规律性的研究以及对测点所得的噪声值序列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对噪声在时间上进行短期的预测。另一类是根据噪声产生与传播的物理原理所提出的理论计算预测方法,即噪声在空间上的预测。这类方法受噪声源和传播介质的限制大,需要足够多的监测点位和对所测区域的空间范围内全部噪声源、建筑物和边界进行全面了解,而且参数众多,有较为复杂的表达式,因此前期工作比较繁重。但这类以预测为主、实测验证的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和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具有预测、分析、评价、空间查询等功能,是许多国家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我国以往研究多以介绍和分析国外预测评价模型为主,对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环境状况、环境标准的预测模型的研究报道比较少。噪声预测工作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有了噪声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明显减轻,并且数据由抽样式变为全样式,数据量大大增多。目前所获得的数据只能够做简单的处理,有了大量的数据和充裕的时间,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对数据进行挖掘。

参考文献:

[1]柯瑞荣.试论城市环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内涵[J].学会月刊,2013

4.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论文 篇四

护理管理中的风险识别是有效降低医疗风险的第一步,有效的识别并对护理管理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医护人员尤其护士,经常被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进行投诉,有时可能一不小心贴错了标签,也有可能因地滑而遭到投诉,种种事例举不胜举。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急诊科和产科的护士被投诉率大大提升。通过这份报告,提醒我们要加强护理管理和风险管理,并对医疗风险进行识别和归纳分析,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其发生率。也可以对风险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再者也可以查阅大量的资料来进行分类。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一个方法制度,让每一个医护人员认真了解并防止其发生。也可以对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的相关理念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通过有效途径进行宣传,大大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

5.环境管理的应用论文 篇五

陈和龙

摘要:如何让绿色环境融入到企业会计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成为当今企业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环境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给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企业 环境管理会计 可持续发展

引言

随着人类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环境管理会计随着产生,到1980年,学者开始专门化和专业化地对环境管理会计进行研究,同时也出现了其他的研究成果,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了员工报告、增值报告等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20世纪90年代,随着研究队伍的壮大,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出现了分化,即传统会计方法与经济学方法。1990以后,各国都开始对环境管理会计进行研究,研究最成熟的是日本对中小企业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随着中国企业不断的增多,环境问题也被联合国多次提议,所以环境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应用的研究是必要的,也势必需的。

1理论基础

环境管理会计所基于的理论主要来源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社会总成本理论和外部性理论等。可持续发展理论主要有几个最基本的要点:①人类应该在保持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②注重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③要对资源具有的价值通过资源核算体系合理进行定价;④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放弃粗放型生产方式,选择节约型生产方式;社会总成本理论主要内涵包括:生产成本与环境成本;马歇尔和庇古在20世纪初提出外部性的概念,从福利经济学角度看,外部性是指某单位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的福利,却没有让这种影响得到制止。外部性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共享资源”问题。直接将导致资源的失效利用或市场失灵。可持续发展理论、社会总成本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共同支撑着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的研究,是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得以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理论根源。

2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研究现状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其宗旨是要推动各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自此后,对环境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Schaltegger提出了环境会计的框架,从环境会计与生态会计的关系角度对环境管理会计进行研究,他没有从更深的角度进行剖析。关于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国内外研究理论较多,实务较少。谢辊,分析了会计信息在企业内部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作用,为企业不同层面的管理者设计了相应的环境管理会计工具,但是这种工具虽然具有实用性,但是缺少可比性。郭晓梅、王燕祥、谢混、于道胜只对西方国家环境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进行了介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问题胡;谷乔对我国建立环境管理会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专家们的确发现了环境管理会计研究的必要性,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仅是发现了问题,所以我们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中国的企业中导入环境管理会计,即采用什么样的环境管理会计工具解决企业污染的问题。

3环境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 企业在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后,需要识别、预测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等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制定出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现行会计

体系提供的仅仅是定量的数据,缺少定性的分析方法。这样就无法全面、科学地评价企业环境会计实施的成效。也就是说,缺少定性的指标体系在评价企业业绩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行的。

3.2 环境成本在不同企业、单位、部门之间分配比例缺少科学性、合理性 在环境管理会计系统中,作为企业成本只一的环境成本除了具有自身属性以外,同时也具备一般成本的特点,也同样需要在不同的企业、单位和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归集和分配。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一般费用中的制造费用是主要以产量为基础进行分配的,而期间费用则直接计入损益。由于环境成本要以环境负荷的发生和消减为成本动因进行分配,所以在分配中缺乏一种合理且被公认的标准。

3.3 缺乏将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实施政策 由于环境问题具有环境介质影响的时空转移性,因企业原因造成的环境成本费用目前是由企业、社会共同负担,其中企业直接损害环境的负荷,相对应的外部不经济费用则转嫁给社会,然而外部成本与内部成本之间的比例又缺少一个科学的衡量标准。环境管理会计实施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企业正确的计量内部和外部环境成本,并且将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从而加强对其重视和管理控制。由于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核算,仅靠企业自觉履行这种不利于自身企业的不成型法则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强制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前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的过程中所缺乏的。

3.4 缺乏环境管理会计的具体行为规范 就目前来讲,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尚缺乏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尽管政府机构应该制定统一的准则制度来约束企业的内部管理。企业只有形成对外报告和对内管理的压力,才会研究环境因素,进而降低其经营对环境的影响。中国政府应该参考日本政府机构出台的环境会计指南,应尽快出台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管理会计应用指南,提出一套相对完整的环境业绩考核指标。4对策与建议

4.1 增强企业绿色管理意识 绿色管理意识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管理意识,就是企业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把生态环境管理纳入企业管理之中,把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融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着手来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4.2 制定环境管理会计制度法规 健全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会计准则和制度己成为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的重要手段。制定环境管理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设立环境管理会计制度,使环境管理会计具有可操作性。同时通过法律的手段也可以树立环境管理会计的地位。

4.3 推进环境管理会计试点研究 会计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应用科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必须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在我国研究环境管理会计,不能照搬国外办法,必须考虑中国国情。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来自国内外的压力也会加快中国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的步伐。在中国,不仅要在大型企业局部实施环境管理会计,更要全面成功地实施,运用在大型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的经验作为成果的试点,从而带动占有中国企业90%以上的中小企业导入环境管理会计。

参考文献:

[1]黄志斌.绿色和谐管理理论——生态时代的管理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干胜道,钟朝宏.国外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综述.会计研究.2004.10.

[3]胡伟,肖淑芳.环境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从各利益相关者在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谈起.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3.

6.环境管理的应用论文 篇六

1.1应用质量目标管理的原则

1.1.1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质量目标管理规划

对于质量目标管理规划必须进行合理以及科学的制定,合理科学的质量目标为目标管理体现价值的前提以及基础条件。若质量目标和现实建筑项目工作的目标不统一,没有依照现实状况对质量目标进行制定,那么便会使得施工工作的效果以及进程受到影响,使得质量目标管理无法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到最后就形同虚设,从而使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受到影响。

1.1.2对成本严格把控

尽管质量属于管理中的第一目标,然而在开展质量目标管理工作之时,也必须对核算成本做到严格把控。若运行一个项目的成本高于合理化成本,则这个项目也并不会有具体实行的可行性。建筑公司施工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公司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在实现质量目标管理之时,也一定要合理科学的把控成本。

1.1.3质量目标的管理一定要贯彻到项目的始终

质量目标管理的要点就在管理上。在质量目标管理的过程当中,不可以有丝毫的疏忽,一定自始至终将其贯穿到整个项目当中,不然的话会使得管理的成果竹篮打水。公司的管理人员需要时刻追踪掌握所有目标的进程状况。这样才可以在管理过程中遭遇问题之时,迅速的找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确保质量目标能够顺利的完成。

1.2质量目标管理于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应用的详细措施

1.2.1制定与现实状况相符合的质量管理目标

制定一个好的目标是对于质量目标开展管理工作的关键性前提。第一,需要依照建筑公司的现实状况,对于公司的施工装置、总的资产以及规模完善的状况、工作人员以及设计人员的技术条件以及专业化技能进行整体的估算,从而制定与公司发展相符的质量目标。另外,还必须掌握国家对于有关质量指标的要求规定,对质量目标进行制定之时,一定要与国家标准相符,不然也会使公司受到严重的损失。

1.2.2对于整体的目标必须进行分解

制定整体目标仅仅是起到一个指导性作用,在施工的详细过程当中,对于整体的目标必须进行分解。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将目标详细分解至各单位、各项目以及各个岗位。对于目标来分解的详细措施是从上而下层层的进行分解,依据建筑公司组织的层次以及机构的设置逐步进行分解,使得每一步每一层都能紧密相连。最后使得质量目标能够顺利的完成。

1.2.3严格依照质量目标开展工作

制定质量目标的仅仅算作前提,想要使得项目工程的品质得以确保就一定要严格依照制定的质量目标开展工作。在项目的施工时期,必须将质量目标的执行落实至所有人的身上,所有人都要明确自己的任务。避免造成问题之时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状况。质量目标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在项目的整体的施工过程当中,每时每刻都要对项目的质量进行检查,且和预先制定的质量目标相比较,检查所有的步骤和环节的项目质量能否与质量目标相符。若发生和质量目标不统一的状况,需要迅速对造成的问题开展探讨以及分析工作,且快速的找到处理的方法,防止使得项目整体的进度和质量受到影响。

1.2.4强化对人员的管理工作

质量目标管理的关键就是对于人员的管理。建筑公司项目施工的完成具体是依靠工作人员的人工进行作业完成的,制定质量目标也是依靠管理人员来完成。能够看出,在施工的整体过程当中人起到的关键作用。所以,想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重点需要放到对职工的管理工作上。第一,需要强化工作人员的作业技能,使得工作人员的作业效率提升,在最短的时期之内建筑物的修剪可以符合质量标准。与此同时还必须强化对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得他们的预见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能够提升,可以制定出更为高效合理的质量目标。

1.2.5质量目标职责的考核建立

建立质量目标职责,属于建筑施工管理中一个关键原则。将经济目标责任机制以及质量目标责任机制密切联系,利用经济责任机制来确保质量目标的施行,使得目标责任标准化以及制度化,建立考核以及管理质量目标的制度,促进强化质量目标的管理。考核建立质量目标责任的基础措施:第一是每一层级签好目标责任状。明确好经济利益以及目标责任的考核方法,使得利,权,责能够互相结合。再就是过程性检查。通过总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分别组织有关职工对于过程中途进行检查,检验目标项目情况是否与目标的要求相符,与此同时对落实质量责任的状况进行检查,给考核提供数据资料。

2在建筑施工的管理过程中质量目标管理的作用

公司在建筑施工的管理过程当中,合理有效的对质量目标管理进行应用会对公司的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推动公司经济的发展。

(1)质量目标管理对于施工工程的质量提升是非常有利的,推动公司建造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于质量目标管理的关键就是给项目品质提供保证。在建筑公司施工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建立且持续完善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尤其是必须制定健全的质量指导规划手册与项目工程的动工组织规划。要尽可能使项目质量问题减少。

(2)质量目标的管理对于项目质量成本的降低是极为有利的。质量目标管理的规划过程中,包含制定项目工程质量的目标、管理和控制工程项目的质量、确定管理人员的职责、对专业的工程管理者进行培训以及管理很多施工材料等都形成了有关的管理控制机制,合理有效的把控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损耗,使得项目的质量成本减少。除此之外,因为在施工过程当中强化对于质量的把控,项目质量问题能够得到保证,在对项目进行验收以后,使得项目维修成本大幅降低。

(3)质量目标管理推动了我国科技持续的发展以及进步。建筑公司当中施行质量目标管理工作对科技的进步以及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我国在建筑层面上缺少技术支持,造成我国施工项目的质量水平并不可以与国际水准相比较,要低于国际上的水平很多,这与质量目标管理的标准要求是极为不符的,所以提升我国建筑方面技术的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4)对于提升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以及工作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利的。以往的公司管理对于工作人员的职责有着较为确定的划分,然而各岗位以及各单位的质量意识有着很大的差异。通常状况下,工程经理非常重视项目的效益以及进程,工作人员更加注重施工技术的施行,而质检职工只是对检验项目的好坏质量负责。这种在质量意识上的区别对于项目工程的质量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建筑施工当中施行质量目标管理以后,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会显著提升,有利于强化对于施工质量的把控,使得施工额度质量水平提升。与此同时,对于施工品质的严格规定还使得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使得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更加负责认真。

(5)对协调上下级部门间对于项目预算改变的控制是有利的。在项目的施工当中,一定会发生不能预见的状况。这就必须管理人员迅速到现场掌握出现的问题且和上级部门交流,便于项目预算资金及时调整,防止浪费出现,上级单位也能及时指导。

3总结

目标管理属于建筑施工管理提升的一个关键措施,在建筑的施工管理当中利用好目标管理,不但可以使得管理水平提升,还可以提升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推动建筑公司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处于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7.环境管理的应用论文 篇七

关键词:环境,噪声监测,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环境保护工作也在不断的深入和完善, 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变换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因此, 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作出评价和思量是人们的工作任务之一。环境信息的范围较为宽泛, 涉及的领域也较广, 内容较为丰富, 体现了各种环境间的信息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质。现代事业领域都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处理工作, 而环境管理为了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管理过程中也要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进行环境噪声的检测, 实现环境的信息化管理。

1 我国环境噪声污染现状

城市的噪声污染应经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环境之一, 城市中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交通噪音、工业噪音、建筑施工噪音等, 各种噪音在环境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交通噪音30%, 建筑施工噪音5%, 工业噪音9%左右。我国的噪声污染处于中等水平, 指数在56—58d B。我国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噪音的环境中。交通噪音是我国环境噪音中的主要来源, 因其每年导致的经济损失可达215亿元人民币, 且噪声指数居高不下。

2 我国环境噪声监测技术问题

虽然我国的环境噪声监测技术有所发展, 能够进行常规简单的噪声监测, 但与西方国家相比, 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技术水平有限, 环境噪声监测设备不完善, 不能够监测日益强大的噪声污染指数, 影响了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2.1 监测的频率和次数少, 数据的代表性较差

我国环境噪声监测的频率是分领域的, 交通噪声监测是每年一次, 功能区噪声是每个季度监测一次, 噪声的污染指数与人们的日常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季节的变换也会造成不同的噪音指数变化, 春季北方多大风天气, 南方的游人就较多;夏天人们外出活动较大, 造成一定噪声污染, 指数会直线上升, 秋季时节, 物流量比较大;冬季主要是采暖噪声源增加。一年四季的噪声污染程度的不同的, 一年仅仅进行一次的噪声监测, 是不能够全面体现环境噪声污染情况的。但是由于设备、人员数量等方面存在不足, 还不能够增加每年的检测频率, 使环境噪声监测数据是难以比较的。

2.2 监测地点较多, 监测设备落后

由于我国环境噪声污染的分布空间的有间断不连续的, 增加了监测人员的工作量, 工作人员只有采取抽样法进行测量, 才能够全面的测量噪声的指数变化, 才能够真实的反应一个地区的噪声污染水平。但由于监测设备较为落后, 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物力、人力和财力也仅仅停留在数据的获取阶段, 没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处理, 从而使我国的环境噪声监测事业水平不高。

3 环境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3.1 环境信息系统的应用

随养我国环境信息化快速发展, 环境信息系统在我国环境保护管理和决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环境统计工作己进行近20年, 环境统计软件运行多年, 己有多个版木。环境监测有数据传输软件, 该软件统一了环境质量监测的数据格式, 经过了近10年的应用, 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加工处理还不够。排污中报是开展比较好的工作之一, 每次排污中报工作都得到大量数据。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和排污收费管理是各级环保局急需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工作。环境管理所涉及的大量环境信息, 除具有时间性和动态性特点外, 还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因此, 将地理空间数据与环境监测数据有机结合在一起极为重要。GSI最大特点在于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信息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到目前为止, 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己陆续开展各种形式和规模的GSI研究与应用, 显示其在环境保护工作、应用中的巨大优势和潜力。

3.2 现代化环境监测技术

我国环境常规和应急监测以人工为主。随养“全国环境信息卫星通讯网络建设”和“环境自动监测网建设”项目的启动, 环境监测实现自动化, 极大充实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 为数据分析、挖掘打下坚实的基础。随养科技的发展, 决策所需的数据量也不断增长。随养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 数据处理的任务就更加繁重。而对堆积如山的数据:要在这样多的数据中寻找隐藏在其中的有用信息无异于大海捞针。数据挖掘技术是为了顺应这种要求而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数据挖掘是在深层次上进行数据分析, 从数据库中发现前所未知的、隐含的知识。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建立了各种数据库, 伴随养数据仓库的建设, 21世纪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从这些数据库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将对我国的环境决策提供重要技术支持。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将得到全而发展, 将对整个环境保护部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迅速、准确地获取自然灾害和环境信息, 及时、全而地掌握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 并作出科学分析和评价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将为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R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技术的结合应用, 形成国家完整的连续、动态、快速的环境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体系打下必要的基础。

结束语

通过对环境噪声监测管理的信息化方法的论述分析, 使我们充分了解到在线自动监测的极大优势, 它能够随时检测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积累大量的原始材料数据, 为环保部门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材料, 使环保人员能够及时精确的掌握城市的噪声指数。在线自动监测系统使原本复杂的噪声监测工作变得简单易操作了,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环保人员通过设备就可以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并及时的掌握噪声变化的规律性。传统的监测手段只能够监测一个时间段的噪声变化, 而在线自动监测能够掌握城市任意时间的噪声指数, 为环保部门治理噪声污染提供强有力的想信息依据。

参考文献

[1]张颖姬, 黄海龙.环境噪声监测中应注意的问题[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3 (3) .

[2]田玉军, 巨天珍, 任正武.国内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研究进展[J].重庆环境科学, 2003 (3) .

[3]邢廷炎.新一代城市环境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其关键技术[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1) .

8.环境管理的应用论文 篇八

关键词:煤矿;机电管理;应用;管理

对于大中型煤矿企业来说,将机电综合管理贯穿在矿井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内,不仅能够确保机电设备能满足施工生产要求,帮助煤矿企业高效高质实现生产指标,同时还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年限,确保每套设备都能将自身效能发挥出来,减少企业资金负担,使煤炭采集过程更人性化。特别是煤矿机电自动一体化的应用,采煤机可以按照煤层性质调节开采速度,对煤层进行自动化切割,在减轻工人工作强度的同时,提高了采煤效率。本文主要对当前煤矿中的机电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进行简单概述。

1.机电设备常见故障及原因

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顺应现代煤矿发展潮流,大大提高了采煤效率。机电管理技术综合了计算机、微电子、集成机械、信息软件、智能化控制等多种科学技术,是社会科学进步在煤矿产业的一个投影。这种技术在应用能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但是这些机械设备使用中,鉴于施工、技术等因素作用,零件长期使用会导致零部件出现蚀损及扭曲,零部件磨损,设备老化,因此工作中会引起各种故障,降低系统的使用价值。

分析了解生产中机电管理发生故障的原因,能够使专业人员更好了解设备原理,避免设备故障发生。从设备使用维修、材料选择及设备方案设计,机电故障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磨损型故障:设备长时间使用会出现烧蚀、断裂、扭曲及脱裂;2)老化型故障:设备如果使用年限长则容易出现异常磨损、腐蚀及老化等故障;3)脱落型故障:因为工作人员对设备没有进行好运行后的检查,使设备在工作中出现脱落及松动;4)失调型故障:机电设备在使用中要求条件高,压力过高、过低,间隙过大、过小,或者行程失调都会导致故障出现;5)失效型故障:设备如长时间不进行更新,会导致设备性能衰退、功能失调、过热等现象。

对于这些故障,我们应该详细分析故障原因,根据原因进行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一般需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系统性分析:根据故障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还有当时设备使用情况分析故障原因;2)产品结构分析:根据设备机械的结构分析机械故障的原因;3)检测性分析:根据设计模板、施工材料、设备使用方法等方面综合分析,按照调查记录及测试数据对故障进行详细诊断。

2.煤矿企业当前机电管理的现状分析

尽管当前我国多数大中型煤矿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机电设备及管理技术方案,并且在机电管理上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总体来说在管理执行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执行困难仍是很多煤矿企业机电管理的通病。很多煤矿企业所制定的机电管理方案并不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不仅没有起到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相反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还成了企业的财政负担,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我国煤矿企业当前在机电管理上技术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职能部门监管不利:一般来说,煤矿企业为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都会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但是一些企业的职能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管作用,使得一些机电设备在使用及检修中没有完全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使企业中出现了很多机电设备闲置,或者一些机电设备过度使用的现象,结果是企业不能完成正常的生产需要。

2.2 设备管理意识不足:一些煤矿企业中,领导人缺乏正确的机电设备管理意识,一味主抓生产,忽视对设备的管理,设备管理人员不足,使得不能及时对机电设备进行检修,不能正确了解每台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从而导致了机电设备故障频出。

还有一些煤矿企业尽管有设备管理机构,但是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差,管理意识不足,不能正确认识机电管理的重要性,使得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总是出现各种问题,效率低下,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还有些管理人员不能对机电设备按照标准化进行管理,使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使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2.3 设备老化: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很多煤炭企业自主进行煤炭开发,对机械设备忽视管理,设备缺乏检修,无法应对高强度生产需要,加快设备老化速度,机电设备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威胁作业人员生命安全。

2.4 机电管理人员少,管理手段落后:当前我国的煤矿企业尽管有些设置了专门的机电管理部门,有专门人员负责机电管理,但是这些机电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足,对于设备管理,只是凭借经验来进行。因为待遇等问题高水平机电管理人员煤矿企业留不住,因此煤矿企业机电管理队伍非常不稳定,单纯经验式的管理使得机电设备管理非常不到位,隐患重重。

3.煤矿企业机电管理技术改进策略

针对当前煤矿企业机电设备常见的故障,及当前机电管理的现状,我们认为需要从下面几方面进行改进:

3.1 提高机电管理意识:煤矿企业领导人应当首先转变观念,重视机电管理,提高机电管理意识,加大对机电管理的资金投入,招聘更多专业人员进行机电管理,对所有机电设备都做好事前、事后的检查及检修,排除所有安全隐患,保证所有机械设备都能安全作业。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机电管理者的技术培训,让所有管理者都认识到机电管理的重要性,能够抓好机电管理,不断提高机电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2 健全机电管理体系:煤矿企业在建立机电设备管理机构同时,还必须对这些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确保这些管理部门有足够的机电设备分配权,遵守企业管理制度,切实监督工人作业,防止违章作业。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特别注重做好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定双向奖惩制度,对设备安全管理执行好的工作人员进行适当奖励,对于机电管理执行不好的工作人员给予严厉惩罚,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推动机电设备的标准化管理。

3.3 加强机电管理培训:煤矿企业中专业机电管理人才缺乏,现有机电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下,管理执行不利,机电设备或者闲置,或者未经检修高压作业,使磨损、老化等故障频出,机电设备生产效率低下,在影响企业生产效益的同时也使工人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所以企业应当定期对机电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管理水平。

总之,煤矿企业的机电管理技术及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效益,关系每个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煤矿企业领导者及机电管理人员应提高管理意识,加强培训,不断健全机电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机电管理水平,确保每台设备都能满足安全生产需求,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4.参考文献

[1] 赵庆,盖东民,张泉.浅谈煤矿机电管理技术的管理与应用[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 [2] 梁亚伟.关于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探讨[J].魅力中国, 2013,(7).

[3] 王谢军. 试论煤炭企业机电设备和技术的管理与创新[J].时代报告(学术版, 2012,(4).

[4] 康凯. 对如何搞好煤矿机电管理的几点看法[J]. 科技信息, 2012,(21).

[5] 田长明.略谈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 大观周刊,2013,(11).

[6] 李晋,秦小刚,李广贺.浅谈煤矿机电管理技术的管理与应用[J]. 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 2013,(2).

上一篇:消失的故乡阅读题答案下一篇:党课学习心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不断推进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