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派出所创新精神病人管理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2024-08-16

XX派出所创新精神病人管理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1.XX派出所创新精神病人管理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篇一

对基层派出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山王镇派出所 徐天福

为贯彻中央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精神,公安机关结合深化 “三基”工程建设和“三项建设”,着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是新形势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作为基层公安派出所应深入贯彻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安全、稳定、和谐的总目标,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立足法定职责,立足形势任务,立足社情民意,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破解发展难题为切入点,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夯实社会管理基础,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基于基层派出所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本人就基层派出所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谈几点意见:

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不断强化三个理念。

(一)强化法治理念。法治化是各项公安工作的必然要求,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是当前社会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安机关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法的基本原则,坚持依法管警、依法治安、依法办案、依法管理。作为基层公安派出所,一是要根据社会管理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漏洞,积极向法制部门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争取及时出台适应社会管理需求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为社会管理提供有力的法律和政策依据。二是要完善执法方式,教育和规范民警

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强化证据、程序、权限意识,严格程序控制和制度约束,切实履行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防止不作为,杜绝乱作为。三是要提高执法水平,加强对执法民警的法制教育和执法业务培训,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及执法考评体系,完善执法档案管理,强化执法动态监督,提高依法管理的质量。

(二)强化社会理念。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公安机关必须从社会大环境出发,坚持政府牵头、多方参与、综合治理,推动社会管理社会化,实现公安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公安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公安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解力量互动。首先,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发挥其社会管理的主导作用,明确公安机关的职责和警务管理责任,防止出现越位、错位管理。要将人口管理、交通管理、消防安全管理等公安社会管理工作纳入本地社会管理工作的总范畴通盘考虑,统一结账,并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社会管理中的漏洞和隐患,通报相关部门,定期研究并协调解决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立政府及各个组成部门的管理职责。其次,要大力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将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纳入社区、新农村建设的范围,加快社区和农村警务室的建设步伐,积极推进警务室正规化建设,使其真正成为集打击、防范、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第三,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扶持和培育群防群治组织、人民调解等方面的社会管理专业化队伍,发动群众自发组织开展禁毒、禁赌、扫黄等工作,扩大其介入社会管理的范围。在社区、农村大力推行义务制联防服务模式,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治安管理,投资技防建设,形成社会管理新格局。

(三)强化服务理念。为人民服务是公安工作的根本宗旨,公安机关所有执法活动包括社会管理,都应当以社会治安及群众的安全需要为导向。所以,这要求基层派出所:一是强化服务大局意识。要把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中,在管理中加强服务,在服务中优化管理,把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结合起来,把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起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强化服务改革意识。加大公安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力度,逐步减少公安行政审批事项(特别是户籍管理),大力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简化办事手续、方便群众办事,提高管理、服务效率。三是强化服务人本意识。在社会服务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以人为本”,在公安内部管理上坚持“以警为本”,树立成本效益观念,用最小的警务投入,实现最大的社会管理服务效果,达到警务管理与公共服务双赢。四是要强化责任意识。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公安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建设和保障作用,切实提高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作为、敢作敢为,在打击犯罪、整治治安、调解纠纷、处置突发事件等工作中,善于把各种消极因素化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切实履行公安机关的职责,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应当不断完善三项机制

(一)完善信息化工作机制。公安信息化建设是实现警务工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公安机关执法管理能力和效率得以跨越式提升的技术支撑,只有赢得情报信息的控制权,才能掌握社会管理的主动权。一是要拓宽情报信息收集渠道。加强和规范情报信息的采集、录

入工作,实现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从传统意义上简单的人口管理、行业管理等方式向掌握、控制信息为主的方式转变,使基层基础工作更多地以情报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步伐。要以新兴领域、重要阵地、高危人群、特种行业等为重点,大力加强秘密力量建设,努力获取深层次、预警性、内幕性的情报信息。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完善交流、商讨工作机制,实现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和警务信息资源的协同共享,互为所用。二是要加强情报信息整理、研判工作。依托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不断拓展情报信息的研判领域,注意发现、分析社会治安和社会管理中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发展趋势,找准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治安“漏洞”,有针对性的发布预警信息,建立社会管理监控体系,从而实现精确指导、精确评判、精细管理。三是深化情报信息应用工作。以公安业务工作和社会管理需求作为信息化应用的导向,将信息应用工作与建立警务机制结合起来,实现公安工作“业务流”与“信息流”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的驾驭能力和对社会事务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要加大对技防设施、技防产品的投入和普及应用,有效提升社会管理效能,推动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

(二)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于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各类民事纠纷、群体性事件持续高发,大量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对公安机关维护稳定和社会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一是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推动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多渠道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大调解”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

用,形成党委政府统揽全局、各部门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和基层组织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要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通过法定程序表达利益诉求,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同时,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牢固树立调解也是执法的理念,把善于运用法律、政策、经济、刑侦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的方法,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要切实抓好因公安是由引发的矛盾纠纷的化解。对各类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要做到及时掌控,及时调节,及时解决。同时要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让群众更为便捷地反映涉及公安职能的合理诉求,并及时解决问题。

(三)完善危机应急管理机制。随着利益调整可能引发各种不安定因素增多,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是公安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一是要建立完善重大危机事件快速反应预案,强化公安派出所接处警制度建设,提高公安民警应急处突能力,有效提高公安机关快速反应能力和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的水平。二是及时准确把握社会动态和群众心理的发展变化,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动态性的社会信息反馈网络,努力获取深层次、预警性的社会信息,切实提高社会预警能力。三是要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模式,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事件、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件,提高危机预防和抗风险的能力。

三、突出“八大创新”,夯实社会管理基础

(一)创新情报系统建设,构建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机制。一是要打造领先的综合平台,力求平台功能更多更强,信息资源整合有力,系统运作顺畅高效;二是要建立独具特色的情报信息运行机制。重点要在如何建立情报信息工作网?如何完善提炼有特点的情报研判模型和方法,建立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专业化情报研判队伍?如何建立全警采集、全警运用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制定信息采集标准和信息考核规范、建立数据质量倒查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三是经营具有品牌效应的网上技战法。

(二)创新信访维稳工作思路,构建矛盾化解机制。一是建立大维稳工作格局。创新维稳工作理念,围绕情报、化解、控制、处置等关键环节,建立各警种、各部门协作配合的大维稳、大情报、大调解工作机制。二是建立维稳风险评估机制,推动综治措施全面落实,建议政府在定政策、上项目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采取对应的有效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三是创新处置机制。制定操作性强的处置预案,从情报信息、指挥机制、力量整合、装备配备、舆论引导五个方面入手,强化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明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指挥权限,指挥程序和处置办法、处置要求,努力提高民警把握运用法律政策的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信息化实战应用能力、舆论引导能力,以提高应急处突的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互联网管理,构建网络管控机制。一是建立网上、网下一体化联动管控机制。围绕“网上维稳、网上治安、网上引导、网上侦查、网上处置”五个重点,把网上搜集、封堵、侦查和网下查处、控制、打击各个环节有机衔接,建立既对网上违法犯罪“落地查人”,又对现实社会中各类重点人“跟踪上网”的机制,实现对群体性事件、涉警舆情炒作、网上渗透破坏和信息化违法犯罪的网上、网下一体化联动管控。二是创新网络侦查手段。针对性网上信息诈骗多发性犯罪活动,研究采取有效的网络侦查手段,加强防范打击。三是创新网络引导机制。建立专门网上舆情队伍,加强正面引导,及时化解危机,由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引导。

(四)创新人口管理举措,构建实有人口管理机制。一是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机制,结合户籍改革、居证管理、出租房屋管理,推出流动人口管理新措施。二是推进“三大警务”建设,完善三大警务分级管理制度,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社区、乡镇、校园警务模式,进一步推进警务室正规化建设工作。三是深化以综合整治为抓手的社会治安整治工作,要进一步深化工作,形成声势,建立内有拉动、外有推动,上下联动、相互牵动的工作责任机制。(加重口、五种监管人员)

(五)创新打击破案工作,构建精确打击机制。一是着力抓好快速反应机制的落实和完善,完备责任机制,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侦查流程各个环节操作,加快刑事案件侦破进程,逐步打造刑侦工作亮点。二是深化专业打击模式。改进作战理念,建立对入室盗窃、信息诈骗、盗窃机动车辆等犯罪行为的专业打击队伍,研究建立新型的打击工作机制和模式。三是打造刑事侦查技术方面的亮点,努力实现现勘技术领域的新突破,为案件侦破提供高质量的线索和信息。

(六)创新社会面治安防控,构建动态管理机制。创新社会面治安防控,构建动态管理机制。一是创新动态防控,夜间勤务机制。努力寻求在社会治安动态防控方面的创新,狠抓实施,增强公安机关在

城乡治安防控方面的威慑力。二是创新防范队伍建设,管好用好巡控力量,推行勤务创新,发挥其最大能量。三是创新以视频监控和治安卡点为依托的技防。加强社会治安监控系统,行业场所管理系统的建设、管理、维护,深度发掘视频系统、管理系统发现打击犯罪,提供案件线索的功能作用。四是创新以动态管理为核心的重点场所管理机制。探索并建立一套以动态排查、动态暗访、动态评估、动态管控、动态考核为核心的社会治安动态管控工作体系,落实娱乐服务场所百分考核和三级管理,“一次性淘汰制度”。五是创新以专业和群防群治队伍为依托的人防。打造群防群治“三支队伍”,统一培训,统一管理,使之成为治安管理的第二支骨干力量。

(七)创新安全监管的方法,建立常态安全监管机制。要力推民爆管理一体化、消防社会化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现阶段道路交通、监所管理的途径、措施和办法,有效减少和消除不安全隐患,杜绝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发生。

(八)创新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探索警民和谐建设新机制。一是创新便民利民措施,以信息化为依托,延伸管理和服务,推出更多的“一网办”、“一站式”、“一屏式”服务措施。二是创新亲民措施,落实社区巡防、警情回访、案(事)件自查等制度。

上一篇:家长会语文老师长讲话稿下一篇:种植苜蓿草改良沙化土壤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