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古筝教学的一点看法(共12篇)
1.我对古筝教学的一点看法 篇一
文言相生乐在其中
--我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点看法
文言文作为祖国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凝练、含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责任很重大,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吸收这些祖国文化的精华呢?如何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回忆一下自己上学的时候,学习文言文似乎就是在上古代汉语课,唯“言”独尊,老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的解释词语,翻译句子,文言文被肢解成语言碎片,对“文”则是蜻蜓点水,轻描淡写,这样的课用一个词概括就是:枯燥无味。所以我现在上课的时候,一再提醒自己一定不要让自己的课这样枯燥,一不小心矫枉过正,走进了另一个误区,把课上成了古代文学课。那么如何走出文言教学的低效轮回呢?文与言两者该如何兼顾呢?
请教了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观看了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视频,结合我自己的进一步实践与理解,我有了这样一些收获:文言文教学要实现传承民族文化、观照生命未来的价值取向,就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妥善处理“文”“言”关系,既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也不能简单机械地将它们理解为“文”加“言”,而是要根据文章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在文言相生相融中实现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关于文与言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视角来阐释,认识粗浅,望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解读文言文本,通过对“言”的解读来阐释言所承载的内容。即“由言来阐释文”。
文和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汉字是古人智慧的组合,为后人展示了汉文字的独特魅力。如果能通过对言的解读来阐释它所承载的内容,或许就能捕捉到作品的象外之意,弦外之音。以言所蕴涵的文化来反照文,融文言于一体,最大限度地释放文言作品的价值。例如《逍遥游》中“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中的句子“奚以知其然也?”引导学生分析它的句式,学生可以互相补充分析出:此句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以奚知其然也?翻译为:凭什么知道他是这样的呢?“奚”,解释为:什么,哪里。作者从自然界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进而说明“小大之辩”,通过对这个句子的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通过对“言”的分析解读,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观点的把握。
二、教师引导学生以文言文所蕴涵的文化来反照领悟“言”,带动对“言”的学习,即“根据文的引导来悟言”。
有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当学习主体将注意力集中于语言本身时,焦虑程度就会偏高;当学习主体将注意力集中于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时,焦虑程度就会降低,学起来也会轻松。鉴于此,我们如果能够能以“文”为引,从中挖掘出新的内涵,或许就能以文带言,融言于文,最终引领学生领略到另一番风景。《史记选读》中《赵氏孤儿》忠奸斗争,正义最终得到了伸张,恶势力终于得到了惩罚,“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了学生,剧中人物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也深深的感染了学生,学生因此“文”的吸引对“文”产生强烈的兴趣时,就会主动的结合课下注释,查找翻译书,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主动破除“言”之障碍,解除“言”的障碍的过程,就是融言于文、文言相生相融的过程,也是学生汲取作品文化内涵,使之内化为自己积淀的过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我们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唤醒他们也许正在沉睡的语文意识的时候,他们必然会充满信心地去学习文言文。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只是视角不同而已,两者在教学过程中中实际上是相生相融的同一过程。文言文其实就是“文”与“言”的有机统一,切忌有“言”无“文”;或者是有“文”无“言”;或者是简单的孤立的“言”与“文”的相加,而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人为地拆散“文”与“言”,偏执于任何一端,那么,文言文的文化内涵就会在架空的人文讨论或干枯的知识训练中消失殆尽。
俄国乌申斯基指出:一个民族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作为语文教师我么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正确领悟文言文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文化精华,并以此观照当下个体生命的发展。总之,文言文教学是个难题,只要有心,再难的关也可以攻破,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把握好文与言的关系,灵活处理,因材施教,文言相生,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感觉乐在其中。让我们一起做一下尝试吧。
谢伟
[文言相生,乐在其中--我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点看法]
2.我对古筝教学的一点看法 篇二
中国诗歌起源极早, 形式也是十分多样的。但作为诗歌, 有一点是不变的, 与现代诗歌一样, 那便是情感的传递。诗歌实际上就是情感表达的一种载体。原始人类在高兴时, “喔喔!哈哈!”地叫;伤心时, “唉唉!呜呜!”地叹。诗歌就是这样来的, 只不过是人类掌握的语言工具越来越复杂, 它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罢了。所以, 阅读古诗歌, 读的就是古人的情感。王国维不是提出了境界之说吗?这境界大小, 也就是情感立足的高低, 通常是评判一首诗歌优劣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人是复杂的情感动物, 我们的情感是不可能单纯用悲伤或快乐之类简单的词语来概括的。所以诗人们将欲表达的感情注入于景、于物 之中, 并通过这些具体的事物来使情感更具生命力。关键在于, 我们应当如何通过诗文中描写的具象, 来感受其背后的丰富感情。我的方式就是整体感知。就像在月夜远观月亮一般, 让月光照在身上, 让心灵沐浴月光, 从而感受月亮的内在美丽。而诗就是那个月亮。
现在我们的高中教育中的诗歌欣赏方式似乎更加注重分析, 分析诗歌的内容, 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体现了什么?用了什么表达手法?甚至有的老师为了便于学生理解, 将古代诗歌翻译为现代文。对此, 我是有不同看法的。古代诗歌不是为记载具体事物而存在的, 翻译成现代文后只能流失美感, 淡化情怀。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是以综合法来理解世界, 强调整体和谐的。古代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自然也应以综合方式来欣赏。我觉得完全以西方的分析法来解读中国的传统文学是不恰当的。好比用望远镜看月亮, 只能看见空洞的环形山, 而不见桂树;用杯中装满海水, 只见一杯清水, 而不见蔚蓝。用西式的分析法来欣赏古代诗歌, 有时会忽略诗歌的灵魂与浪漫。
季羡林先生曾在一本书中提到一位北大老教授, 这位老教授在民国时期的北大教宋词。他上课时只是大声背诵那些宋词, 一脸陶醉, 背罢, 便大声说好、称妙。至于哪里好、哪里妙, 他从未明晰地讲解过。在他看来, 这些好、妙就该是所谓的“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吧。这位老先生大概是与词产生了情感共鸣, 从而理解了词背后的意境, 穿越时空般地, 与千百年前的词人对上了话。这就是我认同的欣赏诗歌的方法。通过对一首诗歌的整体阅读去感性地接收。当我读了 一首诗歌后, 首先是应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 我感受到了什么?我内心生出了怎样的情感?而不是去分析诗人希望表达什么, 为什么这样写。虽然目的是一样的。比如苏轼的一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多情却被无情恼”, 如果是高中的诗歌鉴赏题, 可能会这样出:“对苏轼词‘枝上柳绵吹又少’句中‘又’字的运用, 评论家向来赞赏有加, 请作出具体解释。”而参考 答案会这 样写 : “着一‘又’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容易撩 人愁绪的飞絮越吹越少的情景, 更精妙婉曲的是‘又’字还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 伤春之感、惜春之情正自然流露于这‘又’一次观看之中。”这种分析当然没有错误, 但我觉得这样的分析大大弱化了词的内在美感。这种美感是若隐若现地飘在词中, 只有宏观感受才可能得到, 一旦分析, 便飞散无迹。《琅寰记》引 《林下词谈》云:“子瞻在惠州……命朝云把大白, 唱‘花褪残红’, 朝云歌喉将啭, 泪满衣襟……遂罢。朝云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终生不复听此词。”朝云能如此, 是因被词触动, 词中之情引动自身之情, 这种深婉凄切的美感, 分析怎可得?像文中的“又”字, 乃词人景之所动, 情之所至, 自然而落于笔端。当情景交融之时, 许多意象与绝字都是从诗人的内心中流出的。我在写词时就有这样的感受, 有些字词对我来说并没有为什么, 只因当时我有了这样的情感, 恰逢这样的字词, 所以写出了这样的诗歌。读诗读词, 读出了感动, 读得自身心情发生变化, 那便是读出了诗的意境了。再比如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 天粘衰草……伤情处, 高城望断, 灯火已黄昏。”如果出现在考卷上, 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题目: “本诗中‘山抹微云’中的‘抹’字, 历来为人称颂, 请根据语境进行赏析。”标准答案是:“本诗中‘抹’字运用比拟写出了林外的山痕和云迹, 诗中有画, ‘抹’字突显云淡山远之貌, 与后文‘天粘衰草’一同勾勒出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 渲染了离别的愁绪……”我觉得我本来站在一个轻霭漫漫的湖边, 远望着时隐时现的白帆……看过答案后, 在我眼前轻霭突然消散, 湖面上漂亮的帆船清晰可见, 站在岸边, 甚至可以看见船上锃亮的铆钉。这不是我想要的。我要说, “抹”字用得好, 因为我读完“山抹微云, 天粘衰草, 画角声断谯门”后, 我有悲戚之感, 微云、衰草、寒鸦、流水, 皆合离别意境, 下片更是让人深感其中无奈, 使人心随词萧瑟, 个中情感传递千年, 仍未变淡。过多的分析, 公式化的解读, 无疑浇灭了灵动跳跃的浪漫火花。
前人欣赏诗歌常用较抽象之词来表达感受, 如境界、气象、格调、神韵等等, 并没有那么多细致分析, 好就是好, 我的情感与之有了共鸣, 我被感动了, 这也就够了。在无我之境的“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中我读出了宁静, 感受到了淡泊, 灵动的画面感让我体验到了诗人的意境。而一句“彼苍者天, 洙我良人”让我穿越二千多年, 看到了那些对天哭嚎的妇人, 我的内心也与她们一道儿悲痛、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让我沾染上诗仙的豪迈气息, 似乎一跃便可进入云端。至于“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让我想到当年“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的易安历经苦难, 晚境凄凄, 不禁泪水沾衣。诗歌带给我太多感动, 其中有很多说不清, 也不必说清。
王国维说:“四言敝而有楚辞, 楚辞敝而有五言, 五言敝而有七言, 古诗敝而有绝律, 绝律敝而有词。”王国维还说:“诗之《三百篇》《十九首》, 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 非无题也, 诗歌之意, 不能以尽题也。”“诗有题而诗亡, 词有题而词亡。”何也, 盖言有尽而意无穷也。试图通过分析诗中有尽之言, 来获得可用文字尽达的意, 活力顿失, 美感难以完整。也许以后人脑与电脑高度结合, 创造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现在语言形式的更高级的语言, 可以用它将人类丰富复杂的情感全面表达。但在这种语言出现之前, 那刻意的分析始终不能是欣赏诗歌的主要方法。
当然, 分析法也有可取之处。比如它更具条理性, 易使诗歌欣赏理论化, 更方便大家文学素养的快速提高。综合法相对抽象的“只可意会”, 对于古诗歌的初读者来说, 定会有些不知所以的。因此, 在欣赏古代诗歌时, 以综合法为主, 加以适当的分析, 也可取得不错的效果。有人谈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认为它虽给中国传统诗话词话一类陈腐作品体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但“然而可惜的是《人间词话》毕竟受了旧传统诗话词话体式的限制, 只做了重点提示, 而未能从事于精密的理论发挥, 因之其所蕴具之理论雏形与其所提出的某些评诗评词之精义, 遂都不免于旧日诗话词话之模糊影响的通病, 在立论和说明方面常有不尽明白周至之处。” (《〈人间词话〉之基本理论———境界说》———叶嘉莹) 对此, 我是不敢苟同的。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 一部吸收了部分西方哲学思维方法, 并将之与中国古典哲学相结合, 对诗歌的分析用得恰到好处, 点到即止。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人间词话》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美学著作之一。《人间词话》并无可惜之 处, 千变万化的情感, 在中国的诗歌历史中汇聚成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浪漫, 这种浪漫载于汉语的传承基因中, 自然地散发,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都是可以闭上双眼, 用心灵感受到的。
3.我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一点看法 篇三
一、育人环境精细化
1.强化学生安全工作。安全重于泰山,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倘若师生人身安全出了问题,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就无从谈起。我们十分注重安全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局面,从而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师生提供工作放心、学习安心的愉悦环境。
2.“巧”抓班级管理工作。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因此班级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班级管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体现一个“巧”字。班主任对一个班级的影响是很大的,有怎么样的班主任就又怎么样的班级。首先,要注重言传身教,以诚取信,久而久之,老师的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力。其次,要思想端正,生活习惯良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真正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要求,要每个学生都有一股“向我看齐的勇气”。再者,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个个成才。为此我校的班级工作采取值周考核、领导考核、学生考核的方式督促班级管理,效果良好。这样,我们的班级就会形成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人人争先、班班创优的良好局面。
3.规范教师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日常管理,保证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我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制定了《教师一日常规要求》、《考勤规定》、《教师绩效考核分配办法》等制度,责成专人负责,一周一学习,一月一总结,让教师在学习和总结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形成人人守纪律,人人争先进的大好工作局面。另外,边实践边创新,对管理中不适应的规章制度,学校每学期都及时修改,人性化与制度化并存,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精细的规章制度。只有如此,才能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奠定教育精细化的坚实基础。
4.常抓衛生管理工作。学校的卫生管理工作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身体健康和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尤为重要。我们责成总务处主任具体负责该项工作,制定《卫生检查制度》、《卫生评比制度》、《卫生责任追究制度》等。我们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谁出事谁负责。办公室环境,校园文明用语,校园环境卫生,厕所卫生等,每天都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检查督促,天天查,周周总,月月评,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努力营造文明、优美的校园环境。
二、课堂教学精细化
1.精心设计教案和学案、教学目标,使教与学和谐统一。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自习课堂,使课堂有较强的自主性、目的性和有效性。
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要注重考虑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采取“先学后教”的方法,给学生自读教材、尝试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4.注重师生互动研讨,充分让学生开展课堂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注意始终保持集中,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状态,使学生的心境始终感到愉悦。
三、考核制度精细化
要使学校各项工作都有明显效果,必须建立精细的考核制度。精细的考核制度体现于各个管理层面,体现于符合本校现有实际状况,体现于可行性,体现于奖惩分明等方面。当然,这些制度的建立必须经过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反复讨论、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这样考核制度才能更科学、更有效。
四、学校管理精细化
学校管理精细化是提高教育质量,学校环境,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是一部大机器,这部“机器”的运作全靠各部门、各条线、各员工这些“零件”作用的发挥。因而,实施学校精细化的管理应以计划为前提,以制度建设为基点,以落实到位为关键,扎实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凡事要从小事入手,对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努力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查,时时有计划,事事有总结,要层层完善,系统健康,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坚决杜绝管理上的漏洞,消除管理上的盲点,提高管理效能。惟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整体工作的效率,才能获得学校工作的佳绩。然而,学校精细化的管理不能是机械、僵化的管理,而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渗透情感交流的管理方法,不能盲目管理,使精细化的管理收到最大值的绩效。
五、科学推进精细化管理
1.推进精细化管理,要转变思想观念。精细化管理不是喊喊口号,唱唱高调,出出风头,凑凑热闹。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要克服好大喜功,心情浮躁,急功近利,追求时髦,搞形式主义等不良现象,要静下心来,务求实效。
2.推进精细化管理,要从细节做起。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一是从规范程序抓起。规范和程序的建立,不但有据可依,而且能够忙而不乱,便于把事情到位做细做精。二是从要求抓起,每件事要求越明确越具体,越有利于操作和精细化管理。三是从计划抓起。抓好计划的“健全、实在、落实”,是精细化管理的首要任务。四是从环节抓起。环环相扣,一环不让,一环不差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3.推进精细化管理,要制定方案,稳步推进。首先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的制度。二是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评比细则,不然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管看不管用。三是重落实每一细节,这是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第四步是兑现奖惩,完善各项制度和评比细则,使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推行精细化管理有三重境界:一是“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登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等。二是“管好,做好”。要求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精细,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三是“个性化”。通过精细化管理创建出一个特色学校、品牌学校。
总之,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应该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精细化管理是学校追求完美,实现卓越的重要过程;是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卓越学生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教师“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4.我对义务教育的一点看法 篇四
虽然现行教育提出素质教育,我想,没有基础文化知识做后盾,要想谈素质,不太可能吧?就算有,机率会有多大呢?
我的观点只站在一个第一线教师的角度从发。从国情出发,义务教育符合国情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5.浅谈我对企业安全生产的一点看法 篇五
思想意识决定行动,如果思想意识上出现了隐患,则必然会为施工生产事故埋下隐患。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广大员工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在工作中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意识,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带着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到最好的工作劲头,集中精力投入到施工生产中去。同时要加强对上级文件和安全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用知识充实思想,用思想指导行动。要杜绝“用口号宣传口号,用文件落实文件”的应付思想,认真落实公司文件精神,坚持“文件精神人人学,政策制度人人懂”的工作思路,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保安全”的思想氛围,最终把安全隐患扼杀在思想根源的襁褓之中。
二、要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并确保有效执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生产过程中,也是一样,有“规矩”,才能讲“方圆”。在严格落实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各项目部要根据自己的项目情况和施工特点,制定符合自己生产实际的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明确分工。操作保平安,警钟鸣不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有些员工为了完成任务,简化施工程序,忽视操作规程,对安全隐患排查不到位,不认真,殊不知“气泻于针孔,祸始于违章”。如果只想急于求成、立竿见影,到头来总会事与愿违,事故不断。
三、要重视生产现场监督检查工作。制度是一种手段,而监督检查则是保证这种手段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制度就形同虚设。因此,我们要提高监管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坚决避免在监管工作中的手软、心软、技术软的现象。
监督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神圣使命,坚持不懈地勇于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要打破常规,仔细认真,不能走马观花。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杜绝在安全质量上的包庇隐瞒现象。同时,要加强技术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们要勤学习,勤思考,多深入基层,摸清情况,查明问题,不能只听汇报,不具体调查。要把生产安全检查工作作为关系公司发展,关心生产现场,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
四、加强安全培训工作
我认为,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生产操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实现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如果生产操作人员没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就很容易形成安全质量隐患,甚至酿成生产事故。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培训,对新工艺、新设备的操作使用以及近期生产中的技术难点、安全隐患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讲解,以提高职工的整体技术水平,增强科学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五、安全生产离不开每个员工的齐心协力
安全靠我们共同创造,我们靠安全幸福生活。维护企业安全生产,不单单是领导的事情,不是某个领导一个人的责任,而是要求我们广泛发动全体职民工齐心合力,共同创造。在生产过程中,全体职民工都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发现身边同事有不符合要求作业的情况,要及时提醒,予以纠正。不要顾前顾后,怕得罪人,人人都要从心底里明白“唠唠叨叨为你好,千叮万嘱事故少。”的道理。
6.我对阅读教学的一点感悟 篇六
我对阅读教学的一点感悟
—— 武进区九里小学吴建新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强调:“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赖于阅读教学来奠定基础。因此,可以说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有位老师提出“享受语文享受学习”,真该为这个观点鼓掌叫好!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及精神世界。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认识我们的主体——学生。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只是在语文知识,更重要的还有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读书对训练语感的有效性。所以,阅读教学要“读为本”进行教学,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训练语感。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的《珍珠鸟》一课比较成功的体现了这一点,他通过抓重点句,通过各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去感悟
“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吗?”„„有幸听特级 1
教师的阅读教学观摩课,发现他们对阅读教学有些共识:
首先,教师加强范读。教师通过范读把文中的神情理趣
韵味,通过声调的高低强弱缓急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对课文深入了解,另外加强对学生美读的指导,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读出激昂,委婉处读出
委婉,悲愤处读出悲愤,愉快处读出愉快。教师惟妙惟肖的范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会纷纷模仿教师的朗读,甚
至读得非常陶醉,读得声情并茂。因此,在教学时善用范读,能让学生敏感地触摸到语言文字的旋律美,激发学生积极地
仿读和创造性朗读。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机会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
分析,朗读片段,借助表演等,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的语感。
(二)强调阅读实践,注重阅读个性化
美国作家毛姆说过的一句话:“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
让阅读教学成为一种“悦读”教学,让各学段的孩子都能真的在教学中“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感
受到“阅读是一种享受,学习是一种享受”,应该说这是阅读
教学改革所要追求的一种美好的境界。欲让孩子感受读之乐
趣,最重要的是放手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文本,与“语文亲密
接触”,在这种接触中触摸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要留
足充分的时间,指导他们自读感悟,不要过早地介入孩子的自由阅读,不要过多地采用诸如“齐读”等整齐划一的朗读
方式,以免影响他们的自在阅读,这样孩子才可能真的“沉”
入文中,享受到较为自在的自由阅读的乐趣。杭州市拱宸桥
小学的王菘舟老师,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让学生
充分地读,读出了情感和韵味。第一课时,他引读课题4次,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自由朗读和默读全文3次,引领学生进入潜心会文动真情的课境;细读词句,把握形象;
品读文眼,把握主旨,指导部分同学诵读书中重点段共6次。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读7、8、9三段和篇末碑文3
次以上,还有其他形式的读,让学生拥有充裕的读的时间。
而且每次读都有具体的目标,要求逐步提高,最后读出对英
雄的崇敬之心、赞美之意、缅怀之情,也读出了独特的感受、体验,读出了学生的个性与自由。
所以,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真正充分地、自由自在地阅读,这是展开教学、让他们获得乐趣的一个前提。阅读过程是阅
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
烈的个性特征。学生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
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别差异;
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中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
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
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过程中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压
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阅读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要把阅读活动变
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研究性阅读和
创造性阅读中,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
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
1、引导学生尊重阅读体验,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交流。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同一性”,注重类的教育,忽视了学
生群体中常态分布的差异现象。表现在课堂中要求班级所有
学生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进行交流,并主观地期望达到同一
目标。是提问的,便用口述方式回答,是练习的,便用答案的形式表达。而且学生的答案要符合教师的答案,不符合的便被无情地否定,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教师自己的语言
思维陷阱,这严重钝化了学生的个性。个性化阅读尤其强调
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创造。
法国思想家狭镇罗普说过:“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
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动、也就不能成其为人。”有了丰富的想象
力,在阅读中,对课文的情景就能具体理解,并能浮想联翩,且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在阅读活动中,教
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
生的阅读实践,不能把教师个人的理解和体验强加给学生,要引导学生尊重阅读体验,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交流。否则,个性化阅读无从谈起。
2、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探究性、创造性地
解读文本。
“接受美学”的理论观点认为,面对文本,读者也是作
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与作者的地位和作用相当,读者对文
本的接受过程实质上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过程。任何阅读
都不能是“清白的阅读”,都必然加进读者自己的“前理解”,因此,任何读者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完全等同于作品原来的意
义,而且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可能完
全一样。朗读感悟是一个立体感受、多元发展的过程。学生
在这样的朗读过程中,经历了一个语言转化、情感体验、语
感积累、多元智能发展的过程。所谓“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
千个哈姆雷特”。而人们又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
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
对话,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三)扩大课内阅读量,拓展阅读教学时空人类社会已面临着21世纪的挑战,首先是信息化的挑战。
反映新知识的印刷物以空前未有的速率递增。因特网信息技
术更是以目不暇接的态势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人们的阅读必须是快速、高效和广泛的。然而,作为21世纪的新一
代,目前在小学6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300来篇,仅几十
万字而已。这怎么能培养学生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呢?
随着新大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贯彻,随着二期课改的实施,充分运用课外信息,将目光兼及到课堂之外的无限
领域,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自能读书的能力,已
经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通过学习新大纲,我们清醒地认识
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光靠课文的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
然是不行的。因为课内阅读指导与课外信息相比较,也有它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接受大量的课外信息,扩大阅读面,应
该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阶梯。
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有位老师执教《九寨沟》一课之前,让学生运用“预习法”,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在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好收集和课文相关的一些信息。有些学生收集的相关的信息,是我们老师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甚至是老师也不知道的。要向拓展阅读教学时空,还有许多方法:如“扩大法”,扩大的课外阅读内容应该是和课文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的阅读十分有助于加深理解课文。扩大阅读量往往是连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纽带和桥梁。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学生对课外阅读尚未形成习惯的现实,由课内到课外的“过渡”还是必不可少的。又如“捆绑法”,就是根据课文的某一方面的特点,选相似的课外读物来看,采用“读一篇,带一篇”的办法,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如教《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时,选另一篇《寒门立雪》。
7.小学作文教学的一点看法 篇七
北寨学区卢卫兵
摘要: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关键词:作文素材阅读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现在,不少学生对作文感到头痛,觉得没什么可写,在同学中间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作文难,作文难,提到作文我心烦。那么,学生感到作文难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呢?教师应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文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提出一些指导小学生学写作文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学生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写作文的源头。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又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能把平凡生活反映出来,这对学生写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因此,只有让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生活,多参加实践活动,才能积累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我注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经常安排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如(1)利用周末或妈妈的生日、母亲节、妇女节等时间,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亲身体验一下父母平时的辛苦,并把劳动的过程、父母的反应、自己劳动后的心情和感受写下来;(2)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它的样子特点、生活习性和自己之间发生的有趣事情,以及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3)在你和同学之间发生了哪些令你高兴或难过的事情,那就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的写下你当
时的想法和感受,同时还要写写当时的环境,以及同学们的表现,来衬托你当时的心情。(4)班会课是捕捉材料的一个窗口。老师批评了谁,表扬了谁,这些内容都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成不同性质的文章。(5)每周一升旗时校长总结一周情况时所讲的话要注意听,讲话的内容是小练笔的好素材。(6)学了一篇文章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对主人公说的话等等。
如果学生平时能够养成多看、多听、多思、多问的好习惯, 日积月累,就丰富了自己的作文材料。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的材料之后,自然会有感而发,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无病呻吟的文章了。
二、读写结合,练习仿写
语文课本中有各种体裁,内容丰富多彩。因此,我有意识地利用课文指导学生仿写。例如在学了课文《翠鸟》、《松鼠》、《小虾》后,让学生练习仿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按顺序写清楚他们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学生既把课文读透了,又能把刚刚吸收来的知识运用于写作。
三、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练是写好作文的“诀窍”。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做好读书笔记。我除了通过教学课文进行语言积累外,还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有益的,对身体发育成长有利的课外读物,并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报刊读物,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十万个为什么》、《童话故事》、《爱的教育》等。书读多了,就能把书中的营养吸收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平时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认识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性知识,要求学生不能只是泛泛而读,要深入进去用心读,还训练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分类摘抄在采集本上,进行读、背、记在心中,加强体会,以便在习作中运用。
四、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离不开有效的写作步骤指导
有效的写作步骤,我认为离不开想、说、写、读、改。
想:写作之前先想清楚要写什么内容,作文要求是什么。这时,教师对学生写作选材做及时地指导,引导他们打开记忆,选取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这样既可以紧扣作文要求,又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说:想好后,同桌先练习说一说,在互相说的过程中,指出对方用词不当之处,交代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等等,都可以进行再思考调整。这样做,既避免了写作时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写:觉得自己思路清楚,说得通顺连贯,比较满意了,就可以进行写作了。读:写完后,还要读一读,找出错别字及用得不当的词句等,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8.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一点看法 篇八
———观看2010媒体看课·小学作文教学擂台赛有感
作者:马素花单位:蒋庄中学
这两天观看了2010媒体看课·小学作文教学擂台赛中擂主和挑战者的激情讲课和倾听了李教授和胡教授的精彩点评后,我感触颇深,使我对作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作文教学不是简单地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写,而是想办法引导学生,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让学生在说后会写,让学生在阅读后会写,让学生对写作充满兴趣。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也应像阅读教学一样,有三维目标,有一个引人的导入,并且这个导入要与本次写作紧密相连。导入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图片、漫画、谜语、故事等等。
其次,要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可圈可点的课文当做最好的范文。当我们阅读课文时,要让学生充分地挖掘文本,理解文本,要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好的词语或句子背下来,或者仿写这些好词好句,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中。同时,要让学生改变人称、扩写、缩写、续写、改写课文。总之,要让学生充分地利用课文来提高写作水平。
然后,作文课上一定要讲写作方法,针对不同的写作主题,讲述不同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按照本节课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同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先说说他们的构思,或说说作文的片段,让他们自己说,或小组讨论。说完后,让他们写出来,教师当堂找出一两篇好的构思或片段进行点评。最后,写作完后,要让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修改时注意以下几点:有无错字或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中心是否突出。
9.对“六环节”教学模式的一点看法 篇九
新的课堂标准更注重孩子的动手参与,主动思考。学校在课改的路上,也小有成果,提出六环节课堂模式:自助探究,小组合作,分享交流,点评总结,练习反馈,体会质疑。结合在教学工作的实践,谈谈自己粗钱的看法。
自主尝试,充分体现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环节,要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与新授相联系的旧知,这不仅仅是以前的复习巩固,更要体现孩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节我在自助尝试这一环节是这样设计的,:我让孩子自学圆的周长,在自学中孩子们已感知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孩子们在自学中只注重只是产生的结果,对于过程,只是很少数孩子去思考,所以在孩子觉得圆周长的计算很简单,就是圆周率乘直径。进而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这一计算公式?进而引导孩子去思考去探究。这就有了第二环节小组合作分享交流。
小组合作,和分享交流是课堂的主要环节,这不仅仅是让孩子放手自己去探究,去交流,更是给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课堂上,任何可能都会发生,每一种可能老师要预设到。交流不是放任,而是有目的,并且对问题的设置要有针对性,要一针见血。在小组合作中,我设置这样几个问题:1 你是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小组内交流操作一下,2 在计算的过程中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有什么规律?在交流合作时要注重交流合作的方式方法,这就是小组建设,小组建设在六环节特别重要,小组分工明确,确保每位孩子参与其中,不游离于课堂之外,所以在操作中讨论交流,记录,整理汇报。我发现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思维活跃了,在测量圆的直径时,孩子的方法很多,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身边的实物,墨水瓶,水杯盖„„老师的引导作用也很重要,在教学中,要时刻培训组长和组员之间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思考的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在分享交流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还要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
在课改的路上,我觉得老教师不如新教师得心应手,老教师由于经验在身,不太容易摒弃以前的教学模式,而新教师就像一张白纸,他们操作性强。老教师不敢放手,不太相信孩子的能力,担心孩子学不会,所以过多的干涉,而新教师他们与学生容易沟通,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束缚,所以他们很容易上手。
10.我对散文的一点认识 篇十
武志强
散文是孤独者的事业,假如能够称之为一项事业。尽管我常常在生活中不免要陷入悲观,因为我并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我希望我的散文并不悲观,它透露出的思想和情感应该是乐观的,与人为善的,是有益于别人人生的。当然,由此出发,我也希望它能够有益于自己的人生。
近来,我喜欢一种想象的散文,它不是出自于现实,但也与现实相关,有现实的影子,在这些影子里能看到我生活过的痕迹。它是轻逸的,是能从现实生活的沉重和凝滞里轻逸而出的,带给我快乐,带给我轻松和想象的解脱。我不能改变现实一分,我改变自己也只能在想象里,在意识里改变自己。所谓改变也就是文字的变幻,迷离的变幻,至少我向往这样。说白了就是要某种程度上逃离现实,让自己离开,得到一点喘息和幻觉上的满足,你也可以说是在文字里意淫。我把意淫看作中性词,我希望它能带给我快乐和安慰。
我不太喜欢遮蔽自己太深的散文,那些看不到作者喜怒哀乐的文章我读得很少,因为希望面对一个真人,而不单纯是一个文本。如果在一篇散文里看不到自己,那他写了个什么呢?
我在我的散文里亲近自己,我愿意这样一遍遍亲近,不厌其烦,不知疲倦。当然,我希望能以一种美好的文字写出我那些卑琐的情感,这样我才不觉得孤单,并体味到生命的一种美好。
多数散文是实写的散文,有感而发,有事可依,生活的场景历历呈现目前,但这样的散文走的仍是老路子。散文不能实写,这是我自己的体会,实写只会让散文的路子越走越窄,因为个人生活的局限,在我的生活中实有的东西是很有限的,生活几乎停滞不前,没有变化,一日日单调而重复,几乎已写尽了,在这个工厂里,已经枯竭了,我看到的只是枯竭了的文学,文学的末路。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理论上的东西真的懂得很少,我只是写了自己的一点体验,散文当然也能实写,我们一直在这样写,只是我感觉这样我已写不出什么了,因为我读书少,也不能游历,一天天的局限着。我在想,我以后怎么才能写出东西。我很喜欢突破一词,但很难,书斋里的教授可以以文论文,我只有生活的实体,这些都不可超越。当然,我想突破,我很讨厌自己的虚弱和对生活的恐慌。
我听一位散文名家说过,他崇尚一种自然的散文,但他现在已经没什么作品了,难道写作与年龄有关吗?年龄大了会使一个人的写作力萎缩吗?还有的人,进了作协,已经不写了。一种自然产出的散文当然好,像一些人细心经营着,只是我不能有那样的心态,也缺少那样的知识。有的散文我真的写不出来,我只能望着虚空,想着写出自己的一些也许在不断重复的东西,这让我难过。当然写出一篇感觉好的,也会兴奋一阵子,只是这样的时候不多。我不知道自然在我身上还能自然多久?年老了的人会写出什么样的散文呢?我想,散文所以不一样,就在于不同的人在写着不同的散文,处境不同,生活遭遇不同,出生经历不同,天性不同,都会使散文变得多样。而有的散文可以交流,有的就不能交流,或者说出现了交流的难度,因为那是从写作者个体出发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自己的原因。
生活尽管是很枯燥无味的吧,但是另一方面,我又需要这文学,有时是迫切的需要文学,我开始想,我该怎么写呢?我要说的是去写些想象性的文字,既然沉重的现实不可改变,无法超脱,那就在文字里超脱,在文字里让自己感觉到在超脱,能完成多少是多少,让我笔下的文字轻逸出现实的沉重,让散文飞翔起来。这是我的一个想法,也是我的一个美好的愿望。
出于对人生悲观的看法,我尽量想使自己的文字深刻,只是不知道达到没达到我所想要的深刻。同时我认为悲观与美好并不矛盾,这是我写下去的理由。
一种思想的东西,如同犁铧,只要你去耕耘,它就不可避免的要深入到泥土中,进而有了一种自然的深度,于是你看到犁铧在前进,犁铧之下,泥土在翻浪。我手中的笔就是这犁铧,每一次写作感觉都是那么清新,昔日沉寂的泥土也开始鲜活起来,具有了生命。我希望我的文字也如这泥土翻浪,能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在不断掘进,挖掘出人性的深度光芒。哪怕我只是一个卑微的生命,那所发现的人性光芒也常让我惊叹不已。
从前,出于对自身现状的考虑,我对散文写作抱有一种很功利的念头,现在不这样想,不这样认为了,只有抛弃掉功利和现实的考量,文字才能如腾飞的翅膀,进入到一种更大的镜像里,海阔天空起来。我希望我能回到文本本身,让散文回归散文,只有这样,写出的才是真散文。
我的文字很少能在报刊发表,报刊喜欢记人叙事的,写自然风物的,这些记录经历的物事散文平凡、自然,来自生活的点滴积累,读来亲切可感,这样能写出是很好的,我也喜欢。或许是因为我工作生活的局限,我在这方面的回忆很少,有些的记忆也并不都能化作文字的风景,有些事件和物象肯定是流散了,我写不出更多更丰富多彩的东西,就是写出的一点东西也写得并不好,得不到报刊编辑老师们的青睐也就是正常和自然的了。
此刻,望着一方斜阳,感受生命里的那份沉重和文字给我带来的超脱,深感散文之路是一条美好的道路,能够走在这条路上的人生是美丽的,幸福的。虽然这条路很远,很远,但回望中,风景无限。那或许就是一条走向心灵的写作的道路,而我内心的世界,生命的风景就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展现出来。
别人是把散文当消闲来写,我是把散文当事业,当生命来做。所以我累。有人说,不能把散文写作当作一项事业,当作一项专业,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理解和认识,我宁愿把它放到文本之外来理解。或许只写散文会把自己走狭窄了,但我自己是把散文当作自己可经营的事业来弄的,因为我内心有这样的需要,因为我的生命有这样渴望表达的需要,存在就是这样的存在,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我这里能找到理由。我也曾经想把散文当作拯救自己的工具,一部上升的阶梯,一把进击生活的利器,后来发现,散文担当不了这样的使命,它不具有这样的功效,它在我内心里更多是柔弱的,无助的,倾向于自我内部交流的,向心灵世界渗透的。就这样散文融化在我身上,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但是我也怀疑,我是否就能这样一直写下去,有一天我会枯竭的吗?我会因为感觉很累而放弃的吗?这些都是可能的,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事。我只是写出了我的一点可能。而不可能的我是写不出的。
我不是生活的强者,我从来不是生活的强者,我只是内心虚弱,一味地虚弱,才要这样写下去,然后冀望着在文字里找到一种支撑,以便使自己不至于倒下。我还对每一天的生活都有所恐惧,我写作只是想靠写出的文字来尽量减少这种恐惧。我在内心里是多么向往安稳的生活啊,只是内心在不安中,生命一直在一种惘惘的威胁中,这是真的体验,不是向卡夫卡或张爱玲学习的。
我从未想过自己要成为一个散文作家,只是我的心性要使我这样写,这样写下去。也不知道前途如何,会有什么结果,是否有一天会就不写了,我也不想想的太远,只是眼下还是要写着的,就像这样一味的写着。虽然也觉得累,但散文带来的美好还在前方招引着我,让我写下去。我将与我的散文一起慢慢变老,但愿老的只是我,而我的散文永葆年青,生活是一棵常青之树,我感谢生活,在有限的生活里提炼着文字的风景。
我是个卑微的人,是工厂里的一粒尘土,我很佩服新近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她一直在与生存的高压抗争,她最终逃离了,胜利了,我还没有逃离,也没有胜利,我还在此挣扎着,苦熬着。我在我的文字里,我将卑微地活着,也虔诚地活着,然后在写作里抬起头来。
这样写,在别人看来可能不准确,也粗浅,简陋,所以只是个见,拿出来为自己晒晒太阳。
武志强
11.我对文书工作的一点认识 篇十一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正如雷锋日记里所讲的,我是否拥有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牢牢地守在了我的岗位上,为此做出了奉献呢?
爱岗,首先要敬业。刚接手文书工作时,我认为文书工作都是一些无关大局的小事、杂事。但经过5个月的亲身经历,才发现办公室文书的重要性。办公室是一个综合部门,是协调机构、承上启下、沟通内外、协调左右、联系各方的枢纽,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办公室工作无小事,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全局的工作。文书岗位不仅要收发传阅报刊文件、会议通知、会议准备、购买办公用品、文书档案管理等文书的基本工作,而且要负责食堂管理、后勤、卫生等一些杂事,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但件件事关全局,耽误了就是大事,就会耽误工作。所以,要做好这些事,应先认识事情的重要性,并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零差错服务”的理念,事无巨细、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每一项看似简单的工作。
爱岗,其次要精业。所谓精业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为本专业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只有精业,工作才有底气,事业才有生气。我文书工作已有五个月的时间,但对有些业务还是不熟悉,如各个科室主要负责哪些工作,导致群众打电话咨询问题时,我不知道应该转接给哪个部门,而给咨询者带来
了不便,也降低了公务人员在群众心目中的低位。现在我清楚的认识到,精业,就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向前辈学习,学习前辈在处理问题时考虑问题方方面面、妥善处理、应急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向书本学习,通过学习工商杂志、工商政务动态,了解各科室的工作职责与内容;向尽最大努力在短时间内能越来越胜任自己的岗位,并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12.我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一点感受 篇十二
作为一名从教15年的小学英语教师,我在一开始的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带着诸多的困惑一路走过来,通过各种渠道的坚持学习,请教和反复实践,问题也终于逐渐地得到了解决。回顾过去,总结经验,让我对小学英语这个学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和一些对它的初步认识。总的来说,整个过程让我感到收获颇丰,同时,我也很想把我一些拙见整理出来,希望可以给像我当年一样有困惑并且渴望学习和上进的老师们一点儿帮助。
目前,由于学习成绩仍然是英语教学评估中的重要指标,是学生未来升学择校的一道重要门槛。我们的家长,仍然很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的老师,也会在这种量化评比的压力之下,看重学生成绩的提高。并且,由于传统教学法在语言输入、语法、词汇等方面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有一定的优势,很多的老师认为,学习成绩和快乐学习本身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也正因此,在高喊英语教学改革的现今,仍然有很多的老师难以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二者并非是割裂的。学习成绩,是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考核和检验,而快乐学习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一种体验和感受,如何将过程与结果努力地放到同一个平台上让它们共同发展,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轻松乐学,享受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收获满意的结果,这对教育本身,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也对我们的老师,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快乐轻松乐学与良好的学习成绩之间并非对立的,它们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学习的两个方面,认识到这一点是首要的也是关键的。那么,如何才能在课堂上下的教学和管理中充分地实现学生学习成绩和快乐学习的协调呢?
一、课前的准备工作
备课是课前准备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备课要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和备学生。备课一定要确定好这一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目标达成的策略和重难点突破的手段,使用的教具,以及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很多的老师备课还是习惯单纯的只备教材而忽略了备学生,我们备课还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设计好铺垫和知识的衔接。尤其是新教师,要从一开始地只背教材逐步发展到背教法进而背学生,关注到学生学情和特点地去进行备课处理,进行通盘考虑,进而再进行相应的调整,甚至再调整。如此这样,只有老师自己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达到有效的课堂效果。
如何在课堂中既让学生享受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又将课堂活动指向检测结果,更需要老师们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巧妙地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二、在课堂中
1.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将检测和活跃的课堂学习结合在一起 目前有关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有不少,老师们应该根据自己课程文本,课程特点和课堂以及学情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必生搬硬套。
(1)交际教学法:是根据意念项目和交际功能发展学生交际能力的系统教法。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言语进行沟通交流,其首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考虑到进行相应的情境和需要,使用所学语言,达到沟通的目的。在小学英语检测试题中,这部分内容常以情景选择试题的形式出现,因此培养学生以沟通为目的的学习语言,使学生在日常课堂的交际沟通中熟练掌握语言运用,本能地使用语言去交流,是达到课堂效果和考试成绩综合发展的重要保证。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Unit2 My Week时,学习了Monday, Tuesday, Wednesday,Thursday, Friday, Saturday和Sunday一周七天的表达以及---What do you have on Mondays/Tuesdays...?(周一/二/......你有什么课)---I have....(我有......)以及---Do you have...on Mondays/Tuesdays...?(周一/二/......你有......课吗?)---Yes,I do./No, I don’t.(是的,我有。/不,我没有。)这个话题和情景与学生实际紧密联系,考察学生的实际沟通能力,我就运用了交际教学法,让学生根据实际上课情况,两人一组进行情景对话,学生很感兴趣,在课堂中锻炼了自己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并且,在考试中,这样的情景测试内容学生也会很容易应付,收到了不错的学习效果。(2)游戏教学法:用游戏形式复习单词、句型,练习新语言点,使学生寓学于乐,在活泼、轻忪、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英语知识与技能。游戏要求简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与本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3)情景教学法:情景是教师创设或模拟的生活场景,应具有真实、生动、实用的特点,便于学生将所学语言材料进行综合、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交流。这种练习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际功能,而且能变单调、机械的句型操练为活泼、生动的交际性练习。
(4)全身反应法: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通过全身各个部位的不同动作达到记忆的目的。尤其是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用具体形象的手势、动作来辅助英语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5)活动教学法:就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来设计、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让学生积极参与自由操作、观察思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得出答案,发掘学生潜能。(6)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参加Pair work和group work活动,给学生练习语言并互相学习的条件和机会。2.课堂中的小技巧(1)利用好遗忘定律。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我们的老师要在学生遗忘的边缘及时复习,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压力,让学生轻松记忆。
(2)课堂上关注学情,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并进行及时的鼓励和奖励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总是会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被足够的关注,而逐渐的落下,每一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和认可,作为老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与不同层次的活动,让他们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会到被认可的喜悦。
三、在课堂之后
及时总结,做好课后反思,在这一节课中成功的案例和改进不足的方法,随时记录,既是对当堂课的课后经验进行了概括,也是对下一堂课的课前进行了准备。总结自己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做到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不断地丰富、提升自,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不断积累好的方法和成功的经验,同时案例的积累也可以为我们以后论文的撰写提供很好的素材。
【我对古筝教学的一点看法】推荐阅读:
古筝兴趣小组教学计划06-18
我对教学反思的几点看法07-02
古筝兴趣活动总结08-01
习作教学的一点反思11-09
我和古筝小学作文07-23
学古筝四年级作文10-29
写作教学中的一点体会07-21
对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08-18
《高山流水》古筝教案设计07-26
难忘的古筝比赛精彩作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