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课件

2024-08-15

高考语文专题课件(共8篇)

1.高考语文专题课件 篇一

专题强化训练(四十四)科普文章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的眼睛——无与伦比的精密相机

当神创论者挑战进化论时,人眼的进化是他们常常瞄准的好靶子,这个足以令高端相机望尘莫及的人体构造,精密得令进化论鼻祖达尔文“直打冷战”。它拥有可自动调节光圈(瞳孔)和自动对焦系统(晶状体),内面(脉络膜)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光线四处散射,不仅如此,它的底片(视网膜)灵敏度超高,不论在白天和夜晚都能捕捉影像,无需临时更改感光度,也不用外加滤镜;它还自带Photoshop功能(神经网络),成像之后迅速增强图像反差、调整颜色„„奇特的是,不论视网膜还是角膜,单独看来都没有任何作用,达尔文理论中那碰运气似的突变和自然选择是如何将这些七零八碎的部件同时拼凑在一起的?今天的这套人眼精密仪器同万年前相比又做了哪些微调呢?

地球上生命痕迹刚出现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过着不见天光的日子。后来单个感光细胞在生物体表面出现了,于是世界变明亮了。有的科学家说,这件事大约发生在5亿4千万年前的寒武纪。

在进化路上,生物相当随遇而安,不需最好,只要够用。这种知足的性格使得眼睛若干中间产物得以作为不同生物的终点保留下来。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将各种生物的眼睛从简单到复杂排成一列,便大致推测出眼睛进化的历程。例如,某些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些可以感受光的蛋白,它们见到光就心满意足;有的生物只有一洼小小的眼窝,然而你已经能从这个简单的聚光工具看出高级眼睛的端倪,这些生物只要不撞上前进路上的障碍物就能高兴地活着;高等生物的生存却容不得它们将猎物与敌手看混,于是各自进化出一系列结构,来将世界看清楚,鹦鹉螺和人眼便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策略。前者将眼睛的开口缩小,使它变成一架“针孔照相机”,从而让光准确到达感光细胞,眼前的物体就能边界清晰,在它们这个群体内,估计该是“眼小为美”;但是人类并不甘心采取这种舍弃光强获取清晰度的措施,而另走了一条迂回之道,我们这一进化分支的祖先在眼窝前塞进一个透镜——晶状体,它同样能把光线汇聚到视网膜,却赋予了我们一个比鹦鹉螺明亮许多的世界。

这样,大自然中不同眼睛的集合就如同一个活化石库,我们可以将这些化石理解为人眼进化之路上留下的一串脚印。于是,那个令达尔文困惑了一下的问题至少是有解的。十几年前,两位瑞典科学家甚至将这一过程量化,他们将鱼眼进化拆分为近2 000个步骤,并用计算机模拟了整个过程,经保守计算,他们得出结论,这一过程的实现理论上只需36万年。现在许多科学家都相信,从一个感光细胞到我们的眼睛,最关键的变化就发生在最初几百万年之内。

值得一提的是,人眼已如此适应陆地生活,要将光线汇聚到视网膜上,不光需要可变焦透镜(晶状体)的作用,空气与角膜之间的界面也至关重要。角膜表面覆盖了一层薄薄的泪膜,光线接触人眼之后,只有1/3折射依赖后边的晶状体,2/3的折射都在空气及这层泪膜之间 发生,这里相当于一个固定焦距的透镜。这便是为什么当你潜入水中视线就变得模糊,那个时候这层泪膜和周围的水环境混为一体,在空气中可以发生的折射便不会发生,于是光线就不会恰到好处地投射到视网膜上了。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人眼在陆地上感知周围的世界,需要晶状体、空气和角膜,而在水里感知世界,就只需要晶状体和角膜。

B.空气与角膜之间的界面对人眼将光线汇聚到视网膜上也至关重要,当人潜入水中视线就变得模糊就是证明。

C.人的眼睛不仅能把光线汇聚到视网膜,还能利用晶状体感知周围明亮的世界。D.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认为,约5亿4千万年前的寒武纪,出现了单个感光细胞的生物体。

E.瑞典科学家通过将眼睛进化的过程量化,并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测试,得出眼睛的进化理论上只用了36万年时间。

答案:BC 解析:A项,“只需要晶状体和角膜”说法错误,原文只说在水里因为缺少空气,光线不会恰到好处地投射到视网膜上。D项,不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的看法,而是有的科学家的看法;是“单个感光细胞在生物表面出现”,而不是“出现了单个感光细胞的生物体”。E项,去掉了原文的“经保守计算”,表述变得不严谨。

2.(概括分析题)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眼睛的进化经历了哪些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约5亿4千万年前的寒武纪出现单个感光细胞→出现感光蛋白→出现眼窝→出现能将猎物与敌手分清的晶状体。

3.(赏析语言特色题)科普文的语言特色是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严谨与趣味相结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地球上生命痕迹刚出现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过着不见天光的日子”,“过着不见天光的日子”本来表现人的生活过程昏暗,用在这里,通俗形象、生动活泼地说明地球上生命刚出现的时候没有眼睛看清世界;在科普文的语言准确严谨之余,更添其文学性与趣味性。②“角膜表面覆盖了一层薄薄的泪膜,光线接触人眼之后,只有1/3折射依赖后边的晶状体,2/3的折射都在空气及这层泪膜之间发生,这里相当于一个固定焦距的透镜”,“1/3”“2/3”,用数字准确说明,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③“它拥有可自动调节光圈(瞳孔)和自动对焦系统(晶状体)„„它的底片(视网膜)灵敏度超高”,把人体眼睛的构造比喻成照相机的构件名称,把人体眼睛的不同部分的功能形象、易懂地表达出来。(文中还有很 多例子,分析正确即可)4.(探究题)你认为“人的眼睛堪称无与伦比的精密相机”是进化而来的还是神创造的?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认为“人的眼睛堪称无与伦比的精密相机”是进化而来的。①大约5亿4千万年前的寒武纪出现单个感光细胞,然后出现感光蛋白,出现眼窝,出现能将猎物与敌手分清的晶状体。经过这四个阶段的进化,发展到今天人体眼睛的精密,科学研究足以证明人的眼睛是进化而来的。②人的眼睛与照相机相比虽然有很多优势,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有近视、观察角度的局限,有不能透视、衰老、功能退化等不足,这也说明人的眼睛不是神创造的。如果神是万能的,为何不给人类创造一双完美无缺的眼睛?人眼的不足,也说明进化的不同阶段是以“够用”为原则的。

2.高考语文专题课件 篇二

一、考查只用于一个角度的交际用语

多数交际用语只用于一个角度,如道歉、感谢、求助、主动帮助、询问事实、征求许可、表达观点、邀请、问是否介意、表扬、打电话、提建议等。熟悉这些交际用语的使用规律对正确解答相关试题很有帮助。请看下表:

[考例1]—Let's go to the New Year's Eve party,shall we?

—______I guess it will be fun.(2015年陕西卷)

A.Forget it!B.No way!C.Why not?D.What for?

解析:C。由“I guess it will be fun.”可以推出答话者接受对方的建议,因此应选C,表示“为什么不呢?”。

[考例2]—I can drive you home.

—______,but are you sure it's not too much trouble?(2015年重庆卷)

A.That would be great B.Don't bother C.I'm afraid not D.Take care

解析:A。由“but are you sure it's not too much trouble?”可以推出答话者同意对方主动提出的帮助,因此应选A,表示“那太好了”。

[考例3]—Sorry,I forgot to lock the door.

—______.Mike can do it later.(2015年四川卷)

A.No way B.Take your time C.Nothing serious D.You're welcome

解析:C。由“Mike can do it later.”所示的轻松口吻可以推出答话者认为对方的行为没有大不了的后果,因此应选C。

[考例4]—Can you come to a party on Saturday,Peter?

—Oh,______I'm already going out,I'm afraid.(2015年安徽卷)

A.what a pity!B.don't ask!C.how come?D.so what?

解析:A。由Oh和“I'm already going out,I'm afraid.”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推出答话者对自己不能出席晚会感到很遗憾,因此应选A。

[考例5]—Jack,you seem excited.

—______?I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English speech contest.(2015年天津卷)

A.Guess what B.So what C.Pardon me D.Who cares

解析:A。由“I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English speech contest.”所示的惊喜口吻可以推出空档应选A,表示“你猜怎么着”。

[考例6]—Jim,can you work this Sunday?

—______?I've been working for two weeks on end.(2015年江苏卷)

A.Why me B.Why not C.What if D.So what

解析:A。由“I've been working for two weeks on end.”可以推出答话者拒绝做对方所提之事,因此应选A,表示“为什么是我。”

[考例7]—I got that job I wanted at the public library.

—______!That's good news.(2014年陕西卷)

A.Go ahead B.Cheers C.Congratulations D.Come on

解析:C。由“That's good news.”可以推出答话者在祝贺对方获得工作,故应选C,意为“祝贺”。

[考例8]—How long have you been learning English?

—About four months.

—_______!Your English is so good.(2014年天津卷)

A.You can't be serious B.You got it C.I couldn't agree more D.I'm stuck

解析:A。由“About four months.”和“Your English is so good.”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推出答话者认为对方在开玩笑,因此应选A。

[考例9]—Why not stay here a little longer?.

—______,but I really have to go.(2014年重庆卷)

A.Never mind B.I'd love to C.Pleased to meet you D.I can't find any reason

解析:B。由“but I really have to go.”可以推出空档表示“我想这么做”,故选B。

[考例10]—What shall we do tonight then?

—______.—whatever you want.

A.Help yourself B.It's a deal C.No problem D.It's up to you

解析:D。由“whatever you want”可以推出答话者自己不做决定而由对方做决定,故应选D。

[考例11]—The Modern Art Exhibition in the City Museum has been cancelled.

—Oh,no!______.

A.It's a pity B.It doesn't matter C.I knew it already D.It's not interesting at all

解析:A。根据“Oh,no!”可以推出空档表示答话者喜欢的事情有变故,因此应选A,表示遗憾。

[考例12]—The trip shouldn't take more than an hour.

—______.It is at least two hours.

A.I guess so B.That's it C.You must be joking D.It depends

解析:C。由“It is at least two hours.”可以推出答话者认为对方的观点离奇,因此应选C。

[考例13]—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______.If time permits,I may go to Shanghai with my friends.

A.Don't mention it B.It doesn't matter C.Forget it D.It depends

解析:D。由“If time permits,I may go to Shanghai with my friends.”可以推出答话者认为本周末做什么要看情况而定,因此应选D。

[考例14]—We need three single rooms for the first week in June.

—______.The hotel's not busy then.

A.No problem B.Don't bother C.Never mind D.It doesn't matter

解析:A。由“The hotel's not busy then.”可以推出答话者对满足对方所提的要求有把握,因此空档应选A。

[考例15]—Is it all right if I keep this photo?

—_______________.

A.No,you don't B.No,it shouldn't C.I'm afraid not D.Don't keep it

解析:C。问句表示征求对方许可,因此可用“I'm afraid not.”来加以委婉拒绝。

[考例16]—Would she mind playing against her former teammates?

—______She is willing to play against any tough players.

A.I think so.B.I'm not surprised.C.Of course.D.Not likely!

解析:D。由“She is willing to play against any tough players.”可以推出答话者认为对方所提之事不可能发生,所以应选D。

[考例17]—According to my grandma,it is a good idea to eat chicken soup when you have a cold.

—_______________,scientists agree with her.

A.Sooner or later B.Once in a while C.To be exact D.Believe it or not

解析:D。由语境逻辑可以推出答话者认为自己的观点在对方看来可能有点出乎意料,所以应选D。

二、考查可用于两个角度的交际用语

有些交际用语可用于两个角度,应区别对待,否则会造成误选。请看下表:

[考例]—Sorry,Liz.I think I was a bit rude to you.

—______,but don't do that again!(2015年天津卷)

A.Go ahead B.Forget it C.It depends D.With pleasure

解析:B。由“but don't do that again!”可以推出答话者要求对方别把所提之事放在心上,因此应选B。

三、考查易错对话用语

一些对话用语容易产生歧义,如果不准确理解并增强使用意识,很容易望文生义,产生误解,从而选出错误答案。请看下列易错对话用语一览表:

[考例1]—______!Somebody has left the lab door open.

—Don,t look at me.(2014年江苏卷)

A.Dear me B.Hi,there C.Thank goodness D.Come on

解析:A。由“Somebody has left the lab door open.”和“Don,t look at me.”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推出答话者对所提之事感到惊讶,故选A。

[考例2]—Could I use this dictionary?

—______.It's a spare one.(2014年江西卷)

A.Good idea B.Just go ahead C.You're welcome D.You'd better not

解析:B。由答句“It's a spare one.”可以推出空档表示“请便”,故应选B。如将“You're welcome.”理解为“欢迎”就会误选C。

[考例3]—Sorry I'm late.I got stuck in traffic.

—.You're here now.Come in and sit down.

A.You are welcome B.That's right C.I have no idea D.Never mind

解析:D。前句为道歉用语,因此可用“Never mind.”回答。不能认为“Never mind.”表示“不介意。”而将其排除。

[考例4]—I don't think I'll be able to go mountain-climbing tomorrow.

—__________?

A.And how B.How come C.How's it going D.How about it

解析:B。前句为让答话者感到意外的内容,因此可用“How come?”回答。

[考例5]—Professor Johnson,I'm afraid I can't finish the report within this week.

—______.How about next week?

A.Good for you B.It won't bother me C.Not at all D.That's OK

解析:D。前句表示道歉,可用“That's OK.”回答,表示“没关系”。不能将“That's OK.”理解为“好”而将其排除。

四、考查易混对话用语

一些交际用语以某一词汇为中心形成系列语言,相互之间容易混淆,张冠李戴,因此非常有必要逐个理解,并增强使用意识。请看下列易混对话用语用法一览表:

[考例1]—Sir,could I hand in my homework a bit late?

—______,since you've been unwell these days.(2015年陕西卷)

A.You can't be serious B.I'm afraid not C.Good idea D.Well,all right

解析:D。由“since you've been unwell these days.”可以推出答话者同意对方的请求,因此应选D,all right表示“行”。

[考例2]—Thank you for the flowers.

—______.I thought they might cheer you up.

A.That's right B.All right C.I'm all right D.It's all right

解析:D。根据“Thank you for the flowers.”可知,应选D,表示“不用谢”。如果弄不清“That's right.”“All right.”和“That's/It's all right.”之间的区别就会造成误选。

[考例3]—I'm sorry I broke the vase.

——Oh,______.It wasn't very expensive.

A.you'd better not B.I'm afraid not C.as you wish D.that's all right.

解析:D。由“It wasn't very expensive.”可以推出答话者认为打破花瓶的事没关系,因此应选D。不能将D选项理解为“对”或“行”而将其排除。

五、考查交际用语总原则

众所周知,交际用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互相交往的语言,为体现交往时融洽和谐的氛围,交际用语应尽量体现委婉、客气、礼貌的总原则。

[考例1]—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No one else will,if you don't.

—______.Confidence is really important.

A.It's not my cup of tea B.That's not the point

C.I don't think so D.I couldn't agree more

解析:D。由“Confidence is really important.”可以推出答话者非常赞同对方的观点,因此空档应选D。A、B、C所示内容语言直露不礼貌,违背了交际用语的礼貌性原则,为错误选项。

[考例2]—Are you going to take part in the speech contest?

—______It's too good an opportunity to miss.

A.No problem!B.That's for sure.

C.Why me?D.Why bother?

解析:B。由“It's too good an opportunity to miss.”可以推出答话者肯定了自己的未来计划,因此空档应选B。C、D所示内容语言粗鲁,态度不恭,不符合交际用语的礼貌性原则。

[注意事项]

尽管交际用语的使用应尽量体现委婉、客气、礼貌的原则,但也不可不问缘由不分场合随意找好听的话说。对话的使用还是应以切题和应景为前提。

[考例1]一Hello Jenny,can I see Ms.Lewis?

—______.I'll tell her you're here.(2015年重庆卷)

A.With pleasure B.Never mind

C.You're welcome D.Just a minute

解析:D。由“I'll tell her you're here.”可以推出答话者同意对方的请求,因此应选D,表示“稍等一会儿”。不能因为A、B、C所示内容委婉、客气、礼貌而错误地加以选择。

[考例2]—I love the Internet.I've come to know many friends on the Net.

—______.Few of them would become your real friends.

A.That's for sure B.It's not the case

C.I couldn't agree more D.I'm pleased to know that

解析:B。由“Few of them would become your real friends.”可以推出答话者认为情况不像对方所说的那样,因此应选B。A、C、D所示内容虽然客气礼貌,但不符合语境需要,不能成为正确答案。

[考例3]—I'm going to San Francisco for a couple of days.

—________.I wish I could get away for a while.

A.It doesn't matter B.Forget it

C.I really envy you D.I can't agree more

解析:C。由“I wish I could get away for a while.”可以推出答话者很羡慕对方能去旧金山,因此空档应选C。A、D所示内容虽然客气礼貌,但不符合语境需要,不能成为正确答案。

[考例4]—Don't worry,Mum.The doctor said it was only the flu.

—______!I'll tell Dad there's nothing serious.

A.What a relief B.Congratulations C.How surprising D.I'm so sorry

解析:A。由“I'll tell Dad there's nothing serious.”可以推出答话者认为医生所说内容是令人宽心的事,因此应选A。B、D所示内容虽然客气礼貌,但不符合语境需要。

六、强化训练

1.—Shall I post the letter for you when I pass by the post office?

—Thank you.______.

A.It couldn't be better B.It's up to you

C.Of course you can D.You're welcome2.

—My mother is cooking something delicious.Let's go to taste it.

—_____.Your mother is really good at cooking.

A.I think so B.I'd love to

C.I'm sure D.I hope so

·3.—Lily,would you be kind enough to do some housework for me?I'm really so busy.

—_____________________.

A.Go ahead B.That's OK

C.Never mind D.With pleasure

4.—Mary,did you enjoy yourself when you visited that place of interest?

—______It kept raining heavily all the time.

A.Oh,great!B.You're right.

C.Not really.D.Yeah,why not?

5.—Kate,______,but you play your radio really too loud.

—Oh,I'm very sorry.I'll turn it down immediately.

A.I'd like to talk with you B.I'm really tired of this

C.I hate to say this D.I need your help

6.—It is said that this exam will be very difficult,so I'm afraid that I can't pass it.

—_____!You're sure to pass it,because you're well prepared for it.

A.Come on B.You're welcome

C.Not at all D.It doesn't matter

7.—Mary,shall I help you to carry these bags upstairs and put them in your room?

—No,______.

A.I don't need your help B.I can manage myself

C.you can't do it yourself D.but thank you all the same

8.—How beautiful the skirt you bought yesterday!

—__________________

A.Thank you!B.Is it so?

C.It isn't so beautiful.D.It's really beautiful.

9.—John,would you mind my reading the storybook on your desk for a while?

—__________________.

A.Of course B.Never mind

C.That's right D.Not at all

10.—Kate,can I have a look at your new watch which you bought yesterday afternoon?

—__________________.

A.Thank you B.Go ahead

C.Never mind D.That's all right

11.—May I open all the windows and doors of our house to let in some fresh air?

—______!I feel it is necessary to do so,too.

A.Go ahead B.Hold on

C.Come on D.Take care12.

—Tom,will you go to visit that mountain village with your workmates the day after tomorrow?

—______.It just depends on the weather.

A.Well,maybe B.Sure,I will

C.I hope so D.It's hard to say

13.—My son wo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writing competition held last week.

—______.

A.Good luck B.Cheer up

C.Thank you D.Congratulations

14.—Mary,help yourself to some fish in the bowl;it is really very delicious.

—______.

A.Not at all B.Don't mention it

C That's all right D.Yes,just a little,please

15.—When shall we discuss the important matter concerned with the low-carbon economy?

—______.It's all the same to me.

A.It's up to you to decide B.That's all right

C.You're welcome D.It just depends

16.—Kate,I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the party to be held tomorrow has been called off.

—______.

A.Terrible B.What a pity

C.What a shame D.Not at all

17.—Thank you very much for giving me so much help in the past few months.

—______.

A.All right B.Never mind

C.Not at all D.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

18.—Bob,I'm afraid I can't learn English well,because it is so difficult.

—______.Tm sure that you can learn it well.

A.You're welcome B.Take your time

C.Cheer up D.It doesn't matter

19.—I'm very sorry to have kept you waiting in the rain for so long.

—______.

A.That's all right B.You're welcome

C.I'm glad to hear that D.Thanks a lot

20.—!______The street leading to the station is narrow and covered with thick ice.

—Thank you,I will.

A.Come on B.Look up

C.Take care D.Take action

21.—Excuse me,but can I use your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to look up a word in?

—______,please.

A.Go away B.Thank you

C.That’s all right.D.Help yourself

22.—Wanglu,how much do I owe you for such a rich lunch?

—______.It's really nothing.

A.Forget it B.You're welcome

C.With pleasure D.That's right

23.—Merry Christmas,ladies and gentlem'en!

A.Thank you!B.The same to you.

C.That's all right.D.You're welcome!

24.—Mary,do you think you can solve this problem?

A.I don't like.B.I will not do it.

C.Don't mention it.D.Sure,why not?

25.—I usually watch TV and chat with my friends at weekends,but this Saturday and Sunday I'll do something different.

—______

A.Help yourself.B.Take care.

C.Congratulations!D.Like what?

26.—______?

—I said you should listen to your teachers attentively in class.

A.I beg your pardon B.What do you mean

C.Who do you mean D.How do you do

27.—Today is my birthday,and I'll have a party this evening.Will you come?

一______!I will have to do something important this evening.Thank you all the same.

A.What a pity B.Good luck

C.Never mind D.Not at all

28.—Mary,would you like to help me with my maths after school?

—______.

A.I have no time B.I can't myself

C.I’d like to,but I will be very busy D.I won't help you

29.—My grandmother met with a traffic accident and her left leg was seriously.hurt.

—______.

A.Oh,really?B.I'm sorry to hear that.

C.Terrible.D.I don't believe it.30.

—Would you like to stop singing in such a loud voice?

—______.Am I affecting you?

A.I'm sorry B.Take it easy

C.It depends D.Not a bit

31.—______?

—This is Kate speaking.

A.Who is it B.Who are you

C.Who is speaking D.Who's that speaking

32.—Who can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e text?It is a bit difficult.

—______.

A.I don't like B.No problem

C.Let me have a try D.It doesn't matter

33.—Let's walk a bit faster,or we can't get to the station in time to catch our train.

—______.There is enough time left.

A.Never mind B.Take your time

C.Not at all D.You're welcome

34.-I'm told the meeting to be held next Sunday will be called off because of a much more impor-tant activity.

一Oh,no!______.

A.I was looking forward to it B.I hope so

C.I'm afraid not D.It doesn't matter

35.—I think you'd better type the plan again before your boss sees it.

—Oh,dear!______

A.Who cares?B.No problem.

C.I don't mind at all.D.Is it as bad as that?

36.—When can you afford some time to have a word with me?

—I don't know for sure.______.

A.Take your time B.It just depends

C.Help yourself D.It's up to you

37.—Dad,I keep coughing and I have a headache.

—______.

A.Better go to see a doctor B.I have no idea

C.Don't touch me D.Never mind

38.—John,when will you pay a visit to that place of interest?

—I can't decide at present.______.

A.It just depends B.It's up to you

C.Take your time D.I beg your pardon

39.—Poor Mary!I didn't recognize her when I saw her a moment ago.

—______.She has changed too much.

A.No problem B.Never mind

C.Not at all D.Me neither

40.—Shall we go to see a film at eight o'clock this evening?

—______.

A.You are right B.It must be funny

C.That sounds great D.Have a nice time

41.—A 1,000-Li-journey begins with the first step.

—______.

A.I'd love to B.I'm with you on that

C.It's up to you D.It's my pleasure

42.—Hello!May I speak to Kate?

—Yes______.

A.My name is Kate B.I'm Kate

C.This is Kate speaking D.Kate is me

43.—Is Mary there?

—______,please.I'll go to see whether I can find her for you.

A.Hold out B.Hold up

C.Hold on D.Hold off

44.—Kate,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in our discussion now?

—Thank you,______

A.but I'd rather not.B.but why not?

C.and I won't.D.and I'll join.

45.——Would you like to have dinner with me this evening?

—________________.

A.With pleasure B.You're welcome

C.Never mind D.Not at all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A。对方主动提出帮助自己时可用“It couldn't be better.”回答。

2.B。由“Your mother is really good at cooking.”可以推出回答者很想去品尝美味的菜肴,因此该空应选B。

3. D。问句表示求助,可用“With pleasure.”回答。

4. C。由“It kept raining heavily all the time.”可以推出该空表示“真的没有”,因此应选C。

5. C。由but的转折性语境逻辑可以推出作者不愿意批评别人,因此该空应选C。

6.A。由“You're sure to pass it,because you're well prepared for it.”可以推出回答者在鼓励对方自信起来,因此该空应选A。

7. D。面对对方主动提出的帮助即使拒绝也应表示感谢。

8.A。面对对方的夸奖可用“Thank you.”“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或“I'm very glad you like it.”回答。

9.D。对方询问自己是否介意……时可用“Not at all.”“Of course not.”“Certainly not.”“Not a bit.”来同意对方请求,也可用“I'm afraid you'd better not.”或“I'm afraid you can't.”来委婉拒绝对方的请求。

1 0. B。面对对方提出的看物请求可用“Go ahead.”回答。

1 1. A。由“I feel it is necessary to do so,too.”可以推出该空表示“请便”,因此应选A。

1 2. D。由“It just depends on the weather.”可以推出该空表示“很难说”,因此应选D。

1 3. D。听说了对方的重大喜事应用“Congratulations.”表示祝贺。

1 4. D。对方劝自己吃菜时可用“Yes,just a little,please.”来接受劝告。

15.A。由“It's all the same to me.”可以推出该空表示“由你决定”,所以应选A。

16.B。晚会被取消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所以该空应选B。

17.C。面对对方的感谢可用“Not at all.”“That's all right.”“You're welcome.”“Don't mention it.”“It's a/my pleasure.”回答。

18.C。由“I'm sure that you can learn it well.”可以推出答话者要求对方振作起来,故应选C。

19.A。面对对方的道歉可用“That's all right.”或“Never mind.”回答。

20.C。由“The street leading to the station is narrow and covered with thick ice.”可以推出该空表示“当心”,所以应选C。

21.D。由please可以推出该空表示“自取”,所以应选D。

22.A。“It's really nothing.”暗示该空要求对方别把欠饭钱之事放在心上,因此应选A。

23.B。圣诞节为双方都拥有的节日,故该空应用“The same to you.”对其祝贺用语进行回答。

24.D。由问句内容可以推出答句必须回答自己是否能解决这个问题,故应填“Sure,why not?”

25.D。得知对方本周六和本周日的生活方式有变化时,当然应询问其具体内容。

26.A。由答句中的I said可推断问句要求对方重复自己的讲话内容,所以空选A。

27.A。不能应邀出席别人的生日晚会是一件很遗憾的事,因此该空应选A。

28.C。面对对方的求助即使拒绝也应使用“I'd like to,but I'll be very busy.”“I'm afraid I can't,because I'm busy.”等之类的委婉用语。

29.B。对方祖母遭遇交通事故是不幸的事件,故听说后应用“I'm sorry to hear that.”表示同情。

30.A。由空档前后语境逻辑可以推出该空为道歉用语,因此应选A。

31.D。打电话时询问对方是谁可用that,介绍自己可用this。

32.C。由问句内容可知,空档必须指出谁能解释课文的意思。

33.B。“There is enough time left.”暗示该空表示“从容进行”,所以应填“Take your time.”。

34.A。由“Oh,no!”可以推出该空表示“我刚才还在期待”,所以应选A。

35.D。“Oh,dear!”暗示该空表示“有那么糟糕吗?”,因此应填“Is it as bad as that?”或“Is it as serious as that?”

36.B。由“I don't know for sure.”可以推出该空表示“要看情况而定”,因此应选B。

37.A。听到对方生病的叙述时应劝其去医院看病。

38.A。“I can't decide at present.”暗示该空表示“要看情况而定”,因此应选A。

39.D。由“She has changed too much.”可以推出答话者刚才也没有认出Mary,故该空应选D。

40.C。面对对方提出的建议可用“That sounds great.”“It sounds great.”“Good idea.”“Wonderful.”“I can't agree more.”等进行肯定回答。

41.B。第一句为讲话者的观点,因此该空应回答是否赞同。

42.C。打电话时自我介绍可用“This is...speaking.”。

43.C。“I'll go to see whether I can find her for you.”暗示该空表示“别挂”,因此应选C。

44.A。问句表示邀请,可用“Thank you,but I'd rather not.”回答。

3.专题类课件制作 篇三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专题类课件;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067-02

多媒体课件制作是教育技术界的热门话题,各种课件制作大赛、精品课件评选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不过其中有很多课件是依据传统教材制作,有的甚至是传统教材内容搬家,穿新鞋走老路,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而其中有这样一类课件——专题类课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1 传统课件发展现状

传统型课件特征  传统型的课件一般围绕相关的标准教材开发,比如各种课程配套的PPT、洪恩教育的初中同步动感课堂系列、各种围绕相关课程的E-Learning课件等,这些课件都是“一门课程、一本教材、一套课件”这样的模式进行开发。还有一些学习平台类的课件,如部分学校的远程网络教育课程,都是依据现有相关课程的标准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搜集资源,加入交互、游戏及评价系统等后开发而成。这些类型的课件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印象、进行自我评价等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一定的不足,因为这些课件多是以课程辅助教育为主,而在教学设计方面也都是以标准教材的单元划分及课程进度为基准进行开发,并未能脱开标准教材在教学系统设计及课程进度方面的藩篱,可以说是标准的“传统课程配套”型的课件。

传统课件的不足之处  直到今天,部分课件开发团队和相关机构在开发应用型课件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到该门课程的标准教材及相关参考书,而疏于进行教学系统设计及教学模式的设置,也不进行全面的交互设置,这样的课件在实际运用中到底能够收效如何呢?传统型课件主要是通过投影的方式进行的,事先花了很多功夫做好的课件,无法做到即时更新和与学生交互。而投影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又类似于填鸭式的教学,现在的学生都厌倦了投影机与PPT,教师做累了,学生看傻了。

2 专题类课件发展现状

专题类课件介绍  专题类课件原本就有,但数量不多,目前也很难说能不能将这种类型的课件单独划分为一个新的类别,但是近几年课件制作公司和市场逐渐认可了专题类的课件,认为这种类型的课件有其自身的特点及优势。

专题类课件概念讨论  根据近几年在课件制作方面的一些心得经验,暂认为所谓专题类课件,就是指这种课件以某个问题或事物为主题,准备多项与该主题相关的知识内容和技能点,以及研究性内容,使用多种手段和技术引导学习者对该主题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由浅入深的认识。

3 专题类课件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专题类课件的选题  专题类课件当然要有选题,但专题涵盖范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某个理论知识点或者教学内容,抑或是某个实际问题。这与微课选题有类似之处。比如,确定“小学生数学”作为课件的专题,这样一个大范围涵盖的选题恐怕不能称之为“专题”,而“小学数学中的路程与速度问题”这样一个选题应该是比较合适的。“路程与速度”的问题,在小学教育中的几个年级都有涉及,但是认识程度不同,方法也不同。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点和内容统一结合起来,重新进行设计,由简至难,使得使用人通过使用课件,对“路程和速度问题”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又比如“网页设计”这样一个选题同样太大,而“网页设计中的一些配色方案”这样一个选题显得比较合适。著名的“蓝色理想”设计门户网站,最初就是以讨论专业的网页配色问题而做出影响、奠定基础的。

如何确定比较合适的专题?除了要做细致的整理和学生需求分析之外,还要注意专题之所以能够成为专题,是因为它涵盖了多个教育阶段、多门学科的内容,专题型的课件应尽量做到这一点,应当将多种内容有效地结合到一起,重新进行设计,以使学习者能够从最初的认识、简单的内容开始,循序渐进,直至对该专题的较复杂内容了解掌握。再对该专题涉及的一些探究性内容、前沿性的内容进行学习,以激发兴趣和个人想象,对该专题进行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个人建构。

专题类课件的内容需要重新进行教学设计  专题类课件是通过多种手段方式、多门学科知识表现某个专题内容,这些内容可能五花八门,传播形式也可能多种多样。有文章认为教育软件的制作今后要深入学科,深入学科后,可以研发专业的教育软件。课件当然也是一种软件。笔者认为,课件今后不但要深入学科,还要学会找出能够涵盖多学科、多个教育阶段内容的专题,将各种知识点和内容分为背景知识(基础)、核心知识理论和专题表现(主要内容)、开阔眼界及展现其他内容(提高部分)这样三个层次,应该尽量脱离现有教材及课程单元上的限制,依据不同的教学模式理论对这些内容重新进行教学设计,使得不同程度、不同阶段使用者能够迅速进入情境,通过学习全面掌握课件所要表现的这一专题。

专题类课件中的教学模式  专题类课件根据所表现内容不同,应当是几种或者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在背景知识展现阶段,课件设计思路应该是一种教师主导型的模式,将与专题有关的背景知识合理有序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进入情境。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并了解的是与专题有关的背景知识,而过于自由会让学生抓不住主题,无法有效进入情境。

在核心知识和专题表现阶段中,课件设计应该参照教学双主的模式,通过交互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由探索行为。但教师必须将学生控制在专题限定范围之内,以使学生有效了解专题的核心部分。

专题类课件的开发工具  由于专题类课件可能涉及多种形式和不同内容的知识点与素材,而且为了在后期给予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应当选用多媒体集成性能稳定、交互性强、平台可通用等特点,而综合这些因素来考虑。PPT等展现为主的开发工具无法有效地达到这一点,而Authorware软件虽然在多媒体集成性能方面比较稳定,但在交互方面功能在今天看来已有些薄弱,不能很好地实现学生自由探究、小组协作这些教学模式要素。

4 专题类课件的特点

专题类课件与传统类课件  与传统类课件相比,专题类课件由于脱离了教材的限制而进行了重新设计,比较容易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可避免课件成为教材内容搬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个专题来说,可能会有最基本的来自基础教育的常识内容,也有与该专题相关的最前沿的复杂内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课件了解这些内容。

专题类课件与移动学习  随着数码产品技术与3G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掌上型的网络终端设备层出不穷,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PDA设备,都具有移动性、网络性的特点。移动教育的理念也已提出,如果将传统的教材内容搬上这些平台,依据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而推送的内容改为专题型的内容,每次针对这些移动学习者展现一个专题,由浅入深,如果学习者有兴趣,可能自己会对该专题做更多的探索与研究;如果没有兴趣,也不会影响到对其他专题性内容的兴趣与学习。

专题类课件与微课  时至今日,微课网络教学平台已获得大发展,但微课网络平台以短小视频课程为主,时长较短。专题类课件则应定位于“资源”“课件”方面,力求以多种技术手段综合诠释教学素材与学习点,主要以三维动画、二维动画作为表现形式,时长较微课略长。在选题方面,微课与专题类课件类似,选择一个小的主题,但微课的设计主要还是依照课程内容组织进行教学设计,专题型课件则可以更加自由和开放一点儿,以诠释专题,围绕专题进行提高,尽量不受已有课程体系的影响,进行负荷专题教学需求的新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马文娟.《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4):60-62.

[2]刘杰,毕天侠.高校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价值及有效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1(1):74-76.

4.高考语文专题课件 篇四

第四节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1.下面是一篇作文中的一段文字,举例的语言不精练,请你对画横线的部分进行修改,用

一段40字左右的文字对事例进行概括。(不能改变原例的意思,要注意语句的衔接)

小议“危机意识”

当年听姥姥给我讲“龟兔赛跑”的故事,乐得我哈哈大笑。我想,兔子怎么会跑不过乌龟呢?肯定是兔子在心里想呀,我愿意同你一起赛跑便是抬举你了,我腿长又利索,跑上十个来回你也赶不上,何不美美地睡上一觉,再来边走边看你慢腾腾的熊样,也是一桩乐事啊!可谁知兔子睡过了头,一觉醒来,乌龟居然已到了终点。可见兔子不是输在能力上,而是输在没有危机意识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听姥姥讲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腿肢灵活,跑得快,却高傲轻敌,最终输给行动迟缓的乌龟。

2.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本文的标题,取自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一诗中的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被谁遗弃?

②在时间上,古人飘然远去不再回来,空留白云千载。

③看来崔颢是在黄昏时分登上黄鹤楼的,孤零的一个人,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被遗弃感。

④不是被什么人,而是被时间和空间。

⑤在空间上,眼下虽有晴川沙洲,茂树芳草,而我的家在哪里呢?

解析 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上下句话题一致。这个语段说的是对崔颢这句诗的理解,从下面的五句话看,只有③句是对这句诗直接进行解说的,由此不难看出③句应为首句;接着会发现①句是对③句的发问,而④句是对①句的回答;然后从④句“而是被时间和空间”可以看出,下面的语句应是按照“时间—空间”的顺序排列,即②⑤。因此,语序应为③①④②⑤。答案 ③①④②⑤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只填序号)①艺术知识是对已发生过的艺术现象的理性记录,其本身是非艺术的 ②因为他所知道的这些东西本身是历史的而非军事的

http://club.topsage.com/forum-137-1.html全国高考试卷下载汇总

大家网高考论坛

③但是,艺术修养的根基并不在艺术知识中

④艺术知识,只是艺术修养大题目下的一种后补性、扩展性的内容 ⑤一个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人当然会有比较充分的艺术知识

⑥这正像知道欧洲战争史常识和拿破仑生平的人未必有真正的军事修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语段的话题是“艺术修养与艺术知识的关系”,因此,由⑤首先提出语段话题。③用“但是”与上句的“当然”呼应,转入语段的论述重点“不在艺术知识中”。下面则是对“不在艺术知识中”的论述。①用“艺术知识”与上句末的“艺术知识”形成首尾相接;⑥②则用打比方来加以论述;④再补充说明“艺术知识”与“艺术修养”的关系,回应话题。答案 ⑤③①⑥②④

4.把后面的句子分别填入下面的横线上。(只填序号)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①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 ②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 ③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 ④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 ⑤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

解析 从“也不存在”中的“也”可推知②在③之后,⑤中的“铺张”和④中的“拥挤”分别与①中的“既不铺张也不拥挤”照应,合理顺序应是⑤④①,①再接“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因为论述的主体是南京,这样衔接才合乎情理。答案 ③②⑤④①

5.某市教育局组织了一场名校长报告会,先后由中华中学和蓝山中学的校长介绍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成功经验。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为主持人拟写一段串联词,把两个报告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不超过100字。

①中华中学创建于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1912年改名为中华学堂,1943年易名为中华中学。该校是全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中学。在漫长的办学历程中,中华中学以“严谨、求实”的校风,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

21世纪以来,学校以“创文明校,做文明人”为主题,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促进了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

②蓝山中学创办于1998年,2001年成为省三级重点中学,2003年成为省二级重点中学,2005年4月晋升为省一级重点中学。

http://club.topsage.com/forum-137-1.html全国高考试卷下载汇总

大家网高考论坛

学校实施科研兴校战略,走科研提质、科研强师、科研彰显办学特色之路,在不长的办学历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串联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求拟写串联词,把两个报告串联起来,这就要使拟写的串联词既要概括中华中学的办学特色,又要概括蓝山中学的办学特色,两部分内容衔接要自然。

答案 示例:中华中学是全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中学,以“严谨、求实”的校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老校有老校的风范,新校有新校的绝招。蓝山中学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欢迎蓝山中学校长为我们作报告。

6.调整画线部分的文字,使各语句格式协调、衔接紧密(可以调换语句顺序和语句内部词语的顺序,但不得增、减或改换原文的文字)。

生活中肯定存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丝毫也想不起数字来。父亲不是他的工龄和退休金数目,女儿不是她的考试成绩和学生证号码;而是一张皱纹密布的脸和白发苍苍,而是笑靥浅浅和流露着渴求的双眼。体贴、娇嗔、酒吧台前温柔的细语、会心的微笑、电梯间熟悉的问候„„亲近是数字的天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将第一句话的顺序调整为“父亲不是„„而是„„;女儿不是„„而是„„”。②将“而是一张皱纹密布的脸和白发苍苍”调整为“而是白发苍苍和一张皱纹密布的脸”。③将“体贴、娇嗔、酒吧台前温柔的细语、会心的微笑”调整为“体贴、娇嗔、会心的微笑、酒吧台前温柔的细语”。

7.《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公开征集意见,此事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专家在“穷折腾”。为此,某电视台一档文化访谈节目邀请参与研制“征求意见稿”的王教授做了一期有关争议的访谈节目。请根据主持人的话以及王教授的回答,补写节目的开场白及第一个提问。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向公众公开征集意见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争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场白)主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ttp://club.topsage.com/forum-137-1.html全国高考试卷下载汇总 ?

大家网高考论坛

(提问)王教授:国家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第一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新世纪语言生活的需要,第二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解析 答题时,一要注意主持人面对的对象有两个——观众和王教授,所以要做到称呼得体;二要注意交代事由,因此,主持人在开场时需要简明地说出邀请王教授来做节目的原因;三要注意根据王教授回答的内容来推测主持人的提问。

答案 示例:为了解答观众朋友们的问题,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参与研制“征集意见稿”的王教授来到我们的访谈节目,和我们谈谈与《通用规范汉字表》有关的话题。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王教授

王教授,您好!请您给我们讲一讲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目的好吗

8.根据下列提供的信息,以理想中学高三(1)班班委会的名义,向学校的林校长写一封邀请函。邀请函的格式已拟好,请你拟写邀请函的正文,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不要超过90字。

①高中三年以来,理想中学高三(1)班学生发展势头很好,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爱好广泛,多才多艺。②该班学生要举行“放飞梦想”的文艺晚会。③文艺晚会于2011年1月28日晚7点开始。④文艺晚会在学校大礼堂举行。⑤再过130天,同学们就要走上高考考场,开始放飞人生理想、书写壮美华章的行程,希望校长在晚会开始时给他们加油鼓劲,说些祝福的话。

邀请函

尊敬的林校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1)班班委会 2011年1月21日

答案 示例:我班拟定于2011年1月28日晚7点在学校大礼堂举行“放飞梦想”文艺晚会。诚请您莅临(或光临)晚会,并恳请您在晚会开始时给我们这些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学子送上温馨的祝福。

9.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对同一内容的表达是不同的。请将“请对方到时参加”的意思放在下面限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表述,要求简明、得体。①在商店开业的广告词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学校给学生的会议通知书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给上级领导的邀请函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club.topsage.com/forum-137-1.html全国高考试卷下载汇总

大家网高考论坛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邀请别人参加商店开业仪式要用敬辞,可 以用“惠顾”;通知是实用文本,应用书面语,可以用“出席”;邀请函也是实用文本,因是给上级领导的,除了用敬辞外,语言还应谦虚,可以用“莅临”。

答案 示例:①欢迎大家届时惠顾。②请你务必准时出席。③敬请您届时莅临指导。10.随着“私家车”进入寻常百姓家,“车标语”文化也越来越值得我们品味把玩。请从下

面车标语中任选一则,写一段鉴赏性文字(不少于40字),并自拟一则车标语。①距离产生美。②你让我也让,心宽路更宽。③别吻我!我怕羞!(1)鉴赏性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车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选②。它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将“你”“我”“心”“路”巧妙对应相 连,不仅含蓄形象地提醒人们遵守交通规则,互相礼让,而且含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

车标语示例:①安全是回家最近的路;②人与人近点,车离车远点;③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④当您看到这行字时,您的车离我太近了。

11.请分别以“绿色环保”和“节约用水”为主题拟写一则公益广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生动的能力。公益广告的特点是:主题鲜明,朗朗上口、利于传播。在拟写时可参考生活中常见的宣传标语的形式,然后融入自己的巧思。

答案 示例:“绿色环保”:①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②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③爱护树木花草,就是爱护自己。

“节约用水”:①爱惜生命之源,关“住”点点滴滴。②保护水资源,生命真永远。③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12.为了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开展了阅读名著系列活动。下面是某班同学写的两段名著导读推荐词,这两段推荐词在语法、逻辑、句式、文学常识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论语》·推荐词】

它是散文的典范,文化的经典,智慧的宝库。它用智慧把一道道尘封的门开启,用教诲铸造了一柄柄锋利的斧;于是,千百年来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往往在构建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总是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club.topsage.com/forum-137-1.html全国高考试卷下载汇总

大家网高考论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莎士比亚作品·推荐词】

它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几百年来,莎士比亚那魅力无穷的戏剧和小说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代读者。他笔下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情节、华美灿烂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放射出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本题时,较难找出的是第(1)处——将“把一道道尘封的门开启”改为“开启了一道道尘封的门”。

答案 示例:(1)“把一道道尘封的门开启”改为“开启了一道道尘封的门”。(2)“往往在构建汉民族文化”改为“在构建汉民族文化”或将“总是起着无可替代”改为“起着无可替代”。

(3)“戏剧和小说”改为“戏剧和诗歌”(或“戏剧”)。

(4)“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改为“体现了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13.阅读下面这则新闻,请自选角度发表你的看法,写一段新闻点评。要求:观点明确,不超过100字。

新闻出版总署调查组赴山西忻州调查“记者村”

2010年3月24日新华网消息:针对近日一些媒体关于“山西忻州涌现‘记者村’,大量无业青年冒充记者敲诈煤矿”的报道,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23日表示,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已派出调查小组赴当地进行调查核实,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及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将根据调查结果采取进一步措施。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朱伟峰表示:“一些单位因自身存在问题害怕曝光,为假记者行骗、长期横行提供了条件。一些单位害怕媒体曝光,只要有记者光临,不论真假,都宁可花钱消灾,甚至被骗也不敢公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是一种新型的语言运用题,作答时不可贪多求全,只需要就所给新闻材料发表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示例:政府应该按照相关条例对媒体进行管理,使媒体发挥其作用,一方面要规范记者的采访活动,一方面也要保障记者的合法采访权益。总体的目标是要满足群众对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共事务的知情权。

14.10月24日,湖北长江大学的3名大学生——陈及时、何东旭和方招因救两个落水少年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此,网友纷纷发帖,发表见解。现在请你也参与讨论,反驳网http://club.topsage.com/forum-137-1.html全国高考试卷下载汇总

大家网高考论坛

友甲的观点。要求:态度鲜明,至少运用一个反问句,60字左右。

网友甲: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非常不容易,而且又是三个人为了救两个人而遇难,所以,无论是从教育成本还是从人生价值来看,都太不值。反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把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鲜明、得体等考点综合起来考查,能力要求较高。反问是无疑而问,能增强语气,表达鲜明的立场。在组织答案时,要针对网友甲“太不值”的观点进行反驳。

答案 示例:救人,从来就没有值不值的问题,就像母亲从狼口奋勇夺回孩子一样,它迸发的是让人感动不已的人性之美,这难道不可歌可泣、可敬可赞吗?

15.2010年1月,同在上海的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东华大学等6所高校,各自进行了2010年的自主招生考试,其中有4所高校未将语文列为考试科目,这引起教育界的一片哗然,母语教育的话题再次成为焦点。请针对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选取一个角度,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无论是持赞成态度还是持反对态度,都要有自己充分的理由;②笔力集中,切入点要小;③语言要准确、鲜明、简明。

答案 示例一:赞成。自主是强调一所高校对人才的选拔的主动性,减少考试科目可以为学生减负,不会让自主招生考试成为另一场高考,学校也能通过自己的选才标准发现人才,这绝对不是对语文的“学科歧视”。

示例二:不赞成。高校自主招生,是新体制下的一种尝试,应是更加完备和科学的,而不应该是极端的和自我的,自主招生考试会影响高中新课改教学,甚至会成为新形势下高中教学的风向标,且把母语科目——语文踢出门外,可能会使语文“边缘化”。16.禁止使用塑料袋的规定实施后,环保袋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般认为,环保袋有如下的特点:

①可以降解,用它可以大大减少白色污染 ②使用期比塑料袋长 ③可以循环使用

④装食品,食品不易变质 ⑤价格低廉

http://club.topsage.com/forum-137-1.html全国高考试卷下载汇总

大家网高考论坛

请从以上环保袋的特点中选取两点对环保袋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使用修辞和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题目要求选取环保袋的两个特点进行说明,既要说明,又要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环保袋的口吻叙述就是最佳选择。

答案 示例:我是环保袋,我与天然微生物的关系可好啦。当我生命结束的时候,它们就会把我化成泥土,让我得到新生,所以我不会因“顽固不化”而污染环境;不过,我可没那么容易走到生命的尽头,我的生命比塑料袋要长,我要尽力为大家服务。17.《儿童文学》杂志上有这样一句广告词:“本刊适合9~99岁公民阅读。”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用一句话表述,不超过2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题干信息。这句广告词是《儿童文学》杂志上的,那么它的意思就是说:儿童文学适合所有人阅读。

答案 示例:优秀的儿童文学不仅仅属于儿童,更属于所有人。18.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对人生的启发。

一只狐狸想钻过墙洞去吃院子里的葡萄。墙洞很小,狐狸钻不过去,只好在洞外饿了七天,把身体瘦下来,钻过墙洞。狐狸吃够了葡萄,身体长肥了,想钻出墙洞却钻不出去,只好又饿了七天,把身体再瘦下来,才钻了出去。①从肯定的角度写(20字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否定的角度写(20字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的能力。解答写启发类的题目,首先要把握文段主题。文段中狐狸为吃葡萄(得),先“瘦身”(失);吃肥后要钻出来,再次“瘦身”(失)。两次“瘦身”的结果(人生收获)在于:品尝到了葡萄的美味。得失的主题非常鲜明。然后,就可根据要求和文段内容组织答案了。

答案 示例:(1)生命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人生重在经历。(2)人不能有贪欲,贪婪的人最终还是会两手空空。

19.以“蜘蛛结网”为话题,分别写出含褒义、贬义且语意完整的一句话,要求运用比拟的手法。

(1)褒义:像蜘蛛结网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club.topsage.com/forum-137-1.html全国高考试卷下载汇总

大家网高考论坛

(2)贬义:像蜘蛛结网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从人的角度表达为好。从肯定(含褒义)的角度看,有认真、执著、有始有终等;从批判、否定(含贬义)的角度看,在网住别人的同时也网住了自己。这样即可组织出答案。

答案 示例:(1)一丝不苟、有始有终,直到圆满完成。(2)网住别人,同时也网住自己。2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大明嘉靖“错”字大铁钟,悬挂在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村的胡氏宗祠里,堪称绩溪县的一大奇观。

大铁钟高85厘米,直径为75厘米。钟身上共铸有铭文108字,其中最为显眼也最耐人 寻味的是“国泰民安”四个大字,“国”字中没有那一点,而“民”字上却多了一点,似乎成了两个大错字。据说,这是有意之错。

你认为这样“错”写是为了表达什么意愿?(不超过40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文段,结合语境理解文意。然后再仔细推敲其言外之意。

答案 示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泰民安”,国家就要少收一点,多给人民一点。

5.高考语文专题课件 篇五

①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避役(爬行动物,体长约30厘米,能改变皮肤颜色)。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②章鱼挺着个圈圈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条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③章鱼和避役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四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④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林”,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

⑤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有些海洋公园利用章鱼给游客表演。只见它忽而萎缩成一团,忽而伸展开来,8条腕足不断摆动,摆出各种姿势,同时还不停地变换体色,让人们欣赏它那绝妙的变色术。

⑥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⑦雌章鱼可以称得上是海洋动物中的慈母,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在此期间,它不准其他任何动物靠近,即使章鱼爸爸不小心进入,也会被毫不留情地咬死。平时,章鱼妈妈会用腕足轻轻翻动孵粒,并从肚子里的“口袋”中喷出水来逐个给孵冲洗,使它们获得充足的氧气,并保持清洁。当小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

⑧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其腕足可长达18米,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它不仅四处追逐鱼虾,而且经常自相残杀,甚至时常偷袭渔船,或将船拦腰斩断,或用大大的腕足冲上渔船抓住人,吞入口中,然后迅速消失。因而.渔民们称它为“海底恶魔”。

1.为什么把章鱼称为“海中变色龙”?

2.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第③段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

4.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雌章鱼“慈母”的特点?

5.文中第⑥段加点的词语“有什么情况”指的是什么?

用心

爱心

专心 6.这篇短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

【闯关提醒】

在这一关中,我们看到了一篇饶有趣味的说明文。第7、12两题均属于整体感知题型。第7题容易一些。只需将最后3段去除,综合前面5段的信息即可;第12小题稍难一点,可能你读完全文后,还看不出究竟。不要急,尝试下面这个方法:认真提取每一段的主要信息,再将这些信息加以集中,你一定会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奥秘!一味地在局部寻找是徒劳的,因为这篇短文没有我们所熟知的表示时间或空间的标志语句,做题可不要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哟!

参考答案

1.因为章鱼的皮肤能像变色龙那样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2.形象地说明了章鱼的外形特点,表现了它“软”创特性。3.章鱼变色的生理机制。(意思对即可)4.“当小宝玉出世后,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5.遇到敌人来袭击6.先写章鱼的名称、形态;再写章鱼有变色的特征及不同的变色条件;接着写章鱼非常警觉;最后介绍了雄雌章鱼及大王章鱼。整合上述信息,我们发现作者是按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冰之国、火之国——冰岛

①冰岛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全国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有些还是活火山。在冰岛大山地形地貌比比皆是,随处可见黑红相间的凝固的火山岩浆,令人仿佛置身于月球上。目前,冰岛平均每五年就有一次火山爆发。

②频繁的地质活动使冰岛人民的生活变得非常困难。位于冰岛南部的海克拉大山在中世纪时就被视为“地狱之门”——自从岛上有了居住者,共喷发1104次,共有104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岩浆覆盖(占全岛面积的1%)。最近一次喷发是在2000年。破坏力最强的一块是1783年一1785年的拉基火山爆发,空气被有毒气体污染,导致 22%的居民和 70%的牲口死亡;整个北半球的温度下降了IC-2℃。1875年阿斯信火山的喷发使冰岛1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火山灰淹埋,迫使许多冰岛人离开祖国前往北美。

③到了20世纪,火山依然不平静。1973再韦斯特曼纳群岛的火山爆发导致了新火山的出现,人们被迫疏散,40%的房屋被毁。人们顽强的抵抗让整个港湾避免了终结的毁灭——在压力下把海水注入到滚滚而来的岩浆中,岩浆从 l100C降到1000C,终于停滞不前了。

④还有洪水灾难。冰岛的许多火山活跃在冰川下,从底下融化了冰川,导致冰凌脱落,放出几百万吨的水和冰,把路上的一切都冲刷掉。1996年斯卡夫塔菲德冰川发生过类似的灾变,脱落的冰川把桥都冲走了„„

用心

爱心

专心 0

0

0⑤

⑥火山喷发、洪水泛滥似乎要把人们抛进大海,用火山灰埋没他们,用滚烫的岩浆浇注他们,但冰岛人民用尽所有的力气坚守住了自己的土地,并想方设法在这里建造了自己的天堂。(选文有删节)

1.请你概括: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请你发现:第③段中“到了20世纪”点明作者是按 顺序对火山活动进行介绍的;同时,作者还遵循了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可以从 这句话知道。

3.请你解说:第②段是怎样说明“频繁的地质活动使冰岛人民的生活变得非常困难”的? 4.请你揣摩: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5.请你探究:选文主要介绍冰岛是“火之国”,第④段中为什么写到了“洪水?

6.请你推断:选文因为受到字数限制。进行了删改,请你根据第⑤段推断被删除的第⑥段的内容。[闯关提醒] 通过第三关的练习,我们要锻炼以下能力。

1.根据文章中的语言标志把握文章大意。选文第④段中“还有洪水灾难”一句中“还有”一词点明本文是从“火山爆发”和“洪水灾难”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掌握了这一点,就能快速把握文意。

2.根据文章的语言标志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中“到了20世纪”点明了时间顺序,“还有洪水灾难”点明了说明内容的主次关系。

3.能分析段落中中心句和支撑句的关系。4.能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5.能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具备了以上五个方面的能力,也就具备了较强的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

参考答案--------------分析思路

1.冰岛活跃的火山活动及其引起的其他灾难给冰岛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当困难。2.时间“还有

用心

爱心

专心 洪水灾难” 3.作者是从“火山爆发的次数多”和“火山爆发的危害大”两方面来说明的,在具体说明时都适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4.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5.写洪水也是围绕“火之国”这一中心,因为从“冰岛的许多火山活跃在冰川下,从底下融化了冰川,导致冰凌脱落,放出几百万吨的水和冰”运句话可知、洪水是由火山引起的,和“火”相关,从作者思路来看,此段写洪水是进一步写火山给人们生活带采的灾难。6.由第⑥段中“并想方设法在这里建造了自己的天堂”一句可知,删除的第⑤段可能会介绍冰岛人民是怎活在岛上生活的。(意思对即可)

说“霸”

阎 旺

①对“霸”字从来没有过好印象。在我的记忆里,“霸”字的字义仅限于指那些蛮横无理、依仗权势压迫人民的人或阶层,诸如霸权、霸道、霸占、霸持、恶霸等等。除此之外,记忆最深的就是那个刚愎自用、有勇无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因他太爱面子,打了败仗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别姬自刎了。尽管事迹很悲壮,但也没能改变我对“霸”字的看法。

②近年来,“霸”字似乎得以平反昭雪,一些人对“霸”字开始情有独钟。“霸”字不但运用频繁,而且与“霸”字组合的新词常常令人耳目一新,“霸”字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商品交易中,有商家制定不容更改的霸王条款;在生活用品中,有用“霸”字冠名的快餐食品,如面霸、味霸、巨无霸等;在体育娱乐上,超霸、争霸、霸王等各种杯赛此起彼伏,带“霸”字品牌的运动服装也争相上市;在科技领域。以“霸”字命名的电器、游戏机如雨后为笋,声霸、图霸、解霸、毒霸等软件磁盘各领风骚。因笔者对市场一无所知,这些打“霸”字品牌的商家是否因霸得福、因霸得利,但据我所知,全球资产排名第一、真正成就了霸业的,却是一个用“微软”这两个瘦弱的字眼冠名的企业。

③最近,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生产的一款叫“霸道”的新车。惹了麻烦。在该车的广告宣传画面上,“霸道”越野车飞速行驶在公路上,蹲在路旁的两只石狮子,一只伸出右手向“霸,道”车敬礼,另一只则低头作揖。配图的广告语写道:“霸道,你不得不尊敬。”许多网友认为,石狮子在我国代表着权力和尊严,这则广告严重伤害了国人感情。我赞成这种看法。一个横行霸道、伤害国人感情的品牌,难免让人反感。

④当然,沾染上霸气的不仅仅是商界,个别从政者也不甘示弱。有的霸权独裁,凌驾于组织之上,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喜欢自己说了算。有的霸财独享,中饱私囊,动辄百万、千万。有的飞扬跋扈、欺男霸女,不知廉耻。以“不吹牛不是好干部”为用人标准的原湖北省天门市的“五毒书记”张二江就是个典型。

⑤西方有句谚语:“上帝欲让谁灭亡,必先使其病狂。”这话很有些道理。现实生活中,因霸气太足而撑破皮囊泄了气的例子实在太多了。看来,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孩多一些和气,少一些霸气!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心

爱心

专心 4 2.第②段中列举了若干反面的事例和一个正面的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 3.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能去掉吗?为什么?

4.第⑤段中说“现实生活中。因霸气太足而撑破皮囊泄了气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举两个这样的例子。

5、“‘霸’字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6.从文中找出两个不含“霸”字但具有霸字意味的四字词语:

(闯关提醒)

解答第三关的检测题最难的恐怕就是找中心论点了,因为中心论点是“纲”,其他的都是“目”,纲举目张,就是说,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的就轻而易举了。怎样又快又准地抓住它,这就需要“整体感知”。通过阅读。我们一定要明确作者要论述的是什么,他阐述了什么观点,只有整体地去看去理解,才能辨别出来,如果机械地寻找警句(当然有的警句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就难免会犯错误。

参考答案--------------------整体感知

1.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多一些和气.少一些霸。2成就霸业与“霸”字无关。3.不能去掉;因为该句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略。5.不能去掉;因为去掉之后“霸”字就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了,这与实际情况不符。6.刚愎自用、飞扬跋扈

对手是一座山

吴勇辉

①在你的成长之路上,你的对手是始终存在的。对手是个重要的参照物,对手的存在证明你本人存在的价值。多年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麦当劳和肯德基,柯达和富士,微软和Sun,这些世界著名的公司,似乎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争斗。争斗的客观效果之一,就是把全世界的眼球都吸引到他们那里去了。不管快餐业还有多少个麦肯基、基肯麦、肯麦基,都只能持在角落里,在开台的中央,永远只有两个主角,那就是麦当劳和肯德基,只有他们才配互为对手。

②古人搏杀时,若英雄相遇,常常不忍加害,虽然各为其主,场面上打得热闹,其实内心是相互喜欢、相互敬仰的,这样的人我们视为真英雄。因为他们在对手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是英雄,也就有了相

用心

爱心

专心 5 互尊重的前提,相互理解的基础。珍惜对手就是珍惜自己,宽容对手就是自尊的表现。真正相配的对手,是一种难得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与自己相辅相成。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也就是双方最辉煌的时候,一旦一方消亡,另一方也会走向衰退,或者去找寻新的对手。

③那种对竞争对手动辄咬牙切齿、不惜背后使绊的行为,只是一种街头混混的做法,那样做的人不可能有大出息。苦大仇深是被压迫阶级的形象,咬牙切齿也是失败者的姿态,如何对待你的敌人,不仅是心胸的表现,也会暴露你的处境。

④竞争,就是把我们和对手一起放在天平的两端,互相衡量对方生命的价值,一旦失去了对手,天平就会失衡,而我们自身的价值也就失去了凭据。所以,不要把你的对手当作芒刺,当作和你争夺奶酪的敌人。而应该想想,对手若没有一定的分量,又怎能成为你的对手。针锋相对,只能走向狭隘;放开胸襟,拥抱对手,才是自信、自尊的风度!

1.本文的中论点是:

2.局部研读:你认为应该如何划分第①段的层次?

3.分析比较:请你说说第②段和第③段的关系。

4.联想体验:请另举一例说明“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也就是双方最辉煌的时候”。5.揣摩品味;结合全文来看,标题“对手是一座山”的含义是什么?

6.拓展运用:结合本文所讲道理,写一篇80字左右的读后感。

(闯关提醒)

通过第二关的练习,我们要学会积累和掌握议论文阅读理解中的以下常见考查点: l.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分析议论文段落的内部结构(即句子与句子间的关系),把握段落大意。3.理解议论文中正反对比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思路。4.理解形象而又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5.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中第2点和第3点直接考查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

参考答案--------------分析思路

1.要尊重对手、珍惜对手 2.第①段段可以分为两层:第一、二句是总说,点明本段中心论点;其他句子是分说,举实例来证明段落中心。3.第②段是从正面论证要珍惜对手 第③段从反面来论证要

用心

爱心

专心 珍惜对手。这两段形成了一种对比关系 4.示例:当刘翔在奥运赛场110米栏的跑道上和特拉梅尔等飞驰的时侯,也正是他们正辉煌的时候。5.“对手是一座山”意思是说.对手像山一样高大,见证着你自己的高大和存在的价值;对手像山一样难以翻越,锻炼着你的能力。6.略。(提示:注意结合本文道理)

穷人的风骨 马 德

①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②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③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④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⑤我问:少了多少呢?

⑥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⑦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 5元钱。

⑧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⑨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⑩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还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悄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这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总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11)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12)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13)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

用心

爱心

专心 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猛然跌倒。

1.请你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2.试划分文章层次,并说明划分的理由。

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文中的叙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5.第⑧段中“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的原因是什么?

6.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闯关提醒] 1.对文章、文段思路、层次或层意的分析与理解。2.对文意、段意或文章主旨、文段的中心的概括。3.对文中情节、事件及事件的成因、过程的概括。4.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文章标题。5.筛选并提取总说句、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结论句。6.对文章线索的提炼,对文中某种表达规律的概括。7.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概括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8.对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理解、分析与概括。

在中考阅读题中“概括要点”题属“大众化”题,其身影几乎无卷不在,复习时要善于总结规律,在整体把握文意。初步理清思路、弄清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下,掌握一定的方法,如善于寻找发现文中标志性的语句,包括文章标题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总说句和结论句;采用归并法,将若干内容要点归纳合并等等,这样,面对“概括要点”题,就会从容应答。

参考答案------------------概括要点

1.文写一位贫穷的父亲执意“归还”我”为他女垫的5元钱。赞扬他人穷志不穷的高贵品质。(意思对即可)2.第①—(11)段为第一层,其他段落为第二层。理由;先叙后议。

3.起因:一位贫穷的父亲为女儿送钱,却发现少了一张 5元的钞票;经过:“我”搭上自己的 5元钱,并将零钱换成整钞交给他女儿;结果:“父亲”从女儿那儿得知实情,执意还给“我5元钱。4.详写:“父亲”送钱和还钱;略写:“我”垫钱、给钱。5.“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意思对即可)6.“父亲”是一个善良、自尊、人穷志不穷(或有着穷人风骨、气节)的人

滑 梯

用心

爱心

专心 8 ①母亲顶着如血的残阳,顶着如雪的白发来找我。我知道.母亲一定是为哥哥的事儿来的、世界上一件最难办最叫人头疼的事儿落到了我头上。

②我说:“妈,您是不是为„„”

③“我只想让位陪我遛遛弯儿。”母亲打断了我的话语。

④虽然母亲干瘦,年轮和沧桑为刻在了脸上,但我从记事儿起就知道母亲的脊梁永远是笔直的。⑤我和母亲又来到了我儿时常来的那个儿童公园。母亲是不犹豫地爬上了那个有63级台阶的滑梯。母亲站在滑梯的最顶端,任飒飒秋风吹拂她那如雪的白发。我也爬了上去。我这个年轻人却没有母亲那么从容,我爬得很吃力,爬到最项端时已是呼哧带喘双腿发软。我已远远没有儿时爬得轻快。那时母亲常在闭暇时带我和哥哥来玩。这个公园的一切都变了,这个世界的一切也都变了,只有这个滑梯没变。

⑥第一次玩滑梯时,我母亲和哥哥都摔倒了。只是母亲和哥哥摔在了地上,我摔在了母亲怀里。哥哥摔得很惨,左额角上至今还有个疤。母亲说,当时她只能抱一个孩子,要是能抱两个就好了。

⑦哥哥虽然比我大三天,那时却远远没有我胖。母亲说,她刚把我捡回去时我还没有一只猫崽大,能装在一只大人的鞋里。后来我懂事了,就问母亲:“为什么我白白胖胖,哥哥却黑黑瘦瘦?”哥哥抢着说:“奶水都让你吃了,我喝米汤怎能有你胖?”母亲不说话只是在一旁笑。

⑧嫂子昨天已来找过我。嫂子说你哥的事儿你不能不知道吧,这事儿正归你们检察院管,说大就大说小就小,怎么办就看你这个大检察长讲不讲良心了。嫂子扔下这句话就走了。我却很尴尬地晾在了那儿。哥哥辛辛苦苦奋争了半辈子,好不容易爬到了财务科长的位置上,却因重大的经济问题被隔离审查„„我学的是法律,我知道法律的庄严性是不容一丝私情亵渎的。可直是哥哥供我上的大学学的法律呀„„

⑨母亲对我说:“二胖,你玩滑梯有什么感觉?”

⑩我说:“滑下去如昙花一现,很快很轻松很惬意。爬上来很慢很艰辛很吃力„„”

(11)母亲说:“辛辛苦苦地往上爬.就是为了那昙花一现地往下滑吗?二胖,咱不能再往下滑了,和妈回家„„”

(12)我这堂了母亲的心,我的泪已到了眼眶边儿上却没有流下来。此刻天边出现了彩虹,是那种很艳很美的虹。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2.第④段中,“我从记事儿起就知道母亲的脊梁永远是笔直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3.小说为会么用很多笔墨交代往事?

4.作者在描写母亲和嫂子时着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5.“滑下去如昙花一现,很快很轻松很惬意。爬上来很慢很艰辛很吃力„„”这句话包含着什么哲理?

用心

爱心

专心 9 6.“此刻天边出现了彩虹,是那种很艳很美的虹。”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7.综合全文看,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闯关提醒】

首先要从整体上进行感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理顺文章思路,然后进行文本阅读,特别是要对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探究。第一关的选文是篇议论文,在写作方法上很有特色、我们要掌握灵活多样的论证方法,要提职典型、丰富而又准确的论据,要学会多角度且全面地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为缜密。第二关的选文是篇小说。在写作技法上颇为讲究,我们要体会小说的悬念艺术、铺垫艺术、烘托艺术、剪裁艺术等,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角度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解读小说主旨。第三关的选文是篇科学事理说明文,在写作技法上也很有特色,我们要掌握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准确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够从文段中提取关键信息,从而了解其“写作方法”。

参考答案

1.母亲用滑滑梯的事例告诉“我”处理哥哥事件的办法 2.母亲一直是正直坚强的,能经受住任何生活风浪的打击。3.往事是为了下文表现母亲深明大义、不询私情的可贵品质作铺垫。4.详写母亲,略写嫂子;因为有关母亲的事能很好地突出中心。5成功来之不易,堕落却像坐滑梯一样快。6.“我”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终于知道了如何处理“世界上一件最难办最叫人头疼的事儿”,心里顿时轻松了很多,这段景物描写含蓄地表明了这种愉悦的心情(亦可理解为:象征母亲的美好品德)。7.母亲是一个充满爱心、深明大义、正直坚强。不徇私情的人。

用心

爱心

6.高考语文作文专题 篇六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以下《大纲版》是一则以“ 甩掉多余的顾虑”为题的材料作文。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子,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接下来我们关注以下【新课标】卷,同样是一则材料作文“ 船主与油漆工”

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后,我才想起来船上有个漏洞,那是我绝望的想他们可能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

今年的【安徽】卷给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材料,“ 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我相信,大家在刚刚听到这个题目时也会感到奇怪,但在读完这则材料之后,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感悟。

而得知2012北京高考作文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大意是这样的:讲述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老计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清理碎石,防止巨石滑落,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礼,火车都会鸣笛回应。请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今年北京卷的作文,以上述内容为材料或多或少还是给人意外的感觉,和去年重庆卷相似,但是高考毕竟是高考,作文让多数学生有话说,但是这样的作文看上去好写,可事实上写好并不容易。特别是

要想避免假、大、空,难度还是有的。那么,从教学和学生的角度来点评一下这篇作文。出人意外 想得高分很难。

2012年天津高考作文题依旧延续了给材料自命题作文的命题样式。通过一则小寓言——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不同感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感知周围的世界,如何从身边平凡的生活中体味到丰富的情感,如何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

材料中老鱼和小鱼关于水的对话,今人想起西方的一句名言“鱼儿对于它始终生活在其中的水却感之不多”。其实我们人亦如此。我们往往对身边朝夕相处的人、昼夜相伴的环境熟视无睹,无所动于衷,其实他们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庄子“涸辙之鲋”的寓言中说:“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意思是说一旦离开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就难以生存下去了。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空气、阳光、水······人间至真无上的亲情。

这则寓言所表达的哲理也“看似寻常最奇崛”。它提醒我们多去关注身边的那些平凡中的伟大、那些琐事中的感动。其实,生活中从来不缺少感动,缺少的只是发现而已。最近大江南北涌现出的那些“最美妈妈”“最美女孩”“最美教师”“最美司机”······不都是实证吗?希望青年学子们能够擦亮观察生活的眼睛,培养一颗敏锐的心灵,多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多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学会从简单的事情中领悟深刻的道理,从身边的平凡世界步入诗意的人生。

据了解,自2005年起,重庆市一直采取命题作文的形式,这是多年以来再度出现非命题式材料作文。而且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而今年【福建】卷则引用 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来让考生自由发挥。

2012广东高考作文从形式上改变了2011年“回归原点”的命题作文形式,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但就内容来看,去年的作文是“回归”,而今年的作文则是“汤因比、涵娜希望回到公元一世纪”,“伊雷娜希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可谓在内容本质上一脉相承。

材料: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江苏】今年的作文题目是《 忧与爱》这与此前网上流传的《故事与结局》相差甚远。不过多位考生反映,今年的作文比较简单。今年作文主要给了三个材料,诗句和名人名言。包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

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多位考生认为今年的作文比较好写,一位考生甚至和同伴笑侃:“God,这个作文题也太性感了!”

而【山东】卷和江苏卷差不多,都是以名人箴言自拟题目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2012年浙江高考作文话题为《站在路边鼓掌的人》,话题后附有一段材料。该话题可能从我国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延伸开来。此前网络上不断有传言,高考作文题为生命的意义。

延伸阅读: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话题

故事讲述了作家上中学的女儿,因为成绩平平,女儿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但在父亲刘继荣眼里,女儿是个快要成为英雄的人。但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父亲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

7.高考语文专题课件 篇七

2012年全国高考17套语文试卷中, 文言文阅读的命题遵循《考试大纲》的原则, 在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上, 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多种能力。设题与2011年相比整体保持平稳, 又有所创新, 命题难易适中, 落实基础, 注重能力。

(一) 从选文看, 201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进一步呈多元化趋向, 呈现出史传文、游记、书信、论说文等文体, 但仍以史传文为主。文本选材和往年一样, 没有选择在史传中较有影响的作品, 如《史记》中的人物, 也没有选相对强盛朝代的《旧唐书》《新唐书》《明史》中的人物, 关注焦点集中在短期王朝, 甚至有地方县志的内容 (四川卷) , 人物大多并不为学生熟悉。就内容而言, 无论选自哪个年代、何种文本, 所选人物都是正面形象, 选材总能突出人物的某种特质, 或突出道德品质, 或彰显个性操守, 或表现智慧才能等, 2012年叙述类文本仍秉承这一原则。如全国大纲卷选文中郭浩的有胆有勇, 广东卷选文中陶澍的实心任事, 山东卷选文中阴兴的恪尽职守, 江西卷选文中彻里的廉洁无私, 四川卷选文中贺钦的处变不惊等。高考文言文阅读侧重于以史传文为主的叙事类文章, 既符合“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考查要求, 又能体现思想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比较独特的是, 2012年重庆卷选明代的《战马记》, 讲述的是战马的主人在战场上牺牲后, 战马表现出了忠于主人的这样一个感人故事, 可读性、趣味性较强, 有叙述有议论, 整体上已经体现出了明清小说的特点。

由于进入选材视野相对较晚, 游记、小品文等文体大多数都是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名家作品, 如柳宗元、欧阳修、苏辙、宋濂、袁枚毌等。同样是叙述类文字, 书信体散文呈现形式自由、灵活多变、情感真挚等特点, 自2011年湖北卷出现“奏疏”后, 2012年浙江卷、天津卷也选择了书信文本。

论说文即论述类文字, 其阅读难度相对来说稍大, 2012年只有湖南卷选了该种文体且相对浅易。

(二) 从考查设题点来看, 命题者紧紧把握大纲, 关注点还是在理解常见的实词、虚词, 辨析古今词义, 判断特殊句式, 搞清文言句读, 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准确筛选和辨别信息, 正确理解文意和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等方面。与往年一样, 除上海卷外, 实词考查都采用客观题形式, 要求找出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从上述各卷词语看, 所选实词基本都在《考试大纲》规定的120个重点实词之内, 但也有如浙江卷的“贽”、福建卷的“杳”、重庆卷的“稔”、四川卷的“宥”等, 超出这一范围, 这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文言的积累状况。2012年共有10套试卷对文言虚词直接设题考查, 命题形式都是辨别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同”或“不同”。涉及“其”“之”“而”“以”“为”“于”“乎”“与”“则”“所”“者”“且”“然”等13个虚词, 除“然”外其他的都在《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重点虚词之内;其中考查“以”字9次, “为”字6次, “其”“之”字都是5次, “而”字4次, 而这些虚词都是我们日常教学的重点。

文言阅读信息筛选题共有11套试卷出现, 除天津卷采用了单个语句的形式之外, 其他省份或采用两句对应的形式, 或采用分组组合形式, 仍与往年一致。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评价, 除江西卷没有命题外, 其他16套试卷都有考查, 要求都是选“不正确”或者“不符合文意”的一项。考查文言断句, 浙江卷直接来自文本, 重庆卷、湖北卷、北京卷、湖南卷则是另选语段, 多为主观题, 只有湖南卷采用了客观题形式。文言语句翻译除北京卷采用客观题形式, 其他试卷都是主观题形式, 分值各不相同, 但在文言阅读中所占比分都是最高的。比较个性化的是, 江苏卷除19分的文言语段阅读外, 又增加了一道14分的断句和内容理解的附加题, 体现出对文言文阅读和表达能力的重视。

总体来说, 2012年高考文言文试题设题比较平稳, 但又有创新。命题者已经把文言考试重心渐渐转移向主观题上, 着重考查考生的文言理解与语言表达相结合的能力。

【考点阐释·真题举隅】

(一) 文言实词含义

实词的理解主要是考查考生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那么, 掌握文言实词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1.字形推断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根据字形推断含义, 最为基础适用。如:粜 (构字方式, 合体会意;含义:卖米) , 籴 (构字方式, 合体会意;含义:买米) , 穰 (偏旁“禾”意即与农事有关) , 禳 (偏旁“示”意即与农事或祭祀有关) 。而2012年浙江卷第16题A项“及门而贽”中的“贽”解释为“拿着礼物求见”就是正确的。因为从字形构造上看, “贽”的构字法是“合体会意”的会意字, 与“粜”“籴”一致, 其含义即为“执贝”。

2.根据通假

利用音形关系, 通假推测。特别是该词语的常规含义无法讲通时, 我们一定要考虑是否该词语通假为与其字音或者字形相似的另一个字。如2012年大纲卷第8题D项“时其半度, 可击也”中的“时”通“伺”。同样还有, 2012年新课标卷第4题D项“察官阙, 朝论多属燧”中的“阙”通“缺”。按照通假来解释句子的理解就贴切了。

3.词组断义

文言文中, 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一是偏义复词, 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 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 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例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 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 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再如:“今主上幼冲, 贼臣虎据, 雄才奋用之秋也”, 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 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理解的话, 则迎刃而解, 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4.借助成语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 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 便可以借助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 推断出文言词义。例如, 2011年山东卷第9题B项“泽命不渝, 信也”中的“渝”, 我们可借助“矢志不渝”这个成语来推断:渝, 改变、违背。再如, 2012年重庆卷第8题A项“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中的“部”, 我们可借助“按部就班”这个成语来反向推断:“部”在此处解释为“部署”错误, 应为“统率”。

5.根据课文

文言实词的考查往往是“课外内容课内考”, 所考的实词基本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例句。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 相互比照, 辨其异同, 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2年安徽卷)

【答案】D

【解析】联系《陈情表》“刘病日笃”中的“笃”的“严重”之义, 《桃花源记》“寻向所志”中的“向”的“先前”之义, 《陈涉世家》“度已失期”中的“度”的“估计”之义, 就不难得出答案。

例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2年湖南卷)

【答案】C

【解析】“劫”在高中课本学过的用法中有两种解释: (1) 劫持, 强夺;《荆轲刺秦王》中有“乃欲以生劫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2) 威逼, 胁迫;《六国论》中有“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此处根据语境即可推断应该是“威逼, 胁迫”之意。

例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2年湖北卷)

【答案】C

【解析】就:动词, 靠近、接近意。考查考生对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以及《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就车而去, 终已不顾”中的“就”字知识的迁移。

此外, 2012年山东卷第9题A项“躬履涂泥, 率先期门”中的“躬”, 联系《出师表》有“躬耕于南阳”, 《陈情表》有“躬亲抚养”, 其中的“躬”都是“亲自”的意思, 放入句中是“亲自在泥巴路上走”, 语意不仅完整、流畅, 而且贴切, 表现出阴兴对汉光武帝的忠诚, 凡事尽心竭力。故A项把“躬”解释为“弯腰”错误。2012年江西卷第10题D项“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中的“籍”可以类比《鸿门宴》中“籍吏民, 封府库”一句。

6.根据整句结构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 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 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 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如:“亡国破家相随属, 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屈原列传》) 。上下句以“而”相连, 表并列关系, 依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 译为“圣明之君, 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 则为主谓关系, 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以此类推, 对称词语和句子中处于对称位置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反。如“忠不必用兮, 贤不必以”中“用”与“以”对称, 即“ (被) 重用、任用”。又如“追亡逐北”中“亡”“北”均为“逃跑的人”之义。

7.代入语境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 词义是不定项的, 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 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 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 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2年四川卷)

【答案】A

【解析】运用代入排除法, 将选项所给的解释代入句中, 看语句的意义是否完整、流畅、贴切。A项代入, 句子的意思是:学习举子之业就感到羞耻。语意完整、流畅, 是否贴切呢?联系前后文即“为学止于是耶?”可知, 传主认为求学不应停留于举子之业, 他认为举子业层次太低, 但不认为习举子业是可耻的。故“鄙”应是“轻视, 看不起”的含义。

8.根据语法功能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 组合是有规律的, 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 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和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例如在“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中, “五十者”充当主语, “帛”充当宾语, 自然“衣”作动词, 充当谓语, 是“穿”的意思。

(二) 文言虚词用法

文言文阅读的难点之一是正确理解文言虚词, 而考纲中明确提出了“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要求。因此, 文言虚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的必考内容。高考考查的往往是考生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学过的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

命题特点:

(1) 着重考查考生对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意义与用法的辨析能力。命题者注重把考生在中学学过的知识与考试时需要判断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用来比较的8个例句中, 有4句选自中学课本。这样做便于考查考生对知识进行迁移, 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试的难度。

(2) 文言虚词的用法比文言实词更灵活, 使用频率更高, 与现代汉语相比变化也更大。因此, 文言虚词题的难度较大, 考生的得分率比较低。

考查重点:

文言虚词考查的范围是大纲中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从2012年各地的高考试题来看, 考查“而”“其”“为”“以”“之”这几个文言虚词的频率较高, 考生在备考时应重点复习。另外, 考生如果缺乏语境意识, 如虚实意识、结构意识、句位意识、呼应意识、语气意识, 一味地去死记硬背这些文言虚词有哪几种用法, 显然是不够科学的。因此, 考生在识记的同时, 也要学会如何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这样才能避免失误, 准确答题。而且在文言翻译中, 也需要准确理解文言虚词, 否则翻译可能会不够准确。

技法指津:

1.句位分析

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 这个作用常常就指其语法作用, 具体表现为它和不同的实词搭配, 就能使实词的表达效果不同, 也能够对句子成分起到标志作用。比如“也”, 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 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其前后一般是主语和谓语。再如“其”, 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其李广将军之谓乎”, 而这个“其”前后一般是主语;再如“尔其 (语气副词, 一定) 无忘乃父之志”。在句中, 代词“其”前后一般是动词, “其”本身作宾语, 如“秦王恐其 (代荆轲) 破璧”, 在名 (代) 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

所以, 我们往往要根据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来做归纳整理, 以分析其不同用法。

例1.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012年山东卷)

【答案】B

【解析】答案为B。具体分析为:A项“而”, 连词, 表并列, 并且/连词, 表修饰;B项的两个“为”都是“替”的意思;C项“以……为”让……担任/连词, 因为;D项, 介词, 在/介词, 比。表面上看比较复杂, 其实搞清“为”在不同位置、不同组合的作用, 即A项“以为”, B项的两个“为”, C项“以……为”, 该题便一目了然。

例2.2012年天津卷:

“以”字用法有一个规律, 即“以”字的后面是名词, “以”为介词;“以”后面是动词, “以”为连词。由此可知, 上面天津卷第一个“以”、安徽卷两个“以”同为连词, 都是用于状语和中心语之间, 或表示修饰和被修饰关系, 或表目的关系;而天津卷第二个“以”和湖南卷两个“以”同为介词, 解释为“用、拿”, 表示手段或者根据。这种对虚词在句中位置的比照,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卷第7题C项“恐为他人得”“倘育而为风露所感”两句, 相同的“为+名词”的结构, 相同的用法介词“被”, 自不必说。

句位分析法的实质是关注文言语法, 让语法成为指导性的纲领。这就要求我们, 首先要明确各种文言虚词各有哪些功能用途, 熟记于心, 然后再看具体语境中虚词的位置和发挥的功能, 再断定它的词类。连词起连接作用, 连接两个词、短语或句子, 表示某种关系;介词一定要和宾语 (有时省略) 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副词一般位于谓语前作状语;助词起加强语气或辅助音节等作用, 不作句子成分;代词则作主语或宾语, 担任句子成分。没有这些积累, 句位分析就不容易做得更好。

2.语境关照

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有全局意识。许多虚词的意义不实在, 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 因此只有依此对全句乃至上下句这样的语境分析和把握, 才能准确理解它。如作语助词的“也、矣、焉、哉”, 在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 在感叹句末助感叹语气, 在陈述句末助陈述语气, 它们始终是与全句语气“息息相关”。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王必无人, 臣愿奉璧往使”。“必”有解释成“一定、实在”的, 也有解释成“如果”的, 抛开句子的语言环境, 这两个似乎都能说得通。但如果能够从语境角度加以分析, 实际上不难分辨。这是当时尚为门客的蔺相如对赵王说的一句话, 如果解释成“一定、实在”, 不符合蔺相如的身份。退一步讲, 即使后来蔺相如“拜为上卿”, 也不可能这样说, 无论如何, 这包括着对赵王的不敬。如果蔺相如真这样说, 那么蔺相如就不是智勇双全的蔺相如了。这实在是一个脱离语境的解释。解释成“如果”语气就委婉得多了。

例3.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012年浙江卷)

【答案】A

【解析】A两个“以”均是介词表原因, 翻译为“因为”;B前一个是连词表顺承, 后一个表转折, 译为“却”;C前一个远指代词, 译为“那”, 后一个是副词, 表商量的语气, 译为“还是”;D前一个表被动, 译为“被”, 后一个是所字结构, 当助词。

3.代入比较

如以上两法都不太得要领, 建议代入检验。将判断出来的意义代入句子中, 若结合上下文, 语意通畅, 即可验证准确。如“而”“且”都有表承接、转折的意义, 若判断为承接关系, 可用“就”“随后”“那么”替代;若判断为转折关系, 则可用“可是”“但是”替代。替代后若前后语意不通畅, 则说明判断不准。例如:

例4.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012年北京卷)

【答案】D

【解析】A两个“舍”都是动词“收容”“安置”的意思。B两个“然”都是转折连词, 意为“然而”“但是”。C两个“为”都是表被动的介词“被”。D前“以”是表反问的“何以……为”结构的一部分, “何以报为”就是“要回报干什么呢”的意思, 后“以”表修饰。尽管前“以”不好翻译, 但后“以”用法比较明确, 用代入比较法即可知道两“以”不同, 而其余三项也可以仿此操作。

(三) 信息筛选整合

考查重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 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 准确把握文中的主要信息, 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理解的程度。这种筛选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 有时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信息要素。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常涉及人物的行为举止、主张、情感、性格、志向、才智等的信息。

技法指津:

1.整体把握。阅读时, 要尽量将下列相关内容筛选出来: (1) 文中写了几个人 (或什么事件) ; (2) 主角是谁, 与其他人有什么关系; (3) 涉及几件事, 是谁所为; (4) 事件反映人物的什么价值取向。这就要求考生运用速读法或跳读法, 快速确定文中的粗略信息。只有整体理解了句意文意, 才能为后面的选择扫清障碍。

2.三点审查。这是做选择题时必须要坚持的。一审是“正面”与“侧面”, “直接”与“间接”, “表现”与“结果”, “全部”与“分别”等词语;二审对象, 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性质, 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质特点。

例1.以下各组句子中, 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 (2012年重庆卷)

(1) 至其战马事, 有足为世戒者

(2) 长嘶踢其扃, 若告急状

(3) 而王意在马, 不偿直, 竟徒手得之

(4) 复奋首捣胸, 仆之地, 不省人

(5) 夜且半, 马哀鸣特异

(6) 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 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A. (1) (5) (6) B. (2) (4) (5)

C. (2) (3) (6) D. (1) (3) (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全部”“战马”“义”是关键词语, (1) (3) (6) 均为他人谈论马, 不是马自己的表现, 自然也不属于“义”的范畴。

例2.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 (2012年福建卷)

(1) 春霁既久, 风日暄丽

(2) 峭壁对立, 状若华表

(3) 云深树茂, 繁卉被岩, 鸟声清碎

(4) 其北有“甘露室”

(5) 气象空旷, 攒峰玉立

(6) 蒸焉如夏, 凄焉如秋, 栗焉如冬

A. (1) (4) (5) B. (1) (3) (6)

C. (2) (3) (5) D. (2) (4) (6)

【答案】C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 考生审题时要特别注意“直接”两个字。 (1) 为游山时的天气, 与龙鸣山景色无关, 可排除A、B选项。 (4) 是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 而非“直接”。 (6) 为作者登山归来在寺院中的感受, 故可排除D选项。

例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 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 (2012年广东卷)

(1) 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2) 濒江水灾, 购米十万石, 劝捐数十万金

(3) 亲赴上海, 筹雇商船

(4) 条奏厉害, 至是先浚徒阳河

(5) 澍见义勇为, 胸无城府

(6) 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A. (1) (3) (5) B. (1) (4) (6)

C. (2) (5) (6) D. (3) (4) (6)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 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 再用排除法; (1) 表现陶澍政治操守; (2) 表现陶澍应对水灾所采用的策略; (5) 表现陶澍见义勇为的性格特征。

(四) 概括内容要点

命题特点:

此考点主要考查文章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揭示意义、前因后果等重要语句信息的转述、概括、评述等。命题的形式上为客观选择题, 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 (或正确) 的一项是”。对正确信息的提取就需要大家对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把握和分析。

必须重点掌握的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作者的思想主张, 对文中人、事、理的看法评价, 感情态度在文章中的反映, 属于作者主观的东西。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就是把作者在文中或直露, 或含蓄, 或集中, 或分散的观点态度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出来。分析选项是否坚持:⑴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既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 又注意评价者的时代局限性;⑵实事求是的态度, 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 既无无限拔高, 也无有意贬低。此外,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评价者对人民的态度, 看评价者对统治者的态度, 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 看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技法指津:

在答题时, 我们主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 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 主要是: (1) 个别实 (虚) 词故意译错; (2) 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 (3) 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 (4) 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 (5) 凭空添加, 无中生有; (6) 强加因果关系。

为了对文章中有价值的材料进行分析。我们还要注意:

(1) 关键章节。一篇文言文言简意赅、内容丰富, 但文中总有围绕一定中心的主要的重要的信息。我们应该准确抓住这些章节。

(2) 关键语句。如全文的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作者评述性的文字等。

(3) 关键词语。要注意文中的代词、表修饰的词以及重要的时间点、地点、人物关系, 人物语言等。特别要注意, 选项中一般都会有对文中信息要求的直述或转述。注意一点, 信息转述时可能会和原句的意思表述有一些变化, 判断正误就要辨析这种变化是否合理。若仅仅是相同意思上说法的改变, 其表述也是正确的;如果是意思发生了变化, 那么表述就是错误的。我们一定要注意区分和辨别。

例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2年福建卷)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 得其地尤可乐也, 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 引领下文。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 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 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 谈笑作诗, 心情和悦, 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龙鸣山地处幽僻, 交通不便, 不为人知, 作者写这篇游记, 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审准题, 找出“不正确的一项”。根据文章一一比对, 即可发现, B选项中“雄伟平坦的巨石”并非在潮音岩上, 而是在山顶的西边。根据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潮音岩是“怪石异态百出”而“其西绝顶”, 才是“巨石雄坦”。

例2.下列对正文及注解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2年湖北卷)

A.王湛不被人了解, 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 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 见面不过寒暄而已。

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 感到奇怪, 问叔父要此书何用, 是否看过此书, 流露出对叔父的轻视。

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 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 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 方知叔父骑技极为高超。

D.王济告诉父亲, 说叔父远比自己强,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 又说叔父王湛超过了魏舒。

【答案】A

【解析】“从不”过于绝对, 与原文不符, 原文意思是几乎不去看望叔叔, 且偶尔去看望一下, 也只是寒暄几句罢了。

例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2年天津卷)

A.周公、孔子是不朽的, 精通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

B.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

C.医术也是仁术, 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 体现出他的价值。

D.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 但盛年辞世, 令人痛惜。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的分析是错误的, 应该是“痛惜的是他的后人竟然忌讳而不愿宣扬, 甘心舍弃祖父神奇的医学成就”。

例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2年安徽卷)

A.许曾裕从小聪颖异常, 酷爱读书, 志向远大;但年轻时由于家庭变故消耗了过多的精力, 耽误了仕途。

B.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 清正为民, 消除了公船私用造成的弊端;执法严明, 让外来商人感激涕零。

C.许曾裕在一些人因无知贪利而违禁出海时, 为使他们得到宽大处理而奔走, 表现出爱民如子的仁厚品德。

D.许曾裕渴望建功立业, 但是命运不济, 有机会升迁时却病故, 未能尽展才华, 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与惋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外来商人感激涕零”的原因是“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 看到松江多事的百姓拿了小商贩的货, 欠下小商贩的钱却不还。于是惩处到了约定期限不还钱, 奸诈狡黠的几个人, 保护了外地的小商贩利益”。

(五) 文言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 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 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常常在一句话的末尾用句号断开, 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逗号断开, 叫“读” (dòu)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 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等方面的常识, 因而断句能力高低, 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 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对句意的理解, 断句失误, 必然误解古代原意。

断句的误区:一边看一边点断, 看完了文章, 断句也结束了, 待回头检查时, 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这种“一步到位”是错误的。

断句的基本步骤: (1) 通览全文, 弄清文章大意, 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 表现了什么内容, (2) 由粗到细, 根据文意, 结合句子结构、语气与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进行断句; (3) 反复咏诵, 仔细推敲, 在咏读中检查修正。

技法指津:

1.联系全文, 先易后难。

给一段文章加标点, 往往有易有难。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 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 逐步缩小范围, 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 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 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 对不易断开的地方, 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 认真推敲, 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2.根据对称、排比句式断句。

文言文比较讲究凝练和语势, 对称、排比是文言文的常见句式。这类句子要在对称、排比句间用逗号或分号, 最末用句号。

3.抓住关键实词断句。

(1) 根据专用名词断句标点。人名、字号、时间、地名、年号、官职名、朝代名、事物名等专用词, 经常用于句子的开头或结尾, 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

(2) 紧紧抓住“曰”“云”“言”断句。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或发表议论时, 经常用“曰”“云”“言”等字, 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这些字, 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及其所说的内容。如“太史公曰”“异史氏曰”“史官曰”。

4.参看标志性虚词。

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 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 尤其是熟悉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1) 句首语气词如“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 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 如“嗟夫”“嗟乎”“呜呼”等, 前后都可断句;

(2) 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3) 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或者特殊句式可视为断句标志。如判断句用“……者……也”式, 被动句用“……见……”式, 疑问句用“奈……何”式。复句中, “遂”“于是”“至于”表顺承关系, “故”“是以”“而”“因”表因果关系, “然”“顾”“然则”表示转折关系。“苟”“纵”“向使”表示假设关系, “继而”表示递进关系。“至若”“若夫”表示另起话题。

例1.用斜线 (/) 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2012年重庆卷)

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

(《伊川易传》卷二《大蓄传》)

【答案】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

【解析】“由”“之”“以”是关键虚词, “考迹以观其用”与“察言以求其心”是对称结构。

例2.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2年湖南卷)

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答案】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解析】本题新颖而又回归课本, 对很多考生来说是熟悉的陌生题。单凭感觉很难选出答案, 需要冷静地去分析对与错。这四段文字主要理解大意、揣摩语气, 把握关键的虚词。

(六) 文言文翻译

近年来, 高考文言翻译试题的占分比重处于稳定阶段, 个别省份如江西、广东等, 还明显加大赋分权重, 有10套试卷的文言翻译赋分达到10分。文言文翻译一向被称为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硬骨头”, 它是综合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文言文能力的一道区分度比较明显的试题。由于它涉及古汉语字词、语法、修辞等多方面的知识点, 考查覆盖面较广, 极易失分。

五大关键要点:

1.准确辨识通假字

熟悉通假现象, 对于读通古文是很必要的。明辨通假, 也是准确翻译文言的关键。“通”是通用, “假”是借用。“通假”也叫“假借”, 即借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例.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 帝亮其情, 亦未加黜责。 (2012年辽宁卷)

译文:后来周顗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 皇帝谅解他的情况, 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

该句中的“亮”是通假字, 通“谅”, 是“宽容、谅解”的意思。

在高考复习备考阶段, 对于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通假字, 应加以归类梳理, 结合教材中的语例来强化识记;其次, 在翻译文言语句时, 要充分依托上下文, 判别某字是否存在通假现象, 并依语境推断其假借义。

2.区分古今异义

“古语与今语不同”, 说的是古今汉语存在的时代差别。它表现为古今语音的变化、古今词汇的变化、古今语法的差异。其中, 古今差别最大的是词汇。从词形上看, 古代一个字常常就是一个词, 而现代汉语则绝大多数是双音词。就词义看, 同一个概念, 古今用词往往不同。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 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和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例.臣在任已闻警, 虑夏人必乘间盗边, 愿选将。 (2012年全国大纲卷)

译文:我在任时就已听说警事, 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 希望挑选将领设防。

例句中的“设备”一词古义是“设防”, 而现代汉语中的“设备”一词意为“进行某项工作或满足某种需要的成套的建筑、器物等”。这类词形相同而表义悬殊的双音节词在古文中大量存在, 应注意搜集整理。

对于古今异义, 首先应熟练掌握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见文言实词120~300个左右, 了解其在古文中的各种常用义, 探究其本义, 梳理其引申义的衍伸脉络, 并加强识记;其次, 在翻译时, 要结合语境确定某一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恰切义项。

3.判明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 是词在句中的临时功能, 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或上下文, 它的这种意义和用法就不存在。词在句中活用以后, 常常既保留了原来的意义又增加了新的意思。它是古文用词的一个特点, 直接关系到对文意的理解。

例.其水飞潮音岩, 引以给庖。 (2012福建卷)

译文: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 (人们) 接引 (它) 来供给厨房。

例.有行之人, 纲纪森然, 动皆。 (2012年湖南卷)

译文:有品行的人, 纲常法纪严明, 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例句中, “下”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意为“向下飞泻”, “法度”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意为“符合法令制度”。

对于词类活用, 首先要对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的基础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梳理, 掌握词类活用的性质特点与基本规律;其次, 在阅读、翻译训练过程中, 对文言材料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应予以及时整理, 摘录到专门的笔记本上, 以便强化识记, 加深印象。

4.认清文言特殊句式

古文的句子构造, 跟现代白话文基本是一致的, 这是汉语语法稳固性的表现。但是随着语言越来越向准确精密的方向发展, 汉语的句法, 从古到今也有变化。具体表现是古文中句子成分的位置、句子成分的省略和一部分常用句式跟现代汉语都存在一些差别。

例1: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 顺时故也。 (2012浙江卷)

译文: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 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例2:苟, 子何欲? (2012年上海卷)

译文:假如, 你想要什么?

例3: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 (2012年辽宁卷)

译文:后来周顗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

例4:因共谈《易》, 剖析入微, 济所未闻, 叹不能测。 (2012年湖北卷)

译文: (王湛) 于是 (和王济) 一起谈论《周易》, (王湛) 分析精微, 王济从来没听说过, 感叹 (叔父学问) 深不可测。

例1中“……者……也”是判断句式;例2中“何欲”是宾语前置句, 即“欲何”, 翻译时, 应将疑问代词移置于谓语动词后;例3中“为……所……”表示被动关系;例4句中第一个分句中省略了主语“王湛”与对象状语“和王济”, 第二分句省略了主语“王湛”, 第四分句省略了小主语“王湛的学问”, 只有将上述这些被省略的成分补足, 译文表意才明确、通顺。

要突破文言翻译, 首先应对判断句、倒装句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省略句、被动句这四大类文言特殊句式的性质特点与语言标志、结构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其次, 应回归课本, 结合教材选文中的典型语例来强化识记;再者, 在浅易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解题训练过程中, 对选文中出现的各类文言特殊句式应予以标记, 以巩固这方面的知识。

5.详察文言“固定格式”

在阅读古文时, 我们会发现有一些结构相同的句子经常出现, 某些词语经常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固定句式。其中所用的词, 跟它们通常所表示的意义和语法作用往往并不完全一致。多数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凡是结构相同的, 在表达上所起的作用也基本相同。

例1:虽然, 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为足有为者较焉, 岂其有歉于彼邪? (2012全国大纲卷)

例2:世即用我, 而我奚以为用? (2012四川卷)

例句中“岂……邪”是常见的表示反问语气的固定格式的代表, “奚以”表疑问, 是固定结构的代表, 即“何以”。

最后, 要识别各种各类固定句式的表意功能, 识记它的现代汉语的对译格式;在阅读、翻译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固定句式的语例及时搜集、整理, 以巩固记忆。

总之, 提高高考文言翻译试题的得分率, 就必须熟悉文言翻译试题中常见的文言字词、句法知识点。对上述五类基本的考查点, 要做到胸中有数, 理清基本概念, 抓住基本规律, 依托教材, 记牢经典语例, 精题精练, 学会由课本到课外的正迁移。这样才能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

五个细节关注点:

1.关注感情色彩

例:遂不仕, 耽玩典籍, 忘寝与食。 (《晋书·皇甫谧传》)

译文:于是他不做官, 沉醉于书籍之中, 以至于废寝忘食。

【解析】“耽玩”, 意思是深深地爱好、玩味, 应译为“沉醉”“潜心玩味”, 具有褒扬色彩。对于词语的感情色彩, 考生容易受到先入为主的思维影响, 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词, 想当然地进行判定。比如例句中, 考生一看到“耽”字, 就容易将其解释为“耽搁”等负面理解。

我们应该“瞻前顾后”, 核实自己的初始判断是否正确。比如上例, 后文有“忘寝与食”一句, 并且这句和“耽玩典籍”是并列关系而非转折关系, 故此“耽玩”一词应与“废寝忘食”的感情色彩相通。

2.关注复句及关联词

例1.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 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 顺时故也。 (2012年浙江卷)

【答案】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 更加不工巧, 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 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解析】“故”“尤”“然”三个关联词应该多加关注。对它们的翻译关乎全局。

例2.虽子之仇, 无异词也。 (2012年天津卷)

【答案】即使是你的仇人, 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

【解析】“即使…也…”属于假设关系, 在翻译时需补出“也”。

考生对复句结构关系的把握, 必须以句意为基础, “假设”“因果”“转折”“条件”等关系, 都是根据句意自然生成的, 不可强加或误译。而检验自己是否强加了关联词, 必须看你加的关联词在句意的表达上是否合理。此外, 现在汉语的大多数复句的关联词均成套出现, 而古汉语中出现的大多是一半或者全省, 类似补出“也”的现象非常多。如:“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 (《论语》) 翻译为:“如果天下太平, 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需要根据句意补出的是“如果…就…”。

3.关注文言修辞

例.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 所主何事, 忍委赤子饿虎口耶?” (2012年重庆卷)

【答案】王公生气地当面斥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 管的什么事, 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里吗?”

【解析】“赤子”即“百姓”比喻性的说法。

文言文中使用修辞的例子还有很多: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借代, “樯橹”在这里借代曹操水军)

秦地最胜, 无如咸阳, 被山带河, 金城千里。 (比喻, “金城”在此处不能译成“金属筑成的城墙”。)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互文, 实际应是“不以物喜, 也不以物悲;不以己悲, 也不以己喜”。)

一旦山陵崩,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讳饰, 意指“国君或国家掌权者的死”)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讳饰, 意指“臣子自己的死”)

解答此类试题, 一是要积累古文修辞知识, 留心古文修辞现象;二是结合语境, 把握好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确认修辞现象, 恰当翻译。

4.关注原句语气

例1.如修者, 天下穷贱之人尔, 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2012年浙江卷)

【答案】像我欧阳修这样的, 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 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

【解析】“尔”解释为“而已”, “安能……邪?”为反问语气。

例2.斯游也, 适其时而得其地, 信足乐矣。 (2012年福建卷)

【答案】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 又遇到理想的地点, 确实很快乐了。

【解析】“也”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 “而”表示并列关系, “矣”属于感叹语气的用法。

如因原句的语气产生错误, 一是因为对文意 (人物思想、情感) 理解不透彻, 二是对句子的语气不够重视。文言文句子的语气, 与现代汉语没有很大的差别。看句子的语气, 要把握好两个关键:一是标点符号, 如问号, 则处理为疑问语气;二是根据文意, 在人物对话中, 要留意说话人的心理、个性以及表达目的等。

5.关注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

这是确切理解并翻译古文不可缺少的条件。古代文化常识涉及面非常广泛, 而许多内容是分散在各篇课文的注释之中。我们如果对古代文化常识知之甚少, 势必直接影响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当然更不能作出准确的翻译。就拿古代称谓来讲, 古人的名、字、号、谥号、籍贯、官职、居官地、住处、书斋名都可以用来称代人, 并且都有一定的含义或相互间有某种联系, 在翻译时都应注意。2012年辽宁卷第7题“从弟穆亦有美誉”译为“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从:表示叔伯关系, 属专有名词。

【沙场点兵·新题点睛】

(一) 尧君素传

(《北史·尧君素传》)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正确的一项是 ( )

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 ()

3.以下各组句子中, 全都直接表明尧君素“节义”的一组是 ( )

(1) 炀帝为晋王时, 君素为左右

(2) 君素以名义责之

(3) 越王侗见而叹息

(4) 君素卒无降心

(5) 引弓射之, 应弦而倒

(6) 吾是藩邸旧臣, 至于大义, 不得不死

A. (1) (3) (5) B. (1) (2) (4)

C. (2) (4) (6) D. (3) (5) (6)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尧君素心念旧情, 见到兵败而来的屈突通, 哽咽流泪, 悲伤得不能自控;但又能不为旧情所羁, 严厉责问屈突通背叛主上的言行。

B.尧君素在城池岌岌可危之时, 机智地将请求增援的奏章放入自制的木鹅中传出城去, 越王侗见到奏章之后立即向他秘密派军增援。

C.面对旧幕僚的劝降, 新朝廷的安抚, 尧君素守节不移;妻子到城下劝降, 他不但不为之所动, 反而拉弓射死了她, 足见其意志坚决。

D.尧君素心知守城必败, 但对隋仍心存侥幸, 所以他常对将士说, 城中的粮食吃光, 天下之事就定局了, 如果隋朝灭亡, 那是天意。

5. (1)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后颇得江都倾覆消息又粮尽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

(2) 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大业末, 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公纵不能远惭主上, 公所乘马, 即代王所赐也, 公何面目乘之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李光弼传

(节选自引《旧唐书·李光弼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以下各组句子中, 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 ( )

(1) 若使者宣诏, 亦斩中丞

(2) 光弼遣穴地颓之

(3) 又潜沟营地, 将沈其军

(4) 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

(5) 不如起军逼之

(6) 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A. (1) (3) (5) B. (1) (4) (6)

C. (2) (3) (5) D. (2) (4) (6)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年幼即能读史书, 具有良好的品行与节操, 年轻从军, 擅长骑马射箭。

B.他率兵入太原, 侍御史崔众傲慢无礼, 不按朝廷命令马上交付兵权, 李光弼将其捉拿关押, 并顶住压力将其斩首。

C.太原守卫战, 在敌众我寡的紧急情况下, 他镇定自若, 力排众议, 不死守城池, 用灵活的战术击败敌人, 成功解围。

D.围攻安庆绪一战, 众将不听从李光弼的建议, 即在敌我杀略大当状态下, 李光弼尚能整军还太原, 而其他众将溃不成军, 皇帝降罪于众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思明为飞楼, 障以木幔, 筑土山临城, 光弼遣穴地颓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思明勒兵魏州, 欲以怠我, 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 不敢轻出, 则庆绪可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柳庆传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 正确的一项是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3.以下六句话, 分别编为四组, 全部表现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 ( )

(1) 立读三遍, 便诵之, 无所漏

(2) 言毕, 令笞杀之

(3) 每欲出行, 常自执管钥

(4) 沙门乃真盗耳

(5) 贼是乌合, 可以诈求之

(6) 倘斯言有验, 吾其庶几乎

A. (1) (2) (4) B. (2) (3) (5)

C. (4) (5) (6) D. (2) (4) (5)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柳庆十三岁时, 父亲柳僧习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文章, 长达一千多字, 柳庆读了三遍, 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B.广陵王元欣的外甥孟氏横行霸道, 偷盗人家的牛, 还口出狂言;广陵王也派人为他辩解开脱。柳庆当众宣布了孟氏的罪状, 当即下令将他打死。

C.一个商人在京城金子被窃, 柳庆经过了解, 断定盗贼是一个与商人两次一同喝酒的和尚, 后来抓到了畏罪潜逃的和尚, 追回全部金子。

D.柳庆用“攻心法”让抢劫胡家的盗贼自己写匿名信, 提出先自首者可免罪的要求, 并假装表示同意, 终于捕获了广陵王家奴, 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若加以桎梏, 后独何以脱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今欲首伏, 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 便欲来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魏源传

【注】 (1) 直庐:旧时侍臣值宿之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以下各组句子中, 全部直接表明魏源“有为”的一组是 ( )

(1) 西安大疫, 疗活甚众

(2) 两遭丧, 俱起复

(3) 帝以源廉正有为, 命为左布政使

(4) 发仓廪, 免逋赋杂役

(5) 设威远卫, 增修开平、龙门城

(6) 储火器为边备, 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

A. (1) (3) (4) B. (2) (3) (6)

C. (1) (4) (5) D. (2) (5) (6)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源治政宽缓, 体恤百姓。他巡按陕西救治瘟疫中的百姓, 并奏请输钞代税;河南旱灾, 他开仓赈济百姓, 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

B.魏源治边有方, 守卫为务。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 派遣、奏请更换将吏守卫, 修筑军事设施, 储备军火, 妥善安置军民, 稳定了边境。

C.魏源理政有为, 深得皇帝信任。他整治大同、宣府边务时, 皇帝准许他便宜行事;谏官上奏弹劾他临边擅自更换设置大臣, 皇帝不予追究。

D.魏源治狱平恕, 亦有不当。他认为计资的建议过于苛刻, 没有上报朝廷, 但也因断案不当和上报辽王罪状有隐瞒而两次获罪被关进监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事竣还朝, 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 诏两责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得宥, 复以上辽王贵烚罪状, 不言其内乱事, 与三司官皆系诏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徐文长传

袁宏道

(节选自《徐渭集·附录》)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正确的一项是 ( )

2.下列句子中, 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 ( )

(1) 恣臆谈谑, 了无忌惮

(2) 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 一一皆达之于诗

(3) 文长援笔立成, 竟满其纸

(4) 显者至门, 皆拒不纳

(5) 时携钱至酒肆, 呼下隶与饮

(6)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 血流被面

A. (1) (4) (5) B. (1) (2) (3)

C. (2) (5) (6) D. (3) (4) (6)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文长未能得志, 于是寄情山水, 游历北方, 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 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 富有情趣。

B.徐文长有才略, 好出奇谋, 深得胡公信任, 参与军中机密。然而多次科举失利, 晚年愤慨更深, 狂疾益甚, 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C.胡公统率重兵, 威震东南, 深为将士敬畏。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 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 后来胡公借其他事将他以杖刑处死。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 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若欲客某者, 当具宾礼, 非时辄得出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长皆叱而奴之, 耻不与交, 故其名不出于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先生数奇不已, 遂为狂疾;狂疾不已, 遂为囹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2.选出全属于真州东园美景的一项 ( )

(1) 流水横其前

(2) 芙渠芰荷之艳丽

(3) 苍烟白露而荆棘

(4) 水光日景, 动摇而上下

(5) 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

(6) 草木日益以茂

A. (1) (3) (5) B. (2) (4) (6)

C. (1) (2) (4) D. (3) (4) (6)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园是施正臣、许子春和马仲涂三人于闲暇之时用监军荒废的营地建造的一座园子。

B.作者欧阳修从昔日的废营地变为美丽的东园这事实中认识到有能力可以改变环境。

C.东园吸引着四方人士天天前来游览, 而施正臣等三人却是有空才能去, 所以流连忘返。

D.作者面对东园艳丽典雅的景致和游人游玩的欢乐激动不已, 欣然命笔, 为园作记。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 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四方之宾客往来者, 吾与之共乐于此, 岂独私吾三人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然后休其余闲, 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唐论

曾巩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巩散文选集》, 有删改)

【注】 (1) 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统治之时被后人认为周之盛世。 (2) 租庸:即租庸调, 唐代赋役制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 分别论述唐太宗施政“得”与“失”的一组是 (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论述唐太宗为政之得失, 先褒后贬, 得出了唐太宗虽有治天下之志和治天下之才, 又有治天下之效, 但仍然“不得与先王并”的结论。

B.作者认为, 唐太宗时期法度的施行、礼乐的设施、田亩的制度、学校的教育等方面还存在种种不足, 所以唐太宗不能和前代圣王相提并论。

C.生于周文王、周武王之后, 不仅是一般百姓的不幸, 也是士人的不幸, 因为在那个时代, 即使像孔子、孟轲这样的人, 也会得不到君主的赏识。

D.作者在文章中论述了汉文帝虽然有治理天下的志向, 但汉文帝治天下之才和治天下之效都不足, 这样写的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唐太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汉之为汉, 更二十四君, 东西再有天下, 垂四百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晋与隋虽能合天下于一, 然而合之未久而已亡, 其为不足议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天下莫不以为盛, 而非先王之所务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张益州 (1) 画像记

苏洵

(选自《古文观止》, 有删节)

【注】 (1) 张益州:古人称对方往往称官吏, 张方平为益州太守, 故称“张益州”。 (2) 朔:农历每月初一。 (3) 繄:犹“实”。 (4) 砧斧:是古代的刑具, 这里代指严刑峻法。 (5) 齐民:齐等的民众, 指无辜的善良百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益州治蜀, 反对施行严刑峻法。他认为, 施行严刑峻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 酿成大乱;反之, 用礼义、法律来教化、差使百姓, 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

B.作者认为, 爱惜蜀人如此深切, 对待蜀人如此厚道, 在张公之前, 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 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

C.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 他有文治武功之才, 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 使之安居乐业, 博得人心。

D.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 “京师震惊”之际, 临危受命, 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 祸乱很快被平息, “蜀人相庆如他日”, 从此, 蜀地相安无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有乱之萌, 无乱之形, 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 亦不可以无乱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既正, 油然而退, 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 惟尔张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夫约之以礼, 驱之以法, 惟蜀人为易。至于急而生变, 虽齐鲁亦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贤士隐居者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有删改。)

【注】 (1) 王氏:王安石。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 )

(1) 蒋君不多与人周旋, 而独厚于公

(2) 王茂刚, 居明之林村, 在岩壑深处

(3) 廉介有常, 安于贫贱

(4) 一衣与万钟等耳, 倘无名受之, 是不辨礼义也

(5) 每积至数十, 辄一扣之, 无不迎刃而解

(6) 开门授徒, 仅有以自给, 非其义一毫不取

A. (1) (2) (3) B. (2) (3) (4)

C. (3) (4) (6) D. (4) (5) (6)

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 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 总是闭门研究经书, 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 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 他却潜心读书, 不轻易外出, 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 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 他就专心研究典籍, 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 经常断粮, 但从不求人, 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5.翻译和断句。

(1) 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2) 翻译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 士子修己笃学, 独善其身, 不求知于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隆寒披纸裘, 客有就访, 亦欣然延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张朴村墓志铭

铭曰:“敛其容, 志则强。居虽蔽, 闻既彰。身寿耇, 嗣衍昌, 归幽墟, 宜乐康。”

【注】 (1) 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2) 朴学、雍庠:这里泛指有知识的人。 (3) 谳 (yān) :奏折递上去后等候裁决。 (4) 咍 (hāi) :讥笑。 (5) 侘傺 (chàchì) :失意的样子。 (6) 箚 (zhā) 子:古时官用上奏的一种文书。 (7) 禫 (dàn) :古时除丧服时的礼仪。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正确的一项是 ( )

2.下列各组语句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 全都表明作者认为可“敛其容”的一组是 ( )

(1) 独阴以名义自砥

(2) 每欲引手, 君辄曲避

(3) 而君淹留逾时

(4) 遂无列荐者

(5) 君内行饬修

(6) 将终, 语不及私

A. (1) (2) (5) B. (1) (2) (6)

C. (3) (4) (6) D. (4) (5) (6)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朴村曾因为仪封张中丞和江督噶礼互相上奏折弹劾对方而长期没有结果一事, 上书给安溪相国。

B.张朴村认为义是不可以因为苟且停止下来的, 只因这一观点与众不同, 所以大家才纷纷讥笑他。

C.与张朴村并肩游学交好的人一个个获得了要职, 管理着贡生和举人, 他们每每想要伸手援助他, 他都会曲折躲避, 因此最终也没被全用。

D.张朴村临终前表示自己此生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实现君臣大义, 而且认为这是他自己的命运所致。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顾窃自念生逢明圣平生所志具上殿箚子欲进见时一自列之耳。

6.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余心异之, 而君亦暱就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书既成, 而君淹留逾时, 众以为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译文】

(一) 尧君素传

1.D (A.名声和节义, B.使者, C.慰劳)

2.C (都表示“于是”;A.表目的, 用来/表方式, 用;B.表顺承/表修饰;D.用在动词前, 构成名词性词组/表被动)

3.C ( (1) 表明尧君素是炀帝的老臣; (3) 是通过越王侗的反应来进行间接描写)

4.B (奏章中的内容并非“请求增援”, 而是对情势的分析;越王侗并未“派军增援”, 而是“派遣使者前行慰劳”)

5. (1) 后颇得江都倾覆消息/又粮尽/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 (错、漏两处扣1分)

(2) (1) 大业末年, 跟随骁卫大将军屈突通在河东抗拒义军。 (得分点“拒”和介宾短语后置各占1分, 整句大意1分)

(2) 你即使在远方能对主上不感到惭愧, 但你骑的马, 就是代王赐给你的, 你有什么颜面骑它呢? (得分点:判断句式和“惭”的翻译各占1分, 整句大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尧君素, 是魏郡汤阴人。隋炀帝做晋王的时候, 尧君素是在他身边侍候的人。隋炀帝继位, 逐步升迁到鹰扬郎将。大业末年, 跟随骁卫大将军屈突通在河东抗拒义军。不久, 屈突通带领军队向南逃跑, 委任尧君素兼任河东通守。义军派遣大将吕绍宗、韦义节等攻城, 但未能攻克。等到屈突通的军队被击败, 屈突通逃到城下大声喊叫尧君素。尧君素见到屈突通, 哽咽流泪, 悲伤得不能自控, 身边的人也都跟着哽咽起来。屈突通也流下泪沾湿了衣襟, 于是劝说尧君素早早投降来求取富贵。尧君素用名声和节义责问他说:“你即使在远方能对主上不感到惭愧, 但你骑的马, 就是代王赐给你的, 你有什么颜面骑它呢?”屈突通说:“唉!尧君素!我是力量竭尽才逃来的。”尧君素说:“如今你的力量还没有竭尽, 何必多说!”屈突通羞愧地退下了。当时, 城池被围攻得非常紧急, 使者断绝。尧君素于是造了一只木鹅, 把奏章放在木鹅的脖颈中, 在奏章中他详细地分析了情势, 他把木鹅漂浮在黄河上, 让它顺流而下。河阳守卫的人得到木鹅, 送达到东都洛阳。越王侗见到奏章不禁叹息, 就秉承皇帝旨意授予尧君素金紫光禄大夫之职, 秘密派遣使者前往慰劳尧君素。监门直阁庞玉、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先后从东都归附义军, 两人一起到城下, 向他陈说利害。朝廷又赐给他金券, 答应他免除死罪。尧君素最终还是没有投降的意思。他的妻子又到城下, 对他说:“隋朝已经灭亡, 你何苦要自取祸害?”尧君素说:“天下的事情不是女人所能知道的。”拉开弓射向他的妻子, 他的妻子中箭而倒。尧君素也知道事情必定不能成功, 每次说到隋朝, 未尝不叹息哽咽。常常对他的将士说:“我是诸侯府邸的老臣, 说到大义, 不能不死。现在粮食还能支撑几年, 粮食吃光了, 也足以知道天下之事的结局了。隋朝如果一定倾覆败亡, 那是天命有此结局, 我应该砍下头来交给你们。”后来, 经常听到江都覆灭的消息, 粮食又吃光了, 甚至发展到交换孩子相吃, 众人的心离散惊惧。白虹降临到府门之上, 兵器的锋端, 夜里都闪着光芒。一个多月后, 尧君素被身边的人杀害。

(二) 李光弼传

1.D (惩:忌惮)

2.C ( (1) 表明李光弼的严厉与刚毅; (4) 表明李光弼身先士卒的作风; (6) 表明李光弼治军严)

3.D (原文说“帝贷诸将罪”宽恕了诸将)

4. (1) 史思明造飞楼车, 用木板遮挡, 在靠近城墙的地方筑土山, 李光弼派人挖地洞使土山倒塌。

(2) 史思明陈兵于魏州不来救援, 是想让我军懈怠, 我们不如起军逼近他。他忌惮于嘉山之败, 不敢轻易出兵, 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光弼年幼即有良好的节操和品行, 擅长骑马射箭, 能通读班固的《汉书》。年轻时即从军, 严谨刚毅有大智谋, 从左卫郎做起。

李光弼率领景城、河间兵马五千进入太原。这之前, 节度使王承业政务松弛混乱;侍御史崔众主持太原军务, 经常轻慢王承业, 李光弼向来为此不平。到这时, 皇帝下诏书命令崔众把军队交付李光弼。崔众一贯狂傲看不起他人, 见到李光弼只是长揖而已, 没有马上交出军队, 李光弼很生气, 将他抓住关押起来。恰好朝廷使者到了, 授予崔众御史中丞。李光弼说:“崔众有罪, 此前已关押, 现在只杀侍御史。如果使者宣读皇帝的任命诏书, 也要杀了新任命的御史中丞。”使者收起诏书不敢拿出来, 于是李光弼杀了崔众示众, 威震全军。

至德二年, 史思明、蔡希德率高秀岩、牛廷蚧带领十万军队攻打李光弼。当时, 精锐军队全部开赴北方, 李光弼手下兵士不到一万人, 众人建议加高城墙来守卫, 李光弼说:“城墙周围四十里, 叛军到了再整修它, 白白地使我们的兵士和百姓疲顿。”于是拆毁民屋造摞石车, 摞石车由两百人拉动, 发射的石头砸到之处常数十人死伤, 结果十分之二的叛军被砸死砸伤。史思明造飞楼车, 用木板遮挡, 在靠近城墙的地方筑土山, 李光弼派人挖地洞使土山倒塌。史思明在城墙下欢宴, 歌女戏子在戏台上戏辱奚落天子, 李光弼派人挖地道抓获了他们。史思明非常惊恐, 将主帅的营帐移走, 远远离开, 军队都选择地势纷纷后撤。李光弼又暗中在敌军营地边挖出深沟, 预谋使敌军陷入其中, 就假装约定投降。到约定时间, 以精锐士兵守卫城上的矮墙, 派遣副校将出城, 好像送财物给投降的人, 史思明非常高兴。不久, 叛军数千人陷入深沟中, 城上守军擂鼓呐喊, 精锐骑兵出城追逐敌军, 俘虏、杀死敌人按万计算。史思明害怕失败, 就率军离开了, 只留下蔡希德进攻太原, 李光弼派出敢死队与敌军搏击, 杀敌七万人, 蔡希德丢下粮草物资逃跑了。当初, 叛军刚到, 李光弼在城中一角安置营帐来休息, 经过府门不看一眼。围困解除后, 过了三晚才回家。后来, 又收编清夷、横野等地的军队。

李光弼与九节度使将安庆绪围困在相州, 大战邺西, 击败他。李光弼与众将商议说:“史思明陈兵于魏州不来救援, 是想让我军懈怠, 我们不如起军逼近他。他忌惮于嘉山之败, 不敢轻易出兵, 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观军容使鱼朝恩坚持认为不可。不久史思明来救援, 李光弼抵抗敌军, 战斗特别尽力, 杀戮掳掠敌军与自身伤亡大致相当。恰巧众将惊慌溃散, 各自率军败退, 到处抢劫掠夺, 只有李光弼整治军队回到太原。皇帝宽恕了众将的罪责。

(三) 柳庆传

1.D (A闲:同“娴”, 熟练、熟悉;B狱:案件;C恒:经常)

2.B (连词, 表转折/连词, 表递进)

3.D ( (1) 写他的聪慧, (3) 写他人, (6) 是他自己的话)

4.D (匿名信为柳庆所写, “终于捕获了广陵王家奴”也与原文不符)

5. (1) 如果给我带上镣铐, 难道不想想以后怎样脱掉它吗?

(2) 现在想要自首伏罪, 又怕难免一死。如果允许自首的免罪, 就愿意来告发。

文言文参考译文:

柳庆字更兴, 小时候就聪明灵活有气度, 博览群书, 不咬文嚼字, 喜欢饮酒, 擅长应对。在他十三岁时, 趁着家里晒书, 父亲柳僧习试着让他从杂赋集中找出一篇千字多的文章来背诵, 柳庆立即读三遍, 就能背出来, 一字不漏。

大统十年, 柳庆被任命为尚书都兵郎中, 并代理记室, 不久以本官身份兼任雍州别驾。广陵王元欣是魏帝的至亲, 他的外甥孟氏常常横行霸道。有人告他盗牛, 柳庆查获实情, 即刻下令把他关押起来。孟氏一点也不害怕, 竟对柳庆说:“如果把我带上镣铐, 难道不想想以后怎样脱掉它吗?”元欣也派人来申辩孟氏无罪。孟氏因此更加骄横。柳庆就召集僚佐属吏, 充分地揭露孟氏依仗权势欺压残害百姓的罪状。话一说定, 就下令将他打死。从此以后, 权贵之家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有一个商人带着二十斤金子到京城, 寄居在别人家里。他每次要外出, 常自己拿着钥匙。不久。锁还是好好的, 金子却全部不见了。商人认为是房东偷窃。郡县审讯拷问, 房东被迫认了罪。柳庆对这个案子有怀疑, 于是把商人叫来询问:“你的钥匙经常放在哪里?”回答说:“常常自己带着。”柳庆问:“你曾与人同住吗?”回答说:“没有。”又问:“曾与人一起饮酒吗?”回答说:“有一天曾经与一个和尚两次饮酒, 喝醉后白天就睡了。”柳庆说:“那和尚才是真正的盗贼啊。”立即派人捉拿和尚, 那和尚竟带着金子逃跑了。后来抓住和尚, 追回了那些金子。

又有一家姓胡的被抢劫, 郡县官吏审问追查, 没有人知道强盗藏身的地方, 邻居中被拘禁了许多人。柳庆认为盗贼是乌合之众, 可以通过诱骗来捕捉他们。于是他写了一些匿信, 贴好些在官府门上, 信上说:“我等合伙抢劫胡家, 同伴各种人都有, 恐怕终究要泄露出来。现在想要自首伏罪, 又怕难免一死。如果允许自首的免罪, 就愿意来告发。”接着柳庆又张了一道免罪的文牒, 过了两天, 广陵王元欣的一个家奴反缚双手到文牒前自首, 因此将盗贼一网打尽。柳庆主持公道明察秋毫的事迹, 都是类似这样。他常感叹地说:“汉代的于公自称办案无私, 开了一道高门等待子孙封高官、坐高车时用, 倘若他这话有应验, 我大概也差不多吧!”

(四) 魏源传

1.B (俾:使, 让)

2.C ( (2) 写魏源在两次守丧其间被重新任用, (3) 写皇帝对魏源的器重和任命, 属间接表现。排除含 (2) (3) 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3.D (“没有上报朝廷”理解错误, 原文“奏寝之”是“上奏请求停止这一做法”的意思)

4. (1) 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 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值班房相互责骂, 陈智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 皇帝下发诏书, 责备了他们俩。 (“竣”“詈”“以闻”各1分, 大意2分)

(2) 得到宽恕, 又因为上奏辽王朱贵烚的罪状, 不说跟他有关内乱的事, 和三司官员一起都被关进钦犯监狱。 (“宥”“上”“系”各1分, 大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源, 字文渊, 建昌县人。永乐四年考中进士, 授职监察御史。辨明松江知府黄子威被诬陷的事, 上奏减免浙东沿海一带渔民的课税。魏源巡视考察陕西, 西安发生大瘟疫, 治疗救活了很多人。上奏说:“各官府粮仓储存的粮食有一千九十多万石, 足以维持十年。现如今百姓因发生瘟疫而妨害了农事, 我请求 (让他们) 交纳钞券代替两税的一半。”皇帝听从了他的请求。他两次遭遇父母丧事, 都在守丧期间被重新任用。宣德五年, 黄河以南地区因干旱发生饥荒, 百姓大多辗转迁徙。皇帝认为魏源清廉正直又有作为, 任命他为左布政使, 让他乘驿马快速赴任。当时侍郎许廓前往河南安抚灾民, 朝廷商议又起用在家守丧的布政使李昌祺, 让他官复原职。魏源与许廓、李昌祺打开粮仓救济, 免除拖欠的赋税和各种杂役, 流亡的百姓逐渐回归家园。不久, 雨也降了下来, 当年粮食大丰收。过了三年, 魏源被召回朝廷, 任刑部左侍郎。第二年, 永丰百姓夏九旭等占据大盘山作乱。皇帝认为魏源是江西人, 命令他前往安抚, 都督任礼率兵跟随其后。还未到达, 官军已抓获夏九旭, 于是皇帝又命令他们二人在四川采集木材, 同时整顿边防事务。英宗即位, (魏源) 升任刑部尚书。正统二年, 命令魏源整治大同、宣府各边镇, 准许他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魏源派遣都督佥事李谦守卫独石。巡察天城、朔州各要塞, 命令将吏分区守卫。设置威远卫, 增加修筑开平和龙门城, 从独石到宣府, 增设瞭望敌情的堡垒。免除屯军租税一年, 储存火器作为边防装备, 那些依附权贵逃避兵役的人全部收编到军队中。不久, 因为宣府、大同的军务长久松懈, 请求朝廷召回巡抚佥都御史卢睿, 推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这时, 谏官把身临边关擅自更换设置大臣作为魏源的罪名, 一起上疏弹劾他。皇帝认为魏源有功劳, 放置不予追究。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 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值班房相互责骂, 陈智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 皇帝下发诏书, 责备了他们俩。有一年发生旱灾, 魏源审核上奏疑难案件, 并且请求推行到全国, 朝廷批复同意。不久因断案不当获罪, 跟侍郎何文渊一起被关进监狱。得到宽恕, 又因为上奏辽王朱贵烚的罪状, 不说跟他有关内乱的事, 和三司官员一起都被关进钦犯监狱。过了几个月, 魏源被释放并官复原职。魏源在刑部时间长, 断案大多平和宽缓。陕西佥事计资说, 武官犯其他罪的, 等同专类罪名, 给予俸禄减半 (的惩罚) , 并贬黜到最边远的地方。魏源认为他所做的过于苛刻, 上奏请求停止了这一做法。六年, 因为脚病, 朝廷特命他只须在初一和十五上朝。八年, 退休回家, 去世。

(五) 徐文长传

1.C (A信:任凭;B饵:诱捕;D论:判罪)

2.A (排除 (2) (3) (6) , (2) 是徐文长的游历与创作, (3) 是徐文长才思敏捷, (6) 是徐文长因狂疾自残)

3.C (“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有误, 应是“和尚行为不轨, 徐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公提起”)

4. (1) 如果要聘我为幕客, 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 (并且) 不规定时间, 让我能自由进出。

(2) 文长都大声地呵斥, 把他们看作奴才, 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而不来往, 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

(3) 先生数次运气不好, 因此得了狂疾;狂疾一直没有痊愈, 因而犯罪入狱。

文言文参考译文: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 乡试多次未能中举。他性格直爽, 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 聘请他做幕客。文长与胡宗宪约定:“如果要我做幕客, 必须用接待宾客的礼节, 不能规定时间, 让我能够自由进出。”胡宗宪都答应了他。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 戴黑色头巾, 拱手行礼入坐, 放言畅谈天下大事, 旁若无人。胡宗宪非常高兴。那时胡宗宪统率诸路军队, 威振东南, 部下将士晋见都是跪着说话, 匍匐进退, 不敢仰视;而作为下属的一个秀才, 文长却傲然自得, 随心行事, 任意谈笑, 丝毫没有畏惧顾虑。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非常自负, 喜欢出奇谋妙计, 谈论军事大多得其要领。凡是胡宗宪所用来诱捕汪直、徐海等盗寇的计谋, 都和他慎密商议, 然后付诸实行。文长曾经在一座酒楼上喝酒, 有几名军士也在楼下喝酒, 酒后不肯付钱。文长暗暗写短函迅速告达胡宗宪, 胡宗宪立刻命令将闹事者绑进衙门, 一齐斩首, 全军都极其震骇。有一个和尚依仗有钱财而行为不轨, 文长在喝酒时偶尔对胡宗宪提起, 后来胡宗宪借其他事把和尚以杖刑处死。文长受到胡宗宪的信任之处, 多和这相仿。

文长既然科场失利, 于是尽情地游山玩水, 旅行于齐、鲁、燕、赵一带, 遍历北方沙漠地区。他所见到的一切令人惊讶的情状, 逐一在他的诗中表达出来。当时所谓的高官显贵、诗人文士, 文长都大声地呵斥, 把他们看作奴才, 以和他们结交为耻辱, 因此他的名声没有流传出越地以外, 可悲啊!一日, 在县令家饮酒, 县令指着筵席上一件小东西求他做诗题咏, 暗地里叫小仆人把纸张连接成一丈多长呈上, 想以此难倒他。文长取笔在手, 当场作诗, 写满了那张纸, 气韵刚健飘逸, 那件东西的神态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叹。文长喜欢书法, 笔意奔放和他的诗一样, 苍凉劲节中流露出婉媚的姿态, 超拔飘逸, 富有情趣。

他后来因猜忌而杀死他的后妻, 被逮入狱, 判处死刑。张阳和极力斡旋解救, 他才得以释放。出狱后, 倔强的脾气一如以往。晚年愤慨更深, 癫狂得更厉害。有名声地位的人登门拜访, 他都拒不接待。本地官员来求他写字, 连一个字也得不到。他常常带钱到酒店, 呼唤地位低贱的人一起饮酒。有时拿斧头砍破自己的头, 以致血流满面, 头骨折断, 以手摩擦, 都会发出响声;然而文长始终在当时不得志, 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石公说:先生命运一直不好, 因此得了狂疾;狂疾一直没有痊愈, 因而犯罪入狱。古今文人, 忧愁困苦, 没有可以同先生相比拟的。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文长是我的老朋友, 他的病比他的人更奇异, 他的人比他的诗更奇异, 他的诗比他的书法更奇异, 他的书法比他的文章更奇异。”我说文长是没有什么不奇异的人。正因为没有什么不奇异, 因此才没有什么是顺利的啊。可悲呀!

(六) 真州东园记

1.B (A当, 地处、处于;C信, 相信;D协, 协调、配合)

2.C ( (3) 建园前的荒凉, (5) 想象中的行为, (6) 东园未来之情况)

3.A (B发出可以改变环境感慨的是许子春。C原文意思是“三人总有离开的时候, 难道会不留恋这园子吗”。D作者并未亲到东园, 只是根据一幅画而想象作文)

4. (1) 扩建东园, 修建了一座清雅的宴会厅堂, 开辟了后园, 作为宾客戏射的场所。

(2) 来往的四方宾客, 我们可以同他们在此同享欢乐, 难道这 (修建东园) 仅仅是为了我们三个人吗?

(3) 然后在空暇休息时, 又与各地来的贤明之人在东园同乐。

文言文参考译文:

真州正处于东南各路水上交通的交会之处, 所以成了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衙门的所在地。龙图阁直学士施正臣、侍御史许子春两君担任正副发运使的时候, 监察御史里行马仲涂君做他们的判官。三人为他们能合作共事而感到很高兴, 因而趁着闲暇时间找到州里监军荒废了的营地建造了一座东园, 天天去那儿游览玩。

今年秋天八月, 子春因为公事来到京城, 画了他们称作“东园”的图给我看, 说:“东园的面积约有一百亩, 前面有一条小河流过, 右边有一泓清池, 北面筑起了一座高台。在台上修一座拂云亭, 我们可以眺望远方;在池边建一座澄虚阁, 我们可以俯瞰池水;在水上我们可以泛着华丽的游船;扩建东园, 修建了一座清雅的宴会厅堂, 开辟了后园, 作为宾客戏射的场所。水面上荷花艳丽鲜美, 岸边幽兰、白芷放出芳香, 还有那些佳花美树成行排列, 阴影交叠。这是过去苍烟白露和长满荆棘的地方;高高的屋脊、巨大的飞檐, 在日影水光里上下摇动, 宽敞而幽静, 可以产生回声与阵阵清风, 这便是过去断墙破壁十分荒凉的地方;现在, 每逢良辰佳节, 真州的男女, 聚集在一起吹弹歌唱, 这便是过去天色昏暗如黑夜、风风雨雨、曲鼠蝙蝠以及飞禽走兽吼叫的场所。我因此相信有力量可以改变环境。图画中所画的, 不过是其中一点概貌。假如登上高处眺望远近的山河, 在水中游玩跟踪鱼儿游动, 那景象的情趣登临的欢乐, 只有游览的人自己去体味感受。凡是画工所不能画出的一切, 我也无法用言语表达。请你为我们写一篇介绍大体面貌的文章吧!”

他又说:“真州是天下的交通要道。来往的四方宾客, 我们可以同他们在此同享欢乐, 难道这 (修建东园) 仅仅是为了我们三个人吗?然而池台亭阁一天天地修饰更新, 花草树木一天天生长茂盛, 四方人士没有哪天不前来游览, 而我们三人总有离开的时候, 难道会不留恋这园子吗?不为此事写篇文章, 后人谁会知道这园子是我们三人修建的呢?”

我认为他们三人的才能道德可以互相补益, 而且又在工作上协调配合, 知道应该先做什么, (指关心国计民生) 后做什么 (指修建园林) , 使官府百姓都富裕充足, 东南六路的人都没有辛苦、忧愁的埋怨;然后在空暇休息时, 又与各地来的贤明之人在东园同乐。这都是值得嘉扬的啊!于是为他们写下了这篇文章。

庐陵人欧阳修作记。

(七) 唐论

1.B (日:一天天)

2.C (A项第二句说的是汉代帝王;B项两句都论述唐太宗之“得”;D项两句都论唐)

3.D (文中没有涉及汉文帝“治天下之效”, 故之)

4. (1) 汉朝建立以来, 更换了二十四位国君。西汉、东汉两度拥有天下, 相传四百年。

(2) 晋朝与隋朝虽然统一了天下, 但是统一不久就灭亡了, 它们的政治措施就不值得评价了。

(3) 天下没有谁不认为他是强盛的, 但这并不是前代圣王追求的事业。

文言文参考译文:

周成王、周康王死后, 百姓见不到上古圣王那样的太平盛世了, 天下一天天地陷入混乱, 一直到秦代, 完全废除了前代圣王沿用了数千年的法度。天下群起攻秦, 使它灭亡了, 政权归于汉室。汉朝建立以来, 更换了二十四位君主, 西汉、东汉两度拥有天下, 相传四百年。但汉代大都沿用秦法, 即使改变一些秦的成例, 也多数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而不是仿效上古圣王的法度, 有治理天下的志向。有治理天下志向的君主只有文帝一人而已。但文帝治理天下的才能不足, 所以, 尽管有仁爱的美名, 而他在位时的法度, 也不能与夏、商、周三代相仿。东汉亡后, 几个强大的势力集团就把天下瓜分了。晋朝与隋朝虽然统一了天下, 但是统一不久就灭亡了, 它们的政治措施就不值得评价了。

取代隋朝的是唐, 前后更换了十八位君主, 相传三百年, 它的国势没有比太宗时代更兴盛的了。太宗作为君主, 能够屈己意倾听劝谏, 用仁心爱护百姓, 可以说是有治理天下的志向。他定租庸征民赋役, 置府兵保养军队, 因政务设立官职, 视才能委任官吏, 用礼仪改良风俗, 重农业劝导百姓。赋役有规定的制度, 兵农有安定的职业, 官吏不挂空名, 职事不会废弛, 人民习惯于行善, 离弃了末作贱业。使在上掌权的, 政务切要而不繁难;向百姓征取的, 数量不多而易供应。百姓能切实务农, 国家也不废军备;既保持了军队编制, 又得到了农田利益。大小政务都有专人负责, 俸禄支出都实而不虚;人才都能得到录用, 治国的体制可以一脉相承。人们的廉耻观念一天比一天加深, 国家的耕地面积一天比一天扩大。用他的这套法令制度治理天下, 天下就安宁太平;废弛了, 天下就危险混乱, 可以说他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实行这套法令制度几年以后, 粮食的价格贱到一斗米只要几个钱, 居家的人都有积蓄, 出门的人也有余财, 人人都懂得自尊自爱, 几乎连刑法都废置不用了, 可以说他有治理天下的成效。太宗虽然有治理天下的志向, 有治理天下的才能, 又有治理天下的成效, 却还不能与前代圣王相提并论, 这是因为他的法度的施行, 与前代圣王相比还有不完备的地方;礼乐的设施, 田亩的制度, 学校的教育, 与前代圣王相比还有不完备的地方。他亲临作战阵地, 战必胜, 攻必克, 天下没有人不认为他是勇武的, 但这并不是前代圣王所崇尚的行为;四方万里之外的异族, 古代未及推行政教的地方, 没有不顺服的, 天下没有人不认为他是强盛的, 但这并不是前代圣王所追求的。太宗治理天下, 得失就是这样。

从唐尧、唐舜的治世, 经历五百余年才有商汤的治世;从商汤的治世, 经历五百余年才有周文王、周武王的治世;从周文王、周武王的治世, 又经历了一千多年才遇到太宗做国君。太宗有治理天下的志向, 有治理天下的才能, 又有治理天下的成效, 但又因为他不够完善, 不能与前代圣王并论而称为极治之时。这样看来, 生活在周文王、周武王之前的人, 大致相隔五百年遇到一次太平盛世;生活在周文王、周武王之后的人, 经历一千多年也没有遇到极盛之世。不只是生在这个时代的平民百姓是不幸的。生在周文王、周武王之后的士人, 一千多年来, 即使像孔子这样的圣人、孟轲这样的贤人, 也遇不着君主的赏识。即使太宗做他们的国君, 他们也不一定可以得志于那个时代。这也是生在那个时代的士人的不幸。所以论述唐太宗是非得失的原委, 不仅做国君的人可以参考, 士人中有志于先王之道, 而又想为朝廷服务的人, 也可借鉴。

(八) 张益州画像记

1.B (固:长久, 久远)

2.B (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自己, A而:连词, 表并列, 无实义;连词, 表递进, 却。C为:动词, 做、干;语气词, 呢。D以:介词, 用;连词, 表修饰, 可不翻译)

3.D (“蜀地发生祸乱”“祸乱很快被平息”不合文章内容)

4. (1) 有祸乱的苗子, 没有祸乱的表现, 这叫做将要发生祸乱。祸乱将发未发之际最难治理;既不能因为有祸乱苗子而操之过急, 也不能因为还没有形成祸乱而放松警惕。 (“是”“以”“弛”各1分, 句意2分)

(2) 扶正之后, 从容退坐, 没有一点骄矜自得之色。替天子管理小民百姓, 孜孜不倦, 这就是你们的张公。

(3) (倘若) 用礼义来约束他们, 用法律来差使他们, (那么) 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至于被逼急而发生变乱, 即使是齐鲁的百姓也会如此 (这样) 的。 (“约之以礼”句式2分, “然”1分, 句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宋仁宗至和元年秋天, 四川一带人传说, 敌寇将要侵犯边界, 驻边军士夜里惊呼, 四野百姓全都逃光。谣言流行, 京城上下大为震惊。正准备命令选派将帅, 天子说:“不要酿成祸乱, 不要助成事变。虽然众人传说纷起, 但我的主意已定, 外患不一定会酿成, 事变却会从内部兴起。这事既不可一味用文教感化, 又不可以一味用武力解决。只需要我的一二个大臣去妥善处理。谁能够处理好这既需文治又需武功的事情, 我就派他去安抚我的军队。”于是众人推荐说:“张方平就是这样的人。”天子说:“对!”张公以侍奉双亲为由推辞, 未获批准, 于是就动身出发。冬季十一月到达蜀地。到任的那一天, 就命令驻军回去, 撤除守备, 派人对郡县长官说:“敌寇来了由我负责, 不必劳苦你们。”到明年正月初一早上, 蜀地百姓像往年一样庆贺新春, 于是一直相安无事。再到了明年的正月里, 百姓相互商量要把张公的像安放在净众寺里, 张公没能禁止得住。

眉阳人苏洵向众人说道:“祸乱没有发生, 这是容易治理的;祸乱已成, 这也容易治理;有祸乱的苗子, 没有祸乱的表现, 这叫做将要发生祸乱, 祸乱将发未发之际最难治理。既不能因为有祸乱苗子而操之过急, 又不能因为还没有形成祸乱而放松警惕。这至和元年秋季的局势, 就像器物虽已倾斜, 但还没有倒地。只有你们的张公, 却能在它旁边安坐, 面色不改, 慢慢地起身扶正。扶正之后, 从容退坐, 没有一点骄矜自得之色。替天子管理小民百姓, 孜孜不倦, 这就是你们的张公。你们是因了这张公而得生, 他就是你们的再生父母。再者张公曾对我说道:‘老百姓没有不变的性情, 只看上司如何对待他们。人们都说, 蜀地人经常发生变乱。所以上司就用对待盗贼的态度去对待他们, 用管束盗贼的刑法去管束他们。对于本来已经战战兢兢、连大气也不敢出的百姓, 却用残酷的刑法去号令他们, 这样百姓才忍心不顾自己这父母妻儿所依靠的身躯, 而与盗贼为伍, 所以常常发生大乱。倘若以礼义来约束他们, 用法律来差使他们, 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至于逼急他们而发生变乱, 那么即使是齐鲁的百姓也会如此的。我用对待齐鲁百姓的方法对待蜀人, 那么蜀人也会把自己当成齐鲁之人。假如任意胡来不按法律, 用淫威胁迫平民, 我是不愿干的。’啊, 爱惜蜀人如此深切, 对待蜀人如此厚道, 在张公之前, 我还未曾见过。”大家听了, 一齐再重新行礼, 并说:“是这样的。”

苏洵又说:“张公的恩情, 记在你们心中;你们死了, 记在你们子孙心里。他的功劳业绩, 载在史官的史册上, 不用画像了。而且张公自己又不愿意, 如何是好?”众人都说:“张公怎么会关心这事?虽然如此, 我们心里总觉不安。如今平时听得有人做件好事, 一定要问那人的姓名及他的住处, 一直问到那人的身材长短、年龄大小、面容美丑等情况;更有甚者, 还有人讯问他平生的爱好, 以便推测他的为人。而史官也把这些写入他的传记里, 目的是要使天下人不仅铭记在心里, 而且要显现在眼前。音容显现在人们眼中, 所以心里的铭记也就更加真切久远。由此看来, 画像也不是没有意义。”苏洵听了, 无法答对, 就为他们写了这篇画像记。

(九) 贤士隐居者

1.C (A项, 率, 大概;B项, 殆, 几乎;D项, 扣, 求教)

2.B (B项, 两个“与”都是介词, “和、跟”的意思;A项, 否定句中, 宾语前置;动词, “去”“到”。C项, 用;因为。D项, 连词, 就;表转折, 可译为“可是”“反而”“却”)

3.C ( (1) (2) 句主要表现蒋季庄、王茂刚的“隐”; (5) 是侧面表现其有才学)

4.A (“从来不与外人交往”意思与原文不符)

5. (1) 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每错两处扣1分)

(2) (1) 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 只求完善自我, 不要求被别人知道 (或理解) 。 (“修己笃学”大意1分, “善”1分, “不求知于人”句式1分)

(2) 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 有客人来访, 也高兴地迎请接纳。 (“隆寒披纸裘”大意1分, “就访”1分, “延纳”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读书人加强修养专心治学, 只求完善自我, 不要求别人知道, 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 这样的人物间或有之, 我时常痛惜他们的事迹没能流传。近见《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 因此恭谨地抄录下来。

其一说, 慈溪人蒋季庄, 正当徽宗宣和年间, 鄙视王安石的学问, 不参加科举考试, 闭门考究经书, 不随便和人往来。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 大概每年都要四五次到他家去拜访他。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 一定急忙出去迎接, 二人相对坐在小屋里, 尽情地谈论, 从白天到晚上, 几乎忘记睡觉吃饭。高抑崇告辞离开时, 季庄都要送他到数里之外。有人问高抑崇说:“蒋季庄不多与人来往, 却只有和你交情深厚, 你也对他情真意切, 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高抑崇回答说:“我终年读书, 凡是有疑问而不能决断时, 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 每次累积数十条, 只要一去拜访蒋君, 没有不迎刃而解的。”但是蒋季庄的长处, 其他人未必能够了解。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

其二说, 王茂刚, 居住在明州的林村, 在山涧深处。他有个弟弟不喜欢读书, 王茂刚就让他经商来糊口, 他自己却潜心研读, 从不轻易出门, 尤其对《周易》一书的造诣很深。沈焕任通判州事时, 曾经拜访过他, 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过专门作传注的人。还说他气质严谨持重, 看他所获得的知识, 应该是个在学问上永无止境的人了。

其三说, 顾主簿, 不知道是哪里人, 高宗建国之后他南渡寓居在慈溪。他保持廉洁的操行, 安于贫贱, 不祈求别人知道他。至于他经历过的事情, 即使是小事也不马虎。天明起床, 等卖菜的经过家门, 问了菜价多少钱, 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其他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时间一长, 人们都信服他了, 不忍心欺骗他。假如东西够一天用了, 他就专心研读典籍, 不喜欢交游。

其四说, 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操行耿直廉洁, 被县里的人尊敬。他开门教授徒弟时, 收入只求自给, 不义之财一文不取。他家里很穷, 经常一整天断粮, 邻里有时便用微薄的东西相馈送, 家中时常上顿不接下顿, 他宁愿和妻子忍饥挨饿, 最终也不求别人。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 有客人来访, 也高兴地迎请接纳。观察他的容颜, 聆听他的论议, 无不使人尊敬。县尉谢生把一套裘衣送给他, 说:“先生未曾有求于我, 是我自己想要表示的一片敬意, 接受它没有什么妨害。”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 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 就是不能分辨礼义啊!”最终还是推辞掉。

这四位君子, 真应该写进史书里。

(十) 张朴村墓志铭

1.A (B矜, 夸耀;C间, 私下;D固, 坚决)

2.C (A前“为”是介词, 被;后“为”是动词。B前“焉”为代词, 他;后“焉”为疑问代词, 哪里。D句末语气词, 表判断;句中语气词, 表提顿、舒缓)

3.A ( (3) (4) 与“敛其容”无关, (6) 表其大公无私)

4.B (曲解原意。大家讥笑张朴村的原因是他的观点近似迂腐而且言语与众不同)

5.顾窃自念/生逢明圣/平生所志/具上殿箚子/欲进见时一自列之耳。

6. (1) 我心里认为他很不一般, 而他也私下愿意与我接近。 (译出大意1分;“异”, 1分;“就”, 1分)

(2) 书已经修订完成, 但张朴村久留在别处超过了时间, 大家开始怀疑他。 (译出大意2分;“以为”古今异义, 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朴村名字叫云章, 字汉赡, 号朴村, 是江南嘉定人。以前崐山的徐司寇喜欢文学, 因为招揽人才而闻名, 从大江南北年高望重的人到一般乡里有点才能的人如果不能被他招揽至门下的话, 他就会认为这是一种耻辱, 那些有才能的人也因此都依附了他。我刚到京师时, 看到的徐司寇宾客有十之八九;其中谋求进取的人, 多是自恃文采好, 竞相追逐海口;就是那两三个资格较老的人也是互相对峙, 以自己的名气来压制对方;只有张朴村在其中表现出内敛安静, 谦恭和气。我心里认为他很不一般, 而他也私下愿意与我接近。

张朴村开始是因为要校勘《宋元经解》而客居在司寇家里的, 这之后, 其他的学士们考证修订文史资料, 必然会和别人发生关系, 而张朴村向陆稼书先生求教, 自己也独自暗暗地用名和义来自我勉励。当时陆稼书先生被当权者所排挤, 张朴村上书给崐山相国;此后仪封张中丞和江督噶礼互相上奏折弹劾对方, 相持了很长时间而没有结果, 张朴村上书给安溪相国。在张朴村看来, 义是不可以苟且停止下来的, 而且因言语与众不同而被大家讥笑。张朴村在官场几十年, 与他并肩游学交好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登上了要职, 管理着贡生和举人, 但每次想要伸手援助他, 张朴村都会曲折逃避, 因此最终也没被重用。

康熙五十二年, 上面下诏寻访隐居而有才能的人。当时华亭的王司空奉命修订《尚书》, 上奏折让张朴村做参校;书已经修订完成, 但张朴村久留在别处超过了时间, 大家开始怀疑他。我私下责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假如我是个急功近利的人, 怎么会到现在还这样失意呀?只是自己私下想, 遇到了圣明之君, 我要将平生的志向一一准备在奏折上, 在进见时以便能够让我有话说。”出了京师之后, 适逢仪封公督查粮仓, 让他主管潞河书院;又过了一年, 才回到家乡。现在皇帝刚刚即位, 下诏举荐孝廉之时, 江苏布政使鄂公将张朴村举荐为第一名, 张朴村年老行动不便, 两次写信推辞。长江以南, 于是就没有再被举荐的了。张朴村的思想言行谨严合礼, 母亲去世, 除去丧服之后, 子孙们请求他稍稍吃些肉汤, 张朴村坚决不肯, 这一年他已经六十岁。临终前, 所说的话决不涉及私事, 只是慨叹然道:“我此生只是缺少了君臣之间的节义, 这是命啊!”

墓志铭写道:敛其容, 志则强。居虽蔽, 闻既彰。身寿耇, 嗣衍昌, 归幽墟, 宜乐康。 (意译:内敛严谨, 志向刚毅。身居蓬荜, 名声显赫。一生长寿, 子孙繁盛, 归于丘墟, 理应极乐。)

声明:本刊选用了部分国内外图文, 为了更好地维护著作者权益, 敬请与本刊联系, 以便及时奉寄稿酬。

8.2009年高考气候专题复习 篇八

1. 根据气温判断所属半球

2. 根据气温判断所属温度带

3. 根据降水的年内分配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

【例1】(2007年全国文综Ⅱ)下图表示甲、乙两地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甲地为中亚某地(46°N,62°E),乙地为我国吉林省某地(44°N,125°E)。

甲地属于 ________气候,对种植玉米不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适宜发展的农业为________。乙地属于________气候,对种植玉米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中国的玉米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的________平原。

【解析】甲地1月平均气温为-13℃左右,7月平均气温为25℃左右,年较差达38℃左右。年降水量只有200多毫米,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气温年较差虽然可达40℃左右,但年降水量可达700毫米左右,属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温带大陆性降水少(干旱)畜牧业温带季风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有利于玉米生長松嫩

【例2】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 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 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解析】据图分析,甲图降水量稀少(注意纵轴数值),可能蒸发量较大,而实际蒸发量较小,说明气温较高,气候干旱,因此甲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图降水量也很少,10月~次年3月无蒸发,说明气温很低,因此可能为极地气候;丙、丁相对比较湿润,根据蒸发量及降水量,可知丙、丁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A

二、 气候类型的分布

1. 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少的气候类型)有四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苔原气候。

2. 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3. 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4. 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11种),其次是亚洲(10种)。

5. 分布大洲最多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六个大洲)。

6.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①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带);

②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压带);

③ 冰原气候(极地高压带)。

【例3】 (2007年全国文综Ⅱ)读下图,回答(1)~(2)题。

(1) 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D. 热带季风气候

(2) 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辐射B. 洋流

C. 地形D. 大气环流

【解析】该地区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属于东非高原。由于地势较高,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降水较少,属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1) B(2) C

三、 气候形成的因子

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是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各气候形成因子主要作用如下:

【例4】(2007年全国文综I)读甲图回答(1)~(3)题。

(1) 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A. TB. Q

C. RD. S

(2) 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 TB. Q

C. RD. S

(3) 在乙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A. ①B. ②

C. ③D. ④

【解析】(1) 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在澳大利亚的东部沿海,分布着东澳大利亚暖流,故东部的R地受暖流的影响明显。(2)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澳大利亚西南角的Q地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3) 由图可知,P地位于澳大利亚的中部,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因此对应于降水较少、气温较高且季节变化显著的①。

答案:(1) C(2) B(3) A

四、 气候比较

不同地区的气候比较,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特征、气候成因异同。

【例5】(2008年江苏卷)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 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_________;不利影响:___________

(3) 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解析】东亚和南亚都属于季风气候,但东亚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两地季风成因、风向、降水量和降水时间都有明显的区别,但两地都因为降水集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

答案:(1)

(2) 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

(3) 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

五、 试题训练

1. 单项选择题

读材料和爪哇岛地形示意图,回答l~2题。

茂物是印度尼西亚西爪哇岛名城,位于熔岩高原北麓南北走向的山间盆地,海拔266米。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5℃,为避暑胜地。因每年有330多天打雷的日子而被称为世界雷都(赤道地带平均每年有100到150个雷雨日,与茂物相邻的雅加达平均有133天为雷雨日)。

1. 茂物比其附近城市多雷雨天的原因是()

A. 距赤道更近,上升气流旺盛

B. 距海洋近,空气湿度更大

C. 受地形影响,上升气流强烈

D. 气旋活动频繁,易形成上升气流

2. 茂物成为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处山区,大气保温作用弱

B. 阴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C. 地处盆地底部,冷空气常沿山坡下沉

D. 植被覆盖率高,对气温调节作用明显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结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下面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3~5题。

3. 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A. 纬度比甲地低

B. 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C. 海拔比甲地低

D. 氣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4. 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范围是()

A. 100 < T < 150B. 50 < T < 150

C. 150 < T < 200D. 50 < T < 100

5. 关于两地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冬小麦,一年两熟

B. 乙地:春小麦,一年两熟

C. 甲地:春小麦,一年一熟

D. 乙地:冬小麦,一年一熟

下图为中纬度某地冬、夏两季等温线分布图,这里地势平坦。图中反映出不同的季节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和南北温差均有较大差异。读图回答6~7题。

6. 根据南北温差和等温线弯曲方向可以判断()

①图a为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②图a为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③图b表示的是冬季等温线分布图④图b表示的是夏季等温线分布图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7. 图a中甲乙两地温差较大,其原因是()

①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 ②甲地昼长长于乙地③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乙地 ④甲地昼长短于乙地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读下图,完成8~9题。

8. 下面A、B、C、D四幅图中,与上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是()

9. 有关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因是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C. 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D. 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两岸

下图为沿某岛屿20°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10~11题。

10. 该岛甲、乙两地()

A. 1月降水最大

B. 2~6月降水逐月增加

C. 7月气温最低

D. 8~12月气温逐月递减

11. 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处背风地带B. 海拔较高

C. 受沿岸寒流影响D. 距海较远

12. 读某地年均降水量等值线图,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 降水量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减小

B. 西北及北部山区年降水量大于700mm

C. 东北迎风坡降水量最小

D. 该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与地形关系密切

下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 读图所示气候类型可能位于()

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⑤大洋洲

A. ①②④B. ②③⑤

C. ①③④D. ②④⑤

14. 该地1月份气温比11月份低,其主要原因是()

A. 太阳高度角较小

B. 白昼时间较短

C.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

D. 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

15. 下图中所示的四种气候类型,可能位于非洲的是()

A. 甲B. 乙

C. 丙D. 丁

二、 综合题

16. 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 通过表中所给数值,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 北纬30°~20°的大洋降水与其他纬度大洋降水相比偏少,试分析其原因。

(3) 与上题所述大洋降水偏少相比,同一纬度的大陆降水却偏多,试分析原因。

17. 读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的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两图中A、a所示的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特点及主要成因。

(2) 澳大利亚东岸B、C、D三地气候与南美洲西岸a、c、d三地气候的排列都是南北更替、南北延伸,形成这种状况的相同因素主要有,不同因素主要有。

(3) 图中字母,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C2. B

茂物与其附近城市处在同样的气压带和大气环流下,但雷雨天气明显多于其他城市,说明是受局部小气候影响的结果,而小气候又与其盆地地形密切相关。茂物虽地处热带,但基本每天都有降水,由于阴雨天气的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很强的反射作用,所以气温并不很高,可以成为很好的避暑之地。

3. D4. B5. C

乙为西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甲为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乙地冬季受温暖的海洋气流影响,而气温较高,故无霜期较长。根据等值线判读规律,以及两条相邻等值线差值为50日,可判断①介予150~200日之间,②介于50~100日之间,则T范围为50~150日。甲地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一年一熟;乙地是冬小麦,一年两熟。

6. D7. C

第6题,图a等温线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而中纬度地区南北温差大时一般为冬季,此时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说明是在北半球,故图a为1月份冬季的等温线分布图,图b为7月份夏季的等温线分布图。第7题,冬季,中纬度地区南北温差大,与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有关。纬度越高(甲地),太阳高度越小,太阳辐射强度越弱;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接受光照的时间越短,所以南北温差大。

8. A9. C

甲地位于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其特点是雨热不同期。

10. C11. A

从该岛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可看出,该地7月气温较低,而1月气温较高,说明该岛位于南半球,则题中所指的20°纬线是20°S。图中可看出该岛的经度位置为40°E~50°E,且甲、乙两地7月气温最低,则可判断该岛为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故降水多,甲地位于背风坡故降水少。

12. D

由图中给出的等值线的变化规律及数值,可判断A、B、C三个选项均不符合图中给出的等值线变化规律及数值特征。图中降水量多的地区是西部、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量都超过640mm。

13. D14. C

图示气候类型为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该地1月份正午太阳高度虽然较大,但因降水多,云层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因此气温比11月份低。热带草原气候最高气温的月份一般出现在干季后期,雨季前期。

15. D

根据图中四地气温和降水量信息进行分析,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0~℃以下,年降水量在500~600mm之间),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0℃以上,年温差小,年降水量在700~1000mm之间),丙地应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年降水量在1500~2000mm之间),丁地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最热月气温达30℃以上,年降水量750~1000mm,且7月降水占全年降水的1/3,说明干湿季非常明显)。非洲大陆纬度较低,号称热带大陆,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布,由于海陆分布特征,也没有形成热带季风气候。而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所以选D项。此题很容易选C项,把丙地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实际上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量更大,年降水量应该大于2000mm。

16. (1)降水地区分布不均,多雨区和少雨区相间分布,大洋降水比大陆降水多。北纬60°~50°和北纬20°~30°全球降水量较少。

(2) 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3) 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

17. (1)

(2) 地形,气压带和风带;海陆热力性质、陆地形态。

上一篇:越秀区培智学校控烟制度下一篇:蚂蚁和蚜虫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