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的写法教学设计

2024-07-17

点的写法教学设计(共10篇)

1.点的写法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点画的写法以及竖点、圆点、右侧点、相向点之间的关系;理解用笔轻重和笔画粗细的关系。

2、德育目标:学习书法艺术,感知优秀传统;养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提高审美能力。

3、能力目标:明确汉字的笔画均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部分组成;掌握竖点、圆点、长点、相向点的写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

(1)书写每一笔画,都分为起、行、收三个部分。

(2)点的形态及写法。

(3)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难点分析:

写生开始写字,握笔过死,过于用力,易把笔画写成相同的几条线,用笔的提按变化是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

1、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在教学中,少讲或者不讲抽象的理论,多讲怎样写,在什么地方写。使学生通过记忆、模仿,逐步形成定型动作(即习惯动作)。

2、教学中把知识分散,边讲边练,各个突破。

3、通过“家、文、不、小”教学,解决点的写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1、维护课堂秩序;检查学具。

2、让学生欣讲解有关我国的传统书法艺术的趣事。

(二)出示竖点、圆点范字,说明竖点、圆点的写法。

1、藏锋点

以顺锋或逆锋入笔,随即顺时针享有下方按顿,稍作停驻,然后圆转回锋提笔作收,笔锋内藏。

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运指和运腕的幅度,指和腕的运动是互相配合、互相联系的。运指中含着运腕,运腕含着运指,不能截然分开。然后教师纠正发现的问题。

(三)右侧点的写法。

2、右侧点

顺锋字右上方向左下放入笔,随即下按,在略微向下顿笔,然后向右上方回锋提笔作收,笔锋一般内藏不外露。

学生练习:

(四)相向点的写法。

学生练习:

3、相向点

左侧右上出锋点以顺锋或逆锋入笔,随即眼反时针方向向右下放顿笔,然后向右上方回锋并顺势提笔带出锋芒。

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检查学生作业,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纠正。

(五)作品欣赏:扇面、对联、条幅、中堂、斗方、横幅。

(六)临创作前准备:

1、书写的主要内容。(可以是文章诗词,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等,都可作为书法作品的内容。)

2、颜体楷书集字、拼字练习

3、生宣纸。结合书写内容设计书写形式

4、印章和印泥。

(七)出示范作:

(八)要求: 实践创作:(在下边的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九)总结课堂:

①表扬好的作品和学生;对优秀的要出示全班同学观看。

2.点的写法教学设计 篇二

一、激发兴趣是选择设问点的关键所在

教学时通过设问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中的关键之处在于新课的导入。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正说明了兴趣是学习的强动力。新课导入设置一个激趣的疑问点, 从而激起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 打开思想的闸门,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阅读教学中可选择以下设问点导入课文:

1. 选择动人情节, 设问煽情导入

例如教学鲁迅小说《祝福》时设问:“为什么说祥林嫂是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细读全文可以发现, 祥林嫂大半生悲苦命运的发展轨迹, 其每一个临界点都与春天有关:立春之日, 丈夫死去;孟春之日, 被迫改嫁;暮春之日, 痛失爱子;迎春之日, 一命归天。作者特意将“丧子、再嫁、失子、归天”几个最为关键的情节都安排在春天发生, 不无深意。春天是多么美好啊!祥林嫂不能像常人一样拥有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更能唤起人们对这一悲剧命运的思索。以没有春天作为人物命运的发展背景, 更有其深邃的象征意义。教学时以此导入课文, 颇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2. 设置相似场景, 设问移情导入

例如笔者在教学《陈奂生上城》一文时是这样导入的:“新年刚过, 同学们都去亲戚家拜年了吧, (学生都露出轻松欢快的表情) 有没有亲戚到你们家来拜年呢?”学生集体回答:“有。”老师继续问:那其中有没有乡下农民亲戚来呢?有的答有, 有的答没有。老师就指向答“有”的那一批学生追问:“在你的眼里乡下农民亲戚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从哪些举动看出来的?”这样一问, 学生就如同沸腾了的开水, 争相发言。这位老师通过如此设问把陈奂生上城的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课文导入直接上升到对农民朋友普遍特征的认识, 既生动激趣又具深度。

3. 选择经典细节, 设问对比导入

再如教学《祝福》时, 也可以设问“课文为何要多次提到钱?祥林嫂的死跟钱有关吗?”引导学生细读全文可以发现, 文中共有六次提到钱, 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福兴楼的清炖鱼翅, 一元一大盘。

祥林嫂初到鲁家的工钱:每月五百文。

祥林嫂从鲁家支去的工钱:一千七百五十文。

祥林嫂婆婆卖祥林嫂的钱:八十千, 娶亲花的钱:五十千, 剩下的钱:十多千。

庙祝答应捐门槛的价目:大钱十二千。

祥林嫂捐门槛的钱:十二元鹰洋。

清单中的单位不一致, 查课文注释可知它们之间的简单的换算关系。我们也可以为祥林嫂算一笔可怕的“经济账”:祥林嫂在鲁四家中辛苦做工三个半月, 挣的钱还买不到两盘城里福兴楼“价廉物美”的清炖鱼翅, 处于生活底层的祥林嫂的命运何其可悲!祥林嫂捐门槛所花的十二元足可抵她两年不吃不花的所有工钱。这毫无价值的捐门槛在祥林嫂眼中是多么的重要啊!柳妈描述的地狱景象给她带来莫大的恐惧和痛苦。这精神上的最后一击彻底加快了祥林嫂往死路上走。小说中这一成功的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揭示主题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鲁迅对此更是匠心独运。

二、紧扣目标是选择设问点的重要步骤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审视, 在设计阅读问题时, 必须紧扣文体特点和阅读材料的板块教学目标, 瞄准板块教学目标进行针对性极强的重点设问。

例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 根据板块教学目标, 笔者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自读:

(1) 这次演讲的听众是些什么人?

(2) 这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场合各是什么?马丁·路德·金演讲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时间、地点、场合?

(3) 这篇演讲稿涉及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涉及哪些人利益?对他们的利益各造成了怎样的冲击?

(4) 马丁·路德·金通过这次演讲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最终达到了吗?在文中马丁·路德·金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教学《我有一个梦想》必须让学生懂得演讲词这一文体, 不仅具有议论文特点, 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针对性、鼓动性、口语化特点, 为达到演讲的目的还需动情, 运用多种表达技巧等等。因此, 该文学板块的教学, 就要尽可能根据演讲词的教学目标要点来选择设问点, 安排教学程序。以上教学设计的四个问题紧紧围绕目标, 抓住演讲词的特点来设问, 不仅引领学生解读了文本, 也掌握了演讲词的特点, 对学生以后的演讲实践也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再如对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的悲剧根源的探讨, 可分别设问如下:

1. 假如孔乙己没有被丁举人打折腿, 不就避免了悲剧的结局吗?

讨论:丁举人中了举, 有钱有势, 而孔乙己“没有进学”, “愈过愈穷”, “他家的东西, 偷得么?”被打折腿不足为怪。

2. 假如孔乙己不去偷丁举人的东西, 怎么会被打折腿呢?

讨论:孔乙己“好喝懒做”, 又穷困潦倒, 不偷怎么生存?

3. 假如孔乙己不好喝懒做, 不就不会去偷丁举人的东西了吗?

讨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可见他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很深。考又考不上, 又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自然就会好喝懒做了。

结论:孔乙己的悲剧, 主要是社会悲剧, 有封建社会制度, 有封建科举制度存在, 就会有孔乙己这样的牺牲品, 他的死是必然的。

这里, 步步都以紧扣目标的方式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如剥茧抽丝, 直至问题的解决, 这样也就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它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动脑动口, 再加上形式活泼, 挖掘深广, 且趣味性很强, 学生很容易参加“论战”, 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 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形成流程是选择设问点的操作原则

如果说设计从整体上感知的问题是把学生引入课文, 那么形成流程的问题设计就是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去寻宝、获取猎物;前者属于略读, 后者就是要引导学生去精读。在具体教学时, 所设计的问题要形成流程或阶梯, 或由浅入深, 或由易到难, 要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 教师要在此点与彼点之间筑起阶梯或架上跳板。这种用打破沙锅问到底式的问题设计, 能够把学生引向更广更深的阅读层次。

例如教学《最后的常春藤叶》时的问题设计:1.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请说明原因。2.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3.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4.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5.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 作者却没有实写,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6.贝尔曼是小说的主人公, 作品集中写他的只有两处, 试分析他是怎样的人?7.欧·亨利式的语言有什么特征?

我们知道, 小说中最震憾人心的情节当属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意外结局。琼珊把这最后一片叶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征兆, 作为最后一丝与世界的微弱牵连, 作为放弃生命的理由, 却想不到这最后的常春藤叶竟能战胜“秋风扫落叶”的命运, 这给陷入绝望中的琼珊以极大的鼓舞, 促使她重新振作起来。以上的几个问题牢牢地扣住文本, 对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命运、人物性格、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层层设疑, 引导学生环环相扣地对文本进行解读。

再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笔者主要设计了如下四个问题: (1) 焦仲卿的母亲出于何种心理让儿子休妻呢? (2) 除了殉情, 刘兰芝和焦仲卿还有哪些路可走? (3) 与焦、刘遭遇相似的陆游、唐琬却走了另外一条路, 这又是为什么? (4) 爱情如此美好, 但是什么让爱情偏离了航向?这四个问题中既有对全诗情节的梳理, 也有主要人物形象的命运、性格分析, 更难得的是, 在较广阔的空间中引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爱情”主题进行探讨剖析, 使原本较为直白的命题变得深沉、严肃, 促人深思。

四、培养迁移能力是选择设问点的根本目的

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教懂学生了”, 也不是“教会学生了”, 而是要“学会”, 这就要使学生在主动独立的阅读过程中明白在学习中怎么去抓住重点进行学习。因此, 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老师为学生选择设问点上, 而是要告诉学生老师为什么要以此作为设问点, 明白了这些, 才是他们“学会”的开始, 也是他们真正能以一反三的资本。中学语文新教材作为使学生自知的独特之处, 恰恰以专题板块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教材内容, 使教材的系统性、整体性和阶段性更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教者可以将某一专题、某一教学板块通盘结合考虑, 可以在讲读某一课文之后, 试图让学生总结老师为什么要选择这一知识点进行设问,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问题, 然后学生再互相进行设问、提问、解答, 最后, 老师评价、总结学生自读的阅读问题的设计。长期坚持, 久而久之, 学生定可形成自主设问, 优化阅读学习中问题质量的能力。

3.点的写法教学设计 篇三

一、点的写法

(一)右侧点(图一)的写法:“右侧点”也叫“露锋点”,形态向右侧倾斜,在点的左上部有一露锋的锐角,这也是点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写法如下:①向右下起笔切入纸面;②向下轻轻按笔;③逆锋提笔回收。如果写点仅有起笔、按笔下行而没有回锋动作,点就不饱满了。

(二)左侧点(图二)的写法:左侧点多放在字的左侧,与右侧点形成一种呼应关系,并向右方提出笔锋,要注意角度和写法。其写法如下:①向右下起笔轻轻入纸;②迅即向左下方由轻渐重按笔;③逆锋提笔回收。

(三)竖点(图三)的写法:这种点一般出现在宝盖头这个偏旁中。写宝盖头上面的竖点时,为了和左面的左侧点笔画相呼应,常常将本应是右侧点的这一点写得很正,其写法就像写一个短竖一样。

二、点的组合变化规律

点是形式多样、态势多变的笔画,不同的字、不同部位的点态势各异。古人有“点不变谓之布棋”之说。意思是说点不能写得像棋子似的一样大小、形状划一,到处乱摆。南宋姜夔《续书谱》有这样一段话:“点者,字之眉目,全藉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字异形。”他把点比作字的眼睛和眉毛,十分形象妥帖。

(一)点横组合,点不沾横(图四):点和长横组合时,点也要占据一个横的位置,不能沾到长横,保持横向笔画排列均匀,否则有缩头耸肩的感觉。

(二)相向两点,宜远勿近(图五):相向两点左右互相呼应,笔势上要连贯,因此左点常常向右出锋,且锋向所指正是下一笔的起笔之所在;右点笔势上要与下面的笔画呼应,形态像短撇一样。这两点虽然相互呼应,但却不可离得太近,其所在的位置要与横画或竖画等距,这样字才有精神。

(三)右下一点,离得要远(图六):右下角的点经常起到支撑整个字以求稳定的作用,书写时不要和左边的笔画靠得太近,力求写得远一些,更不要和其他笔画相粘连。

(四)字底四点,既宽又匀(图七):四点底一般情况下左边第一点和右边的第四点都是“面向里,背朝外”,形成向内合抱的态势。书写时,四点要讲变化,要注意点的向背之势及呼应关系。有四点底的字,四点要既宽又匀,其他的横画都要相应收缩。

(五)相背两点,笔断意连(图八):八字形分开的两点,为相背点。其右点为右侧点,左点实际上是短撇。左点撇出虽与右点相背,但撇出后笔锋在空中有个反方向弧度轨迹,然后落到右点起笔处。相背的两个点在书写时一定要连续完成,使其笔断意连,切不可写完左点,停顿一下再写右点。

4.点的集教学设计 篇四

林沐阳

一、教材分析

通过形象的例子来一起认识点、线、面作为造型要素的特点与联系。点作为一种视觉元素,其意义是比较广泛的。在自然形态中,人既可感知点,也可视之,点是物象的浓缩。康定斯基说:“点是最简洁最坚强的主张,因此点是绘画最初的要素。”

古希腊人喜欢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装饰他们的建筑;点彩派画家能够用色点来表现耀眼的阳光;现代派画家用不同形状的点勾画诗一样的图画„„这些都充分显示了点的有序和无序排列的美感。

二、学生状况分析

作为预备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单从知识方面入手,势必会造成枯燥乏味。其次学生的好动心很强,在广泛的点的集合的作品中,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自己能够完成的绘画作品形式进行创作,从而体会点的无穷韵味。

三、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使学生能够利用点的不同的排列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协调的色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点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合理利用点组合的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协调的色彩。

四、教学资源

学生:彩笔、铅画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对比导入。

说明:

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点彩画画面以点排列的方式绘制,画面效果较为朦胧,与之完全不同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画面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

师:这两件作品画面效果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地方?(揭示课题)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修拉)法 《拾穗者》(米勒)法

点彩派代表画家 现实主义画家

通过欣赏两幅作品以及对比,对点彩派的起源北背景以及作品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二)知识全面剖析。

首先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寻找生活中的点,如金钱豹身上的点点斑纹、花园中的点点小花、夜空中的点点星星,了解点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以及了解的是自然界中的基本组成元素,对于“点的形状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是点”这一概念有较深的理解。

(三)欣赏作品,自组探究。

课本中选择了不同种类的点绘画作品,在此,可将各种作品展示于学生面前,通过老师的引导逐一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得出不同作品的绘画方式,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点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将各类中国画、电脑制作的作品以及国外点彩派的代表作分别展示,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自组探究得出这些作品都是通过“点的形状变化;点的颜色变化;点的规律性排列;点的疏密变化”而组成的一幅作品。

(四)学生实际操作。说明:

这一环节是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表现自我、相互交流、体验乐趣的过程。学生能否根据课上所学知识与技能,将画面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来,是这一环节的根本。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指导和肯定,使学生的画面及时保留较好的效果。

作业要求:

1.利用点的颜色、形状、疏密关系的变化进行创作。2.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

(五)课堂教学评价。说明:

评价时要根据学生所选择的点画方式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作总结性评价,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扩展性思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课外延伸拓展。

5.点的魅力教学反思 篇五

本节课让学生发现和体验圆点在纸上不同的位置,给人不同的感觉,产生的基本变化:在对教材的处理上,要突出寓教于乐。

四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能大胆的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级别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年级的孩子对美术语言没有那么多理性的认识,所以我们教师要力求在教学与学生共同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在看看做做,说说画画,玩玩乐乐中,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现点的魅力,用点来表现美,用点来创造美。

6.竖的写法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垂露竖、悬针竖、短竖”的不同形态,掌握其写法。

2.掌握竖画在字中的间架结构安排,使学生写得更加匀称美观。3.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和欣赏字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垂露竖和悬针竖。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观察,并能发现其特点和规律。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铅笔。学生:田字格本、铅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欣赏书法作品,感受中华汉字之美。问:欣赏了这些书法作品,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确实,我也觉得这些字很美,我也想写一手好字。同学们想不想写好汉字?(想)汉字是由一笔一划构成的,要想写好汉字,先得写好笔画。(请同学说一说书写笔画应注意什么:注意起笔、行笔、收笔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火柴棒)

今天,老师就跟同学们一起来探讨“竖的写法”。(课件出示:竖的写法)俗话说:竖不直则字不正,因此,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有垂露竖、悬针竖和短竖之分。

二、垂露竖、悬针竖、短竖的认识

1、出示垂露竖。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竖的末端的形状像露珠,这种竖就叫垂露竖;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上面这些字儿竖的末端的形状像露水珠,这种竖就叫垂露竖。

师:我们该怎样写好垂露竖呢?垂露竖的写法是:下笔顿笔,向下行笔,收笔稍重,成露珠状。口诀:“顿笔——行笔——回锋”。

在汉字“下、个、川、书、开”等字中我们都能看的他的身影。教师范写,学生在书桌上写,在田字格本上写。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2、出示悬针竖。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生: 竖的末端的形状像悬吊的钢针,这种竖就叫悬针竖。

师:我们该怎样写好悬针竖呢?

写法:悬针竖的写法是:下笔顿笔,向下行笔,行笔到位后,向下逐渐提笔收笔。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下比较重,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

口诀:“顿笔——行笔——收笔”。

在汉字“

十、千、平、丰、半”等字中我们都能看的他的身影。教师范鞋写,学生在书桌上写。在田字格本上写,教师巡视指导。

3、出示短竖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与垂露竖有什么不同? 确实相比而言短竖要写得粗短有力。

怎么书写呢?短竖的起笔与垂露、悬针竖基本相同,只是向下行笔至尽端有横托住,所以自然提笔离纸即可。

口诀:“顿笔——行笔——收笔”。

在汉字“口、古、旧、土、士”等字中我们都能看的他的身影。5.教师示范,同学们跟随老师用右手的食指在桌面写一写。6.在本上写,再次强调书写姿势。要想把字写好我们得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拇指中指捏笔杆,指离笔尖一寸远。中指在下托住笔,其余指曲要自然。)还的注意正确的书写姿势。(头正、身直、肩松、足安。三个“一”要做到,手离笔尖一寸,眼睛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7.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请注意写字姿势。8.作品展示。

9..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竖的写法,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小口诀:(出示课件)写竖直而正,收笔不相同,垂露与悬针,贵在有轻重。哪个轻?哪个重?(悬针竖收笔轻,垂露竖收笔重。)

10、同学们写得真不错,老师真高兴。为了犒劳你们,老师带来了孩子们最爱听的故事:《穷和尚成了书法家》。

孩子们,听完这个故事,老师相信同学们更有信心了,请同学们记住: 要想写一手好字儿,贵在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写字如做人,希望同学们每天都能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7.点的写法教学设计 篇七

关键词:Photoshop,疑难点,图层,选区,颜色模式,路径,蒙版,通道

在Photoshop教学中,学生相对较难理解的概念有图层、选区、颜色模式、路径、蒙版及通道,因此教学中所存在的疑难点基本上和这六个概念相关,下面笔者就相应的教学疑难点在教学中所做的处理和解决办法逐一陈述。

●图层

1.图层概念的处理

图层是学生学习Photoshop所接触的第一个关键概念,对于图层教师不必要求学生记住概念,只需要求其对图层能够充分理解。通俗地讲,图层就像是在一张张透明的玻璃纸上作画,透过上面的玻璃纸可以看见下面纸上的内容,但是无论在上一层上如何涂画都不会影响到下面的玻璃纸,上面一层会遮挡住下面的图像。最后将玻璃纸叠加起来,通过移动各层玻璃纸的相对位置或者添加更多的玻璃纸即可改变最后的合成效果,如图1所示。这种分层绘制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可修改性。在实际教学中,要反复强调图像要分层绘制,因为学生在初学时通常会不知不觉将图像都画在同一个图层上。

2.图层空间关系之疑

相对来说,图层概念本身并不难理解,但学生对于图层之间的相对空间关系,却会产生偏差。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在Photoshop的图层调板中,图层是纵向一层层排列的,学生很容易从表面上认为图层之间是纵向并列关系,但实际上图层之间的空间关系是纵向叠加关系。因此,在讲解图层内容教学时,教师务必要将图层之间的空间关系说清楚,讲透彻,切不可让学生产生任何误解,否则学生会很难入门。

●选区

1.选区概念的处理

选区顾名思义就是选定的区域,但学生常常会觉得这一概念很空洞。因此,教师在讲解选区概念时,要注意将为什么要建立选区的原因讲清楚,告诉学生只有建立选区后才能使操作有针对性。另外,能形成选区的工具也比较多,但教师只需对工具面板中的“选框工具”、“套索工具”和“魔棒工具”大致做个讲解就可以了,具体应用可在案例教学中再慢慢渗透。

2.选区运算之疑

对于选区运算,学生刚接触时会觉得复杂,但教师可通过数学中集合的概念做类比讲解,如并集相当于选区相加运算,交集相当于选区相交运算等。当学生掌握了选区运算后,也就为学习路径运算打下了基础,因为选区运算与路径运算相似。

●颜色模式

学习Photoshop,就必须了解颜色模式。对于颜色模式,难就难在到底该讲哪些内容,如何讲。因为关于颜色基本概念和模式若多讲,学生不但不能理解,反而会增加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对于要讲解的内容可进行如下选择和处理。

1.颜色基本概念的处理

色相、饱和度、明度(即对黑白灰的理解)和不透明度等概念是教师必须要讲的,因为在以后的教学中这几个概念是经常要用的。

2.颜色模式之疑

在多种颜色模式中,针对中职生只需重点讲解RGB模式和CMYK模式即可,尤其是RGB模式是重中之重。针对这两种模式,学生既存在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模式,同时也会产生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的疑问。

对此,教师可将两种模式进行对比讲解,如RGB模式是发光模式,可用电视、电脑、手机的屏幕等举例说明,而CMYK模式是印刷模式,可用书本、衣服、海报等举例说明。经举例说明后,学生就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先通过图层颜色叠加的办法进行讲解,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相应的颜色模式图,RGB的颜色模式图如图2所示,CMYK的颜色模式图如图3所示。这样,学生对这两种颜色就有了初步的理解,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学生对这两模式的认识会愈加深刻。对RGB模式,教师在讲解拾色器的时候,还可在颜色的RGB值和十六进制记法时再做进一步讲解。

●路径

路径教学内容相对其他教学内容来说,更容易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其所涉及的重点内容为路径的建立、修改和运算。

1.路径概念及操作的处理

路径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不陌生,但路径的操作相对更重要。因此针对路径,教师只要把建立路径工具和选择路径工具先按类别讲清楚,学生基本都会创建路径。对于路径的修改,着重讲解曲线的控制,即路径控制手柄的用法即可。

2.路径运算之疑

对于路径运算,学生是最头疼的。教师可先利用两相交圆的并、交、减运算进行简单讲解,同时引入数学集合的概念来进行对比讲解。如果学生在此之前,已学过选区运算,那么对于路径运算的接受就会顺利,因为两者的运算比较相似。

当学生将基本概念和操作都学会后,后续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地练习。要想熟练应用路径选取和运算,“别无他,唯手熟尔”。

●蒙版

蒙版就像图层的神秘“面纱”,学生对它的理解总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其遮蔽功能比较有趣,学生还是比较愿意学的。如果教师能由简入繁地讲解,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学会蒙版基本应用的。

1.蒙版概念的处理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先由如图4所示的“童子入荷花”的这样简单合成案例引入蒙版,等学生了解了其所能实现的功能后,再正式引入蒙版概念。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楚蒙版中黑与白的功用,“黑是遮住同级图层,白是露出同级图层”,这句话要反复讲,而且要反复说是针对同级图层,学生只有理解了这句话,才能初步理解蒙版。这里的同级图层是指在图层面板中,应用了蒙版的图层,该图层与蒙版在图层顺序中处在同一级上。否则,学生总会对蒙版转不过弯,对于再往后的快速蒙版、矢量蒙版,学生就更加无法接受了。学生完成了三、四个蒙版应用的练习后,教师就可进行快速蒙版、矢量蒙版的讲解和应用。

2.蒙版本质之疑

关于蒙版,除了要求学生了解它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要讲清楚其本质。当笔者向学生提问蒙版的本质是什么时,通常的情况是学生基本回答不上来。当被告知蒙版就是选区时,更是一头雾水。只有通过对将蒙版与选区进行转换的讲解,学生才会理解蒙版与选区在本质上都是对区域的选定,只不过蒙版是更深层次表现形式的选区,这样蒙版本质之疑即被解除。

3.蒙版应用技巧

(1)蒙版抠图:在利用蒙版抠图时,在与图像外形相结合的同时,也要结合图像颜色。采用魔棒工具对区域进行定位抠图,接着采用蒙版工具选出将要抠图的范围,在此过程中不停地采用黑白两种画笔在蒙版区域上交替涂抹,执行相应的删减、添加等操作,直到选出精准的区域为止。

(2)蒙版不但可应用在图层上,还可应用在图层组上。蒙版与图层解锁后,可直接应用到其他图层或组上。

(3)蒙版和通道一样,几乎能应用所有滤镜特效。

(4)剪贴蒙版:剪贴蒙版是Photoshop中一个比较特别、有趣的蒙版,用它可以制作出一些特殊的效果,如特效字。它的功能是通过使用处于下方图层的形状来限制上方图层的显示状态(即“下形状上颜色”),达到类似剪贴画的效果。这是它与图层蒙版的最大区别之处,这一点教师务必要向学生讲明白。

●通道

如果说蒙版是Photoshop的核心,那么通道就是Photoshop的灵魂。学习Photoshop时,了解和掌握“通道”才是图像处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清楚通道的概念,而且在众多关于通道的概念中,应主要针对Alpha通道和颜色通道进行着重讲解,尤其是Alpha通道,对于复杂选区的选取和存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通道概念的处理

通道是所有概念中最难让学生理解的。对于中职生,最初只要能大致理解通道就可以了,过多要求反而会导致学生对其生厌,随着案例的不断应用,学生便会逐渐加深理解。对于通道,教师仍可以Alpha通道、RGB颜色模式的通道讲解为主,可用通道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此概念。对于理论性内容,教师不必做过多讲解,可通过通道抠图和运算的案例让学生自行理解。

2.通道本质之疑

通道的概念,从本质上讲,也可以说通道的本质同样是选区,只不过是内在的表现形式。对于“通道就是选区”这句话教师同样要反复强调,由于学生在前期已知蒙版本质也是选区,因此他们对通道本质同样是选区这一问题的理解并不难。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讲清楚,在通道中,以白色代替透明表示要处理的部分(选择区域);以黑色表示不需处理的部分(非选择区域)。

当学生学完蒙版、通道,并知道选区可与二者相互转换后,自然就会明白通道与蒙版还存在着另一个共性,即通道与蒙版一样,没有独立的意义,而只有在依附于其他图像存在时,才能体现其功用。

●结语

8.《题记的写法》教学设计 篇八

执教者:张掖六中

王吉东 教学背景:

近几年,中考语文分值由120分增至150分,高考即将由150分增至180分,作文在试卷中的的比值必然会增加。因此,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会更加重视,除了正常的辅导和加强外,教给学生写题记的方法,是一种短期而有效地方法,对提高作文成绩和语文成绩大有裨益,也十分必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题记”的概念、特点,了解题记的一般类型; 2.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题记的作用,领会其对作文的帮助; 3.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为自己的习作撰写题记; 教学重点:

1.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题记的作用,领会其对作文的帮助; 2.要求学生注意,题记是根据需要而写,不可生般硬套;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为自己的习作撰写题记 教学方法:讲述法、举例法、体悟法 教学时间:9分钟左右

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相关视频 教学过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作文在中考语文成绩中的比值很大,直接决定着我们语文成绩的高低。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作文锦上添花,从而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吸引着他们一读为快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很好的方法,那就是给我们的作文写一个文质兼美的题记。(同时出示课题)二.新课开始:

(一)概念、特点、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题记?他又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呢?

1.概念:题记是写在文章的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 2.特点:题记具有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句精美等特点;

3.题记既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又能提示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类型及写法

那么,应该如何写题记?题记都有哪些类型呢?

1..(第一种是)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法)

以题记来点题,在结构上提挈全文,让读者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与情感有个准确地把握和明确地领会。

比如:一位同学在作文《母亲河》中写的题记为:

谨以此文献给我深爱的母亲,献给天下所有普存爱心的母亲。

题记既为读者展示了作文的大致内容,又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真诚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可谓先声夺人。

2.(第二种是)引经据典,彰显底蕴(法)

这种写法既可以引用诗文名句,也可以引用名言警句,甚至歌词都可以。这样做不仅使文章立意深邃隽永,更能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语言修养,给他们留下一个好印象。

比如:一位同学在作文《永远的乡愁》中引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的诗句作为题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以此作题记,表达出了作者对故乡浓郁、绵长的思念之情,让读者在未阅读正文之前就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强度。

3.(第三种是)抒己真情,拨人心弦(法)

作文是作者内心真情实感的流淌,是心灵的放飞,讲真话、抒真情是作文的最高境界。题记作为作文的有机部分,只有真正用真心、用真情写出来,才能拨人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

比如:一位同学在以“相信自己”为话题作文中写下了下面的题记:

不要抱怨自己的命运,我们都是上帝的宠儿;不要畏惧山外的山,人外的人。相信自己:你就是山外之山,人外之人。

——写给昨日自卑的我 4.(第四种是)妙用比喻,直观显现(法)

对于一些话题比较抽象的作文,巧妙地运用比喻作题记,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变单调为生动,画面感强的特点,而在具体和生动的设喻中又蕴涵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比如:在一次以“挫折”为话题的作文中,一位同学以汪国真的比喻式诗句作为题记: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这个题记,形象的指出了面对挫折既要超越自我,更要积极面对的正确态度,不但含蓄形象,而且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5.(第五种是)创设悬念,引人入胜(法)

题记以悬念的形式出现,能立刻吊起人们阅读的胃口,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把读者的目光引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比如:一位男同学在以“书”为话题的作文中写下了如下的题记:

一个喜欢读“书”的男生,一个不喜欢“读书”的男生。我就是这样一个男生,你愿意倾听一个两面男生的双面人生吗?

看到这个题记,对于他到底是喜欢“看”还是“不看”,恐怕没有几个人不愿意探个究竟的,那么,只好一读为快了。

6.(第六种是)突破创新,出人意料(法)

如今的中学作文,创新精神、张扬个性日益成为主旋律。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就是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给人以“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丰富作文的内涵并写出新意。

比如:在一次以“我就是我”为主题的创新作文大赛中,一位同学写下了与众不同的题记: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这个题记,既有悬念感,又有唱“反调”、力求新颖的感觉,让人眼前一亮,急于读一读这个别开生面、与众不同的“我”。

7.(第七种是)点晴之笔,照亮全文(法)

就是用题记来揭示文章的主旨,在点题时为行文定向,让读者对文章承载的思想与情感个有准确的把握。

比如:在一次一“磨难”为话题的作文中,一位同学写下了这样的题记:

苦难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这则题记,可谓画龙点“睛”,一语道破天机:“我”面对苦难、挫折到底持何种态度,一目了然,为全文增色不少。三.小结:

1.除了以上列举的,还有诸多形式的题记,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目的都只有一个:为我们的作文锦上添花,突出中心,提升自己文章的品味,争取获得老师的好评。

2.需要注意的:我们在构思题记时,一定要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而确定写什么样的题记,有的放矢,要有深刻的思想、广博的知识,认真构思、反复推敲,力求表达得当、精练有力,让你的作文新颖独特,光彩照人。切忌生搬硬套、照猫画虎。四.作业:

试根据自己实际经历,给下列话题作文撰写一个题记,类型不限。

(提示:根据话题,先构思好主题,进而选素材,对作文有个大致构想,完后再写题记。)

1.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并构思一个题记。(如时间不允许的话只列提纲也可)

2.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并构思一个题记。可)

9.各科教学目标写法 篇九

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还应包括启迪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圆柱体体积计算方法,能用圆柱体体积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实践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初步感知切割、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化学: 元素周期表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2、自主探究:探究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用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历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与技能:知道百家争鸣的基本情况,结合政治经济史的内容,掌握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况、意义。了解孔、孟、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认识到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时代的产物,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及精神内涵和教育上有教无类思想的历史影响等。情感态度: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体会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境界和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和重视民生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政治:

初中:经受挫折的考验

知识:通过学习指导,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可以在学习及生活中培养,并初步掌握培养这种品质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能力:能够将学习的这些锻炼方法转化成一种观念并付诸于实践,从这些方面努力,实习知向行的转变,在生活,学习中,逐渐形成这种优秀的品质。

情感态度:认识在不畏挫折,开拓进取心理品质方面进行锻炼的必要性,勇敢迎接挫折的不期而至,战胜挫折后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并意识到这种品质在当今生活极为重要。

物理: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量筒,学会量筒测液体(如水)的体积和小块形状不规则固体(如塑料块)的体积。

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教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如塑料块)和液体(如盐水)的密度。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兴趣,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的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语文:

语文知识学习主要有6个层级: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变色龙》(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知字词;认知文章中比喻、拟人、夸张等句子

过程与方法:细节、对比描写的运用;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评论奥楚蔑洛夫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变化。

情感与态度:愿意读中外名著;对见风使舵、专横跋屉、虚伪自私、阿谀奉承现象的憎恨;建立诚信、正直的人格;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

美术:

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卡通的教学目标:欣赏和了解卡通艺术夸张、变形和拟人化等造型特点;学会用夸张和变形的方法创造一个卡通形象。

卡通的学习方法目标:通过收集卡通资料,交流、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研究和创作卡通作品;把所创作的卡通形象运用到生活中、学习环境中。

学习过程目标:欣赏与交流――探索与归纳――构思与创作――展示与评价 卡通的教学目标:用自己的眼光赏析和评价卡通艺术作品;知道卡通艺术与我们生活的紧密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了解当今时代卡通发展的概况以及我国卡通发展史和发展现状;感受卡通艺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服装设计的单元教学目标: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服装设计步骤;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语言(款式、色彩、材质的有机融合)和形式规律;能运用不同的手段有主题、有创意地设计和制作服装设计作业。

服装设计的单元学习方法目标:能观察生活中各种服装的款式与特征,以自主的或合作的方式进行尝试和研究,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服装设计。

学习过程目标:质疑与探讨――求征与创新――动手创作――表演交流――研究探索(安排于四课时中)

服装设计的单元教学目标:能感受服装之美,对服装色彩美、款式美、材质美、图案美、工艺美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初步的现代服装设计意识。了解服装设计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音乐:

一、知识与技能 节拍,节奏等音乐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模仿。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探究。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合作。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综合。将其他艺术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音乐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的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华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化学:

“海水晒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2.理解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使学生总结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培养其思维及逆向思维的能力。

2.通过学生实验帮助其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介绍我国食盐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0.点的写法教学设计 篇十

一、操作定义

“以识字写字为重点”指的是: (1) 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 要安排充裕的时间和有关环节, 组织合适的教学形式, 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手段来落实。 (2) 按照语文学习整体推进的规律, 就“知识与能力”而言, 课堂采用“以识字写字教学目标为‘纲’, 其他教学目标为‘目’”的教学策略来安排教学内容。如读准生字的音与读准课文相对应, 生字词的学习与正确朗读课文相结合。

“学习型”指的是:以“有效教学”理念为指导, 运用任务型教学法, 强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完善“教学周期环”,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全体参与的课堂, 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学基本流程

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学习型阅读教学, 其教学的基本流程为:

(一) 复习诊断, 激趣导入。

根据当前的教学状况, 这个环节强调“复习诊断”的实施。“复习诊断”是说在学习新课之前, 对学生学习新课所需的关键性知识、重点技能或单元主题进行复习检查, 针对存在的问题、缺陷进行教学的补充和训练, 并调整教学预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

如一年级学习的《一去二三里》, 可以先复习检查“er、liu、si、shi”音节的拼读, 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二、六、四、十”的读音;《静夜思》可以先复习检查后鼻韵母和带后鼻韵母的音节、三拼音音节的拼读, 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静、床、光、望、乡”的读音。再如《两只小狮子》, 就可以利用单元主题的优势, 设计问题复习检查:“我们回忆一下, 《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讲了哪些小动物?你喜欢谁?为什么?”学生正确回答后就可以顺势导入新课的教学了。

(二) 朗读训练, 集中识字。

“识字写字”和“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是第一学段的两个基本的、重要的教学目标, 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充分利用有意注意, 利用朗读与识字的对应关系, 把朗读训练与识字教学相结合, 提供字、词、句、文的语言环境, 复习要求会写字的读音, 以唤起学生对字形的注意;通过读音教学, 掌握会认读的生字词读音, 初步识记会认读的生字, 使学生做到不添字落字、停顿恰当、基本正确朗读课文。基本操作方法如下:

1.这一部分的教学一般由两个环节组成:一是读准字音与读准课文相结合为一个环节, 二是生字词的教学与不添字落字、课文朗读停顿正确相结合。随着学生拼读能力的形成, 识字量的增加, 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的增强, 这两个环节也可以合成一步完成, 即直接提供词语的语言环境进行朗读训练, 集中识字。

2.采用任务教学法组织教学。一般地说, 每一环节、步骤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 布置学习任务, 提供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二是给予充裕的时间, 采用合理的课堂教学形式, 让学生按照学习任务进行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三是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 并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展开教学活动, 或调整预设进行教学。如一年级的读音教学环节, 可以这样操作:首先布置学习任务, 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次, 遇到不会读的字多拼读几次, 读完课文后, 把生字圈画出来, 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然后, 学生按照任务要求开展学习活动 (反馈圈画情况相机进行) 。最后, 教师检查学生读准生字的情况, 相机进行读音教学。

3.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着力落实“过程与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学生初步掌握了生字的读音, 就可以组织读准课文、巩固读准字音的操作:首先是同桌互读课文, 注意读准生字和课文。听的同学拿铅笔在同桌读错的生字下面做上记号, 等同桌读完后帮助他纠正。然后, 反馈纠正的情况, 教师进行读音难的字的教学。最后, 教师进行读准课文的训练和反馈检查。这样, 以落实“知识与能力”为目标, 让学生经历生字和课文读不准到读准的过程, 培养学生倾听的意识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4.词语教学是识字教学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 因为只有通过组词, 生字的字义才能固定下来, 才有可能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字义、词义, 有助于学生识记生字, 有助于学生不读破句子、停顿恰当地朗读课文。一般可以这样操作:首先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要求做到不添字落字, 注意句子间的停顿。读完以后, 给生字 (要求会认读的生字) 找朋友, 连在一起读的就是它的好朋友 (即画出词语) 。然后反馈画词语情况进行词语教学:读词语;说说一些词语的意思;生字口头组词。接着再指导练习不添字落字、正确停顿朗读课文。

这个环节的操作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求学生在文中画词语时, 要从音节的角度, 分别按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画。二是要说的词语, 必须是在理解课文内容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不要每个词都说。三是口头组词的生字要选择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 组词能力强的, 口头组的词, 如果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还可以进行说话训练。四是在口头组词的过程中, 学生如果用了同音字组词, 要把该词语板书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强化认记, 扩大识字量。五是在不添字落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过程中, 要重视教师范读的作用, 尤其在一年级。

在“朗读训练, 集中识字”中, 学生通过自己寻找、学习文中的生字, 通过自己发现、解决难读的字, 通过自己确定生字组成的词语以及口头组词, 不但对识记的字有了强烈的第一印象, 而且反复重现, 见面次数多了, 就能把字记认下来;在“朗读训练, 集中识字”中, 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反复多次朗读, 不但获得了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而且对课文内容也初步有了感性的认识。

(三) 阅读感悟, 感情朗读, 随文认字。

这一部分的教学, 是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 进行理解课文、把握内容、感悟人物形象的训练, 进行有感情朗读的训练, 从而学习、运用语言, 丰富语言积累, 培养语感, 同时运用无意注意随文识字。基本操作方法如下:

1.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图文对照, 理解词句, 了解、感知课文内容, 进行有感情朗读的训练。教科书的课文大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 这些插图, 再现了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具有形象性和情节性, 是课文内容形象的再现,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课文插图, 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而且有助于学生感悟课文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因此, 新课标要求的“借助读物的图画阅读”既是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 也是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这个环节一般可以这样操作:首先布置观察插图、朗读课文、图文对照、找出有关句段的学习任务, 然后学生按照任务要求学习;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图文对照, 理解词句内容, 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课文写了什么。

如《一去二三里》的学习任务:朗读诗歌, 对照插图想一想, 每一行的诗句写了插图的哪个部分并标上序号。学生自学并同桌交流后, 指名让学生边朗读诗歌边指出图示的部分, 全体学生一起评议对错, 并在这个过程中反复朗读诗歌。再如《借生日》, 可以借助多媒体, 打乱插图顺序布置学习任务。在反馈引导后, 提示学生“还有两个自然段没有图画”, 引导学生说一说, 了解第一、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同时按照学生回答的顺序出示图画。在此基础上, 要求学生调整图画顺序, 讲讲这个故事, 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2.感悟课文主题, 或思想感情, 或人物形象。这个环节一般由以下步骤组成:设置问题情境, 明确学习意图和操作策略;学生朗读课文, 思考问题, 按照操作策略学习;引导发表感受、体会和想法, 品读词句, 感情朗读。问题情境的设计要围绕课文主题, 或思想感情, 或人物形象进行设计, 要避免空谈感悟体会, 一定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来谈。如学习《两只小狮子》, 问题可设计为:“你喜欢哪只小狮子?不喜欢哪只?你能在课文中找到句子说说理由吗?”又如学习《棉花姑娘》, 可设计问题为:“你懂得了哪些科学知识?是从哪些句子知道的?”

在“阅读感悟, 感情朗读”的过程中, 不但能够按照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对学生进行训练, 而且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 利用无意注意, 学生能读会要求认读的字, 识记要求会写字的字形。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 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新课标要求) 。二是感情朗读要以体现理解、感悟为主, 不要过分要求学生做理性的回答, 尤其在一年级。三是基础性的、要求全体学生都达成的教学目标, 适宜采用先个体学习, 然后再在小组交流、全班反馈引导的方法。发展性的教学目标则可以直接在全班学习交流, 如引导学生感知课文表达条理的教学。四是让学生谈感受、体会和想法, 务必要回到课文中来, 结合课文中的词句来谈, 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 认字评价, 指导写字。

这部分的教学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通过游戏形式, 大面积检测学生对要求会认读的字的掌握程度。二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记认”为切入点, 通过对形近字、音近字的辨析来进行字形教学。利用有意注意, 让学生辨认要求会写字的字形, 并识记字形 (一年级上学期不需进行此操作) , 在此基础上, 再指导学生写字。

上一篇:总包与分包安全协议书下一篇:丑陋的文盲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