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课程论文

2024-09-21

运营管理课程论文(8篇)

1.运营管理课程论文 篇一

一、名词解释题: 1.电子商务企业

即纯粹的电子商务企业。为了提升全球网络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利用互联网在交易主体间按商品类别建立网上公共交易平台,提供B2B B2CC2C服务的企业,也属于营利性组织。2.协同商务

是指企业内部人员、企业与业务伙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电子化业务的交互过程。3.CRM 源于“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论,是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它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市场营销的科学管理理念集成在软件上,在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一种数字的、实时的、互动的交流管理系统。所以,CRM的内涵是企业利用IT技术和因特网技术实现对客户的整合营销,是以客户为核心的企业营销的技术实现和管理实现。4.ERP 是从MRP发展而来,以MRP-Ⅱ为核心,以客户驱动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除了传统的制造、财务、销售等功能外还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支持集团化、跨地区、跨国界运行。其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5.MRP 将企业对物料的需求分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是一种根据需求和预测来测定未来物料供应、生产计划和控制的方法。6.电子商务资源

是企业电子商务运作过程中可以用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各种资源,如: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无形资产、客户关系资源等等,是与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相关的所有资源的总称。7.SCM 供应链管理就是对整个供应链中各参与组织、部门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等,其目的是通过优化提高所有相关的过程的速度和确定性,最大化所有相关过程的净增加值,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益。8.电子商务流程

指通过计算机联网和通信技术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的、有关商务活动的有序集合。9.BPR 即业务流程重组,为了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等方面获得飞越性地改善,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经营过程作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和彻底地改造,以显著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10.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并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加速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11.JIT 即及时生产,是日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究和开始实施的生产管理方式,是一种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降低成本的准则,其含义是: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生产必要数量和完美质量的产品和零部件,以杜绝超量生产,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实现量大产出的目的。12.电子商务信息流

是指在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信息生产方同信息用户之间的交流,同样也包括信息的搜集、处理、存储、检索、利用以及反馈的过程。13.知识经济

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内涵来看,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按照世界经合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14.虚拟企业

是指一些厂商、顾客、甚至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把现有的资源组合为一种没有围墙、超越空间的临时网络化组织,实现技术、资金和人才等资源的共享。因为这种动态联盟几乎具有一般企业所有性质,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之为虚拟企业。15.SaaS 是软件即服务的缩写,是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应用模式。作为一种在21世纪开始兴起的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SaaS是软件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企业根据实际需要,从SaaS提供商租赁软件服务。

二、辨析题:

1.动态联盟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

正确。

动态联盟是指为了抓住市场机遇,快速开发产品,由一些独立的成员公司结成的联盟。这一联盟就是一个整体,就是一个系统,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的功能和效率比各个部分简单相加之和更大。

2.电子商务的管理对象是电子商务系统

错误。

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也是电子商务的内容,揭示了电子商务的本质。电子商务是传统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是以传统商务活动为基础的。所以,电子商务既继承了传统的商务活动,又发展了传统的商务活动-----在网上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这种电子商务活动是其它活动无法替代的。因此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是电子商务活动。

3.扁平化、网络化组织结构适合于电子商务企业组织建设

正确。

电子商务活动根置于网络经济环境下,其信息流的有效运动,决定着物流、资金流的调配与聚散,尤其是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因此,电子商务组织体制设计首先要考虑信息流的传输及相互交流的通道,因此,其总体组织结构应该朝扁平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4.由于资金流动的起点和终点是现金,其他的资产都是现金在流动过程中的转化形式,因此资金流也可说即是现金流动

正确。

资金的运动形式为:货币资金(资金投入)——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资金分配和退出)。

5.电子商务资金流与传统企业的资金流动相比,仅在支付形式上有区别,就本质而言并无区别。

正确

不论资金如何流动,其追求增值的目的始终不会变。所以,与传统企业资金的流动相比,企业电子商务的资金流动不会有本质的变化,所不同的是电子商务更强调速度,强调支付过程和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6.CRM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管理理念。

正确。

CRM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管理理念。它吸收了“一对一营销”、“关系营销”、“数据库营销”等现代营销思想的精华,将客户资源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在营销过程中突出个性化,即企业跟每一个客户建立伙伴型关系,通过客户跟踪,采集客户个性化信息,再进行深入的客户分析,从而满足客户的个性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挖掘客户的潜在价值,并最终实现企业和客户的双赢。7.电子商务使得企业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中间商可以消亡。

错误。

尽管电子商务可以使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但是因为有些行业,比如说零售业的特殊性,使其作为中间商的地位不会马上消失,而且一些新兴的网络中介的地位会更加加强。8.电子商务管理思想产生于信息技术在人类商务活动中不断渗透和融合中。

正确。

管理思想产生于实践,电子商务管理思想当然也产生于电子商务管理活动的的实践中。信息技术在商务活动中的不断融合不断推动电子商务活动的发展,所以说电子商务管理思想也产生于信息技术在人类商务活动中不断渗透和融合中。

9.企业电子商务就是实体企业从事电子商务活动。

不准确。

从商务的角度来讲,企业电子商务就是指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支点的企业商务活动。从组织形态的角度来讲,企业电子商务就是指传统企业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三大技术平台来配置资源、进行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10.客户关系管理仅仅是一套管理软件

错误。

CRM的主要内容包括3个方面:营销自动化(Market Automation,简记为MA)、销售功能自动化(Sales Function Automation, 简记为SFA)和客户服务。这3个方面是影响商业流通的重要因素,并对CRM 项目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简述题

1.简述电子商务系统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系统运营模式,就是使用Intranet和Internet技术,整合系统各构成要素,实现企业业务系统与合作伙伴、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业务系统的互联集成形式。这一模式由两大模块构成,一是内部模式,二是外部模式,内外连通组合集成,构成完整电子商务系统运营模式。2.企业在建设风险管理机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建设途径的选择上,不能盲目模仿和照搬。不同企业应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现实状况,或者采取外聘顾问,或者采取招募新员工,也可以通过与专业公司的合作,来实现风险管理机制的转变;

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目标的选择上,企业应制定可行性的阶段性目标。所制定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目标,既要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也要考虑到企业所具备的现实条件。目标定位过高会使企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但却因企业整体能力的不足而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如果目标定位过低,就会使企业无法最大程度地发挥风险管理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企业的潜在收益。3.请简述客户信息系统具有哪些主要功能。

客户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就可以定位于以下几方面:(1)客户信息搜集:把时间上、空间上分散的原始客户信息集中起来;(2)客户信息分析:在根据客户的商业价值与需求对客户群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企业现有的客户信息进行挖掘和差异分析,预测市场的需求趋势;(3)消息发布与订阅:针对不同客户,发布企业的重要消息、产品和服务信息等;(4)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系统:确定客户关系所处的生命周期,以便企业采取不同的服务与支持策略。4.简述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的特点。

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其集中体现了以下主要特点是:

1)普遍性。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将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以及消费者和政府带入了一个网络经济、数字化生存的新天地。

2)方便性。3)整体性。

4)协调性。商务活动本身是一种协调过程,它需要客户与公司内部、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间的协调,电子商务更是要求银行、配送中心、通讯部门、技术服务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协作。5.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有哪些特点?

相对于传统企业信息流管理系统而言,企业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以Internet/Extranet/Intranet为依托;系统维护、开发、升级的经济性;强大的自适应能力;快速反应性;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功能;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由于企业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系统具有以上独特的优点,使得它能够对企业的内部信息流和外部信息流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得信息流便捷、快速、实时,最终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协调匹配、良性互动。6.ERP有何特点?

1)ERP系统以供应链资源管理作为管理的核心,并将客户关系管理包含了进来,强调了供应商、制造商与分销商之间新的伙伴关系,并且支持企业后勤管理。ERP的实施正是注重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把其作为核心来实施的。

2)ERP系统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密切相关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BPR的概念和应用已经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与需求市场和供应市场整个供需链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的重组。BPR可以去除企业业务流程中无效的工作环节、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结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的响应速度,进一步避免信息上传下达的阻塞和失真。所以,应用BPR是成功实施ERP的前提。

3)ERP是与其他技术的集成体。ERP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信息集成有效工具,它采用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通过集成为企业创造一条敏捷的通道“集成化”运作,可以消除在信息环节上的人工重复输入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泛滥,使企业得到准确的信息保持整个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总之,ERP使企业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更加有机地集成,它能更好地支持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的集成,并将给企业带来更广泛、更长远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7.价值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价值链(Value chain)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最新发展,把客户关系管理也纳入了其管理范畴,其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和多赢原则为运作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集成技术,达到对整体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价值流和工作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核心企业与客户、分销商、供应商、服务商连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通过创建价值链,实现企业联盟成本领先目标集聚等竞争优势。8.什么是电子商务管理

电子商务管理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电子商务管理是现代电子商务活动运行的一般要求,它渗透电子商务活动的“三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相互协同和和谐的过程的每个细节,是现代电子商务活动运行的不可或缺的一项规则。

二、电子商务管理对于现代电子商务活动具有特殊作用;只有通过电子商务管理,把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包括电子商务的技术核心、电子商务的应用基础、电子商务的活动对象、电子商务的交易内容等等要素组合起来,使各种要素发挥各自的作用,才可能使电子商务这一活动产生强大的经济活力,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9.简述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点。

(1)供应链管理以顾客满意为核心,让最终顾客更满意是供应链全体成员的共同目标。

(2)SCM的合作竞争理念把供应链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将每一个成员企业视为子系统,组成动态联盟,彼此信任,互相合作,共同开拓市场,追求系统效益的最大化,最终分享节约的成本和创造的收益。

(3)SCM战略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战略联盟思想的结晶,高度集成的网络信息系统是其运行的技术基础。

10.简述电子商务存在的风险。

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商业风险。(2)技术风险。(3)法律风险

11.电子商务资源的类型有哪些?

按照管理的对象来划分电子商务资源,电子商务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六种:

(1)人力资源。(2)财力资源。(3)物力资源。(4)信息资源。(5)无形资产。(6)客户关系资源。12.简述电子商务运营团队成员一般由哪些角色组成?

运营主管或经理、美工、客户服务、营销推广、物流等,每类角色从等级上可分为总监、经理、主管、专员等。

13.简述资金流管理的目的及意义。

企业资金流管理的目的是要使资金按照计划均衡有效地流动,企业资金均衡有效地流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其中均衡流动是指资金流入和流出要有适当的配合;有效流动是指资金在流动过程中,必须产生尽可能多的增值,取得客观的经济效益。资金流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14.电子商务项目的特点有哪些?

与一般的工程项目相比,电子商务项目的特点:(1)角色变化大;(2)软件投资额所占比重大;(3)项目期短;(4)项目目标和用户需求变化大;(5)项目质量要求的定义难。

四、论述题:

1.论述企业信息流管理的核心内容

从信息产生的来源来划分,企业信息流可分为内部信息流和外部信息流两大基本类型。

(1)电子商务内部信息流是指企业电子商务内部的信息流动,主要包括下行流、下行流和平行流三种。下行流,指信息在企业电子商务运作中由高层向低层的流动。上行流,指信息在企业电子商务运作中由低层向高层的流动。平行流,指企业同一层次之间的信息交流,亦称横向流、水平流,是协调企业行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

(2)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企业外部信息流成为企业信息流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合作信息流、客户信息流和竞争信息流。合作信息流是建立在完善的计算机处理和通讯网络基础之上,不仅能够实现标准数据从一个计算机系统到另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传输,而且其系统内部的计算机能够对所传输的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和处理,无须人工干预。客户信息流是企业电子商务外部信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客户信息流主要有三个层次:通过Internet进行网上检索、导购和促销,这种信息流一般是单向的,实质上完成的是广告功能。竞争信息流主要包括竞争者信息流和竞争环境信息流两部分。

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信息流在整体上也构成了一个系统,即信息流系统。而构建信息流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高效地组织与控制系统的信息流,也就是说,企业信息流管理主要是通过企业电子商务信息流管理系统来实现的。

2.试论述电子商务与CRM的融合。(1)电子商务与CRM的区别与联系:

①CRM成长于传统商业,并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

②CRM是电子商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CRM追求传统渠道和电子商务的兼容。(2)电子商务对CRM的要求:

①支持电子商务的信息同步化

②支持电子商务的互动性

③支持电子商务的开发

3.目前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你认为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目前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主要问题有:

①不能及时送货。

②送货成本过高。③服务水平较低。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处理系统、支付系统落后,导致企业业务处理流程时间过长,从而不能及时送货,其实真正在配送这个环节耽误的时间并不多。

(2)送货批量太小,如果电子商务公司的配送系统是建立在单个公司业务基础之上的,那么大多数B2C电子商务公司的业务规模不可能达到配送的经济规模,这就导致了送货成本过高的问题。

(3)电子商务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电子商务公司试图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配送网络也是很困难的,并且主要依赖第三方物流公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4.请结合你的网上开店经历,试论述网店运营有哪些重要的环节?不少于100字

从网店定位、货源及渠道、店铺装修、营销推广、客户服务、物流配送等方面进行分析。

5.试讨论传统企业要开展B2C电子商务有哪些途径?不少于100字

(1)对传统企业进行分类(生产制造类、分销渠道类、服务提供类)

(2)开展B2C有两大类:一是自建B2C商城进行独立的B2C运营,二是加入第三方平台如淘宝网,开展面向消费者和顾客的零售和服务。对此两大类进行展开分析(优缺点等方面的分析)。

6.谈谈你对运营管理的理解和认识。不少于300字

从定义、范围、对象、目标、手段等方面进行阐述。

运营管理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运营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

运营管理的对象是运营过程和运营系统。运营过程是一个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是一个劳动过程或价值增值的过程,它是运营的第一大对象,运营必须考虑如何对这样的生产运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运营系统是指上述变换过程得以实现的手段。它的构成与变换过程中的物质转换过程和管理过程相对应,包括一个物质系统和一个管理系统。

企业运营管理要控制的主要目标是质量,成本,时间和柔性,它们是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源泉。

现代运营管理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现代运营的范围已从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扩大到非制造业。其研究内容也已不局限于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与控制,而是扩大到包括运营战略的制定、运营系统设计以及运营系统运行等多个层次的内容。把运营战略、新产品开发、产品设计、采购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配送直至售后服务看作一个完整的“价值链”,对其进行集成管理。

信息技术已成为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

2.运营管理课程论文 篇二

关键词:课程资源,整合,语文素养

新课标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 包括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融合。为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 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 电影、电视、广播、网络, 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 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 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还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 国内外的重要事件, 学生的家庭生活, 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有效地整合并利用好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 对于激发学生母语学习的兴趣,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谓“整合课程资源”就是遵照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把各种课程资源有计划地、及时地引进语文教育、教学之中, 加强语文课程和时代的联系, 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使语文课程成为源远流长的一汪清泉, 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在生活实践中获取信息, 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具体说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依托语文教材, 整合学科资源

无论是在教材的使用上, 还是在课堂资源的利用上, 新课程都突出强调了一种开放的理念, 即打破原来的把教材当圣旨, 按照教材的顺序、内容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 提倡“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 真正体现叶老所说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的教学思想。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其开发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 对教材的处理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移植和照搬。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要善于借助教材这个例子, 将不同学科的相关内容整合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 开发利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对学生学习有意义的材料, 经老师筛选整合后, 构成互动资源网, 不拘一格地展开教学, 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 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 从而获得学习方法, 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如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学科相融, 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 教学中与语文整合, 可使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 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 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如《寻隐者不遇》一诗中的“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一句, 是童子回答来访者的话。为了让学生体会“云深”一词所描绘的意境, 首先利用电脑播放一段录像, 向学生展现一段大山深处云雾缭绕的美丽景象, 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寻访人, 当你顺着小书童的手向大山方面望去时, 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学生纷纷回答:“我看到的是层峦迭嶂, 云雾弥漫。”“我看到的是山高林密, 路转峰回, 云缠雾绕。”接着让学生自由作画。有的学生画了一座大山, 山中有大团的云雾;有的画上小房子、青松、寻访者、小书童。学生越画兴趣越浓, 再将学生的画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学生对诗中的画面美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这样语文与信息技术、语文与美术、语文与音乐……学科与学科之间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学科整合突破了原先的片断与琐碎, 有利于儿童形成全面统一的观念, 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及审美能力。

二、结合问题、情境, 整合师生资源

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很大的突破, 就是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 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活动, 是教师和学生在特殊教育情境中的自动探究活动, 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整合活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学生的全部既有经验、智慧、知识和学习的内在积极性, 是教学活动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 学生的能力只有在自身资源得到合理开发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提高。因此, 找准切入点, 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 依托学生资源进行教学, 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 教师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老师的引人入胜的课文导语, 巧妙绝伦的过渡语句, 精辟有力的结束语句, 真诚的课堂评价激励语, 或旁征博引或出口成章都是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将两种资源整合起来, 从具体细微的教学问题、情境等入手, 或者说是以某一问题和情境为起点或基点开展教学活动, 实现师生互动。

例如可由课堂教学所遭遇的实际问题引发开去, 由教科书上的知识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延伸, 让书本知识在生活中获得新的创生点;也可以从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拓展开来, 提出具探讨性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师生对话, 与教材对话, 与生活对话, 去自主建构知识。

三、开展实践活动, 整合校内外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就是要求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要达到这个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应积极提倡”。

课堂只是小天地, 天地乃为大课堂。通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可以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 整合校内外资源, 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引导学生向校外延伸、向社区延伸,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 如, 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 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 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去学习语文。我们学校就坐落在美丽的金山脚下, 而金山又是我校的德育基地, 它有悠久的历史, 承载着镇江的历史发展和佛教文化底蕴, 无论从网络、图书、报刊, 还是从教师、家长等多种途径都能了解到金山的历史、佛教文化、神话传说等。我们在三年级开展了“走进金山”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生在逐渐深入的探究活动中, 充分调动听、说、读、写等感官, 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分析、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 把“金山”通过各种形式呈现出来, 从而达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创设优良环境, 整合校园文化资源

优良的校园文化具有多样性、敏感性、辐射性等特点, 它丰富多彩, 充满人文关怀;它健康向上, 富于个性活力;它活力四射, 拓展无限空间。因而, 优良的校园文化会使学生的读写更富人文、更富个性、更具创意、更具活力, 会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得到更好的发展。优良的校园文化还具有良好的教育性和规范性, 它能在宽松、和谐、关爱、人文中潜移默化, 使学生自主地把外在的合理的规范内化为自我要求,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塑造自己优良的个性。而这些, 又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更具理性, 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得到更好的发挥。优良的校园环境促成了优质的语文教学, 使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 学习语文, 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 健康成长, 进一步促成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合理整合课程资源, 充实了教师的教学内容, 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使得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 提升了素养, 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2].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

[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5.

[4].解读新课程[M].镇江市课程改革教师培训丛书, 2004.

3.运营管理课程论文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课程管理

受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国家集中管理的课程政策的影响,目前小学课程管理的特征和风格都已经比较稳定。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小学课程管理乃至中学课程管理都存在不少问题。这些管理问题的长期存在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存在着不可忽略的直接影响。课程管理的完善与否对课程管理的实施效果影响颇大,因此,完善小学课程管理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小学教学管理者应该着重进行小学课程管理的完善。

一、小学课程管理

小学课程管理是指各地的小学根据我国课程管理的政策要求,结合本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小学生为目标来进行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活动。完善小学课程管理,我们应该坚持以人文本的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充分地考虑学生的素质、兴趣、爱好。

二、目前小学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我国教育管理的传统模式中,长期以来,小学教学管理者们在课程管理方面的管理意识淡薄,认为学校只需要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课程就行了,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管理的研究。并且,在部分小学教师的思维里,课程管理并不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故而认为没有必要在课程管理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就导致了我们小学校长和教师并不擅长进行课程管理,很少参与课程管理。

2.课程管理的经验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管理也需要随之进行完善。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课程管理的特征和风格都比较稳定,很少进行大幅度的变动。在课程管理改革这一方面,我们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前人的经验教训,课程管理的经验不足。

3.管理权力过于集中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只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执行的手段过于行政化,往往是直接强制执行上级部门的决策,管理的力度大。在课程管理方面,管理权力往往只集中在校长及教导主任等核心的课程管理人员手中,班主任及其他教师很少有真正的权力。这就使我们在课程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忽略实际情况的现象,进而使课程管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小学课程管理可采取的相关举措

在进行课程管理改革过程中,我们小学教学管理人员应进行实地调查,充分调查研究该校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来指定课程。在课程管理的完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尊重学生,给予学生选择课程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选择课程的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他们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

在完善小学课程管理的过程中,课程管理人员应该立足本校自身的现有条件,整合全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来进行课程管理的完善,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各个学科资源的整合,进行师生资源以及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并进行校园文化资源的整合,合理分配,进行充分利用,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质量,最终实现课程管理改革的目标。

另外,在完善小学课程管理的过程中,小学课程管理核心管理层应该适当放权,将课程管理的权力下放到每一位教师手中(教师是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充分的,对学生的了解也比较全面),明确每一个教师在小学课程管理中的相应角色,承担应履行的课程责任,以此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

在课程管理的完善过程中,课程管理人员应该定期参加培训,定期开会讨论各自在课程管理中遇到的困难疑问并商讨解决方案。课程管理人员应该改变固有的管理思维,亲身参与课程管理的全过程,而非只是利用行政手段执行决策。各个课程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参与课程管理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在参与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积累相关管理经验,以此来更好地完善课程管理,实现培养优秀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完善小学课程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完善小学课程改革有利于小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实现德智体美的自我发展。作为小学课程管理人员,我们在课程管理过程中应该积极参与课程管理的完善工作,提高自身能力。完善小学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热情,增强小学教师队伍思维凝聚力,完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小学办学特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王春红.教学经验交流从爱出发,用心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3]崔桂华.浅谈小学教育[J].新课程学习(下),2014(8).

4.学校课程管理指南 篇四

(讨论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地方和学校将拥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是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校实施的所有课程进行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构成丁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它们拥有共同的培养目标,实现不同的课程价值,承担不同的任务,履行不同的责任。为了帮助学校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特制订《学校课程管理指南》。

本(指南》涵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管理。

一、学校课程管理的目标

1.学校课程管理是学校及其相关人员行使课程权力并履行责任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质量在学校一级的重要保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它的具体目标是:

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

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的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二、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

2.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学校课程管理的基本原则.每一所学校都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科学设计课程与教学方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探索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实施发展性的评价,为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提供课程保障。

3.三级课程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权利的一次再分配。通过改革,学校拥有了一部分课程权利,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所以,学校及其相关人员要形成权力分享、责任分担的观念,明确在学校课程管理中的相应角色,履行所承担的课程职责,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合理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4.在学校课程的管理中,不能用国家课程挤占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的课时,不能随意提高国家/地方规定的课程标准,也不能将校本课程变为国家规定的文化课程的延伸和补充,而应根据有关的课程文件,正确处理好这三类课程的关系,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的价值,5.为了确保课程的适应性,基础教育课程管理需要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双向管理机制。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形成相应的实施方案,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同时,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形成课程开发方案,并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学校反馈审议意见。

6.学校必须立足于本校的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合理配置设施资源,充分发挥利用和拓展校外的课程资源。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注意发挥家长与社区资源的作用,积极开展与校外机构的合作。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

三、课程计划管理

7.《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是学校依据相关的课程文件和学校实际而制定的一学年内的课程实施计划,是国家课程计划在学校一级的具体化。制定实施方案必须严格依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文件,维护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的严肃性。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包括一学年各年级的课程门类、课时分配、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等内容。《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必须在每年的9月1日前(新学年开始前)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实施方案,切实保证课程实施过程与课程方案的一致性,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严格控制课时总量,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

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是指在《课程计划》规定的范围内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计划。它的内容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课程实施与评价的设想;保障措施.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般在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实施。因此,该方案必须在第一学期的11月1日前递交给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议。在其它年级试验的校本课程,即在新学年的第一学期试验的课程,必须在当年的5月1日前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递交给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议。在学年第二学期试验的新增的校本课程,必须在11月1日前提出申请。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在收到申请一个月内反馈审议的结果。没有通过审议的校本课程,不得在学校中实施。

四、教学管理

9.教学是国家/地方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建立教学管理网络是国家/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为此,学校需要建立学校、各处(室)和教研组(年级组)三级管理网络。

各级管理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实施对课程的管理。10.学校要加强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管理,要把管理的重心从教案管理转移到课堂教学管理上来,制定校内作业管理与考试管理制度。备课要实行分层管理,因人而异,注重实效,防止用单一化的备课模式来统一要求教师。对优秀教师应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给他们提供广阔的自主设计空间,并根据自身的素质特点,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对新教师和其他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指导或规范的管理.

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要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引导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见解,重视学生的经验,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践。要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引导教师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经常举行课堂教学观摩及说课、评课、议课等活动,为教师创设交流经验的机会。

作业管理要立足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重复劳动。各学段都要严格控制作业量,原则上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年级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提倡引导学生完成一些感兴趣的探究性作业.学校应根据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规范教师作业检查的行为,并创导多样化的、富于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学习辅导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不能进行集体补课,严格控制在校学习时间.

考核要着眼于改进教师的教学与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反对把获取分数作为教与学的目的。考核方式要多样化,可采用闭卷、开卷等书面方式,也可采取口试、操作、表演、展示等方式。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侧重能力与素质的立意,注重选择现实生活的材料,杜绝设置偏题、怪题.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的成绩评定一般采用等级制,不得根据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

五、教材管理

11.根据国家教材多样化的政策,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或专家指导下,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社会公布的中小学教材目录,选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科书(地方教材须经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严禁选用未经审定(查)的教科书。

教科书的内容具有严肃性,在教学过程中原则上不得随意删减和更改。因实验研究的需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坚持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专家的意见,对那些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教师教学时,要创造性的理解和运用教科书,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和积极思维的空间。启发学生质疑、探究,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具体活动中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领域可以选用教师指导用书,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活动器材,原则上不为学生提供教科书。12.教辅用书是中小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的有效补充和拓展。其合理使用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每学期初,学校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教辅用书的目录以及教师的建议,供学生选购使用。严禁向学生摊派教辅用书。·

一般情况下,每门学科课程学生只需要一本教辅用书。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辅用书,不能把教辅用书当作习题集,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音像制品和电子书刊等也是教辅用书的重要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3.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数室、各类教学设施及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努力构建学校实践性的教材体系。

六、校本课程开发

14.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特别是由同一学校或不同学校教师组成的开发小组。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能由专家编教材,由教师教教材。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作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

15.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总体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四个阶段:

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的基础研究。主要涉及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

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作出的价值定位.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的课程的(课程纲要》(教师用的材料)。

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的结果应向相关人员或社会公布.

16.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有三种:选用、改编、新编。课程选用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最普遍的活动,是教师从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的课程;课程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或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课程新编是指教师根据需要与可能而开发的全新的课程。

17,校本课程开发中涉及到的文件撰写格式和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是学校在校本课程方面的一般性的规定,用来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它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等。《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是已经通过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的各门课程名称及其简介,简介以200字为宜。

《课程纲要》是教师自己任教的课程的一种设计。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七、课程评价管理

18.学校要根据校本课程管理目标确立评价准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课程实施定期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应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或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监督。

学校应定期评价(学校学年课程实施方案),提出改进建议,为制定新学年的课程实施方案服务;学校应定期组织教研组评价教学进度计划,并对照实施情况调整与完善教学进度计划,为制定新学年的教学进度计划作好准备。学校要定期检查部分教师的救案,组织教师经常交流自己的教案,并能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建议。

学校要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讦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改变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学校要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要建立一种全面衡量学生素质的报告单制中拥有的权利不同,因而其责任也不同。校长是学校课程的主要决定者和责任人。校长在课程管理中的任务是坚持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严肃性,监督和评估课程实施过程,发布学校课程质量的信息。教导处成员承担学校课程管理的常规工作。教师是课程实施与开发的主要力量,对课程的有效实施、学生的学习质量评定具有专业自主权;同时对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发展承担主要责任。学生有权选择学校课程中的选修课,有权对学校课程做出自己的评价,有权对自己所学的课程提出改进建议;学生也应主动配合教师完成课程任务。学生家长及有关的杜区人员对学校课程应有知情权,评价权和建议权;井有责任为学校提供各种资源上的支持。20.学校课程管理需要有一定的组织保障。

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一般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和社区相关人士等构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教育专家参与。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主要职能是审议学校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制定有关的开发与管理条例,检查与督导《学校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学校课程管理的最后决定由委员会集体审议做出。审议通过的各项决定由各处(室)、教研组/年级组具体执行.

学校校务委员会由党政工领导人员组成,是学校课程的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布的课程计划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协调校内各处(室)以及年级组与教研组的各项工作.教导处(教学处或教务处)是学校课程管理的专门的行政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与年级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

教研组或年级组要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学年及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和学生活动计划;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联系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5.管理学课程 篇五

2006/08--2008/02:时代光华

培训课程:名家讲座

培训描述: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 余世维《职业经理人常犯的11种错误》余世维《赢在执行》 余世维《管理者的有效沟通技巧》尤登弘《数字管理》 李践《砍掉成本:企业家的12把财务砍刀》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领导的沟通艺术》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分层授权vs分层负责》 余逸鹤《没有任何借口》 刘敏兴《5S推行实务》周昌湘《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张晓彤《绩效管理实务》 张文《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 姜汝祥《锡恩持续增长模式操作方案》 吴维库《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 李雪峰《企业发展战略设计与实施要务》

6.《自我管理》课程感想 篇六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230490412黄志明

自我管理这门课是我大学里选的最后一门课,期初以为这是一门类似公共管理类的课程,直到上了第一节课,才发现这门课更多的是一门修身养性的学问。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获益良多。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处世智慧和自我修炼的功夫,可惜的是,在今天这个现代化的社会里,这种传统的自我修养似乎已经慢慢流逝,经历了文化断层的我们,似乎把坚守了数千年的传统慢慢遗弃。现在的我们,物质进步了、科技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的生活便利了,欲望满足了,可是我们似乎越来越烦躁,越来越迷茫,欲求不满的情绪在社会里不断发酵,到处都是拼爹炫富的浮夸行为,到处都有冷漠的路人对别人见死不救。这时候,我们要坚信,这些问题要在传统文化中追寻答案。

为什么现在社会上人心浮躁?为什么我们缺乏基本的同情心?为什么我们的欲望层出不穷?以至于所求的得不到,便不耻于用下流手段硬夺?为什么物质在进步,精神在倒退?通过听这门课,归根结底,就是由于中国人在西化和追求经济进步的过程中,失去了祖先恪守千年的核心思想:因果报应。倘若一个人笃信因果不虚,有业必有报,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那么他断然不会贸然行亏心事,更不会作大恶。古人就算是大字不识,也有基本的因果报应在心中,于是天下大治。而今人缺少了相应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对此嗤之以鼻,当然天不怕地不怕。不信因缘果报,不管来世今生,自然今朝有酒今朝醉,作恶的、耗竭地球资源的。。莫不如是。

而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的《太上感应篇》,则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此篇仅千余字,却把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经世之学囊括其中。看到它,心中不自主的赞叹:依此道行之,天下不治而治矣。

佛道虽有差异,然三教合流之后,其主旨都是劝人修善断恶,多做好事。这不仅是一种形而上的纯粹的宗教,更是一种社会伦理学。世界上所有宗教都是度人向善的,故而西方科技发达,但大多数人笃信上帝,故未出现今日中国之乱象,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太上感应篇》中“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的经文,把因果报应的缘由恰如其分的描写出来。我们为人处事,对待一切人、事、物,是以善意、善言、善行还是以恶意、恶言、恶行相对,所得的结果千差万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千真万确;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所饱尝的福禄与遭受的灾祸都是我们自己所感召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谁都逃脱不了这一因果定律。《太上感应篇》告诉我们,和自然环境相处,和天地鬼神相处,对事对人对物,都要心存谦卑恭敬的态度,从谨小慎微处着手,认真努力修养自己的道德,提升自己的品质。“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纵然现在还有些不甚明了之处,但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终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在学习和不久后的工作中保持一颗感恩长乐的心。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犹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为,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贿。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自罪引他,壅塞方术。讪谤贤圣,侵凌道德。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扬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谷,劳扰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人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科之。负他货财,原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

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埋蛊厌人,用药杀树。恚怒师傅,抵触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掳掠致富,巧诈求迁。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恐吓於他。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於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

指天地以证鄙坏,引神明而监猥事。施与後悔,假借不还。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馁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直。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夸,常行妒忌。

无行於妻子,失礼於舅姑,轻慢先灵,违逆上命。作为无益,怀挟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爱。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损子堕胎,行多隐僻。晦腊歌舞,朔旦号怒。

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夜起露,八节行刑。唾流星,指虹霓。指三光,久视日月,春月燎腊,对北恶骂。无故杀龟打蛇,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直。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

7.运营管理课程论文 篇七

一、课程管理中学校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法古板

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老师害怕出现混乱,就会制订出条条框框的规则,让学生在规则中进行学习,虽然,学生按照规矩上课,整个教学流程会顺畅很多,但是,这样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就是学生不能够真正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学习的个性受到了限制,出现讨论不到位、活动放不开手脚的现象。古板的教学思维让学生没有对学到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而教育的意义是不但要让学生有自律性,还要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管理形式放任自流

现在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管理模式,我们在开展课程管理的时候要让学生活起来。学生如果能够真正的活起来,可以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活跃是要有限度的,如果只是单纯地为了活跃让课程管理看起来混乱,就会得不偿失。如果去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就会被扣上不尊重学生的帽子,但是如果课程管理非常放松,让学生在进行思想表达到时候没有控制,这样他们不但得不到锻炼,还容易让学生自己的思维混乱。学生把探究性的讨论课当成了课堂闲聊课,灵活的教学方式就变成了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习的理由,创设的学习环境变成了学生进行放松的理由,这些都是因为老师在进行管理的时候监管力度不够,所以会造成很多管理弊端。

二、开展有效课程管理的措施

1.老师的引导作用

老师是整个课程管理中的核心人物,在开展有效课程管理的时候,可以加大老师的引导作用,比如,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来进行讨论,就容易出现比较混乱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要老师来进行适当的调节,比如,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先把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性格来分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这样就能够架起小组讨论的管控力。老师可以在讨论过程中对每个小组的讨论内容和讨论形式以及讨论纪律进行检查,出现了问题就要和小组长进行沟通。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掌控力,因为课堂是课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有效的课堂掌控能力对于课程管理的意义重大。

2.开展个性化课程管理

我们在进行常规的课程管理时,同时要采取个性化课程管理措施,开展个性化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灵活,比如,开展音乐、体育等艺术类科目教学的时候,就需要老师来抓住教育契机,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比如,我们在进行美术课色彩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填充颜色,比如,草的颜色是绿的,但是有的学生就是把草的颜色涂成黄色,老师就会很好奇,学生解释说是因为秋天草的颜色就会变为黄色。还有就是学生会把草的颜色涂成红色,老师就很好奇为什么学生要把草的颜色涂成红色,学生说草代表生机,红色代表希望,其实学生对于颜色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把学生的思维禁锢了。

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要运用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在开展文化课教学的时候也应该如此,因为,文化课的学习趣味性本身就不是很大,所以,我们要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入实际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现场演示,这样学生把学习到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在进行课堂管理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秩序一定要有所保证,这样课程管理的方式会更加灵活。

8.推行课程领导 提高管理效能 篇八

一、课程领导的实质

课程领导的实质就是少一点行政管理,多一点引发,通俗地说,就是“少管多理”。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课程管理理念需要因时因地的更新,以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是教育课程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课程领导的现实意义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需要。课程领导模式排除了不必要的消极因素,有利于形成操作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能,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学校规模扩大的需要。规模决定结构,结构决定效能。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协调管理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加,只有改善职权配置,提升领导者个人决策水平,才能切实做到增能增效少增人。

三是建立学习型学校的需要。学习型学校非常强调学校内部的互动和参与。“校长室一专业部”课程领导体制“强调管理以基层为主,强调管理重心的下移。尽最大的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结构的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员工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管理重心的下移使教师都感到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样就会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保证上下级沟通,形成互相理解、协调合作的校园文化。

四是学校人性化管理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需要。课程领导,是以学生为圆心,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和服务,领导者为教师提供优质服务,不是由下向上负责,而是由外向内负责,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同时,学校其他中层机构代表校长室对专业部的指导与协调,有效地解决了“管理幅度大,下级协调较差,同级沟通困难”等问题。所以,“校长室一专业部”领导模式特别强调团队协作,强调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五是推进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学生”,而课程领导模式能更有效地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文化课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之中。

二、课程领导的步骤和措施

1课程的发展需要组建一个和谐、合作的课程领导团队

课程领导的实施实际上是在团队中进行的,是一个共同决策的过程,营造好一个课程领导的团队,是实现有效课程领导的前提。课程的决策、实施和开发,需要团队的努力和创造力,需要校长和全体教师的群策群力、精诚合作和智慧分享。

首先,要组建一个团结、合作的课程领导团队。不同的课程领导团队,就有不同的课程目的和不同的课程编制模式。参与课程决策的人员不同,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工作态度不同,课程活动追求的目标就不同,形成的课程形态也不同;课程领导团队的思想不同,课程开发的哲学基础不同,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也不同。课程专家乔治·A·比彻姆认为有五类人员应参加课程决策:①专业人物;②团体代表,包括专业人士和一些任课教师:③专职人员;④非专业的市民代表;⑤学生。课程也需要有以上人员参与,即教育领导、教育专家、教师、学员、学员单位或社区单位代表。

其次。强调团队中各个层面的权力分配。权力共享是国外课程领导的重要思想。在课程的设置、开发和评价过程中,要重视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这三者权力和责任的重新分配。校长要科学履行和行使课程领导的职责和权力,并合理赋予教师、学生以及有关课程专家参与课程领导的权力;教师要改变“独立”观念,主动参与课程领导,通过民主参与和决策分享,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

第三,营造合作伙伴式的团队文化。由于教师具有独立的人格,所以他们更希望得到尊重。因此,团队领导要注意团队中各成员之间的沟通,注意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在团队中营造合作伙伴式文化,将课程领导组织建构成一个学习型组织。

2课程的充分发展需要教师、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员的广泛参与

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就没有课程的充分发展。

教师参与课程领导能优化教育课程本身。教师通过参与学校课程的工作,可以贡献他们的实践知识,以确认计划的可行性,从而提高课程的适切性。不仅如此,教师参与课程领导也能促进学校的改革。因为教师在参与课程领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合作的工作关系,养成合作的工作能力,可形成一种比较积极的氛围,从而促进整个学校的发展,

课程领导的最终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程无论在设计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应以学生为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了解学生的希望和要求,要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智能水平相当,要考虑学生健全发展的可能性,要使课程达到以上目标,必须适当考虑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上一篇:picc管护理下一篇:社保局教育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