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专业技术总结

2024-09-30

水处理专业技术总结(通用8篇)

1.水处理专业技术总结 篇一

1.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含量超过了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使得水的性质发

生变化,影响使用。

2.天然水按水源的种类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

3.天然地表水杂质特征:天然地表水体的水质和水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几乎各种污染

物质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流入地表水,且向下游汇集。

4.按杂质的颗粒尺寸大小可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质三类。

5.表征水的物理性质的指标有色度、嗅、味、混浊度、固体含量及温度等。

6.表示污水物理性质的指标有水温、嗅味、色度以及固体物质等。

7.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物质。

8.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一定条件下,即水温为20C,由于好氧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和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为生物化学需氧量,单位为mg/L。

9.化学需氧量(COD):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质,氧化成CO2和H2o,测

定其消耗的氧化剂量,用mg/L来表示。常用的氧化剂有两种,即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的氧化性略高于高锰酸钾。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cr或COD;用高锰酸钾做氧化剂测得的值为CODmr或OC。

10.总有机碳(TOC):将一定数量的水样,经过酸化后,注入含氧量已知的氧气流中,再通

过铂作为触媒的燃烧管,在900C高温下燃烧,把有机物所含的碳氧化成二氧化碳,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记录CO2的数量,折算成含碳量即为总有机碳。

11.总需氧量(TOD):有机物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等。将其氧化后,分别

产生CO2、H2O、NO2和SO2等物质,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以mg/L表示。

12.无机物指标主要包括氮、磷、无机物类和重金属离子及酸碱度等。

13.水体自净:水体受到污染后,经过复杂的过程,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受污染的水体部

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来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水体净化现象从净化机理来看可分为三类,即物理净化作用、化学净化作用和生物净化作用。

14.氧垂曲线:由于污水排入水体后,水体中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故称为氧垂曲线。

15.给水工艺常用流程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

16.污水处理技术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17.城市污水根据其处理程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是对污水

中的悬浮的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油脂等污染物质的去除,一般由沉砂池、初沉池完成处理过程,也称物理处理法。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状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也称生物处理法。三级处理和深度处理既有相同之处,又不完全一致。

18.工业废水处理流程:污水——澄清——回收有毒物质处理——再用或排放。

19.格栅是后续处理构筑物或水泵机组的保护性处理设备。格栅的作用:用以拦截较粗大的悬浮物或漂浮杂质,如木屑、碎皮、纤维毛发、果皮、蔬菜、塑料,以便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

20.调节池的作用:中和PH值、减小防止冲击负荷、贮存水量、调节水温,调节池的类型

有:水量调节池和水质调节池。

21.分散体系:是指有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组成的体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

散相,在分散相周围连续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22.胶体的基本特性:光学性质、布朗运动、胶体的表面性能、电泳现象、电渗现象

23.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颗粒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征。胶体的的稳定性分

为动力学稳定和聚集稳定两种。

24.混凝:是指水中胶体颗粒即微笑悬浮物的聚集过程,它是凝聚和絮凝的总称。凝聚:是

指水中胶体被压缩双电层而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絮凝:是指脱稳胶体相互聚结成大颗粒絮体的过程。

25.描述水的混凝现象的四种机理:压缩双电层作用机理、吸附和电荷中和作用机理、吸附

架桥作用机理、沉淀物网捕作用机理

26.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水温、PH值、碱度、悬浮物含量、水力条件

27.沉淀的四种基本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

28.沉淀的主要构筑物:沉淀池、气浮池、澄清池

29.沉淀池的类型:一类是沉淀有机固体为主的装置,统称为沉淀池;另一类则以沉淀无机

固体为主的装置,通称为沉砂池。沉淀池的分类: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

30.沉砂池:沉砂池一般设于泵站、倒虹管或初次沉淀池前,用来减轻机械、管道的磨损,以及减轻沉砂池负荷,改善污泥处理条件。

31.过滤主要是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之间粘附作用的结果。

32.单位体积滤层中所截留的杂质量称为滤层截污量。在一个过滤周期内,整个滤层单位体

积滤料中的平均含污量称“滤层含污能力”,单位为g/cm3或kg/m3.33.普通快滤池又称四阀滤池。过滤时,关闭冲洗水支管4上的阀门与排水阀5,开启进水

支管2与清水支管3上的阀门,原水经进水总管

1、进水支管2由浑水渠13流入冲洗排水槽6后从槽的两侧溢流进入滤池,经过滤料层

7、承托层8后,由底部配水的配水支管9汇集,再经配水系统干管

10、清水支管

3、进入清水总管12流往清水池。反冲洗时,关闭进水支管2与清水支管3上的阀门,开启排水阀5与冲洗水支管4上的阀门,冲洗水由冲洗水总管

11、冲洗水支管

4、经底部配水系统的配水干管

10、配水支管9及支管上均匀分配的孔眼中流出,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滤池平面上,自上而下穿过承托层7即滤料层8。

34.K80的大小反应了滤料颗粒粗细不均匀程度,K80越大,则粗细颗粒的尺寸相差越大,颗粒越不均匀,对过滤和反冲洗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35.配水系统位于滤池底部,其作用:一是反冲洗时,使反冲洗水在整个滤池平面上均匀分

布;二是过滤时,能均匀的收集滤后水。

36.大阻力配水系统是“穿孔管大阻力配水系统”,它是由居中的配水干管和干管两侧接出的若干根间距相等且彼此平行的支管构成。在支管下部开有两排与管中心铅垂线成45度角且交错排列的配水孔。优点:配水均匀性较好,但系统结构较复杂,检修困难,而且水头损失很大,冲洗时需要专门设备,动力耗能多,故不能用于反冲洗水头有限的虹吸滤池和无阀滤池。

37.中、小阻力配水系统:如果将干管起端流速v1和支管起端流速v2减小至一定程度,配

水系统压力不均匀的影响就会大大消弱,此时即使不增大孔口阻力系数S1,同样可以实现均匀配水,这就是小阻力配水系统的基本原理。

38.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之

间。在相界面上,物质的浓度自动发生累积或浓集。

39.吸附的三种类型:物理吸附:特征1.是放热反应2.没有特定的选择性3.在较低温下即

可进行,不需要活化能4.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可以较易解吸5.影响物理吸附的主要因素是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化学吸附:特征1.吸附热大,相当于化学吸附热2.有选择性

3.化学吸附比较稳定,当吸附的化学键力较大时,吸附反应为不可逆4.吸附剂表面的化学性能、吸附质的化学性质以及温度条件等,对化学吸附有较大的影响。离子交换吸附:特征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吸附越强。电荷相同的离子,其水化半径越小,越易被吸附。

40.消毒的目的就是杀死各种病原微生物,防止水致疾病的传播,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41.消毒法:1.二氧化氯消毒2.漂白粉和漂白粉消毒3.次氯酸钠消毒4.氯胺消毒5.臭氧消

毒6.紫外线消毒。给水处理中易常用的是氯消毒法。其具有经济、有效、使用方便等优点。

42.循环水处理包括对结垢、污垢(含黏垢)和腐蚀的控制。

43.防止结垢的方法:用排污法减少浓缩浓度、降低补充水碳酸盐硬度、提高循环水中允许的极限碳酸盐硬度、加二氧化碳

44.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的特征在溶解氧充足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对污水中的易于被

微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质进行转化,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45.微生物根据生化反应中对氧气的需求与否,可分为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兼性微生

物。

46.好氧生物处理法: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生物

代谢以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47.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利

用这类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48.活性污泥法主要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组成。

49.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MLVSS)3.污泥沉降比(SV)4.污泥容积指数(SVI),一般认为SVI<100-200时,污泥沉降性能良好。SVI>200时,污泥沉降性差,污泥膨胀。5.污泥龄

50.活性污泥净化过程的影响因素:1.溶解氧(DO)含量2.水温3.PH值4.营养物质平衡5.有毒物质6.有机物负荷

51.表面负荷: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一般称为表面负荷。

52.BOD-污泥负荷率:是指在规定时间(日、月、年)内的平均BOD负荷与最大BOD负荷之

比的百分数。用来衡量在规定时间内负荷变动情况。

53.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区别: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是以生化处理的不同反应器形

式,从外观上看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微生物不需要填料载体,生物污泥是悬浮的,而后者的微生物是固定在填料上的,然而它们处理废水、净化水质的机理是一样的。另外,二者的生物污泥都是好氧活性污泥,而且污泥的组成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此外,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由于是固定在填料上的,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其生活能量和消耗能量不象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那样大,因此生物膜法的剩余污泥比活性污泥法要少。

54.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缺点:好氧生物处理优点有反应速度较快,废水停留

时间较短,故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小;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较少;对能降解有机物分解完全等。缺点有对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低、污泥量较厌氧处理多、运行费用较高等。厌氧生物处理优点有有机物去除率高、污泥量少、运行费用少等。缺点有废水停留时间较长、有机物分解不完全、臭气产生多等。

55.厌氧消化过程三个连续阶段:水解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甲烷阶段。

56.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1.温度因素2.污泥投配率3.搅拌和混合4.营养与C/N比5.有毒

物质6.酸碱度、PH值和消化液的缓冲作用。

57.污泥处理的目的和原则:1.稳定化2.无害化处理3.减量化处理4.利用

2.水处理专业技术总结 篇二

1.1 常规处理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方法在当前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并且延续, 这是一种常规的处理组合[1]。但在当前的使用过程中, 这种方法不能够拿来引用, 对于它的工艺组合要有一些相对的强化和优化, 最好还要根据不同的水质要求或水源条件, 加入一些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技术。

1.2 生物预处理技术

通过生物预处理技术, 能够把原水中的氨氮和可以部分降解的有机物完全去除。生物预处理技术相对于当前的水体污染状况和水体污染的趋势来说,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作为去除氨氮的有效武器。但同时, 在它的实际应用方面我们也有必要进行广泛的研究, 尤其是处理含藻水时, 对于藻类爆发期的处理措施有必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2]。

1.3 深度处理

当前来说, 像臭氧氧化, 臭氧-活性炭吸附等运用于水净化的深度处理技术已经在很多发达国家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而中国还处在一个应用研究的阶段[3]。笔者相信, 随着技术的不断深入, 这项技术用不了多久也会在中国逐渐地被运用开来。

1.4 药剂处理

在水处理技术方面, THM3消毒杀菌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但是就目前中国来说, 技术和经济条件都有所限制, 绝大多数的水厂还依然在用液氯消毒。在国外发达国家不断地开发出高效、低毒的杀毒药剂的同时, 中国也在逐渐向着这个大的方向靠拢, 随着时间的推进, 会逐渐限制、甚至淘汰掉对叶绿杀菌方式的运用[4]。在处理工业用水方面, 我们的药剂也将慢慢地从有毒、有公害向无毒、无公害的方向靠近, 而不易生物降解药剂也将向易生物降解药剂这边发展, 最终, 中国将从单一的水处理药剂发展到复合的多功能药剂处理。

1.5 膜处理

当前, 膜处理技术是代替传统水处理技术的最佳选择, 它被称之为21世纪水处理技术的关键技术。以压力梯度为驱动力, 通过特定膜的透过性能来使水中的离子、分子以及杂质进行滤膜机械的筛分, 这是膜处理技术的主要作用原理[4]。

1.6 高效利用技术

当前, 水资源已经出现了严重紧缺状况, 它要求水处理技术的水平必须有所提升。因此, 废水的回收利用技术, 水的循环利用技术都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对于水的高度循环利用以及回用都会对水源起到非常大的节约作用。它可以缓解用水危机, 也可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还能够为水处理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一个推进的作用, 使水工业体系向着高度发达的地步迈进。

1.7 水质科学和水质工程学科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我们最终还会创立水质科学以及水质工程学科等一系列的相关专业。现阶段所有的水处理技术水平和当前的经济条件制约了水处理的技术。所以在不久以后很可能会出现水资源短缺, 水污染恶化等状况。这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将有一定的影响, 也会产生相应的水质危害作用。由此看来, 对于水质科学和水质工程学科的创建就显得尤为重要。该学科需要包含用水和水质处理等方面的概念和相关内容, 而且为满足水质要求, 对于所需要进行的各种水质处理问题的相关研究和相关解决都要有所涉及。这门学科的出现, 将标志着中国水工业进入一个新的高度, 为水工业奠定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基础。

2 中国的水处理装备

2.1 中国水处理装备发展状况

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中国开始出现了水处理装备。由于当时的产品在标准化和系列化等方面的水平都很低, 所以定型的产品不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 国家对水处理装备在技术方面进行了改造, 其制造水平和生产水平都有所提高。到如今, 水处理装备已经逐步实现了国产化[5]。

水处理是为了使水质满足特定环境及回用的用途, 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 对水质进行治理, 去除或增加水中某些对生产、生活及环境不需要或需要物质的全过程。

水处理设备是为了实现水处理工艺过程所必备的设备。水处理设备制造模式属于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 类似行业包括造船、核电、电站、能源设施等各种定制装备制造业。目前大型跨国公司如GE、东芝、西门子、施耐德等均从事该业务, 而且全球高端产品市场基本被外资巨头垄断[6]。

2.2 中国水处理装备所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水处理装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4], 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

a) 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尖锐, 国产的水处理设备远远还不能够满足中国的水处理需求;

b) 品种较少, 而且产品的结构相对来说比较落后, 开发能力不强;

c) 中国的水处理装备质量比较差, 技术水平不高, 并且产品创汇很不稳定;

d) 中国的水处理装备成套和工程承包的能力不强。

目前生产采用了每台设备项目制的管理模式。将每个生产订单作为一个项目, 为每个项目指派一组员工进行装配生产, 这组员工通常包括机长、焊工、电工、管道工、装配工、测试员等。但非标产品的生产停线和返工频繁, 人工工时超标严重, 平均超标35%以上;同时, 项目众多, 工程师人手有限, 工艺流程制定较粗糙, 指导性不强;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指导文件和员工培训, 岗位分工不清, 管道工、焊工、电工经常因为项目赶工或停线而被调度为装配员, 人员生产效率不高, 只有60%左右, 品质难以保证。

2.3 中国水处理装备的更新

中国现有的污水装备有待更新。

a) 国家要鼓励用户使用国产品牌;

b) 要重点支持一些具有竞争实力的设备制造厂和工程承包公司;

c) 对于重点企业的改造力度要适当性地加大, 可以进行适当的贴息贷款;

d) 对于国产设备的技术开发和科技公关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励;

e) 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 加快中国水处理装备的发展速度。

3 结语

不断开发和掌握水处理技术及其相关的水处理装备对更好地解决水污染问题和水资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水处理技术和水处理装备的发展和更新都经历了一个长远的阶段, 可以说水处理的装备在随着水处理的技术不断发展壮大着。希望从事水处理的相关工作人员都能够立足在自己的岗位上, 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为社会和人民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希望广大人民注意节约用水, 不要浪费。只有水处理工作人员和用水的大众相互配合, 才能保证我们的水源不出现严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相波, 李倩倩, 李义久, 等.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淀粉对重金属吸附选择性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 2006 (08) :18-19.

[2]郑红艾, 潘理黎.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06 (02) :07-09.

[3]周娟娟, 胡中华, 刘亚菲, 等.生物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及其水处理[J].新型炭材料, 2006 (01) :12-13.

[4]邹勇, 宁甲昱, 杨正龙.新一代绿色高效杀菌消毒剂——高铁酸钾[J].中国水产, 2005 (12) :87-89.

[5]曹秀芹, 陈珺, 唐臣, 等.超声处理后剩余污泥性质变化及分析[J].环境工程, 2005 (05) :91-92.

3.水处理专业技术总结 篇三

关键词:环保型 化学品 水处理技术 分析

中图分类号:X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30-01

当前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在淡水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加强对于水污染的治理是缓解水资源紧张形势的重要措施,同时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早就开始对水污染进行治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水污染治理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传统意义上对于污水的处理一般都是通过加入化学品,通过化学品与水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使污染的水能够持续利用,最终满足需求。

1 我国环保型水处理化学品

当前,我国常用的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水处理化学品,主要有高铁酸钾,高锰酸解,聚合氯化铝以及天然产物等化学品。下面就分别来予以详述。

1.1 高铁酸钾

高铁酸钾极具氧化性,它与水结合能产生大量的原子氧。原子氧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它可以高效地消除水中污染物和病菌。在高铁酸钾自身化学反应产生原子氧的同时,它自身都可以被还原成Fe(OH)3。Fe(OH)3是一种高品质的凝絮剂,凝絮剂主要是用来消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的,对于Fe(OH)3这样的高品质凝聚剂而言,它更能有效地消除水中悬浮颗粒。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高铁酸钾同时具有消毒与排污两种功能。在这两种功能的共同作用下,水污染可以得到有效治理。它最大的优点还在于它对水没有任何副作用,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

高铁酸钾的应用极为广泛,在一般饮用水中,在废水中,生物污泥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在一般饮用水中,高铁酸解只需要5 mL就杀菌效果就可以达到90%多。饮用水的浓度也会有效降低。在二级废水处理中,仅每升八毫克就可以把废水中的各种细菌完全消灭。生物污泥会产生恶臭,人们在消除恶臭的时候,运用了各种手段,近些年来,高铁酸钾在生物污泥中的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生物污泥中,高铁酸钾可以有效驱除CH,SH和NH等物质,同时还可以将它们转化为Nor。生物污泥在处理后,不仅没有害处,而且会有更多的化学元素,可以当做化学肥料来使用。这样做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

1.2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的运用,高锰酸钾遇水会产生二氧化锰。二氧化锰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污染,一方面二氧化锰可以在水中与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最终产生催化作用。另一方面它对水中有机污染物具有非常高效地处理结果。在二氧化锰的这两种反应共同努力下,会使得高锰酸钾对于水污染有效地处理效果。

近些年来,关于高锰酸钾的一系列化学复合物出现,这些复合物对于水污染的治理显得更有成效。其中最为典型的化学复合物就是我们常提到的高锰酸钾复合药剂。这种药剂是用高锰酸钾和各种无机盐有机联系在一起,生成的一种新型、高效地氧化剂。这种氧化剂具有非常强的混凝效果。当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在硫酸亚铁混凝剂投下之后,在放入水中,会给水污染治理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它会使得混凝曲线向下推移并且向两极张开,最终有效地拓宽混凝剂的使用范围。这种复合药物,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高锰酸钾具有非常高效地去除臭味的功能。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氧化具有臭味的化合物,它可以有效地通过与水中的微臭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最终消除臭味。高锰酸钾由于在水中可以对带臭物质进行氧化,因而它可以在加氯消毒后,有效地消除此前产生的臭味。此外高锰酸钾还具有另外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它可以養护除藻。高锰酸钾是一种非常有效地除藻剂,仅需要一毫升就可以消除90%的藻类,它在带藻类水中应用广泛。

1.3 聚合氯化铝铁

聚合氯化铝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铝盐和铁盐,铁盐的主要作用是在于使得矾花的沉淀速度加快并且适度参与混凝土。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铁含量较低的聚合氯化铝铁要比含铁量较高的聚合氯化铝铁使得矾花的速度沉淀更快,而且在沉淀过程中含铁量过多还会腐蚀管线设备,缩短管线设备的使用寿命,因而对于聚合氯化铝铁中含铁量的规定一般都是限定在2/100。

冬季低温低浊水的防治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进行治理的过程中,人们首选复合铝铁来进行净化。之所以要选择复合铝铁进行净化主要是因为复合铝铁是有铝盐和铁盐构成的,在混凝过程中,铁盐可以使得矾花变重从而加剧它的沉淀速度,同时铝盐可以使矾花变大。两种物质共同作用,会使得混凝效果更好。

研究表明混凝土的沉底速度和反应速度与水温有很大联系,水温与这两个速度呈正比关系。也就是说,水温越高,反应速度和沉淀速度越快。在气温极低的情况下,水中混凝土的反应速度和沉淀速度将很慢。在这种前提下,就必然需要进行强烈且均匀的搅拌才能最终提高沉淀速度。复合铝铁剂这是冬季低温条件下的首选要选择。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铝铁复合剂可以降低用药量,可以有效降低水中残余铝的比率。铝铁复合剂是一种最佳的净水药剂。

1.4 天然产物

天然产物是一种有效地治水药剂,它是一种非常环保的水处理化学品。天然产物利用方便,不需要人工开发,使用效果更好,因而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的水污染治理中。

早在古代,人们就懂得了利用天然高分子通过与金属表面的结合,可以产生大量的活性基因,这种基因可以在金属物中起到高效地缓蚀作用。人们开始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缓蚀剂。天然植物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活性基因,可以在金属的轨道提供大量电子,另一方面又可以真正地减少金属表面的化学腐蚀,最终缓解缓蚀作用。

天然产物一般都是在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混合物,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高效地缓蚀作用,正是由于它结合了多种具有缓蚀效果的有效成分。目前人们提取缓蚀剂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已经不仅仅限于海带等海生作物,现在已经扩展到各种天然植物上,包括像茶叶、蒲公英等。提取方法也日益多样化,主要方法是索氏提取法和浸取法。

2 我国的水处理技术

当前我国的水处理技术有了明显进步,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水资源处理技术发生了深刻变化。针对水源污染的生物预处理技术和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都处于实用化过程中。在工业水处理上混凝沉淀和过滤方式应用的较多,因而进步不小。同时用离子交换、除铁等新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

我国水污染处理技术,是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得的,同时也是在技术进步的大力推动下进步的。在水污染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加强对于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这将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梁好,韦朝海.高铁酸钾预氧化絮凝除藻的实验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3(3).

4.水处理年终总结 篇四

我自从08年进入南通缔威已有三年时间了,先在二号车间做烘房工作,后来调到水处理工作,虽然我以前没有接触过化工,但是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以及同事的帮助下我很快就适应了岗位的工作,现将我这几年的工作情况做如下总结:

1、工作认真负责,敬业爱岗,以公司理念要求自己,诚信待人,踏实做事,服从领导安排,始终以积极认真的心态对待工作。

2、技术上用心钻研,理论上熟记操作规程,实践上严格遵守运

行规程,培养独立操作能力,保证不发生误操事故,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注意的事项随时记下来,虚心向师傅、专工请教,虽然已能独立上岗了,但深知要想把化学专业学透学精,还需要时间的磨练、知识的积累,循序渐进,希望在上岗后能以新的认识高度对待工作。

3、能力包括协调能力和处理事故能力,10年11月份在公司二

期环保验收期间,积极配合天大公司技工,细心操作,将水处理池清理彻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并积极配合公司领导要求,与车间及时沟通,严格把关,发现异常及时汇报,以大局为重,确保公司顺利通过验收。

4、积累工作经验,贯彻公司“节能降耗”。在水质合格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安全运行是首要,还要兼顾经济运行。积极配合车间污水排放,及时掌控,精心监控,耐心沟通,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将车间污水降到最低。

5、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钻研水处理专业技术,提高工作能力

和工作效率,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了解其他专业知识,争取早日达到公司的“全能培训”目标,并继续发挥团结协作精神,使自己有更高的认识和发展。

5.水处理车间2012工作总结 篇五

2012年,水气处理中心在公司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其他部门的帮助下,水气处理中心较为顺利的进行了自主运行,保证了渗沥液的日常处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纵观2012年,我部门员工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基础上更新和调整了渗沥液处理工艺。现将我部门本的具体工作内容作如下总结:

一、2012主要工作与总结

1、加强领导完善内部结构

自水处理车间班组成立,根据我部门岗位设置及工作内容需求,组织部门员工各尽其职,全程关注渗沥液处理设施和车间内部各个机组的运行及维护。保证工艺的正常运行。为满足日常运行工作要求,中心将工作重点转移,遵行工艺运行、参数调整与实验监测步调一致的原则,二者做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此外,将水气处理中心的药剂入出库台账、日运行记录表等记录项目做到存档2年以上,并展开了手写本与电子版双向记录的工作。

2、调整工艺 攻坚克难 精益求精

在连续稳定运行后,我们也迎来了节约成本这个新的挑战。2012年2月初,实验监测调节池基质浓度下降,已影响到A/O生化系统,并使其PH降低。3月初针对此现象,在公司领导司总的带领下,我部门大胆尝试更改运行工艺,转换阀组将原液直接导向缺氧工艺。并为保持厌氧温度,以确保原液底物浓度上升后使其能迅速恢复活性,部门领导综合专家意见决定启用填埋气锅炉用以为厌氧供热,进而解决燃油锅炉能耗影响成本的问题。在此次调整工艺和节约成本两个重大难题的过程中,我部门全体员工苦札实干、攻坚克难,本着以大局着想的态度,以安全稳定运行和节约成本为原则,实现了冬季水处理车间的连续稳定运行,并摸索出一个新的运营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中心实验员并非监测专业,为了提升实验员的专业性,于4月中旬到北京研发中心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正规培训。规范了实验方法的同时,实验监测的精准度也得到了提高。

4、规范制度 稳步运营

自主运行以来,我部门在不断积累运行经验的同时,在应对异常情况、问题时,能够积极尝试从专业角度上挖掘问题根源,并寻求合理的解决措施。

为起督促作用,已经《实验室安全制度》、《水处理车间安全管理制度》、《净化车间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度装订上墙。

截止到12月31日,预计水气处理中心共计处理渗沥液52188吨,日均处理渗沥液约143吨,核每吨生产成本为12.37元/吨。2012年与2011年年均吨成本相比降低12.5元。

5、落实责任,视安全生产,加强安全防护

我部门在总结上一年工作经验后,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升级。在本结合实际工作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在公司定期召开安全会议的基础上,若遇到突发事件后,会开展针对性的会议,从中让我部门员工增强防患意识。我部门涉及到危险作业的范围很广,例如,密闭空间作业(井下、罐内作业),电气操作,填埋气、厌氧沼气处理,监测生化处理数据和水处理车间所接触的危险药品(盐酸、片碱)等。这样我部门全体员工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顺利的度过了这一年。

二、2013工作计划与设想

2013年我部门工作主要重点是“安全生产、节约成本、稳步运行,在出水水质和气体排放达标前提下,使水、气的处理量达到最大化”,进一步完善各项操作的规范性、合理性及科学性。在保证安全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不断学习工艺知识、积累设备保养经验,力求能够应对各种异常情况,能够合理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1、在2012年运行的基础上,安全生产、稳步运行、不断摸索、努力创新;

2、由于设备磨损、老化现象日益增加,设备的可靠性逐渐减小。为了安全、稳定的运行,在2013年我们要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3、确保全场正常供水、供电;

6.纳滤膜法水处理技术 篇六

摘 要:介绍了纳滤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历史、发展及现状,纳滤膜的分离特性等。综述了纳滤技术在我国及世界给水领域中的工程应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水处理;膜;纳滤 NF Membrane in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Qiu Xiaoxia,Yu Shuili,Shi Wenxin

(Hae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erbin,150090)

Abstract: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has received attention for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water treatment, yet it is still a questionable method for wide spread application.The history, development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has been introduced, as well as the sepa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F being analyzed in this paper.This article also presents a summary of the application and involved problems of NF membranes separation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Key Words:Water treatment;Membrane;Nanofiltration膜技术的发展

1748年法国学者Abbe Nollet首次提出了膜分离现象,经过近二个世纪的摸索、研究,20世纪50年代膜分离技术才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兴高技术边缘学科,1963年第一个膜渗析器的诞生开创了膜分离技术的新纪元,二、三十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各个工业领域及科研中得到大规模应用,出现了各种有价值的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分离膜,受到了各个领域的普遍重视。而各种膜分离过程,首先是在水处理方面得到应用,而后推广到冶金、石油、化工、仪器、医药、仿生等诸多领域。

目前,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渗析、电渗析等技术己经广泛在给水处理、纯水制备、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等水处理领域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在水处理的各个方面,给传统的水处理工艺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膜分离技术有着传统的给水处理工艺不可比拟的优点:

首先,膜分离技术可适用于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病毒、细菌到微粒甚至特殊溶液体系的广泛分离,可充分确保水质,且处理效果不受原水水质、运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膜分离过程为物理过程,不需加入化学药剂,提高了人们对水处理过程的信赖程度,易于为群众接受,属为人们称道的“绿色”技术。

第三,膜分离技术分离装置简单,占地面积小,系统集成容易,便于运输、拆卸、安装,运行环境清洁、整齐,可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造水工厂”。

第四,膜分离过程系统简单、操作容易,且易控制,便于维修,有利于生产自动化的推广与普及。作为一种新兴的水处理技术,膜分离以其无可非议的先进性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纳滤技术概述

膜分离技术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水处理技术”,自70年代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后,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空前的发展,受到世界各国水处理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开展了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应用。在给水处理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一系列的低压膜,如纳滤膜、反渗透膜等。其中,纳滤膜法水处理技术以其特殊的优势,获得了世界各国的水处理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在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纳滤技术是从反渗透技术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膜分离技术,是超低压反渗透技术的延续和发展分支。一般认为,纳滤膜存在着纳米级的细孔,且截留率大于95%的最小分子约为1mm,所以近几年来这种膜分离技术被命名为:Nanofiltration,简称:NF,中文译为:纳滤。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纳滤膜被称为超低压反渗透膜(LPRO:Low Pressure Reverse Osmosis),或称选择性反渗透膜或松散反渗透膜(Loose RO:Loose Reverse Osmosis)。日本学者大谷敏郎曾对纳滤膜的分离性能进行了具体的定义:操作压力≤1.50mPa,截留分子量200~1000,NaCl的截留率≤90%的膜可以认为是纳滤膜[1]。现在,纳滤技术已经从反渗透技术中分离出来,成为介于超滤和反渗透技术之间的独立的分离技术,己经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超纯水制造、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成为膜分离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纳滤膜

纳滤过程的关键是纳滤膜。对膜材料的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高、耐酸碱及微生物侵蚀、耐氯和其它氧化性物质、有高水通量及高盐截留率、抗胶体及悬浮物污染,价格便宜、目前采用的纳德膜多为芳香族及聚酸氢类复合纳德膜。复合膜为非对称膜,由两部分结构组成:一部分为起支撑作用的多孔膜,其机理为筛分作用;另一部分为起分离作用的一层较薄的致密膜,其分离机理可用溶解扩散理论进行解释。对于复合膜,可以对起分离作用的表皮层和支撑层分别进行材料和结构的优化,可获得性能优良的复合膜。膜组件的形式有中空纤维、卷式、板框式和管式等。其中,中空纤维和卷式膜组件的填充密度高,造价低,组件内流体力学条件好;但是这两种膜组件的制造技术要求高,密封困难,使用中抗污染能力差,对料液预处理要求高。而板框式和管式膜组件虽然清洗方便、耐污染,但膜的填充密度低、造价高。因此,在纳滤系统中多使用中空纤维式或卷式膜组件。

在我国,对纳滤过程的理论研究比较早,但对纳滤膜的开发尚处于初步阶段。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纳滤膜的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达到了商品化的程度,如美国Filmtec公司的NF系列纳滤膜、日本日东电工的NTR-7400系列纳滤膜及东丽公司的UTC系列纳滤膜等都是在水处理领域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商品化复合纳滤膜。对于一般的反渗透膜,脱盐率是膜分离性能的重要指标,但对于纳滤膜,仅用脱盐率还不能说明其分离性能。有时,纳滤膜对分子量较大的物质的截留率反而低于分子量较小的物质。纳滤膜的过滤机理十分复杂。由于纳德膜技术为新兴技术,因此对纳滤的机理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文献还很少。但鉴于纳滤是反渗透的一个分支,因此很多现象可以用反渗透的机理模型进行解释。关于反渗透的膜透过理论[2]有朗斯代尔、默顿等的溶解扩散理论;里德、布雷顿等的氢键理论;舍伍德的扩散细孔流动理论;洛布和索里拉金提出的选择吸附细孔流动理论和格卢考夫的细孔理论等。

纳滤膜的过滤性能还与膜的荷电性、膜制造的工艺过程等有关。不同的纳滤膜对溶质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如一般的纳滤膜对二价离子的截留率要比一价离子高,在多组分混合体系中,对一价离子的截留率还可能有所降低。纳滤膜的实际分离性能还与纳滤过程的操作压力、溶液浓度、温度等条件有关。如透过通量随操作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截留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等。纳滤技术的工程应用

纳滤膜的孔径范围介于反渗透膜和超滤膜之间,其对二价和多价离了及分子量在200~1000之间的有机物有较高的脱除性能,而对单价离子和小分子的脱除率则较低。而且,与反渗透过程相比,纳滤过程的操作压力更低(一般在1.0Mpa左右);同时由于纳滤膜对单价离子和小分子的脱除率低,过程渗透压较小,所以,在相同条件下,纳滤与反渗透相比可节能15%左右[3]。因而在水处理中,纳滤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的浓度净化、水软化、有机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的除盐和浓缩、水中三卤代物前躯物的去除、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的分级和浓缩、废水脱色等

领域。

Sibille等研究了法国Auverw-sur-Oise市的地下水,对纳滤和生物处理饮用水(臭氧—生物活性炭过滤)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纳滤可以显著提高饮用水的水质,减少细菌数量和有机物的浓度,从而使后续消毒更有效,也减少了三氯甲烷的形成。但是,研究又指出,少量极易被细菌等吸收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BOM:Biological Organic Matter)、可同化有机碳(AOC: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也能透过纳滤膜。

I.C.Escobar等的研究[4]中,将石灰软化设备与纳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纳滤系统可有效去除原水中除了AOC以外的几乎全部溶解性有机碳(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含量。

虽然,纳滤技术的工程应用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给水行业中已经得到大规模的推广,但在我国,将纳滤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的条件还不成熟,尚处于尝试阶段、本要问题是国产纳滤膜的性能指标不够过关。但目前已有工程实例的报道,如国内首套工业化大规模膜软化系统——山东长岛南隍城纳滤示范工程,是纳滤技术在高硬度海岛苦咸水净化的实际应用。该工程由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中心设计,于1997年4月正式投入生产淡水,系统连续正常运行27个月,淡化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5]。

有关学者曾采用纳滤膜对某市自来水(以污染严重的淮河水为原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研究了纳滤循环制水试验工艺的效果。结果表明,循环试验工艺与单级纳滤工艺相比,在同样较低的压力下,出水率较高,并且能耗降低,减少了浓水排放。即使在回收率较高(80%)的情况下,膜出水中的总有机碳(TOC)仍比自来水低50%;对致会变物的去除十分显著,使Ames试验阳性的水转为阴性[6]。纳滤膜应用中的问题

纳滤膜有较高的膜通量,可以截留有机及无机污染物,而对人体必需的一些离子又有较大的透过率,因此,把纳滤膜应用于饮用水的深度净化较其它的膜分离技术有较大的优势。目前,把钢滤膜应用于给水处理领域的主要问题是:

a)膜表面容易形成附着层,使膜的通量显著下降;

b)操作结束后,膜的清洗较困难;

c)膜的耐用性差。

这三个问题是目前膜分离的基本问题,也是纳滤膜法水处理技术难以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目前世界各国的水处理工作者正在进行广泛的研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纳滤技术在给水处理领域的推广应用还依赖于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1]张瑾,刘凌·纳蟑膜及其应用展望.[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8;24(6);49-56

[2](日)井山哲夫等.[C].水处理工程理论与应用

[3]R G Sudak et al.Procurement of New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s:The Water Factory 21 Experience.[C].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Water Supply Imporvement Association Conference, San Diego, California,1988

[4]I.C.Escobar ET AL,Influence of NF on Distribution System Biostability.J.AWWA,1991;6:76-84

[5]张国亮,陈益棠·纳滤膜软化技术在海岛饮用水制备中的应用.[J].水处理技术,2000;26(2):67-70

7.生物水处理的MBR技术 篇七

我在这篇文章里所论述的水处理技术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综合生活污水的处理的方法和所应用的生物技术。

现阶段,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市政设施也日益需要完善, 污水处理作为城市市政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也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关于水质排放的规定, 市政生活污水需要经过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二级处理后才能直接排放到市政水体里。最初的污水处理采用的是极其简单的物理、化学处理设施, 水中的杂物经过格栅等构筑物被截流, 再经絮凝沉淀等工艺, 污水得到初步处理, 但水中有机物等得不到有效处理, 处理效果极差。特别是随着工业发展, 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成分日渐复杂, 这些污染物排入地面水系后造成河流黑臭。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 也使污水处理技术不断进步, 现在生化处理由于其良好的处理效果和较强的实用性被普遍应用于废水处理。

由于废水中污染物成分极其复杂多样, 因此常常要几种方法组成处理系统, 才能达到处理的要求, 所以我就不过多的阐述, 我就和大家介绍一下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CAS是一种应用最广的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是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系统 (含空气或氧气的加压设备、管道系统和空气扩散装置) 以及污泥回流系统等组成。

曝气池与二次沉淀池是活性污泥系统的基本处理构筑物。由初次沉淀池流出的废水与从二次沉淀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时进入曝气池, 其混合体称为混合液。在曝气的作用下, 混合液得到足够的溶解氧并使活性污泥和废水充分接触。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为活性污泥所吸附并为存活在活性污泥上的微生物群体所分解, 使废水得到净化。在二次沉淀池内, 活性污泥与已被净化的废水 (称为处理水) 分离, 处理水排放, 活性污泥在污泥区内进行浓缩, 并以较高的浓度回流曝气池。由于活性污泥不断地增长, 部分污泥作为剩余污泥从系统中排出, 也可以送往初次沉淀池。

城市排水系统的完善和水体环境的污染是现在制约城市快速发展的最大弊病之一, 在上述背景下, 一种新型的生物水处理技术———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应运而生。随着膜分离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开发, (MBR) 也更具有实用价值,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开发此项高新技术。MBR是指将超、微滤膜分离技术与污水处理中的生物反应器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的污水处理装置。这种反应器综合了膜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带来的优点。超、微滤膜组件作为泥水分离单元, 可以完全取代二次沉淀池。超、微滤膜截留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微生物絮体和较大分子有机物, 使之停留在反应器内, 使反应器内获得高生物浓度, 并延长有机固体停留时间, 极大地提高了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率。同时, 经超、微滤膜处理后, 出水质量高, 可以直接用于非饮用水回用。系统几乎不排剩余污泥, 且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能力。

MBR的特点:

(1) 出水水质好。由于采用膜分离技术, 不必设立、过滤等其它固液分离设备。高效的固液分离将废水中有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生物单元流失的微生物菌群与已净化的水分开, 不需经三级处理即直接可回用, 具有较高的水质安全性。

(2) 占地面积小。膜生物反应器生物处理单元内微生物维持高浓度, 使容积负荷大大提高, 膜分离的高效性使处理单元水力停留时间大大缩短, 占地面积减少。同时膜生物反应器由于采用了膜组件, 不需要沉淀池和专门的过滤车间, 系统占地仅为传统方法的60%。

(3) 节省运行成本。由于MBR高效的氧利用效率, 和独特的间歇性运行方式, 大大减少了曝气设备的运行时间和用电量, 节省电耗。同时由于膜可滤除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 可显著节省加药消毒所带来的长期运行费用,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不需加入絮凝剂, 减少运行成本。

膜生物反应器 (MBR) 工艺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它利用膜分离设备将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质截留住, 省掉二沉池。活性污泥浓度因此大大提高, 水力停留时间 (HRT) 和污泥停留时间 (SRT) 可以分别控制, 而难降解的物质在反应器中不断反应、降解。因此, 膜生物反应器 (MBR) 工艺通过膜分离技术大大强化了生物反应器的功能。与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相比, 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废水处理新技术之一。

目前, MB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降低膜污染, 提高膜通量;

(2) 探求合适的工作条件和工艺参数;

(3) 降低处理工艺的运行成本。MBR因自身特殊的工艺也要求了不同于一般的超、微滤膜材料, 但制备针对于MBR所用的膜材料的研究还很少。显然选择合适的膜材料是降低膜污染的一个重要方法, 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总结以上我们探讨的MBR法水处理系统, 我们应该看到:

(1) MBR综合了膜分离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的优点, 超、微滤膜组件能替代CAS中的二沉池, 更有效地进行泥水分离, 并延长SRT, 提高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处理能力。经超、微滤膜处理后出水水质好可以直接用于非饮用水回用。系统占地面积小, 几乎不排剩余污泥, 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能力。

(2) MBR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但膜污染仍是制约MBR推广应用的最主要因素。因为MBR中膜材料既要面临活性污泥、污水中固体颗粒的污染, 又要面临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侵蚀。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是研制出一种抗污染、耐微生物侵蚀的新的膜材料及对膜进行适当的改性。

水资源紧缺的现状, 使我们认识到污水处理事业的任重道远。目前国家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 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在首都北京举行, 至少在最近五年内, 我国环保业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 可用于洗车、冲厕、灌溉等, 不仅减少污染, 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因此小区中水回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目前, 在一些用水紧张的地区, 这种技术已有所应用, 在今后几年中, 有望得到更快发展。

摘要:传统生物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水难以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 我们引出MBR这项生物水处理技术, 来指引大家来深入探讨生物技术在具体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CAS,MBR,生物水处理

参考文献

[1]张少辉, 郑平, 华玉妹.反硝化生物膜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2004, 24 (2) :220-224.

[2]王荣昌, 文湘华, 钱易.生物膜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J].中国给水排水, 2004, 20 (3) :5-8.

[3]杨玉旺.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污水的研究应用进展[J].工业水处理, 2004, 24 (2) :12-15.

[4]鲁敏, 曾庆福, 张跃武.一种新型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污水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 2004, 17 (4) :5-8.

[5]李军, 彭永臻, 杨秀山, 等.序批式生物膜法反硝化除磷特性及其机理[J].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 (2) :219-223.

8.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浅析 篇八

关键词 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地区都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这给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传统的水产养殖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养殖产生的废水含有的一些成分还会造成周围环境与水体的污染。所以,水产养殖方式的变革是必然的。如今的循环水产养殖能够实现高效、清洁的效果,是未来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循环水产养殖中最为关键与和核心的便是循环系统的水处理技术。

1 物理方法

结合水体中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可以采取曝气、过滤、沉淀等方法实现水质的净化。

1.1 曝气

曝气就是给水体增氧,把水体中的氮气等有害气体清楚出去。通常有2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将水体静置48 h,另一种是通过机械搅拌进行增氧。如用自来水养鱼,首先将水静置一段时间,这样可以将水体中的有害气体剔除掉。然后通过水轮式的增氧机让池塘里的水体进行上下层的对流,以便于溶解氧的增加,这时有害气体的排出就可以实现水质改良的效果[1]。除了叶轮式的增氧机,还有一种水车式的增氧机,这种增氧机主要是为了养鳗,这种机械增氧的方式是要将池底的淤泥翻出来,从而搅动整个池塘的水体,实现上下的循环流通,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浮动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会释放大量的氧气,这样上层水体的溶解氧会达到饱和,池塘水会整体的因为有序的翻动得到十分充分的溶解氧。

1.2 过滤与沉淀

过滤主要是希望将水体中的一些固态废物,或者是一些大型的水生生物清除出去。常用的过滤设备一般有机械过滤器和压力过滤器等。之所以用沉淀的方法,主要是水中的悬浮物常常会吸附在鱼鳃上,导致其呼吸受到阻碍,这样水体中的浑浊度与黏滞性都会增加,最终对于鱼苗的孵化十分不利,所以常常设置蓄水池首先进行沉淀处理。

1.3 泡沫分离技术与磁分离法

泡沫分离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运用此原理设计的一些浮选分离器,它能向水中通气,这样水体表面的一些火星物质会被一些微小的气泡所吸附,然后漂浮在水面上形成泡沫,最终将水体中的一些胶体物质与悬浮物质清楚出去。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技术并不能在淡水中使用,大多适用于一些水体盐度在5%以上的海水中。磁分离法是现在一种比较新型的水处理方法,它结合电磁原理,能将水体中的如重金属离子之类的污染物进行电磁分离[2]。

2 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就是通过化学反应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下面主要介绍凝絮与氧化还原的方法。

2.1 凝絮

凝絮是用有机或是无机的化学试剂,将水体中一些微小颗粒或者胶装物凝聚成一些大絮物状,以此来加速它的沉淀。常见的凝絮试剂有铝盐与高分子絮凝剂等。

2.2 氧化还原

臭氧、双氧水、高锰酸钾这些物质能够与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最终将水体中的毒性有效的降低或是消除;同时,水中的病原菌也会被杀死。常见的消毒剂有漂白粉和二氧化氯。臭氧可以通过强力的氧化作用把水中的有机物或者色度有效的消除,但因为它对细菌有十分强的效果,最终水体中有益菌也会被杀死,所以它常常用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王博君在研究中提到,臭氧对于河蟹育苗的应用,他认为,育苗水经过臭氧处理后,水体中的细菌会得到极大的一致,这样亚硝酸盐的浓度会最大幅度的降低,换水量也会大大的减少。谭洪新[3]认为,充氧可以在水族馆中进行水处理的应用,充氧的消毒特性现在水族馆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但是在水产养殖中却应用很少,大多只是针对河蟹育苗与鲍鱼育苗。

3 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是借助微生物以及自养性植物来进行水质改良,究其原理是这些微生物与植物能够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吸收,能够有效防止新陈代谢的残留物最终引起的水质败坏。

3.1 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其实是以光作为能源,把二氧化碳与小分子的有机物当作供氢体,能够进行完全自养性的类微生物。无论是在有氧还是无氧的环境中,只要有水和光的存在,光合细菌都能够生存繁衍。光合细菌最大的特性就是能够有效境地水体中的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在水体中投入光合细菌之后,会大量增加一些有益菌,最终形成种群的优势,这样病原的繁殖就会得到有效的抑制。现在,陈对光合细菌的研究与应用在整个东南亚国已经十分普遍。

3.2 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借助水中的一些元素合成一种有无物质,这样就达到了净化水体的作用。谢俊进行了中华鳖培育与水葫芦栽培的试验对比,最终结果表明,水葫芦的栽培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溶氧,大大降低有机物,最终改善了水体,大大提高了中华鳖的存活率。黄鹤忠曾提到,对虾池中进行石花菜的混养,可以将水体中的无机盐吸收掉,这样水体中的溶解氧自然就会有所上升,达到水质净化的作用。

3.3 蔬菜、花卉的种植

在水产养殖中或产生一些废物,常常含有大量的有机或是无机的物质,但这种废物却是在蔬菜与花卉的种植时极为需要的,所以可以结合应用。对于这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能够让水产养殖中的废水与废物得以合理的利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效果。比如利用人工养鳖的废水灌溉茄子,废水经过在茄子栽培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将大量的营养元素吸收进去,经过改善后的水质可以经过适当的调整再次放入养鳖场投入使用。

4 结语

这些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但是,随着“生态型养殖模式”与“绿色食品”等概念的提出,对水产养殖也的要求也就更为严格,自然水产养殖的水处理技术在研究与应用方面也必须跟上生产节奏。

参考文献

[1]朱学宝,谭洪新,罗国芝.封闭循环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净化系统的技术构成[J].内陆水产,2000(1):24-25.

[2]刘鹰,王玲玲.集约化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技术及应用[J].淡水渔业,1999(10):22-24.

[3]罗国芝,谭洪新,施正峰,等.泡沫分离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水产科技报,1999(5):202-206.

上一篇:高二叙事作文 :战争800字下一篇:医务工作者转作风促发展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