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24-08-20

阳春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共12篇)

1.阳春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篇一

上半年长春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年初以来,长春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克服诸多困难,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国家惠农政策支持和粮食市场需求拉动双重作用明显,市委市政府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措施得力,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粮食生产克服春季持续低温多雨等不利气候条件影响,实现了一次播好种一次拿全苗,目前大田作物长势良好。

增产30亿斤商品粮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又有11个项目获得国家立项批复,全年计划开工建设项目42个,投资13.65亿元。上半年开工建设项目25个,已完成投资3.8亿元。

新增特色经济作物面积10万亩,总面积已发展到123万亩,其中新增棚膜蔬菜面积2.1万亩,总面积已发展到23.9万亩,新建百亩以上温室大棚蔬菜园区25个,总数已达到40个。

(二)县域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上半年,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亿元,同比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0亿元,同比增长25.9%,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71.5万元,同比增长35.7%,全口径财政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72.2%,地方财政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66.4%。

(三)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上半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376亿元,同比增长17.5%。重点龙头企业增速较快,大成集团实现产值161亿元,同比增长18.1%;皓月集团45.7亿元,同比增长45.1%;天景公司2.1亿元,同比增长41.4%。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计划开工建设项目108个,投资205亿元,同比增长20%。上半年开工建设项目71个,已完成投资49.2亿元,同比增长19.4%。

(四)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

开展了以种子、农药、化肥为重点的农资市场整治工作,全市共检查农资市场及业户4890个次,立案34起,罚没款55.5万元,没收种子9072公斤,取缔无证经营业户9个,查处不合格农药16.2吨。年初以来,长春市对上市蔬菜和水果开展了3次例行检测和2次专项检测,并配合国家开展例行监测2次,配合省里抽检3次。蔬菜平均合格率达到94%以上,水果平均合格率达96%以上,食用菌合格为100%。积极应对海南“毒豇豆事件”和山东“毒韭菜”事件,对入市的豇豆产品和韭菜进行抽检和查处。

(五)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推进

按照省里的部署,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城区、开发区农村土地补偿费分配工作进展较好。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稳步推进。

(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

开展了“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加强了市级领导“联乡包村”力量,调整落实了部门帮扶任务。按照全市开展的“奋战15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部署和要求,在全市县城、乡镇及村屯组织开展了乡容村貌专项治理行动。经过一个月的奋战,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全市县、乡两级共投入资金1.35亿元,清运垃圾270万立方米,整修道路7562公里,整修路边沟52万延长米,新建农户围墙72.7万延长米,搬迁柴草垛5.5万个,植树439万棵,新建文化广场142处,新增保洁员7221人,新增垃圾清运车2608台。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

二、当前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回升向好势头,但面临形势依然复杂,国际国内经济调整变革和转型,给农业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从有利条件看: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农业稳定发展提供了保证。今年已落实国家惠农补贴资金20亿元,长春市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经济强镇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发展等意见,实施了农机专项配套、机械深松整地、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农业科技推广奖等惠农补贴项目。二是粮食价格不断上涨,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今年5月份,长春市玉米、水稻平均收购价格分别为0.89元/斤、1.30元/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14%和11%。三是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和实力,后劲十足。

从不利因素看:一是受国内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增速明显趋缓。今年5月份长春市猪肉价格为7.5元/斤,较1月份下降16%左右,致使生猪屠宰企业生产大幅下滑。金锣公司上半年实现产值8.5亿元,同比下降27.8%。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受玉米价格逐渐攀升和农民惜售等因素影响,原料收购困难,难以满足生产需要。中粮生化(榆树)公司上半年原料缺口达15万吨,导致开工不足,减少产值3.4亿元。二是今年气候异常,粮食生产仍然面临一定的自然风险。下半年气象条件的好坏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局部自然灾害难以避免。三是农民稳定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生猪价格大起大落,对养殖户冲击较大。农村劳动力受技能制约,对劳务收入影响较大。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长春市要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市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条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好势头,确保完成全年的各项工作目标。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达到180亿斤以上;一产增加值实现240亿元,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230元,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实现820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一)认真抓好农业生产。立足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切实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采取促早熟、防伏旱措施,搞好病虫害防治。开展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建设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 51个。针对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做好防汛的各项准备工作,提早落实好防洪预案和应急度汛措施。继续实施增产30亿斤商品粮工程。深入推进500万亩秋季机械深松整地、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中低产田改造、节水农业示范区等一批新建项目。

(二)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要在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增收的同时,大力发展园艺特产业和棚膜经济,积极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和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抓好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实行多业增收、多门致富。

(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突出抓好县域省级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和项目建设,加强项目调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难题,全力推进县域经济进位升级,加快经济强镇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县域综合实力。

(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继续推进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千亿增产工程,积极争取相关扶持政策,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搞好招商引资,强化经济运行监测,着力培育重点龙头企业达产达效和扩产升级。

(五)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加大市级领导“联乡包村”活动工作力度,把重点包保的20个村打造成样板村。加大县(市)区新农村建设力度,集中力量建设147个省级示范村。整体推进乡容村貌综合整治,争取年内再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乡村达到整治标准。

2.阳春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篇二

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 农机装备水平稳步提高, 结构进一步优化

截至目前, 双阳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已发展到26.1万k W, 平均每666.67 hm2耕地拥有农机总动力1 600 k W, 拖拉机保有量7 475混合台, 其中大中型558台, 拖拉机配套农具15 932台 (部) , 机具综合配套比为1.0∶2.2。随着总量的增加, 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水稻机动插秧机已发展到35台, 谷物联合收割机发展到34台, 玉米收割机发展到18台。

1.2 农机化作业水平大幅度提高, 作业领域不断拓宽

机械化耕整地、播种作业水平持续保持45%和60%, 特别是机械化收获作业水平有了突破性提高, 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3%, 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农业运输、场上作业和后勤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和电器化, 农村用工总量60%由机械完成。

1.3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水平、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十一五”以来, 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前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推广应用了秸秆、根茬粉碎还田机、复式作业机、玉米精量抗旱播种机、化肥深施机、马骞镇压器等先进适用农业机械, 实施了秸秆、根茬粉碎还田, 灭茬旋耕施肥、起垄镇压, 精量播种、深施化肥, 播后重镇压等“节本增效”农机化新技术,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4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组织形式不断创新, 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目前, 双阳区已注册的农机作业公司有2个,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8个, 全程农机化示范区20个, 建设总面积6 666.67hm2, 农机固定资产在15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近80户, 农机修理厂 (点) 76个, 配件供应网点37个, 供油站6个, 管、供、修、培、推“五位一体”, 功能齐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形成。

1.5 农机化投入水平不断提高, 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连年增长几年来, 通过农机项目共争取中央和省农机补贴资金

2 950万元, 拉动双阳区农民和农机合作组织投入8 079万元, 目前全区农机固定资产总值已达2.3亿元。

2 存在的问题

双阳区农机化发展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机化整体发展不平衡, 中部平原乡镇机械化基础好、发展快, 南部半山区发展相对滞后, 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二是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低, 不利于农机大规模系列化作业, 阻碍全程农机化发展进程。三是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 农机经营组织化程度低, 不利于技术集成、设备配套和资源整合, 服务功能不强。四是水稻机插、机收和玉米收获机械化仍是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五是管理机构不健全, 2001年乡镇区直机构撤消了区农机总站, 设农机服务中心, 为农牧局基层事业单位, 实际上8年来这个机构一直也未独立, 只在农业局内设区编办根本不承认的农机科, 不利于对省、市协调, 争取项目和资金, 也不便于对下指导工作, 更不能很好地行使《农机化促进法》赋予农机管理部门的执法职能。

3 对策

3.1 组织创新, 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利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 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协会, 通过专业协会实现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大力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 使农机技术集成配套、资源整合, 提高组织化程度和服务功能, 促进土地合理流转, 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3.2 建设全程农机化示范区, 大力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

2009年再建设全程农机化示范区20个, 把示范区建设成现代农业的引导基地、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的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保障基地, 用示范区辐射、带动农机化整体发展。建立土地轮翻轮松的长效机制, 实现以秋季整地复式作业为主, 春秋结合的耕作方式;同时, 大力发展复式作业和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提高地力, 增加生产后劲。

3.3 抓关键技术环节, 增加农机化投资

大力发展水稻育插秧、收获机械、玉米收获机械和秸杆综合利用机械, 解决制约粮食生产机械化的瓶颈问题。建立以农民、农机合作组织为投资主体, 财政资金扶持, 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摘要:阐述长春市双阳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发展对策, 以期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吉林长春,双阳区

参考文献

[1]李洵.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3) :271, 274.

[2]程曾忠.试述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河南农业, 2010 (12) :54.

[3]孙凤奎, 孙艳楠.试论科学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措施及对策[J].农村牧区机械化, 2010 (5) :30-31.

3.阳春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篇三

近年来,珲春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造六大基地,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4年末,珲春市粮食总产量达15.2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5375元增长到11258元。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珲春市确定了六大生产基地。一是绿色稻米基地。以哈达门、马川子、密江乡为主,科学规划,加快技术规程完善和创新,以基地为第一车间,形成了昌旺粮米加工、马川子米业、龙裕农业发展集团、田野粮米加工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群体,珲春农业水稻获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二是中药材基地。以春化镇、杨泡、哈达门、马川子乡为主,以标准化、规范化为目标,全面推动中药材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和产业化进程,形成了以华瑞参业、闻晓堂参业等省级龙头企业群体,华瑞参业“金立华”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三是食用菌基地。以英安镇、哈达门乡、密江乡、春化镇为主,以黑木耳、香菇等为重点,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形成长城菌业、旻顺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群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四是苹果生产基地。以板石镇为主,发展富硒苹果面积660公顷,建立了多家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孟岭苹果实现对俄出口。五是蔬菜生产基地。以近海街、三家子乡、英安镇为主,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700公顷,建立以绿色专业农场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企业群体,加快了农户增收步伐。六是黄牛基地。以马川子乡、春化镇、英安镇、板石镇为主,大力发展延边黄牛养殖业,吉兴牧业被评为全国第二家有机牛肉产品认证企业,“长白弘”牌牛肉进入人民大会堂。

4.阳春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篇四

为充分发挥我市的生态和资源优势,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步伐,推进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的优势与现状

(一)优势

我市开发绿色食品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和资源优势。一是伊春林区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要素构成的生态环境优越,具备发展绿色食品的先决条件。二是山野菜、山野果、食用菌等自然资源丰富,生长面积广、蕴藏量大,品种全,品质好。三是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市委、市政府已决定把绿色食品业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四大特色产业”之一,进行大力支持、重点推进,使之在“十五”期末形成全市的经济支柱产业。目前,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认识统一,有积极投入的热情。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建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有一批懂管理民、懂技术,适应食品加工业发展的人才。

(二)现状

我市绿色食品开发起步于1994年,“九五”期间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市已有5户企业11个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简称绿标)。已建成绿色水稻基地10万亩,大豆基地23万亩,芸豆基地2万亩;建成规模超300万袋食用菌基地5处,刺嫩芽采集基地1.25万亩。2000年,全市绿色食品种植业产量7.5万吨,销售收入13,895万元。绿色食品加工产量4.2万吨,创产值9,695万元。利税795万元。绿色食品增中值实现1.4亿元。同时,还建立了绿色食品专用肥料生产企业;有12家获绿标企业和拟申报绿标企业在北京、上海等设立了销售网点,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目前仍存在着生产规模小,企业分散,没有形成整体效益,企业及产品知名度低,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需要今后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产业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依托生态和资源优势,依据《伊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质量效益为中心,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推出一批绿色食品名牌产品,使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在“十五”期间实现跨越发展。

(二)发展目标

1、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市形成以生态种植、养殖、野生资源采集、产品精深加工、销售为基本构架的产业化体系,绿色食品增加值达到7.8亿元,年均递增41%。

2、绿色食品基地:2001年,达到绿色食品种植面积42万亩(其中绿色水稻基地1处10万亩,绿色大豆基地2处28万亩,绿色芸豆基地1处3万亩,绿色油豆角基地1处1万亩),绿色食品产量9.9万吨,收入2.1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20%、32%和51%。到2005年,达到绿色食品种植面积72.4万亩(其中绿色水稻基地20万亩,绿色大豆基地40万亩,绿色芸豆基地5万亩,油豆角基地2万亩,绿色蔬菜基地5.4万亩),绿色食品产量32万吨,收入7.2亿元,与2000年相比,分别年均增长16%、33%和39%。

3、绿色食品加工业:2001年,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达到9家。绿色食品加工产量达到4.8万吨,产值达到1.3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7%、33%。到2005年,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达到21家,绿色食品加工产量达到11.2万吨,产值达到9.7亿元,分别年均增长20%以上。

4、绿色食品产品:“十五”期间,新增绿色食品29个(含有机食品)。2001年新增绿色食品5个,以后每年新增6个。至2005年全市绿色食品达到40人,其中农产品13个、畜牧水产品8个、山特产品17个、饮品2个。

三、发展重点和主要产品

(一)农产品

1、大米:以铁力市四宝米业公司为龙头企业。2001年,重新申报铁力市四宝米业公司的大米为绿色食品,加工绿色食品大米产量3.5万吨,产值5,600万元,利税400万元;铁力市及双丰、铁力局等地绿色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5万吨。2005年,全市绿色水稻种植面积20万亩,产量10万吨。

2、大豆及食用油:以嘉荫县绿色农产品公司为龙头企业。2001年,重新申报铁力市双丰浸油厂的为绿色食品,全市绿色大豆基地面积达到28万亩,产量2.8万吨,销售收入5,000万元。2005年,全市绿色大豆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产量4万吨,销售收入7,200万元。

3、杂粮:以嘉荫县绿色农产品公司为龙头企业。2001年,全市绿色芸豆基地面积3万亩,总产量3,000吨,收入720万元;2005年,绿色芸豆基地面积达到5万亩,产量5,000吨,收入1,200万元。

4、油豆角:2001年申报铁力局松涛公司的油豆角为绿色食品。2005年,全市绿色油豆角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加工产品100吨,创产值160万元。

5、速冻玉米:2001年,申报铁力局松涛公司的速冻玉米为绿色食品。2005年,公司生产绿色食品速冻玉米800吨,收入达到700万元。

6、蔬菜:“十五”期间,在铁力市、伊春区、友好区、新青区建立绿色蔬菜种植基地5.4万亩,产量11.7万吨,实现收入5,900万元。

(二)畜牧水产品

1、肉鸡:“十五”期间,申报友好肉鸡养殖加工总厂产品为绿色食品。2005年,养殖加工绿色肉鸡600万只。

2、林冠鸡:“十五”期间,申报铁力市四宝公司林冠鸡产品为绿色食品。以铁力市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绿色林冠鸡养殖。2001年林冠鸡养殖量发展到15万只,2005年发展到100万只。

3、大鹅:以桃山林业局为龙头企业。2005年全市发展到120万只,新建一条大鹅加工生产线。

4、肉牛:以朗乡局和铁力市农发牧业公司为龙头企业。2005年南部地区养殖肉牛发展到15万头,新建一条加工生产线。

5、鱼:“十五”期间,在嘉荫县发展一户绿色水产品生产企业,利用黑龙江水资源,发展名优特鱼种江水养殖。2005年,放养水面3万亩,绿色食品江鱼产量达到1,500吨。

6、乳品:“十五”期间,以铁力市盛中乳品厂为龙头企业。在铁力市发展奶牛8,000头,年产绿色食品奶粉6,500吨。

7、肉兔:“十五”期间,以友好翔宇肉食品公司为龙头企业,养殖肉兔发展到100万只,年加工绿色食品兔肉1,250吨。

(三)山特产品

1、山野菜:以山菜王公司为龙头企业。2001年,绿色食品刺嫩芽、黄瓜香加工产量1,045吨,产值1,550万元,利税282万元,建立刺嫩芽采集基地2万亩。2005年,刺嫩芽、黄瓜香加工产量达到1,600吨,产值2,350万元,利税235万元。

2、食用菌:在嘉荫县山珍食品有限公司、嘉荫县绿色农产品公司现有的食用菌生产规模基础上,2001年,申报朗乡绿色实业公司的香菇产品、五营林业局木耳为绿色食品。2001年,全市加工绿色食品木耳300吨,香菇260

吨,创产值2,690万元,利税300万元。到2005年,加工木耳1,800吨,创产值9,200万元,利税1,000万元。

3、刺五加保健茶:“十五”期间,申报哈慈保健茶厂、铁力局松涛保健茶厂的产品为绿色食品。到2005年,全市刺五加保健茶产量600吨,产值1.8亿元,利税2,200万元,建立刺五加采集基地10万亩。

4、人参:“十五”期间,申报铁力市桃山参药集团的产品为绿色保健食品。到2005年,人参制品产量250吨,产值3,750万元,利税320万元。建立人参基地200万平方米。

5、林蛙:“十五”期间,申报铁力局林蛙加工厂、铁力市神树野生动物研究所的产品为绿色食品。2005年,收获绿色食品商品蛙600吨,创产值7,200万元,利税770万元,全市放养面积36万公顷。

6、蜂:“十五”期间,申报铁力局松涛公司的蜂产品为绿色食品。2005年,绿色食品蜂蜜产量480吨,产值150万元,利阁30万元,全市养蜂8,000箱。

(四)饮品

1、矿泉水:2001年申报伊凌王矿泉水为绿色食品。加工产品3,000吨,创产值300万元。到2005年加工产品6,000吨,创产值600万元。

2、果酒系列:“十五”期间,申报五营果酒厂的越桔饮品为绿色食品。到2005年,产量达到 2,000吨,产值2,000万元,利税200万元。

四、组织机构

为了加快全市绿色食品开发,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绿色食品开发推进领导小组。

组长:李长祥

副组长:杨锡民金宗学

成员单位:市农委(市绿办、多种经营局)、市计委、市经贸委、市农业局、市资源避、市营林局、市畜牧局、市外经贸委、市工商局、市财政局、市技术监督局、市环保局、市人民银行、市农业银行、市工商银行。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市绿办、多种经营局)。

五、推进措施

(一)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化进程。充分利用我市林地面积大、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森林资源管护经营,发展绿色食品。在龙头企业建设上,要围绕名特优产品搞改造,上规模,鼓励规模小的加工企业向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靠拢,形成一批名具特色的龙头加工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加快有机肥料,绿色饲料等绿色食品相关联产业的开发,以满足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的需要。加快建立健全科研、信息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实施市场牵动战略,着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一是要利用新闻媒体及各种经贸活动和信息网络等,从宣传我市生态环境优势入手,全方位展示我市绿色食品,提高我市绿色食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树立小兴安岭绿色食品整体形象。二是加快建设牵动全市,辐射省内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积极开发全国各大城市绿色食品销售市场,逐步形成产地批发市场与外埠市场相连接,联销经营与网络销售相结合的伊春绿色食品市场营销网络。三是大力支持发展经纪人队伍和各种形式的民间流通中介组织,培养一支营销人才队伍。同时,市绿办与有关部门协作,加强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绿色食品知名品牌的市场形象,保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

(三)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十五”期间,要在山特产品人工驯化栽培和精深加工上实现突破。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利用技术讲座、典型示范等形式,培训绿色食品管理、生产人员。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态意识,认真贯彻《森林法》、《环保法》和《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四)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扶持政策,确保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金融、财政部门将加大对绿色食品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森工多种经营贴息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将重点用于绿色食品开发上。将积极向上争取绿色食品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对新上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经过资源部门核准确定后可在前三年减免资源补偿费。对绿色食品申报费用、政府给予补贴三分之一。建立面向农户、职工,方便快捷的小额贷款制度,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五)实施品牌战略,改进产品包装,增强市场竞争力。强化品牌意识,叫响优势品牌,把优质品牌做大、做强,努力提高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牵动力。要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对包装、设计进一步规范化,体现绿色食品的特点,向中高档次发展,积极发展无污染包装物的生产和应用,确保绿色食品的内在品质和外部包装的完美统一。

5.长春市雕塑发展现状和分析 篇五

长春市的城市建设历史很短,仅有200多年。而城市雕塑建设历史更短,近现代从清朝到中华民国,乃至伪满洲国,期间创作了一些反应当时历史的一些雕塑但是现在存在的雕塑寥寥无几。新中国成立后,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作了自由大桥两端的四尊人物具象雕塑以及几所大学校园内的雕塑,但是当时雕塑的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90年代中期,长春市雕塑建设有了长足进展,一些广场雕塑相继建成,特别是从1997年至2001年连续五年时间长春市举办了‘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展’,2003年举办了“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六年间创作了315件作品,不仅为长春市积累了一批珍贵艺术财富,而且提升了城市文化层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一)长春市雕塑的数量与形式

在长春市建成区内,根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城市雕塑♀0余处(统计的范围为城市公共空间),其中大部分为圆雕作品。已建成雕塑公园一处,占地面积91.8公顷。只要安置六界国际雕塑展作品。公园主题雕塑主题为“友谊 和平春天”,由五位国内著名雕塑大师共同设计完成,主题雕塑高31.5米(基座8米雕塑主体23.5米,雕塑艺术馆设在雕塑公园内,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馆内功能齐全,设有陈列室,教室国际会议厅创作,工作室,特色展已等特色展巴专门陈列五大洲风格不同的艺术精品(=)城市雕塑的布点及存在问题

长春市的现有城市雕塑主耍分布在以下位置:居住区'公园、文体行政办公建筑商业办公建筑、城市广场及绿地等。其中以广场公共空间雕塑居多。

从长春市现状雕塑的分布情况来看,在中心区分布较少,主要分布在90-年代以后城市发展区域。可以看出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城市雕塑不点不均,主体性雕塑少,能过贴近市民生活中中小型雕塑更是少见,另外城市个区域发展不平衡,没有明确的区域主题,从而影响了长春市雕塑形象的整体形成。二.长春市城市雕塑发展条件分析

1、雕塑建设基础雄厚

长春市子1997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国际雕塑展,共有来之五大洲109个国家,国内包括港澳台个省市、直辖市、自治区、特区的270为雕塑家为长春留下315件雕塑作品。

其中国外108个国家166人203件:国内104件112件。这些作品取材丰富、风格迥异、流派广泛、材质多样。作品数量之多、涵盖范围之广、参加作者之众,当今世界无与伦比。雄厚的雕塑建设基础,是长处是雕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随着雕塑展的不断召开,市民的艺术水准和精神你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在城市建设方面就应该不断提高其内涵与品位。

2雕塑发展空间广阔

城市的公共空间是人流和车流集中的地方,是城市雕塑的载体,在共有空间环境中,雕塑骑着凝聚和维系环境空间的作用,并作为人与环境交流共存的媒体。这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城市广场,街路空间、公园绿地、城市入口、滨水空间带、街心花园、街头绿地、步行街、庭院、立交桥等。

城市广场

广场是人流车流的散聚区域,是城市雕塑的重要载体之一,有“城市的客厅”的说法。长春市中性规划交通广场(不含立交桥)共30 个,绿化广场3个集散广场2个。其中交通广场中心岛直径均在100米以上,大多数为开场时绿化环岛。

街路空间

长春市道路系统以圆广场,放射路家棋盘路的特点形成鲜明特色。其特点是

街路笔直、有良好地视觉可达性。道路断面多样且道路较宽,建筑退后红线较远,视野开阔。

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最洁净大自然的部分,也是城市居民休息和娱乐的场所。雕塑界和公园绿地布局,也将达到良好的效果。根据总规划要求到2020年,长春市城区新增绿地2840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5.3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平方米人均公园面积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5%绿地率%40.城市入口

城市入口市一个城市的门户,是给人的第一感应,英雌在城市入口处设置的雕塑具有标志性强、印象深刻、能够突出长春市的莫一方面的特点。长春市规划公路入口15个,铁路入口3个。航空入口1个。

滨水空间带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城市近水体部分。水面共有10余处,其中,伊通河贯穿城市南北,是城市的风光带,并形成滨河公园。

街心花园

这里街心花园主要是指两板块道路中间的绿化部分隔带,长春市街心花园的道路主要有新民大街河创业大街。

街头绿地

街头绿地是日常行人休憩、驻足的主要场所,放入雕塑,能过活跃气氛、丰富视觉空间起到装饰的作用。

步行街主要分为商业步行街和休憩步行街两类。长春市规划步行街主要有7条,均为商业步行街,即长江路、重庆路、贵阳街、永春路、大马路、磐石路和光复路。建筑群体

建筑与雕塑是现代城市环境主要构成要素,两者相铺相成相互衬托。长春市除把大部分等一些历史建筑较有特色外,现代雕塑群体缺乏雕塑美感,建筑群体周围雕塑也较少。

庭院

庭院是城市中人流集中的主要场所。这类空间多为公共或半公共空间,是安置中小型、观赏性雕塑的理想场所。如企事业单位院内、大专院校院内、小区公园绿地、庭院等。

立交桥是现代城市主要景观之一,是城市的交通枢纽,是人流和车流主要集散的节点,而且大多数立交桥绿化环境较好,适合布置一些小型装饰雕塑。长春市目前规划大型立交桥8个广场式简易立交12个。

6.阳春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篇六

【发布日期】2003-12-12 【生效日期】2003-12-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宜春市中心城市规划区村民建房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一、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宜春市中心城规划区村民建房的规划管理,保障城市总体规划顺利实施,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市中心城规划区内的村民建造私房,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 在中心城规划区内,禁止城镇居民建造私房,严格控制本地村民建私房。中心城区以外的农村村民不得在中心城区内建造私房。

第四条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为宜春市中心城规划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规划区总面积约180平方公里,包括:

中心城区:为2020年规划建成区,东至袁河-新坊河,北至沪瑞高速公路,西至320国道以西500米,南至榨山,面积约72平方公里;

中心城规划控制区(含中心城区):东至渥江的石背、湾下水库及下浦与彬江的交界线;南至下浦街道办事处的三五水库,南庙的邮桥、十亩里,湖田的下鸟山一线;西至湖田的刘家下、双塘、樟树,官园街道办事处的管辖边界一线;北至官园街道办事处的管辖边界,渥江的罗家坊、罗家里、石背一线,面积约141平方公里;

城北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至渥江的罗家坊,南至沪瑞高速公路,西至三阳的国家塘、蕉西,北至三阳的石岭布,面积约14平方公里。

温汤规划控制区:东至安山下、茶树坪、烟埠一线;南至张家坊、高陂头、里田一线;西至东林、下青元、社埠一线;北至雷公冲、学鸣冲一线,面积约25平方公里。

第五条第五条 中心城区村民新村的选址、规划,由乡级政府(镇、场、街办)负责编制;由袁州区政府审核后报市规划局审批;报建由市规划局审批。

中心城区以外的其它规划区村民新村选址、规划,由市规划局审批;报建由袁州区政府审批,报市规划局备案、发证。

经济技术开发区村民建房按有关规定办理。

二、规 划 选 址

第六条第六条 村民建房必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管理”的原则,集中成片建设村民新村。禁止见缝插针,零星建设。

第七条第七条 村民新村选址要求:

1、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得破坏生态环境;

2、不得影响城市规划的道路、广场、公共设施等的建设;

3、不得妨碍城市的近期建设;

4、规划主干道两侧100米范围内,次干道50米范围内不准建村民私房。

第八条第八条 村民新村选址确定后必须编制详细规划。详细规划要科学、可行,要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的原则。详细规划未通过审批的村民新村不得批准建房。

第九条第九条 村民新村选址按下列程序办理:

1、选址。市规划局会同袁州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到实地踏勘,由市规划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定位置,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2、规划设计。按照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要求,街道(乡、场)聘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对用地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3、办证。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完成后,经市规划局审查同意,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以此作为安排村民建房、报批土地手续的依据。

三、建 房 管 理

第十条第十条 村民新村的建房管理以街道(乡、场)为主体实施。村民向本地街道(乡、场)申请建房,由街道(乡、场)审查后按第五条规定统一上报审批;新村的配套设施也由街道(乡、场)负责建设。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在中心城区内,允许人均拥有2分地以上的有地农民,在市规划局选定的村民点内,以户为单位、以联合、联排、合作的形式建造公寓式楼房。人均少于2分地的农民,不得在中心城区内建造私房,确实要建的,只能在中心城区以外的规划村民新村内建造。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各村组、街道(乡、场)必须及时将本辖区村民建房的条件、要求、程序以及申请人状况、初步审查结果予以公示,接受村民监督,禁止暗箱操作。村民建房位置应按照竞价择位的原则公开确定,筹措的资金全部用于新村配套设施建设。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每户村民只能有一处宅基地。村民新建住房后,原有宅基地收回,住房必须无条件自行拆除。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凡出卖、出租、闲置住房或将住房改变使用性质,无论是否分户,均不得批准建房。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村民建房每户用地面积不得超过12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得超过300平方米。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村民建房实行集中审批制,每季度审批一次。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中心城区范围内村民建房按下列程序审批:

1、受理。村民向当地村组、街道(乡、场)提出建房申请,经袁州区政府审核同意,由街道(乡、场)收集户籍证明、现有住房条件等材料,按照审定的详细规划要求及竞价择位情况,安排其建房位置,报市规划局审定;

2、办用地许可证。土管部门根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建房户具体建房位置,为建房户办理建设用地手续;

3、办规划许可证。按照规划要求,建房户选择图集或请设计单位设计图纸,经市规划局审定,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4、办施工许可证。由市建设局审查施工图纸等材料,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5、放线。市规划局会同街道(乡、场)共同到现场实地放线;

6、规划验收。房屋竣工,房前屋后的基本配套设施已经完成,原有住房也已经按规定拆除,由市规划局会同街道(乡、场)分批进行规划验收,合格的颁发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作为办理房屋产权证的依据之一。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中心城区以外的其它规划区村民建房的报建,由袁州区政府参照以上程序审批后,报市规划局备案、发证。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中心城区村民建房,由市规划局按建筑面积15元/平方米代收新村配套设施建设费,所收费用,按照新村配套设施建设进度,分期拨付给街道(乡、场)。

四、法 律 责 任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村民新建住宅,不按规定拆除原有住房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按有关规定强行拆除。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村民违章建房按《宜春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处罚,依下列程序查处:

1、中心城区以内村民违章建房,村委会、街道(乡、场)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并且及时报告市城管局、规划局,由市城管局按法定程序处理。

2、中心城区以外其它规划区的村民违章建房,由市城管局委托袁州区政府负责查处,同时报市城管局、规划局备案。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各有关部门要协调一致,共同加强村民建房的管理,凡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相关责任人及领导要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市规划局必须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及强制性条文等技术规范的要求,依据本办法的规定对村民建房进行审批,违反规定审批的,批准文件无效,由市城管局责令限期改正,并由其行政主管部门对有关当事人要给予严肃处理。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市城管支队要加强违章建筑查处力度,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建立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违章行为,对违章建筑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早处理,杜绝违章建筑的大面积蔓延,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处罚决定。对没有认真巡查,没有及时发现违章建房的,由市城管局对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对查处不力,知情不报、瞒报、漏报的当事人,市城管局要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袁州区及有关街道(乡、场)必须认真做好本辖区村民建房的组织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规划审批要求,安排、管理好村民建房。如有擅自调整规划,不按规划要求建设的,对街道(乡、场)要处以30元/平方米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各街道(乡、场)必须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制止辖区的违章建筑,积极配合城管监察支队对违章建筑进行处理。对于乡、镇、场管理失职,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违章建筑的,由袁州区政府责成乡、镇、场负责做好违章人的思想工作,使之自行拆除或主动接受处理。凡有弄虚作假,敷衍了事,对违章建筑知情不报,甚至有意隐瞒,一经发现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及领导责任。

五、附 则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规划局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3年12月12日印发

7.长春市城市发展路径研究 篇七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 区域化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在区域化发展的大趋势下, 不同的国家、地区甚至城市都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找准自身定位, 与周边主体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进而在充分认清自身不足并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 形成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

长春市拥有扎实的人才培养基础, 优良的朝阳产业发展条件, 以及完备的周边城市互补优势。但在人才吸纳、知识转化、朝阳产业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互补体系的建设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 长春市的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显著。近年来, 在长春市政府推动经济建设政策的带动下, 长春市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春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尤其是第二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第三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产业结构逐渐完善, 竞争力不断上升。长春市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分布比例正在加快调整。今年从业人数比例为:一产20.31%, 二产27.06%, 三产52.76%, 平均薪资达到3968 元 (基于19169 分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 长春市就业市场开始回暖。我市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具有培养高科技人才的优越条件, 但是发展速度缓慢, 这不是一种原因导致的。其原因主要是缺少对高校毕业生的吸收能力, 不能把学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建设长春的有效力量;缺少促进本市经济发展的配套设施, 以及缺乏与周边城市人才交流的服务设施与政策等。这些都将阻碍本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长春的今后发展, 不能简单的模仿别的城市的发展模式。可以在借鉴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 提出自己的发展策略, 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 走出自己的“独特之路”。

长春市近年来的的生产总值 (亿元) 以及三大产业增加值, 如图1 所示。

3 长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我国区域化程度不断深化, 竞争不断激烈, 这对于长春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也是一个改变自己、促进发展的最佳机会。“北国春城”--- 长春是吉林省的省会, 是一个具有“汽车城、森林城”等众多美誉的东北城市。在它的发展历程中, 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优势的同时, 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3.1 人才流失严重

毫不夸张地说, 长春处处是学校。部分专业在国内数一数二的高校都分布在长春市内, 而且包含很多一级院所。正是由于这些高校的存在, 长春的科研实力水平相对而言较高。虽然长春市内高等学校“遍地都是”, 拥有高技术的人才比比皆是, 但相对而言, 长春市的创新能力还是有限的, 与拥有的高技术人才不相匹配。长春属于单一性城市, 就业机会比较少, 具有不同专业的人才在长春市找不到相应的职位或者选择非常少, 也就是说人才与市场不匹配, 无法满足人才的就业需求, 所以大多数的高技术人才就会像上海、北京、广州等多元化的大城市流动。

3.2 优势产业有待提高

长春市拥有很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比如光电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等。这些产业被赞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再说, 生物制药产业是盈利性非常高的产业之一, 它不仅能推动产业发展的升级, 而且对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春地处北半球的中维地带, 气候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所以农业是它的优势产业, 但是长春并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这点优势, 好好进行“绿色农业”的培育, 只是简单的提供农产品, 没有进一步进行深加工成工业品, 从而促进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带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3.3 政府的服务能力弱

长春市在市政府的促进政策下推动了本市的经济进步、经济发展。而且长春的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在由全国19 所大学参与、中山大学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评估报告》调查中获得优, 其中包括全国19 个副省级以上城市, 证明本市的政府服务能力比较好。但是为什么经济增长缓慢, 与政府的服务能力有关吗?我认为两者是有关的, 这里的政府服务能力差主要是说对于经济发展而言, 政府部门的信息严重不透明, 无形中给本地商人、外来投资者增加风险, 阻碍经济信息的交流、经济的竞争发展;又加上市场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组织能力, 很大一部分依赖政府的支持, 而政府的无作为将搁置经济稳健运行, 这些都会成为促使长春逐渐形成“自给自足的模式”的重要因素。

3.4 基础设施落后

近年来, 长春市的铁路、高铁的建设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但是本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比较落后, 与当今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硬件条件不匹配, 存在差距。基础设施不健全, 像公路、铁路等公共品供给不足, 不仅影响公众的生活福利水平, 而且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阻碍外资向本市流动。并且, 由于没有形成根植性和路径依赖, 使得企业的转移成本过高;即使不考虑转移成本, 那企业的后续成长成本也太高 (基础设施的使用有限) , 严重阻碍外资的进入, 经济的发展。

4 长春发展路径的分析以及对策

通过对长春市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找出属于长春市独有的发展路径, 从而促进本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4.1 形成根植性和路径依赖

长春市不具有一定的根植性和形成适合的路径依赖, 这与经济发展主体与本地社会历史文化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有很重要的关联。经济发展主体对当地的历史文化、社会文化、人文文化等适应能力越强, 与本地的资源禀赋优势越匹配, 依赖程度越高, 那根植性就越强。路径依赖在这里主要是指没有产生“路径依赖效应”, 这种效应是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很多消费者选择一种商品, 企业沿用一种技术, 政府使用一种产品, 并不是因为这种东西本身有多好, 多么合适, 有时候只是一种习惯甚至是由于转移成本过高、认识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成本不合算, 这都是一种路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 只有形成根植性和路径依赖, 才能形成定域化经济。一个小的城镇可以通过定域化成长为规模比较大的大城市, 随着规模的扩大、生产的扩张, 逐渐形成规模化, 促进产生“集聚效应”。再说, 长春又具备发展成为大城市的各种条件, 在这些优势条件的支持下, 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根植性、路径依赖, 长春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4.2 加强城市间合作互补

城市集聚区的形成可以通过自发集聚, 可以通过政府主导逐渐形成, 也可以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进行。长春之所以选择政府主导, 主要是因为本市并没有形成自己的自组织能力, 仅靠市场---“无形的手”的操控作用, 效果不明显。我们可以重点加强四平---长春---吉林之间的联系, 使三者形成一个城市集聚区。这个城市集聚区内的每个城市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 在其自己优势的基础上,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优势产业本身的发展, 使自己都具有不同于别的城市的强势竞争力。而它们又参加到这个城市集聚区, 凭借差异性和互补性形成一个关乎所有参加者利益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具有开放性, 保证可以充分吸收外界的知识、技术、资本等资源。三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可以在技术研发的基础阶段、资源的获取、信息的交流、基础设施的使用等方面进行诚信合作的同时, 可以在产品销售环节、市场份额的占领阶段等进行良性竞争。三者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相互依存, 在部分领域优势产业的带动下, 发挥“带动效应”、“城市经济效应”, 促进长春自身的经济发展。

4.3 加强知识转化

坐落在高校中的长春, 应该形成知识网络, 好好利用各大高校具有专业知识的高技术人才。长春知识性高, 而技术创新能力、本市的学习能力在本市并不是特别占优势 (主要服务于其他城市) ,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在本地打不开市场, 人们的陈旧观念、价值观阻碍了新产品的发行。创新虽然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 但随着本地政府的不重视, 本地人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的生活观念等社会文化的影响, 经济的发展存在阻碍因素。借着当今国家政府创造的良好的创新环境以及公共设施使用费用降低的大趋势下, 本市应该抓住这个机遇, 通过高效形成的知识网络以及互联网的宣传服务功能逐渐培养“企业家精神”;本市政府可以对创新、创业等相关活动实行优惠政策, 促进其运行, 逐渐打破那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懒散生活方式, 适当创造从商的良好氛围。

5 结语

长春要想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产业, 并且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必须要凭借自己的优势, 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发展路径。时间和实践已经证明, 单纯的复制其他城市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 并不能使自己脱颖而出。本市的发展需要在政府大力扶持、遵循市场本身运行规律的基础上, 形成自己的路径依赖, 从而借助定域化经济的优势, 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另外, 长春市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培养优势, 将高校科研知识转化为城市生产力, 促进自身创新能力和朝阳产业的发展。最后, 加紧与周边城市的合作, 形成城市间合作互补的区域协调机制, 带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摘要:在区域化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趋势下, 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不断深化, 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对各地区来说, 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因此, 每个国家或地区都会抓住机遇, 凭借自己的优势促进本身的发展。长春市也不例外, 通过对本市的经济发展现状、优劣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找出属于长春本市独特的发展路径。这对之后本市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提供一点建议, 为将来提高本市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路径依赖,集聚经济,创新

参考文献

[1]尹贻梅, 刘志高, 刘卫东.路径依赖理论研究进展评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1 (08) .

[2]尹贻梅, 刘志高, 刘卫东.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地方经济发展隐喻[J].地理研究, 2012 (05) .

[3]尹贻梅, 刘志高, 刘卫东.路径依赖理论研究进展评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1 (08) .

[4]王娟.基于路径依赖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5]李景海, 陈雪梅.社会资本视角的产业集聚根植性和主动性诠释[J].现代财经 (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 2010 (06) .

8.阳春金堡村农业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篇八

据了解,该电站是珠海对口帮扶阳江合作共建项目,由总部位于珠海、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阳江华晶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占地面积2000余亩,规划总装机容量50兆瓦,总投资金额为4.5亿元,年均发电量可达5500万千瓦时。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项目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升压站已启用,长达2.5公里的110千伏并网输电线已建成,各机房内工人们正全神贯注监测并网发电情况。该项目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电站建成后,年收入可达6600万元,每年贡献税收600多万元,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8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1万吨、二氧化硫约597吨、氮氧化物约201吨、烟尘约407吨。

据介绍,该电站将建成“农业光伏、地面光伏、生态光伏”三位一体的光伏电站,还将与江城区双捷镇的一个农业光伏项目联网,打造光伏农业生态园绿色环保能源体系。项目全部建成后,兴业集团下属的农业公司将进驻开发农业项目,种植南药等农作物,增加土地综合利用效益。

9.阳春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篇九

东北师范大学政协委员活动小组

县域经济是长春市经济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长春市县域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2006年长春市所属四县(市)国民生产总值占长春市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的26.8%,其中县域第一产业占长春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的86%,第二产业占长春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的15.2%,第三产业占长春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8.3%。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全市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没有县域经济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加快长春市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长春市县域经济存在问题

长春市县域经济在有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长春市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

一是产业发展层次和经济发展质量低。长春市县域经济发展属于资源依赖型,以农产品深加工业为主,高新产业与高附加值产业所占比重较低,经济发展模式过于依赖外延式扩张,县域经济发展重增量调整、轻存量调整。在投资结构中新建项目过多,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较少,设备更新投资比重偏低,处于规模扩张的初始发展阶段,投资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发展的层次和质量有待提高。

二是县级产业关联度较低,产业链条短,有竞争能力的高端产品少。长春市下属四县(市)产业结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第二产业发展落后于第三产业发展,其中九台市是二、三、一 1

结构,农安、榆树、德惠是三、一、二结构,总体表现出产业结构存在超前性。这种产业构成现象与长春市二、三、一产业结构特征显现出相悖离的特征。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市区与县域产业发展融合度低,缺乏带动与辐射作用。长春市本身产业发展的支柱是汽车工业与新兴农产品加工工业,目前四县市产业发展的支柱却仍以农业为主导,工业发展速度缓慢,且产业发展趋同现象严重。工业结构调整缓慢,基础薄弱使得四县(市)在长春市工业发展中没有起到支持和补充作用,反而出现了与市区工业发展争夺项目和资源的弊端。

三是主导产业不强,缺乏特色经济。所谓主导产业是指能真正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有几个或十几个过千万的利税大户,对县级财政具有支撑作用的产业才能称得上是县域主导产业。2006年长春市所属的四县(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3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54.3亿元,户均产值1.25亿元。同期辽宁省海城市有规模以上企业32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21亿元。长春市四县(市)规模以上企业户数比海城市少125户。长春市拥有规模以上企业个数最多的农安县有7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相当于海城市的1/4,且2006年农安县74户工业企业实现税金8000万元,平均一户企业仅为100万元。长春市县域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加工业,其他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既缺乏规模经济优势也没有更强的竞争优势,还起不到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四是工业化程度较低。2006年,长春市四县(市)第二产

业增加值占长春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2%,同期,大连市县域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占到大连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0%。从2006年长春市四县(市)产业结构构成来看,九台市为15.4:42.5:39.1;榆树市为34.4:17.8:47.8;德惠市为30.3:30.3:39.4;农安县为34.2:26.4:39.4。同期处于东北十强县前三位的海城市为9:44.8:46.2;瓦房店市为16.4:55.6:28;普兰店市为15:60:25。这就明显看出四县(市)经济发展的支柱在于农业,工业发展严重滞后,对长春市整个经济发展的贡献小。

二、长春市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长春市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以工业化发展为核心,推动长春市县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承接发达地区产业与技术的梯度转移是长春市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长春市所属四县(市)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富的资源,在人才、资金等方面又有接近省会城市的便利条件,结合自身发展的要求,一是引进国内外发达地区先进的产品、技术、资金,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 二是扶持中小企业成长,充分考虑县域中小企业普遍处于创业初始阶段的实际,结合目前各县级开发区整合的情况,可由政府财政投资为主或市场运作的办法,集中建设一批标准厂房,通过低价租赁的办法,对中小企业提供孵化基地,这样既可以降

低中小企业创业的初始成本,又能使中小企业与开发区内的大企业开展协作配套生产,促进产业链条的形成,从而使县一级开发区真正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2、构建完善的民营经济发展体系

由于县域国有企业正在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民营经济正在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要构建完善的民营经发展体系。首先要消除民营经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其次要拓宽民营经济融资的渠道,建议政府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积极在县域开展工作,建立一套能适应于县域中小民营经发展的信贷经营管理体制,简化手续,采取灵活的抵押和担保条件,满足县域民营经济生产的需要;第三是做大做强县域民营经济,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县域民营高科技企业,不断提升县域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

3、发展小城镇经济

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来分析,小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尤其产业集群的发展,既是发展模式更是形成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长春市县域小城镇发展虽然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但是要认识到小城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载体,具有一定的经济辐射能力。要将小城镇发展作为县域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节点,实现县城、中心镇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依托县域已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构建小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

4、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长春市各县(市)是农业资源的主要产区,优质的粮食资源、畜牧产品等在全国享有盛誉。国务院即将原则上批准吉林省提出的5年增产百亿斤粮食的发展规划,也为长春市农产品深加工业提供了基础条件。在积极推进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要把农产品深加工业作为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长春市要从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上引导农产品深加工业的产业布局,防止出现各县(市)一哄而上对有限的资源进行争夺。要充分发挥各县(市)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推动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5、改造提升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工业化

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代表的农村工业化是整个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镇企业对于实现长春市农村工业化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意义重大。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工业化,一方面要有重点地扶持一批重点乡镇企业发展,对有发展前景和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采取税收和信贷等方面的优惠举措,鼓励其做大作强,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和带动农村其它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支持乡镇企业完成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引进是实现乡镇企业发展到关键,建议政府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基金的使用权可以交给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来具体执行,在乡镇企业购买技术和设备时予以一定额度的相当于银行贷款利息的补贴,鼓励乡镇企业实现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引进,增强竞争能力。

6、以产业调整为核心,推动长春市城区与县域产业发展的融合长春市城区与县域之间产业发展融合度低、产业发展链条短、产业关联度弱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要继续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建设,发挥对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二是要实现农业发展链条向城市的反延伸,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需求的品种、数量、质量有了根本性变化,这就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三是用长春市市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特点带动县域工业化发展,长春市工业发展的优势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政府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将一些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项目向县城、城乡结合部以及中心镇转移;要统筹各县(市)产业发展的方向,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工业发展的板块,与市区工业发展既相衔接,又各具特色。

执笔人:金兆怀

10.阳春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篇十

【材料】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作出具体部署。文件中提到要实现七个转变,其中,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是首要任务。

本世纪初,杭州西湖拆掉围墙,取消门票,成为国内第一个免门票的5A景区。10年间,游客数量和旅游总收入增加数倍,人流量的增加,还使得杭州餐饮、旅馆、零售、交通等相关行业迎来井喷,对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宁波市也在休闲旅游基地的打造过程中深得裨益,通过对自行车、徒步运动、海洋游钓、滑翔伞、皮划艇等旅游新业态的开发,扩大了游客接待规模,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拉动了当地旅游产业和关联产业的发展。

【解析】

近几年来,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成为社会普遍共识。从产业发展角度而言,全域旅游是一个全产业融合、全资源融合、全民融合的大融合产业。做全域旅游,其实就是做一个淡化门票的大景区,做一个精品的旅游目的地。

当前国内绝大多数旅游景区,仍然以门票收入作为其经济支柱,旅游商品、娱乐、餐饮等业态带来的弹性收入不高。从整体上看,如果旅游发展单纯依靠门票收入,门票价格必然居高不下,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游客旅游支出的心理负担,造成游客数量、旅游停留时间以及其他支出的减少,不仅当地旅游收入单一,而且相关获益行业也会逐渐萎缩,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难以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

要实现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旅游景区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增强。但吸引力的增强并不代表门票就要随之上升。相反地,要使游客为旅游景区而来,要增加游客的相关消费,就必须显著降低门票价格,摒弃门票经济发展模式。

要实现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

首先,景区要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旅游资源不仅存在于有形的游憩项目或实体物质层面,还体现于能产生休闲心理、旅游体验等精神层面的无形的活动或资源内容。

其次,应大力加强旅游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互动。旅游产业链内各游乐项目之间形成产业联系和互动,才有可能使游客知道或选择其他环节的消费。

11.阳春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篇十一

关键词: 长春市;禽畜粪便;处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 X7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6.034

畜禽粪便处理不当,有较大污染,研究显示: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 [1],残余的药物添加剂 [2]和重金属[3],其臭气中含有大量的化合物,如氨、硫醇、有机酸、硫化氢、酚类和吲哚等[4],另外用于排放禽畜粪便的污水每10毫升约含有大肠杆菌330万个和大肠球菌690万个,每2000毫升沉淀池污水中约有蛔虫卵380个和线虫卵200个[5]。

为防止污染,国内有许多该方面的研究,并且也从国外学习获得一些处理方法,但就我国现况而言,这些研究成果和国外引进的处理方法被应用和普及程度不高,我市规模化养殖较发达,同样面临污染和好的处理手段得不到普及和应用的问题,因此为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做本次调查研究。

1 国内外粪便处理的主要方式简述

国内外畜禽粪便处理都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进行,有三个主流方向:做肥料;做饲料(鸡粪);做能源(如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牛粪挤压成块做燃料),或复合处理,如禽畜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粪渣可做肥料。

从当前的处理方式先进程度来看,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落后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原始堆肥应用,该方式的特点是污染较大,处理周期长,且处理后的粪便较难达到我国农业行业要求的标准(NY/T 1168-2006),最后由附近农村的耕地消纳或自用,无直接效益或效益微薄;第二层次为较先进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在处理过程中有设施和设备的使用,该方式的特点是处理周期短,污染较少,可达到行业标准(NY/T 1168-2006),而且会产生价值品,如有机肥料、沼气和饲料(鸡粪)、生物质煤(牛粪)等。但这些会因为粪的种类不同,具体处理方式也不同,而且有的处理应用上投入成本较高;第三层次为新式的处理方式,主要为新手段、新工艺的使用,如处理过程中使用太阳能等,该方式的特点优于前一层次,所产生的价值较前一种多,但投入成本较高,设备设施先进。在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查阅中,该层次的研究和应用,显现较少,因此证明该层次对于畜禽粪便处理的研究和具体应用还不完善,仍需进一步研究。

2 本地区粪便处理情况调研

本次调研工作在我市九台、德惠、榆树、农安和双阳等五个地区开展。调研结果如下:

一是九成以上的养殖场仍采用原始发酵、堆肥方式,即将禽畜的粪便放到村屯周边空地或林带中挖好的坑中发酵、堆肥,污染严重,优一些的有建立存储库防止污染扩大化。冬天则无法发酵;二是一成以下的规模养殖场在禽畜粪便的处理上采用了相对先进的手段,投入了一定量的设备与设施,但仅刚刚起步,时间较短。使用较先进的工艺后,有周期短,减少污染,成品质量高等优点,但前期投入高,后期运行成本高(能源、运输)等缺点,具体情况需要长期论证。该情况在冬天也存在发酵的问题。

3 原因分析

一是农村现有的人文环境较散慢,生活环境没有城市规范;二是养殖户及周边居民对禽畜粪便造成污染的意识薄弱;三是一些禽畜粪便达到无污化处理的成本较高,获得利润空间较小,而养殖户仍以利益最大化及最近化为目标;四是农村地区的养殖户及农民对禽畜粪便处理的相关知识缺乏,而且少有该方面的知识与技术指导,同时先进的处理技术渗入较少,或没有;五是购置设备、设施和技术成本高,规模大,而本地区多是中小养殖户,他们无能力接受;六是如禽畜粪便处理后成为肥料,养殖户由于生存环境的局限,无法开拓市场进行销售;七是禽畜养殖区多在农村,而小规模的养殖场所产生的粪便,当地耕地有直接消耗的能力;八是一些养殖场长期是否进行禽畜养殖的不确定性;九是从养殖户角度看,政府关于该方面工作的扶持较少,引导较少;十是由于其他原因,地方无法完全对畜禽粪便处理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

4 措施与建议

一是现有畜禽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再加上认识、资金、技术等方面原因,只是原则上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另外一些养殖企业重饲养轻治理,不愿购买环保技术或环境设备。因此各县区应建立相应的专门机构,以政府负责该工作的主管部门为主担当,其他相关单位为成员,开展工作;二是对广大养殖户、农民宣传禽畜粪便的污染影响,且常态化。对养殖户采用集中学习;三是探讨适合的处理方法。禽畜粪便需要分类处理,同时处理手段要随时空、地域不同,多样化处理;四是探索区域养殖户合作性的处理模式;五是研究相关的设备,且该设备具有投资小、规模小、数量少、占地少、后续成本低,且先进的特点;六是向养殖户传授禽畜粪便处理的相关知识与技术,同时帮助养殖户规划销售和应用;七是具体执行工作采用先广泛宣传与重点扶植,然后树立相关典型,最后彻底与全面的推广等步骤。

参考文献

[1] 王方浩,马文奇,窦争霞,等.中国禽畜粪便产生量估算及环境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06,26(5):614-617.

[2] 张树清,张夫道,刘秀梅,等.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主要有害成分测定分析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6):822-829.

[3] 董占荣.猪粪中的重金属对菜园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积累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

[4] 张素梅.我省集约化养殖环境污染与控制对策[J].河南畜牧兽医,2000,21(9):9-10.

12.宜春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篇十二

1 宜春市油茶资源现状

1.1宜春市气候资源现状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光照时间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市年均日照总时数为1 762 h,平均每天4.83 h , 全市年平均气温17.3℃ , 年平均降雨量为1 670.4 mm,年无霜期平均260~273 d,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油茶生长。

1.2 宜春市林地资源现状

据2009年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显示, 宜春市非油茶林地适宜种植油茶的面积有27.74万hm2[2],发展油茶的林地资源十分丰富(表1)。

1.3 宜春油茶资源现状

宜春市现有油茶林面积14.93万hm2, 约占全省油茶林总面积的20%,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14%,占全市经济林面积的79.6%。全市10个县(市、区)中有8个县 (市、区 )被列入国家油茶项目县 ,高产油茶林面积达3.6万hm2, 约有6 667 hm2 高产油茶进入试产期;全市油茶苗木培育基地40多hm2,每年出圃高产油茶苗木3 000万株以上。

近年来,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广大林农种植油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2 油茶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油茶林结构不合理

油茶林龄结构不合理,品种混杂。据调查多树种混杂的油茶林占56%,其中油茶又只占26%;每年病虫害造成减产达到30%,严重时达到50%[3]。

老化现象严重,2009年之前,宜春全市仅有6 667hm2高产油茶林,68%的油茶林处于荒芜、半荒芜状态,衰产期面积近七成,产前期和初产期不足一成,大部分油茶林低产、低效,平均产茶油仅3~4 kg/667m2[4],产量不及高产油茶的10%。

经过近几年的新造高产油茶林建设和低产油茶林改造,宜春市仍有约60%的油茶林处于衰产期,高产油茶林面积仅占24.3%。

2.2 基地规模小,管理较粗放

目前油茶林都分散在各农户手中,油茶种植比较分散,加上山地流转困难,集中连片取得林地使用权或所有权难度增大,油茶种植基地规模化开发难以推进。

油茶栽培管理劳动强度大, 劳动力成本过高,集约化水平低,不能形成规模化管理,而油茶短期效益不明显,林农习惯于原始的生产方式,不愿意投资于油茶,管理粗放,大多数油茶林仍然存在“天养人收”的状况[5]。

2.3 造林成本较高

油茶种植生产周期长、投资大。1油茶苗木成本价高。新造高产油茶林苗木质量要求严格, 目前,油茶生产上苗木繁殖主要采用芽苗砧嫁接育苗,其繁殖技术难度大、程序复杂、成苗率低、育苗周期较长、成本高[6]。2人工成本高。随着劳动日工价的逐年上升,油茶造林清山、整地、栽植等人工成本也逐年上升。以宜春市2013年度数据为例,除去管理人员工资、车辆运行等间接费用及租山费用, 种植当年直接投资费用1 238元/667m2(表2)。

油茶种植后,第5年开始试产,需6~8 a才能进入盛产期,在此之前,还需进行后续管理,后续管理管理费用400~500元/667m2·a。

3 油茶加工主要存在的问题

3.1 油茶籽供不应求

宜春市现有油茶加工企业(作坊)1 136家,年可加工油茶籽75万t, 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加工企业有8家,然而全市油茶加工企业的实际生产规模仅占企业设计能力的7%,油茶产业设计生产能力远远高于实际生产情况,生产能力过剩;再有,油茶生产季节性强,年生产时间短,导致油茶加工企业生产断断续续,甚至长期处于空闲状态,原料不足已成为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3.2 油茶技工技术落后

宜春市油茶加工还是以分散的小作坊生产为主,约占总量的90%, 小作坊生产技术较落后, 出油率低,产出的茶籽油品质不高,生产副产品茶枯饼粕中还残存较多的油脂。据分析,一般土榨枯饼中油脂含量为3%~8%,高的达12%~14%[7]。

目前,宜春市油茶产品主要为食用级茶油,在高等级保健茶油炼制、化妆品茶油的开发还没有大的进展,缺乏油茶精深加工工艺;另外,提取茶油后的茶枯饼粕为得到很好的利用,基本停留在菌类栽培、制取有机肥等方面,极少数用于提取天然茶皂素、茶黄酮、茶多糖等,工艺相对落后,精加工的高附加值非常小。

3.3 宣传不到位,市场拓展缓慢

油茶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茶油营养价值极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 ,其中油酸含量高达80%以上、亚油酸达到7%~13%[8],均高于橄榄油 ,然后 ,人们对茶油的认识和了解甚少,远远低于橄榄油。

长期以来,我国茶油大部分属于自产自销,宣传不到位,造成茶油的市场认知度都很低,影响了产品的销售,无形中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

4 油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完善油茶产业经营模式

推进油茶产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通过引进大企业,引导造林大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户自主经营等方式,采用企业+基地、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或造林大户)、股份制合作等经营发展模式,按照技术规程新造高标准油茶基地、改造低产油茶林,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实现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经营。

4.2 加大扶持力度

1)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国家发改委,江西省财政、江西省发改委各种相关项目的扶持资金;2)根据宜春市现有的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增加资金投入;3)统筹各类投资项目 , 整合资金 ;4) 加大信贷资金支持,解决农户和企业贷款难等问题,促进油茶产业发展。

4.3 强化科技支撑

油茶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发展油茶产业,科技必须先行。一方面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效等的合作,加大油茶高产新品种及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推广;另一方面要建立服务体系, 组织广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解决广大林农油茶种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4 培育龙头企业,争创品牌

1)培育油茶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 ,淘汰小作坊。鼓励和引导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提高科技含量。不断改进茶油精深加工技术,积极开发油茶的主、副产品及其衍生产品,提高企业的加工技术,加强企业的综合开发能力。逐渐实现油茶精深加工和茶皂素、多糖、蛋白饲料等高附加值副产品的综合开发。2)打造茶油品牌 ,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介加大产油品牌的宣传, 积极组织加工企业参加各类油茶产品的展览展销和推介会等,广泛宣传茶油以及衍生产品。提升我市油茶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为油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外部条件,同时提高油茶产业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贺桂先,李林松,徐林初,等.油茶的生长特性及其功能价值[J].江西林业科技,2007(4):39-42.

[2]江西省宜春市森林资源检测站.宜春“十一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R].江西宜春,2009.

[3]江西省宜春市森林资源检测站,江西省宜春市油茶局.宜春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R].江西宜春,2011.

[4]黄福平,记者甘增秀.“油茶之乡”金字招牌重放光彩[N].宜春日报.

[5]中共宜春市委,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R].江西宜春,2009.

[6]庄端林.中国油茶·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7]刘晓庚,朱兆根.复榨茶油精炼研究[J].粮食与油脂,2001(1):8-10.

上一篇:课堂小插曲小学作文下一篇:拜访横河康乐养老院策划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