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

2024-06-23

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共12篇)

1.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 篇一

说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说课(程)”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加PPT形式),向同行或专家阐述一门课程的开发、设计、改革与建设的理念与做法,主要要说清课程从哪里来,教(学)什么,怎样教(学)及具有怎样的教学保障等。说课(程)要求语言简练,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说理透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说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

主要说明本课程设置的依据、本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本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即与前后课程间的关系)等。课程设置的依据要求从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入手,我院目前采用的是“双基”课程体系,即基于生活过程系统化的公共课课程体系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课程体系。其中专业课课程体系是由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的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转变而来的,因此行动领域某一典型工作任务应该是某一学习领域课程设置的依据。

二、课程内容

主要说明“教(学)什么”,包括课程内容的选取、组织与安排等。要打破传统的学科性课程体系,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与工作项目,实现学习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一致,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设计

主要说明“怎样教(学)”,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评价方式等。按照“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中做、做中学”的基本理念如何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为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如何根据课程内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现代化先进仪器设备、现代网络技术等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设计并运用能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多元评价体系等。并能以一次课(或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的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四、教学保障

主要说明实施教学的一些基本保障,包括本课程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等。课程教学团队要重点陈述是否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主讲教师是否具备高尚的师德和优良的教学能力,教学团队是否符合双师结构的要求,专兼职教师的比例是否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等。实践教学条件要重点说清楚校内实训基地是否有行业企业参与共同建设,能否满足课程生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校外实习环境能否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课程教学资源重点说明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PPT课件、实训项目、试题或试卷库、视频录像、网络课程等建设情况及今后的建设目标等。

此外,还可以阐述本课程的特色或亮点、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等。

2.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 篇二

一、室内设计的内容分类

室内设计是一门专业含阔面极为广泛的综合性学科, 对室内设计的内容分类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部分:

(一) 对使用空间状况的进一步设计

就是对原建筑物所提供的内部空间格局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处理, 在建筑原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原建筑的空间尺度与比例, 对原建筑物所提供的不合理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与再划分, 使之能更加进一步的满足各空间的衔接、对比、统一等空间效果, 并同时满足各区域的使用要求。对原建筑物空间状况的设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结构空间:就是通过利用对结构外漏部分的观赏, 来领悟结构构思及营造技艺所形成的空间美的环境;

动态空间:就是通过引导人们从动态的角度观察周围环境, 来把人们带到一个由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的第四空间;

静态空间:就是通过对空间的封闭、序列的终结、室内陈设比例、色调的和谐及视线的平和的处理, 来使空间造成一种静态效果;

开敞空间:就是使室内空间无侧界面, 完全暴漏于自然之中;

封闭空间:就是利用限定性较高的围护实体包围起来的、无论是视觉、听觉、小气候都有很强隔离性的空间;

悬浮空间:就是对垂直方向的划分采用悬吊结构所营造的空间;

流动空间:就是把空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采用象征性的分割而使空间保持最大限度的连续;

共享空间:就是把空间设置为含有多种的空间要素和设施, 使人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有挑选性;

子母空间:就是把原空间用实体限定出小空间。

(二) 对室内的装饰设计

就是按照空间处理的要求把空间围护体的几个界面 (包括墙面、地面和天花等) 进行设计处理, 使之达到更加的美观与合理;

(三) 对室内的物理环境的设计

就是对室内的体感气候、采暖、通风、温湿调节等方面的设计处理;

(四) 对室内的陈设艺术设计

主要是对室内家具、设备、装饰织物、艺术品、灯具、绿化等方面的设计处理。

二、内室设计的基本要求

室内设计类型包含众多, 专业的内容含扩面广, 如何通过设计协调处理好, 要求设计师必须高度的艺术修养并掌握现代科技与材料、工艺知识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对设计师的室内设计要素提出几项基本要求:

(一) 空间要求

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 我们要勇于探索时代技术赋于空间的新形象, 不要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

(二) 色彩要求

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 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的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 有助于健康, 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 还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三) 光影要求

人类喜爱大自然的美景, 常常把阳光直接引入室内, 以消除室内的黑暗感和封闭感, 特别是顶光和柔和的散射光, 使室内空间更为亲切自然。光影的变换, 使室内更加丰富多彩, 给人以多种感受。

(四) 装饰要素

室内整体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构件如柱子、墙面等, 应结合功能需要加以装饰, 可共同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特征, 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效果, 同时还能体现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特征。

(五) 陈设要素

室内家具、地毯、窗帘等, 均为生活必需品, 其造型往往具有陈设特征, 大多数起着装饰作用。实用和装饰二者应互相协调, 争取求的功能和形式统一而有变化, 使室内空间舒适得体, 富有个性。

(六) 绿化要素

室内设计中绿化已成为改善室内环境的重要手段。室内移花栽木, 利用绿化和小品沟通室内外环境、扩大室内空间感及美化空间。

综上所诉, 以上一些关点是常年来工作与实践所对室内设计的一点感悟, 在多年的室内设计经验中自身深深体会到只有掌握了室内设计的内容分类及设计的基本要求才能满足最广大人群的审美关念。任何时代的设计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时代特征, 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已经逐渐成熟, 并且行业队伍也在扩大, 我们的专业设计队伍正以新的步伐快速地迈向灿烂的明天。

摘要:自从人类有了建筑活动, 室内就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 并开始对室内环境有所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发展与不断丰富。室内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新科技等技术手段, 并且要考虑周围环境因素的作用, 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积极发挥人类的创作性思维, 来创造一个既符合人们生产和生活物质功能要求, 又符合人们生理、心理要求的室内环境。

3.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 篇三

关键词:区域性;规划;环评;基本内容;要求

中图分类号: X8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6-115-2

0 引言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之下,要从源头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进行预防和治理,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开展专项区域性规划,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相关部门的统筹部署之下,区域性规划环评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情况和环境承载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目标设定,选择适宜发展的行业,保障区域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安全,从而避免对区域性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1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总体目标设定

在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遭遇挑战,由环境污染而引发的危机正在社会大范围内拓展,这使得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性的事件和危机。尽管我国对于环境问题的治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然而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超高速的经济增长、低端产品及服务,使我国的环境污染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有效地遏制环境污染状态,需要从源头上加以预防和治理,而开展区域性规划环评则是首要的环节。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总体目标要以区域环境安全为前提,对于不同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经济增长态势、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情况,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了解,要根据不同区域内环境污染的程度,进行不同的区域规划发展方向和规模的设计,要对区域的行业和空间整体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从而最终使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和统一,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下,获取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概念及其发展

区域性规划环评是在规划的编制阶段,在不同区域的环境、资源等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对于影响环境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有效、科学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其重点在于对不同区域的地域性规划、部门性规划、产业性规划的评价,它体现在规划的全过程,对于促进区域的产业发展、区域资源开发和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发展历经了两个不同的阶段:

2.1 传统环境影响评价阶段

这个阶段重点是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针对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预测,并对建设项目的建设期和运营期采取不同的环境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建设项目初始的选址、开发活动中的环境保护等。在这个阶段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的评价程序,可以实现在计算机控制之下的环境筛选、预测评价和监督,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相融合,形成了评价、规划、管理一体化的内容。然而,这一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也有其缺陷,它仅是选用可以接受的方案,然而对经济行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并未关注,对于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没有实现最大程度的改善和优化。

2.2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阶段

随着社会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资源呈现紧缺的问题,显露出生产需求与资源紧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因而,要以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为核心,从战略的层次和高度,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它是对政府的战略性决策行为提供可选择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弥补单一项目的环境评价局限性,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多个项目为对象,进行全方位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在运用边界原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域性环境影响的加和效应、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从自然、生态、社会的角度,对区域性规划环境实施评价。

3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基本内容

3.1 区域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

在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的过程中,要注重区域不同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空间布局、地形地貌等内容,要关注不同区域的气象特征和水文特征,对区域的水体稀释能力和自净能力进行全面的规划,要使区域规划与区域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实现两者的协调与统一。这就要求不同区域的规划环评目标要根据情况而定,例如:在省级区域内,要评价全省区域内的行业发展方向与规模,要注重评价和分析全省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要根据这些资源分析可能会遭受的环境影响,并提出预警措施。而在较小的区域之内,要根据规划的主体内容进行环评目标的设定和实现,要针对不同项目或开发方案,提出明确的结论。

3.2 区域规划的经济发展方向、规模和总投资评价

在区域性规划环评之中,要注重分析和评价项目的规模、工艺特点、污染物处理等内容,这些不同的项目产生的环境危害各不相同,需要在区域规划环评的内容中加以体现。在实施区域规划环评时,要根据区域的空间尺度进行控制和预警,要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评价。

3.3 不同行业的工业基地生产状态

在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时,要评价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化工原料的污染特性,还要对不同生产阶段的能源消耗、矿产、水土资源的损耗等情况进行评价。

3.4 工业生产基地的产品评价

在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时,还要对企业工业生产基地的产品结构实施评价,例如:钢铁厂的产品结构中就存在焦化厂,其中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源,这些生产过程中的有机化工原料,要进行全面的评价。还有一些炼油和石油化工基地,也要对其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生产阶段中技术经济的可能性,要运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论,对工业生产的特定生产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分析和评价,如:新生产工艺、新的原材料是否会引导环境的污染等。

3.5 经济产业与人口集聚之间的评价关系

在区域性规划环评的过程中,要分析区域内的人口密集情况,还要分析经济产业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等内容。

4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要求

4.1 要具备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技术经济知识

在进行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工作中,要对工业经济生产结构和自然资源特点进行详细的了解,如:水土资源、气候状况、生产力布局等,并对相邻地域的空间布局进行把握,准确地评估环评区域内不同产业的环境污染状况。

4.2 要实施区域性规划环评中的技术经济论证

由于区域性规划环评工作中,要涉及较多的技术经济事项,因而,需要对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例如:在对区域性能源产业进行规划环评时,就要对能源的结构、投资经济等进行全面的比较和论证。在对区域性海水利用的可行性评价中,也要对沿海地域的气候、经济状况等技术经济问题,进行论证。

4.3 全面了解工业生产全过程的环境污染卫生状况

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污染较大的工业企业,如:化工、有色冶金、造纸等,这些企业是属于“大污染”的企业,我们要根据不同的企业生产工艺和科技应用水平,进行不同的分级,这些污染源可以分为严重的污染源和轻微的污染源,尤其是烧焦、皮革、氯气、甲苯等,都要严格依照区域性规划环评的要求,进行评价和预警。

4.4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科技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素养

在对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工作中,科技人员要能够深入分析污染物质对于环境的影响程度,要从区域整体的角度,对不同区域的产业规模、生产方向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是针对区域进行科学和可行的规划,并提出区域规划中的修改意见。

总而言之,区域性规划环评需要明晰经济产业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对区域整体的产业结构和方向的定位和调整,还要对区域性规划中的企业生产工艺路线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区域性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果婷.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关注要点及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03).

[2] 屈新云.试析当前我国规划环评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5(11).

[3] 王亚男,时进钢,李冬,赵芳.规划环评要加强多方联动[J].环境经济,2015(ZC).

[4] 万智勇,李辉.规划环评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1).

[5] 叶冰玲.规划环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海峡科学,2015(03).

[6] 包存宽.十字路口的规划环评往哪走?[J].环境经济,

4.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 篇四

一、撰写题目

1、课题选题要从大处着眼——从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高度审视教育教学工作;选题还要从小处入手——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选课题。

2、题目中最好要明确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重点内容。比如: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低年级学生,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研究背景(也称问题的提出)

此部分可写三部分的内容,可分小节但不必标出小点。

1、改革形势。主要写新课程改革在这方面的有关要求,时代的发展需要等。

2、现实意义。主要写在这方面的一些现状,比如存在问题等,让别人感觉是有研究的必要。

3、已有基础。写写先期学校等在这方面已做的一些工作或尝试,在课题研究方面有哪些经验,开展本课题有多少人力的优势等。

三、理论思考

本部分也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一般紧扣关键词,从大到小来进行。还以《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为例,它应该界定以下概念:(1)习惯;(2)学习习惯;我们研究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哪些(3)理论假设:我们期望通过怎样的途径,怎么做,从而培养学生怎样的学习习惯。

2、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一般分别从教师、学生、学校的角度去考虑,一般的学科课题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综合性校级课题须包括四方面内容。例如《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是学科课题,我们设立以下目标:

(1)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培养我校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和方法。

(2)改变我校低年级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书写、专心听讲、积极动 脑、预习作业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每位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探究、反思,探索出一套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课程实施水平。: 目标的第一项一般都是探索出一套怎样的途径和策略,第二项是学生目标,第三项是教师目标,即通过本课题研究在学生、教师层面要达到怎样的要求。

3、问题分析或研究原则

研究中要注意什么,遵循哪些原则等。

四、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是课题要研究哪些方面的内容,一般从现状调查,目标制定,策略研究几方面考虑,策略研究要提出一些具体的研究思路和设想。例如:

1、当前儿童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

2、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

(1)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和氛围对孩子学习生活的促进作用。(3)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

(4)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矫正不良习惯。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案例研究等。文献研究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需要,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相关资料,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中发现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是课题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几乎所有的课题,都要先进行文献研究。包括学习理论,参考资料,借鉴已有经验等。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六、保障措施(综合性课题写)主要是时间、资金、场地、人员等

七、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一般安排时间(2——3年)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一般为1——3个月)主要选择课题,学习理论,建立组织,开展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具体研究阶段(一般为一年半或两年半)主要围绕课题研究目标,依据实施方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革和创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思想,分析存在问题,进一步发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实施方案,不断调整、完善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一般为一个月)认真总结研究结果,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推广发扬、认真分析存在问题,明确今后研究的方向和目标、认真分析研究过程,进一步掌握研究方法,不断提高研究能力。

八、研究组织

组长: 具体工作 副组长: 具体工作 组员: 具体工作

5.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 篇五

争创“五好”党支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支部班子好:党支部人员能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认真完成支部组织党员学习的任务,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理念新,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团结协作好,在党员和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按分局党委安排定期研究支部工作,较出色地完成本支部的工作任务。

党员队伍好:全体党员能够按党员标准和要求,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为本单位、本部门的业务骨干。党员能够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队伍整体战斗力强。

工作机制好:党支部机构健全,分工明确,党小组长健全,工作到位。能够坚持以经营管理为中心开展工作,党支部认真执行党委制定的党建工作制度,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工作业绩好:每名党员作用发挥好,在本单位、本部门工作成绩突出。本单位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推进分局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

群众反映好:党支部凝聚力强,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在群众心目中是一个坚强有力的集体,是群众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团队。附件2:

机电安装分局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满意度测评表

党支部名称:

测评时间:

目标

测评内容

很满意

满意

基本 满意

不满意

支部班子好

支部班子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理念新,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团结协作好,按上级党组织安排定期研究开展支部工作,出色地完成本各项工作任务,在党员和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

党员 队伍 好

全体党员能够按党员标准和要求,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为本单位、本部门的业务骨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队伍整体战斗力强。

工作 机制 好

党支部机构健全,分工明确,工作到位。能够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开展工作,党支部认真执行上级党组织制定的党建工作制度,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工作 业绩 好

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支部每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本单位、本部门工作成绩突出。

群众 反映 好

党支部凝聚力强,能够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在群众心目中是一个坚强有力的集体,是群众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团队。

注:

1、本表适用于对各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满意度测评;

2、本表由参加测评的党员代表、职工代表对照测评内容填写,在“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中选择一项,用“√”表示。

附件3:

机电安装分局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满意度测评表 党支部名称:测评时间: 序 号

党员 姓名

测评项目

测评结果统计(%)

政治素质优

岗位技能优

工作业绩优

群众评价优

很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很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很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很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很满意

满意

基本 满意

不满意

说明:

1、本表适用于对党员个人参加创先争优活动的满意度测评;

2、本表由参加测评的党员和职工代表对照“四优”党员内容,分别在“四优”项下的“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中选择一项,用“√”表示。

3、“四优”党员的主要内容为;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具体要求参见七委发[2010]80号文件附件4。附件4:

机电安装分局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点评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务或岗位

入党时间

点评领导姓名及职务

点评时间

点评方式

领导 点评

主要 成绩

存在 问题

工作 建议

整改落实措施

被点评人: 年月日

注:

1、本表一式二份,党支部存一份,上一级党组织存一份;

6.数学毕业设计各内容基本要求 篇六

毕业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设计的目的意义

教学设计是对学生既有掌握的数学专业知识、教育学与心理学基本理论、数学学科课程与教学理论以及数学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查,是学生走上数学教师岗位应具备的基本教师素质之一,是对教师教育培养计划与目标的综合检验。

教学设计在第8学期完成,经答辩通过后给予学分。

二、教学设计的组织与管理

由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负责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专业师范生教学设计的组织工作,由数学专业导师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设计等指导工作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最后必须以纸质文本材料呈现出来,还要提供实体素材和多媒体电子资源等作为辅助成果,体现设计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2.要突出本设计方案与其他同一课题设计方案的独特性与创新性,要有对两个以上的同一课题设计方案的分析与对比,体现设计的学术性。

3.要紧密结合教育实习的实际授课情况,将切身体验的教学实践及其反思融入设计方案之中,体现方案的实践性。

4.要全面、综合考虑设计方案的各个要素,同时要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成绩认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专业师范生在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成绩分为优、良、中、合格。

五、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

数学教学设计主要在教育实习期间实施,要求每名实习学生根据自己在实习中所涉及的学科内容,确定一个单元作为毕业设计的范围,再从这个单元中确定一个具体内容作为教学设计的题目。要求所确定的题目必须是本人实际授课的内容。

数学教学设计内容应具体包括以下诸要素: 1.课题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所在实习学校的教学安排进行选题。教学设计所选择的课题必须是学生本人在实习期间所从教实习过的课程。2.课型

选定的课程类型可以是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3.课时 一般为1课时。4..教材分析 一般包括:(1)本节教学主要内容(2)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3)本节课内容地位与作用,(4)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5)本节课教材编写特点 5.学情分析 一般包括:(1)学生已有经验(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2)说明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学习风格等(4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说明:学生分析应该通过对所在实习学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研,以作为科学依据,不能仅凭经验判断。学生分析是个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结果简单代替自己的学生分析。要

6.教学目标

包括“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7.教学重点与难点 8.教学策略与方法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设计依据是什么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9.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

实物、挂图、模型、视频、自制教具、课件等。10.教学过程设计

主体设计必须用表格形式呈现,具体模式见模板

包括教师的教授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师生互动过程。从宏观上看,它包括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新课、练习与巩固、课堂小结等。

要说明教学各环节的具体的活动和所需的媒体资源及其设计的意图,还包括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注意:对于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要有相应的解答,数学符号尽量用数学编辑器书写,注意规范性)11.教学流程图(注意流程图的规范性)12.板书设计

要求符合板书设计的一般规定,并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可以有主板书和副板书)13.教学反思(至少要在2000字以上)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掌握双基、发展能力的认识活动,也是学生在掌握双基、发展能力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校园文化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效果的反思。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第一,对教学目标适用性进行反思,看教学过程中目标是否达成了预期的效果

第二,对整个教学过程反思(对其中某个反思的内容可以描述实际教学中实际出现某个场景,说明遇到的问题及原因,以及进一步完善的想法等。)

具体说:(1)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特别要反思是否把时间用在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上);

(2)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是否恰当;

(3)是否启发了学生提问,学生提问的质量如何;

(4)问题是否恰时恰点,学生是否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机会;

(5)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活动是否高质高效,有没有“奇思妙想”、创新火花,有没有抓住这种机会;

(6)是否渗透和强调了能力的培养;(7)各种练习是否适当;(8)教学媒体使用是否得当;

(9)教学基本功的反思(如教师语言、行为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有什么反应,今后自己的努力方向等)

13.教学过程设计的对比分析

选择2个他人设计的该课题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指出相同与不同点 14.参考文献(至少10个)

包括正规期刊、杂志发表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专著类,以及公开发表的或Internet网上的新教案和新学案、教学设计等。参考文献例:

[1]吕世虎.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特色案例评析[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书籍类写法)[2]徐国坚.关于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1)杂志类写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佚名.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http://wenku.baidu.com/view/64dca1c72cc58bd63186bdbd.html(网络资源写法)

7.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 篇七

一、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全面提高学生质量的关键

近几年来, 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 颇受社会欢迎、受到社会各界良好评价的大学生, 不仅专业知识比较扎实, 有一定的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 而且政治观点比较明确, 具有较好的道德修养和比较踏实的工作作风, 表现出较高的工作积极性。这说明我国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要求中, 德育占有很重要的比重。事实上, 一个青年如果没用明确的理想和信念, 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也很难精通各种专业知识, 并用这些知识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很好的服务。所以,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1世纪我们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前在校的这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及科学文化素质。这些大学生中的许多人将充实的社会、国家的各关键岗位上去。21世纪中国民族素质的提高, 社会发展的加速, 以及能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因此, 在不断深化改革提高素质的同时, 要特别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二、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德育包括范围很广, 政治理想、政治方向、道德情操、人生观、价值观, 甚至待人接物、文明礼貌等方面的教育和熏陶, 都可以包括在德育的范围内, 但爱国主义是其中的一项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基础环节。

爱国主义与一个人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道德情操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是对祖国、对民族、对社会的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这样一种人生追求的升华, 就成为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的理想。我们要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人才,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他们首先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 要他们意识到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对民族, 特别是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历史上所有站在时代前列的人物, 有可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不是共产主义者, 但他一定是爱国主义者。历史事实证明, 一个人如果没有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 他根本就不可能有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 也就不可能在尖锐复杂的斗争中为国家民族的独立富强去建功立业。现在有些大学生, 似乎不大愿意谈论理想, 以为这是一种空谈, 有的甚至对此采取一种嘲讽的态度。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 都有自己设定的人生道路, 都有自己的追求目标。不同点在于, 一种是极端为我主义者, 以个人私利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一种是以个人的人生价值对社会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唯我主义者以自我为核心, 对国家对社会无任何责任感。在无限膨胀的私欲得不到满足时, 就牢骚满腹, 结果分散了精力, 扼杀了他的才华和发展, 因而很难在他所从事的领域发挥聪明才智、做出贡献。而把个人价值维系于对国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就很容易提高一步, 升华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时, 第一条就是有理想, 就是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种理想的基础首先是爱国主义。所以,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工作的基础环节, 在某种意义上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环节。

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注意提高大学生的理性认识

一个时期以来, 各高等院校加强了对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绝大多数青年大学生具有爱国热情。但是, 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在爱国主义这个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的根本问题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 立场不够坚定。大学生是有理性的群体, 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注重理性教育, 提高他们对爱国主义的理性认识。

首先, 要加强理性教育。爱国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我们要引导青年学生在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 加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 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凝聚力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是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与内涵的。青年学生只有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 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所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以及众多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 他们的爱国主义才能有坚实的根基。

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高校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条件

第一、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 有计划地从各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如政治理论课可以直接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 进行邓小平理论教育;历史课可以讲中国的悠久历史, 讲历史发展过程和规律;哲学、文学课可以讲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经济与管理课程可以结合进行中国国情教育, 讲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等。

第二、高等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 具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许多优秀传统, 有利于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第三、可以根据教学计划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有关规定, 组织和引导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 了解当前社会状况和国家的基本国情, 使其感受社会主义祖国前进的步伐。

第四、来自祖国各地的学生, 每个人都能从家庭和家乡的深刻变化中, 感到社会主义祖国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光辉前景。充分发掘和利用这部分宝贵的爱国主义素材, 推动大家自我教育, 互相启发, 共同提高认识, 可以有效的增进大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青年大学生处在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 正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心一般也在这个时期形成。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对他们的一生将发生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 贯穿于培养教育的全过程中, 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确保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了当前高校道德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几个问题,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德。

8.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 篇八

关键词:德国;学前教育;教育理念;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到底应该教些什么、幼儿应该学些什么?这是我国近年来对学前教育思考的重点。文章对德国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做出详细介绍,希望对我国的学前教育改革有所裨益。

一、基本理念

(一)对教育的认识

学前教育是一项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积极参与的社会活动,只有在双方互动、主动营造友好交际环境的前提下,教育才能顺利开展。从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来看,学前教育应放眼到更深远、更广阔的层面,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个人发展,即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以保障其日后积极正面的个性塑造。第二,互动培养,即培养孩子与同龄人和成年人的互动和交际应变能力。第三,注重文化,即孩子应当将哪些社会价值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从而应对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一系列合作。第四,培养认知,即孩子至少应当掌握哪些知识,才能在全球化背景下游刃有余,并能凭借这些知识开展自己的人生规划。第五,其他影响维度,即在培养孩子的其他能力(如决策能力、社会责任承担能力等)过程中为其创造更多的机会。

从上文来看,教育应该把重点首先放在对孩子基本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塑造方面。然后,孩子再通过这些已经形成的基本能力和价值观学习具体的知识。德国学前教育认为,能力比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更为重要。因为基本能力和价值观能帮助孩子从容应对纷繁复杂的变化,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和社会互动,应对不同文化背景带来的挑战。同时,能力的培养不能踽踽独行,而应始终结合特定的教育内容,将其置于当下环境和社会交际之中。由此,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获得密不可分。广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基本能力为孩子在信息和知识的海洋中提供方向,进而有助于跨文化交流和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家长在孩子的人生决策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将长期影响孩子是否能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学习观。

此外,孩子将会通过多渠道发展基本能力、形成价值观和获取知识。而这些渠道可能只是在形式上有正式(如中学、高校、幼儿园、音乐学校、艺术学校)和非正式(如家庭、同龄人、朋友圈、媒体)之分。因此,所有能够提供教育的地方都应该引起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视。由此,教育是各个知识渠道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结果。这些知识渠道从孩子一出生起就已经存在并发挥作用,因此,除了教育机构之外,家庭和同龄朋友圈被认为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教育渠道。

(二)教育的核心目的

在知识型社会中,教育与学习是开放的、贯穿一生的主题。然而,在人的一生中,最初的六年和小学阶段被认为是最佳的强化学习和个人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习过程与大脑的可塑性、可变性和适应性紧密相关。在此期间,孩子对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得越多、越巩固,他们将来的学习过程一般就会进展得越轻松,他们也越容易取得成功。因此,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能够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石。

对学前教育核心目的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强化自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应当帮助孩子学会如何自我管理并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在最大程度上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应当为他们创造承担社会责任的机会。例如,让孩子学会对自身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负责;为孩子创造发表意见和进行选择的机会,增强他们积极参与对话的意识,鼓励他们为自己或为他人作出决定;给孩子布置任务并赋予他们相关的责任,培养他们为自己和他人承担责任的能力。

2.提高学习方法方面的能力

入学前,孩子掌握的学习方法能为其日后的终身学习做准备。通过有针对性地督促孩子学习,可以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内容、思考过程和对学习的掌控、调节能力有初步认识。要提高以上这些学习方法方面的能力,需根据孩子所处的特定情况配合相应的训练。

3.提升应对变化和压力的能力

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发现,有些人虽然经历了不幸的童年、命运的打击或是窘迫的生活境遇,但是他们仍然能够茁壮地成长,并保有积极的心态,然而在同样的情形下,有些人则饱受心灵创伤。一项有关“抗打击能力”的研究很好地解释了这类现象。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后者缺乏前者所拥有的某些性格优势,如积极的思维方式、创造力、信任感、自我反思能力、社会能力和必要的社会交际资源。这些品质是保护人们身心平衡的“缓冲器”,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这里提及的抗打击能力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人们想要获得这种能力,其家庭关系和受教育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三)学习与游戏的关系

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正是通过游戏,孩子可以将自己与所处的世界联系起来。游戏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行为目的具有纯粹性,其二是能改变主体与现实的联系。在游戏时,孩子能够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发展自身的行为能力,甚至是创造力。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也会简单地扮演人生的不同阶段,或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富有独创性地加工、整合与重塑。因此,游戏有助于孩子在社会大环境中成长,锻炼能力和塑造个性。

游戏的形式要视孩子的年龄段、成长状态、兴趣爱好和自身需要而定。游戏是孩子内心感受和经历的外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游戏形式的难度也要相应提高。在游戏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和行为方式取决于诸多因素,如不同的游戏材料、成年人的帮助等。

德国学前教育专家认为,游戏与学习并不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而是同一事物的正反两面。两者之间同大于异、紧密相连。游戏与学习都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窗户。自由游戏的过程常常也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因为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也在学习如何去玩。甚至许多项目的开发灵感就是从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的。在学前教育阶段,对于自由游戏和有计划学习的传统区分如今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学习的过程往往包含着自由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也会独自思考学习内容或者和其他孩子讨论有关学习的话题。

二、主要内容

德国相关教育计划指出,在学前教育阶段应当着重引导孩子获得一些基本能力,即在与其他孩子、成人交往过程中,孩子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性格特点。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个人能力、社会行为能力、学习方法方面的能力以及应对变化和压力的能力。

(一)个人能力

1.自我感知能力

在培养自我感知能力方面,要注重孩子的自尊和积极的自我认知两个方面。

自尊是人对自身特点与能力的积极评价。良好的自尊往往是建立自信的前提,譬如,当孩子感到自己很讨别人喜欢时,他就建立了一定的自信。在很大程度上,学前教育需要培养孩子如何对自己感到满意,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另外,自尊的提高可以通过成年人对孩子的认可与评价,或是通过其他孩子友好的行为来实现。

自我认知,即孩子对于自身的了解。这种了解包括许多方面,如“学习能力的自我认知”,即孩子需要认识自己在不同学科领域的绩效和能力;“社会能力的自我认知”,即孩子需要认识自己与他人交际的能力;“情感能力的自我认知”,即孩子需要对特定情境下内心的感受有所领悟;“身体素质的自我认知”,即孩子需要了解如何使自己保持健康的体魄。在此,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参与有助于促进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意识。就以上四个不同的自我认知方面,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分别给予孩子积极的回馈、主动倾听他们内心的感受、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并注重仪容整洁。

2.自勉能力

自勉能力也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被细分为自主能力、能力的感知、自我调节能力和好奇心的培养。

自主能力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人们渴望能够自行决定做什么事,或者怎么做。人们往往不希望被外在的陌生力量所控制,而是能够独立掌控自己的行为。孩子同样希望在行事上有自主权,同时,他们期待能有机会来体验这种自主权,从而与他人建立社会关系。因此,学前教育应当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自行决定想做的事情,以及如何去做。

在能力感知方面,孩子和成年人一样都希望能感受到自己具备某些能力。这就需要学前教育工作者针对每个孩子的能力,为他们布置力所能及的任务。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孩子能够体会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自我调节能力是指孩子要学会独立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对此作出相应评价。学前教育工作者可以首先教孩子如何计划、观察和控制自身的行为,然后通过评价孩子的行为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能力有高有低,所以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来设置个性化的能力标准。

最后,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够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好奇心,将会对他们的教育和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认知能力

德国孩子学前认知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孩子的感知能力、思考能力、记忆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前教育阶段是孩子认识事物的最初阶段。幼儿教师会带领孩子通过自己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多方位地感知事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来描述事物(如大小、重量、温度、颜色、明亮程度),从而培养他们对事物最初的感知能力。

认知能力培养的第二个侧重点即思考能力的培养。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的思维能力相对简单,通常会将事物不合理地泛化,或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或是偏执于事物的某一方面。有时,孩子的思维是矛盾的,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基于这样的前提,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给孩子布置相应的思维训练题来提高他们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引导方式,如结合实验、讨论来展示和解释相应的内容。

学龄前的孩子尤其具备良好的识别能力和方位记忆能力。但是,他们的复述能力处于初步形成阶段,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准确性尚有欠缺;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事物的准确定位和搜索能力还有待提高。此时,学前教育恰好给孩子提供了记忆训练的渠道。比如,幼儿教师会要求孩子复述故事情节,叙述自己一天的生活,重复学习内容等。记忆力的训练同样也能够通过一些游戏来实现,将玩耍与学习相结合,更有利于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记忆能力。

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还应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孩子要学习如何分析其面对的问题,如与他人的社交冲突、交通事故等;其次,学习罗列并权衡自己的解决方案;最后,学着选取相对较好的解决方案,并将其付诸实践,考察这个方案是否会取得成功。在这里,幼儿教师的重要职责在于鼓励孩子独立地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他们一同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另外,“从犯错中吸取教训”也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部分。所以,在学前教育过程中要建立所谓的“犯错文化”,即犯错本身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过程,而不应当仅把犯错看作是能力欠缺或粗心大意的表现。

创造力主要体现为孩子在音乐、艺术、语言、创新等领域的独创性的表现。在这些方面,幼儿教师需要尽可能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去创作曲子、讲述富有创造力的故事、描绘自己的构想等。

4.身体素质方面

孩子对自己身体素质方面能力的把握,通常也会提上学前教育的议程。首先,孩子要学习注意个人卫生;其次,幼儿教师要教授孩子如何判断食品的卫生状况;最后,教师要引导孩子构建合理、健康的膳食结构。

另外,在身体素质能力的培养上,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孩子掌控自己身体的紧张程度。当孩子面对任务的时候,他们要学着将自己的身体调整到紧张、兴奋的状态;完成任务之后,他们更要学习如何使自己的紧张和兴奋的情绪重新回归到平和状态。

(二)社会行为能力

1.社会能力

学前教育中所涉及的社会能力主要包括孩子与成人的良好关系、共情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于冲突的掌控能力。

在幼儿园中,孩子会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比如,在与其他成人建立社会关系时,教师会引导孩子学习如何平等、尊重地与人交谈,并介绍一些基本的社会礼仪。

共情能力的培养在学前教育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共情能力是指人们身处别人的角度来理解别人、推想别人的做事动机和感受的能力。同时,孩子也要学会在对话的过程中去证实对对方心理感受的猜测。

交流能力已经成为在当今社会中取得成功的重要能力之一。在德国幼儿园中,孩子就要学着如何交流,如何借助手势、表情等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他们也要学习如何让别人把话说完,倾听别人的观点,并提出质疑。

在德国幼儿园中,孩子还将学习如何与其他孩子和成年人开展合作。合作的内容可以是多样的,如一起玩耍,合作完成一个项目等。在此过程中,孩子要学着与他人共同协商,一起制定计划,并将协商好的计划付诸实践,最后总结经验。

孩子之间常常发生冲突。所以,学前教育阶段正是让孩子学习如何化解冲突的好时机。在幼儿园中,孩子将学习如何避免冲突的激化、如何远离他人挑起的激动情绪、双方如何达成妥协。同样重要的是,孩子也要学会扮演中间人的角色来干预、调停其他孩子之间发生的冲突。

2.树立价值观和培养个人定位能力

在学前教育中,帮助孩子竖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他们的个人定位能力将为他们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培养该能力方面,幼儿教师的侧重点在于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对其他价值观和信仰保持公正的态度、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孩子通过对不同社会归属的向往,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幼儿教师在此期间要向孩子展示不同的价值观,如基督教或其他符合德国宪法的价值观,并与孩子讨论这些价值观分别代表着什么意义。

基于每个孩子不同的价值观取向,教师还需引导孩子对异于自己的价值观保持公正的态度。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人与人之间价值观、看法和习俗的不同不可避免。因此,孩子在幼儿园中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来自其他文化背景和与自身价值观相左的同龄人,这样更有助于他们认识和了解不同的价值体系。在这方面,如何帮助孩子对本国文化产生归属感也是学前教育培养的重点。

最后,在学前教育中不可忽视一点,即教育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别人的尊重与认可,无论是否身患残疾,宗教、种族和性别是否相同等。因此,在德国学前教育阶段孩子需要学习如何为自己争取受尊重的权利,以及如何尊重他人。

3.承担责任的能力和相应的准备

在要求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方面,德国早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把该能力的培养列入教育计划中。首先,教师会引导孩子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里也包括对由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一系列后果负责任。其次,孩子还需要学习如何对别人尽责,如对老弱病残人士伸出自己的援手,无论自己是否认识对方。最后,孩子还要学习如何对环境和自然负责,这一点尤其值得国内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借鉴。到6岁时,孩子就已经能够感受到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就要帮助孩子建立对自然的怜悯之心,让他们学会去体恤身边的动植物。孩子要学会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作出贡献。

(三)学习方法方面的能力

学习方法方面的能力是孩子有意识地获取知识和增强能力的基础,同时为今后的中小学教育和自主学习奠定基石。伴随着这种重要的能力和一些基础知识,孩子能够不断扩大与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有助于他们滤去一些无足轻重和繁冗的内容。如何有效地利用所学到的知识,不仅取决于内容的价值,同时取决于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如果获取知识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运用并解决实际的问题,那么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悉在什么情景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样不容小觑。不然,知识在应用方面就失去了灵活性,也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学习方法方面的能力基于许多上述基本能力,如思考能力、记忆力、创造力、价值观、责任感和交际能力。最终,它将这些能力合理地组织、协调起来。

在德国学前教育阶段,孩子学习方法方面的能力培养重点落实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孩子要学会有意识地、自主地获取新知识。同时,对于新获取的知识不能囫囵吞枣,而是要在大脑中不断思考、分析和管理。第二,在上述基础之上,孩子还要学会如何应用所获得的新知识并把它迁移到新的应用环境中去。第三,在学习方法能力的培养上,还要注重孩子对自我学习过程的感知、把握和调节能力,即多元认知能力。

如上所述,学前阶段的学习目的并不是要获得大量的专业知识或具体技能,而是要让孩子感知学习本身,意识到他们学习了什么和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应对变化和压力的能力

德国学前教育阶段强调对孩子抗打击能力的培养,抗打击能力是孩子日后积极的心态、健康的体格以及良好的生活质量的基础。同时,它能够帮助孩子自如地应对日后生活中的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变化和压力。与之相反,缺少这种能力的孩子则会在性格上表现得相对敏感,尤其是在遭遇艰难的生活处境时,更容易陷入心理障碍、疾病、厌世、暴力、恐慌、抑郁的危险处境。

然而,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仅具备所谓的抗打击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教会孩子如何获得并始终保有这种战胜困难的能力。如果孩子面对艰难的生活境遇和挑战,能够表现出战胜困难和适应挑战的积极性并成功地战胜它们,那么这才真正体现出抗打击能力的意义所在。

这种能力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现象,它产生的同时伴随着滋生危险的因素(如精神负担、外界的压力等)和抑制危险的因素(如个人资源、保护措施等)。其中,抑制危险的因素对战胜困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有效地抑制心理障碍等的产生。抑制危险的因素是每个孩子独有的资源,如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自己的长处、积极的自我意识和有效的社会资源,包括家庭的庇佑和孩子本身所处的生活环境。

那些面对艰难的生活境遇仍然保有平和的心态,并且积极和自信的孩子普遍拥有以下个人资源: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学习热情,积极的自我评估、自信心和一定的自我价值感,主动的自我管理、调节能力, 较高的社会能力(尤其具备同情心和社会角色换位思考的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幽默感,积极的思维模式和正面的人生价值观,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宗教信仰,并且保持强健的体魄。

对于孩子而言,抗打击能力将他们与他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有效地联结起来。这种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获得,同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境遇的不同产生相应的变化。学前教育在这方面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获得抗打击能力,并借此应对各种变化和压力。该学习过程分为以下七个步骤。一是让孩子感知到自己处于一个充满压力的环境,二是让孩子了解自己在这种压力情况下的感受和反应,三是让孩子熟悉和练习积极的应对策略,四是让孩子对负面的应对措施有所认识,五是让孩子对自己的应对措施和掌控能力做出评价,六是让孩子试着对事情的结果进行控制,并改变那些消极的结果,七是让孩子最终培养对危险环境的认识能力,并学会自我保护。

经过以上学习过程,绝大多数孩子都有能力积极地应对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变化与压力,有效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具备相当的抗打击能力和自助能力。因此,在幼儿成长阶段就着手加强培养这种基本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文章部分资料来自德国巴伐利亚州教育文化科学艺术部。

9.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 篇九

为加强和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防范伤亡事故,减轻职业危害;提高基本工训练的质量和效果,对各部门、班组基本功训练培训做如下要求:

一、基本训练项目

各类设备(机泵、压宿机、起重机等)实操训练、防护器材(安全帽、安全带、毒面具防、接地线等)的规范使用、应急救援器材(空气呼吸器、消防栓炮、消防带等)的使用、岗位突发事故处置等训练项目。

二、基本训练的内容

1、设备实操训练内容为操作工所包设备的开启和关停的程序,设备的日常维护项目、设备故障原因判断及排除方法。

2、防护器材、应急救援器材培训内容为器材的使用范围、正确佩戴的程序,使用后的清洗、保养、存放方法等。

3、岗位突发事故处置培训内容为岗位突发事故的正确处置程序,事故上报程序,如何进行应急疏散等。

三、基本训练的要求

1、各单位在培训前要制定培训方案,有记录、有总结效果评价、有考评和改进措施。

10.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 篇十

一、协助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要

食物的需要:注意老年人的膳食营养,为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喂食和喂水。

排泄的需要:帮助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进行排便、排尿,及时清除排泄物。

舒适的需要:营造安静、清洁、温度适宜的休养环境。

活动和休息的需要:帮助老年人适当活动,并尽可能促进老年人的正常睡眠。

安全的需要:防止老年人跌倒、噎食、误吸、损伤,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爱和归属的需要:营造良好的休养环境和人际环境,促进老年人的人际交往,帮助老年人及时与家人联系与沟通,并给予精神上的关心。

尊重的需要:运用沟通技巧,维护老年人的自尊,保护老年人的隐私。

审美的需要:协助老年人的容貌、衣着修饰,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内容

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内容有:个人清洁卫生服务、衣着服务、修饰服务、饮食服务、如厕服务、口腔清洁服务、皮肤清洁服务、压疮预防、便溺护理等。

1.个人清洁卫生服务包括洗脸、洗手、洗头(包括床上洗头)、洗脚,协助整理个人物品,清洁平整床铺,更换床单等。

2.衣着服务包括协助穿脱衣裤、帮助扣扣子、更换衣裤、整理衣物等。

3.修饰服务包括梳头、化妆、剪指甲和协助理发、修面等。

4做食服务包括协助用膳、饮水,或喂饭、喂水、管饲等。

5.如厕服务包括定时提醒人厕、协助如厕,使用便盆、尿壶等。

6.口腔清洁护理包括刷牙、漱口,协助清洁口腔、假牙的清洁保养等。

7.皮肤清洁护理包括清洗会阴、擦浴、沐浴等。

8压疮预防包括保持床单位干燥、清洁、平整;定时翻身更换卧位,防局部受压过久,受压部位按摩增进血液循环;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预防皮肤受伤等。

9.便溺护理包括大小便失禁、尿潴留、便秘、腹泻老人的照护,实施人工排便、清洗、更换尿布等。

三、老人生活照料服务要求

1.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提供个人生活照料服务的范围、内容、时间、地点、人员、服务须知。

2.老年人居室做到清洁、整齐,空气清新无异味。

3.制订各项生活照料服务规范,能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提供优质的服务。按服务计划提供服务完成率1OO%,压疮发生率0,老年人和监护人满意率≥90%。

4.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的同时,贯彻尽可能长地维持和促进老年人自理能力的工作理念。

5.对老年人个人生活照料服务应保留提供服务的文件和记录。

11.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 篇十一

关键词:公安院校 政治忠诚 基本内容 时代意义

1 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的基本内容

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体现特殊性,把握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切实开展以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四个忠诚”为核心内容的政治忠诚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服从意识、爱国意识、服务意识和法治意识。

1.1 忠诚于党

忠诚于党,就是人民警察自觉坚持党对公安机关的绝对领导,严格遵守党章,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服从党的指挥。

忠诚于党,是人民警察最重要的价值导向和政治信仰,是党和人民对公安民警的基本政治要求。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充分说明:坚强的领导核心是我国革命取得成功、建设取得胜利、改革取得成就的根本组织保证。如果没有这些,那么一切这些事业的创造是不可能的。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没有为本阶级全体忠实的人所信赖的党,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要顺利地进行各种斗争是不可能的。”[1]事实上,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无法组织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无法取得现在的各种成就。忠诚于党既是一个严肃的政治原则,又是一个根本的道德要求,也是判断公安民警政治上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这是确保公安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也是必须长期遵循的重大政治原则。因此,承担人才培养的公安院校理当有所作为,要把“忠诚于党”作为政治忠诚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培育和强化学生的服从意识、党性意识、纪律意识,教育学生要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把个人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结合起来,把个人目标与党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胸怀大局、把握大势、团结拼搏、乐于奉献。

1.2 忠诚于祖国

忠诚于祖国,就是人民警察在执法活动中把国家的安全、利益放在首位,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主权和尊严,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忠诚于祖国,是人民警察永恒的政治本色和神圣职责,是每个公安民警对国家、对民族应尽的道德义务。事实上,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命运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的。正如中国谚语所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最具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社会团体。国家赋予了公安民警广泛的权利,为每个民警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平台。因此,忠诚于祖国是对警察职业的基本要求,是当代公安民警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路径。新形势下,要深入开展以职能使命和爱国奉献为专题的“强国梦”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2],教育学生自觉把个人梦、幸福梦与“强国梦”结合起来,发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强国梦加油助力、添砖加瓦。

1.3 忠诚于人民

忠诚于人民,就是人民警察坚持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承诺,时刻把自己当作人民公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人民警察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必然要求对人民忠诚老实,坚决维护人民的利益。只有忠诚于人民,公安队伍建设才具有永恒的价值主体,警民基础才能进一步夯实;只有忠诚于人民,“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政理念才能转化为民警的自觉行动,为民服务的宗旨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任才能得到有效落实。人民公安成立60多年的历史证明,警察对人民的忠诚度越高,警民关系就越和谐,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就越强,公安事业就越能健康发展;反之,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就会下降,公安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公安院校要把“忠诚于人民”作为政治忠诚教育的核心,切实培育学生的服务意识,教育并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切实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做群众利益的保障者,做警察宗旨的自觉实践者,着力帮助每一个个体和家庭实现“平安梦”、“幸福梦”。

1.4 忠诚于法律

忠诚于法律,就是人民警察在执法办案中,做到公平、公正、文明,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对法律负责,忠实履行警察义务,全面捍卫法律的尊严。

公安机关作为我国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担负着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历史使命。公安机关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人民警察的基本行为是执法行为,忠诚于法律是公安民警最基本的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公安民警在执法活动中必须秉公执法,依法履行职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因此,无论是从社会属性还是从业务职能的角度分析,公安院校都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做守法、敬法、畏法的典范,做恪守公正廉洁、爱憎分明、文明守纪的楷模,做道德高尚、业务精通、技术精湛的专家。事实上,只有注重对学生公平、正义、法治、服务理念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大批忠诚于法律、信仰法律、捍卫法律的警察,我国社会公正与效率才能得以实现,才能真正树立起法律的权威。

2 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政治忠诚教育的时代意义

公安院校是培养人民警察和政法干警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公安院校必须始终把锻造忠诚警魂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因此,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政治忠诚教育,打造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公安队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2.1 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政治忠诚教育是应对风云变幻国际新形势的客观要求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一方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并有新发展,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接连不断;另一方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遭遇的挫折使部分大学生的政治忠诚逐渐衰退,政治立场发生动摇,有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遭到沉重打击,有些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有些对共产主义丧失信心,有些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失去动力。国际新形势下,能否始终做到立场不含糊、信念不动摇,是对公安院校每名大学生是否忠诚可靠的现实考验。因此,公安院校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家安全面临的多重挑战,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忠诚意识,使广大青年学生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复杂环境中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守精神家园,坚定理想信念。帮助学生在认清和抵制浊流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培养更多为实现中国梦披荆斩棘、履职尽责、矢志奋斗的忠诚可靠卫士。

2.2 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政治忠诚教育是落实政治建校、政治建警的生动实践

坚持政治建警,培养学生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忠诚度,形成良好的忠诚品质,既是检验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也是对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因而,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政治忠诚教育是强基固本、立德树人的战略工程,公安院校应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开展有特色、成系统的政治忠诚教育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执法环境日益复杂。人民警察“日日有牺牲,时时有流血”。资料显示,警察已成为当今我国社会的高危职业之一,仅次于矿工,这些势必造成警察职业的吸引力和职业荣誉感呈现下降趋势,造成公安院校学生对警察职业认同感和从警自豪感呈现下降趋势。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理想沦丧、诚信坍塌等问题。上述事实充分表明,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政治忠诚教育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公安院校的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也是中国梦的践行者、守护者,开展政治忠诚教育,锻造忠诚警魂是公安院校积极适应深刻社会变革和时代要求的历史回应,是落实政治建校、政治建警的生动实践。

2.3 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政治忠诚教育是推进新时期公安队伍建设的现实诉求

人民警察60余年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前仆后继践行宗旨、忠诚履职、忠实为民的历史。从总体上看,我国公安队伍具有较高战斗力,在关键时刻、突发事件面前经受住了考验,展现了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但是公安队伍中也存在较为严重的腐败问题,部分民警贪赃枉法、粗暴执法、腐化堕落,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群众反响强烈。原因就在于他们政治忠诚缺失、道德沦丧、法治意识淡薄、党员意识淡化。从现实情况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步走上公安领导岗位,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胡锦涛指出:“年轻干部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3]但是,一些年轻干部“由于缺乏严格政治生活的历练和对党政治忠诚的重大考验,存在忠诚度不高、党性修养不够、宗旨观念不牢固的问题。”[4]我国公安队伍的现状深刻表明,当前公安队伍的政治忠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困难又更为重要。因此,在思想上进行重视,在源头上加强大学生的政治忠诚教育,抓好忠诚意识养成教育,提升政治忠诚度,坚定职业信仰,坚守职业道德,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具有深远意义。

综上所述,公安院校应当以政治忠诚教育为主旋律,探索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特色,努力培养“忠诚党的事业,忠实履行使命,忠贞革命气节”[5]的公安后备人才,切实打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用热血与忠诚托举中国梦的青年生力军队伍。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徐远林.用热血与忠诚托举中国梦[J].求是,2013(18).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年福初.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5]梁涌.社会转型期忠诚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湖北省思政专项课题“公安院校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研究”(13z039)、湖北警官学院院级项目“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政治忠诚教育”的研究成果。

12.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 篇十二

一、被动句的翻译策略

(一)译成汉语主动语态句

由于汉语多使用主动句,在翻译时,很多英语被动句可译成汉语的主动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仍作主语。例如:

On their domestic stations events in the Middle East weredismissed briefly.(在他们国内电台的广播中,中东事件只轻描淡写地报导了一下。)

2. 原文中的主语在译文中作宾语。例如:

Something must be done to control the epidemie.(人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3. 译成带表语的主动句。例如:

The decision to attack was not taken lightly.(进攻的决定不是轻易作出的。)

4. 含主语从句的被动句型译为主动句。例如:

It is suggested that meeting be put off till next Monday.(有人建议会议推迟到下星期一举行。)

5. 增加恰当的主语。例如:

To explore the moon’s surface, rockets were launched again and again. (为了探测月球的表面, 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发射火箭。)

(二)译成汉语的被动句。

1.“被……”或“给……”,例如:

How long will it be before black and white television sets are found only in museums?(还要过多久黑白电视机才会被送进博物馆呢?)

2.“遭受……”“受”。例如:

The Wright brothers were highly praised for having made the first flight in the world.(莱特兄弟因为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飞行而受到了高度赞扬。)

3. 用带有“为……所”这样的结构。例如:

The proposal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s accept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the meeting. (这条关于改善投资环境的建议为大会全体委员所接受。)

4. 译成“把”、“使”和“由”字句。例如:

The famous hotel had been practically destroyed by the bigfire.(大火使这家著名的旅馆几乎全部毁坏。)

例如:The mechanical energy can be changed back into electrical energy by a generator.(利用发电机可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二、倍数句子的翻译策略

在英语中,人们常用倍数来表示数量的增加或减少。由于用倍数表示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所以搞清楚各种句型的确切表达方式和翻译方法就很有必要。

(一) 表示倍数增加句型和汉译

1.A+倍数+times+名词 (the height, length, size etc.of) B。

2.A+倍数+times+as+表示意义增加的词+as B。

3.A+倍数+times+意义增加的比较级+than B。

上述句型的含义是:A=B乘以倍数。翻译成:A是B的多少times倍。

(二) 表示倍数减少的句型和汉译

1.A+倍数+times+意义减少的比较级+than B。

2.A+倍数+times+as+表示意义减少的词+as B。

3.A is+意义减少的比较级+than B+by多少倍数。

以上句型的含义是:A=B除以倍数。翻译成:A是B的多少倍数分之一。

三、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

(一) 前置法

把英语原文的定语从句翻译成带“的”的定语词组,放置于被修饰的词之前。例如:

Water pollution is a pressing problem that we must deal with(水污染是我们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

(二) 后置法

如果从句结构复杂、译成汉语前置定语太长而又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时,往往可以译成后置的并列分句。例如:

They are striving for the ideal which is close to the heart of every Chinese and for which, in the past, many Chinese have laid down their lives. (他们正在为实现一个理想而努力, 这个理想是每个中国人所珍爱的, 在过去, 许多中国人曾为了这个理想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三) 融合法

融合法是指把原句中的主句和定语从句融合在一起,译成一个独立句子的一种翻译方法。例如:

In fact, many Americans who could afford to hire a cook or a driver do not employ them. (其实, 许多美国人都花得起钱请厨师、司机, 但他们并不那么做。)

(四) 兼有状语职能的定语从句

英语中有些定语从句,可起到状语从句的作用,表示原因、结果、目的、假设、让步等关系。

1.译成表示“原因”的句子。例如:

His lecture was very interesting and instructive, which attracted a lot of students. (他的讲座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 因此吸引了很多学生。)

2.译成表示“目的”的句子。例如:

We have to oil the moving parts of the machine, the friction of which can be greatly reduced. (我们必须给机器的活动部件加油, 以减少摩擦。)

3.译成表示“条件、假设”的句子。例如:

Men become desperate for work, any work, which will help them to keep alive their families. (人们极其迫切地要求工作, 不管什么工作, 只要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就行。)

4.译成表示“结果”的句子。例如:

The bamboo is hollow, which makes it very light.(竹子是中空的,这使它很轻。)

5.译成表示“让步”的句子。例如:

My assistant, who had carefully read through the instructions before doing his experiment, could not obtain satisfactory results, because he followed them mechanically. (虽然我的助手在做试验之前已从头到尾仔细阅读过说明书, 但由于生搬硬套, 所以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四、长句的翻译策略

(一) 顺译法

当英语长句的内容的叙述层次与汉语基本一致时,可按照英语原文的顺序翻译成汉语。例如:

But now it is realized that supplies of some of them are limited, and it is even possible to give a reasonable estimate of their“expectation of life”, the time it will take to exhaust all known sources and reserves of these materials. (可是现在人们意识到, 其中有些矿物质的蕴藏量是有限的, 人们甚至还可以比较合理地估计出这些矿物质“可望存在多少年”, 也就是说, 经过若干年后, 这些矿物的全部已知矿源和储量将消耗殆尽。)

(二) 倒译法

由于英语和汉语句子重心位置的不同,因此,往往需要根据原句的结构改变句子的逻辑顺序,从后往前进行翻译。例如:

The time has long passed when the enemies of communism sought comfort in the thought that our economic plans were unrealistic and unworkable. (共产主义的敌人曾认为我们的经济计划是不现实的、行不通的, 他们藉以此聊以自慰, 这样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三) 分译法

有时英语长句中主语或主句与修饰词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翻译时可以按照汉语多用短句的习惯,把长句的从句或短语化成句子。例如:

The number of the young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who can’t read is incredible about one in four. (大约有1/4的美国青年人没有阅读能力, 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四) 综合翻译法

在翻译一个英语长句时,有时并不只是单纯地使用一种翻译方法,而是要求我们把各种方法综合使用。例如:

People were afraid to leave their houses, for although the police had been ordered to stand by in case of emergency, they were just as confused and helpless as anybody else. (尽管警察已接到命令, 要作好准备以应付紧急情况, 但人们不敢出门, 因为警察也和其他人一样不知所措和无能为力。)

(五) 插入法翻译

使用插入法就是利用破折号,括号或前后逗号将难以处理的句子成分插入到译句中。例如:

The snow falls on every wood and field, and no crevice is forgotten;by the river and the pond, on the hill and in thevalley. (雪, 在四处飘落着, 雪花撒在树上, 撒在田野, 撒在河边、湖畔、山上、谷底———没有一条岩缝墙隙里不飘着雪花。)

上一篇:《梅花魂》的教学反思下一篇:小学语文毕业命题的现状分析及命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