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学院管理大赛

2024-08-24

政务学院管理大赛(精选10篇)

1.政务学院管理大赛 篇一

这个单位接待管理办法

(试行稿)

第一条 目的为加强--接待工作的管理,促进--接待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时,通过接待工作展现和宣传--的管理水平和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对外影响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的接待管理工作,各---的接待工作也可参照执行。这里的接待工作主要指-----管理活动所必需的来宾接待、交通、食宿安排、商务洽谈、工作汇报和陪同参观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条 接待部门及其职责

1.接待部门

1.1-----为企业负责接待的归口管理部门。

1.2 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为对口接待部门。

1.3 遇重大接待工作和接待活动,-----可协调相关单位与部门共同做好接待工作,相关单位与部门应积极、主动配合。

2.接待部门职责

2.1-----是接待归口管理部门,凡企业安排的A类接待及高规格的B类接待,均由其统筹安排和管理。

2.2----在接到接待任务后,需根据来宾级别和人数、来访目的等,确定接待人员、接待规格,做好接待计划与接待安排,掌控好接待标准、接待规格和经费预算。

2.3----应做好接待工作的相关事务工作。如:茶水/茶具的准备、果盘/饮料的准备与摆放、欢迎牌/横幅的制作等。必要时,还须设计好客人参访的路线,并沿途安排好接应或接待的人员;-1-

安排好客人接送用车;妥善安排来宾的吃、住、行及纪念品的赠送(如有必要);做好重要来宾接待过程中的摄影/摄像/录音工作等。

2.4 对口接待部门须准备好接洽客人所需的各种材料、---简介及--相关业务介绍、工作汇报等,并安排好有关汇报、讲解的人员。

第四条 接待原则

企业对外接待遵循“平等、对口、节约、周到、保密”原则,使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1.平等原则:对来宾无论职务高低都要平等对待,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一般情况下,级别与权限对等,由同级别人员出面接待,特殊情况可予以高规格接待。

2.对口原则:各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对口接待,若属综合性接待,企业党政办公室应予以协调。一般是谁出面接待谁结帐。

3.节约原则:接待来宾应充分考虑成本费用,坚持从简接待原则,不搞铺张浪费。不重复宴请,宴请时主方人数不多于宾客人数。

4.周到原则:接待程序和接待方式应考虑周到,衔接周密,对客人以礼相待,使其充分感受到主人的热情、周到。

5.保密原则:向来宾介绍情况或带领客人参观时,应注意保守企业秘密,重要会议要有记录,对不宜回答的敏感问题,要巧妙回避;对不宜拍照或摄像的场所,应婉言解释、礼貌阻止。

第五条 接待事务分类

A类:贵宾接待。指企业领导重要客人、企业重要客户、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及特邀参访团的接待。贵宾接待一般实施高规格接待,有时也可视情况给予对等接待。

B类:业务接待,指营销客户的接待。一般实施对等接待,有时可视业务需要实施高规格接待。

C类:普通接待,指一般来客的接待,适用于普通的、经常性的业务人员往来。此类接待一般实施对等接待或低规格接待。

第六条 接待方式、接待标准和费用控制

1.A类接待(贵宾接待):

接到接待通知后,----须主动请示矿领导,了解清楚接待对象及接待要求,填写《业务招待申请审批表》(见附表),提前做好接待的相关准备。

A类接待一般由----主要领导陪同,以咖啡、冷饮、热茶、名烟、水果等方式招待。如须就餐由----或指定专人陪同,安排宾馆或指定酒店就餐。

A类接待标准及费用,由-----根据领导指示及要求办理,事后列出费用明细,连同相关票据如实报销。

2.B类接待(业务接待):

B类接待一般由相关业务部门对口接待,-----给予必要的协调和配合。

B类接待一般安排在企业的会议室或对口接待领导的办公室进行,如有业务需要,可安排企业的相关领导与来宾会见。

B类接待安排客人用餐和住宿,对口接待部门负责人须填写《业务招待申请审批表》,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按指定标准和规格予以安排(如时间较急,来不及书面申请,可先口头请示领导,获准后可事后补单)。

B类接待如需给予高规格接待的,由对口接待部门负责人填写《业务招待申请审批表》,经-----审批后,交-----安排和接待。如须安排外出就餐的,由对口接待部门领导或企业指派人员陪同。

3.C类接待(普通接待):

对一般来客(含企业系统内跨单位之间工作人员往来)的接待,如需安排用餐的,一般安排在招待所用餐或叫工作餐(工作餐标准为每人每餐不超过30元)。

C类接待需由对口部门负责人填写《业务招待申请审批表》,报-----签字后,方可到食堂就餐(特殊情况也可电话沟通后补单)。

C类接待一般不予报销其他费用,特殊情况需领导审批。

4.接待费用管理:

4.1接待费用须从严控制,从严审批。严格遵照审批程序和接待标准执行。未按程序和费用标准报批的,一律不予报销。

4.2企业所有接待工作必须纳入统一的安排和管理,不得各行其是,擅作主张,否则费用一律不予报销。

第七条 附则

以上规定由---负责制定、修订和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政务学院管理大赛 篇二

一、电子文件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政务网就是政府部门利用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在公共计算机网络上有效地实现行政、服务及内部管理等功能,在政府、社会和公众之间建立有机服务系统的集合[2]。政务网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具有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信息的易变及不稳定性、信息对设备的依赖性等特点,加之在制定和使用上的规范性、法定的效用性及其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等方面与其他电子文件有很大的不同[3]21,因此,政务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的方式应嵌入电子政务系统之中,注重与业务系统的衔接、整合[4]86,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与全过程管理等方式,并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和安全性[5]。

虽然目前我国对政务电子文件还没有统一的系统负责收集、鉴定、整理和保存,致使很多宝贵的政务信息资源流失,留存的电子文件部分因不断修改补充,其鉴定、管理难以定论[6]122。此外,各部门网站之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情况普遍存在,档案管理和政务系统不兼容,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体制不健全[7],同一职能不同级别和同一级别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孤岛”[2],难以形成整体合力与优势,政务系统功能和现代化应用设备得不到充分发挥[8]。

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备份与管理的“双轨制”在产生大量重复工作的同时,也使部分人员电子文件管理理念陈旧落后[9],致使电子文件和档案管理存在一定的脱节[10];电子文件在生成时不能及时保存,电子文件的真实性、连续性、完整性和长久性难以保证[11]。此外,由于各组织、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电子文件归档方法不恰当、管理方法不科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给电子文件的有效管理和共享带来严重风险和隐患[12]194。

二、电子文件归档方式与途径研究

近年来文件形成者和档案管理部门都积极致力于电子文件管理模式的探索。电子文件何时归档、如何归档、现行电子文件管理机构是否设置、如何设置等问题争论不断。目前国内研究者对政务电子文件归档方式与途径观点不一。如有人认为应建立电子文件归档专用网络[13]338,而更多研究者认为应由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统一协作,在政务网中嵌入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功能,或者开发跨系统中间软件,与政务系统挂接[14]308。

此外,国内学业和业界积极探讨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电子文件中心是基于政务网建立的通过在线采集政务电子文件,并进行实时追踪、管理维护、提供网上发布利用,最终通过与数字档案馆接口实现政务电子文件有序归档的新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2],其基本功能包括电子文件的接收、审核、发布、保管与管理[15]。学界对政务网中的电子文件中心的技术模式,如系统模型的构建、中心架构、运行流程、运行环境、安全保障等给予较多关注和研讨[15],目前国内电子文件中心建设一般都以档案部门为主体,依托于本地政务网构建,以数字档案馆建设为最终目标。现行的电子文件中心一般借助第三方开发的管理软件,各自为政,运作模式也不尽相同。

我国长期采用将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同时归档同时的“双轨制”模式。由于目前两者无法完全替代对方,为此“双套制”管理一时难以废除[12]194。随着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开发和技术运用的日渐改进和成熟,“双套制”管理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为此,不少学者建议考虑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归档适时合一或简化[16]101,加快推动我国电子档案管理单轨化,逐步全面使用电子文件,减少纸质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浪费[17]。

三、电子文件管理质量控制研究

政务电子文件因其内容的易变性、传播存贮载体的多样性和流传痕迹不确定性等因素,其质量控制相较纸质文档更为困难,关于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保障措施一直是国内学界研究的重点。现有研究成果中普遍认为应制定严格的归档制度,对电子文件的归档时间、归档范围、归档要求予以明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实现标准化管理[10]。对整个电子文件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在注重电子文件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的基础上,强调控制手段提前至电子文件形成之时进行“前端”控制,以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读性[9],把在文件形成阶段实现或部分实现的管理功能尽量在同一阶段实现,并由档案机构监督整个文件管理流程,保留电子文件原始信息以严格控制电子文件质量[18]166。

四、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保障研究

在电子文件的传递和存贮过程中,加强安全性保护是实现电子文件管理和利用的基本保障。在政务电子文件的安全保护上,一般认为遵循 《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ISO1/IEC7799)》,主要通过物理保护、技术保护和管理保护三方面入手。关于电子文件的物理保护,要正确选择电子文件的归档方法,采用网络移交,利用光盘等耐久的载体进行存贮,以提高归档电子文件的保存寿命[16]168。此外,定期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检查、转载,同时还要做好传统的非计算机检索工具,以备不时之需[9]。关于电子文件的技术保护,首先要建立一个崭新而不失特色的电子档案体系,以保证政务电子文件管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19]。其次,采取防火墙技术、防病毒技术、漏洞检测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对于电子文件数据进行科学控制,防止电子文件随意篡改、伪造和非授权泄露,必要时采用数据异地备份[2]。三是关于电子文件的管理保护,建立操作者的身份识别与访问权限的控制,设置操作日志,防止对电子印章、数字签署非法使用,四是采用身份识别技术,强加对不同人员、不同级别信息访问的控制,实现政务电子文件管理使用的规范化[5]。禁止利用电子政务网络传送个人消息,禁止使用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做违反公共利益与部门利益的通讯[20]。

五、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建设研究

狭义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是指具备文件管理各种要求的信息系统(软件)[21],广义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是指以电子文件管理软件为核心的,包括所有与文件管理有关的技术、管理、法律、标准、人员等因素在内的文件管理体系[22]。目前政务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技术研发和已有案例的运用介绍两大内容。关于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技术研发研究,主要包括管理系统基本问题、管理系统功能需求、管理系统安全性、管理系统测试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从业务系统角度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可采用独立式、嵌入式、整合式、互联式(联合式)四种建设模式[23]。对于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需求分析、功能要素、需求规范定位、元数据方案等问题[21],有学者还结合实际,对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需求标准进行了专门探讨[24]。此外,国内学者还针对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技术设计,如元数据方案、体系架构、技术运用等方面开展研究[25],为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成功研发提供较为丰富的技术参考。

目前,关于基于政务网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建设角度一般分为用户引导型、厂商引导型和上级主导型三种[23],分别通过政务外网和内网管理政务电子文件。如广西电子政务外网业务信息和电子文件交换系统由策略管理系统、交换服务系统、过程管理系统、责任管理系统、站点管理系统和负载均衡设备组成,为各政务部门信息和文件交换提供平台[26]。而舟山市档案局推出的基于政务网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在用户端安装了C/S分布式终端,将用户从信息管理模式中脱离出来[27]。此外,还有杭州市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淄博市电子文件在线归档管理系统、浙威档案管理系统、光典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系统等一些已经研发成功或正在使用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虽然部分系统存在功能欠缺、质量不高、衔接不够、保障不足等问题,但仍在当地的政务电子文件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国政务电子文件系统开发的不断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篇三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发展策略

电子政务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起来的“电子虚拟政府”,它的建立使得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联系更方便快捷,政府职能更能有效发挥作用,是一项有利于政府施政的功能创新。同时,由于电子政务的出现,使得政府从以往的“金字塔”式的工作方式转到如今的“扁平化”工作方式,这就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改革、创新的要求。

一、电子政务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国际化高信息时代是电子政务产生的必然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咨询与信息处理、交流驶入到了“信息高速公路”时代,各地、各国,各行、各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信息都汇集于互联网这一信息平台并通过这一平台发散到世界各地,不同人群借助互联网迅速了解和掌握自己所需信息,指导和帮助自身决策做出正确的判断。随着现今社会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与挑战中,各国政府如何尽早、尽快、便捷地获得有关信息,及时了解社会动态,查找和解决问题,化解危机,保证政府职能更安全、有效运行成为政府管理改革创新的一大重要课题。电子政务就为解决这一困局提供了平台和方法,它是国际化形势下,符合信息时代特点的必然产物。

2电子政务是政务管理社会化的需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政府管理有了长足的进步,政府管理已全面迈入了民主化的管理轨道,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日益强化。通过电子政务,我们可以快速、全面、有效地采集、统计、分析和处理政府管理各部门、各区域之间的管理信息,快速、便捷地为民众提供有效服务,民众也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网及时全面了解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动态,监督政府依法行政,参与和帮助政府正确、有效地展开社会管理,避免信息不畅造成政府与民众间的矛盾与对立。电子政务增强了政府的服务功能和服务品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管理科学、高效的有效手段

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在政府决策中往往采用垂直进行方式,决策信息从上往下流动,决策最高层难以了解底层的基本情况。信息面窄,考虑问题不全面,甚至与实际产生偏差,决策时,与实际需求不符。电子政务的实施,能够让决策者通过电子信息平台,介绍自己的管理理念和决策构想,供基层民众了解;民众则能结合实际现状和需要,及时快速地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阐述于电子政务网上,通过政府与民众的电子互动,使得决策层掌获了全面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研判,下达符合实际的决策信息;基于电子政务信息的横向传播,必然促使以“塔式”的政府管理结构往“扁平式”政府管理结构转变,政府管理形式更科学化、透明化、专业化,政府权力趋于分散化,各行政府部门问的协调与联系更紧密化、协作化,从而促进了政府管理更为科学、高效。

4电子政务有利于提升政府的综合运转能力

政府各职能部门“条块式”管理模式不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造成人力、物力、财务的浪费。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协调,职责重叠,导致管理过程中的扯皮、推诿,政出多门,面对重大问题和公共危机,协调困难,反应迟钝。电子政务的开展则能实现各管理部门职能的有效整合,避免政府管理资源的重复浪费,减少内耗。为政府管理提供了安全、方便、快捷的综合服务,降低了成本。面对地震、水灾、矿难、重大流行疾病以及一些群体性事件,利用电子政务的综合平台,我们能实现应急资源的快速、准确调配,应急预案的统一实施与监控管理,各相关部门的有效协调、调度和指挥,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应急处理和反应能力,为公众生命财产提供最有力的保障,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5反腐倡廉对电子政务提出需求

从所周知,滋长腐败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行政权力的集中和不公开性,缺少透明度,从而使得一些腐败分子搞暗箱操作,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电子政务改变了现行权力运行方式,将政府的职能和操作流程公开在电子政务栏,使政府机关的行政全过程公诸于众,接受群众监督,避免了暗箱操作下的腐败现象发生,所以电子政务的信息公开方式为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扼制腐败发生有着现实意义。

二、我国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面临的机遇与问题。

从历史的发展进程和现代社会的历史条件看,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实现政府管理创新的历史机遇与条件相对西方各国大体是一致的。经济全球化的现代发展模式,促使了美、欧西方世界的行政体制改革向市场化转变。而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基本建立,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也在逐步深入和完善之中。互联网的全球发展,信息技术渗透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对社会结构、公民意识和社会需求等各方面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和深刻变化,这些影响和变化,必然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必将促使政府管理体制朝着信息化、透明化、服务化方向的转变与创新。

正是这种内在的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和外在全球市场化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全球化竞争和信息化社会服务的政府管理模式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这一现实意义必然要求我国的政府管理创新成为一切改革的先导。

但纵观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和现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以及市场经济发展来看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发展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系统性认识不足

我国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存在把电子政务简单的归类于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仅局限于政务处理的电子化,没有将电子政务开发成公务平台,仅是把政府的一些政策、法规、条例录入网站即告完成,未能有效地将传统的政务工具与网络服务有机结合。电子政务的系统性、交流性、服务性地位未能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展现。

2重新建轻整合,重电子轻政务

电子政务的关键是政务,电子仅是政务处理的平台。但在不少领导的意识中把电子政务看成是一种新的便捷的办公技术,把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放在网络硬件开发上,而缺乏对政务处理软件的投资,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各部门单独作业,没有规范的统一标准,系统独立缺少一体化、资源无法共享,重复建设,利益冲突。

3权利欲所产生的内心抵制

电子政务的扁平式管理体制必然会造成权力部门的权力弱化和监管透明化,给一些人带来权利制约,所以实施政府管理创新,深化电子政务必然触动一部分人的权欲神经,根深蒂固旧的管理模式必然会使这一部分人员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阻力和绊脚石,给政府管理创新带来阻碍。

4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

任何一个好的管理机制都离不开好的法制环境。我国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立法保障程序一直严重滞后,相关法律、法规很不健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机制。

5缺乏总体发展目标

对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与管理,我国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部门和相应的长远发展目标和管理标准,缺乏总体规划和战略考量。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策略

认识意义,查找不足,从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策略,我们可以看到,积极占领互联网的制高点,全力促进电子政务,塑造一个高效、完善、优质、服务、满意型政府是衡量各国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我国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提高认识,确立适合国情的发展规划

首先,各级政府都应充分认识到发展电子政务的重要性,要有前瞻的眼光,围绕电子政务建设开展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同时,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有待于不断完善,因此,在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上应充分考虑这一国情和市场发展状态,设置符合我国社会和市场要求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

2强化领导,加强区域沟通与信息资源共享与协作

在完成从塔式政府管理体制向以电子政务为平台的“扁平式”政府管理体制转变过程中,由于各方利益的纠葛和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建立一个具有很强协调、掌控能力的领导集体,进行有力的组织、调解、协调工作,综合各方优势资源,合理分配各方权力与职责,实施跨部门的信息采集、整合、发布、共享,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财力与资源的浪费,在后台建设中,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协作。

3优化政府业务流程,突出服务宗旨

围绕信息技术下的电子政务,其政府业务流程发生了根本改变,其原有的组织界限被打破,政府机关相互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通过网络信息系统实现了直接的相互沟通,彼此可以按照时间、地点和服务要求直接选择工作对象。因此,我们在建立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必须将政府的业务流程进行合理优化,围绕公众的需求,把公众、企业最关心、易实现、有示范效应的项目优先确立在线服务,突出其服务宗旨。

4重视工作人员培训

好的电子政务网需要技术素质高,能够胜任电子政务工作的各方技术人员和公务员的参与。因此,要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就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电子政务服务管理队伍。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公务员在开展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素质,强化他们运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能力,以利于在提供政府服务时准确、及时。

5设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

对于电子政务实施效果应设立一个有效的评估制度,对工作进行定义和衡量。应根据电子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工作流量、工作效果,公众满意度等评判一个政府电子政务网的工作绩效,从而评判该政府的工作与业绩。

6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保障网络安全,促进电子政务发展

4.政务大厅管理制度 篇四

1、主管领导负责政务大厅全面工作。大厅主任负责大厅的日常工作。

2、政务大厅所有工作人员归主管领导和大厅主任领导。各站办所长与大厅坐班人员的工作等由大厅主任协调处理。

3、大厅内所有物品由大厅主管领导和大厅主任负责。动用大厅物品(除在大厅使用外)要请示主管领导和大厅主任,批准后方可动用,否则造成损坏或丢失由当事人按价赔偿。

4、大厅内所有物品不许大厅工作人员以外的任何人动用。动用需经请示主管领导或大厅主任批准后方可使用。

5、大厅内的工作人员要切实保管好各自办公平台内的所有物品。造成丢失或人为因素损坏的由当事人

6、办公平台上物品,要摆放整齐。不许杂乱无章。综合评价,做为考核大厅工作人员的依据(填写综合评价表)对表现优秀的大厅工作人员年末政府将给予适当奖励。

7、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要统一着装,佩带胸签。平台上要摆放桌牌、办事程序和工作指南。(办事程序指南、办事公开承诺和完成时限)由各站办所拿出具体内容.18、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其它乡镇的做法,为了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本着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的办事原则,政府决定对大厅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着装、每人两套。春夏各一套,着装要求要在指定时间、指定场所着装,即工作时间着装,在大厅工作时着装。其他时间和场所不许着装。

9、因为大厅工作人员要坚持经常上班,工作时间要比其他人员工作时间长,解决苦劳不均问题。参照其他乡镇的做法,政府决定对大厅工作人员给予每人贰佰元的补助资金。鼓励大厅工作人员安心工作。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办事,办好事、办实事。同时对大厅工作人员要严格管理,不许出现吃、拿、卡、要、报现象,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5.政务服务窗口管理制度 篇五

政务服务窗口管理制度

第一条 根据市委、市政府、市纪委有关规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行政审批管理工作规定以及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各项规章制度,为进一步规范本局政务服务窗口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窗口应切实代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履行赋予的行政审批和管理服务职能,认真贯彻落实《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行政审批管理办法》,遵循公平、公正、公开、阳光、高效、便民的原则,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树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形象。

第三条 本局行政审批和管理服务实行“一站式管理、一个窗口对外”。窗口要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简化办事程序,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第四条 本局所有行政审批和管理服务项目,应当按照“阳光政务”有关要求,在窗口、局门户网站、政务服务中心及市级相关网站等公示项目名称、办事程序、承诺时限、— 1 —

收费标准、申请材料、许可结果等内容,实行限时办结制度。

第五条 窗口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爱岗敬业,廉洁奉公,遵守职业道德,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加强组织纪律观念,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和正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相关政策,熟练掌握本岗位有关的专业知识,按照阳光政务各项要求,做好行政审批和管理服务工作。

第六条窗口工作人员要服从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积极参加政务中心组织的各项活动。自觉遵守政务中心工作纪律和行为规范,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旷工。要按要求统一着装,佩戴工作牌。

第七条 窗口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参见窗口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要严格依法办事,全心全意为群众、投资者和基层服务。接待服务对象要举止文明、耐心细致、热情周到,以实际行动维护本局和中心和良好形象。

第八条 窗口实行首问负责制,接受服务对象现场和电话咨询。对服务对象的咨询,做到有问必答。能直接回答的问题,一次性告知,不推到处室;不能准确回答的问题,主动咨询业务处室后再认真回答,做到让服务对象满意。服务对象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时,应耐心听讲,不予争辩,做 — 2 —

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服务对象出现误解,出言不逊时,要克制自己,用语文明,耐心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不得与服务对象争吵,要及时向窗口负责人汇报,妥善予以解决。

第九条 窗口岗位工作实施A、B角制度,要确保窗口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任何时候不缺岗。岗位A、B角之间,以及窗口所有人员要做到互为补充,团结协作,相互协调,密切配合。

窗口人员请假一天以上的,由派驻该工作人员的处室负责人安排好到窗口临时工作的补岗人员后方可准假。补岗人员应熟悉相关业务工作和服务规范。

第十条 窗口应当按月整理、上报行政审批和管理服务项目办理情况和统计数据,对已办理完毕的事项材料要做好归档工作。

6.计生委加强政务管理意见 篇六

计生委加强政务管理意见

局各科、各街道计生科:

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工作是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工作对于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加强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工作,及时为领导提供全面、准确、客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信息,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计划生育信息队伍建设

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是搞好信息工作的组织保证。局各科要积极配合办公室开展好信息工作,明确1名信息员负责本科的信息反馈工作。各街道、镇

要确定1名政策水平高、综合能力强、业务情况熟、文化素质好、有责任心的同志作为兼职信息员负责政务信息工作。社区、村计生工作者是基层信息员,应及时向街道、镇计生科反映社情民意和群众需求、建议。

要加强对信息员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信息工作人员也要加强自身学习,努力增强把握全局、做好政务信息工作的能力,坚持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加大信息深层次开发力度,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基础。

二、报送信息的内容

1、本月工作小结和下月工作安排;

2、工作动态;

3、经验交流;

4、重点工作调研报告;

5、建议意见类材料。

三、报送信息的要求

1、报送信息要突出“新”、“实”、“快”、“精”,即信息要有新情况、新内容;

内容要真实,主题明确,文题相符,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反馈信息要及时、快捷,重、特、大、突发性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报送;文字精炼,数据准确。

2、镇、街道计生办每月至少向我局报送2篇信息,全年不得少于24篇,被市、区两级采用的全年不少于6篇。

3、局属各科室站每月报送动态信息不得少于1篇,全年不得少于12篇,被市、区两级采用的全年不少于3篇。调研性报告全年不得少于1篇,字数要求在字左右。分管领导要督促所联系的科室,保证信息上报质量。

4、采取重要信息约稿制度。各街道、镇计生办、局各科室对办公室专题约稿的信息要按时限和要求认真编写,并根据需要作必要的补充和后续报送。

5、重大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报送有关情况,并及时追踪事件进展、报告事发原因、处理情况及后果影响。

四、信息报送的渠道

为方便采编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应尽可能采用电子邮件方式报送信息文档,并在邮件中注明报送单位。各街道、镇在向区上报信息的同时,也可向各级刊物上报,采用情况自行统计。

五、信息采用的主要方式

局对全区计生动态信息采取不定期在人口计生网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简报》上编发,并将内容新、质量高的信息向国家、省、市有关信息编发机构及媒体报送。http://

六、信息报送通报制度

自4月份开始对各街道、镇、科室报送情况进行统计,每月对报送信息和采用信息的数量进行一次通报。对应上报的紧急重大情况迟报、漏报的将予以通报批评。

各镇、街道计生办、相关科室要高度重视、责任到人,保质、保量地做好有关信息报送工作,并按要求填写信息

7.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篇七

1 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结构

电子政务系统利用网络实现了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 也为政务系统提供了可扩充性。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所带来的安全问题日益增多, 让电子政务系统变得更加复杂与脆弱, 所以要求我们必须要构建一个安全稳定的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系统。不仅要强化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技术方面的安全管理措施, 同时还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对电子政务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展开统一管理。电子政务系统结构中, 安全管理体系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是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稳定运行的必要保障体系。下文主要从组织安全体系以及技术安全体系两个方面来讨论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管理体系的问题。

2 组织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要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 必须要构建各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从而构成一个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体系。笔者认为, 按照政府部门的层级体系在不同的层级上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 主要负责本层级电子政务安全管理建设方面的工作。或者可以设置安全管理委员会, 由于电子政务系统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安全管理委员会的首要负责人应该由本级网络服务的行政部门一把手兼任;由于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综合性, 安全管理委员会必须要有多部门主要领导参与, 例如保卫部、财务部、人事部、政策法规部门等;另外, 因为电子政务安全管理问题还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安全管理委员会必须要设置独立的日常机构, 并将其作为委员会的执行机构, 主要负责电子政务系统内部安全建设的一些具体工作, 而这一独立的日常机构不隶属于网络部门与应用部门, 而是直接由安全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指挥, 从而让其拥有一定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安全组织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整个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工作的执行, 其主要工作内容有:安全技术保障、各类电子设备维护、安全制度的落实、各部门关系的协调、审计记录与报警记录、制定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教育方案并落实、当突发安全事故或者存在较大安全漏洞时应该第一时间向主要领导报告。因为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诸多特性, 因此安全管理机构应该由各个专业的优秀人才组成, 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系统管理员、安全审计员等。

3 技术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电子政务系统技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应该从下面几个问题作为切入点:首先要对相关的硬件实体做好安全管理, 主要是为了保障各种信息设备避免因为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破坏, 确保其能够稳定运行。其次应该对电子政务软件系统做好安全管理, 主要有软件系统完整性的保护, 避免软件数据丢失、伪造、破坏, 保护软件数据的存储安全, 例如说保密存储、压缩存储以及备份等, 确保软件数据能够安全稳定传播, 保障软件安全下载、用户识别等要素;确保各类软件能够被正确与合法的使用, 确保用户的合法性、保护用户授权访问的权限、防范软件系统数据被非法的窃取等。最后是密钥安全管理措施, 主要包含了电子政务系统的初始化, 密钥产生、存储、备份及恢复, 密钥装入、分配、更新以及销毁等内容。密钥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有下面三点要求, 其一必须要确保密钥难以窃取;其二是保证密钥的使用范围以及使用时间限制;其三是在密钥的分配以及更换时要对用户保持透明, 而用户不需要自己亲自掌管密钥。

另外, 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我们的安全维护工作量, 但是现阶段在我国公务员系统中,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 还有绝大部分人不懂计算机, 这也是当前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必须解决的矛盾。同时我们从事业发展的出发点来说, 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维护完全由政府部门来负责也不是长久之计, 这一方面不仅会提高政府的支出, 另一方面某一单独的政府部门也难以在这一领域中进行非常深入的研究, 因此也无法更好地让电子政务事业得以发展。而其他的一些专业维护公司凭借自己强大的技术实力, 能够更加有效的做好电子政务安全管理服务, 还能够帮助政府节省很大一部分开支。

4 结语

安全稳定是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要求, 本文通过分析电子政务安全体系结构, 从技术层面与组织层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措施, 以求获得更加完善的解决之道。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逐渐完善和发展, 必须要用一种动态的、创新的眼光来认识它, 来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 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措施, 确保其稳定运行。

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OA系统开始, 我国的电子政务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是现阶段电子政务安全建设的实际需求。文章主要从组织安全管理体系以及技术安全管理体系这两个层面来阐述了电子政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途径。

8.电子政务应对管理和服务转型挑战 篇八

近日,华为公司与国家信息中心联合举行了“2015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峰会”,来自国家信息中心和电子政务建设系统的专家针对当前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重点讨论了新形势下ICT信息化建设如何推动政府管理和服务转型等问题。

国办发(2014)66号文件提出,推动政府系统电子政务科学、可持续发展,逐步建立与政府履职相适应的电子政务体系,有效服务于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政府治理能力。国家信息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杨国勋表示,“电子政务是各级政府自身的职责所在,对内要实现政府工作的信息化,对外要建成一个网上的服务型政府。因此,政府必须抓好电子政务,可谓责无旁贷。”

成绩与挑战

电子政务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认为,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电子政务正在由业务办公的支撑工具逐步成为促进重大改革措施贯彻落实、支撑重大问题决策研判、推动重点工作督查落实、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抓手,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必不可少的创新手段。杨国勋也认为,我国电子政务“起步早、投入大、成效显著”,包括许多部委建成的“金”字工程、各省市逐渐开展的网上办事,在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此次峰会上,专家们也都认为,尽管电子政务这些年成绩斐然,但与其他一些行业的信息化相比,电子政务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宁家骏介绍说,首先,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他举例说,统一规范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尚未形成、各类政务网络不能有效联通,导致信息孤岛大量存在。另外,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形势严峻,法律法规和各种标准规范的制订滞后,造成了“互联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作用的有效发挥。

其次,应用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对政府管理创新的支撑作用较弱、对科学决策支持水平有限、对社会公众的服务能力较低。

第三是保障措施不够健全,绩效评估不到位。宁家骏特别指出,在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国产软硬件和新技术的应用不足,创新发展不够,人才队伍现状不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共享与创新

针对电子政务目前的发展状况,与会专家提出了多项建议,建言献策。宁家骏认为,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首先要推进基础设施的资源整合与共建共用;其次要根据需求,推进基础信息资源和业务信息的信息机制创新和交换、汇聚与共享;第三要运用IT新技术,整合形成能够适应不同领域和部门的平台,为公众和其他用户提供面向应用的协同共享;第四要以业务内外分解为原则,推进服务的适度集中和适度的社会化。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电子政务,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通过对欧美发达国家政府信息化的研究发现,当前国际上政府信息化的发展态势呈现出“开放共享、集约化、优化服务方式、强化安全”的显著趋势,因此,周民从应用IT新技术的角度对我国电子政务提出建议。他认为,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要应用移动化,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并推进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创新,加快电子政务服务公共化,以及公共参与的过程。

“其次就是建设模式集约化,具体就是应用云计算技术。”周民介绍说,去年5月,国家信息中心成立了“电子政务云集成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了华为等11家单位和企业合作,致力于我国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建设、云应用推广和云安全关键技术和标准研究。据介绍,该实验室成立一年来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依托华为技术和人员搭建了一个华为的云,并在过去的一年多中开始面向部委和一些企业提供了服务。”在会议期间,该实验室还现场展现了现阶段电子政务的系列创新成果,包括政务GIS云、加密存储、桌面云解决方案,以及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政务网等。实验室围绕我国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利用云计算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整合的迫切需求,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支撑下,建设政务云集成与应用研发及工程平台,开展政务业务应用迁移试验和工程示范,探索政务云大规模应用的方法。

周民还建议说,电子政务网应融合发展,与IPv6和移动互联网全面结合;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开放、共享与协同”;建设与运维模式要多样性,政务APP会得到快速发展。

政务云与安全可控

华为企业业务政府行业市场总监姚健奎通过对英国、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研究,认为“创新的信息通信技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推动力”,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和实际情况,提出“筑网托云,助力政府职能转型”的应对之道。姚健奎指出,在政务云建设中,存在安全信任、数据可靠性、管理效率、经济性等问题,导致政务云落地难。华为政务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具有融合、安全、高效、经济的特点,可以有效帮助客户解决上述问题,助推政务云落地。在政务网络方面,华为公司政务网络解决方案具有安全、高效、易维的特点,可以有效帮助政府客户解决专网业务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中存在的业务挑战。

9.药品监督管理电子政务系统 篇九

联网用户管理协议

为确保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全省药品(医药器械)企业实施网上申报审批、药品交易网络报备,实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与医药企业之间的办公快捷、安全、低成本管理以及医药信息的畅通,加快全省的医药市场网络监管建设,提高全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国家药品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网上行”的战略要求。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委托吉林华虹网络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华虹公司”),作为系统技术支持方,并由华虹公司负责提供系统运行、管理、升级、维护的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并负责管理吉林药监政务系统的联网用户。特制定本协议,联网企业签署本协议后将获得吉林省药监电子政务使用权,接受技术服务、承担相应义务。内容如下:

一、关于联网用户

联网用户是指全省范围内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研究机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医药类电子商务企业、医药中介企业、零售药店、医院制剂室等其它与医药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

二、关于技术支持方提供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一)服务内容

为联网用户开设电子申报专用账户,分配用户名及密码。用户可凭此账户登录吉林药监电子政务系统的企业申报系统,实现与药监局的联网,实现药监局对企业的网上监管,实现企业公文报表的网上申报、审批;

提供联网企业用户依托于吉林药监政务系统的企业电子邮局系统,可使用企业唯一的邮局域名,企业可以自由分配给企业管理人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用户的企业形象;

帮助联网用户在吉林药监政务系统内建立电子档案,可用于今后有关企业的资格认证或数字证书的制作等;大大减少政府部门对企业资料的统计上报需求。

提供吉林药监政务系统内相关子系统的免费技术升级,包括企业申报子系统及企业电子邮局系统的升级;

提供企业信息化转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免费技术咨询,包括企业资源规划、供应链管理、网络销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市场管理等;

提供相关医药信息,包括政府公告、药监动态、市场信息、产品信息等;

提供相关医药数据查询,包括10大类医药数据库的查询。

提供在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企业之窗》发布信息、做友情链接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企业无形资产;若企业没有网站,可以根据企业需求以最优质的服务为企业制做网站。

提供企业内部办公系统、监控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内容的更新和技术支持。

(二)协议期限

本协议期限为一年,自联网用户注册成功之日起计算。

(三)联网费用标准及付费方式

联网费标准:人民币元/年。

付费方式:联网用户应在送交《企业联网注册登记表》的同时交纳第一的联网费用,并完成注册。用户资格一经注册24小时内生效,当日即为“用户资格生效日”。联网用户应在以后每一年的“用户资格生效日”的前15日内交纳下一的联网使用费。否则,系统使用权将自动中止,其使用资格自动被取消。

三、关于用户注册信息

联网用户注册时应当按照《企业联网注册登记表》的提示填写详尽准确的资料信息。

在用户注册信息发生变化后,用户有要及时通知电子政务办公室更新自己的注册信息。

用户提供的所有信息将视为联网企业的准确信息。

四、关于联网用户义务

用户一经注册成功,成为吉林药监政务系统的合法用户,将得到一个网上申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和密码只允许联网用户使用,不得将其公开或提供给第三方,联网用户将对申报用户名和密码的安全负有全部责任。

联网用户应不定期的修改密码。用户若发现任何非法使用其它用户帐号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况,请立即通知电子政务办公室系统管理者。

每一个联网用户要及时交纳联网使用费,不得拖欠。

五、关于联网用户信息的保密制度

对联网用户提供的信息资料实行保密制度,并承诺不会在未经用户授权时公开、编辑或透露其有关自身的信息资料。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关机构依国家利益或依相应法律程序要求;

在紧急情况下竭力维护用户和社会大众的安全。

六、关于联网服务条款的确认和接纳

联网用户确认已仔细阅读本联网使用条款,并接受条款的全部内容。

七、关于联网使用条款的完善和修改

根据互联网的发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吉林药监电子政务系统的系统管理者为不断地完善服务质量有权修改有关使用服务条款。联网用户的权利及义务的表述,均以最新的联网使用条款为准。

本协议一式两份,分别由联网企业、吉林华虹公司签字盖章。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吉林药监电子政务系统的所有方,负责监督协议的执行和管理。协议双方各执一份。并在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联网用户企业名称(盖章):

法人(盖章)签字:

日期:

10.电子政务项目验收管理办法 篇十

第一章 项目初步验收

第一条

承建单位完成合同的建设内容后自行组织测试和用户试用,形成自测报告,向项目建设单位提出单项验收申请。项目建设单位应组织系统测试,应用软件系统需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软件评测,测试和评测通过后依据合同组织单项验收,形成单项验收报告。

测试包括:

(一)系统功能测试(或软件功能测试);

(二)系统性能测试(或软件性能测试)。

(三)软件集成测试;

系统功能、性能测试需要在生产环境下进行;软件的功能、性能可在测试环境下进行测试;软件集成测试在生产环境下的进行。

第二条

单项验收需准备材料:

(一)招投标文件、合同及附件;

(二)合同建设内容的设计、项目实施的开发文档、产品文档、管理文档;

(三)培训及售后服务文档;

(四)自测报告、系统测试报告、软件评测报告。

第三条

项目建设单位在所有合同单项验收通过后组织项目承建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完成初步验收工作,形成初步验收报告。

第四条

初步验收准备材料:

(一)单项验收文档;

(二)项目基础资料:投资计划下达文件(如:项目建议书及批复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文件、初步设计与投资概算及批复文件)、项目主管部门项目评审意见、投资计划批复执行情况说明。

(三)项目招、投标材料,合同及附件;

(四)工程项目实施总结报告

(五)监理报告。

第二章 项目竣工验收

第五条 通过初步验收的项目投入试运行,并在试运行期间完成用户使用报告、信息安全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共享评测和项目审计。

第六条 试运行期结束后30日内,建设单位应向主管部门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未按期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的,应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延期验收申请。

第七条 对于重大项目,主管部门可组织专家组或委托有关机构对项目建设的资产、成果、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形成验收评估报告,作为项目验收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八条 竣工验收由项目审主管汇同项目建设单位组织使用部门、承建单位、监理单位、测评单位,以专家验收会的形式进行验收,根据专家组评价意见提出竣工验收报告。

第九条 项目竣工验收应准备以下材料:

(一)初步验收要求准备的文档;

(二)初步验收报告;

(三)用户使用报告;

(四)信息共享测评报告、安全测评报告、审计报告、验收评估报告;

(五)信息资源目录和共享信息资源目录;

上一篇:语文教学互动游戏下一篇:党组生活会发言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