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2024-08-06

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精选9篇)

1.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一

培养良好习惯

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 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 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跳一跳, 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 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认知小目标, 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 积极主动地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2. 课前预习。

英语的课前预习要求做到:a朗读课文朗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b画疑难。在注意朗读的基础上, 画出疑难, 这些问题就是重点。

3. 上课认真。

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积极思维, 尽量做到调动各器官, 将自己的眼、耳、口、手、脑并用, 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 当堂消化。

4. 记笔记。

记老师总结和概括课文或段落的中心思想, 记老师对教材中的疑难及所举例句, 记老师对教材归纳的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问题等等。

5. 复习。

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 然后反复阅读教材, 对照笔记, 记忆掌握重点内容。

英语学习的正确方法

1. 坚持使用, 敢于实践。

应该拿起文章阅读, 打开录音机收听, 张开嘴说。多接触英语, 对英语的领悟就会加深, 也就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好方法。

2. 起始阶段要重视语音语调。

掌握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学习英语, 应坚持听说领先的原则, 尤其在起始阶段。

3. 抓好阅读。

中学生应从精读和泛读两方面努力。所谓精读, 就是仔细读, 一句话一句话地将结构和意思搞明白。中学英语课本中的课文和一些英语名篇都可以作为精读的材料。所谓泛读, 就是泛泛一读, 只求了解大意, 不去考虑句子结构和某些词汇的用法。中学生英文报纸, 各类比较浅显的英语文章, 均可以供中学生泛读。

4. 写作。

写作, 可以使我们对英文的掌握更精确, 也可以促进听、说、读的能力的提高。中学生写英语, 开始不要长篇大论, 要从写简单句起练习。先写一两句话, 逐步发展到五句话、十句话。待有一定水平了, 也可以适当用一些复杂结构。

5. 背诵。

背诵的好处很多, 可以使我们熟悉英语的词汇和结构, 增强语感。背诵的另一个好处是为未来作积累。中学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中学背会的东西常常能永生难忘。没有中学时期的大量背诵, 将来在英语方面向更高层次发展就困难了。

6. 词汇与语法的学习。

语法知识, 对精确的阅读, 好处是很多的。认真学习语法, 就是要把英语语法的基本条条记牢, 并经常运用到使用英语的实践中。

学习词汇可以采用“归类”的办法, 因为英语单词中有同一条规律的词往往就几个, 没法作为普遍法则来归纳。

教学活动中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

学法指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法, 二是指导, 即教法。学法指导, 是指老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 使学习者掌握科学方法, 并灵活运用于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系统归纳。

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接触某一语言现象, 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情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加以归纳, 要求他们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或共同的东西。

例如, 在学过去分词作状语时, 教师可让学生接触这些句子:

Asked many times, I told him the truth.

Separated at birth, the twins do not know each other.

Compared with you, we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He came back, very excited.

Devoted to her mother, she looked after her for many years.

然后让学生总结用法, 通过归纳, 学生会总结出:句中过去分词均作状语, 并且可作时间状语, 原因状语, 条件状语, 方式状语, 伴随状语。这样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过去分词的用法要好得多。

2. 对比指导。

教学中教师除及时点拨, 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外, 对一些相似仍又有不同的语言点,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比较, 弄清它们的区别, 加深对语言现象的印象。

3. 启发思维。

我们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 培养创造的方法与才能, 只让学生打勾勾, 划叉叉, 寻求标准答案是不行的。创造的火花多产生于求异之中, 产生于发散思维之中。这种创造品质需要多角思维的方法去训练。

4. 进行讨论。

2.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二

一、框架阅读法

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如学习议论文《谈骨气》《反对自由主义》《开动机器》等即可采用此法。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按这一框架,我们在读以上几篇文章时,就要看它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论点,怎样提出来的,用了哪些内容作论据,是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也就是运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边读边考虑框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读完以后就会对这一类文体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得更清楚全面。当然,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订出适合的“框架”。而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一般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等,就是现成的框架。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从而掌握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条理化,越来越牢固。

二、立体交叉式综合阅读法

人类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做出个别反映,而是对学习对象做出反应,即一种整体性的把握。因此“肢解课文,着眼局部的分析”是一种极端。然而笔者认为,“仅从整体入手,忽视了局部乃至细节的研究同样也是一种极端,正确的阅读理解方法应是‘整体、局部、细节、大整体’诸要素的主体交叉和综合”。

如在阅读《大明湖》一文时,有些学生认为这是作者通过对大明湖美的景色的描写来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而有些学生则认为除了热爱之情外,还有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某种揭露和不满。两种意见其实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阅读理解方法。确实,《大明湖》全文写了济南的优越地理位置,优美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赞美热爱之情似乎溢于言表。但实际上,《大明湖》一文又只是《老残游记》这一小说的节选,就小说的总体而言,则主要是通过老残游程中的见闻和活动对当时某些官吏的残暴昏庸和社会的黑暗有所揭露。况且《大明湖》一文中还有一句值得玩味的话:“如此佳景,为何没有什么游人?”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五月的青岛》中老舍的感慨,“那时的青岛将不再属于青岛的人”“且让我们欣赏这五月的青岛吧!”其间透露出的复杂的情感是不言而喻的。而此处《大明湖》一文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也应是复杂、多重的。

三、比较阅读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阅读过程中对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发现矛盾,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1.同中求异比较法

在看似相同的内容中,仔细寻找细微差别,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我们注意到: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受人嘲笑、奚落后,同样表现孔乙己死爱面子、自欺欺人的情景,在文中前后两处的描写却极不相同。

A.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

B.“取笑?要是不偷,怎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A处虽不可辩却硬要辩,故意混淆“偷”“窃”的概念,迂腐可笑、自欺欺人。B处无法辩而不得辩。虽已写服辩但还是遭闷打,无可奈何,只能自欺欺人,谎称“跌断”。如果说A处的“自欺欺人”还能为孔乙己争回一点所谓“读书人的清高”的话,那么B处的“自欺欺人”已完全陷入一种弱者的可怜的“哀求”。A到B处的变化,正显示了孔乙己从窘迫到穷途末路的生活轨迹,透露出悲剧的色彩。

2.异中求同比较法

所谓异中求同,就是从个别中寻找一般,在个性中寻找共性。如对《故乡》中闰土人物形象的分析,除了可以通过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前后变化来分析,还可结合其他的人物加以比较来分析,如本文中的杨二嫂、《祝福》中的祥林嫂、《阿Q正传》中的阿Q。这些人,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地域不同、身份各异,但他们都是旧社会下层人民群众的形象,他们同样热爱生活,向往自由,但又同样愚昧麻木,最终被封建制度无声无息地吞噬,却又对自己的命运百思不得其解。找到这些共同特点,我们就会对鲁迅以“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出发”揭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写作动机有新的认识。

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三

资中县马鞍镇中心学校

王仕明

本人从1999年开始教地理学科,经过多年的地理教学,我认为:初中地理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俄国教育学家赞可夫在他的《新教学论》中提出: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而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我国的教育先贤陶行知也说过,我们不是教书,而是教人。这和我国的新课标的理念是一致的新课标明确指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讲解者,应该是学习活动的引路人;学生也不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相反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是对教学最真实全面而科学的定义。以下是本人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学法心得体会:

基本概念原理靠记 现代教育理论反对死记硬背,但并不是所有知识都不去记,如果你头脑中什么知识都没有像一张白纸,那么很难想象你能学好哪一门课程,记忆是每门学科必不可少的手段。如地理中的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中低高纬度的定义,五带的划分,地势第二、三阶梯的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七大板块的分布等等。这些基本概念分不清对后面的学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只是我们有些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通过理解记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要启发学生多自己总结一些他们学习和记忆的方法,然后加以推广,这样对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更快,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更能促进他们去总结更多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七大洲的轮廓时,我让他们先观察各大洲的轮廓图,然后自己想办法如何才能记住他们。我分了七个小组各自想办法,可以是口决,也可是联想。最后学生们居然想出了这些口决:亚洲南面三半岛,非洲东南一大岛,北美东北最大岛,南美三角几无岛,南极像朵鸡冠花,欧洲海岸最曲折,大洋洲上有驼峰。虽然不很押韵,但也说出了特点,方便记忆。

闭眼电影图像学习法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事物必须阐明空间性和区域性特征。我在指导学生对这一类事物能运用放电影的方式把它们存在脑海中。在学习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先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图两分钟,然后请他们闭上眼睛,努力把刚才的图像在大脑中呈现出来,这时各大洲的位置就会像放电影一般出现在每个同学的脑海中,如果没有反映出来的同学也可以睁开眼睛,重新在“拍”一遍,直到能够呈现出来为止。这是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第一次运用这一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在地球表面七大板块的分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中国地形区的分布、中国气候分布等学习中效果非常显著。

区域读图联系总结学习法

地理新课标要求地理事物必须阐明地理事物之间互相联系和地理事物综合性的特点。因为任何一个地理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必然有它存在的各种条件。当条件变化时,事物也会变化。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区域地理时,要像警察搜集证据一样把以前所学过的与本区域相关的地理知识都联系起来。当我们在学习初中地理八年级中〈〈第一节环境独特的地理区域——东北〉〉时,我让同学们只看地图册,然后让他们把学过的知识中有关东北的所有知识点都综合的列出来。学生就从他们的知识库存中把这些弄出来了:中国领土的最东端和最北端;邻国是朝鲜和俄罗斯;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有人口地理界线最北端的黑河,是我国人口稠密区;是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属于地势第三阶梯,有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主要河流黑龙江、松花江、辽河、和乌苏里江;外流区域半湿润区;冬冷夏热的温带季风气候;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有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两大商品粮基地;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和甜菜;工业基地是辽中南工业基地;本区域交通发达,海陆空交通体系完备。在这些知识中哪些是相联系的呢,同学们就能自己去找。气候特点、东北平原肥沃的黑土决定了农作物种类;而发达的交通、丰富的粮食是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众多的人口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基础,雄厚的农业基础,加上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交通是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必不可少条件。以后学生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就不会感到很杂乱无章,而是紧然有序,条理分明,抓纲契领。

区域对比差异学习法 地理新课标要求必须阐明地理事物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这是地理学科的独有特点。在同一区域,它的地形、地势、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气候等各种条件基本相似,许多地理事物明显具有这一地域的区域特征;在不同区域,如果它的地形、地势、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气候等各种条件基本相似,它们也会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共同的区域性特征。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更多的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为什么同是长江流域,纬度也关不多的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青藏高原的差异非常大;同一纬度的东欧平原、中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差异也很大等。这就要求学生从学过的知识中自己去分析和比较,形成一种比较分析的学习能力。

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4.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四

试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陈景芳

(大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要: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体差异等,来采取不同学法指导,达到优化课堂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学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人人成功为目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核心”是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它要求我们,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其自己去探索、去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其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年龄、性别、教材、场地等特点,尝试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如:目标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创造性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延伸性学习法、信息化学习法、评价式学习法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学习,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一)尝试自主学习法,让学生感受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自主学习法是指教师依据体育教学任务和学生的体育学习目标,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等因素,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整体设计,根据不同的阶段、时间设置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安排练习进度、自己选择练习方法。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尝试自主学习?首先要弄清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由于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对于如何实现这项目标,课程标准并示作出详细的规定,这意味着对每个学生来说,实现目标的途径可以是多样的。例如:提高力量这一目标,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采用健身器械,无条件的学生可能采取俯卧撑、引体向上等练习方法。此外,由于不同的学生在体能、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达到相同目标的最适宜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空间,不要给学生规定过分统一的要求。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就是教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练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最终实现学习目标。例如: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各种体育器材(小皮球、短绳、呼拉圈等),学生可根据喜好选择喜欢的锻炼方法来完成教师提出练习任务。学生敢于到教师面前表现自己,教师也不因为学生做得不好而制止和取笑学生,而以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学生,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自已更加愉悦,使之在体育课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

总之,自主学习可提高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从过去被动执行教师的教学计划转变成主动完成学习目标,从而加强了责任感,树立了自尊和自信,同时也掌握了终身学习的方法,为今后坚持体育锻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尝试合作学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学习中,对知识、技术动作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体会。合作学习可以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小组,一起探究、练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达到锻炼的目的。合作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灵感,获取更大的收益,得到更好的体验。当然,强调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并不是排斥学生的个体练习,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个体的练习也是完全必要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多采用游戏活动、集体性的运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行为。即使是在非集体的体育活动中,也应该给学生提供相互帮助、相互指导的机会。

例如:在足球课教学中,进行颠球练习时,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这样既有利地提高他们的颠球水平,又能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达到共同进步提高的作用。

合作学习法的优点在于学生之间可以用自已的语言、自已的表达方式来理解、消化老师布置的任务。

(三)尝试创新性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造性学习法是指学生在某一技能时,个人或集体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技术,创编出新的单个或成套动作,或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出更快、更好、更新的掌握技能的途径。实际上,学生时期就常表现出不同良好的创造力,构建自己想像中的天地。因此,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并使他们形成创新性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挖掘更多的潜能,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经常给学生提供创造活动的机会。

提倡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指导,也不是样样事情都需要学生去创造,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体育教学中应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创造结合起来。

(四)尝试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提起探究式学习,会给人一种很高深的感觉,似乎只有科学家才有探究世界奥秘的本领,一个学生能探究些什么呢?其实,探究行为体育教学中无时不在,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最明确的结论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学生只要照着做就行了,不必问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就越来越化。

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去进行探究。例如:单杠是不是只能用来发展力量,滚翻究竟应该翻得快些还是慢些,滚翻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等。

(五)尝试延伸性学习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新课程重视课程的延伸性。所谓延伸性学习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学习和活动。教师应重视学生延伸性学习的原因是,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也就有限;现在流行的运动项目很多,这些流行的运动项目不可能都进入课堂,但其中多数项目又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地进行活动。

例如: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在节假日进行体育活动等。因此,体育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校外的课程资源,积极进行体育活动,这有助于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助于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六)尝试信息化学习法,丰富学生学习的资源

所谓信息化学习是指学生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电视、杂志、网络等使知识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体育信息通过各种媒体显现出来,吸引着学生去阅读和观看。

例如:NBA篮球赛事把篮球运动的许多技能直接通过电视介绍给学生,网络中也有大量科学锻炼与健康的知识可供学生阅读。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丰富自已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七)尝试评价式学习法,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评价活动,能让学生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评价能帮助教师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改进教师的教学。在评价过程中,以往偏重于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偏重于评价学生学习的水平,而忽视了评价学生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现在我以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获取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例如:在教授韵律体操时,学生分别出列演出,请学生当评委,让学生说出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在哪里,让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在整个评价活动中,不仅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更加注意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例如:当一名学生的动作没得到其他学生的肯定时,我会说:“某某同学的动作做得也不错,如果多练几遍他一定会做和更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给学生机会,培养学生对自已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可能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还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更多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期待,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增加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必须从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出发,指导学生掌握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体差异及教材内容。

二、“学法”指导的注意事项

(一)学习方法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个体差异来选择,不能盲目地套用某种学习方法,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树立以学定教的思想。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运用学法,学会制订目标,学会观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创造,学会评价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教法与学法要相统一。教学各个环节的安排,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五

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摸索,通过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教会学生自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掌握了学习规律,培养了自学习惯,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呢?

一、加强学法指导,育人为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习能力的发展总是与相应的情感、意志、毅力、兴趣密切联系的,没有自觉获取知识的动力、兴趣、态度,没有顽强的学习自主力,就谈不上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把握和自觉运用,也谈不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说,学生能有效地学习语文,必须建立在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上,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而且还要有对学生起着动力的.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毅力等。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法指导必须要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相结合,着眼于育人,使学生带有明确的动机,使学习具有相应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常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名人在学习上刻苦自学、立志成材的事迹,使他们树立信心,培养他们顽强学习的毅力。同时,我还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开展一些自学竞赛活动,如词语搭配、分层、分段,看谁做得对、做得快,来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法与学法同步推进,做到有机结合

实践告诉我们,要真正实现学法指导的经常化、具体化,获得切实效果,我认为主要途径应是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在教学中,首先是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和琢磨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和已掌握知识的程度,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我在讲新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时,根据课文特点,指导相应而又具体的预习方法,如理清文章思路、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抓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分清内容主次的方法,同时在授课时我还注意更新教学结构,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这样就要强化课堂训练,一方面自始至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思考、质疑、讨论和练习,另一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自学为主线,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部充满着教法与学法、传授知识与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技能,又学会了学习方法,把学生领向自己学习的路子,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

以《少年闰土》为例,训练重点是:“抓住人物的特点”,侧重写的训练。

1依据教材特点,揭示规律,总结学习方法

在讲读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教材特点,揭示知识规律,总结出学习方法。在学习《少年闰土》时,我首先是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四点要求去初读课文,对内容先有个初步了解,自学生字、词,理解词义。然后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本课写了几个人,主要写谁,是通过几件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第三步是抓住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人物特点再精读课文,提出自学提纲让学生思考分析:

(1)课文描写闰土的外貌,抓住了那些特点?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少年?

(2)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课文写了那几件?哪件事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3)从闰土讲的几件事中,表现了闰土的什么性格特点?

(4)在介绍闰土的四件事时,作者还写了自己的什么想法?他运用了什么写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说明什么?这些问题我都让学生阅读解答。我很少说话,而且学生的回答往往是正确的,我只要稍做小结就行了。之后,进入第四步,总结写作特点,揭示表现人物的几种常见方法:

①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描写;

②突出典型目f例

⑧进行衬托对比。

最后布置练习,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

2补充阅读,强化知识

叶圣陶先生早就倡导“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让学生通过

“学会”逐步达到“会学”。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每学完一组课文,我立即向学生推荐一些同类型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学过的学习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思路,通过“再运用”提高学生能力。通过这样的系列训练,知识得到了巩固、强化,学生对记叙文知识的掌握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次。

3仿写片段,突破难点

在一、二、三类课文的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写中巩固、深化从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具体做法是根据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和训练重点,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中的一两处显着特点,仿写一两个片段,促进知识迁移,使阅读中学到的读写知识转化为写作技能。这样,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为综合写作训练搭桥,降低了作文“坡度”。在教学中根据各篇课文的特点,把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片段练习,安排到每课课后作业中进行。

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运用学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到训练有序。教有目的,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又学会方法,从而发展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提高很快。

6.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六

一、在新课开篇时指导学法

新课的开讲至关重要, 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跃跃欲试的激情, 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比如执教《草原》一文, 可以出示一组风景画:晴朗的天空, 春天的田野、辽阔的大海, 无边的森林, 让学生找出这些景物有哪些共同特点。老师启发、诱导, 让学生悟出是“绿”而“广”。然后进一步让学生想:自然界中还有哪些景物与图特点相同, “绿”而“广”?学生很自然想起“草原”, 辽阔无垠, 满目碧绿。然后点拨:本文有一个关键词语, 也叫主体词, 它高度概括了这些景物的共同特点, 随之让学生带着悬念轻读课文, 了解大意, 读后孩子们纷纷举手, 指出这个富于表现力的关键词是“一碧千里”。于是我启发推敲, 落实每个字眼所表达的意义, 让学生悟出“一碧”是一色的绿, 突出绿的特点;千里表示广阔遥远, 突出草原的“广”。实际上, 这种方法是以纲带目, 以点带面的学法, 按此训练, 能把学生思维练活, 把学生练聪明。

二、在提问中指导学生

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教师巧妙设计发明, 把问题提在关键处, 提在核心处, 提在宣泄口, 提在共振点, 提在纽结处, 能调动学生学习, 求知的积极性, 能使学生头脑产生风景, 把孩子们的注意力最大限度的集中起来, 牢牢牵挂。既提出问题, 又渗透学法。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主要写了哪些内容?3.如果让你写你如何安排顺序?4.本文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默读, 按图索骥, 顺藤摸瓜, 找到合理答案。学法指导让他们先通读课文, 了解梗概;然后图图点点, 勾画段落, 细读, 揣摸写作顺序;再寻找主要画面、主旨段, 找出问题的答案。由面到点, 由现象到本质, 由浅入深, 由概括到具体, 最后是作业的操作和检测。遇问题先静思默想, 不慌求助, 实在不行再问师生。久之, 可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在提示中指导学法

学生在阅读中, 在回答老师问题的过程中, 往往会遇到疑难, 跳几跳仍摘不到桃子, 这时需要老师先巡视观察, 捕捉目标, 寻找弱势人群, 找准共性, 个性问题, 而后是提示设计, 主要是启发, 引领, 诱导, 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 穿针引线, 在开启学生思维的过程中, 要渗透主画面, 寻找关键词, 寻找标记, 寻找、推敲作者的思路, 琢磨作者的写作动机。遇到问题不慌不忙, 冷静地思考、分析、寻求解题思路, 由大到小, 步步为营, 稳扎稳打, 逐段逐句认真攻读。再如执教《草原》之后, ———讲读、分段, 了解大意之后, 引导学生概括段意, 总结全文中心思想, 体会写作上的特点, 结构特色。当学生概括不准确时要当场指出如:学生概括《草原》一文的中心思想时, 是这样的:“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和赞美心情。”这样显得不具体, 于是进行学法点拨: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应在通读全文, 吃透课文, 从整体上把握作者寓意和写作动机, 作者以什么为依托, 以何为框架, 哪些是主旨段, 作者着力写的是什么。既了解外形———外在表现形式, 又要了解内理———文章灵魂精髓, 着力在点子上敲打。读书须知法, 既要钻进去, 又要跳出来, 认准写作重点, 把握主题核心, 让学生认识到作者着意描写草原的风光美是为草原上的人情美作铺垫, 草原风光美, 风景好,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更美, 人情更美, 作者的人文精神也显露出来。

四、在赏析中指导学法

7.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七

不只是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这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实践证明,学生有了自主学练的能力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就如同长了翅膀,会增加腾飞的力量。因此,教师要把重“教法”的立足点转移到重“学法”的轨道上来。

自主学习中的指导

针对自主学习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要结合教师的示范动作、教师准备的学习资料以及教师课前让学生查找的各种信息,进行自主探究式练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引导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示范动作和学习资料上的要点、图解去探究,去练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要重视学生锻炼时对各种现象的理解,以及他们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用心引导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技术的重点,使动作完成得更加合理。例如:学习前滚翻时,在上一节课结束前,告诉学生之后这一堂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该内容的动作要点和练习方法。在自主学习时,让学生解决怎样做才能圆滑地滚过去这个问题。在学生能够完成这个动作后,再及时引导他们在腾空的瞬间把两腿伸直,以求动作更加优美。

合作学习中的指导

体育运动本身尤其需要所有相关者的合作,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可引导学生组成相应的学习小组,并相互观察、相互帮助,彼此纠正动作、指导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提高他们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例如:在排球上手传球合作学习时,有学生认为,触球时双手大拇指应是呈“一”字形的。我就适时引导大家就此问题展开讨论,结果大家都认为拇指、食指、中指等距离分配并且同时触球是最重要的。这样,学生对这一技术要领有了准确深刻的认知,在练习过程中很容易掌握动作要领,并体验到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乐趣。

创造性学习中的指导

教师不要处处限制学生,事事给学生搞“硬性规定”,而要为他们提供条件和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和迎接挑战的能力,从而形成创新意识,并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比如,在技巧复习课中,可以采用让学生自编组合动作练习的方法,一改过去让学生按照教师编定的组合方式或按教材规定的组合方式进行练习的状况。学生自主地、反复地把所学的单个技巧动作进行设计串联,创造性地编排出多种新颖而巧妙的组合练习。这种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探究式学习中的指导

为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与自我实践能力,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学习一些有探索性的项目(如篮球运球、足球射门等)时,可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选派一名小组长负责活动。我事先给同学们提出几个问题,让他们充分思考、研究、探索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分别把探索的结果告诉我。我对他们探索的结果即时进行总结性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的创新实践,并鼓励他们积极勇敢、再去探索。这样的课堂充满了自主的气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学习情绪高涨,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延伸性学习中的指导

课堂以外的学习和活动,是对有限的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校外的课程资源积极进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促使其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每周我总要带领学生到郊外上一节体育课,不限内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由空间,和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环境中,学生充满学习热情,尽情挥洒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利用草坪做前滚翻,利用山坡进行冲坡比赛,利用小石子练习掷垒球,利用小树林进行障碍赛跑,有的别出心裁地进行捡石头接力,比谁掷茅草掷得远……学生心中的童趣尽现无遗。在教学之余我还组织学生捉昆虫、采野花,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将体育教学与美术、自然等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激发了学生在自然环境中锻炼的兴趣,体现出延伸教学的特有魅力。

信息化学习中的指导

现代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步进入中小学的课堂,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图形,各种动画、声光技术,以及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化软件,深深吸引了广大中小学生。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寓教于乐”得以实现。例如:鱼跃前滚翻教学时,任何一个体育教师也不可能“逐帧”慢动作完成,而运用信息技术则使这些工作变得简单了:学生不但可以观看到逐帧分解示范和不同难度动作示范,还可以把自己的技术动作“采集”到计算机上,与正确的技术进行“重叠”比较,从而纠正错误动作,改进技术。再如在对篮球运球技术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因特网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经过处理做成教学课件,到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当同学们在课上看到优秀运动员完美的动作时,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激起学习热情,教学因而事半功倍。如果条件成熟,还可以把课件上传到因特网,学生课下在家通过网络,能对学习内容进行多次复习。

8.生物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篇八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联合案例教学法在肝胆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80名临床本科见习生,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联合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分析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及对两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两组均无不及格的学生,实验组考试成绩平均分高于对照组(5.019,P=0.000);实验组87.5%的学生对PBL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的新教学方法感到满意,而对照组仅45%的学生对传统教学法感到满意;在综合评价中,实验组学生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对照组学生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联合案例教学法在肝胆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更好,更易被学生接受。

【关键词】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临床见习

【基金项目】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基金项目“miRNA-148a通过甲基化作用调节MEG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机制研究”(Y201534189);2010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级教改课题“PBL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肝胆外科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wyyj2010-C-0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24-02

肝胆外科是医学生在外科临床见习过程中的重要临床科室。长期以来,肝胆外科教学工作者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培养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和良好学习方法的医学人才的新教学模式,力求使医学生把肝胆外科知识学得更好,为学习其它相关外科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PBL教学法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和总结学习相关知识,但是缺乏特殊案例的支撑;案例教学法强调以案例为主导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难以养成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因此我们尝试采用PBL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的综合教学模式进行肝胆外科学的临床见习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见习的临床医学专业2011级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共8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公共基础课成绩进行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1)教学方法

均采用全国统编的第八版外科学本科教材,教学大纲由学院根据见习的科室统一制订。两个小组理论授课均为同一教师,课时相同,授课时间为每周一次见习教学。

(2)实验分组

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在前一次见习课,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典型病例,学生对所选病例进行采集病史、查体,教师提出相关问题,为学生设立问题背景,向学生推荐专业书籍及杂志,让学生通过包括互联网络在内多种渠道获得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法,并整理成发言稿。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分组每10人一组,以问题为基础讨论问题,要求每个组选派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问题,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精讲点拨,控制讨论节奏,讨论完成后,每个小组代表要陈述自己小组讨论结果和存在分歧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并归纳知识体系,详细讲解分歧较大的问题。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见习带教法讲授,借助多媒体进行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按教科书上的内容及顺序逐项讲解,之后由同学提问,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3)评价标准及统计学方法

采用理论考试及调查问卷的方法作为评价标准: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了解其对临床见习带教效果的综合评价;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统一命题,使用相同的试卷进行考试,试卷采用双盲法评阅。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收回80份,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绝大多数(87.5%)支持PBL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这种新教学方法,而对照组则对传统教授法持保留态度,2名学生(5%)选择了“不满意”,见表1。

2.实验组同学在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对照组学生有显著提高(P0.05),见表2。

3.对两组学生实行不同教学方法后进行统一出科考试,结果表明两组均无不及格的学生,实行PBL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三、讨论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台上讲授,学生台下被动听课,教师满足于将教学大纲的内容在规定时间内讲解完毕,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们疲于接受刻板的书本知识,而缺乏临床思维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缺乏创新性思维,缺乏和老师之间有效互动,缺少交流与协作,难以达到当今医学教育的要求和目的。鉴于此,各高等医学院校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其中PBL教学法是目前研究较多的教学方法。

PBL教学法是“基于问题式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是倡导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学习技巧,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但是,经过实际的临床教学后发现单纯的PBL教学模式尚存在着不足之处,表现在见习学生知识面窄,学生刚刚接触抽象的专业知识,对肝胆外科疾病缺乏形象具体的理解,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面临的是大量的临床病例及实际操作,故迫切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实际的临床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法正是以实际临床案例为基础,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理论联系实际,教师更注重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相结合,提出相关疾病的诊疗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集体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拓展知识面,帮助学生尽快实现从教科书思维模式向临床思维模式转变,进而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因此,作者尝试将PBL法与案例教学法结合,利用两种方法的优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对PBL联合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持肯定态度,认为该方法明显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可以帮助理解肝胆外科理论知识。学生们也认为自己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肝胆外科在掌握基本医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团队协作,结果发现实验组在考试成绩、对教学法的满意度,个人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这说明以病例为背景、以问题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PBL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在肝胆外科临床见习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提高相互沟通能力并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展开小组讨论,由被动的“灌输”变成主动的“吸取”。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不仅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更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加印象深刻和牢固,使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获得了临床思维的培养,更易被学生接受,相信随着不断实践这种双轨教学模式将成为一种具有较广泛应用前景的临床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Barrows HS.A taxonom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s[J].Med Educ,1986,20(6):481-486.[2]谭刚,覃能武,王振富,等.案例教学法在中枢神经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6):75-77.[3]黄欣,潘巨利,陈仁吉,等.PBL教学方法在口腔颌面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2):184-186.[4]王宇,蒋晓青.PBL+LBL教学模式在肝胆外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108-109.作者简介:

9.在阅读教学中的习作指导 篇九

开县大进镇中心小学:艾方云

电话:*** 论文类别:小学语文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每天必有、占有比例最高的课时形式。小学生阅读、习作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教师讲出来的,都应该由语文实践中训练得来。

语文课标基本理念中和课程设计思路中三次提到语文实践,两次提到多读多写。语文教育的特点、学生阅读、习作的心理过程、当前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相对分离的现状都要求我们重视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联系。善于将读和写、说和写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应该是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下面就语文阅读教学后进行习作训练的基本方法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精美的段落,模仿写

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皆文质兼美,在写作技法上各具特色,语言流光溢彩,有的选材精当,有的构思奇特,有的刻画鲜活,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在练笔中模仿借鉴的典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别具慧眼发现和发掘教材中的可仿点,引导学生去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

如学习《颐和园》一文,按照课文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写写学校、公园等景物。读了《飞夺泸定桥》仿照第三自然段并列式写其它场景;读了《数鸡》第一自然段,学写人物对话等等。总之,课文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人物言行的描摹,这些经典片断均可仿可借。

二、课文的留白,补充写

语文课文有很多都具有“留白”艺术,给读者留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这就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背景。如《小木偶》一文,小木偶得到各种表情后,课文就此结束。可以让学生写写小木偶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想象它会怎样应对后面所发生的事情,结果会这样?又如《穷人》一课,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渔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些问题牵动着学生的心。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补充情节和结果要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思想品质不能发生本质的变化。接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必要时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写下来。

三、悬念结尾,延续写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尽意未尽,看似行文结束,却是其意未穷。这就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了一个遐想驰骋的空间,也为阅读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天地。《凡卡》一文以凡卡把请求爷爷带他离开莫斯科鞋匠家的未曾写收信人地址的信投入邮筒,回到床上做着爷爷读他信的希望之梦作结,爷爷是否能收到他的信?爷爷会不会带他脱离苦海?这以后能否出现奇迹?这些问题都是爱思考的孩子们易产生的悬念,稍加启发,以《凡卡的信寄出去以后》为题的读后习作,就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四、动情之处,写感想

“情动而辞发”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情动处,也是妙笔生花时。如《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噶羧,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再次配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精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读完这篇课文,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噶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你写下自己深切的感受,写下你最诚挚的赞颂吧,语文课文具有能使读者动情的丰富的人文蕴含,教师要借阅读所激起的情感,给学生一个抒写的时空。

五、课文体裁,改一改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体裁变式训练,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进行改写,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文本语言为学生语言,很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使学生的练笔兴趣顿生。[一]、将诗词改为记叙文 一般的诗词语言精练,跳跃性大,意境含蓄。把诗词改为记叙文,就是要把这种意境通过记叙、描写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先让学生理解全诗,再让学生结合插图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情景,然后说一说,再把它写下来。[二]、将故事情节生动的课文改为课本剧

改编课本剧既能再现文本情景,促进课文阅读,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营造艺术气氛,培养创造才能。在这种形式的读写训练时,应指导学生充分想象每一个角色的形象,性格特征,让学生设计好角色的语气,动作,神态,如《给予是快乐的》,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文中角色性格鲜明,而且对话较多,适宜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对课文适当加工,如在保罗的哥哥出场时,给他准备适当的台词,把保罗的心理活动改为独白等,另外像《赠汪伦》等这样的古诗也可以改成课本剧。

[三]、将课文选择不同表达形式改写

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如改变叙述顺序,改变人称等,如此既可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又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可谓一举两得。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学生学完课文了解了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之后,就安排一个改写练习,选择一种玻璃,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作自我介绍。有学生这样写道;“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吗?我叫夹丝玻璃,我的特点是„„”结合这个练习,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将课文中只提到名称的其他几种玻璃,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还可鼓励学生自己设想出一种新型玻璃,并用书面形式加以介绍。这一改写练习,使学生投入到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既有效地巩固了这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又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

六、课文插图,写一写

课文插图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小学语文教材每篇选文都有一幅以上的插图,这些插图鲜明生动,把抽象的东西化为直接感观色彩艺术。形象地再现了课文所表现的主题内容。小学生喜爱读图且形象思维能力强。我们利用这一资源和优势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人物,场景并且细致捕捉人物的神情、动作、姿态,景物的形象、动态,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在图画背后的事物,使画面人物、景物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电影,电视场面感,然后进行即兴练笔。

七、初学新词,组一组

我们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阅读教学每篇课文都会学到一些新词。在学习课文时,学生对这些新词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对于积累来说,这还不够,积累的最高要求是运用。我们可以让学生把每篇新学到的词语选择三五个,放在一个语境中练写一个片断,这样不仅再次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么快捷的方式,让学生得到了写话练习,可谓一举多得。在学完《梅花魂》这一课,就有学生用这课的新词“凉飕飕、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等词语这样写道:早晨,我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一阵风吹来感到脸上凉飕飕的,让我不禁打了个冷战,啊,秋天到了。我走过梧桐树下,从路旁的梧桐树上飘落下来的几片落叶,它们在空中随风飘舞,划出一道道漂亮的弧线,仿佛一个个身着黄衣的舞蹈演员在空中翩翩起舞,真是婀娜多姿,我不禁感慨:秋天,真美啊!

学完《桂花雨》这篇课文时,就有学生选用这课的新词“纷纷、满头满身、欢声笑语”等词语这样写道:今天我家进行了一次大扫除,要扫天花板上的蜘蛛网啦,妈妈指挥,妹妹抢着拿起扫帚爬上架在桌上的椅子上,我和爸爸则在边上扶椅子。妹妹拿起扫把一撩,蜘蛛网便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我们用手一抹,哈哈,一个个都变成了京剧脸了,我们彼此逗趣,房子里顿时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当学生这样把课文中所学新词融入到自己每天的生活中,进行这样的写话练习,每天可以积累运用三五个新词,长此以往,“涓涓细流”必可汇成“滔滔江河”,学生习作何愁不精彩呢?

阅读教学中习作的资源应该是随处都有,我们的老师应该努力去发掘、认真去训练,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坚持在每篇精读课文后,都进行相关的习作训练,学生的习作兴趣自然会增强,习作能力一定会提高。

上一篇:二年级记事作文:有趣的游戏200字下一篇:《齐心协力奏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