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生物化学试题(共8篇)
1.河南大学生物化学试题 篇一
1.徐寿
所开创的译述欧西化学名著及在《格致书院办学章程》中所倡导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方法以及考试制度和计分方法等,均表征了萌芽期化学教育的初创型,即主要是依附于化学学科知识而运作,尚缺乏其自身的系统性和规范性。2.英国学者肯巴所概括的化学教育
已从“化学中的教育”“通过化学进行教育”的观念或教育模式演进为“有关化学的教育” 3.化学教育的总目标要切实体现: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使学生主动的自主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4.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正如《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所强调的: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教育的首要作用之一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 5.四种知识支柱: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6.科学教育的广域四目标: 态度,过程,知识,技能
7.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两个阶段的化学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课程的主旨,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给予明确的界定 8.6个选修课模块: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和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 9.1989年,由美国一大批科学家和教育家共同制定的
《2061计划-面向全美国人的科学》出版,提出“将科学素养作为一个国家的目标”
10.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高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11.科学探究的课程目标具体体现在:
①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②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12.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中的基础知识,包含
核心的化学概念、基本的化学原理、重要的化学事实以及化学的应用 13.化学1具体内容目标: ①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②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14.内容标准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15.课程理念
是人们对课程价值的一种理性认识,是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16.学生自我评价
通常采用建立化学学习档案的方式 17.书面测验命题的要求
①立足基础要求②突出实际应用③体现时代特征④融入科学探究 18.三中评价方式:纸笔测验评价,学习档案评价,活动表现评价 19.课程理念分为三类
①教材理念以培养少数精英传承知识为主②突出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③关注学生的化学素养 20.内容标准
以它清晰可操作的特点,对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从学习要素和学习水平两方面做了限定,为确定教材的核心内容编写思路和评价模式提供了具体指导 21.联想与启示:
利用情景新旧联系,触发学生思考,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22.教学设计的四种水平:
直感设计,经验设计,试验辅助设计,系统设计 23.化学教学系统
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系统。教学理念是人们对课程教学的理性认识,通常指有关的理论,观念和某些核心概念 24.对于基础化学课程来说,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化学为主的文化科学素质和心理个性素质 25.课程评价包括
学习评价,施教评价以及对课程和教材的评价等方面 26.布卢姆等人按照教育的-逻辑的-心理的原则,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27.教学模式
是在某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建立的关于教学实践的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及体系 28.基本教学模式主要有:
系统陈述知识模式,解答问题模式,验证知识模式,研究解决问题模式,历史发展模式 29.化学教学策略: 是为了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谋划和方略,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选择,组织各种基本活动方法,调节控制主体的内部注意感知思维和操作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内部定向指导,监控和调节的准绳 30.化学教学活动
是化学教学系统运行过程中,施教主体学习主体分别作用与其他要素,以及两主题双向互动多采取的有意识的行为的总称 31.化学教学方法
是化学教学系统中的主体为了实现化学教学目的,完成化学教学任务而作用与客体,以及跟系统内其他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手段的规定,化学教学方法是有相互联系着的化学教导方法和化学方法两部分组成的
32.课程教学设计主要解决课程教学的总体规划,制定课程教学实施的蓝图,内容为
①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和要求②根据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规划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③构思课程教学的总策略和方法系统④确定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标准模式和方法等⑤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教学计划 33.化学教学媒体
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用于负载化学教育信息,是教育方法的物质要素,传递化学教育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 34.教学情境的设置方法
①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②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③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④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35.合作学习
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生或学生群体间的合作性互动来促进学习,达到整体学习成绩最佳的学习组织形式 36.讲授
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比较系统的传递教学内容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37.谈话
是教师通过预先设计的一系列互相联系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经过思考作出正确的回答,以师生对话方式围绕课题的重点或难点展开讨论,从而传授,巩固教学内容,检查学习内容的一种方法
38.演示和展示
是教师通过操作实物媒体,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获得化学知识,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常用的化学教学基本方法 39.科学实验
是科学实践活动的一种基本的和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有目的,有步骤的通过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来认识自然事物的规律的一种感性活动。40.化学实验的内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或合成方法,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分析 41.化学用语化是
用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图示等化学用语,对所获得的化学实验结果加以系统化和简明化的一种形式
42.化学实验的认识性功能
①化学实验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②化学实验能为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提供化学实验事实③化学实验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
43.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指导思想
①以实验为基础②强调学生的主体性③强调教学的探究性④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在实验探究过程的统一
44.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模式:①创设情境,明确问题,收集事实,科学抽象,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②创设情境,明确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交流与应用 45.化学实验的特点: 生活化、趣味化
46.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选取绿色化的原料,采用原子经济性的化学反应,使所获得的产物绿色化 47.实验的四重含义:
实验探究活动,实验方法论,实验事实,实验史实 48.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
具有驱动型,具有诱发性,具有参与性,具有可生成性,具有多重教育功能 49.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注参与,实验探究,解释推论,整合精致,反思评价 50.学习策略 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 51.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①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②联系预测策略③知识结构化策略 52.联系预测策略
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事实性知识时,有意识地抓住其与理论性知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以及物质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这些联系为依据对要学习的物质的一系列性质先做出自己的预测
53.联系预测策略进行时应注意
①要做到尽可能地多方面多角度联系,大胆预测②要保证预测有理有据,而不是不根据的胡乱猜测③预测不是目的,只有将预测结果与正确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并针对差异做进一步深入学习,才能达到目的 54.理论性学习策
是指反应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55.概念图策略是
指学习者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结构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概念的意义以及与其他概念之间联系的一种策略
56.一个完整的概念图包括:
命题,层级等级,横向联系,实例 57.化学用语包括: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图示 58.化学计算技能的学习,基础上是化学概念和原理,核心是思维能力及运算技巧的培养,依随其发展的是独立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59.多种联系策略
是指在学习化学用语时,有意识地将化学符号与它代表的宏观事物所反映的微观结构有机联系起来,深入挖掘符号本身所承载的多重意义,使化学用语的含义具体化,从而做到理解化学用语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技能的学习,而不是将化学用语当作孤立的符号去记忆 60.可视化策略
就是在解决化学计算题时,在对问题进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运用图示帮助解题者分析题意 61.化学问题包括: 给定,目标,障碍
62.化学问题解决的策略:
类比策略,分解策略,逆推策略,探究策略,反思策略 63.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计算机管理教学:cmi 64.交互型课件
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65.电子图书:
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方式分类,并制作相关课件成为电子图书 66.Chemoffice 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桌面化学软件 67.教师素质包括:
从事教师职业的倾向性,从事教师职业的必备知识,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 68.化学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 化学教师的科学专业知识,化学实验教学能力 69.学科专业知识包括: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70.行动研究:
提出者:英国斯腾豪斯,即教师对具体教学情景所作的一种反思性研究,诣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育实践,改进实践得以进行的情景,促进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解以及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 71.行动研究的特点:
为教学而研究,对教学的研究,在教学中研究 72.公众的科学素养:
①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②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③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要求:理解科学本身,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73.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①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②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③课程内容里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与人文性④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⑤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⑥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⑦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74.课堂教学的问题:
导向性问题,形成性问题,评价性问题 75.化学实验课题:
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化学实验目的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或一组化学实验问题。化学实验问题:化学实验主体在某个给定的化学实验中的当前状态与所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化学实验问题应:有探究价值,有层级的问题,有条件完成 76.化学实验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绿色化原则,可行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简约性原则
77.控制实验条件全面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的记录,是化学实验室是阶段最主要的工作 78.实验条件控制:
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运用各种不同的实验比较法,来探寻最佳的实验条件的科学方法,包括单因素控制,多因素控制
79.化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
①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创造兴趣)②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③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④化学实验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80.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包括:
基本操作技能,仪器和试剂的选择技能,综合运用技能 81.教师在演示实验时的基本要求:
准备充分,确保成功。现象明显,易于观察。操作规范,重视示范。演讲结合,启迪思考。简易快捷,按时完成。保护环境,注意安全。82.探究式教学
以其未知性与问题性,发现性与探索性,过程性与开放性,主动性与互动性而有利于学生掌握与应用科学知识,建构与发展科学概念,理解科学本质和科学过程
83.怎样认识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
①探究式教学与接受是教学的目的是相同的②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在我国,研究性学习是以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出现的③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是由自我驱动,而在启发式教学中是被教师驱动的④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性学习最根本的特征应该是围绕化学科学问题,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科学的探索活动,经历科学的工作过程 84.知识结构化策略:
讲事实性知识按照一定的线索进行归类,整理,使零散孤立的知识变为彼此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结构 85.事实性知识间的联系:
顺序关系,因果关系,种属关系,功能关系 86.网络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
①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②学习者的特征分析③学习环境的选择④学习情境的选择⑤学习资源的设计⑥学习活动的组织⑦学习评价的设计 87.学习活动组织包括:
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88.自主学习分为:
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随机进入式学习89.如何开展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
反思实践,发现问题。分析解剖,确立课题。设计方案,实践研究。总结研究,发展理论 90.如何开展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概念形成策略,概念同化策略,概念图策略,
2.河南大学生物化学试题 篇二
一、总体评价
2013年高考, 理综试卷结构没有变化, 保持平稳。生物试题难度中等, 与2012年相比, 略难一点。试题着重考查基本知识, 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运用, 如第1、3、5、6、29、30、32题等。但是, 考查的内容综合性比较强, 一道题往往考查多个知识点 (如第2、4、31、32题等) , 注重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第4、29、30、31、32、40题, 都要求学生能从图中或所给资料中读取相关信息、处理信息, 并且能够运用信息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准确回答问题。对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曲线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第4题、29题, 29题第 (1) 小题考查课本实验:脂肪的检测, 第 (2) 、 (3) 小题侧重于获取信息和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总之, 2013年试题难易适中, 无偏题怪题, 突出主干知识、基础知识考查, 各知识点分布合理, 注重获取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凸显了新课程理念, 是一份较好的试题。对今后教学、复习都有正导向作用, 比较注重回归课本、扎实基础、注重理解, 倡导理性思维, 努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试题内容分析
2013年主要考查了蛋白质生物合成、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免疫调节、种群和群落、分离定律、种子萌发实验分析 (物质鉴定及植物代谢) 、血糖的调节、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实验设计、群落的演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选修模块的泡菜的制作和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胚胎工程等。基本 上涵盖了生物学新课标中的教学重点内容。具体知识内容及分布如表1。
从表1、2、3可以看出, 2013年生物试题分数分布比较合理, 必修模块1、2、3分别是22、27、26, 接近3个模块平均分25分 (75÷3) , 与教学学时数相一致。2012年生物试题分数分布不很合理, 必修模块1、2、3分别是17、16、42, 必修3分值过大, 占必考部分一半以上, 超过了必修1和必修2的总和, 其中选择题必修3的内容占到三分之二, 共24分。在必修3中, 稳态部分有28分, 环境部分有14分, 似把稳态和环境当成两个模块来看待, 不然, 很难解释。
比较2013年与2012年生物试题, 还发现更为有趣的现象, 第1题都是考查蛋白质合成有关问题。第29题都是以种子萌发为背景, 考查植物代谢的基本知识, 考查考生从试题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三、试题难度分析
试题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考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按照教育测量学理论, 一般的常模参照测验 (如高考) , 由于其目的在于测量个体之间的差异, 进而把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 因此, 一般要求考试题目的平均难度为0.50, 各个题目的难度值在0.50±0.20之间。如果是选拔性考试, 题目的整体难度值应接近录取率。
(一) 小题难度分析
根据《2013年河北省普通高考报名与考试情况统计报告》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研究室编) , 生物答题情况统计见表4。
注:得分率=题目均分/题目分值×100%, 得分率即难 度值 (P) 。
教育部考试中心项伯衡研究员认为, 确定试题的难度范围, 不同学科的做法不尽相同。就生物学科而言, 一般将难度值大于和等于0.7的试题定为容易题;大于0.4、小于0.7的试题定为中档题;小于和等于0.4的试题定为难题。从高考试题实践来看, 整个考试的难度值在0.50~0.60之间比较合适, 且其中难度值在0.7以上的题目和0.4以下的题目相对来说都应该少一些, 0.7以上的题目大约占30%, 0.4以下的题目大约占20%, 难度值在0.4~0.7之间的题目大约占50%, 也就是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比是3:5:2, 即中档题相对多一些。依据这个标准, 从表4中可以看出必考题中, 难题 (P≤0.4) 只有31题, 共计12分;中等难度题 (0.7>P>0.4) 有2、6、29、30题, 合计33分 (6+6+11+10) ;容易题 (P≥0.7) 有1、3、4、5、32题, 共计30分。易、中、难题比是30: 33:12≈4:4:2, 显然容易题多了, 中等难度题少了。选考题39、40题都是中等难度题。如果把选考题15分加到中等难度题中, 易、中、难题比是30:48:12≈3:5:2。第31题得分率是12.26%, 也就是说难度值只有0.12, 太难了, 没有区分度, 不是个好题目, 需要修改或淘汰;第5题难度值是0.90, 太容易, 90%的考生都会, 这样的题目也不是好题目, 没有区分度。
(二) 整体难度分析
从表4看出, 2013年高考生物试题必考题整体难度是, 选择题 (1~6题) 平均分是26.97, 难度值为 (平均分÷满分) 26.97÷36 (6×6) =0.75。非选择题中必考题 (29~32) 平均分是18.06, 难度值为0.46 (18.06÷39) 。必考题难度是 (26.97+18.06) ÷75=0.6, 选考题39、40题难度分别是0.66和0.67。
据《2012年河北省普通高考报名与考试情况统计报告》 (省考试院研究室编制) 数据整理出表5。
从表5看出, 2012年高考生物试题, 选择题 (1~6题) 平均分是29.76, 难度值为29.76÷36 (6×6) =0.83。非选择题中必考题 (29~32) 平均分是22.8, 难度值为0.58 (22.8÷39) 。必考题难度是 (29.76+22.8) ÷75=0.7, 选考题39、40题难度分别是0.57和0.60。
综合表4和表5得出表6。
表6显示, 必考题部分, 2013年试题 (0.6) 比2012年试题难 (0.7) , 2013年试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0.6) , 2012年试题属于容易题 (0.7) ;选考题部分, 2013年试题略微容易, 无论2013年还是2012年选考题都属于中等难度题 (0.7>P>0.4) 。
根据2013年和2012年《河北省普通高考报名与考试情况统计报告》整理出选考题情况和得分率统计表7。
从表7不难看出, 选做39题的考生, 2013年比2012年增加了8个百分点;选做题难度值, 2013年比2012年增加了0.10, 也就是得分率增加了10个百分点左右, 也就是选做题容易了。
四、非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
非选择题部分包括4道必考题 (29~32) 和两道选考题 (39和40) , 下面逐一分析。
29题以种子萌发为背景, 重点考查植物代谢的基本知识。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 (脂肪) 、有机物的相互关系、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难度0.54, 是中等难度题。抽查高分段考生卷发现, 失2分答卷的错误主要集中在第3小题, 必须提供的条件答不出“矿质元素离子”, 高中教材中没有这一概念, 考试大纲中也没有明确要求, 有超纲嫌疑;失3分答卷的错误主要集中在第2小题, 将“O”答为“C”。
第 (1) 小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每空2分。标准答案为“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苏丹IV染成红色”。专有名词错误写成苏丹VI、苏丹II、苏III、苏蛋、苏单、苏胆不得分。第一空只写一个染料, 染料与颜色必须对应得2分, 不对应为0分。
大多数考生能够答对该小题, 但是写错别字的人数很多,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 重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准确描述实验结果的训练。
第 (2) 小题的标准答案为“O”, 此题错误率较高, 超过一半的考生忽视了黑暗环境, 答“C”。
第 (3) 小题的标准答案为“光照”和“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从答卷情况看, 回答五花八门, 完全符合标准答案的不到5%。常见的错误答案有“无机物、无机环境、农家肥、营养基、培养基、营养条件、含金属元素或金属离子的水、营养物质 (有机物) 、养料 (葡萄糖) 、氧料”等。
30题, 主要考查对血糖调节过程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理解能力。难度0.64, 是中等难度题。
第 (1) 小题属于简单的识记题目, 2分, 标准答案为“胞吐”和“协助扩散”, 考生大都能够做出准确回答, 少部分考生在回答“协助扩散”时答为“被动运输”, 因为被动运输还包括自由扩散, 所以答案不够准确。
第 (2) 小题考查血糖增高时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及此时葡萄糖转运体增多的意义, 该小题分值为5分, 大多数考生能够正确回答胰岛素增加, 但是相当一部分考生对胰岛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体数量增加的意义理解不准确, 部分考生给出的答案“维持血糖浓度平衡”、“维持血糖浓度稳定”、“使血糖浓度能够保持相对平衡”均不含有使血糖下降的意思, 因此失分让人遗憾。
第 (3) 小题分值为1分, 大部分考生都能够就标准答案“是”做出准确回答。
第 (4) 小题分值为2分, 标准答案为“先升高, 后降低”。大多数考生都准确回答, 常见错误答案为:由高到低;由大到小;先维持稳定———后增加———再减少;先增加———维持稳定———再降低等。
31题主要考查对分离定律的理解能力和杂交实验的设计能力。难度0.12, 是历年高考中最难的题, 0分考生高达60%以上。
第 (1) 小题3分, 答案为“AABBCCDDEEFFGGHH”和“aaBBCCDDEEFFGGHH或8对基因中其中任何一对写成隐性纯合”。常见错误为“AaBbCcDdEeFfGgHh、A_B_C_D_E_F_G_H_”。显示出考生对于题干的内容没有能够很好地理解。
第 (2) 小题为实验设计题。该题为9分, 其中实验思路为3分,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占6分。该题实验思路的正确答案为“用该白花植株的后代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 观察子代花色”。说明: (1) “白花植株与5个白花品系自交”, 此空不得分; (2) 上述3个杂交方案正确, 有冗余作答, 不扣分; (3) 杂交方案出现错误, 下面结论的6分不再评阅, 记为0分。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标准答案为“在5个杂交组合中, 如果子代全部为紫花, 说明该白花植株是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在5个杂交组合中, 如果4个组合的子代为紫花, 1个组合的子代为白花, 说明该白花植株属于这5个白花品系之一”。大多数考生杂交方案错误, 所以整体不得分。
32题主要考查对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恢复力稳定性等概念的理解能力;难度0.72, 是容易题。
第 (1) 小题第1空大多数考生都能够答对正确答案“次生”, 失分点主要在第2个空, 答案为“土壤”, 常见错误答案为“生态”、“生存”、“气候”、“环境”、“物质”、“物种”、“种群”、“营养”、“资源”等。
第 (2) 小题答案为“草丛”和“常绿阔叶林”, 大多数考生都能够准确写出合理答案。
第 (3) 小题标准答案是“复杂”和“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 考生都能够给出近似标准答案的合理解释。常见错误答案为“垂直结构明显”、“植物分层更明显”、“植物高, 为动物提供生存空间”、“有垂直分层的现象”等。
第39题, 为选考题, 本题通过考查泡菜制作的相关基础知识, 主要考查识记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判断能力。难度0.66, 是中等难度题。
第 (1) 小题, 答案为“杀灭杂菌”和“增加乳酸菌数量”, 大多数考生都能够给出合理的答案, 如“杀灭细菌/消毒/灭菌/杀菌/杀死微生物”和“增加乳酸菌数量/增加菌种/增加制作泡菜所需的微生物/尽快形成乳酸菌优势菌种”。该题中加入陈泡菜液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于泡菜液中优势菌种的了解, 但部分考生回答“调味”、“调节口感”、“减少成本”等, 说明这部分考生没有将生物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
第 (2) 小题答案为“无氧呼吸”和“细胞质”, 考生大都能够准确写出合理答案。
第 (3) 小题标准答案是“温度”、“食盐”和“时间”, 常见错误答案为“PH值”。
第 (4) 小题标准答案是“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和“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常见错误为“乳酸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因为题干中给出了“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 所以不考虑减少的过程, 表明考生审题不清。部分考生回答“无氧环境抑制杂菌”。
第40题为选考题, 通过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胚胎工程知识结合, 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难度0.67, 是中等难度题。
第 (1) 小题6分, 答案为“显微注射”、“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和“农杆菌可感染植物, 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前三空大多数都能得分, 第四空部分考生认为农杆菌起载体的作用。
第 (2) 小题6分, 答案为“蛋白质”、“现有的蛋白质”、“新蛋白质”和“氨基酸”。部分考生认为蛋白质工程是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核苷 酸”、“核酸”、“氨基酸”进行改造的技术。T4溶菌酶空间结构改变的原因是组成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 部分考生答为核酸或DNA序列。
第 (3) 小题3分, 答案为“同种”、“供体”和“受体”。考生一般都能够答对。
摘要:2013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Ⅰ生物试题总体难易适中, 突出主干知识、基础知识考查, 各知识点分布合理, 无偏题怪题, 试题内容基本上涵盖了生物学新课标中的教学重点内容。与2012年比较, 2013年生物试题分数分布比较合理, 必考题难度略增, 选考题难度稍降, 更加凸显了新课标理念, 注重获取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是一份较好的试题。
3.2015年生物热点试题 篇三
A. 细胞甲呼吸强度大于细胞乙
B. 细胞乙为胰腺外分泌细胞
C. 细胞乙合成的分泌蛋白多于细胞甲
D. 细胞中各种膜含量的差异取决于所含基因不同
推荐理由 生物膜系统把各种重要的细胞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
2.下图表示同一生物不同时期的细胞图(仅画出部分染色体),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若图①是某正常男孩,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为24种,数目为92条
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②的下一时期
C. 图③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之比为1∶2∶2,该图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好的时期
D. 图②、图④所示过程仅发生在某些器官中,图②分裂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推荐理由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之间的联系和比较是近几年高考的高频考点。
3.正常情况下,下图各曲线中改变横或纵坐标所示含义后,对曲线形状变化影响最小的是( )
A. 图①中曲线也可以用来表示ATP浓度变化对协助扩散过程中物质运输的影响
B. 图②中曲线也可以用来表示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
C. 图③中曲线也可以用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中DNA数量的变化
D. 图④中曲线也可以用来表示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核中基因数量的变化
推荐理由 模型构建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其中比较普遍的就是曲线模型。
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酶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B. 活细胞能通过转录、翻译产生酶,或通过转录产生酶
C. 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
D. 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
推荐理由 酶在生物代谢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5.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B. 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
C. 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
D.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速度的快慢
推荐理由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群落的演替、生物之间的关系等知识是生态学的重要内容。
6.下列有关实验分叙述正确的是( )
A. 甘蔗汁颜色浅,是用来做还原糖鉴定实验的理想材料
B. 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C. 探究马铃薯块茎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消耗氧气量与产生二氧化碳量的比值来予以确定
D. 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
推荐理由 近几年高考实验的考查都是以课本基本实验为主,考查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结果。
7.水稻是我省的重要农作物。下列有关水稻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水稻田中某种害虫卵的密度应用标记重捕法
B. 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
C. 弃耕后的水稻田上进行的演替速度慢,时间长
D. 人们进行除草、治虫等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推荐理由 生态学知识的运用是目前社会关注点。
8.某课题组开展光照条件对旱冬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获得如下图、表的结果。图中的光合速率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消耗的CO2量表示。分析回答:
4.河南大学生物化学试题 篇四
一、名词
1、必需脂肪酸
2、磷氧比
3、糖异生
4、酮体
二、判断 请判断对错后并改错。
1.有氧条件改为无氧条件,葡萄糖的利用速度增加
2.氰化物阻止了氧化磷酸化
3.非糖饮食,偶数脂肪酸比奇数脂肪酸好
4.胆固醇增高症患者,服用谷固醇,会增高血脂之类的三、填空
1.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___,糖原分解的限素酶是___。
2.乙酰辅酶A的来源有4个__ __ __ __,去向4个__ __ __ __。
3.血液中的氨的来源
4.氨基丁酸的前体是__
5.蛋白在280nm处吸收强的原因是有___,___,___。
6.胆固醇的代谢终产物是__
5.河南大学生物化学试题 篇五
数kAkB,则当A和B的(气相平衡)压力相同时,在一定量的该溶剂中
所溶解的A,B量的关系为:
(A)A的量大于B的量(B)A的量小于B的量(C)A的量等于B的量 D)A的量和B的量无法比较
2.向溶剂中加入某溶质,形成稀溶液,则其沸点比纯溶剂的()。(A)升高;
(B)降低;(C)不变;(D)无法判断
51.对于恒沸混合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不具有确定的组成(b)平衡时气相和液相组成相同(c)其沸点随外压的改变而改变(d)与化
合物一样具有确定组成52.A、B两液体混合物在T-x图上出现最高点,则该混合物对拉乌尔定律产
生。
(a)正偏差(b)负偏差(c)没偏差(d)无规则
53.PCl5=PCl3+Cl2在200℃平衡时有48.5%的PCl5分解,而300℃平衡时有97%的PCl5分解,则反应是 a.吸热b.放热c.无热效应
54.恒T、p下化学反应,可用
a.ΔrG$;b.ΔrGmc.ΔS系d.K$
55.在电泳实验中,观察到胶粒向阳极移动,表明()。
(a)胶粒带正电(b)胶团的扩散层带负电
(c)胶团的扩散层带正电(d)ζ电位相对与溶液本体为正值
56.0.012 dm3 0.02 mol·dm-3的NaCl溶液和0.1 dm3 0.005 mol·dm-3的AgNO3溶液
混合制得的溶胶电泳时,胶粒的移动方向是()。
(a)不移动(b)向正极(c)向负极(d)不能确定
57.在一定量的KCl为稳定剂的AgCl溶胶中加入电解质使其聚沉,其聚沉能力
顺序为()。
(a)AlCl3 < ZnSO4 < KCl(b)KCl < ZnSO4 < AlCl3(c)ZnSO4 < KCl < AlCl3(d)KCl < AlCl3 < ZnSO
458.将毛细管分别插入25℃和5℃的水中,测得毛细管内液体上升的高度分别为
h1和h2,若不考虑毛细管半径的变化,则h1____h2。
59.液滴愈小其饱和蒸气压愈。
60.空气中肥皂泡的附加压力△p / r。
61.水能完全润湿洁净的玻璃,而Hg不能,现将一根毛细管插入水中,管内液
面将_____,当毛细管插入Hg中,管内液面将__ ___。(填 上升,下降,不
变)。
62.表面张力与物质的本性有关,不同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表面张力也
越___,固体物质一般要比液体物质更___的表面张力。
63.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随
a 系统组成b.标准态c 浓度表示方法d.化学反应计量式中的计量系
数B
64.电泳、电渗、流动电势、沉降电势等电学性质均与动有关,故统称为电动现象。
65.合成氨反应N2(g)+3 H2(g)= 2 NH3(g)平衡后加入惰性气体且保持系统温度、总压不变(设气体为理想气体),则。a.nN减小,nH减小,nNH增加,K$不变b.nN,nH,nNH,K$增加
c.nN,nH,nNH不变,K$d.nN,nH,nNH,K$ p不变p不变
66.反应 2NO(g)+O2(g)=2NO2(g)的ΔrHm为负值,当此反应达平衡时,若要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则。a.升温加压b.升温降压c.降温升压d.降温降压
67.溶胶基本特征之一是()。(a)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稳定系统(b)
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系统(c)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系统(d)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系统
68.处在溶液中的带电固体表面的固液界面层内形成双电层,所产生的ζ电势是
指()。
(a)固体表面与溶液本体间的电势(b)滑动面处与溶液本体间的电势(c)紧密层与扩散层分界处与溶液体间的电势差
69.对于有过量KI存在的AgI溶胶,电解质()的聚沉能力最强。(a)K3[Fe(CN)6](b)MgSO4(c)FeCl3 70.直径0.01m的球型肥皂泡所受的附加压力为(),已知其表面张力为0.02
5N·m-1。
(a)5 Pa(b)10 Pa(c)15 Pa(d)20 Pa
71.在相同的温度及压力下,把一定体积的水分散成许多小水滴,性质不变的是
()。
(a)总表面吉布斯函数(b)比表面(c)液面下附加压力(d)表面张力 72.一定温度下,凹液面的饱和蒸气压()水平液面的饱和蒸气压。(a)等于(b)高于(c)低于(d)高于或低于 73.如图(1)所示,已知水能润湿毛细管,油则不能,若增加油层的量(深度h’),则水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h()(a)愈小(b)愈大(c)不变(d)无法判断
74.玻璃弯管两端有两个大小不同的肥皂泡,如图㈡9所示,若开启
玻璃管中间的活塞,使两端肥皂泡相通,则()。
(a)大气泡变大, 小气泡变小(b)大气泡变小, 小气泡变大(c)无变化(d)无法判断
$$
75.某化学反应ΔrHm298K<0, ΔrSm298K>0, ΔrGm=0, 则
K$。
a.>1, 且随T↑而↑b.>1,且随T↑而↓c.<1, 且随T↑而↑d.<1,且随T↑而↓
76.对于胶体粒子,电势梯度愈大,粒子带电愈多,粒子体积愈小,介质粘度愈
小,电泳速度愈。(填写 大、小)
77.MgO(s)+ Cl2(g)=MgCl2+0.5 O2(g)达平衡后,增加总压(视为理想气体),则。a.nO,nCl,K$b.pO,pCl,K$不变
c.nO,nCl,Kyd.nO,nCl,Kc$
$$
78.化学反应等温式ΔrGmΔrGm将改变,RTlnJp,当选取不同标准态时,ΔrGm
ΔrGm和Jpa.都随之改变b.都不变c.Jp变,ΔrGm不变
d.ΔrGm变Jp不变
79.对于有过量KI存在的AgI溶胶,电解质()的聚沉能力最强。(a)K3[Fe(CN)6](b)MgSO4(c)FeCl3 80.将0.2dm3 0.01mol·dm-3的KCl溶液和0.2dm3 0.05mol·dm-3的AgNO3混合以
制备溶胶,该溶胶的胶团表达式为。
81.憎液溶胶是热力学系统,能暂时稳定的主要原因是胶粒带电;高分
子溶液是热力学_______系统。
82.封闭在钟罩内的大小液滴的变化趋势是()。
(a)小的变大, 大的变小(b)小的变小, 大的变大(c)大小液滴变为半径相等为止(d)不发生变化 83.已知20℃时水的表面张力72.8 mN·m-1,汞的表面张力483 mN·m-1,而汞和
水的表面张力376 mN·m-1,则水()在汞的表面铺展开。(a)能(b)不能(c)不确定
84.298K时,苯蒸汽在石墨上的吸附服从朗缪尔吸附等温式,在苯蒸汽压力为
Pa时,覆盖度θ = 0.05,当θ = 0.5时,苯蒸气的平衡压力为()Pa。(a)400(b)760(c)1000(d)200
85.已知水溶液表面张力γ与溶质活度a关系为γ = γ0-Aln(1+Ba),γ0为纯水的表
面张力,A与B为常数,则溶液表面过剩Γ=()。(a)
AaABaBa(b)ABa(c)(d)
RT(1Ba)RT(1Ba)RT(1Ba)RT(1Ba)
86.溶液表面层对溶质发生吸附,当cB(表面浓度)> cB,0(本体浓度),则()。
(a)称为正吸附,溶液表面张力降低(b)称为正吸附,溶液表面张力不变(c)称为负吸附,溶液表面张力增加(d)称为负吸附,溶液表面张力降低 87.某气相反应aA+bBmM,当A与B投料比不同时M在平衡混合物中的浓度
不同,其中A与B投料比为a时。a.A的转化率最大b.M在平衡混合物中的浓度最大
c.M平衡产量最大d.A在平衡混合物中浓度最小
88.丁达尔效应是光的(λ)的89.已知25℃时,,m(Na)m(Na
及
Na2SO
42水溶液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则该温度下1SO42离Na2SO4)分别是0.00501和0.01294Sm2mol1。
Sm2mol1。
12子的m(SO4)
90.今有以下两电池 a.ZnZnCl2a(ZnCl2)
AgCl(s)Ag
2g,P(Cl2)Pt
b.HgHg2Cl2(s)KCla(KCl)其中的电动势与氯离子的浓度a(Cl)无关。
91.0.01molkg1的K3Fe(CN)6水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0.571,则其离子
平均活度a
;离子强度I=。
92.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b10.01molkg1和b20.1molkg1的两个电
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R11000,R2500,则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
m(1):m(2)为。
93.电池Zn(s)ZnCl2(0.555molkg
1)AgCl(s),Ag(s)在298K 时,E=1.015V,当电池可逆放
J。
电386库仑的电量时,则其反应进度变z=2mol, 吉布斯函数变rG
94.电池Ag,AgCl(s)Cl(a1)Ag(a2)Ag应该用做盐桥。95.当发生极化现象时,两电极的电极电势将E阳E阴(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6.河南大学生物化学试题 篇六
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生物医学工程基础
科目代码:851#
适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1、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任务是什么?请举出至少三个生物医学工程制品,并阐
述其对现代医学临床治疗的重要作用。(15分)
2、请举出一个人工植入体或其他生物医用装置,说明其制备方法,类别,概念
以及在临床作用。(15分)
3、金属的致毒原因是什么?植入材料引起免疫反应的机制。(15分)
4、蠕变和松弛是粘弹性材料的两大特性,请解释这两个概念。并举出人体中的粘弹性特性例子。(20分)
5、至少举出五种生理学测量仪器。并对其中一种功能、作用进行详细阐述。(15
分)
6、请说明人工肺的各种临床应用。(15分)
7、生物医学测量中的电场和磁场干扰有哪些?用什么措施可以消除干扰。(15
分)
8、人工心瓣的概念是什么?试从常用材料、组成结构、类别、临床应用特征,基本问题等方面进行比较机械瓣和生物瓣。(15分)
9、至少举出五种成像仪器,并说明其放射源。超声设备仪器的原理是什么?超
声发射和接受是一个探头吗?分别利用了压电材料的什么效应,并分别解释这两种效应。(15分)
10、磁共振成像的“共振”是什么?磁共振的原理是什么?什么是弛豫过程
7.化学平衡试题归类解析 篇七
例1 有如下反应:X (g) +Y (g) 3Z (g) ;ΔH>0, 在适宜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欲使其正反应速率增大而Z的浓度减小, 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 升温 (B) 降温
(C) 加压 (D) 以上都不对
定性分析:达平衡后欲使正反应速率增大, 在前三个选项中应选 (A) 、 (C) ;欲使Z的浓度减小, 此平衡应左移, 在前三个选项中应选 (B) 、 (C) .
定量分析:若加压 (即平衡体系体积缩小) , 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且平衡左移, 但加压后 c (Z) 并不是减小, 而是增大.根据平衡常数
答案: (D) .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例2 反应X (g) +Y (g) 3Z (g) 在一恒压容器中进行, 取等物质的量的X、Y为起始原料, 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 反应进行相同时间 t 后, 测定X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如图1所示.
(1)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2) A、B、C、D、E五点中.表示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有哪几点?
解析:温度升高, 反应速率加快, 经过相同的反应时间后, X的质量分数先下降后升高, 说明曲线上各点并非都表示平衡状态.因为对于同一个反应, 温度升高, 达到平衡的时间将要缩短.由于B点对应的X的质量分数小于A点对应的X的质量分数, 说明T1到T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反应为吸热反应;而C点对应的X的质量分数小于D点对应的X的质量分数, 又说明T3到T4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反应为放热反应.结论自相矛盾, 说明A点未达到平衡状态.同理, B点也未达到平衡状态.C点可表示平衡状态, 那么C点是不是一定表示平衡状态?不妨假设C点不是平衡状态, 则表示平衡状态的点必然是C点右方曲线上的某一点, 令其为K点, 该点对应的X的质量分数必然大于C点对应的X的质量分数, 那么由C点的X的质量分数达到K点的X的质量分数所需时间必然小于题设时间 t, 而K点对应的是题设时间, 这与“温度升高, 速率加快”相矛盾.由此反证C点一定表示平衡状态, 并且C点以后曲线上的各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答案: (1) 放热反应 (2) C、D、E.
三、化学平衡移动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
例3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达到平衡后, 若其他条件不变, 增大压强,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会 (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定性分析:增大压强,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前的气体是NH3和CO2, 两者以2∶1反应生成气态水, 反应前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其结果是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定量分析:上述判断的前提是两者恰好反应的情况, 事实上并不知道反应前NH3和CO2的体积比, 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定, 且反应正向进行时 m (气) 与 n (总) 同时减小, 故需要作定量分析.设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分别为M1 g/mol 和M2 g/mol, 若原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 n mol, 假设加压后消耗NH3x mol, 则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 x mol, 气体质量减少 (尿素的质量) 30 x g, 则
经过讨论可得:
①M1>30时, M2-M1>0, 达新平衡时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②M1=30时, M2-M1=0, 反应前后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③M1<30时, M2-M1<0, 达新平衡时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答案: (D) .
四、等效平衡的应用
例4 在一定条件下的某一固定容器中, 可逆反应
解析:要达到上述平衡状态, 根据等效转化法, 反应从正、逆两个方向开始均可能实现.
(1) 当从正反应开始建立平衡时, z=0, x、y
有最大值.按化学计量数把C的平衡浓度全部转化为反应物, 可得A和B的起始浓度, x= (b+0.25a) mol/L, y=1.5a mol/L.
(2) 当从逆反应开始时, z
有最大值, x、y 有最小值.由 a≠2b 可知, A和B的起始浓度不可能同时为0, 因此, 起始时要给予一定量的A或B.而选择A或B, 必须从A与B之间量的关系进行讨论.
①当a>2b 时, B过量, A的起始浓度为0, 按化学计量数 b mol/L的A是由C转化而来, 需4b mol/L的C, 同时生成2b mol/L的B.
起始浓度 (mol/L) 0 a-2b a+4b
变化浓度 (mol/L) b 2b 4b
平衡浓度 (mol/L) b a a
②当a<2b 时, A过量, B的起始浓度为0, a mol/L的B是由C转化而来, 需2a mol/L的C, 同时生成0.5a mol/L的A.
起始浓度 (mol/L) b-0.5a 0 3a
变化浓度 (mol/L) 0.5a a 2a
平衡浓度 (mol/L) b a a
综合上述情况, x、y 的取值范围是:
当 a>2b 时, 0.25a+b≥z≥0, 1.5a≥y≥a-2b;
当 a<2b 时, 0.25a+b≥x≥b-0.5a, 1.5a≥y≥0.
答案:当 a>2b 时, 0.25a-b≥x≥0, 1.5a≥y≥a-2b;当 a<2b 时, 0.25a+b≥x≥b-0.5a, 1.5a≥y≥0.
五、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例5 在温度为T℃、压强为1.01×106Pa的条件下, 某密闭容器内的反应A (g) +B (g) 3C达到了平衡, 此时c (A) =0.022 mol/L.压缩容器, 使压强增大到2.02×106Pa, 第二次达到平衡时 c (A) =0.05 mol/L.继续压缩容器, 使压强增大到4.04×107Pa, 第三次达到平衡时 c (A) =0.75 mol/L.以下关于C的存在状态的推测中正确的是 ( )
(A) C为非气态
(B) C为气态
(C) 第二次达到平衡时C为气态
(D) 第三次达到平衡时C为非气态
解析:此题考查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比较第一次平衡与第二次平衡可知, 压强增大2倍, c (A) 的增大值大于2倍, 由此可推知随着压强的增大上述化学平衡向增大A浓度的方向移动, 可见, 第二次达到平衡时C为气态.比较第二次平衡与第三次平衡知, 压强增大20倍, c (A) 的增大值小于20倍, 由此可推知随着压强的增大上述化学平衡移动后气体A减少, 可见, 第三次达到平衡时C为非气态.
答案: (C) 、 (D) .
六、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例6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溶液和NaClO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NaCl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和NaClO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相等
(B) NaCl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大于
NaClO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
(C) NaCl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小于
NaClO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
(D) NaCl溶液的pH大于NaClO溶液的pH
解析:从ClO-的水解知, NaCl溶液中的 c (H+) 大于NaClO溶液中的 c (H+) , 且两溶液中 c (Na+) 相等.由溶液呈电中性可知, NaCl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大于NaClO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
答案: (B) .
七、盐类的水解平衡
例7 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 pH最小的是 ( )
(A) NH4Cl (B) NH4HCO3
(C) NH4HSO4 (D) (NH4) 2SO4
解析: (A) 、 (D) 两选项都属于强酸弱碱盐, 水解显酸性; (B) 选项属于弱酸弱碱的酸式盐, 双水解显碱性; (C) 选项属于强酸弱碱的酸式盐, 电离出的H+浓度比其他盐水解产生的H+浓度都要大, 即它的pH最小.
答案: (C) .
八、溶解平衡
例8 某温度下, 向100 g 澄清饱和石灰水中加入5.6 g 生石灰, 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沉淀物的质量为5.6 g
(B) 沉淀物的质量为7.4 g
(C)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 g
(D)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 g
解析:在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Ca (OH) 2 (s) Ca (OH) 2 (aq)
Ca (OH) 2 (aq) Ca2++2OH-
当加入生石灰时, 又发生如下反应:
CaO+H2O=Ca (OH) 2
生成Ca (OH) 2沉淀7.4 g, 但是由于消耗1.8 g H2O, 使得上述溶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又会析出一部分沉淀.所以沉淀的质量应大于7.4 g, 而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 g.
答案: (D) .
九、多重平衡
例9 将0.2 mol/L HCN溶液和0.1 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 c (HCN) <c (CN-)
(B) c (Na+) >c (CN-)
(C) c (HCN) -c (CN-) =c (OH-)
(D) c (HCN) +c (CN-) =0.2mol/L
解析:此题发生如下反应, 设体积均为 y L, 则有
HCN + NaOH = NaCN + H2O
0.2y mol 0.1y mol 0.1y mol
HCN过量, 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含
0.1y mol HCN和0.1y mol NaCN.其中既存在电离平衡:
HCNH++CN-
又存在水解平衡:
CN-+H2OHCN+OH-
再结合:“溶液显碱性”这句话可判断CN-的水解平衡是主要的.
答案: (B) .
十、化学平衡的计算
例10 把N2和H2以物质的量比1 ∶1混合后分成五等份, 将其中的四份分别充入A、B、C、D四个装有催化剂的容积不变的真空密闭容器中, 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发生反应:
N2+3H22NH3
并相继达到平衡状态.分析下列数据回答问题:
(1) 都达到平衡时, __容器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最大.
(2)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最长的容器代号是__.
(3) 四个容器容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
(4) 取第五份混合气体少量充入已达到平衡的A容器中 (其他条件不变) .当重新达到平衡时, N2的转化率__20%. (填“>”“=”或“<”.)
解析:由合成氨反应可知, 生成氨的方向是体积减小的方向.在等温条件下, 反应物转化率越大, 则反应时的压强越大.又因为各组物质的量相等, 故容器的容积越小, 浓度越大, 反应速率越快, 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故应先求出平衡时各组反应中N2或H2的转化率, 再根据转化率进行比较.
设各组物质起始时N2、H2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 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 a, 利用差量法求出物质的量的变化, 可得下式:
N2+3H22NH3
起始 1 1 0
平衡 1-a 1.3a 2a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C容器中:M平=16=15/ (1-a)
解得 a=0.0625
同理, D容器中, a≈0.12;B容器中, 由于3a/1=30%, a=0.10;A容器中, a=20%=0.20.
因此, 四个容器中平衡转化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D>B>C, 所以其容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V (C) >V (B) >V (D) >V (A) .A转化率最大, 容积最小, 反应速率最大,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最短;C容积最大, 反应速率最小,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最长.第五份充入A后, 可看作是先将A容积增大, 其中各物质的含量与原A中相同, 再压缩至原体积, 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转化率增大.
答案: (1) A (2) C
(3) V (C) >V (B) >V (D) >V (A)
(4) >
8.例析生物创新类试题 篇八
类型一 材料、信息开放型题
【例1】如图1所示,为某生物科技工程操作流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此图表示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图,如A为质粒,则C表示 如果D为受体细胞,则C→D的过程采用 法。A为质粒,则B的获取一般采取 等方法。
(2)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A和B形成C,属于植物 技术,形成的C称为 ;从C→D需经过分裂 过程才能形成新的植株D。
(3)若A为骨髓瘤细胞,B为B淋巴细胞,则C为 细胞,C细胞在无限增殖过程中,还能产生 项技术叫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4)若此图为试管牛的工厂化生产的技术流程图,则A(精子)需 从C发育到D(胚胎)需经历卵裂 等阶段,然后进行,让它在受体牛内发育。
(5)若图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请在题图上用“→“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解析:(1)若此图表示基因工程操作流程,图中A为质粒,则B为目的基因,C为重组质粒,D为受体细胞;(2)若此图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图中A、B分别为两种植物细胞,C为融合的原生质体,D为新的杂种植物。A、B形成C的过程上,还要经纤维素酶等处理,才能得到原生质体。(3)若A为骨髓瘤细胞,B为淋巴细胞,则A、B形成C的过程为动物细胞融合;(4)A、B形成C是体外受精过程,B的获得一般需先用促性腺激素处理后,从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在体外进行人工培养,然后与获能的精子受精。
答案:(1)重组质粒 导入 鸟枪法、逆转录法(2)细胞融合 融合的原生质体(或杂种细胞) 分化(3)杂交瘤 特异性抗体(4)体外获能 桑椹胚 囊胚 胚胎移植(5)如图2所示
解法总结:就本题来说,在复习中,围绕此图,还可作其他发散联想,如农作物的杂交育种过程也可用此图,若A、B为亲本,则C为F1,D为F2或为要选育的后代;如果把该图稍加修改,还可以用来考查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等。
类型二 思维和方法开放型题
【例2】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萍—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画出稻—萍—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解析:本题涉及到的生物有:水稻、红萍、病菌、害虫、杂草、鱼、蓝藻,解答时要逐一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昆虫由于繁殖速度较快,进化也会相对较快,应及时通过生物技术更新品种;绘制生态系统能量图时要注意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向,以及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答案:见3图
解法总结:思维和方法开放型的试题,往往在同一问题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终殊途同归。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所设条件和要求,寻找切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和广阔性。
类型三 答案和结论开放型题
【例3】地震前动物常出现异常行为,例如“麻蛇冬眠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地震前兆与动物行为关系的研究,以期望能通过观察动物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的发生。已知与地震相关的因素有高磁、高电、强震和气体(如H2S、SO2等)。请帮助科研人员做以下工作:
列出一个课题名称:
提出相应的因变量及测量指标:
解析:本题的研究目的为“地震前兆与动物行为的关系”,且“已知与地震相关的因素有高磁、高电、强震和气体(如H2S、SO2等)”,所以可以针对不同的因素来设置不同的研究课题。
答案:探究强震对冬眠蛇的影响观测蛇出洞情况(探究高磁对冬眠蛇的影响,观测蛇出洞情况;探究气体对鱼的活动的影响,观测鱼跳出水面的情况;探究强震对鱼的活动的影响,观测鱼跳出水面的情况,合理即可)
解法总结:答案和结论开放型题的解题关键答案和结论开放型题在每年高考中都有考查,在解题时,一要注意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尽量把问题思考全面;二要用准确的语言叙述,要用生物学术语答题,要抓住答题的关键词;三要切题,针对题干的“问”来答,切忌“离题”;四要“抠小分”,因为这类题不易得满分,要尽量不在容易的地方失分。
【创新试题】
1. 某小组实验设计如下:
(1)实验课题:探究淀粉酶是否为蛋白质
(2)实验假设:如果淀粉酶是蛋白质,那么用浓硝酸检验,会出现黄色反应。(原理:浓硝酸与蛋白质出现黄色反应)
(3)选取工具和材料:淀粉酶液,鸡清蛋白液,试管若干,吸管,蒸馏水,浓硝酸
(4)实验步骤:①取等量的淀粉酶溶液、鸡清蛋白液和蒸馏水,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标A、B、C。②向三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浓硝酸充分振荡后静置一段时间,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下表中
(5)实验预测:
(6)实验结果:
(7)实验结论:
答案:(5)实验预测:如果A中颜色与B中一样出现黄色与C不一样,则A为蛋白质。如果A中颜色与B中不一样与C也不一样,则A不是蛋白质。如果A中颜色与B中一样与C一样,则A不是蛋白质。通过反复实验得到
(6)实验结果:A中颜色与B中一样,出现黄色反应与C不一样
(7)实验结论:淀粉酶是蛋白质类物质
2. 图4中的图一表示在一定的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超过某个值后,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图二表示在某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超过某个值,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的增加而趋于平缓。请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横线中填上坐标名称。
(1)图一:如果横坐标为 ,则纵坐标为 ;如果横坐标为
则纵坐标为 ;如果横坐标为 ,则纵坐标为
(2)图二:如果横坐标为 则纵坐标为 如果横坐标为
则纵坐标为 如果横坐标为 则纵坐标为
答案:(1)pH 酶的活性 温度 酶的活性 生长素浓度 植物生长速率(时间—种群增长速率;叶龄—可再利用元素)(2)CO2浓度 光合作用强度 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强度 O2浓度 矿质元素吸收速率(O2浓度—ATP产生速率;时间(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底物浓度—反应速率,答案合理即可)
3. 卡那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它能抑制叶绿体中色素的形成。1987年科学家将具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质粒注入在温室中种植的黑麦花芽中,开花后的植株相互授粉,再将结出的种子放在具有卡那霉素(10 μg/mL),温度、光照等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结果植株显示绿色并正常生长发育。试回答相关问题:
(1)细菌细胞中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产生的根本来源是,研究中黑麦产生卡那霉素抗性的方式属于。
(2)如何证明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是否可以在黑麦细胞内“借居”?(至少两种)
答案:(1)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2)方法一:设计对照实验。用正常培育获得的黑麦种子在与实验组相同的条件下萌发,结果敏感的对照组植株出现白化现象,并不能进一步生长发育。方法二:基因分析。对实验获得的绿色植株利用与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相应的DNA控针进行基因杂交,观察在植株细胞中可否检测到相关基因
4.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调查某生态农场,并绘出该生态系统的简单结构模式图(如图5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这也是该农场建造此生态系统所依据的主要生态学原理。该生态系统的最大优点是
(2)在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3)该生态农场是生态工程的典范,有人说由此得出结论,农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越好,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林、果及农作物(3)不正确。因为食物链多,各食物链中生物数量就难以达到一定的规模,影响经济效益;营养级越多,高层次营养级的生物获得的能量很少,该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也很少。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校 李平安
【河南大学生物化学试题】推荐阅读: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试题07-15
河北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考试题总结11-13
河南中考物理试题10-19
河南省教育厅 - 河南工业大学10-02
河南开封大学09-20
2017河南省编导统考试题08-28
河南科技大学环境调研10-19
河南大学知名校友名单08-11
河南理工大学大学生新闻中心11-04
参加河南省初中化学优质课观摩学习的体会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