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好词好句

2024-09-23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好词好句(共11篇)

1.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好词好句 篇一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小草织成的草坪就像绿色的地毯一样,各种各样的小花十分迷人。

池塘里的小金鱼有红色的、金色的、黑色的,其中金色的鱼在太阳底下,像游动着的瑰丽无比的金子。

春雨无声无息地来到了人间,悄悄地给予雨水给些饥渴的花草树木,让花草树木们愉快地吮吸着甘露,我随着雨丝的脚步来到天湖广场。

沿途,我把头伸出了窗外,看见路两旁都是石厂,真不愧是“云浮石乡”啊!

大地到处白茫茫的,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远处山峰重重叠叠的,盖上一层皑皑白雪像大海卷起的滔天白浪。

走进雪地,用脚一踩,咯吱咯吱的响,软绵绵的,像踩在席梦思床上。

雪落在草坪上像白兔绒毛毯子,落在草坪边上的松树上,像冬天赠送给松树的奶油蛋糕,又像是罚站的淘气包。

冬银装素裹的来了,既神奇又美丽。在回家的路上,雪悄悄的飘落在人间。

雪飘时,晶莹的雪花犹如点点白梅,轻轻绽放在山川间,房檐上,枝头间,大地上。

雪变大了,好像那尊贵的白天鹅抖动翅膀,洁白的羽毛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又变大了,不知是谁摇了下天上的玉琼花树,洁白无瑕的花瓣从天而降,美丽极了!

枫树林中,秋风一吹,枫叶“哗啦啦”的作响。

那一片片,一簇簇,一团团的枫叶看上去多么可爱,火红火红的如晚霞,红的热烈,红的潇洒。

不禁让人想起“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忽然一片枫叶落到了我的身上,我捡起这片枫叶,它就像红玛瑙般鲜明,应该是经历了秋阳的熏染,秋风的吹拂吧!

刚才还是艳阳高照、万里无云。

眨眼间,天空就像是谁打翻了墨汁瓶,黑漆漆的。

我正走在放学回家的一条幽径的小路上。只见一阵大风吹过,树枝就像喝醉了酒的诗人,左右摇晃,树叶随风飘荡,像一个个小仙女在空中跳舞。

2.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好词好句 篇二

《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 其中写道,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 “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的“进化”是什么意思呢?

“进化”就是生物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 逐渐发展演变。

宇宙在不断发展, 任何生物都在进化, 人类也在进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严酷的自然法则。因此, 所有生物都在追求进化。比如第一次在房间里用蚊香, 效果非常好。用了一段时间后, 蚊子对这种蚊香就有了适应性。这说明蚊子“进化”了:它迅速地建立起抵抗这种蚊香的机制。

进化慢的生物群体必然会逐步遭淘汰。一个民族要在长远上成为最优秀的民族, 就必须重视自身的进化。比如多用脑, 可促进大脑的进化;多锻炼身体及摄入合理的营养, 可促进人体的进化;多用手, 可促进手的进化……

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 总会碰到很多挫折, 前人为后人铺路, 后人踏在前人的身上“进化”。后人应感谢前人的铺垫, 前人应感谢后人继承和发展自己的事业。就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新的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 这便是壮, 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 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 便是进化的路。”

《晏子使楚》的“五笑”

《晏子使楚》一文中, 出现了五次“笑”, 含义各不相同。细细体味, 很有特色。

楚王在与晏子斗智时, 第一回合便被压住了气焰, 觉得很丢面子。他就极力想挽回自己的面子, 所以在第二回合中“冷笑”着发问:“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似乎胸有成竹。不料晏子针锋相对, 侃侃而谈, 直逼得楚王无奈, 只好“陪着笑”。从“冷笑”到“陪着笑”, 生动地展现了楚王从挑起事端的高傲到被挫锋芒的尴尬。

再看晏子的笑。也是在第二回合斗智中, 他面对楚王的挑衅, 从容应对, 讲完话以后还“故意笑了笑”。细细辨来, 这里的“笑”表面上看是自嘲, 实际上是绵里藏针, 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在这一回合中, 楚王的笑与晏子的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第三回合中, 楚王又是“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 干这种事?”大臣们也都跟着“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他们似乎抓住把柄, 有了嘲笑晏子的资本。但是晏子思维机敏, 巧舌如簧, 妙语连珠, 以淮北淮南的柑橘之喻予以有力的驳斥, 使楚王也“只好赔不是”。由此可见, 这里的两个“笑”除了显示楚王和大臣们的无知以外, 还对他们的扬扬自得之态予以了强烈的讽刺。

《晏子使楚》中的“五笑”寓意深刻, 情趣盎然, 实在耐人寻味。

《再见了, 亲人》的艺术特色

《再见了, 亲人》写的是1958年, 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时, 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课文并不很长, 但却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其原因有三点:

1.选材真实典型。《再见了, 亲人》选取了“老大娘”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干粮、背伤员的感人事迹, 再现了“小金花”机智勇敢救战士、妈妈牺牲不流泪的刚强形象, 追忆了“大嫂”为给志愿军挖野菜而被炸伤双腿的动人真情。作者慧眼独具, 匠心独运, 精心摄取了这三个镜头, 以老小中三代代表了所有送别的朝鲜亲人, 典型地反映了中朝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 感人至深。

2.对话别具一格。这篇文章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 好像在面对面地和亲人话别:“大娘, 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 ……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 你怎么落泪了呢?”“大嫂, 请回去吧!……”这里的对话形式别具一格, 亲切自然, 扣人心弦,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描写形象具体。文章中, 用“比山还高, 比海还深”比喻中朝军民的情谊, 用小金花得知妈妈牺牲的噩耗后“把脚一跺” (没有流泪) , 而在与志愿军分别的时刻, 却“落泪了”这样的对比, 来衬托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依依不舍之情, 用“再见了, 亲人”的多次反复, 来强调中朝军民之间的深厚情感。这些描写都是非常生动具体的, 感染力极强。

《金色的鱼钩》里的“三哭”

《金色的鱼钩》写的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催人泪下的革命传统故事。其中写了“我”的三次“哭”, 粗一看并不起眼, 但是细细一想意味深长。

1.委屈的“哭”。当课文中的“我”发现了老班长“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 嚼了一会儿, 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时, “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于是就要帮助老班长“一起找”吃的。但是, 老班长不让“我”找, 而且“严厉”地命令“我”“坚持走路……”照顾好小战士。在这种情况下, “我”“扑倒在他怀里哭了”。这里的“哭”从表面上看, 是“我”的意思不被老班长理解而委屈的“哭”, 而实际上是“我”对老班长舍己为人精神饱含敬意的“哭”。

2.激动的“哭”。“我”知道了内情以后, 当老班长又一次把鱼汤端来让“我”和两个小同志吃的时候, “我”的心里是多么难受, “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时候, 老班长又一次“严厉”地批评“我”“不要太脆弱”, 因此, “我”只好“把碗端到嘴边”, 然而却止不住“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这里的“哭”是“我”心中对老班长饱含敬意的“哭”。

3.哀痛的“哭”。老班长钓鱼熬汤, 自己却点滴不沾, 全给了同行的“小战士”, 终于拖垮了自己的身体, 有一天“已经奄奄一息了”。他仍然不喝“我”端来的鱼汤, 关心的仍是别人。直到最后, 老班长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于是,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 抽噎着, 很久很久”。想一想, 老班长为了关心同志, 而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此情此景, 谁能不揪心扯肺?这里的“哭”, 是哀痛的“哭”, 同样也是对老班长饱含敬意的“哭”。

金色的鱼钩, 闪射着光芒;老班长的精神, 源远流长。“我”的“三哭”是对老班长的无限敬仰, 也是对革命传统的衷心颂扬。

《草船借箭》中周瑜的“三变”

《草船借箭》一文讲的是周瑜设计, 妄想谋害诸葛亮, 诸葛亮巧施妙计, 草船借箭, 周瑜自叹不如的故事。其中有对周瑜的三处神情描写, 在文章中具有画龙点睛之奇效。

第一处是周瑜经过步步紧逼, 使诸葛亮答应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 周瑜“很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于是就进行了周密的策划, 在商议军事时, 限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支箭, 假借公事, 步步为营, 想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的境地。但是, 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 并立下军令状, 三天造不好, 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 满以为自己的阴谋得逞, 诸葛亮钻进了他的圈套, 因而得意忘形。由此可见, 周瑜是一个假公济私、心胸狭窄、不顾全大局、无容人之量的人。

第二处是当鲁肃向周瑜报告情况时, 说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 周瑜“迷惑不解”。竹子、翎毛、胶漆都是造箭不可缺少的材料, 诸葛亮却不用这些材料。周瑜对此不明白、不相信, 但他并未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调查, 去弄清事情的真相, 说明他太自以为是了, 以为自己的计谋万无一失, 诸葛亮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的。这也从侧面反衬了他的“才不如人”。

第三处是诸葛亮按时交箭, 周瑜“长叹一声”。这一叹既有由衷的惋惜, 又有无奈的佩服。想自己久久谋划, 深深算计, 满以为滴水不漏, 水到渠成。谁知道却未能如愿, 全盘皆输, 自然是非常惋惜;而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没费吹灰之力, 就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 他深知自己远不如对方, 因此只好无可奈何地说:“我不如他!”课文以周瑜的一声长叹结尾, 意味深长, 发人深思。

周瑜的三次神态变化, 不仅表现了周瑜的性格特点, 而且反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学习本文时, 抓住上述“三变”, 不但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而且有助于深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景阳冈》的人物描写

《景阳冈》一文, 生动地描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勇敢威武行为。其中对武松的人物形象描写真可谓形神兼备, 栩栩如生, 令人击节赞赏。

1.语言描写, 突出音容笑貌。《景阳冈》中对武松的语言描写很富有特色。如写他在酒店里, 喝了三碗酒以后, 店家劝他不要再喝了, 但是, 武松不听, 一个劲地说:“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我吃了三碗, 如何不醉?”“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根本不相信“三碗不过冈”的警告, 显示了他英勇无畏、豪爽要强的英雄性格。后来, 当店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 武松更是出语豪壮:“就有大虫, 我也不怕。”“就真的有老虎, 我也不怕。”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2.心理描写, 映射内心变化。《景阳冈》中对武松的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 反映了武松的内心变化过程, 但也透露出他的英雄气概。如在写到他看到官府的榜文, “知道真的有虎”时, 他想:“转身回酒店吧, 一定会叫店家耻笑, 算不得好汉, 不能回去。”“怕什么, 只管上去, 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 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 他见没有老虎, 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 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 也很真实可信。当武松施展神威, 打死老虎之后, 他仍想“把这只死大虫拖下冈去”, 这是何等的雄心勃勃, 但终因“使尽了气力, 手脚都酥软了”, 便想:“……还是先下冈去, 明早再来理会。”也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

3.动作描写, 凸现英雄气势。《景阳冈》一文的重点是“武松打虎”, 而“打”则是“重中之重”。作者写武松打虎, 生动又传神, 虎虎有生气。先是他的“三闪”:“……大虫扑来, 一闪, 闪到大虫背后。”接着, 当老虎把“腰胯一掀”时, 他“一闪, 又闪在一边”。老虎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时, “武松一闪, 又闪在一边”。这是面临猛虎的锋芒毕露而机智避让的“三闪”, 说明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接着, 武松“抡起哨棒, 使尽平生力气, 从半空劈下来……”“把大虫顶花皮揪住, 按下地去”“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 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 字字千钧, 虎虎生风, 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 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是“吝啬”还是“节俭”?

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时, 教师让大家同桌讨论, 畅所欲言, 谈谈对严监生的看法。玲玲和莹莹又开始争论了。

玲玲:莹莹, 这个严监生真是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

莹莹:是吗?

玲玲:当然是了。你看他在临死时, 总是断不了气, 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是什么意思呢?难以捉摸的动作造成了悬念。最后, 赵氏才把谜底揭出来。原来是他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 怕费油!哈!真小气。这段细节描写非常精彩, 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莹莹:我可不这样认为。

玲玲 (笑笑) :什么?你又有不同的看法了?

莹莹 (坚定) :是的!过去, 大家都认为严监生是一个为两根灯草而不肯咽气的土财主。可是, 从理财的角度来看, 他勤俭节约的精神倒是应该肯定的。能用一根灯草, 为什么要用两根灯草呢?当然, 他做得是有点过分, 但给他扣上“吝啬鬼”的帽子, 我觉得不妥当。

玲玲:嘿!你这家伙真是鬼点子不少, 竟然为严监生“翻案”了!

莹莹:为严监生“翻案”?你又给我扣帽子了!我只是从另一个角度评评严监生, 怎么就是为他“翻案”呢?

莹莹的话让一旁巡回的教师听到了。教师露出了喜悦的神色, 告诉他们:畅所欲言, 就是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莹莹:玲玲, 咱们的看法都各有道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么!

《刷子李》的绝妙之处

《刷子李》一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 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显示了他的大本领、大智慧。其绝妙之处在于:

1.对比显艺。“干活前, 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 果然一身黑衣黑裤, 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 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刷子李”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展示他的高超技艺, 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和自豪。这样的对比描写, 让人感受到他的技艺奇崛, 一下子就吊起了胃口。

2.侧面烘托。“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小徒弟看到师傅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 刷完墙壁后, “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对如此高超的技艺感到惊愕, 内心受到震撼。因而, 他觉得那件“黑衣服”具有一种威慑力量。这就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

3.一波三折。徒弟开始是“半信半疑”, 后来对师傅高超的技艺感到惊愕, 接着却突然发现师傅裤子上有一个白点, 不禁产生了怀疑, 最后又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这样一波三折的叙事, 紧紧抓住了读者, 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4.蕴含哲理。“好好学本事吧!”“刷子李”的这句话意味深长。他告诉徒弟, 不要以为别人的名气都是虚的, 一定要好好学真本事。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这是他一生经验的总结, 貌似一般, 但却有很深的含义。

《威尼斯的小艇》的写作特色

《威尼斯的小艇》栩栩如生地介绍了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的独特交通工具———小艇。具体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开篇点题。课题本身就题旨鲜明地表明了课文的内容, 而开头一段用简练的语言说明了小艇是水城威尼斯的“主要的交通工具, 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这也是闻名世界的水城威尼斯的特点。

2.比喻形象。比喻是神奇的魔棒, 能把事物表现得生动活泼, 惟妙惟肖。文章中描写威尼斯小艇的样子:“有二三十英尺长, 又窄又深, 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行动轻快灵活,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这里用了三个比喻:将小艇比作“独木舟”“新月”和“田沟里的水蛇”, 写出了小艇的长度、外形和特点, 十分形象地显示了它与众不同的形态。

3.总分有序。在写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时, 文章先以一句总起:“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然后分别从几方面分写“行船的速度极快”, 在很多的来往船只中能“操纵自如, 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 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在“极窄的地方”能“平稳地穿过”, “作急转弯”……这里通过一些动词, 把船夫驾驭小艇的技术娴熟、得心应手写得井然有序, 活灵活现。

4.动静结合。本文通过动态、静态的描写, 生动地写出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和作用, 让人如临其境。如前所述对船夫驾驶小艇的描述, 就是动态描写, 而“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等也是对水城威尼斯的动态描写。文中还有“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的静态描写。这样动静结合的描绘, 向人们展示了威尼斯水城的独特风光,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丰碑》中的“愣”

《丰碑》一文塑造了一位在长征途中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 不惜牺牲自己的军需处长的形象。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 写到了将军的两次“愣”, 从而使军需处长的崇高形象——“一座晶莹的丰碑”非常清晰地矗立在我们面前。

当将军听警卫员说“前面有人冻死了”, 他“愣了一下, 什么话也没有说, 快步朝前走去”。他为什么“愣了一下”呢?因为他担心的事果然发生了。他知道前面有人冻死了, 心中很不好受。这里的“愣”进而引发了他的疑问:战士为什么会被冻死?将军看到冻僵的老战士身穿单薄破旧的衣服时, 心情非常沉痛、愤怒:革命战士没有死在战场上, 却被这严寒夺走了生命, 这是多么令人心痛啊!他认为这是军需处长失职, 下决心追究军需处长的责任。

“这时候, 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 久久地站在雪地里。”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想到掌管供给“大权”的军需处长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 被活活冻死!这时, 将军的心情很复杂:沉重、崇敬、自豪……这不仅震撼了将军的心, 也震撼了读者的心———军需处长在恶劣的条件下, 想的只是别人, 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精神呀!只见军需处长“……左手微微向前伸着, 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身为军需处长, 不肯浪费一根火柴, 一件衣服, 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寥寥数笔的描写, 使军需处长一心为公、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跃然纸上。将军的“愣”可以使我们想得很多很多……

文章通过将军的两次“愣”, 深入地表现了中心思想。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激励着红军战士迈着“坚定的脚步”去夺取长征的胜利。红军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像一座晶莹丰碑, 永远耸立在我们心中。

3.小学五年级好词好句摘抄 篇三

2、黄澄澄、羞答答、笑嘻嘻、喜滋滋、兴冲冲、气乎乎、光秃秃、阴沉沉、亮堂堂

3、水灵灵、水汪汪、慢吞吞、慢腾腾、干巴巴、甜蜜蜜、脏兮兮、乱糟糟、酸溜溜

4、装模装样、若无其事、调皮捣蛋、满身泥浆、

5、逃之夭夭、穷追猛打、乱作一团、鸡飞狗跳、鸡犬不宁、

6、虎头虎脑、眉清目秀、面红耳赤、白净柔嫩、

7、满面红光、满头银发、目光炯炯、双目如潭、

8、火眼金睛、浓眉大眼、慈眉善目、气宇轩昂、高大魁梧、

9、追来逐去、大发脾气、吵闹不休、舞刀弄棍、

10、瓮中捉鳖、胸有成竹、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左右逢源、

11、欢呼雀跃、生机勃勃、生机盎然、生机勃发、

12、春色满园、洒满阳光、人声鼎沸、书声琅琅、

13、热闹非凡、垂柳依依、林荫小道、你追我赶、欢声笑语

14、晨雾、朝雾、薄雾、浓雾、雾气、雾色

15、雾霭、烟雾、云雾、雾凇、白雾

16、迷迷蒙蒙、雾气腾腾、雾色银灰、雾消烟散、漫天大雾

17、浓雾弥漫、密雾浓云、迷迷茫茫、雾似轻纱、雾气笼罩

18、整整齐齐、嘻嘻哈哈、摇摇摆摆、断断续续、忙忙碌碌、完完全全、蹦蹦跳跳

19、滴滴答答、白白净净、稳稳当当、进进出出、歪歪扭扭、

4.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好词好句 篇四

好词好句

一、描写秋天的词语

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硕果累累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

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桂子飘香稻谷飘香秋风红叶

二、AABB句式的词语

许许多多高高兴兴进进出出花花绿绿快快乐乐说说笑笑 来来往往干干净净大大小小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红红火火 多多少少欢欢喜喜团团圆圆日日月月纷纷扬扬打打闹闹

三、(注意朗读的语气)

你从哪儿来呀?

朋友,别说大话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不信,你就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四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

一块块面包一条条小船

一棵棵小树一只只蚂蚁

五、认真阅读下面两篇作文

我的哥哥

每次,在盛夏烈日灼灼的羽毛球场上,总能看到一个身影;每次,在残阳如血的傍晚时分的蓝球场上,总少不了一个身影;每次,在月光如水的夜晚的电脑桌旁,也总会看到他;每次......那就是我酷爱体育运动的哥哥。

哥哥的脸型长长的,就像“马脸”似的,十分有趣。脸上嵌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哥哥又高又瘦,总让我感觉如一根竹杆似的。他的背常常不自觉地弓起来,就像顽皮的小虾似的,但只要他的爸爸一吼,他的背就立马挺得直直的,仿佛是一位解放军叔叔。

我的哥哥喜欢交朋友,人比较随和,但面对长辈的叮咛却总是“嗯”“哦”一下就好了,让人觉得有点像是应付似的。哥哥以前很调皮,经常将我弄哭,有时我甚至还没弄清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愤怒之火就被他点燃了。

我的哥哥虽然常常弄得我不开心,但在我心中还是我的好哥哥,我喜欢我的哥哥。

我的妈妈

天下最伟大的爱,是发自母爱的爱。母亲心是纯洁的,至高无上的每一个母亲,都有一果肉最虔诚的爱心。隐藏着一种真挚的爱。

我的妈妈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头乌黑的头发中夹杂着几根银发,那也许是她劳累一生的见证。

别的妈妈对自己的子女都很关心,我的妈妈也不例外。

记得那是冬天的一天下午放学回家时,天正下着大雨,我上楼梯的时候,总觉得头重脚轻,一到家,便倒在床上。傍晚,劳累了一天的妈妈下班回来,见我躺在床上,摸摸我发烫的额头,看着我痛苦的神情,又望了窗外的大雨,二话没说,披上雨衣背着我向医院走去。一路上,风叫吼得更厉害了,雨下得更大了,风雨无情地向我们袭来。到医院后,妈妈给我挂了一个号,医生给我打了针,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我醒来时,发现妈妈正坐在床边。见我醒了,妈妈嘴终于露出了笑容,我望着妈妈湿漉漉的衣服和头发,点了点头,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妈妈像个辛勤的园丁,不辞辛苦地培育我。妈妈为我操心为我辛劳,不断地鼓励我,只希望有朝一日,我能成为平凡中不平凡的人。总之,妈妈为我付出的心血,为我付出的爱,是难以衡量的。我要努力读书,孝敬妈妈。

我的妈妈留着一头乌黑亮丽的短发,她长着柳叶眉,一双大眼睛和一张不大不小的嘴,高高的鼻梁上面架着一副眼镜。妈妈不仅对工作兢兢业业,对我的学习、生活等方面也尤为关心。

平时我住在奶奶家,只有星期六和星期天才能见到妈妈。每逢星期天我写完老师布置的作文后,妈妈总要仔细阅读,并和我一起专心致志的修改病句。改完作文后,妈妈又给我找一些类似的作文,一边读一边给我讲解,这篇作文哪些地方值得我学习,再结合着我的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好。妈妈不但关心我的学习,同时对我的生活方面也特别关心。

记得有一天,天空中纷纷扬扬地下着鹅毛大雪,不一会儿,整个城市就变成了雪的海洋,雪的乐园,雪的天地。那天,我的乳牙还没有掉,恒牙却长了出来,妈妈非要带我去拔掉乳牙,我因为害怕疼,就不想去,还跟妈妈拗了好半天,妈妈最终硬拉着我向医院走去。一路上,我一直没有和妈妈说话,还拿雪球砸妈妈。心想:妈妈真不近人情,这么冷的天为什么非让我出来拔牙?不拔它自己也会掉的。到了医院,医生给我打了麻药,就把乳牙拔掉了,一点儿也不觉得疼。

后来,我才知道妈妈的一番苦心。妈妈说:“拔掉活动的乳牙,恒牙才会长整齐,如果不拔掉活动的乳牙,新长的恒牙就会长歪,回来一笑就不好看啦!”果然如此,因为我下面一排中间的几个乳牙全是拔掉的,所以长出的恒牙很整齐,笑时也不拘束了,也很开心。

5.关于五年级好词好句 篇五

深蓝色的天空那样迷人,空中闪动着一颗颗的小星星,它们越来越多,好像在蓝色的地毯上跳舞,又像在眨着眼睛和我说话。

为了与枫叶比美,银杏叶也在秋天里悄悄地变化着。往日的银杏叶翠绿油亮,丝毫没有沾染上其他颜色。现在,扇形的叶片上微微泛出了一层金黄,好像镀上了一层金子。秋风吹来,一片片银杏叶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盘旋……

夜幕降临,幽蓝幽蓝的天空中点缀着无数的小星星,一眨一眨地,仿佛在邀请人们到广阔的太空中去遨游。

老师生病了。老师来给我们上课。

月牙儿下边,柳梢上面,有一对星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逗着那歪歪的月牙儿和轻摆的柳枝。

月亮出海了。在腾空的一瞬间,它仿佛猛地一跳,浑身披满水花,让多情的大海把它冲洗得分外明丽和洁净。

一轮圆月正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儿羽毛般的轻云,美妙极了。

圆月渐渐升高,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柔和的笑容。

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墨蓝色的天空,清澈如水的光辉普照着大地。

仰天望去,便会发现春天独特的湛蓝无边的天空与洁白无瑕的云朵。天上的云朵有的像一匹威武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有的像一只猫跳跃着想要抓住四处逃跑的老鼠;还有的像两只调皮淘气的猴子在一起开心地玩着捉迷藏。我们观赏着这些奇幻多变的云彩,感觉惬意极了。

6.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好词好句 篇六

第一课时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施云芬 浙江省湖州市和孚镇长超小学

邮编:313017 电话:3731380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弄、怪生”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通过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想像中体会诗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3、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想象描述的画面、体会童年生活的无暇和美好。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的童年生活的古诗 课件 设计理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千百年前的古诗,如今读来同样让我们感动。吟诵是古诗词与学生学习的桥梁,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一、创设情景,回顾引入

(一)出示“牧童骑黄牛,边吹边走”的动画,并配以古诗《所见》的文字、声音。指导学生跟着吟诵。

(二)你想说什么?这样童趣的古诗我们还学过很多,谁能说一首。

(三)是呀,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更是一首优美的诗。用心去揣摩童年这首诗,你能读出美好的韵味。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

(创设童年生活的童趣画面,引领学生走入诗的意境。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一个中国人,肚子里应该有几首古诗。且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学习《牧童》

(一)大声诵读,亲近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每个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指学生读,从字音与节奏上去指导。让学生感受到读准确、读清楚、读得有节奏就是一种美。同时指导书写“蓑”

3、学生比着读,听听谁把古诗读得美。

4、就近找个伙伴合作读,读整齐、响亮,读得有节奏,读出味道。

5、齐声诵读

(古诗是一种经典,千百年前的作品,我们如今读来,依然让我们感动,引起我们的共鸣,就像今天写的一样,它是我们民族思想情感的宝贵财产。如何亲近经典,诵读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不断的回旋往复的朗读中,在不同的朗读要求下,多次反复地读。读得多了,自然就懂得了祖国言语与文字的音韵。)

(二)品读想像,理解诗意:

1、小声读,沉下心去读,诗中哪些词句,让你有所想,有所悟。从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生活趣事„„

(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

2、交流,同时结合学习(1)“草铺横野六七里”

A、重点理解“铺”:从“铺”让你感受到什么?

b、播放大草原的画面,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草场? c、如果你身在其中,你会怎样?结合学生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2)“笛弄晚风三四声" a、结合注解理解“弄”

b、从笛声中你听出了什么或感受到什么? c、结合指导朗读

(3)“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a、“不脱蓑衣卧月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牧童不脱蓑衣卧月明,那是因为 c、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适时地朗诵古诗中的句子,读出自己体会到的诗韵。d、天为床,地为席,在清风、明月中,和衣而卧,那是何等地自在,何等惬意。一起诵读此诗,能背的背。

(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一个“横”、“弄”、“卧”,更是充满了随性、自然。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所期盼的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个小牧童,就是他们理想的化身,因此,引导学生置换成牧童,设身处地想牧童所想,做牧童所做,从而更好地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3、这么悠闲的童年生活,出自诗人吕岩的笔下。介绍作者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吕岩就是“吕洞宾”,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吕洞宾到底成不成神仙我们不知道,但《牧童》的意境就像仙境一般。

4、再次齐诵古诗。

过渡:过着世外桃源般生活的牧童在月夜下很惬意,下面我们把目光转向船上的两位儿童又在干什么有趣的事,我们来学习杨万里的《舟过安仁》

三、学习《舟过安仁》

(一)解题:安仁

(二)自学诗歌

1、自由读通诗歌

2、思考:两名儿童在船上干什么有趣的事?理解有关诗句

(三)检查、交流

1、指名读诗(重点指导朗读“篙”、“棹”)

2、两名儿童在船上让你觉得有趣的是什么?读有关的诗句,说说理解 怪生无雨都张伞,那是为了

3、结合想象:两名儿童在船上他们在说些什么?他们会有什么感受?

四、整合朗读

(一)配乐引读:牧童的童年是惬意的,他(学生诵读第一首古诗);两小童的童年是充满趣味的,他们(学生诵读第二首古诗);他们的童言童语、童思童想,也为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二)你想说什么?

(学了这两首诗,学生一定有很多感触,因此配上轻快的音乐,在美美的诵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可对诗中的儿童说,对家人说,对老师说……既可给学生倾吐的机会,又可拓宽思维、丰富体验。)

五、拓展

桑茶坑道中(宋 杨万里)

晴明风日鱼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一)自由读读古诗,说说古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二)诵读积累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根据教材的导向,在学习中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料,丰富学生的积累。长此以往,可让学生受益良多。)

六、作业:

(一)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二)默写《牧童》。

7.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好词好句 篇七

1、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上来确定专题,角度更加灵活。有的从如何得体地与人沟通、交流的角度提出,如,“语言的艺术”,学生通过课文中巧妙回答、机智应对的人物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同时,通过与剧本、相声等文学体裁的接触,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有的从揣摩文章写法的角度提出,如,“作家笔下的人”,在感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同时,揣摩、学习作家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有的从介绍中国古典名著的角度提出,如,“中国名著之旅”。有的从情感熏陶的角度提出,如,“他们令我们感动”,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中的价值取向,受到文中人物精神力量的感染。有的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的角度提出,如,“走进信息世界”。还有的从拓宽视野、感受多元文化的角度提出,如,“异域风情”。许多专题不仅是第一次出现,而且更加注重体现语文性。

2、教材编排在继承中发展。如,第五组,采用以篇章带名著的编排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最后,都有一个资料袋,系统介绍这篇课文所选自的名著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作者及所塑造的典型人物和故事。学生学的是一篇篇课文,了解到的却是一本本名著,这样的编排不仅以少驭多,更重要的是,引领他们从此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去亲近名著,去阅读名著。

又如,第七组,采用选取几个片段组成课文的编排形式。在《人物描写一组》里,教材选取三个人物描写的片段作为本组的精读课文,在每个片段前,有一段关于该人物形象选自何书及该书大致内容的介绍,有的还交代了片段的大致背景。三个片段,是三种人物形象的代表:从年龄上看,有儿童,有青年,有老人;从性别来看,有男,有女;从人物描写的方法来看,有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这样在有限的篇幅里展示了人物的多种形象,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这是在一个完整的篇章中难以做到的。

8.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好词好句 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师引导等方法,90%的学生能学会用反义词的方法识字,体会“打”字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含义。复习巩固本单元字词,积累词语、佳句。

2.通过感受发现的快乐,复习拼音字母表,背诵字母表。90%的学生养成积累词语、佳句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3.在熟读的基础上,95%的学生能有感情地读《人有两件宝》这首诗,能猜谜语进行口语交际,并能够有85%的学生明白只有动脑又动手,思考又实践,才能做好一切事情。教学重点:学会一种识字方法

教学难点: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时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师引导等方法,90%的学生能学会用反义词的方法识字,体会“打”字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含义。复习巩固本单元字词,积累词语、佳句。

2.通过感受发现的快乐,复习拼音字母表,背诵字母表。

(一)、导入

语文园地是小朋友学习语文的乐园,让我们开开心心地走进去,去玩一玩、学一学吧。

(二)、我的发现:运用反义词认字

1、投影出示“我的发现”及六组反义词。谁来读题的要求?

2、小朋友来比比看,谁的眼睛尖、脑子灵,你小声地读一读,看看能发现什么,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出示词语:高、胖、明、忙、美、新,跟老师对对口令,行吗?

4、可是,小朋友认识这几个词的反义词吗?赶快认识它们吧。

5、我们来跟反义词一起玩吧。领学生做找朋友游戏。

6、我还想到一种玩法:我能用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说话,比如:“小林的个子很高,小松的个子很矮”,你能这样做吗?

7、小结:真能干,我们又认识了一些生字。是怎么认识的?你喜欢用这种方法识字吗?

8、补充其它的反义词:“真”、“笑”、“早”、“香”、“远”、“饱”、“厚”

(三)、我的发现:复习以前学过的一字多义,“张” 读由“打”字带出的词语感知:“打”有多个意思

1、出示词语“打”,做一个动作表示它的意思。

2、“打”字是个喜欢交朋友的字,瞧,它的朋友真不少,一下子就来了这么多。

(1)、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带有“打”字的词语。(2)、再来做一做词语中“打”字的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3、在这些词语中,“打”字分别可以换成一个另外的什么词来说说“打”的意思?

4、“打”字还可以跟那些词语做朋友呢?

(四)、日积月累:读读背背字母表

1、出示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这是你们的老朋友,你们还认识吗?

2、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这又是什么呢?

点拨:这是汉语拼音字母表,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中的所有字母都包括在里面了。读一读,看看是不是。提示:“v”的读法。

3、擦掉大写字母,读读字母表。试一试怎样读才顺口呢?

4、小老师教读。

5、小组合作熟读字母表。

6、在小写字母旁添上大写字母,观察,认识大写字母。根据学生的观察,将大小写字母分类板书。

7、背一背,怎样才能背得快呢?

8、教唱字母歌。

(五)、教学效果测评

1、先认识这六个字,再说出它们的反义词,最后写下来。

2、口头组词语,做做动作,想想“打”可以换成什么词。

3、把汉语拼音字母表背给同学听。

(六)、拓展性学习

观察周围事物的特点,想到什么词,就写下来,请对方说出或写出反义词,不会写的字向别人请教。

七、当堂检测 熟—— 冷—— 重—— 沉—— 进—— 升—— 香——

第二课时

学时目标: 1、90%的学生养成积累词语、佳句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

2、在熟读的基础上,95%的学生能有感情地读《人有两件宝》这首诗,能猜谜语进行口语交际,并能够有85%的学生明白只有动脑又动手,思考又实践,才能做好一切事情。

一、通过游戏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游戏:找反义词朋友。

2、会背汉语拼音字母表了吗?

3、夸奖学生学得好。你们为什么这么好?提示:动手又动脑。

二、日积月累:读儿歌

1、出示儿歌。

2、这两件宝贝是什么?在身上指出来。为什么说手和脑是两件宝呢?我产可以用这两件宝贝做什么事?

3、你读到哪一句时,心里有想法,小声读读,再给大家说一说。

4、说出你动手动脑做出的最得意的事。

5、这是叶圣陶爷爷写的一首儿歌,让我们把这首儿歌告诉所有的小朋友吧。该以怎样的语气告诉他们呢?谁愿意读?

6、这两件宝我们要好好运用,不仅在课堂上,还要在其它地方用好,这样才能认识更多的字,读更多的书,做更多的事,增长更多的知识。

7、在这节课里,在读这首儿歌时,你用好你的两件宝了吗?说说看。

8、你又认识新字了吗?如果认识了,就夸夸自己。

三、展示台:识字擂台

1、聪聪和玲玲就是两个会用“两件宝”的孩子。上小学后,他们跟我们小朋友一样,认识了好多字。猜一猜,他们有哪些认字的好办法?

2、今天,他们俩又给小朋友带来一种识字的好办法。你看: 出示图画,聪聪很高兴地说什么?玲玲怎么说?

3、瞧,他们俩还要互相考一考,进行一次识字擂台赛呢。哪些同学也像聪聪和玲玲一样,在数学书、美术书、音乐书上认识到了新字?拿出数学书、美术书、音乐书翻一翻,把认识的字勾出来。

4、我们来进行一次擂台赛,好吗?说说怎么进行?

5、把其他的教科书拿出来看看,你还认识哪些字?你对你的识字能力满意吗?你有什么独特、有趣或巧妙的识字方法吗?

6、以后我们还要进行识字擂台赛,你打算怎么做?

四、教学效果测评

1、数一数,在这节课上,你又认识了多少字?

2、想一想,你还可以在什么地方认识新字呢?

3、读一读,说一说。

五、当堂检测

1、读一读,连一连。

b

D

e

N

g

R d

F

n

E

y

M f

H

q

L

r

Y h

B

l

Q

m

G

2、在“

α

”上写出相应大写字母。

e

ɡ

h

i

m

q

r

9.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好词好句 篇九

年级 学科 主备人课题:《窃读记》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

写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

动。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

者对书籍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重点难点: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对

知识的渴望。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前准备及教法设计:本课的朗读课件及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定向:看到课文题目中的“窃”字,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那么课文究竟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让我们来一起

学习课文。

二、展示交流: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会读写以下字词: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哟饥饿惧怕

充足屋檐皱起眉头饥肠辘辘一碗真酸

支撑书柜

三、品读体验 :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一说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读书,在那里

读书有是什么不便之处。(偷偷地在书店读书,害怕被老板发现。)

2.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了“我”如饥似渴地读书,找出句子,并谈谈自

己的体会。

(1)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

它的一家书店。(“急匆匆”写出了”我的急切心情。)

(2)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跨、踮、挤”这几个动词写出了“我”窃读的急切心情。)

(3)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一句话以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4)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写出了“我”窃读时的感受。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和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而受到训斥和驱赶,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5)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理解“知趣”的意思,这句话写出了“我”为了看完一本书,会想尽各种办法,也写出了“我”对读书的热爱。)

(6)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用了“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3.课文中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找出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只有知识与智慧都不断增长起来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5.总结: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四、拓展延伸:

关于读书的名言:

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歌德

2、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

3、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雨果

4、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董其昌

五、达标测试:

1、读拼音,写汉字。

2、抄写描写“我”动作和心理的句子。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板书设计:找书窃读

担忧惧怕--快乐

急切饥饿--饱读读书之乐

麻木--轻松

读书之苦: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10.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好词好句 篇十

唐山市玉田县鸦鸿桥镇河西小学 刘杰博 QQ:449276438 知识与能力: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学习重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了解梗概

1.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揪”(jiū),“瞪”(dèng)。3.检查

(1)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洪灾 老汉)

4.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二、感受情势危急

1.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汇报交流谈体会。

(1)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用课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2)谈感受。

①几句话都不同程度地写出洪水凶猛,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②从前后几句描写的情况看,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读出形势的紧张突变。)

③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我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师相机板书:情势危急)

④这些句子,语言都非常简洁,精练,如,“像泼。像倒。”(3)观察想象体验

师播放洪灾的录像资料(或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洪水如猛兽般正以强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劳动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大家突然一脚踩进水里,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时惊慌失措的样子吗?(引导学生想像体验情势危急)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大段,读出自己的感受。(危急、恐怖、恐惧、担心)

三、体会英雄言行

1.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人生抉择。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板书:老汉)

2.学生自学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汇报。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老汉沉着冷静,嘴上不说话,心里正思考着应对突然来临的灾害的办法。“像一座山”,说明他临危不惧,形象地表现了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所起的作用。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

(让学生写出评价老汉是怎样的人的词语,可能是: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坚定果断、先人后己„„)

4.指导有表情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要读得干脆、有力,节奏快,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方式)

5.齐读第二大段。

四、启发联想,加深体验,注重积累

1.当我们的脑海中树立起这位清瘦的巍然屹立如山一般的老汉形象时,你联想到了什么词句?什么文章?什么人什么事?

(如,词──忠于职守„„句──不是亲情,胜似亲情„„ 人、事──《丰碑》中的军需处长

《一个降落伞包》中的周恩来

“非典”时期的钟南山、姜素椿、叶欣„„)

2.作业:

(1)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2)写一段话,用上环境描写的手法。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1.听写词语:咆哮 惊醒 狞笑 拥戴 乱哄哄 沙哑 依次 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第一、二大段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二、思辩“矛盾”之举

1.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有着崇高的人格魅力(板书:崇高的人格魅力),他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漫到人们的腰际时,又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用心默读第三大段。

2.生自学,说一说段的主要内容。3.出示学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4.读议结合,交流汇报,提升认识。

(1)谈体会。要求边谈体会,边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例如:

生:从“冲、揪、骂”这几个动词可以看出老汉对小伙子很凶。师:你能不能把老汉很凶的态度读出来?

生表情朗读第15自然段,学生展开评议,并在议读、感情朗读中理解、感悟。

(2)学生发现矛盾与疑惑:

①老汉从刚开始恶狠狠的“揪”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这是矛盾一,为什么? ②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难关头又“推”老汉先走,这是矛盾二,为什么?

冲 揪 骂 凶(师相机板书: 老汉 小伙子)

吼 用力推 5.学习第四大段,解开难解之迷。

(1)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谈举止是多么充满矛盾,令人费解!请同学们读最后4个自然段,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2)生默读,谈感想。师相机点拨。

(文章在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个结局太出人意料了,太让人震惊了。老汉太伟大了„„)

6.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1)当你明白老汉和小伙子原来是父子关系时,再回过头来看看父子在木桥前的情景,你们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引诵第三大段。

同学们,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一起来深情地朗诵第三段,我们就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教师引读:“老汉是村支书,他一心想挽救群众的性命,他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自己的儿子,骂道──”后边为学生接读,把几个“小伙子”都换读成“儿子”。)

(3)想象:老汉似乎要对儿子喊什么?(板书:喊)(4)此时的老汉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回答,并有选择地请生上台板书关键词,如“父爱如山”等)师小结:是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三、练习写话,颂人间真情

1.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

2.生写话,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四、总结全文,探究“桥”的含义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

五、拓展阅读,注重积累 1.提供补充材料。

①[法]雨果《“诺曼底”号遇难记》 ②《伦敦地铁大火灾》

11.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好词好句 篇十一

教师:王忠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一课《草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过程与方法

1、学会并理解文中字词句。

2、通过读议与交流,掌握文章的描写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教学难点

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 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 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

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 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三、作业。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拓展题下一篇:商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