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下教学反思

2024-07-08

人教版二下教学反思(共9篇)

1.人教版二下教学反思 篇一

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具准备:移动多媒体

一、激趣,激导入

1、出示谜面:

①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②千根线,万根线,不粗不细,顶天立地。

2、学生猜后,分先后板书课题:雷雨。

二、充分朗读,概述课文

1、下面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下课文,看看下雷雨时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同时请同学们为课文标好自然段。

3、接着,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想想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色?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景色?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后的景色?

教师随即板书:雷雨前1-

3、雷雨中4-

6、雷雨后7-8。

三、品读感悟。

(一)感受想像雷雨前的景象。

过渡:我们就一起走进雷雨前,哪个小组愿意来先朗读一下。

◇课文描写了雷雨前一些什么景物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来

重点抓四个句子。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1)看图理解“满天”、“黑沉沉”、“压”等词,引导学生体会雷雨来临之前,天空中乌云又多又厚,沉重得似乎让人喘不过气来。

(2)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指导感情朗读。(个人读--全班读)

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数枝乱摆。

(1)通过“忽然”、“乱摆”等词,引导学生体会这阵大风来得猛,来得急。

(2)能用你的话说说雷雨前是个什么样的情景吗?

(3)指导朗读。

3.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1)通过“垂下来”、“逃走”等词,体会蜘蛛的害怕,急于逃命。

(2)理解“垂下来”。

4.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1)理解“越来越”。

(2)指导朗读。

5、叫两个学生比赛读雷雨前的片断,看看谁更能读出雨来临的那种紧张的气氛。

4、全班齐读雷雨前的片断。

小结:雨还没下呢,就已经让我们感觉到了它的来势汹汹。

◇雷雨中

过渡:一阵电闪雷鸣之后,雨紧跟着就下起来了。哪个小组喜欢朗读雷雨中的课文?

1.重点抓雨的变化。

雨有什么变化?(下雨-雨大-雨小)你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

反馈,随机指导朗读。

2.齐读雨中部分,注意根据老师的提示,读出雨的变化。

展示雷雨从大到小的声音层次。

5、出示句子: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谁能用渐渐地来说一说句子?

6、全班齐读雷雨中的片断。

◇雷雨后

过渡:这场雨来得猛,去得也快,不一会儿就雨过天晴了。雨后是个什么样的情景呢?

自由读文

想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雨后的景象的?

出示句子,品读。

1.一条彩虹挂在天上。

(1)课文是怎么写彩虹的?

(2)看图,弯弯的彩虹挂在天上,像什么?

2.蜘蛛又坐在网上。

通过“坐”与前面的“逃”相比较,体会雨后蜘蛛的悠闲自在,心情愉快。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有什么感觉? 齐读雨后部分,把雨后的美读出来。

除了书上写到的这些雨后的情景之外,你还会想象到什么样的美景?

你能用“渐渐地,渐渐地,„„了,„„也„„了。”来说说雨后的其他景象吗?

4、全班齐读雷雨后的景象。

四、拓展延伸。

1.想象说话。

雷雨过后,蝉又叫了,叫什么?青蛙也叫了。你们听--

蛙鸣

小青蛙也叫得可欢啦。让我们听听他们在对我们说些什么?(出示补充的小诗、自由读、齐读)

2.口语交际。

雷雨过后,小青蛙又开始忙着捉害虫了。这时,还有很多小动物也都出来了,小青蛙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四、总结。

1、雷雨像个严厉的家长,脾气很大,但是它对大自然的帮助还是挺大的,雷雨把所有的细菌和污染都杀掉了,这段时间我们身边的空气真糟糕,很多小朋友都生病了。真想雷雨再来一遍,让我们再来呼唤一下雷雨好吗?——全班齐读全文。

2、学完这篇课文后,你觉得小作者是个怎么样的人?让我们向他学习,我们也来写写天气日记。

.总结:多神奇的大自然呀,小朋友们,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定还会发现更美丽、更神奇的景象。

【作业超市】:(除必做题外,可自选其他一项)

1、回家有感情朗读课文给家长听,让家长评价。(必做)

2、积累课外有关天气的好词好句,写“雨后”的美丽画卷。

2.人教版二下教学反思 篇二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健全,而且他们经历的事情较少,可能对事物的评判存在偏差,从而做出不正确的判断,或许会对自己或者他人造成或大或小的伤害。例如:一群孩子在河边玩耍,当一个孩子掉入湍急的河流时。如何正确处理呢?这时候了解小学生的价值观和学习特点就非常必要了。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初级的价值观,还没有掌握一些简单处理问题的能力。就算小学高年级的判断有所提高,但是对于整个社会的复杂情况还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上的特点也有所不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包括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1)。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动机就其心理成分来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认识兴起学习的自觉性是指学生对学习的意义有一定的认识。

二、小学生认知的初级发展

(一)怎样教会小学生判断是非利弊

1. 从语文课堂中(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

在小学所有科目中,语文课所占的比例比较高。并且语文课堂所讲的内容与价值观的相关性也较高。小学生从语文课文中由浅入深再到浅的接受是非利弊,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来教小学生判断是非利弊。

2. 从班级活动中

班级可以称为小学生的第二个家园,他们在自己的小家庭中收获家人的关心和爱护,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收获同学的真情和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方法。为了发挥班级的作用,我们可以开展关于小学生是非利弊方面的知识竞赛,邀请名人做知识讲座,观看视频等活动。

3. 从家庭活动中

家庭是小学生生活的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父母不仅仅是孩子在法律层面上的监护与被监护的关系,还有爸爸妈妈是真心关心孩子的成长的。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是非常多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行为是孩子作出判断的参照系。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

(二)怎样从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初级认知(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

1. 采用音乐和手画雷锋像导入(讲雷锋的小故事)

在导入新课时,放背景音乐《学习雷锋好榜样》,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上雷锋标志性的头像。因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的形象记忆优于语词逻辑记忆。物体的具体形象和相应的词往往相互联系记忆。选择音乐和图像导入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雷锋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助人为乐,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然后再回归现实生活,让学生们学以致用。

2. 让学生读懂课文,解决生字词,让学生读深课文,多形式阅读

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对人物进行理解,需要从字里行间找到证据,来证明雷锋叔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一步,需要解决诗歌中的生字词,此时老师开始讲授生字词的意义、易错点、笔顺等知识点。第二步,通过第一步,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浅层的认识;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阅读,开展多形式阅读。

3. 合作探究,理解主题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又能理解文章主题,可谓是一举三得。之后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深化文章主题。

(三)扩展内化

可以由老师列举关于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的例子,也可以让学生举例子。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既受到了关于好人好事的精神熏陶,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对雷锋叔叔价值观的认同。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文中体现的人生价值

雷锋并没有在沙场上浴血奋战的经历,更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是说非得轰轰烈烈、壮烈牺牲,为救他人献出自己的生命才算是好事,如果我们能处处替别人着想,能够换位思考,关爱他人,把平时生活中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三、语文课堂是小学生价值观初级塑造的主阵地

小学生初级价值观的形成,还是需要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因为小学生的学习时间大部分都在学校,而且老师具有更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他们面对很多的小学生,教师与小学生的家长相比,他们有更多的经验,并且更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语文教师从课堂中向学生传播价值观,可以让小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中少走弯路,更有利于他们的茁壮成长。

儿童入学后,学校及学习活动的要求,都在激发他们的品德朝着种种新的需求水平发展。这种新水平和他们原来的心理水平、品德结构产生了矛盾(2)。所以小学生的思考方式比较感性,在帮助别人时,他们想的只是比较浅层的东西,无法看透他们背后所隐藏的危险。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在语文课堂中应加入理性教育,进一步塑造比较正确的初级价值观,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助人为乐,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先学会保护自己,学会量力而行。

摘要:语文课堂是向小学生传播正确价值观的主战场,但是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虽然有很多关于价值观的话题,但是有些老师往往侧重于价值观表面传播,却忘记了他们是否有能力这么做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价值观,正确塑造,语文课堂

注释

1朱德全.小学教育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0-122.

3.人教版二下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有效教学;实践;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探究——解释——应用——拓展”的模式展开,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尽力做到教材的内容尽量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相挂钩,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显示数学的实用性。这方面,人教A版已经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教材编写了很多实例,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开始就以实例入手,引出元素和集合的含义,而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体现自己的个性,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以下是本人教学实践的个案

一、抽象的教学内容与直观化、通俗化、具体化教学之间的关系的反思

案例一:“函数单调性”,由f(x)=x2的图象观察y随x变化情况。

函数的单调性,教材编写的很好,从图形语言——文字语言——数学语言,一步一个台阶,可在实施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己探究后,犯错、徘徊后才提醒,教学过程中发现,文字语言:“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学生在初中里用过,一下就能说出来,而最后一个台阶,学生却很难跨上,即数学语言:“当0f(2-x)的解集。我把f(x)和x比喻成戴帽的人与没戴帽的人,两个人比高,要相同条件,要么都不戴帽,要么同时戴帽,增函数可理解为一般的普通的帽子,高个子戴着仍然是高个,矮个子戴着仍然是矮个子,减函数可理解为魔术帽,矮个子戴了变高,高个子戴了变矮。

因此,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和选择,应尽可能地来源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经历,应找出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们接触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捕捉学生的生活的疑点、兴奋点,社会生活和热点,同时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直观、更通俗、更具体。

二、堂上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与自主技能训练的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反思

也就是说,要合理分配两者的时间。一节课中,如果教师为了让学生多点的时间进行笔头练习,自己过早地抛出题设结论和过程,就会使学生失去探究学习和求知的兴趣,这与新课标的精神不相符。但数学科有它自己的特点,它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有牢固的知识技能作基础。

案例二:在研究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时,我讲完课本的例1后,就让学生自己去探究y=2x,y=2x,y=x2,y=log2x在(0,+∞)的增长情况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关键点,找出交点,在课内的探究,时间有限,数字运算不可能太复杂。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宗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与动脑,在亲自体验过程中获得发展,而一节课的时间很有限,处理好探究学习的时间与自主技能训练的时间之间的关系,是提高上课效率的关键。

三、学生实际水平与新的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我充分利用教材,同时也大胆地整合教材,使我的课堂教学更适合我的学生。

案例三:“函数”,初中到高中,初中的函数,教材采用“变量说”,高中提出了“对应说”,人教A版采用了从实际例子中抽象概括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定义函数的方式介绍函数概念,把“映射”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这种安排我在实践中觉得更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理解函数的概念。而具体教学过程,我为学生设计他们熟悉的“行程问题”、“比例问题”、“价格问题”,利用图表、图形(如课本第26页的练习2),让学生探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从学生熟悉实际背景和定义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要求学生认识、描绘以及概括模式。

到了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尽量挖掘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以及实际生活的联系,如电话费、水电费、出租车费与用时的关系,银行利息与存款时间的关系,保险、物价、抽奖、股票、债券等等。引导和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调查和研究,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思维的潜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提炼数学,应用数学。

总之,在教学反思的行动中,我坚持:一是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好奇心‘唤起关心’,唤起对现在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东西的关心。正是好奇心使人们摈弃熟悉的思维方式,用一种不同的方式來看待同一事物。二是要经常、反复地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来理解对象、理解自己,让自己与对象对话、与自己对话

参考文献:

[1]章水云.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中学数学研究,2006

4.人教版二下教学反思 篇四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课文中的9个生字。学会写“继续、骄傲、”两个词语。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不自在”、“一阵轻松”等词语想象小男孩的内心活动,能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事情的经过并道歉。

3、知道老奶奶为什么说“我为你骄傲”,体会承担责任,宽容待人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品词析句,知道小男孩的优秀品质。知道老奶奶为什么说“我为你骄傲”? 教学难点:

通过“担心、害怕、不自在、一阵轻松”等词语想象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能借助文本指导学生思想行为。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整体感知

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来和生字交交朋友。指名读。

PPT:玻璃

兔子

打招呼

光滑

破碎

继续

担心

害怕

不自在 一阵轻松 读着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说得真好。我为你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而骄傲。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为你骄傲》 板书课题。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句话是谁为谁说的吗? 板书:老奶奶

小男孩

你能把老奶奶和小男孩加进去说说吗?

那老奶奶为小男孩的什么而骄傲呢?让我们捧起书,细细品读3——5自然段。

二、细读文本,走进内心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男孩心情的句子,把画出的句子和同桌交流一下。

2、师:把你们找到的表现男孩心里变化的语句读一读。出示PPT:

3、师:我们先看第一个句子,谁来读读这段话。师: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让我们一起想象一下,那是一种怎样的担心害怕?

师引:那天晚上,当我坐在书桌前做作业,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 生:担心害怕

师:你害怕什么?带着你的感觉读。

我吃着饭,可怎么也吃不下去,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 你害怕什么?带着你的感觉读。

晚上,我躺在床上,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 你担心什么?请你也来读读。我们一起读读。

师:这就叫做——做贼心虚。我每天被这种担心缠绕着,被这种害怕困扰着,可我每天看到老奶奶,每天给老奶奶送报纸,那会是怎样一种滋味呀? PPT:

第一天,我给老奶奶送报纸,她和往常一样和我打招呼,我想说:“———”,但是—— 第二天,我路过老奶奶房前,她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我可能想说:“———”,但是——

师:每次看到老奶奶想道歉又没法说出口,这种感觉真是“不自在”,你们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读。

PPT:这以后,我还是和往常一样„„ 指名读。

我们一起来试试。齐读。

师:这种内疚的心理和责任感,伴随着孩子整整三个星期,于是,他下定决心,鼓起勇气,向老奶奶道歉。请女同学读第四自然段,男孩子读第五自然段。(男女同学分段读课文)

读了这两段,你知道7美元是多少吗?大概40多元人民币。孩子们,你们每天攒一元钱,那也要攒四十多天呀,一个孩子,该送多少天报纸,攒多久呀!想象一下,北风呼啸,孩子在——送报纸;烈日炎炎,孩子顶着烈日还在——送报纸;每天做完作业,他还是挤出时间去——送报纸,就是这样,孩子才积攒了7美元呀。这7美元真是来之不易呀。那男孩为什么不向父母要?(外国男孩都很独立。可见这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孩子。)所以老奶奶才会说——(我为你骄傲)(板书

勇于承担责任)

小男孩下定决心,自己做错的事自己承担,他把积攒下来的钱给老奶奶修理窗户,孩子们,想一想,其实他还在修理什么呢?可见他是个——?(板书:知错就改)

是呀,小男孩经过三个星期积攒了7美元,今天他要改正自己的过失,那要多大的勇气呀,融入你的情,齐读。

PPT:我把钱„„ 指名读。

师:于是,就有了这张便条,师:你能把他补充完整吧!记得一定要真诚哦。出示便条:

(学生写话,老师巡视,指名读便条。)

师:从你们写的便条里,我感受到了小男孩的真诚和勇于承认错误的那份勇气!刚刚你们还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现在呢?刚才——,现在呢? 让我们带着这种轻松自在的感觉读句子。指导朗读:PPT:一直

奶奶收到了这张便条会是怎样一种表情和心情呢? 齐读6、7自然段。

老奶奶哪些举动令你感到意外?为什么? 老奶奶在便条上写着什么呢?(根据生成)PPT:我为你骄傲!

老奶奶的“我为你骄傲”也就是——“我为你自豪” 老奶奶为小男孩的什么感到骄傲呢?(补充板书)

PPT:试想,老奶奶早就知道是我打碎了他家的玻璃,每天见到我,为什么不直接批评我,指责我呢? 此时此刻,你觉得老奶奶是个怎样的人呢?板书:(心地善良、宽容、慈祥等)听了你们精彩的回答,老师知道你们已经走进了男孩的内心世界,我为你骄傲!

小男孩的诚实值得骄傲,老奶奶的宽容值得称赞。同学们,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又是怎么弥补的?

三、总结拓展,指导书写 指导写字:骄傲

师: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看你们的表现这么好,小华盛顿也赶来了,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请快速默读。PPT:你们觉得小华盛顿是个怎样的孩子? 送给大家几句格言。齐读。PPT:格言 孩子们,宽容是一种美德,诚实也是一种美德,让我们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宽容的人,让我们为自己骄傲,让别人也为我们骄傲。板书设计:

我为

老奶奶

小男孩

害怕——不自在——一阵轻松

宽容

善良

慈祥

诚实

勇于承担责任

5.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下教学反思 篇五

1.《寻访大师的童年》这一课是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的第一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的亲密朋友。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的、可以学习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习目标,引导孩子们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二年级的孩子年龄比较小,识字不多,而且孩子这方面的一些课外知识也不是特别丰富,他们对于听大师童年的故事兴趣浓厚,但对于自己去准备故事,自己来讲故事还是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课前,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收集资料的指导。

2.《大师成才的故事》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大师的成长经历,体验大师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过程中的喜悦和坚信,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提升大师成长的奥秘。让儿童深入地了解大师的成长经历,激发其情感共鸣。对学生从大师成长故事中总结诀窍的过程,应及时鼓励,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加以尝试运用,以此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3.《大师在我身边》: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大师们童年的、成才的故事,对大师们的优秀品质有了全面的认识。本课试图通过学生中有创意的生活事例让大家明白:少年儿童有发明创造也不是天方夜潭,只要我们能像大师那样开动脑筋,多多观察,多多动手实践。课前,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课余创造发明的事例,在课中以此为话题展开教学,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会很强,积极性会很高。

4.《班级风景线》是第二单元《班级的荣誉》第一课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年半的学校生活,孩子们已初步具有自身班集体生活的经验。对班级的环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呈现教室不同角度的布置,使孩子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消除不利于健康发展的因素,从而在教室里更愉快地生活和成长。

5.《一次运动会》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班级的荣誉》的第2课。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对《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我在班级中”主题教育的延伸,目的是让儿童在自身班集体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从而学会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一次运动会》是从运动会的准备入手,在帮助儿童参与运动会的全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会为班级争光的方法,学会合作。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学校里体验了较多的由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对运动会和三跳比赛等都已经有了一些直观和感性的认识。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班集体的建设也已经日趋成熟。对于为班级争光的集体荣誉感,有了较大的增强。对于运动会的热情参加是不需要老师做太多的激励和鼓动,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一次如运动会这样的大型学校活动的参加,在合作和方法上,还不是非常的成熟,需要老师的指引。需要老师通过对运动会的组织,进一步教会学生相互的合作和学习,深一层的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感受自己的利益应该服从集体的利益。

6.《班级小明星》是第二单元第三课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进一步通过孩子采访班级中不同类型的小明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知道在某一方面做得好,就可以成为班级的小明星,培养孩子发现他人优点的能力;同时掌握采访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以及采访的基本礼仪,培养和锻炼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采访后的汇报,孩子们能更加清楚他人的优点,同时也了解到这些优点背后的努力,使自己的认识有了巨大收获,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习惯,为形成良好的班风打下基础。活动通过采访交流、记者招待会等形式展开,虽然形式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教师做好一定的指导,孩子们有了二上采访的经验,就一定能达成目标。

7.《我们的班级报》: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欣赏、讨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想要编报的主动愿望。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报纸的内容要反映自己的生活情趣,了解到报纸的基本模版,这样,对自己将要编的报纸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布置和张贴自己的报纸,学生的成就感很强,对下一个环节的进行产生期盼,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在赏报评报之前制定评判标准,赏评目标明确,态度严肃认真。赏报评报过程中,重在欣赏鼓励,同时向别的同学学习优点,改进自己,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在交流中感受班级生活的美好。对班级的热爱还应该延伸到以后,让班级的新闻常常在同学们中间传播,经常感受班级的美好,增强学生对班级的热爱之情。

8.《美丽的大自然》是《品德与生活》第二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本课由“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一起玩”两部分组成。以儿童身处大自然中由五官引起的直接感受引入,从他们看、听、闻、触摸等各种途径的真切体验出发,展现大自然的美好;小调查“七彩的大自然”旨在通过观察了解“校园内的植物有多少种颜色”这一可操作的活动,帮助儿童关注身边的、同时又是最易于疏忽的自然环境,体会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二年级的学生对自然和四季的变化已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可以动用感官,充分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基本上能体验在大自然中游戏和活动的乐趣,并喜爱大自然。但这种观察大部分还停留在表层,比较零散、模糊、缺乏主动性,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由于学生的生活面各不相同,而且很多活动在户外进行。因此,教师在学习中,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必要的安全教育。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的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大自然的一些景物让自己感受到美好,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可能一片叶子、一些水声,让学生的记忆闸门打开,带领学生比较顺利地进入记忆的提取。通过学生的视角,呈现眼中独特美丽的大自然,有助于学生增强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9.《美丽的大自然》第二课时:抓住四季中典型的户外活动进行交流。依托学生的真实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介绍、照片、实物等加深对自然美的体验,以及在大自然游玩中的体验,进一步增进学生喜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感受。同时,随机穿插组织学生进行简单有趣的户外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真实感受。运用图片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辨析,让学生了解到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让学生在大自然广阔的怀抱中真切感受,并有意识地观察自然界细微的变化、细节,记录真实的感受。并通过绘画等形式,以学生真实独特的视角展示人与自然亲密依存的关系。学生对动物和植物有浓厚的兴趣。一部分学生有饲养小动物或种植植物的经历。通过参观动物园、植物园、花圃等地方已了解了一些有关动植物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保护动植物意识,但是保护动植物的能力比较欠缺。学生具有一定的搜集资料的能力,但是根据主题把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完成简单的研究报告还是有一些困难。运用直观发现法,了解动植物的生命现象,同时促使学生自然萌发出怜爱动物植物之情。运用拟人手法,让小朋友体会动植物的生命现象。

10.《动物、植物和我们》第二课时:通过多种途径认识一些有特色的动植物,并能对其外形、特点、生命习性、作用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将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完成简单的研究报告,以激发学生热爱小生命的思想感情,让已经做过准备的小朋友畅所欲言,人人参与介绍,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使其他的小朋友听有所得,使整个课堂生机盎然。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说给同学听,可以充分展现个体感受,同时,教师及时归纳小结,便于学生整体、多元感知。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编小报的行动中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升华学生热爱动植物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动植物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责任感。

11.《动物、植物和我们》第三课时:认识到动物、植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和人类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知道一些动、植物保护的规则和方法,培养儿童珍爱生命、保护动植物的意识和能力。以“关爱生命,保护动植物”为主题,请学生把自己设计的警示牌布置成展板,在校园里展览宣传。让每一位介绍自己喜爱的动植物,充分展现学生个体的感受,同时,教师及时归纳总结,便于学生整体、多元感受该事物,获取对该事物更多的信息。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制作保护动植物警示牌的活动中来,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在制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保护动植物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对学生的设计结果给予肯定,是对学生延后学习的一种激励。进行力所能及的爱心实践活动,更能激发学生成功的喜悦,培养爱心和责任心。欢快的拍手歌,既愉悦了课堂氛围,又提升了学生保护环境的使命感。

12.《美好的家园》课文一开始就,学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激发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体验了生命的奇妙与神圣,培养了他们珍爱生命的意识和能力。“美好的家园”通过学生对周围居住生活环境的认识,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和动植物共同生活的家园中,应当友好相处,才能和谐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生态意识和爱护家园的责任感,并激发学生美化家园的创造能力。通过从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中了解的信息,学生对破坏自然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是环保行为的落实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通过对周围居住、生活环境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和各种动植物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只有友好相处,才能和谐快乐。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研究,认识到大自然、周围环境和人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破坏大自然会造成严重后果,初步了解美好家园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尽力创设美好的生活环境。

13.《美好的家园》第二课时:用画面、音乐让学生体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与美丽。引起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向往。通过两幅环境反差巨大的画来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思考。在“加油站”里,学生学习制定环保公约的办法,并指导学生通过讨论一致通过约定,从而明白如何来维护家园的美好。通过阅读进一步明白哪些是环保的行为,哪些行为是危害环境的。设计、玩“环保棋”,让学生在一些趣味活动中提高对环保参与的热情。从学生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到游戏自己拼一个美好家园,充分调动学生自己设计美好家园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儿童初步的生态意识和爱护家园的责任感,激发儿童美化家园的创造力。

14.《我们的社区》本课为第四单元热爱家乡主题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一课。学生跨入小学阶段虽然一年了,但对于自己所住的社区只有初步了解,大致能够说出社区的名称等,对于社区里超市等经常用到的生活设施相对较为熟悉,对警务室、医务室等较少用到的设施不熟悉。教学中通过对设施的寻找和自己的社区生活体验,使学生发现社区为人们提供的服务。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如游戏、实地走访等各种方式,观察社区生活细节,说说自己的双休日生活,体悟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劳,进而激发其对社区的热爱与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尊敬。

15.《我们的社区》第2课时:通过对社区及工作服务人员的调查,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社区的情感,同时学会尊敬社区工作人员。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爱护社区的设施的良好习惯,并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为人们提供方便的服务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后,让学生对社区有更深入的了解,产生自豪感。在交流中的过程中加深对社区设施的了解。建议补充一些学生所在的社区图片和工作人员服务的图片。在回忆的交流活动中引出社区工作人员为社区居民服务的项目,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社区服务。发现、体味社区人员提供的服务,从而激发其热爱社区、尊敬社区工作人员的情感。

16.《社区的文明》本课为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的第二课。学生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自己所生活的社区。而对于“文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中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因此,这一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形成保护周围生活居住的环境的责任感。另外,学生通过体验、辨析、游戏等方式,感受个人与社区的紧密练习,引导学生从提高自己的文明言行出发,激发他们担任社区文明小使者的意愿。在书上所示的画面中,不文明的现象有十几处,必须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归类处理。根据学生的经验以及对教材的分析,联系生活实际,重点对“乱扔垃圾”、“乱晒衣物”、“乱停车”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些不文明行为的认识,为后面的导行奠定基础。

17.《社区的文明》第2课时:让学生够辨析邻里相处时是否文明,愿意做社区的文明使者,搜集整理与社区文明有关的资料,确立主题,制作社区文明宣传卡。制作社区文明宣传卡的纸、笔等。对于书上出示的这些图,不仅仅以简单的是非判断作为教学目标。而是通过判断——换位思考——行为矫正——实例解决——小结建议等环节层层深入,实现学生从简单的认知到掌握一些基本的邻里和睦的方法,利于他们平时的实践。宣传卡的制作和文明公约的制定不仅仅是局限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实践,学生将这种学习的收获转化到实际生活中去,对学生和周围人都是一种宣传和教育。

18.《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本课的教学主题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是一篇让学生处在一个“主人翁”的位置,借向“远方的朋友”发出“请你留下来”的邀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让朋友留下来的理由。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家乡的认识是相当浅层次的。学习能力也较弱,对收集来的资料不能很好地处理。本节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在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时,具有针对性,同时初步培养学生选取、处理、概括资料的能力。在教学中,针对二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希望通过以当当小导游、创编小儿歌、图片浏览等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从点到面认识家乡风景及资源,从而由衷地产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19.《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第2课时: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将自己的资源和小组里的伙伴分享,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通过图片资源、录像资源、音乐资源、文字资源、教师资源的有机补充,使学生感受家乡风景美,文化底蕴的深厚,从而激发学生喜爱家乡的情感。这里以“龙井虾仁”为例,是给学生介绍家乡美食以示范,并让学生对家乡的美食、饮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图片资源、设计“看图猜一猜”这一环节,试图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在看、猜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美食的丰富,从而激发学生喜爱家乡的情感。可以简单了解并适时地补充特产、游乐、购物场所等相关资料,扩展学生对家乡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6.人教版二下教学反思 篇六

一、盯住题目,解悬念之密

童话里藏着许多秘密,教师的任务是引出秘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探秘潜能,使悬念和奥秘在孩子心中自然地埋下神奇的种子。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和我一起写下课题,然后问:为什么这个故事要用“从现在开始”这五个字作题目呢?请学生自己去读读《从现在开始》整篇课文,帮助老师解开这个秘密。孩子们带着问题读得很起劲,我从他们的眉宇间感受到了寻找答案的认真和疑惑不解的苦闷。

读后,大家发现:这五个字的短语从头到尾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

“真是会动脑筋啊!你们发现了童话的第一个秘密——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短句就可以作为故事的题目。”孩子们喜不自禁,脸上写满了胜利者的喜悦。

突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我发现‘万兽之王’ 这个词语在课文里也重复出现了好几次,为什么不用它做课题呢?”孩子们听他这么一说,又陷入了疑惑之中。我并不急着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再读课文,这次只要求读动物们说的话。

读后,大家一番议论、交流,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在每个动物说话的开头都会用上“从现在开始”这五个字,这是选“万兽之王”的规定,也是这个故事中动物语言的显著特点,比“万兽之王” 更吸引人,因此用“从现在开始”做课题更好。

悬念以及揭示悬念所带来的“神奇”感受,让学习变得饶有趣味。

二、关注语言,解多元之密

美国学者希克森特米哈伊在谈到创造性人才的因素——好奇心的重要性时,明确提出,“通往创造性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阅读童话正是极富创造性的过程。孩子们基于好奇心的观察、探索、询问、交流、操作,如能得到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就会逐渐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人格特征。

“不仅仅是题目,这篇课文里还藏着许多秘密。你能挑战一下,做个杰出的解密员吗?”我用充满诱惑力与鼓动性的话语,引得孩子们群情激动,跃跃欲试。

1. 从整体感知到局部探微

如果说朗读是从整体上感知童话的内容,解读词语则是局部的探微揽胜。一组又一组的词语,为满足学生探究的需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发现每一次动物说话,开头都是‘从现在开始’,一共有六个。”

“以前老师告诉我们,用词不要重复,可这篇课文却用了六个‘从现在开始’。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猫头鹰很神气,他要学狮子大王宣布命令。”

“因为袋鼠当上大王太激动了,所以要用大王的语气来说话。”

……

“你们不但善于发现秘密,还善于思考秘密背后藏着的秘密。注意‘从现在开始’,咱们来当当故事里的动物,我们去读一读他们的语言。”

六个“从现在开始”是孩子们发现的第一个关于词语的秘密。以前老师教的,与课文中所不断重复出现的“从现在开始”,产生了认识上的错位,激起了孩子们思维的乐趣。他们发现了六个“从现在开始”,更要去探寻六个“从现在开始”背后的秘密——语文课思维的过程有时比思维的结果更重要。

2. 从文辞解读到符号研讨

标点符号是文章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语言的发展,人们对标点符号的作用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实现了标点由文法规则向审美变异的研究转变,从而提升了标点作为文本符号的价值。小小标点学问大,与文本的主题思想密不可分。这篇童话,也不例外。

“老师,我还发现,猫头鹰和袋鼠说完话之后的标点是感叹号,小猴子却是句号。”

“你可以当小老师了,发现了这么多。你们猜猜看,这是为什么?大胆猜!”

“猫头鹰说话用感叹号是因为他神气极了,课文里有这个词。”

“袋鼠当上大王很激动,所以说话也是感叹号, 课文里有‘激动’这个词。”

“小猴子不神气也不激动,他很冷静,所以他是句号。”

……

“没想到小小的标点符号居然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它还能与前面的提示语联系起来!拿起语文书,我们一起来演演神气极了的猫头鹰、激动的袋鼠和冷静的小猴子。”

用猜一猜的方法解密,没有对错的界限,只有准与不准的区别。孩子们通过猜一猜,联系课文,从标点符号中获得了潜在的语言信息,与文本要传递的意义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认同”效应,在与教师、 文本的对话之间获得了更有厚度也更有趣味的阅读体验。

三、拉大缝隙,解语用之密

学生的模仿力是惊人的,尤其是面对他们喜爱的作品。每当读完一个故事,他们总会沉湎其间,回味遐想,产生许许多多的“如果”,在脑子里进行第二次创作,久久“难以自拔”。因此,我常常对童话文本进行切割开发,拉大缝隙,鼓励学生续写、仿编故事,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

课上到这儿,让学生复述故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我不这么处理,我的课堂始终要带给孩子们“柳暗花明”的“惊奇感”,让他们在“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之中,体验到探寻与创造的乐趣。

“猫头鹰习惯白天休息,夜里做事,他就让动物们也——(生答:白天休息,夜里做事);袋鼠习惯跳着走路,就让动物们也——(生答:跳着走路)。 他俩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你们知道吗,一开始呀, 小猴子也发生了这样的错误,他想到自己当了万兽之王,又神气又激动。”我神秘的提示让孩子们情绪高涨“。你们知道一开始小猴子想宣布的命令是什么吗?”我边说边出示小猴子爬树、吃桃子和用尾巴荡来荡去的图片。

“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天天在树上爬来爬去!”

“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都得住在树上,成天抓着藤条荡来荡去!”

……

“除了小猴子,原本小熊、小白兔等等也要轮到当一个星期的万兽之王,他们也早就在心里想好了要宣布的命令。你们来猜猜,他们又会宣布怎样荒唐可笑的命令呢?这是老师最想知道的秘密。”

孩子们在小组里讨论得不亦乐乎,五分钟后争着开始交流。

小鱼儿神气地说“: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在水里生活!”

小蛇娇声娇气地说“: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拥有苗条的身材,优雅地扭着走路!”

……

7.人教版二下教学反思 篇七

一、初中物理存在的问题

1.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缺乏链接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知识仅仅局限于物理书本,物理知识也仅仅被用来解决物理问题,书本上的物理知识没有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联系,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2.教学形式太过单一

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好坏由物理的教学形式决定,初中物理教学对教学进度过于重视,过度追求考试分数,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阻碍了学生物理能力的发展。

3.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受到阻碍

在我国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其他综合能力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教师对学生缺乏基本的引导和有效的培养,教师利用理論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机械的记忆,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启发。

二、解决初中物理现存问题的措施

1.将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物理课堂

初中物理的学习,应该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链接,把学生常见的物理现象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也可以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以实验为基础,丰富课堂形式

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加入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进行有规律的总结,将自己的物理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夯实。通过实验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更为深刻的直观体验,加深学生的印象。

3.将课堂教学结构进行重组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该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组织,将传统的教学结构进行重组,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高,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将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性的深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我国初中物理教学虽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教师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全面落实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就能促进我国初中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方彦.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的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2011(12).

[2]唐汉秀.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当代教育科学,2008(16).

8.人教版二下教学反思 篇八

我知道戴嵩特别喜欢画(牛),(《三牛图》)、(《归牧图》)、(《斗牛图》)这几幅名画,就是戴嵩画的。在我国现代画家中,不少人以画动物而闻名,如,(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李苦禅画鹰)……他们画得动物(栩栩如生),人们特别喜爱。

2、背诵112页反义词形式的AABB式叠词。

大大小小 多多少少 深深浅浅

高高低低 长长短短 粗粗细细

来来往往 里里外外 上上下下

老老少少 吞吞吐吐 日日夜夜

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语文园地)

艹:芬芳花草茶 火:烤炉炖烧炒

扌:拍打拉提抱 ?:跟跑趴跳跃

4、背诵115页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5、积累优美句子。

(1)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

(2)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行一样从天而降。

9.人教版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篇九

古人曾这样说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那如何才能变呢?变首先要反思,而且要善于反思,如何反思?作为一个从事科学教学的老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现在明显地感受到观念需要更新,角色需要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凸现,但如果我们对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地分析后会发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探究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往往忽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整理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探究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不能进入探究活动。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如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之前最常说的话就是“对于这个现象,你都有什么问题”、“针对这个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等等,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但往往没有注意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导致常常抱怨学生不会提问题,在课堂上“乱想”、“瞎问”。这样做的结果直接会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探究价值不大的问题。例如在教《沉与浮》这节课时,出示了一段潜水艇在水中沉浮的录像,然后对学生说:“对于水中的潜水艇,你都有什么问题?”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生1:潜水艇在水中为什么能沉下去?

生2:潜水艇在水中为什么会浮起来?

生3:水中的潜水艇为什么能浮起来,也能沉下去?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学生提出的这几个问题都属于同一类,如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置可否,不注意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整理的话,那么让学生继续再提,学生也只有“乱提瞎问”了。其实,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这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是对学生乐于提问这一行为的肯定和鼓励,从而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一举三得,作为教师何乐而不为。

(1) 对教学过程中难点处理的反思 。作为教师,每节教案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后得出的,但是在实际授课时,有的觉得得心应手,效果颇佳;但也有的则觉得别别扭扭,死板教条。如果及时记下当堂课的心得,在下一轮教学中吸取其教训或借鉴其经验,这样若干年后,一定会提高课堂效率,改善教学方法。例如在上科学三年级下《水的三态变化》这课时,第一节课我在301班上,就直接跟学生说水的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换,但是仅仅用语言解释形态间的转换是受热还是受冷,学生很难接受,听了迷迷糊糊,就算当场记住了,过会就会忘记。我想如果继续这样教,其他学生肯定也接受不了,于是在上302班时,我就先准备了一些材料如一杯冰,一些食盐和水。用常见的材料作为例子来说明,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就快就理解了。将抽象变为直观,增强了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有效地解决了教材中的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本节课的反思及时写到教案中,到下次教学时继续采用此方法,大大节约了备课时间。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又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技艺。

(2) 对课堂教学时间安排的反思。小学科学课看起来每册每个单元是独立的,但是仔细一看,实际上有很多的联系。我们每次上课的导入部分,很多就是利用复习来导入。利用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再加深新的知识。但备课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或缺漏,如学生对相隔时间较长的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情况,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的学习情况等。教师如果了解的不太全面,肯定会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找出失误和缺漏,把这些相关情况记录下来,完善自己的教案,就可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借鉴。如教《日食和月食》这课中,我刚开始想从学生那知道一些关于日食和月食的神化传话,以致提高学生学习的热忱。但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竟然没有学生知道,看到这方面的空白,我马上对教案进行了补充。在课前自己准备了一些关于日食和月食的传说,也布置学生去收集资料。最后学生从资料中学习到了科学家们为了研究日食和月食,他们不惜千里奔波,甚至冒者生命危险去探测的精神。为后续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动力和兴趣。

(3)对教材中细节问题处理的反思。 教材中有些知识内容并不是重点和难点,但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很有帮助。有时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想当然地认为有些知识学生很容易掌握或早应该掌握,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教日食包括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时,我觉得学生应该根据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最后一问,竟然连几个优秀的学生都不是很理解,这使我意识到先解释这几个名词是很有必要的。在讲清了这几个概念以后,学生在日食的模拟实验中,很快就可以模拟出了。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日食发生的全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解释天文现象,这着实让他们非常高兴。

二、科学课教学反思究竟该反思什么

为了使教学反思能够深入且富有实效,我们不一定面面俱到,根据科学课的特点,我们主要进行四方面的反思。

(1)教材重点难点把握是否到位。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教学难点在哪。课后反思时,就应该反思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否妥当,对知识在教材中地位的判断是否正确;教学难点有没有在教学预设中顺利地突破。

(2)活动的设计是否严密、科学。科学课上概念的形成都必须借助于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合作、交流、探究等能力并建构科学概念。因此活动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必须是教师在课后认真反思的一个重点。

(3)材料的准备与出示时间是否恰当。科学课的学习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探究材料,关于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这些材料是不是围绕课堂上需要探究的问题而准备的,且所提供的材料之间有没有特定的联系,相互作用后能不能体现出有关的科学概念和事物规律——即提供的材料是不是有结构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时间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学生在科学课上对于材料关注往往会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材料恰到好处的出示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4)探究小组之间的合作是否有效。科学课的学习方式是以小组合作为主,目前教师已经认同这一学习方式,且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大部分小组活动表面看来热闹非凡,却浅显没有深度,这是因为教师只关注了活动的形式,而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且组内分工不清。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学习。因此,有关小组活动的设计,在分工明确、目标确定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再考虑活动频率。小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绝对不能搞形式主义丢掉了本质内涵。

在以上四个方面,笔者认为对材料和探究小组的反思要花更多的时间,因为两者决定着科学课的成败。另外教学反思不一定是反思缺点,对于课堂中精彩的生成,机智的处理等也可以进行“返思”,以便在日后重现。

《易经》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何才能变呢?变首先要思。作为一个从事科学教学的老师,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只有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才能变、才能通、才能久。

上一篇:西关小学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道德的六年级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