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用药调查报告

2024-08-08

城市社区用药调查报告(共8篇)

1.城市社区用药调查报告 篇一

调查提纲

二、调查时间:2011年4月27日—4月29日。

三、调查目的:通过对城市社区管理的调查,有助于了解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城市社区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四、调查内容:

1、当前居委会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2、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3、加强社区居委会管理的几点建议

五、调查方法:访谈法。

调查过程记录

一、分别访谈了寿春镇分管社区工作负责人、寿春园住户和环卫所负责人。

(一)采访寿春镇分管社区工作负责人—黄绍群

问:目前寿县城关社区管理情况?

答:根据寿县古城保护的相关意见,我们联合城建、房管等多家单位严格执法,严禁老城区的新建建筑和房屋买卖,采取老房屋政府赎买或原地加固整修,很好地控制了老城区的新增建筑。目前城关社区基本上已经定型,其中以分散的老居民户为主,各个小区都已经有比较完备的物业管理。

问:从社区管理中反馈的问题来看,主要集中在那些方面?

答: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和收费不匹配。很多老的小区基本上是只收费不管理或者是管理混乱。二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私家

车数量高速增长,而很多小区已经承载不了那么多的车辆。在没有新增停车位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占到停车、堵塞路口等现象。

(二)采访寿春园住户—黄伟

问:你对社区管理的看法?

答:我认为在社区管理上仅仅依靠物业是不够的,应该是多方面多渠道共同管理才既不失公平公正公开,又能够协调多方利益。

问:你希望的社区管理模式是什么?

答:积极建立和完善物业、业主代表和社区三方协商机制,把政府引导、物业公司市场化行为和业主自身利益诉求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采访环卫所负责人—穆宇刚

问:环卫所工作对于社区管理参与的内容有哪些?

答:在老城区主要是路面保洁、公厕清理和相关委托单位环境卫生。问:平时你们工作中存在哪些难点?

答:主要是小街小巷的死角死面,有物业管理的老小区,社区管理的单位老宿舍所在地等。

关于城市社区管理的调查报告

姓名:学号: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我国一出现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并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物业管理是房地产业在消费领域的延伸,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随着我国住房市场和体制的不断改革,物业管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全国各地注册的物业管理企业越来越多。市场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于此同时物业企业与业主之间产生了各种矛盾,此次调查的目的正式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了解物业管理的现状,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使我们更好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一、当前居委会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1、角色错位,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不是一级国家行政组织,没有行政权力来控制和推动社区的各项事业。而“自治”制度又不健全,行政权力对社区干预多,上级行政部门对社区提出要求,居委会的情况就是责任大、权利小、事情多、经费少、待遇低、力量弱,造成社区居委会的超负荷劳动。

2、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关系不畅。在居委会到底是“居民自治组织”还是政府“腿”这样一个双重身份还搞不清楚的时候,随着住房私有化,特别是新兴商品小区的迅速发展,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这两大社区管理主体在社区自治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社区参与严重不足。社区居民参与非常重要,因为人是社区建设中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再丰富的物质资源也不可能得到利用。更重要的是居民比居委会更了解自身需要,有他们的参与,社区问题解决会更有效率,而传统的参与模式过于狭窄死板,无法提高居民的认同意识。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客观原因。随着城市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企业的离退职工、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增加。政府把更多的职能回归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下沉到社会基层部门,考验着社区居委会的承接能力。

2.对社区居委会认识模糊。由于实际工作中,政府职能部门各级干部对社区居委会的性质、职能、作用认识模糊,而对居民来说,居委会承担着大量的政府和行政性事务,很容易让他们混淆居委会的角色地位,因此,许多居民都不了解居委会的工作。

3.社区居委会和政府部门关系理论与现实的错位。现实中在政府与居委会之间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但是居委会的行政性倾向特别明显,政府对居委会工作事务的干预包括了从人员配备等重要事务到居委会日常琐碎的宽广范围。

4.工作超标超限,浮于表面。各级政府部门的检查接连不断,一些社区居委会天天忙于迎来送往,介绍经验。而各政府部门有时把工作进社区当作工作创新、上台阶的突破口,对社区居委会自身的承受能力估计过高,使社区居委会超标准超负荷工作。

5.工作方法不够科学。现在社区居委会简单重复的工作多、手工操作多、社区居委会人员大部分时间忙于填写报表、资料汇总等简单事务性工作,工作量虽然大效率却很低。有的居委会配备了多台电脑,但是会操作使用的只有2-3人,造成了办公资源的浪费,致使居委会的工作经常处于两难的困窘境。

6.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不足。目前的社区居委会经费由街道办事处统筹安排,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居委会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约,因此必须采取多渠道保证居委会业务经费

三、加强社区居委会管理的几点建议:

1、完善居委会组织的制度规范。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自身情况,依照《宪法》和《组织法》的原则,进一步规范政府与居委会双方的关系,规定政府对居委会授权事务的范围、限度,居委会自身工作的主要方式、方法,政府对居委会人力、物力方面的支持力度等问题,将指导性的法律,变为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各种规定、条款。

2、减轻居委会不合理工作负担。居委会承担的下派任务过重是居委会的突出问题之一。逐渐理顺政府组织与居委会的关系,切实减轻居委会的不合理负担,是强化居委会为民服务功能的一项重要措施。

3、增强对居委会工作多方面的投入和帮助。多渠道解决居委会工作经费问题;进一步加强社区用房和服务设施建设。

4、改进居委会的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方式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推动居委会工作的志愿者化和公益化。

5、多渠道解决社区居委会业务经费。一是社区居委会建立单独帐户并全面安排;二是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建共驻;三是社区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区服务组织;四是政府要加大社区业务经费的投入力度。努力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待遇。

城市社区自治程度的提高,社区工作对各行业、各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社区自治管理和社区实际工作需要,社区的人才结构应该向着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管理组织能力,只有这样的队伍才能为群众提高更满意、更优质的服务。

社区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要建设一个基于中国优秀传统之上的守望相助、尊老护幼、知理立德的现代文明社会,成为一个守望相助的共同体。”从目前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分析,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加强对社区的管理,而且还要确定社区管理的目标定位并使之成为现实,使社区变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型社区。因此,应在实行自我管理的前提下,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宗旨,不断强化社区的组织、协调、凝聚职能,将社区建设成居民自治、管理工作有序、服务功能配套、治安状况良好、社区环境优美、居民和谐相处的新型社区。

2.城市社区用药调查报告 篇二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安全用药,健康教育

老年人由于年老体弱各器官功能的退化, 各种生理心理疾病的患病率较高, 而且有的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 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 加之高龄、丧偶依从性差等问题, 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导致老年人用药的风险更高[1]。

近年来滥用药物造成的严重损害屡有报道, 据剑桥大学教授约翰伯特非尔德医生估计, 英国各地因药物丧生的患者, 每年达6000余人。我国每年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人数近20万人[2]。老年患者安全用药, 已成为当今老年社会保障的热点问题之一, 合理用药和用药安全是老年人健康教育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老年人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旨在了解老年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为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一 般资 料

采用方便抽样法, 选择延吉市某社区老年人200例进行调查。其中男75例, 女125例, 年龄62~83岁, 平均73.6±9.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0例, 中学78例, 大专及以上52例。婚姻情况:在婚97例, 丧偶42例, 离异18例, 再婚43例。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资料, 调查由专人负责, 并向调查对象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以征得其同意。

1.3 资料分析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各项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

2 结果

2.1 老年人患病情况

在老年人中182例患有不同疾病, 患病人数居前的依次为高血压 (35%) 、心脏病 (28.6%) 、骨关节疾病 (25.4%) 、脑血管疾病 (24.5%) 、消化性溃疡 (22.6%) 、糖尿病 (19%) ;同时患有两种疾病老年人82例 (占45.1%) , 同时患有三种及以上老年人31例 (占17.0%) 。

2.2 老年人用药情况

62.8% 的老年人用药种类为1~3种 , 29.5% 的老年人用药种类在4~6种 , 3.4%的老年人用药种类在7~9种。

2.3 老年人用药行为情况

由表1结果可见, 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如22.4%和25.5%老年人经常或偶尔需要别人监督或提醒服药;45.3%老年人用药前从来不看说明书的习惯;只有31.0%老年人在医生诊断的情况下购药;有59.3%老年人为增强疗效自行增加服药剂量;64.5%的老年人在病情好转时, 自行停药或减少服药剂量;59.9%老年人用茶水或饮料送服药物。

2.4 老年人 漏服 、错服药物情况

漏服药物时, 42.0%的老年人会放弃服用药物, 37.3%的老年人会选择马上补服, 20.7%老年人选择与下次同服;10.7%老年人错服药物的原因为记错服用剂量, 6.0%老年人是因为记错药名, 11.9%老年人是因为药物放置的位置有误。

2.5 老年人获取用药知识途径

72.6%的老年人 , 主要都是通过医护人员的指导 , 来获取用药知识途径。通过电视网络、书籍报刊、健康讲座来获取用药知识途径的人数普遍都在20%左右。而只有个别人会通过亲朋好友、社区医疗机构来获取相关用药知识。

3 讨论

3.1 老年人过分用药现象较重

有关文献报道[1], 由于老年性疾病合并症多、病情变化复杂, 因此用药的种类多, 合并用药的机会增加, 疗效也较长, 容易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此同时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也随之增多, 给合理用药造成隐患。

3.2老年人存在不安全用药行为

从调查结果看, 老年人的不安全用药行为主要体现在用药依从性差、自主选用愿望强烈、用药知识缺乏等问题。47.9%老年人需要别人提醒服药, 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服药之前不看说明书, 与老年人记忆力、视力减退等生理功能改变等有关, 因此多关心老年人, 尤其是家庭在精神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 提高老年人用药的依从性, 定时定量服药, 减少漏服或重复用药现象。

3.3 加强对老年人安全用药的指导

通过多种途径如分发宣传资料、听健康讲座、针对性个别指导等方法, 反复强化老年人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宣传老年人用药原则, 提高老年人的服药依从性, 确保老年人合理安全用药。指导老年人合理放置药品, 学会利用不同的盒子、贴标签、闹钟提醒等方法避免错服漏服药物的问题;提倡首选非药物类治疗, 争取将药物的副作用、毒作用降到最低;做好心理护理, 开导老年人不要对用药有恐惧心理、排斥心理[4,5]。

同时加强家庭和社区支持系统在患者用药中的作用[6], 在社区内定期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活动, 指导家属多关系老年人, 帮助患者提高安全用药意思, 及时督促和耐心协助老年人按时服药, 让患者了解看药品说明书的意义, 提高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能和服药依从性, 避免盲目滥用各种保健品的服药, 才能有效地确保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白利颖, 吕丽婷, 崔晨, 丁杰.老年患者不安全用药行为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 (05) .

[2]樊茹, 樊晨, 王越, 贾艳红.老年人安全合理用药的相关问题[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 05, 17 (05) .

[3]华洪梅.社区老年人安全用药情况调查与指导[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05, 09 (14) :253-254.

[4]姜慧敏.老年人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 2013, 07, 06 (07) :146.

[5]王新萍.浅谈老年人的安全用药与护理[J].大家健康, 2014, 08, 08 (15) :185-186.

3.城市社区用药调查报告 篇三

资料与方法

此次调查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由调查人员随机确定调查对象,进行逐项提问并做相关记录。共收回符合要求的调查问卷151份。

在151名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中,男55人(36%),女96人(64%)。按年龄段统计:30岁以下40人(26%),31~45岁52人(34%),45~60岁39人(26%),60岁以上20人(13%)。按受教育程度分类:小学文化9人,初中文化46人,高中及其以上92人,分别占全部人数的6%、30%、61%。按家庭经济状况分类:宽裕型5人(3%),一般状况133人(88%),较差13人(9%)。

问卷回答情况

在问及“你认为目前社区内存在的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按照社区居民关注程度的高低依次是:环境卫生问题69人次,生活习惯问题69人次,卫生知识缺乏63人次,慢性病的管理和指导问题38人次。

在问到“你是否经常参加社区举行的有关健康教育的活动”时,回答经常参加的有94人(62%),因为其他原因不能经常参加的57人(38%)。绝大多数社区居民都希望有关机构经常深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在问及“你目前所知道的健康基本知识是从哪些渠道获得”时,社区居民的回答充分体现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114人次(75%)选择来自广播电视,96人次(64%)选择报刊杂志,57人次(38%)选择健康知识讲座,40人次选择墙报、专栏,32人次选择是其他人告诉的。

在问到“您参加这次活动最希望从中学到什么知识”时,希望得到日常生活保健知识126人次(83%),希望得到健康生活指导的86人次(57%),有64人次(42%)选择了慢性病预防知识。

在问到“您认为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哪种方法最合适”时,按照居民对健康教育活动多种形式的欢迎程度分别排序为健康咨询(93人次)、专题讲座(79人次)、专家义诊(68人次)、口头交流(47人次)和小组座谈(34人次)。

当问及“您喜欢哪几种形式的宣传材料”时,按照社区居民对健康宣传材料的喜爱程度,依次排序为卫生小册子(91人次)、卫生报刊(77人次)、卫生专栏(51人次)、卫生传单(40人次)、卫生展版(29人次)和宣传折页(19人次)。

当问及“你是否患有慢性病”时,有22人回答经医院诊断患有高血压病(占人员比例15%),3人患有糖尿病(2%)、4人患有冠心病(2%)。

当进一步问道“你所患的慢性病是否已经进行了规范的治疗”时,上述29名慢性病患者都自述在医生的指导下已经进行了连续的治疗。其中23人自我感觉控制效果良好(87%),6人控制效果不满意(13%)。在问及是否掌握了所患慢性疾病的规范治疗方法时,17人回答经医生宣传已经掌握(59%)。

当问道“你知道我国居民《健康指南》规定的每个健康人每日食盐量不应超过多少克吗?”时,回答准确的社区居民只有27人(18%),完全不知道的124人(82%)。但是几乎所有的社区居民都回答平时生活中没有计算过或者没有留意过每个月家庭实际食用的食盐量。

当问到“你经常饮酒吗?”,回答经常饮酒的50人(33%),不饮酒的101人(101%)。有74人(49%)知道经常过量饮酒或酗酒对身体的损害,另有77人(51%)则不清楚饮酒过量的危害。

当问及“你是否知道每人每天食用油不应超过多少克”时,只有10人(7%)能够回答出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家庭不清楚1个月究竟用了多少食用油。

在调查吸烟人群比例时,仍在吸烟的31人(21%),不吸烟120(79%)人,吸烟人群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且绝大多数为男性。有96人(64%)知道吸烟带来的害。

当问到“你经常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或文化娱乐活动吗?”回答经常参加身体锻炼的106人(70%)。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一般为早晨散步或参加社区举办的其他文体活动。大多数参加晨练活动的居民在冬季天气寒冷时中断。

当问及是否知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这四句保持健康的基本要领时,只有61人(40%)回答知道道。

当问到“你曾经参加过无偿献血吗?”被调查的人群中有38人(25%)回答参加过无偿献血,113人(75%)没有参加过。56人(37%)知道适量献血对身体无害,95人(63%)回答不知道。有94人(62%)知道应该到国家指定的献血机构献血。

当问道“你能说出火警、急救、交通事故报警的电话吗?”能全部说出上述电话号码的只有102人(68%)。

调查结果分析

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在回答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时,普遍表现出健康知识知晓率太低。在健康行为的形成方面也不尽如人意,被调查的人员中,尚有38%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经常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没有采取低盐、低脂饮食的具体措施;仍有21%的人继续吸烟;在对吸烟人群进行调查中,除3人外,其余28人都知道吸烟会对人体肺部带来伤害,充分说明了健康知识的知晓和健康行为的形成之间尚有很大的差距。

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活动的欢迎及对健康知识的渴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调查中发现,广大的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渴求非常迫切,几乎每一个被调查的居民都希望自己能掌握较为科学的生活常识和预防疾病的基本知识,都希望相关单位能经常到社区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居民比较关心的健康问题集中在社区的环境影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因此能及时得到日常生活保健知识则成了社区居民健康需求方面的首选。调查中发现,比较受欢迎的健康教育活动形式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健康咨询、健康专题讲座和专家义诊;社区居民比较喜欢的宣传材料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健康知识小册子、宣传报刊和卫生专栏。

4.中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调查 篇四

——以临安、嘉兴市为例

(城市管理112班施祺炜201122010328)

【摘要】 社区管理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当前社区管理的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加强和改善社区管理的过程中,需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社区职能转变,加强社区立法,创新社区管理工具和培育优秀的社区管理团队。

【关键词】社区管理 社区服务 政府

一、导言

城市社区管理是中国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逐渐成为我们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当前,如何提高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科学化水平,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性命题。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结合自身实情积极探索对这一难题的破解之道,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随着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开展,社区管理的主体逐步走向多元化,政府、社团组织、企事业组织及社区居民均有其各自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域。

二、调查研究

通过对临安市市民及对嘉兴市府南社区书记的访谈,笔者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城市基层社区管理范围内主要存在两大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业主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它们作为基层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在社区管理中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社区居民的自治性,但在当前社区业委会和居委会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导致其并没有能够发挥其应该具有的功能。

(一)业主委员会

对于业主委员会来说,它们面临的问题有:首先,在部分的物业小区内,根本就不存在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的成立需要一定繁琐的程序,如果缺乏社区物业和相关部门的支持,社区业委会的成立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次,业主委员会的日常运转增加了社区业主的经济负担。业委会作为业主们的自治组织,其日常运转经费来源于全体业主的缴费,这无疑

增加了业主的经济压力。如果业主不愿意缴纳费用,业委会则根本无法正常运转。再者,通过对于居民的访谈,当前业主委员会存在五大难题:业主大会召开难、业主委员会筹建难、正常运作难、司法维权难以及对业主委员会及其成员监督难。

(二)社区居委会

对于社区来说执法权的空白是最大的问题,现在社区干部对于居民的种种不良行为只能进行劝说,这样效率不高,效果不好,也不能解决问题。其次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居民素质参差不齐,卫生情况也不容乐观,治安也比较差。再者,社区工作者人数不够,往往一个8000户的大社区只有寥寥9个人管理,管理力量严重不足。

(三)物业公司

在访谈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居民往往对于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的工作不甚了解,但是对于物业公司的服务却了解的一清二楚,并且能够提出很多的意见和建议。于是,我们可以这么说,对于居民而言,物业公司服务的好坏,决定了他们对于小区的满意程度。然而物业公司的选择也有不同的情况。有的地方是由业主委员会公开招标,有的是上级街道指派,有的是房地开发商在前期委托的物业公司。不同的渠道进入的物业公司的情况导致物业市场混乱,管理良莠不齐。其次,由于物业管理在中国的发展时间不长,有些年代久远的小区往往没有物业的管理,同时也因为社区居委会人手不足,使那些小区环境相当糟糕,居民反应很大。再者,管理层次不不清晰,有些物业公司表示社区区委会是自己的上级单位,而社区则表示自己和物业公司只是协作关系,管理略显混乱。

三、对策研究

(一)积极推进社区职能转变

社区职能转变的前提是政府职能的转变,目前的社区是在传统行政职能影响下的半政府运作状态,在各级任务的落实与执行中,社区成为各种政府职能的汇集点。在推进社区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需要认真确定社区的职能范围,明确界定哪些职能必须由社区承担,哪些职能不需要由社区承担,并且通过法律法规等途径将其固化;二是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尤其是需要严格限制和规定具体管理职能的责任主体,打破上级给下级,一级给一级的不良现象,切实减轻社区的负担。

(二)加强城市物业社区共同体意识建设

社区本应是居民的生活共同体,本应是邻里而居、守望相助,但由于居民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难有交叉汇集,加之居民的社会地位、教育和职业经历亦各不相同,故难有情

感交集,难以形成共同意识。因此加强物业社区共同体精神建设,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是促进社区物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措施。一方面需要增强社区业主的主体性意识。物业小区是业主的小区而不是物业公司的小区,物业管理本质上是业主行使共同管理权利的体现,业主作为物业的所有人,是物业管理的主导者和物业服务的消费者,并通过业主大会行使物业管理的权利。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参与,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构建具有社区特色的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使得居民小区真正成为亲密无间、守望相助、出入相友的和谐物业小区。

(三)培育优秀的社区管理团队

社区管理工作团队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社区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要提升社区管理的水平和质量,首要的关键的任务是提升社区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一般来讲,需要在思想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等方面注重培养和提高,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融入居民的能力、服务居民的能力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在选拔社区管理人员时,要进行公开的招聘与考试,社区服务人员逐步实现持证上岗,同时对现任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培训,以适应不断变化了的管理环境。

四、结语

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但其核心问题是重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而在这一个根本问题上,西方的理论无法解释更无法指导我国的实践。根据西方流行的理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建设一个与国家和市场对抗的公民社会,即让国家(政府)走开,也让市场走开,让“社会”,即“公民社会”、“能动社会”,来主导整个社会的秩序。而我国各地的实践则表明,将国家与社会对立起来是行不通的,这既不符合中国的现实实践,又不符合中国的历史传统。郑杭生教授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是一项方兴未艾的伟大实践,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大背景,以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把分散的经验材料提升为较为系统的理论观点、形态,为其提供必要的学理支撑,这是中国社会学义不容辞的使命。”笔者衷心希望中国的城市社区管理能吸引更多的学者进行研究,让中国城市社区管理越来越现代化,系统化,效率化。

五、附录

嘉兴市府南社区书记访谈整理

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

答:服务群众,上情下达。具体来说就是向群众宣传政府的政策,向政府反映政策的实行情况和群众的意见。同时社区居委会也要关心帮助社区的弱势群体,维护社区的治安。

平时有没有群众会来居委会反应问题?具体是哪方面的问题?

答:主要反应的是关于政府政策的,比如政策中的有些疑问或者不理解的,例如这次的合作医疗,群众都会到我们这里来了解情况。除此之外还有小区的管理,治安情况也会来找我们。

现阶段你认为居委会的工作难点在哪里?

答:新居民(新嘉兴人,指外来务工者)的入住,居民素质不高,小区里饲养家禽,乱挂晒衣物等问题严重,卫生情况也不行,流动人口过多,治安也比较差。按照300户/人的标准配置社区工作人员的话,我们社区理应由27、8人,但是实际情况只有9人。

希望得到政府哪些帮助?

答:这个总的来说希望政府能够支持,主要的还是希望执法权进社区,现在社区干部对于居民的种种不良行为只能进行劝说,这样效率不高,效果不好,也不能解决问题。

社区资金紧不紧张?

答:这个不紧张,我们经济开发区的做法是给下面每个社区600万的资金用来投资优质资产,比如商铺,再利用商铺等资产的盈利补充进入社区的管理,文化氛围的建设,群众的服务。

居委会与物业公司的关系?

答:这个大体上可以算作是协作关系,是协作单位。物业公司主要是管理小区的环境和治安。临安的物业告诉我们是社区的下级单位?

答:这个应该是模式不一样。嘉兴的物业公司分前后期,前期是有房地产开发商雇佣的物业公司对房产进行管理,后期,业主入住,再有业主委员会选择物业公司进行管理,我们社区和物业应该还是协作关系,共同管理小区。

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的关系?

答:实际上有点上下级关系的意思,但是理论上应该是协作关系,因为社区居委会是最基础的居民自治组织,下级应该没有单位了。

居委会的成员产生?

答:这个都是选举产生的。(候选人的产生?)这个有很多种形式,有党员联名推荐,组织推荐,居民直选等等,但都是民主产生的居家养老?

答:这个主要是面对城市低保户,农村5保户的高龄老人,是一种低偿的养老模式,是低偿,不是无偿的。家中子女上班工作去了,把老人送到社区这里来,我们对老人进行一种日托管理,老人在居家养老中心可以上网,看报,看书,聊天,社区还提供送餐服务。现在嘉兴市还在试点中,不过之后会铺开。

六、参考文献

《新时期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现状、思路与方向》邱玉婷2012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新趋势》郑杭生黄家亮2012 《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城市社区组织功能提升》马纯红2012

《当前我国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柳玮

5.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考察报告 篇五

一、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基本情况

(一)社区建设的情况与主要特点

西安市雁塔区属于科技教育文化名区,总面积为152平方公里,总人口108万,常住人口68万,有高等院校22所,省部级以上科研院所55家。全区辖8个街道办事处,有各类社区85个,其中,省级示范社区为6个,市级示范社区26个。社区建设呈现出以下特点:

⒈社区布局及类型设置规划科学,社会资源整合度高。雁塔区依据辖区居民人数规模,产业空间布局,区域生活环境,交通状况的同质性、关联性等因素,并充分考虑社区社会资源的均衡性,将原有的582个居委会进行归并性的重组,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社区设置建设规划,将社区大致分为单位型、小区型和板块型几种类型,通过一系列机制的运行,使各类社区内的社会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的服务、保障、缓释、凝聚等功能。以电子城街道的西京社区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以公司为主体的单位型社区,社区的班子与西京公司离退休办公室在组织结构上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有居民15000多人,主体是公司的离退休职工,是一个庞大的居民集居区。社区面积上千平方米,有自己独立的经营实体,以文体培训和健身类为主业,对外实行微利有偿服务。而小寨路街道办事处所属的红专南路社区是一个由11家单位家属区和散居居民组成的板块型社区。有居民10000多人,社区办公面积有200多平方米。社区以优质的服务换取了辖区社会单位部分资源共享,居住在家居楼的居民成为社区居民来源的主体。

2.多元化投入机制,使各类社区的硬件建设呈现共赢共享的格局。雁塔区建立了多元投资主体的社区建设融资模式,主要采取“项目补贴、横向合资、置换资源、政府投入、社会单位与街道办赞助、争取捐助”等方式,投入4600多万元用于全区社区的建设,建成面积约3.2万平方米的区社区服务中心和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各街道也有相应的服务中心,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高质量”的要求,建成社区的各类设施和硬件。全区85个社区办公活动用房,主要采取“政府投入、单位补贴”的方式解决,为社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资、技术、装备基础,投资主体通过“换取服务、置换就业岗位、参与活动、共享成果”等形式,获得各取所需的利益。

3.以特色为根基,多样化的精品社区创建,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作用。西京社区就是以文体培训和健身为主要特色,采取资产经营和合作的方式引进一家体育健身俱乐部,成为陕西省第一家社区体育健身基地,形成了“三馆二场一花园”的建设格局,获取了国家体育总局、陕西省体育局、西安市体育局和雁塔区政府等多层次、多渠道的大量投入。以有偿的文体培训、体能测评、健身运动和相关产品等社区服务,成为体育精品社区。而红专南路社区则是以关爱残疾人和搭建就业信息平台为特色,创建了精品省级示范社区。从硬件设施到服务项目,该社区处处体现了对特殊人群的关爱、关注、关心与关怀。社区设置专门了盲道、残疾人车辆通道,四处奔波,与职能部门和社会单位磋商,采取单位适当补贴的方式,为辖区残疾人争取到暖气供应费减半征纳的优惠政策。以电子触摸屏和电子信息栏动态地发布社保、就业信息联网,并与辖区内外众多企业、事业单位建立了劳动保障信息保障网络,共享信息平台,主动对按沟通用工信息,提供了优良的就业服务。

(二)城市管理的主要做法

三省市给人感受很深的是:市容整洁、靓丽宁静、管理规范有序,在城市管理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主要是:

1.构建了条块结合的市容市貌管理工作指导体系。从城市管理体制上向城中村、社区延伸,建立了两支队伍(即保洁和监管队伍),为城中村、社区配置了清洁设施和保洁人员,强化了定期督查制度的落实,并出台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规范化管理办法》,正式把小区的环卫管理纳入整个市容管理范围,主干道与支路共同进入市容管理体系。

6.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的调查研究 篇六

系(院):政法学院年级:2010级专业:社会工作

姓名:黄文房学号:1002020106

前言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建设摆在了每个正在和将要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中国人面前。社区建设,在新时期中国会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突出的社会问题,面临的建设困境,以及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中国大陆的重新引进。解决不完的矛盾+不断地实事求是的探索=越来越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社区建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我们需要时刻的保持辩证的历史的唯物的态度去看待建设途中遇到的一切。不因成骄,不为挫乱。

社区建设,这一概念由民政部于1991年首次提出,从我国国情出发并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这既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又是政府由权力、责任、利益中心脱离出来,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形成政府与社区组织共同服务和管理社区的过程。由于长期以来城市街居体制孱弱,民间组织不发达,政府把社会稳定置于首要目标,因此将权力和责任向街居体制转移并实现服务到位。社会的急剧变化也使社区建设面临着众多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有强有力的推动,一方面又要实现政府权力的下放和过渡,这对政府是一个考验。同时,对于社区建设面临的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诸多基础性问题,及对于社会各方面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一、当前社区建设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分析

1、当前社区建设现状

为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在城市大力推动失去的服务的发展。90年代后期社区建设达到了高潮。我国的社区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区服务不断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一是社区服务/

5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设施数量不断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二是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全国已有社区服务专职工作人员30多万人,兼职工作人员50多万人,社区志愿服务者1600多万人,已初步形成由专、兼职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共同组成的社区服务队伍。三是社区服务对象和内容得到拓展。服务对象已从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逐步拓展到全体社区居民;服务内容从社会救助延伸到就业服务、卫生和计划生育和体育、便民利民等领域。四是新型社区服务机制初步建立。社会企事业单位、驻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服务的局面正在形成。社区服务方式、方法得到改进,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圈开始出现,“阳光超市”、“慈善超市”等新型服务方式的作用日趋显现,“一站式”服务不断推广,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社区服务。

从实践上看,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加强城市社区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二是在强化组织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满足城市居民日益提高的服务需求。再次,通过各地的实际情况加强了社区组织的硬件设施和工作、服务条件的建设,以及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最后,在社区组织体系和人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了社区服务活动。社区服务体系包含了相当广泛的服务项目,其中主要包括服务于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社区环境、社会治安服务、社区文化体育和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在就业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以及社区扶贫帮困服务和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与青少年、优抚对象和失业下岗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服务项目,同时还包括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2、当前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

我国社区服务总体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快速提高、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社区服务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第一,社区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基本单元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社区层面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社区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需要就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治安仍旧是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

第二,服务体系难以为社区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多方参与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

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数量不足,功能单一,总体水平不高。

第三,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缺乏稳定的投入机制,投资主体不明确,资金总量不足,部分地方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必要支出得不到保障,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第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统筹规划和针对性、操作行强的政策措施。

二、社会工作在社区建设中的分析

1、社区社会工作相比传统的社区工作所特有的专业优势

近年来,社会工作这一西方社会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的专业越来越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社会工作者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利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社会工作在社区建设中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社区社会工作,是运用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对象;以预防和解决社区问题为目标;以社区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宗旨;以培养和发扬社区居民互助精神为追求,调动和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提高社区福利水平,促进社区发展的过程。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又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社工社区的情况社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清楚社区的主要特点,了解社区的各种资源和力量。其次更重要的事,他们与案主建立可以合作沟通的关系,这是社区社会工作的关键。社区工作者充当着这样一个角色;一个促成者、协调者或者教导者。社区社工协助人们表达不满,发现自身的需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协助社区建立组织与制度。

说到社区社会工作,人们必然会联想到社区里做调解工作的大妈。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社区老大妈的调解效果,两者的工作似乎都很相似,但是不得不说,社区社工因为有一套社会工作模式而更胜一筹,并且也拥有着更强的个人魅力,社区社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水平的分析、调查能力,具有社工的基本理念和工作方法,写作能力,以及敬业精神。

2、发达国家在社区建设中借鉴分析

发达国家的社区建设发展到今天,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归纳其一些基本做法和经验主要是: 政府高度重视和组织引导。发达国家早期的社区发展带有较强的自发性质,随着社区地位在应对社会问题和社会挑战中作用的日益提升,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发展。尽管政府将大量具体事务交给非营利组织和社区承担,并鼓励企业参与,但政府在规划

指导、法律环境、项目组织和资金支持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澳大利亚政府从1983年开始先后实施了“地方政府社区发展”、“家庭和社区护理”、“农村社区”等一系列项目。2000年由联邦家庭与社区发展部组织实施“强化家庭和社区战略”,项目前四年投入2.2亿澳元,其中包括对儿童的照料,让儿童和青年人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实现社区现有资源的增值,培养社区居民的归属感等。政府部门除设立项目、安排资金外,还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体系,对项目实施进行评价、指导和监管。德国、加拿大等国家政府也通过直接投资、税收优惠、购买服务等多种措施,支持社区发展。在很多国家,政府还通过规划加强对社区发展的指导。早在1952年印度就推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制定社区发展规划,并注意社区建设与城市建设规划、新区开发规划的衔接。其做法还包括多渠道资金投入,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非营利组织和居民自治。

结语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逐步开展起来,到现在已经成为一股潮流。一开始成寿寺社区建设以社区服务为突破口和龙头,然后逐步扩展到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等全方位的社区事业建设。

1999年,沈阳市拉开了以社区自治为龙头、以社区组织建设为重点、以组织建设带动社区事业建设的全方位社区建设新阶段的序幕。2000年底,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文件。这个文件强调要“以改革精神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组织和队伍建设”,即以社区自治为龙头,以社区组织建设为重点,以社区组织建设推动社区事业建设的全方位社区建设的新阶段的启动。

新的时期,新的动向,新的曙光。事物都是发展的。改革开放后,旧的社会建设格局带来一系列问题已然明显,中国需要开辟一片新的局面,而社区建设就属于这个新局面中的一环。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的奋斗中,我们要时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世界上永远不变的,唯有变化本身,很多事物本就处在瞬息万变中。

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现在和将来社区建设中都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还不够等,但是只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完善各种设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社区建设将会取得更好的发展,社区建设在社会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将会趋向于社区自主治理的方向,这也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区建设的向前推进,变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或者仍会更多地随之而来。然而,只要我们能辩证地面对它们,实事求是的处理它们,相信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会走向更加光明的明天。

2013年11月5日

指导教师评语:

评分:

7.城市社区人群自杀态度调查研究 篇七

关键词:城市社区,人群自杀态度,调查

自杀是由个体自发完成的、故意且可预见的后果严重的行为, 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据报道, 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 而自杀未遂人数为自杀死亡人数的10~20倍。中国总自杀率为23/10万, 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约25~30万, 是中国第五位死亡原因[1]。自杀行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群对自杀行为的认知和态度有关[2]。目前国内对自杀态度的研究多侧重于某些特定人群, 如大学生、研究生、老年人、某些职业人群等。本研究对成都市社区居民自杀态度进行调查分析, 可为城市社区预防和控制自杀行为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 于2012年5-6月在成都市3个中心城区按方便抽样随机选取2个社区进行调查。共调查525人, 回收有效问卷470份, 有效率89.5%。其中男性187人 (39.8%) , 女性283人 (60.2%) ;年龄40岁及以下组305人 (64.9%) , 40岁以上组165人 (35.1%) 。

1.2 调查工具及方法

统一培训调查员后到社区进行调查, 问卷现场填答和回收, 采取自填, 填答困难者由调查员询问后填答。调查工具为肖水源编制的自杀态度问卷QSA (Suicide Attitude Questionnaire) [3], 共29个条目, 包括: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9项 (F1) ;对自杀者的态度10项 (F2) ;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5项 (F3) ;对安乐死的态度5项 (F4) 。采取5级评分制, ≤2.5分为对自杀持肯定、认可、理解和宽容的态度;2.5-3.5分为矛盾或中立态度;≥3.5分为对自杀持反对、否定、排斥和歧视态度。问卷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 稳定性较好。条目内部具有一定同质性。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7.0计算各维度条目均分, 不同组间的比较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P<0.01, **0.01

3 讨论

自杀行为已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自杀行为发生前会先产生自杀意念, 再逐步发展至自杀死亡, 自杀并不会突然发生。如能在产生自杀意念后及时干预, 则可能阻止自杀行为的发生。自杀意念的出现与个体对自杀行为、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安乐死等所持有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相关, 即自杀态度[4], 其强弱可直接影响自杀行为的发生、发展以及自杀手段的致命性, 是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因而对自杀态度的研究可为防控自杀行为提供依据。

从本次调查来看, 人群各维度总体均分处于2.5-3.5分之间, 表明所调查人群的自杀态度倾向于中立和矛盾态度。由于态度的不确定性, 因而如果遭遇某些意外打击或突发事件, 如重大疾病、亲人丧失、财产损失、感情受挫等, 采取自杀行为的可能性就倾向于增大;但另一方面, 如果对社区人群加强生命意义的教育, 让每个人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改变对自杀的态度, 在潜意识中形成反对、否定、排斥和歧视自杀的坚定态度, 增强生命意义感, 当他无论遇到多大的困境时, 就能够努力克服或战胜困难, 而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5]。

从表1可见, 不同性别的人群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 (P<0.05) 和对安乐死的态度上 (P<0.01) 存在差异。女性更倾向于保持中立和矛盾态度, 不容忽视的是42.1%的女性对安乐死持认可和宽容的态度, 而反对、排斥者仅占3.5%。此结果与雷兰英等的调查结果“城市社区成年人对自杀态度的各个维度在男女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P>0.05) ”不同, 可能与调查人群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文化背景、价值观不同等因素有关。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 原意是指无痛苦和有尊严地死亡,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安乐死包括一切因身心原因致死, 让其死亡以及自杀[6]。女性对安乐死的态度可能与其性格特点有关, 由于安乐死对象为身心遭受痛苦者, 容易得到女性的同情和怜悯, 认为安乐死可帮助其得到解脱, 不再受痛苦折磨, 因而反对、否定者极少。

40岁及以下组和40岁以上组在对待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和安乐死的态度方面存在差异 (P<0.01) 。40岁及以下组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多为理解和宽容, 而40岁以上组更多呈现中立和矛盾态度, 持反对、否定态度者均极少;40岁及以下组对安乐死持中立、矛盾和认可、宽容者均高于40岁以上组。在全球, 自杀是15岁~44岁人群的前三位死亡原因[7], 也是我国15~35岁人群首位死亡原因[8]。多项关于人群自杀态度的研究表明, 中学生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多为认可或理解,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其认可或理解的程度也随之增加;大学生及硕士研究生总体上对自杀行为持中立、矛盾或认可、宽容、理解态度[9,10,11,12,13]。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40岁以下人群, 尤其青少年是自杀的脆弱人群, 因其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 遭遇任何不如意均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由于自杀者往往具备某些性格特征, 如孤僻、内向、敏感、多疑等, 因而应适时进行心理干预, 强化家庭、学校、社会各级干预机制, 才能降低自杀率, 有效保护生命。40岁以上人群人生阅历较丰富, 忍耐性和对挫折的应对能力较强, 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更深刻, 哪怕遭遇不幸, 生的愿望依然强烈, 因而采取自杀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也有研究显示, 老年人在对待自杀的态度上更多持理解或肯定态度。艾娟等认为, 70岁以上老人及独居老人对安乐死均持肯定态度[14], 中国老年人自杀率是仅次于青少年的第二个高峰[15]。提示各年龄段人群各有其特征, 自杀干预应注重个性化, 不能一概而论。

8.城市社区用药调查报告 篇八

社区体育是群众体育工作的起点和重点。文章依据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对中国科技城绵阳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状况展开调查,指出:绵阳市社区体育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社区健身队伍组织的建设,政府应增加对社区体育发展的投入,改善社区健身场所环境条件,加快社区建设指导员队伍建设。

一、前言

社区体育是区域性的居民体育活动,而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又是社区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直接目标,研究社区体育活动也是认识一个地方社区体育发展水平和程度的重要窗口。通过对中国科技城绵阳市社区体育活动点的调查,考察社区群众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一般性特征,进而窥探绵阳市社区体育活动的基本状况,以期为地方社区体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之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中国科技城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三个行政区的社区体育活动点的锻炼群众。随机调查社区体育活动点14处。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三、结果与分析

(1)整体情况

调查对象总数440人,男性71人,女性369人,其中青壮年28人,中年人284人,老年人128人。调查对象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20岁,平均年龄54.45岁,年龄中位数56,年龄众数60。调查对象中退休人员30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0.2%,未退休人员131人,占29.8%。从文化程度上看,大学本科学历者26人,专科学历43人,高中77人,中师中专56人,小学59人。从职业分布来看,从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及有关人数241人,占总体54.8%,其它依次是办事人员、不便分类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最少的是农林生产人员。

(2)运动频度

运动频度指每周的锻炼次数,是考察体育人口的基本指标。统计发现,参与锻炼者显示了良好的健身习惯,65.5%的锻炼者能够保证每周5次以上的运动频度。锻炼者在统计学上达到直接体育人口的首要特征(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人数有88.9%,反映了绵阳市城市社区健身群众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健身习惯。数据分析发现,不同文化层次的社区锻炼者在运动频度上并未呈现明显差异,锻炼行为具有一定趋同性,这一观察有别于传统观点认为的锻炼行为同文化程度成正比的观点。绝大多数锻炼者比较习惯于至少每周1次的运动频度,在长期的锻炼过程中受同伴效应的影响,加深了对健身的认识,已养成了良好的健身习惯。

从年龄与运动频度的关系上看,青年人在社区活动点锻炼的运动频度最低,而中年人和老年人锻炼频度最高,在每周锻炼5次以上的人群中,中年人和老年人是主力军(266人),该群体人数共占到288个对象的92.4%。年轻人的锻炼积极性没有中老年人的高,但有逐步增加现象。

(3)锻炼时间

锻炼时间是考察体育人口的第二个指标。数据显示,有55.9%的社区健身者每次锻炼的时间在1-2小时,有25.%的锻炼者健身时间在1个小时以内。但是从总体上看,95%以上的锻炼者练习时间均超过30分钟,这一时间是符合体育人口所规定的时间要求的。在活动点锻炼的青年人相比中老年人锻炼时间偏少,中年人和老年人在每次活动1-2小时这个区间上表现非常一致,一是人数(112+106)上集中,二是时间上趋同。另外发现,每周活动超过1小时以上的人数为304人,其中240人为退休人员,占79.4%。

(4)锻炼强度

数据显示,在活动点锻炼的居民中有超过的80.5%人采用了中等强度的锻炼,15.5%的锻炼者采用了小强度锻炼,4.1%的人采用了大强度锻炼。通过时间强度的数据交叉表,发现每次活动为中等强度且获得时间在1-2小时之间的人数是208人,占总人数的47.3%。以上说明,社区健身的时间强度符合健身阀的要求,锻炼是科学和有效的。其它年龄段锻炼者在各强度上表现没有大的差别。

(5)锻炼项目

调查显示,绵阳市民在健身运动的项目选择上有个者广泛的内容。其项目特点表现为轻体力、弱竞技、较为重视内修,并赋予一定的表演性。根据调查数据,参与度较高的项目排序为:健身舞蹈、健身走、太极拳(剑)、交谊舞、扇子舞、健身操、柔力球、羽毛球、骑车、跑步。

(6)锻炼场所

健身场所是社区群众开展健身的最基本条件,也是社区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城市公共体育活动场所是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的要素,一定程度上反映社区体育建设的结果。数据显示,绵阳市城市社区群众体育锻炼场所集中度最高的是广场、公路旁、公园和住宅小区,这四个场所集中了锻炼人数的85.6%。这数据同全国其他城市相符,说明广场、公路旁的空地和人民公园在社区群众体育锻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向绵阳市政府提议修建“涪江全民健身体育公园”,截止2011年,绵阳市相关部门已经采纳了该提议,在涪江岸边建设了滨江绿道,该项目已经成为绵阳群众新的健身乐园。

(7)同伴关系

与朋友结伴锻炼是社区健身者的一般选择,72.1%健身者是与朋友结伴锻炼的,这种集群性的行为成为同伴效应。说明在社区健身活动中,朋友的体育行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与他一起锻炼者,健身者在锻炼时愿意与朋友一起练习。现实中我们发现这种现象以舞友、球友、朋友等方式存在。这提示社区体育建设过程中,要重视社区健身队伍组织的建设,要巩固和发展社区群众锻炼组织的内在凝聚力量,发挥健身组织的示范作用。

(8)锻炼目的

数据表明,绵阳市城市社区全民健身活动点参与健身锻炼者仍然是以增进生物性健康为和防治疾病发生为主要目的,以此为目的而参与锻炼的群众人数分别是388和196人次;其次才是消遣娱乐、减肥、减压放松等较为高级层级的需求。这说明,绵阳市城市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层次仍停留在生物性健身阶段,尚未发展到更高层次的追求精神娱乐的层面上来。

(9)锻炼指导

绵阳市全民健身活动点社区居民的健身指导工作主要是以活动点指导老师为主,占调查总数的71.7%;其它获取锻炼指导的途径分别是自学、相关人士的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指导的仅有6.8%。这一数据反映了当前绵阳城市社区居民健身指导的总体情况,缺乏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一个明显和突出的问题,不少在活动点的指导老师未获得体育部门的认证,但是获得了锻炼群众的认可。数据还显示,49.8%(220人)的锻炼技巧是从活动点学来的,另有26.4%(116人)的锻炼技巧是通过自学掌握的,说明健身点的指导在社区群众健身活动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社区体育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10)参加本健身活动点的原因

绵阳市城区的多个全面健身活动点分布在公园和马路的两旁,参与者选择的面较为宽广,锻炼者选择一个健身活动点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总体来看,离家最近且收费低廉的活动点是最受欢迎的,其次锻炼环境的好坏也是群众看重的另一较为重要的方面,再者就是指导的效果。

(11)社区健身活动点的困难

调查发现,绵阳城市社区体育活动中所存在的困难同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具有同质性。活动点存在的主要困难是活动场地的拥挤,其次是缺乏统一管理和经费。绵阳市的人民公园和五一广场公园是社区体育活动最为集中的2个区域,每天早晚2个时段前往锻炼的居民,每个点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点与点之间彼此相连,常常为了场地问题闹的不可开交。而在街道边上的活动点则存在汽车占位、花圃、障碍物等占据练习,造成练习场地的拥挤,或者本身就是因为场地面积不足,致使群众健身空间严重不足。

(12)绵阳市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的希望

增进健康是每一个参与锻炼者的共同愿望,而一个良好社区体育环境则是实现群众健身需求的基本保证。健身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希望有更好的场地条件(50.5%)和得到专业的体育指导服务(45%),在集体性的健身活动中,他们希望得到有关方面的支持,尤其是经费方面的支持(40%),再者就是希望能够有人管一管,使他们的组织正规化。群众当中,还有26.6%的人不知道国家已经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还有57.7%的人虽然知道条例,但不是很清楚条例的内容,还不知道如何保障自己的健身权益。

(13)街道社区体育工作

城市街道办事处是社区体育的建设者,社区体育工作是街道和社区工作中的一个方面。对社区健身居民调查发现,有35.9%的群众回答街道帮助建立了晨晚练活动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全面健身活动宣传,但仍有45%的群众不清楚街道在社区体育工作中的内容。这一方说明群众对街道社区体育工作管理内容不够清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街道社区体育工作是社区体育建设中较为薄弱的一环。

从对社区健身群众的调查来看,群众的呼声在于政府能够兴建全民健身广场,能够安排专业人员负责社区全民健身工作,增加对社区体育发展的投入,并及时培养社区健身指导员。

四、结论与建议

绵阳市城市社区健身者的平均年龄是54.5岁,中年人和年轻老年人是主力军。他们比较习惯于至少每周1次以上的运动频度,在长期的锻炼过程中受同伴的相互影响,加深了对健身的认识,养成了良好的健身习惯。但从事体育活动的层次仍停留在生物性健身阶段,尚未发展到精神娱乐的层面上来。

绵阳市社区健身项目表现为轻体力、弱竞技、较为重视内修,表演性强,锻炼场所主要集中于广场、公路旁、公园和住宅小区,喜欢结伴锻炼,具有同伴效应特征。社区健身人群多从属于实质性体育人口。

社区健身指导工作主要是以活动点指导老师为主,持证社会体育指导参与指导有待提高。离家最近且收费低廉的活动点是最受欢迎的,其存在的主要困难是活动场地的拥挤,其次是缺乏统一管理和经费。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希望有更好的场地条件和得到专业的体育指导服务。街道社区体育工作是社区体育建设中表现尚为薄弱,是今后社区体育建设亟需重视的问题。

上一篇: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个人下一篇:中班安全教育活动教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