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数学好玩

2024-08-26

怎样让数学好玩(12篇)

1.怎样让数学好玩 篇一

一、在生活化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从哲学的角度指出:“在现实世界中, 可以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构造我们的学习, 也就是人类适应经验的过程, 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这就是说, 从学生生活出发, 从学习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 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 学生才能真正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时候, 可以概括成四句话:“多了要减, 少了要加, 多减了要加, 少减了要减。”对于这个算理的概括, 看似十分的精练, 实则不然。一些学生在运用时常常出错, 究其原因, 恐怕是规律的产生脱离了学生的经验结构。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购物引入, 比如:小方带了195元钱, 买了一个书包用了98元。问:小方该怎样付款?他还剩多少钱?学生有过类似的经验, 他们大都会说小方先付100元, 营业员找回2元, 他还剩 (95+2) 元, 然后再将上述生活问题进行数学化, 即195-100+2, 于是, 对于195-98这类的简便运算, 学生就掌握得牢固了。

二、捕捉“生活素材”,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 数学的学习是枯燥的。特别是学习计算, 学生的情绪更低。为此结合教材特点, 学生特点, 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在情境中掌握,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 在学习《年月日》一课时, 我就谜语引入创设情境, “有两个宝宝真稀奇, 身穿三百多件衣, 天天都要脱一件, 等到年底剩张皮”这是什么呢?学生好奇心被激发了, 争先猜出了谜底 (年历) , 这时候, 老师提出问题, 学生在旺盛的求知欲的驱使下, 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程,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又如教学“乘法口算”时, 教学前, 对校门外的小商家进行调查, 并选择合适的数据在教学中使用。上课时, 老师问:“你们喜欢吃哪家的早饭?吃什么?”上数学课, 讨论早饭的问题, 学生兴趣很高, 纷纷发言, 有的说:“我喜欢吃李家的麻酱烧饼。”老师出示调查数据:“昨天早上, 他家卖了54个, 4元一个, 你能算出他家收入多少钱吗?”学生不但列出算式, 计算出得数, 还给大家讲出他是怎样算的。就这样, 学生在说笑、讨论、争论、商量中, 不但学会了乘法口算, 还对各家经营进行了评价, 并提出有些食品怎样改进会更受欢迎等,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在小摊上吃虽然快、省事, 但不卫生。有些学生商量说:“如果他们小商家联合盖间大房子, 都在大房子里做饭, 我们在大房子里吃饭就好了。这是他们今天的想法, 也许明天在他们那里会变为现实。

三、回归“生活天地”, 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任何功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 即孩子自己会学, 学了会用, 会解决实际问题, 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 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 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生活真有趣, 数学真有趣。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 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如,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 可以模拟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通过识别商品, 看标价, 付钱, 找钱等活动, 使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假币, 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道理, 从而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

四、设置“生活背景”, 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知识后, 可让学生充当某些角色, 如营业员, 装潢工人, 车间工人, 调度员等。当他们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学着安排生活。如学习了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 让学生当空调零件装配车间主任, 合理安排各组人员人数的编排, 使生产效率最优化。当学习了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后, 让学生作为土地管理人员去安排各农家宅院的用地面积。在这样一个以参与者身份进行活动的过程中, 既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兴趣, 又培养了实际计算、测量能力。在体验活用知识的快乐中, 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得到了巩固, 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带到生活中去, 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结合起来, 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此外, “让生活中的数学更语言化, 数学中的语言更生活化”在21世纪现代数学教学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也是思维的结果, 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概念本身高度抽象概括, 与儿童的认识能力不相符。所以要鼓励学生课堂中多讲、多问, 是数学符号具有儿童化的语言功能。如果思维已生活化了, 语言仍依据书本上的文字, 未免有些教条, 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生活化的数学语言更贴近儿童生活, 毕竟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体。

2.让学生学习“好玩”的数学 篇二

关键词:享受 创造 “有营养” “好吃” “好玩” 体验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161-01

让学生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的理念,最早是由北京的数学“大家”—— 吴正宪老师提出来的。她把数学的学习比喻成吃东西,让老师们坚守—— “有营养”的数学;创造—— “好吃”的数学。

这个理念深深触动了我,我引以为方向,努力去实践着,慢慢地积累了收获和感动。我认为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与生活密切联系”、“能听得懂”、“可以动手做”,还能让学生玩的、吃的有营养。这也让我想到了这样一个故事:陶行知老先生去外地讲学,讲学之前从桌子里掏出一只鸡来,大家都很惊奇,不知陶老先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见陶老先生先是用手按住鸡头让鸡吃米,鸡挣扎着就是不吃。正当大家困惑不解时,陶老先生后退几步让鸡吃米,结果鸡很快吃了起来。

联想我们的数学教学,感触很深。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不肯学、学不扎实,那是因为他们成天在被動地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不是主动地“做数学”。课标的出台,指明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前进方向。如何坚守—— “有营养”的数学;创造—— “好吃”的数学,成了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1 走进美妙的数学,感受数学“好玩”

好玩的数学,往往更能调动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学到“有营养”的数学,且记忆深刻。

教师如何创造“好玩”的数学?关键是在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上。作为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要十分重视学生“乐不乐”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要求教师要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武器”。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所以我认为游戏激趣,正能达到这一目的。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童年不可缺少的情感,是儿童完整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许多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科学地、适当地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好玩”的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好玩”的数学不是空洞的、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

在备课青岛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中的“表内乘法(二)”的第一课时时,我灵机一动,借助教材的情景,提前一天设计了缝“沙包”的生活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己或家长帮助缝制一个“沙包”,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让学生六个人一小组展示交流自己的收获,并根据这一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这一现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兴趣昂扬,学生主动举手介绍:一个沙包用六块布,可以缝的工整、漂亮;两个沙包用十二块布,因为两个沙包用了两个六块……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交流,让我欣喜异常。这让我发现用学生熟悉的、身边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学生会学得更加主动,学得更加透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数学在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切切实实地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能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3 在“好玩”中创造自己能听得懂的数学

数学语言要求精确,但太精确的语言描述的定义,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抽象”、“生涩”的。如何让难懂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并记住,是需要学生学“能听得懂的数学”,这就要求老师“人为的把难点降下来”。

在吴正宪老师的《估算》一课中,吴老师就在“好玩”的课堂氛围里,借助了学生的语言确定了“大估”、“小估”、“中估”、“四下五上估”……虽然不是精确的语言,但都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吴老师将知识与情景融为一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学生思维活跃、情感积极、交流热烈、合作愉快。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新课程理念。

在教学青岛版数学第一册《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好玩”的小棒、计数器中,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和过程。看似“好玩”,其实更能让学生掌握进位加的算法,而且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勇于在“好玩”中创造自己能听得懂的数学。

4 在“好玩”中,让学生学“动手做的”数学

北师大教授周玉仁说:“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只有手脑并用,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安排学生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操作实践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获取做数学的经验,从而达到让学生善于“做数学”的目的。在教学青岛版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中的《认识角》一课时,当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特征后,我便让学生每五人一组,并且给每个组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材料:硬纸条、图钉、小棒、小猴头像、不规则纸片等等。接着提出要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做一只“调皮猴”,并且让“调皮猴”能够动起来。在“调皮猴”动的过程中,你有什么重大发现,记下来。学生们积极参与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在摆一摆、搭一搭、粘一粘、拉一拉等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在交流中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了角的模型,总结了制作方法和交流了自己的发现,这样可以既训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角的认识。角的开口中蕴含了边的叉开程度决定角的大小的道理,也为以后的几何教学埋下了伏笔,完全是一举多得!也让我们对“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这个说法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之,属于孩子们自己“好玩”的数学才是最美的数学。最美的数学,一定伴随着孩子们千奇百怪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正宪与小学数学[Z].

3.怎样让数学成绩提高 篇三

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下棋、打牌、激烈争论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不能平静下来。 其次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以下“五到”: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也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

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实验的动作,生动而深刻的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 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数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 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 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课文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 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依据学生实际进行点拨、解释,归纳总结,达到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目的,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让学生出示自己准备好的三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硬纸板,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每一个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再由学生报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迅速、准确地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这时,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有旺盛的需求欲望,心理上造成“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

4.怎样让数学走向学生生活实际 篇四

怎样让数学走向学生生活实际

新疆石河子一四九团小学 李新龙

为什么长期以来,我们许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呢?其中主要的原因便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太远,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淡薄了知识的来源与应用,许多的学生只有在课堂上与考场上才感到数学有用,而走出课堂,离开考场数学价值几乎不存在。这一现状,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组织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感悟数学的作用,体验数学的乐趣,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

怎样让数学走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学好数学呢?结合《数学课程标准》谈谈几点认识。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这要求我们做教师的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挖掘出生活中的资源,创设一种数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认识自然数“1”的教学中,我仿照课本中的图,在教室前方布置了一个真实的环境,让一名学生坐在课桌前,手拿铅笔,在本子上写字,桌上放着一个文具盒,一本练习本,一支铅笔。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观察这些东西的个数都相同吗?这个数是几呢?通过创设特定的环境;让学生处于教材内容所规定的情境中,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在学习“统计”时,我创设了元旦给同学准备水果的情景,学生对自己班级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买水果的提议,自然引出各种水果要买多少这一涉及统计的问题。要听取全班同学的意见,就要进行调查统计,这样,学生对进行调查统计的目的就非常明确了。这种由生活情境中引发的问题,是学生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当然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究实践活动之中,自然会对数学产生一种兴趣和一种渴望解决问题的追求。

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展数学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学习开工,教师可组织操作活动、模拟活动、合作活动等数学实践活动。如学习时、分、秒的认识,数自己一分钟内脉搏的跳动次数,体会一分钟的.长短。让学生获得体验,让学生明白数学不是从天而降,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对数学来说,也不例外。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中,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才会产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毅力。例如:学完“圆的认识”,学生明白了生活中车轮为什么都是圆的道理;学习了人民币,学生知道了妈妈给10元,自己最多可以买多少样文具;学习了“统计”后,人人争当小小统计员,帮助爸爸妈妈统计每月开支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学生明白了自行车架、屋顶的支架为什么是三角形的;学习了“平四边形的可变形性质”后,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哪些东西是用平行四边形做的;学习了“求平均数”后,让学生计算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通过买东西比较2.35元和2.4元的大小;利用直尺的刻度直观地比较0.07米和0.059米的长短等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学生体会到所学的是“有价值的数学”,他们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在生活中,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数学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展现数学的开放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相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这与数学知识背景、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设计出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学习内容,并采取新颖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呈现的形式,可以是卡通、漫画、图片、照片、表格,也可以是纯文字,也可以是图文并茂。以“数的运算”为例:第一学段以实物图片、卡通对话等较直观的方式呈现;第二学段则可以在使用图片形式的基础上,引入数据、文字等形式,以帮助学生将运算的行为“内化”而不一定都得实际“动手”;第三学段,或许就可以以表格、文字形式为主,帮助学生在抽象思维层次上总结,归纳各种运算的特征和规律,以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算的本质特征。

5.怎样让数学好玩 篇五

怎样让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王 飞

(江苏省泗阳县卢集中学)

摘 要:数学课堂,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心理环境,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增长见识,使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取得真正的实效,使农村中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提高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在上课时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事编成故事或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情境来解决问题。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学习数学,鼓励学生善于去观察、发现和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关键在于我们要把数学教得“有趣”.在刚升入初中学习数学的第一节课就让学生知道数学将学些什么,学了数学有什么用。通过一些有趣的动手实验、生动的内容讲解,让学生知道“数学有趣”“数学有用”,然后再进一步告诉学生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只要开头开得好,就会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精神压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心理环境,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疑,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不断激发其求知欲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这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习的个体,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兴趣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活动舞台。因此,数学学习并不是对知识的直接接受,而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的数学活动。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知识都是已知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仍是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来完成所学的知识。数学教学强调让学生“做数学”,通过“做数学”让学生来体验、理解数学的内容、思想与方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从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合作探索也是教学过程中一种常用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主动探索,不仅使学生增长知识,而且在从事数学活动中,动机、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课堂上组织大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不局限于以往的听、想、看、算,更重要的是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从而使课堂学习气氛更加活跃。

三、分层次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知识,发展其能力

在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着两极分化、差生面广、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对学数学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对他们因材施教。对学习数学感到吃力的学生,开始时要求低一些,使他们感到学数学比较容易,继而再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觉得学习数学也不是一件难事。当然练习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有助于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进而得到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法。但传统的习题形式单一化,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而学生则是照葫芦画瓢,按照例题的模式直接照搬下来。还有部分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统一的内容,期望达到统一的目标,这种教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形式下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形式下的数学练习形式,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想提高农村中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就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友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6.怎样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篇六

关键词:数学教学,活用教材,教法科学

一、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上好课备课是关键, 有时备课备得面面俱到, 课堂上却死气沉沉, 从有的学生的眼神里就可以看出, 他们觉得老师没本事, 连这种还要讲, 我老早就学会了, 真没劲。现在的学生接触的事物多, 了解的信息多, 我们的教师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学生了不得, 他们大多爱表现, 只要老师给予机会, 一般都不会放过, 所以只要你的课堂处处体现着学生是第一位的, 抱着学习的心理, 把自己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和学生相互学习, 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这比较符合现在学生的想法, 学生也欢迎这样的老师出现。

二、活用教材

中学数学教材, 也与其他学科一样, 已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进行了多次的修改, 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体例方面, 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可以说新的教材越来越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教材就没有灵活使用的要求了, 相反地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 比以往有更高的要求, 更丰富的内涵。我们的教师习惯于“教”教材, 而不习惯于“用”教材, 只重视了书本, 而忽视了最直观的生活情景, 不会作灵活处理, 这也暴露了出了教学理念问题。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 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实现教材价值的潜在因素。

教材编写者精心设计, 除了数学知识之外, 还渗透了一些地理、体育、饮食、爱护公物、人口、环保、保护野生动物、天文、国防教育等知识, 据一位有心的老师作过统计, 就环境教育方面涉及的就有24处 (仅双册) 。《数学课程解读》中明确指出:这次课程改革突出思想品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以及综合性实践活动等;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强调在社会主义经济转变的过程中, 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我们做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的学生只会死答题, 为数学而数学, 不会感觉数学给予我们的帮助, 更不会通过一些数据, 体会其中的内涵, 这不能怪学生, 只能怪我们老师, 是我们做得不够, 如果抓住每一次机会, 适时地教育, 我们学生各方面的意识会大大有所改善。如应用题可以让学生先说这道题讲了一件什么事, 不要以为数学课只是做几道题就可以了, 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以后的发展, 所以这一步值得去做, 做了, 学生才能通过数据的比较, 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体会得更深。我们要教好书, 更要育好人, 既有知识目标, 又有技能目标, 更有情感目标, 这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

2. 钻研教材, 不仅能“钻”进去, 而且能“跳”出来。

教材的滞后性, 我们每个数学老师都有体会。如生活中钱的计算, 分已不再出现, 而教材中却还出现。对教材中这些滞后现实的不足, 教学时要予以暴露和弥补。如利息一课的教学, 教师到银行部门进行了解, 收集有关资料, 以防教学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发生, 让教材和上了时代的节拍。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存款利息要纳税的实际, 教学时, 在学生掌握“利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很有必要地补充了“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1-20%) ”这一公式, 这同时也体现出了教学的使用性。又如,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有的地方已出现了自动存款机, 犹如自动取款机一样方便, 存款、取款时可以不用填写凭条, 教学时可大胆去掉原教材中让学生“填写存款凭条”这一内容。

三、教法科学

1. 创设问题情境。

人的思维起源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 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 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因此, 在教学时, 教师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使学生产生探究愿望, 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如利息这一课, 我基本上是没有多讲什么, 先让学生调查有关利息的资料, 并让学生预习一下课文, 课中, 我设计了几条目标, 如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税后利息?你能举例说明吗?在非常民主的氛围中给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时空, 让学生“尽言”“言尽”,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 让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教学效果也异常得好。

2. 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

7.怎样让数学“动”起来 篇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A-0086-01

现在的很多小学生谈数学而色变,因为数学在他们的脑海里是极其抽象的逻辑思维。正因为给数学戴上了这些高帽子,致使孩子们对数学学习望而生畏,觉得数学是可望而不可学的。这种心理不仅不利于数学学习,还会导致学生丢失数学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教师首要的任务是使孩子们正确地认识数学,让他们在生活中亲近数学。

一、把数学置于故事之中

故事具有生动形象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果把知识渗透进故事中,教学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我出示了白雪公主的图片,孩子们立刻想到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一下子活跃起来。接下来我出示了七个小矮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前三个小矮人帽子上的数字7、14、21,并找一找这些数字在排列上的规律。通过观察思考,孩子们发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7。我让孩子们按照规律把后四个小矮人帽子上的数字也填上去。于是孩子们填出了:28、35、42、49。这时教师进行总结:从这列数中,我们知道一个7是7,两个7是14……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情景的创设,枯燥的乘法口诀变得形象生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把数学置于体验之中

体验教学可以让学习者更亲近学习活动,更容易融入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比如在教学“直线”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过点画直线”这个知识点,让每个学生都充当一个点,感受过一个点能作多少条直线。孩子们发现,可以从四面八方穿过自己作一条直线,进而总结出过一个点能作无数条直线。然后让每两个学生任意组合,看看过两个人能作几条直线,通过观察发现:过两个点只能作一条直线;以此类推,过三个点呢?通过组合孩子们发现过三个点有时能作一条直线,有时不能作直线。通过这样一个体验活动,孩子们自己充当了一个点,把数学问题演绎得生动形象,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意识。放开手脚让学生去体验,这样的课堂有预设更有生成,在课堂中,我们发现孩子的一些错误,要及时去对症下药,同时这样的课堂已经活化了知识体系,学生不仅能习得我们教材中的知识,也许还能发现一些未曾发现的奥秘。

三、把数学置于生活之中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离开生活。如笔者在教学“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老师要为同学们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3个绿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钢笔、铅笔盒、一个排球。现在老师想请你们为我设计一下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好吗?”学生通过热烈的讨论,最后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确定了下来。这样的实际运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不是把数学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带领学生去自己发现。这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而且这样的习得也会铭刻在心,不会忘记。

在小学阶段,数学的世界虽然是数字的王国,但我们同样可以赋予它“生命”的活力,把数学教学演绎得多姿多彩。

8.好玩的数学 篇八

求知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满足的过程,在不断地学习新知的基础上,本身也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感,但这些对于学生们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天生爱玩好动,对待难题表现的也不一样,有些学生知难而进,在学习中得到乐趣,有些却知难而退,以为逃避困难时最大的受益。所以要让学生理解数学好玩,不能简单的以为数学会给学生带来乐趣,否则就没法让学生产生兴趣,甚至会令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

那么怎么做才能使得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好玩”呢,我以为有以下两个大方面,一从教师备课讲课入手,二从学生自身的思想觉悟入手。

教师方面:

备课:每一节备课都会有教学的目标,重难点,课堂小结等等,做到

1.课本中每一节课都是以一个小故事小情景为引导,教师的备课也大可如此,新授课引入情景教学,让学生深入到教学中去,明白自己就是学习的元素。

2.对于教学重难点,以往的教学中这是要提醒教师该注意的东西,其实在教学中也可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师以旁观者的态度引导学生不断克服重难点,获取胜利的喜悦感。

3.课堂教学中注意多练、多想、多讨论,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对于错题,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总结出容易出错的点,打架共同进步,相互协作。

4.争强集体观念。做题时也可以通过分组竞赛,分组讨论等活动,促进学生竞争意思,让学生明白相互合作的乐趣。

5.善于总结,引起下文,产生兴趣。就如评述一般,数学也是具有连贯性的,每节课都是下节课的基础,下课前进行本节课小结,都学到什么知识,学生自我总结,认真回顾。那么学到这些知识后有该进行怎么深层次的学习呢,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语言引起学生兴趣---且听下回讲解!再次激发学生兴趣。

6.增加趣味性的数学题目,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乐于解决困难,获得胜利的喜悦感。学生方面:

兴趣的产生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艺术,学生自身的觉悟也是很高的。

1.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时时用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明白数学的重要性,同时明白,“生活过得好,数学地学好”。

2.锻炼学生的意志,遇到难题迎难而上,克服困难,正当先锋。

3.自己定目标,争取每次考试都会有进步,每次学习都能全吸收。

4.对待学生一样要多表扬,多鼓励,是学生知道认真学习是会受到表扬,懂得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9.小班数学好玩的夹子 篇九

活动目标:

1、通过层层递进的游戏教学法,复习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手口一致地点数,说出总数,并按数取物。

2、通过晾衣夹的不断操作,动手动脑,进一步感知数与物的匹配关系,发展对应、比较、概括、推理等思维能力。活动准备: 1、1~5大点数卡一份,数字火车,奖励贴纸若干。

2、幼儿每人1份点卡,晾衣夹若干。活动过程:

一、手口一致地看夹点数

1、教师出示夹子,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 小结:在生活中,夹子是妈妈的好帮手。

2、夹子游戏。

师:今天我们和夹子一起做游戏,瞧,我的夹子夹在哪?

小结:夹子可以夹到头发上、领子上、口袋上、裤子上、袖口上…… 师:请你看看老师身上有几个夹子?要怎样才能数清楚?

小结:我们可以把夹子排排对,这样就数得更清楚。(教师把夹子依次夹在事先准备好的卡纸上)

二、师幼互动,点数

1、幼儿玩夹夹子。(每个幼儿分到4--5个夹子,可以事先放在椅子底下)师:数一数你身上有几个夹子?请个别幼儿上来说一说。(操作完幼儿把夹子放回椅子下面)

三、数物匹配,一一对应

1、教师出示1~5的大点数卡,复习认识1~5以内的数。

2、数物匹配游戏。

师:点卡宝宝想找夹子做好朋友,一起去旅行。点卡3应该找几个夹子做朋友呢?(请个别幼儿上来夹,把1--5的点卡都夹好)

3、教师出示数字火车,引导幼儿认识数字火车上的数字。

师:点卡宝宝和夹子要坐上数字火车去旅行了。请你看一看,3号车厢要坐谁?(点数3和它的夹子朋友,请个别幼儿把1---5的卡片放上数字火车,)

10.怎样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篇十

一、提高兴趣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教学中当一个小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发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进而不会感到学习学习是一种负担,为此,教师应从多方面给予引趣。

1. 以图引趣。有特色的图形能促进注意力的集中和刺激思维活动,加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例如讲数学的组成时,画上学生喜欢的动物再配上不同的颜色来教学,就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顿时恍然大悟,深刻理解了数的组成。

2. 语言引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设问引趣。“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鼓励参与

在教学实际中,要从各方面尽量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运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旧引新,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启发设问,让学生直接参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探索结论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 让学生走上讲台。让学生走上讲台,扮演老师的角色,这样既满足学生的参与及自我表现心理,又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体作用。

3. 让学生自编练习题和自我改错。适当地让学生自编练习题可以使学生更为熟练的掌握与应用所学的知识,对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十分有用。

三、及时表彰

成功和愉快总是相伴的,成功能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在课堂教学中,设法创设竞争和取得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特别对后进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耐心启发,因势利导,在教学环节中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取得成功的愉快感中增强信心,奋发向上。

11.怎样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永葆活力 篇十一

不论是什么教学, 要想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于导入导得好不好, 教师讲课导入得好, 不仅能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兴趣,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 使学生积极思维, 勇于创新, 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所以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正如我们所说的,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如果教师导入时让学生走了弯路, 学生会很难马上进入角色, 学习缺少了主动性, 学生很难保持注意力, 相反, 离教学的目标更远了, 这样违背了教学的最初目的, 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 每位老师都应该重视导入部分, 有时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能力, 激发学习的兴趣, 而且更为直观、醒目, 学生一目了然, 上课更具有活力和激情。

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以及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知识, 相反, 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敢想、不敢说, 这种现象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要让学生有活力, 教师要唤起学生的自信。一般的教学都是老师讲, 学生听, 然后练习一节课就下来了, 学生在这种课堂中自然也就缺少了思维的空间, 语言表达空乏。甚至有些时候学生想说但限于这种课堂气氛, 学生不敢表达, 这样长此以往, 学生对老师和这门课都失去了信心, 随之产生厌学情绪。要想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唯有自由能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 在教学中, 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 营造宽松的氛围, 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 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想、敢说, 才会将活动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尽最大可能地将思维与动手操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学生以一种积极备战的状态迎接一节课, 全身心投入课堂中, 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如果学生能在愉悦的教学气氛中学习, 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因此, 作为老师要精心备课, 给学生营造愉悦的氛围, 找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玩是孩子的天性, 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玩的天性, 将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学会知识、学会技能、学会交际, 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所以, 在教学中应多设置一些游戏环节, 让学生能充分地参与其中, 把学生的好动、好新、好奇、好胜充分调动起来, 通过游戏性情境, 让学生能通过游戏学习新知识, 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强烈, 注意力也是很集中的, 对新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层次自然较以前更为深刻, 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手段也尤为重要, 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单一, 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方法, 高年级课堂上课节奏要快, 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与速度。教学中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 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如小组学习, 选出代表发言, 个别点评, 对回答出色的小组及时奖励。低年级的课堂一定要多强调, 多练习, 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 比如, 角色扮演, 看谁坐得端就让谁回答, 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对知识的记忆特别牢固, 教学效果也有所提高了。

学生一节课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老师的评价是紧密相连的, 数学教学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评价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老师的一句话大的方面来说也许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 有的起好的作用, 会使得学生从本质有了改变, 给了学生前进的动力, 而有时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 或者不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的心理产生变化, 适得其反阻碍学生的发展;从小的方面来说, 正确、恰当的评价也许会使这节课锦上添花,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求知欲更为强烈。而不合理的评价会使得学生在本节课没有学到真正的数学知识, 课堂上不能表现自然, 也就不能在课堂上进行其他的活动, 何谈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有活力, 因此, 教学中要牢牢把握评价促发展的本质,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12.《数学好玩(优化)》教学设计 篇十二

南平市大横中心小学:王金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

2、让学生尝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使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难

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猜谜语: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是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珍贵而又最容易被人忽略。当它快到极限时,人们才发现它的重要!它是什么呢?(谜底:时间)

2、导入: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我们在生活当中怎样做才能节省更多的时间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得到一些启发。

3、淘气放学回家后,写作业40分,和爸爸下棋20分,练字20分钟。最少多长时间完成任务?(80分钟)

4、笑笑放学回家后,写作业40分,听音乐20分,跳绳20分钟。最少多长时间完成任务?(60分钟)你是怎么想的?

5、为什么淘气办玩三件事要80分钟,而笑笑办玩同样的三件事只要60分钟呢?(淘气做三件事的时候要一件一件做,而笑笑做三件事情有两件事可以同时做,这样笑笑就节省了20分钟。)(板书:合理安排,同时完成。)

二、探究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一)、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同时完成呢?同学们先看看下面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1、看电视、泡脚、洗脸。

2、练口算、玩电脑、做手工。

3、吃苹果、练钢琴、背英语单词、听音乐。

4、换衣服、洗衣机洗衣服、凉衣服。(板书:先后顺序)看来我们合理安排时间不仅仅是考虑能不能同时完成,还要考虑先后顺序。

(二)、煮饭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中午,妈妈下班回家煮饭,洗菜5分钟,切菜4分钟,炒菜15分钟,淘米2分钟,用电饭煲煮饭25分钟。妈妈应该怎样安排,才能用最短的时间让全家吃上饭?

2、同学们想一想这里有几件事情?你认为妈妈应该怎样合理安排时间?(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再请个别学生上台摆一摆。

3、在同时完成这几件事情的时候,还要考虑到什么问题?(时间够不够)

4、洗菜、切菜、炒菜可以随意地摆放吗?

5、谁能把妈妈做的这几件事情完整地说一说?

6、可用“→”标出做事情的先后顺序。(这就是完成这整件事情的流程图)还要在事情的后面写上时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优化》(板书课题)

(三)、沏茶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淘气沏茶需要做哪些事情?每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这里有几件事情?做事情要按一定的顺序,沏茶的过程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时最短的方案。让学生尝试象黑板那样画出流程图呢。(1)思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然后让学生上台摆一摆)

(2)经你的合理安排,计算出你一共用了多长时间?节省了多长时间?

3、组织学生交流后汇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选出最优方案。谁能把这件事情完整地说一说呢?

4、小结:当有许多事情要做时,要先动脑想一想,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要后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三)烙饼问题

1、课件出示例题,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收集数学信息。(着重强调:“每次只能烙2张饼”这条信息)如果烙一张饼可以吗?烙三张饼可以吗?

2、提问: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烙两张呢? 烙一面需要几分钟?两面呢?

3、引导学生操作,探究烙3张饼的方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方法并尝试在练习本上画一画“烙饼”方法)。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这种烙三张饼的方法叫交替烙)

4、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哪一种烙饼方法最节省时间?

5、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4张饼要多少分钟?5张饼呢?怎样烙用时最短?

6、总结规律: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地烙最直接,而且简单;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前面2张2张地烙,剩下最后3张的时候采用交替烙的方法。

7、引导学生总结计算烙饼所用时间的方法: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增加3分钟,用饼数乘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饼数×3=所需最少的时间)

8、同学们,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最后老师送大家一句话:

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爱迪生

三、巩固应用

下面是妈妈做早饭的过程及时间:淘米2分、煎鸡蛋5分、倒牛奶1分、熬粥20分、拌咸菜5分。其中()的同时可以()、()、(),()必须先做,妈妈做完这些家务最少用()分。

上一篇:仲裁委员会仲裁收费办法下一篇:谈谈怎样写好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