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

2024-08-26

在活动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共10篇)

1.在活动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 篇一

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

2010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交流会发言稿

通州区第六中学 执笔:金志刚

在各种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课堂上说教式、校园里灌输式的德育不应该再充当德育的主流形式,因为它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重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文件还进一步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中央八号文将“实践教育” 放在了比课堂教育更重要的位置,把“体验教育”作为德育工作一条基本途径,常规性途径确定下来,为新时期的德育手段和方式,指出了明确方向。如何在德育过程中落实中央八号文件精神呢?我们着手了“主体参与——自我体验型”德育模式的探索,提出了“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德育新思路。我们认为,活动是一个实践、体验、感悟的过程,通过活动,让学生们在自我实践中,去体验,在体验中去感受,在感受中去思考,通过自我思考不断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作出评判、作出修正,从而使自身不断完善、不断进步。我们觉得,这是生活的德育,贴近学生的德育。为促进“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德育思路的落实和有效实施,我们加强了德育工作的基础性建设,围绕德育工作逐步构建起了五个体系:

一、构建德育工作体系

(一)、构建全员参与德育体系,实现全员育人格局。

我校建立了四级德育管理网络,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第一级是由校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这当中包括总务领导、教学领导、工会领导,形成全部门参与德育的局面。第二级由年级及班主任、政治教师构成的德育骨干队伍。第三级,以教研组长为首的全体任课教师组成的学科德育队伍。第四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组织。

(二)、整合德育资源,构建社会共建体系。

学校积极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初步实施了社区共建、军民共建、法制共建、文化共建、社会综合实践、家校合作六大工程,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构建特色活动平台,促学生个性发展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搭建起四个平台,即,自我教育平台、体育文化平台、科技创造平台、艺术教育平台。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

(四)、构建德育内容体系,全面落实德育大纲。

1、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

2、深入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

3、贯彻落实“双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养。

5、加强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确保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

6、开展环境教育,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理念。

7、开展人格教育,塑造良好的中学生形象。

8、坚持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传统美德。

9、开展人际教育,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10、国际意识教育。

内容体系由十个方面组成。为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把内容加以分解,根据学生年龄年级特点,将教育内容细化,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发展的不同要求。

(五)、构建学生活动体系,创新教育形式。活动体系从时间和空间上划分为如下系列。

1、校园系列: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学校管理和自我教育实践活动。先后成立了:环境卫生志愿小组、文明监督志愿小组等八个志愿服务组织。成立了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学科类等十几个学科实践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开展活动,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校外系列:参与社区建设、文化体验、军营生活体验、爱国主义教育、心里拓展、综合体验等活动。

3、节日系列:利用传统节日,开掘节日的教育元素,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组织摄影、电子报展评、征文、主题班会等主题实践活动,培养民族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4、假期系列:安排读书活动、主题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慰问军烈属孤寡老人活动。社会调查:围绕一定的问题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开展社会调查。包 2 括:社会问题、感恩主题、创业就业、公德问题等。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教育主导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五个体系的构建,为我校“活动育人”思路的广泛实施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

二、在活动中育人

在活动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的各部门,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各种具有部门特色的德育活动。

(一)后勤管理有德育

后勤在服务育人的基础上,结合部门特点,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节能减排活动。遵循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教育规律,通过开展多种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节能减排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受影响,形成良好的节俭意识。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开展节能减排和创建资源节约型校园的宣传活动的必要性,使广大师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的国情、校情,能够自觉强化节约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人人心中都树立“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自觉意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人人争当节能减排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养成自觉节能、从我做起的良好风尚,为营造崇尚节约、保护环境的校园文化氛围作出贡献。教育内容包括:环境意识教育、节俭意识教育等,鼓励学生从爱护、净化身边的环境做起。班级之间开展教室环境、清洁区环境、班级公物完好率的自查与互查,在自查的基础上,学校有普查,将普查结果纳入班级常规管理。根据学校制定的评价标准,适时对公物管理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公物管理员进行表彰、奖励。

我校节能减排工作成绩喜人、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被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示范学校”、“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学校——社会行动项目实验校”。(图片)

(二)挖掘潜力,让学科德育动起来

教学部门从学科特点出发,有效利用显性德育内容,合理开发隐性的德育因素。结合学校德育计划,开展学科德育活动。手工教师张晶把学生带进生存岛,利用教育基地的物质条件,开展劳动技能教育活动,洪芳老师利用教育基地,结合历史课组织“重温长征路”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孙彩虹、王玉荣结合政治课,组织时事政治小组,开展时政教育活动,杨淑艳等老师,把生物知识编成科普剧,组织学生排演,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热爱生命的精神。许启红、张玉清等教师结合学科特点,组织读经典 3 学做人读书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林双老师把书本中的地理与身边的地理加以整合,组织 “走进母亲河的”环保考察活动,引导学生知通州,爱家乡,为国际新城建设做贡献。

为深入开展环境教育,我校地理学科组,在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组织地理课外小组积极参加了北京市 “留住一桶水”主题实践活动。学校成立了由二年级8班为骨干的“绿之队”,参与污水治理实践活动。

聘请北运河管理处方升华工程师为我校“留住一桶水”项目的校外辅导员,组织带领师生们搜集北运河发展、演变历史。学生们针对北运河现状,通过参观、专家讲解等途径,了解到水泥硬化的城市河道的弊端,开始了对自然生态河流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通过参观通州区不同淡水河道,观测不同地点、不同水位、不同水质情况下水生植物生长态势,认知了水生植物根系对污水的过滤作用,学生们对淡水水在管理处方升华工程师的带领下,学生们通过电脑网络、专业书籍、走访专业人士等途径,搜集到了很多耐污能力强、适宜北方生长的淡水水生植物资料。在实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们亲自动手,利用专业仪器测量北运河水质,完成了对通惠河的水质采样、检测等工作,调查河水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完成了《通州六中关于通惠河水质鉴定的报告》。

学生们根据水生植物根系对污水有过滤作用这一特点,开始了利用水生植物改善通惠河污水的实验,他们利用培养箱分别试种了30余类单种水生植物,进行比较试验,完成了“栽种本土水生植物,改善通惠河水质”试验项目,向北运河管理处提交了《通州六中本土水生植物改善通惠河水质实验报告》。提出了利用水生植物改善通惠河水质的科学性建议。学生们的实践活动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北运河管理处方升华工程师:通州六中的试验项目带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他们对节约水资源的方式进行了有效尝试,这给我们专业部门、专业工作人员带来了全新的工作思路。

教科院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钱丽霞主任:通州六中的项目让我眼前一亮,他们师生这种创新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学科德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精神、创新精神、忧患意识以及环境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教育作用。

(三)以体育节为载体,渗透体育文化

我校将一年一度的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逐步打造成了现在的大型综合性体育文化节。我们提出了:体育运动、体育教育、体育文化三大功能,试图把体育文化节作为一个器具、作为一个载体,让它承载体育精神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挫折教育、环境教育以及人格教育。

1、展示班级风采:各班的入场式引导牌是绘制的每个班的班徽,通过主席台,呼喊的是班训,身上穿的是具有本班特色的班服,全面展示的是班级的精神风貌。

2、倡导体育道德:对运动员提出了“参与比赛,享受过程;学会坚持,体验挫折;尊重对手,遵守规则”二十四字准则,鼓励运动员展示体育道德风尚。

3、灌输环境意识:每个班级设立环境志愿服务小组,对本班级参观场地环境进行管理,随时清理参观场地的废弃物,时刻保持参观场地的干净、清洁。

4、引导文明观看:我们把营造热烈的赛场气氛作为文明观众评选的重要内容,鼓励参观班级创新形式,热情为运动员加油助威,以积极的心态享受体育文化带来的快乐。

5、运动与知识并举。我们把体育文化列入径赛项目,纳入团体总分。通过体育知识竞赛,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体育文化,了解体育知识,吸纳体育精神,从而提升体育文化素养。

6、田径项目与非田径项目结合。从纸上五子棋的厮杀到篮球场上的蛇形运球过障碍,从肩背、手提重物的往返跑到竞争激烈的手持接力棒的接力跑,从单杠上的引导向上,到垫上的仰卧起坐,学生的参赛率由过去的70%上接近现在的100%,几乎人人有项目,没有项目的参与大会服务或裁判工作。这些改革融“参与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和锻炼性”于一身,丰富了体育活动的内涵,深受学生的喜爱,成为学校的一项特色性活动,有力的促进了班集体建设,对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7、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体育文化节上,我们设立了教师4X300接力赛、篮球运球投篮接力赛等项目,与学生同享快乐;我们还设立了由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绑腿跑项目,一方面拓宽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渠道,同时,密切了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亲子关系。

(四)拓宽德育思路,丰富德育途径

青少年是在校学生的同时,也是一名多维接触社会的“社会人”,我们的德 育要将眼光和触角延展到他们的可视、可听、可感、可想的各角度、各领域,全面占领学生思想空间,这样,学生信仰的大厦会牢固稳健,理想的光环会五光十色,我们的德育才做到了主动适应德育宏观环境的变化。为了让学生多方位的去经历生活,去体验生活,我们不断拓宽德育思路,积极拓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途径。

1、到军营上纪律教育课

新初一入学的第一课,我们把学生带进军营,让学生们住在军营、吃在军营,训练在军营。短短几天的军营生活,帮助很快地学生建立了纪律观念,形成了团队意识、培养了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为中学生活打下一个良好开端。

2、电视直播贯双规

《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每个六中学生必须通过的课程。为了使枯燥乏味变得丰富有趣,我们开展‘双规班级对抗赛’活动。由学生设计比赛内容,学生担当主持人,采取电视直播的形式,通过抢答、必答、集体共答、情景表演等学生们感兴趣的形式,在紧张、激烈的竞争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们了解了中学生的基本规范要求。

3、去公共场所上公德课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学生到电影院看电影,到公园参观旅览,这不光是为了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课余生活,更主要的我们是把它作为一个综合教育过程来对待的,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体验什么是公共道德,怎样自觉遵守公共道德。每次组织校外活动我们都会提出明确的社会公德要求,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去践行文明礼仪,践行社会公德。

4、把升旗仪式交给学生

我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完全交给学生担纲。采取班级轮流制,从主持指挥到国歌伴奏、演唱国歌,从出旗、升旗到旗下讲话,都教给学生完成。每个班级都十分珍惜自身的机会,他们会把主持升国旗仪式作为展示班级风貌的过程,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反复操练出旗、升旗程序,一遍遍演练国歌,一遍遍修改国旗下讲话稿件。把升旗仪式教给学生,让每一个同学都获得一次神圣的感受,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一次庄严的时刻,受到一次爱国情感的洗礼。

5、读经典,学做人

我校紧紧抓住“红领巾读书”活动这一契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育人活动,并收到了较好成效。

为提高“红领巾读书”活动的实效性,我们坚持“红领巾读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学校主题教育相结合。一年来围绕读书活动先后开展了“读经典,学做人”“走进图书馆”等主题读书活动,举办了“中华经典读书知识竞赛”活动,组织了“我是读书小状元”评比活动、暑假读书征文活动。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6、参与社区文明建设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社会人,社会意识的形成要在社会实践中去完成。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建设,并依托临近学校的中仓小区开展活动。我们在小区设立了“中仓小区共青团花园”,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小区参与环境治理。组织团员青年参与文化宣传,问慰孤寡老人活动。为引导学生参与到和谐社区建设与国际新城建设当中,2010年四月,我们和中仓办事处一起共同开展“中仓杯·争当小小楼门文化人”中小学生楼门文化作品征集活动。

学生们通过书法、绘画、摄影、诗歌、散文追忆古运河、古通州往事,描绘现今社区和谐景象,宣传文明礼仪、绿色环保社区理念。

学生们的获奖作品被署名作为楼门文化作品在社区楼门中进行集中展示。他们为辖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7、自我管理,培养文明习惯

我们在学生中倡导“做现代文明中学生”,并在学生中征集中学生文明形象标准,经过总结归纳,确定了“中学生十个文明形象”,然后由每个班级的班长牵头,组成校级、班级文明行为自我监督小组,对不文明的现象及时加以疏导、矫正并记录在案,每周利用国旗下讲话由学生会干部反馈点评一次。每学月在全校范围内评学一次“六中文明之星”,树立文明典型。“中学生十个文明形象”创优活动,促进了校园文明建设,培养了学生良好习惯,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参与能力、管理能力。

8、培养劳动观念、从做值日开始

近年来,独生子女现象带来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在城镇地区,家庭劳动,这个最初由家庭承担的教育职能,渐渐地为多数家长所忽略,原本应该由学生们承担的家务劳动,更多的被家长所包办,致使孩子们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不断消退。很多孩子不会劳动,现实的问题摆在了学校面前。帮助孩子学会自理,学会劳动,已经成为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列入学校教育议程,以学校、班级为基地,以自我服务活动为载体,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技能教育。(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2)在班级建立岗位责任制,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局面。(3)从学会扫地入手,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5)建立完善的组织系统,如:室内环境小组、楼道环境小组、室外环境小组等等,以班主任、政教处教师为基干,为每个小组配备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6)健全反馈评优制度,每学月每班评选一名环境小卫士,每月评选环境标兵班。(7)倡导学生每人承担一两样家务劳动,学期末评选家务劳动小能手。

三、在体验中成长

把学生当作主体,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成为当下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共同认识,这一认识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塑造论”和“工具论”,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现代教育的主体性。主体性以养成师生的主体人格,形成自觉、自律,勇于创造、科学文明的良好校风为核心。

我们提倡在活动中育人,就是运用人本主义的方法于德育工作中。试图让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和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活动之中,在多方面支持帮助下,在自我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

实践证明,我们的选择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收到了显著的实效。场景一:2009年11月,大兴航天教育基地。

400余名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兴致勃勃来到位于大兴区的北京市航天教育基地,开始了为期一天的参观实践活动。

活动的第一项内容是参观航天科普展览,展厅里展出了古代航天先驱们向往天空,大胆实践的探索历程。展出了现代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看着一张张图片,抚摸着一个个实物,学生们不由得发出啧啧的慨叹。他们为探索者不折不挠的科学的精神所折服,为人类伟大梦想的实现而倍受鼓舞。

为了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火箭发射的场面,组织者在现场安排了模拟发射表演,推举一名同学来为发射点火。顿时,场面沸腾了,同学们欢呼雀跃,纷纷举起手中的照相机,保留下瞬间的精彩。

师生们对拓展活动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怀着一个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心理,克服身体上、心理上的困难,战胜了翻山越岭、自过晃桥、进退两难等一个个挑战项目,增强了勇气、信心,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结束了,师生们还在央求教官:“再来一次吧”。“教官,如果再给一次机会,我一定能过关。”老师们也纷纷提出建议:“过年,还应该让其他年级的学生来这里,太有意义了。”

最后一项活动是采摘,学生们来到红薯地,教官一声令下,“采摘开始。”学生们蜂拥而上,一扫过去的扭捏,什么脏呀、土呀,全然剖在脑后,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能比别人多挖到一块红薯,尽情享受劳动的快乐。结束时间已经到了,学生们依依不舍,“老师,下次还带我们来这里吧!”

活动结束后,我们征求个方面反馈上来的意见

班主任说:

1、活动很受学生欢迎。学生们对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争先恐后,积极参与到每一项活动中。直到结束还余兴未尽,流连忘返。

2、团队精神得到放大。体验现场,到处可以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学生们相互之间没有埋怨,只有鼓励,实践让他们体悟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

学生们说:我们看到了自身不折不挠,永不放弃的顽强意志。活动中,不少攀越项目极具挑战性,积极考验胆量,又考验身体能力,多数同学都不服输,失败了,不气馁,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直至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之前,结合实际,我们开展了公德教育、环境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学生们带着德育任务,在真正意义的社会场所,有意识实践自己的道德行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工作人员说:你们的学生没有乱扔废弃物的,很遵守秩序。司机们说:乘车很讲秩序,没有大声喧哗的,下车以后车上很干净。

场景二:图书交易活动。

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从2004年开始举办图书交易,我们参加了所有的交易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图书交易过程中学会表达,体验交往,敢于交流、展示,学 会珍惜劳动成果,在付出的喜悦中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经粗略统计,在十余次图书交易过程中,我校学生共交易图书6700余(套、册)本,交易金额近3万元。在跟踪回访的调查问卷中,学生将卖书的钱用于购买自己喜欢的图书的占56.3%,买学习用品的占28.4%,交给家长的占7%,捐班费的占4.4%,助贫帮困的占2.8%,买零食的占1.1%,上网吧的0%,请客的0%,这组数据告诉我们,学生正确利用劳动价值的人数比例已接近99%。

场景三:军训活动

军训是我校坚持多年的一项传统教育活动,每届新初一入学,我们都会把学生带进军营,上好入学教育第一课。在军营里,塑造良好的中学生文明形象。(仪表、坐姿、站姿,见到老师打招呼)培养自理能力、良好的纪律作风。(宿舍、吃饭、队列)培育勇于吃苦,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烈日下训练、雨中训练、受伤坚持)。短短几天的军训生活,让学生体验了什么是艰苦,什么是铁的纪律,什么叫服从,什么叫坚持。

学生在军训日记中写道:“今天是军训的第二天,经历一上午的磨练,我深深感受到了军训所带来的痛苦。的确,军训是枯燥而又乏味的,整整一个上午,我们只是在教官的带领下,练习了稍息、立正、跨列和原地转弯等基本要领,但军训又是快乐的,它会在酷暑、骄阳之中,让你感受到清风般的慰藉。”

“军训是短暂的,而“坚持”的品质是要与我们共度三年的中学时光的。相信我们能一如既往的沿袭“坚持”的作风,不仅是在军训中,更是要落实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唯有懂得坚持的人,才能用热情和信心去迎接新的挑战!”

军训活动让学生的精神面貌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根本改变,很快进入了中学生的角色,为紧张的中学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在提升中成长。透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亲耳聆听到了学生们前行的脚步声,亲眼目睹了学生们成长的足迹,亲身感受到了学生们身心的日渐发展、日渐成熟。学生们的成长让我们欣慰:侯校长曾经自豪的说:六中没有厕所文化,六中把鱼缸放在教学楼的门厅,一年之久,居然没有一个学生往里面投放杂物。六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确实在一步步提高。

当然,活动育人这条途径,我们还处在探索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将虚心吸取兄弟学校的经验,不断丰富自己,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迈上更新的台阶。

2.在活动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 篇二

一、经历数学活动过程, 诱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儿童本性是爱动的, 他们在活动中是很投入的、不知疲倦的。

如果把学习数学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 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创情、激情、融情, 使每个学生都饶有兴趣地参与数学活动, 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探索、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使心理品质得以更好的发挥, 实现“高效”的学习目的。

如一年级学生对“左右”“几个与第几个”分不清楚, 容易混淆, 所以学习完“10以内数的认识”后, 给学生编号, 让学生按顺序排队, 围绕“左右、几个、第几个”等知识做游戏,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如, 二年级学生认识了“厘米、米”后, 可以放手让学生测量身边的实物长度, 如量自己的身高、课桌面的长和宽、黑板面的长与宽、教室的长与宽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体验数学的美, 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经历数学活动过程,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数学教学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 应让学生人人参与, 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 多种感官参与获得思维的发展, 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如一年级学生学习“加法、减法”时, 为了让孩子理解“加与减”的含义, 教师让孩子通过摆小棒理解加法就是把几个数合并在一起, 减法就是从中去掉一部分, 求剩下的是多少。

再如三年级学习“有余数除法”时, 学生对“余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含义不太理解, 教师可以让孩子通过摆小棒, 进行直观的操作、观察、分析, 进一步理解这些抽象概念的含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

三、经历数学活动过程, 体验数学的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简单地说, 就是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

因此,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亲自实践, 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创造, 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如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后, 让学生通过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边的长度, 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再如学习“圆的周长”时, 让学生想法设法量出不同圆的周长与直径, 再求出其比值, 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学习“圆的面积”时, 指导学生用“转化策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学生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 乐在其中, 体验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美的。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造情感, 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进而开发学生的智能,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经历数学活动过程, 体验学数学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 体验学数学的价值, 增强成功感。

如六年级学生学习“本金与利息”后, 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合理存款”实践活动, 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分析, 了解存款的意义及存款的合理方法, 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

再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后, 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即“粉刷围墙”的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通过“调查—计算—分析—比较—选定涂料种类”等过程, 计算出所需要涂料的重量。

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 锻炼学生的意志,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合作精神, 从而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 感悟数学是美的。

总之,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数学活动, 让学生亲历“做数学”和“再创造”的过程, 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 体验成功、感悟快乐,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综合能力。

摘要:让孩子经历数学活动过程, 有效地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和学数学的价值。

3.在体验中成长,在感悟中完善 篇三

“老师好”,一个高我一头多的男生和我打招呼。“你好!”应答中,我以为是学生礼貌性的问候,没在意,依旧朝前走。

“老师你还认识我吗?”

出乎意料的反问,我愣了片刻,他满脸的笑意告诉我:巩硕。六年前,我支教时教过的学生。当年,他上四年级,他可是一个不省油的灯,我俩之间的过招不是三言两语说得完。片刻寒暄后,上课铃响起,他急于上课,跑进了教室。

有人说:“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每个人都有刻骨铭心的回忆,也有历历在目的印迹。那一年的支教生活对我来说,获益非浅,我的整个身心得到了提升!我敬佩杨家务校领导的求真务实,做细做好的工作作风,佩服老师们忘我的奉献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实干的师德品质,更让我个人素养提升的该是那里的一帮孩子。当年的毛头臭小子,今天俨然是大小伙子啦。

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过往的一幕幕,如现眼前。

由于这里师资紧缺的原因,我担任四、六年级的语文。四年级是这里的一个头疼班,班容量40人,比起别的班级,人员容量大,管理难,作业批改任务重,男生多,成绩非常不好,各课成绩均为倒数,语文平均成绩从来不及格。六年级,又是毕业班,学校的窗口班,班容量41人,掂惦这头儿,想想那头儿,都不容忽视。而且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是,科目中的主科,每天都有上不完的课,批不清的作业,授不完的知识,讲不完的题型。四年级这群坏小子,还总是捣蛋。不好好听讲都是次要,他们好像是故意欺负我是新来的,课堂中需要擦黑板,拿起板擦,却摸到肉呼呼的东西,吓得我一声尖叫换来全班的大笑,粉笔盒里藏着虫子,门把手上拴着面目狰狞的蝙蝠,送给我的手工礼物说是表达爱心,等我打开,里面竟然暗藏一条小蛇……这些恶作剧的上演,都是巩硕的坏主意。刚一接手这个班,同仁们就给我做了铺垫,我却低估了他们。不过,在熟悉了他的套路后,我装作不慌不乱,还表现出珍爱小动物的样子。他们倒是像煞气的皮球,没有了往日的威风和神气。突来的大雨,他没有雨具,不能回家。我知道后,知道机会来了。做好一碗热腾腾的面,再罩上荷包蛋,给他端到教室。自此后,一碗面化解了他对我的所有恶作剧。

孩子的问题,背后大多都是家长的问题。在不被关注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也渴望关注,渴望得到重视,巩硕就是。解决一片土地的荒芜,不是整天除草,而是给土地中上庄稼。一个身上恶习多的人,重点不是纠正他的问题,而是让温暖阳光撒到他心里。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跟爷爷奶奶长大的他,散养的生活方式使他更接近自然的原始状态。

和农村孩子接触久了,我倒真是感觉农村的自然与美丽,亲切而恬静:母鸡下完蛋后的咕咕哒的叫声,夏季的蝉鸣声,风中白杨的呼啦啦声,雨后泥土的气息。那一年,我还有幸和学生们一起庆祝了六一儿童节,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走进孩子,走进他们关注的视野,你才会发现人之初状态的可亲、可爱。

想象到刚来这里时,下了15路车,还有十几分钟的自行车路程。怀着“既来之则安之”心理,报到当天我的自行车就随我一起来到了杨家务。看着小路两边一人多高的庄稼地,还真有点发怵。进了校门,操场上是满眼疯长的野草,荒凉感油然而生。春天的杨家务,风景与别出不同。肆虐的风沙,带着哨声,满嘴的沙土,垫得牙吱吱作响。和外界人说起,别人说我夸张。曾同车而行的培鹏朱校长,领教过这里的风沙,他主动和我说起时,我兴奋的感觉遇到了知音。最严峻的是冬天的几场大雪,给支教的我们带来多年不曾遇到的考验。由于少有车辆经过,车子在厚厚的积雪上根本骑不动,只好推车步行。待市区的积雪早已化尽,这里却还有如镜子一般厚厚的冰。怕摔坏自己,车子就成了自己的拐棍。记得正好原单位的同事打问侯的电话,问怎么去上班,就打趣自己,说连滚带爬就到了学校。可是风趣过后,竟是自己无言的辛酸:初来杨家务,车子前胎扎带,四处打探修车的地方,恰巧后带又爆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连个修车的地方都没有,从未感觉到这样的炼狱一般的惨状生活。还是一个过路人眼明心亮,说那边一个村子,有个老头会修车子,但不是靠这个手艺挣钱。费劲周折打听到修车地方,内心总算见到了曙光。一番闲聊后,老人知道我是支教老师,就是不要钱。尝遍了寒风的刺骨,环境的艰难后,那一天,我真正感到了温暖。虽然困难多,任务重,作为一名支教教师,我深深知道,單纯搞好自己的教学,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原来我们这些支教教师,在当地群众心里位置有那么重,我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天气和环境。他们天天生活在这里,不照样好好的?“既来之则安之”,融入乡里,融入学生,抓好教学工作,带动全校老师,轻松教学,缓解压力,相处和睦而融洽。

自己上了十几年的学,想想记住哪位老师多少知识,都已无从找到回忆。一个学生能记住老师的该是老师人格的魅力,做人的准则和道理。于是我坚守一条:奉献爱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看到学生如同我儿子一般的年龄,向他们倾注全部的爱心,是义不容辞的。拇指教育不但适合家庭,也适合学校。在课堂上,出乎意料的学生,答出出乎意料的结果,不但我竖起拇指赞美,还叫全班给予这个学生掌声。就是因为给了巩硕一个聪明的评价,他竟然能在短期间由倒数第五排到了班里前十。课前,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各种情况,因材施教。课堂上,我把角色转换得很快,一由严谨、不苟言笑的高中教师转换成神采飞扬的小学老师。就是六年级和四年级也绝对是风格不同的再现。一会是精彩的讲述,循循的诱导,积极地鼓励,一会又是深深地探索,细细的师生品味,吸引着每一个学生。有时,学生说到天真处,我也能开怀地天真憨笑,顿感师生没有了距离。课后,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详细的作业批改记录。哪里有漏洞,哪个字总写成错别字,哪个学生还有哪方面的不足,也都详细的记录下来,抽时间,再单独帮学生攻破难关,同时也有助于考前复习,利于差生考前辅导。有时,面临处理不完的工作死角,又容不得拖到明天,就把一些简单事情分派给学生,既督促了学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利于展开新工作。

4.在活动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 篇四

有人说:现在的学生对生活好像越来越冷漠了,对人对事不善于从热心、怜悯、关怀的角度去思考,对养育自己的父母缺少感恩之心,对社会缺少一种责任意识。于是乎有大学生向狗熊泼硫酸、有年轻人围观欲跳楼轻生者,却不加阻止,反而讽刺挖苦的,这些现象都说明对中小学生进行人性化教育的迫在眉睫。

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回归生活”——主要是力求使新课程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样的理念为学生的人性化教育洞开了新的天地。新课程教学中更加重视增进人与人的交流,促进人与人的合作,使学生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上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是在已往的课堂上很难做到的。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价值不只是着眼于知识与技能的强化,而更应当在于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滋润情感、端正态度,从中感悟,并内化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此,教师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必须着眼于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理,将社会引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社会。体验性教学就是其中的优选策略之一。

一、思想品德课中应用体验性教学的必要性

1、与新课程理念一脉相承。体验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通过学生的身体性活动,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课程实施方法。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时,恰逢“5·12汶川”地震,让学生利用新闻,网络,查阅相关资料,感受生命的坚强;为坚强喝彩。生动的实例,感人的场景,教师又利用多媒体制作了课件,进行直观的再现,更深切的情感体验,感动了每一个学生,令情感再次得到升华,真正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坚强的力量,感悟生命的奇迹;既能使学生更深层次的感受坚强的意志品质作用,更能激发学生努力去做意志坚强的人。

思品课采用体验性教学,符合思品课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有利于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改变了唯有教师的话语霸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显然与新课程的标准、宗旨等是一脉相承。

2、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体验性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他们的主体积极性,让他们在主动体验中认知所学内容,使认知内容与个人心理产生 1 “共鸣”,使学生切实感悟认知对象的价值和认知内容的涵义,通过体验性教学,不再局限于教者于学者的格局,而是真正发挥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探究者的学习氛围,不再局限于教者说这是什么,学生理不理解都现认知为是什么,而根本没有进行自我的思考于体验的过程与空间。只有真正的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真正让他们在情感的体验中感悟到这是什么,应该是什么,进而自觉地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既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更让学生在体验中认知,在认知中感悟,从而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二、思想品德课中开展体验性教学的具体方法

1、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内化。

要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真正融入体验性教学,教师就应在日常教学法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音乐作品、故事、问题、诗歌、小品、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等手段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中统一和谐,获得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1)运用音乐、诗歌、图片、视频等手段优化教育环境,创设视听情境。如在“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课教学中,我出示了刘翔在奥运会比赛前自信的讲话和他在比赛时精彩的场面,引起学生共鸣,确信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将让我们更快获得成功。在“走进法律”感受身边的故则的教学中,我请学生事先准备了小调查,感受身边的规则,让喜欢运动的学生,为大家介绍关于竞技场上的诸多规则,教师搜集网络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体会生活处处有规则,没有规则的生活又会是怎样,自然引发了学生认识到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使呆板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真实感受。类似的视听教学情境对学生起到暗示的作用,促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运用小品、表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利用角色体验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在学习“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这课时,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小事例,以学校,家庭,公共场所为模拟场景,进行小品表演,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换位分析、思考、体会,在活动中使“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的主题得到内化、深化。角色体验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让学生进行哑剧表演,促进学生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发展;也可以是角色的互换。如在学习“我能行”这课时,我请三位平时性格不同的同学,分别扮演自卑、自信、自负,与他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性格截然当反,三种不同的性格体验,通过表演使表演者体验不同态度的不同感受,促使他向好的方向转变。角色扮演的热烈的情绪会渲染整个学习环境,全体学生都在无意识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

2(3)运用想象创设情境,在想象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当学生没有相应的经验,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建立一种与教学有关的情境,进而让学生进入这个情境进行体验学习。如学习“自立与自主”这课,我假设了学校取消了班主任制度,没有了班主任的管理,你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假设父母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个人在家,你会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通过学生在这虚拟环境中的体验、感悟,将课本知识所要求的“青少年要自立、自主”主题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行为准则。

(4)运用心理测试,加深学习心理体验。如我们在学习“自己的事自己干”时,我出示了一组测试题,检测学生的日常的自理能力。这组测试题共有15题,每题分ABC三类,每类又有不同的比分,测试结果以分数为界分四类,我在课内请学生自我判定。面对测试结果,有些学生激动不已,自豪地宣布“我有较强的自理能力,我将继续保持”;有些学生被测试为自理能力较差,低头不语感到羞愧,决心增强自理能力,做生活的小主人。这组测试,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自我自理水平,为学生培养自理自立能力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学生通过类似的测试,加深了自己的体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振奋了学生的精神。

2、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

思想品德课也是一门实践课程,教师可以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实践途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1)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验。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学习“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来到校园,来到大自然,亲身感受生命的多彩,世界的美丽。这是一种别致的学习体验,同学们在万物欣欣向荣、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中,体验到了生命的美好,激发了融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不仅达到了本课原来的教学要求,还帮助学生形成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

(2)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在这种实践中,可以让学生承担或扮演一定社会角色,体验者更容易理解、感悟那些实际角色承担者的生存处境,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道德境界,努力使自己形成该角色所需的道德境界。如学习了“走向自立人生”后,我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去做一件你以前没做过的自立的事情。有些学生选择了学习烹饪、有些学生选择周末帮父母当一天家;有些学生选择去在这一周中学会做大米饭,洗衣服,整理好自己的房间等等。通过这些体验活动,我们的学生自立能力有了提高,而且真切地感悟到父母的艰辛,劳动的辛苦,激发了他们热爱父母、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的热情,也使他们更有社会责任感。

3、教师主导,课堂情趣盎然

开展体验性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仍要起主导作用。教师是体验性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兴趣的激发者。教师在组织体验性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秩序,要注意课堂中的随机变化,让我们的课堂活而不乱。

(1)教师可以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自身也应积极带入体验性教学中。例如学习“面对挫折也从容”时,教师就可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挫折,但面对挫折要学会从容面对。学习“我能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自己因自信而成功的事例,现身说法,更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

(2)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也可以成为体验性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常言道“言教不如身教”,教师自身的示范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自尊、自爱、自信、乐观、勤奋、自强,以及对生活的态度等都将成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5.在实践中育人 在体验中成长 篇五

——绿园区锦程学校“实践教育”经验材料

春风化雨育德入心,活动载道成德于行,绿园区锦程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的办学理念是 “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 一切为了学生的平安 一切为了学生的幸福”。多年来我校一直秉承着“办规范加特色学校 育合格加特长人才”的育人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重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实践教育” 更是被放在了比课堂教育更重要的位置。把“体验教育”作为德育工作一条基本途径,常规性途径确定下来,为新时期的德育手段和方式,指出了明确方向。我校在德育过程中落实相关精神,着手 “主体参与——自我体验型”德育模式的探索,提出了“在实践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德育思路。

一、抓住契机---实践活动从时间和空间上划分系列 1.校园系列: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学校管理和自我教育实践活动。先后成立了:环境卫生志愿小组、文明监督志愿小组等八个志愿服务组织。成立了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学科 1 类等十几个学科实践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开展活动,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校外系列:参与社区建设、文化体验、军营生活体验、爱国主义教育、心理拓展、综合体验等活动。

3.节日系列:利用传统节日,挖掘节日的教育元素,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组织摄影、电子报展评、征文、主题班会等主题实践活动,培养民族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4.假期系列:安排读书活动、主题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慰问军烈属孤寡老人活动及研学活动。社会调查,围绕一定的问题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开展社会调查,包括社会问题、感恩主题、创业就业、公德问题等。

二、突出重点--实践活动在内容和方式上落实

(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标靶定位,目标明确。1. “保护母亲河”环保考察活动。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4月份,学校成立了 “绿之队”实践小分队,参与了长春市的“保护母亲河”的系列环保实践活动。组织带领师生们搜集伊通河发展、演变历史。学生们针对伊通河现状,通过参观、专家讲解等途径,了解到水泥硬化的城市河道的弊端,开始了对自然生态河流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学生们的实践活动受到家长们和周边居民的高度评价,此次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精神、创新精神、忧患意 2 识以及环境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教育作用。

2.“图书漂流活动”。

自2016年我校开展“书香浸润校园”读书系列活动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其中的“图书漂流”活动,更是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今年的“图书漂流”更是得到了升级,除了像往年那样可以进行图书交换外,今年更是可以直接进行图书货币交易。就是要让学生在图书交易过程中学会表达,体验交往,敢于交流、展示,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在付出的喜悦中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经粗略统计,在本次图书交易过程中,我校学生共交易图书1000余(套、册)本,交易金额5000元。在跟踪回访的调查问卷中,学生将卖书的钱用于购买自己喜欢的图书的占56.3%,买学习用品的占28.4%,交给家长的占7%,捐班费的占4.4%,助贫帮困的占2.8%,买零食的占1.1%,请客的0%,这组数据告诉我们,学生正确利用劳动价值的人数比例已接近99%。

3.“国家安全教育日”系列实践活动

2018年“4.15”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校外实践活动。如在行人密集的地方设立了国家安全日的宣传板,实践小组自己在网络上查找资料,排版印制了宣传手册进行免费发放等。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孩子们提高了国家安全防范意识,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有了系统地了解,并能依法指导自己的言行,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知法懂法。

(二)热爱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劳动观念、从做值日开始。

近年来,家庭劳动,这个最初由家庭承担的教育职能,渐渐地为多数家长所忽略,原本应该由学生们承担的家务劳动,更多的被家长所包办,致使孩子们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不断消退。很多孩子不会劳动,现实的问题摆在了学校面前。帮助孩子学会自理,学会劳动,已经成为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列入学校教育议程,以学校、班级为基地,以自我服务活动为载体,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技能教育。

(三)研学之旅实践活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语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也要求教育工作者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2017-2018共开展了两次研学活动,小学部的“北京艺术文化之旅”和中学部的“山东儒家文化之旅”。在北京之旅中,同学们参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在红墙黄瓦中看我国古代艺术的精华,从历史中读懂王朝的兴衰;游览居庸关长城,锻炼了孩子们的毅力,同时体会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游览北京科技馆,让孩子们感受到了高科技的无穷魅力,培养了孩子们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中学部的山东之旅,学校带领孩子们走进了山东,参观了孔府孔庙孔林,并在孔庙举行了别开生面的 “开笔礼”。我校学生们统一着汉服,正衣冠,全 4 体人员诵读先师孔子经典篇章,朱砂开字,拜孔子像等活动,令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熏陶。

(四)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参与社区文明建设。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社会人,社会意识的形成要在社会实践中去完成。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建设,并依托临近学校的长纺小区开展活动。我校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小区,参与环境治理,如清理小广告,清扫楼道,捡拾绿化带垃圾等;组织少先队员共青团员,慰问附近养老院孤寡老人活动;帮助警察局进行禁毒宣传;学生们通过书法、绘画、摄影、诗歌、散文等作品,在社区宣传板上描绘现今社区和谐景象,宣传文明礼仪、绿色环保社区理念。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自我实践中,去体验,在体验中去感受,在感受中去思考,通过自我思考不断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做出评判、做出修正,从而使自身不断完善、不断进步,这就是生活的德育,贴近学生的德育。这才能真正做到“在实践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德育工作将坚持以素质为根本,以活动为载体,以社会为舞台,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健康成长、更全面的发展。

6.在观摩中感悟 在学习中成长 篇六

——2012年9月幼教所基地园跟班观摩有感

南京,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城市,曾经在宁海路122号随园美丽风景中度过四年难忘大学生活的我在十年后的今天,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宁海路,身份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从一个青涩懵懂的大学生成长为幼教战线上的“老”教师。想到即将要参加的观摩活动,我的心里百感交集,十分感激幼教所为我们安排了难得的跟班观摩,也要感谢我们淮安市市级机关幼儿园的领导,让我们这些稍有“成绩”的老师能跳脱出自己固有的框架,在观摩中分析判断出我们的长短之处,更有效的开展今后的工作。

2012年9月17日,早晨9点,我和全省其他各市基地园的十七位老师一起跟随省幼教所的张晖张老师走入了江苏省省级机关实验幼儿园,拉开了此次为期一周的跟班观摩序幕。说实话,出发之前,我拿到分班名单,看到我被安排在“苗苗班”,心中还小小的郁闷了一下,心想这个苗苗班一定是托班,不就是安抚安抚孩子,有啥好观摩的?待到我们听了园长的一番介绍后,才明白苗苗班可不是普通的班级,它隶属于省级机关实验幼儿园的国际部,是她们幼儿园的第一个混龄班。

混龄班?以前上学的时候曾经听说过,却一直没有直接体验过,这个混龄究竟是怎么“混法”呢?大、中、小孩子在一块不会互相影响吗?老师如何分配呢?带着种种疑问,我来到了苗苗班。

★悟差异 一踏入班级,明显的感觉到教室里面非常安静,和我自己的班级有着很大的不同。仔细的观察了下,孩子们正在有序的进行蒙氏工作。虽然大、中、小班的活动场所相对固定,但是孩子们是可以自由走动选择自己想要操作的工具的,每个活动场所有一位老师负责观察、记录,随时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想想自己的班级,以前也曾经进行过一段时间的蒙氏教学,可是由于家长、幼儿园、社会等各方面的种种原因没能继续搞下去。抛开客观因素不谈,我深切的感受到省机关实幼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是很强的,基本没有争抢现象,孩子们有耐心又爱动手。耳朵里听到最多的就是:“你玩过了能让我玩一会儿吗?”这些商量的话语。比我们幼儿园的孩子显得更大方、更有礼貌。

除了规则意识之外,我还惊讶于这里小班孩子的适应能力。算算我们去的时间,距离开学最多也就是两周的时间,在我的印象中,这个时间段是新生最能哭闹的时候,不论老师个人的能力有多强,每个新生班里总会有不少哭泣的孩子。然而,在省级机关实幼苗苗班,我却没有看到一个哭泣的孩子。甚至看到小班的孩子自己用水果刀在切香蕉做水果沙拉,这些在我们园里是想都不敢想的。

仔细思考,我觉得混龄班是造就这一切的最大功臣。在混龄班里,大带小不再成为一年一度的活动,而是每天每时每刻都真实上演的生活一部分。从早晨入园晨间活动、做操到吃早点、蒙氏工作,再到户外活动、吃午饭、睡午觉„„每一个环节,哥哥姐姐们都在以自己的表现影响着小班的弟弟妹妹们。即便有一些不好的行为或是想法出现,由于他们想在小班孩子面前获得信任和支持,使得他们不得不努力控制自己,成为榜样。

★悟课程

尽管更多的时间我是待在国际部苗苗班,但周三周四上午的三节研讨观摩活动还是让我感受到了优秀教师的风采。省级机关实幼采用的是生态式课程,融合方案教学、蒙氏教学,以生态教育为核心,是爱、美、生命的教育。

新纲要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实现幼儿及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的角色从教学计划执行者转向教育实践的研究者,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孩子的学。由此,幼儿园必须从管理入手进行改革。

预设与生成二者的有机结合,是新的课程形成方式,预设与生成要求教师能根据目标及幼儿需要和已有的经验以及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生成活动。对此,教师要真正理解其内涵,知道预设与生成是交错进行、不可分割的,生成的课程可以安排成预设活动,预设的活动也可以留有生成的空间。

首先,应该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对幼儿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进而采取积极的行动。因此,教师只有改变过去的那种只会预设、只会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教学进度备课、上课的习惯,学会把眼睛关注幼儿发展的“机会之窗”,及时地将生成活动引入幼儿园课程,才能使教育达到理想的目标。

其次,注重环境的创设。幼儿的学习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教师正是通过对环境的利用与创设来引导并促进幼儿的主体性等多方面的发展。然而,在以往的环境创设中,教师为了追求一种美化与装饰,把布置的任务都有自己来包办,而忽视了环境这一独特的教育功能。因此,如何让孩子与环境产生更多的互动,使环境为孩子的发展发挥更多的作用,应该成为教师们教育研讨的重点。教师们应力图通过环境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层次性,去推动幼儿的主动活动,力求将环境作为一种课程来设计、探索。

7.在创设的情境中探究、体验、感悟 篇七

在数学教学中, 要根据所教学的知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已有的知识经验等为基础来创设问题情境。可能是一句话、一个故事、一件实物、一个模型、一个情景图、一项运动、一个动作等作为我们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只要用得恰当, 都能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之中, 主动探究, 在开放性情境之中学习, 多渠道地索取知识, 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 引入新课

教师应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避免超前, 防止滞后, 根据学生的认识程度, 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

例如, 教学“秒的认识”片断。

播放视频:在去年的“六一”举办的50米赛跑中, 我班的同学获得第一名。 (播放时让学生拍手数数)

师:像这样的短路比赛, 往往不到1分钟, 表示这样短的时间, 通常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师:你们今年除夕之夜看了春节联欢晚会吗? (课件出示春节联欢晚会场景) 请说说此时钟面上是几时几分?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 师生一起倒计时:10, 9, 8, …, 2, 1。

师:刚才我们数的10到1用了多少时间?

创设这两个情境, 让学生对秒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 在思考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错误的想法, 教师要进行引导点拨, 使其充分暴露出错的过程, 然后因势利导, 让学生认识到秒表示比1分还要短的时间。

二、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

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 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 步步深入, 从而掌握新知识。

师:说说在日常生活中, 你看见过哪些地方也是以秒来计量时间的?你还知道关于秒的哪些知识?

师:我们来感受秒针“滴答”的声音。 (课件播放“滴答”声)

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用手拨动 (钟面模型) 秒针, 其他同学说说秒针走几格, 是几秒?

学生可能有几种说法: (1) 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2小格是2秒, 走3小格是3秒…… (2) 秒针走1大格是5秒, 走2大格是10秒……

师:秒针从12走到1走了几秒?秒针从5走到8走了几秒?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内练习:由组内1人问, 其余答, 秒针从几走到几是几秒?

师:报一个秒数, 请学生回答秒针从几走到几。

通过课件展示, 钟面模型演示, 教师诱导, 学生充分地参与学习活动, 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丰富了学生对秒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 通过创设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练习,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秒针走1圈是60小格, 也就是60秒, 这时分针走小格, 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学生体验1分钟: (1) 闭眼感受1分钟的长短, 聆听钟表的“滴答”声。 (2) 看着钟表体验1分钟的长短, 轻声数秒。 (3) 体验1分钟能做些什么? (如:写字、写数、拍手、默读课文等) 做完后向大家汇报。

8.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感悟和成长 篇八

一、从学生身边生活选择主题,让学生乐学

无论哪门学科,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都会很投入地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愿望是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最基本依据和关键因素之一。主题只有符合学生的愿望和兴趣,学生才会有不断探究参与的内在动力,行动上才会更主动,责任感才会更强。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趣的现象很多,有趣的活动也很多,只要善于观察,留心搜集,注意整理,你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课上在充分学习教材时给你呈现一些主题的同时,我还搜索一些与本主题相符合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现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尤为重要,从一年级开始,语文课程标准就规定了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必读书籍,学校也定期进行读书知识比赛,极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结合这一契机,我在三年级组织学生制作读书“成长树”和“读书卡”活动,读书“成长树”的每片“叶子”记录读过的书名和作者;“树枝”记录这本书的出版单位,并且选择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书,写出一段读书感受或好词佳句等;谁的“成长树”枝叶茂盛,说明谁读得书多。这样把学生经历过的事情做成卡片来记录,学生非常感兴趣,并且读书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大家都在比赛看看谁读得多,知识掌握得丰富。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贴近学生的主题去吸引学生,就能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

二、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变教为学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和体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做”, 综合实践活动这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可以说很好地迎合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同时,教师更要注重实践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选择并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如三年级的《钉纽扣》一课,由于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们惯着、宠着,连最简单的家务活都不会做,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因此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家务活是非常必要的。钉纽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是学生从来没拿过针线,所以在教学伊始,就要让学生认识各种纽扣的特点,以及针线的使用方法,同时提醒学生使用针线要注意安全。学生跃跃欲试,经过几节课的学习,虽然针脚不是那么匀称、美观,但是一个个也是像模像样了,并且有个别学生已经能够缝制一块小抹布了。

三、从学生的团队意识出发,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所以需要大家的互补合作。合作的形式有很多,如同桌合作、学生分小组合作、集体合作等。关键是要使本次合作达到合作成员“齐参与、齐动手、齐动脑”,达到事半功倍。

合作意识要渗透在教师的课堂当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调整,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从而促使学生完成每一次较好的合作。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更多的交流机会,经过互助合作达到学习目标,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自然而然把自我融入集体当中,树立合作精神,培养了责任感和荣誉感。在教学三年级《“站报纸”游戏》一课,让大家站在同一张报纸上,看看谁的报纸上站的人多,不论你运用什么方法,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这项活动考查学生的合作意识,必须统一指挥,合理安排站姿和站法,不能独立行动。各小组在开始比赛前,组长和组员讨论好站的方案,确定每位成员所站的位置和动作。开始比赛了,各小组施展各自的才能,有的双脚并立,手拉着手;有的金鸡独立,背对着背;还有的两两抱成团紧挨着;总之,每个小组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力求使这张报纸站的人最多,赛后大家一起总结经验,比较哪种方法最好,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这一比赛中,充分说明了合作意识的重要性和每个人的责任感,个人离不开集体,同时集体又需要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让我们从学生的身边入手,从他们能做的事情入手。“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让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课堂,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学生不仅从“行动”中获得“知识”,还促进了思维、观察、想象等能力的协调发展,从中体验到快乐。

9.在体验中感悟Doc1 篇九

甘肃省庆阳市西华池初中

高秀霞

我在执教《愚公移山》一文时,鼓励学生质疑探究。部分学生认为愚公克难奋进、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值得学习,但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愚公应该搬家,不应该移山。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离下课的10分钟里引发了一场小辩论。

生1:如果愚公搬家,他岂不是向困难退缩了。生2:近年来长江流域洪水肆虐,处处告急,洪水无情,人民有志,广大军民手携手,肩并肩,众志成城,抵御住了特大洪水灾害,这难道不是新时代愚公精神的再现吗?

生3:如果这样,愚公见了山就移,那么,山挡住路移山,河挡住路填河,人挡住了愚公的路怎么办呢?

生4:愚公挖走两座山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况且将石头倒在渤海边上,既影响了环境卫生,又阻碍了交通,多不应该。

生5:我认为,愚公既不用移山,又不用搬家,应该在山下打一个隧道,这样出入既不用绕道而行,又省时省力,还能保护自然环境,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看着学生们针锋相对、抒己见时自信喜悦的神情,我心中无比欣慰,我没有想到他们的思路会这么活跃、想法会这么多。由此我感触良多,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要超越传统的备课水平,树立设计意识,让学生敢于质疑,钻研,讨论,联想,感受,以便更好的感悟课文内容。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叶圣陶先生说:“教任何课,最终都在于不需要教。”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教学时,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和积极思考的空间,启发学生质疑探究,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所以,教师的信任体现了对学生的鼓励,通过质疑辩论,既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又满足了初中生的表现欲望,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积极合作交流,达到了一箭多雕的功效。

10.在活动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 篇十

上海市广中学校 陈爱忠

二十年前,我走出了大学校门,怀揣着梦想,走上了这个没有惊天动地、轰轰烈烈,有的只是平平淡淡、繁杂忙碌的三尺讲台,成为了一名普通而神圣、平凡却伟大的人民教师。二十年来,我在体验艰辛的同时,也品味着甘甜的滋味;我不断地拼搏着,也一路收获着:先后被评为“区体育先进工作者”、“区园丁”、“全国工读系统优秀班主任”;所写的论文分别获得全国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中国教育年会工读教育分会二等奖等;2012年入选“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培养工程”,参加上海市教育功臣高妙根名师基地培训班学习„„

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审视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路,看着用拼搏打造出的一个个花环,我对生活充满了感激,对教育充满了激情。二十年来,我从自己所选择的教育事业中,找到了教书育人的幸福与快乐;二十年来,我在奉献与收获之中,感受到了无以言喻的辛劳与香甜„„

一、在学习与实干中成长

教师成长有赖于好的环境,还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只要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就会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记得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作为一名师范院校毕业的运动心理学系的大学生,就被定为专职体育教师岗位,当时心里有很多想法。然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驱使着我,当好一名体育教师的决心。起初,为了尽快熟悉中学的体育教学工作,我十分注重向同行学习。任教的第一年,为了向前辈学习,我把教学进度放慢,每一节课,我都是先独自设计好教案,然后观摩老教师上课,并作详细的记录,再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通过听课、上课、总结,促使我在不长的时间,基本适应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而那些从老教师那学习来的教学基本技能为我以后的学习、成长奠定了基础,我自己也在讲台上找到了自信。第二年,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开始参加区级优质课观摩课,并获得好评,那时年轻的我凭着一股闯劲,珍惜每一次领导给予的讲课机会,不管任务有多困难,咬咬牙硬接下来,为的只是在磨练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同样,我在以后的专业发展历程中,不管是体育教学还是班主任管理工作,听课成为我的一大爱好,及时总结并虚心向同行学习成为我的一贯作风。为了尽快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我在注重向同行学习的同时还重视多种学习方式,尤其是喜欢选定由代表性的教学刊物,认真研读、分析,快速地了解、掌握代表性刊物的研究方向的最新动态。二十年来的专业成长历程中,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变化,但热爱学习、不懈追求、忘我的工作却一直伴随着我从未改变。

记得有人这样说过: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一个人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是决定能否做好事情的关键。作为教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是课下的辅导以及班主任工作则是另一块更大的阵地。看着一个个“问题学生”带着转变,充满着自信,走出我们的学校,我知道我凭着实干精神已经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信任。这样的学习和工作也使我体会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像是不断地越过一道道难关,在辛苦劳累奔向终点的同时,令人欣慰的是沿途看到了很多迷人的风景。但是在这条路上,我还觉得很年轻,我还要继续努力前行。

二、在不断反思中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著名教授叶澜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教学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和管理水平的好方法,更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无时无刻不在反思着。课堂上,当我的提问和引导学生无动于衷,我就会想:是不是我的问题学生没法理解,或者是学生没有很好听课,所以没有反应;当学生作业正确率不高,我就会意识到是任课老师的课堂效率很差,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出了问题;当学生发生厌学逃学时,我会在想:我的班级氛围营造方面是否有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教学中反思,管理中反思,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地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的反思才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才会不断达到教学新境界。

通过工作和反思,我深深感悟到一个经常反思的老师,能够拥有一份责任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能够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能够进入教学的良性循环,自然能不断赢得学生、家长、领导的赏识和认可,而自己在无形中也促进了专业素质的发展。

三、在与人交流和合作中成长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合作,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这种合作交流不仅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需要,而且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合作交流精神示范的需要。同样,在与他人或同行的合作交流过程中,我们能学习到别人一些好的教学策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例如:我们的探究体验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执教公开课、班主任论坛会议等,都是我们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展现,我们都应该好好地把握!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为自己创造着一个合作的环境,不管是体育教研组活动,还是学校探究课的集体备课,或班主任研讨会上,我会不断与同事合作取经,互相学习,共同分享经验,形成教育合力。例如:最近学校推崇的体验式探究课,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与同年级三位教师一起探讨,上课前,我们常常会互相问问:“嗨,这一课你觉得应该怎么上?”上课后,也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今天这个环节,我这样上,效果挺好的。”“不知为什么,今天学生游戏的分享不太好啊?”我们常常会围绕这样的问题展开交流、讨论、研究,这样下一堂课的老师就能更好地调整教案,掌控好课堂了,上出更为适合我们学生需要的课。这样的交流不需要很长时间,也不需要特定的地点,随时随地就能进行,但是这样的合作一直在进行着,所以效果也可想而知了。

另外,一些资源的共享也需要合作。我们会各自在网上找到一些好的课件、文章、试题等教学资源,会拿出来大家分享,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不断探索创新中成长

我们常常教育学生: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说明了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教师也与学生一样,离不开学习,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学习、探索与创新的过程。只有学习与创新型的教师,才能构建学习与创新型的校园,才能培养学习型与创新型的学生。就如我们现在正在尝试的“远征式教育课堂”,从零开始,重新创建我们学生自己的课堂,这种体验式教学就是一种创新,在浦东三天的《融冰之旅》、《游戏体验》、《高空速降》、《感恩之旅》、《分享成功与未来》的体验教育活动中,全新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教学内容,全新的教学方法,让老师和同学都有收获,师生们通过活动去体验,通过体验去改变。同学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成长。这是一种学习,这也是一种探索,这更是一种创新。如今,我们广中学校的体验式教育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我们的老师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着,同样,我们也在这块特殊教育领域中不断成长着„„

除了教学外,作为班主任的我,也时刻在挖掘着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中的灵感,在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方法。因为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更需要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认真研究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结合教育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完成好班级的教育教学任务。例如利用学生对网络游戏升级的热衷,建立班级的激励机制,在激励机制上进一步设计升级制度;分别建立班级家长和班级学生的网上QQ群,通过网络实时了解学生双休日遵守公约的情况;在班级中创建个人的积分银行,通过参加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等增加自己银行的积分。

曾有教育家这么比喻过:“教师的成长=智慧+勤奋+创新”,这里的“智慧”,我认为其不仅是“智力”,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知识”,通过不断学习获得的知识。我最为赞同的是“创新”。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育并非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培养他们“爱问、善问、会问”的思考习惯和解疑的动手能力,使他成为创造性的人才。所以,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勇于努力,善于学习,敢于实践,我们就一定能够在自己的教学教育中,不断突破自己,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在踏上教育岗位的日子里,我虽然紧张着、劳累着,但却在进步着、发展着;我虽然辛苦着、忙碌着,但却在成长着、收获着。我真正地感受到了拼搏带来的辛劳和欣慰,也切实体验到了成长和成功送来的快乐和喜悦。一个个花环告诉我:幸运之神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但它只会给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带来成功和荣誉。

上一篇:万名党员进党校发言稿下一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