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天的感想作文(精选8篇)
1.关于春天的感想作文 篇一
春雨肯定是春天到来的前奏,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就像一位名人所说:“东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春雨一下,植物都长出嫩绿的芽。
春天到临,说明温度会暖和,可真谓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伴着春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晚上的小路——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早上醒来后好似——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呀!
春天来后,再过几天,就会有柳枝了,就会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了。还会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想想都觉得美,真想看杨柳依依的样子。
春天带来了春雨,春雨滋养着万物生长,默默地为农民伯伯奉献,被春雨滋润过的地方处处绿色植被,植物们都争先恐后的吸收“营养”都嘻嘻哈哈的向春雨姐姐道谢,春雨姐姐也开开心心的下着“营养”农名伯伯们感谢春雨带来的“化肥”感谢春雨能让自己的农田有天然的好收成,春雨姐姐则欣慰的笑着。
春天的阳光为我们去除了细菌。照耀大地,为那些建筑工人散发阳光,建筑工人,不再那样寒冷。五星红旗被春风吹拂着,春风吹拂着我的脸颊,让我不禁想到很多美好的回忆。春天到来让我明白:春天是不可缺少的,植物们需要春光,春雨,春天让学生们有心情学习,春天不再让大家太冷或太热,春天是环境改善;春天……春天……春天伴我们度欢乐时光……伴着……所以,请人们不要破坏环境,要保护环境……
2.关于春天的感想作文 篇二
关键词:教学效果,课程特点,职业道德
如何讲好一门课, 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呢?关于这个问题, 很多专任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都在认真研究。
2013年上半年参加了一次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化工原理》课程网络培训, 课程结束后让我们写感受。作为一名化学专业的老师, 来听几位专家老师关于部分节点内容的讲解, 自然是受益匪浅, 感受到几位老师对专业的热爱与大师的风采。作为老师来听专家的讲课, 不只是听其具体内容, 而是要学会授课的形式, 即授课过程中具体的表现形式及表达技巧。
老师是否真的需要一定的“表演”技巧, 像“演员”一样, 把“作品”通过生动、形象的形式, 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呢?
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 对教学实行质量评价, 对各位教师进行评分, 要求学生进行网上评教, 要求专家、督导给出意见, 要求教师同行相互评价。
这样的做法对教学会产生积极作用还是产生消极作用呢?
我想大部分老师是很反感这样的做法的, 不是说我们不想接受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要求, 而是觉得这是对教师的不尊重, 对当前教育的不尊重。
作为一名老师, 在他进入学校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 心里就会有一份责任感, 教书育人, 责任重大, 事关教育的发展, 事关社会的进步, 往大一点说, 事关国家的兴衰, 民族的存亡。
所以, 不只是教师, 当然包括学校的行政管理者, 都是应该有这样一份责任。然而现在的学校, “行政化”“等级化”气氛过于浓重, 处级、副处级、科长等行政职位等级分明。南方科技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驱者, 朱清时先生提出去行政化, 然而终究脱离不了社会的现实。
行政制度等级化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约束,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师的自由发挥, 限制了一些专任教师的个性发展。教育如何发展, 管理者也在思考, 教育者也在思考。但不管如何, 最重要的是先把“课”上好, 达到师生互动,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问题先不考虑。
师生互动, 针对各个专业一定是有所区别的, 文科的学生和理工科的学生在所学的知识方面是有所区别的, 看问题的角度、理解问题的方式, 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在所学的具体内容上当然也是不同的, 讲《化工原理》的老师一条条、一步步把知识分解、整理、融合, 让学生系统吸收, 整个过程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如果你想让讲《思想政治》的老师也像化工等理工科的老师一样给学生讲课, 学生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 照本宣科, 毫无兴趣可言。但是如果你要求理工科老师慷慨激昂、夸夸其谈地给学生讲给化工、化学等课程。首先, 我想这样的老师会不会存在, 就是存在的话, 将他的激昂的表达能力充分地运用到化学课堂上, 学生接受的效果又会如何?理工科需要系统性、条理性、逻辑性, 需要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才能掌握好, 不需要花架子, 不需要太多的外在形式。所以, 讲授理工科一类的课程时, 老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 学习的是实实在在的知识, 需要认真的态度, 需要付出努力, 不要被浮华的外表所欺骗, 要掌握真理。
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聘请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学团队首席教授钟理老师为我们进行网络课程培训。钟理老师的朴实无华的语言, 幽默的性格, 让我感受到一位老师对学生的耐心、谆谆教导。要说讲课的形式, 钟老师没有表演家的天份, 他只是把他认为应该告诉学生的内容, 仔细、清楚、耐心地讲解出来, 我体会到他有一份爱心、耐心, 感受到他对这门专业的热爱, 对学生的关爱。我想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之所以选择钟老师, 一定是看到钟老师有这方面的特点和优点, 而不一定要求老师像一位演讲家、表演家一样在讲台上表演, 学生听的是实实在在的内容, 是真实的知识, 是有含金量的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 最重要一点就是对老师的要求, 首先老师一定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 对讲授内容有深刻的理解, 要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要认真研究课程内容, 要认真研究讲解的形式, 以最通俗易懂的形式, 把知识讲解明白, 不要求你是演员, 但是一定要以听者的态度去讲这门课, 要深入浅出。所以, 教师应该时刻加强自身修养, 参加业务知识培训, 提高自己, 并且要经常学习, 俗话说“活到老, 学到老”, 学习是一生的事情, 尤其是教师, 因为面向的对象是学生, 所以更要不断充实、完善、提高自己, 要想给别人一瓢水, 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每个职业有每个职业的操守,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最重要的, 一个具有职业道德的人, 也一定会有爱心, 热爱自己的专业, 热爱自己教授的对象, 和他们沟通, 这样才能达到互动。
以上就是我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些感想, 首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第二就是要具备深厚的业务知识, 第三是针对课程特点, 要有灵活、适当的表现形式。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各位同行也一定有自己的理解, 望相互交流。
参考文献
[1]王义遒.对当前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些看法.中国大学教学, 2008 (3) :4-14.[1]王义遒.对当前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些看法.中国大学教学, 2008 (3) :4-14.
[2]宋彩萍, 王江红.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21 (2) :29-31.[2]宋彩萍, 王江红.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21 (2) :29-31.
3.关于“言论自由”的感想等 篇三
关于“言论自由”的感想
本报【音乐评论】版责编、我的前任傅显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感想“言论自由”》。因为重返这个岗位,所以重读这篇文章。“众所周知,报纸是舆论公器,但苦于言论的无限性和版面的有限性产生之矛盾,可以发表的只能是‘一小撮’言论”。傅编辑表示很希望“照顾更多的言论者”,把一篇文章分给10个人来写,“有点像前些年流行的微型小说,在版面上变成微型音乐评论”。我愿意为将理想变为现实而努力。
早些年,我曾任【音乐评论】版面责编,深感责任重大。新世纪元年刚过,《沉默不是金》《乐评急需补钙》《乐评造假缘何在》……相继见诸报端,竟然鲜有回应交锋。如今旧话重提感慨万千,又是将近10年过去了,乐评所处的人文环境仍不理想,甚至继续“沙化”、“恶化”。写一篇观点鲜明、笔力尖锐的文章何其难。我们的乐评,还有多少真实批评的声音?
现如今,在音乐界说真话和听真话,都需要一些底气和勇气。实事求是的批评,乐评人应理直气壮,音乐家要襟怀坦荡。那是一种理想的境界。言不由衷的乐评,作者读者心照不宣。难不成音乐家天生比常人敏感和脆弱,否则为什么音乐批评比其它门类的文艺批评更困难更尴尬、更虚伪更平庸?难不成我们的音乐家已经脆弱到“老虎屁股摸不得”,一听反面意见,总有心理反弹并付诸行动,乐评人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愿用我为音乐周报千期纪念特刊写的专稿一句话作为结语:音乐评论和学术争鸣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动力。什么时候健康正常的批评之风吹进音乐百花园,音乐事业才有可能欣欣向荣蓬勃兴旺。
反弹琵琶
我有一丝“杂念”
从2006年在网络发表标榜个人独立的《馒头还是包子》一文,到2008年在中国新闻周刊撰写被称为“乐评独立宣言”的《巨蛋下的音乐节命运交响》,再到2009年初以娱乐为精神的《2008中国古典音乐十大事件》,乐评人的封号从来不是自夸的,而是别人叫出来的。然而,“独立乐评人”这一封号尤其危险,观点问题并不是原则问题,也不是黑白泾渭一目了然的算术方程,在强权和高压之下说不清谁对谁错。独立乐评人识相的被招安,成为“组织的乐评人”。
在被冠以乐评人身份之前,作为一个心平气和的乐迷,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泡论坛,谈版本,会网友,以第一时间、最低票价订购到正中间的座儿为荣,或者以在音乐厅门前斗牛成功为乐。排着队在演职员入口等待散场的音乐家签名留影,随后捧着带有浓郁香蕉水味的唱片套封和节目册彻夜难眠。一个月内我会为票房和中图贡献数百元。如今音乐厅少了一个忠实的购票者,多了一个蹭票的业余作者;我不再有签名留影的激情,那种对音乐如饥似渴的饥饿感在极大富足的音乐饕餮前消磨钝化。
所幸我依旧在本质上是一个乐迷,对音乐的激情和兴趣丝毫不减。只不过遇到一些让人作呕的作品和演出,无法像以前写林恩·哈雷尔的海顿大提琴协奏曲那样畅所欲言破口大骂,只能选择三缄其口。我这种骨子里的乐迷成为“乐评人”,对音乐产业起到的负面效应大于正面影响。自从《馒头还是包子》事件东窗事发后,我再也不认为自己写的是乐评,而是冠以“古典音乐时政评论”,写的尽是“观后感”,难免憋得满脸痘痘。不乐评人唐若甫?
■唐若甫
网路雷语
通过信息化时代新的媒介广开言路。在中国现行的音乐教育的体制和观念下,音乐从业者,并非人人爱音乐、懂音乐。相反,许多音乐边缘人和普通爱好者,真正堪称骨子里爱音乐、懂音乐的虔诚“教徒”。他们对音乐感知的敏锐、精微,许多职业音乐人难以望其项背。他们的音乐评论,最直接、最真诚,音乐评论家和媒体乐评人常常望尘莫及。——编者
群英论《神交》
台湾作曲家黄辅棠《神雕侠侣》(简称《神交》),2005年由其自费出版,网络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已超出个人预期;2009年3月14日,林天吉指挥台湾爱乐管弦乐团现场首演该作第二乐章<古墓师徒>、第四乐章<黯然销魂>和第八乐章<谷底重逢>。在google上搜寻到有关《神交》的讯息约6万多条、音频约4千多条。网络各路英雄谈论《神交》的部份帖子,略加整理与读者分享——
动人心弦的音乐,一流的演奏与录音,精致的制作,“音乐之美”的最佳演绎!谁说Classical音乐死了?愿更多国人佳作问世。
——黄安伦(作曲家)
吸引我再三聆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此作的“趣味”,“趣味”可以拉近我这样的普通听众与严肃作品的距离。此作特别有趣之处有二:<古墓师徒>中麻雀的振翅、啾鸣,为整个乐章平添一派天真,熟悉金庸作品的听众听到此处,想必都将会心一笑;杨过、小龙女、郭襄的音乐主题,全都由各自名字、绰号的粤语发音演化。听上去近于游戏。这几个主题的旋律悦耳、有个性,且为后来的发展、变化预留空间。我也许孤陋寡闻,这个手法极具独创性。
——过客(计算机工程师)
这部作品可称是“武侠音乐”的开端,或许可期待将高雅的交响乐与通俗的“武侠文化”结合起来,使交响乐做到曲高和众,雅俗共赏。
——梁茂春(音乐学家)
读过小说的听众一定会联想到书中的故事。他们微笑,因为听到他们本来的期待;他们惊喜,因为遇到那么多出乎意料的段落;他们沉思,因为发现了一直被忽略的场景;他们感动,把新的感动加到旧的感动上。他们因而喜欢上了这部作品,原来的武侠故事逐渐黯淡,虽然还能在“侠之大者”中听出深沉和激昂、在“情是何物”中听出落寞和悲凉。此时对作品的感受非作曲家所能预知,更非标题所能引导。
——过客
第一次听就觉得这部作品非同凡响。整个作品乐意极为流畅,更难得的是旋律极美,但又朴素自然,清丽脱俗处令人耳目一新。我没读过《神雕侠侣》,也没看过电视剧。此曲标题虽有一定提示作用,但对我来说等于是无标题音乐。可却能让我对每个人物想象出清晰形象来,反而大大增加了我欣赏的乐趣!
——愚仁(计算机工程师)
《神交》的动人不在于是否适切地流露原著的神韵,而是表现了音乐的丰富性,是命运,是人生,是河的流动,是你我人生的各种样貌。我是这样感受的,如果交响乐专家不赞同,请原谅我的造次。
——Wonwon
金庸武侠小说闯入音乐艺术的领域。喜欢金庸武侠小说的读者,从跳跃的音符去体验金庸笔下人物的喜怒哀乐,在听觉上受用无穷。杨过的诡奇身世和恩义情仇,通过汩汩乐章敲响听者心灵之弦,如凝聚感情的释放,令人难以平伏……
——彦火(香港明月刊总编辑)
4.春天的感想作文 篇四
菠菜长高了,密密地挤在一起;大蒜绿油油的,笔直地向上生长;白菜的叶子油润润的,粗壮的菜苔上开出了嫩黄的花儿,煞是好看。
原来,春天来到了菜园里。
梨树开花了,那梨花一簇一簇的,雪白雪白的,细细的花蕊被花瓣呵护着。花的下面是尖尖的像猫耳朵似的嫩黄色的叶子,好像在托举着梨花。桃花就更漂亮了,五片弧形的花瓣均匀地围在一起。微风拂过,树上下起漫天的花雨,真美啊!
原来,春天已经爬上了枝头。
爬山虎那光秃秃的藤上不知什么时候也有了红红的米粒,摸起来软软的,那是它的新芽。
我终于找到了春天,它在红的花、绿的叶里。
5.寂静的春天名著阅读感想 篇五
——题记
有很长一段时间,人类拒绝谦卑。我们人类履行“至尊而制地球,执敲扑而役自然”的决心是如此不可动摇。我们怎么可能谦和、卑从地甘受少数异端的“蛊惑”,回归到听天由命,膜拜造化的时代?我们的决心是来自那份如今依然被部分人标为不容置疑的信念——人类乃万物之灵。
“人类应当平等地对待其他生物,致力于人与自然野性共存”的这种想法,得到了那些坚信“人乃万物之灵”的信奉者的诚挚鄙视。
于是乎,每个最早站在生态伦理立场上的,发出呼喊的人们,都无一例外地,成为攻讦的毒液喷射的目标。
以理性的声音规劝非理性的聒噪,看似简单,实则困难重重。大部分的人类选择一意孤行,站在了自然的对立面上,拼命向自然索取,并在索取后又将自然“一脚踢开”。于是,恶性循环展开了。癌症,白血病迅速蔓延,人类终于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了。
生态灾害的苦果,被引用进了这本书中——《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森以理性的知识和理性的文笔,敢于顶住压力,牺牲自我,面对重重阻碍写下了它。
卡森小姐通过那17篇散文所揭示的道理,至少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其实远非复杂玄奥。相反,这部以“明天的寓言”为起始的著作,通篇都在阐述着活生生的例子。书中的议论涵盖广泛,无论对于生活的乡村,还是城市的人们,都是谈及的焦点。
“在其他对这两种鸟的实验中,如果成鸟在一整年内所吃的食物都含有杀虫剂的话,那么无论怎么样,它们都无法生出蛋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罗伯特。拉德博士与查理德。吉纳利博士报告了相似的发现,”如果野鸡的食物中含有狄氏剂,那么‘产蛋量会明显下降,幼鸟成活率也很低。”
“这地方仿佛一个战场,我的管家发现了数不清的小鸟尸体:仓头燕雀、金翅雀、红雀、篱雀、麻雀……野生动物的毁灭着实让人心痛。”
人类如果再不停止“杀戮”,那么最终遭杀戮的将是自己!
“曾经有一个位于美国中部的小城镇,那里所生长的一切生物都和周围的环境和谐共生。围绕着这个小城镇的是星罗棋布、生机盎然的农场,那里满是庄稼繁茂的田地,小山坡上遍布果园。春天的时候仿若朵朵白云的繁花散落在田野之上。秋日到来的时候,橡树、枫树以及白桦树穿过松树围成的屏风,摇曳着身姿,闪烁着如火焰般的光彩。”没有危害身体和自然的化学物质,一切风景都是那么美好,可有了杀虫剂、狄氏剂后的明天将如何?再不加以遏制,明天的春景或许将是“湖上的芦苇已经枯萎,也没有鸟儿唱歌”这番景象吧!
6.关于面对疫情的感想作文 篇六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正在进行的这场防控疫情的严峻斗争,深刻印证了这一结论。
由于病情严重,武汉建立了“火神山”和“雷神山”两所医院。1月28日,宇通正式宣布向武汉疫区紧急捐赠10台负压救护车,支援新建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疫情防控第一线。
这个春节,相信对于很多武汉甚至全国各地的人们来说都是特殊的,也是过得最不容易的时期。欢欢喜喜盼望了一年的团聚时刻,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随着疫情形势的迅猛,全国各地的感染人数也在不断攀升。
我发出倡议:“必戴口罩,拒吃野味,勤快洗手,减少串门,见屏如面,拒绝谣言,配合查验,科学就医。”
7.关于春天的感想作文 篇七
作为学生作品获得如此众多的殊荣,必定有之过人之处。无论是故事的完整性、细节的巧妙设计、画面的优质感,还是演员的表演,都是两部相当有水准的作品。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虽然这两部作品的主创都是学生,但是却没有什么“学生味儿”,我想这也是有别于并优秀于其他学生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
故事《空窗》的开始是在一辆晃动的公交车上,导演和摄像师对于公交车上的画面处理,让观影者从开篇就感受到风格化很强,也很有生活和时代感。而贯穿始终的家乡歌曲,也对于故事最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和解密。在故事《江小迪的夏天》中,对于开篇主人公慌慌张张的起床提起书包赶去学校上课,也处理得节奏感很强,一下就把观影者带入到故事当中。此外,对于江小迪跑到学校发现已经迟到,于是准备翻围墙而入,先丢书包入围墙,丢了几次书包都被扔了回来,直到背起书包翻围墙时发现围墙另一头站着的老师的这一设计,也十分巧妙有趣,极好的塑造了主人公江小迪的个性,也为整个影片的基调增色不少。影片结尾时阳光斑斓下的绿茵道路和主人公间的简单对话设计,也明确的揭示了影片主旨,再次突出影片的温情基调。
当然,人无完人,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对于这两部原本已经很优秀的作品,个人还是吹毛求疵的有些“鸡蛋里挑骨头”。两部作品都有出现虚焦的情况,特别是《空窗》中才开始公交汽车前档玻璃雨刮的镜头,焦点不在玻璃上,也不在透过玻璃的窗外路边绿色树叶上,不知是摄影师刻意为之还是如何?其次,对于个别情节的镜头处理稍显唐突。例如在《江小迪的夏天》一片中,因江小迪盲目的介入姐姐和其打工餐厅老板之间纠葛而被老板开除撵走后,姐弟俩一前一后走在路边。在描述此情节时,镜头是从姐姐猛然转身责备“你跟着我干什么”开始的,对此我个人稍觉唐突,如果镜头能先从全景交代弟弟垂头默默跟着姐姐走在马路上开始,再转为姐姐的近景责备,则更显和谐顺畅感。最后,个人认为导演和摄影师能在镜头使用上更“大方”一些,那么整个影片的“电影感”也许会更强,对于影片情绪的烘托和营造,以及对于调动观影者的情绪和感情共鸣也能更锦上添花。例如:在影片《空窗》中,主人公小女生坐在面摊桌前与女贩子对话的场景,从女生诉说自己钱包和行李被丢到被女贩子说服跟去工厂打工,画面和镜头的设计都是一个设计,即景别都是中近景,且镜头设计都是正反打且女生正对镜头,而女贩子是右后侧脸出境。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过于单一,也显得对话感不强。还有印象深刻的也是在《空窗》结尾时,女贩子醒来发现自己已被女生出卖而惨被强暴,自己靠在床头时一边哼着家乡曲子,一边难过又自我觉得可笑的哭泣时,同样只用了一个叙述女贩子靠着床头的近景。在此,如果能将景别进行切换,配合女贩子的脸部近景特写等镜头,以及在后期剪辑中能将几个景别交叉剪辑组合,也许对于情绪的调动和渲染效果会更强烈。
以上只是作为个人的浅显盲判,首先很明确的是,如果这两部作品不够优秀,就不会引起观影者如此多的感想。所以,首要提出的是这是两部值得学习的优秀微电影作品,创作出“有戏”有吸引力的剧本,做好镜头分配及每一个镜头的设计,以及对于选择恰当音乐等等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普及,“拿起DV拍电影”或者成为了年轻人,特别是喜爱电影的年轻人们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因为艺术本就源于生。在华语电影蓬勃发展的时期,我们不仅需要大量的华语电影呈现在大众视野里,同样也需要更多的对于电影有热情有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的年轻人,年轻导演进入大众的视野,因为也许他们才是华语真正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之一。
摘要:近年西南地区两部学生微电影作品《空窗》和《江小迪的夏天》均在我国各大大学生电影节上斩获数项荣誉的优秀微电影作品。两部作品风格迥异,一部剧情跌宕探讨人性,一部贴近生活,温暖人心。其中诸多精彩设计值得学习,当然,也难免还有部分可更加精益求精之处。
关键词:风格化,人物刻画
参考文献
[1]程青松,主编.青年电影手册(第四辑)[M].新星出版社,2011.
[2]程青松,主编.青年电影手册(第六辑)[M].中信出版社,2014.
8.关于春天的感想作文 篇八
【关键词】儿童艺术;感想;思考
去年邻居家一位念小学二年级的姑娘来找我帮忙画一只熊猫。说是老师布置的美术作业,班上同学回家都是找家长代画。一同学自己独立完成,老师以熊猫脸画得不够圆,画得难看为由将其退回重画。反而找家长帮忙画的,老师会在课堂上大加赞扬。这样的儿童美术教育使我陷入深深地思考。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对绘画非常感兴趣,课余时间报了一美术兴趣班,老师每次面对四十位小朋友都会在黑板上贴一幅蜡笔或水粉范画,让大家临摹。一个学期下来,我可以将老师的画临摹得很像,即练就了一手很不错的模仿能力。这种绘画技巧得到了周围亲戚和父母的朋友的高度肯定,当时我一直自认为画得很棒。
但一次儿童绘画大赛使我感到挺沮丧,我将好几幅画面里的形象临摹下来,再组合起来构成一幅画送去参赛,不想竟然没有入选。后来看见一等奖的梦想乐园的作品,觉得不如自己画得像。现在回想起来,深深地感到小孩子在绘画方面的临摹能力与想象能力是相互抑制的,当我们过早地让小孩临摹图片,处处以画得是否与现实接近,颜色是否涂得匀、线条拉得直不直等这些标准来衡量一幅儿童绘画作品的好坏,那么儿童的艺术教育就进入了一个误区。五、六岁的小孩最可贵的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这个年龄段若没有保护和挖掘他们的想象力,等孩子大一点之后,就再也寻找不回来了。培养临摹能力是建立在扼杀想象力的基础上,这是我的童年学画时最大的遗憾。
现在教几个五、六岁小朋友学习视觉艺术的过程中,我渴望能在他们身上弥补自己当年的遗憾。让他们的想象力能尽情的飞扬,无拘无束,感到无比充实与喜悦。刚开始,给小朋友一个主题,让大家自由创作,很多家长觉得是小孩胡乱涂鸦的画作经常令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真的画得很棒! 我非常看重孩子想象力的启发与拓展,在他们这个年龄段,大人最好不要给予过多框定与约束,我们要小心呵护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和热爱。
有几次上课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讓孩子画出这个故事带给他们的思考或者自己印象最深刻、觉得最有意思的一幕。每个小孩看事情、想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有时还让孩子们根据现有的故事进行续编,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自己想到的场景画出来。这里我的体会是:选择什么样的故事很有讲究,好的故事既能让大家进行绘画创作又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如有一次选择《骆驼与山羊》的故事,小朋友在绘画的同时,就懂得了人无完人,需要取长补短,相互帮助的道理。
紧接着是小朋友的沙画时间,大家兴趣很浓,从刚开始相互比各自沙子的数量到后来随意地玩沙子,再到最后能有意识地在灯板上用沙子绘画。我能很深刻地体会到他们面对这一新鲜画法所能体会到的无限的快乐。同时也看到了孩子们无比丰富的想象力,这想象力是如此的珍贵,以至于现场我都不敢大口地呼吸,深怕打断他们的思路。最后看见他们一幅幅虽然稍显稚嫩却无比单纯真诚的“佳作”——我们成年人意想不到的表现方式,在孩子们手中变得如此自然、纯粹、直接。说不清楚是我在教他们还是他们在教我,教我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
接触了沙画之后,再体会一下陶艺。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给小朋友观察和思维方式提供一种新的可能,他们面对着软乎乎的陶泥和这些陌生的陶艺工具,刚开始还有点不知所措,渐渐地就喜欢上了这种三维、立体的表达方式。从刚开始的有点怕脏,到后来的完全放开,从刚开始的简单盘泥条,到后来的创作动物、建筑、人物。大家的热情和投入,令身为老师的我感到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材料的运用,如秋天街道上随处可见的落叶,让小朋友自己捡来感受一下树叶拓印的快乐;如用做家务时不经意扔掉的鸡蛋壳,来做五彩缤纷的拼贴画等等,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审美意识,并且能使他们渐渐感受到平时生活中很多废弃的材料都是可以利用,可以变废为宝的。
笔者始终认为当下的儿童艺术教育,传授孩子的不仅仅是纯粹的艺术技巧,更重要的是提供小孩一种新的观察方式与思考方法。通过绘画等艺术形式,使孩子们能静下心来专注于一件事,在生活中遇见问题时能沉着冷静,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孩子在绘画和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了用美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触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参考文献:
[1]《智养,一位教师的教子手记—父母必知的儿童心理学》.梅子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儿童美术教育丛书》.刘雪春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
【关于春天的感想作文】推荐阅读:
【关于春天的作文】美丽的春天作文100字06-26
关于春天的学生作文欣赏:找春天10-03
关于春天的作文550字10-12
高中关于春天的作文800字07-06
关于春天踏青的四年级作文06-28
关于找春天的小学2年级作文11-16
高一关于描写春天的写景作文200字10-07
关于春天毕竟是春天初中作文600字09-29
初三作文关于春天800字08-24
有关于春天的现代诗:春天来了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