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导论论文(通用6篇)
1.现代科技导论论文 篇一
《现代化工导论》结课论文要求
(1)抽签选定题目(2)独立完成(3)论文要求
为综述形式,字数在2000以上,参考文献不少于4篇,不能整段和大篇幅的抄袭照搬。
(4)参考文献: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知网CNKI或维普(5)形式:题目、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6)提交时间:元月8日前
1、我国钾肥的生产现状
包括:资源类型、资源状况、钾肥的产品形式、主要生产方法和技术路线,今后发展方向。
关键词:氯化钾、硫酸钾、钾肥、生产工艺
2、海水淡化技术的进展。
包括,海水淡化技术的类型、各种工艺过程、和主要参数。我国发展海水淡化事业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海水淡化、膜技术、低温多效、生产工艺
3、海水化学资源利用的概况
关键词:海水、化学资源、工艺原理、技术路线、海洋化工、卤水
4、我国制盐工业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制盐、盐资源、盐的用途、生产工艺、海盐、井矿盐、湖盐
5、我国纯碱工业历史和现状
关键词:纯碱、原料、生产原理、工艺过程、主要设备,经济效益分析
6、我国烧碱工业历史和现状
关键词:烧碱、原料、生产原理、工艺过程、主要设备,经济效益分析
7、浅谈多孔陶瓷膜
关键词:陶瓷膜、应用、制备
8、现代合成氨工业的概况
关键词:氨、合成氨、工艺原理、关键技术、主要设备,发展情况
9、浅谈多元复合肥
关键词:氮磷钾,复合肥,复混肥,类型,生产原理,发展趋势。
10、可用作锂电池的锂化合物及其生产方法
关键词:锂电池的工作原理,磷酸铁锂、钴酸锂,碳酸锂、生产原料,生产方法
11、碳纤维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
关键词:碳纤维材料,碳纤维特性,合成原理,生产过程,应用领域及应用方法
12、我国氯化钾生产概述
关键词:氯化钾的应用、我国氯化钾生产的资源分类,不同资源生产氯化钾的原理、生产过程。
13、我国磷酸的生产概述
关键词:磷矿资源概况、磷酸的生产原理、工艺过程、磷酸的主要衍生化学品及其生产过程。
14、浅谈温室气体处置技术进展
关键词:二氧化碳、用途、采集贮藏技术,今后的发展
15、浅谈从石油到PVC的产业链条
关键词:石油、乙烯、PVC、聚氯乙烯、氯气资源与生产、产业链条
16、浅谈从原油到聚丙乙烯的生产过程
关键词:天然气、乙烯、聚氯乙烯、氯气资源与生产、产业链条
17、浅谈从天然气到聚氯乙烯的产业链条
关键词:原油、乙烯、聚丙乙烯,生产原理、工艺过程,18、浅谈从煤到聚氯乙烯的产业链条
关键词:煤、电石、乙烯、聚氯乙烯、氯气资源与生产、过程原理、相关产业
19、浅谈从石油到乙二醇的生产过程
关键词:石油、乙二醇、生产原理、生产工艺、主要设备 20、浅谈从煤到柴油的生产过程
关键词:煤、柴油、煤制油、生产原理,生产过程,发展情况
21、浅谈从煤到汽油的生产过程
关键词:煤、柴油、煤制油、生产原理,生产过程,发展情况
23、浅谈高分子材料的阻燃剂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阻燃剂、阻燃剂类型、作用原理
24、浅谈清洁能源氢气的工业化制备和氢气的应用。关键词:清洁能源、氢气、制氢方法、储氢材料、应用
25、浅谈清洁能源氢气储存和应用。
关键词:清洁能源、氢气、储存方法、储氢材料、应用
26、浅谈一碳化工
关键词:一碳、甲烷、天然气、一碳合成产品、生产工艺。
27、浅谈从天然气到汽油的生产过程
关键词:煤、柴油、煤制油、生产原理,生产过程,发展情况
28、浅谈从石油到丙纶的生产
关键词:石油、丙纶、合成纤维、生产原理、工艺过程。
29、浅谈生物柴油的生产技术
关键词:柴油、生物柴油、生产原理、工艺过程、关键技术、发展方向。
29、一代和二代生物柴油生产技术进展
关键词:柴油、一代生物柴油、二代生物柴油、生产原理、工艺过程、关键技术、发展方向。
30、浅谈高分子液晶
关键词:高分子、液晶、液晶材料、特性、应用领域、生产技术
31、浅谈我国锂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关键词:锂、锂资源、碳酸锂、氯化锂、生产原理、生产过程、应用前景
32、浅谈环境友好涂料的生产
关键词:涂料、环境友好、甲醛、生产工艺
33、丙烯酰胺生产的化工技术与生物技术
关键词:丙烯酰胺、传统生产方法、生物生产方法、原理和工艺过程
34、酒精的工业生产技术及过程
关键词:酒精、工业酒精、生产原理、工业过程、经济效益情况
35、浅谈钻井碎屑含油污泥的类型与处置
关键词:石油钻屑、含油污泥、处置方法、污泥固化、资源化、稳定化
36、浅谈绿色化学与化工
关键词: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原理、典型绿色化工过程
37、浅谈燃料电池
关键词: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应用实例
38、浅谈生物质能源的开发现状
关键词:生物质、生物质能源、已有产品的生产原理、工艺过程、生产规模等
39、我国稀土资源状况和开发情况
关键词:稀土元素的概况、稀土资源的产品形式、我国的稀土资源的状况和开发情况、举例说明稀土的开发应用 40、乙二醇的应用及生产方法
关键词:乙二醇的特性、工业应用,生产原理、工艺过程。
41、异丁烯的应用和生产方法
关键词:异丁烯的应用、化学法生产过程、生物法生产过程。
42、异丁醇的应用和生产方法
关键词:异丁醇的应用、化学法生产过程、生物法生产过程。
43、植物精油应用及提取工艺
关键词:精油的化学组成、精油的生产原料、精油的生产过程、精油的使用
44、杜邦化学公司的生产概况,主要产品的过程工艺 企业的发展、主要产品、重点讲清某一产品的生产工艺
45、道化学公司的概况,主要产品的过程工艺。企业的发展、主要产品、重点讲清某一产品的生产工艺
2.现代科技导论论文 篇二
2. 陈继儒,墨梅
在一个多元文化杂陈的社会语境下,艺术的终极目标与关怀往往为新变事物的非常态所遮蔽。当消费社会的视觉文化快餐与精英文化的界限徘徊于金融资本流向的时候,我们如何正视当代视觉思想的变化?同时在这个思想的迁流中,对传统艺术新变的路径与价值的叩问无疑已成为当代艺术问题的瓶颈。从艺术演变史的角度观之,认知当代艺术最大的困境还在于以下现状:艺术的发展趋势不再从一个范式过度到另一个范式,如中国明清文人对画史分野流变的梳理(以王世贞、莫是龙、 董其昌、陈继儒等为代表),即由李思训、王维以降的两支山水画文脉;西方从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一直到印象派、现代主义的风格变迁。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坛现实是,真正的重组已经在多元文化的十字路口出现。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尤其是以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等为代表的中西融合派先驱将西方现代艺术的火种传至国内,并身体力行,将中国绘画带进现代艺术思潮的洪流里。
3. 陈继儒,云岩萧寺图
然而时至今日,当多元文化屡屡成为模糊当代艺术标准的辩辞之时,艺术似乎仅仅作为一个空头的能指,其所指却为茫然失语的当代艺术理论文本所湮没。尤其,近年来中国传统画风的失范和市场化利诱,古典人文精神失落而伪现代“唯新崇拜”甚嚣尘上,先锋与前卫的惊世骇俗与民间风尚的俗艳程式并驾齐驱,使人对中国画的大众化现状不免产生回光返照的泡沫化之忧。
藉此理由,本文探讨的具体案例是,在近年来林林种种的传统绘画创作变革现象中,以南京为发轫地的江南地域悄悄形成一股审美旨趣相投、风格相近的工笔画群体势力(下文称“新工笔”画风), 但随着这股绘画新势力的逐渐扩散,其中一些代表性画家如江宏伟、徐累、张见、沈宁、雷苗等也逐渐移居北京,南京的艺术盛况虽然风光不在,但其发轫地的事实却被载入画史。从新工笔的整体艺术风格上看,这些画家多在题材与形式上攫取中西绘画中的活性因子,并融以现代时尚符号之旨趣,合现代审美视觉思维为一炉,给当代中国画坛吹来一股清新的时尚新变之风。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工笔” 画风现象及其形成因素的探讨,进而分析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在文化身份认知的论争中,民族视觉性(National visuality)与非地域化的跨文化形式之间的艺术融合能否成为可能?关于这一分析的基础,我们可能会问,在全球化的艺术多元生态环境下,传统艺术在他者文化模式的构架中究竟有无营养可供汲取?答案如果是肯定的话,那么又是何种营养可供汲取?而在文化体位上,这种借鉴与融合是否可以避免或者弥合现代与传统的断裂?二、 在当代艺术媒材、题材的多元化氛围中,主流艺术实际上是各个非主流艺术的叠加。作为非主流艺术一隅的当代工笔画,其艺术理念和旨趣与主流艺术是否可以同步?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新工笔”典型画风的探索性在何种程度上具有现代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过去的艺术史与艺术批评文本中,对晚清以来的中国传统艺术的西变因素,在阐述上多采取“西方冲击——中国回应” 的论述模式,人为地塑造了一种西方文化“强势”的印象, 而忽视潜藏在本土文化中的新变张力。本文主要关注主体文化内在脉络的视觉型变,侧重于艺术家的个体经验、历史记忆与审美教育环境等角度,来对艺术的传统与现代问题作一思考,力求为当代艺术研究提供一个可资参照的文本个案。
1. 雷苗,轻纱
2. 贺清泰,人物
一、文化变迁视野中的近现代工笔画体格流变
近世以来,中国文化因政治、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屡为“中西体用之辩”的论争所困扰,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之间的碰撞尤其激烈, 相互之间的影响也日渐加剧。而在文化内部,其各种成分的变异速度却不尽相同,有的部分变异速度非常快,有的部分变异却相对缓慢, 有的部分甚至给人一种不变的错觉。反映在艺术上,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传统艺术内部,人物画所受西方写实造型观与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尤巨,以林风眠、徐悲鸿、蒋兆和等代表的艺术家将人物画的变革推向了历史的前台。而在花鸟、山水画题材上,其形式的变异步伐却相对迟缓,究其原因,显然与山水、花鸟画科自身的独特性相关,当某种文化在他者文化中寻找不到对应品类的时候,其表征必然会持续为自身本体的稳定性。而从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层面观之,外来因素体现在水墨写意上的影响较之工笔画则尤为明显, 这不仅由于工笔画技法程序的自律性相对固定,亦与传统画史的意识形态认知相关。对于中国工笔画自有元以后一蹶不振、沉滞不起的原因,卢辅圣分析为:
“工笔画并非绘画自律化进程中的弃儿,而是缘于历史偶然性的文人画过早地攫取了绘画自律化的高端部分,又反过来,迷惑和窒息了工笔画的自律化发展势头。工笔画的衰落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学原因而不是本体论原因。”
即便如此,在西风东渐的近古画史中,传统工笔画还是难免受到异质文化影响的挑战。其中一个显例便是以郎世宁、贺清泰等第一批西方东渡画家将西洋的写实技法与传统工笔画制作程序相结合, 复合成一种颇受清代宫廷贵族青睐的艺术图式。尽管这种画法为邹一桂等部分中国画家借鉴,但毕竟影响甚微,仅仅局限于宫廷贵族之间的传播,在主流士大夫阶层乃至民间皆未得到广泛的流布与认同。 乃至到20世纪初期刘奎龄、马晋等人的工笔走兽创作,亦属于此脉传统的余絮,同样未能避免被主流艺术界忽视的命运。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坛一个不容置否的事实是,大师风云际会,画风粲然林立:齐白石、吴昌硕、 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林风眠、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可谓各领风骚,他们在打破传统与现代理念界限的精神感召下,将中国写意画的外延内涵充分拓展。相较之下,在工笔画领域,于非闇、陈之佛、陈子奋等虽然在传统图式内部孜孜以求,却未能上承宋元古典绘画精微穷变之体系,下开现代视觉文化经验之先河,注定其成就难与前者颉颃,更遑论刘奎龄、马晋为代表的融合派画风,其艺术档次亦难脱二流水准。因此,二十世纪的工笔画境况, 令我们深感因大师的缺席而被置于边缘位置,尚无法摆脱自宋元之后一直被冷落、被忽视的尴尬遭遇。 同时,穿越中国画史的历史文脉我们可以发现,发轫于清代宫廷的工笔画变革失败原因在于其主体接受的被动性,即它仅仅是停留在外部技术层面的机械套用,而未能真正渗入审美体验内部而与主流文化链结。
如果说,清代郎世宁、邹一桂为代表的画风改制可被视为中国传统工笔画“融西入中”的第一次变革的话,那么第二次变革却迟迟直到二十世纪80年代才出现,这是随着现代艺术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新一代画家在生活方式、审美教育等社会文化变迁背景下,在艺术创作中进行新的反思与探索,即便是传统意味浓厚的工笔画体裁领域, 从绘画本体的技术与观念层面都呈现出一派新变生机。下文以发轫于江南地域——以江宏伟、徐累、 张见为代表并影响下的“新工笔”画风的崛起与生成背景作具体个案分析,藉之一窥传统绘画生态在当代文化情境中的型变,以及此一过程中艺术他律性与自律性因素此消彼长的若干情状。
3. 邹一桂(款),丹陵扈从图
1. 徐累,月落
2. 高茜,蝶恋花
二、当代“新工笔”画风的视丘转向
严格地讲,作为当代画坛一个新锐风格流派的客观存在,“新工笔”画风的整体面貌呈现,主要以近年来的三次画展为标识。
2005年11月,南京大家画廊策划“新锐工笔五人展”,参展画家为:徐累、崔进、张见、高茜、 雷苗。作为一次小规模工笔画展,这次展览的策划者对展品风格倾向的定位较为明晰,用画家方骏的感受来概括,就是这些作品特别注重“有意味的形式”。不无巧合的是,这五位画家的社会关系,除了核心人物徐累,其他四位画家乃由两对伴侣组合,同时参展画家的学历背景为清一色的南艺制造。2007年4月,由吴东策划的“首届当代新工笔邀请展”在南京恒当代艺术空间开幕, 邀请了崔进、雷苗、张见、高茜、喻慧、邓先仙、 秦艾、陈林、陈子等13位工笔画家,并特邀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的顾平教授作为展览的学术主持。该展作品的整体风格倾向也很明确,其形式与趣味既带有典型的江南古典情调,又糅合了西方现代艺术形式要素。参展画家地籍主要以南京地域为主,也吸纳了个别北京、杭州等外地画家参展。翌年4月,杭春晓在北京策划“幻象 • 本质——工笔画‘当代性’方向展”, 参展画家基本上还是前两次新工笔展览的参与者,邀请了徐累、崔进、雷苗、张见、秦艾、徐华翎、郑庆余、 杭春晖、陈林等画家参展。比南京进行的两次展览有所递进的是,策展人将该展学术定位为“当代性”,试图将新工笔与当下时兴的当代艺术产生联系,其依据是杭春晖、姜吉安等画家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观念性倾向,当然,也不排除与新工笔画家徐累近年来时有作品进入重要当代艺术拍卖相关。
3. 秦艾,竹石图
就新工笔画风的视觉转向而言,其作品主要体现在图式与技法的双重新变印象。从图式层面来看,新工笔绘画强化了对图像、符号原型的依赖,在题材上诉求于某种传统物质文化符号与现代器具之间对接方式,蓄意在画面中营造一种非逻辑的历史时空交错关系。譬如, 徐累利用现代摄影、戏剧舞台的背景处理方式,将传统的明式家具、舆图、屏风等与带有现代物质标识的高跟鞋、礼帽等置于同一场景,并大胆利用西方现代构成手段对画面空间进行分割,使画面视像产生一种与现实的若即若离之感。徐累的图式原型,主要得益于现代西方超现实主义影响,诸如马格利特、契里柯、德尔沃艺术元素的投影。此外,提供徐累视觉资讯的还包括波提切利、蒙德里安、现代西方建筑、摄影、中国古代戏曲版画等因素。这种在历史与现代的深广文化资源中寻找灵感与策略,也是张见、雷苗、高茜、崔进、秦艾、杨宇等新工笔画家作品中的重要特征。如张见的很多作品就是将饱含古典忧郁表情的现代时尚仕女与大叶热带植物缝合,纵深如中世纪的天空中突兀悬浮着一支烟斗,似乎刻意在画面中追求一种诡谲的神秘气氛。张见的近作, 将传统的折枝花置于大面积的古典服饰背景中,转换了作品的图式与隐喻意识。高茜、雷苗受乃师江宏伟画风影响较直接,她们在力求保持宋元传统古典图式的纯正性的同时,在题材的选择与取舍上迈出一步,将触角探向现代器具,并从中寻找贴近心灵体验的文化符号。雷苗的作品,在形感塑造上汲取了莫兰迪简练与淡定,个性化的光影和色泽与印象派绘画中流动斑驳相契合,很多作品都在演绎一种颇具时尚意味的玻璃器皿与插花光影交错的乐感。从画风上看,新工笔画家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现择其要者列表,略陈如次:
4. 雷苗,花解语系列3
从技术层面看,新工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统中即兴式的抒写性激情,夸大了手法上的制作性,将勾勒物象与晕染层次的技巧视为某种手段而非对象本身。尤其是在色彩运用上,新工笔画家更注重于品味的提升。传统敷色有两个层面的特点:一,保持色彩的原生态性,不加调和, 以石青、朱砂、藤黄使用率最高,接近三原色的纯度;二,以色写色,追求单一的装饰性风格。 而新工笔使用的颜色品类较多,也不排斥对西洋色彩的使用,色调处理上不再严格遵循随类敷彩的固有模式,尤其注重环境色的表现效果。特别是有些画家如喻慧、杨宇则索性以黑白为画面基调,把它作为强化作品语言个性的方式。而在徐累、 雷苗、秦艾等画家的作品中,色调层次与虚实关系则彰显了一种对空间营造的关注。
概括论之,新工笔绘画在确定传统纸本图绘方式的基点上,集中地体现了对西方艺术图像经验的吸收与内化,尤其得益于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表达方式的启示。因此,新工笔绘画追求的精神旨归不再是明确主题的客观性再现, 其去自然化的超现实主义表现方式,体现了一种古典人文与现实世界的交错感,是当下社会文化转型语境中人类境遇的一种哲学思考与精神投射。
在由媒体文化主导的大众审美品位与趣味的今天,精英艺术际遇的社会学语境显得尤其复杂, 就当代艺术本身的属性而言,作为个体的画家出人头地将不再一味依赖于集体风格的力量,关键在于如何建立与艺术界体制及力量传媒的联系。 尽管如此,新工笔绘画的情况却有所不同,虽然客观上趋向迎合现代视觉经验中的形式与时尚审美要素,但它毕竟是一种根植于传统纸本图绘的创作方式,甚至在创作母题上也无法与传统题材挥别,作为中西文化对流的产物,它集中反映了一种游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妥协与折衷性。姑且搁下新工笔绘画中的当代性因素不论,但就该画风的适时性而言,笔者曾撰文指出:
“较之于以笔墨为中心的当代中国画,我认为新工笔是一种能够跟进当代人生活空间、视觉需要与审美经验的纸本图绘方式,它是在跳出士大夫文化土壤并试图融入当下城市文化社会空间及视觉体验的一种探索,并成为当代工笔画坛的一股势力。”
颇具意味的是,尽管新工笔绘画的三次展览都持有共同的创意与理念,参展画家也相对固定, 但这三次展览却并非某一赞助体制的连续性行为, 即主办方与策划者每次都不固定,相互之间也无瓜葛。这些自发性展览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了新工笔画风潜在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就展览本身而言,因其缺乏强有力的主流媒体与学术圈的介入,使之在资源上尚未得到有效的整合,从而至今未能产生与其学术含量相对应的社会影响。
1. 刘奎龄,走兽四屏
2. 张见,晚礼服
相较而言,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文人画派却具有较为集中的运作机制,尤其是在体制、传媒、学术上所获得的支持皆是前者难以匹敌的。“新文人画”本质,尚属文人画传统内部的一次变革,除了江宏伟的工笔画唯一例外,其他新文人画家的作品皆为写意风格,总体上属于文人画文脉内部赋予笔墨语言、形式、题材一些时代印迹,大抵没有溢出“诗书画印”的文人画传统模式。而“新工笔”的滥觞,其源头似乎可以与新文人画思潮连接,即从江宏伟的创作实践开始。但是,“新工笔”作为一种典型画风形成却要至少晚十数年,即直到一批生于七十年代的青年在画坛出现。当然,这个中间过程也正是江宏伟的工笔风格趋于成熟乃至艺术影响日剧、教育理念传播的过程,尤其是九十年代徐累、张见在艺术风格上的探索成功,与江宏伟构成了双轨并下的多重影响范式,直接促成了这股发生在工笔画内部的变革思潮。至于江宏伟与徐累、张见画风关系,也不可排除源自于私交上的影响,尽管他们在题材与风格上虽各有所擅,但在艺术理念与审美趣味上,却非常近似,这也正是新工笔画家创作实践殊途同归的重要前提。杭春晓也指出这个事实:“新工笔作品的出现,以二十世纪80年代末江宏伟在工笔花鸟上的探索为起点。”因此,追溯新工笔画风形成的历史逻辑,或许不失为一种观照新工笔画风价值意义的有效路径。
3.现代管理学导论论文 篇三
2课程名称:现代管理学导论
论文题目: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姓名:梁利锋
学号:0908030201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902班
时间:2012年5月28日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梁利锋
(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902班)
摘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管理理
论走过了不断发展的历程,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从凌乱到有序,不断向科学化、系统化迈进。本文简要介绍现代管理理论的概念,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以及现代管理理论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管理理论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序言
人类的管理活动,可以追溯到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分工日益复杂,人类的管理思想也相应地从低级向高级演进。奴隶社会的管理,已被一种独立的对象和过程纪录下来。古埃及人建造宏伟的金字塔;古希伯来人则研究了“组织的概念等级原则,例外原则”;古巴比伦成为最早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的典范;《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论述管理的著作,尤其是儒学中所蕴涵的管理模式,为当代企业管理提供了非常有益的理论和方法论启示。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理论,揭示了社会和组织可以从劳动分工中获取巨大经济效益的事实。开始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使机械力迅速取代了人力,在工厂中制造商品成为更经济的生产活动。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铁路发展所带来的运输成本下降,在欧洲和北美出现了一批大型企业。如洛克菲勒建立了垄断性的标准石油公司,卡内基控制了美国钢铁工业的三分之二。这些企业的运作不仅需要正规化的管理,更需要规范化的管理理论。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发展日益多样化,生产过程日益自动化,新的世界革科技命高潮迅速发展,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客观上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把握瞬息万变的动态管理过程,我们需要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掌握其特点。同时,在理论上运用过程方法,系统方法,权变理论综合多样化的管理思想,构建现代管理理论的统一框架,使之在变化着的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为人类管理思想演进的必然趋势。
正文
一. 现代管理理论的概念
现代管理理论是继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之后,西方管理理论和思想发展的第三阶段,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一系列学派。与前阶段相比,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学派林立,新的管理理论、思想、方法不断涌现。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当时林林总总共有十一个学派:经验主义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
二.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1990年后,受时间不一致性理论和货币时间不一致性理论的影响,欧美国家普遍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以稳定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目标制可视为新古典经济学派关于预期管理的基本模式。伴随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
行,西方国家央行的政策制定发生了重大变化,放弃了制定政策的神秘性和不透明性,逐渐增加了政策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克鲁格曼(Krugman)在1998年和1999年研究日本的流动性陷阱时提出了预期管理的思想,只是没有用预期管理这个词。1998年他的论文在凯恩斯流动性陷阱的基础上,引进理性预期概念,建立预期管理的一种理论模式,作为针对流动性陷阱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艾格尔逊和伍德福德(Eggertsson and Woodford)在2003年研究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时指出,治理通货紧缩的关键是预期管理。可以说,现代预期管理思想起源于对日本流动性陷阱研究。
进入本世纪后,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国家预期管理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到现代预期管理理论阶段。现代预期管理理论继承了政策透明和公开的思想,放弃了固守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思想,新凯恩斯经济学派在指导预期管理理论发展上开始占上风。这导致了最近10余年来货币政策观念的明显改变,预期管理成为了货币政策的核心问题。莫里斯(Morris)和Shin 在2008年对这一改变作了介绍:“最近15年时间在世界范围内,我们看到了对货币政策理解和引导这两个方面认识的明显革命。”“这场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关于货币政策的观念改变。传统的观点视货币政策为工程问题。面临控制范围以外的不确定性,央行有一组可控制的操作工具,试图操作这组工具达到它的目标。现代观点视货币政策为一策略问题。”“依据这一现代观点,货币政策的核心问题是管理和协调预期。相对于央行的直接工具变量控制,如控制隔夜利率,央行传递信息更为重要。”
在1989年至1994年,中国粘性预期理论也形成了与现代预期管理理论模式类似的预期管理模式,对现代预期管理的两种基本模式(Krugman流动性陷阱和Morris和Shin的太阳黑子比喻模式)均提出过类似的理论,对现代预期理论涉及的政策策略、协调预期、政策目标、政策透明、政策可信度等都做过类似论述。完全可以说,现代预期管理理论并不是从国外输入的泊来品,而是早已扎根在中国经济实践的土壤中。【1】
三.现代管理学理论的特点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市场经济动力机制、运行机制的特点使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对之进行理论概括是建立统一的现代管理理论科学体系的前提。我们认为应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动力由追求近期利润最大化转向追求企业长期资本
增殖率的提高与稳定,即转向追求企业存在与长远发展。
第二,企业战略成为科学决策与贯彻实施企业目标化的首要保障。而经营战略的发展趋向则是全球化与长远化。经营方式的总战略是保持与发展技术优势的主阵地,同时进行多角经营,使以盈补亏的机制在时间与空间上伸展。经营组织的总战略是大型化与分
权化相结合,因为大型他才能保证战略的全球化;分权化(即使企业集团成员企业独立核算形成多极分散的利润中心)才能避免大型组织的僵化和过度集中。在科研与投资战略上则趋向于联台化、协作化、同际化。
第三,全面创新是保持企业活力的中枢。所谓全面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
与文化创新。其中每个方面的创新又必需是全面的。技术创新包括产品与服务的品种创新、工艺与设计创新、质量创新。组织创新包括经营组织、管理组织与制度、生产管理与组织等的全面创新。
第四,对人的重视、培养与利益的平衡成为管理的中心。重视技术与管理人才与
全体职工素质的提高,实行全方位的激励制度。
第五,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索。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方法被广泛应用。【2】
四.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1)现代管理理论发展趋势之一,是把理性管理同艺术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它
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要高度重视管理经验的重要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了以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科学管理运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并第一次科学地、理性地把管理纳入 了科学的轨道,使管理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行为科学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偏重非理性方面而忽略了理性方面,管理绩效同样达不到最理想的要求。要想真正使管理达到最优境界,只有把两 结合起来。
(2)现代管理理论发展趋势之二,是把企业中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结
合起来。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所谓正式组织,指的是企业为了有效实现其目标,所规定的组织成员的正式的相互关系和组织体系,包括组织结构、方针政策、规划方案、规章制度、运行方式、管理模式等;所谓非正式组织,是指组织中没有经过上级或一些相关的程序而建立起来的以感情联系为主要沟通方式的组织,而行为科学则强调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要想达到理想的管理绩效,这两者的结合是必然的趋势。
结论
文章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对现代管理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主要介绍了现代管 理理论的概念,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以及现代管理理 论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可以研究一 下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由于时间有限,本人在这里不做 深入讨论,有兴趣者可以了解相关知识。本文只是个人的见解,如有错误还请指 正。
参考文献:
【1】 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教授著.现代预期管理理论发展过程总结
【2】荣世敏著.管理理论的发展规律及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天津300204
【3】[美]克美德·小乔治.管理思想史[M]孙耀君译.北京:商务出版社.1985
4.2013年山东现代技术导论真题 篇四
A:集体教学 C:远程教学
(2)电子白板的使用模式不正确的是()。A:交互式触摸控制 C:远距离传输功能
(3)课堂授课型网络课程不具有()的特点。A:模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C:教师与学习者缺乏互动交流
(4)下面的()不属于专题学习网站的特点。A:交互性
B:小组教学 D:个别化教学
B:注释与修改功能 D:代替黑板
B:界面包括教师的授课视频、讲稿内容配合文字、图片或PPT
D: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B:网站的专题性
C:对象的特定性
D:内容的整合性
(5)从数字化的角度考虑,影响声音数字化质量的标准主要因素是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和()。
A:响度 C:音调
B:声道数 D:音色
(6)有意义学习理论是由()提出。
A:奥苏贝尔 C:史密斯
B:杜威 D:梅里尔
(7)教师的()包含在信息时代中的教育预见能力和从信息论角度出发教师对教育系统的认识。
A:信息素养 C:信息意识
B:信息能力 D:信息伦理
(8)按投影机与屏幕的关系,可分为正投式投影机和。
A:侧投式投影机
B:反投式投影机 C:投式投影机
D:背投式投影机
(9)下列()不属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文献资料。
A:电子图书 C:文本
B:学术论文 D:报告
(10)以下不属于形成性评价阶段的是()。
A:一对一评价 C:实地试验评价
B:小群体评价 D:自我评价
(11)在哈罗的动作技能分类系统中,学习结果描述动词保持平衡属于()分类。
A:体能 C:感知能力
B:技巧动作 D:有益沟通
(12)专题学习网站的类型:资源型的专题学习网站、()、课堂互动型专题学习网站。
A:小组学习型专题网站
B:协作学习型专题网站 C:自主学习型专题网站
D:技能知识学习专题网站
(1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的有()。
A:认知领域的目标 C:认知策略的目标
B: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D:情感领域的目标
(14)教育技术是一门()的学科。
A:理论
C:理论与实践并重
B:实践
D:理论与实践分开
(15)在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中,()被公认为是当代最完整、最具系统性的模式。
A: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C: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式
B:教学设计系统化方法模式 D:教学设计方法模式
(16)()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
A:虚拟现实技术
B:多媒体技术 C:虚拟实验
D:数字化校园
(17)()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A:信息化教育 C:教育信息化
B:教育数字化 D:远程教育
(18)20世纪50年代中期,()改进和发展了教学机器,以其新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为基础创立了程序教学法。
A:斯金纳 C:赖格卢斯
B:加涅 D:桑代克
(19)下面有关远程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远程教育的决定性特征是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在时空上分离
C:需要通过通信技术来保证信息的传送
B: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传统关系没有改变
D:学生与教师之间完全丧失了联系
(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式包含的基本要素的是()。A:问题/项目 C:信息资源
B:相关环境 D:社会/情境支持
(21)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教师、环境、()、设计、过程。
A:学生 C:制度
B:资源 D:管理
(22)教学设计思想的萌芽大约在()。
A: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D:19世纪中期
(23)()包含六个基本要素:问题/项目、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交流与协作工具、社会/情境支持。
A:迪克—凯瑞”模式
C: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式
B:史密斯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D:雷根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24)信息技术一方面使教师的知识传递者这一角色趋于过时,另一方面又强化了教师的学习()身份。A:合作者 C:服务者
B:领导者 D:指导者
(25)教育博客的类型:以教师为主的博客、以学生为主的博客、()。
A:学习博客 C:娱乐博客
B:师生共同参与的博客 D:个人博客
(26)马杰样式教学目标包括基本要素:行为、条件、标准、()。
A:个体 C:动机
B:对象 D:意志
(27)()是基于网络系统的,以学习者为中心,支持教学与学习活动的静态和动态要素的总和,它与教师、学习者构成一个整体,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
A:网络教学环境 C:电子备课环境
B:多媒体教学环境 D:普通教学环境
(28)交互式电子白板是由三部分结合构成一个系统,分别是:计算机、()、交互白板。A:电动屏幕 C:展示台
B:录像机 D:投影仪
(29)进入信息化社会后,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已经成为教师专业能力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外语、计算机技术一样成为高校教师的必备能力和基本素质。
A:信息基础理论 C:信息化素养
B:信息工具 D:信息资源
(30)网络课件根据其应用目的和环境的不同,分为:()、自测辅导型课件和互动教学型课件。
A:自主学习型课件 C:教学型课件
B:协作学习型课件 D:小组学习型课件
(31)声音数字化是通过()设备完成的。
A:音响 C:声卡
B:显示器 D:键盘
(32)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程序教学思想迅速发展的时期,其代表人物是()。A:克劳德 C:麦克卢汉
B:斯金纳 D:斯拉姆
(33)按照博客功能分,博客可以分为()、微型博客和博客圈。
A:名人博客 C:个人博客
B:一般博客 D:热门博客
(34)()是以教学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A:教学设计 C: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 D:学习设计
(35)从教育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
A:系统性 C:差异性
B:统一性 D:协作性(36)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情感领域的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A:智力领域的目标 C:认知领域的目标
B:智慧领域的目标 D:素养领域的目标
(37)以下选项不属于人力资源的是()。
A:数字化学习材料 C:网络助教
B:学习小组 D:教师
(38)下面的()不属于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内容。
A:获取信息能力 C:信息应用能力
B:媒体技术能力 D:教学实践能力
(39)()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A:微型博客 C:企业博客
B:个人博客 D:博客圈(40)()是最常用的数字视频获取工具。
A:照相机 C:投影机
B:摄像机 D:数控设备
(41)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为基础。
A:现代信息技术 C:现代教学媒体
B:现代教学媒体 D: 现代教学方法
(42)下面的()不是网络课件的特点。
A:共享性 C:有效性
B:交互性 D:开放性
(43)AECT的94定义中没有具体描述作为物化形态的(),这表明教育技术关注的重点已经从“硬件”进化到了“软件”,即越来越重视技术方法和方法论而不是设施本身。
A: 研究形态 C:媒体
B:研究任务 D:研究对象(44)学习资源是指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的,能帮助和促进他们进行学习的信息、人员、教材、设施、()。
A:技术 C:技术或技能
B:技术和环境 D:技术和方法
(45)在将磁带为记录载体的数码摄像上的视频文件传输到电脑上之前,先查看计算机是否具备()接口。
A:IEEE 1393 C:IEEE 1294
B:IEEE 1293 D:IEEE 1394(46)可以把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要求归纳为工具/应用、()、教学/设计、绩效/发展四个方面。
A:信息/获取 C:媒体/使用
B:资源/管理 D:环境/使用
(47)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灵活使用信息工具、信息基础理论和信息意识、道德与伦理。
A: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C:信息理论基础
B:有效利用媒体技术 D:信息技术基础(48)以下不属于集体授课的优点的是()。
A:教师和学生都容易接受
C:教师能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成效
B:教师容易备课 D:有一定的规模效益
(49)()提出来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教学内容编排原则。
A:桑代克 C:奥苏贝尔
B:加涅 D:布鲁姆
(50)()是传播、记录、表示信息的媒介。
A:媒体 C:数字媒体
B:载体 D:感觉媒体
(51)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特征、教学内容差异、教学手段性能、()和教学人员专长等。
A:教学系统设计 C:教学资源利用
B: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结果评价(52)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不包括()。
A: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 C:试题
B:支持网络教学的教学资源 D: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5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博客的作用的是()。
A:教育博客能过滤与管理教育信息
B:教育博客加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D:教育博客加强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教学中的反馈 C:教育博客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环境
(54)以下选项中属于全文搜索引擎的是()。
A:谷歌 C:网易搜索
B:雅虎 D:搜魅网
(55)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
A:鉴别
B:获取 C:整合
D: 策略
(56)()又称灵境技术,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交互技术。
A:仿真技术 C:人工智能技术
B:虚拟现实技术 D:多传感器技术
(57)在学习目标的编写中,对问题明确性的描述,属于()。
A:条件的表述 C:标准的表述
B:对象的表述 D:行为的表述
(58)目前人们开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分为()、群体——接受、个体——探究、群体——探究四大基本类型。
A:群体—探究 C:个体—接受
B:小组—接受 D:小组—探究
(59)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能够实现教学演示、视频广播和集体讨论等教学功能。
A:教师机
B:学生机 C:资源系统
D:控制软件
(60)国内学者基本上都把教学设计的发展分为四个不同的时期/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所属的阶段是()。
A:走向整合化的教学设计 C:认知主义主导教学设计
B:教学设计思想的萌芽 D:行为主义教学设计兴起
多选题(20)每题2 分 共40 分
(1)依据高校教师的特殊性,我们可以把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要求归纳为()、绩效/发展四个方面。
A :工具/应用 C :资源/管理
B :资源/设计 D :教学/设计
(2)根据网站内容不同,专题学习网站大致可划分为()。
A :技能知识学习专题网站 C :业余兴趣学习专题网站
B :文化知识赏析专题网站 D :政府网站
(3)信息素养的主要构成是()。
A :信息意识
B :信息能力 C :信息技术
(4)数字化视频信号的主要优点有()。
A :便于创造性的编辑与合成,交互性强
C :传输图像和声音的并且随时间连续变化的
(5)从网络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网络课程主要有()。A :课堂授课型 C :自主学习型
(6)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包括()功能。
A :学习目标确定 C :学习问题诊断
(7)视频特效包括()。
D :信息伦理
B :可不失真地进行多次复制,抗干扰能力强,再现性好
D :在网络环境下可长距离传输而不损耗,容易实现资源共享
B :互动教学型 D :协作探究型
B :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 D :学习任务分配
A :淡入 C :导入
B :淡出 D :导出
(8)企业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员工,其培训目的、培训内容与学校教学系统的()与()都有很大的差异。
A :培训内容 C :教学内容
B :培训目的 D :教学目的
(9)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特征不包括()。
A :多感知性 C :持久性
B :沉浸性 D :可重复性
(10)资源型专题学习网站一般具有()的功能。
A :提供资源的上传和下载
C :提供多种信息资源的内外部链接
B :提供很好的信息搜索工具 D :提供交流空间
(11)视频中典型的帧率是()。A :24帧/秒 C :30帧/秒
B :25帧/秒 D :12帧/秒
(12)评价工具是指记录学习过程、展示学习作品、促进反思的工具,以下属于评价工具的有()。
A :EPSS C :微型世界
B :电子学档 D :网络聊天
(13)示范—模仿法的基本过程包括()。
A :定向 C :自主练习
B :参与性练习D :迁移
(14)适合我国学校教育的教学策略体系的要素主要包括()。
A :教学活动程序的建立 C :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
B :教学方法的选择 D :教学媒体的选择
(15)关于网络教室的叙述正确的是()。A :网络教室是由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高速度B :网络教室可用传统网卡、网线等进行有线大存储量的计算机服务器、影音传输器及其他附件组成的
C :网络教室不可以在一个固定教室
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特征包括()。
A :多感知性 C :实时性
下面属于素材类教学资源的有()。
A :媒体素材 C :网络课件
动作技能领域学习目标包括()。
A :感知能力
连接
D :网络教室可利用局域网和相应软件将分散的网络终端构成一个虚拟网络教室,从而打破空间限制
B :沉浸性 D :交互性
B :试题
D :网络教学支持系统
B :体能(16)(17)(18)C :分析
(19)与学生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主要包括()。
A :知识基础 C :认知结构特征
(20)数字化学习材料包括()等。
A :广告 C :多媒体素材
D :有意沟通
B :认知能力 D :情感
5.现代科技导论论文 篇五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题号填入括弧之中。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教师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这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B)决定的。
A.未成熟性 B.差异性 C.主动性 D.向师性 突,加上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及职业的低造创性,使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问题;(3分)
(2)工作环境:包括教学情境、组织气氛等;(3分)
(3)个人因素:比如人格特征、社会能力的知觉等;(2分)(4)社会因素。(2分)
三、论述题试述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主要阶段及特点。
1.准备期:职业准备期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阶段,2.下列哪一个不是师生关系的特点?(C)A.对象的限定性B.关系的规范性C.学生的被动性D.教师的主导性
3.在师生冲突过程中,教师的体罚往往导致学生的(A)。A.报复 B.逃避C.顺从 D.自尊
4.许多教师认为,(B)是热爱学生的较高层次的标准。A.了解学生B.尊重学生 C.喜欢学生D.惩罚学生5.从某种角度看,教育观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所倡导的教育观念,另一类是(D)。A.价值性的教育观念B.操作性的教育观念
C.多数人所采用的教育观念D.个体所采用的教育观念6.“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师必须具有(C)。A.一元化的人才观
B.以智育为核心的人才观C.多元化的人才观
D.以德育为核心的人才观
7.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科研是(A)。A.可行的,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B.有意义的,但对教学能力没有提高
C.没有必要,小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好学生D.当今教育界所不提倡的8.对两个需要都想得到满足时,使人因迫于情势,不能两者得兼,从而在心理上产生难于取舍的冲突情境是(A)。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D.正负冲突9.在教师的培养体制中,所谓非定向型培养是指(B)。A.不设专业不分科B.非师范学校培养C.不确定发展方向D.不事先联系工作单位
10.教师对自己进行生涯设计(D)。
A.只能在开始工作时B.在有了成功的愿望后C.在快要退休时D.在发展过程中随时可以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1.简述现代教师道德素养的重要作用。
(1)对学生的教育作用;(3分)(2)在教师劳动过程中的调节作用;(3分)(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2分)(4)对自身人格的陶冶作用。(2分)2.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1)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2)条件性知识,即个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一种知识类型,也就是具体的教育科学知识;(3分)(3)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2分)(4)文化知识,即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博采众长,以实现教育的文化功能。
3.简答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
(1)职业因素:教师是一种多应激的职业。教师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教师既承受着外在期望的压力又面对内在的角色冲是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活动是学习,包括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和专业阶段的学习。这个阶段的学习,对他们成为教师或者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是大有影响的。这一阶段的老师被称为新任教师。(5分)
2.适应期:职业适应期是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由没有实践体验到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最基本、最起码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素质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实现从书本知识到实际操作,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解决适应实际工作和环境所需要的基本功的矛盾。经过这一阶段,一个新任教师可以达到合格教师。(5分)
3.发展期:发展期是教师在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后,继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学生和学校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素质要求与教师的实际素质还不熟练之间的矛盾。经过这个阶段,一个合格教师就成了骨干教师。(5分)4.创造期:职业创造期是教师开始由固定的常规的自动化的工作进入到开始探索和创新的时期,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的时期。经过这个阶段,骨干教师可以成为专家教师。
四、分析题“超等教师”
一位有20多年教龄的教师说:“在大部分的教学生涯中,我都以‘超等教师’的角色来约束我自己。我要尽我所能做个好教师。可是有时由于灰心和厌倦,我也会搁下我的角色,而出以自己原来的面目。此时,我与学生的关系就变得比较接近和亲密。可是这又使我担忧。因为过去人家告诉我要与学生保持距离,说‘亲密产生轻蔑’,学生把自己看得太清就难以控制他们。担忧归担忧。一旦搁下自己的角色,就能够教得好,学生学得也好。有时候,学生有令人不快的言行,我就又重新拾起教师的角色,以维持秩序。多年来,我就在这两端之间游移不定。”
问题:分析以上事例中教师角色冲突的原因,帮助他提出解决冲突的办法。答题思路:
1.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现代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角色?我们认为,应该具备多种角色,比如学生的诊断师、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生活与心理的辅导者、评价者与激励者、学生的管理者、研究者、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和不断进取的人等。(9分)2.一个现代教师发挥着多种角色的作用,此外,他还作为一个人而承担着其他家庭的和社会的角色,当这些不同的角色之间发生矛盾时,就产生了角色的冲突。教师因为不能同时满足两种以上的角色期望、履行不同的角色行为而出现的矛盾,就是教师的角色冲突。教师的角色冲突种类很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角色间的冲突,一种是角色内的冲突。以上事例所表现的就是这个情况。(8分)
6.材料导论课程双语教学探究 篇六
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是很多新兴产业的前提和基础。例如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光伏发电和燃料电池效率的提高无一例外地涉及材料技术的革新进步;而在环保节能方面,LED节能灯的推广使用正是缘于近年来在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因此,在材料专业尤其是从专业基础课阶段开展双语教学,对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可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江苏大学从2004年开始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双语课程,开课时间安排在大三上、下两个学期进行,此阶段学生已修完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已达到四、六级。笔者将结合从事该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为例,针对双语教学模式及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谈谈认识和体会。
一、双语教学模式及教材的选择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大致有三种模式,即半外型、混合型和全外型[1]。半外型采用中英文两种教材,讲授以中英文两种讲解形式并行;混合型采用外文教材,授课采用外文与中文交叉讲解来进行;全外型所用教材为原版外文教材,课堂讲授所使用语言全部为外语。可以看出,半外型模式适合专业及外语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学生,而全外型模式要求学生对外语及所学专业皆有较深的通透领悟能力,混合型模式对学生的专业及外语能力要求则介于前两者之间。具体每门课程使用哪一种模式,主要的原则是以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为前提,应根据实际情况由教师自行选择,即根据课程章节的难易、内容的深浅等具体情况而制订可行的双语教学模式,不宜一概而论。一般来讲,对于内容较为简单的章节采用全外型教学,而对理论性较强且例证较多的章节宜采用混合型的教学方法。例如笔者在讲授“原子结构及原子间结合键”一节时,因其内容较为简单且基础课程里有所重复,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到课堂讲授再到作业布置全程使用英语;在讲解“固体中的缺陷”一节时,因涉及缺陷的理论模型、例证,以及缺陷的显微镜观测等较深内容,在使用英文讲解难点时一般辅以中文补充。但不论使用哪种教学模式,必须贯彻以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为根本,以提高外语水平为辅助的指导思想[2]。实践证明,灵活选择双语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专业课程内容的传授。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注意既要让英语水平好的学生有更多收获,又要让英语水平略差的学生学到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能本末倒置,牺牲专业课来弥补英语的不足。
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双语课教材,我们选用的是William D.Callister, Jr编著的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ifth Edition, John Wiley&Sons,影印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此书是一本经典的美国高校教科书,行文优美,通俗易懂。阅读该教材有助于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英语水平,有利于让学生以英文的思维方式了解表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养成换位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当然,课堂讲授内容不应止于教材,为使学生充分理解知识难点,教师可以广泛收集其它教材或专业网站中的优秀案例。此外,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我们还提供一些中文参考教材(如冯端等所编的《材料科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以便学生对一些难点知识进行中英文对照学习。
二、双语教学实践策略
与使用母语教学相类似,双语课堂教学应多种教学形式并用。在进行双语教学时,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讲授法,而要通过多种渠道,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如案例法、讨论法等进行交叉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笔者经过教学实践总结,认为以下几点应在双语教学中引起充分重视。
1. 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
我国当前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表现为读写能力较强而听说能力较差,而在我们的师资队伍中除部分有海外学习经历者外,亦存在类似情况。有鉴于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使用多媒体课件,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呈现于英文多媒体课件之中,可有效避免因教师发音不准或学生听力水平不够所引起的知识接受效率低下的问题。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还包括可穿插丰富的案例画面,不仅增大了教学信息量,还使得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难以理解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消化和吸收。
2. 推行学生主题报告。
纵观我国从小学至大学的教育教学模式,一般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能力及自我表达能力等。在我们的大学课堂里,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发表自我观点的情形亦较少见。而欧美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创造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同为亚洲国家的日韩、印巴等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例如在韩国本科教育中,学生每周至少有一到两次的课堂发表,即十到十五分钟的随堂小报告)。授课方式的不同使得这些国家的学生较我国同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要更强。因此,我们将学生的主题报告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对双语教学我们采取小班授课,学生总数在50名左右,每次课给出30分钟的时间由两名学生各作十分钟的主题报告。报告主题可由教师从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选择一些研究热点或基本物理理论,提前两个星期将主题词通知相关学生(如学生对其他主题感兴趣,亦可以自由选题)。学生们通过网络和图书馆的资料信息查找有关资料,准备英文PPT讲稿。我们鼓励学生用英语作报告,英文口语较差的学生在使用英文多媒体课件时可用中文进行讨论分析。报告结束后,师生对报告内容提出问题加以总结。教学效果表明,采取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专业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此外,学生收集发表的资料很可能是教师所不曾深入了解的,因而使教师的知识也得到了更新和扩展,从而实现了“教学相长”。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查找资料、准备讲解内容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掌握了学习方法,达到了高校教学的目的。可喜的是,让学生上讲台这一教学方法已得到了国内某些高校的重视并付诸实施[3]。
3. 建设网络教学平台。
关于网络教学平台,其类似于学校为在校注册学生提供一个校内免费邮箱。除了电子邮件功能外,也具有网上选课、成绩查询、缴费查询等功能。当然,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开通这些网上服务,比如网上选课、成绩查询可通过教务处网站个人用户查询,而缴费查询则通过财务处网站查询。笔者认为打破校内各网站间的划分,如上集成这些功能将更方便于学生的使用。学生通过校内信箱查看所选课程时,即可下载任课教师提前挂在网站上的课件、报告主题及时间安排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供相关专题的英文专业网站、国外大学的开放式教学系统等,让学生从全方位多视角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和专业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对前沿领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最新教学和科研动态。目前,我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网络教学平台正在建设当中,建成后将有效地扩展教学时空,实现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从而显著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经过几年的实践,《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双语教学得到了我校专家的充分肯定,2006-2007、2007-2008年度的学生评教分数分别为93.6和93.7。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教学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深入探索和研究。在此,笔者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以期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孙超平, 顾成华.制约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探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17 (2) :95-98.
[2]张林娜, 周琦, 贺连娟, 臧树俊, 何兰芝.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科技信息, 2009, 1:187.
【现代科技导论论文】推荐阅读:
现代科技在解剖学的教学中运用的论文08-18
读《现代教师素养导论》有感11-03
现代科技对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影响07-04
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助力现代农业发展08-12
林业科技论文08-09
科技培训论文08-31
科技宣传论文09-30
科技展望论文10-10
医学科技论文撰写07-01
科技写作小论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