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统计指标解释

2024-11-03

农业统计指标解释(精选8篇)

1.农业统计指标解释 篇一

附件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

统计报表编制说明

一、报表说明

(一)适用范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统计报表,适用于由各省级农口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的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

(二)报表种类。本报表分为1套2张表,其中“附表1”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任务和投资主要指标汇总表、“附表2”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效益主要指标汇总表。

(三)统计。本报表为统计报表。统计采用公历年制,即从1月1日起至12月31日。

(四)填报单位。本报表为内部使用的业务报表,以各省级农口部门为单位分别进行填报。对报表中不涉及本部门项目的指标数据,不予填列。

(五)执行时间。从2004起,由各省级农口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的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按本报表 进行统计。

二、填报要求

(一)表中“任务量”及“效益”的指标均采用已注明单位,涉及金额的单位采用“万元”,打“—”者不填列数据。除指标解释中特别注明必须按整数填列的指标外,其余填表数字均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二)表中“计划”栏数据应与计划报表相一致。如项目计划有调整的,按国家农发办或农业部批复调整后的数据填列,由省级农口部门在报送统计表时,在上报说明中列出调整前批复的计划数。

(三)对超额完成任务或投资,或者单项工程建设任务或投资根据项目建设实际需要少量调减但未办理报批手续的,其增减数据对应填列到“任务量(投资额)增减”栏中。同时,对其中任务量或投资额有调减但未办理报批手续的项目,必须备注说明调减的原因。

三、指标解释及统计口径

现将表中的指标解释及统计口径具体说明如下,凡表中重复出现的指标只说明一次。

(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任务投资主要指标汇总表(附表1)

1、行说明

(1)原原种扩繁项目 ①第3行“基地面积”:指项目建设单位通过项目建设,形成种子生产的面积。

②第4行“仓库”:指低温低湿库和常温库及物资库的库房面积。其中低温低湿库指具有降温除湿功能,温度控制在5-15℃,湿度控制在50-70%的仓库;常温库及物资库指种子周转库、种用物资储备库、农业机具库。

③第5行“网室”:指用于防止鸟类、昆虫等对作物的破坏、传粉专用隔离设施。

④第6行“晒场”:指用于种子晾晒、以降低含水量场所的面积。一般为水泥地面。

⑤第7行“仪器设备”:指种子繁育、贮藏、加工所需的各类灌溉、质检、制冷及加工等仪器设备。

⑥第8行“其他”:指用于原原种扩繁项目除上述建设内容以外的投资完成数的总额。只填资金数,不填任务数。

(2)良种繁育基地项目

①第13行“购置加工设备”:指种子加工项目购置的单机加工设备,以及精选、分级、包衣、包装计量、传送设备和叉车等设备。

②第14行“其他”:指用于良种繁育基地项目除上述建设内容以外的投资完成数的总额。只填资金数,不填任务数。

(3)育草基金项目

①第16行“草种基地面积”:指项目承担单位通过项目建设,形成的牧草种子生产的面积。

②第20行“其他”:指用于育草基金项目除上述建设内容以外的投资完成数的总额。只填资金数,不填任务数。

(4)优势特色种养示范项目

①第23行“种植业基地”:指通过项目实施,建成的露地、园地、温室、大棚等面积之和。

②第24、25行“引进畜禽良种”:指通过项目实施,引进畜禽良种的数量。

③第26行“畜禽棚舍”:指通过项目实施,建成的畜禽繁殖、饲养的房屋、厩舍面积。

④第27行“水产养殖基地”:指通过项目实施,建成的海水、淡水养殖面积之和(包括育苗设施)。

⑤第28行“其他”:指用于优势特色种养示范项目除上述建设内容以外的投资完成数的总额。只填资金数,不填任务数。

(5)秸秆养畜项目

①第30行“青贮氨化池”:指通过项目实施,农户或养殖示范场建成青贮氨化池的体积数量。

②第31行“养殖示范场(户):指补助棚圈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农场个数。

③第32行“秸秆处理机械”:指购置各种秸秆处理机械的数量。④第33行“其他”:指用于秸秆养畜项目除上述建设内容以外的投资完成数的总额。只填资金数,不填任务数。(6)海南农垦总局天然橡胶基地项目

①第35行“橡胶更新定植”:指更新年限已到并经批准而更新定植的橡胶面积(当年定植的以林段为单位计算保苗率达到85%以上的胶园面积)。

②第36行“橡胶中小苗抚管”:指对未投产橡胶幼树进行管护。③第37行“防风林营造”:指为了减少风、沙、水、旱等自然灾害而在橡胶林段四周营造的胶园防风林。

④第38行“防风林管理”:指对已定植防风林幼树进行管护。⑤第39行“其他”:指用于海南农垦总局天然橡胶基地项目除上述建设内容以外的投资完成数的总额。只填资金数,不填任务数。

2、栏说明

(1)“任务量”:指列入计划的项目建设任务的数量。完成任务量必须填写实际完成的数量。各类项目中具体工程措施的任务量以“座、处、台、套、个”为单位的,其完成任务量必须填写整数,单个工程全部完成的应填写“1”,未全部完成的为“0”。第1栏“上年结转”+第2栏“计划”+第3栏“任务量增减”=第4栏“本年完成”+第5栏“结转下年”。

①第1栏“上年结转”:指上未完成结转到今年继续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量(当年立项项目不存在上年结转)。

②第2栏“计划”:指当年项目计划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量。③第3栏“任务量增减”:指根据项目实际需要或其他原因,当年项目的单项工程或措施任务量进行了微量调整,造成该单项工程或措施实际任务量与计划任务量之间产生的差额。任务量增减主要有任务量增加和任务量减少两种情况:一种是“任务量增加”,指当年实际完成的单项工程或措施任务量超过该单项工程或措施计划任务量的部分,填列正数;另一种是“任务量减少”,指当年实际完成的单项工程或措施(根据项目实际需要或其他原因,该单项工程或措施不再进行续建)任务量少于该单项工程或措施计划任务量的部分,填列负数。

④第4栏“本年完成”:指当年实际完成的上年结转以及当年计划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量。

⑤第5栏“结转下年”:指当年项目任务量未完成,需结转到下年继续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量。

(2)“投资额”: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投资情况。具体分为“上年结转”、“计划”、“投资增减”、“本年完成”和“结转下年”五小栏,下再细分“财政资金”、“自筹资金”、“其他资金”、“银行贷款”等各小项。其中:上年结转+计划+投资增减=本年完成+结转下年。

各项资金的指标解释具体为:

①“财政资金”:指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直接用于项目工程建设的资金以及用于贷款贴息、项目管理费、科技推广费等支出的资金。其中:中央财政资金指中央财政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地方财政资金指地方各级财政按照规定比例与中央财 政资金配套投入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

②“自筹资金”:指项目区农村集体、农民群众、项目建设单位(包括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牧场、地方有关部门等)筹集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现金、以物折资和投工投劳折资。银行贷款以及项目建设单位先期的固定资产和水、电、路等公共设施投入不计入自筹资金。

③“银行贷款”:指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银行贷款以及其他信贷资金。

④“其他资金”:指除上述资金之外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的各类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等。

(3)“上年结转”:指上未完成结转到今年继续使用的资金总量(当年立项项目不存在上年结转)。其中:

①第6栏“小计”:指上年结转到今年的全部资金量,含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自筹资金、其他资金和银行贷款。

②第7栏“其中:财政资金”:指上年结转资金中的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总额。

(4)“计划”:指当项目计划安排的“财政资金”、“自筹资金”、“其他资金”、“银行贷款”。

①第8栏“合计”:指本项目计划投入的资金总额,含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自筹资金、其他资金、银行贷款。

②第9栏“财政资金”:指当年项目计划投入的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总额。③第10栏“小计”:指当年项目计划投入的自筹资金数额。④“其中:投工投劳”:指当年项目计划中项目区农民群众投入的劳动工日和折资数。

⑤第11栏“折资”:指当年项目计划中项目区农民群众投入的劳动工日折合成的资金数。投工投劳折资时劳动力价格要按当地市场价格计算填列。

⑥第12栏“数量”:指当年项目计划中农民群众投入的劳动工日。

⑦第13栏“其他资金”:指当年项目计划投入的其他资金的数额。

⑧第14栏“银行贷款”:指当年项目计划投入的银行贷款以及其他信贷资金数额。

(5)“投资额增减”:指根据项目实际需要或其他原因,当年项目的单项工程或措施进行了微量调整,造成该单项工程或措施的实际完成资金数额与计划资金数额间产生差额。“投资额增减”主要有投资增加和投资减少两种情况:一种是“投资增加”,当年实际完成的单项工程或措施资金数额超过该单项工程或措施计划资金数额的部分,填列正数;另一种是“投资减少”,当年实际完成的单项工程或措施(根据项目实际需要或其他原因,该单项工程或措施不再进行续建)资金数额少于该单项工程或措施计划资金数额的部分,填列负数。

①第15栏“合计”:指当年项目投资增减总额。②第16栏“财政资金”:指当年项目财政资金增减数额。③第17栏“小计”:指当年项目自筹资金增减数额。④第18栏“折资”:指当年项目农民群众多投入或少投入的劳动工日折合成的资金数。

⑤第19栏“数量”:指当年项目农民群众多投入或少投入的劳动工日。

⑥第20栏“其他资金”:指当年项目其他资金的增减数额。⑦第21栏“银行贷款”:指当年项目银行贷款增减数额。(6)“本年完成”:指实际完成上年结转和当年计划“财政资金”、“自筹资金”、“其他资金”、“银行贷款”的数额。

①第22栏“合计”:指当完成的项目总投资(含上年结转以及本年计划)。下立项的项目超前投入的资金不在统计范围内。

②第23栏“财政资金”:指当年财政资金的实际完成数,财政资金无偿部分为农业综合开发报账资金专账当年实际报账数,有偿部分为县级财政实际借出数。

③第24栏“小计”:指当年自筹资金实际完成数,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资金专账实际发生数。

④“其中:投工投劳”:指当年完成的项目区农民群众投入的劳动工日和折资数。

⑤第25栏“折资”:指当年完成的项目区农民群众投入劳动工日折合成的资金数,取自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资金专账。⑥第26栏“数量”:指当年完成的项目区农民群众投入的劳动工日,取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或项目承建单位农民投工投劳台账或农民投工投劳纪录。

⑦第27栏“其他资金”:指当年其他资金的完成数,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资金专账实际发生数。

⑧第28栏“银行贷款”:指当银行贷款的实际完成数,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资金专账实际发生数。

(7)“结转下年”:指当年项目的财政资金无偿部分尚未报账数、有偿部分尚未借出数以及自筹资金、其他资金、银行贷款尚未完成数额。

①第29栏“小计”:指结转下年的资金总额,含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自筹资金、其他资金、银行贷款。

②第30栏“其中:财政资金”:指结转下年的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总额。

(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效益主要指标汇总表(附表2)

1、原原种扩繁项目

(1)第3行“新增原原种生产能力”:指项目建成后,项目承担单位每年原原种的生产总产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数量。

(2)第4行“新增原种生产能力”:指项目建成后,项目承担单位每年原种的总产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数量。

2、良种繁育基地项目(1)第6行“新增原种生产能力”:解释说明同原原种扩繁项目。

(2)第7行“新增良种生产能力”:指项目建成后,项目承担单位每年良种的总产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数量。

(3)第8行“新增种子加工能力”:指项目建成后,项目承担单位每年机械加工种子的总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数量。

(4)第9行“新增种子储备能力”:指项目建成后,项目承担单位仓储设施所能储藏种子总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数量。

3、育草基金项目

(1)第11行“新增草种生产能力”:指项目建成后,治理区草种生产总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数量。

(2)第12行“新增草种加工能力”:指项目建成后,项目承担单位每年机械加工草种的总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数量。

(3)第13行“新增草种储备能力”:指项目建成后,项目承担单位仓储设备所能储藏牧草种子总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数量。

4、优势特色种养示范项目

(1)第16行“新增园艺产品供种能力”:指项目建成后,园艺产品种苗总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量。

(2)第17行“新增畜类供种能力”:指项目建成后,畜类良种总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量。

(3)第18行“新增禽类供种能力”:指项目建成后,禽类良 种总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量。

(4)第19行“新增水产品供种能力”:指通过项目实施,到竣工水产品苗种供应能力。

(5)第20行“新增水产品生产能力”:指项目建成后,水产品产量比项目实施前的增加数量。

5、秸秆养畜项目

(1)第22行“牛出栏”:指项目实施区当年牛出栏数。(2)第23行“羊出栏”:指项目实施区当年羊出栏数。(3)第24行“氨化、微贮秸秆”:指氨化、微贮风干秸秆及相关作物的数量。

(4)第25行“青贮数量”:指青贮鲜秸秆及相关作物的数量。

6、海南农垦总局天然橡胶基地项目

(1)第27行“橡胶平均增粗”:指本年内未开割橡胶树围茎实际茎粗的平均增加量。

(2)第28行“干胶亩产”:指每亩开割胶园年产干胶数量。(3)第29行“干胶总产量”:指当年生产的鲜胶水和杂胶(即扣除杂物后的胶线、胶块、胶泥)经过加工制成的烟胶片、标准胶、浓缩胶乳、浅色胶等橡胶成品的总量。

(4)第30行“新增开割面积”:指橡胶中小苗中当年达到开割标准并已投产的橡胶面积。

2.农业统计指标解释 篇二

关键词:EVA,传统会计指标,公司价值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Stern Stewart管理咨询公司提出经济增加值 (Economic Value Added, EVA) 以来, EVA模型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可口可乐、通用、西门子、IBM等全球性的大公司都在公司治理中采用EVA绩效评价指标, 高盛、波士顿等著名投资银行采用EVA作为股票的投资价值指标。在我国, 国资委要求自2007年1月起部分央企正式实施《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绩效考核暂行办法》, 第一次引入了EVA指标并作为企业经营绩效的考核方法。而截至2010年, 所有的央企都已经全部采用了EVA绩效评价体系。

EVA从“为股东创造价值”出发, 提出了企业创造的真正价值是企业的净利润减去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在该指标下, 只有当企业的净利润大于消耗的资本成本, EVA值才为正, 股东的价值才被认为真正有得到提升。资本获得的收益应至少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 股东必须能取得大于资本市场上类似风险投资回报的收益率。

因此在理论上, 相对于不考虑企业的权益融资成本的传统的会计指标, 采用EVA指标衡量公司的业绩和企业的价值似乎更加合理, 并且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一致的。但相比传统的会计指标, 究竟谁更能体现公司价值, 更能引导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文献回顾

目前已有关于EVA的相关研究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EVA指标本身的合理性, 即从理论进行研究;二是EVA的实证研究, 主要从指标的有效性和与传统会计指标的比较进行研究。

在理论方面, 早在1989年奥尔森对EVA进行了理论分析, 促进了EVA的全面推广;Storrie&Sin Clair (1997) 探讨了EVA在计算公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自1993年引入EVA, 对EVA的理论分析就从未间断。马忠、康锦江、孙国忠等 (2001) 介绍了经济增加值作为一种绩效评价的新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伍绍萍 (2005) 通过对价值评估理论的发展历程、目的和意义的评述, 提出EVA价值评估指标对企业价值评估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而陈平、朱霏 (2007) 指出了我国现有的业绩评价体系的不足, 分析了如何通过EVA指标对我国的评价体系进行改进。

在实证方面, 关于EVA对股价的解释能力是重要的一个角度。瞿绍发, 王建伟 (2003) 比较研究发现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传统会计指标对股价的波动几乎没有解释能力, 而EVA年度值、每股EVA值等指标则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另一个角度是将EVA于传统的会计指标进行比较。美国学者Stephen Byrne (1996) 的研究结果表明EVA对公司市场价值的解释能力远大于税后净利润对公司市场价值的解释能力;奥克兰大学教授罗伯特?克莱曼选取了70家采用EVA指标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与另一组70家规模相近、行业相近的企业进行股市表现比较分析, 发现采用EVA指标的公司其平均价值创造能力比同行业其他公司高出2.9%, 正式使用第一年高出12%, 第二年高出12.2%。可见大部分的研究都表明EVA指标较传统会计指标有天然的优势;但也有认为EVA在对公司价值的解释能力不如传统会计指标, 李亚静, 朱宏泉等 (2004) 指出传统会计与公司市值显著正相关, 能很好地解释公司的市场价值, 相对于EVA, 传统会计指标不仅具有增量信息解释能力, 而且可以取代EVA;王化成、程小可等 (2004) 对经济增加值、盈余、现金流量进行了相对关联研究和增量关联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EVA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于传统收益指标 (净利润) 的特性且认为在计算经济利润时考虑过于复杂的会计调整事项可能得不偿失。

而也有不少学者对EVA与MVA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Milunovich, Tseui (1996) 研究发现, MVA和EVA的相关性比与会计收益、每股收益、每股收益的增长率、权益收益、自由现金流或者自由现金流的增长率的相关性都要强;乔华、张双全 (2000) 以上证70家公司97-99年的数据为基础, 以MVA作为市场对公司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 考察EVA、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对MVA的相关性, 发现EVA对MVA的解释能力较低, 而利润的绝对值对公司市价的影响和揭示能力远在EVA之上。

实际上在2001年与2002年, EVA创始公司思腾思特咨询公司和我国《财经》杂志合作, 曾在我国资本市场公开发布《中国上市公司财富创造和毁灭排行榜》, 后来由于蓝天股份和银广夏事件等影响思腾思特公司撤离中国, EVA在我国风靡了两年之后便又渐渐销声匿迹了。而关于EVA的实证研究也大部分集中在这两年, 多采用的是在《财经》杂志公布的EVA数据进行的相关研究。虽也有部分学者在随后的年份计算了我国上市公司的EVA, 但采用方法不尽相同, 且多基于某个特定行业的研究。

本文首先自主计算了2008—2010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的EVA指标, 采用MVA作为企业价值的度量指标, 将EVA与传统的会计指标对企业价值的解释能力方面进行比较。丰富了EVA与MVA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且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研究设计与假设提出

(一) 研究设计

1.EVA的定义

EVA是企业税后经营利润与投入资本的差额,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EVA=税后经营净利润 (NOPAT) -总资本 (TC)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WACC)

总资本=债务资本 (扣除不需要支付利息的部分) +股权资本

债务资本包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和应付债券。对债务资本成本率的计算本文参考张德明吕云生等 (2006) 的做法, 按照银行贷款利率表计算, 并根据贷款利率的调整以天数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

此外, EVA没有考虑企业规模的影响, 实际上不同企业规模EVA会有一定差异, 会影响可比性。故在本文的一元回归模型中, 根据计算得到的EVA, 还可以得到考虑资产规模影响和股本数影响的每股经济增加值 (AEVAPS) 和标准化经济增加值 (AEVASTD) 。

每股经济增加值AEVAPS=EVA/总股数

标准化经济增加值AEVASTD=EVA/总资产

2.传统会计指标

通常指的是税后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单一指标。在本文中选用净利润NP和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传统会计指标的代表。

3.公司价值释义

在本文中, 我们采用年个股总市值计算得到MVA。

4.研究模型及样本

1) 一元回归模型。为了比较传统会计指标与EVA对公司价值的解释能力, 首先建立了较为简单的一元回归模型:

为了提升可比性, 当因变量为MVA时, X分别为EVA、NP、EVAPS和AEVASTD。

2) 多元回归模型。由于影响公司价值的因素有很多, 为了更为全面地探讨相关指标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情况, 在多元回归模型中加入了控制变量营运现金流CFO (自由现金流) 、资产负债率LEV、每股收益EPS、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行业IND、公司规模SIZE (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账面市值比BTM、年份YEAR, 得到多元回归模型:

具体变量的解释见表1。

(二) 研究假设及样本

虽然传统会计指标未考虑资本成本, 是按照会计准则计算得出的一系列财务指标, 而EVA从股东价值出发, 不仅调整了净利润且考虑了资本成本, 作为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起到了更为积极的作用, 但实际上EVA是由国外引入, 其理论基础未必和本国资本市场相适应。EVA的组成部分NOPAT的调整指标多达150项, 调整过程复杂性很可能不能与企业价值一致。此外, 在1987-1997年思腾思特公司公布的EVA与MVA的公司中, 有210家公司的EVA与MVA的相关性为负 (Pablo Fenandez, 1998) 。因此提出假设:EVA对公司价值解释能力强于传统的会计指标。 (见表1)

考虑到权益资本成本率与所在市场有较大关系, 所以只选取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的是沪市上市公司A股2008-2010年的年度报表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 (1) 剔除了金融保险行业的数据, 金融行业会计准则与其他行业会计准则具有较大差异, 相关指标在金融行业和非金融行业之间不具有可比性, 本文遵从研究惯例, 予以剔除; (2) 对数据缺失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剔除; (3) 对所有控制变量进行了winsorize处理, 小于1%分位数和99%分位数的变量, 另其值等于1%分位数和99%分位数。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CSMAR数据库和RESSET数据库; (4) 剔除了ST/PT的公司。根据以上标准, 我们得到了2008-2010年共2098个样本数据。

本文所使用的分析软件包括:EXCEL、SPSS20.0等。基本数据处理采用的是EXCEL, 描述统计分析及回归模型的建立采用的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

四、实证结果

1. EVA计算

EVA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可以表示成下列公式。对于权益资本成本率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从数据库中提取β系数, 按照CAPM模型E (Ri) =Rf+βi[E (Rm) -Rf]计算得到权益资本成本率, 其中无风险利率Rf采用央行一年期贷款利率。债务成本可分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短期负债的税前资本成本率按照一年期贷款利率计算, 长期负债的税前资本成本率按照三年至五年的中长期贷款利率计算。由于央行的银行存款利率每年变动较大, 因此以天数占贷款期间实际天数比例为权重进行加权 (张德明, 吕云生, 2006) 。表2是研究年份央行贷款利率调整表, 表3是计算得到的加权贷款利率。

其中:Dm L为公司长期负债总额的市场价值;Dm S为公司短期负债总额的市场价值;Em为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KDS为短期负债的税前资本成本率;KDL为长期负债的税前资本成本率;TC为公司的所得税税率;KE为所有者权益的资本成本率。

以上述加权债务资本成本率代入WACC的计算公式, 最终得到了估计的EVA值。考虑公司规模的影响除以公司规模 (总资产) 和总股本得到AEVASTD和AEVAPS样本与数据。

2. 描述性统计

对进行处理后的变量进行描述统计, 得到下面的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 经济增加值 (EVA) 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7.77E+08和1.26E+08, 而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51E+11和-1.58E+10, 说明在我国沪市上市公司中, 企业总体上都在创造价值, 但不同公司价值创造差距很大。根据样本统计显示, 所有样本中有303个样本EVA指标为负, 占样本总数的14.4%, 说明大部分公司都是有创造经济增加值的, 但还有一部分公司在毁灭股东财富;MVA的均值为1.46E+07, 和EVA相似的是, 中位数都远小于均值, 呈右偏分布, 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中有少量业绩很好的公司, 无论是经济增加值还是公司价值创造都非常高;经营现金流 (CFO) 的均值为负, 表明大部分公司的自由现金流状况都较差;财务杠杆 (LEV) 的最大值为0.8857最小值为0.1073, 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财务杠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原始数据中发现资产负债率最高的几个样本大部分属于交通运输、仓储业和电力、煤力和水的生产供应业两大行业;此外, 营业收入增长率 (GROW) 和账面市值比 (BTM)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差距很大。

3. 相关性分析

表3报告了控制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以发现, EVA与MVA的相关性并没有比传统会计指标净利润NP和MVA的相关性强, 这和假设一致;ROE与MVA的相关性强于AEVASTD;EVA与大部分指标都表现出了强正相关性;MVA与LEV的相关性不强, 说明资产负债率并不是造成企业价值差异的关键因素, 只要公司能利用好财务杠杆, 在一定程度上都能促进企业价值增加。

4. 回归分析

1) 一元回归分析。如表5, 是一元回归的结果。五个自变量的P值都小于0.01, 说明都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NP的回归系数和调整的R2都大于EVA, 说明相比经济增加值EVA, 传统的会计指标能更好地解释企业价值, 与假设一致;在比例指标中, AVEAPS的解释能力强于ROE, 但AEVASTD弱于ROE。

2) 多元回归分析。根据多元回归模型, MVA=α+β1EVA+β2NP+β3CFO+β4LEV+β5EPS+β6GROW+β7IND+β8SIZE+β9BTM+β10YEAR+ε, 我们得到以下回归结果。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 NP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 而EVA与企业价值相关系数为-1.362, 显著负相关, 与假设一致;资产负债率LEV、经营现金流CFO、账面市值比BTM都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考虑了多重共线性对模型进行逐步回归, 得出结果与表6一致。

五、结论

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我们得出, 采用经济增加值并不比传统会计指标更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这和主流的研究结论大相径庭, 和李亚静, 朱宏泉 (2004) 、王化成、程小可等 (2004) 的相关研究结论相一致。根据分析, 这一方面可能和我国资本市场相对有效性较弱有关股票市场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 存在好企业的市值被低估不好的企业市值被高估的普遍现象,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EVA本身经过调整会偏离企业真实价值。

此外, 文章也存在尚待改进的地方, 在本文中, 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 EVA指标针对的是流通股部分, 但由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这两者的回报率显然是不相同的, 因此以同样的回报率进行计算显然是不合理的。且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 属于弱有效市场。β系数的确定比较难。不同数据库对于贝塔的计算也不尽相同, 不同的计算方法会得到不同的权益资本成本率, 会使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偏差。此外, 在EVA的原始计算公式里, 调整项目多达160项, 非常繁杂, 而在本文的计算过程中只选取了较为重要的调整项目。

参考文献

[1]张德明, 吕云生, 曹秀英, 张雪岷.EVA绩效评价指标计算及其分析——基于沪市上市公司2003年和2004年年度数据[J].中国管理科学, 2006 (10)

[2]李亚静, 朱宏泉, 黄登仕, 周应峰.EVA与传统会计指标的比较——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 2004 (03)

[3]瞿绍发, 王建伟.经济附加值 (EVA) 指标在中国股市的应用价值分析[J].系统工程, 2003 (6)

[4]周国强, 熊莉.EVA与MVA的相关性在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的实证分析[J].价值工程, 2004 (4)

[5]王化成, 程小可, 佟岩.经济增加值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现金流量、剩余收益指标的对比[J].会计研究, 2004 (5)

[6]Dechow, P.M.Accounting earnings and cash fiow as measures of firm performance:the role of accounting accrual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4 (18)

3.农业统计指标解释 篇三

关键词:零售业态;创新;变迁

文章编号:2095-5960(2016)05-0053-08;中图分类号:F721;文献标识码:A

从2000年至今,中国零售业态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随着20世纪初期邮购、目录销售、自动售货机等业态的兴起,到2005年至2008年间家电零售巨头大规模的全国连锁扩张;从2009年起,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网络零售的迅猛发展,到2012年至今,我国零售业从线下门店到线上渠道的全渠道整合。在这短短的16年里,零售业态呈现出了创新迭出、不同业态此消彼长、不断变迁和融合的发展趋势。

这段时间,也是我国整体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国家从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个方面,发生了很多变化,而这些经济变量与零售业态的创新和变迁密切相关。关于零售业态创新和变迁的研究,虽然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从不同企业的个案、不同地区的零售总体发展来解释近十年来我国零售业态的创新和变迁,但是,现有研究尚缺乏宏观经济环境的各个变量对我国零售业态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因此,本文基于我国2004-2013年的国家统计局公开发布数据,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从宏观视角解释影响我国零售业态发展的因素和变化。

一、文献综述

零售业态(Retailing Format)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式。西方学者在零售业态变迁和演化领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从1958年零售车轮假说提出一直到1976年,零售手风琴假说、真空地带假说、辩证发展假说、零售生命周期假说等先后被提出,然而,这些理论假说都只是从某一个角度对零售业态的变迁过程进行解释,它们可以作为参考,但还应对零售业态的变迁过程进行必要的历史分析和实证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后,很多学者都试图将各种零售业态演变进行综合,零售业态演化的研究逐渐深入到零售创新研究,研究方法也从理论假说发展为定性研究和实证分析。英国学者Stephen Brown通过英国零售仓库的研究来验证英国零售业态演化和创新的假设。对英国零售业从业者的访谈和统计数据分析表明,零售业态和商业模式都是环境因素影响下的产物,没有一种业态和商业模式是不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与零售创新相比,零售业态有着较长的生命周期。而且,零售业的创新和变迁具有非常强的行业特性,与其他行业有非常大的不同。最为明显的就是,零售业的变化更多是一种持续的、不断调整和适应环境的过程。然而,对于零售业态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除了英国学者,三位西班牙学者通过销售额、投入产出比、市场集中度等统计指标,对1998年至2004年期间的西班牙便利店业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便利店的生产率是不断增长的,但是在不同连锁机构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巴西学者通过观察和人员访谈,研究了巴西服装零售业态的演化过程,他们发现,巴西的服装零售业态演化成个四种不同的具体零售形式。总之,各国关于零售业态演化过程的研究目前还是描述性分析,或是以访谈为主的探索性研究,主要原因是大家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缺乏零售业的基础数据。零售企业数据又由于保密等原因很难获取,大大制约了零售领域的研究。因此,一些学者倡导,应该建立一个全球性的零售业态数据库,更好地促进各国零售业的横向比较和发展。

我国学者很早就开始介绍西方零售业态演变的研究成果。关于零售业态变迁和演化的影响因素和过程是很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其试图解释环境与零售业态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过程。环境理论就认为零售业态变迁或革新是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的函数。消费者需求、技术、竞争及法律等环境直接影响到零售业的生存与发展。自然选择理论则认为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特别是消费者、竞争者和技术发生变化时,零售组织也就相应地改变其形式。而且,零售业态的变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仅受目标消费者的构成、支付能力、购买愿望、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制约,还受到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管理水平、竞争能力、企业资源优劣势的约束,更受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信心信息技术、物流配送、城市建设、社会文化观念、法律法规等发展状况的制约。因此,零售业态的变迁受制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发展真实写照。因此,在研究零售业态变迁和流通创新问题时,应当在一个更为广泛的范围内研究问题,否则在商言商,不利于从本质上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为了更好地分析零售业态演变的过程,鲍观明和叶永彪构建了一个零售业态演变的综合模型,认为业态演变的动因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和零售业内竞争两个方面,外部环境包括经济水平、政府行为或政策、相关技术和消费方式。汪建成和任丽霞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冰箱拥有率、小轿车拥有率等数据人手,分析中国零售业环境的变化和业态变迁的关系。马超通过理论综述,认为影响我国零售业演变的六大因素是: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消费者购买力、商业竞争和科学技术。基于SCP框架,汪旭晖认为,零售业的变迁与成长的内在表现是零售业规模的扩大、零售技术的进步和零售产业组织的演进。但是,以上研究都只是基于理论归纳和总结,或只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目前,虽然零售业态研究已经深入到影响零售企业微观经营的因素来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参考,这些研究涵盖了零售业态创新的路线图和判断标准;零售业态适应性的影響因素;零售业态演化的原动力。但由于我国整体上零售业数据的缺失,对于影响我国零售业态演化因素和过程的研究,主要还是理论描述和案例研究。

总之,零售业统计数据的缺失不仅限制了我国零售领域的研究,对于世界零售学者而言都是共同面临的问题。这使零售学者的研究方法大多集中于理论构建、案例研究、描述性统计等。一方面,这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未来研究的巨大空间。因此,本文基于我国2004-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试图从宏观数据入手,通过计量分析,解释影响我国这十年零售业态变迁和创新的因素和过程。

四、结果分析和局限

对于百货零售业态,可以发现,在14个指标中,只有信息投資和交通投资对于百货零售的商品销售额产生负面影响,其回归系数分别是448.26和11.66;对于主营业务利润,交通投资产生最大的负面影响,其回归系数是114.51;交通投资和信息投资对于该业态的资产有最大的负面影响,其回归系数分别是161.55和92.17。

对于超级市场,上网人数对该业态的商品销售额有最大的负面影响,其回归系数达到了278.39,远超其他的影响因素;交通投资对于超级市场的利润产生最大的负影响,其回归系数是93.06,远大于其他因素;所有指标对于超级市场的资产都产生正向影响。

对于家电和电子产品专门零售,信息投资和交通投资对于该业态的商品销售额产生负面影响,回归系数是333.93和36.75。上网人数、信息投资和交通投资对于该业态的主营业务利润产生负面影响,回归系数是70.14,23.24和14.93。所有指标对于该业态的资产产生正向影响。

对于无店铺及其他零售,存在两个显著的影响因素:快递量和批发零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它们对于该业态的商品销售额、主营业务利润和资产都有着很强的正向关系,其回归系数分别是653和339.12,是其他变量的三倍以上。而交通投资对于该业态的三个指标都是负面影响。

对于邮购和电子销售,与无店铺及其他零售的结果相似,快递量和批发零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于该业态的商品销售额、主营业务利润和资产有着正向影响,其回归系数分别是422.8和213.95,也是其他变量的三倍以上。信息投资对于邮购和电子销售的主营业务利润是第三大显著影响因素。而交通投资对于该业态的三个指标都是负面影响。

上述结果中,可以发现三个特点:

其一,以投资相关的变量对于零售业态的资产都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批发零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对零售业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二,对于无店铺及其他零售和邮购及电子零售,快递量都与其有着非常直观的正向促进作用。快递量代表物流配送程度,随着国家促进电子商务和新兴业态政策的推出,批发零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也对于这两种业态产生积极影响。这些事实都与我们的直觉相符。

其三,对于五种业态的三个指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都是负面影响。可能的解释之一是由于交通网络的发展和速度的提升,人们的出行不再受限于过去一两个街区的范围,郊区的购物中心、仓储超市、家居建材市场都吸纳了不少来自于原先商业聚集区的消费者,交通投资提高了人们到出行方便的任意一个零售网点购物的可能性。本文所选择的仅是具有代表性的17种业态中的五种,因此,对于这些业态,交通和仓储方面的投资分散了客流量,促进了零售业态分散化和多元化的发展。

4.劳动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篇四

劳动工资 常用统计指标解释

丰城矿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处 二oo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劳动工资类

期末人数 是指报告期末最后一天的实有人数。已经招用但到期尚未报到的人员和尚未用完的招工指标均不统计为期末人数。

单位从业人员 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

使用的农村劳动力 指单位使用的户粮关系在农村的从业人员。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单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六个月之内)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以及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且已评聘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

长期职工 指合同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职工,包括了过去的全部固定职工和绝大部分合同制职工。

临时职工

指合同期限不到一年的职工。

其他从业人员 按劳动统计规定不作为在岗职工统计,但实际参加各单位生产或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包括: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及在各单位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

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平均人数

是指报告期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

(一)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期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月的日历日数。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事业和机关单位,其月平均人数,可以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之和除2。

开工不满全月的企业(期中开工或期末开工)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数时,以开工后每天实有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月的日历日数。

(二)季平均人数:是以报告季中各月的平均人数之和除3,开工

-1人,以及为原煤生产服务的辅助车间的工人。包括井下、地面、露天、矿山救护全部工人。

1、井下工人:是指以矿井井口为界,凡在井口以下从事原煤生产活动的工人均属井下工人。如果工人工作地点不固定,应按其主要的或经常的工作地点来确定。如平峒的运输工人和井下机电修理工人,他们主要在井下,可视为井下工人。

(1)回采工人:是指由回采工作面上安全出口,至顺槽运输机机头溜煤眼为止的从事工作面采煤和服务于采煤工作的工人。具体划分如下:

①回采工作面工人:是指使用综机、高档、普采机组和水力采煤工作面,算至顺槽运载机头溜煤眼为止的全部工人。包括综机装设的转载机、控制台、泵站的操作人员和维修工。

②回采工作面与顺槽均用溜子或皮带运输,算至顺槽溜煤眼为止。包括顺槽巷道修理工、看溜子工、溜子维修工。

③顺槽与上下山有溜子或皮带连接的,也算至顺槽运载机头为止。④顺槽溜子或皮带运输机为两个工作面共同服务的,其范围均应算至顺槽运载机头溜煤眼止。

⑤工作面无运输机设备而以人力推车运输的,其范围算至第一次接车为止(不包括接车工人)。

⑥从事采后掘进的工人算回采工人。

⑦工作面因技术管理问题停产,处理善后工作的工人仍算回采工人。但调作其他工作的,应按调后实际从事的岗位划分。

⑧采用综机或普采机组采煤的工人,在搬迁期间(自原工作面拆卸起至新工作面安装完毕为止,从事搬迁工作,临时调往其他采煤工作面或进行人工回采(回收残留煤柱),也视为回采工人。

(2)掘进工人:是指在掘进工作面范围内至运输道第一次接车止(皮带运输的,算到第一部皮带为止),不包括接车工人,从事掘进工作和服务于掘进工作的工人。

综掘工人:是指在掘进工作面使用综掘机进行工作至转载机为止的全部工人,包括机组操作、控制台维修等工人。

巷道不符合规格质量而进行返工的工人,分层开采拉第一幅切割巷道的工人,为掘进工人;属于设计变更在原巷道进行返工的工人,为巷

-3

(二)原煤生产的学徒、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范围参照工业生产人员分类的学徒、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解释。

1、学徒 指在熟练工人指导下,在生产劳动中学习生产技术并享受学徒待遇的人员。

2、工程技术人员 指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

3、管理人员 指在企业各职能机构及各基本车间与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从事行政、生产、经济管理和政治工作的人员。

二、非原煤生产人员:是指从事原煤生产以外的其他工业生产和从事专用基金项下工程的工人、学徒、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有的工程指挥部既有基建又有生产的单位应按以哪一方为主进行划分。

(一)非原煤生产工人包括:

1、凡从事原煤以外的工业产品生产单位的工人。如矿务局机修厂(矿属机修厂除外)、火药厂、机车及汽车修理厂、发电厂、选煤厂(选后分等级的)、钢铁厂、铁矿、焦化厂、制氧厂、橡胶厂、灯泡厂、印刷厂、矿灯厂、甲醛厂、炭墨厂、轴承厂等。

2、矿务局(施工单位除外)所属的从事建筑材料生产单位的工人。如水泥、予制构件、砖瓦、砂石、料石、白灰及耐火砖厂等。

3、从事专用基金工程或因专用基金不足,由生产费用列支所作的专项工程的全部工人。包括:

(1)更新改造(维简)基金项下从事井巷、土建、安装工程的全部工人。

(2)大修理基金项下从事房屋建筑、井巷大修的工人。(3)职工福利基金项下开支,从事土木建筑与安装工作的工人。(4)从事非常损失费项下的灾害复旧工作以及列入工程计划内的灭火、防洪工程的工人。

(5)开拓新水平、新采区(净增采区)的工人。

4、其他方面的工人:包括环境保护工程、抗震工程、厂外运输、煤

-5人等;②非机采面工人:除工作面工人外,对顺槽用溜子或皮带运输的,算至顺槽溜煤眼为止,包括顺槽巷道修理工、看溜子工、溜子修理工等;对顺槽与上下山有溜子或皮带连接的、对顺槽溜子或皮带运输机为两个工作面共同服务的,均应算至顺槽溜煤眼止;对工作面无运输设备而以人力推车运输的,其范围算至第一次接车为止(不包括接车工人)。从事采后掘进的工人算回采工人。

(2)掘进工人:是指在掘进工作面范围内,至运输道第一次接车止(不包括接车工人);皮带运输的算到第一部皮带止的从事掘进工作和服务于掘进工作的工人。掘进工人中的综掘工人,是指在掘进工作面使用综掘机进行工作至转载机为止的全部工人,包括机组操作、控制台、维修等工人。

(3)井下运输工人:指在采、掘工作范围以外从事井下运输的全部工人。如从事原煤、矸石、材料、设备等运输的工人,以及为运输设备、轨道等日常维修工作的工人。

(4)巷道维修工人:是指从事井下巷道维修工作的全部工人。如:架棚、刷帮、挑顶、挖底、处理水沟、井筒修理及巷道清理等工人。

(5)井下其它生产工人:除上列井下工人外的井下工人。如:通风、排水、压风、安检、火药管理、设备移装、机电维修、液压修理、变配电、生产地质勘探、水文、测量、工具与材料保管等工人。

2、露天工人:是指在露天矿场由剥离到采煤装车外运为止所有从事原煤生产活动的工人。包括采、剥、穿孔、爆破、机电、运输、装运、排土等工人。在露天工人中参与计算效率的工人有:

(1)剥离工人:是指从事露天矿场表土和岩石挖掘工作的工人。包括电铲及人力挖掘和装车、穿孔、爆破、平道、扫道、装车线内的推(倒)车及挖掘工具和机械的维护修理等工作的工人。

(2)露天采煤工人:是指在露天矿场采煤过程中从事原煤生产活动的全部工人。包括:打眼、放跑、电铲、人工挖掘、装车、平道和扫道,以及装车线内的推(倒)车和机械工具的维修等工作的工人。

(3)露天运输工人:是指在露天矿场从事原煤生产运输的全部工人。包括由剥离装车线起到矸石排弃场翻车为止,由采煤的装车线起到原煤入洗前止(入洗后仍为原煤的算至选后装车外运为止),所有直接从事运

-7

(一)计算公式:

(吨)回采工作面工人

= ━━━━━━━━━━━━━━━━━

效率(吨/工)回采工作面工人实际工作工日数(工日)

(二)回采工作面工人的范围,见本规定中回采工人中的回采工作面工人。

(三)回采工作面工人效率,按落煤方式的不同,可分别计算综采面、高档面、普采面、水采面效率。其计算公式分别为各自采面的产量除以各自采面的工人实际工作工日数。

三、掘进工作面工人效率

(一)计算公式:

(米)掘进工作面工人

= ━━━━━━━━━━━━━━━━━ 效率(米/工)

掘进工作面工人实际工作工日数(工日)

(二)掘进工作面工人的范围,见本规定中井下工人中的掘进工人。

四、露天工人效率

(一)计算公式:

(吨)露天工人效率

= ━━━━━━━━━━━━━━━━━━━(吨/工)

露天原煤生产工人实际工作工日数(工日)

实际工作工日 是指工人实际工作的天数。一个工人实际劳动一个工作班即为一个实际工作工日,不管这一天工作时间长短,如工作超过一个工作班或发生非全日停工与非全日缺勤时,也应按一个实际工作日计算。

在实际工作工日中包括:(1)公休日加班满一个工作班的工日数;(2)因公出差到企业外工作的工日数;(3)全日停工工日中被利用的工日。

5.增值电信业务统计指标解释 篇五

(一)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按照企业《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中的公司名称填写。组织机构代码:按照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中的组织机构代码填写。法定代表人:按照《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中的法定代表人姓名填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按照《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中的注册号填写。许可证编号:按照企业《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中的经营许可证编号填写。注册属地:按照企业工商注册属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填写。注册住所:按照企业《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中的注册住所填写。联系电话:按照企业电话号码总机或企业统计部门所在办公室的电话填写。

注册资本:按照企业《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中的注册资本填写。计量单位:万元。许可证业务种类:指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的业务类型。按照企业《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中获准经营的增值电信业务种类填写。

企业性质: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类增值电信企业,根据企业资产组成划分的企业类型。分为国有控股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控股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填写。

国有控股企业:指企业工商登记注册类型为内资企业、并且企业全部资产中国家资产或投资比例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国有独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其他内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指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类型为外商投资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和其他外商投资企业。

民营控股企业:指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内资增值电信企业,以及企业工商登记注册类型为私营的企业。包括私营独资企业、私营合伙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人股份有限公司。

港、澳、台投资企业:指企业工商登记注册类型为港、澳、台商投资的企业。包括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合作经营(港或澳、台资),港澳台商独资经营、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和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总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企业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或以前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计量单位:人。

注意事项:从业人员总数不包括:

1、离开企业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企业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

研发人员:指企业内部直接参加科技项目以及项目的管理人员和直接服务的人员。不包括全年累计从事研发活动时间不足制度工作时间10%的人员。计量单位:人。

从事增值电信业务人数:指报告期末企业中直接从事增值电信业务的人员。计量单位:人。

企业总数:是指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颁发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在中国大陆境内经营全国或区域性增值电信业务的企业个数。在企业总数统计时,对于一个企业拥有多项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的情况,只计算为一个企业,不重复计算。计量单位:个。

(二)企业经济效益

营业收入:指报告期内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 “营业收入”项目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营业成本:指报告期内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成本总额。包括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根据会计“利润表”中 “营业成本”项目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营业税金及附加:指报告期内企业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应从经营收入中抵扣的税金和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应交增值税:指报告期内企业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活动本期应交纳的增值税。计算公式为: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计算时应包括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对应项目。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应交增值税”项目填报。计量单位:万元。销售费用:指报告期内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根据会计“利润表”中“销售费用”项目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管理费用:指报告期内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各项管理费用。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管理费用”项目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税金:指报告期内企业按照规定从管理费用中支付的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和土地使用税。根据“管理费用明细账”中的“管理费用-税金”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差旅费:指报告期内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差旅费,包括市内公出的交通费和外地出差的差旅费。根据“管理费用明细账”中的“管理费用-税金”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财务费用:指报告期内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项目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利息支出:指报告期内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应付票据利息、票据贴现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长期应付引进国外设备款利息等利息支出。根据企业“财务费用明细账”中 “财务费用-利息支出”项目填报。若企业没有单独设立“利息收入”科目,应填报利息支出减去银行存款等的利息收入后的净额。计量单位:万元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指报告期内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填报。余额为贷方,则为净收益,余额为借方,则为净损失,以“-”号记。计量单位:万元。

投资收益:指报告期内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根据会计“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填报。若为投资损失以“-”记号。计量单位:万元。

营业利润:指报告期内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营业利润为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再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营业利润为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后,再减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的金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利润”项目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企业所得税:指报告期内企业实现利润按照国家税法规定应上缴的所得税。根据会计“利润表”中“所得税”项目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应付职工薪酬:指报告期内企业因职工提供服务而支付或放弃的所有对价。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本期应付职工薪酬”按贷方累计发生额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固定资产原价:指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企业在购置、自行建造、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支出总额。根据会计“固定资产”项目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固定资产本期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根据会计“财务状况变动表”中“固定资产折旧”项的数值填报。若企业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根据会计核算中《资产减值准备、投资及固定资产情况表》内“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项本期增加数填报。计量单位:万元。

研发费用:指在报告期内企业内部用于全部研发活动的直接支出,以及用于研发活动的管理费、服务费以及外协加工费等支出。不包括生产性活动支出、归还贷款支出以及与外单位合作或委托外单位进行研发活动而转拨给对方的经费支出,也不包括来自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和当年形成用于研发活动的固定资产,以及购买专利等无形资产支出。计量单位:万元。

注意事项:对于在财务上单独核算研究开发费或技术开发费的企业,直接根据相应会计科目当年实际发生额填报,包括人员人工费、直接投入(包括原材料费等)、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无形资产摊销、其他费用(如设计费、装备调试费)等。未对研究开发费或技术开发费进行单独核算的企业,应分项目归集整理,即按项目分列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其他费用等支出项,再加上未列入项目经费的相关人员工资、管理和服务费用等支出取得。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有关的费用总称。投资是指从本年1月1日起至本年最后一天止完成的全部投资额,月度投资是指从本年1月1日起至报告期末止累计完成的投资。实际完成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示的工作量指标,包括实际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值,设备、工具、器具的购置费,以及实际发生的其他费用。没用到工程实体的建筑材料、工程预付款和没有进行安装的需要安装的设备等,都不能计算投资完成额。单位:万元。

(三)企业增值电信业务收入

增值电信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中注册的各类增值电信业务所获得业务收入的总和。包括《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中界定的第一、二类电信增值业务的企业,以及模拟集群通信业务、无线寻呼业务、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VSAT)通信业务、第二类数据通信业务(含固定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和无线数据传送业务)、用户驻地网业务、网络托管业务比照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业务所取得的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互联网数据中心收入:简称IDC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利用相应的机房设施,以外包出租的方式为用户的服务器等互联网或其他网络的相关设备提供放置、代理维护、系统配置及管理服务,以及提供数据库系统或服务器等设备的出租及其存储空间的出租、通信线路和出口带宽的代理租用和其它应用服务所获得的收入。IDC主要业务包括整机租用、服务器托管、机柜租用、机房租用、专线接入和网络管理服务等。计量单位:万元。

呼叫中心收入:是指企业受企事业单位委托,利用与公用通信网或互联网连接的呼叫中心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经过信息采集、加工、存储等建立信息库,通过公众通信网络向用户提供有关该企事业单位的业务咨询、信息咨询和数据查询服务等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呼叫中心系统和话务员座席的出租服务所取得的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互联网接入服务收入:是指企业利用接入服务器和相应的软硬件资源建立业务节点,并利用公用电信基础设施将业务节点与互联网骨干网相连接,为各类用户提供接入互联网服务所获得的收入。包括为互联网信息服务(ICP)企业等利用互联网从事信息内容提供、网上交易、在线应用等提供接入互联网的服务,以及为普通上网用户等需要上网获得相关服务提供接入互联网的服务所获得的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信息服务收入: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收入、移动网信息服务收入以及其他信息服务收入之和,指企业通过互联网向网上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活动所获得的收入以及通过建立与移动通信网络连接的服务平台,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包括移动传统信息服务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电子商务、搜索引擎、有偿信息、电子邮箱等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所获得的收入以及短信、彩信、WAP、彩铃、无线市话信息服务等移动传统服务和移动广告、移动游戏、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所取得的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网络广告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互联网上提供广告服务或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手机广告业务所获得的收入。可分为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类广告,传统互联网网络广告收入包括在网站、网站联盟、网络软件、游戏门户、即时通信视窗、社区等空间,提供横幅广告、文字链接、多媒体广告、嵌入式广告、电子邮件广告等多种方式广告,以及由搜索引擎产生、电子商务交易相关的广告收入。移动互联网网络广告收入包括SMS/MMS广告、WAP网站的图片和文字链接广告、手机应用程序广告、手机游戏、手机视频中嵌入广告等业务收入,以及由移动搜索产生、移动电子商务交易相关的广告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其中,搜索广告收入:指企业利用搜索平台或者垂直搜索网站提供搜索关键词、搜索服务等所取得的广告收入。包括搜索关键字广告、垂直搜索广告收入等。计量单位:万元。

其中,视频广告收入:包括传统视频广告和移动视频广告等,是企业在传统互联网视频内的广告进行设置和投放的广告收入,以及在移动设备(如:手机、PSP、平板电脑等)内进行的插播视频广告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其中,网页广告收入:指企业在网站、网站联盟、网络软件、游戏门户、即时通信视窗、社区等空间,提供横幅广告、文字链接、多媒体广告、嵌入式广告、电子邮件广告等多种方式广告,以及SMS/MMS广告、WAP网站的图片和文字链接广告等业务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网络游戏业务收入:是指企业运营网络游戏服务所获得的直接收入。包括游戏计时收费、虚拟物品收费、道具收费,以及增值服务收费等多种方式的收入以及分销其他企业运营的网络游戏所获得的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其中,客户端游戏业务收入:是指企业运营客户端游戏服务所获得的直接收入。客户端游戏,是指需要下载客户端程序才能正常运行,为客户提供本地服务的程式。一般安装在普通的用户电脑上,需要与游戏伺服端互相配合运行。包括游戏计时收费、虚拟物品收费、道具收费,以及增值服务收费等多种方式的收入以及分销其他企业运营的网络游戏所获得的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其中,网页游戏业务收入:是指企业运营网页游戏服务所获得的直接收入。网页游戏是基于Web浏览器的网络在线多人互动游戏,无需下载客户端。包括游戏计时收费、虚拟物品收费、道具收费,以及增值服务收费等多种方式的收入以及分销其他企业运营的网络游戏所获得的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其中,手机游戏业务收入:是企业为移动终端用户提供手机游戏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包月游戏、出售游戏内商品、用品、增值服务、服装、道具等虚拟物品所取得的收入,同时包括游戏业务带来的广告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电子商务平台收入:指电子商务企业在运营的网站平台上,为交易主体(个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交易和服务所取得的收入总和。包括商品交易收入以及提供电子商务交易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如,发布与查看供需信息收费,交易佣金或提成,会员费,平台使用费、商品登录费、仓储或物流服务收费,商品搜索竞价排名、推荐展示位,广告收入、第三方支付服务、以及增值服务等各项收费所取得的收入)。计量单位:万元。

(四)企业主要业务

互联网数据中心总接入带宽:是指互联网数据中心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互联网连接带宽总数。计量单位:Mbps。

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器数量:是指互联网数据中心企业提供数据中心业务服务的所有服务器数量。计量单位:台。

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设施投资:是指互联网数据中心企业用于机房设施建设的投资。计量单位:万元。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是指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企业发展的宽带接入计费用户数量。计量单位:户。

注意事项:a、按计费系统的实际记录数量统计;b、不包括为基础电信企业代理接入的用户数。

互联网宽带接入投资:是指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企业用于互联网宽带网络建设的投资。计量单位:万元。

电子商务交易额:指在电子商务企业运营的网站平台范围内,通过电子商务方式达成商品及其服务的交易总金额。包括自营商品交易额、第三方提供商品交易额。计量单位:万元。

其中,自营平台:指在电子商务企业采用对其经营产品进行统一生产或采购、产品展示、在线交易,并通过物流配送给终端消费者的电子商务交易或服务的总额。计量单位:万元。

最高同时在线用户数:指用户使用企业提供的信息服务或者产品中最高同时在线的用户数量。计量单位:万人。日均搜索请求量:指网络搜索企业为用户提供搜索服务,最近一周内用户日均搜索次数。计量单位:次。

收录网页数量:指在网络搜索企业收录的网页总数量。计量单位:个。网络视频数:指网络视频企业为用户可提供的视频数量。计量单位:万元。网络视频点播总时长:指用户点播网络视频的总时长。计量单位:万分钟。移动应用APP个数:指企业运营的移动应用平台可提供的APP数量。计量单位:个。移动应用APP下载量:指企业运营的移动应用平台APP下载的累计总次数。计量单位:次。

(五)移动通信转售业务

移动电话用户:是指报告期末通过合作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交换机进入其移动电话网的全部电话用户。

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是指报告期末在计费系统拥有使用信息,占用合作基础电信企业的3G网络资源的在网用户。包括使用了3G业务或终端的用户。

4g移动电话用户:是指报告期末在计费系统拥有使用信息,占用合作基础电信企业的4G网络资源的在网用户。包括使用了4G业务或终端的用户。

其中:预付费用户:是指使用移动业务前必须预先支付一定费用,费用在使用业务后予以扣除的部分用户。

后付费用户:是指可以预先使用移动业务,在使用业务后缴纳上一计费周期费用的部分用户。

其中:中国电信网络的电话用户:是指使用移动通信转售企业从中国电信处购买移动通信服务的移动电话用户。

中国移动网络的电话用户:是指使用移动通信转售企业从中国移动处购买移动通信服务的部分用户。

中国联通网络的电话用户:是指使用移动通信转售企业从中国联通处购买移动通信服务的部分用户。

移动互联网用户:是指报告期内通过合作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公众互联网或WAP网站的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等于无线上网卡用户数和手机上网用户数之和。

其中:无线上网卡用户:是指报告期内通过无线上网卡接入公众互联网或WAP网站的用户。包括2G无线上网卡用户和3G无线上网卡用户。

手机上网用户:是指报告期内使用手机,或通过手机数据线连接计算机,通过合作基础电信企业2G或3G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公众互联网或WAP网站的用户。

实名登记用户:是指报告期内全部用户中,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和《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第25号令)要求,登记了真实身份信息的电话(含无线上网卡)用户数量。

其中:中国电信网络的电话用户:是指报告期内基于中国电信网络发展的用户中,按要求登记了真实身份信息的电话(含无线上网卡)用户数量。

中国移动网络的电话用户:是指报告期内基于中国移动网络发展的用户中,按要求登记了真实身份信息的电话(含无线上网卡)用户数量。

中国移动网络的电话用户:是指报告期内基于中国联通网络发展的用户中,按要求登记了真实身份信息的电话(含无线上网卡)用户数量。

移动电话通话时长合计:是指报告期内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移动电话用户在非漫游、漫游出访状态下拨打其他电话用户的所有去话通话时长。漫游来访的异地移动电话用户去话通话时长由计收话费的电信企业统计。

移动短信业务量:是指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移动电话用户通过合作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通信网络短信平台发送移动短信业务的通信量。

移动彩信业务量:是指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移动电话用户通过合作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通信网络彩信平台发送移动彩信业务的通信量。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是指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移动电话用户(含无线上网卡用户)通过合作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公共互联网或WAP网站发生的计费流量,包括上行流量和下行流量。

其中:无线上网卡流量:是指报告期内通过无线上网卡接入公众互联网或WAP网站发生的计费流量,包括上行流量和下行流量。包括2G上网卡流量和3G上网卡流量。

手机上网流量:是指报告期内使用手机,或通过手机数据线连接计算机,通过合作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公众互联网或WAP网站发生的计费流量,包括上行流量和下行流量。

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收入:是指报告期内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经营移动通信业务获得的收入。包括提供移动本地电话服务、移动长途通信服务和漫游服务,通过移动通信网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等获得的收入,以及企业间网间结算收入。其中:预付费业务收入:是指报告期内移动通信转售企业为预付费用户提供业务所获得的收入。

后付费业务收入:是指报告期内移动通信转售企业为后付费用户提供业务所获得的收入。

运营成本:是指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在提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与通信生产直接有关的各项费用支出。

营销费用:是指报告期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与营销活动有关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从事营销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广告及宣传费、促销费用、销售佣金及代办手续费、客服支出、营销机构费用等。

其中:终端补贴费用:是指报告期内用于补贴用户终端的费用,具体包括预存话费送手机、承诺消费送终端等形式中分摊到终端上的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在提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的董事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项的“本年累计数”填列。

财务费用:是指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在提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过程中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财务费用”项的“本年累计数”填列。

其他费用:是指报告期移动通信转售企业提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其他成本费用。

利润总额:是指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在提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中,通过销售过程将商品卖给购买方,实现收入,收入扣除当初的投入成本以及其他一系列费用,再加减非经营性质的收支及投资收益,即为企业的利润总额。

税费总额:是指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按照规定向国家交纳的各种税金之和以及教育费附加。统计范围:包括营业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所得税、耕地占用税、教育费附加等。

净利润:是指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的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余额。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有关的费用总称。

预收账款总额:是指报告期内移动通信转售企业按照合同规定或交易双方约定向用户预先收取、而尚未履行服务的话费。(六)互联网信息服务业重点联系调度企业统计

互联网业务收入:指企业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互联网信息服务及应用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收入、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收入、信息服务收入等。

月产品搜索次数:当月用户在该网站中(含联盟网站)搜索产品的次数之和。月询盘量:一月内该电子商务网站中总的询盘次数。询盘包括利用网站询盘、询价功能,利用内嵌IM联系对方,在网站查看对方联系方式等,只要是试图与对方发生联系的方式都计入。

交易及询盘方式分为三类:出口、进口和内贸,以交易或询盘中的买家(或潜在买家,即询盘者)及卖家的身份判断,海外买家与国内卖家的交易(或询盘)记为出口,海外卖家与国内买家的交易(或询盘)记为进口,买家与卖家均为国内的记为内贸。

月成交订单数量:一月内通过该电子商务网站成交的各类订单数量。月交易额:一月内通过该电子商务网站成交的订单金额。

6.旅游相关统计指标中英文解释 篇六

旅游者人数

⑴入境过夜游客人数:指来中国参观、访问、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参加会议和从事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宗教等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的人数。不包括外国在我国的常驻机构,如使领馆、通讯社、企业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来我国常住的外国专家、留学生以及在岸逗留不过夜人员。

⑵国内过夜游客人数:指我国大陆居民和在我国常住1年以上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人数。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指入境旅游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中国大陆旅游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旅游支出,对于国家来说就是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旅游饭店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定的星级饭店或具有同等质量、同等规模的住宿设施。具体包括星级饭店和未评星但纳入旅游部门统计范围的宾馆、酒店、旅馆等住宿单位。

Number of Tourists

7.农业统计指标解释 篇七

一、农业资金财务评价的对象及目标

财务评价目标是整个资金管理的核心和归宿。纵观农业资金管理效率财务评价的全过程,主要控制目标表现为:

(一)资金到位控制。

资金到位控制的对象是各级财政配套资金和项目单位及项目区农民群众自筹现金部分。控制的基本方法是按照分级控制的原则,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可以采取报账提款方式进行控制。

(二)资金拨付控制。

拨付资金财务评价对象主要是在各级财政系统内运转的资金,即拨付性资金。控制的依据是农业综合开发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的“三专”管理。控制的目标主要是及时性,即每一级财政拨付的时间要求。

(三)资金效益控制。

资金效益控制对象是整个农业资金流过程。控制依据是农业资金管理效率财务评价的各项规定。控制方式是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目标是形成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体系。

二、农业资金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一)客观公正原则。

农业资金的投入和产出过程较为复杂和难以理解,使得财务评价很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从而为满足评价者的不同目的提供了机会。因此,在评价农业资金内部业绩时,评价者必须以超然独立的立场和胜任的能力加以判断。如能以客观的立场评价优劣,公平的态度评价得失,合理的方法度量农业资金内部业绩,方能减少农业资金财务评价工作的人为因素的影响。

(二)科学合理原则。

一个有效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反映出农业资金独特的特征。农业资金内部财务评价体系既可沿用传统绩效评价体系中的一些指标,又要兼顾自身特点科学地制定一些其他的指标。农业资金的研究与开发过程、创新能力、知识资产贡献等方面与农业资金的利润指标之间的关系较为模糊,且难以量化,因此应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这些方面进行评价。

(三)简明适用原则。

传统财务评价指标在评价农业资金业绩中,显得过于片面和简单,容易歪曲农业资金的真实业绩。但如果在构建农业资金内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面面俱到,制定出许多高深而又精密的指标,必然会导致评价者无所适从。所以必须抓住农业资金的特点,找出其本质的东西,制定出一些关键的可操作性指标。否则,财务评价系统便不能为组织成员所认同和接受,就有可能无视它的存在,或是不甚情愿地遵守。这样提供的信息很可能是不准确、不及时、不客观的。因此,一个良好的财务评价系统,必须尽可能地按使用者的需要设计。

(四)服务目标原则。

将农业资金的总目标分解成分目标落实到各个部门,再加以分工,使得每个部门的每位人员都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财务评价的客体是既定的工作结果,即被评价人员实现目标的程度。所以财务评价指标应该服务于个人、部门、农业资金的目标。内部财务评价指标应能从影响农业资金目标的几个关键因素的评价中,发现阻碍农业资金目标实现的一些问题,为管理人员进行经营决策提供及时而又详细的资料。

三、农业资金管理效率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盈利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指标是农业资金生存发展的灵魂。盈利能力就是农业资金赚取利润的能力。为此,农业资金通过投入资本和借入资本盈利能力的评价来加强内部资本的财务管理。财务资本是工业经济时代的战略性资本,而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资本比财务资本更具战略性。知识资本化后,农业资金应研究对知识资本的构成、培养、筹措、运营及效率评价的指标。为此,以知识和智力资产收益率为代表来评价其盈利能力指标。

(二)财务效益指标。

财务效益指标是构成农业资金经营业绩的核心内容。经营业绩主要体现在农业资金的财务效益指标,即农业资金的资产(资本)收益能力。所有者或投资者关心的是资本能否实现保值增值,所投资本能否带来预期的回报(心理预期),或者是否低于银行存款利率的现实回报(理论预期),而债权人关心的是借出资本的安全,但债权安全也要以农业资金良好的经营效益作为保障。没有正常的利润回报,农业资金将无力偿还债权人的债务。对于反映农业资金经营业绩的其他方面,如农业资金的成长性等也必须以农业资金良好的财务效益为基础。

(三)资产营运指标。

资产营运指标是提高农业资金经营业绩的重要途径。资产营运指标指农业资金资产的周转情况,反映农业资金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农业资金的经济资源是以资本——资产——费用——收益——资本进行循环,周而复始地运转,并在周转过程中赚取利润。作为农业资金的经营目标之一,就是要保证实际所有资产能够得到有效利用,通过加快周转速度创造更多的价值。资产利用效率可以反映出农业资金的生产指标和经营者的资产管理水平,是经营业绩评价不可或缺的内容。

(四)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指标是农业资金安全性的重要体现。农业资金偿还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的能力强弱,是农业资金经济实力和财务指标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农业资金是否稳健经营、财务风险大小的重要尺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每项农业资金都存在资不抵债或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而导致破产的风险。因此,必须重视农业资金偿债能力的评价。农业资金经营业绩财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的主要是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这些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农业资金的偿债能力、财务风险和安全指标。

(五)发展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指标是农业资金未来价值的源泉。无论是出资者还是债权人,都十分关注农业资金的发展能力或成长性。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农业资金的持续生存问题,也关系到出资人的未来收益和债权人长期债权的风险程度。对农业资金发展能力的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农业资金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促进农业资金稳定、健康地发展。评价指标是根据评价主体和评价目标的需要而设计,以指标形式体现的,能反映评价客体特征的因素。反映农业资金经营业绩好坏的因素有财务方面的,也有非财务方面的。据此,农业资金经营业绩可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方面来评价。但无论是为形成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争取客户、提高内部生产经营水平和职员素质,最终都要落实到农业资金财务目标上来,即农业资金效益最大化。这是农业资金经营业绩评价的宗旨。很显然,财务评价指标直接与农业资金的财务目标相衔接,并且有综合反映农业资金经营业绩的功能。

8.强化农业统计 服务农村发展 篇八

【关键词】农业统计;农村发展;农业问题

农业统计可真实反映农村发展状况,发现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因此,强化农业统计非常有必要。当前,我国农业统计工作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农业统计部门要认清形势,求真务实,抓住主要矛盾,不断开拓创新,为新农村经济建设做好服务工作。

一、农业统计的重要性

1.强化农业统计,便于了解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农村经济政策

对农业发展信息进行统计,可一目了然地反映出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为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就农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与判断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如,对农民负担问题进行统计,可准确地反映出农民的负担构成、水平及趋势,为国家制定农民减负等惠农政策提供第一手数据。

2.强化农业统计,便于发现农业发展问题

通过对农业信息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既能了解农业发展成效,又能发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通过对耕地数量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某一地区的耕地数量增减状况,并就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看是否是政策导向有问题。

3.是国家统计工作的补充

农业数据统计是国家统计局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但是国家统计局的工作范围并不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等问题,而这部分数据恰恰是反映农业发展问题的重要信息。因此,加强农业统计,能有效补充国家统计工作的不足。

二、当前农业统计存在的不足

1.统计机构、队伍不稳定

很多地区的农村基层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不健全,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统计机构,即使有人开展农业统计工作,往往也是身兼数职,时间及精力都有限,难以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也没有时间进行专业的业务知识培训。统计工作本身专业性较强,如果统计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不稳定,就难以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质量。

2.统计信息化有待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农业统计已经实现了初步的信息化转变,形成了联网直报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统计的传达效率。但是,当前部分基层单位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没有配备专门用于统计报表的电脑,往往是和其他办公人员共用电脑,例如,由于其他人员操作失误,会对报表平台证书造成丢失,从而对统计联网直报工作造成影响。

3.专题调研深度不够

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及统计部门会根据国家政策导向或者业务需要开展关于“三农”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题调研,以及时反馈基层状况及基本数据资料。但是,实践中很多地区的农业统计部门在开展专题调研的过程中没能真正深入到基层中去,甚至个别地区在开展调研后拿不出深刻的数据资料,调研没能反映出基层的真实情况,只是为了应付工作而开展调研。

4.缺少工作经费

农业统计工作繁杂,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如果没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很难有效开展。但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用于农业统计方面的经费严重不足,甚至连召开相关会议的经费都不能保证。有的地区的基层统计单位形同虚设,提供的报表严重失实。

三、农业统计的强化对策

1.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应定期对农村基层农业统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应用及统计报表能力相关专业培训,吸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统计队伍中去,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提高农业统计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同时,统计人员应树立服务意识,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改进统计方法

农业统计工作要不断深化报表制度改革,优化统计指标体系、改进统计方法,加强统计工作的针对性。可借助计算机技术等对统计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所有统计数据应由各级农业管理部门进行专业把关,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3.增强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

各级农业统计部门工作人员应对搜集的数据进行严谨识别、严格把关,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村镇等基层统计人员更要树立质量意识,所有统计报表的数据来源都必须是真实的基层统计数据,一旦基层数据失真,经过层层把关处理的高层数据就毫无意义。因此,统计人员在开展农业统计工作时一定要增强质量意识,严把工作程序,排除人为干扰,增强责任意识,为农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统计数据。

农业统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相关部门进行农村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统计人员应依据服务对象、统计内容的变化准确进行统计工作定位,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善于与业务部门开展沟通与交流,杜绝统计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应充分了解业务工作之需要,充分听取业务部门的意见与要求,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汇总,提供真实有效的统计数据。

随着农村发展步伐的加快,“三农”工作涉及面越来越宽,需要农业管理部门分析与研究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适应农业发展新情况、新变化是统计部门需要面临的问题。因此,农业统计部门要具备创新意识,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4.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完善联网直报平台建设,提高其运行速度,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其次,要搞好对基层单位的服务和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其顺利进行直报数据的采集、录入、审核和上报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强化农业统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在农业统计领域还有很多不足,需要通过强化团队建设、改进统计方法、增强意识及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措施进行不断完善,以充分发挥出农业统计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洪亮.我国农经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7).

上一篇:儿童户外美术写生课下一篇:诉讼财产保全申请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