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毕业调查报告

2024-09-23

工商管理毕业调查报告(共8篇)

1.工商管理毕业调查报告 篇一

实习前言

对即将毕业的我们来说,实习是每一个毕业生必经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来了解会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加深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联系于实践,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成功走向社会做准备。

一、实习目的

经过大学四年关于工商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已经初步掌握了关于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逐步形成了在平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平时所碰到的生活问题。对专业知识的全面了解,使得我意识到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优势以及劣势。也全面的了解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以各企业要获得良好的发展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不过这所有一切的感触和认识,都仅仅停留在理论认识的表面上,如果要从实际生活中探寻真理,把握规律,就不可避免的要从实践中获得经验,掌握一些基于理论又高于理论的实践应用,使自己的知识更上一层楼。所以今年的三月一日开始,我就开始了在闽侯县晓峰工艺品厂的实习经历。回顾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

二、实习相关

晓峰工艺品厂地处福建闽侯县,在实习期间,我采用了看、问、做等方式。分别在生产一线,公司人事部,财务部,市场部,以及经理办公室进行过短暂的近一个月的毕业实习。

三、实习经历

1、背景

我所实习的闽侯县晓峰工艺品厂是福建的一家小型的工艺品厂,主要生产仿真类工艺品、装饰品、工艺礼品、树脂类工艺品等小商品。产品选料精良,造型新颖独特,形象华美玲珑剔透,颇有特色,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由于地处沿海。其产品很大部分为出口产品。这家外向型独资民营企业,创建于1998年,总厂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拥有资产300万元,年生产能力500万元,年创汇60余万美元,创税20余万元人民币,全厂拥有职工 130余人,其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占据15%。晓峰工艺品厂下设两个分厂,多家代理商遍布全国各地。

晓峰工艺品厂虽然是一家小型的工厂。但工厂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和现有的技术实力,在短短的7年多时间里,相继研发出树脂装饰品和各种仿真装饰品两大系列,尤其是树脂装饰品的研制成功,博得了专家和广大同仁的一致好评,倍受世人青睐,其逼真性、耐久性、环境适应性远远超过国际上同类产品,仿真装饰品是我厂多年来生产经营的项目,其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几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且形势喜人。市场前景大好。

晓峰工艺品厂自创建之日起,就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把客户的满意度与成功作为度量我们工作的一把重要标尺,靠高超的专业技术,过硬的产品质量,连续多年被市授予先进私营企业、重合同守信誉企业。2005年获得ISO9001:2000质量体系证书。

为继续宏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经济,满足世界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良好愿望,晓峰人将矢志不渝,继续加大产品开发力度,赢得消费者信赖和广阔美好的市场前景。

2、实习过程

晓峰工艺品厂虽然只是一个小企业,但是麻雀虽小,五官俱全。一个公司所应该具备的部门都有,但工艺品厂最主要的还是生产和销售,所以生产部门和市场部相对其他部门来说还是比较庞大些。我实习的第一站就在生产部门。

根据我在企业中实习期间的观察和跟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的聊天所知道,所感觉到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负责,总结起来说就是:对产品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上级负责。这个负责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维护工厂的正常运行的保证。其中办公室的人员还有对工作环境负责,生产线和工人的这种管理制度,这让我想起了管理学上的6S。这种方法在海尔的管理原则上也明确提出。虽然管理者可能不知道6S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国际的大企业也正在用他为自己创造的管理方法。也可能在本企业运用这种方法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管理者正在运用这种方法管理自己的员工,这也三产品质量的一个很好的保证,尤其相对于工艺品来说,也是客户满意的保证。

6S管理源于日本的5S管理。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是源于车间生产现场的一种基本管理技术。中国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了第六个S安全。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对现场管理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2.工商管理毕业调查报告 篇二

物流管理本科教育在最近十多年获得了长足发展,与本世纪初相比,招生高校总数增长了三十余倍,是工商管理学科中少见的“爆发式”扩张专业。安徽省高校早在2002年就开始布局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目前已有19所高校正式招生,培养规模大幅度提升,毕业生输出数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有关教育方法单调、培养模式雷同、人才规格模糊的讨论日渐增多,支持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提议在物流教育界受到广泛关注[1],一些机构甚至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出预警,因此开展毕业生就业调查以评估就业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自2012年开始,一直跟踪调查安徽省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就业状况[2],通过网络调查、在线访谈和实地走访等方式,累积收集了数百位毕业生就业数据,涵盖安徽省数所高校。2015年笔者又陆续收集了两百多份毕业生样本,基于对这些受访样本的初步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安徽省物流管理本科生的就业形势总体良好,并未出现就业困难现象。然而,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及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的影响,就业压力并未消除,其中供需错位现象仍然较为突出。在前期研究中,笔者曾提出要专门评估就业供需契合水平[3],但没有进一步讨论其评估视角。基于此,下文拟从就业岗位与物流专业的相关性(岗位专业相关度)、物流专业知识对就业岗位的支持水平(知识岗位支持度)、毕业生就业地域的分布特征(就业地域聚集度)三个方面,汇报毕业生调查结果,并给予简要述评。

2 岗位专业相关度有待提升

调查显示,工作岗位与物流专业紧密相关的毕业生占比25%,一般相关的占比24%,不相关的占比50%左右,虽然高校毕业生的学习专业与就业岗位之间早已不是严格对应关系,但是近一半调查对象并未在物流岗位上谋求发展,这不免令人意外。两年前笔者做过的同类调查中,曾有接近2/3的毕业生报告自己的工作岗位与物流相关,如果不考虑调查方案自身因素,前后两份调查结果反映出物流管理毕业生的就业领域更加泛化,这与我们正在倡导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愿景是不相符的。

此次调查中,仅有36%的受访毕业生希望跳槽到物流行业工作,这个比例说明毕业生的专业归属感不高,没有把专业视为职业规划的轴线。这个数据值得高校反思,在专业申报论证材料中,各校显然会对物流人才的社会需求抱有厚望,并试图为社会输送更多物流紧缺人才,然而现实情况是,留在物流领域的人和愿意进入物流领域的人都没有占到半壁江山,那么高校培养期望与毕业生的就业观之间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

笔者在个案访谈时,也了解了部分毕业生的想法。首先,物流岗位层次低、形象差是毕业生的普遍性顾虑,体力劳务型的工作性质让毕业生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女性群体中,毕业生普遍希望进入“办公室”从事白领工作,不愿意承受场站或配送中心的工作压力。其次,物流岗位起步薪酬不高,发展前景不大是毕业生的常见感受,与同学或朋友交流时,物流岗位的薪资水平有些差异。另外,也有毕业生认为,企业招聘岗位不适合本科生求职,不需要太多物流专业知识也可胜任,即找不到能够发挥他们相对优势的职业起点。上述原因表明,毕业生把专业岗位契合不佳归咎于岗位不匹配专业,而不是相反。

3 知识岗位支持度不及预期

专业知识对工作岗位的支持度也是笔者感兴趣的调查问题,尽管接近半数受访对象从事物流相关工作,但是只有30%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知识促进了岗位工作,这说明毕业生所学与所用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笔者在调查中并未就此问题进一步探究成因,不过结合个案访谈,潜在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专业知识理论体系较为系统,而学生工作岗位仅为物流运作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尚不能将专业知识完整自如地运用到工作场景中。第二,专业知识有些陈旧教条,现实工作中不能循“书”而进,理论滞后于现实。第三,专业知识“过于”专业,实际工作场景中还没有达到相应管理水平,理论超前于现实。

笔者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该立足于应用场景,否则人才供需矛盾就无法避免。目前,包括安徽省在内,国内很多高校的物流人才培养规格都具有“大物流”“通才化”特点,这类毕业生最适宜在专业物流公司工作,对物流各环节都有介入能力,但是这类人才需求单位在全部招聘单位中占比并不多,传统制造业、流通业才是物流专业人才最大的服务对象,进而在毕业生中产生了知识“无用”和知识“难用”困惑。因此,合理设立人才培养规格,根据就业实际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是破解知识岗位支持度的关键所在。[4]

4 就业地域聚集度依旧显著

在受访毕业生中,大约有45%的毕业生选择在省内就业,江浙沪就业合计达到40%,该调查结果与两年前的数据基本一致,说明在家乡临近地区就业是省内毕业生首选方案,江浙沪则继续成为安徽大学生的重要备选地区。

对于省内聚集就业现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是乐见其成,因为省属高校的社会使命之一就是服务地方发展,物流专业人才在省内就业印证了当初设定的为地方物流业输出人才的设想,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关系得到验证。当然,地域聚集度的解读思路可能存在争议,安徽省内物流业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地区,毕业生留守安徽也有可能束缚其发挥专业优势,从而出现因为找不到合适物流岗位而转战其他行业的现象。因此,后期对地域聚集现象有必要开展更细致的调研和分析。

5 提高物流管理毕业生供需契合水平的建议

实现人才培养供需契合是物流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应当视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根本目的。基于笔者对高校物流专业教育的观察和体会,特提出如下几点想法供同行交流:

第一,物流管理本科层次可以设定面向特定就业场景的培养方案。当前社会中,物流人才梯队的学历结构无疑是以本科为主,初入职场的毕业生虽然缺乏经验,理论知识掌握水平或许参差不齐,但依旧是可塑之才。与专科的实务型定位不同,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宜在专业化方面有所区分。比如为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制造企业等人才需求单位培养更加贴近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将根据就业场景而变更。针对性的就业场景不仅能够增强毕业生的求职自信心,同时也能迎合用人单位召好才、召能才的心理诉求。[5]

第二,物流管理本科教育的招生规模应当适当控制。各校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后,毕业生供给增长过快,与庞大的职业教育之间必然产生冲突。在用人市场,实务型岗位的主体地位不会动摇,本科生争抢专科生饭碗应属无奈之举,全社会对管理型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不能支撑全国高校毕业生的输出洪流,因此必须对高校盲目招生行为及时干预,防止供需数量失衡继续加剧。笔者认为,对于那些没有找到培养特色的普通高校,物流管理本科招生规模至少可以缩减30%,而对于那些人才规格针对性强、企业支持力度大的招生学校,也可以根据就业形势适度追加招生名额。

第三,应当吸纳大中型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除了提供实训教学、实习场所、兼职师资等传统方式外,企业还可以参与的高校教育环节是教材修编,但这恰恰也是目前的薄弱之处。理论源自实践,教材与现实脱节损害了人才培养质量,但系统性的教材更新又是一项复杂工程,企业热情不高,无法通过高校力量单方面发起行动。要想推进合作修编教材,笔者认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必须负责牵头,邀请大型物流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等用人单位选派业务骨干参与编写组,并可通过国家级层面的物流教材改革项目立项资助。

第四,物流行业协会应当搭建毕业生供需平台。作为应用性专业,人才配置离不开行业协会的支持。目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是国内最大的物流行业协会,它在政企协调、科学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人才供需方面尚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力。笔者认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聚集了大中型物流企业,完全有条件为高校毕业生搭建连通需求方的专有招聘渠道。目前该协会虽然在官网开辟了招聘频道,但是并没有真正运转起来,绝大多数企业与求职者都不知晓这个网站频道,究其原因还是该协会没有投入足够资源,此种局面应当尽快改变。

6 结论

本文结合前期开展的毕业生调查结果,讨论了安徽省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供需契合水平,分别从岗位专业相关度、知识岗位支持度、就业地域聚集度三个方面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笔者认为,当前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规模增长迅猛,有必要对毕业生就业状况开展跟踪调查,从教育供给侧入手探索差异化培养模式,更好地推进人才供需契合水平。

摘要:随着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通过开展就业评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立足于对安徽省部分高校毕业生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岗位专业相关度、知识岗位支持度、就业地域聚集度三个供需契合测量指标的基本特征,并简要分析了形成原因。最后,探讨了改进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供需契合水平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物流管理,毕业生就业,就业调查

参考文献

[1]李亦亮.地方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研究——来自安庆师范学院的探索[J].中国市场,2015(33):14-15.

[2]徐俊杰,何常青,李亦亮.地方高校物流管理毕业生就业特征分析[J].物流科技,2012(12):39-42.

[3]徐俊杰,洪亮,何常青.基于供需契合原则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2(36):84-86.

[4]史晓原.“物流热”背景下物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J].物流科技,2011,34(9):35-37.

3.工商管理毕业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毕业生跟踪调查 地方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081-02

一、问题的提出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以下简称城乡规划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育部第四次专业目录调整设立的地理学类应用性理科专业。该专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8年全国已有158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背景,面对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重要问题,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显著增加。但是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我国大多数院校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不尽人意。最近几年一些学者从自身院校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际出发,基于就业视角进行了探讨,多数学者认为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专业方向不明和定位模糊,导致不能明确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行业需求面向,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科技学院是一个新兴的地方本科院校,2002年在城市规划、地质工程等工科专业基础上开设城乡规划专业,从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至今有6届毕业生。专业开设之初与多数院校一样,由于相关学科基础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存在专业定位模糊、特色不明显、课程体系庞杂、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等共性问题。因此,有必要定期对毕业生去向进行跟踪调查、统计分析并加以仔细研究,从而明确本专业毕业生服务面向的主导行业和领域,从而准确把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特色定位。

二、毕业生跟踪调查实证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是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环境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07-2012历届毕业生,调查样本容量为287人。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毕业生去向、工作单位性质及类别、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情况等。调查方法是直接访谈法,通过召开毕业生校友座谈会、网络调查、电话回访等多种途径,向毕业生本人或知情者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更新毕业生去向的最新信息,并进行分类汇总,对历届毕业生去向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1)显示了2007-2012年历届毕业生去向的总体状况:到私企、国企、外企等各类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占67.6%,到政府机关管理部门工作的毕业生占9.4%,到科研设计、教学等事业单位的毕业生占4.2%,考研的毕业生占16%,出国、参军等其他毕业生占2.8%。

把企业按照私企、国企(石油企业、农垦企业等)、其他企业(外资、三资企业等)分类统计,结果(表2)显示2007-2012届所有毕业生中,90.2%到私企工作,4.1%到国企工作,5.7%到其他企业工作。

对2007-2012届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情况进行分析(表3),到与本专业对口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总体在50.5%,其他与本专业不对口的占49.5%,虽然历届有所波动,但专业对口率有上升的趋势。

把与专业对口的企业类别细分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公司、房地产投资开发公司、城乡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土地房地产估价公司、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公司等,并针对历届毕业生进行统计如表4。结果显示,总体上2007-2012届毕业生到土地房地产投资开发公司、城乡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土地勘测规划设计公司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比例达到59.2%,到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为22.4%,还有18.4%的毕业生到土地房地产估价公司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历届到不同类别公司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比例处于不稳定的波动状态,但是最近的2012届毕业生到企业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比例达到100%。

历届毕业生中,进入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方向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的占51.3%,主要包括城乡规划部门、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环保部门、政府综合部门等,其中本专业毕业生人数最多的是城乡建设和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占81.3%。还有一些毕业生到乡镇政府等农村基层从事国土、规划管理等工作,这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充分体现。在进入各级政府机关及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毕业生中,在哈尔滨、大连、厦门、呼和浩特等大城市从事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等工作的仅占28%,其余72%都是到县级或县级以下的中小城市从事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等工作。在进入各级政府机关及行政管理部门的毕业生中,只有25.9%的毕业生是当年毕业前通过公务员考试被录用的,其余毕业生基本都是在毕业后或次年进入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

考取研究生一直是本专业部分毕业生的去向之一。毕业当年考取国内研究生的学生占81.3%,另外还有18.7%的毕业生是次年考取的。在这里仅对考取国内研究生的院校及专业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在考取国内研究生的毕业生中,考取地理学科的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方向的占总人数的58.7%;考取生态、资源环境类的占19.6%;考取农林遥感类的占6.5%;考取土地资源管理等经济管理类的占15.2%。在考取国内研究生的毕业生中,院校类型有师范类、农林类、综合类(含理工类)、地矿类、科研院所等,考取211院校的占56.5%。历届考研率变动较大,主要是受当年生源的影响较大造成的。

三、城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引发的思考

基于多年从事城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践,笔者深入分析了所在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在办学之初就业率不高、毕业生去向不稳定的主要原因。首先,本专业主要依托地理学科发展,同时还涉及与资源类、环境类、城乡规划类、管理类等学科专业的交叉,由于本专业具有综合性强、专业知识面广等特征,导致学生就业去向杂;其次,占较大比重的本专业学生就业面向的是新兴技术服务行业,很多新成立的规模较小、管理不很规范的私营企业成为其行业主体,另外本专业服务面向的国土等领域的项目数量、业务工作进度等因素经常受到国家政策和各行政主管部门决策的直接影响,导致这类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有着很明显的不稳定的因素,导致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前签约就业的单位在毕业后很快会发生更换,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趋于稳定;第三,一些准备进入各级政府的城乡建设与规划、国土等行政管理部门、县级以下基层政府或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毕业生,由于要经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所以在毕业前往往不能及时落实明确的就业单位。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凝练具有鲜明地方本科院校特色的应用型理科专业方向,笔者所在院校坚持对城乡专业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毕业生当年及毕业后一段时间内的就业去向。经过多年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实践探索,近几年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以土地资源与城乡规划管理为主要专业方向,立足面向国土行业,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面向社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明显改善了毕业生就业状况。

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进行城乡规划专业社会需求分析预测:到各级政府机关从事管理工作仍是一部分本专业毕业生的选择,但是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明显趋势;到科研、设计、教学等各类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行政管理部门主要以公务员为主,目前我国实行“公务员考试制度”,录取比例相当小;科研设计单位及高校等事业单位的学历层次要求不断提高,本科生进入机会相对很小。除此以外,考取研究生一直是本专业部分毕业生的去向之一。最重要的趋势是:企业越来越成为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历届毕业生到企业工作的比例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是近似的,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本专业的需求是大量的能在现代企业从事基层工作、技术工作的综合性应用性人才,因此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点领域必须由行政事业单位为主向现代企业为主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技术结构以及由此引致就业市场结构迅速变化,这种变化要求高校根据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需要,不断加强专业特色建设,培养出更多合乎时代要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四、结论与建议

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输送所需要的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众多地方本科院校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使命。毕业生跟踪调查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因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可掌握大量客观、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社会人才需求开始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趋势转变。地方本科院校应立足于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规划。特别是要应社会需求、市场信号进行科学、系统和客观的调查和分析,使专业教育“产品”尽快适应发展变化着的行业要求和岗位要求。今后还应针对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行业、领域需求面向以及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实际要求,开展更加深入的调查。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HGJXHB1110864)]

参考文献:

1.赵小风,黄贤金,李光录,等.国内外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2.陈兴鹏,焦文婷,张晓森.从就业看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09(3)

3.周晓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赵筱青,谈树成.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优化-以云南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0(5)

5.余建华,王英利,陆佩华,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功用性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6.刘庆广,张学锋,陈红,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

4.工商管理毕业实习报告 篇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对各种生活必需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需求量也是越来越大,企业为了顺应局势的发展潮流也相距推出各种品牌的洗发用品,这也为人们对品牌的选择提供了而更为广阔的空间。大学生作为消费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也日趋不容小觑,尤其随着我国推行“科教兴国”以来,各大高校的招生人数也大规模的急剧增加,对生活用品的需求量也大规模的增加,作为生活用品的洗发水消费市场可想而知。各大企业为了获得有力的地位,纷纷卷入了激烈的战壕里。盲目的生产各种品牌的洗发用品。盲目并不一定带来效益,所以如何定位大学生这个消费市场及西消费倾向,是企业值得深思的问题。

1、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洗发水消费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以便企业更好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和消费倾向以及品牌的选择取向,2、通过对洗发水品牌的价格、质量、功效等的分析,做出市场需求预测从而为企业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和制定合理的营销计划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1.1.2调研目的

在经过问卷调查继而收集相关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西南林业大学大学生女生对待洗发水的消费心理。本次调研拟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西南林业大学大学生女生对各种品牌洗发水需求情况;

(2)通过调查研究得出西南林业大学大学生女生热衷于某种品牌的主要和次要的原因;

(3)通过调研,了解不用年级,不同月消费水平的学生对洗发水的消费情况;

(4)了解西南林业大学大学生女生购买洗发水的途径;

(5)通过对西南林业大学大学生女生洗发水消费现状的调研,总结归纳出各种有效的营销意见或建议。

1.1.3调查的对象

1.1.4调研内容

通过对对西南林业大学大学生女生这一特定市场群体的调查分析得到西南林业大学大学生女生消费现状的相关数据,进而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数据及理论依据。调研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使用情况的调查:主要了解顾客现在使用何种品牌的洗发水,现在使用的洗发水是什么味道的,使用的洗发水功效,主要通过什么途径获得产品的信息现在使用的洗发水价格在什么范围,多久购买一次洗发水多久洗一次头发,这有利于企业了解到大学生的使用情况,

从而针对学生使用的具体情况做一些有关产品生产方面的调整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2)态度及意愿方面的调查,主要包括您愿意购买新问世的产品,您对目前所使用洗发水满意程度是您更愿意购买多大容量的洗发水您更愿意采取何种方式购买洗发水洗发水外包装对您的购买是否有影响您对何种促销方式更感兴趣您是否有更换洗发水的意向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你的购买意愿您是否愿意介绍熟人购买其产品望您现在使用的洗发水价格走向您喜欢的洗发水颜色,通过以上问题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对各种洗发水的消费态度和消费需求以及各方面消费偏好。从而针对大学生对各种产品的态度和偏好做出具体的调整。

(3)个人基本情况方面的调查,主要是为了分析不同年级和不同月消费水平阶段的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

1.1.5调研的方式方法

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主要使用分析方法有:

(1)频数分析;

(2)交叉列联分析,即分析年级、月平均消费、等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

(3)方差分析。

1.2设计方案

1.2.1问卷的设计流程

1.2.2抽样原则及样本量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式,具体就是把100份问卷平均分成4*25份,然后把4*25份问卷按西南林业大学各个年级女生所在宿舍区域进行发放分配,形式是这样的,在各个年级女生住宿所在区域进行拦截问卷或者直接随机敲门走进各寝室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有100份内容在附录部分。

1.2.3数据的输入处理及控制

问卷调查结束后,对回收的问卷我打算做了以下处理。

(1)编码处理

(2)问卷录入:将问卷数据全部输入电脑。对输入的数据进行逻辑查错的全卷检查,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5.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篇五

伊瑞光电(苏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2月,其总厂位于台湾省,占地面积3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主要专注于液晶显示器的光电元件,如背光模组(B/L)、精密光电导光板(LGP)和光圈组装切割。公司投资总额3580万美元,注册资本1500万美元。公司位于江苏省吴江市松岭镇经济开发区江兴东路1621号。公司的主要客户有AUO光电、松下、三星等。公司质量方针:注重源头,关心过程,追求卓越。公司的经营理念:一流的员工,一流的产品,一流的设备。公司产品的进出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在税收方面,要严格按照相关财政政策纳税。

20xx年5月19日至20xx年9月15日,我院组织我们做岗位实习。实习单位:伊瑞光电(苏州)有限公司,本次实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参观实习,从基层做起,

二、锻炼不怕吃苦、不怕疲劳的工作精神和坚强意志,坚持工作作风。

在这段时间里,我从实习中收获了很多,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为以后写实习报告提供素材。我会把实习报告写下来,征求各位老师同学的宝贵意见。

二、实习的目的:

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重要实践环节。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学校还旨在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以及从生产实践中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培养我们的团队精神,牢固树立团队意识,个人智慧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1、通过这次生产实践,我在生产实践中学会了背光模组的所有操作流程和技术管理知识,背光模组的组装工艺知识是我们在学校学不到的实用知识。在向老员工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培养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以及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在生产实践中,我意识到严格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协调,是现代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需的。从而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组织理念。

2、通过这次生产实践,对巩固和深化我们的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强化我们的劳动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实习任务:

1、对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有全面、全面的了解,对生产设备、工艺、产品等相关知识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对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流程有所了解。

2、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提高了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劳动观念和工作能力。逐步掌握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为毕业后就业打好基础,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实习的基本要求:

1、在实习期间,我们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劳动纪律。我们不能无故请假,擅自离开。在特殊情况下,我们需要向我们的直接领导请假或获得讲师的一致同意。

2、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岗位操作流程和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防范工作责任事故和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3必须遵纪守法,不违反工厂规章制度,学校规章制度不允许各种活动。

4、努力工作,积极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虚心主动向别人学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5、多与领导和员工沟通,让沟通被理解,让所有员工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通过在伊瑞四个月的实习,我收获了很多。虽然很苦很累,但最后还是受益匪浅。

实习期间,我的具体工作是确认四角,看看我们的产品是否合格,看看面板是否完全卡在MF中,特别注意我们的产品是否有缺陷,看看面板是否有破损、裂纹和碎裂。这些知识对以后的操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更有实际意义。那么这次实习对我的动手能力是一次很大的锻炼,实践给了我真正的知识。古往今来,一切发明创造都经过实践检验。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就没有未来的科研成果。实习期间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习感悟:

我休学四个月了,已经是半个社会人了。我不能像学生一样,有时候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校外企业的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理解理论。在实习期间,我逐渐意识到,每一份工作或工作环境都不可能完美,但每一份工作都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源,比如失败的挫败感,自我成长的喜悦感,工作伙伴的温暖感等等。这些都是成功工作者必须经历的感受和必要的财富。每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工作中,你会收获很多。同时,你会发现自己在锻炼中变得勇敢、坚强、豁达。这样,你就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6.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六

开题报告是开题者在确认论文主题之后对论文内容的初步撰写,同时也是提交给上级审批的一种书面报告,以下是一篇工商管理学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标题:浙江X药业无限公司营销渠道的优化战略研讨

一、选题根据:(1)阐明选题的背景及实际意义和实践意义(2)综述国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讨现状

1、选题背景

1.1我国医药行业在变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多年里失掉了迅猛的开展,无论是医药消费企业的药品消费种类或数量,还是应运而生的的医药商业企业的数量,每年都出现出大幅度添加的态势。据统计,

其一,从药品企业及其药品数量下去看,截止年底,我国药品消费企业的总量近8000家。国产药品186362种,国度相应颁发的GMP证书近1.7万张;

其二,从药品品目的角度来看,国产药品商品名合计7310个, 出口药品商品名合计6771个,国度中药维护种类合计1755个,另外还有8409种新药被同意停止临床研讨;

其三,在药品流通范畴,20我国医药消费企业的上司销售公司以及医药商业零售企业、批发企业合计完成销售支出高达8788亿元,净利率爲10%左右,净利润高达800多亿元。

其四,从产品销售支出的角度来看,在药品消费范畴,年我国医药制造企业完成产值合计9666亿元;

其五,从国度卫生费用领取的角度来看,我国在鼎力推行全民医保的背景下,医药行业的处方药品愈加遭到医保目录的注重,并且,基层医疗机构也越来越多地被医疗保险待遇所掩盖,在此背景下,2011年我国人均药品费用收入爲378元(日本的同期数据爲350美元、美国的同期数据爲319美元)。从医院用药的角度来看,较之于国际药品消费数量,我国的药品消费比例在2011年占全球8.25%,绝对比例和相对数量都在不时进步。上述诸多要素的一个伴生后果表现爲:药品厂家和药品种类的集中度也随之不时进步,国际药品市场表现出稳中有升的开展趋向,同时,在国际市场中我国的药品消费比例在不时上升。

1.2但是,与此同时,一个愈加值得注重的成绩在于,经过20多年的疾速生长,我国药操行业的将来增长速度出现出减缓的趋向。增速减缓的后果由多种要素综合而成,一方面,处于追求短期利润的心思,许多高利润、无效成分相反的药品种类往往被数百家药厂同时消费,另一方面,药物的剂型也呈现了产能过剩的景象,产能过剩曾经超越了50%,尤其是用量较大的粉计剂,产能过剩高达73%。此外,另一方面,虽然在今后我国医药市场份额依然会坚持增长,但如前文所述,我国人均医药费用还分明低于美国、日本等兴旺国度,尤其是乡村地域,2011年人均药品消费金额仅有25元。

1.3我国的医药行业市场化步伐在医疗体制变革和国度药品流通体制变革的大背景下不时放慢,随着市场化水平的进步,少量社会资本迅速进驻医药行业,这就使国际医药市场发生了宏大的变化。如前文所述,由于国际药品消费企业产能过剩,并且诸如上海华源、深圳海王等国际很多著名的大型药品消费企业都把战略重点聚焦于商业流通范畴,并对其停止继续投资,并在详细运作中采用了大市场、大资金、大物流的运营形式,这就对国际医药商业市场的构造变化发生了明显的影响。

1.4本文以为,产品是立命之本,渠道是立身之本,从药品流通范畴的角度来看,这分明暗示出一个开展趋向:在实质上,医药流通范畴的市场竞争是药品企业规模竞争和资本竞争,分开了企业规模的支撑和雄厚资金的运作,渠道建立是不可想象的,这样的趋向会愈演愈烈,那一局部规模小、资金充足的药品企业将在后续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因而,在医药市场竞争白热化和医药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当下, 建立和创新药品营销渠道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我国的医药市场渠道出现出扁平化、集中化的开展趋向,甚至曾经被越来越多的药品企业作爲加强本身中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开展方向。

1.5众多医药企业面对不同的医药营销渠道,纷繁采用不同的营销渠道战略来供给与之相婚配的医药产品,这实践上是医药企业(尤其是新兴的医药企业)在今后拓展医药市场的一种无效手腕。

1.6X医药公司的总部位于浙江省,在全国多个省市都设有分公司和办事处,该公司集药品消费和药品销售于一体,近年来开展迅猛,曾经成爲一家国际有名的的安康产业集团,从目前来看,X公司己经成爲国际医药界中广爲人知的古代化的医药公司, 企业知名度不时失掉提升,销售额也逐年增长。

1.7但是,X公司在高速壮大的背景下也遇到了开展瓶颈,营销战略制定之前缺乏前瞻性,关于市场也没有深入的看法,从公司的营销渠道建立层面来看,公司的市场认识绝对单薄,没有以市场爲中心来开发、建立和维护医药营销渠道,在营销渠道运营管理方面,公司依然沿用了国有企业的传统渠道运营管理方式,招致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本位主义,无法完成良好的协谐和配合,从而招致渠道运作效率不高,最终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开展和壮大。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在对X公司营销环境停止深化剖析的根底上,以X公司的营销渠道管理爲研讨对象,对其存在的成绩和缘由停止剖析,并相应提出该公司营销渠道管理的优化方案

二、详细进度布置(论文任务各阶段的内容、停止方式、次要措施、完成期限等)

三、参考文献书目

[1] Luis P.Backfill. A Theory of Distribution Camel Structure[J].press of Caliph.0niaUniVersity,,21.

[2] Louis Stem and Ambary.Marketing Chillier.5thed.Upper Saddle Riving[J].prentice Hall,,14-15.

[3] Coughlin, Anent, Erin Anderson, Louis W. Stefan. El-Ambary. Marketing Channels (6thed)[M].Beijing: Tsinghai University Press,2001,20.

[4] William Stallings,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J].Prentice Hall..12.

[5] Raymond McLeod.J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J].Prentice Hall .10.

[6] (美)麦可姆麦克唐纳、爱德兰佩恩著,效劳营销规划[M].张平淡、赵巍译,企业管理出版社,.

[7](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组织行爲学[M].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第3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美)莱维特著,营销想像力[M].辛弘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10]吴晓波,大败局[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11]卢泰宏,贺战争,行销中国03报告上、下[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2]李政权.成就劣势渠道[M].西方出版社,2005.

[13]吴晓波,胡雄伟,十分营销[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14]罗森布洛姆.营销渠道管理的视野[M].宋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5]陈辰著,营销就是思想布局[M].新华出版社,2007.

[16]姬涛,凌云,医药代表实战宝典[M].陆地出版社.

[17]胡正明,营销对策与创新[M].经济迷信出版社,2011.

[18]陈伟.创新管理[M].北京迷信出版社,2011.

[19]吴蓬,药事管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曹阳.医药企业销售渠道供给链的构建[J].中国销售渠道与推销,2005(23)

[21]牛正坤,牛正乾.我国医药销售渠道市场开展趋向及调整途径[J].中国销售渠道与推销,2006(11).

[22]周俊飞,陈钦洋.我国医药销售渠道业面临的机遇、应战、现状与对策[J].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7(6).

[23]陈红,武海斌.企业营销渠道变化与新型营销形式构建[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19).

[24]顾丽萍.我国医药销售渠道及其开展前景[J].上海医药,2008,24(9).

[25]彭雷清.销售渠道可控性:约束模型与提升形式[J].商业经济文荟,2009,(4).

[26]陈京民.电子商务营销理念与电子商务建立[J].电子商务,2010,(6).

[27]张英奎,袁云峰.产品分销渠道设计准绳[J].企业研讨,2011,(7).

[28]刘昱涛.浅析电子商务对企业营销管理所带来的革新[J].科技信息(迷信教研)2012,(27).

[29]徐翔,王黎霞.医药分销业存在的成绩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1).

[30]张鲁秀.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营销渠道创新[J].华东经济管理,,(2).

7.工商管理毕业调查报告 篇七

国外劳动领域的质量探讨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初露端倪, 从美国的“工作生活质量” (QWL) 到国际劳工组织的“体面劳动” (Decent Work) 和欧盟的“工作质量” (Quality in Job) , 再到近期的“高质量就业” (Highquality Employment) 和就业质量指数 (EQI) , 就业质量的概念一步步地完善丰富, 蕴含了多方面内容。在就业质量的基本概念上, 国内学者已经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 在就业质量的层次界定上, 多数学者是在纯微观层面上使用就业质量这一概念, 即重点关注与劳动者个体就业状况相关的内容要素, 如张桂宁认为就业质量包括了一切与就业者个人工作状况相关的要素。杨何清、程惠娜、史淑桃、于任财等则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群体, 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本论文中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工作质量、社会福利保障、个人成长与就业稳定性四个一级指标。工作质量利用就业者的薪资收入和工作时间来衡量;社会福利保障用大学毕业生所享受到的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的种类来衡量, 种类越多, 说明就业的社会福利保障越好;个人成长与工作单位能否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和专业是否对口有关, 用这两个具体指标来衡量;就业稳定性与工作单位性质和劳动合同时效有关, 用这两个具体指标来衡量。

二、调查方法与调查结果

本论文通过设计调查问卷, 利用走访调研与网络发放两种方式对2009年宁波15所高校经济管理类毕业生进行调研, 总计发放问卷1000份, 回收问卷735份, 有效问卷612份, 有效问卷数量占宁波经济管理类毕业生总量的9.67%,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论文的调研对象只局限于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不同工作时间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造成的差异性。

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共包括八个具体指标, 其中薪资收入是按照每个月的工资计算, 如果有各种奖金 (年底奖金和季度奖金等) 都平均分摊到每个月, 工资额度为扣税之前的数字。工作时间使用每周工作的小时数来计算。社会福利是按照毕业生缴纳各种社会保险的种类来衡量, 本调查中的“三险”指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五险”指的是在“三险”的基础上再加上工伤险和生育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劳动合同时效用签约年限来考量。工作单位性质分为六种, 一般认为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稳定性更好。调查结果经过整理见表1。

(注:劳动合同年限中“1-3”年包括1年, 但不包括3年;“3-5”年区间中包括3年, 不包括5年。)

三、就业质量评价

(一) 工作质量

薪资收入是衡量就业质量的核心指标, 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自身价值的反映, 体现了大学生劳动权益的实现程度和对社会、企业的贡献程度。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显示宁波高校经济管理类毕业生薪资收入较低, 平均每月收入水平大约为2079元, 比宁波市社会平均工资低20.4%。从收入区间来看, 每个月薪资收入在1001~2000元之间的毕业生数量最多, 占样本总量的47.9%;其次是薪资收入在2001~3000元之间的毕业生, 占样本总量的29.9%;月工资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毕业生数量较少, 占样本总量的5.5%;月工资在1000元以下的毕业生占总量的9.1%。

按照经典经济学理论, “经济人”偏好休息, 厌恶工作, 因此可以认为就业者的工作时间与就业质量成反比。从问卷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每周工作在41~45小时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最多, 占样本总量的38.7%;其次是每周工作46~50小时的大学毕业生, 占总量的29.7%, 表明多数毕业生每天工作时间都在9个小时以上, 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毕业生每周都要工作6天, 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比较轻松, 工作时间较短 (每周工作在35小时以内) 的毕业生数量较少, 只占样本总量的1.5%。

(二) 社会福利保障

各种社会保险是社会对公民在生病、养老、失业等情况下给予的社会保障, 住房公积金是我国在实行商品房体制后国家给予居民的住房补贴, 这些都能代表大学毕业生享受的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据调查, 没有办理任何保险的毕业生数量占被调查总量的17.5%;办理保险但没有享受到住房公积金待遇的毕业生数量占总量的24.8%;享受“三险一金”或“五险一金”的毕业生只占样本总量的57.7%, 明显低于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也表明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对于社会福利保障不够关注, 没有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

(三) 个人成长

个人成长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直接关系到个人未来发展的前途。本文采用用人单位是否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和专业是否对口来评价, 一般认为培训机会越多, 个人成长越有利, 个人成长还受到劳动者所从事的行业是否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影响。从调查数据可见:有培训机会的大学毕业生占总量的79.1%, 其中有24.7%的毕业生能够得到大量的学习培训机会。从专业对口角度来看, 84.9%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与自己专业完全对口和基本对口。以上可表明多数大学毕业生对于个人成长比较重视, 愿意选择到学习培训机会多和专业对口的岗位工作。

(四) 就业稳定性

劳动者普遍偏好稳定的工作, 工作越稳定, 劳动者的就业质量越高。就业稳定性的度量一般通过转换工作次数来考察, 由于这个指标对于初次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不适合, 本论文从雇佣双方签定的劳动合同的长短和工作单位性质两个方面来度量。显然, 劳动合同越长, 工作越稳定, 工作单位性质不同, 也直接影响就业的稳定性。根据调查数据, 工作合同在3年及以内和没有签定劳动合同的毕业生数量较多, 占样本总量的73.7%, 其中工作合同在1年以内和没有签定劳动合同的毕业生占总量的42.3%, 表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比较差。从单位性质来看, 被调查的毕业生中37.8%的毕业生在三资企业工作, 38.6%的毕业生在私营企业工作, 两者占总量的76.4%, 这两种类型的就业者被认为稳定性较差。

四、原因及对策

(一) 个人方面

大学毕业生对于就业质量问题理解比较片面, 过多关注薪资收入和工作地点, 普遍偏好于初始工资高的工作, 喜欢在大城市就业, 而不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和中小城市就业, 不太关注用人单位是否提供充分的社会福利保障和长远发展的机会。根据笔者的走访调研, 发现大部分毕业生更愿意同用人单位签定期限较短的劳动合同, 心态比较浮躁, 普遍将初次就业当成积累工作经验的阶段, 随时做好跳槽的准备。一部分毕业生还受到“先就业, 后择业”思想的影响, 工作岗位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也行, 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因此, 大学毕业生应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自己未来发展进行准确的定位, 不能用初始薪资收入作为评价就业质量的唯一标准, 应该更多关注个人的长远发展, 选择专业对口、提供更多学习培训机会和更好社会福利保障的用人单位就业。另外, 大学毕业生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树立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念, 充分重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避免“入错行”。

(二) 高校方面

高校对于就业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就业率方面, 对于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缺乏管理, 甚至个别情况下高校为提高就业率, 鼓励毕业生尽早签定就业协议,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另外, 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过分强调专业课程学习, 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能力培养、职业道德的养成等方面不够重视, 也缺乏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因此, 高校要调整课程设置比例, 增加专业素质拓展方面的课程安排,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实践锻炼, 在学分制体系下, 将大学生实践锻炼课程规定一定的学分, 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 通过平时的教学活动提高“就业率”, 提升就业质量。

(三) 政府方面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专业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不一致,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缺乏准确的规划指导, 对于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缺乏必要有效地干预措施。另外, 政府对于高校就业方面的考核过于强调就业率这个单一的指标, 而对于就业质量缺乏必要的研究, 没有形成完整的评估体系。为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政府部门要做到如下三点:一是要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 适时制定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中小城市就业;二是要完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 调节学生的专业结构, 及时发布人才市场供求信息, 尽量做到人才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相符合;三是要改革对高校就业工作的评估体制, 以就业质量为核心, 重新制定就业评价指标体系, 促使高校关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摘要:本论文通过612份有效调查问卷, 从工作质量、社会福利保障、个人发展和就业稳定性四个方面综合评价了宁波15所高校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在此基础上, 从个人、高校和政府三个层面分析了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就业质量,评价,对策

参考文献

[1]国福丽.国外劳动领域的质量探讨:就业质量的相关范畴[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 .

[2]柯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7) .

[3]史淑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专业差异的比较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1) .

[4]谭璐, 陈志波.地方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践[J], 继续教育研究, 2009, (7) .

8.工商管理毕业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往届毕业生;就业;择业观

1 调查情况说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伴随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市场人才供给大于求的严峻形势。我们特展开此次调查,以分析我校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优势与不足,了解企业对人才的所需,以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微薄之力。

①调查人:陈曦、郭慧荣

②调查时间:2015年1月16日至2015年2月22日

③调查方式:主要采取电话、短信、网络、微信等通讯方式

④调查对象:2012届、2013届、2014届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

⑤调查目的:掌握最真实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为在校大学生顺利就业,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亦或能给予一点帮助。

2 调查内容

2.1 就业现状及分析

根据我们历年统计,从2012年到2014年,室内设计专业本科大学生毕业人数、就业人数、未就业人数如下表显示:

表1  2012年至201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就业情况

2.2 就业存在问题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社会大环境,我国高等教育处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过程中,但很多家庭、大学生本人对就业期望值并未适应这个转变;另一方面也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人过于渴求成功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②专业实践少,缺乏胜任力。

③就业心态,不愿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去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

2.3 给出的建议

①加强实践,培养灰领,实行学业文凭和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

②调整就业心态

③调整就业指导工作,从调查中发现就业指导工作已不仅仅是停留在招聘信息发布、政策宣传、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就业工作应考虑覆盖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如:

对专业知识技能导航,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指导,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绩效,没能受到企业青睐,不具备相关工作胜任能力。

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制意识,学会保护自身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同时引导诚信意识,唤起契约精神。

健康心理导航,通过心理指南对大学生就业求职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难。

表2  2012年至201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比较

我们除了通过图表看到的一些信息外,就目前往届毕业生与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情况中存在一些这样的差异:

往届毕业生的择业观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往届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较应届毕业生人数多,部分人群倾向于自己独立创业。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如果国家在这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如果院校能在这一方面多为毕业生提供一些渠道,将很大程度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在2015年的两会上孙维代表关注的就是大学就业问题,主要围绕的就是大学生创业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最渴望在创业过程中得到政府或相关部门的资金扶持和简化相关审批手续。她介绍,针对3万多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59.96%的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想法,但还没开始;有4.89%的在校大学生已在创业;20.73%目前没有创业想法,还有14.4%的人仍在犹豫不决。根据调查,大学生创业的困难主要是缺乏创业经验和资金匮乏、个人能力不足及缺乏有效创业指导等。孙维代表将在人大会上提交建议,建议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开设大学生创业免费人工咨询平台和大学生创业交流平台,让能力欠缺缺乏指导的大学生创业者们互相探讨学习,从成功者身上找差距,在失败者面前吸取教训避免走弯路。

另外一方面,往届毕业生的择业观变得理智、冷静,已不再把工作理想化。看到了中小企业具有更多的创新和个人成功的机会,而且这些企业的就业岗位成本比大企业低的多,发展空间广阔,求贤若渴,对人才需求量大。他们能去这片广阔天地开拓事业是明智的选择,利于自己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另外,还响应国家的政策,参加“三支一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认识到基层是年轻人经受锻炼、接受考验、磨练成才的重要场所,到基层是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长才干、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从后期与毕业生的接触中了解到在工资待遇方面处于薄弱环节的主要集中在企业用人单位,月薪基本在2500元左右,能够签订劳动保障合同的单位少之又少,这样的薪酬待遇只能解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成为他们频繁调换工作单位、人员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所在,这也将是我们后续工作重点关注的问题。另一个工作重点则是少数自主创业的学生,虽然学院特别聘请专业老师、组织开展多期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培训班,以实战演习的形式结束课程并聘请专家进行点评指导,但他们所面对的生存压力相比较而言是最大的,所经受的挫折也是最多的,所以对他们心理上承受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我们面对的工作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上一篇:关于举办第二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的通知专题下一篇:温馨的清明节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