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先秦哲学考试

2024-09-17

对话先秦哲学考试(2篇)

1.对话先秦哲学考试 篇一

第一节 先秦诸子哲学概述

一、背景分析

参考书目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许倬云作品)

背景分析 胡适先生说:“政治那样黑暗,社会那样纷乱,贫富那样不均,民生那样困苦。有了这种形势,自然会生出种种思想的反动。”(《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P42)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生产关系的变化

《春秋》鲁僖公四年(前656)“蔡溃。”《公羊传》云:“溃者何?下叛上也。”

《春秋》鲁文公六年(前624)“沈溃。”《左传》说:“凡民逃其上曰溃。”

《春秋》鲁僖公十九年(前641)“梁亡。”《公羊传》说:“鱼烂而亡”。

3、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礼法之争,由此产生了哲学上的天人之辩。

二、先秦诸子的思想先驱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中是在“一部分较开明之思

想”和“人之发现”中阐述的。所谓“开明”是在“开明之士,渐不信鬼神及所谓天道”。“人之发现”在“渐有人试与各种制度以人本主义(Humanistic)的解释”。以为各种制度皆人所设,且系为人而设。而在其《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则是在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转变”的第五节“春秋时期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的初步发展,‘法’与‘礼’的斗争”中作了阐述。

而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则是专用一章的内容阐发春秋思想的先驱,不过,他用的是“春秋时期的思想”,而文中所体现出来以及作者着意去阐述的也是春秋初期思想上的“新旧交替”的特点。(见pp118-119)

早在西周末期,就出现了对社会现实不满的思想和情绪。所有这些都成了春秋时期思想家们得以前进的最为基本的条件。

1、批判的天命神权观

(1)普遍的对“天”的怀疑。《诗经》中有“昊天不惠”、“昊天不平”等对“天”的公平性的怀疑和关心人间疾苦的怀疑。

(2)在神民关系上,出现了重民轻神的思想

随国大夫季梁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虢国大夫史嚚对祭神提出了激烈的批评,他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

(3)在天人关系上,出现了天人相分的思想萌芽。

鲁僖公时,出现五陨、六鷁;宋、卫、陈、郑大火等现象。有人对此很是恐惧,以为是天对人的惩罚。

周内史叔兴说:“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由人。” 郑国执政子产也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2、“百家争鸣”之先的朴素辩证法的发展

(1)史墨的社会矛盾观

公元前510年鲁国国君昭公被大夫季氏驱逐出国而死于国

外,晋国的赵简子问史墨,即

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诸侯与之,君死于外,而莫之或罪也?

①“各有妃耦”的矛盾普遍存在的观念

物生有两、有

三、有

五、有倍贰,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体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

②“无常”的矛盾转化的思想

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鲁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其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

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三后之姓,于今为庶,主所知也。……天之道也。

(2)孙武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①“知己知彼”的普遍联系的观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谋攻》)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毛泽东同志对这个思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含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

②“奇正相生”的矛盾对立统一的思想。

所谓“奇”是指旁出奇袭的灵活战术;所谓“正”是正面对阵的常规战术。孙子曰: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孙子兵法·势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孙子兵法·势篇》)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三、先秦诸子的主要学派

1、学派的产生

(1)“士”的产生及其操守

①士的来源:通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人;失势、失权之官;新兴知识分子

②士的职守:上传下教,精神生活的主要活动者

比如:齐国的王在齐国都城近郊“稷下”聚集“文学游说之士”,称为“学士”,有“千数百人”。其中,地位高的有七十

多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白奚:《稷下学研究》,三联书店1998年)

其他大贵族如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等都养士数千人。(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1987)

(2)争鸣发生派别

①已有的文化和政治背景;

②社会形态转换阶级的分化和斗争的白热化;

③“士”所投靠的统治集团的不同;

④没有形成一个具有权威的居统治地位的思想派别。

2、诸子的主要派别——对“百家”的划分

(1)第一个对历史上的诸子百家进行派别划分的是司马谈。他在《论六家要旨》中将先秦“百家”,划分为六个主要派别。

①阴阳家:思想渊源甚早,多与天文、历学、占星术等相联系。

②儒家:由孔子创立,在西方文献中一般称之为‘孔子学

派’。在中国历史上汉代以后被封为正统思想的一个学派。其主要的思想特征是“尊古典,崇礼乐,尚仁义,重亲尊,行忠恕,求中庸。”

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其中著名的有子思之儒、孟氏之儒、孙氏之儒。,③道家源于《道德经》或《老子》。在这之前,在春秋初存在有“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逸民”。

道家学派,围绕着一个概念即“无”或“道”集结起来。他们认为道集中个体之中,作为人的自然德性,这就是“德”。

随着政治斗争的发展,道家学派发生了分化,一部分成为黄老之学,与法家结合;如慎到等,另一部分人则仍然做他们的“隐士”。

④墨家:这一派源于侠士,由墨翟创立,自称“墨者”。在墨翟的领导下,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

墨翟死后,“墨离为三”:有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三派。他们总称后期墨家。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⑤名家:名家这个称号大概是从名实关系而来的。战国中后期,关于名实问题的争论发展为认识论和逻辑学上的问题,关于这个方面后期墨家和荀子都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惠施、公孙龙则把名实问题引入了宇宙观的范围。

惠施提出了“合同异”的“历物十意”即关于“合同异”的十个命题。公孙龙则从名实关系出发,提出了“离坚白”和“白马非马”论。

⑥法家:源于一群主张以法制治国的一些政治家或学者。他们认为好的政府必须要建立在成文法典的基础之上。早期的法家有三派,即商鞅变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到战国末期,韩非终结了前人的科研成就,构成了一个法术势法治学术。

(2)第二个对“百家”作分类的是汉代的刘歆。刘歆和刘向在整理国家图书馆时,将整理结果写成一个附有说明的分类书

目,他将这个书目命名为“七略”。“七略”现在已经无法见到,但“七略”的主要充分地在班固[1]的《汉书·艺文志》中。《汉书·艺文志》基本上是两汉以前的书籍的总目,也是现存的中国最古的一个书目,而且对古代典籍的源流和学术上的派别都有详细的论述。故而在历史上的地位很高。古人有云:“不通《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

刘歆将诸子百家分为十家,除了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并且他还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刘歆的这种分类并不比司马谈的分类前进多少。刘歆的新贡献是他试图系统地追溯各家的起源。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在刘歆看来,历史上的十家分别来自十种不同的官。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其所长也。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曦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此其所长也。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此其所长者。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尚同;此其所长也。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

食。„„此其所长也。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bai)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chu)荛(rao)狂夫之议也。

刘歆的理论在近代受到了章学诚、章太炎等人的大力发挥。

(3)冯友兰先生对刘歆理论的修正

冯先生同意刘歆的“师官分离”之说,但他强调,在没有以私人身份传授自己的思想之前,不可能有什么思想“家”。他认为学派与私人或个人的身份出现有关。

这就是说,有教授经典和指导礼乐的专家,就带出了儒士;而墨家是由精通战争武艺的专家教授出来的;名家是由说话艺术的专家带出的;阴阳家是由精通巫医、卜筮、占星、术数等方面的专家带出的;法家则是由统治者的顾问等具有实际政治经验的专家带出的;道家则是由那些虽然很有学问和才学,却退隐的专家带出的。

所以,冯先生套用刘歆的方法,说:

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

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

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

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

法家者流盖出于法术之士。

[1]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初续成其父班彪的《史记后传》,被人告发改国史,下狱。弟班超上书力辩,得释。后召为兰台令史奉诏完成其父所著书,历20余年,修成《汉书》。成为继司马迁之后整齐了纪传体史书的的形成,并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书未成而卒,由其妹班昭及马续继修完成。又著有《两都赋》,又著有《白虎通义》。

四、先秦诸子哲学发展的阶段

一般将先秦诸子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诸子兴起:代表人物有孔丘、墨翟、老子等

第二阶段:百家争鸣的高潮时期:代表人物有管子、孟子、庄子、惠施、公孙龙等;

第三阶段:先秦诸子哲学的总结阶段:代表人物有荀子、韩非等。

2.对话先秦哲学考试 篇二

试论先秦哲学观念对辞格构建之影响

修辞格是变异的语言表现形式,修辞格能在汉民族语言中形成人所共用的表达式,它定经过深刻的`思想类似于哲学的启迪.本文意在探索辞格这种艺术符码潜存的最为本源的精神事象,充分地关注辞格构建的哲学维度,从而认为辞格是个民族特定思维方式的特定表现形式.

作 者:单春樱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云南昆明 650092 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32(6) 分类号:B22.H05 关键词:先秦哲学观   阴阳观   天人合   辩证思维   修辞格  

上一篇:德州“鲁迅作品研讨课”听课学习心得下一篇:杜绝毒品辛福生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