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护理

2024-08-20

呼吸道护理(精选10篇)

1.呼吸道护理 篇一

[摘要] 目的: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气管切开病人的呼吸道护理,从而控制或减少呼吸道感染,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60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方法。

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50例(占83.3%)病人顺利拔除气管套管,4例(占6.7%)发生肺部感染,6例病人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

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严格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防止消化道呕吐物反流入呼吸道等措施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2.呼吸道护理 篇二

关键词: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措施,效果

加强重症患儿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效果、挽救患儿生命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研究重症患儿呼吸道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 本院选取收治的70例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 分别给予常规呼吸道护理与联合呼吸道综合护理,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35例) 与对照组 (35例) 。观察组男20例, 女15例, 年龄最大8岁, 最小1个月;平均年龄 (4.5±1.1) 岁;其中经鼻导管吸氧患儿15例, 面罩吸氧患儿7例, 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患儿8例,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辅助通气患儿5例;对照组男19例, 女16例, 年龄最大7岁, 最小2个月;平均年龄 (4.7±1.0) 岁;其中经鼻导管吸氧患儿18例, 面罩吸氧患儿6例, 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患儿5例,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辅助通气患儿6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及治疗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道护理, 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 定时通风换气, 并保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定期对呼吸机进行清洗及消毒, 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予辅助排痰。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综合呼吸道综合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 雾化吸入护理。为了治疗患儿咽喉炎症、水肿现象, 缓解其支气管痉挛症状, 可采用氧气驱动雾化面罩治疗, 将灭菌用水20 ml及氨溴索30 mg加入雾化罐内, 调整适当氧流量;气雾喷出时, 将面罩置于患儿口鼻上, 5次/d, 15min/次; (2) 加强机械通气护理。护理人员需详细掌握呼吸机性能、故障处理方法、调节原则以及各类参数的意义, 并密切关注呼吸机的工作状态, 保证各参数的设置与医嘱一致。同时需注意呼吸机和患儿之间同步协调性是否保持一致, 检查其连接紧闭性, 保证呼吸机的正常工作; (3) 吸入气净化。定期对病房内进行紫外线消毒, 医护人员及其他人员进入重症监护室需配备医用帽子、口罩等, 若需要与患儿进行接触, 需严格按照洗手步骤对手部进行清洁, 降低院内感染率。定期更换患儿呼吸道管道、活瓣以及湿化灌内灭菌水等;对呼吸机进行清洗及消毒;患儿每次通气结束后, 均需要使用消毒剂对呼吸道管道及相邻部件进行浸泡; (4) 无菌操作。所有操作均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 尤其是在吸痰中, 需使用一次性手套以及一次性吸痰管;患儿在进行气管插管时, 由于其口鼻不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加湿、加温, 因此易出现呼吸道黏膜干燥以及分泌物黏稠等现象, 不能有效排痰。因此在使用呼吸机湿化器时, 应加入一定量的灭菌用水, 发挥呼吸机加温功能, 保证患儿呼吸道温湿度适宜; (5) 排痰护理。对于排痰困难患儿可给予叩背护理, 促进其排痰。叩背时, 护理人员手背呈屈曲状态, 四指并拢, 使用空掌心对患儿背部进行叩击, 且坚持由上至下的原则进行;对于管壁上的痰液采用震动方法使其向中心位置移动, 辅助患儿排出痰液;严重患儿可给予吸痰处理。

1.3 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两组患儿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出现坠积性肺炎1例, 痰液窒息1例, 呼吸道感染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8.6% (3/35) ;对照组出现真菌感染2例, 坠积性肺炎3例, 痰液窒息2例, 呼吸道感染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1.4% (11/35) ,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21, P<0.05) 。

3 讨论

重症患儿具有病情危急、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 临床常给予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其中患儿呼吸道情况直接影响了其抢救效果, 因此加强呼吸道护理是提高危重症患儿抢救成功率、降低其死亡率的重要手段[1,2]。在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道护理, 观察组联合呼吸道综合护理,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6%低于对照组的31.4% (P<0.05) ;由此可知, 在加强重症患儿基础上实施呼吸道综合护理, 可显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呼吸道综合护理属于一种全面的、系统的、针对性的护理模式, 从氧气雾化吸入护理、机械通气护理、叩背护理、吸入氧气净化以及无菌操作方面进行, 可最大程度消除重症患儿在治疗中的危险因素, 提高护理安全性[3,4]。并且在呼吸道综合护理中, 还需加强患儿的心理护理, 这主要是由于患儿生理及心理方面未完全发育成熟, 在治疗中可出现严重的躁动及持续哭闹等行为, 因此护理人员需积极安抚患儿情绪[5]。对于年龄较小患儿可将其半抱在怀中, 轻抚其背部, 增加患儿安全感, 促进其心情平复;对于有轻度认知患儿, 可积极与其进行沟通, 给予心理支持及安慰, 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 提高治疗及护理依从性,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给予重症患儿呼吸道综合护理干预, 有助于提高其抢救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军.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 (22) :3633.

[2]黄娇甜, 卢秀兰.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症患儿中的应用.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4, 21 (10) :663-664.

[3]邹湖.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新进展.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21) :194-196.

[4]田华.重症患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体会.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18) :2345-2346.

3.呼吸道护理 篇三

【关键词】呼吸护理急性左心衰竭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27-01

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功能出现异常,导致短时间内左心排血功能下降、供血不足的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心源性晕厥、心源性休克等,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变化快、病情严重等特点,是急诊常见病和多发病。这种病多发于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差,容易引发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更加重了患者的病情[1]。本研究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实施呼吸护理,有效预防了院内呼吸道感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中有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在45~84岁之间,平均年龄(60.1±1.2)岁;实验组中有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龄在42~79岁之间,平均年龄(57.9±2.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遵医嘱嘱患者卧床,帮助心功能差的患者抬高床头,取端坐卧位,增强患者的肺活量;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适当室内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病室内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输液时控制液体滴速,防治不良反应发生;合理膳食,保持大便通畅,根据患者情况遵医嘱使用通便药物,防止便秘。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呼吸护理:在患者病情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有护士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鼓励患者下床,提高自理能力,减少卧床时间,理由病情恢复;对病情较重卧床的患者由护士协助进行翻身、拍背、按摩等活动,指导患者有效咳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护士应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在不能咳出的情况下,指导患者配合吸痰,同时给予高流量吸氧,氧气浓度为6~8L/min,并用20%~30%的乙醇湿化,降低肺泡表面张力,若患者不能耐受乙醇,适当降低乙醇浓度;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给予面罩吸氧,加压给氧,加强气体交换。护理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减少患者的恐惧与焦虑。

1.3诊断标准

急性左心衰竭诊断标准:根据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急性左心衰竭诊断及治疗标准[2]。呼吸道感染症状:有咳嗽、咯痰等症状;双肺闻及干湿啰音,呼吸音减弱等体征;体温升高≥37.5℃;,X线片显示肺部炎性变化;白细胞计数在10×109/L以上;对患者痰进行细菌培养。符合上述三个或三个以上条件的视为呼吸道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利用SPSS17.0統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体温、白细胞、X胸片、细菌培养、感染率等指标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呼吸道感染率为45.3%,对照组呼吸道感染率为81.9%。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情况比较

组别体温白细胞X线胸片细菌培养感染率实验组(n=45)199151644.4%对照组(n=45)3814253582.2%

3.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种危重症,此病多发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机体免疫力弱,身体抵抗力较差,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感染,引发不同类型的并发症,呼吸道感染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因此,在日常护理中应加强呼吸护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并针感染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控制感染,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治疗措施。采取严格的消毒制度降低感染率。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呼吸护理,以防止呼吸道感染。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避免医疗不当行为诱发的感染;由护士指导患者适当活动,增强患者自理能力,提升患者自信心,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由于患者常伴有咳嗽、咳痰,护士应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避免呼吸道梗阻,发生窒息现象;如出现呼吸道梗阻现象,应及时清除呼吸道梗阻,使用抗泡沫剂消除肺泡内的泡沫[4]。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适当的氧疗。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呼吸护理能有的预防和控制院内呼吸道感染,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因此,护士应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呼吸护理,能有效的预防患者呼吸道感染,帮助疾病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素文,董超,孙博华.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61.

[2]卢凤燚.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8,34(24):5045.

4.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篇四

竭的护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症状的综合症

动脉血气分析

n

条件: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

n

动脉血氧分压(PaO2)<8kPa(60mmHg)

n

伴或不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6.67kPa(50mmHg)

n

气道阻塞性病变:如慢阻肺、重症哮喘

n

肺组织病变:严重肺结核、肺水肿等

n

肺血管疾病:肺栓塞等

n

胸廓与胸膜病变:胸外伤、胸廓畸形

n

神经肌肉病变:脑血管意外、重症肌无力

发病机制

n

肺通气不足:阻塞和限制性通气障碍均可使有效通气量降低

n

弥散障碍:与肺泡面积、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压力差、气体的弥散力等有关

n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正常=0.8,>0.8即无效腔通气;<0.8即生理性动静脉分流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影响:

1、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大脑皮层对缺氧最为敏感,中断氧气供应20秒——全身抽搐、深昏迷

轻度——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

力障碍

中、重度——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谵妄、昏迷

2、呼吸系统影响

缺O2——通过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作用刺激通气

CO2——对呼吸中枢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当CO2浓度<9%时,通气增加;当>

9%时,呼吸中枢由兴奋转为抑制,肺通气量下降,呼吸只能靠缺O2的刺激来维持呼吸

3、心血管系统影响

缺O2——心率及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率失常,严重时可致心室颤动或心跳骤停

CO2升高——心率及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

缺O2

和CO2潴留都会使肺动脉小血管收缩而增加肺循环压力,使右心负荷加重

4、酸碱平衡的影响

严重缺O2可抑制细胞能量代谢而主要依靠无氧代谢,其产物——丙酮、乳酸等大大增加,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有机磷不能组成ATP而造成堆积,也加重了代酸

破坏了细胞离子泵和细胞离子交换功能,加剧了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5、PaCO2升高——呼吸性酸中毒

慢性呼衰的患者,由于其肾脏的调节,尽管PaCO2很高,但PH值仍接近正常

急性呼衰或慢性呼衰失代偿期,则由于肾脏血管痉挛——肾血流家减少——尿量减少——出现呼吸性和代谢性同时存在的酸碱和电解质失衡

呼吸衰竭分类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原来肺功能正常,由于突发原因如溺水、电击、药物中毒、ARDS等导致呼吸功能突然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指原有呼吸系统疾病,肺功能逐渐减退,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但通过代偿,患者可以从事日常生活,称为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

n

当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原因使肺功能进一步损害,机体失去代偿能力,出现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则称失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

急性呼吸衰竭早期表现为呼吸急促、频率加快、辅助呼吸肌活动增加,出现三凹征。慢性呼衰则表现为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严重时呼吸浅快,并发CO2

麻醉时,出现浅慢或潮式呼吸

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当SaO2<90%时,出现口唇、指甲发绀

神经-精神症状

急性呼衰:精神错乱、狂躁、抽搐、昏迷

慢性呼衰:先兴奋,后抑制如嗜睡、昏迷

循环系统表现

多数病人出现心动过速,严重缺氧和酸中毒时,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脏骤停

CO2潴留:体表静脉充盈、皮肤潮红、温暖多汗、血压增高,呼衰并肺心病时常有搏动性头痛。

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

严重呼衰时,可损害肝、肾功能,并发肺心病时出现尿量减少,部分病人可引起应激性溃疡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n

动脉血气分析:

PaO2<8kPa(60mmHg)

伴或不伴

PaCO2>6.67kPa(50mmHg)

n

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胸部CT等

n

其他检查:血生化、血电介质等

治疗原则

n

迅速纠正缺氧

n

改善通气

n

治疗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n

防治多器官功能受损

n

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

n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观察要点

1.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

2.有无肺性脑病症状及休克。

3.尿量及粪便颜色,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4.各类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

5.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安置胃管患者按胃管护理常规)。

2.保持呼吸道通畅。

(1)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更换体位和多饮水。

(2)危重患者每2~3h翻身拍背一次,帮助排痰。如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加强气道管理,必要时机械吸痰。

(3)神志清醒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3次,每次10—20min。

3.合理用氧

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一29%。)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如何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稍提高给氧浓度。

4.危重患者或使用机械通气者应做好特护记录,并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预防发生褥疮。

5.使用鼻罩或口鼻面罩加压辅助机械通气者,做好该项护理有关事项。

6.病情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按人工气道护理要求。

7.建立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应按机械通气护理要求。

8.用药护理

(1)遵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2)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以防药物过量;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健康教育

1.教会患者做缩唇腹式呼吸以改善通气。

2.鼓励患者适当家务活动,尽可能下床活动。

3.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暖、季节交换和流感季节少外出,少去公共场所。

4.劝告戒烟,如有感冒尽量就医,控制感染加重。

5.呼吸科常用护理诊断 篇五

肺脓肿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与肺组织炎性坏死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脓痰聚集有关

3.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肺部感染导致机体消耗增加有关 4.气体交换受损 与气道内痰液聚积、肺部感染有关 5.疼痛

胸痛 与炎症累及胸膜有关

观察要点:体温的变化、咳嗽、咳痰的量、颜色、性状、气味 潜在并发症:脓胸 脓气胸 支气管胸膜瘘

支扩

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痰液粘稠和无效咳嗽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慢性感染导致机体消耗和咯血有关 3.焦虑 与疾病迁延个体健康受威胁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

与痰多、粘稠、不易排出有关 观察要点:有无反复咯血及咯血量及有无窒息先兆 潜在并发症: 大咯血

窒息

肺结核

护理诊断

1.知识缺乏 缺乏配合结核病药物治疗的知识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机体消耗增加、食欲减退有关 3.体温过高

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关 4.疲乏 与结核病毒性症状有关

5.有孤独的危险

与呼吸道隔离有关

潜在并发症

大咯血、窒息、呼吸衰竭

肺心病

胸腔积液 气胸

慢阻肺

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

与气道阻塞、通气不足、呼吸肌疲劳、分泌物过多和肺泡呼吸面积减少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分泌物增多粘稠、气道湿度减少和无效咳嗽有关 3.焦虑

与健康状况的改变

病情危重经济状况有关 4.活动无耐力

与疲劳 呼吸困难 氧供与氧耗失衡有关

5.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减少、腹胀、呼吸困难、痰液粘稠增多有关 观察要点:胸闷 气促、咳嗽、咳痰的程度及痰液的色、量、味、皮肤等 潜在并发症 呼吸衰竭 自发性气胸 肺心病 肺部急性感染 压疮

支气管哮喘

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 与支气管痉挛、气道炎症和气道阻力增加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气道粘膜水肿、分泌物增多、痰液粘稠和无效咳嗽有关 3.活动无耐力

与缺氧、呼吸困难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呼吸困难、疲乏引起食欲下降有关 5.知识缺乏 缺乏正确使用定量吸入性药物的相关知识 6.焦虑 与疾病反复发作有关

观察要点: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喘鸣及咳嗽症状;

气促、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和尿量 潜在并发症 呼吸衰竭 纵膈气肿 肺心病 皮下气肿

肺心病

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 与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肺血管阻力增加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感染、痰液过多而黏稠有关 3.活动无耐力 与心、肺功能减退有关

4.体液过多

与心输出量减少、肾血流灌注量减少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呼吸困难、疲乏等引起食欲减退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水肿、长期卧床有关 观察要点:胸闷、气促、咳嗽、咳痰;意识、心理状态

潜在并发症 肺性脑病 心律失常 休克 消化道出血 窒息 压疮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护理诊断

1.恐惧 与肺癌的确诊、不了解治疗计划及预感到治疗对机体功能的影响和死亡威胁有关 2.疼痛 与癌细胞浸润肿瘤压迫或转移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癌肿致机体消耗过多、癌肿压迫食管致吞咽困难、化疗反应致食欲下降和摄入量不足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接受放疗皮肤组织或长期卧床导致局部循环障碍有关 观察要点:咳嗽 咳痰 咯血 呼吸困难 发热、疼痛、心理状况

潜在并发症:窒息、静脉炎、口腔炎、骨髓抑制 肺部感染 呼吸衰竭 放射性食管炎 放射性肺炎

心包积液

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

与支气管、肺组织受压及肺淤血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心排出量减少有关 3.焦虑 与病情重、疗效不佳有关

观察要点:呼吸困难、胸闷气促、生命体征 潜在并发症:猝死、心源性休克

气胸

护理诊断

1.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胸膜内积气压迫肺导致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关 2.疼痛:胸痛 与脏层胸膜破裂、引流管置入有关 3.活动无耐力

与日常活动时氧供不足有关

4.焦虑 与呼吸困难、胸痛、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术有关 5.知识缺乏 缺乏预防气胸的相关知识 观察要点:胸痛、呼吸困难、胸引装置

潜在并发症:纵膈气肿、皮下气肿、血气胸、脓气胸

肺栓塞

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与栓子阻塞肺组织有关 2.疼痛

与与胸膜的炎性反应有关

3.恐惧 与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胸痛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潜在并发症:出血、晕厥、猝死、其他脏器缺氧性损伤、再栓塞

胸腔积液

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

与大量胸液压迫使肺不能充分扩张、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有关 2.疼痛:

6.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查房 篇六

查房目的:

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和护理观察要点,以提高护士观察危重病人病情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工作效率,提高呼吸科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和护理质量,有效提高呼吸衰竭病人的生存质量。培养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及临危不乱紧张有序抢救病人的职业素质。病史介绍

14床,张秀川,男,59岁。因“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20余年加重4天”于2016年5月29日19:00入院。患者20年前受凉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白痰,无痰血。于当地医院抗炎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此后每逢受凉后或天气转凉均有发作;反复发作,症状逐渐加重。近4-5年,患者咳嗽、咳痰、气喘发作频繁,平均每年发作持续时间达3个月以上,常为白色泡沫痰,伴气喘,活动后明显加重,每次经抗感染,平喘,化痰等治疗后症状缩短。4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加剧、咳痰增多、痰不易咳出、无咯血及痰中带血,患者胸闷、气喘明显,4天前于山亭区人民医院ICU住院治疗至今,给予抗炎平喘、止咳化痰对症治疗。患者症状时轻时重,病情无明显好转,转来本院入我科。护理查体:

T 36.5℃,P 105次/分,R 30次/分,BP 100/60mmHg,SPO2 90%。患者中年男性,发育正常,神志清,精神差,营养差(消瘦)被动体位。查体合作。口唇轻度紫绀,胸部呈桶装,右上胸部凹陷畸形,2016.5.19本院胸部DR:右侧毁损肺,左肺气肿。心电图示:室内传导阻滞,心肌缺血。

辅助检查:血气分析PaCO2 47 mmHg(35--45mmHg),PaO2 48mmHg(80--100mmHg),钾3mmol/L , PH值7.45 入院诊断(主要)

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Ⅱ型呼吸衰竭

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4、右毁损肺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6、肺大泡

7、冠心病

8、重度营养不良

呼吸衰竭概念: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明确诊断: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或原发性心排血量降低时呼吸衰竭诊断即可成立。

病因:①气道阻塞性病变(慢阻肺)②肺血管病变(肺栓塞)③肺组织病变(肺结核、肺水肿)④神经肌肉病变(重症肌无力)⑤胸廓与胸膜病变(气胸、胸廓畸形)分类:

1、按生理分类分为

泵衰竭:指神经肌肉病变引起者 肺衰竭:指呼吸器官病变引起者

2、按病理分类分为

急性呼吸衰竭:由各种原因引起短时间内发生的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指慢性病逐渐发生的呼吸衰竭。如慢阻肺、重度肺结核等。

3、按血气分析分类分为

常见

Ⅰ型呼衰

见于换气功能障碍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mmHg、PaCO2正常或降低

Ⅱ型呼衰: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缺氧伴CO2潴留PaO2<60mmHg、PaCO2>50mmHg 诊断:

PaO2<60mmHg、PaCO2正常为Ⅰ型呼衰 PaO2<60mmHg、PaCO2>50mmHg为Ⅱ型呼衰 PaCO2>50mmHg、PH≥7.35时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PH<7.35时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治疗原则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迅速纠正缺氧和CO2潴留

3、纠正酸碱失衡和代谢紊乱

4、防治多器官功能受损

5、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

6、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最早最突出的症状,呼吸费力伴有呼气延长,严重时呼吸浅快,点头或提肩呼吸,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

2、紫绀是缺氧的典型症状,当Spo2低于85%时口唇指甲紫绀。

3、精神、神经症状:可表现为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症状

4、心血管系统症状:血压升高、脉压增大、心动过速、皮肤红润、温暖多汗、与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外周血管扩张有关。

5、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谷丙转氨酶与非蛋白氮升高、蛋白尿、尿中有红细胞和管型,严重呼衰对肝、肾功能都有影响。因胃肠道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渗血或应急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以上这些症状均可随缺O2和CO2潴留的纠正而消失。

6、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出现呼酸、代酸、代碱、呼酸合并代酸、呼酸合并代碱、呼碱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体位与休息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半卧位或坐位,增加通气量。

2、合理饮食(见健康指导)。

3、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

(二)症状护理

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多饮水并指导有效咳嗽排痰,对咳嗽无力者可定时翻身、拍背,给予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遵医嘱给予支气管炎扩张剂、控制感染,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2、合理氧疗(见氧疗护理)。

(三)心理护理

呼吸衰竭病人因呼吸困难,预感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有频死感,心情十分紧张和痛苦,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护士要多了解关心患者,指导患者采取分散注意力等方式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以同情、关切的态度和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给患者以安全感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合作。

(四)用药护理

1、根据痰细菌培养和药物试验结果遵医嘱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2、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主要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洛贝林直接兴奋外周中枢,适用于各种呼吸衰竭,二者合用快速发挥作用。注意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使用中应密切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若出现恶心、呕吐、烦躁、面色潮红及皮肤瘙痒等现象,说明呼吸兴奋剂过量,需减慢滴速,及时通知医生减量或停药。

3、配合抢救

备齐抢救物品和药品,对病情重或昏迷病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器械呼吸器。护士及时巡视病房,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赢得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氧疗的护理

1、合理应用氧疗

常用给氧法为鼻导管、鼻塞、面罩、气管内机械给氧;在给病人吸氧时一定交代病人及家属吸氧注意事项。

2、氧浓度的计算方法

氧浓度=21%+4×氧流量,对Ⅱ型呼衰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 29%),低流量(1—2L/分)鼻导管持续吸氧,以免缺氧纠正过快引起中枢抑制,如配合使用呼吸器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提高给氧浓度。在给氧过程中若呼吸困难缓解,心率减慢,发绀减轻,表示氧疗有效,若呼吸过缓或意识障碍加深,须警惕CO2潴留。

3、氧疗的有效指标:病人烦躁不安转安静,心率变慢,血压上升,呼吸平稳,皮肤红润温暖,发绀消失。

4、在给氧过程中,氧浓度高于60%持续时间超过24h可能出现氧疗的副作用。氧中毒,肺不张,呼吸道分泌物干燥,呼吸抑制。指导患者咳嗽及呼吸功能的锻炼 呼吸训练指导:为预防呼吸困难,患者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活动量,学会放松技巧,避免呼吸困难的诱发因素,学会缩唇呼吸,用鼻吸气,然后像吹口哨一样缩唇,通过嘴唇将气尽量全部呼出,腹部内陷,膈肌松弛,尽量将气呼出,呼气与吸气比为2:1或3:1,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天2次,每次10—15分钟。指导有效咳嗽:病人尽可能采取坐位,先进行浅而慢的呼吸5--6次,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s,继而缩唇,缓慢的通过口腔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s,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也可以让病人去俯卧屈膝位,借助膈肌、腹肌收缩,增加腹压,咳出痰液。健康指导

1、绝对卧床休息(急性期)病情恢复后,应按照医生及护士的指导进行活动,避免因活动所造成呼吸困难等不良后果。

2、配合氧疗,让病人及家属了解氧疗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同时注意不要自行调节氧流量(1—2L/分)。

3、饮食上以高蛋白,高维生素,(肉、蛋、动物肝脏、鱼、虾、坚果、豆制品、苹果、橙子)易消化饮食为宜。呼吸困难严重时宜少食多餐。

4、尽可能地将痰液咳出,并在护士指导下进行有效咳嗽,掌握咳痰技巧。

5、预防感冒,戒烟戒酒。

6、出院后继续避免诱因,可按出院指导进行耐寒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营养,尽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减少感染机会。

7.呼吸道护理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儿科2012 年1 月- 2015 年2 月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00 例, 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 例。研究组男62 例, 女38 例, 年龄1 ~ 9 (4. 5 ± 1. 3) 岁, 体温为 (38. 12 ± 0. 63) ℃ , 心率为 (100. 67 ± 9. 74) 次/min, 呼吸频率为 (27. 01 ± 3. 51) 次/min;对照组男59 例, 女41 例, 年龄1 ~ 10 (5. 1 ± 1. 6) 岁, 体温为 (38. 07 ± 0. 59) ℃ , 心率为 (101. 32 ± 9. 88) 次/min, 呼吸频率为 (27. 51 ± 3. 67) 次/min。2组患儿性别、年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 ) 纳入标准: 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病程≤24h;体温超过37. 3℃ ;患儿家属对研究内容表示知情,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排除标准:非初次治疗者;继发性细菌感染者;心功能、肾功能严重障碍者;存在高热惊厥史者;CRP≥10mg/L, 血白细胞计数≥12 ×109/ L[3]。

1. 3 方法2 组患儿入院后均实施基础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患儿采取消炎治疗, 若患儿出现持续性发热, 且发热不退, 给予泰诺林10mg/次治疗。部分患儿由于发热症状较为严重, 可能会出现惊厥, 给予地西泮0. 5mg/kg静脉滴注, 同时, 给予冷敷退热处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有序开展日常生活护理, 落实出院流程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 具体如下: (1) 体温护理。发热是小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典型症状。通过体温护理对患儿发热症状进行有效控制。护理过程中, 关注患儿生命体征及体温变化, 若发现患儿体温高于38℃ , 采取冰袋降温, 并用酒精擦拭身体。若患儿体温超过38. 5℃ , 用冷生理盐水进行灌肠或从鼻腔中滴入安乃近。嘱咐患儿多喝开水, 保持体能水分正常, 避免机体失水。 (2) 饮食护理。给予患儿清淡食物如豆花粥、小米粥等。采取“多餐少食”的方式进行饮食。部分患儿由于症状较为严重, 胃口较差, 出现厌食。对此类患儿给予静脉输液, 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 (3) 环境护理。保持病区安静, 定期通风, 保持空气清新。湿度控制在60% 左右, 温度控制在24 ~ 26℃[4]。调节病区光线, 灯光不能过于强烈, 嘱咐患儿家属不要在病房停留太久, 避免影响患儿休息。注意患儿保暖, 衣物不宜过厚或过薄, 切不可包裹过紧, 防止患儿出汗。保持患儿皮肤处于干燥状态, 若发现衣物潮湿, 立即更换。及时清理患儿鼻腔分泌物, 协助患儿排痰, 避免呼吸道受阻, 让患儿保持正常的呼吸状态。及时清理患儿排泄物, 防止交叉感染。 (4) 健康教育。除发热症状外, 患儿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紧张或焦虑的情绪, 部分患儿会拒食、拒药。护理人员应对患儿进行安抚, 用激励性的言语或表情动作鼓励患儿, 增进其安全感。同时, 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 向其详细讲解患儿病情, 使其安心。 (5) 出院指导。指导患儿家属进行家庭护理。多携带患儿进行室外活动, 多晒太阳。出现降温、气候变化时, 注意增减衣物。让患儿注意日常卫生习惯, 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患儿家属进行饮食指导, 嘱咐不要让患儿食用辛辣、生冷食物。加强食物卫生控制, 通过教育让患儿能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并提升其依从性。

1. 4 观察指标比较2 组患儿恢复情况 ( 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 及满意度情况。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3 个级别, 以问卷调查统计, 满意度= ( 十分满意+ 较为满意) /例数。

1. 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5.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恢复情况研究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1。

2. 2患者满意度研究组满意度为98. 0% 高于对照组的87. 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满意度比较, *P < 0. 05

3 讨论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常见症状, 多由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所致, 主要对鼻部、咽喉等上呼吸道器官进行侵染。病情严重时, 患儿会出现发热、头疼、疲倦, 并表现出不安、烦躁。部分患儿由于消化道受到刺激, 会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临床可见扁桃体受炎性反应影响而肿大, 且咽喉部充血[5]。临床治疗以抗病毒药物及抗生素为主。治疗过程中,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可提升治疗成效性。

舒适护理除了对患者生理状态予以重视外, 更关注于患者心理状态。通过护理活动使患者身心均能达到愉快的状态, 促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 并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6,7]。舒适护理要求护士言行举止得当, 并具备熟练的护理技术, 在护理过程中, 要向患者表现出真实情感, 将责任心带入护理在工作当中, 并让患者感受到关怀。考虑到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年龄较小, 心智还不健全, 无法准确将自身患病感受表现出来, 也不能完全主动配合治疗。很多患儿对“打针”、“吃药”都存在排斥心理, 因此, 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安抚, 通过健康教育, 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其认知, 使其配合治疗。此外, 护理人员应该与患儿家属进行主动沟通, 让患儿家属也参与到治疗、护理过程中, 以此为契机,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并提升护理效果。经过家长的协助, 可提升患依从性, 特别是对于存在焦虑、紧张的患儿, 由于家长介入可使其情绪保持稳定, 并配合治疗。舒适护理过程中, 应时刻关注患儿感受, 遵循“以人为本”, 通过人性化护理, 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并改善预后, 有利于患儿康复。

本文结果示, 研究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且满意度 (98. 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87. 0% ) , 2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可见舒适护理在小儿上呼吸道治疗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性作用。总之,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过程中采取舒适护理可促进患儿恢复, 并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 改善预后, 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廖根英, 刘丽华.舒适护理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 (32) :4419-4420.

[2]刘艳霞.舒适护理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 (6) :803-804.

[3]苏小琴, 邓芳菊, 欧阳文姝, 等.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 2015, 29 (8) :120-121.

[4]李伟卫.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 2015, (18) :63.

[5]王玉婷.舒适护理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6) :731-732.

[6]Kathrine B, Anni BSN, Volkert S, et al.Inappropriate antibiotic prescribing and demand for antibiotics in patients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s hardly different in female versus male patients as seen in primary care[J].European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2015, 21 (2) :118-123.

8.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管理体会 篇八

【关键词】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管理

【中圖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74-02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医疗技术也在逐渐进步,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加上护士细心的护理工作帮助许多患者保住了珍贵的生命,并且使得部分患者的身体得到了康复。在重症患儿的医治工作中,护理工作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尤其是呼吸道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呼吸道护理管理能够提高重症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对于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要想提高重症患者的治愈能力,对于重症患儿的呼吸道护理需要根据重症患儿的不同疾病特点,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呼吸道护理管理方案。

1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的重要性

重症患儿的病情一般情况来事是非常严重,需要经过比较大型的手术进行抢救,在手术前后,呼吸道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重症患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原发疾病的恢复同时预防发生院内感染。对于原发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并不复杂,重点是要预防院内感染。目前,随着病原菌耐药率的不断上升,呼吸机相关肺炎和院内感染已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有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不敏感,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对患儿的心理护理及药剂使用

2.1对患儿实行心理护理

患儿不同于成人,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由于环境的陌生及疾病本身的刺激,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出现哭闹、躁动的行为。为此,应对患儿以亲切和蔼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对患儿实行心里护理,使其消除恐惧,配合治疗。对于不会讲话且躁动不安的患儿,可适当应用镇静剂以降低耗氧量及焦虑反应。

2.2药剂的使用

虽然一些药剂对于患儿来说不宜使用,但是由于大多数患儿年龄较小,患儿哭闹不安及疾病造成烦躁等可以加重疾病。 患儿需充分镇静,尤其是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若吸痰反应强烈,吸痰前应给予镇静剂,以防躁动,加重低氧血症,可选用非呼吸抑制的镇静剂,如水合氯醛、异丙嗪等,这些药剂的使用其有利影响大于有害影响,可以使用。

3医疗器械的使用护理

3.1雾化器的使用

在患儿呼吸道系统出现问题,阻碍患儿的呼吸运动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雾化器的使用可以帮助患儿的呼吸运动正常有序的进行。氧气雾化是以氧气为动力, 将雾化液变成微小雾滴,雾滴分子小,气雾颗粒能达到细支气管,能解除小支气管痉挛,消除水肿和炎症,同时吸人高浓度的氧,可以迅速提高血氧饱和度使缺氧症状得到改善。在使用雾化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机器,并且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做好消毒处理,除此之外,雾化器的启用时间和使用频率也应该按照医嘱进行。

3.2湿化气道护理

气管插管患儿由于失去了口鼻腔对吸人空气的加温加湿的生理屏障功能, 使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痰液不易吸出。此时,对于患儿要进行湿化气道处理,为保证气道适宜湿度和温度,呼吸机湿化器内加定量灭菌用水,呼吸机应用期间应启动呼吸机加温功能,使送入气体温度达到32~35℃。

3.3呼吸机定时消毒

在重症患儿呼吸道护理的过程中,每个细节都很重要,尤其是医疗器械的定时消毒工作。定期对呼吸机回路、接口、雾化器和消毒后的备用罗纹管进行细菌学监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途径可为呼吸机回路的污染、冷凝水的反流,其均可形成气溶胶而直接进入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因此,应定期对呼吸机回路、接口、雾化器和消毒后的备用罗纹管进行细菌学监测。

4护士的护理工作

4.1基本护理工作

护士应熟悉呼吸机的性能和一般故障的处理,掌握各种参数的意义和调节原理,密切观察呼吸机的工作状态,比较各项参数的设置与医嘱是否相符。 观察呼出气潮气量的数值是否能满足患儿的需要,保证患儿能得到有效通气量; 观察患儿与呼吸机的同步协调性及连接的密闭性,确保呼吸机正常运转。

4.2密切观察病人变化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监护仪各项指标,机械通气后患儿应随时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类型、胸廓的活动度、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辅助呼吸肌参与活动的情况,动态观察胸廓的饱满度和听诊呼吸音,明显起伏多有过度通气。 如果患儿胸廓愈来愈饱满,或同样的潮气量时胸廓的活动度逐渐减小,呼吸音逐渐减弱,提示有严重的过度通气。

4.3体位及吸痰护理

由于小儿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炎症时组织易充血、水肿,渗出物增多而造成呼吸道阻塞,故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帮助患儿吐痰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患儿取头颈抬高半卧位,使气道伸直为宜。协助排痰,可通过对肺部有节律的震动,间接地使附着于肺泡周围、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易于咳出。协助重症患儿排痰的具体做法是掌指关节微屈,手呈半握拳状,用腕力轻柔地、迅速地从下至上、由两侧到中央叩击腋下 、前胸、背部 ,边叩击边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必须在患者呼气时进行叩击,使松动的分泌物在呼气气流的冲击下排出,而且对于每次呼气的叩击频率和叩击时间都有要求。

结论:重症患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非常重要,是患儿维持生命重获健康的关键部分。在重症患儿的呼吸道护理工作中,一定要制定周密的呼吸道护理计划,细致的呼吸道护理,精心的机械通气护理,才能给重症患儿提供最佳的呼吸道护理,有助于患儿的病情好转及康复。

参考文献

[1] 魏旭霞. 浅析重症患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措施[J]. 中国卫生产业,2012,36:22.

9.基础护理知识:脉搏呼吸测量法 篇九

通过心脏的收缩和扩张,使血液全身循环,所以只要将手指搭在表浅动脉上方 的皮肤上就能感觉到与心脏收缩、舒张同步的搏动情况,这就是脉搏。根据脉搏的 节奏以及强弱程度,可以了解心脏的活动情况。测量时,可拼拢食指中指和无名指, 轻轻地搭在一定部位上来进行。婴儿也可直接用指贴在胸部测量。

在健康和安静状态下,一般说孩子的脉搏数较成人快。成人在运动、洗澡、饮 酒、喝咖啡或在兴奋时脉搏也会加快。

脉搏应该是有节奏地跳动,但偶尔也会出现停跳或是跳动的强弱度反常的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一定就是心脏疾病,因为健康人有时也会出 现这种现象,所以不要过于担忧。当然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并有不舒服或其它异常时, 应去医院检查一下。

测量脉搏应在病人安静时进行,测量者也不可用自己的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

搏动易和病员的脉搏跳动相混,不易正确测量。

呼吸测量

在健康状态下,呼吸是无意识地、很有节奏地进行的。如果节奏出现紊乱的话, 必须怀疑身体出现了异常。在运动之后或在兴奋状态下,呼吸会出现加快变化。另 外加入意识调控的话,呼吸节奏也可产生变化。

10.消化呼吸内科护理工作流程 篇十

责任班工作流程

1.7:45接班,做好分管患者的晨间护理,对危重患者及一级护理病人进行重点观察和护理。

2.8:00听晨会交接会,了解分管患者夜间的病情变化及病人动态变化情况。

3.8:30与夜班床头交接班,了解分管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熟悉分管病人的床号、姓名、诊断、病情、治疗、护理、饮食、心理等。

4.9:00完成输液、治疗等工作,做好分管病人的基础护理、管路护理,使病人达到“三短、六洁、四无”,各种管道符合质控要求(吸氧、吸痰、尿管、引流袋等)。与治疗班班护士共同完成药液的配置。

5.负责入院病人的接待,测生命体征、填写入院评估表、做入院宣教,挂床头卡,负责治疗、心电监测等。

6.负责分管病人的宣教、护理记录书写,按时巡视分管病人,对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做好患者的住院指导、心理疏导等。发现问题及时与护士长、医生沟通。

7.负责分管病人口服药的看服到口。

8.翻阅患者医嘱、查阅患者检查报告单,翻阅护理记录单,了解患者情况,治疗期间特殊用药向家属解释,取得配合和支持,记录执行内容。

12.15:00测患者下午的生命体征,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13负责分管病人的抢救、终末消毒。

14.办理病人出院、转科、转院的有关手续,护送病人至电梯口。

15.17:00与夜班交班,交接所负责患者护理情况及需要注意观察的内容等。

治疗班工作流程

1.7:45接班,清点物品,登记于物品交接班本上,负责当日长期输液药液的配置。

2.负责检查无菌物品的消毒日期,定时进行消毒。

3.负责病人所用药物,无药时与医生及时沟通,负责新添药物的领取与核对。负责抗生素皮试液的配置。

4.保持治疗室干净整洁,及时更换锐器盒,负责补充治疗室用物,负责科内监护仪、输液泵等仪器的保养清洁工作。

5.摆第二日病人常规用药并核对。

6.打扫治疗室卫生,清点并补充一次性耗材,保障夜班耗材供应。主班工作流程

1.7:45接班,清点物品,登记于物品交接班本上,核对夜间医嘱、核对病人一览表住院病人人数、床号。

2.8:00参加晨会交班,认真听取交接班报告,危重、一级护理病人进行床头交接班。

3.、打印病人费用日清单发放,核对处理医嘱、打印治疗单,通知责任班及时执行医嘱。

5.做好住院病人收费工作。对病人就一日清单提出的疑问应耐心解释。

6.每日15:00和责任护士核对医嘱,每周一次和护士长大查对。

7.负责当天转科、出院归档病历及时、无误。

8.负责出院病人住院费用的核算,发放出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做好出院病人随访统计。

9.保持护理站卫生干净、整洁、电脑与键盘每周清洁一次。

10.书写交班报告,17:00与夜班交班。

夜班工作流程

1.提前15分钟接班,接物品、药品,与责任护士床头交接班,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

2.按护理级别巡视病人,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生。

3.负责告知大小便、抽血、痰培养等标本留取的注意事项,完成病人晚间护理工作。

4.热情接待新入院病人,急诊病人及临时医嘱处理和收费。

5.做好治疗室空气消毒工作,认真登记。

6.查对当天的医嘱。

7.负责出院病人护理病历的审核及打印。

8.负责治疗室、护士站的整理、清洁工作。

9.负责夜间发热病人的体温测量并记录,书写护理记录,口服药的看服到口。

10.书写护理交班报告。

11.7:30进行晨间护理。

上一篇:教研教改汇报材料下一篇:五年级暑假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