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打造生本课堂

2024-09-08

积极打造生本课堂(通用10篇)

1.积极打造生本课堂 篇一

践行生本教育,打造高效“生动”课堂

-------胡光芹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新课改已十年有余,在这十余年里各种新教育理论乘着课改东风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开来,这里面不乏一些科学的教育理念,但都因为不太成熟,或没有形成科学的教育理论而逐步销声匿迹,或渐行渐远。在此过程中我校也一直在课改的潮头迎潮而动。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中,从领导到普通老师,本着着眼长远的发展理念,积极学习“生本教育”并且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反复调研学习在践行生本教育的同时不断摸索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重新定位,教学氛围都需要重新构建。在初步实践中,我们感觉到:课堂似乎被一种无形的框架所束缚着,一样的教学流程、同样僵硬干涩的课堂,课堂上似乎缺少了什么。“让学生去讲、让学生发现、让学生感悟”,在这样的理念下,本该开放的课堂,由于教师组织形式的单一,导的作用被无形的淡化了,甚至有些教师在怀疑这种教学模式,反对这种模式。这些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对变革的不适应,反映出我们有理论但还没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策略来应对,有行动的意识但还没有灵活运用模式的能力,反映出我们还没有真正把握模式的内涵和思想,从模仿中走出来。如何走出现状,建构高效“生动”的课堂模式,不单纯去讲求课堂内容丰富生动,而是让学生们都完全参与进来,做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的思想“动”起来,通过各自小组的讨论学习,让先会帮后会,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带动基础差的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老师教育教学的同行者,与老师共同进步成长,而不是单纯教育的附属品,如何让学生知、学乐、好学,成为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立足提高小学各科课堂教学效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为指导,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日常教学行为,让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全面致力于学生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原则和基本内容

如同任何教学经验一样,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解决所有学校,所有学生,所有学科的具体问题,教学研究的目的也正在于此。我们将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果: 1.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学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宝藏” 树立高效“生动”教学观。以学定教,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让学生与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相互帮扶等多种形式主动学习,使其思维不断碰撞出创造性火花。各参与教师以实践升华对理念的理解,从模仿学习逐步到内涵地切入,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

2.以课题研究促进各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先学后教,生生互教”理念的指引下,细心雕琢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探索适合不同课型的有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和困惑,为各科教师构造一个完整的详细的可操作的教学流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指导自学,由扶到放 “兵教兵”,变“要我学” 为“我要学”,订立“赶、比、超”的目标不断超越自我,通过高效“生动”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为达成以上目标,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以下几方面:

1.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2.观摩学习生本等高效课堂,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关键是分析各基本环节,领略其实质内涵,不仅站在理论的高度去审视,而且要在行动中实践、突破,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3.研究教法的选择,立足学生的学情,立足各科教材的不同内容和课型,灵活运用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关键在“导”上下功夫。

4.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研究自学提示的设计,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存异质疑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

5.研究并逐步构建各科不同课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单一的程式化的模式过渡到多元的灵活的高效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在研究中我们坚持(原则):

1.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课研与教改相结合,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2.整体研究与个体反思相结合。实验教师依据自己实际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还将根据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所需,发挥集体优势,组织成员进行课题论证,集中开展交流活动,从而使整体研究与分散研究相结合; 3.以点带面、呈辐射状发散推进。我们将发挥骨干引领的优势,开放自己的课堂,影响和带动全校参与高效“生动”课堂实践的教师进入课改的新阶段,使全校的各科教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总结反思性原则。充分利用果庄小学教研群与同伴加强交流,通过反思,不断地更新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实验水平;通过反思和总结,及时地不断地调整思路。

5.教育资源实现最大优化原则。实验过程中,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重组,实现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突破点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依据的是“先学后教、生生互教”的教学理念,教学的主要流程是:辅助环节(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提示约2分钟内完成),接下来是先学(约15分钟,包括读书看书、提问、讨论),后教(约10分钟,学生相互更正或兵教兵,师生讨论),最后则是教师总结指导,并当堂训练(约13分钟,教师指导总结约3分钟,剩下10分钟学生完成作业),这是借鉴“生本教育“教学模式同时结合我校实际设计的教学流程,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异以及不同的科目、不同的课型,在小学各科教学中运用此模式,对各环节的要求往往会差别很大,在流程的运用上也会有效果的千差万别。

因此,本次课题研究的重点是:细化生本教育模式,分科目、分课型进行研究,尝试找到、不同科目不同课型运用模式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流程,逐步构建各科不同课型高效“生动”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的难点之一:是如何设计自学提示,从而架起让学生不断地发现与探索的桥梁,进而指导学生有效的自学。难点之二:学生“先学”之后,教师如何来“后教”?准确来说是把课堂放手给学生,教师的“导”应如何来体现,如何让学生由浅入深,透过现象发现知识的本质内涵?

本课题将着力突破两点: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注重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二是突破教师“导”的艺术,将教师直接的引导提问,逐渐变为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整体上构思,于细微处点拨。

六、课题研究的起始、结题时间、研究步骤设计及各阶段主要内容与阶段性研究成果设计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3年6月——2016年6月,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调研动员、初步探索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0月)

1.广泛开展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组织召开理念研讨会,深入研究“生本教育”。

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相关案例,在案例中理解“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5.确立《高效“生动”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并开题,明确各成员研究任务。

6.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第二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8月)

1、学校成立《构建高效“生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各科组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2、各子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各子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习空间,增添学习资料、加强科组教研学习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果庄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5、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2月)

1.课题组成员全面实施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课题负责人及成员不定期推门听课,检查落实情况。

2.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一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3.开展更为广泛的校级示范研讨课,请更多参加高效“生动”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师参与进来,集思广益,推广优秀的课堂教学经验,使各科课型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5年3月—2016年6月)

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加强细节问题研究。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化研究的成果。2.及时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研讨会、博客交流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

3.对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不同学科课型的具有不同特色的高效“生动”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高效“生动”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展现学生真我风采”的改革。有效的教学模式应包含“激发兴趣 ”“收放自如”、“智慧生成”、“彰显个性”这些因素在里面的。在模式的构建中,我们将努力丰富这些教学元素,让学生在自学中静思,在尝试中发现,在辩驳中感悟,以教师无痕的“导”带学生走向更高的知识境界。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我校一至六年级所有在校学生。重点关注参研教师在高效“生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表现出来的各种积极的情感。

五、课题研究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其说明

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实践研究法。把“实践”和“研究”融为一体。对教师及学生参与课题实验的行为过程进行跟踪、观察、调查、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寻找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并进行及时的反思、总结和调整,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教学行为。

2.归纳总结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等。学期内所上课型相同的两位或几位教师共同比较研究课的设计过程,初步确定所选课型在运用“先学后教”理念时的具体操作流程,并集体商讨通过。研究成果中要注明每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各环节的注意事项,学生思考是什么,教师采取的策略是什么等,尽可能详细地把实践此类课型时所遇到的问题或可能的问题都表达出来,形成一个有理有据,符合实际的操作流程。

3.网络资源法: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借鉴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对高效“生动”课堂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4.教育实验法:观察与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归纳、筛选和分析发现问题,从而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2.积极打造生本课堂 篇二

一.转变教学目标:变“语文能力的培养”为“语文素养的养成与提高”。

语文能力是水平的描述, 在短期内强化训练可形成, 而语文素养是对程度过程的描述, 需要长期的熏陶积累, 长期与语文的亲密接触。新课标把教学目标放在人文素养的养成上, 正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语文素养的形成实施主要途径是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要求学生多途径的学习语文, 如看电视, 看跨越时空而历久弥新的文学名著和充满时代韵律的杂志美文, 遇到自己喜爱的篇章段落带反复吟诵, 认真体味其中的妙处, 使得语文能力得以提高, 思想得以熏陶。

发展思维是语文训练的重点。从人的发展看, 所有的学习最终化为人的素质, 而人的素质的内涵便是生活理念和思维方式。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呢?激趣染情是一根主线, 情境教学由是主要途径。我国古代教育家王守仁曾说过:“今教童子, 必使其趋向鼓舞, 中心喜悦, 则其进自不能已。”看来, 一节课, 老师若教出意趣, 学生自会情不自禁, 如饮甘泉, 如坐春风, 思维的火花闪耀不已。

二.转变教师职能:变“授业解惑”为“引导点拨”。

教师一向有两种, 一种在学生脑袋里灌满沉重的东西, 使之无法走动;另一种只是在学生背后轻轻点拨一下, 就能使之直上云霄。新的教学观念呼唤这种“点拨型”的教师。只有这样的教师, 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才能最终达到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理想境界。这样, 教师方显出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只有当学生学习遇到“浓云遮天”、“山重水复”时, 才相机引导、点拨, 让学生充分体会“拨云见日”、“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师在点拨诱导时, 应遵循的原则是适时适事, 要切中要害, 激发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让学生能举一反三。

三.转变教学方式:变“一只粉笔一本书”为“多媒体教学”。

基于实现教育现代化, 应开展“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师应改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教法的教书匠的形象,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工具,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 改变教学手段, 激活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高涨的积极性。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教师的教,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来分解难点, 突出重点, 有利于学生的学,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多层面的学生积极参与并得到相应提高为支撑点, 以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为落脚点, 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多媒体课件运用到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大量的信息, 把抽象的概念, 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 通过动画、录像等形式进行信息处理, 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 从而形成了鲜明感性的认识,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宰者, 教师则能轻松地控制全局, 成为现代型教师。

3.积极打造生本课堂 篇三

“生本”教育理念有利于克服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弊端,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感受到学习的真正快乐。

去年我校几位老师去广东学习郭思乐教授所倡导的“生本教育”理念,回来之后作了汇报和示范,听了几次后,对什么是“生本”,为什么现在的教学要“生本”有了一些了解。我感觉到“生本”除了反映学生在学校独立自主的存在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发展为教育之“本”,也就是说,生本教育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学生的外部地位,更在于学生的内部自然天性和潜能的发挥。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观念落后,习惯不好,对学习没有兴趣,大部分老师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压着学生学习,学生学习是被动的、接受式的,发展空间更有限,智力难于得到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不到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样生本教育就显得更加势在必行。把“必须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当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可能完全依赖学生自身去完成,需要教师起好主导的作用,有时就会发现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现。

比如,在讲授数学八年级下的梯形部分时,教师通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即如何把添加辅助线更加自然合情合理地提出来,而不是强加于学生。这一步我是这样设计的:課前先让学生准备好一个纸做的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一开始让学生比较发现这两种四边形的异同,以便为后期学习做铺垫,然后让学生用梯形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学生很快做出了如图1的结果,再鼓励学生用梯形做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学生一下想到比较熟悉的矩形,就做出了如图2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这样就把梯形分成了刚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最熟悉的三角形,这样就为梯形中辅助线的作法埋下了伏笔,在做练习时加以巩固,学生思维一下活跃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讨论起来,自然而然的开始作辅助线了,于是作辅助线的教学也就变得自然,学生对其印象也非常深刻。课堂显得轻松愉快而有成效,生本点燃了学生思想的火花,并结得了果实,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会到了学习过程中的愉悦。

我发现学生个个喜爱讨论,也能够讨论,正是从这一刻起每个学生参与了进来,每次讨论都让学生尽兴发挥学生讨论的问题,不限于由教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讨论积极性的激发者。这种课堂讨论既回归了讨论本身的真实——人人参与讨论,也回归了生本教育体系的基本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回复到了教育的本体——学生身上,因而使讨论这种交往形式成为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机制。

4.生本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新举措 篇四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生本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几大举措:以学案的形式设计学习的内容与任务;建立学习小组,以学促学,以兵带兵,以学定教;学生自主设计好课堂检测,教师给予点拨和有效拓展;充分利用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生本教学;主观能动性;高效课堂;课堂评价;求知欲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推进教改的实质性进展,追求高效课堂势在必行。生本教学是具有创新教学思维的教师所尝试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一。生本教学课堂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与掌握知识,训练各种能力。下面就生本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新举措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1.以学案的形式给学生设计学习的内容与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生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先学,教师在上课前以学案的形式给学生设计好预习的内容与任务。对预习的内容,一是看看哪些是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二是找一找预习内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做上记号;三是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的,也把它记下来;四是通过预习自己能够处理一些新的知识涉及的简单问题,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上的准备,知道第二天讲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从而对课堂所讲授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与理解,并主动理解、掌握、应用所学的简单知识。预习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学案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设计。设计内容与任务要难易适中;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避免一概而论。传授知识时,让学生在学案上发表观点,各抒己见,针对实际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恰当点评,学生从而自主或合作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建立学习小组,以学促学,以兵带兵,以学定教,提高学习的效果

生本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目标。课堂上为了更好地落实学生学习的体验,建立学习小组,小组内通过“以学促学”“以兵带兵”,提高学习效率。划分小组不仅要保证各小组成员学习基础与能力均衡,更要注重学生间个别差异,要合理调配各小组成员,使其相互学习、团结互助。小组中还要选出真正能起到带头作用的小组长,小组长先由教师指定,小组学习进行一段时间后,小组长可由自荐和民主推荐产生。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彼此交换对学习知识的意见与建议,在辨析与谈论中形成各自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真正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以学定教。充分发挥小组的竞争机制,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与攀比心,利用学生的差异,“兵教兵,兵练兵”,让每个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人人都做自己该做的事”。这样因人而异,量力而行,课堂自然和谐高效。课堂上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这样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让优秀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困生”有补给的时间和机会,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三维目标的全面实现。

3.学生自主设计好课堂检测,教师给予恰当点拨和有效拓展

教师调动学生,要自主设计课堂检测。学生设计课堂检测时,既是对基础知识和学习过程的回顾,也是对知识重难点的梳理,更是对各种能力的培养。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检测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比较好的检测题,教师恰当地点拨和有效地拓展,逐步地挖掘学生思维与想象、归纳与总结、应用与创新等的各种能力,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实效性。同时,通过习题和课后巩固延伸课堂知识,让学生在课后围绕学习内容查阅资料,了解知识的形成与来源,真正锻炼学生动手的能力。

4.充分利用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追求高效课堂

教师想引导学生向什么目标发展,即可设置相应的评价,实行教师评、小组评,同学之间评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全员参与”的评价,学生就会“抱团发展”。教师精讲,巧妙引导,让学生大胆地思考、想象、归纳、总结,得出评价的方法和结论,在评价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好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大胆地探索知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评价对打造高效课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生本教学课堂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主动提高教学效率;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理解与体验知识,教师给予恰当点拨和有效拓展,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学生实现以自学、自悟为目的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5.积极打造生本课堂 篇五

构建生本教学模式,打造自主高效课堂

望墩小学

朱金燕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确立新的课程思想和新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专业生活方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本教育的课堂教育模式。生本教育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要创设师生和谐高效互动的课堂模式。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的构建预示着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生本教育

教学模式

自主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执行教学计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生本教育的模式。

生本教育模式讲究以学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生本教育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灵动起来,丰富起来,精彩起来。大语文的视野范围,前置性作业的引导,小组间的密切协作,交流与碰撞的火花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2014年湖区小学教科研研讨会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的释放。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收获其中,毕竟自己趟过的河才知道究竟有多深多浅,这样,知识才能掌握得更加深刻。自己探索,自己总结,自己质疑,小组讨论,组员解疑,老师点拨,每个流程水到渠成。

一、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及课堂教学原则

生本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看作面向人的生活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人的生命存在,成长和促进人的生命完善发展,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模式。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课堂主体──学生学习行为的建立。在课堂教学生活过程中要树立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无限的潜能,学生学习是有个性和独立性的。要一切从学生的好学出发,把全部的教育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这是现代人本教学伦理价值的根本体现,也是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目标。根据这一目标,生本课堂教学要求把学生学习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人的意识和机体活动,情感与认识活动,社会规范的要求和学生的天性统一起来,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让学生富有个性地独立自主地自由开放地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良好生态课堂环境。

生本课堂主张“无为而为”的原则,主张教师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他们学习尽可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他们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学习空间;同时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断强化。在生本课堂中,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少预设性多生成性。“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是生本教育所秉持的课2014年湖区小学教科研研讨会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程观。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即大作功夫,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是生本课堂构建坚持的重要原则。课堂教学生活是提升自己生命质量的人生历程。从大教育的视野看,教师也是学习者,而且应该成为先行的永远的学习者。教师只有融入儿童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去,才能体味和领略教学的神圣和精彩,才能精神感奋,充满乐趣与活力,课堂才能成为师生共赢的共振共生的满意生活的地方。因此,可以认为把学生作为教育本体,充分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精选适合儿童学习的知识,减少对学生学习的时空占领,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有效的思维时间,开展不断提升学生感悟层次的常规化讨论,实现教师、知识、学生以及家庭、社会的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与互动,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这就是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二、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的模式

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和教师在生本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质量。2014年湖区小学教科研研讨会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1.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的基本流程

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落实生本教育。即“领受(前置性作业或当堂先学)——领悟(小组交流感悟)——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三阶段来进行。学生领受的前置性作业一般是在上一次课结束时由教师精选的内容,学生课后用较多的时间做课前准备。当新课开始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教师通过对各小组讨论情况的巡问即可获得学生领受的现状,为下一阶段的领悟引导以及教学设计的调整作好准备。领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就是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先在组内流,再在全班交流,可以是小组组员全部上台向全班同学交流本小组讨论结果,也可以是小组一个或两个代表作为主发言人,其余成员再作补充。让学生通过充分讨论,在已有知识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把学生引人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探究——⋯⋯”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活动。“只有学生自己生产’出来的浸润着学生自己血脉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才会产生刻骨铭心的爱”。才会牢记所学内容,才能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成功领悟,让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精神得到张扬和发挥提升,是提高

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是在学生领悟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拓展。

2.“有疑必究,延迟判断”(读和做,缓说破)在小组交流中,学生事先准备的内容肯定有一些是不完善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小组的同学发表不同看法,有疑必究.培2014年湖区小学教科研研讨会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要为了赶教学进度,急于下结论。要以动态开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可以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按教学需要作灵活的选择与组合,可以在一课时完成,根据教学需要也可以用几节课来完成。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各生命实体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以及知识生命的多元、多向的互动和不同层次的提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还具有动态性,可以对教学时空进行调整,实行大课堂的联动,把课堂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做学习社会化准备,体现了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同时可以对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按教学需要作灵活的选择与组合。

三、生本教育在语文课堂的实际运用。

课堂是生本教育的最集中的外在体现。就课堂来说,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区别于为教者好教而设计的师本教育。生本教育是以学为本的教育,以生为本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劳动所得,思想的火花不时碰撞,老师在关键的地方予以点拨,在最后给予总结。这样的课堂信息量够大,气氛够活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确实应验了生本是放飞生命的教育这句话。在生本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机会,放手去让学生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不要包办代替,老师只做“参谋”,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当而又不过分的指导。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开2014年湖区小学教科研研讨会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动脑筋,在学生不明白或者需要帮助时,再予以指导,这样往往比一味的灌注或传授效果明显得多。

生本语文课堂系统应该是开放的,师生关系体现在相互之间多维的互动与交流,体现在相互之间信息的交流、情感的沟通。语文生本课堂就是在弥漫、充盈着生机与智慧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和谐共处,师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创造者,大家自由对话、交流,对知识和精神生命获得一种整体状态,师生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它强调的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自在、自为的状态:它是“生长着的、生生不息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它更是灵动的、生活的、生命的”。举一个课例《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师引导学生简单而清晰地从春夏秋冬四季节讲述小兴安岭的美丽的景色,以课文为基点生发开去,全面解读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学生分小组完成前置性作业“我们知道的小兴安岭”,分别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透析,使小兴安岭的景色更加美丽多彩,丰富而生动。大家有备而来,在和谐、开放、润物无声的生态化课堂环境尽情展示,或讲述,或表演,或以幻灯片呈现,激活以语言文字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使收集讨论的信息呈现鲜活的生命态,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永远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因此,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认为把学生作为教育本体,充分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精选适合儿童学习的知识,减少对学生学2014年湖区小学教科研研讨会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习的时空占领,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有效的思维时间,开展不断提升学生感悟层次的常规化讨论,实现教师、知识、学生以及家庭、社会的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与互动,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这就是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

参考文献:

6.积极打造生本课堂 篇六

贞元镇中心小学 海阔天空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学校感谢县局领导、学区领导、各校领导、全体教师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今天下午,通过看录像,听专家就高效课堂理论讲座,外地知名教师高效课堂示范课教学,使我们对高效课堂从理论到实践进一步深化,使我们对高校课堂教学模式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

从本学期初,我校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县局、学区有关高效课堂文件精神,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等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与“主动学习,探究分享”的新课程改革要求还尚有差距。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质量,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全校开展了“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因为我们知道,抓住课堂就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牛鼻子,找到了素质教育的“发力点”;只有课堂高效了,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才会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各项工作自然能够精彩纷呈。

我校教师充分认识了“高效课堂”的宗旨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达到教与学的高效;充分掌握高效课堂将课堂教学内容前置的基本思路;充分运用“导学案”让学生

提前自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作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效课堂组织实施的过程中,我校教师以编制导学案为抓手,导学案为学生预学导航、设疑生问,教师功在课前,学生练在课中、利在课后;以构建合作型学习小组为形式,将学生根据区域和能力层次,按照“组内质异、组间质异”的要求分成学习小组,使各小组成员在课上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以达到合作学习、相互促进为目的;以进行教学反思为载体,老师们在每节课后都有一定深度的反思,从操作层面到目标达成,从学生参与的广度到效度,认真总结,及时改进。“高效课堂”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大多数课堂都能较好地体现“高效课堂”的课改理念。

当然,我校老师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出现过难题,遇到过困惑,但从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的大局出发,老师们还是动脑筋、想办法,直面现实,解疑释惑。今天我校骨干教师张敏、张晓珍、耿美艳、刘显玲四位同志给全镇教师展示了我校高效课堂示范课。她们以导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预习自学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作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效果

良好,还请各位领导、教师同志多提宝贵建议,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高效课堂”改革的道路上,还有许多新的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面对探索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也一定还会产生“路在何方”的新的困惑与思考。我们摸索着走过来了,我们还将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我们将借此次大会的强劲东风,振奋精神,鼓足勇气,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将课程改革之路坚定的走下去,开启每个学生的美好人生!

谢谢

7.生本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新举措 篇七

1. 以学案的形式给学生设计学习的内容与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生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先学,教师在上课前以学案的形式给学生设计好预习的内容与任务。对预习的内容,一是看看哪些是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二是找一找预习内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做上记号;三是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的,也把它记下来;四是通过预习自己能够处理一些新的知识涉及的简单问题,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上的准备,知道第二天讲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从而对课堂所讲授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与理解,并主动理解、掌握、应用所学的简单知识。预习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学案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设计。设计内容与任务要难易适中;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避免一概而论。传授知识时,让学生在学案上发表观点,各抒己见,针对实际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恰当点评,学生从而自主或合作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 建立学习小组,以学促学,以兵带兵,以学定教,提高学习的效果

生本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目标。课堂上为了更好地落实学生学习的体验,建立学习小组,小组内通过“以学促学”“以兵带兵”,提高学习效率。划分小组不仅要保证各小组成员学习基础与能力均衡,更要注重学生间个别差异,要合理调配各小组成员,使其相互学习、团结互助。小组中还要选出真正能起到带头作用的小组长,小组长先由教师指定,小组学习进行一段时间后,小组长可由自荐和民主推荐产生。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彼此交换对学习知识的意见与建议,在辨析与谈论中形成各自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真正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以学定教。充分发挥小组的竞争机制,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与攀比心,利用学生的差异,“兵教兵,兵练兵”,让每个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人人都做自己该做的事”。这样因人而异,量力而行,课堂自然和谐高效。课堂上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这样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让优秀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困生”有补给的时间和机会,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三维目标的全面实现。

3. 学生自主设计好课堂检测,教师给予恰当点拨和有效拓展

教师调动学生,要自主设计课堂检测。学生设计课堂检测时,既是对基础知识和学习过程的回顾,也是对知识重难点的梳理,更是对各种能力的培养。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检测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比较好的检测题,教师恰当地点拨和有效地拓展,逐步地挖掘学生思维与想象、归纳与总结、应用与创新等的各种能力,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实效性。同时,通过习题和课后巩固延伸课堂知识,让学生在课后围绕学习内容查阅资料,了解知识的形成与来源,真正锻炼学生动手的能力。

4. 充分利用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追求高效课堂

教师想引导学生向什么目标发展,即可设置相应的评价,实行教师评、小组评,同学之间评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全员参与”的评价,学生就会“抱团发展”。教师精讲,巧妙引导,让学生大胆地思考、想象、归纳、总结,得出评价的方法和结论,在评价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好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大胆地探索知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评价对打造高效课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生本教学课堂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主动提高教学效率;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理解与体验知识,教师给予恰当点拨和有效拓展,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学生实现以自学、自悟为目的的高效课堂。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生本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几大举措:以学案的形式设计学习的内容与任务;建立学习小组,以学促学,以兵带兵,以学定教;学生自主设计好课堂检测,教师给予点拨和有效拓展;充分利用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8.践行人本理念,打造生本课堂 篇八

【关键词】主动性 潜在性 差异性 生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02-02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传统教学中对人忽略的倾向,真正调动学生主动性,挖掘学生潜在性,正视学生差异性。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对课堂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的完美结合,打造具有丰富内涵、智慧灵动、充满活力的生本课堂。笔者从以下几方面阐释:

一、传统教学设计中对“人”忽视的三个方面

有人曾这样描述传统课堂的教师:教师是课堂的主宰,知识的灌输器,学生是知识的容纳器,只能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这不仅与新课标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背道而驰,这种把学生当做是为知识而存在的做法,直接导致教学设计中对“人”的忽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以师为本,学生被动的接受。其主要表现有:一是以教为中心。教学关系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给,学生收。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的认识水平、思维角度直接影响学生,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

第二方面:以知为本,学生机械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教学等同于教书,学生学习就等同于读书,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这样的学习便是机械的学习,即单纯的记忆性学习。

第三方面:以案为本,学生服务于教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就要按教案上课。每节课的内容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中,课堂教学就像输入规定程序,以教案为本逐步展开。

二、实现从忽视学生到关注学生的策略

如何实现从忽视学生向关注学生?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新观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其积极主动参与;挖掘学生潜在性,促其向现实发展转化;正视学生差异性,推动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

1.调动学生主动性,促其积极主动参与

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性,促其积极主动参与,首先,要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让目标引领学生前行。教师要把握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让学生明确了每节课要达成的目标,学生才会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断的检验反思,逐渐培养起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营造竞争氛围,激励学生学习。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于处在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增强竞争意识,以积极的心态、高昂的斗志迎接挑战,这需要教师要营造积极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斗志,如为自己设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开展同学、小组、宿舍、班级、乃至学校之间的竞争。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形成良性互动的长效竞争氛围。

2.挖掘学生潜在性,促其向现实发展转化

作为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存在着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通过教育使学生由多种潜在发展可能性向现实发展确定性转化。一方面,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必然带来学生信息的丰富性,教师要增强课堂的驾驭力;另一方面,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也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甚至是错误的幼稚的、不全面的问题和答案,教师要增强对学生的引导力。

如何在挖掘学生潜在性上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对学生将会出现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具体分析,以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的具体状态,促进学生的潜在发展可能性向现实发展确定性转化。教师不仅要事先对如何实现这一转化进行活动的整体设计,还要在实践进行的活动中执行设计,并根据实际情境中呈现的状态做出即时的调整。

3.正视学生差异性,推动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由于学生间的差异,所有的学生并非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同样的速度、沿着同一的路径、达到相同的终点,若对这一现象处理不善则会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滑向两个极端,要么,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以牺牲学优生来换取学困生的进步,要么牺牲学困生获得小部分学优生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状况,教师应有意识地克服在教育中追求完美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并要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去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呈现出丰富的统一。这样,差异就不会只被当做令人头痛的问题来看待,而是被当做一种财富和底蕴。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在传统教学中对人的忽略。教师要调动学生主动性,挖掘学生潜在性,正视学生差异性。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对课堂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的完美结合,打造具有丰富内涵、智慧灵动、充满活力的生本课堂。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任玲. 也说教学个性与教学魅力[J].师道,2003,5 .

[3]马建军. 做有思想的芦苇[J] . 湖南教育(中旬),2010,3 .

9.走进生本课堂 感悟生本课堂 篇九

本学期开学初,自己对“生本教育”的理解只是一种简单、肤浅的认识。随着在学校组织的对“生本教育”的研究探讨的活动,以及自己从网络上接触“生本教育”,使我对它的认识逐渐加深。生本教育倡导“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新理念。虽然短短的几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教学哲理。通过学校开展的生本实验课我感触颇多。

生本课堂上,学生是在快乐的状态下去主动学习的,课堂是充满活力,充满灵动的,探讨着自己的感悟与课文的理解。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每个同学都享受平等的学习机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先学后教’,学生有备而来学习,小组讨论中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起大家共同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交流发言,形成思维的碰撞,有碰撞就有生成,课堂上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40分钟的课堂上,或小组合作交流,或观点交锋,或书写,发言的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向上,他们有时讲述自己的做法,聚集课文的中心,阐述着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为他们做个指引者、服务者。特别是课堂中的小组学习活动真正起到了小组学习的目的,实效性特别强,前置性作业准确高效、把握知识到位,充分体现出了生本课堂就是“自主学习、自信汇报、快乐成长”的课堂。

从学校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发放的生本教育学习资料中,让自己心中的好多困惑找到了答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节成功的课,一定要有小组汇报,一节课的根本内容一定要在小组汇报中体现,从而充分培养学生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自己在开学初的这段时间里,虽然也在课堂上有意的训练、培养学生怎样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以及汇报等,但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却仍旧没有接受这种模式,但这几天的活动下来,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同时也让自己更加明确了今后要沿着怎样的方向继续走下去。

10.公司积极打造学习型班组 篇十

一、开展团队学习,提高班组学习力

过去学习,车间内职工仅仅局限于以个人自学为主,学习无计划,追求个人兴趣,学习目标不明确。公司及生产部组织学习就是读读《工艺文件》、学学《安全规程》,技术业务培训也显得单调和随意,缺乏系统性、目的性,就连技术培训布置的技术问答也是草草回答一下了事,学习效果甚微。自从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后,针对浇注车间工种多、技术要求高、学习难度大等实际情况。大家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帮、比、赶”的良好风气在生产车间形成。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首先从班组成员的认识入手,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理念融入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创造一种和谐、热烈的学习交流气氛。全车间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学习、交流,结合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讲解生产工艺。2010年4月公司接了一批S11-M-6 30/10油浸式变压器,公司了进行了节材设计,在试制的过程中出现了阻抗偏低的不良,按以往工人会将责任推给技术部,埋怨图纸设计或材料有问题。我把这问题当作一个学习主题,让工人从生产过程中找问题,我找老师傅组织工人讲解有关生产过程中影响阻抗的因素以及线圈的绕制工、操作注意事项。经过学习和讨论大家明确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是高低压的瓦楞压制高度不够所致。通过这一事例员工对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更高的认识和体会,学习的热情也更高了。而后当车间生产出现问题时,我就把它当做一个专题,组织车间师老傅现场讲解,相关员工参与讨论,问题不断得到解决,员工的学习热情、操作技能也不断提高。

浇注线圈生产车间在岗干部职工55人,共有班组八个。工作范围包含变压器的核心部件线圈的绕制及浇注等内容;技术工艺要求极高,且干变和油变、高压和低压的工艺要求都有较大的差异;产品批次多数量少,交货时间短等困难。因此,车间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员工“精一门,会两到三门、懂四至六门”,即本岗位的工作要精,其余两到三个工种要会做,另外车间的技术工种都得懂。我们规定每周五下午下班前两个小时,组织全车间请技术部、质管部讲解图纸技术要求、线圈绕制工艺,并根据生产情况将各工种交叉作业训练,员工学习的知识面广了,各工种都能做。工作间余组织员工针对生产中的疑问进行交流讨论,操作技能不断提升,团队精神加强了,产品质量稳定了,生产安排也更顺畅了。

二、创建学习型班组与班组管理相结合

学习型班组创建过程中,生产车间非常关注并即时做好职工实现自我超越中的“3个不”,即对职工中反映的新的思想认识不是控制他,而是想方设法启发他;对职工中提出的各种建议与意见不是回避他,而是想方设法解决他;对职工中产生的创新行为,不是限制他,而是想方设法引导他,努力把这一团队锻造为具有学习力、战斗力的学习型班组。如缠绕组杨国华提出将缠绕线圈层间绝缘由缠绕纱改为DMD布可提高绕线速度的设想。按以往可能会以违反工艺文件由,不予理会;我及时将这一想法与技术部沟通,技术部认为可行。结果这一技的推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为公司节约了成本。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并在生产中应用,班组的生产效率提高了,降低了成本,收入相应也提高了。这种通过学习,带动生产,创造价值,员工的凝聚力加强了。在工作中对员工制定规范、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考核标准,并对员工提出自检、互检、和专检相结合的要求。以“做好每件事,成就每个人”的人本思想关注每一位员工,注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化解员工中的消极思想。在三检中查出的问题作为学习主题,来提高提高员工操作技能。改变了过去查出问题好像是揭别人的短的错误观念。

三、创建学习型班组安与车间全生产提高质量相结合 车间努力在班组中营造将学习型班组创建工作与安全创新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提过去的安全生产中,作业人员或多或少存在着侥幸心理、麻痹心理、自满心理。这些心理的存在直接导致安全和质量事故的发生。因此抓质量、安全教育就首先由安全思想入手,每月第一周五下午用一个小时时间,在车间现场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安全互查、质量互检活动;形成“相互学习、互相帮助;质量要稳,就要互检;别人安全,我才安全”的集体安全意识,同时加强质量、安全技术练兵活动,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认真开展每周一次的质量安全学习,结合ISO9000体系,加强控制点、危险点分析,查找身边违章现象的活动。学习型班组创建工作与班组安全文化创新工作相互滲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四、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使班组潜能不断发挥

在学习型班组的创建过程中,班组每一位成员的潜能不断的被挖掘出来,这种潜能的汇集,形成了班组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观念变了,随着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的深入开展,人员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班组的共同愿景逐渐深入人心,激励着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并且在工作中学会了不断从新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正是由于不断挖掘班组成员的潜能,让他们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的才干,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如零九年由员工提出利用张力放线架可节约线材的设想、导电排的节材设想等学习成果的应用为公司节约了大量开支,降低了产品成本。班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高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形成人人关心班组的发展,个个参与班组管理,将过去罚款型、批评型的管理改为现在的学习型管理,全体班组成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班组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生产车间也为大家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个人的才干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认同,加上“精一门,会两门,懂多门”学习制度的落实,班组中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学习力也不断增强,班组人员素质不断提高。车间的文化结构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现已成为公司整体素质较高的一个先进车间。

上一篇: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服务指南下一篇:考研英语作文如何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