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政治复习分析题得高分的技巧(共3篇)
1.2024年高考政治复习分析题得高分的技巧 篇一
古诗鉴赏题得高分常用方法技巧
例1 阅读李华的《春行即兴》,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诗。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学生答案 本诗情景交融,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漂泊、伤感、孤独的情感。
升级指南 这是古诗鉴赏最常见的题型,属于“情景类”。答题时应从诗句描写的具体景中衍生出情,切不可爱惜笔墨,笼统地谈。该答案的不足之处在于仅仅只对“情”作了一些说明,而对“景”却一笔带过,缺乏具体描述。
答题模式 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示例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
例2 杜牧诗《初冬夜饮》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②淮阳,指西汉刚直敢言、数被外放的汲黯。③欢:指酒。《易林》:“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学生答案 第二句描绘了一个抑郁不得志的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伤感之情。
升级指南 这是古诗鉴赏中形象类题。分析诗中的形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意象、意境的特征以及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或体会其哲理内涵。该答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概括诗人形象后缺乏分析论证,并且对诗人的伤感之情“伤”在何处“感”在哪里缺乏具体的阐述。
答题模式 概特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列论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析功效(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示例 第二句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概特征)。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顺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等复杂的情感(列论证),耐人寻味(析功效)。
例3 南宋词人史达祖的《留春令·咏梅花》中“点”字用得很好,请赏析这个字。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学生答案 黄昏时分,月光倾斜下来,点破了初夜的暮色,给人一种迷离朦胧的美感。
升级指南 这是古诗鉴赏中炼字类题。古人作诗喜欢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看,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该答案的不足之处在于虽有景象的描述,但缺乏情境的深层分析。
答题模式 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 “点”,点破之意(释含义)。“点”字形象地写出月光映澈溪水,点破黄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描景象);而且春月点破黄昏又富有一种动态感,化静为动,饶有情趣(点情境)。
例4 下面是姜夔的《次石湖书扇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学生答案 同意。范成大去职归隐石湖,那些趋炎附势之人不再来到,反映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
升级指南 这是古诗鉴赏中观点类题,具有开放性。此类题要依据原诗作答,一定要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原因。三四两句写景即是写人,写出了人的品格、胸襟、情趣。该答案的不足之处在于印证看法的理由过于抽象,阐述不具体,条理性不强。
答题模式 亮观点(表明自己的观点)+分条述(结合具体诗句分条陈述理由)
示例 观点一 这种说法有道理(亮观点)。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分条述)。
观点二 这种说法不确切(亮观点)。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 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分条述)。
以上谈了古诗鉴赏的四个类别,其实,古诗鉴赏还有“语言特色类”“表现手法类”和“作用类”等模式,限于篇幅,不能一一陈说,我们在作业中布置下去,请仔细体会。
[练习]
1. 阅读寇准的《江南春》,回答问题。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
【注】蘋,一种生在水中的蕨类植物。
(1)试分析“孤村芳草远”一句中“孤”字的妙用。
(2)词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 下面是关汉卿的《[双调]大德歌·秋》,有人说:“懊恼伤怀抱”是本曲表现的重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陈抟:宋人,曾华山修道,相传常长眠百日不起。
3. 读明朝诗人茅坤的《夜泊钱塘》,说说最后一句在诗歌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示 例]
1. (1)“孤”,“孤独”之意(释含义),在词中一语双关,一则为情人的只身远走,孤孤单单(描景象);一则为自己形单影只而倍感凄凉(点情境)。(2)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明手法)。“江南春尽”意为春已暮,既是实指自然界的春光,又是虚指女子的青春易老(阐运用),词人以实就虚,写出了怎不叫人离肠断的抒情意旨(析效果)。(表现手法答“直抒胸臆”亦可,但要具体分析女主人公“孤寂落寞”的离愁)
2. 同意(亮观点)。本曲借景抒情“风飘飘、雨潇潇”营造了“秋风愁熬人”的意境;“扑簌簌泪点抛”是“懊恼伤怀抱”的直接表现,展现了女主人公的悲凉心境。“秋婵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又是以景写情。因此说,“懊恼伤怀抱”是本曲表现的重点(分条述)。(也可以答“不同意”,请尝试组织答案)
3. 最后一句总括全诗,卒章显志(思结构)。诗人借助孤灯、一雁、落叶这些意象抒写了旅途漂泊的孤寂和因此而产生的思乡之情(突主旨)。“短愁”指那种萦绕心间,难以驱散的羁旅愁情、思乡之愁。
2.2024年高考政治复习分析题得高分的技巧 篇二
一、2013年高考政治试题特点分析
(一) 基本思想稳中求新
1. 平稳过渡。
(1) 考试大纲规定的四种能力要求与2012年一样; (2) 政治模块分值相对2012年没有变化,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分值比重仍是30∶24∶16∶30; (3) 试卷分值、长度和题型与2012年保持一致, 政治试卷总分100分, 选择有12题, 其中9题为四选二的组合选择题, 非选择题两大题共5小问;第38题仍是《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综合, 第39题仍是《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的综合; (4) 试卷整体难度适中, 与上年相当, 连续两年没有考计算题, 故选择题整体难度不大; (5) 试题区分度与2012年一样, 有较好的区分度, 有利于国家通过高考选拔优秀人才。
2. 稳中求新:
(1) 组合式选择题比2012年减少一题; (2) 非选择题的答案设置更开放、更注重能力的考查, 照搬课本的答案少了; (3) 第39题设问排序有微调。
(二) 知识点和试卷结构符合《考试大纲》要求
2013年政治试题重点考查了《考试大纲》规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主干知识。《经济生活》选择题4题、非选择题1小问, 占30%;《政治生活》选择题3题、非选择题1小问, 占24%;《文化生活》选择题1题、非选择题2小问, 占16%;《生活与哲学》选择题4题、非选择题1小问, 占30%。
(三) 重视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
2013年政治试题的设计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 试题考查的知识是《考试大纲》中规定的教材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 比如价格、财政、公司、人大代表、政府、科技创新、文化交流、创新、发展、对立统一、唯物史观等。
(四) 背景材料聚焦热点
2013年政治命题依然坚持聚焦热点,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理念。试题设计采用了“基于情境、基于案例、基于问题”的方式, 选用的情境材料, 不管是文字还是函数图象, 都与社会热点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巧妙地将学科知识的考查融入时政素材与生活情境之中。如“网络公司造手机”、农业补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海峡两岸交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等都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考查这些问题, 有利于引导考生关注现实, 贴近时代, 贴近社会。
(五) 命题坚持能力立意
2013年政治命题着力考查《考试大纲》规定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种能力, 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选择题侧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和“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如39题第 (1) 问, 要求“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这一设问中的“对立统一观点”比较具体, 必须围绕对立统一观点的相关知识答题。每题答案的构建都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倡导探究精神。
二、2014年高考政治复习备考策略
(一) 创新教学方法
新高考要求政治教师创新高三课堂教学方法, 这是高效备考的关键。为此, 教师应做到:
第一, 更新理念,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例如, 38题第 (1) 问考社会热点“城镇化”的经济意义。教学时要求学生通过讨论, 从材料中获取“企业入园、人口增加、农民身份转变、土地集中与统一经营、收入增加”等能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信息, 然后分析并概括出“带动了产业发展, 提供了劳动力, 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 刺激了消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统筹城乡发展”等答题点。
第二, 重学法指导, 全面培养学生阅读审题、分析理解和综合归纳能力。例如, 39题第 (1) 问是以“敦煌莫高窟”为背景考查《生活与哲学》中的“对立统一”观点。教学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审清题意, 从中获取“由于保护不当, 导致文化遗产的破坏”信息, 然后根据设问要求的“对立统一观点”的知识, 分析“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由于保护不当, 导致文化遗产的破坏”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最后归纳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保护为主, 限制游客数量, 注意利用和保护相结合”的答题点。
第三, 培养学生构建学科系统知识的能力。新课程的每个高考真题, 都是考查概念群, 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围绕知识重点、难点, 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做到“知识点清楚、知识线明了、知识体科学”。例如, 39题第 (2) 问是以“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为背景, 考查《文化生活》中科技创新的作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构建“文化创新”知识系统, 把握科技创新的文化作用;然后运用系统知识分析材料, 把握“保护”“交流”“继承”“创新与发展”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层次性;最后运用系统知识对材料进行完整表述, 才容易得高分。
(二) 把握核心考点, 构建知识网络
核心考点是《2014年考试大纲》中规定的教材主干知识, 是高频考点。高中政治教材共有273个考点, 核心考点只有宏观调控、转变发展方式、政府职能、矛盾观、文化创新等60个, 每年高考80%的试题来自核心考点。因此, 教师在高考前要帮助学生构建以核心考点为中心的系统知识结构, 让学生全面把握核心考点的内涵和外延, 不遗漏知识要点;加强识记, 特别是对关键词的识记、理解和运用;通过练习题巩固核心考点。
(三) 重视培养能力, 规范答题方式
随着新课程和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 高考命题也在发生变化, 探究类试题增加, 开放型答案增多。因此, 在教学时, 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 多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探究,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加强对高三学生进行答题的规范性训练和指导, 要求学生答题时做到用语科学, 概念和原理表述精准, 书写工整, 答题点层次分明。
(四) 关注百姓生活和社会热点
3.高考二轮复习物理高分技巧 篇三
物理部分一般是3道理论大题,其中两道力学题一道电学题,也有一道力学题两道电学题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较少。、力学题常常以物体的碰撞或连接体为背景,涉及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规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综合;电学题则以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最为常见,有时还出现有关电磁感应的综合性大题,涉及电场、磁场、电磁感应定律与力学规律的综合。
那么,考生怎样才能在物理计算题上获得高分呢?可以参考以下答题技巧:
1.对于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通常,符合守恒定律的系统或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系统,宜采用整体法;在需讨论系统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宜采用隔离法;对于各部分运动状态不同的系统,应慎用整体法,有时不能用整体法。至于多个物体间的相互联系,通常可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运动的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方面去寻找。
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逐个进行研究。至于过程之间的联系,则可从物体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去寻找。
3.对于含有隐含条件的问题,要注重审题,深究细琢,努力挖掘隐含条件
注重审题,深究细琢,综观全局重点推敲,挖掘并应用隐含条件,梳理解题思路或建立辅助方程,是求解的关键。通常,隐含条件可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认识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过程,甚至从试题的字里行间或图像中去挖掘。
4.对于存在多种情况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制约条件,周密探讨多种情况
解题时必须根据不同条件对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要自己拟定讨论方案,将问题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再逐类进行探讨,防止漏解。
5.对于物理技巧性较强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寻找规律,熟练运用物理方法
耐心寻找规律、选取相应的物理方法是关键。求解物理问题,通常采用的物理方法有:方程法、比例法、数列法、不等式法、函数极值法、微元分析法、图像法和几何法等,在众多物理方法的运用上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
6.对于有多种解法的问题,要开拓思路避繁就简,合理选取最优解法
避繁就简、选取最优解法是顺利解题、争取高分的关键,特别是在受考试时间限制的情况下更应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熟练的解题技巧,在短时间内进行斟酌、比较、选择并作出决断。当然,作为平时的解题训练,尽可能地多采用几种解法,对于开拓我们的解题思路是非常有益的。
高考物理考试的答题技巧
无论答什么题都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1、选择技巧
高考物理选择题一般考查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选择题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因为物理选择题答案是多选的,所以当某一选项不能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要错选。
(2)注意要求,看选择的是“不正确的”还是其他。
(3)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①排除法②直接推断法③观察
2、解答题
(1)审题:对于高考物理解答题,首先要仔细读题,弄清题意。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搜索、提取、加工,在物理审题中,要全面细致,重视题中的关键词和数据,还常常要通过画草图展示物理情景来帮助理解题意,保证审题的准确性。否则,高考物理审题一旦方向偏了,只能是白忙一场。
(2)计算:高考物理解答题通常都立足于数学方法,解题就是方程,然后求解。方程蕴含在物理过程中以及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存在于状态或状态变化之中。要注意计算的结果的准确,否则及时过程再好也是徒劳。
(3)书写:在高考物理答题是要注意规范作答,保证一定的卷面分,高考物理答题过程尽量使用专业术语简单明了、突出物理知识点。方程式准确、条理规范,文字符号要统一,单位使用要统一,作图要规范,结果要检验,最后要有明确结论。
3、实验题
实验题是高考物理必不可少的题型之一,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高考物理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课本实验:试验器材、原理、步骤、读数、注意问题、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解答常规物理实验题时,要在细、实、全上下足功夫。设计型实验重在考查实验的原理。要求同学们能审清题意,明确实验目的,应用迁移能力,联想相关实验原理。一定要强调科学性、安全性、准确性、简便性。
高考物理选择题做题技巧
一:反证举例法
有些选择题的选项中,带有“可能”、“可以”等不确定词语,只要能举出一个特殊例子证明它正确,就可以肯定这个选项是正确的;有些选择题的选项中,带有“一定”、“不可能”等肯定的词语,只要能举出一个反例驳倒这个选项,就可以排除这个选项。
二:等效替换法
等效替换法是把陌生、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或关系相同的前提下,转化为简单、熟悉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来研究,从而认识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等效替换法广泛应用于物理问题的研究中,如:力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效场、等效电源等。
三:整体隔离法
分析多对象问题时,当题干所要分析和求解的物理量不涉及系统内部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可把多个物体所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称为整体法,这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思路。整体法与隔离法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一般要采取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配合起来使用,常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四:估算求值法
有些选择题本身就是估算题,有些貌似要精确计算,实际上只要通过物理方法(如:数量级分析),或者数学近似计算法(如:小数舍余取整),进行大致推算即可得出答案。估算是一种科学而有实用价值的特殊方法,可以大大简化运算,帮助考生快速地找出正确选项。
五:单位判断法
从物理量的单位出发筛选出正确答案。如果等式两边单位不一致,或所列选项的单位与题干要求量不统一,则肯定有错误;或者,尽管式子两边的单位一致,却仍不能确保此式肯定正确,因为用单位判断法不能确定常数项的正确与否。
高考物理常见的失分项
1、不按题目要求答题,画图不规范;
2、实验器材读数时不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
3、高考物理解题过程分析不全面,只注意到开始阶段,而忽视对全过程的讨论;
4、计算数值错误,无法求解;
【2024年高考政治复习分析题得高分的技巧】推荐阅读:
2023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方法与技巧07-17
2024年四川高考政治模拟试卷5.307-13
2024年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E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1-14
高考政治的答题技巧09-17
成人高考历史复习高分技巧09-24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55练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06-18
高考政治记忆技巧08-19
高考政治复习框架10-10
2024山东高考政治有答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