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精选12篇)
1.种粮大户 篇一
马生科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回族汉子,引领一帮农民共同发展马铃薯产业,让山区农民种植的“土豆”走出家门,挤进城市,跨越国门,变成他们赖以脱贫致富的“金豆豆”。
1、情系农村,务农爱农。
固原市原州区位宁夏南部六盘山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使马铃薯成为当地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受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马铃薯产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仍不明显,农民想靠种马铃薯发财只是个梦!带着这个问题,马生科没有沉默,他走南创北,进村入户,了解缘由,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地马铃薯品种单一且老化,产量偏低,加之外运渠道不畅,商品率价值很低,导致种植户增产不增收。做了多年小杂粮贩运生意的马生科深知,要想让马铃薯升值,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文章:第一要提高马铃薯单产,提升品质;第二要疏通外运渠道,打开销售市场。就这样,这位饱经风霜的回族庄稼汉子,本着吃苦耐劳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带着一方百姓开始做马铃薯文章,继而为六盘山区农民撑起了一方天地。
2、科技支撑,典型带动。
他在几年的组织运销中发现,六盘山区马铃薯品种单一,性能老化,抗逆性差,产量普遍较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买不上好价钱。XX年,他率先从甘肃、青海等地引进了 “陇薯6号”、“青薯168”等马铃薯新品种,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在原州区头营镇建立了千亩种薯繁育基地。当年繁育基地喜获丰收,亩产量达到XX公斤,比传统种植提高了2倍,且品质优良。几年来,他先后引进适合当地耕种生产的中、晚熟马铃薯优良品种20多个,年均推广优良品种种植面积4万亩,亩均增产380公斤,增收912元;特别是引进的航天育种“黑美人”马铃薯种薯,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值,目前市场价10-20元/公斤,而普通品种马铃薯市场价1-2元/公斤,是普通马铃薯价格的10倍。同时,他先后组织农民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10余次,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发放技术培训资料17000多份,内容涉及脱毒良种选育推广、机械化播种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保鲜贮运等一系列推广体系。通过科技培训推广,有效提高了薯农的耕种管理水平为提升当地马铃薯产业升级增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带动促进农民科学种植马铃薯,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租赁土地XX亩,建设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当年产种植4000吨,为广西福建提供优质马铃薯籽种1200吨。XX年,承担实施了原州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三级体系建设”项目,在原州区流转土地8100亩、订单种植XX0亩,生产原种300吨、一级种薯5000吨,为当地三级种薯繁育起到了带头作用。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中河村、丰堡村、高坡村流转土地4600亩,在彭堡镇闫堡村租用土地1000亩,自建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实验田及轮作倒茬用地;基地建设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测土培肥等进行田间管理。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流转土地8300亩建立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种植品种以青薯168、青薯9号、庄薯3号、宁薯12号等优良品种为主,全部实行标准化、机械化及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建成了集全程机械化作业、起垄化种植、配方化施肥、节水化灌溉、规范化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生产马铃薯鲜薯总产量达到3320万斤(折主粮664万斤),平均亩产4000斤以上,粮食的商品率达到85%以上,优质专用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机械化覆盖率达到100%。基地先后被国家、自治区确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观摩点,XX年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基地”,XX年,该基地被确定为原州区第一家供港蔬菜基地,也被确定为全国马铃薯产业大会观摩点之一,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肯定和好评。
3、开拓市场,助农增收。
为畅通马铃薯销售渠道,创建外销网络,XX年,根据市场需求,他带头成立了固原市马铃薯外运协会,发展会员148家(人),其中,团体会员18家,经济人、种植大户130人;他多次前往国内外市场考察,陆续建起了马铃薯销售窗口,XX年,通过铁路、公路,向全国10多个城市、100多家市场,组织外运马铃薯鲜薯22万吨;XX年,向广西、福建供种3000吨,国内购销马铃薯外运马铃薯6000吨,出口德国4.5吨,马来西亚的58吨。如今,马铃薯产品已走出国门并远销马来西亚、中东、欧洲等国际市场,累计完成外销出口量7000余吨、实现创汇200多万美元。注册的“六盘山”牌马铃薯商标先后取得宁夏名牌产品证书和著名商标;XX年获得“绿色食品”证书,XX年获中国国际第十一届粮油博览会金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艰辛的创业历程,使马生科变得更加成熟和老练;成功的收获,使六盘山区的农民得到了实惠,也使固原市马铃薯(农产品)外运协会名声大振。XX年,他被自治区粮食局评为全区订单农业“订单粮食先进个人”;XX年,被科技部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授予《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XX年,固原市人民政府授予“马铃薯销售大户”、被评选为“宁夏XX经济人物”;被宁夏回族自治区50大庆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12月被评选为政协委员;XX年,被中国穆斯林协会评为“中国杰出穆斯林企业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固原市人民政府授予 “产业发展带头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面对荣誉,马生科没有骄傲,而是默默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事业中。
2.种粮大户 篇二
史永亮:40 hm2地打出了近25万kg小麦
不少农民在感叹种粮效益低的时候,种粮大户史永亮却对种粮却情有独钟。2011年6月15日,得知自己的40 hm2小麦地打出了近25万kg小麦时,史永亮喜上眉梢:“现在国家政策好,粮价稳,收入足,土地流转形成了规模效益,我种粮的积极性更高了。”
史永亮是山东省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大原人,他在沙河镇河崖村承包了53 hm2盐碱地,其中40 hm2种植优质小麦、玉米,余下的13 hm2地种植花卉。史永亮在长期耕作中体会到:种粮,规模越大效益越高。
“由于俺是规模种植,农用物资都是批量,可以适当优惠。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种粮补贴力度,只要科学管理,种粮一样能赚钱。”史永亮边说边扳起手指算起了账,“2011年,我的小麦平均产量6 300 kg/hm2,按小麦平均收购价2.2元/kg算,单位面积可收入13 860元/hm2,加上1 476.75元/hm2的小麦直补和150元/hm2的种子补贴,种地的收入在15 000多元/hm2,种地的效益比过去可观多了。”
史永亮介绍,现在国家鼓励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政策很好,原来一家种个三五亩地,效益不高,还得占个劳力,40 hm2地就得占用近200个劳力。现在耕地能流转了,种粮大户把各家各户分散的地块集中起来,不仅节约了看似不起眼却为数不少的边界土地,还方便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从他的实践看,规模种植降低生产成本,单位面积的收益比农民在小地块上精耕细作能多出1 500元/hm2。
机械化让农民坐享其成
张金强:种全村33 hm2地,俺收入5万元
2011年6月中旬,笔者在莱州市文峰路街道马神庙张家村见到张金强时,他正用2011年买来的大型免耕播种机,在刚收割完小麦的地里进行玉米免耕播种。
“这两台拖拉机和一台免耕播种机一共是17.51万元,政府补贴了4.95万元,我自己拿出不到12.6万元。”张金强喜滋滋地说。2011年麦收,张金强开着联合收割机在前面收割,妹夫陈书京开着拖拉机为农民送粮,全村的小麦地四五天就忙完了。张金强说,全村33 hm2粮田,自己不仅负责收割,还把麦子给农民送进家,然后再进行免耕播种,纯挣5万元。
“我和我妹夫一共种了5.3 hm2小麦,依靠政府的农机补贴,我们自己购买了收割机,还有免耕播种机,种地不求人,这5.3 hm2地耍着干,利用早上和傍晚时间,收种就能全部完成,不比你们城里人辛苦多少。如果没有机械化生产,忙死我也种不了这么多地。”说话时,张金强一脸轻松。
张金强的机械化作业,让全村人尝到了机械化的甜头。
站在地头,张家村70多岁的村民张国栋回忆说:“以前那种‘割麦累得扒层皮’的情景再也看不到了。”往年,每到麦收时节,麦田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齐上阵,农民常常把奋战“三夏”比作“虎口夺粮”,一个麦季下来,人累瘦了,脸晒黑了,仿佛剥了一层皮。“如今大不一样了。”看到机械化的威力,他深有感触地说:“俺家种了0.2 hm2小麦,收割时只需来地头转悠,然后回家等着就成,全部都是张金强和他妹夫给俺忙活。俺孩子在外面打工根本不用请假回来帮忙。有了机械化,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甭提有多高了!”
保护性耕作显威力
杨维松:节支3 300元/hm2,增产600 kg/hm2
路过莱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旺村时,笔者正好在保护性耕作示范区遇到种了粮大户杨伟松。
2011年,杨伟松的7.3 hm2小麦全部采用了保护性耕作。“别看今年大旱,我只浇了一遍水,但一点也没影响到收成;相反,我还少施肥了,但产量却增加了600多kg/hm2。”杨伟松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实施保护性耕作,采用机械化手段,把秸秆进行粉碎还田,省去了传统的旋耕灭茬、土壤耕翻、扶垄筑畦等多道作业环节,一次完成起垄、灭茬、施肥和播种等工序,有效减少农业生产环节,降低农机作业成本,节省机械作业费用600元/hm2;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蓄水能力增加15%左右,粮食产量增加10%左右,节约化肥300 kg/hm2,另外实施保护性耕作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覆盖技术,有效减少耕地水分蒸发、促进保墒,起垄播种的小麦播在沟内,减少雨水径流,有利于雨雪集中使用,这样比传统播种可减少浇水一到两次,节约灌溉用水15%,包括人工费在内至少增收节支3 300元/hm2以上。”
杨伟松说,保护性耕作的小麦,要比常规播种的小麦明显粗壮,根系发达,分蘖性好,秸秆粗壮,抗倒伏,抗病虫害。“虽然2011年春天大旱,但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小麦,所受影响较小。”
3.河南省种粮大户培训班开班 篇三
此次培训班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指导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郭庚茂书记在全省“三农”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而开办的,旨在为我省的种粮大户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和开阔视野的平台,为加快我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和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实施提供人才保障。培训班为期3天,培训对象包括18个省辖市和10个省直管县党委农办(委)选报的100名种粮大户代表。
培训班教学内容涵括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近年出台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规模化经营相关政策解读,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现代农业发展等。通过采取学习研讨、工作交流、实地考察三结合的形式,进行深入讲解和现场互动,为我省的种粮大户搭建一个提高水平、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平台,全面提升全省种粮大户的农技水平、种植能力和发展能力,建立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企业家队伍,使他们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引路人、增收致富的带头人、“天下粮仓、国人厨房”的贡献人、食品安全的守夜人,为加快我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和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4.种粮大户李永财主要事迹 篇四
左云县种粮大户王永财主要事迹
种粮大户王永财,出生于店湾镇石虎沟村,改革开放以来,他从农田地走上煤炭生产行业,由于经营有方,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较大财富。从农田劳动到经营矿业,陶冶了憨厚、朴实、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富而思进的品性和精神,并具有热爱革命老区农村和农业的特殊感情。2009年煤矿整合兼并重组,他毅然转产,从事农业产业化开发,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三屯乡十里河北岸大堡村一带,按照土地有偿自愿流转的政策,规模经营耕地,兴建高科技脱毒马铃薯育种基地。王永财奔波于内蒙商都、河北、山东等地,参观考察学习马铃薯生产新技术,并聘请高级农业专家技术人员,研究制订了公司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概算总投资8200万元,建设马铃薯育种基地5000亩。目前,马铃薯育种基地,已具备培育500万粒微型薯、繁育1000亩原种,提供1万亩一级种、种植10万亩商品薯的能力,能够实现年纯收入1100万元的经济效益。公司智能温室和日光温室计划各季种植两茬蔬菜,每亩纯收入4万元。公司将逐年扩大规模,“十二五”期末,繁育优质种薯面积达到5000亩,提供5000亩原种,幅射5万亩一级种,解决50万亩二级种,不仅可以满足左云县农民每年种植10 1
万马铃薯的优种问题,实现旱地种植马铃薯平均亩产1500—3000公斤,亩收入3000—6000元,还可为周边地区供应种薯。李永财的马铃薯育种基地,深受农民爱戴,各级领导视察后称赞王永财为农业产业化开发办一件大好事。特别是将对左云的马铃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商品化生产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全县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作出贡献。
5.种粮大户禁烧秸秆承诺书 篇五
为积极响应国家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号召,我自觉承诺:
一、不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不将农作物秸秆弃置河道或沟渠。
二、带头使用装有切碎装置的收割机械,实行秸秆还田,及时翻耕灭茬、及时播种。
三、带头配合秸秆回收单位或经纪人做好秸秆回收,保证自己承包田地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污一条河,不损一棵树。
四、带头做好家庭成员、亲友、左邻右舍的宣传教育工作,共同遵守禁烧规定。
五、如果在秸秆禁烧期间露天焚烧秸秆,我自愿接受相关处罚,并放弃种粮大户应享受的各种奖励。
特此承诺
承诺人(签名):
6.种粮大户张翊慧先进事迹 篇六
张翊慧,男,土家族,1958年7月8日出生,中共党员,初中文化,曾任乡村教师,于1982年返乡务农,现任德江县中共煎茶镇新场村支部委员会书记。近几年来,新场村在张支书的带领下,不仅自己跃上了种粮大户之列,而且带动全村28个村民组,878户,3450人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涌现出了年播种15亩以上的种粮大户58户,粮食生产在该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抓规模种粮的新格局。
2004年张翊慧一家靠租赁耕地种植水稻、玉米、油菜及烤烟,创下了家庭年收入达114800元的全村最高水平,其中种植水稻110亩,油菜8亩,烤烟10亩,粮食总产高达60500公斤,均亩产550公斤,创收96800元,油菜创收3000余元,烤烟创收15000元。
张支书一家共4口人,由于自己忙于村里的事务,妻子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呢。其主要先进事迹表现如下:
一、抓规模生产。张支书自1982年返乡务农后,清楚地看到,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数的剧增,土地无人耕种,“特色倒租”现象不断出现,更为严重的是不少耕地已出现瘦脊、荒芜不良迹象,他很心痛,尤其是自他上任村支部书记之后,历年征订购及农业税收等任务无力完成,拖全镇的后腿,更让他头痛。于是,1990年张支书便试着租赁本村邻近人家耕地从事种植业,发展粮食生产,当年承包耕地20余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油菜,由于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成本较低,当年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尝到从未有过的甜头。从此以后,张支书坚定了种粮的信心和决心,至2003年种植面积突破100亩,达102亩,粮食产量达44000公斤,今年种植优质水稻110亩,总产量达60500公斤,除少部份用于自食和市场零售外,其余大量卖给国家,仅今年销售给县穗精大米公司稻谷达53400公斤。张支书的事迹,很快引起了煎茶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并以他为榜样,在全镇广泛宣传和推广。目前我镇已涌现出规模种粮户900户,占全镇户数10%,种植规模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40%,规模种植已构成我镇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精选良种,大力推广农业科学实用技术。种植面积确定后,最大限度追求产量是每一位种粮农户的心态。如何抓好粮食优质高产,张支书靠的是两点:一是选种;二是农艺措施。历年来,张支书通过向县农业局技术员讨教,选用的水稻品种,均为符合国家优质米标准的K优5号、K优047、金优99、金优63以及川湘优等优质高产良种,并结合该村冷烂田严重的实际,大力推行旱育浅植免耕半旱式栽培等先进的农艺措施。大大提高了水稻单产,较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5%,同时,所产出的大米质量在全县处于上乘,市场畅销,价格比常规水稻高出10%以上。张支书仅今年售给县惠精大米公司53400公斤稻谷,全部按高于市场5%的价格收购,实现水稻创收9.68万元,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和赞誉。该村由于有张支书的带头和重大贡献,于2001年被列为全县优质水稻示范区,从而更加促进了该村农户种粮的积极性,稳定了粮食生产大局,多次获上级的表彰,2002年又被列为县级脱贫致富奔小康示范村,张支书不再为该村完成不了农业税任务发愁了。
三、加大投入,实施粮食生产机械化田间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张支书在租赁耕地面积逐年增多的情况下,使他最为难的是“双抢”时节劳动力严重匮乏和耕牛紧张的矛盾,特别是在临近收获季节,由于缺乏劳动力不能及时收割庄稼,眼看就要烂在田里,心里十分着急。这也是严重制约着农户规模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因素。这时,张支书想到了农机,主动找到农机部门联系,道出了规模种粮的苦衷,谈了自己想利用农机种粮的想法,农机部门的领导听后非常重视,立即派出技术人员到该村实地考察,推荐适合该村田间机械作作业的机具,张支书先后筹资2万多元购进了“四方”牌耕整机,“合盛”牌微耕机以及排灌机械和收割机械等机具6台套,进行田间机械化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缓解了劳动力匮乏的矛盾。目前,该村农户在张支书的带动下,通过自筹资金,县农机部门补助,先后购进了“三牛”牌、“丹霞”牌、“四方”牌、“合盛”牌等四种型号的微型耕整机、小型收割机、化肥深施器以及农副产品加工机具共38台(套)。探索出了适合该村农业生产田间机械化作业的新路子,“三牛”牌耕整机用于水田耕整作业,“丹霞”牌耕整机用于旱地耕整作业,“合盛”牌微耕机用于碎土作业。机械化田间作业的推广运用,增强了该村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年机耕作业面积可达21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2.6%,居全县第一位,现农户间流传一句话,叫做“抓规模作粮,靠农机来帮忙”。这是张支书在规模种粮生产的重大贡献,他把农户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经营水平,对助农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张支书重视粮食生产,更注重对土地的珍惜,每年除种水稻外,凡是能放干的稻田,还要种上油菜和烤烟,不让土地闲臵。仅今年种油菜和烤烟两项,就创收近2万元。
五、大力推行秸杆还田,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种粮成本。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张支书在农机部门的技术指导下,每年收获后留下的秸杆就地粉碎还田,这样既疏松了土壤,避免耕地板结,同时腐烂的秸杆可提高土壤的有机含量,增强土壤肥力,从而降低化肥的施用量。张支书的这一举措,也获得了该村农户的积极响应,对提高粮食产量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种粮大户张翊慧支书的先进事迹,让我们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央历来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并相应出台了许许多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优惠政策,今年初,针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又出台了“一号”文件,其目的就是让中国的农民向张支书那样走上致富之路。
7.种粮大户 篇七
小麦降价拉低种粮大户收益
南和县李现辉是种粮大户。2015年他的粮食基地扩展到了100 hm2, 比2014年扩种了13.3 hm2。“按今年的价格算, 每667 m2地我要少收入400多元。”他说, 小麦、玉米收购价格不断下行, 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一些粮农的积极性。
据河北省粮油信息中心主任蒋建军介绍, 8月底, 除邢台外, 全省其他地方的小麦价格都跌破了最低收购价。9月11日, 河北省启动了托市收购后, 价格一度反弹, 小麦行情趋向稳定, 一直持续到9月底托市结束。之后, 小麦行情恢复原来走势, 很快出现了下跌, 到10月10日, 从高点的每千克2.34元跌到2.2元, 局部甚至到了2.1元或更低, 价格下行压力很大。
李现辉认为, 国家公布明年的最低保护收购价, 表明国家对粮食种植依然十分重视。从往年看, 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还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民种粮损失。“希望能早日落实好最低保护价收购。”
未来行情应是温和下行
“哪个行业都会有不景气的时候, 虽然今年的粮食价格不太理想, 但在今后的种植上, 还是会以粮食作物为主, 开展适度规模生产”, 李现辉说, “每一个环节都得细算节约、降低成本。”尽管2015年粮食价格持续走低, 但看着满眼绿油油的麦苗, 他依然信心满满。
对于李现辉的自信, 蒋建军给予了肯定。他表示, 尽管2015年小麦行情有一些波动, 但从整体形势分析, 相对于玉米价格走势来讲, 小麦价格变化温和多了。据他分析, 2016年最低收购价维持了2015年的价位, 虽然其执行时间、范围、数量等有限, 但有着稳定预期的积极作用。
“必须提前应对”
“玉米价格直线下降对小麦价格有个拉低效应, 今年表现不明显是因为有个延迟效应, 必须提前应对, 从种植结构上有所调整。从这个方面讲, 行情的变化对调整产业结构是个促进”, 永年县华翔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郝科向分析起市场行情来头头是道。
他告诉记者, 现在合作社流转了86.7 hm2土地, 并没有受2015年小麦行情变化的影响。原因在于他从2013年开始, 和本地种粮大户刘晓军一起帮一家育种公司繁种, 价格虽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但远高于最低收购价, 整体收入相对稳定。根据对市场的预判, 积极调整丰富种植品种, 正是郝科向的过人之处。早在2011年别人对黑小麦还没有概念的时候, 他就开始尝试种植, 最多时种到46.7 hm2。如今黑小麦1 kg高达5.6元, 最低也可卖到3.6元。
价格行情影响种植结构调整, 是农民规避风险的自然反应。隆尧种粮大户武军祥告诉记者, 2015年他将小麦种植面积调整到66.7 hm2, 剩下的土地更多用于种植大葱和红薯等经济效益更好的作物。不过县里新出台了土地流转补偿政策, 规定土地流转承包10~13.3 hm2的补偿150元/667 m2, 流转承包20 hm2以上的补偿200元/667 m2。这项措施增强了他的种粮信心。
8.种粮大户 篇八
5月2日一大早,**开始了他的例行工作,查看他在**县**镇**村承包和提供技术支持的300多亩水稻的长势。“这数百亩机插秧目前长势良好,插下去20多天了,秧苗已经有一尺多高了。”**向记者介绍道。
**是**县的农机大户,拥有各式各样的农机10多台,以往他靠搞农事服务赚钱,而去年,他开始发挥自己的优势,承包土地,进行机械化种植。这一转变,不仅给**带来了良好的效益,而且让当地的村民也跟着受益,同时还推进了当地的机械化种植,可谓是一个转变带来多赢。
买农机搞服务年赚5万
包地百亩种粮年进10万
**县是丘陵农业大县,而且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要推广农业机械,还有难度。田地要么粗放型种植,要么撂荒,实在可惜。“如果集中起来,用机械化耕种,效果肯定要好些。”在外搞农机服务多年的**决定自己试一试,于是他包了60多亩地种植水稻。
县农业局、农机局对**大力扶持,免费为**提供种子、化肥、农药,让他成为该县机械化耕种的示范。县粮食局还联系企业跟**签定收购合同,稻谷用收割机收割后,直接送到县粮食企业,用机械化烘干,以保护价收购。去年**喜获丰收,中稻加上再生稻共收6万多斤,毛收入6万多元。
如此好的效益让**今年大幅度地扩大了种植规模,他一下子承包了250亩地,另外还为100亩地提供技术支持。“我仔细算了下成本,一亩地收800斤稻谷就能保成本,一般情况下我能有400多斤的利润,加上再生稻就更多些。”**说。
机械化种水稻亩省300元
**利用自己的优势包地种粮,不仅自己赚了钱,还让村民们也获益不少,对全县的机械化推广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机器插秧长势硬是好哟,比手插秧早变青,你看都发新叶了!”**镇**村五组65岁的杨志中老人,对前来察看秧苗长势的**说。杨志中的儿子儿媳都外出打工了,老两口还要带两个孙子,每年一到农忙季节,他就得发愁。今年,他请**来实行全程机械化种植,自己只管进稻谷。
**是**县的农机大户,拥有各式各样的农机10多台,以往他靠搞农事服务赚钱,而去年,他开始发挥自己的优势,承包土地,进行机械化种植。这一转变,不仅给**带来了良好的效益,而且让当地的村民也跟着受益,同时还推进了当地的机械化种植,可谓是一个转变带来多赢。
买农机搞服务年赚5万
包地百亩种粮年进10万
**县是丘陵农业大
县,而且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要推广农业机械,还有难度。田地要么粗放型种植,要么撂荒,实在可惜。“如果集中起来,用机械化耕种,效果肯定要好些。”在外搞农机服务多年的**决定自己试一试,于是他包了60多亩地种植水稻。
县农业局、农机局对**大力扶持,免费为**提供种子、化肥、农药,让他成为该县机械化耕种的示范。县粮食局还联系企业跟**签定收购合同,稻谷用收割机收割后,直接送到县粮食企业,用机械化烘干,以保护价收购。去年**喜获丰收,中稻加上再生稻共收6万多斤,毛收入6万多元。
如此好的效益让**今年大幅度地扩大了种植规模,他一下子承包了250亩地,另外还为100亩地提供技术支持。“我仔细算了下成本,一亩地收800斤稻谷就能保成本,一般情况下我能有400多斤的利润,加上再生稻就更多些。”**说。
机械化种水稻亩省300元
**利用自己的优势包地种粮,不仅自己赚了钱,还让村民们也获益不少,对全县的机械化推广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机器插秧长势硬是好哟,比手插秧早变青,你看都发新叶了!”**镇**村五组65岁的杨志中老人,对前来察看秧苗长势的**说。杨志中的儿子儿媳都外出打工了,老两口还要带两个孙子,每年一到农忙季节,他就得发愁。今年,他请**来实行全程机械化种植,自己只管进稻谷。
*镇**村承包和提供技术支持的300多亩水稻的.长势。“这数百亩机插秧目前长势良好,插下去20多天了,秧苗已经有一尺多高了。”**向记者介绍道。
**是**县的农机大户,拥有各式各样的农机10多台,以往他靠搞农事服务赚钱,而去年,他开始发挥自己的优势,承包土地,进行机械化种植。这一转变,不仅给**带来了良好的效益,而且让当地的村民也跟着受益,同时还推进了当地的机械化种植,可谓是一个转变带来多赢。
买农机搞服务年赚5万
包地百亩种粮年进10万
**县是丘陵农业大县,而且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要推广农业机械,还有难度。田地要么粗放型种植,要么撂荒,实在可惜。“如果集中起来,用机械化耕种,效果肯定要好些。”在外搞农机服务多年的**决定自己试一试,于是他包了60多亩地种植水稻。
县农业局、农机局对**大力扶持,免费为**提供种子、化肥、农药,让他成为该县机械化耕种的示范。县粮食局还联系企业跟**签定收购合同,稻谷用收割机收割后,直接送到县粮食企业,用机械化烘干,以保护价收购。去年**喜获丰收,中稻加上再生稻共收6万多斤,毛收入6万多元。
如此好的效益让**今年大幅度地扩大了种植规模,他一下子承包了250亩地,另外还为100亩地提供技术支持。“我仔细算了下成本,一亩地收800斤稻谷就能保成本,一般情况下我能有400多斤的利润,加上再生稻就更多些。”**说。
机械化种水稻亩省300元
**利用自己的优势包地种粮,不仅自己赚了钱,还让村民们也获益不少,对全县的机械化推广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机器插秧长势硬是好哟,比手插秧早变青,你看都发新叶了!”**镇**村五组65岁的杨志中老人,对前来察看秧苗长势的**说。杨志中的儿子儿媳都外出打工了,老两口还要带两个孙子,每年一到农忙季节,他就得
发愁。今年,他请**来实行全程机械化种植,自己只管进稻谷。
9.种粮大户 篇九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支持农村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加快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操作规程》、《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农户贷款管理办法》)、《黑龙江省种粮大户财政补贴实施方案》、《黑龙江省种粮大户资格审定及管理办法》、《黑龙江省种粮大户贷款融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融资办法》)等相关政策以及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种粮大户是指按《黑龙江省种粮大户资格审定及管理办法》(黑财经„2012‟82号)中规定程序审核确认,经我省农村信用社实地调查后,符合种粮大户财政补贴项目和标准的农户(含农工,下同)。
第三条 风险共担机制。省财政厅、县级联社(含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联社,下同)共担风险,其中省财政厅承担70%代偿责任,县级联社承担30%损失风险责任。
第四条 种粮大户贷款业务实行逐级授权、审贷分离、面
(一)土地流转承包费用;
(二)耕种经营中支付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三)乡财政所开具“支付令”的信贷资金需求;
(四)其它种粮大户融资政策支持的用途。
第三章 业务对接、申请及受理
第八条 业务对接。每年信用社在接到种粮大户名单后,都要与服务区域内种粮大户进行有效对接,了解和掌握新增种粮大户的基本生产生活信息及信贷资金需求等情况,并做好退出的种粮大户已放贷款管理工作。
第九条 省联社根据财政厅存入风险金的数额按相应比例放大后确定各地投放规模(省联社未下发规模控制通知的,可视同同意向全部符合条件的种粮大户按规定放款)。
第十条 业务申请。种粮大户户主本人根据实际信贷资金需求到信用社申请办理贷款,同时提供以下申请贷款资料:
(一)二代有效身份证、户口、结婚证明等;
(二)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权属证明等;
(三)贷款人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一条 业务受理。信用社审查申请资料后,初步认定借款申请人是否符合种粮大户贷款条件,结合风险共担机制、省联社信贷部。
(二)核定授信额度。省联社信贷部指定专人按照《融资办法》规定的种粮大户耕种土地面积区间核定授信额度上限标准。即:种植1,000亩至2,000亩上限为30万元;2,000亩至3,000亩上限为40万元;3,000亩以上的贷款上限为50万元,对种粮大户基础授信额度进行调整。
以上标准每年由省联社与财政厅共同研究磋商确定,逐年调整,当年不做调整时可延用上年执行标准。
(三)信用社授信额度大于或等于《融资办法》规定限额的,按信用社授信额度执行,省联社不予调整原授信额度。
第十五条 借款人申请种粮大户核定授信额度上限以内贷款时,原则上不再增加新的担保条件。
种粮大户贷款额度可以超过本办法规定的核定授信额度,但超出核定授信额度部分,须另行订立借款合同,且不适用本办法,可按照省联社其他信贷业务管理办法发放贷款。
第十六条 贷款期限、利率及还款方式。
(一)贷款期限。原则上控制在12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15个月。
(二)贷款利率。按县级联社放款时同期同档次农户贷款利率执行,财政贴息比率及信用社让利幅度由省财政厅与省联社研究确定。贷款期限6个月以上15个月(含)以内按
行支付。
第七章 贷后管理
第二十条 贷后管理。信用社应根据“春耕夏耘、秋收冬售”规律对种粮大户贷款组织检查,每个季节至少检查一次,主要检查的内容:
(一)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二)借款人的耕地面积、种植品种是否发生变化;
(三)粮食作物生长状况,预计实现收成;
(四)遇自然灾害借款人采取的挽救措施及预计损失;
(五)粮食销售主要渠道及回款情况;
(六)县、乡(镇)政府对借款人的政策扶持情况;
(七)《农户贷款管理办法》中贷后管理相关规定。第二十一条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信贷人员应熟知各类预警信息,发现风险信号及时提出处理建议并报告。
第二十二条 县级联社信贷管理部门对种粮大户贷款贷后管理工作负有指导、监督职责。并要将种粮大户贷款列入每年农户贷款现场检查中的必查内容,检查面达到100%。同时,加强不定期的突击检查,确保检查效果。
第二十三条 报表统计。县级联社、信用社对种粮大户发放的贷款要及时填制《种粮大户贷款台帐》(见附件2),贷款台帐填报要求:
(一)信用社。要根据种粮大户名单和《种粮大户贷款
省财政厅确认后,以风险担保金向县级联社代偿70%违约贷款本息。
(一)对已经代偿处理的贷款,县级联社要积极协调县财政部门落实和督促当地乡(镇)政府有关部门继续向借款人追索债权,追回资金优先偿还借款人在信用社的贷款本息。
(二)省财政厅向经办信用社代偿70%违约贷款本息后,信用社应将剩余30%部分落实贷款清收责任人,并制定和采取有效化解风险贷款清收措施,积极向借款人主张债权。
第九章 其他规定
第二十六条 县级联社应将种粮大户贷款管理纳入信贷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加强责任追究,尽职免责,严控新增信贷业务风险。
附件:
1、《申请调整种粮大户基础授信额度明细表》
10.种粮大户 篇十
秀山县种粮大户补贴政策从2008年开始实施, 第1年补贴面积的定位和补贴标准的认定, 是由秀山县政府根据重庆市种粮大户实施方案, 结合秀山县实际情况制定。从2009年起, 重庆市对种粮大户的相关条件做出规定, 并逐年完善相关补贴政策。笔者通过近几年从事种粮大户检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对现阶段种粮大户补贴审核、认定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1 秀山县种粮大户补贴工作现状
秀山县种粮大户补贴力度在逐年加大。国家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 通过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 加速土地合理流转, 提高科学种植管理水平, 解决由于劳动力转移造成的粮食生产安全隐患, 达到稳定粮食生产目的。
从2012年起, 重庆市种粮大户面积定位由原来的 (20×667) m2上升至 (50×667) m2, 反映了重庆市土地流转由初期的小户互换、转包等形式, 逐渐转为大面积承包、租赁、股份合作以及“公司+农户”等规模化运作。粮食生产由原来的个体种植向规模化种植发展, 由手工操作向机械化作业发展, 由粗放管理向集约化经营发展。
秀山县2008—2012年种粮大户享受补贴户数527户。其中 (100×667) m2以下种粮大户458户, (100×667) m2以上仅为69户, 特别是2009—2011年尤为突出, (100×667) m2以下种粮大户占总补贴户数的87.6%, 占补贴面积的66.0%。说明秀山县有相当部分土地依托“捡地”流转, 未能体现种粮大户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等方面的优势, 秀山县种粮大户的发展相当一部分还处于零星种植、分散管理的小规模阶段。
2 秀山县种粮大户申报与核实认定
2.1 申报
种粮大户根据粮食种植情况, 据实向当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申报。申报资料包括种粮大户申报表, 公示牌发票原件, 有效购种凭证原件, 土地流转合同, 土地流转合同相对应的土地证, 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本人农村商业银行有效个人结算账户, 申报面积 (100×667) m2以上使用农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 及其它佐证材料 (如公示牌实地照片、粮食种植情况和收获情况照片等) 。
2.2 核实认定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县级监察、财政、农委等相关部门根据县政府制定的种粮大户实施方案中的核实办法, 对种粮大户资格条件逐户进行核实。核实办法包括种粮大户申报资料检查、实地粮食种植情况检查、土地流转合同真实性检查、公示情况走访等。
2.2.1 申报资料检查
(1) 购种凭证检查。根据秀山县的实际情况, 种植水稻用种量0.5 kg/667 m2、玉米1.0 kg/667 m2、大豆5.0 kg/667 m2、马铃薯100.0 kg/667 m2、红苕50.0 kg/667 m2, 以此初步估算该种粮大户种植粮食规模。 (2) 土地流转合同检查。包括土地流转合同流转性质、租赁地点、租赁金额、出租方和第三方签章情况等。 (3) 土地证检查。流转合同相对应的土地证面积、合同种粮地点和土地证种粮地点的一致性。 (4) 农机具使用情况检查。自有农机具须出具购买农机具原始发票复印件, 由代耕组织或代耕户耕作, 须有代耕组织或代耕户的有关证明材料和签章。 (5) 公示资料检查。包括“一牌”实地公示照片, 村务栏公示照片, 乡、镇政务栏公示照片等。 (6) 其它佐证资料检查。如种粮土地租赁照片、粮食作物生长情况照片等资料。
2.2.2 实地走访踏查
通过走访农户了解流转合同的真实性和公示意见。实地检查公示情况、粮食种植面积和种植水平。种粮大户种植水平不得低于一般农户种植水平, 种植密度要求玉米不得低于2500窝/667 m2, 马铃薯不得低于3000窝/667 m2, 红苕不得低于2500窝/667 m2, 大豆不得低于8000窝/667 m2。
3 存在的问题
2008—2012年, 秀山县种粮大户最初申报面积和最终核定补贴面积差距悬殊。2008年秀山县种粮大户申报面积733.33 hm2, 县级核定为217.40 hm2;2009申报面积2400.00 hm2, 县级核定为483.27 hm2;2011年申报面积913.33 hm2, 县级核定为407.67 hm2;2012年申报面积1233.33 hm2, 县级核定为669.13 hm2。种粮大户申报面积和村 (居) 、街道乡镇以及县级相关部门认定面积的反差, 说明种粮大户的认定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补贴面积认定困难
种粮大户补贴面积是指实际种粮面积。种粮大户与农户签订的合同, 有相当部分种粮大户是根据原承包面积和农户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 以前承包地面积大小确定, 参考了土地面积、土壤肥力、田地类型和远近综合确定承包面积, 意味着种粮大户的土地流转合同面积不能作为种粮大户申报面积的唯一标准, 有时只能作为一种真实性审核的依据。近年对种粮大户面积的评估存在争议, 如秀山县塘坳乡, 该乡采用卷尺、竹竿等办法, 花了半个月时间测量种粮大户土地实有面积, 大多数乡镇是通过目测评估种粮面积。对种粮面积在 (500×667) m2以上的种粮大户, 面积认定尤为困难。
3.2 补贴政策宣传滞后
由于未及时有效宣传种粮大户补贴政策, 相当一部分种粮大户抱着“多报多得”的思想, 虚报种粮补贴面积, 对种粮大户补贴政策的严肃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3.3 检查人员概念模糊
种粮大户补贴的本身意义在于通过补贴, 鼓励“多种粮, 种好粮”, 促进土地流转达到稳粮增收的目的。基层检查人员检查时, 以“只要种植就可申报”为核实标准, 盲目认定种粮大户资格, 忽视了申报种粮大户的其它条件, 甚至存在个别核实人员未通过检查即在种粮大户申报表签“属实、同意申报”意见, 致“假大户”的出现成为可能。
4 做好秀山县种粮大户补贴工作的建议
除了加大宣传、加强领导、强化公示, 责任到人等现有机制外, 针对实际问题, 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4.1 单一品种必须集中成片
根据合理土地流转,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原则, 种粮大户申报面积所涉及的粮食品种, 建议单一品种必须集中成片, 如单一品种可规定为 (20×667) m2以上, 甚至更高, 便于机械化操作和管理。
4.2 种粮大户对申报的真实性负责
为避免种粮大户面积认定的模糊性, 建议要求种粮大户逐步提供种粮地块实际面积清册, 避免核实认定的盲目性。
4.3 启动“种粮大户申报保证金”机制
近几年显示种粮大户申报补贴面积和最终认定面积有相当大的差距, 若不进行有效控制, 势必对种粮大户补贴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启动“种粮大户申报保证金”机制, 若检查合格退还保证金, 虚报根据情况部分或全部扣除保证金。这样能让种粮大户意识到据实申报的重要性, 同时可有效防止“假大户”现象发生。
4.4 责任到人, 奖惩分明
种粮大户在核实过程中, 核实人员起决定作用。一样的工作环境, 核实人员责任更加重大, 只惩不奖导致工作推诿和不承担责任, 适当奖惩有利于种粮大户检查工作的良性发展。
总之,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是必然方向, 核心在于如何完美转型, 通过种粮大户补贴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 相关部门协助种粮大户提高科学种植管理水平, 保障补贴资金及时用于粮食生产, 充分调动种粮大户生产积极性, 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结合重庆市秀山县种粮直补工作实践, 分析现阶段秀山县种粮大户补贴申报、审核和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今后做好种粮大户补贴工作的相关建议。
11.山东种粮农民补贴每亩百元 篇十一
新华社消息 山东省今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发放工作已正式启动,预计2月15日前将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据山东省财政厅介绍,对种粮农民补贴标准已提高至每亩100元。山东省对种粮农民每亩补贴标准逐年提高,继2010年、2011年先后跃上80元、90元台阶后,今年达到每亩100元,包含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两项。在此基础上,对种植小麦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再给予每亩10元的奖励。
据山东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为积极支持农民春耕备耕,山东省财政筹措的65.89亿元粮食直补资金已于近日全部下拨。山东省要求,补贴资金要确保通过“山东省财政涉农补贴一本通”直接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截留、挪用或用于抵扣其他费用。
12.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方式的探讨 篇十二
纵观世界,有很多国家对农民、农产品实行不同形式的补贴,但补贴的目的和方式不一样。以美国为例,其目的是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农产品出口。补贴主要是通过营销贷款、不挂钩直接支付和反周期支付三大计划来完成。其特点是:一是补贴范围广泛,几乎覆盖所有大宗农产品;二是补贴高度集中,大约30的大农场获得了大约70的补贴,这不仅使补贴政策操作起来简便集中,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农场的生产规模和竞争力;三是补贴环节全面,对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全环节补贴。高额的农业补贴,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许多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
我国人口众多,吃饭问题是第一件大事,粮食生产主要是供应国内,不是供应国际市场。另外财力有限,不可能对所有的农产品,大范围、全过程进行补贴。因而我国农补的目的是确保粮食生产、保证社会稳定。
为了鼓励农民种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宣布,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机制。即实行按种粮面积,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经国务院批准,2006年加大了补贴的力度,新增125亿元补贴资金;2007年又增长到151亿元以上,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增加的开支实行综合直补。为此,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总额达427亿元,比上年增长63。
国家补贴资金越来越多,怎样使补贴的资金发挥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国家和人民群众都满意,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现行的补贴标准和方式是:
1、良种补贴(按种植面积计算)早稻每亩10元,中稻每亩15元,晚稻每亩7元。
2、综合直补(按计税面积计算)每亩21元。
新增的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补,是统筹考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后作出的。不按单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算账,而是统筹考虑农民种粮使用柴油、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变动及全年预计增支因素,进行综合测算,全年算账,一次性拨补,直补种粮农民,年内不再随后期农业生产资料实际价格变动而调整补贴。补贴全部用于补助种粮农民。
补贴资金由上级财政下拨到乡镇财政所在农村信用社设立的粮食直补资金专户,并存入农户直补存折。
这些补贴对于稳定当前的粮食生产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补贴强度太低,远低于粮价波动对农民收益的影响。以粳稻种植为例,如果出售价格下跌5,由1.27元/公斤下降到1.21元/公斤,将导致每亩收益减少25.5元,是目前平均补贴标准的2.5倍。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波动,部分抵消了直接补贴政策的作用效果。据测算,2003年四川省因粮价上涨,直接补贴,农业税率降低等因素给农民带来的收益,约有30被农资涨价所抵消。对2004年春安徽蒙城农民种植情况调查也显示:由于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截至2月底农民化肥、农药的购买量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9.5和33.3,农膜购买量几乎为零。因此,尽管实行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全县全年计划种植面积与去年同期相比仅增长1.3,生产资料平均上涨10,每亩要多投入约7.4元。显然,如果补贴金额小于农资价格上涨引起的农民增支金额仍会对发展粮食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2、在财力有限,不能继续加大补贴力度的条件下,这些补贴对于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生产技术提高,甚至在解决重大生活困难问题,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帮助,更主要的是象征着一种精神方面的安慰。笔者曾亲自向农民作过调查:政府补贴给你的钱,用到什么地方去了?农民答:上街买肉吃了。
3、目前的补贴方式只是权宜之计,并非长久之策。当今全世界的能源、资源型产品价格逐步攀升,势必带动化肥、农药等相关农资产品的价格上涨。财政补贴是否也能水涨船高,逐步跟进呢?长此以往,财政是否能支撑下去呢?反之,如果农资价格下跌,对农民的补贴能不能取消呢?一旦取消粮食生产会不会出现“雪崩”现象?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的加以思考。
我认为:应当探索一种既照顾眼前又考虑长远的补贴方式。这样不致于总是被动的去应付价格的涨跌,不管农资价格怎样变化都能保持社会的平稳。这种补贴方式的基本思路是:将对种粮农民的补贴与现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补贴捆绑一起,进行综合性补贴。
众所周知,解决农民看病贵,患大病而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是农村千家万户经常面临、十分紧迫,而且政府应当考虑尽快解决的问题。
当前,农村许多地方正在建立和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为民、利民、便民的大好事。江西目前的做法是:每人每年筹集资金50元,其中:个人不低于10元(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可相应提高缴费标准),地方财政补贴(县、市、省)20元,中央财政补助20元。农民患病就医可以按一定比例报销医药费,但最多一年之内累计报销限额15000元。很受农民群众的欢迎。但是运行过程中仍存在少数农民筹资困难和期待提高报
销基数等问题。
如果我们改进直补的方式:将财政补助给农民的几十元钱,直接存入农民的新型合作医疗的账户,用于增大农民的上交金额或增大财政补助。这样至少有以下好处:
1、维护了政府诚信为民的良好形象。继续兑现农业综合直补政策,这一政策延续下去,可以确保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2、解决了农民看病贵和因病致贫、患病返贫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农民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农民得到了实惠,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对实现整个社会长治久安,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3、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政府每年都要拿出专项资金来扶持农村卫生机构建设。但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发展的步伐不够快。把农业直补资金拨给基层卫生机构后,增大了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可以促进农村卫生机构的改善,提高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大医院吃不了,农村卫生院吃不饱”的问题。
这样做一举几得,一笔资金起了推动几方面发展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种粮大户】推荐阅读:
农机大户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