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平中心区停车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2024-09-03

关于南平中心区停车难问题的调查报告(共8篇)

1.关于南平中心区停车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一

关于城区停车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造成停车难问题的原因

我市停车难问题主要集中在作为城市中心的老城区,而南区、开辉等新开发的区域均不存在停车难问题。造成老城区停车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随着近年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汽车的保有量,尤其是私家车的数量持续迅猛增长。由于对这一情况的预见不足,造成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居民小区附属停车设施设置不足。二是停车需求过于集中。我市繁华商业区多集中在旧城区,原有道路宽度有限,且周边大多为住房密集且无正式规划附属停车场的旧小区,小区居民的车辆与到商业区的消费者车辆较为集中造成了停车难。三是存在不文明、不规范停车现象。部分机动车驾驶人不规范停放车辆,一车跨线占用两个车位或阻塞停车场通道,使有限的停车位资源浪费,人为造成了停车难。

二、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方法

一是优先发展公交,倡导低碳出行。近年来,市政府通过对公交客运进行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进一步确立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和优先发展的地位。自2010年以来,已通过财政拨款、政府贴息贷款和财政补助等方式投入1850万元,更新了72台公交车辆,改善了6条线路的公交车车况,形成了较强的公交运力。通过推广施行公交无 1

人售票制度,安装使用公交IC卡电子收费系统,将5路、6路等多票制线路改一票制,并调整优化了7路等公交营运线路,极大提升了公交服务水平,吸引大批市民选择乘座公交车出行。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乘坐公交车的市民数量正在以每年200万人次的速度逐年增加。目前,我市正在对《XX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进行修编,将进一步合理设置公交站点、优化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运营班次。公交事业的发展方便了市民出行,减轻了中心城区的停车压力。同时,为了落实国务院提出的“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和“节能减排”战略,推动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建设,我市连续两年与全国100多个城市同步开展了“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宣传倡导公交、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实现“绿色交通,低碳生活”。

二是完善交通设施,挖掘停车资源。2011年,我市增设了燕江东路、含笑大道、香樟大道、石门桥至森林公安路段中心隔离护栏共5900米、增设人行道隔离柱140米、防撞桶39个,对主城区内安装的17个旧监控探头重新更换,并在汽车站、大榕树(国民路口)、巴溪市场路口、茅坪路口增加四个监控探头。在前期已施划主次干道临时停车位的基础上,在不影响通行的情况下,继续在城区的主次干道、支路和小区、医院、学校周边道路增设临时停车位,安装停车指示标志。对市区可增设的停车位和需设置停车指示标志的路段进行摸底,在永辉超市五洲店、五洲警务室、石门路、库区路、仙泉坑路、含笑大道等路段施画临时停车泊位279

个,在城区设置停车标志牌136块。

三是科学规划配建场位,严把竣工验收指标。加大小

区停车位的配建比例,从2011年起,规划设计条件设定小区内停车位全部按6个/1000㎡进行规划建设。通过建筑底层架空不计入容积率指标的政策,鼓励建筑物底层架空设置停车位。可根据我市城市建设实际,拟进一步提高小区停车位的配建比例,力争新建小区每户拥有1.2-1.5个停车位。

四是加强交通整治,统筹推进停车场管理。加强日常交通秩序管理,重点在燕江中路、五四路、国民路、大同路、汽车站及五一桥等路段查处乱停车、逆行行驶等显见性交通违法行为。针对主次干道乱停车现象,城区四个派出所对各自辖区容易乱停车的路段进行纠违。利用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城区监控抓拍系统的作用,对违法、违规停放的车辆进行抓拍,使城区道路显见性交通违法行为减少,城区道路交通秩序好转。同时,加强对现有停车场的管理,对挪作他用的地下停车场进行清理,恢复停车功能。

五是推进道路建设,化解停车问题。近年,我市先后投入几亿元推进城区路网建设。完成了城区主干道沥青路面改造、解放路改造、香樟大道改建和五一桥改造工程,新建了含笑大道等城区主干道,还有正在建设的绕城公路、永安大道,规划建设中的永浆大道、吉峰大道。特别是绕城公路通车,可分流过境客货车辆,可极大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做好城市支路建设,完成南坑路延伸工程、南山路、南环路、仙泉坑路等建设,规划建设六中至吉山道路、荣

康路等。继续实施中山路、东坡路、新安路、新府路、国民路、大同路和山边街等城市主次干道沥青路面改造,进一步提升道路等级,做优城市交通环境。

三、今后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市区城市公共道路临时占道泊车管理,对市区停车收费进行市场化运作,实行分地段、分时段收费制度,鼓励即停即走的停车方式,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

二是继续严把停车场(位)审批、验收关,要求新建项目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划要求配置停车位;结合市区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等因素,做好社会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三是做好社会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结合总工会地块改造建设地下立体停车场,结合武装部、冷冻厂、茅坪等地块的改造,科学规划公共停车位或改建立体车库、升降式车库。在城区的东、南、西、北等城市入口规划建设大型公共停车场,方便过境车辆停放,减轻城区中心停车压力。

四是将沿街、沿路单位下班时段和法定休息日、节假日单位内部可供停车场所对社会开放。加强现有停车场管理,实行定员、定岗和定责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线,积累资金逐渐改善、建设停车场所。

相信通过这一系列的有力措施,将极大改善我市的停车环境,消除违章停车,从根本上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建设一个真正完美、和谐的魅力城市。

2.关于南平中心区停车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二

城市商业区是指城市内部全市性或区级商业网点集中的地区, 一般都位于城市中心、交通方便、人口众多的地段, 通常以大型品牌商店和大型综合性商场为核心, 由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专业性或综合性商业企业组成。国内的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济南的泉城路和泉城广场商业区等。

城市越大, 人口密度越高, 城市商业区一般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 特殊的地位和较高的商业价值使得商业区域内的建筑密度普遍很高。商业区是城市内土地价值和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区域, 它的土地利用方式集中、强度大, 也是城市中对出行人流吸引强度最大的地区, 而且常常是出行的目的地, 所以停车需求特别强烈。

济南市泉城广场商业区和泉城路商业区同样面临停车难的问题。几大商业区聚集在一起, 必然会使人口、建筑密度高。银座商城的地下停车场有150个左右的停车位, 贵和中心没有地下, 停车场很小, 最多停50辆, 贵和商厦附近也没有停车场, 造成去这里购物的市民停车极为不方便。泉城路上停车空间同样有限。

所以, 寻求一种更高空间利用率、更方便使用和管理以及更具布置便利性的立体停车空间成为了新的关注点。

二、立体停车空间简介

1. 立体停车空间在城市中的发展

立体停车空间由欧洲、日本、韩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率先投入市场已经多年,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也逐渐引进建设了一些简单的立体车库。

在商业区紧凑的地域内要满足大量的停车要求, 必然要对停车空间和停车方式的选择进行探索, 停车空间由单层向多高层发展, 停车方式由坡道式向机械式发展, 立体机械停车空间的出现是必然的。立体机械停车空间的建设, 可获得较高的社会综合效益, 它能在很小面积内大量的增加停车位, 所以它在寸土寸金的商业区区域中使用, 是非常合适和必要的。

2. 立体停车空间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立体停车空间一般是使用机械设备作为运送或既运送且停放车辆以提高单位面积停车数量的停车空间。

立体停车空间主要分为运送器和停车位两部分。运送器是机械停车设备中承托和运送汽车的部件的总称, 停车位是汽车库中为停放汽车而划分的停车空间或机械设备中停放汽车的部位。

3. 立体停车空间的分类

(1) 立体停车空间按其停放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机械立体汽车库和复式汽车库。

(2) 立体停车空间是室内无车道且无人员停留的汽车库。库内汽车的停放是机械全自动控制, 所以也可称为自动机械停车库。

(3) 机械立体停车空间按照机械设备运转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梯升降式、垂直循环式、水平循环式和高架仓储式。

4. 立体停车空间的特点

(1) 节省空间:50平方最多能停50辆车

立体停车场所需的占地面积仅为平面停车场的1/2——1/25。特别是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 (也称为塔式车库) , 更是可以在50平米面积上实现50辆车的停放。同时, 采用立体车库还可以大幅减少因路边停车而引起的交通事故, 车辆的全封闭存放也增加了汽车的防盗性和防护性。

(2) 缩减成本:造价可节约50%—90%

由于车辆存取过程的无人化, 建设自行式停车场所必需的通风、照明、消防等设备要求大大降低, 进出车库的坡道及车位间的行车通道也可以取消, 进一步缩减了车库建设的投资。

(3) 节能环保:每存取一辆车耗电仅为0.5度

专家表示, 立体停车空间同传统的停车场相比, 车辆一进车库就熄火, 由机械设备自动存放, 减少了车辆在车库内的迂行和尾气排放, 十分环保节能。

(4) 取车便捷:80秒完成取车

立体车库采用了全自动车辆存取技术, 所有动作全部在管理系统的控制下统一完成, 有数据显示一般存取车时间不超过120秒钟, 最短时可做到80秒以内, 可以最大程度缓解存、取车时出现的排队现象。

三、立体停车空间类型的选择

立体停车空间设计方案并非“一座停车楼”那么简单。比如说, 目前设计成型的方案就有垂直循环式、无避让式、多层横移式、塔库式、地坑横移组合式、简易升降式、仓储式等多种解决方案, 具体建设实施将根据社区、小区、商业区等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而定, 做到因地制宜, 效益最大化。

1. 立体停车空间类型的选择依据

在对停车空间的选择时, 必须从商业区的整体利益出发, 把改善商业区的整体环境作为主要的目的, 选择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从城市的整体来考虑停车设施的建设, 商业区的车辆可以使用附近的城市共用停车市政设施, 这样可以减少商业区停车的压力, 从而减少停车位的压力。

(2) 开发价值问题:多层停车库和地下停车库的造价高是确定的, 但在商业区中从造价比较没有实际意义, 必须考虑土地费用的因素, 这类停车方式才有更合理的开发价值。在城市用地非常紧张地商业区区域, 往往无空闲土地可用, 要解决大量的停车问题, 只能向地下和空中发展。

(3) 综合效益问题:多层停车库和地下停车库的建设, 可以提高商业区的综合效益, 改善商业区的交通环境, 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地下停车库上还可建设为广场或绿地, 改善商业区的环境质量。停车设施的选择, 是一个长期性的综合效益的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 商业区对停车的需求的快速增加, 它的成本可以分布到未来十年或二十年的停车造价中去, 它的投资额相当于一次性投资加上后期维修管理费用。

2. 适合商业区的停车空间类型

通过对停车场库的技术分析, 加上商业区特殊的地位和商业区地带的价值取向, 对现有城市商业区设计中涉及到的停车空间类型的优化选择,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多层自走式车库 (包括地上或地下的) , 一种是多高层机械式车库。机械式车库与自走式车库相比, 有较高的土地利用率、高实用性以及施工周期短等优

关于对科学研究方法系统论的思考

——现代城市规划与艺术

王莹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400000)

摘要:系统论导论是人类思想的极度高峰, 进入这一人类思想高峰的思想领域, 一方面, 去感受人类思辨的伟大, 另一方面, 也学会了如何逐渐趋了解并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从而指导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然而系统论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非线性的系统, 如何研究这个动态的系统, 就是要我们找到一种工具去掌握和研究。如何把科学和艺术用一种系统的工具来结合。从现代城市规划的角度, 我认为, 这是我们应该研究和关注的。人类最早的聚居形态是“住所”加“通径”。当聚居发展形成城市时, 仍然是以建筑、建筑群、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来组织城市, 城市建筑学是研究城市的建筑设计, 建筑群的规划设计及其环境的科学。从系统科学的体系结构来看, 就属于技术科学系统。因此, 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 就需要我们以哲学自然辨证法为桥梁, 指导工程技术的理论为支持, “整体”和“整体性”去研究, 探索出一条科学系统性的城市规划道路来。

关键词:科学与艺术;现代与传统

一、关于系统科学

1.撇开现代科学技术, 工程实践, 社会活动中所出现的具有系统意义的各种问题中所涉及的具体领域的特殊性质, 即不考虑这些问题所包含的特有的物理意义、生物意义、心理意义或经济意义、社会意义等, 在纯粹系统意义 (把对象仅仅作为系统来考虑和审视) 的层面开展研究。

系统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不可将其简单地看作交叉科学或边缘科学, 系统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一切学科领域。系统科学应该主要探讨物质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中的系统问题。

2.在2000多年前的自然科学发展过程中, 中国古代出现了很多思想家, 如老子、孔子的道家儒家思想对后人都有很大的启发。《易经》的出现也是从整体性的方面去看待问题和认识问题。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在画画、解剖、医学领域也有很大成就, 物理学家牛顿在晚年时期也在不断的研究神学和宗教, 可以说是全才。我所谈及的这些主要是说现今的科学家已经在自己研究的各个领域独立化、专业化了。所以说由于各领域分支细化, 使得我们只能单方面的去思考。但是也需要利用科学的进步不断的把系统科学推向前进。

二、系统科学的城市规划

1.系统科学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通过对系统科学的学习, 使人们能更自觉的从整体上去观察世界, 认知世界, 理解世界和把握世界。其中认知世界和把握世界是最为重要的。

意义:通过对系统科学的学习, 掌握科学研究的工具和方

点, 所以在城市的商业区地带, 可考虑优先选用。

四、立体停车空间前景广阔

目前国内国际多数城市均已寸土寸金, “停车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公共性难题。据测算, 2010年中国小汽车保有量2000万辆, 停车位估计需要480万个。而目前, 全国已建成的立体停车位才3万多个。因此, 立体停车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另外, 在市民的角度, 找不到停车位让他们头痛不已, 而在投资商的角度, 停车场经济属于一块尚未开发的领域。建议出台优惠政策, 逐步开发停车产业, 积极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停车场。

为车辆创造良好的停放环境, 为城市静态交通状况改善提供解决方案, 是诠释“城好生活”的最好方式。停车空间是决定我法。从而指导人们在保持对事物整体认识的前提下更为有效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所以要求我们要在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去研究城市建筑设计。

2. 组织城市设计的考虑

当今, 建筑和建筑群向高一级的层次发展, 道路交通向综合整体的基础设施组合行进。作为城市建筑只是强调从城市的视野来研究建筑与建筑群的设计, 人类在设计城市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它组到自组、它律到自律、无序到有序的思想和行为动作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 在注重建筑内部空间的同时, 更要重视城市的外部空间。从开放性系统来说, 一个系统只有对外环境开放, 与环境相互作用, 才能生存和发展。而系统的封闭性为其生存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三、科学与艺术的表达

城市规划是属于技术科学系统, 我们还会用数学理性化的思考设计问题, 也会把具象的形象抽象化, 用坐标或数学模型来表现, 在我看来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从艺术的角度来看, 艺术活动通常在人们的意识中, 往往是一个主要依靠直觉的活动过程, 要用现代科学手段, 特别是用定量的方法在人文艺术领域去开展研究工作是十分困难的。比如著名建筑家扎哈·哈帝德就是反传统反常规的设计师, 很多设计都是不能实现的。

简·雅格布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敦促人们:从城市漫游者的观点看, 正在被夷为平地的贫民区比精心规划设计过的地区有更多、更有意义的成分表现了生活。城市需要传统的街道、宜人的小街区、古老的房子, 而不只是千篇一律的方格网和庞大的建筑。我认为, 在城市建筑发展的今天, 人们已经不能够将这种冷漠的高楼与人自身的内心世界共存了, 而需要一个科学系统的桥梁来搭建我们的美好世界。科技应该与艺术同在, 我们应该用现代建筑形式再现出传统的街角元素, 以新的形式语言重塑被毁坏的历史广场空间。改变现代主义城市的设计理念, 人际关系, 城市结构与艺术文化。

结语

面对科技的发展, 人文艺术也在不断的发展, 我认为, 要将科学与艺术文化结合就需要不断的实践, 不应片面地研究某一方面, 应以一个整体性的思维加强对城市空间形象的理性分析, 在城市多元化当中找到一个平衡。

参考文献:

[1]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

[2]林其标, 林燕主编.《住宅人居环境设计》.华南理工大学.

国城市中心商业区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设计出色的停车空间不但能够满足停车需求, 还会给商业区带来更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商业区停车空间的设计研究, 对其建设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管理, 让它对商业区的良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进而对整个城市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小汽车在城市家庭的大量普及, “开车购物族”越来越多, 停车空间的优劣己经成为他们选择购物地点的重要因素, 同时使得我国许多现有的商业区都面临着停车问题的挑战。在有限的城市土地中, 如何为不断增长的车辆寻找停泊空间·面对未来的停车场, 考虑到经济性、安全性、设计的多样性等等, 怎样才能够既降低成本, 又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呢·人们逐渐将目光投向了立体停车空间。

关键词:商业区,立体停车空间,设计要点

参考文献

[1]王元庆.周伟停车设施规划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2]关宏志.中国商业区停车设施开发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城市停车》杂志.2001.10.

3.关于南平中心区停车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三

随着海宁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出行车辆不断增加,市区交通拥堵状况总体已经较为严重。总体上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1、地点固定性。这些固定的交通拥堵地段包括,工人路人民路商业集中区,市区幼儿园、中小学校等教育机构,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

2、时间规律性。市区交通拥堵主要集中在上下班高峰,以及周末、国定假日期间。

市区交通拥堵主要原因:

1、机动车数量增长过快,私家车数量逐年增多,道路车流量日益增大。

2、道路建设无法满足交通需求。(1)工人路,人民路,建设路等道路过窄影响道路通行效率。(2)停车场建设滞后,市中心商业集中地段停车为过少,在道路边划的临时停车位又影响到道路车流通行。市中心老城区尚有许多居民,由于老城区建造早没有规划停车场及车库,一到晚上开放式老区道路停满私家车。(3)在人流量很大的工人路,人民路上人行道过窄,且停满自行车、电动车等,使大量行人来往于机动车道上,影响交通秩序。

3、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识,交通公德意识薄弱。乱停车,乱掉头,行人、自行车、电动车肆意穿行。

4、市区交通警力不足,市区交通秩序主要依赖红绿灯和民警,市区交通警力不足使拥堵地段疏通效率下降,交通事故不能及时得到处理。

5、市区公交有待提升。

市区拥堵的建议:

1、加快停车场建设,以缓解市区停车位与机动车数量之间的巨大差距。

2、是否可以将停车场建在商业集中区外围,如建设路与林荫大道路口等地方,以缓解进入商业集中区私家车数量。

3、在市区停车场外围设立停车场情况电子显示屏,使需停车的车主清楚的了解市区停车场状况,合理选择停车,缓解市区拥堵。

4、是否可以加强与社会公益团体合作,通过义工,社区服刑人员等人力以缓解市区交通警力不足的现状。

5、提高交通事故的处理效率,对小事故双方车主自行协商的办法,提高市区交通事故处理效率,保障市区交通通行。

6、在公交站牌实现公交车辆来去电子显示,将GPS定位等高科技融入市区交通,提高公交效率。

7、强化交通安全意识和公德意识宣传教育,提高人们文明出行素养。

8、通过电台,告示牌的形式时时播报市区交通拥堵情况,让车主有选择的避开市区拥堵地段,缓解拥堵地段交通压力。

9、鼓励中小学生搭乘公交,给与适当优惠,缓解上学放学时校园周边交通压力。

4.关于南平中心区停车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四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支持我们完成这次调查工作!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轿车数量的激增使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进一步了解石家庄市“停车难”问题的现状,我们展开了本次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匿名方式答题,请在您觉得合适的答案处打钩。

真诚感谢您的合作,祝您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石家庄经济学院“关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停车难”问题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组

1、您现在出行的主要方式是

□步行□自行车□公交□私家车□单位车□其他

2、你的家庭是否拥有自己的私家车

□有一辆□有并多于一辆□没有

如果上一题答有,请继续完成3、4题。如果答没有,请跳到5题。

3、你现在在小区的车位性质是

□固定车位□临时车位□随机车位

4、您不得已将车停在未规划停车位的路边,原因是什么

□方便□找不到车位□原有的车位被占□停车位费用高

5、你近两年内有没有购车计划或想法?如果有,小区车位问题是否是你考虑的主要问题

□没有欲望购车□有,小区车位问题是主要问题

□有,但小区车位问题不是主要问题

6、您买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工作需要□出玩需要□接孩子上下学□其他

7、如果您现在还没有买车,原因是什么?

□收入还不足□不需要□停车太难□停车位价钱太高□ 其他

8、物业是否有将小区内绿化带改建为车位的情况

□有,情况严重□有,不太严重□没有□不清楚

10、你是否经常看到您所居住的小区争抢停车位(非固定车位)发生纠纷的情况? □是的,该现象经常发生□偶尔发生□没有,很少看到

11、物业管理公司就停车位困难的情况,是否经常主动与居民(业主)联系协商 □会,经常联系□会,不过是只是偶尔□压根没有过□没有考虑过

12、您认为现今出现许多小区停车难问题,最主要是什么原因(可多选)□私家车数量太多□社区停车面积太稀少

□物业管理公司对停车位安排不合理□政府对此类事件不够重视 □车主不道德的停车□国家法律法规甚少涉及此处

14、你的家庭月人均收入为:

□4000元以下□4000~8000元

□8000~12000元□12000以上

5.关于南平中心区停车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五

在90年代以前,中国的城市并不存在机动车的停放问题。这就使得城市规划对于机动化的发展及其影响估计不足,规划难以到位,停车设施建设跟不上机动车的发展与增长速度。正是这种历史原因,在当今私人机动车迅速增长的背景下,停车难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有的占道停放,有的乱停乱放,给小区造成了消防安全、交通秩序、居民出行、环境卫生、工作生活等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西城区作为首都的核心城区,要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推动“服务立区、经济强区、文化兴区”三区战略的扎实实施,如何科学的、有效的、前瞻性的解决停车问题,是我们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和解决之,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一个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的问题,需要从环境建设规划、道路建设管理、小区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调整与改革,以达到规划发展、科学管理、夯实根基、服务于民的目的。

一、西城区停车问题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西城区地处中心城区,历史悠久,空间有限,人口密度集中,房屋产权复杂,工商用地混杂,用地强度高,多数居住小区是在老城

区的基础上建设。区域面积50.7平方公里,人口为1232199人。居住区停车场208处、49841个泊位。全区小汽车保有量41.2万辆,停车泊位缺口18万个。区内有老旧居住小区500多处,当城市发展.私家车的大量涌现带来的停车需求的增长,使得中心城区停车设施供给不足的弊端迅速涌现,由停车难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困扰着西城居民的生活。

纵观我区停车管理发展的认识过程,可以归结为三个阶段:一是无规划管理意识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机动车保有量较小,停车供求与停车供给之间不存在矛盾。城区规划对城市停车的认识也处于一种非常低的水平,在规划过程中对停车问题没有给与重视。二是认识的起步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对停车问题有了初步研究,对停车问题的基本认识,并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我区也随之执行。三是认识的提高阶段。近年来,停车问题已经成为民众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停车问题已经成为我区城市发展的一大阻碍,我区开始对城市停车特性以及相关项目案例进行深入地研究。

(二)近期工作成果

2011年我委协调有关部门,利用拆迁腾退的建设用地新建地面停车场,新增停车位400个。安定医院、社科院出版社、白云观、普天德胜科技园、天银大厦、华北电力设计院等6家企业、单位的停车(楼、库)项目已开工建设。新海苑小区改扩建项目,由地面一层改建成二层机械式停车场,在原基础上新增车位40个。中国供销集团、外经贸大厦等8家停车场增量改造已完成,在原基础上共计增加车位

1200个。官园批发市场西侧儿童城拆迁腾退的土地、新华印刷厂北侧的用地、大木仓33号老西单饭店院内土地进行硬化,建设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330个。新街口地区简单硬化路面后,新华百货商城、星街坊商城、万特商城,共计增加车位600余个。

即便如此,由于辖区机动车停车问题突出,解决的只能是部分问题,新增泊位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快速增长的停车需求,停车难问题,仍没有解决。辖区快速增长的机动车及其引发的停车需求与停车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

二、当前居住小区停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西城区居民小区停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停车难,以及由停车难引发一系列问题。当前车辆占道停放,降低道路通行能力,行成道路拥堵,影响消防通道畅通,造成公共安全问题隐患;车辆乱停乱放诱发车辆及人员之间刮蹭,引起居民纠纷等问题;车辆无序停放破坏居住小区景观环境,引发扰民等问题;车辆占用公共空间停放,损害其他居民利益;小区居民私装地锁行为,扰乱小区规划,破坏道路设施,侵犯公共空间。

(二)原因分析

当前辖区内小区有三种模式:全封闭式小区、半封闭式小区、开放式小区。三种模式各自同情况不同,需要分别进行处理分析。全封闭小区规划完善,设施齐全,物业管理严格,在建设之初就按规定配比好了停车位,区域优势明显,在面对停车位紧张时,由于空间紧凑,周旋余地更小,解决更加困难。半封闭小区具备了一定的管理能力,配备了一定的停车设施,有一定的物业管理,由于资金有限,区域内管理人员紧张,停车无序普遍存在。开放式小区情况更为复杂,不仅体现在产权方面,在建设之初多是由老旧城区改建而来,没有细致的规划,小区各区块分散,物业几乎不能运作,区域内环境杂乱、空间拥挤、违建林立,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现象严重。

三、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对策

如何使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支撑日益扩大的停车需求,逐步实现居住小区停车有位、停放有序、收费合理,是人民群众之所盼,物业企业之所愿,城市文明之所趋,固本强基之所需。

(一)基本工作思路

在规划停车位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区位区情,本着长远、发展、可持续的原则,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系统策略、积极应对的方式,通过切实可行措施,深入透彻的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全面疏解我区居住小区停车状况。同时要将居民的生命财产利益放在第一位,关注行人,非机动车的情况,适度合理的划置,和谐居民氛围,最终实现城市环境,物业管理与居住小区居民三赢。

我区现遵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拥堵工作意见》等综合缓堵措施,努力进行居住小区停车潜力挖掘工作,多途径,多方式,多手段的进行停车场建设。

(二)具体对策

1.全封闭式小区

以新海苑小区为例,新海苑小区是2004年新建成小区,院内有部级干部住宅,商品房住宅和青年公寓,有地面、地下停车位520个,目前停车位缺口200个。针对此小区情况,拟在1,2号楼间拆除物业管理平房建设立体停车场,但停车场距离1,2楼间距小,影响部分1号楼采光,居民普遍担心采光、噪音、尾气影响。对此需协调环保部门做好,噪音、尾气影响的监测公示工作,联系规划部门探讨建设地下立体停车库的可行性,联合居委会、物业做好底层采光受影响居民的补偿工作。

2.半封闭式小区

以裕中西里小区为例,裕中西里小区面积0.12平方公里,88年建设,有多栋高层住宅,现有地面车位150个,缺口900个。小区目前计划进行锅炉房改造和立体停车场建造工程,拟在工程实施时结合绿化改造,道路硬化一揽子工程整治区域环境,优化区域秩序,增加安保设施、人员,扩充停车位。裕中西里小区属于老旧小区,居民不收取物业费,物业费由楼宇产权方缴纳。由于政策更新,住宅产权变更复杂,物业管理变动,现原有物业费不能满足小区改建后物业需求。对于此种半封闭小区可通过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协助小区居民组织成立业委会;将小区内道路规划环形通路,将两个入口改成一个入口一个出口,并设置收费窗口;改造现有部分绿地为圆坑绿地停车位;招募安保人员巡视小区,负责维护小区治安,制止乱停车现象;假设监视器,建造监控设备网,对小区24小时监控。根据最终改造情况,核算居民月缴物业费费用,由物业收缴物业费支付新增人员工资、设施维护、绿地保养等费用。

3.开放式小区

6.关于南平中心区停车难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六

x月份,县政协xx委员对城区停车难进行了专题调研,目前我县机动车数量与公共停车位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特别是在重点地段,如:xx等地点;在重点时段,如就餐时间、娱乐时间、上下班时间、学校上学放学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期间问题更加严重。造成停车难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我县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据不完全统计,xxxx年以来增速都在xx%以上,截至今年x月底,全县拥有机动车x万余辆,其中汽车xx辆,摩托车近x万辆。

二是县城区能提供的公共停车位(指在道路上划定的停车位,不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停车位)数量有限,目前仅有公交车停车位xx个、公共停车位xxx个。

三是一些具有公共属性的停车场所因各种原因长期闲置或挪作他用,如xx广场地下停车场长期闲置,xx体育馆地下停车场改为临时餐饮宴会场所。

四是老城区改造困难,开发建设缺乏整体性,新城区停车问题规划建设滞后于机动车辆增长速度,缺乏前瞻性。

五是一些公共停车位使用周转率过低,少数车主过度无偿占用公共停车位,造成某些热点车位一天只能为一辆车服务。如xx路两侧的停车位,常被附近一些居民、店主、企业员工当成自家车库,往往一停车,就是一个整天,导致群众办事时停车不便。

停车难不仅容易诱发产生影响市容市貌的不良现象,也影响着市民便捷出行,同时还带来加重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等问题。如因在小区、酒馆饭店外占道停车迫使人流、自行车流挤入机动车道;因停车难衍生的乱停车现象导致在危机时刻消防车、救护车无法快速抵达现场;因停车问题引发邻里纠纷等等。迫切需要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为此建议:

一、成立社会公共服务管理职责单位。参照xx市及xx县等地的做法,由xx县城市综合执法部门,负责xx城市停车场及车辆停放等综合执法管理。可以下设城市综合管理有限公司,具体做好城市停车场及车辆停放等综合性有偿服务工作。

二、科学规划城市停车场建设,“扩大容量,盘活存量”,整合现有停车位资源,加强部门协调,可尝试错时借道停车,提高道路利用率;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路段的停车监管,疏堵结合。

三、启用xx广场地下停车场。据了解,处在闹市区的xx广场地下停车场一直闲置,原因在于管理主体不明,未能及时确定由交警部门还是城管部门管理。该停车场xxxx年竣工,总造价xxx多万元,面积xxx余平方米,停车位xx个,可用停车位xx个,如能尽快启用,可明显改善xx街、xx路一带停车难状况。

四、在xx街、xx路等主干道安装道路停车收费仪表,提高车位周转率和利用率,在停车收费定价上引入市场机制,分区域、分时段、分时长收费,用经济杠杆引导合理利用停车资源。

五、大力宣传和倡导“绿色环保、低碳出行”,鼓励步行以及选用

7.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建议 篇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市私家车的保有量也快速增长。据《2018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年年末,我市常住人口××万人,私人汽车达××万辆。照此测算,××每3—4人就拥有一辆私家车,几乎是家家有车。而我市现在不少住宅小区,尤其是那些建于上世纪90年代前后老旧小区,由于前期的规划设计原因,没有建设地下车库或预留更多的地面停车位,造成小区的居民常面临“有车难停、有车不敢开”的窘境。如何让“停车不再难”已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民生问题。

一、主要问题

(一)“停车难”影响工作生活出行。由于老旧小区内的车位少、车辆多,有的车辆数甚至超出车位数的2—3倍,小区内经常是“车满为患”,停车位俨然已成为稀缺资源,往往是“一位难求”,回家稍晚点就没有车位,进小区的车排队等位成为家常便饭,出小区的车堵在里面出不去也是屡见不鲜,“停车难”给开车出行的人们带了极大不便。

(二)“停车难”滋生安全隐患。一些车主因找不到停车位或“图一时方便”索性把车乱停乱放,有的人甚至就把车违规停放在消防通道,形成安全隐患。例如:2019年12月2日在辽宁沈阳一高层住宅小区发生的火灾,就是因私家车堵塞消防应急通道,导致消防车、救护车无法在第一时间进入火场,延误了最佳救援时机,从而造成火势蔓延,使人员生命财产遭受到本可避免的威胁和损失。

(三)“停车难”引发矛盾纠纷。一些老旧小区内由于车位有限,加之物业管理不善,乱收停车费、行车秩序混乱、路面及绿化也遭到破坏,一些业主为抢占车位各出奇招,有“圈地”安装地锁的,有用链条将破旧自行车锁在地面上占地的,还有的使用废旧桌椅板凳、三轮车等“抢地盘”的,因车位之争导致的邻里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二、我市做法

为缓解首府老旧小区、公共场所停车难等问题,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和办法。

一是增加公共停车泊位供给。20××年起,大力实施“泊位工程”,在全市范围内新建××座吸纳社会力量建设的立体停车楼(场),提供了不少于×个停车泊位。20××年,开工建设×座立体停车库和×个地面停车场,新增泊位××个,有效缓解了居民小区内外停车难的问题。

二是完善公共交通路网建设。组织开展交叉口和丁字路、断头路、畸形路口的提升改造工作,逐步形成路网的“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实施“延伸工程”,新开通和优化调整的快速公交、大站快线、常规公交等各类公交线路,填补新建居民社区、城市周边公交盲区,大大提升公共交通便利度,引导小区居民公交出行、绿色出行。

三是加强高新技术科学引导。推进路侧停车泊位等智慧停车服务试点,将每隔×米安装一台的高位视频设备与后台智慧停车系统连接,对×至×个泊位进行实时监测,驾驶员通过手机应用软件掌握道路沿线各停车场的剩余空位数量及进口方向的信息,有效提高停车效率。

三、相关建议

(一)盘活现有停车资源。一是增加停车面积。对老旧小区地上的公共绿化设施进行改造,发挥乔木占地面积较少、养护成本低的优势,将小区内每幢楼房前后及道路边的大部分草坪、灌木丛,改建成常绿乔木树下的停车位面积。二是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依法依规加大对住宅、商业配建停车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只售不租、挪作他用等导致停车泊位大比例空置的行为,责令限期整改,恢复停车功能。三是用好闲置资源。通过相关政策设计,鼓励引导老旧小区周边的人防工程、学校操场、有安全管理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停车泊位错时共享、合并停车,最大限度释放停车空间资源潜力。

(二)加强公共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在强化建设方面,将老旧小区内部及其周边停车场建设管理纳入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征收或其他房屋征收改造计划,明确牵头、责任单位,多部门协同参与形成合力,共同增加停车泊位的供给。同时,鼓励民营资本用好政府出台的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停车场的具体政策,积极参与老旧小区内部和周边的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推动停车场项目设计、施工、设施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在优化管理方面,通过调整老旧小区的停车费,使其高于或与周边保持一致,分流部分费用敏感业主,以缓解小区停车费和市场脱节所造成的“硬塞”现象。同时,积极推广大数据、人工智能、无感支付、物联网、5G等数字技术,普及“停车诱导”服务,探索车位共享和车位预约功能,将停车场、停车位与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相联系从而实现“自动泊车”,进一步提高停车效率。

8.缓解“停车难”调研报告 篇八

城市停车设施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县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县城区“停车难、交通堵”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城区交通堵塞、停车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到群众的生活质量,严重制约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宝鸡副中心城市”的崛起,在全县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

一、我县停车设施的主要类型和数量

我县停车设施的类型按照建设主体、来源及产权性质主要分为四类:由政府兴建为社会公众提供办事、消费或停放保管服务的路外公共停车场;由建筑物开发建设单位按规划配套建设的配建停车场;利用城市道路临时设置的道路停车位;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建筑区划内或村居街巷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设置的划定停车位。

按照停车需求分为居住地停车、工作地停车和公共停车(办事或消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陇县路外公共停车位483个,道路临时停车位500个。从2015年我县汽车拥有量5.3万辆到2017年我县汽车拥有量为8.1万辆的增长速度来计算,到2020年陇县汽车拥有量将达到10万辆。

二、“停车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心城区停车位总量不足

由于目前小汽车购买和使用成本较低、替代出行方式的公交服务水平不高以及价格杠杆的调节不到位,导致了小汽车的使用过度,加剧了停车位供需紧张。近几年,陇县机动车增长进入了以私人小汽车为主导的高速增长阶段,私人小汽车每年净增0.93万辆。从停车位供应角度看,我县停车设施的供应明显滞后于停车需求。停车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建筑物停车配建车位和社会公共停车位的供应总量增长速度缓慢,停车位与汽车现有量比例严重失衡。停车位缺口大,停车供需矛盾突出,是引发“停车难”的直接原因。目前,尚德路、崇文路、文化路、东大街、西关等城区主街道是“停车难”问题最严重的区域。如果按照国际上停车泊位需求与汽车拥有量之间约1.2至1.4倍关系的普遍规律来计算,我县约需7万左右汽车停车泊位,泊位缺口更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停车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扩大。

(二)现有停车设施利用率不高

由于我县现有停车泊位数量少、规划建设不便利等原因,为数不多的陇马路停车场等公共停车场利用率比较低,大多数办公工作地停车位白天不够用,晚上闲置;而住宅区停车位则是晚上不够用,白天闲置。全县公共停车场的车位利用率仅为30%左右,普遍存在“有位无车停、有车无位停”的现象。

(三)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相对滞后

停车场建设规划的滞后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建筑物停车位规划配套建设标准的缺失与滞后,各镇街目前还没有编制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历史“欠账”较多,是造成“停车难”的又一原因。2010年以前建设的商业、住宅楼几乎没有考虑配建车位,2010年以后虽然有配建标准,但标准很低,严重滞后于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一些新建的商住楼建设规划缺乏前瞻性,新建小区密度大,停车设施不够,公共停车场不能满足新城区迅速发展的需要。

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多头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停车难”问题的解决。一个标准停车位仅15平方米左右,不仅涉及规划、国土资源、发改、住建、公安、交通、城管、消防等多个政府部门,还涉及业主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公司等建设管理方。部门条块分割,缺乏统一、协调、长效的综合管理机制,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使得新的停车场建设速度缓慢。另外,由于车位配建规划监督、违章停车等环节的行政执法管理力度不够,处罚措施实施不到位,一些建设项目不建或少建车位,停车位缺口大,造成了乱停车--处罚不到--还是乱停的恶性循环。

(四)对公共停车场建设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扶持和优惠政策。

近年来,我县加大了城区建设和城区道路交通建设的力度,在道路交通的管理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动态交通的建设情况相比,对静态交通相对投入不足,公共停车场发展缓慢,投入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政府在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停车场的建设方面,至今还没有明确的实施方案和相关扶持政策。

(五)乱停乱放、占道经营较严重,影响道路通行和居民生活。

部分驾驶人员规范停车认识不够、文明意识不强、守法意识淡薄,直接导致了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的发生。

机动车在中心城区机动车道、人行道及消防通道乱停乱放问题较为严重。机动车道上的占道停车,使原本狭窄的东大街、西大街等主车道变得更窄,大大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造成行人无路可走,只能穿行于车辆和车流之间,严重影响了行人的交通安全,加重交通堵塞,造成交通秩序混乱和交通事故。

由此可见,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危害严重,不仅影响道路通行、交通安全,而且对市容环境、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等多方面的消极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三、缓解“停车难、交通堵”的对策和建议

缓解“停车难、交通堵”问题,切实加强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不仅是改善城市停车状况、缓解城市“停车难”和交通拥堵的客观需要,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及全社会应引起足够重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加强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与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实施出行畅通工程、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全面促进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缓解“停车难”问题是一项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系统工程和民生工程。既要立足当前,也要放眼长远,标本兼治,多管齐下,先急后缓、循序渐进分阶段实现目标。当前,应针对停车设施建设热情不高、管理薄弱的具体实际,一手抓扩大车位供给,一手抓科学管理,采取行政、经济和法律等多种手段和综合措施,通过制定相应的行业发展政策,健全停车管理机制,完善停车管理办法,建立合理的收费体制,优化停车资源挖掘潜力、改善停车秩序,推动停车行业走向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道路,逐步形成城区停车以配建停车为主体(65%)、以路外公共停车为辅助(30%)、以路边停车(5%)为适当补充,与城区整体交通系统相协调、供需和谐的静态交通格局,缓解我县日益严重的“停车难、交通堵”问题。

(一)建立和完善科学高效协调的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及管理体制机制。

按照合理分工和相对集中的原则,从规划、建设、执法、行业管理及运营等各个环节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停车管理职责,形成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陇县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办法》,推进停车管理依法行政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对停车行业的统一、协调和综合管理。

科学合理利用价格杠杆这一经济手段调节和规范停车行为。要按照科学配置资源、合理调控需求、规范管理收益的总体要求,在综合考虑资源占用成本、交通结构调控成本、设施建设成本和经营管理成本等因素基础上,完善公共停车场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和完善停车价格定价和调整办法,严格规范停车收费管理。

鼓励采取差别化费率调控停车需求和停车资源,实行从城市中心区向城市外围由高到低的停车级差价格,强化停车需求调控管理;对于同一地区公共停车设施,停车价格采取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室内高于室外的定价原则,同时建立不同类型停车场收入调节机制,引导停车资源合理使用;应根据占用停车资源的差别,合理确定不同车型、不同停放时间的停车费率。要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的原则,按产权性质公平合理制订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充分发挥停车收费调控供需的作用,改变我县目前普遍存在的“有位无车停、有车无位停”、“路边满、路外空”等不合理的停车状况。

(二)规划先行,引导停车行业科学发展。

一是编制区、镇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规划是基础,规划先行在解决城区停车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确定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目标进行制定。在摸清停车矛盾现状、科学预测停车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差别设施供给和停车需求调控管理的原则,研究确定城市停车总体发展策略、停车设施供给体系及引导政策、社会公共停车设施布局和规模,明确建设时序和对策。

根据全县汽车消费的发展趋势,实施系统的、整体的停车设施规划和超前规划,将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与整个城区发展的规模、方向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动态的停车规划体系。根据居住地停车、工作地停车、公共停车等不同停车需求的影响,及时制定并调整中心城区停车规划配建指标,实行设施区域差别供应;通过新建公共停车场位、利用小区地面空地加建地下停车库、改建多层机械停车库。在规划和建设停车设施时,要充分考虑未来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普及和推广的需要,建设、改造或预留充电等相关配套设施,以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要求。

二是适当提高建筑物规划车位配建标准,从源头上加强城市停车设施配置。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是城区停车位供应的主体,从投资、建设、运营效果看,配建停车场比路外公共停车楼(库)更容易实施。当前结合南岸城区开发的进行,根据各类建设项目的性质和停车需求,以及城市停车总体发展策略,兼顾当前、立足长远、因地制宜地组织研究制订地方性城市建设项目停车设施配建标准。要根据城市发展和城市交通变化情况,及时对停车设施配建标准进行调整,合理确定停车设施配建指标,努力扩大配建停车的供给规模,从源头上加强城市停车设施配置。在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酒店、餐饮娱乐休闲、商场超市、农贸及批发市场、体育场、展览馆、图书馆、医院、旅游场所、车站等公共建筑和商业街(区),必须配建或增建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大型公共建筑工程设计没有停车场规划的,城市规划部门不予批准建设。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根据需要配建满足本单位车辆使用的停车场,并按一定比例配备公共停车位给外来办事人员。应配建停车场而未配建或停车场地不足的,按照规划建设程序逐步补建或扩建。鼓励建设项目利用地下空间以及人防工程配建停车设施,按配建标准建设的地下停车场面积,不纳入容积率计算范围。

(三)加大投入,争取短期内扩大公共停车位供应。一是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投入。国外经验证明,只有区内公共停车位至少达到区内汽车总数15-20%时,才能有效缓解停车困难问题。城市公共停车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应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完善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的用地供给、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等保障机制及措施,适当加大对公共停车设施建设的投入。每年依据城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停车场建设的专项规划投入足够的建设资金,重点是停车场建设的征地拆迁、周边道路设施建设、大型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停车―换乘”枢纽性停车场的建设。在停车困难的老城区,利用各种可能条件(如公共广场、运动场地下、建设项目的边角余地以及闲置地等)建设公共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库。

二是采取相应的扶持优惠政策,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停车场建设。针对公共停车场建设成本高、资金回收期较长、投资回收率低、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参照区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的优惠待遇,政府要从加快建设、简化审批、用地、价格、税费等多方面提出具体的鼓励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各种类型的路外公共停车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针对停车“有需求无市场”、市场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发挥政府在行业发展中资源配置、培育市场的作用,适时出台停车场经营管理办法、停车位出让、转让办法等相关政策,解决停车场(如地下车库)、停车泊位的权属、交易方面存在的障碍,推动车位进入市场流通、提高资金回收水平,调动多元化投资建设停车场库的积极性,逐步培育和维护停车行业市场的形成和运转。

三是严格控制并科学施划路边停车位。为缓解停车设施不足的矛盾,在统筹考虑城市道路等级及功能、地上杆线及地下管线、车辆及行人交通流量组织疏导能力等情况下,可在有条件的路段设置一定数量的路边停车位,提供短时停车、夜间停车服务,并通过高收费加快周转,一定程度缓解“停车难”。另一方面,要结合道路负荷度的变化、路外停车场的建设情况,经常对路边泊位进行动态调整。在路外停车位比较充裕的区域,不得占用道路设置路内停车位。例如在公共停车场200米范围内原则上不宜施划路边停车位。

要依法加强对占用道路停车位设置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惩罚手段严格管理,充分发挥现有道路设施功能,提高道路服务水平,保障道路安全和畅通。

四是整合资源,多管齐下,缓解“停车难”。停车场从规划到建设需要一个过程,而且由于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制约,“停车难”的解决并不能一蹴而就。现阶段应积极整合现有的停车资源,采取多项改善措施,“多管齐下”。由于管理体制与权属的原因,城区的停车资源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大有潜力可挖,实施“社会停车资源整合”试点,建设社会停车资源综合利用网络,实行错时停车,为周边居民提供停车服务。把上班时间闲置的小区停车位和下班时间闲置的办公楼停车位充分利用起来。鼓励单位专用停车场在满足自用的前提下向社会车辆偿开放,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要带头执行。根据向社会开放泊位数量,在工商、经营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优惠。

(四)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形成规范有序的城区停车秩序。

一是加强对建设项目停车配建规划的监督检查。规划部门在规划管理中,通过规划设计条件审批、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审批、建筑方案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条件核实等几个审批环节,对建设项目配建停车设施进行监督。建设部门要在建设项目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工程竣工验收、房产测绘成果审查入库、房产登记等环节,加强对配建车位的动态监督和管理,在停车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时要求建设方出具车位分布图、车位平面图等竣工图。对竣工投入使用一年以上的建筑物,规划、建设部门要检查监督规划停车位的落实情况,禁止配建停车设施挪作他用,对不按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停车场的单位以及改变用途的行为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责令整改。二是规范城市停车行业管理。要对城市专业停车服务经营单位实行特许经营管理制度,制定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公开、公平、公正地择优选择停车服务经营单位。要引导建立行业协会,建立行业服务评价制度,加强行业自律,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停车服务经营单位的监管力度。采取优惠政策,促进停车产业化发展。

城市停车服务经营单位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内部经营管理制度、收费制度和服务规范。要加强对停车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停车服务水平。所经营的停车场应具有完备的停车设施,配置完善的安全监控设施,设置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标志、标线。

三是要强化管理、严格执法,加大对违章停车、违规收费的处罚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驾驶员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增强其守法意识,从人的意识这一源头治理“乱停车”问题。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更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针对乱停车现象,公安交警部门应加强巡查频率,及时制止各种乱停车行为,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对违规驾驶员进行处罚。

(五)积极探索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市场化的新路子。在政府职能转变时期,面对停车行业产业化这个课题,按照国家倡导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多元化的思路,积极开展停车场建设经营方式的探索和试点。开展建设模式试点,采取适宜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建设停车场。采用BOT模式,通过招投标选中企业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停车场。特许权期限内,项目公司利用停车收费收回投资和成本,并获得合理回报;特许期满,把停车场移交给政府。或者采取政府以土地入股并委托公司代为管理的方式,与社会资金组建公司建设、经营停车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六)完善公共出行系统,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市民出行习惯,减少公共停车需求。

无论是通过行政手段还是经济手段来缓解“停车难”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城市道路空间资源有限情况下的无奈选择。资源有限,需求无限。城市交通拥挤的真正改善,缓解“停车难”要立足长远,跳出停车看停车,根本措施还在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同时改善自行车和步行等非机动交通的出行环境,为所有出行人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提高替代小汽车的出行方式的服务水平,使人们自觉调整出行方式,减少停车需求的无限增长。建议县政府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从资金投入、路权保障、用地安排、设施建设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加快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快捷、经济、方便、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引导和鼓励市民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同时建议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媒体、网站,加大公共交通政策、公共交通投入等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加强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到机动车尾气已成为目前空气主要污染源、严重危害健康,大力倡导“绿色出行、利己利人”环保意识,逐步转变市民出行观念和习惯,争取广大市民理解、支持、参与绿色出行,引导和鼓励市民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减少私人汽车出行造成的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污染,从根本上缓解我县“停车难”的问题。

上一篇:高三年级英语作文:我的生活态度下一篇:财务部管理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