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语上期末考试(精选7篇)
1.部编版八语上期末考试 篇一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试题满分为100分,题型有选择题、改错题题、材料题、三大类型;和中考题型一样从试题难易程度上来说,比较适中;也没有怪题、偏题现象;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是一份很不错的试题。
二、答卷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八年级四个班,我所带的八3班平均分55分,八4班平均分54分,从整体上看,成绩不理想。
下面把学生失分较严重的地方做一具体分析:
第一大题共10个选择题,分值为50分,总体来看学生得分高低不匀,最高分40分,最低分0分;失分的题目比较分散,说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第二题材料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不够明确,不懂得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对自由发挥的问题把握不住要点。总体来看试卷出现的缺点是书写不工整,不规范,说明了学生在思想上重视的程度不够。
三、教师改进措施
1、要依据《课标》进行教学
《课标》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课标》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什么以及学到何种程度,都 2014初中期末考试题库一一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
2、固本强基,狠抓基础知识落实
基本知识点的落实: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是历史最基本的知识点,必须牢固掌握,反复记忆是最重要的方法。
3、注意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归纳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4、加强对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2.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二
1.读听课文,读懂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探究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内涵,学会用规范语言进行赏析。
3.有感情朗读课文,增强体悟,升华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深刻语句的含义。
2.品悟课文主旨,升华情感。
难点:品味关键语句的深刻内涵,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精品课件】
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则名言。
课件出示:
1.溪水从湖泊注入大海,一路上都在不停地奔流;陨星划过长空,每分每秒都在燃烧;它们的“真美”,它们的“意义”,就存在于整个活动过程当中。假如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只为等待最后才可能到来的那个好时刻,而忽略了整个生命的过程,就实在是太愚蠢了。
_____严文井
2.烟囱从早到晚不断的排出一股股浓烟;这本来是烟囱该做的事。所以他从来不声不响,更不为这件事自吹自擂。 _____严文井
3.幸福的生活是一种由爱鼓舞、由知识指导的生活。
_____罗素
4.青年时期是豁达的时期,应该利用这个时期养成自己豁达的性格。
_____罗素
以上这四段饱含哲理的话分别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散文二篇》的两位作者——严文井和罗素所说的。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两位作家。
二、认识作者
【精品课件】
严文井(1915—20xx),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
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1945一1951年任《东北日报》副总编辑。到北京后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严文井散文选》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出示严文井图片)
罗素(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出示罗素图片)
可参考【知识总汇】
三、自读感悟
《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两篇哲理散文,所谓哲理散文,顾名思义,就是讲哲理、论道理的散文,或者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它一般十分工整,不但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还具有行文对仗、韵味无穷的美感,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升华精神的良方。它一般分为经典哲理散文、爱情哲理散文、生活哲理散文、友谊哲理散文。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两篇简短而精美的文章,尝试着概括一下两文的思想主旨,画出文中你觉得最有哲理和最感动你的语句。
小组内分享对课文主旨的认识和自己觉得最富含哲理的句子以及最触动自己的句子。可以按照以下表述样式进行语言组织。
课文主旨:“作者通过……,表达了……,体现了……”
富含哲理的句子:我觉得“……”这个句子最有哲理,它……
触动自己的句子:我觉得“……”这个句子最打动我,因为……
四、班级展示
【精品课件】
(一)《永久的生命》
1.读完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主旨?
预设:作者通过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一上来用深沉的文字呈现了青春易逝,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客观事实,将读者带入到悲凉而又无奈的思考中,接着又点出我们不该为此感到悲观,因为生命自身是神奇的,不断流动,代代接续,永远不朽。生命在每个个体身上是分散的、暂时的,可是它却充满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永不休止的歌颂,体现了作者豁达的胸怀、舒畅的心境。
2.分享文中最富有哲理的句子。
预设:我觉得“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这个句子最富有哲理,它交代出了生命像花儿一样,虽然终将要凋零逝去,但它却在不断延续,不断繁衍,永不休止,实现了永生永存,始终能够给世界带来活力和新鲜。我们应该赞叹生命的这种代代延续。
3.最触动自己的句子分享。
预设:我觉得“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这个句子最触动我,因为它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暴君的无理与傲慢、残忍与杀戮只能消灭部分的个体生命,却无法消灭代表正义的力量,因为生命在代代接续,永远不朽。所以,我们应当为那些为了人类正义事业而献身的生命致敬,也应该为他们感到欣慰,因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正义的生命在不断延续。
(二)《我为什么而活着》
1.读完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主旨?
明确:作者罗素通过开门见山地回答题目提出的问题,给出了“我为什么而活着”的答案: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真谛的认识和神圣性的歌颂、对丰富而奇妙知识的渴求、对人类苦难的的深深很同情。表现了作者可贵的认识、高深的思想以及博大的情怀。带给读者的是深深的震撼和感染。
2.分享文中最富有哲理的句子。
预设:我觉得“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个句子最富有哲理,它交代了这者认为爱情是神圣的,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以圣洁的心灵来关照和看待爱情,它能让人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和描绘的天堂景象。作者的观点引领人走向神圣和高远,假如我们能做到用这样的神圣的心态来对待爱情,我们必会抵达爱情的彼岸。
3.最触动自己的句子分享。
预设:我觉得“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被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这个句子最触动我,因为它写出了作者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作者为人类的种种不幸而感到悲伤和同情,渴望他们能从不幸和悲惨中解脱出来,可是个人的力量却又无可奈何,力不从心。我们被作者的情感所感染,我们也应该向作者罗素学习。
五、问题探究
课件出示:“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再把它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1.这段文字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说说你对这段话含义的理解。
明确:对比。作者把人生和衬衣进行对比。一件衬衣脏了、破了可以通过洗涤和修补重
现本来的模样,而人生却不能如此。也许我们能够忘却曾经的忧愁,但是岁月的风霜所留下的痕迹却一定会体现在人的身体和容颜上。对比能够突出青春易逝、机体不断衰老的事实,印证了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我们都非常可怜!”这一观点。
2.《永久的生命》一文的主旨在于感谢生命的奇迹,赞美生命的的不朽,可以一上来却用一种悲伤、低沉的情感基调讲述了时光容易流逝,青春不能长在。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欲扬先抑。
好处:使文章情节多变,波澜起伏,造成前后鲜明对比,更有利于突出本文的主旨:对生命自身奇迹的咏叹,对生命不朽的歌颂。给读者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3.阅读《我为什么而活着》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追求爱情的原因有哪些。明确:
(1)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2)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3)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4. 你又是如何看待爱情的神圣性的?
预设:爱情是两个孤独的灵魂神奇的不期而至,是走过人生沙丘之路上彼此的搀扶和陪伴,它能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关照与慰藉。爱情需要彼此的吸引,更需要真诚的付出和勇敢的担当。
5.读完第四自然段,你觉着作者罗素具有怎样的情怀?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境和语气来朗读这段文字?
明确:具有悲天悯人、关心疾苦的普世价值和大爱无边的情怀。我们应该用哀伤的、深沉的、悲壮的情感和语气来朗读这段文字。
六、朗读升华
本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两篇经典的外国哲理散文,它们不但饱含人生的哲理,彰显着人性的光辉,而且语言婉转流畅,富有诗意美。从严文井那里,我们懂得了:因为生命的代代接续与永远不朽,所以我们应该豁达地看待人生。从罗素那里,我们看到了爱情的美好、知识的神奇以及作者那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不禁让我们产生了深深的触动。
优美的哲理散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下面,就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将两篇散文朗读一遍。
七、作业设计
模仿本课所学两篇散文的语言风格,写一篇有关你对人生感悟的散文,要求:语言优美、有真情实感、角度自选,字数200以上。
八、板书设计
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篇三
1.锐不可当:阻遏:不含:2.编算:寒噤:仄歪:张皇失措:提防:
3.精疲力竭:肃穆:4.不可名状:瞥见:5.憧憬:荒谬:6.震悚:惶急:
7.狼籍:簌簌:蹒跚:颓唐:踌躇:8.尴尬:9.愧怍:滞笨:塌败:
10.伎俩:颠沛:11.惟妙惟肖:巧妙绝伦:推崇:胜景:13.标本:嶙峋:雷同:
14.玲珑:矫健:迥然不同:井然有序:掩映:15.伧俗:休憩:16.周而复始:销声匿迹:载途:17.繁衍:濒临:相安无事:18.劫难:追溯:遗骸:19.扼制:斑斓:劫掠:20.束手无策:
三、文学常识
1、《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
5.《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
10.《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等。
11.《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12、《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13、《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的思想家、教育家。
14、.《望岳》《春望》《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篇章,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
15、《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其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16、《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陶隐居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的词首开豪放之先河。散文创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
17、《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瑾.
18、《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19、《使至塞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王维,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是盛唐极负盛名的诗人,画家。
4.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随笔 篇四
我深深知道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语文教学必须深入挖掘教材,探索现有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关怀的同时,通过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学习语文知识,习得基本技能,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发展,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下面,我就谈谈教学八年级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难点
面对新的教材,我首先把教材认真地整体诵读,研读《语文新课标》,再细细阅读每一单元的文章,明确每个单元的训练重点,然后再钻研每篇课文,确定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也能基本做到得心应手。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学好语文,从习惯抓起。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开始阶段,打好坚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习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这个班的学生有的爱拖欠作业,有的字迹潦草,有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我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例如,学生书写潦草,不规范,我便寻找其中的原因针对性的指导,要求学生每天练字开展写字比赛,表扬优秀者,耐心说服字迹潦草者,督促其纠正不良书写态度和习惯。良好的写字习惯是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上来了。
三、夯实基础知识,引导课后复习
语文,就是学语,习文。识字、写字教学不能放,朗读练习不能少,写作练笔很重要,语文课,花俏什么,扎扎实实,简简单单才是本色语文。于是,我在识字、写字教学时,用形象化的语言和形象化的动作把孩子们带入美好的境界,并帮助他们掌握写字技巧 ,对一些容易写错的或者混淆字词做到防患与未燃,如即、既等。教学生字词,做到讲透,并指导方法。针对班上大部分学生汉语拼音没过关的状况,我反复强调汉字的读音、声母、韵母,还带拼音听写,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这一部分学生在这一方面有了明显进步。此外,在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精讲精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子曰:“温故而知新。”学生学完了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之后,我便引导学生对课堂笔记作一番整理,在温习与梳理中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够较好地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为了不让后进生掉队,我花费了很多精力,上课时关注,课后补习,个别辅导,同学帮助……想方设法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四、关爱学生,赏识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学生意识到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语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同时你上的课他也会喜欢。于是我不但从学习上关心学生,还从生活上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个班的学生不可能都是你心中的乖孩子,对一些调皮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眼光来对待他们。对自卑的学生,鼓励与赏识会让他们树立信心,走向成功,对屡犯错误的学生,聪明的惩罚会在鞭策中让他们战胜自己,找到自我。恰当的惩罚是必要的。在激励教育,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我们要赏识每一个学生,而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良习惯不能听之任之。
5.部编版八语上期末考试 篇五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1.鸦片的走私:19世纪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英国进行鸦片走私。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3.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战争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挑起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1842年8月,清政府向英军求和。
4.《南京条约》
(1)地位: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2)内容:《南京条约》可归纳为“五亿(议)港元”
(1)“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2)“亿(议)”指英国商人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3)“港”指割香港岛给英国;
(4)“元”指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附件中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5.1844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获得了比英国更多的在华特权。6.影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爆发: 1856年,英国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挑起了新的战争。英法发动战争完全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是帮凶。2.列强罪行:(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9世纪下半期,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3.签订条约(1)《天津条约》: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对英、法分别赔款400万和200万两白银。(2)《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加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的一部分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
4.战争影响: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两万,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在永安建制,分封重要将领。
2.定都天京: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南京,改名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至1856年,北伐西征以后,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但由于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3.后期斗争:清军一度威胁天京,被陈玉成和李秀成击退,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清军全力反扑,于1861年攻陷安庆,天京城形势危急,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4.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起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1.代表: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3.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后期以“求富” 为口号,创办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4)介绍西方文化,创办新式学堂。
4.失败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失败的根本原因:旨在维护腐朽的清朝专制统治,内部腐朽和外国势力的挤压
5.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1.战役:丰岛海战:1899年,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平壤失陷 黄海海战: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北洋舰队主力尚存。辽东战役:徐邦道牺牲,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2.《马关条约》
(1)时间:1895年4月,清政府派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
(2)内容: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3.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4.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也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第6课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时间:1985年春 代表:康有为、梁启超 目的:拒和,迁都,变法
影响: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报刊:上海的《时务报》(梁启超)、天津的《国闻报》(严复)
戊戌变法 :时间:1898年6月—9月。代表: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等。
经过: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诏“明定国是”,宣布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废除变法法令,变法失败了。4.内容
(1)经济上:设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2)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3)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4)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5.意义:戊戌变法所开启的制度改革以及思想启蒙并未中断,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6.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杨深秀及康广仁被捕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1.义和团运动
(1)兴起: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华北数省的贫苦民众,以反洋教为共同目标,形成了民间组织——义和团。
(2)发展:1898年,山东冠县义和拳首领赵三多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他们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大批涌入京津地区。
(3)失败: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下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义和团运动在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2.八国联军侵华
(1)时间:1900年6月,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匈等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2)斗争:在廊坊阻击战中,中国军民与八国联军展开血战。在大沽口,八国联军舰队遭到大沽炮台守军的顽强阻击。在天津保卫战中,聂世成壮烈殉国,义和团和清军痛击了外国侵略者。(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①时间:1901年。
②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在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使馆区,不允许中国人居住,列强可驻兵;拆除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4)影响: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加深。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自命洪秀全第二
兴中会:(1)成立: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成立。
(2)性质: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3)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提出“振兴中华”宗旨。(4)影响:策划了广州起义,最终失败
章炳麟《博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书》 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中国同盟会(1)成立: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民报》是其机关刊物。
(2)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纲领: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正式提出“民族(前提)、民权(核心)、民生(发展)”的主张,即三民主义。
(4)影响: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9课辛亥革命
萍浏醴起义 1906 刘道一 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声望大振 安庆起义 1907 秋瑾 徐锡麟 失败被捕,壮烈牺牲。广西起义 1907 孙中山 黄兴
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1911年 黄兴 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武昌首义:1911年10月10日 主要力量: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过程:占领楚望台→猛攻湖广总督→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和汉阳→成立湖北军政府,选黎元洪为都督全国十几个省宣告独立。3.意义::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1.中华民国的建立:
背景: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临时总统:孙中山 副总统:黎元洪 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2.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1912年4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
袁世凯成功窃取革命果实根本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二次革命:时间:1913年
经过:宋案”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被迫流亡日本。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对内政策:①迁都北京,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②下令解散国民党
③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④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2.对外政策: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2)称帝:1915年12月,袁世凯公开下令恢复帝制,准备在元旦登基。3护国战争 时间:1915年底
经过:孙中山发表《讨元檄文》号召维护共和,1915年底,蔡锷组织护国军北上,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在各种力量的讨伐声中,袁世凯被迫撤销帝制,不久在绝望中死去。4北洋军阀的统治
(1)军阀派系:冯国璋、曹锟为首的直系;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2)军阀混战:把持政权,任人唯亲。衣服帝国主义,争夺地盘,不顾人民死活。无视国法,祸国殃民。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兴起: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2.代表: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3.口号: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4.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5.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6.文学革命
(1)胡适:1917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大力提倡白话文。
(2)陈独秀:1917年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公开打出了“文学革命”的旗号,主张变革文学内容。1918年起,《新青年》全部改用白话文发表文章。(3)鲁迅:《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7.影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但是对于东西方文化带有绝对的肯定和否定。8.对待东西方文化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第13课 五四运动
(1)导火线: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 等口号,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
(3)爆发:1919年5月4日,爱国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游行示威。
(4)经过:第一阶段以学生为主;第二阶段,陈独秀起草《北京宣言》6月5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斗争的主力军。
(5)结果: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6)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早期党组织的建立: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2中共一大的召开
时间:1921年7月 地点:上海 嘉兴南湖 参加人员: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内容: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成立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新”在哪里? 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3中共二大的召开
时间:1922年7月 地点:上海
内容: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制定党的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措施: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成就: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顶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罢工运动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的残酷镇压。
6.部编版八语上期末考试 篇六
历史试题
考试时长:60分钟 卷面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1.电视台每年以“感动”为标准评选“感动中国”人物,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评选,你认为183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有资格当选的是()
A.康有为
B.林则徐
C.洪秀全
D.孙中山
2.英国在香港设官治理,逐步将香港变成侵略中国的重要基地开始于()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缓挥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3.“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这里的“转折”是指()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
4.近代史上,中国的国都北京数次遭到外国军队入侵。其中首次入侵北京的是()
A.八国联军
B.英法联军
C.英国军队
D.日本军队
5.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A.俄国
B.日本
C.英国
D.美国
6.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860年发生的火烧圆明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
B.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侵占我国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
D.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炮轰广州。
7.在一次校内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杨秀清
B.李秀成C.洪秀全
D.石达开
8.学习完《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后,一名同学回家给爸爸讲述有关太平天国的故事。你认为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
A.1856年秋,太平天国发生天京事变,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
B.太平军取得了北伐、东征和西征的胜利
C.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D.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9.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此歌谣反映出()
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
B.天京事变造成悲剧
C.太平天国占领天京
D.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10.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
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这段话反映了()
A.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
B.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
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
11.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
‘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这
里评述的“某一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2.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他主张()
A.
创办民用工业
B.任用维新人士
C.实行三民主义
D.宣传民主科学
13.2015“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有了新进展,发现了一枚刻有“云中白鹤”的印章,专家认为该印章是致远舰管带的私人物品。该印章的主人是()
A.刘步蟾
B.林永升
C.邓世昌
D.丁汝昌
14.下图为张自强同学在学习《马关条约》的影响时所做的课堂笔记,但笔记内容不够完整,请你帮他对该内容做进一步的完善()
A.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开始遭到破坏
B.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5.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战争分别指()
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1893年,中国消费品原料进口占进口总额的13%,到1903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2.3%,导致中国近代消费品原料进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B.中俄《瑷珲条约》的影响
C.中日《马关条约》的影响
D.《辛丑条约》的影响
17.“非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欲为亡国之主。”这句话来自()
A.李鸿章的奏折
B.光绪皇帝的上谕
C.林则徐的文稿
D.陈独秀的文章
18.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以下选项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训练新式陆海军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19..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成立
C.创办《中外纪闻》
D.创办万木草堂
20.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老木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老金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老德说:“我家现住在东交民巷。”赵老刚说:“我在总理衙门当过差。”他们中肯定有一个在说谎。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谎人是()
A.王老德
B.李老金
C.张老木
D.赵老刚
22.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雨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3.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阐发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24.鲁讯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其中“民国六年”指的是()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25.20世纪初,袁世凯窃国、登上民国总统之位,定孔教为国教,提倡尊孔读经,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其目的是()
A.大力宣传儒家学说
B.实现独裁和专制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反对封建专制
26.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护国军力量强大
C.没有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大力支持
D.北洋军阀力量分裂
27.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二者的共同主张有
()
A.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
B.推翻君主制度
C.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
28.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C.成立了中华民国
D.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9.在北京东城区五四大街上有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我们纪念新文化运动是因为它大力提倡()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自由、平等
D.民主、平等
30.“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兴起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五四运动
二、材料题:2题,共25分(31题12分,32题13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财政收人结构(单位:万两)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1)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农业税、工商税收入变化的趋势。(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商税收人发生变化的原因。(列两点即可)(2分)
材料二:李鸿章说:“中国长江外海生意,全被洋人轮船夹板占尽,近年华商殷实狡黯者,多附洋商名下,如旗昌、金利源等行,华人股份居其大半。闻本利不肯结算,暗受洋人盘折之亏,官司不能过问。若正名定分,立有华商轮船公局,暂准照新关章程完税免厘,略予便宜。”
(3)在材料中,李鸿章陈述了中国近代的什么经济现象?他的建议是什么?
(4分)
(4)李鸿章的主张在其洋务实践中有何具体表现?他的这一行为有何意义?(4分)
32.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难忘国耻】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同日本的战争。这些战争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材料一中“同英国的战争”“同日本的战争”分别是指什么战争?这两次战争之后,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4分)
【沥血抗争】
材料二: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2)
面临西方列强发动的三次灾难性战争,请你列举两例“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史实。(2分)
材料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件,这是哪个阶级的革命纲领?(2分)
【积极探索】
材料四:《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主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变法。
——川教《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4)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是指什么运动?掀起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列两个)(3分)
【铮铮誓言】
(5)为了祖国的明天,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想发下怎样的誓言?(2分)
三.小作文(共15分)
33.小论文题:1小题,共15分。
港珠澳大桥,是东亚建设的跨海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工程路线起自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接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珠海连接线,止于珠海洪湾,总长约55公里(其中珠澳口岸到香港口岸约41.6公里)。1983年,香港的建筑师胡应湘最早提出了建造港珠澳大桥想法;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顺利合龙。7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段的连接工作顺利完成。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它有「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它的建成对珠三角地区经济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对东莞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请以此为内容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标题自拟,文字通顺,言之有理,200字以上)
八年级上册期中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
B
A
A
B
A
6—10
A
C
B
B
C
11—15
A
A
C
C
C
16—20
C
B
A
A
D
21—25
A
D
A
C
B
26—30
A
C
C
B
C
二.综合题(共25分)
31.(12分)(1)农业税收下降,工商税收大幅度上升。(2分)
(2)外国资本的人侵,外商企业建立;洋务企业的创办;民族工业的发展等。(写两点即可)(2分)
(3)外国航运企业垄断中国交通运输市场,华人企业依附于外商受尽剥削。
建议:兴办本国的航运企业,并由政府大力扶植。
(4分)
(4)他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促进了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4分)
32.(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2)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邓世昌黄海海战等。
(3)
《天朝田亩制度》;农民阶级。
(4)
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
(4)《天朝田亩制度》;农民阶级。
(5)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等。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宽容就是忘却,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不要轻易放弃感情,谁都会心疼;不要冲动下做决定,会后悔一生。也许只一句分手,就再也不见;也许只一次主动,就能挽回遗憾。
世界上没有不争吵的感情,只有不肯包容的心灵;生活中没有不会生气的人,只有不知原谅的心。
感情不是游戏,谁也伤不起;人心不是钢铁,谁也疼不起。好缘分,凭的就是真心真意;真感情,要的就是不离不弃。
爱你的人,舍不得伤你;伤你的人,并不爱你。你在别人心里重不重要,自己可以感觉到。所谓华丽的转身,都有旁人看不懂的情深。
人在旅途,肯陪你一程的人很多,能陪你一生的人却很少。谁在默默的等待,谁又从未走远,谁能为你一直都在?
这世上,别指望人人都对你好,对你好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几个。人心只有一颗,能放在心上的人毕竟不多;感情就那么一块,心里一直装着你其实是难得。
动了真情,情才会最难割;付出真心,心才会最难舍。
你在谁面前最蠢,就是最爱谁。其实恋爱就这么简单,会让你智商下降,完全变了性格,越来越不果断。
所以啊,不管你有多聪明,多有手段,多富有攻击性,真的爱上人时,就一点也用不上。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谁在你面前很聪明,很有手段,谁就真的不爱你呀。
遇到你之前,我以为爱是惊天动地,爱是轰轰烈烈抵死缠绵;我以为爱是荡气回肠,爱是热血沸腾幸福满满。
我以为爱是窒息疯狂,爱是炙热的火炭。婚姻生活牵手走过酸甜苦辣温馨与艰难,我开始懂得爱是经得起平淡。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宽容就是忘却,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不要轻易放弃感情,谁都会心疼;不要冲动下做决定,会后悔一生。也许只一句分手,就再也不见;也许只一次主动,就能挽回遗憾。
世界上没有不争吵的感情,只有不肯包容的心灵;生活中没有不会生气的人,只有不知原谅的心。
感情不是游戏,谁也伤不起;人心不是钢铁,谁也疼不起。好缘分,凭的就是真心真意;真感情,要的就是不离不弃。
爱你的人,舍不得伤你;伤你的人,并不爱你。你在别人心里重不重要,自己可以感觉到。所谓华丽的转身,都有旁人看不懂的情深。
人在旅途,肯陪你一程的人很多,能陪你一生的人却很少。谁在默默的等待,谁又从未走远,谁能为你一直都在?
这世上,别指望人人都对你好,对你好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几个。人心只有一颗,能放在心上的人毕竟不多;感情就那么一块,心里一直装着你其实是难得。
动了真情,情才会最难割;付出真心,心才会最难舍。
你在谁面前最蠢,就是最爱谁。其实恋爱就这么简单,会让你智商下降,完全变了性格,越来越不果断。
所以啊,不管你有多聪明,多有手段,多富有攻击性,真的爱上人时,就一点也用不上。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谁在你面前很聪明,很有手段,谁就真的不爱你呀。
遇到你之前,我以为爱是惊天动地,爱是轰轰烈烈抵死缠绵;我以为爱是荡气回肠,爱是热血沸腾幸福满满。
7.部编版八语上期末考试 篇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
2、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
3、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教学重点:
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
教学难点:
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教学创意:
以反复诵读为手段,以抓关键词为方法,以情感变化为抓手,带动对文章脉络的梳理,对小石潭美丽景色的赏析,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体悟。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背诵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找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两个字。没错,“孤”和“独”,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寄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史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一记,《小石潭记》。
二、译读,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初读,圈出生字词,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读懂文意
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3、读出文脉
(1)作为一篇游记,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标示出表明作者游踪变化的词语。
从小丘西行——下见小潭——潭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记之而去
把握游记以游踪为序以及本文写景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特点。
(2)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品读,缘景明情
柳宗元为什么先是快乐的后来又悲伤了呢?下面我们就循着文脉来找答案。
1、品读“心乐之”。结合小石潭美景,感受其“乐”。
课文开头就说“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意思是声音很好听,使我很高兴,作者是“乐其水声悦耳”。请大家读课文,试着将“心乐之,乐其----”补充在文章某句话后面,连起来读一读,感受作者的“乐”。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心乐之,乐其潭水清凉。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心乐之,乐其岸边石头姿态万千,形态各异。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心乐之,乐其树木青葱,藤蔓翠绿,摇曳多姿。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心乐之,乐其潭水清澄纯净。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心乐之,乐其鱼儿自由灵动,调皮可爱。
无意间发现小石潭这么个幽静美丽的地方,作者自然是激动的,惊喜的。
2、品读“凄神寒骨”,结合小石潭氛围,感受其“凄”。
景美人乐,作者是不是流连忘返了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如此美景却不能长时间的停留,为何?“以其境过清”。朗读直接表现“其境过清”的句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体会作者凄凉悲伤的感情。
是什么引发了作者心境如此大的变化的呢?找到关键字。“潭西南而望”的“望”字。他望到了什么?“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并不美好的设喻,正是作者凄寒、迷茫的内心体现。指导朗读,语速要缓慢,语调要低沉,读出淡淡的忧郁之感和作者内心的迷茫。
四、悟读,知人论世
柳宗元明明站在潭边没动,眼前的景客观上也没有变,那为什么感受突然就不一样了呢?结合作者身世,从作者由“乐”变“凄”的微妙情感变化中领悟其孤独的内心世界。
屏幕显示柳宗元身世:(出身于官宦世家,少年有才名,20岁即中进士。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后任柳州刺史,4年后病逝于柳州任上,终年46岁。)
当作者向西南望去,见到了水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岸势如犬牙一般交错,于是有一种幽深不可测度的内心感受,而这一感受,似乎隐约的与自己被贬谪以来一贯的心境有某种契合,于是,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先前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勃勃生机了,而是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境遇何其相似,所以作者不禁触景伤情,为小石潭的处境感伤,也为自己感伤。所以再美的风景也只能带给他短暂的快乐,却始终走不进他苦闷而孤寂的心灵。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小石潭的美景,感受了柳宗元情绪的变化,触摸到了柳宗元孤寂却不颓废的心灵。推荐大家课外阅读“永州八记”中的其他作品,更多地感受柳宗元游记的独特魅力。
《小石潭记》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柳河东集》。
二、故事背景
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日光下澈
“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
1.全石以为底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2.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往
3.崔氏二小生
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不可久居
古义:停留;今义:住
(三)一词多义
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
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
不可久居(能够,动词)
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
竹树环合(环绕,动词)
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
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
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
隶而从者(跟从,动词)
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3.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
4.凄神寒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
5.心乐之
意动用法,以……为乐
6.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7.近岸
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卷石底以出。(主谓倒装,即“石底卷以出”,意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即“以全石为底”,意为“以整块石头为底”。)
2.省略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即“(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六)成语积累
1.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2.犬牙差互:形容地形交界处像狗的牙齿一样互相交错。
(七)名句积累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课文翻译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篁竹:成林的竹子。篁(huánɡ),竹林。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清冽:清凉。冽(liè),寒冷。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心里很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往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原文: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chí),水中高地。屿(yǔ),小岛。嵁(kān),不平的岩石。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译文:(潭)以整块的大石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原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表示估计数目。许,表示数目不确定。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澈,穿过,透。现在写作“彻”。
佁然不动: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愣住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间游到远处去了。俶(chù)尔,忽然。
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又忽然间游到远处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人逗乐。
原文: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溪岸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无法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原文: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邃(suì),深。
清:凄清,冷清。
译文:坐在小石潭边上,四面竹子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旁人,使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下了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原文: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随从我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随从。
译文:一同去游览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随从我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五、问题归纳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第二自然段所写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3.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4.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
不仅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凄苦的心境,寓情于景,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思想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这里的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7.文中作者运用多种方法绘景,试举例说明。
(1)点面结合。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2)动静结合。写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静中有动,更显环境的雅静。
(3)虚实结合。“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表面写鱼,其实也在写水,鱼为实,水为虚,以实写虚。
六、课文主题
【部编版八语上期末考试】推荐阅读: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期末09-04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06-29
部编版九上语文考试卷10-03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月考试题08-01
期末考试作文:迎接期末考试09-16
期末考试数学07-12
职中期末考试07-28
学期期末考试09-12
中学期末考试目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