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的点滴感想(精选5篇)
1.军训的点滴感想 篇一
转化后进生的点滴感想
今年,我接手了六年级两个班的教学,刚进班就发现班里太多基础很差的学生,为了要帮助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我从学生的“想学→爱学→能学→会学”这条主线进行了谆谆善诱的探索。
一、关心爱护后进生,激励后进生想学的愿望
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实验证明:许多后进生的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得到各自所需的及时的关心和帮助。因此,教师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后进生都要格外关心爱护,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困难,不失时机地激励他们产生“想学”的强虽烈愿望。比如多找后进生谈心、编座位照顾后进生、上课提问不忽视后进生﹑耐心回答后进生的提问、当面批改后进生的作业、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分别帮助一二个后进生等措施其效果颇佳。
二、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后进生爱学后进生由要我学到我想学是一个十分可贵的进步。
为后进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后进生每前进一步比别的同学都要困难许多。考虑到这一特点,我为后进生在集体中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比如,课堂提问对后进生适当浅些,作业、考试成绩以进步为准设立进步奖等。总之,看到后进生即使有微小的进步,也应当给予肯定,并及时通报家长,让他们在班里和家中都体验到学习取得进步的喜悦,从而稳定学习兴趣。三、深入研究教材,适当降低起点,让学生感到能学
1、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我注意适当降低知识起点,让后进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感到自己能学在给学生上新课时,把知识的“度”放缓—些,对知识点少发挥、少加深,让后进生吃透教材的内容和掌握教学基本的要求为主。在练习中对于综合性题对后进生不作要求。
2、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做到上课速度适当放慢,让后进生感到能跟上教学进度后进生是班集体的组成部分,教学效果应当追求全班的整体效果,后进生的反应,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勉强赶速度,而是做到照顾学生的全体,不能忽略后进生。例如,在讲重点内容时,我切实做到放慢速度,并尽可能重复一二次﹔在要后进生回答问题前,让他们有充分思考的时间,诱导他们积极思维,让他们真正地掌握有关知识。
3、分散难点,化难为易。我在进行教学时,尽可能使后进生感到易学,同时,我做到想方设法把难的东西变得容易一些,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一些使他们容易接受。把后进生看来是难的知识变为他们容易理解、消化的知识,学习兴趣也就会进一步
巩固和提高。
四、根据后进生的学习特点,改善后进生的学习方法,使后进生由“能学”变为“会学”。
介绍学习经验,培养学习技能。1、在每个阶段开学之初或某单元学习之前,我注意对学生进行怎样学这―一阶段的知识内容作原则性的学习方法指导。
2、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报刊杂志,如《小学数学课程辅导》等刊登的学习经验文章。
3、组织小型学习方法座谈会,学习尖子或取得明显进步的学生谈学习体会和心得,后进生可随意提问,然后讨论,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后进生逐步悟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及时检查反馈、辅导和矫正,进—步使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
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能做到拿出适当的课时或利用课外时间,为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矫正﹔而对少数学生存在问题,则进行分门别类指导,并加强个别的辅导等。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从后进生的心理上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着手,从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上来落实对学困生进行循循善诱的启发和引导,进而促进其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达到促进学习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郑州航空港区天骄路小学
梁育平
2021年10月15日
2.再看《白鹿原》,点滴谈感想 篇二
歌剧《白鹿原》是著名作曲家程大兆根据文学巨匠陈忠实的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在这部歌剧中,程大兆以高度提炼的手法,将原著的主旨思想浓缩在一部三个小时的作品中,其工程之大、任务之重,都是只言片语所难以道清的。
歌剧《白鹿原》虽然只节录了原著中的部分人物与情节,表现的思想内涵也很有局限性,但作曲家(也是剧本作者)在创作中却抓住了原作中生动的、有血有肉的情节,表现出了富有历史感、传统感、人性感的精神内涵。
对于歌剧《白鹿原》,我从观看音乐会版时就持肯定态度。我认为这部歌剧是我国几十年歌剧创作中的“淘金之作”。当然,是不是金子还需历史证明,但它起码应属于被“淘”之列,是经过“过滤”后所“淘”得的精品。
成功之处
一、歌剧化的剧本。《白鹿原》的歌剧脚本是作曲家程大兆自己创作的。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作曲家亲自创作剧本是本剧的优势(当然作曲家要有编剧能力)。程大兆写的剧本有着音乐与文本相吻合的特点,这样的剧本,我称之为“歌剧化”的剧本,因为从戏剧结构和文字上看,它们都“浸透”着音乐的潜在语言,这样的剧本,很容易在其之上构建音乐的框架,继而形成“戏剧音乐化、音乐戏剧化”的歌剧特点。
二、动力化的音乐。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到过,《白鹿原》的音乐是“歌剧化”的音乐而非“歌曲化”的音乐。它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是富有内在张力的,其中有机的体现令音乐与戏剧融为一体,达到了歌剧整体化(非片段化)的效果。
程大兆写的《白鹿原》,并非纯民族性、纯地域性的歌剧,他采用了西方正歌剧的形式,结合地方性的音乐语言,写成了这部既有历史沧桑感又有深刻寓意的中国式歌剧。
有人提出,《白鹿原》的音乐应带有更多的地域性,要着重体现出关中地区的民族和民俗特色,认为现在的《白鹿原》过“洋”了,有些与民风不符。但我觉得,正是这种偏“洋”的结构与手法,才真正使这部歌剧产生了富有深度的戏剧力量。假如作品写成纯地域性的民族歌剧,那不过是将关中大地的纯朴民风及平凡故事“泛谈”一番,根本无法表现出原著厚重而又深刻的精神实质。
因此我认为,《白鹿原》以正歌剧的形式结合动力感(有机的内在张力)的音乐,赋予了作品立体、恢宏的效果,达到了升华情感、凝练主题的目的,这是歌剧中最主要的成功之处。
一些争鸣
《白鹿原》是一部大歌剧,它的艺术承载力相当突出,其文学性、音乐性、戏剧性均有着统一的体现,以歌剧体裁的表现手段来看,这部歌剧基本上达到了浓缩、精炼、提升的目的。
在首演后的专家座谈会上,有人提出了对原著改编不妥的问题,也有人对作品戏剧上的细节提出了苛求的看法。我的看法是,专家们的提法都有道理,但有些意见忽略了歌剧体裁的特殊属性。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歌剧(尤其是话剧角度),所得到的看法必然是不同的,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一般来讲,歌剧受音乐体裁的限制,在情节上讲究凝练和集中,在人物角色上强调鲜明性和代表性。由于歌剧除戏剧结构外还有音乐结构,故在情节安排和人物处理上,首先要考虑音乐的连贯与展开,考虑如何将音乐与戏剧进行合理的调配,因此,采用一些不同于话剧的表现手法是十分必要的。
程大兆的歌剧是以树立典型人物、表现鲜明形象为主旨的,他之所以选择小娥与黑娃的爱情戏作为主要内容,是希望借助爱情这一歌剧体裁最适合表现的情感,来“搭建”或者说“沟通”剧中深层次的哲理,即中国传统礼教思想带来的“桎梏性”悲剧。我理解程大兆的想法与做法,他的集中典型化处理,在整部歌剧中收到了实际效果,也达到了预想的感染力。因此在这一点上,我是支持程大兆的。
《白鹿原》的音乐是中西结合的,剧中采用的是西方歌剧中咏叹调、宣叙调、合唱、重唱等表现手法,然音乐内涵上却融入了陕西秦腔、迷糊戏等地方戏曲音乐的素材。这种中西结合的创作手法,目前己成为中国原创歌剧的一种主要创作趋势。在专家座谈会上,有人对剧中的宣叙调写作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采用宣叙调不如采用道白的形式更好。也有人认为剧中咏叹调写得还不够优美,民族性的体现也还不够清晰。
对于以上两点,我的看法是不以为然,我认为,中国歌剧中的宣叙调之所以效果不好,并不是宣叙调这一表现手法本身不好,而是我们的作曲家还未找到中国式宣叙调的写作规律与特点,一些歌剧中洋不洋、土不土的“四不像”宣叙调,的确令人感到滑稽可笑。可如果怕难就干脆回避它,这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好办法。人们看到,在现在的中国原创歌剧中,宣叙调的使用已十分普遍,有些宣叙调已经写得很有“模样”(如《骆驼祥子》),如此看来,宣叙调并非“洪水猛兽”而无法接近,只要我们找到适合中国歌剧的宣叙调写作规律,写出的宣叙调就会在歌剧中产生重要作用。
歌剧《白鹿原》中的宣叙调写得不能说很出色,但起码是大大前进了一步。程大兆写的宣叙调,很多地方都脱离了“四不像”的模式,有的还具有了戏曲吟诵的特点。从这方面看,作曲家是下了苦功的。
当然,《白鹿原》中的宣叙调的确有不足之处,一些段落存在着生硬和欠缺自然语调的做作感。我认为,关于宣叙调写作,作曲家还应更多地借鉴民间戏曲,尤其是地方曲艺说唱艺术,这些艺术的语调感中有着很多间接素材,经过提炼之后,它们一定会成为中国式宣叙调的精华语言。
至于歌剧中的咏叹调,我认为很有值得赞叹的地方。程大兆是富有旋律写作才能的作曲家,在歌剧《白鹿原》中,他写出了一些很有水平的咏叹调,其中小娥的几段咏叹调写得非常出色,而黑娃和白孝文的个别咏叹调,也写得很有特点与个性。
nlc202309082012
《白鹿原》的缺点主要集中在第三幕中,这是当天专家座谈会上大家的一致意见。这方面,我与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认为,歌剧的第三幕,特别是结尾写得不够精炼,似有“画蛇添足”的痕迹。例如,小娥的死后还魂显得很“生硬”,没有神秘感,没有飘逸性,看起来完全与活人一样。鬼魂第三次出现时,作曲家为她安排了一大段咏叹调,而这一大段咏叹调在此处显得非常多余(理应放到小娥死前唱),其效果甚至给观众带来了反向的误导。
再有,黑娃临死前的咏叹调也写得不是很好,音区和音域都有问题,旋律不但不美,还显得很长,很“累”。我看到此处时,忽然联想到普契尼的《托斯卡》结尾,同样是男主人公临死前的咏唱,那段咏叹调“星光灿烂”却显得美而凄切,短短的几句音乐尽诉心声,听后令人感动,令人落泪。相比之下,《白鹿原》黑娃临死前的咏叹调就显得拖赘、啰嗦和费解。
我对《白鹿原》最不满意的地方是歌剧的结尾,其例有二。第一,内容跑题。全剧的尾声完全落在小娥与黑娃的爱情悲剧上,忽略了对传统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揭示与批判。第二,多次重复。《白鹿原》的结尾太累赘了,观众觉得早该结束了,但剧中一个个的“浪漫”情节却仍在继续,全然没有戛然而止的意境。“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艺术的最高境界被作者忽视了。
依我看,歌剧本该在鹿三口中呼喊着“小娥……黑娃……”,从左台口到右台口逐渐远去时结束。这样以一个悲惨气氛的渐弱处理作为全剧的终结,不但能够给人带来深思的延续,还能够加强歌剧的悲剧氛围。而以鹿三的绝望潦倒作为结束,更能够达到揭露封建礼教,鞭挞专制愚昧的目的,从而使《白鹿原》原作中的根本主旨得到体现。
我真诚而又真心地对创作者提出建议,希望他们认真听取座谈会上专家们的意见,将歌剧的第三幕及尾声修改好,使《白鹿原》成为一部自然顺畅,充满新鲜艺术想象力的优秀歌剧。
再看《白鹿原》,真的感觉它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特别是舞台版歌剧的展示,其惊艳的现实感和视觉冲击,带给了人们逼真的体验,这种效果是音乐会歌剧根本无法达到的。
感谢作曲家程大兆,感谢导演易立明,感谢全体参加演出的音乐家。他们为歌剧《白鹿原》付出了太多太多。在我的心中,他们都是辛勤的歌剧园丁,是歌剧《白鹿原》诞生与成长的扶持者。我相信,在这些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下,《白鹿原》一定会成为中国原创歌剧中闪闪发光的黄金之作。
3.读《教育的20项修炼》感想点滴 篇三
——读《教育的20项修炼》感想点滴 我从小崇拜老师,所以在高中毕业时毅然报考了四川师范大学。在大学里,我翻阅了大量的教育专业书籍,努力探索成就教育人生的途径和方法。大学毕业后,我走上了小学教师的行业。我边教学边学习,探索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当一个合格的教师,我为自己设定了发展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知识结构,增强教育底蕴;在工作中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感悟、反思、总结、提高,时刻提醒自己要有童心、爱心、责任心和使命感,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专业型的合格教师,成为有精神感召力、有思想的时代新型教师。
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需要找准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途径,学习了《教师的20项修炼》,对我的启发和触动很深,这本书为我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成就教育人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途径。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把教育仅仅作为一个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或一种生存方式来对待,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活力和激情,要用目标去鼓励学生,用活力去感染学生,用激情去感动学生,用美德去感化学生,用创新去引导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良知引导学生,要让学生获得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生存的基本技能,这也是教师的使命。
一个教师要树立自己正确的理想和信念,要追求卓越,反对平庸,牢记使命和责任,不断学习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源于新的教育理念,更是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术业有专攻”就是指专业自身的独特性和专业自身的内在要求。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科学合理地处理教育系统中的诸多问题,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其内涵丰富,它揽括了作为一个教师应树立的理想和信念,应具备的文化知识,还包括教师应具备的智慧、情感、语言、习惯、德行等等。要成就自己的教育人生必须从以上各个方面进行修炼,方成正果。
在教学行业中往往会忽视对德性的修炼,而德性又直接影响情感、习惯和语言等,一个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品格的教师,都有良好的教育习惯,能用情感语言打动学生,感召家长,感召社会。因此,我觉得教师德性的修炼尤为重要。看了书中两个数学老师分别对三毛和席慕容的不同对待,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结果,影响了三毛和席慕容不同的人生,让我想到我身边的一个小故事:小波是学校里所有老师认识最早也是谈论最多的小男孩,以前老师谈论的都是小波怎么让老师头疼,现在说得都是小波怎么听话。记得小波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很邋遢,衣服很少换洗,鼻涕从没有擦干净过,全班的书本中最脏的就是小波的了,平时还经常有同学来投诉小波欺负同学,更麻烦的是连科任老师也来投诉小波上课不是把脚放在桌子上就是满教室随便走动,很少能安静地坐下来听课。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小波的这些行为不表示他不爱学习,不喜欢同学,他的行为可能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于是我们走进了小波的家,还记得我们去小波家那天小波特别兴奋,早早的在路口等着给我们带路,引着我们走进他们一家人6口租的狭小的房子。进了房间才发现家里人多地方小,连个做作业的地方都没有,小波每天都在吃饭的小桌子上做作业,我这才恍然大悟,难怪小波的书本上总有很多油渍。小波的父母都是靠收废品为生,平时很少管小波,小波做作业常常是做一会儿玩一会,有时甚至爬到床上做作业。本来想给小波的父母说说小波在学校的表现,但当小波忙着给我倒水再小心翼翼端到我手上的时候,我从他的眼里看到了满满的纯真和期盼,我吞下了原本准备好要说的小波在学校的种种劣行,反而说小波很聪明,老师相信小波可以表现的更好之类的话,看到小波越来越不好意思的表情,我知道小波会变好的。后来我特意支开了小波,和小波的父母一起商量小波的教育方法,我建议他们从小波的习惯开始,给他准备专门的写字桌和凳子,规范小波做作业的习惯;要关心小波的学习,鼓励为主;帮助小波树立讲卫生的习惯,勤换衣服,勤洗澡,同时要让小波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知道父母的不易;要经常和老师沟通,交流小波在学校和在家的情况,让他感受到老师和父母对他的期望。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经常找小波谈心,注意他的一点点改变,及时地表扬他的进步;看见他的脸花了就帮他洗洗,看见他的衣服乱了就帮他理理;课余还经常亲切地叫他“波波”,这时候他总会害羞地看着你。慢慢地,小波不再是同学和老师投诉的对象了,直到有一天班里评选进步学生时,很多同学推选了小波,一个个起来全说小波哪里哪里变好了,我才惊觉小波真得变了,连班里的同学也越来越喜欢小波了。回想起第一次去小波家里家访的情形,庆幸自己没有不顾小波的感受直接投诉小波的种种不好,而是鼓励他,相信他,否则小波不会改变如此之快。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一生。
教师德性反映教师的教育良知。一个缺乏教育良知的教师,是不易充分认识教育工作的实在意义的,也难以树立良好的教育德性形象。作为教师,要首先教育好自己,随时修炼自己的道德情操,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做到操守高尚,成为学生的好榜样和表率;要公正对待每个学生,在教育工作中公平、公道、正大光明地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智力、不同个性、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社会关系的学生,不偏袒、不偏心、不歧视,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公正的教师才是具有威性的教师,公正不仅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更会影响学生的德性发展,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一切都是正确的、合理的,教师言行的权威性胜过家长的说教。如果教师总是对学生刻薄,学生便学会了对他人尖刻;如果教师总是对学生宽容,学生便学会了对他人的谅解与温让。
教师要有善良之心,在教育工作中始终善待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要用善良去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乃至他们的不足,不能任意指责、批评,甚至体罚和侮辱,否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学生逆反心理。因此要善待学生,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具体地分析,以理解和宽容为先,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自尊心、自信心为重,批评教育要做到有理、有节、有度、效、有益,要有耐心地给学生多一些机会,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呵护。只要教师用善良去教学,就能为学生留下终身难以忘记的印记。
4.军训生活点滴小学日记 篇四
军训生活对于我们这些还未真正成长的孩子无疑是一种锻炼,但是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流着汗仍然要一动不动的滋味确实不好受。所以刚开始训练时,陆陆续续有几名同学坚持不住倒下了。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炉,似乎要把地面烤焦。尤其是口喝时,大家似乎置身于撒哈拉沙漠,喉咙里好像一座又一座火山正在不停地喷发。我仍印象深刻地记得第四天,因为大家打军体拳时声音不够响亮而被教官全班罚做十个俯卧撑的情景,当时的地面完全被太阳晒焦了,大家根本不敢将手放到地面上,但是军令如山,不得不服从,大家做好俯卧撑姿势,但有几名女同学因为受不了炎热的天气,差点倒下了。开始做俯卧撑,每做一个俯卧撑我都感觉自己背着一座大山,快要顶不住了。但是一想到自己不应该这么软弱,于是咬紧牙关挺了过去。从这以后大家再也不敢不听教官的话了,不然俯卧撑伺候。
5.青春点滴————军训 演讲稿 篇五
时间如流水般潺潺而过,十一天的军训生活已悄然结束,这短短的十一天在我们人生的里程中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挥之不去。
在那风高月黑的夜晚,我们与他——亲爱的粱教官——相见了,那一刻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平行的因果线开始缠绕,为期十一天的军训生活正式开始。
与粱教官见面的第二天,也就是正式训练的第一天晚上,他便关顾了我们的“寒舍”,与杨书记一同教导了我们对内务的整理,与如何正确叠被子。
我们是幸运的,没有撞上那阴雨连绵的日子,在阳光下我们昂首挺胸练习者踢正步。一切行动听指挥,是基本条令,教官的下一项口令没有下达前,再酸再累,我们也如木桩一般钉在原地。
冬训不似夏训那般骄阳似火,但却有着与烈阳相反的寒风,立于风中,我们未曾动摇,犹如岩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最令人期盼的莫属休息时间了,这短短的十数分钟,欢乐的笑声覆盖了训练的苦累。同学之间开着无伤大雅的玩笑,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军训时最害怕的一定是那突如其来的那一声:“俯卧撑准备”。结束后最难忘也是这一声:“俯卧撑准备”。
我们与教官可以是朋友,训练时保持严肃,休息时也是可以一起玩闹,一起谈天侃地。有付出就有收获,没有什么是能一蹴而就的,成功的果实要用辛勤来灌溉成熟,一点一点的进步,最后走向成功。
清早的训练时犯困是最令人痛苦,不过,幸好能在休息时间就地“躺尸”缓解疲劳,一会起来便是生龙活虎。
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成果,整支队伍开始有模有样起来了。军训的日子非常的苦,非常的累。并非在抱怨着什么,只是阐述着一个事实,长时间的训练下就似滴水穿石般,能将人累垮。不过,幼苗不经风霜洗礼,怎能成就参天大树;雏鹰不经狂风暴雨,怎能翔翱苍天,也就只有这样的苦累才能打磨出那钢铁般的意志吧。
多日军训下来,同学间的感情更加深厚,彼此之间都是能将后背交给对方的战友了。大家聚在一起嬉戏玩闹的时光真是令人记忆深刻,你躺我我靠你,边嬉戏边放松着队列练习的劳累。
看,这是我们分列式的两名领队,他们的表情是多么专注,他们的动作是多么的整齐。临近结束,方阵与第一天相比,已经是天差地别了,挺拔的身姿完胜第一天那东倒西歪的模样。精气神显得十分充足。
既是游戏又是比赛,大家都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热情,冲刺着青春热血。
比赛总是要有奖惩的,输的便是面对那“俯卧撑准备”,赢的人心中窃喜,之后再战。整理内务是锻炼人们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种练习。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以看出整理内务多么重要。教官更是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来考察我们叠被子的能力,我们也是一丝不苟的努力做好,让自己满意,让教官满意。
虽然因为各种因数导致一些被子的形状并不是完全正正方方,但还是保持有块状。最后一天下午结束了会操表演后,相处教官们便踏上了返程路途,有的人忍着泪,笑着与教官告别,有的人直接与教官泪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