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示范项目建议书(通用10篇)
1.土地整理示范项目建议书 篇一
摘要:我国的土地资源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进行实际整理的过程中,通常要涉及众多方面的内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进行综合整治的过程中,需要按区域进行治理,分为农田、水、路等,在此基础上不仅能够保证农田资源得到充分的应用,同时还能有效的防止自然灾害对农田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应该更加重视对农田的整理,保证其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对土地进行有效的整理是一项长期发展的过程,其中涵盖的内容也是多样的,因此,本文将进行详细的阐释。
关键词: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建议
当前,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我国在发展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并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更加需要对土地进行整理,可以说项目施工与土地整理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从各方面指导土地整理,才能实现工程项目的全方位管理,将土地管理对项目中的影响降到最低。在这一发展前提下,对土地管理的相关工作者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在今后实际的工作中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1我国现行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剖析
首先,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土地管理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整体形势已经基本稳定下来,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获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后续的发展环节中,相关部门的管理不到位,并且在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漏洞,因此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在这一前提下,工程项目管理对国家造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这方面看来,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可以说是具有较大的差距,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改变,将会严重阻碍今后的发展之路。造成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的管理不力,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临时组建的管理部门,不具有正规性,这一临时部门充当起对土地进行设计以及整理的作用,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仅适用于较小的工程项目中,并且使用技术单一的工程,在我国发展建设的初期,这一管理部门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工程项目呈现大规模的发展趋势,如果依然沿用这一临时性的管理部门对土地进行整理,无疑将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众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了比较健全的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能够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整理,这以方式的出现是基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之上实现的,并且在工程项目的发包开始,就体现出了系统的管理思想,在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具有明显的效果。无论是对于项目的管理者来说,还是对项目的投资方来说,都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这是传统模式中无法达到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如果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仅能局限在中小规模的项目中,并不能实现大规模项目的发展。
2传统承发包模式的局限性
2.1建设周期问题
传统的项目管理在周期的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传统工程项目通常是由几个环节构成的,首先是对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在此基础上对工程进行设计,然后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实施监理工作,准备好必要的施工材料,最后再进行设备的招标,通过上述的施工程序,通常情况下需要较长的一个周期才能完成工程的施工,并且不能有效的保障投资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如果众多的工程都按照这一顺序进行施工,那么项目的投资者就会面临逐渐减少的趋势。
2.2设计变更问题
在设计的变更环节,也是经常出现问题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无法有效的适应工程发展的要求,并且在现代化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工程项目正朝着的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工艺,就无法实现创新性的发展,在复杂的工程设计的前提下,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一切只能依靠不断的探索与改良才能得以实现,为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就更加容易改变设计方案,从而为施工造成相应的难度,不能顺利的完成施工任务。
3优化我国现行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建议
为使我国的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能够与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国内有关专家和学者正在积极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管理模式。在国际工程项目蓬勃发展的今天,不少先进的模式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例如DBB模式、CM模式、DB模式、Partnering模式等都是在国际上应用较广、效果显著的项目管理模式。但是每一种模式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在选择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模式时,要综合考虑项目技术、组织管理的复杂程度、项目进度要求、项目资金状况、项目业主的管理经验、当地建筑市场的情况、当地建筑法规政策等方面的因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很多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土地整理工作方面同样也具有独到的特点。我国现阶段的土地整理工程项目主要是以大型的、复杂的、可变性因素多的、工期要求紧的土地整理工程项目居多,传统的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模式与具有这样特点的土地整理项目是很不相适应的,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研究探索与此特点相一致的项目管理模式,以达到节省投资、缩短工期、确保质量的目的。首先,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加剧了对土地的需求,因此对土地整理的工期也更为严格。DBB模式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一招标一建造的方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工程项目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之后才能移交给业主,项目周期比较长;而CM模式的突出优点便是缩短建设工期,即设计一部分,招标一部分,施工一部分,实现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从而大大缩短建设周期。其次,在土地整理中很多项目是新型的、可变因素较多的,在这种情况下,DB模式是不宜被采用的,因为新型项目的结构形式选择和处理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无论对设计者还是施工者都可以缺乏这方面经验,如采用DB总承包方式,风险太大,也不符合业主的利益;土地整理工程项目不确定性大时,仅有一个初步设计一般还不能完全确定工程项目的内容,因此是不宜采用DB模式。最后,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够成熟,所以还不适合采用以相互信任、资源共享为基础的Partnering模式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管理。
综上所述,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就要从土地的整理入手,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管理模式,以及适应不断发展着的工程管理的目标,同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是必然的要求,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元明,徐大海.基于粗糙集的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研究[J].中国农机化,2011(4).[2]万道琴,杨飞虎.严格界定我国公共投资范围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1(7).[3]何西科,杨锦绣,冉彬.农村土地整理绩效评价问题———以成都市温江区项目为例[J].财经科学,2011(7).
2.土地整理示范项目建议书 篇二
1 我国现行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剖析
首先, 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土地管理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整体形势已经基本稳定下来, 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 还获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后续的发展环节中, 相关部门的管理不到位, 并且在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漏洞, 因此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在这一前提下, 工程项目管理对国家造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这方面看来, 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可以说是具有较大的差距, 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改变, 将会严重阻碍今后的发展之路。
造成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的管理不力, 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 一般都是临时组建的管理部门, 不具有正规性, 这一临时部门充当起对土地进行设计以及整理的作用, 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仅仅适用于较小的工程项目中, 并且使用技术单一的工程, 在我国发展建设的初期, 这一管理部门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 工程项目呈现大规模的发展趋势, 如果依然沿用这一临时性的管理部门对土地进行整理, 无疑将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 在众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最终实现了比较健全的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 能够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整理, 这以方式的出现是基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之上实现的, 并且在工程项目的发包开始, 就体现出了系统的管理思想, 在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中, 都具有明显的效果。无论是对于项目的管理者来说, 还是对项目的投资方来说, 都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这是传统模式中无法达到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 如果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仅能局限在中小规模的项目中, 并不能实现大规模项目的发展。
2 传统承发包模式的局限性
2.1 建设周期问题
传统的项目管理在周期的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传统工程项目通常是由几个环节构成的, 首先是对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 在此基础上对工程进行设计, 然后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实施监理工作, 准备好必要的施工材料, 最后再进行设备的招标, 通过上述的施工程序, 通常情况下需要较长的一个周期才能完成工程的施工, 并且不能有效的保障投资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如果众多的工程都按照这一顺序进行施工, 那么项目的投资者就会面临逐渐减少的趋势。
2.2 设计变更问题
在设计的变更环节, 也是经常出现问题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无法有效的适应工程发展的要求, 并且在现代化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 工程项目正朝着的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工艺, 就无法实现创新性的发展, 在复杂的工程设计的前提下, 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一切只能依靠不断的探索与改良才能得以实现, 为此, 在施工的过程中就更加容易改变设计方案, 从而为施工造成相应的难度, 不能顺利的完成施工任务。
3 优化我国现行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建议
为使我国的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管理能够与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 国内有关专家和学者正在积极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管理模式。在国际工程项目蓬勃发展的今天, 不少先进的模式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 例如DBB模式、CM模式、DB模式、Partnering模式等都是在国际上应用较广、效果显著的项目管理模式。但是每一种模式都有其适用的条件, 在选择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模式时, 要综合考虑项目技术、组织管理的复杂程度、项目进度要求、项目资金状况、项目业主的管理经验、当地建筑市场的情况、当地建筑法规政策等方面的因素。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很多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在土地整理工作方面同样也具有独到的特点。我国现阶段的土地整理工程项目主要是以大型的、复杂的、可变性因素多的、工期要求紧的土地整理工程项目居多, 传统的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模式与具有这样特点的土地整理项目是很不相适应的, 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研究探索与此特点相一致的项目管理模式, 以达到节省投资、缩短工期、确保质量的目的。
首先, 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必然加剧了对土地的需求, 因此对土地整理的工期也更为严格。DBB模式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一招标一建造的方式进行, 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 工程项目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之后才能移交给业主, 项目周期比较长;而CM模式的突出优点便是缩短建设工期, 即设计一部分, 招标一部分, 施工一部分, 实现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 从而大大缩短建设周期。其次, 在土地整理中很多项目是新型的、可变因素较多的, 在这种情况下, DB模式是不宜被采用的, 因为新型项目的结构形式选择和处理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无论对设计者还是施工者都可以缺乏这方面经验, 如采用DB总承包方式, 风险太大, 也不符合业主的利益;土地整理工程项目不确定性大时, 仅有一个初步设计一般还不能完全确定工程项目的内容, 因此是不宜采用DB模式。最后,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够成熟, 所以还不适合采用以相互信任、资源共享为基础的Partnering模式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管理。
综上所述, 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就要从土地的整理入手, 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管理模式, 以及适应不断发展着的工程管理的目标, 同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是必然的要求, 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元明, 徐大海.基于粗糙集的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研究[J].中国农机化, 2011 (4) .
[2]万道琴, 杨飞虎.严格界定我国公共投资范围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 2011 (7) .
3.刍议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 篇三
【摘 要】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进而准确掌握土地整治建设取得的成果,不断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水平,增加土地整理项目评价的社会效益。本文对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思路进行探讨,提出了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相关措施,以期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理;项目;绩效
我国目前的土地整理项目具有投资数额大,工程周期长等特点,是土地整理政策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因此,加强对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不断规范项目整理行为,进而实现土地整理项目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是指在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一段时间内,为衡量项目的真实益、评价项目对整理区的贡献、预测土地整理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指导后续项目的顺利开展, 对项目效益进行的客观、标准的综合评价活动。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是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的核心内容, 是从效益方面对所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 其目的在于考核项目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效益并衡量效益的大小。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评价内容。
1.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为了判断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获得综合经济效益的高低,并通过绩效评价对土地整理项目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进而保证在土地整理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实现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相关部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保证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土地整理项目的业务、财务和效益绩效三方面内容的评价上,下面对逐一对其进行说明。
1.1业务绩效评价
业务绩效评价的根本目标是检查土地整理项目各类材料是否详细、完整,了解绩效目标的完成质量与完成程度,并对组织管理水平进行评判。实际业务评价活动中应遵守相关的规范标准,对项目完成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完成的实际工作量、完成项目的效率等内容。同时还对土地整理项目实用性大小进行评判,分析项目完成情况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
1.2财务绩效评价
财务绩效评价的目标包含项目完成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财务预算实施,和项目实施过程中财务管理水平高低两方面内容。通过财务绩效评价及时发现财务运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工作内容,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分析财务实际运用与财务预算之间的误差,评价资金管理、利用等方面的合法性。
1.3效益绩效评价
效益绩效评价指对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获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评价,其中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通过调查等途径,了解公众对项目实施的满意度等。经济效益的评价则将重点放在项目资金投入与产出的评价上,从而了解项目资金使用产生的效果大小。
2.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思路
2.1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方法理论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即根据土地整理项目因素之间存在的隶属关系,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将这些因素排列在不同的层次之上,并根据实际情况理清不同层次因素之间的关系。然后参考这些因素在项目实际是施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利用一定的数学知识给这些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结合这些因素的排序结果对其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关决策。层次分析法利用定量的方法研究非定量事件非常有效,尤其在不同行业管理评价方面应用非常广泛。
2.2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基本思路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时应明确其基本思路,进而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即在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方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绩效评价内容,在严格遵守绩效评价规范标准的前提下,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得出绩效评价结果,然后进行综合的对比与分析。另外,为了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完整质量与获得的效益有个准确的把握,应由资深的专家参考绩效评价结果对项目的各项业务进行打分,进而确定绩效评价等级。同时针对绩效评价结果,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3.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措施
为了保证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切实发挥绩效评价对项目实施的促进作用,应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各项内容的有效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3.1完善土地整理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土地整理管理体系内容还够完善,主要表现在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项目规划与实施环节,而对项目竣工后的验收以及后期的管理方面缺乏相应的投入。针对这种情况,土地整理相关部门应对项目的各个环节有个正确的认识,通过制定完善的土地整理管理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项目各个环节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土地整理项目各个环节的落实均能达到预期目标。
3.2注重土体整理绩效评价研究
目前,有关土地整理项目的准备至实施阶段的规章制度比较多,内容相对比较完善,而有关土地整理项目绩效定量评价方面研究比较少,制度有待完善。鉴于此种情况,土地整理相关部门应加强绩效评价研究,制定和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建立土地整理绩效模型,落实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各环节内容。
3.3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整理效益的体
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需要通过长期的调查和监测才能得到准确的判断,因此需要建立土地整理的长效机制,促进土地资源的良性利用。土地整理项目的绩效评价就是通过对研究区域土地整理效益的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是土地整理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
同时,由于土地整理项目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期的调查与跟踪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为此应建立土地整理绩效长效评价机制,增加土地资源的监督力度,以此提高土地整理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4.总结
土地整理项目的绩效评价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而且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很多理论需要进一步探索,因此,为了保证土地整理项目发挥最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应不断总结之前成功项目经验,加强土地整理项目理论知识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推动土地整理项目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洪蛟.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4.土地整理项目工作汇报(模版) 篇四
一、基本情况
xxxx年,我县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共三个,有xx镇xx村、xx镇xx村,xx镇xx村,预算总投资xxxxx万元(工程直接投资xxxxxx万元),项目县总面积xxxxx亩,整理面积xxxxx亩,新增耕地面积xxxxx亩。
二、工程进展情况
7月23日第一个项目开工建设起,截止目前,三个项目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xxx万元、土石方xx万m3、投工xx万个,在建山平塘xx口、囤水田xx口、蓄水池xx口、石河堰xx道、田间道路基整治xx公里、生产道路基整治xx公里,硬化田间道xx米。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全机构,明确职责
1、县委、县政府及时组建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金土地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整个项目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同时,县委、县政府实行了县级领导对口联系项目工作制度,加强了领导力量。各项目所在镇建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落实了人员,明确了职责
2、从国土资源局、农工办、项目实施乡镇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直接指挥下,专职开展项目组织管理工作。
3、构建了县国土资源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通力协作,项目乡镇积极配合的运行体制。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强化规范管理,有序推进工作
1、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本着“结合产业发展,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按照规定程序,完成了3个项目的规划、可研报告、申报立项、施工设计、招标代理机构比选、项目工程施工招投标等施工前准备工作。
2、依法确定项目工程施工,完善相关手续,及时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开工建设。
3、加强工程管理,确保质量和工期。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根据工程建设内容与农时季节的要求,本着“既要保证工程建设,又要兼顾农业生产”的原则,合理编制了“施工方案”,确保3个项目工程在11月底竣工,12月通过省级检查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利因素和不可预计因素,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以“周”为单位,倒排工期,督促施工单位大力组织机械设备和劳力,严格遵守质量、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工程监理和技术指导,加快工程建设。
四、工作体会
(一)领导重视、各级努力是关键。我县项目取得有效进展,得益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得益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得益于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积极配合;得益于镇村组干部的扎实工作和群众的支持参与。
(二)规范运作是保障。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照规范程序完成相应工作,各项工作才能有序推进。
(三)强化监督管理是核心。强化监督管理,重在任务和责任的落实,重在施工组织的统筹,重在质量和进度的监控。一是我县的三个工程项目在规划设计、代理比选、招投标等重要环节,均有市土地整理中心、县发改局、县监察局等部门进行全程监督,确保了各环节的合法、公正性。二是每个项目都明确了业主代表和技术负责人,并在开工前,组织召开技术交底会议,提出明确的项目建设技术和质量要求。三是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坚持了维护施工设计、加强质量监控,对不合格的工程做到坚决返工。
(四)广泛宣传,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是基础。项目立项后,县政府及各项目镇相继召开了动员会,在项目村还召开了村民大会,对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内容,以及群众应当如何参与、配合等,做了广泛宣传动员,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营造出了良好的工程建设氛围。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加强各方间的沟通协调,解决建设整体需要与个别群众局部利益之间的矛盾,在求得信任和理解基层上,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五)施工单位的不懈努力是保证。在项目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施工单位顾全大局,积极自筹资金应对难关,如期开工建设,并保证了前期工程施工所需材料、机械设备和人员的组织到位,确保了工程进度。xx镇xx村项目施工单位自8月3日开工建设以来,短短1个月时间,完成在建山平塘xx口、蓄水池xx口、石河堰xx道、田间道路基整治xx公里,硬化田间道xx米。同时,在该项目的带动和促进下,其余两个项目的工程进度也得到较大提速。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加强工程质量和工期管理,加强工程建设督促检查和监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合格、进度满足要求、验收顺利通过。
(二)畅通信息,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学习与交流,不断提高规范化运作和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和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5.土地整理示范项目建议书 篇五
第一部分(开工前准备)
一. 承包合同文件及勘察设计文件
⒈工程招标文件;
⒉工程投标文件;
⒊中标通知;
⒋工程建设施工合同;
⒌工程原始现状图纸;
⒍各标段规划布置图纸;
⒎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⒏工程布控基准网点交接复测;
⒐土方调配图表
⒑;其他相关承包合同文件及设计文件。
二、公司及项目部文件
⒈公司下发项目部组建文件及人员资质报审;
⒉.施工组织设计报审;
⒊施工进度计划报审;
⒋施工进场机械设备报审;
⒌施工进场工程材料报审;
三、监理下发的文件
⒈监理规划实施细则;
⒉单元工程划分;
⒊监理下发的开工准备的相关文件。
四. 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会议纪要
⒈设计交底记录;
⒉图纸会审记录;
⒊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⒋工程开工申请报告;
⒌项目工程开工令。
第二部分(保证)
⒈.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⒉水泥台帐;
⒊水泥合格证、出厂证明及检测报告;
⒋砂石料台帐;
⒌砂石料合同书及检测报告;
⒍钢筋台帐;
⒎钢筋合格证、出厂证明及检测报告;
⒏.混凝土试块台帐;
⒐混凝土试块检测报告;
⒑砂浆试块台帐;
⒒砂浆试块检测报告;
⒓涵管台帐
⒔涵管合格证、出厂证明及检测报告;
⒕U型预制件台帐;
⒖U型预制件合格证、出厂证明及检测报告;
第三部分(施工质量评定)
⒈按《规范》规定的施工工序流程上报施工质量评定报验表格及相关附件; ⒉施工日志;
⒊晴雨表;
⒋旁站监理记录表;
⒌施工月报;
⒍施工总结报告。
第四部分(变更、结算)
⒈变更通知;变更纪要;
⒉工程计量签证、结算单;
⒊工程款支付证书;
⒋工程照片(应包括工程动工前原貌和完工后情况的照片);
⒌来往函件。
第五部分(竣工验收)
⒈竣工自评报告;
⒉竣工验收申请;
⒊竣工报告;
⒋竣工图。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统一用表
A类表(承包单位用表)
A1 工程开工/复工报审表
A2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A3 分包单位报审表
A4 施工测量报验表
A5 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
A6 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报验表
A7 工程质量报验表
A8 工程计量报验单
A9计日工工程量签证单
A10 月工、料、机动态表
A11 工程款支付申请表
A12 工程延期报审表
A13 监理通知回复单
A14 竣工移交证书
(施工单位质量验收检验评定记录表)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平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表Ⅰ)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平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表Ⅱ)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方开挖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方回填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浆砌石、挡土墙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原土开挖沟渠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砖砌体(渠)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田水利砼模板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钢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浇筑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制U型槽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预制板(构件)制作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预制面板铺设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涵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伸缩缝及止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扩堰增容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倒虹吸进、出口段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道段施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田间道路路面铺设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生态防护、水土保持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生态板、生态孔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石砌体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砖砌体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模板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模板拆除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钢筋加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钢筋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砼施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基土垫层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3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砂垫层和砂石垫层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3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垫层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3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面层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3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一般抹灰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3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装饰抹灰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3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金属门窗(钢门窗)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3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金属门窗(铝合金门窗)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3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屋面找平层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3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卷材防水层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3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泵房模板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4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泵房钢筋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4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泵房砼浇筑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4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移动式泵房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4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泵房砼输水管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表Ⅰ)
4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泵房金属输水管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表Ⅱ)
4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出水池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4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架空线路及杆上电气设备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4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变压器、箱式变电所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4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成套配电箱、控制柜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安装单元
工程质量评定表
4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低压电动机及电动执行机构检查接线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5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低压电气动力设备试验和试运行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6.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程序 篇六
――摘自北京国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一书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以下八个阶段:前期工作、基础分析、拟定设计标准、工程布局、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土地利用结构分析与工程量汇总以及成果整理。
一、前期工作
前期工作主要包括成立土地整理工程设计专班、对土地整理区域进行实地踏勘、收集工程设计的所需资料,提出工程布局的初步方案等。
(一)成立工程设计专班
土地整理牵涉的利益面较广,特别是土地权属调整工作难度大,因此,对土地整理区县(区)、乡(镇)地方政府而言,应成立土地整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协调部门关系,研究解决土地整理中的重要问题,落实前期工作经费。
对承担土地整理工程设计的设计单位而言,由于土地整理工程涵盖的技术面较广,政策性很强,应成立由熟悉土地整理政策、了解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工作要求、精通土地整理工程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设计专班,负责整个工程设计与实施中的技术问题处理。无论土地整理工程领导小组还是设计专班,都必须根据土地整理工作的特点,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合理安排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周期。根据经验,一般规模和复杂程度的项目,从踏勘到提交正式设计成果需要90个工作日。
(二)熟悉项目可研及其批复意见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评审与批复意见。在开展工程设计前,设计人员必须全面阅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熟悉项目情况,掌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关键内容如项目合法性、安全性、建设规模与土地利用结构、新增耕地比例、灌溉水源、排水方式、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建设内容与工程布局、投资结构等。
此外,设计人员要重视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结论和批复意见。这可能涉及到项目性质、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工程布局方案、投资等方面的调整,会对工程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要注意专家评审对项目所提出的技术方面的意见。
(三)开展实地踏勘
开展实地踏勘是进行土地整理工程设计的必需前提。踏勘人员必须全面熟悉土地整理区域的地形地貌、了解整理区的基础设施使用情况和土地利用结构、作物种植及生产效果、土地整理区的灌溉水源与排水方式、排水承泄区等。特别要对可研报告提出的工程布局方案进行实地模拟“放样”的可行性论证。
为了保证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实地踏勘必须做到去现场、全覆盖、多交流。去现场就是设计人员深入到土地整理区域的田间地头;全覆盖就是设计人员必须踏遍土地整理区域的每一个角落;多交流就是要求设计人员根据土地整理政策与技术要求,可研报告提出的工程布局方案等,与整理区的农业、水利、土地管理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和村干部、农民深入交换意见,形成工程布局的初步设想。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个合理的项目工程布局方案的形成是设计人员与整理区技术人员和村干部、农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在设计人员进行实地踏勘过程中,整理区必须配备熟悉当地情况的农林水技术人员和村民代表共同进行实地踏勘和方案讨论。
(四)收集设计资料
土地整理工程内容多,需要收集的设计资料也较多,且不同性质、不同地域、不同工程的项目对资料收集的要求也有所侧重。总体而言,资料收集应做到具有针对性、现势性、有效性。
1、针对性就是根据土地整理工程设计特点和要求,有的放矢的地收集资料。
2、现势性就是要求收集最近最新的资料。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要求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上的土地统计(变更)资料为准。
3、有效性就是要求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可靠性负法律责任。典型的反面例子是,个别项目区出具的地下水开采模数或单井出水量数据是根据“需要”捏造的,结果造成土地整理工程建成后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五)提出工程初步布局方案
通过实地踏勘以及与土地整理区技术人员的交流,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土地整理政策和设计程序要求,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项目工程布局设想。要使这个设想变成具有可操作性和整理区政府以及农民认可的设计方案,应该由地方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并邀请有关部门的专家和农民代表,共同讨论并形成土地整理工程布局方案。方案一旦确定,即成为下一阶段深化完善和进行单体工程设计的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首先,在实地踏勘后形成的土地整理工程布局方案,是一个以定性为主的粗线条的框架式的工程布局方案,全面而详细的工程布局方案必须经过深入细致的基础分析和研究比较后制定。其次,提出的初步布局方案必须形成文字记录,并由专家签字或部门盖章。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要求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严肃认真对待土地整理技术工作,今后不可随意更改工程布局方案。
二、基础分析
进行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基础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土地整理区域的经济社会与自然条件,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向,根据水土资源基本平衡原理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并采取切合实际的工程技术措施,确保实现土地整理的预期目标。基础分析的目的,主要从定量方面进行土地利用布局,制定工程建设标准以及采取那些具体的工程措施。基础分析的重点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社会与自然条件分析
不同区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土地整理的基础条件以及土地整理目标、土地整理工程建设内容、标准等的不同。一般而言,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整理标准较高,多以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性土地整理为主,进行工程布局应考虑长远发展的要求,如居民点用地的布局。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多以单一目的的土地整理为主。如基本农田整理,主要考虑通过工程措施来改善农田灌排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地整理工程措施有较大的差异。丘陵山区工程建设内容复杂,难度也较大。与平原区的最大差异是,丘陵山区土地整理布置的农田防护工程较多。如梯田、水土保持林、截流沟、跌水等。
不同区域和不同地下条件下,灌溉水源的选择也有较大差异,相应采取的工程措施也有较大不同。南方地区主要以地表水为水源,通过地面明渠灌溉,而干旱半干旱地区多以开采地下水为灌溉水源,并采用管道输水灌溉。
(二)水土资源分析
水土资源分析包括可供水量和需水量分析两个方面。可供水量分析又包括各种水源及其可供水量分析,需水量分析包括土地利用结构、种植结构、灌溉制度分析等。水土资源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合理的设计保证率,采取相应的灌溉方式和灌溉技术,以充分开发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水土资源分析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必须先确定设计典型年。而设计典型年又是根据灌溉设计标准确定的。
水土资源分析的一般要求:
1、正常情况下,满足灌溉用水量小于可供水量;
2、按不同水源类型将整理区分片,实现来用水平衡。即多种水源可供水量应相互协调联合运用;
3、可供水量不能满足灌溉用水时,应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4、整理区由两个以上独立片组成时,应分片进行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三)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新增耕地潜力大小是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立项的重要指标。新增耕地潜力及其新增耕地面积一般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较详细的分析和结论。但由于对项目性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建设范围与建设规模等方面的政策与技术理解上存在偏差,许多项目工程设计后的新增耕地潜力和面积往往与可研报告分析结果有较大差异。
在工程设计阶段分析新增耕地潜力,主要是根据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哪些地类可以通过工程技术措施转化为耕地,再根据经验估计道路、沟渠等各类工程可能占用的土地数量,最后直观地估算新增耕地潜力。如果初步估算结果达不到批复的新增耕地面积,就要在土地利用和工程布局过程中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以满足新增耕地的最低立项标准。
(四)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土地利用问题分析主要从土地整理区域的基础设施配套与使用程度、地形、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果等方面展开。分析土地利用问题的目的是为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措施提供依据。如土地整理区灌溉无保障,应考虑解决灌溉问题。如是土壤问题,就要结合土地平整进行土壤改良。如是低洼涝渍,就要深挖沟排水。特别要重视的是分析土地整理区的基础设施利用状况,通过分析,确定哪些基础设施可以利用,哪些需要改造或改建,哪些是废弃难以利用需要重建的。设计人员通过现场踏勘,必须对整个整理区的基础设施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中所指的土地利用问题主要是土地整理区存在的与农业生产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是土地整理政策范围内可以解决的。因此,分析整理区的土地利用问题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具体详细。
三、拟定设计标准
标准是开展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前提。在土地整理工程设计中,主要涉及到新增耕地率、灌溉、除涝、道路等主要方面的设计标准。
(一)新增耕地率
目前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以及有关政策都明确规定了不同性质项目的新增耕地率的最低门槛。如土地开发项目不低于60%,土地复垦项目不低于40%,一般土地整理项目不低于10%,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不低于3%。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批复立项意见中,一个具体项目的新增耕地率往往不低于上述最低门槛。而设计单位在经过实地踏勘后,经过详细分析和初步设计计算后,其新增耕地率可能又与批复立项的指标有差异。
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的新增耕地率是立项的最低标准,对具体的项目而言,经过综合分析比较而提出一个符合实际的新增耕地指标,对工程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灌溉设计标准
灌溉设计标准是综合反映灌溉水源对整理区域用水的保证程度。灌溉设计标准越高,灌溉用水得到水源供水的保证程度越高。所以,它是项目规模、投资和效益的重要指标。表示灌溉设计标准的指标有两种,一种是灌溉设计保证率,另一种是抗旱天数。
灌溉保证率(p)是指土地整理区的灌溉用水量在多年期间得到保证的概率,以正常供水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表示。灌溉设计保证率是进行灌溉工程设计时所选定的灌溉保证率。选定时,不仅要考虑水源供水的可能性,同时要考虑作物的需水要求。应根据水源和土地整理区的条件,拟定几种方案,从中选择一个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以便充分开发利用整理区水土资源。
一般地,缺水地区和以旱作物为主的土地整理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较低,丰水和以水稻为主的土地整理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较高。
抗旱天数是指作物生长期间遇到连续干旱时,灌溉设施的供水能够保证作物用水要求的天数。例如,某灌溉设施的供水能够满足连续50天干旱所灌面积上的作物灌溉用水,则该设施的抗旱天数为50天。
一般地,旱作物和单季稻区抗旱天数可为30~50天,双季稻区抗旱天数可为50~70天。
(三)除涝设计标准
除涝设计标准是指排水设施计划达到的除涝能力,它是确定除涝设计流量和排水工程规模的重要依据。如果除涝设计标准定得过高,则排涝设计流量和排水工程规模过大,工程投资和占地多,但出现排涝设计流量的机率不多,工程利用效率不高,造成资金和设备积压,工程经济效益较低。反之,如果设计标准定得过低,虽然工程规模小,投资少,但抵御涝灾的能力很低,除涝的作用不大。所以,应根据自然条件、涝渍灾害、治理难易和工程效益等,进行全面权衡,综合分析确定。
除涝设计标准一般用某一设计频率(或重现期)的几日暴雨在几日内排除,使作物不受淹来表示。它包括重现期、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三方面的内容,前两项决定着暴雨量的大小,再加上排除时间就决定了排涝流量的大小。目前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暴雨重现期为5~10年一遇,相应的频率为20%~10%。对于旱作物,通常采用1~3日暴雨1~3日排完,对于水稻一般采用1~3日暴雨2~5日排至耐淹水深。
(四)道路设计标准
道路设计的技术标准是对道路路线和构造物的设计与施工在技术性能、几何形状以及尺寸、结构组成上的具体尺寸和要求。土地整理区的道路设计主要是乡村道路和田间道路,基本上以供行人和各种农业运输工具通行为主。乡村道路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一般不列入国家公路等级标准。根据《土地整理开发整理标准》(TD1011~1013-2000),土地整理区道路可以划分为两类:
田间道:主要为村庄之间以及村庄到田间的道路,一般宽度为4~8米。
生产路:主要为田间道的联结道,是田间道进入地块的通道,宽度不大于2米。
根据目前的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土地整理中的田间道和生产路路面以非硬化处理为主。但经济发达地区和山区,路面等级标准可适当提高,以满足实际需要。
四、土地整理工程布局与方案比选
(一)工程布局原则
通过实地踏勘、基础分析和确定各项工程设计标准后,就进入具体的工程布局阶段。土地整理工程内容多,涉及土地平整工程、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农田防护工程等。各项工程布局都有自己的原则要求,土地整理工程布局的总体要求是,各单项工程的布局在充分体现自身功能价值的基础上,做到整体布局最优。总体布局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1、土地利用布局应综合考虑土地适宜性、当地农业发展规划与农民意愿;
2、土地整理工程配置应与土地利用布局紧密结合;
3、制定工程技术措施时要考虑其适用性与经济性;
4、尽量避免或减少土地权属调整。
(二)工程布局的基本次序
对一个具体的土地整理区域,各项工程布局应该有一个先后次序。一般的,首先进行道路布局。其次,进行灌溉与排水工程布局。地形特殊的情况下,优先进行灌排工程布局或交替布局。最后,进行田块和农田防护工程布局。但各项工程布局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先后次序。在进行各项工程布局时,还要考虑各项工程的布局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优化组合,如道路、沟、渠、林之间,进行组合布局,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约用地。但各项工程之间不同的组合形式,各有其优缺点。一个项目工程的总体布局也存在不同的方案,各方案也各有其利弊,这就需要进行方案比选。
(三)工程布局方案比选
并不是所有项目的工程布局方案都存在比选的问题。只有在不同方案之间非常难以取舍时,才需要进行方案比选。方案比选也许是单项工程的不同方案比选,也可能是总体布局方案的比选。总之,方案比选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技术可行性,即所采取的工程措施本身在技术上是否可行;
其次,运营成本,即把这种方案付诸实施,是否超出投资范围,建成后的运营成本能否承受;
再次,使用便利性,即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能否为当地农民所接受。实行土地家庭承包后,农民的生产管理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这一点需要引起重视。
最后,投资效益,投资效益是综合性的,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和社会效益,需要进行全面权衡。
在进行方案比选时,应充分征求当地技术专家和农民的意见,难以取舍时,可以地方意见为主,但必须符合土地整理政策。
工程布局应形成工程总体布局图或单项工程布局图及其说明。工程布局图可采取分区编号,以利于编制布局说明。
五、工程设计
工程布局完成后,将进入单体工程设计阶段。在具体的工程设计前,设计人员首先需要对设计对象进行分项分类统计,以便搜集设计资料。其次,设计人员应与工程规划人员进行充分交流,了解工程布局思路以及对工程设计的特殊要求。
(一)工程设计依据
工程设计的依据主要包括:
1、土地整理的政策、法规;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评审与批复意见;
3、工程布局图及其说明;
4、工程设计标准;
5、相关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
(二)工程设计内容
1、道路工程设计,包括道路横断面设计和典型道路纵断面设计;
2、水利工程设计,包括灌溉渠道、排水沟横、纵断面设计,水工建筑物设计等;
3、农田防护工程设计,包括梯田设计、农田防护林设计,水土保持林设计、护路、护沟、护渠林设计等;
4、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包括田面高程设计、土方工程量计算、土方调配等。土方调配应包括道路、渠道、排水沟的土方;
5、典型田块设计。
(三)工程设计步骤
1、根据工程布局图及其说明,列出所有需要设计的工程名称、设计标准、位置及其注意的事项;
2、在全面熟悉设计对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搜集所需资料;
3、进行有关参数选取和计算,设计单体工程设计;
4、计算单体工程设计工程量。
(四)工程设计成果
工程设计主要成果包括:
1、项目现状图;
2、工程布局图;
3、单体工程设计图册;
4、工程设计报告。
六、土地利用结构平衡分析与工程量汇总
(一)土地利用结构对比分析
土地整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因此,通过土地整理究竟可以新增多少耕地面积是土地整理工程设计阶段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所有单体工程设计完成后,要核实和计算各项工程的占地面积,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平衡分析。
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平衡分析,首先,计算各项工程用地面积。具体方法是,线形地物如道路、沟渠等根据宽度和长度计算面积,其它单体工程根据设计图及其说明计算占地面积。其次,根据土地利用分类,分图斑量算整理后各地类面积。第三,进行“整理后”各类面积汇总,核实总面积是否相等。最后,进行“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比分析。
(二)预算工程量汇总
进行工程量汇总,目的是为土地整理工程预算提供依据。工程量汇总必须根据预算编制要求,做到分项分类统计,并配有说明。
七、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土地整理工程施工、统筹施工全过程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在于科学组织施工、提高工程施工效益。施工组织设计是编制工程投资估算、概预算和招投标文件的重要依据。
(一)施工组织设计依据
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包括:
1、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意见;
2、工程所在地有关基本建设的法规政策;
3、当地土地整理工程建设的施工设备、管理水平及技术特点;
4、工程所在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
5、土地整理区勘测设计专业成果。
(二)施工组织设计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包括:
1、施工总布置,包括施工场地划分,水电管线布置,场内交通,场地防洪排水,各项施工机械设备、材料数量等;
2、主要工程施工工艺与设备安装;
3、施工总进度。
八、成果整理
在工程布局和设计完成后,即进入成果整理阶段。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成果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编绘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图册,包括工程总体布局图、单项工程布局图、土方调配图、典型田块设计图、单体工程设计图等。其中道路、沟渠等线形工程应包括横断面图和典型纵断面图。单个建(构)筑物应包括正、立、剖面图。
2、编写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报告。设计报告是土地整理项目情况及工程设计的总说明,要求文字精练,重点突出,分析透彻,数出有据。
7.土地整理示范项目建议书 篇七
1 土地整理项目的一般内容
土地整理项目内容一般包括:土地整理工程和土地平整工程,其主要内容为表土层剥离、田面平整、坑塘河流填埋等;农田水利工程,其主要内容为新建斗渠、农渠、斗沟、农沟,新修灌溉泵站、排涝泵站、机耕桥及涵洞等;道路工程,其主要内容为新建田间道及生产路;其他工程,其主要内容为沟渠及道路两侧栽植防护林等。
2 土地整理项目的一般管理流程
土地整理项目管理过程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流程主要分为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规划设计方案及投资预算编制阶段、项目实施管理阶段(包括前期准备工作、项目施工管理及项目资金管理)和竣工验收四个阶段。
3 土地整理项目的一般造价控制流程
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项目造价控制流程为: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投资概算;初步规划设计方案阶段编制项目投资预算,项目预算超过原可行性报告概算10%以上的,应向原可行性报告批准单位重新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实施阶段,包括前期准备工作、项目施工管理及项目资金管理,编制技施阶段设计方案对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及投资预算进行适当调整;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对项目竣工决算进行竣工审计。其中设计单位应根据规划阶段的初步设计图纸编制项目“预算”(实际深度相当于估算),财政部门依据审核过的该设计单位编制的“预算”下达财政支出预算,使得预算审核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这就使得预算审核的把关编制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4 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范围界定不清:土地整理项目中一般需要新建大量的道路、沟渠等,而对报审预算中的项目区内的田间道路、沟渠、排水承泄区等需与项目区外相应工程连接的工程,预算编制时会出现项目区外部分投资范围界定不科学的客观情况。
2)初步设计图纸深度不够:土地整理项目预算中工程量是以土地整理规划图与土地现状图进行比对为基础来进行工程量验算,土地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时,主要是以土地整理规划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比对为基础来进行工程量验算,初步设计中土地现状图与土地实际现状的相符程度也决定了预算编制偏差的大小,所以初步设计中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土地实际利用状况的相符程度也决定了预算编制偏差的大小。预算审核过程中,审查人员在项目预算审查与实施过程中,通过现场实际勘察与调用相关历史数据等方式,可对土地现状图与土地的实际状况进行校核,可对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土地利用实际状况进行校核,从而在这一方面对预算工程量进行验算,并对预算中工程量进行适度修正。实践证明,在土地整理项目预算中经常会出现由于设计人员现场勘察不能完全到位等原因,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土地利用实际现状存在一定偏差等情况。同时由于尚处于初步设计阶段,有时也会出现土地整理规划图中由于部分细部图纸设计不够详尽而导致无法准确计量工程量等情况。
3)工程量计量不够准确:除了投资范围界定偏差及初步图纸设计偏差导致工程量出现误差的情况以外,有时也会出现预算工程量与图纸不符的情况。
4)施工工艺不够合理:部分工程预算中施工采用的工艺流程不尽合理,比如对于截面较宽的沟渠全部利用人工进行开挖就不尽合理,可先用机械开挖,再用人工修理边坡。
5)定额套用有误:土地整理项目预算常见的定额套用有误,如土方开挖套成沟槽开挖;推土机推松土时,定额未能乘以0.8系数;挖掘机或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Ⅰ类,Ⅱ类土按定额人工和机械未乘以0.91系数;挖掘机或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挖装松土,人工和机械未能乘以0.85系数等。
6)费率取定不合理:土地整理项目中在按土地整理预算定额套用以后,可计取前期工作费等相关费用,有时会出现费率取定与文件不符的情况。
5 建议
现阶段土地整理项目由主管部门组织项目规划和初步设计论证工作,设计单位根据规划阶段的初步设计图纸编制项目“预算”(实际深度相当于估算),财政部门依据设计单位编制的“预算”下达财政支出预算。由于项目规划和初步设计论证阶段普遍存在着重设计方案的技术合理性,轻预算的经济合理性,专家论证评审的时间太短,规划阶段的初步设计图纸达不到编制工程预算的深度要求,特别是无法准确确定工程量,预算投资额水分较大,造成预算投资额与实际工程造价之间产生较大误差。项目实施后,由于规划阶段初步设计图纸不明确等各种原因,实际投资额突破支出预算后又要被迫追加预算。针对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设计图纸达不到编制工程预算的深度要求,特别是工程量无法审核,可能造成审定投资额与实际工程造价之间产生较大误差的问题。为了保证项目预算和工程量审核结论的准确性,建议有关部门根据施工图纸核实工程量和投资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管理,督促建设单位按施工图纸施工,将把投资审核重点放在施工图预算审核上。
参考文献
[1]王军,俞莉.土地整理研究综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8-11.
[2]刘晶妹,张玉萍.我国农村土地整理运作模式研究[J].中国土地,1999(11):20.
[3]叶艳妹,吴次芳.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潜力、运作模式与政策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1998(10):20-22.
8.土地整理示范项目建议书 篇八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问题;建议;
要实现农村逐渐现代化,逐渐向城市靠拢;社会整体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土地开发和整理工作就要做到极致。做好土地开发和整理的工作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改善农村生产的环境和条件。
一、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土地资源较少
土地开发整理是对农民耕地进行开发,对建筑用地进行整理的过程,为了让社会和谐发展,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十分重要。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已经退耕还林,等待开发的土地资源较少,一些大面积的土地和整理起来比较容易的土地在农民日常耕种中已经对其进行了整理,所以造成了有待开发整理的土地资源严重短缺。
(二)融资渠道过于单一,部分干部作风不正
对土地进行开发整理的任务主要由政府发放,在执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各项命令由政府相关部门往下传达,土地开发整理过程的资金也是由政府播发,而這些资金主要来源是较大项目,所以政府有个多资金来源一直鼓励开发较大的项目,在项目审核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官员收受贿赂的现象,从其中获取私利。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深刻了解土地开发整理这项工程的意义和重要性没有把土地整理和开发过程看作是加快农村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计划,为了获取个人利益,使这项民心工程失去了民心的意义,阻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开展。
(三)村镇建设规划落后,管理力度不够
想要土地开发整理达到预期效果,就要将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衔接工作。因为农村和城市发展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规划过程中总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导致实施过程不能顺利进行,土地整理开发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有时候还存在更换领导的问题,当领导即将离职时可能会出现对待工作不认真的想象,对土地开发整理过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使得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迟迟不完工,质量验收草草完事,造成后期一系列问题。
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建设
(一)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上拓宽思路
土地整理工作对象包含对农村土地整理,还包含对集镇土地的整理,过去谈及到对土地开发整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将农村的土地进行合理划分,同时处理好农村土地之间交叉的问题以及地势有高有低、个别土地分布零零星星的问题。将高低不平的土地用土进行填充,让地势平整适合农民耕种,同时也方便在播种收割时采用机械化手段。但是,因为土地总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上应该拓宽我们的思路,将以往只对土地进行整理工作拓宽到对建筑占地的整理工作上,增加农民的耕种领域,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对建筑用地整理工作的同时不断开展城镇化工作,对农村现有的宅基地进行整理,可以在这些村子的中心建设居民楼,并给村民发放福利或者政策上的优惠,将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住宅集聚在一起,将多余的宅基地作为耕地使用。
(二)拓宽融资渠道
融资渠道过少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增加融资渠道,当地政府可以和当地资金较足规模较大的公司合作,因为政府资金不足会减慢建筑居民楼工程的进度,所以政府以合理的价格将土地转让给房地产公司,将土地整理工作中的建筑居民楼任务交给房地产公司完成,可能农民担忧没有了耕地没有了主要来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和相关生产企业联系并进行合作,让生产企业安排好农民们的工作,让百姓们安心的搬到居民楼中。或者采用招标的方式来拓宽融资渠道,将农村根据不同地区进行划分,将每个地区的土地整理工作都作为一个项目让各大企业进行招标,最后出价高的企业中标。除此方式之外还可以将不平整的土地和无人居住的宅基地进行整理,耕种上利润较高的农作物,并按劳分配,或者将这些土地出租给个人或者企业等等,总之不管采用哪些方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拓宽融资渠道。
(三)让农民们对土地整理工作有新的认识
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很对农民因为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没有正确认识,所以对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进行宅基交换时存在抵触心理。所以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向农民宣传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意义和内容,让让农民们对土地整理工作有新的认识,从而让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能有新的进展,在即将进行整理开发的土地区域设立醒目的标志牌,可以让农民时时刻刻监督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进行,同时也可以针对本项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在让农民们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全新的认识的同时,还应该让管理项目的工作人员以身作则,严禁受贿行贿现象的发生,经常性的给管理人员开会传达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目标、意义和重要性。
(四)将土地整理开设专项计划
开展土地整理专项计划,不仅仅是对农民的耕地进行整理,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困难重重,很多老年人对宅基地进行互换时内心是排斥的,因为自己的住宅是祖宗传下来的,所以不想离开自己从小长的地方,所以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要考虑全面,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在中心村的周边区域建设农产品生产园,预先给有想法的农民进行知识培训,让农民们不用再外出打工留在家乡发展,让农民生活质量有保障的同时,让农村逐渐城镇化、现代化。
三、结语
土地开发和整理工作改变了地势不平的土地,对现有土地进行合理划分,对尚未开发的土地进行挖掘开发,扩大了农民耕地面积。总而言之,土地开发和整理工作对于农民来说十分重要,可以带动全村人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都雷.农村土地开发整理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中国农业信息.2012(01).
[2] 张淑洁.谈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06).
9.土地整理示范项目建议书 篇九
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项目
工程监理总结报告
广东华迪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龙门县项目监理部
2009年10月
一、概况
龙门县2009龙田镇黄珠洞村(上輋)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项目由龙门县国土资源局于2009年6月批准建设。该项目位于龙门县龙田镇黄珠洞村(上輋),项目区地貌类型为丘陵,项目建设规模97.80亩。该项目总投资87.52万元,全部为社会资金。该项目于2009年8月12日开始动工,于2009年9月30日竣工。项目建设单位为龙门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从化市城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工程施工,我公司负责工程施工监理。我公司对该项目实施工程施工管理的依据主要包括:
1、《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粤府办
[2008]74号);
2、《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3、龙门县2009龙田镇黄珠洞村(上輋)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项目规划设计预算资料及有关批准文件;
4、项目有关合同、协议资料;
我公司自担任本项目工程监理以来,严格执行监理任程序,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设计图纸及省、市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控制。首先组织图纸会审,检查质量保证体系,督促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上道工序未经检验合格,绝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严把工程质量关,使竣工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
二、项目完成工程的数量与质量
1、土地平整工程完成情况
该项目区原为低效园地、山坡地,地形平缓,坡度小于25°,田块根据地形特点进行平整,主要工程包括平整土方、清除杂树杂草、修整边坡。完成平整土地面积93.71亩,完成收集15cm表土共9854.32立方米,田间调配土方量为25135.32立方米,使用自卸汽车运土,平均距离为0.5公里,推土机推土23689.61立方米,项目区内调配基本达到平衡。修筑田埂1497.98立方米。田面高差在±5cm以内,田面坡度在1:500以内。
该工程质量等级评定为合格。
2、灌溉与排水工程完成情况
该项工程包括灌溉工程和排水工程两部分。项目区排水沟穿越道路设置涵管,该项工程的工程质量合格率100%,质量等级评定为合格。
(1)灌溉工程
彩用PVC灌溉管从山上原有陂头取水,管内水为有压水,为固定式灌溉管道系统,灌溉管道埋深60cm,每30米设法兰连接20mmPVC聚氯乙烯管伸出地面,长度为1m,伸出地面40cm,末级配水管和灌水器可以移动。经测试,灌溉工程能满足项目区抽水灌溉的需要。
该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为合格。
(2)排水工程
项目区共修筑素素土斗沟3条,总长1115.86米。为梯形沟,底宽为0.8米,沟面宽1.2米,设计水深0.2米,沟底与侧壁均为20cm厚的夯实素土。采用机械挖土方,人工修边坡。穿越道路设置路涵4座。
该项工程施工中能按设计要求砌筑水渠、开挖土方断面,各类试件试验结果均合格,满足设计要求。工程质量等级评定为合格。
3、田间道路工程完成情况
该项目区共布置田间道2条,长度1016.7米;路宽为4米,路面为20cm砂石路面,下为20cm厚的素土路基夯实。
1号生产道1条,总长度152.17米。2号生产道1条,总长269.96米。路宽为2米和1米两种,路面为15cm砂石路面,下为15cm厚的素土路基夯实。
各类型道路路基的压实度和路面材料的配合比、平整度均符合设计要求,达到《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质量验收标准》。工程质量等级评定为合格。
4、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完成情况
该项目区共完成田块、道路边坡铺设草皮3228.09平方米。
防护工程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需要,达到《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质量验收标准》。工程质量等级评定为合格。
5、土壤改良工程
该项目区共完成:
(1)客土改良:为改变土壤表土偏砂、有机质及速效养分等含量低的现状,必须客土增施塘泥等有机质含量高及较粘的土壤,以达到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力的目的。外调客土602.13立方
米。
(2)追施土杂肥、垃圾土:每亩追施土杂肥、垃圾土,从周边村庄及市区运来垃圾土、农家肥、土杂肥等,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外调高有机质土壤602.13立方米。
(3)增施复合肥肥料:由于项目区内的土壤养分含量低,为使项目区开发建成后的耕地达到高质量耕地的标准,因此需对新开垦的耕地增施高质量的复合肥肥料,以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涵养养分,培肥地力,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等。施用复合肥料
4.82吨。
(4)耙田机犁耙翻松:为适应作物生长,需对平整、增施客土及有机质肥料后的田块进行犁耙整田,清除杂草和用耙田机犁耙翻松土壤,每亩二犁二耙。
经现场检测,该项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等级评定合格。
三、项目工程质量总评
综上所述,该项目各项工程符合《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管理办法》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符合设计文件和施工合同要求,各项工程质量符合《广东省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质量验收标准》,工程观感良好。
项目工程质量总体评定为合格。
监理单位:广东华迪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10.土地整理项目权属调整调查报告 篇十
一、土地整理项目及权属调整概况
项目名称:展旦召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1172.06公顷。批准预算总投资1909万元。建设工程内容: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其他工程。
项目于2007年依据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07第二批土地整理项目支出计划及预算的通知》内财建〔2007〕1248号文件批准,鄂尔多斯市国土资源收购储备整理中心委托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理中心对展旦召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该项目为国家投资重点项目,批准预算总投资1909万元。项目区隶属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位于达拉特旗中部,东至展旦召嘎查与沙湾子村罕台西社交界,南以油路与原苏木政府所在地毗邻,西至展旦召嘎查三社甜苗壕,北至展旦召嘎查三社地道坝。地理坐标为东经109
47—109
00,北纬40
54—40
58,涉及展旦召嘎查与沙湾子村2个行政村6个生产合作社,农牧民283户,总人口1374人。项目建设开工日期为2008年3月,竣工日期为
2009年12月。完成土地整理1172.06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86.26公顷,新增耕地15.9﹪。
表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情况
项目数量(个)
投资规模(万元)
建设规模(公顷)
新增耕地(公顷)
国有土①
集体土②
承包经营权③
农场数(个)
农户数(户)
村(个)
小组(个)
农户数(户)
人数(人)
国家项目
1909
1172.06
186.26
283
1374
竣工项目
1909
1172.06
186.26
283
1374
表2
涉及权属调整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情况
项目数量(个)
投资规模(万元)
建设规模(公顷)
新增耕地(公顷)
所有权调整
承包经营权调整①
其他权利调整②
国有土地(公顷)
集体土(公顷)
面积(公顷)
农户数(户)
人数(人)
面积(公顷)
国家项目
1909
1172.06
186.26
1172.06
210
283
竣工项目
1909
1172.06
186.26
1172.06
210
283
二、权属调整的做法
1、土地开发整理权属调整对象
该项目建设规模为1172.06公顷,整理后的土地因基础设施占用,部分承包经营户的耕地位置和面积发生了变化,依据保持原位置不动,不变不调整,小变小调整,大变大调整的原则,对部分基础设施占用影响位置和面积的田块作部分调整。调整前制定《权属调整方案》和《权属调整实施细则》,经村民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村委会审查后上报镇人民政府,逐级上报
旗人民政府审批后,依照批准的方案和细则,由镇人民政府组织,村级成立权属调整小组,组长由村领导担任,涉及的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负责本村的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村民小组也成立同样的小组,由全体村民推荐办事公道,有一定威望的村民参加。项目区土地整理面积1172.06公顷,需土地权属调整的面积3160亩,未调整的面积因基础设施没有占用土地,平整后按原承包面积和大至位置归还农民耕种。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共涉及2个村民委员会,6个村民小组,283户,1374人,依照村规民约规定,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经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结合本村民小组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分配办法,普遍按照承包经营权确定的承包人口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为此,承包人口即作为参与土地分配的对象参与土地面积调整。权属调整范围2个村,原有承包经营人口1374人,现有人口1374人。
2、项目土地权属和利用现状确定
该项目原则上对所有权不作调整,承包经营权以农户持有的土地承包证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证件,农业部门依照该证确定的四至范围和面积造册,作为面积核实的依据,请专业队伍采用全站仪实地逐户面积测量核实,户主签字认可,并张榜公示7天,最后确定该户面积。土地承包时分配的土地是按照产量差异确定土地质量等级,按土地不同质量搭配调整。土地整理后,除了道路,水利、电力设施的便利条件对耕地质量有一定影响外,耕作条件、土壤结构、光照条件、ph值、土层厚度等不受影响。耕作层达到技术标准,耕地质量短时间内还难以确定等级,因此不把土地内在质量作为土地权属调整的依据,分配时权属调整的土地不划分等级,不考虑道路,水利、电力设施的影响。土地利用现状全部为水
浇地,道路通达率40﹪以上,灌溉保障率达98﹪,机械化程度90﹪以上。
3、土地权属调整的类型、做法
该项目整理后的土地所有权原则上不做调整,在整理期间,建设单位与镇人民政府已在开工前作了权属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按权属界线组织施工,不打乱原所有权,只对承包经营权的位置和面积作部分适当调整。土地整理前作权属调查、由专业队伍采用全站仪测量,统计承包经营户的面积,经测绘人员、调查人员、承包经营户主共同确认后,户主签字认可整理前的面积。而后在测量的基础上平整土地,将整理后的土地重新调整。整理后的土地仍然存在土地质量等级差异,受道路通达、排灌沟渠是否便利,土地质量等级的影响,调整时农户期望值较高,都希望调整在道路、水利条件好的地块,便于耕种管理和排灌。为此,村组在乡镇《实施方案》和《细则》的基础上,依据村规民约和历史习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另外制定土地权属分配具体办法:①土地整理后,不论在何位置,都属于水田,不分等级,所有田块按同等级对待;②依据历史习惯,调整前户主排序编号抽签,从编号1为第一个调整人,按照小动大不变的原则,依此类推进行调整;③采用全仗仪实地测量,现场记录面积,造册登记,由户主签字认可,并发放权属面积和位置调查通知书,作为承包合同变更的依据,办理承包合同变更手续。
4、权属调整原则
该项目区地处阳巴公路北侧,项目实施后,生产道、机耕路配套建设、交通便利,交通条件在原基础上提高了20%,通达度较好,基本能满足生产需要;水利设施以喷灌为主,水利化程度提高了60%,灌溉保证率达98%。因此,在权属调整制定方案时重点考虑“相对集中”和“按原面积分配”的原则。
为了便于机械化作业,减轻劳动强度,调整后的权属面积要相对集中。但是原耕种的田块面积如果等级质量较差,由原耕种的农户继续调整耕种,依照“小动大不变”的原则,将零星分散的田块调整集中在一处,方便农户管理和机械化作业。整理后的土地,因基础设施占用部分农田,部分农户的田块占用后,面积减少,位置移动,局部区域或部分小组的田块面积增加或者减少,项目区内所有受益户共同承担面积增减,按比例调整后,分配土地面积。
5、权属调整程序和方法
该项目土地权属调整共分为:前期权属面积测量调查、整理后调整面积调查,以及权属调整。
①前期土地权属调查。项目实施前期对项目实施进行公告,将土地整理项目的规模、投资、项目区范围、涉及的村组名称、项目工程内容向社会公告。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安排布置土地平整需要做的工作,重点是统一思想,征求意见,争取项目区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制定权属调查方案,由村委会组织,村民小组具体实施,农业中心配合,将整理前的面积调查登记造册,并在村组公示七天,对原权属面积有异议的,公示期间可以复核,公示期满后不再作调整,并以此做为土地整理后权属调整的重要依据。
②整理后的田块面积测量调查。土地平整后虽然新增了部分耕地,但基础设施占用了部分农田,原农户的面积有了大的变动,整理后的面积必须准确掌握,与原总面积对照,是否增减,依照增减的比例调整到户。将原面积和平整后的面积对照增减的比例再作公示,使项目区涉及权属调整的农户心中有数。
③权属调整。制定权属调整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以及村民小组依照村规民约和历史习惯再制定权属调整具体办法。
《权属调整实施方案》在征求村组和部分村民代表的基础上,由镇人民政府上报旗人民政府批准实施,镇人民政府依照旗人民政府批准的《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指导村组搞好权属调整,实施细则经村民一事一议确定,认可后在村组两组进行公示3天,无异议后依此细则组织实施。
权属采取镇政府指导、村级负责、村民小组组织实施的方式进行调整。
调整的方式和程序,由村民小组召开会体村民会议,先按照原田块的大至位置依据平整后的增减面积进行抽签排序,依次在现场分配,按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不以地类等级来划定。
6、项目区农户参与土地权属调整情况
该项目顺利完成全部工程内容,离不开项目区广大农户的参与和支持。权属调整直接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镇政府十分重视权属调整工作,每个阶段都让农民参与。制定《实施方案》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尽可能结合实际,便于操作,群众接受;权属调查结果实行公示,以防将农户的土地面积登记少,或多登记,影响其他农户的面积分配,造成新的矛盾纠纷;制定《实施细则》征求意见,并依照实施细则由村民再制定分配办法,使权属调整更具有可操作性。
7、权属调整工作主体确定时考虑的因素与理由
由于承包土地的经营主体是村民小组,在所有权不调整的情况下,承包经营权进行调整,只在所有权范围内调整,因此,要以村民小组为主体,政府指导、村级负责,有利于权属调整工作的开展。
8、土地权属调整后土地确权落实等情况和具体做法
土地权属调整后,依据调整后的面积及时进行了承包合同变更。权属调整时,农户现场签字认可,签收了《确认调整面积通知书》,在镇政府的指导下,由村民小组具体组织实施,依照《确认调整面积通知书》确定的面积变更承包合同书,四至界线相邻户主有变化的同时变更后上报村委会审定并存档。
三、问题与经验
1、土地权属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平整后的土地4600亩,实际需调整的面积1400亩,没有进行权属调整的土地,因未涉及面积调整,无需进行权属调整和合同变更。需进行调整的土地面积,分配原则是按原面积进行增减比例调整,小动大不变,相对集中,零星归并。但是由于项目区农民应分配的土地面积数量较少,平均每户不到一亩,最少的只有0.3亩,整理后的田块面积每丘田至少一亩,一亩以上的为多数,调整后一户分配不到一丘田,户与户之间要新筑田埂做界址,使较为规范的整丘田显得支离破碎,不完整,对将来发展现代农业不利。
2、影响权属调整因素
一是《土地承包法》。依照《土地承包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集体土地发包给承包人,土地承包经营权50年不变,农民承包的土地受法律保护,在调整时,直接利益属于农民个人,而不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调整的土地承包人不满意,或者不接受,村民小组组长不能理直气壮维护集体利益。
二是土地质量等级。平整后的土地仍然存在等级差,但分配时不能划分土地等级,或者按等级分配。土地等级评价,在调整期间属于新平整的土地,三年内还无准确的数据能够论证一块田的内部质量。道路通达程度、水利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对平整土地有一定影响外,最直接影响分配是土地当时的质量。所以在分配时不能确定土地等级或按等级分配。在分配时表面看土地质量很差,农民不愿接受。平整后的土地经一年或更多时间耕种,调整时表面看土地质量很差的地块,经营管理得当,产值产量不低于调整时表面看土地质量很好的土地的收入。土地面积增加或减少对权属调整影响不大,农民有从众思想,只要大多数人同意都会支持和接受。人口的多少参与分配影响不大,按村规民约规定,各村有各村承担义务和利益分配的规章和制度,只要结合实际,作好思想工作,统一了思想,大多数人同意即可。
3、土地权属调整的经验
项目区乡镇人民政府是做好权属调整的主要管理单位,土地开发整理的全过程要加强领导,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成败与否有直接关系。从项目申报开始,乡镇人民政府即进入组织、宣传、发动阶段,将资金组织形式,项目建设内容,土地平整影响权属等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争取项目区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制定实施方案必须考虑周全,在依法依规的前题下,尽量尊重当地的历史习惯,以及村规民约的约定,充分依靠有威望的、办事公正的本地村民。
实施细则一定要细,而且要结合各村民小组的具体实际,可操作性要强,由政府拟出草案,向村组征求意见,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将群众的广泛意见梳理集中,形成比较完善的、可操纵性强的实施细则,指导村民小组进行土地权属调整。
平整后的土地在调整前不作土地质量评价,评价后的土地有等级质量之分,出现土地等级调整时必须按不同等级搭配分配,造成了新的土地位置分散,管理凌乱,达不到土地整理集中归并的目的。而且,整理后的土地短期内进行评价,所采集的数据不能代表某一片区的土地质量等级。平整后的土地按水田、梯田、旱地等不同地内分别进行调整即可,否则调整时矛盾较多,一时难以解决,不利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开展。所以,权属调整时要尊重各村民小组的意见,由村民自行确定调整的具体办法,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4、土地权属调整异议的类型、特点和处理原则、方法和程序、主体
产生异议的类型主要有,调整后的土地不在路边、离排灌沟渠较远、调整在田块的几个横头不方便管理、邻里关系不好不想靠近等等。在权属调整时,已考虑到矛盾纠纷较多,镇政府成立了群众工作组,配合村组做解释协调工作,由村民小组按村规民约调处,个别农户即使有意见,大多数人能够接受,调整的土地权属四至界线即能认可。
四、措施与建议
成立领导小组在村级和村民小组一级,具体负责辖区范围内的土地权属调整工作。
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方案、细则和调整办法,指导村民小组完成权属调整工作。
明确主体,乡镇指导、村级负责、村民小组具体实施。
土地整理应以配套和完善基础设施为主,适当做土地平整。土地承包后,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农民认为耕种的土地是自己的,村民小组无权过问,权属调整中小组长不能理直气壮维护村民的共同利益。人口相对集中的坝区,承包面积较少,平整后的土地相对规整和面积较大,调整时分配的面积较少,户与户之间需重新筑埂分界,破坏了较为完整的田块,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最终达不到土地平整的目的。
【土地整理示范项目建议书】推荐阅读:
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07-06
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湘国土资发〔2007〕33号)06-22
土地整理复习大纲10-03
土地整理施工安全预案08-22
土地整理施工管理总结09-06
新疆土地整理实施方案10-19
《土地整理》考试重点【复习版】10-19
土地整理述责述廉报告10-09